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法国总统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娶了大自己 24 岁的老师 果真法国总统从来不缺传奇爱情故事
热度 1 ericmapes 2017-5-9 09:22
娶了大自己24岁的老师果真法国总统从来不缺传奇爱情故事 2017-05-0809:56:00 Camelia山茶花 http://mini.eastday.com/a/n170508095619791.html?qid=k003 法国人民选总统 也是在选他们自己的「法式浪漫」代言人 法国总统大选进行时,全世界都很关注。 没想到,在第一轮11个人的竞争中,很多热门候选人成了毫无存在感的陪跑者,最终进入5月7日巅峰对决的是39岁的鲜肉Macron和女候选人LePen。 消息一出,首先登上热门榜的便是「娶了大自己24岁的老师」的话题,没错,Macron目前受到了全世界的空前关注。 不仅仅是因为他作为年轻爱自由的「中间派」,就像法国政坛的一股清流。 更是因为他传奇的个人感情,法国人民就爱浪漫有故事的领导者。 有民意调查显示,Macron的受拥护程度比极右翼的LePen要高,连现任法国总统奥朗德都站出来说:我会投给Macron的,他是人民团结的捍卫者。 Macron在大家眼中已然成为了准总统,即将携爱妻入主爱丽舍宫。
个人分类: 社会热点时评|354 次阅读|2 个评论
法国总统也爱“舌尖上的中国”:萝卜汤圆
热度 2 liuli66 2013-4-27 18:27
在CU,网络不同,就看久违了电视。CCTV国际频道说: “舌尖上的中国”活动,已进入米国大学,可以通过美食提高软实力。 用上了比法国蜗牛还慢的网络,看到法国总统在上海,TA也爱“舌尖上的中国”。 信息如下: —————————————————————————————————— 奥朗德上海行菜单曝光:最爱10元一个的萝卜汤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3_04/27/24748931_0.shtml 2013年04月27日 15:59 来源: 新民网 作者:沈文林 分享到: 更多 526 人参与 0 条主评论 67 条评论 0 条总评论 图说:总统先生大爱的萝卜汤圆低调地沉在了碗中。 图说:火腿银鳕鱼也是奥朗德中意的“菜”。 图说:美极凤尾虾同样颇受奥朗德青睐。 图说:松茸野菌汤滋补养身。 原标题:法国总统在上海吃了什么?大爱10元一个萝卜汤圆 【新民网·独家报道】法国总统奥朗德首次访华,昨天(4月26日)抵达上海。奥朗德在上海吃了些什么呢?新民网记者了解到,堂堂法国总统原来大爱售价10元一个的萝卜汤圆。 据记者了解,昨晚奥朗德在沪上一家五星级宾馆享用晚餐。最先被端上来的是由芦笋北极贝、酱牛肉、番茄冻、豆瓣酥、蟹肉南瓜色拉、芥末草虾等小食组成的迎宾冷盘,随后的菜品还有菘茸野菌汤、美极凤尾虾、香烤禾牛酥、意式火腿银鳕鱼、山药和黑木耳做成的时令蔬菜等,而最后两道点心分别为萝卜汤团、核桃酥和花生酥拼盘。 所有菜品中兼具美味和观赏性的萝卜汤圆最让奥朗德赞不绝口。此外,美极凤尾虾和意式火腿银鳕鱼也深受奥朗德喜爱。 记者还了解到,除了考虑奥朗德可能习惯的口味,接待方并没有对欢迎晚宴的菜品进行专门设计,上述菜品在该宾馆的普通菜单内就可以找到,萝卜汤圆的售价为每个10元。 链接:萝卜汤圆制作方法 让法国总统竖起大拇指的萝卜汤圆究竟如何制作,有什么特别之处呢?据悉,制作这道点心首先要将萝卜丝与红烧肉一起炖煮,随后再把红烧肉剔除,将充分吸入肉汁的萝卜丝包入汤团内。最后在入盆摆放时,还会配上一朵糖塑的上海市市花白玉兰作为装饰。(新民网记者沈文林)
个人分类: 杂感|128 次阅读|7 个评论
第一夫人与第一女友
xupeiyang 2013-4-26 11:25
个人分类: 名人传记|249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法国总统顾问:中国人省吃俭用却在供养美国人
热度 1 wangxh 2012-7-16 18:14
法国总统经济顾问雅克 · 阿塔利在其新书《国家的破产》中指出: “ 月收入不足 1000 欧元的中国人,却将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供养着收入 10 倍于己的美国人 ” 。 “ 中国人负责劳动,美国人负责享受。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抱怨借给美国的血汗钱(美元债务)在随着美元贬值而不断地缩水蒸发。 ” 美国对中国的财富掠夺,已经由以往通过贸易和投资为主的外部掠夺,上升到鼓吹把中国经济直接纳入 “ 中美国 ” 计划经济调控体系,统一调节 “ 中美国 ” 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 这意味着,美国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取中国的部分财富,而是要统一调控中国的全部财富,完全实现 “ 中美国 ” 经济的一体化发展。 “ 中美国 ” 将成为不同于欧盟那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这种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是虚拟经济时代殖民化发展的崭新特征,它既不像欧盟内部那样所有成员国之间都是平等伙伴关系,也不像旧殖民体系内部那样双方是主仆关系 —— 中国绝非是美国的殖民地或仆从,而是类似于寄生蜂和棉铃虫那样的寄生关系 —— 美国寄生于中国经济体内, 耗费和吞噬中国的资源和财富,直到把中国彻底榨干榨死为止。 或许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知道两房债券的损失,更不知道为什么许多爱国学者会对两房债券的损失痛彻心扉。两房公司是指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房贷公司,是美国政府为解决美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住房贷款公司,向美国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老百姓提供住房贷款,让美国老百姓能够拥有住房。凭借美国政府 的这些政策,美国成为全世界住房相对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只需 2 到 3 年的家庭收入,就能购买一套带有车库的宽敞住房。后来,由于两房公司滥发贷款,还通过 金融创新巧立名目用住房贷款进行金融投机,最终陷入了破产边缘。就在美国国会讨论是否让两房公司破产之时,两房公司的老板和美国政府官员飞来中国,以债券的方式,从中国获得了 3760 多亿美元(相当于 2.5 万亿人民币),填补了一部分巨额亏空,避免了被美国国会决定破产的噩运。 可是,亏空巨大的两房公司并没有因为中国投资而好转,而是继续恶化,其中,房利美的股价由 99 美元下跌到 55 美分,房地美的股价由 48 美元下跌到不足 80 美分,两房公司股价缩水高达 99% ,按照纽约交易所关于股价不到一美元必须摘牌退市的规定,美国政府宣布两房公司摘牌退市,中国 3760 多亿美元,相当于 2.5 万亿人民币,就此变成了纯粹的纸上财富,而 2.5 万亿人民币代表的实际财富,已经化为乌有。 消息传来,中国爱国学者悲愤呼号、痛彻心扉,而中国买办集团新组建的财经御林军却蜂拥而出、高调亮相,欺骗国人说 “ 两房公司债券有美国政府担保,如同美国 国债一样安全 ” , “ 债券不是股票,公司摘牌退市后一样能够收回投资 ” 。由于这些谎言通过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覆盖了整个中国,所以有必要在此告诉 大家: 首先,两房公司债券根本没有美国政府担保。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就没有干过这种傻事。其次,虽然从逻辑上讲,公司摘牌退市后债券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一是就美国市场而言,公司退市后再起死回生的概率微乎其微,比人死后再打开棺材盖自己跑出来的概率大不了多少,而两房公司资不抵债的财务窟窿超过数万亿美元,即使破产清算排序在前面,也根本收不回任何东西。二是两房公司退市破产符合美国政府和老百姓的利益,美国根本没有必要拯救两房公司,作为贷款公司的两房公司实际上是一个资产中转站,它把从中国获得的现金资产分给了美国老百姓,结果就是美国老百姓欠两房公司的钱,两房公司欠中国的钱。如果救活两房公司,美国老百姓就要偿还两房公司的钱,两房公司再转手还给中国政府;相反,如果两房公司破产,所有债权债务一拍两散、统统作废,美国政府和老百姓皆大欢喜,唯一吃亏的只有中国。除非是美国政府脑子进水,甘愿为中国利益损害美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否则,所谓能够收回 2.5 万亿两房投资,无异于痴人说梦。 可见,包括两房公司债券在内的中国投资,本身就是 “ 中美国 ” 内部转嫁危机和实现财富转移支付的一种手段,由此把 2.5 万亿人民币的中国住房资金转移到了美国。目前,中国位居世界最高的住房价格(相对价格)和美国位居世界最低的住房价格(相对价格),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如果这 2.5 万亿资金不是用在美国住房贷款上,而是建立中国住房贷款银行,按照目前中国银行业 5% 资本充足率的标准,能够建成一个拥有 50 万亿资产的住房银行,完全能够解决中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可是,这些本来应该用在中国老百姓住房上的钱,却用在了美国老百姓的住房上,看着美国人用中国资金购买的带有车库和花园的漂亮住房,再看看一家三代成为房奴的中国老百姓,怎不让人欲哭无泪、痛彻心扉。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 2.4 万亿美元的外汇资产,相当于 16 万亿人民币,约占全国总产值的一半。这些美元资产所代表的财富,绝大部分都在美国,用于美国的经 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如果把这 16 万亿财富用于改善国内人民生活,用来建立福利住房基金,建立公费医疗基金,建立免费教育基金,由全国 13 亿人民共享这些发 展成果,那么,中国老百姓就会彻底摆脱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的压迫。可是,那些 “ 美国鹦鹉 ” 一提到这个问题,就故弄玄虚地说什么 “ 美元不能投资于国内,只能投资于美国 ” ,其实,只要不是丧尽天良,任何一个熟悉金融投资的人都知道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并非难事,那些金融领域的 “ 美国鹦鹉 ” 之所以故作不知, 缺少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天良。 现在,人们最难以理解也是最想知道的就是,中国老百姓千辛万苦创造的巨额财富财富,用 1 亿多精神病患者和自然资源濒临崩溃换取的巨额财富,是怎样落到美国 人手中的?是怎样变成了美国的廉价商品和福利生活的?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 “ 中美国 ” 的财富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的。这种财富转移支付制度的关键,就是形成了 财富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成功分离,中国拥有所创造财富的所有权,美国拥有中国财富的使用权,财富归中国所有,归美国使用。说白了,就是 中国做饭,美国用餐;中国娶媳妇,为美国生孩子 。说到两权分离这个概念,大概许多中国人都十分熟悉,当初那些官员富豪就是通过两权分离把公有企业据为己有的,现在美国又采用同样手法,把中国财富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尽数归于美国使用。中国历时多年两权分离的产权改革,到此方算是真正达到了改革目标。 中国在把超过 10 多万亿人民币的财富借给美国的同时,却又向国内老百姓借入了更大规模的内债,仅公开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就超过 14 万亿人民币(其中国债 7 万多亿,地方债务 7 万多亿),加之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负债规模不会低于 20 万亿人民币。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富国?如果是穷国,就不应该成为全世界借钱给美国最多的国家;如果是富国,就不应该向国内老百姓借那么多钱。而现在却是左手向国内老百姓借钱,右手又转借给美国,中国实际上变成了财政转移支付中心 —— 把中国老百姓的钱转移到美国,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 “ 乾坤大挪移 ” 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这里转移的不是内力,而是财富。这就是 “ 中美国 ” 财政外汇投资体制的本质。 2012 年 04 月 16 日 来源 : 老衲了然
2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三无”人员今天正式就任法国总统
热度 6 pukin 2012-5-15 12:46
“三无”人员今天正式就任法国总统
早上送女儿的路上听新闻,主持人说被媒体称为“ 三无 ”人员的法国人奥朗德今天将正式就任法国总统。奥朗德的“三无”指的是: 无执政经验、无个性、无老婆 前几天曾经看到一条奥朗德公布个人财产的微博,顺手评论了一句: 【 5月11日,法国政府公布新总统奥朗德个人财产: 8258欧元存款 、3550欧元人寿保险、1.5万欧元家具, 无股票、珠宝、汽车 ,1栋130平米、价值80万欧元住房、2套与父亲兄弟共有的公寓, 欠债25.5万欧元 。奥朗德承诺,宣誓就任总统后首先将寻求把他个人和内阁部长薪水缩减30%. 】 TNND,一个欠债的男人也好意思出来竞选总统,而且还选上了!俺们这地方随便一个成功人士有几个不拥有亿万、千万资产啊。 法国总统奥朗德的资产、住房条件,在北京估计连个低产也算不上吧 可气的是,这位奥朗德都穷成这样了,还承诺就任总统后首先将寻求把他个人和内阁部长的薪水缩减30%!奥哥,你脑子进水了吧,再缩减薪水谁还跟你混啊 奥朗德总统骑自行车上班,让俺们这地方的村长情何以堪啊! 2011年,第11届全国“村长”论坛在临沂市罗庄区沈泉庄村召开,前来参加"村长"论坛的各地豪车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5367 次阅读|3 个评论
三无人员奥朗德成功当选法国总统的启示
热度 4 冯用军 2012-5-7 15:21
一句话新闻: 法国当地时间2012年5月6日晚8点: 穷二代——无经验、无特点、无老婆——奥朗德成功战胜“富二代”——富有经验、富有特点(高调)、富有老婆——萨科奇成功当选为法国“民选总统”。 继续还是改变、变革就是现在——再见,萨科奇! 这充分启示我们: 富二代、官二代并可不怕,他们都是纸老虎,光脚的不怕穿鞋的; 穷二代不要自卑、不要害怕没有春天,可怕的没有信心,没有承担变革的勇气,没有推动改变的毅力。
个人分类: 《最文学》杂志|2542 次阅读|12 个评论
法国有了新总统
热度 14 xupeiyang 2012-5-7 07:19
法国有了新总统
法国大选投票结果已经出炉,社会党领导人弗朗索瓦-奥朗德以51.9%的支持率当选法国总统,成为近20年来首位社会党总统,前总统萨科齐成为第11个因欧债危机下台的欧洲领导人。 视频 http://topics.xunlei.com/FranceElection/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3408 次阅读|17 个评论
[转载]法新书曝萨科齐生活奢侈 一天"吃掉"上万英镑
lxj6309 2012-2-6 13:40
据香港《 文汇报 》6日报道,法国卷入欧债危机漩涡,迫使政府不得不推行紧缩政策,令不少国民生活拮据。讽刺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呼吁人民共渡时艰,自己却被曝生活穷奢极侈,甚至为此动用庞大公款,光是饮食费便高达每天1万英镑。丑闻频传令即将竞选连任的他形象受损。为了弥补,他将推出小册子《我的真相》,以谢罪并挽回民心。   据报道,与领先法国总统大选民调的奥朗德同属社会党的议员多西埃近日出版 新书 ,指责萨科齐的挥霍程度,让历代总统都瞠乎其后。   书中称,萨科齐公费私用的例子多不胜数,包括上周派出一支医疗队,乘坐国营“猎鹰50”喷射机到乌克兰,为儿子皮埃尔诊治胃部不适,并接载他回巴黎就医。整个“行动”花掉2.2万英镑,其中1.56万英镑由 公款 支付。   据报道,在生活开支方面,虽然萨科齐曾宣布削减“宫廷式生活开支”,取消花费达50万英镑的年度花园派对,但他光是买报纸便日花1000英镑。爱丽舍宫内有多达121架名车,每年要花10万英镑投保及27.5万英镑油费。   此外,据称,喜欢乘飞机周游的萨科齐在2008年购入价值2.15亿英镑的“萨科齐一号”专机,并斥资90万英镑在机上装设微波炉及电动窗帘。每次海外行程,他通常都有300人的庞大代表团随行,还要花数十万英镑预先派员到目的地安排一切。   新书称,无论到哪里,萨科齐都坚持乘坐专机,部分国内行程其实乘车更方便,他还是以飞机代步。2010年11月他到访法国中部,当地机场因没设施处理大型飞机,萨科齐下令由里昂经陆路运送舷梯和拖车到当地机场。
个人分类: 教育|188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法国总统顾问:中国人省吃俭用却是供养美国人
fameszhang 2011-12-23 06:08
法国总统经济顾问雅克•阿塔利在其新书《国家的破产》中指出: . “月收入不足1000欧元的中国人,却将省吃俭用的血汗钱供养着收入10倍于己的美国人”。 “中国人负责劳动,美国人负责享受。作为美国最大债权国,中国抱怨借给美国的血汗钱(美元债务)在随着美元贬值而不断地缩水蒸发。” 美国对中国的财富掠夺,已经由以往通过贸易和投资为主的外部掠夺,上升到鼓吹把中国经济直接纳入“中美国”计划经济调控体系,统一调节“中美国”的经济发展和财富分配。 这意味着,美国已经不再满足于获取中国的部分财富,而是要统一调控中国的全部财富,完全实现“中美国”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中美国”将成为不同于欧盟那种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这种新型经济一体化形式是虚拟经济时代殖民化发展的崭新特征,它既不像欧盟内部那样所有成员国之间都是平等伙伴关系,也不像旧殖民体系内部那样双方是主仆关系——中国绝非是美国的殖民地或仆从,而是类似于寄生蜂和棉铃虫那样的寄生关系——美国寄生于中国经济体内,耗费和吞噬中国的资源和财富,直到把中国彻底榨干榨死为止。 或许中国绝大多数老百姓并不知道两房债券的损失,更不知道为什么许多爱国学者会对两房债券的损失痛彻心扉。两房公司是指美国的房利美和房地美两家房贷公司,是美国政府为解决美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而建立的住房贷款公司,向美国老百姓特别是低收入老百姓提供住房贷款,让美国老百姓能够拥有住房。凭借美国政府的这些政策,美国成为全世界住房相对价格最低的国家之一,只需2到3年的家庭收入,就能购买一套带有车库的宽敞住房。后来,由于两房公司滥发贷款,还通过金融创新巧立名目用住房贷款进行金融投机,最终陷入了破产边缘。就在美国国会讨论是否让两房公司破产之时,两房公司的老板和美国政府官员飞来中国,以债券的方式,从中国获得了3760多亿美元(相当于2.5万亿人民币),填补了一部分巨额亏空,避免了被美国国会决定破产的噩运。 可是,亏空巨大的两房公司并没有因为中国投资而好转,而是继续恶化,其中,房利美的股价由99美元下跌到55美分,房地美的股价由48美元下跌到不足80美分,两房公司股价缩水高达99%,按照纽约交易所关于股价不到一美元必须摘牌退市的规定,美国政府宣布两房公司摘牌退市,中国3760多亿美元,相当于2.5万亿人民币,就此变成了纯粹的纸上财富,而2.5万亿人民币代表的实际财富,已经化为乌有。 消息传来,中国爱国学者悲愤呼号、痛彻心扉,而中国买办集团新组建的财经御林军却蜂拥而出、高调亮相,欺骗国人说“两房公司债券有美国政府担保,如同美国国债一样安全”,“债券不是股票,公司摘牌退市后一样能够收回投资”。由于这些谎言通过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各大媒体覆盖了整个中国,所以有必要在此告诉大家: 首先,两房公司债券根本没有美国政府担保。美国政府有史以来就没有干过这种傻事。其次,虽然从逻辑上讲,公司摘牌退市后债券依然存在,但是已经没有了任何意义,一是就美国市场而言,公司退市后再起死回生的概率微乎其微,比人死后再打开棺材盖自己跑出来的概率大不了多少,而两房公司资不抵债的财务窟窿超过数万亿美元,即使破产清算排序在前面,也根本收不回任何东西。二是两房公司退市破产符合美国政府和老百姓的利益,美国根本没有必要拯救两房公司,作为贷款公司的两房公司实际上是一个资产中转站,它把从中国获得的现金资产分给了美国老百姓,结果就是美国老百姓欠两房公司的钱,两房公司欠中国的钱。如果救活两房公司,美国老百姓就要偿还两房公司的钱,两房公司再转手还给中国政府;相反,如果两房公司破产,所有债权债务一拍两散、统统作废,美国政府和老百姓皆大欢喜,唯一吃亏的只有中国。除非是美国政府脑子进水,甘愿为中国利益损害美国民众和国家的利益,否则,所谓能够收回2.5万亿两房投资,无异于痴人说梦。 " 可见,包括两房公司债券在内的中国投资,本身就是“中美国”内部转嫁危机和实现财富转移支付的一种手段,由此把2.5万亿人民币的中国住房资金转移到了美国。目前,中国位居世界最高的住房价格(相对价格)和美国位居世界最低的住房价格(相对价格),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形成的。如果这2.5万亿资金不是用在美国住房贷款上,而是建立中国住房贷款银行,按照目前中国银行业5%资本充足率的标准,能够建成一个拥有50万亿资产的住房银行,完全能够解决中国老百姓的住房问题。可是,这些本来应该用在中国老百姓住房上的钱,却用在了美国老百姓的住房上,看着美国人用中国资金购买的带有车库和花园的漂亮住房,再看看一家三代成为房奴的中国老百姓,怎不让人欲哭无泪、痛彻心扉。 目前,中国拥有超过2.4万亿美元的外汇资产,相当于16万亿人民币,约占全国总产值的一半。这些美元资产所代表的财富,绝大部分都在美国,用于美国的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如果把这16万亿财富用于改善国内人民生活,用来建立福利住房基金,建立公费医疗基金,建立免费教育基金,由全国13亿人民共享这些发展成果,那么,中国老百姓就会彻底摆脱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的压迫。可是,那些“美国鹦鹉”一提到这个问题,就故弄玄虚地说什么“美元不能投资于国内,只能投资于美国”,其实,只要不是丧尽天良,任何一个熟悉金融投资的人都知道解决这个技术问题并非难事,那些金融领域的“美国鹦鹉”之所以故作不知,缺少的并不是知识,而是天良。 现在,人们最难以理解也是最想知道的就是,中国老百姓千辛万苦创造的巨额财富财富,用1亿多精神病患者和自然资源濒临崩溃换取的巨额财富,是怎样落到美国人手中的?是怎样变成了美国的廉价商品和福利生活的?答案很简单,就是通过“中美国”的财富转移支付制度实现的。这种财富转移支付制度的关键,就是形成了财富的所有权与使用权之间的成功分离,中国拥有所创造财富的所有权,美国拥有中国财富的使用权,财富归中国所有,归美国使用。 说白了,就是中国做饭,美国用餐;中国娶媳妇,为美国生孩子。说到两权分离这个概念,大概许多中国人都十分熟悉,当初那些官员富豪就是通过两权分离把公有企业据为己有的,现在美国又采用同样手法,把中国财富在不改变所有权的情况下,尽数归于美国使用。中国历时多年两权分离的产权改革,到此方算是真正达到了改革目标。 中国在把超过十多万亿人民币的财富借给美国的同时,却又向国内老百姓借入了更大规模的内债,仅公开的中央和地方政府的债务就超过14万亿人民币(其中国债7万多亿,地方债务7万多亿),加之地方政府的隐形债务,负债规模不会低于20万亿人民币。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中国到底是一个穷国还是一个富国?如果是穷国,就不应该成为全世界借钱给美国最多的国家;如果是富国,就不应该向国内老百姓借那么多钱。而现在却是左手向国内老百姓借钱,右手又转借给美国,中国实际上变成了财政转移支付中心——把中国老百姓的钱转移到美国,与金庸武侠小说中的“乾坤大挪移”完全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这里转移的不是内力,而是财富。这就是“中美国”财政外汇投资体制的本质。
个人分类: 未分类|16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政治人物要敬畏自己的人民
热度 5 lifei 2011-10-23 15:09
政治人物要敬畏自己的人民
卡扎菲死了,他死亡的照片太过恐怖,不适宜帖出来。不过,向来以人道主义闻名的英法美媒体以超级醒目的标题再加上图反复播放,此举竟然引起了英法公民的抗议,因为影响了英法美高尚的绅士们使用早餐。 政治有时象是小孩的游戏,说翻脸就翻脸,最让人想不到的是,翻脸之前可能还有一个亲密时光。 萨科奇打响了攻击利比亚的第一枪。但是,卡扎菲曾是萨科奇的座上宾! ------- 2007年1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欢迎卡扎菲访问巴黎,并对一家法国报纸坚称:“卡扎菲没有被视为阿拉伯世界的独裁者。” “ 萨科齐解释说:“他是这个地区执政时间最长的国家元首。在阿拉伯世界,这很重要。” 在卡扎菲获准于爱丽舍宫附近的国宾馆花园内搭建贝都因帐篷时,萨科齐也谴责了“过分地、不负责任地批评这位利比亚领导人来访的人”。 萨科齐的最亲密助手、爱丽舍宫秘书长克洛德·盖昂说,在卡扎菲为期6天的访问期间,双方达成了价值100亿欧元、法国向利比亚出售喷气式战机和空客的协议,“这意味着能为法国创造3万个就业岗位”。 ” (摘自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3/21/c_121212321.htm) ------ 同样,卡扎菲也是布莱尔很好的朋友。 卡扎菲把自己最器重的儿子赛义夫·卡扎菲送到英国伦敦经济政治学院留学。2007年5月5日,布莱尔用唐宁街10号的信笺给赛义夫写信,使用“赛义夫工程师”的称谓。   信中,布莱尔给了赛义夫许多“学习建议”,提及两国政府、民间和商界合作,称这种合作会“有助于你的学业”。   写信后两个月,布莱尔再访利比亚,这一次,他坐进了卡扎菲家乡附近的帐篷里,与卡扎菲一同品茶。卡扎菲极少请人到自己位于苏尔特城西的静修独院。   布莱尔2007年下台后,赛义夫面临毕业问题。《独立报》说,怎奈赛义夫无力完成各类学科报告和作业,于是,2008年,他给伦敦经济政治学院捐款150万美元,最后得了份博士学位。 (摘自http://www.zaobao.com/wencui/2011/09/others110911f.shtml) 同样,卡扎菲还给奥巴马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来祝贺奥巴马当选总统(从奥巴马的手势来看,他似乎想要表示对卡扎菲的尊重,包括他的眼神。卡扎菲一定想不到,一年多后,奥巴马在电视上讲话,祝贺卡扎菲的死亡,是美国的胜利。奥巴马在位期间猎杀了拉登,卡扎菲,等人)。  “维基解密”日前在其网站上公布了美国大选后,利比亚领导人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Muammar al-Gaddafi)写给奥巴马的一封信,信中以“亲爱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先生”为开头,祝贺奥巴马当选为美国首位非洲裔总统。 ”   卡扎菲在信中说:“这份祝福是发自内心的,因为你是非洲人民的儿子。美国的黑人是作为奴隶来到这个国家的。尽管如此,这些黑人也不应该感到自卑,更不应该模仿那些美国佬。他们应该向那些白人证明,他们和白人之间是伙伴关系,生活在同一块大陆上。”   与此同时,卡扎菲还祝贺了美国选民,称他们的选择是“历史性的”。最后,卡扎菲希望奥巴马能带领美国走向“神圣”的道路,在国际事务中保持中立。 (摘自http://gb.cri.cn/27824/2011/08/25/2805s3350398.htm) “ 如果不理解近代中国是如何被英法列强侵略的,可以看一下卡扎菲与萨科齐、布莱尔和奥巴马等三国总统的传奇经历,从座上宾,称其为英雄到被指责为独裁者,再到开战致卡扎菲死无葬身之处。卡扎菲统治了利比亚42年。在39年间,三年前还是把酒言欢的座上宾和朋友,三年后以解放人民的名义入侵打死卡扎菲。这就是英法美的文明、绅士和人道主义!利比亚人民的生活不足挂齿,最重要的是石油,以及美国的领导地位(奥巴马在卡扎菲死后骄傲地宣布,美国重新领导世界)! 所谓独裁,只是一个被利用的理由。 卡扎菲如果还能活下去,应该明白一个道理: 政治人物真正的朋友是自己的人民, 而不是其他国家的领导人。卡扎菲死于英法美借由反对派的力量之手! 政治人物要敬畏自己的人民, 这样才会在自己国家历史中留下一个或半个故事,正面的。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33 次阅读|6 个评论
二十九岁市长
whyhoo 2011-8-8 12:52
这段时间,一个年仅二十九岁的市长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这位出身农家的清华管理学硕士以全票当选市长让人诧异,在一贯讲究按资排辈的中国,他的当选引起了轩然大波,与之类似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当选为巴黎郊区讷伊市市长,成为法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市长时年仅28岁。中央提出干部年轻化,各级官员的年龄纪录不断被打破,80后渐入人们的视野,他们开始以国家主人的身份登台论道、指点江山。政界、商界80后的声音越来越响亮,这批改革开放的最大受益者们思想活跃、精力旺盛、乐于创业,他们有的用很短的时间就积累起了父辈们一辈子都没有的财富,在各个领域创造着新的历史。这是一个注重能力、讲究效率的时代,在信息社会,人们通过网络越来越快的获取着最新的信息,出名要趁早,人才成长的速度越来越快,17岁获得博士学位的神童在这个年代也变得不再稀奇了。我们为何要这么快?马克思写《资本论》花了四十年,那些历史上的煌煌巨著都是经过了千锤百炼才得以成为流芳百世的精品的。二十九岁当市长,他是否有足够的经验来管理一座城市?有些网民发现他的硕士论文是抄袭了别人论文的,此事清华大学还在进行调查。近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与此同时我们对自身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人的才能毕竟有限,不能拔苗助长。年轻人应多接受底层锻炼,积累经验,打好基础,才能委以重任,不要做越俎代庖之事。
147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戴高乐将军
whyhoo 2011-8-8 10:46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法国面临亡国的危难时刻,戴高乐将军在伦敦一人组建了法国临时政府,领导了法国的反法西斯战争。作为法兰西第五共和国第一任总统,戴高乐上任伊始即对法国的政治体制进行了改革,制定了新的宪法,举行全民选举,将权力归还全体民众。在经历了法兰西第四共和国长达12年的多党纷争、轮流执政的混乱局面之后,重返政治舞台的戴高乐将法国带入了良性发展的轨道。戴高乐领导了一个独立自主并以大国身份参与国际政治事务的法国,他顺应时代潮流,推动了世界反殖民运动的发展。戴高乐主义也成为其后几位法国总统的主要治国思想,引领法国走向强盛。戴高乐是一位伟大的民族主义者,其才干与魄力让人惊叹。
13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告诉萨科齐 武力解决不了利比亚问题
xupeiyang 2011-3-30 21:34
在谈到利比亚局势时,胡锦涛指出,近一时期,利比亚局势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中方对此也深表关切。我们认为,安理会就利比亚局势通过决议,目的是制止暴力,保护平民。如果军事行动殃及无辜平民,造成更大人道主义危机,则违背了安理会决议的初衷。 胡锦涛说,我们一贯主张,每个国家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都应当受到尊重,不赞成在国际事务中使用武力。历史经验一再证明,武力解决不了问题,只能使问题更加复杂化,对话等和平手段才是最终解决问题的出路。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1102 次阅读|0 个评论
萨科齐翻脸不认人 卡扎菲要他还钱
热度 1 xupeiyang 2011-3-22 08:50
萨科齐此举还有利于缓解法国国内矛盾,至少萨科齐是这样认为的。这也有助于我们理解,尽管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对法国总统讲,发动战争风险高,可能是要流很多血的,但萨科奇还是执意而为。利益所在,刀山也要上。 http://news.sina.com.cn/pl/2011-03-22/084022158658.shtml   卡扎菲之子要萨科齐还钱   今年2月,在利比亚局势出现动荡后,法国成了首个承认利比亚反对派组织全国委员会是“利比亚人民唯一合法代表”的国家。同时,法国还与英国积极在联合国安理会推动在利比亚设立禁飞区,如今更是成了出兵利比亚的急先锋。   对于萨科齐的连续动作,卡扎菲日前用这样一句话形容:“我的朋友萨科齐一定是疯了。”   回忆起与萨科齐的“交往史”,卡扎菲说,他自己虽然很不情愿,但2005年还是在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接见了萨科齐,让时任内政部长,正准备竞选总统的的萨科齐在外交上得分不少。不仅如此,利比亚还曾为萨科齐的总统竞选活动提供了政治献金。   卡扎菲的儿子赛义夫日前接受欧洲媒体采访时说:“是我们支持了他(萨科齐)的竞选活动,我们拥有证据。我们准备披露这些证据。 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让这个小丑把钱归还给利比亚人民 。我们帮助他是希望他能对利比亚人民好一些,但他让我们失望了。”   赛义夫此言,确实有迹可寻。   2007年7月,萨科齐上台之后两个月,就再次访问了利比亚,对卡扎菲大加赞赏,并邀请卡扎菲访问法国。   5个月之后,卡扎菲在法国巴黎受到萨科齐的高规格接待, 卡扎菲则回赠了147亿美元的订单 ,给萨科齐长了不少脸面。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22/092322159024.shtml
个人分类: 国际外交|2623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国要提防萨科齐这样的小人
热度 27 chrujun 2011-3-21 14:16
中国被法国总统萨科齐害得很惨,特别是奥运会前,萨科齐的小人之心表露无遗,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极大伤害。 而这次法国带头想干掉利比亚首领卡扎菲,再一次暴露了萨科齐的小人面目。 卡扎菲曾经是萨科齐的座上宾,萨科齐为了卡扎菲的钱和石油,把他捧为阿拉伯世界的伟大领袖。 小人为了利益,可以使用各种手段窃取。 求你的时候当孙子,打你的时候当恶魔,什么下三流的手段都会使。 很不幸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就是这种反复无常的小人。 他今天可以对中国人磕头,明天就可以翻脸不认人,对中国人痛下杀手。 中国尤其要提防萨科齐这种小人,不要轻信他的甜言蜜语。否则,中国今后可能再一次被他算计和出卖。
个人分类: 我的思考|5603 次阅读|30 个评论
相见甚欢——巴黎,法国总统萨科齐与美国国务卿希拉(图)
热度 4 sheep021 2011-3-18 13:56
相见甚欢——巴黎,法国总统萨科齐与美国国务卿希拉(图)
2011年3月14日,巴黎,法国总统萨科齐欢迎到访的美国国务卿希拉里。 (图片来自网络) 相见甚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4 次阅读|3 个评论
莫把萨科齐的对华关系态度当作法国人民的态度
黄安年 2008-12-12 10:02
莫把萨科齐的对华关系态度当作法国人民的态度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12 日发布 目前某些媒体用法国人的处事待人心态来解释萨科齐的对华关系行为,我以为这是把萨科齐的个人作为解释为法国人民的作为,并不符合事实。 首先,法国人不等于萨科齐,萨科齐也不等于法国人,法国人民是伟大的 , 而萨科齐比不上普通法国人的政治水平, 1964 年中法建交以来的友好交往已经充分说明。 第二,法国总统自夏尔戴高乐 (1959.1.1-1969.4.27) 、乔治蓬皮杜( 1969.6.20-1974.4.2 )、吉尔斯坦德斯坦 (1974.5-1981.5) 。弗朗索瓦密特朗 (1981.5.10-1995.5.6) 到雅克希拉克( 1999.5.7 2007.5.7 )历任总统以来没有出现过像萨科齐这样的对华关系作为 , 这不能用法国政治家特色来解释。 第三 , 即使法国的许多外交官也不认同萨科齐的作为,看来萨科齐玩女人有两下 , 但晚政治还嫰点。
个人分类: 三言两语简评(07-11)|4418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