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清洁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处女座的人更容易得癌症?
热度 26 何裕民 2014-7-17 16:37
处女座的人追求完美是人所共知的,具备这种性格特点的人,更容易被癌症击中。美国最近的一个研究表明,有洁癖的女性,更容易罹患乳腺癌、卵巢癌,而且一旦患癌,治愈和康复都相对困难,而洁癖无非是追求完美的表现之一。   美国这个结论是调查了800例乳腺癌患者之后得出的,也曾有人将其归结为清洁剂的过分使用。但我国著名的肿瘤专家、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何裕民教授不仅发现了癌症病人的洁癖问题,而且还发现这些有洁癖的乳腺癌患者,一向排斥化学清洁剂,只用清水及普通肥皂,她们之所以患癌,其实是长期追求完美导致的,她们大多心很重。   所谓完美,就是不允许有差池,这对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都是一个高于自己能力的目标。所以,与处女座合作让人觉得累,因为他们也以这种完美的标准要求合作者,而他们自己一旦认定了这样的目标,神经就会一直为此紧绷着。所以,他们很难轻松,甚至很难幸福。   人的内分泌系统向来和神经关系密切,故名“神经—内分泌”,持续紧绷的神经就会引起内分泌失调,以至乳腺、卵巢这些激素作用到的靶器官,就会被过度刺激而癌变!   中国古人早就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中国的“病”字下面放了个“丙”,因为“丙”在天干地支中,是与“心”相对的。古人早就发现,在疾病的成因中,“心”起了很大作用。这个“心”不是跳动着的泵血的心脏,而是忧患意识重压之下的心情。   有研究发现,一些癌症病人在得了癌症之后又患上了精神分裂症,这种雪上加霜的事却使他们的命运发生了逆转,多年之后,和他们一起被诊断癌症的精神正常人很多都已经过世,唯独他们仍旧疯疯傻傻地活着。原因之一就是他们的精神分裂了,一直可以揪着的、沉重的“心”不存在了,那些因“心”而发生的疾病由此失去了立足之地。 此文由北京晨报首席记者佟彤,发表于北京晨报 20140716 C08。
2718 次阅读|26 个评论
多孔氮化硼纳米片:水体污染的新型有效清洁剂
热度 2 zhpd55 2013-5-1 10:26
多孔氮化硼纳米片:水体污染的新型有效清洁剂 诸平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 Phys.org ) 2013 年 4 月 30 日 报道,来自法国和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周二( 30 日)说 , 他们已生产了一种质量特别轻的、可反复使用的强吸附非水新材料——多孔氮化硼纳米薄片 , 可以吸收自身重量 33 倍的某些化学物质,这对水的污染而言可能就是一种新的有效清洁工具。 科学家制造的这种氮化硼纳米薄片也称其为白色石墨烯,它能够吸收各种外漏油品、化学溶剂以及染料,如那些由纺织、造纸和制革企业排放的各种染色剂或者五颜六色的污染物。这类材料具有高度多孔性即比表面积很高 , 能浮在水面上 , 但是它不会吸附水 , 相关研究已经在《自然通讯》( Nature Communications )杂志发表—— Weiwei Lei, David Portehault, Dan Liu, Si Qin Ying Chen. Porous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effective water cleaning . Nature Communications , 2013, 4, 1777. DOI: 10.1038/ncomms2818 , Published: 30 April 2013. 研究人员在论文中谈到,一旦这种白色薄片材料掉在被石油污染的水面上,“就会立即吸收而自身也会因为吸附油质而变深褐色。这个过程是非常快 , 仅 2 分钟即可将所有的油品吸附的一干二净。” 一旦吸附达到饱和 , 吸附材料可很容易地从水面上打捞回收,经过燃烧、加热或洗涤而再生,可以反复多次重用。这类材料类似广泛应用于计数器等溢出物吸附的活性炭或天然纤维,但是无论是活性炭还是天然纤维其吸附能力都要比这种新型吸附剂的吸附能力低得多。 虽然已经生产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吸收能力的其他吸附材料,但是难以回收重复利用使其应用受到严重限制。澳大利亚迪肯大学( Deakin University )的陈伊恩( Ian Chen ),也是此项研究论文的合作者之一,通过电子邮件告诉法新社( AFP ),这种新材料和相关技术将对环境保护有重要影响,而且成本并不昂贵。 所有的纳米结构材料像白色石墨烯一样都是由 1~100 纳米之间的原子簇结构元素组成的。 相关研究可以参考“优化纳米粒子用于商业化应用”( Optimizing nanoparticles for commercial applications —— Faure, B. et al. Dispersion and surface functionalization of oxide nanoparticles for transparent photocatalytic and UV-protecting coating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Advanced Materials 14 (2013) 023001. doi:10.1088/1468-6996/14/2/023001 ) Porous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effective water cleaning Weiwei Lei , 1 David Portehault , 2 , 3 , 4 Dan Liu , 1 Si Qin 1 Ying Chen 1 Journal name: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4,Article number: 1777DOI: 10.1038/ncomms2818Received:07 January 2013 Accepted:28 March 2013 Published:30 April 2013 Abstract:Effective removal of oils, organic solvents and dyes from water is of significant, global importance for environmental and water source protection. Advanced sorbent materials with excellent sorption capacity need to be developed. Here we report porous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with very high specific surface area that exhibit excellent sorption performances for a wide range of oils, solvents and dyes. The nanostructured material absorbs up to 33 times its own weight in oils and organic solvents while repelling water. The saturated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can be readily cleaned for reuse by burning or heating in air because of their strong resistance to oxidation. This easy recyclability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potential of porous boron nitride nanosheets for water purification and treatment. left Figure 1 : Nanostructure of porous BN nanosheets. ( a ) Low-magnification SEM image of the porous BN nanosheets. Scale bar, 2 μm. The inset shows the typical white powder obtained after synthesis. Scale bar, 1 cm. ( b ) High-magnification SEM image revealing the porous nanosheet structure. Scale bar, 200 nm. ( c ) TEM image of a single nanosheet showing holes on the nanosheet, inserted selected-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pattern indicating a layered BN structure. Scale bar, 50 nm. ( d ) High-resolution TEM image of the edge folding of a nanosheet with three BN layer domains highlighted by black arrows. Scale bar, 5 nm. ( e ) AFM image of a nanosheet and the inserted height profiles showing typical size and thickness of a single nanosheet. ( f ) High-magnification AFM image and the corresponding height profiles inserted. The porous structure can be seen clearly. Figure 2 : Oils and organic solutions absorption properties. ( a ) Gravimetric ab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porous nanosheets for five organic solvents and oils. ( b ) Comparison of the absorption capacities of the porous BN nanosheets with non-porous BN nanosheets, commercial bulk BN particles and activated carbon . ( c ) Photograph of the set-up for oil absorption tests with white porous BN nanosheets. ( d ) Photograph of porous BN nanosheets saturated with oil after 2 min of absorption, inset showing the absorption process after 20 s. ( e ) Photograph of burning oil-saturated porous BN nanosheets in air for cleaning purpose, inset showing the colour change after burning. ( f ) Photograph of the cleaned nanosheets for second oil absorption test, inset showing the absorption result after 2 min. Figure 3 : Structural evolutions of porous BN nanosheets. XRD patterns of porous BN nanosheets during ( a , left) used engine oil removal: before absorption ( a ), after absorption ( b ), after regeneration at 600 °C in air ( c ), and ( b , right) congo red removal: before adsorption ( a ), after adsorption ( b ), after regeneration at 400 °C in air ( c ). Figure 4 : Dyes adsorption properties.
个人分类: 新科技|7451 次阅读|2 个评论
古代中国人的生活常识
热度 2 welcomezp 2011-3-27 10:50
古人女人刮除体毛吗? 很早之前古代女性就推崇将眉毛剃掉,再用黑色颜料画眉……没错,黑泽明的电影《乱》里的女人喜欢把眉毛搞成一小点儿,就是师从中国先人的成果……除此之外,古代女人们还流行“挽面”,就是用线除掉脸上的细毛。 以前多久洗一次澡? 前人比我们想像中讲卫生。早在先秦时期,古人便“三日一洗头,五日一沐浴”。到了汉代,还出现了“休沐”,就是说官员们上了五天班之后,能专门休一天假来洗澡。更有人因为喜欢洗澡而著书立说,这就是南朝的梁简文帝萧纲和他的《沐浴经》。古人洗头更勤,常常使用清水和天然清洁剂 “无患子”来洗头。现代人还有没有洗澡休假的待遇吗? 没有卫生纸,古人用什么擦屁股? 在纸张还没有发明之前,古人大便完后用小木片、竹片来“刮擦”屁股,也不怕刮出痔疮来。即便是纸张发明之后,因为中国有“敬惜字纸”的传统,而且纸张较为昂贵,用纸来擦屁股,是大不敬的奢侈行为,古人只好继续当“忍者”。直到元代,蒙古人不鸟爱惜纸张的传统,屁股自此得到了“温柔”的对待。 古代人都怎么过生日的? 中国讲究尊老重贤,只有老年人,才能过大寿。新生婴儿满周岁时,会举行“抓周”。以后每年过生日,往往是父母煮几个鸡蛋就糊弄过去了,这叫“小生日”。直到60岁才有资格贺“寿”,也就是过“大生日”。此时,可以大摆戏台,亲朋好友还会送上珍贵的礼物和美好的祝福。所以,在古代,想要过个像样的生日,还得有长命的本事。 古代人整容吗? 古人相信“身体发肤,受之父母”,所以,古人是不会像现代人那样,主动在自己的身上动刀子的。以前的战争很盛行割掉战俘的鼻子,因此古人研发出一套鼻子的再造手术,就是将手臂割开一个缺口,将手臂固定在受伤的鼻子上,等两边的伤口愈合,再从手臂上挖掉一块鼻子大小的肉,来当作新鼻子。不过,这和为了变美的现代整容完全不同。 古代人刷牙吗? 古人也是很注重口腔卫生的。咱们的祖先老早就用右手中指当牙刷用了。再后来,印度人发明的“杨枝牙刷”由僧人传入中国,又名“木齿”。使用方法非常简单:将杨枝一头咬软,蘸了药物刷牙,便令牙齿光洁。更简单的方法是用“嚼”的,跟长颈鹿似的嚼嫩树枝,也可达到类似效果。现代人哪天“野外生存”时,忘记带牙刷,不妨回归一下古法。 古代女性穿内裤吗? 古人说的衣裳,上半身为“衣”,下半身为“裳”。“裳”有点像裙子,说白了就是块遮羞布。直到春秋时代,才有了裤子。后来,女性月经时会多穿一条旧裤子在内,避免弄脏外裤,慢慢地男人也效仿,逐渐演变成今天穿的内裤。如今,不穿内裤却成为另一种性感的表达。 古代男人有同性恋吗? 在春秋时代的文献中就有相关记载。当时这种喜欢美男子的风气,主要盛行于贵族之中,到了魏晋南北朝,连民间也多有耳闻。魏明帝时的潘安、何晏、杜弘治等人,就是当时著名的美男子,阴柔俊俏、喜欢扮演女性角色的一方。他们善敷朱粉,连女子都自叹不如。 古代人怎么存钱的? 早在原始时代,为了保存辛苦捕猎来的食物,古人会挖洞将食物放入洞穴,再放块大石头挡住。后来,演变成用兽皮包裹捆绑贵重物品,这应该算是保险箱的雏形了。随着器皿和锁的发展,人们开始将钱放入不同材质的箱子和柜子中。然而,即便“保险箱”出现了,也难免半路杀出群绿林大盗。钱庄由此应运而生,却也成为更专业的存钱机构。 古代怎样防止假钞? 古代最早的纸钞诞生于民间,由商人自由发行。但这样做,很容易出现乱发和伪造的情况。后来交子(中国最早的纸币)收归官方发行,防伪措施更为严密,还会在纸钞上盖上两枚官印。到了宋徽宗时期,改为图案更复杂的“钱引”,加上多色套印,防伪性更强。此后,历代都有自己独特的防伪方法。花样之多,让现代人至今都没有搞清咱们老祖宗到底是怎么防伪的。 古代人装假牙吗? 早在汉代,张仲景就发明了汞合金填充龋洞法。宋朝还出现了镶假牙的专业医生。古代的假牙材质很多,除了象牙、牛骨之外,还有坚硬的檀香。假牙除了能解决实际的用牙问题,还有装饰和卖弄的功用。“牙桥”,就是用软金铁线绑住牙齿,再绑入口内,没有咀嚼功能,纯装饰使用。这让人想起八九十年代的港片里,暴发户一张口,金牙闪倒一片。 古代男生头发都留长发吗? 古人对三千发丝劳心劳神的程度,非现代人所能想像。古代无论男女都留长发,而且是越长越好。他们几乎都不剪头发,顶多修理一下边毛,即便这样,还得看着黄历挑日子。男孩到了读书的年纪,会将头发挽结成发髻,叫“束发读书”。古时的“秃刑”,是古人不堪忍受的惩罚,也就是司马迁说的“剃发受辱”。 学富五车是多少书? 该词是描述战国时代的名家施惠如何勤奋好学的。他每次出个门,都要带上五车竹简在路上阅读。也不知道这一路颠簸的,他能不能看得进去,总之这范儿算是做足了。这五车竹简也没几本书,大概连精装版的《古文观止》也装不完。实际上,现代人信息爆炸,都已经是学富上千车的了。 没有冰箱,古人如何保存食物? 湖北省随县曾侯乙楚墓曾出土一件“铜冰鉴”,就是世界上发现最早的冰箱。早在春秋时期,奴隶们就冬天凿冰储藏,供贵族夏季饮用。简单地说,古代有“冰箱”,是一个盒子,里头放冰块,再将食物放在冰中间,以达到防腐保鲜的作用。以前的“冰箱”虽然简陋且功能单一,非常环保,体现了国人的智慧。 前人如何预测天气? 在商朝,运用眼睛耳朵等感官系统来观测天象,是很了不起的本事,在政府里混个高职完全不成问题。到了周朝,人们已经学会从动物的行为来预测天气了。秦汉时期,古人完成了二十四气节的制定。之后,农历的问世,更是历代祖先智慧的结晶。古人预测天气,虽然没有精密的仪器,但很多时候却比现在那些所谓的“天气预报员”靠谱多了。 古代女性如何化妆? 涂脂抹粉是女人从古至今从未改变的爱好。古代女人最常用的三样法宝是:黛粉、妆粉和胭脂。“黛”是一种黑色矿物,把它先磨成粉再和水,可以用来画眉。妆粉就是现在的粉饼。胭脂是古代的口红,原料是一种叫“红蓝”的花朵,与妆粉调和后也可当腮红使用。现在琳琅满目的化妆品让女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假面”功力更胜古人几筹。 古代婴儿喝牛奶吗? 古代婴儿还是以含有人类抗体的母乳为主,通常到了一定的年纪才能喝动物奶。因为那时候动物奶还没有现在的杀菌处理技术,婴儿对细菌没有抵抗力。若母亲没奶怎么办?只能“借乳”了,奶妈这一职业由此诞生。没奶的穷人家,只能用米磨成适合吞咽的细浆来作替代品。 古人怎么取火 最初,古人看到火山爆发或雷击起火,以为是什么神灵,会顶礼膜拜。后来,燧人氏看见啄木鸟与木摩擦生烟,从中学会了钻木取火。西周时发明了“阳燧”取火,就是用凹面的铜镜,运用阳光聚焦的原理取火。直到人类懂得击石取火后,用火就很方便了。所以,打火石是古人居家的必备品。不过,也要警惕放在小孩小猫够不着的地方,免得玩火自焚。 绣花针是由铁杵磨成的? 在古代,凡属于金属类的东西都算贵重物品,如果典故属实,那位磨铁杵的阿婆,算得上有钱又有闲的人了。不过,制作铁针的确需要很大的恒心和耐心。先要将烧红的铁抽成铁丝,再剪成一段段,将一头磨尖,另一头钻洞。制作用于针灸的针就更烦琐了,要先插入腊肉中用油脂来填补坑洞,尖端还要磨得又尖又圆,才能避免针戳断血管。 以前没有卫生巾怎么办? 古代妇女身上最长的东西,除了头发、裹脚布,就数“月经布”了。月经布是一根长布条,用于“大姨妈”来时紧紧包裹下体。但是,由于古代妇女参加体力劳动比较频繁,所以依然难免“见红”。此外,因为中国向来崇尚节俭,使用过的布条还是会经过清洗后重复使用。现在的女人应该好好感谢卫生棉的发明者,它在一定程度上“解放了女人”。 古人如何减肥和丰胸? 不过,古代的老百姓难得大鱼大肉,一天到晚都得干又重又累的活,哪儿还胖得起来? 办法比较简单,比如用喝茶来减肥。古人丰胸的方法比较自然,比如运用红豆和黄豆等食补的方法来达到丰胸的效果。此外,古人认为穴道按摩也能助长胸部汹涌。比起古人的“内调法”,现在的丰胸法更危险,一不留神就成了“毁胸”。 半夜敲更的更夫算什么职位? 更夫在古代类似现在的社区巡守队和管理员,主要负责夜晚邻里间巡逻和报时的工作。由于夜间出行,他们“撞鬼”的可能性比常人高,港台的僵尸片里头,更夫常莫名其妙地暴毙。但更夫仍是个正经的职业,算是公务员,因为古代军队较低阶的士兵,会被安排当更夫,就像保镖和警察。他们的待遇没有现在的公务员好。 古代玉或宝石类的饰品是用什么东西雕琢而成的? 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人老早就知道玉器宝石的珍贵。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表明古人对硬度早就有了认识,知道利用更坚硬的矿物来研磨石器。雕琢玉器,古人往往是把硬度更高的石英、拓榴石、金刚石等矿物捣碎成沙砾状,就成了“解玉砂”。后来还出现了硬度最高的“金刚砂”,也就是碎钻。这下再硬的宝石都可以任人“宰割”了。 古代人的闹钟只有公鸡吗? 如果那只当闹钟的公鸡被宰了,怎么办?古人当然不会吊死在一棵树上。除了漏壶和日咎外,古人还发明了香钟。就是以特制的模子制成盘香,盘香粗细均匀,燃烧时间才能准确。再从燃烧后剩余的盘香上的刻度来推测时间。后来,古人对香钟进行了改良,在香火烧到固定刻度时,上面挂的重物就会落下,撞击盘香下的金属器皿,达到闹钟的效果。 古人抽烟吗? 烟草最早是在明朝万历年间从菲|律|宾的吕宋岛传入中国的,最初在广东福建两省有少量的种植,但抽的人并不多。众所周知,烟草造成祸害,是从鸦*片战争开始的。小小的鸦*片,成为改写中国历史的导火线。清光绪年间,英国商人借通商之便,把纸烟带入大陆,刚开始免费送抽,等人上瘾之后开始贩售。 古代人如何避孕? 古代的皇帝如果不希望他的妃子怀孕,会命令太监把那女子倒挂起来,用藏红花来清洗下体。过去的青楼女子也会服用一种含有麝香的“凉药”来避孕。不过,效果也不是百分之百的,韦小宝八成就是他妈避孕措施没做好才蹦出来的,甚至还有人喝剧毒水银。当然,多数古人不会刻意避孕。 古代如何处理垃圾的? 古人比现代人可要环保多了。随手乱扔垃圾这种不文明的事情,很少发生。早在8000年前,古人就会将垃圾集中处理,利用天然的或挖掘而成的土坑来堆放垃圾。解决垃圾最快的方法是直接烧掉,烧不掉的就掩埋起来。古代垃圾场的遗迹里,大多数是碎裂的瓷器、漆器。拼一拼,说不准能还原一件古董。所以,想发横财的,可以翻翻古人的垃圾。 古人喝开水吗? 只有现代人才会被这个问题困扰。古时候还没有环境污染,无论是河水、泉水、井水,甚至是雨水都可以直接饮用,不用担心拉肚子。只有天气寒冷时,古人才会把水烧开了喝。虽然可以随时随地取水,但古人要提防水源受到污染,因为古代瘟疫的流行,大多跟饮用水有关。武侠片里的恶人,常使用在水里投毒这种下三滥的招,取人性命于无影无形。 古时怎样制作地图? 传说大禹治水时,就有地图。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地图,是3幅距今2000多年的汉代古地图。西晋的地理学家斐秀创立的《制图六体》,使地图的编制有了更大的精确度。古代地图基本上是一步一个脚印量出来的,所以,制作地图的兄弟们,首先得是跟唐僧似的苦行者。因为,想要制作一张全国地图,往往需要10多年,是个浩大而枯燥的工程。 古人写错字如何修改? 直接用毛笔涂掉是最简单的办法。王羲之和颜真卿,就是这样应付错别字的。所以,《王羲之兰亭序》和《颜真卿祭侄稿》算是两位大书法家的“涂鸦之作”。最普遍的方法是:在错别字旁边(通常是右上方)用毛笔加点,保留原字继续写下去。还有一种方法是,把名为“雌黄”的矿物涂在错别字上,有点类似现在的“涂改液”……信口雌黄就这么来的。 古人如何扑杀害虫? 古代用于防治害虫的药物五花八门,植物性的包括嘉草、莽草等,动物性的包括蜃灰、鱼腥水等,矿物性的则有食盐、硫磺、石灰、砒霜等。使用的方法包括混入种子收藏、伴同种子种植、浸水或煮汁喷洒、点燃熏烟、涂抹虫蛀孔等。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政府甚至还得专门设官员管治虫害。每到害虫猖狂的时节,便会出现“全民捕虫”的壮观景象。 古人上班打卡吗,几点到几点? 别以为打卡上班是现代的变态发明。看看古人上班的记录,你会觉得现在算是人性化多了。古代衙门里的公务员上班的时段为:春冬二季,清晨六点签到;夏秋二季,清晨五点半就得签到。如果谁敢无故旷工或迟到,就不是扣点钱那么简单的事情了,依天数和情节轻重,可处以笞刑或徒刑。所以,上班迟到有可能遭受皮肉之苦,不好混啊。 古代学生有寒暑假或周末假吗? 现在的学生常常叫嚷假期太短,如果这种抱怨发生在古代,估计手掌心早被老师或家长打掉两层皮了。古代学生没有专门的假期,除了新年、端午节等举国同庆的节日外,学生每天的任务就是寒窗苦读,考试前还得头悬梁锥刺股,或凿个壁偷点光,进行一下考试冲刺。古代只有官员才能休假,所以,努力考取功名后,便可以名正言顺地放假了。 古代男人割包皮吗? 在中国古代,没有这种让男人“皮之不存”的习俗。男人普遍爱惜自己的体毛发肤,只有少数民族中才有割礼的传统。倒是割包皮在国外更为常见,比如古埃及的浮雕作品中就有描绘成年男性以立姿接收割礼。传统割礼的原因,不是为了卫生,而是对阳巨的崇拜,认为包皮是外观上的缺陷。 古人近视了怎么办? 古时还没有什么环境污染问题,也没有电视、电脑的诱惑,所以近视的人非常少。通常近视的都是苦读的书生,你想啊,老凿壁偷光、囊萤夜读,不近视才怪呢。古人以为看不清是因为精神不集中,所以,“定志丸”是最常用的药方,也有用穴道按摩和针灸来治疗眼睛的。明朝时眼镜从西方传入中国,仗着眼镜,大家毁起眼睛来,更肆无忌惮了。 太监怎么尿尿? 做手术时,会先用白布条将被阉者的腹部以下绑紧,再用有麻痹作用的辣椒水来消毒,接着将人的手脚捆住,之后就得看师傅的刀功了。最好一刀解决,将阴茎、阴囊一并割掉,否则软骨长出来的话,还得再割一次。如果不慎割得太深,又会凹一个洞,导致尿尿乱洒。手术后由于少了“水管”,太监尿尿大多呈扇状,为了不弄脏裤子,只能蹲着尿。 (以上根据网络资源整理)
个人分类: 猎奇人类现象|4109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9: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