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悼词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世间从此无老棒--北大90核兄弟送别陈昱
热度 2 zhigangwu 2017-6-28 01:19
那天( 2017.6.24)清晨的梦到她湖(Lake Mendota),水波浩渺,晨曦乍现。    殡仪馆外面,阳光明媚,绿草如茵,树木葱郁。    这是我在美国参加的唯一一次没有任何神职人员和宗教仪式的葬礼。一个无神论者去世了,无需牧师祷告,不要和尚念经。致悼词者包括陈昱生前好友、同学和他的母亲,她的音频令在座众人无不泪下。    陈刚    吴志刚    夏海东    卢卫国    周德来    张弛    李季    杨霖和王新    最后播放陈昱生平录像,追思会在歌曲 Forever Young 中结束。    灵堂门口摆放的鲜花,供遗容瞻仰者拿一枝献给陈昱。    陈昱的表妹和继姐(站立者)    王雨川、李波夫妇    卢卫国、陈明丽夫妇    张弛、郑丹丹夫妇    陈刚、王敏夫妇    夏海东    李季    唐仁杰    王新    宋犀云    灵柩闭合,开始转运。     Pallbearers    灵柩送至灵车。    在火葬场,即将火化。    诀别时刻    送入火炉    下午 1:50,张弛按下启动键。四个小时之后,我们的陈昱将化作灰烬。    熊熊烈火,焚尽残躯。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喜乐悲愁,皆归尘土。随缘而来,随风而去。    傍晚时分,我们来到梦到她湖边的陈昱纪念亭。时大雨刚过,湖寂风冷。    90核物合影。前排右至左:陈刚,杨霖,张弛,李东乔,宋犀云;后排:周德来,王新,李季,吴志刚,卢卫国,唐仁杰,王雨川,夏海东。    北大校友合影。前排右至左:程军,阮洁,陈刚,杨霖,张弛,王小鹏,李东乔,宋犀云,牛卫东;后排:杨勃,周德来,王新,李季,吴志刚,卢卫国,唐仁杰,王雨川,郑杰,夏海东。    合影结束后,天空双虹浮现,那是老棒微笑着向我们致意。    夏海东和周德来    陈昱的墓地,在梦到她湖,梦诺娜湖( Lake Monona)和Wingra湖之间,绿野伴绿树在风中歌吟,白鸽随白帆于湖面荡漾,透过林立的墓碑,可以放眼远眺神明的宁静安详。真是一块埋人的好地方!    陈昱的表妹将他的骨灰盒以及一些遗物,放至小小的墓穴。我们依次献上鲜花,然后铲土埋葬,将清晨挖起的草皮盖好,浇水之后,墓地平平整整,与周围草地无异。    鲜花下面,安放着永远年轻的愿望。从此时间静止,草木继续荣枯。 是谁在说:“人时已尽,人世很长 / 我在中间应当休息……”    世间从此无老棒,只有老棒的传奇。    My Eulogy:    I still clearly remember the last time I met Chen Yu. It was exactly 20 years ago, June 24th, 1997, when I went to Beijing from my hometown to apply for a US visa. It was towards the end of the second year in our Master’s program in nuclear physics at Peking University, and about half of our undergraduate classmates were either in the US or going to the US over that summer. Later that afternoon, Chen Yu and two other classmates saw me off at a bus station near the Building of the Particle Accelerator. When the bus came, I bid them farewell and promised to “see you in the US”.    Finally, after 20 years, I see you, my friend and my classmate Chen Yu, here in the US.    But we cannot smoke together like before, when you showed off your skills of blowing perfect smoke rings, closely resembling the moon in the Weiming Lake. The wind has destroyed the mirrored moon and your smoke rings, long, long ago.    We cannot drink beer, red wine, or spirits together like before. Even drunk as a fiddler, you were still able to sing Flower Sacrifice and Sailing right on pitch. The sound of your songs have penetrated the time barrier separating our present from out past, when we were intoxicated by the dream and the passion.    We cannot run together any more. You were always trying to beat the speed of time, full of energy and youth, achieving everything as easily, smoothly, and promptly as running in Yanyuan every morning or night.    We cannot lift weights together any more. In that gym not far away from the Weiming Lake, how much sweat, laughter, and noise we had shed! You always tried to break your own records, inexhaustibly testing and approaching the limits of your body and spirit. I believe finally you have reached.    But what I regret the most is that we cannot talk together any more. We have discussed not only homework problems in math and physics, but also the deterministic chaos, the existence of supersymmetry, and the theory of unifying everything. We talked about loves, passions, and tears we went through during the brightest part of our lives. Your stories are as moving as those in classical novels we read and spoke about. In my reminiscence you particularly liked a short verse in the novel Gadfly written by Voynich:    Then am I A happy fly, If I live, Or if I die.    We also talked about history and military, debating on the successes and failures of the strategies of the Allies and the Axis in World War II. I was especially fond of our constant conversations about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Though we had many different opinions on social ideals and social progress, arguing the meaning of the meaningless life, we agreed on the purpose of life is to enjoy so many wonderful things in this world.    We both believed in no specific regions, but your beliefs built through meditations on life and the universe were in agreement with those ancient great ideas, such as “This body itself is emptiness and emptiness itself is this Body… All phenomena bear the mark of emptiness” in Buddhism, and “I have seen all the things that are done under the sun; all of them are meaningless, a chasing after the wind” in Christianity. You told me that the endless joys due to accomplishments, relentlessly overcoming our weakness, and reaching and going beyond our physical and spiritual limits were the only means to fill the emptiness in life, though it was not necessary. You believed that all our lives would be reborn, either in another form or in another universe, far, far away.    After 20 years, I have read and learned so much on physics,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sophy, and religion, I have gone through a great deal of success, failure, love, family life, and struggles. But we cannot talk together any more.    How I want to talk with you!    I will always miss you, my friend. You will never become old, full of energy and youth forever, sailing with your dreams, passions, loves, and freedom, in the sky as blue as Lake Mendota.    May you rest in peace, as memory and the legend of you live on and on.    Finally, let me read a beautiful poem for you written by a friend of mine:    The Tragedy    By Xie Chang’An    I was late.    I only saw a piece of dry larva of a longhorn beetle on the Begonia flowers, Skins of cicadas on pagoda trees, and the clothes of butterflies under garden balsams. Last night a person was gone and his house became empty. From a spotted volute was flowing the music of an ancient xun. Near the lake bank lay a mayfly, whose face was as white as wild rice, with an indistinct expression. It had no patience to wait, just left.    The surface of the lake was calm. The fateful coincidences I missed lead to the same amount of melancholy in my heart.    Among the sprinkled wine, Star light was scattered like flying snowflakes. The space is vast and complicated. Who sighed in a corner lonely? And the time made your eyes blind, Just like the deep night outside the window. I heard the birds were crying, But could not catch a sight of a single feather.    我的悼词:    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最后一次见到陈昱。那是正好二十年前,1997年六月24日,当我从家乡到北京去申请赴美签证。那是我们在北大读核物理硕士研究生的第二年末尾,本科班大约有一半同学已经或将在那个夏季到美国。那天下午接近傍晚,陈昱以及另外两位同学到一个距离加速器楼不远的车站送我。当汽车开来,我和他们道别,相约“美国再见”。    20年后,我终于见到了你,我的朋友和大学同班同学陈昱,在美国。    但我们不能像从前那样在一起抽烟了。那时你会表演吐完美烟圈的技术,哪些烟圈像极了未名湖里的月亮。风已经吹毁了水里的月亮和你的烟圈,在很久很久以前。    我们不能像从前那样在一起喝啤酒、红酒和烈酒了。即使酩酊大醉,你依然可以全不走调地演唱《花祭》和《远航》。你的歌声穿越了时间的壁垒,它将我们的现在和过去隔离,那我们因为美梦和激情而沉醉的往昔。    我们不再能够一起跑步了。你总想赛过时间的速度,精力充沛,青春洋溢,完成每件事情都像在燕园每天清晨或夜晚跑步那般轻松、自如和迅捷。    我们不再能够一起举重了。在那个离未名湖不太远的健身房里,我们流下多少汗水、欢笑和噪音!你总是力图突破自己的记录,不停地测试和接近你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我相信你最终已经抵达。    但我最最遗憾的是我们不再能够一起畅谈。我们一起不仅讨论过数学、物理的作业问题,而且还有确定性的混沌,超对称的存在,和统一所有事物的理论。我们谈论过在生命最璀璨部分经历的爱情、激情和泪水。你的故事就像那些我们读过和谈论过的一些经典小说那样感人。在我的记忆里,你特别喜欢伏尼契的小说《牛虻》里这一小段诗:    不管我活着 还是我死去 我都是一只 快乐的牛虻!    我们还谈论过历史和军事,争论二战中盟军和轴心国的战略决策的成败得失。我尤其喜爱我们经常关于哲学和信仰的交谈。虽然我们对于社会理念和社会发展有诸多不同的看法,争辩过没有意义的生命的意义,我们认同生命的目的是尽享这个世界里无数精彩纷呈的事物。    我们都不信仰任何具体的宗教,但你通过对生命、宇宙的沉思而得到的信念与许多古老而伟大的思想不谋而合,比如佛教的“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诸法空相”,基督教的“我见日光之下所作的一切事,都是虚空,都是捕风”。你对我说唯有事业成就的无尽欢乐,孜孜不倦地克服自身的缺陷弱点,以及达到和超越身体和精神的极限,才可以填补生命的空虚,虽然并无必要。你认为我们所有的生命,都将以另外一种形式或在另外一个遥远而又遥远的宇宙里重生。    20年后,我阅读和学习了许多物理、文学、历史、哲学和信仰,我经历了成功、失败、爱情、家庭生活,以及奋斗挣扎。但我们不能再一起畅谈了。    我多么想和你畅谈!    我将总会怀念你,我的朋友。你将不会衰老,永远精力充沛、青春洋溢,带着梦想、激情,博爱,以及自由,扬帆于跟梦到她湖一样蔚蓝的天空。    请安息,而你的回忆和传奇将会永生。    最后,我朗读一首我的一位朋友写给你的诗:    《悲剧》    作者:谢长安    我来晚了    只看见海棠花间一粒干枯的蝤蛴 只看见国槐上的蝉蜕,凤仙下的蝶衣 人去楼空发生在昨夜 从斑斑蜗壳流出古老的埙曲 而水滨一只蜉蝣面如茭白,神色苍茫 它等不及了,刚刚离去    湖面波平浪静 我错过多少缘分便生出几多忧郁    酹酒之间 星光散作大雪飞絮 那空间庞然繁复 谁在一个角落里空自叹息 而时间令人眼盲 就如深夜窗外 我听见众鸟哭泣 却不能看见其中任何一羽
个人分类: 往事追忆|754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才瑜同志追悼会悼词
热度 4 lev 2014-12-28 15:08
李才瑜同志追悼会悼词 按:12月21日,冬至前夜接到湖南传来的消息:寓居长沙的五姑婆(四川称祖父的妹妹)去世了。22日下午乘机飞赴长沙至23日夜返蓉,一日间匆匆往返,送老人最后一程。小时候听长辈讲过五姑婆的一些经历,颇感好奇:地下党、同济中文系、地质工作、右派......这些模糊的标签连缀起老人坎坷不失传奇的一生。直到2008年祖父去世,我才在重庆见到了年逾八旬的五姑婆。老人谈锋甚健,与我聊了许多往事,多有叮咛嘱咐,言犹在耳,不想第一次见面却也是最后一次了。追悼会上,老人生前单位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的领导致悼词,我才得以了解老人详细的生平。追悼会结束后,我连忙索要了一份悼词,以为纪念——一如我着意搜集的每一位个体生命轨迹所展现的时代洪流中一代人的命运浮沉。返回成都这几天,我本来想专门写点什么,但旁观轮回后总要很久才能回过神来,实在无从下笔。我以为同去悼念的姑妈总结甚好:那是自由而高贵的灵魂......先把悼词贴在这里,以备日后整理,同时向提供悼词的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XXY老师表示感谢。 今天,我们怀着极其沉痛的心情,在这里隆重悼念我院优秀共产党员,德高望重的离休老干部,和蔼可亲、深受大家敬爱的老前辈——李才瑜同志。李才瑜老人家于2014年12月21日上午5时48分在省中医附属一医院,因病医治无效不幸逝世,享年87岁。 李才瑜同志,1928年8月22日出生于四川省广安县。1935年—1940年,在广安县女子小学学习,当时,小小年纪就开始为革命工作,担任广安县委通讯员;1941年—1946年,在广安县女子中学学习期间,在地下党组织的培养下,从事地下革命工作,主要负责广安学生运动工作;1947年—1949年,在上海同济大学文学院中文系学习,1948年8月经党组织负责同志介绍加入中共上海地下党组织,任“青年运动”工作干事,后因革命工作需要离校中断学业;1949年—1951年在江西省赣州市妇女会任区妇联主任、市妇联执行委员;1951年—1953年,在江西有色金属局工作,并担任《江西日报》特约通讯员;1953年—1954年在中南有色局试验所选矿室工作;1954年—1979年,在湖南冶金206队工作,先后在重砂组做鉴定和职工业余中学、子弟学校担任语文教师等工作;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下 放到郴新农场劳动,受到极不公正的待遇,1965年平反,摘去“右派”帽 子,冤案得到昭雪;1979年被聘为零陵地区高考语文组阅卷老师,任语文基础组副组长;1979年—1985年在湖南冶金地质研究所工作,先后在情报室任编辑、高考复习班和文化补习班任语文老师等工作。1985年12月离休,因单位工作需要,继续留任到1987年离岗休息。 李才瑜同志,一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思想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解放前,她在长兄(李群林)和老师的教育下,从10来岁开始就在广安县的地下党组织的引领下,为革命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直到1948年8月正式加入中共党组织,成为一名真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更加坚定了她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信仰。1949年解放后,更是忘我的工作,她踏实肯干,任劳任怨,不断进取,具有很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虽然老人家并不是一位专业老师,但她用渊博的知识,无私的付出,教导、培养年轻人,大家都尊敬的称她——李老师。在长期的革命工作中,她一贯坚持原则、大公无私、热爱集体、团结同志,真正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在1958年被错划为“右派”蒙受不白之冤时,也没有丢失对共产主义的追求,没有丧失对革命的信仰,她鼓励着自己,坚守着一个共产党员的责任,默默地做着一名党员应该做的工作,相信党相信人民会给自己一个公正的评判,直到1979年3月拨乱反正才正式恢复政治名誉和生活待遇。离休后,她仍积极参加我院老龄委、离退休支部组织的学习和活动,支持我院的改革和经济发展工作,对组织决定的事积极带头,充分体现了一个有60多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的高尚品质。1988年被评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湖南地质勘探公司中教一级教师。1992年和1993年连续两次被评为单位优秀共产党员。 李才瑜同志的一生是辛劳的一生,勤俭的一生,她是一位宽厚慈爱的老人,严于律己,教育有方,子孙们均在各自的岗位上踏实工作,正直做人,颇有建树。在单位她是一位好同志、好老师,在家里她是一位好妈妈,好长辈。 李才瑜同志的一生是不平凡的一生,光辉的一生,她没有惊心动魄的传奇,没有旷世刻碑的功勋,只是在人世间那么干净、那么坚韧的活过,为革命为党的事业贡献着自己的一切,虽然清淡如云如烟,却散发着生命本质的高贵! 李才瑜老人患病住院后,没有被病魔吓到,没有消沉,她无比坚强,一直与病魔进行顽强抗争,并时时刻刻想到单位、想到组织,也没有给单位、组织增添麻烦,还总是想减轻单位、组织的医疗负担,她老人家表现得那么豁达、坦然。怎奈天不随人愿,虽经医院极力救治,还是撒手人寰,离我们而去。 仙人己过蓬莱阁,德范犹香启后人。李才瑜老人用她坚实而平凡的足迹走完了她坎坷而不平凡的人生道路。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缅怀她,为她最后送行。她那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作风,严于律已、为人师表的风范,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之中。 人死不能复生,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努力搞好本职工作,用实际行动来悼念这位好党员、好师长、好前辈。在此,我代表院党委、行政、工会向李才瑜同志致以深切的悼念!并向李才瑜同志的亲属致以亲切的慰问! 李才瑜同志安息吧! 湖南省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 2014年12月23日
个人分类: 虚构的回忆|2698 次阅读|8 个评论
回忆录(66)----沉痛悼念陈祖慰同志 2,悼词
kd652 2012-2-11 16:47
回忆录(66)----沉痛悼念陈祖慰同志 2,悼词
陈祖慰同志追悼会于2012年2月9日举行: 交通部,辽宁省和国内外校友均发来唁电.
个人分类: 回忆录|52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李培业先生悼词
热度 2 kexuechuanbo 2011-11-4 13:48
李培业 老师悼词 尊敬的李培业先生的亲属们、各位女士们、先生们: 今天,我们怀着十分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李培业先生。我谨代表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对李先生的去世,表示沉痛的哀悼。 李 先生从大学时代 起就潜心于数学史研究, 1956 年又受到中 算史名家李俨、钱宝琮先生的指导,开始对《九章算术》及宋元数学进行深入研究, 1957 年即在《西北大学学报》发表 《清季陕西数学史料之补充》等三篇论文,受到李俨先生的称赞。 先生对数学史料的搜集和整理工作尤见功力,《 〈 数术记遗〉释译》、《 〈 益古演段 〉 今译疏证》等著作都是他心血的结晶。从 1976 年起,李先生专心致力于珠算史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出版了十多部著作及 100 多篇文章,他作为中国珠算史研究的前辈和学术带头人,为推动中国珠算史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他也是中国珠算史研究会的创始人之一,首次提出唐代创始算盘的学术观点,对于明代珠算家程大位、王文素亦有深入研究,首先倡议举行专题学术讨论并建议兴建纪念馆。他还积极推动珠算史国际合作与交流,让中国珠算走向世界。 李先生毕业于西北大学数学系,是西北大学的杰出校友,他对母校怀有深厚的感情,始终关心并参与西北大学的数学史与科学史学科建设。他于 1993 年受聘为西北大学兼职教授,经常参加数学史的学术活动。他对中算史古籍的耳熟能详令人惊叹,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对数学史研究的热爱与执著,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当我们追思这位可敬的老人时,更多地想到的是他的淡淡的名利观和浓浓的责任心。他 笃行勤为,老骥伏枥,壮志不已,近年来虽受疾病困扰,仍然坚持学术研究,笔耕不辍,其学者风范在学界有口皆碑。他从事中算史研究五十余年,学术成果丰富,著作等身。 中国数学史学科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目前仍在不断发展。在中国数学史的沃土上,凝结了像李先生一样的几代科学工作者的智慧与汗水,新的一代正在不断成长。李先生的离去,使我们痛失一位难得的前辈、良师和益友,但他的精神、业绩、风范将会滋养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将李先生去世的消息通报了中国数学会数学史分会暨中国科技史学会数学史专业委员会。中国数学史学会理事长、西北大学数学系主任兼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主任曲安京教授从韩国发来邮件,请我代为转达对李先生的哀悼和对亲属的慰问。清华大学科技史暨古文献研究所冯立升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数学系王青建教授、东华大学人文学院徐泽林教授、咸阳师范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所长唐泉博士等,均通过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转达对李先生的沉痛哀悼。   安息吧,李先生! 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 2011 年 11 月 3 日 姚远代表西北大学数学与科学史研究中心致辞, 11月3日于西安三兆,并于袁敏、唐泉至家中吊唁
个人分类: 西大百年往事|3965 次阅读|2 个评论
卡扎菲同志的悼词
热度 8 daladala 2011-10-21 09:57
卡扎菲同志的悼词
我们敬爱的卡扎菲同志,于2011年10月20日被暴乱分子残忍杀害。 此时此刻,我们心情沉重,写下这篇悼词,来悼念这位一生从事民族解放事业的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战士。 我们敬爱的卡扎菲同志生于 1942年6月7日,出身贫农家庭,其生前是 利比亚“1969革命”的杰出领袖, 利比亚革命卫队上校,利比亚国家最高领导者 。 在六十年代,利比亚处在老迈昏庸的国王伊德里斯一世统治之下,当时政局腐败。 卡扎菲及其革命同志们成立了“自由军官”组织,积极谋划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斗争,争取全国人民的解放。并于1969年九月初推翻了利比亚国王的封建专制统治。从此,卡扎菲同志领导全国人民开始了 建设 社会主义 利比亚 的伟大事业! 在卡扎菲同志的领导下,利比亚对外结交社会主义的领头大哥苏联,收回美帝国主义控制的 “会乐死" 空军基地,废除了封建王朝同美帝国主义签订的多项不平等条约。最后,卡扎菲同志得到了全国广大人民的热情拥护,担任了全国人大总秘书长。并在八十年代初任非洲统一组织主席,从此走上了领导非洲人民革命斗争和解放事业的光辉道路。 卡扎菲同志领导利比亚全国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摆脱了贫困,使利比亚人民早在在八十年代就步入了小康生活。1981年利比亚人均国民收入曾高达1万多美元,成为非洲首富。利比亚全国实行免费医疗,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妇女地位大大提高! 啊,利比亚!社会主义的利比亚! 在卡扎菲的领导下,利比亚的国家内政,连美帝国主义为首的世界霸权都奈何不了她! 在卡扎菲的领导下,利比亚各大城市繁荣昌盛,道路四通八达! 在卡扎菲的领导下,全民实行了免费医疗、教育和打电话! 哦!已经实现共产主义的利比亚! 我们敬爱的卡扎菲同志说过:〝我领导革命40年,不是我在执政,是人民在执政,我认为最重要的成就,就是建立了人民政权。。。。” 但是现在,我们敬爱的卡扎菲同志走了! 在此,我们沉痛悼念卡扎菲同志! 卡扎菲同志的逝世是革命事业的巨大损失! 是非洲人民解放事业的巨大损失! 卡扎菲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追求人民解放同美帝国主义斗争的一生! 为利比亚和非洲人民的民族解放和革命事业贡献了他一腔热血! 卡扎菲同志永垂不朽! ( 利比亚人民抛弃了您! 您孤独的灵魂来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吧!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 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8 卡扎菲被俘后伤重身亡 2011-10-20 20:31:13 来源: 中国新闻网 (北京)  有 83443 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 ( 317 ) 核心提示:10月20日,利比亚过渡委新闻发言人古贾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分别证实,该国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目前,媒体已经发布了一张用手机拍摄的据称为卡扎菲的被捕照片。照片中,卡扎菲血流满面,神色恍惚。 卡扎菲尸体的 视频 截图(图片来源:新华网) 中新网10月20日电 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古贾与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Abdul Hakim Belhaj)刚刚分别证实,该国前领导人卡扎菲在其家乡苏尔特被捕后因伤重死亡。 此前有消息称,卡扎菲在苏尔特被执政当局士兵逮捕,双腿受伤,后来因为伤重身亡。利比亚“全国过渡委员会”召开了一个发布会,发言人古贾称,卡扎菲已经死亡。 利比亚军事委员会主席贝尔哈吉也证实了该消息。他表示,卡扎菲在被逮捕后死亡。 此前,利比亚执政当局在苏尔特的前线指挥官阿布-萨拉拉赫告诉记者,他们已经逮捕了卡扎菲,不过卡扎菲受了重伤,被救护车拉走,生死不明。 目前,媒体已经发布了一张用手机拍摄的据称为卡扎菲的被捕 照片 。照片中,卡扎菲血流满面,神色恍惚。 另据报道,卡扎菲政权的发言人易卜拉欣也在苏尔特附近被捕。而第11旅的指挥官加贾利勒表示,他亲眼看到了卡扎菲的三军司令贾巴尔(Abu Bakr Younus Jabr)的尸体。贾巴尔被指是在卡扎菲遭受攻击时阵亡的。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NN015
个人分类: 科研之外|785 次阅读|9 个评论
老吳是否有點傻?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1-9-5 00:16
老吳是否有點傻? 按說也不能算是傻啊! 科學研究的成果實實在在地利國利民 經常下基層 這片神奇的土地上的事見多了 博文也很受歡迎 科學網粉絲也不少 重發這廝牛哄哄地誰也不服 唯獨見到老吳非常恭敬甚至奴顏卑膝到了要求罵的地步 但是 但是的但是 老吳爲什麽還會提出傻問題呢? 為什麼還會納悶於騙子難以被揭露難以被打倒呢? 其實很簡單 大多數人都是不動腦子的 是容易被騙子所欺騙的 更有甚者國人盼望青天大老爺的情結 使得人們願意欺騙自己只要還能繼續騙一騙自己 所以騙子不是一個人在欺騙 還有被騙者自己的積極配合 你要揭露騙子讓被騙者自己騙自己很費力 被板磚拍成相片 被口水淹死不是很正常很平常很尋常很合乎科學規律的嗎? 這個道理很清楚 解決起來也很簡單 甚至不用解決 時間 時間不到 別人認識不到的時候 你怎麼說都沒有人聽你的 可是隨著時間的過去 許多問題就很清楚了 去年給人寫悼詞的人今年估計已經有許多人後悔了! 現在被騙的自己騙自己的遲早有一天會反過來唾棄騙子的 不過那時也別高興 要達到這一點往往是因為另一個超級騙子正在走上神壇 被騙的人置換了一個崇拜對象了 其實啥也沒變 你到了那時候仍然會被罵 因為你也許又不合時宜地揭露新騙子了 參考文獻: 舊帖再貼,感慨萬千!——不明真相的群眾真多啊! 舊帖重發:悼詞最好等人死後再宣讀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57 次阅读|10 个评论
舊帖重發:悼詞最好等人死後再宣讀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1-8-22 12:43
蔣科學按: 國人不知道是啥毛病,特愛給活人致悼詞,急著歌功頌德。但是從事後看,他們也都沒有把自己的發言當回事,因為,後來的事實證明他們的悼詞錯誤之後,我們沒有看到有幾個人站出來承認錯誤,糾正自己的悼詞。 所以,下一次,如果你再看到有一大票中國人在給某人致悼詞,你可以笑笑就走,他們沒有幾個認真調查過,也不准備為自己的發言負責任。 悼詞最好等人死後再宣讀 已有 797 次阅读 2010-10-22 19:35 | 个人分类 : 口無遮攔 | 系统分类 : 博客新闻 | 关键词 : 方舟子 , 肖传国 , 打假斗士 , 良心 , 勇士 , 诚信 , 中医 , 转基因 , 网络暴力 , 诬陷 , 假打 推荐到群组 讀早了 有可能出現很尷尬的局面 向一個人致敬 要慎重 致錯了 有可能會比較後悔 缺乏謹慎和耐心製造了多少個杯具! 君子可欺之以方 善良的人們容易上當受騙 在一個正常的社會中 人們通常會他人的話給予 " 無假 " 推定 這給了許多騙子以可乘之機 從未上當受騙的人太可怕了 好人肯定都會上當 問題是 當我們發現了之後 我們該怎麼做呢 ?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292 次阅读|7 个评论
舊帖再貼,感慨萬千!——不明真相的群眾真多啊!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1-8-21 16:22
蔣科學按: 這是一年前發的帖子,那時本網博友們也在一面倒地寫悼詞,歌頌某人。 那些當時寫悼詞的朋友現在大概有一些看法有了很大的改變。 現在大家同樣在寫悼詞,歌頌另一個某人。 不知再過幾年會不會再改變看法? 不明真相的群眾真多啊! 已有 1244 次阅读 2010-8-30 07:58 |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群众,骗子,真相,眼睛雪亮 推荐到群组 剽竊幾句古詩吧: 贈君一法決狐疑 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 辯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 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 一生真偽復誰知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2916 次阅读|18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1: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