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收发邮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使用科研社交网络的疑虑
Enago 2014-4-11 19:09
自从有了无线网络,移动办公成了很常见的事情。不需要一直在办公室蹲着,提着个本本,随时都可以 VPN 到办公室电脑上进行计算,下载文献等。当然还可以用手机浏览网站信息,收发邮件,甚至修改文章什么的。网络给人以极大的方便,闭门而知天下事。网络社区更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变得很模糊,天南地北的一群人照样可以在网上进行学术交流,完成项目。 然而同时,网络社交也让人分散注意力有了很好的借口。“我在回复邮件”,“我在讨论组跟人讨论问题”,“我在学习别人的经验”,等等。好像突然之间,大家都变得很忙,都有好多事情要做。工作中也有了越来越多可以分心的事情。越来越多的社区网站,期刊都使用像注册用户邮箱推送他们觉得你会有兴趣的信息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数量一多,就算就撇一眼,也要花掉不少时间。有调查指出,有些公司的员工平均每天要花两个小时在看邮件,写邮件上。这也导致有公司已经准备限制员工使用电子邮件,重新回到打电话的路子上。俺也有同感,确实每天花在浏览一些科技信息,收发邮箱上的时间不会比两个小时少。这样的话,花在真正做事上的时间自然就少了,更何况收发邮件这种零碎的事情把一整天的工作时间切的零零散散的,所以工作效率自然就很低了。 所以在使用科研社交网络的时候,一定要给自己设置一个限度,就是不能把自己科研的时间给淹没了,至少要留出一段一段的时间来静下心来好好做事情。我想,这也是很多人对社交网络平台存在疑虑,迟迟不愿意加入的原因。 使用科研社交网络还有一个疑虑就是隐私的暴露。国内已经有好几起网站帐号密码给盗用的事情, Facebook 也陷到靠出卖用户信息来获利的质疑中。像 ResearchGate 这种网站,底层的信息收索能力非常强。当然好处是可以针对你个人来提供更有针对性的信息,减少垃圾信息。但是同时也在不断地分析你的行为,参与地越多,发表的言论越多,就越容易分析出来你正在做的研究是什么,用什么方法在做,中间进展如何,让人有一种赤裸裸暴露在空气中的感觉。虽然科研应该是开放的、分享的。但是客观的说,科研也是一个竞争很强的行业。有个说法就是:技术有时候就是一层薄薄的纸,一捅破,就都明白了。没有人希望自己的 idea 被人知道后还提前于自己发表出来。如果没有一个相对安全的方式来保护社交网络中产生的 idea ,那么这种隐患就始终都在。就会始终让一部分人在科研社交网络之外徘徊。
个人分类: 科研感悟|4077 次阅读|0 个评论
IT老江湖的标志
热度 1 xuyingxiao 2011-5-6 04:06
一直用.co域名,然后痛苦地改成.com 为gopher和www的区别而到处查资料 惊叹不已地玩MUD ICQ加国外好友,OICQ加国内好友,现在连帐号都找不到了 每次收发邮件都要telnet一下 开机以后要输入win才能进windows,要装个第三方的winsock软件才能上网 觉得老外真是衣食不愁闲着没事,就为了自己的成就感花这么多时间做这么多好东西放网上给大家免费看免费用 称自己是网虫 国内BBS上也可以看到打倒XXX,而且没人删帖,贴子会一直存在 没有墙,任何网站都能访问到,如果暂时访问不到,那一定是国内网络出口坏了,或者对方服务器当机了 为了亚特兰大奥运会给大使馆发抗议邮件 光教人家怎么收发邮件就能结识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各个学科带头人、各级领导、社会贤达 看到Internet被翻译成因特网,还以为谁在开玩笑 别人问WWW中文怎么说,只有回答不知道 尽管操作系统自带IE了,还是弃之不用,要装个Netscape 坚持认为Windows网络不行,Novell的网络才是最好的 做网页总觉得打开记事本自己写HTML才放心(20091202)
个人分类: 思考|2535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