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灌水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9尽人事听天命
lidawning 2019-1-10 15:19
刚刚过去的一年,多多少少总有些遗憾。例如:项目申请失败,论文发表数量、质量不高、工作成效没达到年初的预期等等。面对遗憾,没必要抱怨外部环境。这很多时候是你无法改变的。你所能做的是在大环境下为自己创造一个好的小环境。比如,营造温馨的家庭环境,和同事融洽相处,每天心向阳光积极生活。也没必要责怪自己。那已经成为了你的过去。它虽然会影响你的现在。但是你无法改变它。你能把握的是你的现在。要让将来的自己感受到来自现在的正能量,唯有现在种下正能量的种子,然后勤加耕耘。 2018已经过去了,就让它过去吧。记住美好的往事,滤掉烦恼和伤心的事,做个乐天派。乐观是我的本性,我从来都觉得生活充满希望。相信明天会更美好。所以,在遇到挫折和困难时,我都会觉得那算不了什么。如果解决不了,那就随它去吧。如果解决了,算是我又打了一怪,升了一级。古人的话说得很好:“宠辱不惊”。上天眷顾你的时候,你会有所得。这时不要得意忘形,不要觉得自己很牛,很可能只是运气好而已。进展不顺时,不要妄自菲薄,成功常常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不是你做得不够好,也许只是某些因素还没有具备,这个时候耐心是你的朋友。 2019已经来了好几天了,不请自来。你就不能晚点来吗? 2018 的好些事情都没有完成。就不能等我把它们都处理完了你再来吗?你的回答是“不行!”很干脆,毫不留情。这是你的风格。如果你是人的话,会是一个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的人。你对这个地球上的任何一个人都是公平的。你只给每个人每天 24 小时。再有钱的人也休想从你那多买 1 秒钟。路边的流浪汉,你也不会少给他 1 秒。你如果是物的话,你应该是水。把你放在什么容器里,你就成为了那个容器的形状,为它增加了重量。将你四处抛洒的人,什么都没见着,你就不见了。将你持续灌注在一个没有漏洞的容器里的人,最后总会有满满的收获。 四处抛洒你的人,抛洒你的时候是非常轻松愉快的。他不需要考虑将来,也不用花心思去建造和维护盛装你的容器。当把你洒完后,他就啥也没有了。把你持续灌注在一个没有漏洞的容器里的人,他不轻松,他要制造一个大气、实用又结实的容器来装载你。还要持续地将你灌注进容器中。当把你灌完时,你和容器已是一体。你们就是他的贡献和收获。 2019已经来了,你为自己定了年度目标了吗?如果没有,想想那个四处洒水的人吧,把 2019 这里洒一把,那里泼一瓢,到年底可能又是一场空。如果定了目标,不妨做那个建造了容器,并持续往里灌注水的人。你的容器就是你的目标, 2019 就是你的水,好好往里灌水吧。至于灌水效果如何、成就大不大就交给上帝吧。 2019 ,尽人事听天命就好。
个人分类: 成长心路|4184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收到Oncotarget约稿是不是有诈
热度 8 gaoshannankai 2017-5-18 10:58
Oncotarget创刊于2010年,刚开始那几年影响因子都维持在6分以上,在国内貌似不温不火,然而直到最近却有了较大的关注度。由于其从去年8月开始每周出版,论文需求量增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作者往该刊投稿,甚至比PLoSOne和ScientificReports还要热门,主要还是由于该刊审稿周期很快,期刊学术水平在国内也属于性价比较高的一类,也被认为是“肿瘤期刊的后起之秀”。比较可惜的是,最新的影响因子仅为5.008,差一点跌破5分也是让人始料未及。之后是否会越来越“水”有待进一步观察。目前Oncotarget也开始接一些肿瘤学领域之外的文章。 这个来自咱们科学网的一篇博文《盘点这些年饱受争议却又持续火热的OA期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232242-996918.html 孙学军老师另外一篇博文,也对这些期刊有精彩点评 我接到两次约稿,总觉得这个期刊在大肆扩张,这次有个博士要毕业,也想考虑发一下。 不过,又怕期刊胡搞,以后被SCI严打撤掉,所以大家有什么建议 DearDr.Gao, IreadyourveryinterestingpaperPacBiofull-lengthtranscriptomeprofilingofinsectmitochondrialgeneexpression. YoumaysubmitresearchpaperonsimilartopictoTheRNAandNon-codingRNAsectionofOncotarget,thatpublishesRNA-relatedpapersinallandanydisciplinesincludingunrelatedtooncology. IF2015/2016=5.008andIF2014=6.359. www.oncotarget.com Yourtopicisofaspecialinterestforus.Forexample,seepapersinPubMedonncRNAbytheauthorsfromHarvard(keywordoncotargetnon-codingRNAHarvard): https://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oncotarget+non-coding+RNA+Harvard YoumayletmeknowaboutforthcomingsubmissionoremailmeMSnumberatthetimeofsubmission.IndicateduringsubmissionRNAandncRNA. Therearepagechargersforresearchpapersandreviews.Weoffer25%discounttoyoupersonallyonRNA-relatedpaper. Also,youmaysubmitapaperrejectedbyotherleadingjournals,togetherwithrebuttalandreviewstoacceleratepublication.Wealsoacceleratepublicationoftime-sensitivepapers. Withwarmregards Yours, DariaMelnik, AcquisitionEditor
2137 次阅读|9 个评论
纯粹是灌水
smallland 2014-1-12 16:04
由于一部分人能理解的原因,我看主流新闻,多是看看题目(当然也有少部分人认为这才是事实,别的来源都是“反动的”,都是故意抹黑)。从外面转述的国内新闻,看到南方某地羊肉灌水,不是灌纯净水或自来水,而是臭水沟的浑水。类似的故事,以前也看过北方也有,甚至接近孔孟之乡。 和美国的枪击案犯比,这样的人不算坏人,只能算作刁民。这样的人,在中国,应该不在少数。只要不是自己吃的,一切都无所谓,只要不会当场死人。我也见过国外餐馆的厨师,当然是中国人,声称做给老外的饭自己从来不吃,要吃自己单独做一点。 不得不说,我们的社会是一个*民社会。我相信,有人立刻会说,美国也不是什么都好;或者,有人立刻会说,你自己也是?你父母也是? 就在这样的社会中,不管什么人,一谈起自己的父母,那都是厚道人,至少,没有一个*民。难道,就只是一代不如一代这么简单?似乎不合逻辑。瓜瓜同学也说,自己的父亲 devoted and upright 。同样,普通的*民也会说自己的父母 devoted and upright。什么是upright,仅仅是bipedal? 小鸡也会的pipedal? 小鸡也会被认为是devoted,比如为了争抢一条虫子。 我们的传统,父母管的太多,自己什么样,都是父母教育的结果。所以,否定父母,否定祖宗,就是否定自己。也难怪。 有人曾经问过薄瓜瓜:如果你妈妈掉进海里了,你爸爸也掉进海里,你救谁?薄瓜瓜说:那我也跳进海里,我要和爸爸妈妈在一块儿。而现在,他一个人在美国上学( 这里拷贝的 )。 这,仅仅是一个笑话吧。
16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請問:您有什麽業餘愛好?(微博)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3-7-20 16:48
答曰:上網灌水。 估計許多人的答案都是這個。 大家說說這是愛好是不是惡習?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485 次阅读|7 个评论
能减少科技论文灌水吗?
热度 5 zuojun 2013-2-6 09:19
Even though the question has been on my mind for days, I only decided to write this Blog only after reading 如果 “ 编辑 ” 和 “ 审稿人 ” 无法知稿子是谁的,会不会更公平些? ( 张兴光 )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89219-659817.html How to ensure publication quality in China? I am not going to talk about anything as bad as stealing other people’s ideas/results, or duplicated publication. I want to comment on something that may be uniquely “Chinese.” Ok, my name is XYZ, and I have been in the field, say fishery, for more than 10 years. So, I am sort of well known in China. Lately, I have “been co-authored” more than once. In one case,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 editor emailed me to confirm that I had agreed to be a co-author on a paper that I had no idea I was a co-author. So, that helped. I really don’t want to “be co-authored.” I suggest that all journals do the authorship checking and reject the submission if one of the authors answered “no.” Then, there were phone calls, from old friends, asking for “help” without saying explicitly “to have mercy when reviewing our manuscripts.” It’s hard to say no, but at least no one else knows I was one of the reviewers no matter how bad the paper was. But, I really don’t want to be an irresponsible reviewer. I suggest that once a paper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t should list all reviewers' names (no need to list those who rejected the paper), and also the editor's name. This way, reviewers and editors will think twice about letting a bad paper slip through.
个人分类: Thoughts of Mine|5204 次阅读|9 个评论
喇叭吹不响,灌水却是真
热度 9 liuxuxia126 2012-9-5 20:57
喇叭吹不响,灌水却是真
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实在难以相信,圆明园那么大的福海里的水,竟然是人工抽水供给的。 看来,美景也是人造的。皇家的园子虽然已经变成民众游乐休闲的场所,但在严重缺水的北京,人为的制造这么大的一个“海”,未免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 喇叭花爬上临时搭建的篱笆墙,据说圆明园依然在扩建中。 1 2 3 4 5 6
个人分类: 游记|3781 次阅读|17 个评论
科学网就是与众不同
热度 1 fanxueliang 2012-7-10 22:58
科学网就是与众不同,可以编辑公式,而且正是自己最熟悉的latex格式,非常不错啊 $$a x^2+b x^2+c=0$$
个人分类: 测试|2385 次阅读|1 个评论
毕业后的第一篇文章接收
热度 3 AnjinLiu 2012-6-7 02:01
当今崇尚SCI,我也免俗不了,大家灌水,我也跟着,不过我毕业后将近一年才灌了1篇,惭愧! 这个文章算是副业,毕业前夕想到的一个点子,稍微算了下。然后我问老板要不要把它放到论文中,老板说算了就写进去吧,反正也和主业也可以承接上。毕业了再详细搞了下,整了篇文章扔出去了,Optics Express审稿结束,一个说文章generallymeaningful,小改;另一个说文章研究的问题很重要,但是有个重大缺陷,建议拒绝,提了2个问题。第二个审稿人的问题很不对路,基本上没有看懂,可能没有时间仔细看吧,毕竟10来页的文章,我自己看的都想吐。幸好编辑可能觉得文章的内容还有点意思,给了大修的决定。我答复的时候写了10页,花了不少时间回答,做了详细计算补充第一个的意见,反驳第二个的意见。也在修改的文章上加了好几幅图进行充实。重新提交后,接受,今天编辑给我回email说接收了。 算起来这个文章的跨度有1、2年时间,计算方法是从3年前开始摸索的,也是突然某一天才弄清楚怎么计算这类东西,想法是去年的,投是今年3月份投出去的。 这文章基本上我乱搞搞出来的,因为不是我的主业,我主业是VCSEL,设计加实验。这个东西属于当今热的一塌糊涂的纳米光子学的范畴:金属加上亚波长光栅。纯粹是有个想法计算了下,然后发现了一些新颖的现象,可以实现一些新的功能,实验没有做,也比较难做,所以说是灌水。 文章从想法产生、计算模拟、数据处理、文章撰写、投稿、答复审稿人,统统我一个人搞定,最后出版的版面应该有12页。 现在在HHI搞一些Polyer的玩意儿,和以前的东西完全不搭架,而且这里的人不care文章,看来灌水不好灌了,下桶水不知道在哪... 加上这篇文章,第一作者灌水的文章10篇:2篇APL、1篇OE、1篇JPD、1篇LPL...这几篇文章他引好像有30多次,虽然和几千几百次的牛人们没有办法比,但是在我这个小方向上,能有国内外包括牛组引用,还算过得去,毕竟VCSEL这玩意儿太窄了,很古老的一个方向,研究比较成熟,产品都大把大把。 Optics Express,美国光学学会的期刊,影响因子3.7,第一作者的文章第一篇在上面...
个人分类: 科研随想|6604 次阅读|6 个评论
科研导向的根本错误100年不变,我们就100年不能获诺奖
热度 3 daladala 2011-10-6 15:39
先看过后面的帖子 你就知道我们为什么离诺奖很遥远 研究生为了毕业灌水 教师为了升职称灌水 负责人为了结题灌水 我们的水军何其庞大 什么人在中国能几十年坚持研究一个课题? 什么人在中国能跟权威叫板? 国际上有什么新领域,我们就跟进, 不做国际第一,也成老二的阿Q心态? 做研究不是为了兴趣, 而是其他, 例如金钱、毕业、职称或结题等等 科研导向从根本上就出了问题。 科研的导向来自相关评价和管理制度, 这个导向或制度 100年不改, 那就100年也获不了NB科学奖。 100年只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 华人在别处可以获诺奖, 在大陆做科研的 13亿人中没一个。。。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推荐几个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面的投稿期刊,毕业急用! ★ ★ ★ ★ ★ @@@@(金币+5): 鼓励新虫 2011-10-04 23:18:00 毕业文章不够,请各位达人推荐几个微生物培养基优化方面的期刊,EI,SCI都行,不要求影响因子,国内外的英文杂志都行,要审稿快,命中率高,谢谢啦! Keywords: 培养基优化 投稿 001.食品科学,食品工业都有这种文章 002. African Journal of Microbiology Research可以考虑,不过需要版面费,550Dollar 003. ----------- 我看过这个期刊的文章了,确实还可以,影响因子是多少啊?怎么那么贵? 004. 友情帮顶,方向不一样,不要太了解!祝楼主顺利毕业! 005. BT, JMM 006. JMM,bt不好发吧……另外那个非洲的0.7左右吧,食品科学方向很多影响因子1以下的可以灌水的 007. 影响因子1以下的SCI微生物期刊有哪些呢? 008. 我顶顶顶。。。。 待续。。。。
个人分类: 科研闲话|860 次阅读|5 个评论
抗旱灌水 “醉”死小麦
tjm9518 2011-5-19 09:58
抗旱灌水 “醉”死小麦
南京市江宁区丹阳镇一种田大户的 20 亩小麦,在 4 月底灌水抗旱后出现大量麦苗发黄枯死的情况。经现场调查分析,因田间积水时间过长,小麦根系酒精中毒而“醉”死,最终致麦苗整株发黄、枯死。 麦子死得很“惨” 5 月 12 日 ,这位种田大户 反映,今年他种了 80 亩小麦,因田间土壤干旱, 4 月底小麦抽穗扬花期他对其中 20 亩小麦田灌水,灌水后没几天,田间大量麦苗发黄枯死。而没有灌水抗旱的小麦,生长基本正常,没有出现发黄枯死的情况。 5 月 13 日 ,笔者 约请江苏省农科院小麦栽培专家张继林研究员赴丹阳镇实地调查。还没到田头,老远就见受害田块麦苗颜色发黄、发暗,与正常田块的绿色有很大差别。等到了田头,眼前景象着实让人触目惊心。田间麦苗较稀疏,部分地段麦苗矮小、细弱,没有分蘖。绝大部分的麦株叶片全部发黄或枯死,其中,部分麦苗整株枯死,色暗,穗子很细,是抽穗后还没有灌浆就枯死了,田间生长瘦弱的麦株出现这种情况的较多;部分麦株叶片发黄或枯死,茎秆和穗子还是青的,麦粒已灌了一部分浆,外观有正常麦粒一半大小,植株较高大、分蘖较多的麦株出现这种情况的较多。严重受害的麦株,轻轻一拔就能拔起,经检查其根部略呈褐红色、湿腐、易断,茎基部坏死、色暗。田间土壤沙质,湿润,比较板结。 图为小麦受害状 放眼全田,可见受害麦苗分布不匀,呈明显的条带状分布,靠畦沟两边各 30 厘米 左右的麦株受害明显较轻,大多茎叶青绿,生长和灌浆结实正常;畦中间 1 米 多宽麦苗受害重。仔细检查,墒沟边畦面较高,畦中间较低。 图示墒沟边小麦受害轻 据种田大户介绍,这些田块地势较高,常年稻麦轮作,与当地其他田块相对独立,无灌溉渠灌水,主要从田边的水塘里提水灌溉,麦茬一般靠降雨供水。去年播麦时天干,麦子播种并浅旋盖籽后,为增加田间蓄水,故意将开墒沟的土筑在畦沟边,形成两边高、中间低的畦面。因播种后和幼苗生长期土壤持续干旱,部分地段出苗不良,畦中间小麦出苗和幼苗生长也不是太好,倒是墒沟边因盖籽土较厚,出苗较好,麦苗生长也较好。 4 月底,因担心干旱影响小麦结实,他用 2 台水泵对 20 亩地提水灌溉。整整灌了一夜,到第二天早上停机,打开排水缺将高田水排入低田。田里的水什么时候排尽的,他不是很清楚。麦田灌水后,当地连续两三天刮大风,连续多天气温较高。 图示畦中间小麦生长不良,受害较重 图示田边池塘因旱水位下降 图为周围生长正常的小麦 麦子是“醉”死的 从田间情况看,受害麦苗上没有常见病害的特征性病斑,麦苗发黄枯死不是由纹枯病等小麦常见病害引起的。据分析,麦苗受害主要是灌水后田间长时间积水引起的。 像人一样,小麦根系也需要进行有氧呼吸才能存活和维持正常的生理活动。正常栽培环境下,麦根主要通过吸收土壤空气中的氧进行有氧呼吸。麦田灌水后,土壤中的空气大量排出,空气中的氧因积水隔绝难以进入麦根周围。而在小麦生理活动旺盛的孕穗至灌浆期,温度较高,根系呼吸旺盛,耗氧量大,灌水后麦根周围土壤中的氧会很快耗尽。在缺氧条件下,小麦根系会通过无氧呼吸制造能量,满足自身生理活动需要,短期的无氧呼吸对麦根无害。无氧呼吸会伴随产生酒精,麦根长时间进行无氧呼吸后,根内酒精浓度上升,会对根部细胞造成致命毒害,严重时致麦根及茎基组织迅速死亡和腐烂。麦根无氧呼吸时会产生一些还原性物质,可将土壤中可溶于水的三价铁离子还原成难溶于水的二价铁。二价铁呈铁锈红色,富集于麦根周围或进入腐坏的麦根,可使麦根及其外表发红。 上述麦田在长时间灌水后,虽然及时排水,但由于麦畦外高内低,水不能及时流入墒沟排出,加上土质偏沙性,灌水后土壤板结,水下渗速度慢,土壤长时间积水,很容易造成麦根缺氧,发生酒精中毒。生长瘦弱的麦苗,根系少、生理活性差,酒精中毒致麦根较快死亡,失去吸水和供水能力,其地上部迅速失水枯死。前期生长较好,根系较发达的麦苗,其耐害能力相对较强,但酒精中毒仍使其大量根系死亡,吸水和供水能力下降,其地上部主要表现为蒸腾失水速度快的叶片率先发黄枯死,而其茎秆和麦穗仍能存活一段时间。在遇高温干旱,特别是有大风的情况下,地上部蒸腾失水速度加快,会加重麦苗受害程度。田间墒沟边的麦苗,因灌水后水能及时排出,空气能较快进入其根际土壤,因而受害轻或不受害。另外,由于长期干旱,麦苗根群分布较深,灌水后水需要下渗到更深的位置才能使麦根免受毒害。墒沟边的麦苗其盖籽土较厚,根群分布应较浅,也可能是其受害轻的原因。 图示周围两块田,一高一低,由低田灌水,高田仅短时间洇水,小麦不受害;低田淹水时间较长,小麦受害(畦中间田面较高,小麦受害较轻;畦沟边小麦受害较重,可能因沟内水长时间不排出造成)。 久旱麦田慎灌水 小麦孕穗至抽穗灌浆期对水分敏感,此期遇旱会影响小麦灌浆结实。在北方麦区,小麦抽穗扬花期灌水是常用的抗旱栽培技术措施。关键是灌水抗旱后要求水能及时排出或下渗。排水不畅的田块,灌水一定要慎重。在大雨过后,田水也要及时排掉,长时间积水小麦也会受害。在小麦生长中后期,暴雨过后遇干热大风天气,常有部分田块的麦苗出现发黄枯死现象,也是这个原因。 此外,今年我省小麦生长期长时间干旱缺水,久旱麦田灌水更要慎重。这些田块麦苗根系分布深,加上土壤细碎,灌水后土壤容易板结,水不容易下渗,麦苗更容易受害。久旱麦田灌水,应分次小水沟灌、洇灌,不宜漫灌。排水或渗水不良的田块,尽量不要灌水。 ( 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8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隐身王和灌水王
热度 2 wangproject 2011-3-3 12:01
文/王钰洋 今天是当上管理员以来,第一次在论坛上删帖。经过设定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反动帖没找到,其他帖的收获却不小,总计删帖3000多条,还好可以批量删除。学习中~
个人分类: 柳如烟~|2240 次阅读|3 个评论
科学博客大赛和SCI影响因子
huanghelai 2010-6-21 04:41
作者:黄合来 科学博客大赛刚刚落下帷幕,SCI影响因子发布又掀高潮,科学网同志们不亦乐乎?首先要向博客比赛中获奖博主们表示祝贺,同时也恭喜SCI文章影响因子升高了的同行,祝各位升官的升官,发财的发财,科研工作蒸蒸日上! 博客大赛是比赛,发表SCI文章也可以看作比赛。博客大赛一年一次,40天博客表现计算成绩;SCI文章是一如既往,天天都忙着做研究写论文,考核、升职、拿奖,一次一次算成绩。 本人两个比赛都参加了。不过很遗憾也很抱歉,博客大赛期间刚好非常忙碌,当了逃兵,连基本文章数都没有达到。而SCI论文虽然也发表了一些,但是由于学科领域的传统性或非科学性,影响因子对我来讲实在没有什么意义和关注兴趣,因为本领域影响因子0.2和2.0的杂志基本一样权威,只是偏重方向不同而已。 虽然在两个比赛中都属于旁观者,但还是有些体会。 【先讲SCI 论文和影响因子】 毋庸置疑,发表SCI论文是为了向学界同行发布最新科研成果,用于学术交流。发表SCI论文门槛很高,需要一定程度的专业科研水平,当然还必不可少的需要一定的学术道德和素养,比如要遵守真实性、科学性、原创性等基本规则。简单讲,我们写文章要考虑对同行读者负责。 虽然大道理是这样,SCI灌水现在似乎也很常见。在具备一定专业水平和写作经验后,发文章似乎也不是那么难了,以绝对量化的评价指标为导向,很多科研人员开始习惯了灌水,一个内容拆成2、3篇,一篇文章改改补补发表2、3次,没有东西写也无病呻吟凑文章,何其常见!其后果就是杂志越来越多,越来越厚,文献浩如烟海。大家SCI文章都多了,于是追求更多,最后大家都疲于奔命,读文章的很累,写文章的更累,何必!? 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认为没办法解决,只有自律,只有通过科研人员心中那根对科学敬畏的准绳。科学跟宗教同为人类思想的最高境界,不要妄想用任何一种规则尺度进行合理评判。SCI影响因子原本就是个折衷方案,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引用律,本来就存在正引用、负引用和被谁引用的区别。 【再谈科学网和博客大赛】 博客,我也一直认为是写给别人看的。如果是自己的日记就应该藏在笔记本里,既然贴到网上就必然是想给博友看,所以写到网上的东西就应该对得起读者的时间和精力。然而,网络博客不可能有文章质量审查(如果说有政治审查的话),敲几下键盘,轻轻点击几下就可以发表,于是在这个眼球经济的时代,灌水之风盛行,标题党大兴,网络中充斥着华而不实,空洞无物,于是我很憧憬只有竹简为书的时代,简简精华! 科学网是个好地方。记得今年3月刚刚来到这里的时候,非常兴奋,一下子可以跟这么多科研前辈和同行交流。慢慢习惯上这里溜溜,经常可以读到佳文,或诲人不倦,或意味深长,或忧国忧民,或逸趣横生。后来觉得看贴不回帖很无耻,于是从来没有开过博客的我在这里开了博客,也写了几篇自认为对科学同行有点探讨价值的文章。 但是,很遗憾的是, 在科学网 时间长了也看到了另一方面,那就是灌水,比SCI灌水更甚。人类都有喜欢吸引眼球、引起关注的习性,科研学者可能也不例外。我平均一周在科学网上逗留的时间应该不超过4个小时,我认为这是适度的,因为这不是主业。于是我希望在这几个小时里能读到一些好的文章,不过很多时候我在漫无边际的文章中迷失。 这种感觉在博客大赛期间最为明显,40天,一个人100篇!10个人1000篇!让我怎么读?不能否认,这100篇里可能有很多佳文,但我实在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分辨,很累!于是慢慢丧失兴趣。坦白讲,获奖博客的博文我读过不超过10篇,因为我绝对不认为一个人在40天时间能写100篇好文,唐朝300年好诗才300首呢!于是我又要问这个问题了:何必?!看获奖博主们的感言不约而同都有两个字:很累。我认为40天10篇足够,作者不累,读者也不累!我甚至认为博客大赛有点多余,因为我们的学者们在SCI论文比赛中本来就已经很累了!至少比赛规则应该有所改变,不应该过于强调点击率总和。 科学网开博的目的是以文会友,写出自己的科研体会,也从别人的文章中得到自身的提高,我想大多数博主应该都是这个心态。既然这样,我们写博文的时候也应该考虑自己的文章是否对得起博友们的阅读精力和时间,是否对得起科学网编辑们辛勤的工作。尤其是对于我们这群高学历,而且大多数以写科技论文为生的学者来讲,更应该形成习惯对自己出手的东西负责,多一份严谨,少一份浮躁!所以我提倡博文应该贵精不贵多,宁缺毋滥! 写着写着又跟上面SCI论文评论相似了。是的,作为一个高素质群体,虽然我们也经常为了职称、为了生计,去SCI期刊灌灌水,但科学网跟生计无关,评的奖也只是象征性的(第一名一个相机吧?)。既然我们经常不满恶劣的学术环境,抨击一些社会和学界不良习气,那我们能不能如武夷山老师博文中提到的不怨天,不尤人,从自己做起,从小处做起,能不能那怕就在科学网这个小小的平台一起营造一个宁静、纯洁、厚重的学者家园。 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于是我想大声疾呼: 科学网博客,请停止灌水!!!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10672 次阅读|12 个评论
“灌水”续
lfztd 2010-4-21 06:41
首先对玉树地震造成的伤亡表示哀悼,希望震区人民重振旗鼓。 几个月前的那篇《纳米是 灌水领域 吗》的博文,后来被人转载到小木虫了,大家还进行了一些评论和投票,虽然是在小木虫的微纳版,总共 143 人参与投票,其中有 70.63% 人认为是灌水学科, 24.48% 人认为不是灌水学科,另外有部分人认为自己打打酱油就可以了。投票的结果可以看出,即使是做纳米研究的同行,也对纳米的前途不是很自信,尽管如此,纳米研究给人的感觉还是积极向上的。 原博文链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5776 小木虫链接: http://emuch.net/bbs/viewthread.php?tid=1786145fpage=1 小林摘录了部分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个人感觉比较合理,尽管还有一些虫友对有关部门政策提出了质疑,还有一些虫友对专家们提出质疑,小林就不评论了,也不敢瞎评论。 以下是小木虫虫友的回复: 一蓑 - 烟雨 : 科学的发展就是一个不断向未知领域延伸和深化的过程,是过程就需要时间来积淀,纳米科技发展到现在,时间不算长,但 取得的成就还是有目共睹的 。很多东西,我们现在做出来,是无法转化成技术,但谁能保证以后就不能转换成技术了。 我个人认为,科学一直是走技术前面的。 Netdream : 科学需要在未知领域探索,这是它的使命,而纳米就是当前已知领域的边缘地带,而再有意义的东西, 被人当做一种牟利的工具,结果就是被大家唾弃;我宁愿说是这个社会环境,或者时代环境,让纳米跟灌水紧紧结合。 Quanten : 个人感觉纳米领域确实是以后的重大发展方向,国内高校如果能把握这个机会,确实是好机会。 国内应该把注意力集中在器件制备,不知道国内现在能不能做 igbt 。 maoyuan25 :纳米已经开始渐渐过了灌水期了吧,现在单做材料不做应用的话都基本发不出 paper 了 ,倒是生物只要证明材料可以载药可以标记什么的 不用考证对人体是否有害就直接能出 IF 高的了。。。就算说纳米灌水 也轮不到生物说吧。 以下是科学网网友的回复: KYNiu : 纳米材料最终做到纳米器件还是有前途的,纳米器件是挡不住的趋势, 20 年后人类还用这么大个儿的手机会被人类自己耻笑的。 纳米材料界被灌了很多制备表征的水,因为很多人根本不懂(不想懂和没能力懂)往后面发展 ,比如解思深院士说:过多的缺乏研究背景的科学家进入纳米领域! 盛行的急功近利的商业化眼光会让很多科学家在黑暗中退却,根本不敢去想纳米材料 100 年后的牛逼。 有时得适应这种灌水的做法,想想,我们研究组 6 年来的 50 篇论文,每一篇给领域带来多大贡献?仔细想想,就知道了。我们这些 Ph.D 们、学者们每灌一次水,能对未来起到 0.001% 的贡献就可以无罪了,很多领域都是在极慢的进步中才发展壮大的。 shawnkmchen : 不是所有的科学都很快应用到技术层面的,也不是所有的科学在若干年后能用到技术层面的。 也许。。。纳米材料只是催生其他新发现和新学科的过渡 学科 。若干年后,就是纳米这些看似无意义的研究中就会诞生出对人类社会有极大意义的技术。科学就是发现和认知,技术才是去创造。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5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纳米是“灌水领域”吗?
lfztd 2010-1-10 02:36
前不久,与好友聊天,他是做生物化学的,什么 DNA , RNA 他们都做,好友觉得,他们所作的是在为人类的健康服务,意义非凡;同时,他还觉得纳米材料目前充其量还只是一个灌水学科,其实不只一个人这么对我说了。小林心里极为不平衡,为什么自己从事的领域会被人认为是一个灌水学科。其实,生物也是一个灌水学科,但是好友觉得生物灌水那是给人类的健康而灌水,值了。争辩之后,静心思考,其实好友说的也有几分道理。目前,纳米材料炒的很火,什么东西沾上纳米给人的感觉它就是高科技,这样纳米俨然成为了现今高科技的代名词了。有个做水资源的朋友,他也在做纳米,细问之后发现,原来他们用的是多孔介质达到纳米级别了。纳米袜子、纳米内衣等曾经也火过一阵子,可见纳米可谓是深入人心了。 早在大一时候,跟一个系里教授聊天,当时小林对科学与工程这两个词语没有任何概念,聊天过程中教授不断强调,科学是科学,工程是工程,两个不可混为一谈,那么为何有材料科学与工程这个学科呢?因为,科学可以转化成技术,技术就在工程的层面上了。另外,记得 2008 年冬天学校举办了博士论坛,小林也跟着参加去了,论坛上某院士更是直言:邓小平的科学技术就是生产力,而且是第一生产力是错误的,技术可以说是生产力,但是科学永远都不会是生产力,它顶多是生产力的前身;美国就都强调,科学不会使美国强盛,只有技术可以。当时,小林就对这个论断佩服地五体投地。针对纳米材料,就目前而言,纳米材料给技术领域带来了什么?恐怕很多纳米材料的同行都不好回答这个问题了。近日,小林拜读纳米届大牛多伦多大学 Geoffrey A. Ozin 教授的评论大作( small 2009, 5, No. 11, 12401244 ),题为 Nanochemistry: What Is Next? 读后感想很多。 Ozin 教授论述了目前纳米化学的发展给技术领域到底带来了什么,目前制备纳米材料主要还是基于化学手段,因此作者也讨论了纳米化学是否是一个领域的话题,我想应该是说能否从几大化学里(有机、无机、量子等等)独立出来成为另一门派的化学吧。 文章提出了很多观点,针对小林最赞成的观点进行简单的讨论吧,还希望明白人指点指点。 There is an increasingly common feeling that nanoscience has not yet delivered on its initial promises, especially from a technological perspective. 这个观点貌似跟我的好友观点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其实可能很多同行都有这种感觉。当纳米这个概念被提出来之后,大家发现这个东西很好,把东西做小了,产生尺寸效应,材料性质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比如, Haruta 将金做到了纳米级别,发现有催化氧化 CO 的能力了,而且活性还很好。自从 C60 和 CNTs 相继被发现之后,纳米的研究越来越一发不可收拾了。各种形貌,层出不穷;制备手段,也是百花齐放。曾经有个化工的朋友讽刺纳米材料的是这么讽刺的:纳米多好发文章啊,制备一篇,表征又一篇,而且往往是专利文章双管齐下。当然,这里多少有些他们对纳米的偏见和羡慕的成分了。现在发文章,若只有制备和简单的表征,那是不可能发好文章的。于是,人们开始注重研究纳米材料的性能,好性能就能吸引大众的眼球,文章水平可能相应的提高一些。比较经典的例子我觉得是 1999 年 science 上的一篇关于纳米天平的文章,王中林教授也参与其中,文章确实比较绝。还有就是王中林教授的纳米发电机了,做纳米的,尤其是氧化锌的都拍手叫绝。但是,这些距离技术层面还是很远的。这两年,大家又开始热火朝天地研究石墨烯,也使它成为 2009 Science 选出的研究热点之一( SCIENCE VOL 326 18 DECEMBER 2009 ),但是,距离人们所真正想要的目的,还有很远很远。在各类材料类教科书中,人们不难发现序言一般都会包含这么一句话:能源、材料和信息技术是 21 世纪人类文明的三大支柱。材料地位很高,但是目前就纳米材料而言,好像只有 promising 而没有 realistic 了。还有人说,下一次产业革命需要有纳米材料来启动,但是回想前几次产业革命,都是有实打实的东西的,但是纳米材料发展了 20 来年了吧,还没有给人看到实打实的东西。 科学要转化成技术,需要有时间吧,也许短短的 20 年根本不够,我们需要更多的时间, 50 年, 100 年,坚持 100 年不动摇。这些年,越来越多的国家将纳米材料、纳米技术定为 21 世纪参与国际竞争的基础的政策。那在真正转化成技术之前,可能确实有百花齐放的灌水期吧。而我们现在就生活在这个灌水期。能灌水,何乐而不为?只要是遵守科研道德。至少可以证明的是这个领域是 promising 的,我们所作的,不是白费力气。就跟很多人说的一样:一个学科,一个领域,它只要存在在这个世界上,就证明它有意义。那么,纳米材料的存在也是有意义的,只是它要像其他世界万物一样,在发展的某段时期比较艰难。儒家思想也不是一开始就是统治地位的思想嘛,也有百花齐放的时候嘛,纳米材料也是。 文章所言若有不对,欢迎拍砖斧正!
个人分类: 科研生活|12946 次阅读|16 个评论
我们都在灌水
caecae 2009-12-13 21:15
个人分类: 生活感想|24 次阅读|0 个评论
“抱瓮灌园”歪解
周春雷 2009-4-9 09:18
看到王宝山老师推出的《 小老鼠目睹之怪现状》第一集 小老鼠目睹之怪现状第一... ,其中提到的抱瓮灌园甚是有趣,如果歪解一下,也许更有味道。 ------- 抱瓮灌园说的是孔子的学生子贡,在游楚返晋过汉阴时,见一位老人一次又一次地抱着瓮去浇菜,搰搰然用力甚多而见功寡,就建议他用 提水器械 桔槔 汲水。老人不愿意,并且说:这样做,为人就会有机心,吾非不知,羞而不为也。 ------ 原文说老翁不思进取,因循守旧,可见一斑。,然以学术现象察之,翁实乃聪明绝顶之人。何也?弃机械而取 瓮,可长期、多次灌园,更可呼朋引辈,一起灌园。用瓮灌园,可以在自己的小菜园里东一片,西一片地浇,这样以瓮计算的工作量会很喜人。灌过之后,萝卜也饮,白菜也饮,甚至园外的大树也可能饮到呢。而且,还可以今天用陶瓮灌,明天用铁瓮,后天改用铝合金,从而实现实验工具的不断创新。 为什么要缓慢、反复地折腾一个小问题呢,不就是为了多造几篇paper,多挣几个引用嘛 。 灌水,也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眼光。:)
个人分类: 学术评价|4673 次阅读|3 个评论
开博
dongdaliu 2009-4-1 15:42
自愚一次,开博了,祝大家节日快乐!请大家多多灌水!
个人分类: 生活|3135 次阅读|3 个评论
麦田遇旱,灌水、化除、施肥悠着点
tjm9518 2009-2-9 19:42
去冬今春,我国北方冬麦区出现特大气象干旱,大面积小麦等越冬农作物受灾严重,各级政府部门和旱区农民对此高度重视。现根据有关方面信息,对此次旱情的发生发展作简要介绍和分析,并针对有关情况提出当前受旱麦田在灌水抗旱、化学除草和施肥时应注意的问题及其应对办法,供各地参考。 全国:农作物受旱 1.53亿亩 去年 11 月份以来,我国北方地区降水稀少,造成了大面积的干旱。截至 2 月 7 日,全国耕地受旱面积 2.99 亿亩,比常年同期多 1.10 亿亩,其中作物受旱面积 1.53 亿亩,重旱 4996 万亩,干枯 394 万亩,有 442 万人、 222 万头大牲畜因旱出现饮水困难。河北、山西、安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甘肃等 8 省冬麦区受旱面积总计 1.52 亿亩,占全国作物受旱面积的 95% ,其中重旱 4879 万亩。 此次大面积气象干旱,主要由秋冬连旱和越冬期温度偏高引起。据有关方面统计,去年 11 月 1 日以来,北京、天津、河北大部、山西、山东、河南、安徽北部、江苏北部、湖北东北部、陕西北部、宁夏、甘肃东部等北方冬麦区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少 5 ~ 8 成。其中,山西中部、河北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中部、山东西部、安徽西北部等地降水量少 8 成以上。部分地区降水量偏少程度已接近或突破历史极值。 在出现旱情的地区,小麦等农作物不仅因受旱而生长不良甚至死亡,干冷天气引发的干冻还进一步加重了农作物受害程度。其中,播种较晚的、种植密度较小的、土壤偏盐碱的这 3 类田块,小麦受灾最严重,重灾田小麦减产幅度估计在 20% ~ 30% ,部分田块绝收。 据气象部门分析, 2 月份有 2 ~ 3 次的冷空气南下,可能在上述地区形成有效降雨,遏制旱情发展,但不确定性较大。由于长期干旱,上述地区的旱情难以在短期内得到缓解,并可能发生冬春连旱,对越冬农作物造成更大危害。 江苏:淮北地区旱灾开始显现 去年 11 月份以来,我省降水持续偏少。其中淮北地区降雨 24 毫米,比常年同期少 6 成以上;江淮之间 59 毫米,比常年同期少近 4 成。徐州西北部持续干旱,至 1 月中下旬旱情严重;淮北其他地区及江淮北部地区土壤水分长期亏缺,出现间断性干旱;沿江苏南地区农田土壤水分也处于亏缺状态,但尚在适宜范围之内。 当前淮北地区的旱灾开始显现。据 2 月上旬初统计,徐州、宿迁、连云港三市麦田显露旱象的面积分别为 298.2 万亩、 285 万亩、 130 万亩,分别占 62% 、 61% 、 40% ,其中严重受旱面积分别为 87 万亩、 50 万亩、 80 万亩,合计 217 万亩,占三市总面积 17% ,占全省 小麦 面积 7% 。农作物受旱的主要为早期发育迟缓。尤其是腾茬迟、错过最佳播种期的小麦,播种后持续干旱,导致出苗不齐,生长缓慢。与此同时,干旱少雨又进一步加重低温寒潮天气对越冬作物的冻害。 目前,全省在田越冬作物已进入返青期,大面积苗情长势基本正常,但如果旱情迟迟不能缓解,将十分不利于小麦、油菜春季恢复生长,无法为后期籽粒灌浆结实形成足够的营养生长基础,最终影响产量。 据气象部门预测,近期没有强冷空气和强暖湿气流影响我省,预计 2 月中旬我省天气相对平稳,气温波动不大,虽然在 8 ~ 9 日和 11 ~ 12 日有两次降水过程,但难以使旱情明显缓解。 根据我省旱情,省有关部门提出:淮北旱情较重地区,要根据旱情发展动态和近期天气预报信息,适时落实抗旱措施,必要时实施人工增雨作业。在 2 月上旬,趁冷尾暖头,日均温在 5 ℃以上时,开闸灌水、浇水抗旱。有灌溉条件的稻茬麦田,要清沟理墒,采取沟灌洇水的方法灌一次透水;无灌溉条件的岗坡地、旱茬麦,要充分调度一切水源,采用软管浇灌。 麦田灌水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麦田出现旱情后,灌水或浇水是迅速缓解旱情的有效措施,但灌水不当又可能对麦苗产生其他不利影响,应根据苗情、旱情及天气情况等采取相应的措施。特别是播种较晚、种植密度较小、土壤偏盐碱的田块,更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抗旱护苗措施。 1.尽量不在土壤封冻期灌水。 越冬期冬麦区小麦苗抗旱、抗冻能力一般强,特别是适期播种、越冬前有较大生长量的小麦,其根系一般比较发达,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抗旱、耐冻能力很强。在田间土壤封冻期,只要麦苗不出现严重的叶片枯死等症状,一般不要灌水或浇水抗旱。土壤封冻期对麦田灌水,会造成田面积水、结冰,对麦苗造成凌截危害(田面水分积冰时挟带麦苗地上部向上抬升,将麦苗拉断);较小的麦苗则可能因长期处于冰层中而闷死(考虑到目前小麦已由南向北进入返青期,土壤封冻时间不会太长,麦苗被闷死的可能性较小),或者被连根拔起(习称根拔),根系上移而受到严重冻害。考虑到近期旱情难以缓解,并可能出现冬春连旱,对受旱症状不太明显的小麦,如果有灌溉条件,可以等土壤解冻后趁冷尾暖头(一般要求在日平均气温大于 3 ℃,土壤能夜冻昼消时进行)灌一次透水,一方面缓解旱情,另一方面提高土壤含水量,蓄墒防止春旱影响小麦抽穗扬花和灌浆结实。 2.麦苗弱小的田块需防干冻 。播种晚或因干旱出苗迟的小麦,生长量小,根系不发达,主要分布于浅层土壤中,不能从深层土壤中吸收水分,在田间干土层较厚时容易枯死。特别是耕作粗放、整地不精的田块,部分麦苗根系虚扎于松土层或土块缝隙中,更容易受到干冻危害。即使在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当冻土层达到一定厚度时,麦苗根系吸水能力会严重减弱,遇干冷空气,地上部叶片水分散失,会出现生理性失水青枯症状,叶片卷曲、叶色变暗绿,严重时干冻而死。因此,对生长量过小的麦苗,在土壤封冻期灌水,往往达不到防止干冻伤害的效果。对这部分小麦,土壤封冻期采取增加覆盖的方法防旱、防冻效果较好;耕作粗放、田面有虚土层的田块,可以适当镇压,压实表土、弥合土缝(避免表土冻结和麦苗组织结冰时镇压)。如果田间土壤干土层厚,可以灌水,但应保证水分能快速下渗,避免地表积水、结冰。 3.群体数量小的增肥促进分蘖。 播种较早,但种植密度较小的田块,受干旱影响,麦苗分蘖少,田间群体不足会影响最终成穗数量和产量。这些田块麦苗一般能正常存活,土壤封冻期也一般不要灌水,可以等土壤解冻后及时灌水缓解旱情,并结合灌水增施肥料,促进麦苗分蘖,争取动摇分蘖成穗,增加成穗数量,争取较高产量。 4.盐碱地灌水严防返盐碱。 土壤偏盐碱的土壤,干旱时土壤溶液盐碱浓度增加,会加重对麦苗的伤害,影响麦苗生长。对这种田块,除应根据苗情、土壤墒情和土壤是否处于封冻期等情况决定是否灌水和什么时候灌水外,还应注意过量灌水会加重返盐、返碱,对麦苗产生更大的危害。在黄淮海地区,一些适合耕作的盐碱地,耕作层中的土壤水分为适合农作物利用的淡水或盐碱含量低的水(由降雨等形成),它们与处于下层的含盐碱的水不相连。春季对这些农田大量灌水,水分下渗,会打通上层水与下层水之间的毛细管,以后随着地表水蒸发,地下水会随毛细管上移,并在地表形成大量盐碱,使作物受到盐碱危害,严重的可能绝收。因此,对这些农田,应尽量采取浇水的方法抗旱,灌水时应速灌速排。 5. 苏南苏中麦田慎灌水。 目前苏南、苏中地区麦田土壤墒情一般较好,适宜小麦生长,部分田块还存在湿度过大等问题。有些田块麦苗出现叶尖发黄干枯等症状,主要是前期冻害引起的(发生冻害的田块,常出现麦苗心叶卷曲、叶尖干枯,有些新生叶片在近基部出现枯白冻伤段)。在没有明确麦苗发黄等确由土壤干旱引起的情况下,不要轻易对麦田灌水。特别是播种较迟,目前田间麦苗较小的田块,灌水会造成返青期地温不能及时上升,不利于麦苗及时返青生长和分蘖,影响麦苗根系深扎和地上部营养生长,群体生长量也会减少,最终会严重影响产量。这些地区目前应加强田间沟系配套,保证旱能灌、涝能排。对一些高亢地,如果需要可以适量灌水,速灌速排。 受旱麦田施肥需防肥害和群体过大 适当增施肥料,是促进受旱、受冻麦苗恢复生长的有效措施,但施用不当肥料利用率不高,有时会使麦苗受到肥害,或者使麦苗群体过大容易引起后期倒伏。 土壤干旱时撒施肥料,肥分不能及时进入土壤,短期内达不到补肥效果,处于土壤表层的氮肥还会挥发损失,磷钾肥在地表干湿交替的环境下会被表土固定,成为不能被作物利用的无效磷钾。土壤干旱的田块,最好打洞深施肥料。结合灌水或浇水撒施肥料,让肥料及时溶解并进入耕作层被土壤吸附,肥料利用率较高,是比较省工省力的施肥方法。肥料可以在浇水前撒施,或者在灌水后麦苗叶片上没有水时撒施。 施肥量应根据苗情和前期施肥量而定。前期施肥足的田块,一般不要施肥,如果麦苗受干旱或冻害较重,可以每亩用尿素 0.5 公斤加适量腐植酸叶面肥,加水 50 公斤喷施,促进麦苗恢复生长。如果前期施肥量不足,麦苗返青前和返青期也一般不宜大量施用氮肥,否则,受干旱或冻害重的弱小苗,在田间大量施肥后容易受到肥害;田间麦苗生长比较正常、群体数量比较大的田块,大量施肥后会造成返青期分蘖大量发生,群体过大。这类田块注意在返青期补足基苗肥就可以了,后期肥料主要在麦苗拔节初期施用。田间麦苗个体生长比较正常,但群体数量较少的田块,可以在返青期适当多施些肥料,促进分蘖发生,保证足够的成穗数量。 受旱麦田化除需保药效防药害, 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用除草剂防除麦田杂草,防效可能受到影响,有时还容易出现药害,应特别注意。 麦田麦田杂草生长缓慢,施用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使它隆)、精恶唑禾草灵(骠马)等抑制杂草生长的茎叶处理除草剂后,防效会受到影响。适当增加用药量可以提高除草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在麦苗因受旱、受冻而生长不良的情况下,加量施用除草剂容易发生药害,特别是甲基二磺隆(世玛)等除草剂,一般不宜在麦苗受旱、受冻的田块使用,更不能加量使用。 土壤干旱时施用乙草胺等土壤封闭处理剂,喷药后药物不能很好地在地表形成严密的药土封闭层,除草效果会下降。适当增加除草剂用量能提高除草效果,但施药后灌水或遇大雨,容易对麦苗造成药害。 对目前土壤比较干旱田块,当前应根据具体情况及时造墒,并加强麦田管理,为 2 月底 3 月初麦苗返青期使用除草剂化除创造条件,以后适时、合理地选择和使用除草剂,保证化除效果,严防除草剂药害。 目前田间麦苗生长比较正常的田块,最好在麦苗返青至拔节前,气温升高而且比较稳定时,择冷尾暖头施用除草剂。如果此时土壤仍然比较干旱,最好灌水或浇水抗旱后施药,也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加足水量喷雾。一般不要在低温期抢早用药,否则在低温、干旱的影响下除草效果很难保证。在田间土壤墒情比较适宜、麦苗生长比较正常,而田间杂草草龄较大的情况下,可以选用麦极、唑草酮(快灭灵)等除草剂适当提早施药,提高除草效果,减轻杂草危害。 目前麦苗受旱或受冻比较重的田块,应及时抗旱,适当增施肥料,有条件的可以增施腐植酸盐类叶面肥,尽一切可能促进麦苗恢复生长,等麦苗健壮生长后再在麦苗返青至拔节前施用除草剂。如果在春季化除适期麦苗生长恢复得不是太理想,应根据草相尽量选用安全性较高的除草剂,防除阔叶杂草可以选用使它隆、快灭灵、苯磺隆、苄嘧磺隆等除草剂,防除禾本科杂草,可以选用进口骠马、麦极等除草剂。如果田间杂草草龄比较大,在麦苗生长健壮的前提下,可以适当提高除草剂的用量,但也应尽量选用上述安全性好、防效高的除草剂,以提高除草效果、规避药害。(水清)
个人分类: 栽培问题|3448 次阅读|0 个评论
迟播麦灌水防冻可能适得其反
tjm9518 2008-12-12 11:09
近期寒潮过后,苏中地区有较大面积小麦出现冻害现象,特别是施用含异丙隆除草剂不足半个月的田块,由于异丙隆降低了麦苗的抗冻能力,田间麦苗受冻较重。期间有多位农民、农资销售商咨询,能不能通过对麦田灌水的方式,防御冻害或缓解麦苗受冻症状。现结合案例,对灌水防冻的可能产生的处弊作一些分析,供各地参考。 案例一 句容市后白镇一农民 12 月 8 日反映,今年他种了 50 多亩稻茬小麦,播种迟,到 11 月 30 日才播种,每亩播种量 16.5 公斤,现在到田里检查麦子刚开始发芽。他问,近期气温很低,要不要对麦田灌水护苗,防止麦苗受冻。据了解,田间土壤墒情较好,播后盖籽工作做得也较好,露籽很少。 分析:从农民反映的情况看,小麦在播种后一周多时间即开始萌发,说明田间土壤墒情是适合麦种萌发出苗的,由于播种较迟,播后温度较低,因而麦种萌发和出苗速度稍慢。 目前对这种麦田灌水,如果田间形成积水,早晚可能出现田面积水积冰的现象,结冰时冰面抬升,会将麦苗上拉,根系外露,更容易受到冻害,严重时出现 凌截 现象,拉断麦苗。即使田间不积水,表层土壤湿度过大,冻融交替,也会使覆盖较浅的麦子根系外露,容易受到冻害。特别是在田间麦苗较小、根系较少的情况下,麦苗抗冻能力差,少量要系外露即容易使麦苗受冻致死。 另外,灌水还会使地温在寒潮过后气温回升时地温不能及时回升,反而会影响麦种萌发和麦苗生长。部分还没萌发的麦种,在低温、高湿下会吸水过多,出现 过胀 现象,丧失发芽能力,使出苗率下降。 考虑到田间土壤墒情较好,土壤湿度不是限制麦苗生长的主要矛盾,不会造成麦苗干冻,因此,不要对麦田灌水。对麦田不灌水,寒潮过后气温回升,土壤温度也容易升高,更有利于麦种萌发和麦苗生长。 案例二 安徽省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有部分田块的小麦,在 12 月上旬寒潮过后出现严重受冻现象。据了解,这些田块前期没有施过异丙隆等除草剂,田间土壤干旱。 分析:根据农资销售商反映的情况,麦苗到严重冻害,主要是因田间土壤过于干旱,出现了 干冻 。 干冻 ,是在麦苗地上部受到冻害的情况下,叶面失水较多,而由于土壤干旱,麦苗根系不能吸收到足够的水分,因而麦苗体内会出现生理性失水现象。特别是在麦苗生长瘦弱、苗体小,根系发育不良的情况下,根系吸水能力差,严重时可造成麦苗青枯死亡。因此,在同样的低温条件下,土壤过于干旱会加重麦苗受冻程度和冻害损失。 对土壤过于干旱的田块,寒潮来临前适当灌水,有利于减轻冻害。在没有灌溉条件的情况下,采取镇压措施,压实土壤,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接,也有利于减轻冻害。寒潮过后冻害已经发生的情况下,及早灌水或者浇水,也有利于防止干冻进一步发生和发展。 案例三 东台市五烈镇一农资销售商反映,当地一农户的 10 多亩小麦田在 11 月下旬使用异丙隆和苯磺隆的复配剂进行化除,施药时麦苗处于 3 ~ 4 叶期,施药后麦苗生长正常,前几天寒潮过后发现很多麦苗受冻,叶片变软,叶尖干枯,心叶受害也较重,但根系正常。他问,是否能对受害麦田灌水,然后撒施尿素,缓解麦苗受害症状。 分析:根据反映的情况,麦苗受冻,主要原因是寒潮来临前不久田间使用了异丙隆。异丙隆会降低麦苗的抗寒、抗冻能力,施药后短时间因遇低温容易使麦苗受到冻害。 麦苗受冻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在较低的温度下,麦苗叶片组织间水分结冰(一般在温度低于 0 ℃ 时就可能出现,麦苗叶色会变暗),细胞中的水分不结冰(主要是因为细胞中含有糖分等物质,其冰点较低,一般低于 -1 ℃ ),气温上升到 0 ℃ 以上后冰自然融化,麦叶基本恢复正常,对麦苗伤害很小。另一种是在温度更低的情况下,不仅麦苗叶片组织间水分结冰,细胞中的水分也结冰(一般在温度低于 -2 ~ -3 ℃ 时出现,麦苗叶色会变暗),而且所结的冰会刺穿细胞膜,气温上升后冰自然融化,细胞溶液会流出细胞膜,麦叶呈水烫样坏死,对麦苗伤害很大。另外,细胞受到破坏后,细胞器中的一些酶类物质外泄,会对麦叶组织造成更大的伤害。 麦苗受冻后,在土壤干旱的情况下适当灌水提高土壤湿度,有利于缓解麦苗体内缺水状况;在田间土壤墒情较好的情况下,灌水与不灌水对于缓解冻害没有太大的差别,而灌水会使地温在气温回升后不能及时回升,反而不利于受害麦苗的生长和恢复。因此,对上述田块,如果田间土壤墒情适宜,不宜灌水。 总体来说,在我省苏南、苏中地区,除丘陵地区外,冬季麦田特别是稻茬麦田土壤墒情一般较好,不需要采取冬灌的措施来防止冻害发生。在我省苏北地区、丘陵地区,冬季土壤墒情较差的,为防止干冻,可以考虑采取冬灌措施来提高土壤墒情(能减少昼夜温差,寒潮突然来临时能减少地温下降幅度),减轻冻害。但麦苗生长良好、根系发达的田块,一般也不需要冬灌。播种迟,麦苗生长小(冬前处于 4 叶期以下),根系不发达的田块,除非土壤特别干旱,一般不要冬灌,否则反而会加重冻害(主要原因是冬灌后表层土壤冻融交替,会使幼苗根系外露或悬空,更容易受冻)。土壤墒情较差时,宜采用镇压的方法,压实土壤,使麦苗根系与土壤密接,减轻冻害。增施有机肥、覆盖秸草等措施,也有利于防冻护苗。(水清)
个人分类: 植保问题|305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6: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