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中印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中印国际河流合作取决于战略互信
热度 3 jiasf 2017-8-20 15:24
新华社新德里8月18日电 印度比哈尔邦灾害管理部门官员18日说,近期比哈尔邦洪灾肆虐,已造成119人死亡,1000多万人受灾。 同时,印度《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cale)8月19日报道 1 ,印度外交部 (Ministry of External Affairs, Government of India)发言人库马尔( Raveesh Kumar)称今年没有收到中国根据两国备忘录应提供的国际河流布拉马普特拉河(中国境内称雅鲁藏布江)和萨特累季河(Sutlej RIver)的汛期水文资料。 尽管印度比哈尔邦与中国之间隔着尼泊尔,中国境内的来水对比哈尔邦洪水几无影响,那里发生洪水引发的灾害,与中国是否提供水文信息没有关系,但中国停止曾经答应的给印度提供的两国国际河流的上游汛期水文信息,却鲜明反映了两国边境局势对国际河流合作的影响。 中印边界锡金段已由1890年《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划定,印度历届政府多次以书面形式对此予以确认,承认双方对锡金段边界走向没有异议。 印军2017年6月16日悍然越过两国历史上早已划定且后来多次明确承认的中国与印度(原锡金王国)的洞朗地区边界,阻止中国在自己国境内的道路建设,是非常蛮横无理的,从性质上来说属于侵略。联合国对“侵略”的定义就是“一个国家的武装部队侵入或攻击另一国家的领土”。至今已经两月余过去了,印军依然强行留在中国境内与中国军队对峙,并有多位高级官员声称不怕打仗! 在面临领土入侵、战争威胁的情况下,中国是否还有义务、意愿单方为印方提供水文信息?显然是要打个大大的问号的。中印之间并无正式的国际河流合作协议,只不过签署有临时性、非强制性的备忘录,是中国从两国友好的良好愿望出发,向印方单方面提供中印国际河流上游的汛期水文信息,以为印方防洪救灾提供帮助。现在既然出现了印方入侵中国领土、宣扬不惜与中国一战的严峻局面,中国显然再无义务给印方提供水文信息。 国与国之间的合作,都应该为各国的发展战略服务。国际河流合作作为国际合作的一部分,也应该服从国家国际合作大局。如果国与国之间在发展战略层面出现敌对,就不能指望在国际河流合作方面出现局部良好的局面。 中印之间历史遗留边界问题如果不解决,中印之间国际河流合作就难以取得突破性进展。 中印之间在现实发展利益层面,如果印方有开放包容的心态,应该说中印之间没有实质性冲突,可以合作共赢的地方很多。两国若协力合作,创造亚洲繁荣世纪,应该说对两国都有好处,而且两国都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中国没有称霸世界的野心,只是想融入、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每个国家只要有跟中国一样良好的愿望,就可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如果印度还死抱独霸南亚、遏制中国的野心,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把中国当成对手,阻扰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共同发展倡议,那中印之间矛盾就会大了去了!如果印度在战略层面决定与中国为敌,那中印之间的国际河流合作就肯定不会有好的前景! 1. http://economictimes.indiatimes.com/news/politics-and-nation/ india - hasnt -received-flood-data-from- china - mea -spokesperson- raveesh - kumar /articleshow/60126127.cms
个人分类: 水是杂谈|3993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中印关系--亚洲和平的基石
dongzg101 2011-11-24 12:58
赵海建:中印关系应合作大于竞争 媒体人士   英国《经济学家》杂志信息部预测,印度将在2013年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它鼓起来的腰包让军火商们眼馋,一些欧洲军火商4日在印度参加竞标争夺总价约120亿美元的战机合同,而不久前美国也表达了向印度出售F-35型战机的意愿。   印度近来频频向中国展示肌肉。印度媒体2日披露,其国防部已通过一项130亿美元的军事现代化计划,未来5年将向中印边境增兵近10万。一旦获得批准,这将是印度军队迄今最大的现代化和扩充计划,也将是自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结束以来沿中国边境最大规模的增兵行动。而据《印度快报》10月17日的消息,印度将首次针对中国部署战术导弹。 推荐阅读 叶檀: 郭树清遭遇“道明光学”严峻挑战 人民币25年后取代美元? 郎咸平:我眼中的奥巴马 美国减赤缘何困难重重 15万婴儿资料泄密该问责谁 突击花钱是对民生的漠视 中国最美女人王光美(图) 双截棍是哪位皇帝发明的 水皮:海外热钱并非是不看好中国   过去30多年来,大国之间从未发生明显的热战,中印之间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是微乎其微。但印度在中印边界一直就动作不断。印度似乎正在掉进“遏制中国”的陷阱里,印度媒体上经常冒出防范中国的声音。例如,中国参与斯里兰卡的工程项目,他们就认为这是中国在印度洋牵制印度;华为公司在印度出售电信设备也被怀疑有碍他们的军事安全。在南海问题上,印度本不相关,却频频插手该地区事务。中国一贯赞成与别国以双边沟通协商方式解决争端,反对将南海问题国际化、多边化。但在10月12日,越南与印度在新德里签署了一项为期3年的南海海上油气资源开发协议。分析人士认为,印度此举用意明显,就是试图通过搅局南海问题遏制中国的发展。   除此之外,印度还与日本有所交易。日本防卫相一川保夫2日与来访的印度国防部长安东尼达成协议,决定两国于2012年举行海上联合军事演习。日方将此举称为 “保障海上交通安全”。但日媒普遍认为,日印加强联合防卫,主要还是因为“中国海洋活动日益频繁”。此外,日印之间的海上航路包括南海,因此两国加强联合训练,也被看作是为了牵制中国。   美国和澳大利亚也在积极“拉拢”印度。美、澳、印3国智库4日发布一份联合报告渲染中国威胁,称“中印之间的竞争有可能加剧这一紧张局势”。报告呼吁美澳印应该建立三方对话机制,依靠美国,对付来自中国海上的任何“侵略”。一时间,印度仿佛成了各国争相拉拢的“香饽饽”。那么,中印关系真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了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中印同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金砖国家”成员,两国关系的好坏不仅关系到两国和两国人民的福祉,更关系到整个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 (责任编辑:HN028) 将本文转发至: | 转发到人人网 (责任编辑:孙庆阳)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财经名博 股市中人帮人是件难事 热钱并非是不看好中国 相关新闻 查看关于 中印 的微博 09/14 11:37 姜景奎:中印关系的特殊注解 相关推荐
86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中印医药合作前景广阔
nooney1986 2011-3-29 13:30
“作为新兴医药市场的代表国家,中国和印度无论从医药产业规模和国内医药市场容量上讲,都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双方加强合作将是未来全球医药市场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日前在中国医药 保健品 进出口商会和印度驻华使馆经商处共同举办的“中印医药领域合作”研讨会上,大家达成了上述共识。此次研讨会就中印医药贸易现状,竞合关系以及未来合作切入点进行了深入探讨。“印度作为中国医药保健品重要的贸易伙伴,在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贸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目前已成为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中国第四大医药保健品贸易伙伴国。”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倪如林说。海关数据显示,近年来,中印医药贸易保持了持续发展的良好态势,进出口总额由2001年的3.93亿美元增长至2010年的38.94亿美元,是我国第四大医药贸易伙伴。 在中印医药贸易中 原料药 占据了绝大部分份额,2010年,中印原料药贸易额达33亿美元,印度成为中国第二大原料药贸易伙伴:中国向印度出口29亿美元,印度已超越美国成为中国原料药出口第一大国;中国从印度进口4亿美元的原料药,进口额仅次于日本、美国、比利时和德国位列第五。中国对印度出口西药制剂9126.5万美元,同比增幅72.55%,印度已超越美国、日本和中国香港成为中国西药制剂出口第二大国,中国对印度出口西药制剂主要为抗感染类产品。 倪如林指出,中国和印度都是 制药 大国,中印医药产业有许多相似之处,同时又各具优势,具有一定的互补性,这为中印发展医药领域的贸易和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作为世界医药市场的重要新兴力量,中印两国的医药产业发展速度都很快,市场巨大。有机构预测,2010年我国的药品市场规模将达到7556亿元,同比增长22%;医药工业总产值将达到12560亿元,同比增长25%。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的增长将高达24%,达到9388亿元的规模;中国医药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将保持23%的增幅,达15450亿元的规模。目前在亚太地区仅次于日本和韩国,排名第三,为全球第五大医药市场。而据印度药品制造商协会提供的数据,目前印度医药市场规模为214亿美元,并以每年两位数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360亿美元。 除了中印两国自身市场的巨大成长空间外,两个国家还有许多相似点:都有强有力的原料药工业基础,向美国FDA申请海外认证的200多家原料药生产企业中约有一半在中印,其中印度超过100家,中国有23家。相对于成熟市场的低成本优势,包括研发在内的人员工资为美国的10%;设立新工厂的成本只有1/14左右;临床试验收费也只有1/10;还有丰富的临床试验资源和熟练的制药工人。尽管如此,两国在制药工艺水平、生产能力以及新药研发能力上还存在差别,但是这种差别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了两者具有很强的互补性。从产品结构看,中国主要生产和出口上游的医药 中间体 和原料药,印度则主要生产和出口精品原料药和制剂产品,两者在不同的产业链环节上各有优势。中国是世界最大原料药出口国,印度目前约有60%~70%的 中间体 需求依赖于中国,中国几乎承担了印度基础原材料供应方的角色。而印度的高端原料药和制剂产品已经打入了欧美等主流市场。在医药研发方面,中国擅长于药毒理学、化合物筛选、动物模拟和生物技术研究,印度则在科技化服务、 生物信息学 方面占有优势。如果相互取长补短,将能对新药的发现有更多的贡献。 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朱康勤指出,中国药企应该学习和借鉴印度对国际市场的了解与已有的合作,对 仿制药 领域的渗透及强大的研发能力。据悉,印度制药业投入研发的费用平均在企业销售额的7%左右,中国在3%左右。世界22家销售额大于10亿美元的顶级仿制药公司中有4家是印度公司,而中国制药企业在这方面要走的路还很长。印度Zydus Cadila公司新兴市场总裁布哈迪亚认为,中国的比较优势主要在于制药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制造能力,以及相对较低的生产成本。而印度的优势则在于技术研发、生产过程管理、走向国际化的意识和掌握信息能力等方面。双方要彼此尊重,吸取对方长处。印度Avik制药公司总经理A·达寇莱先生就两国合作的方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说,中国在基础原料药方面实力强大,具备资本和硬件设施优势,但它在某些方面也存在着不足,比如在 软件 设施、档案材料和其它技术文件的提供(提交DMF所必需的支持性资料)方面要弱于印度。两国可以通过合资合作办厂来达到优势互补。 业内专家认为,全球药品的制造中心正在往中印转移。在这个时间点,能否抓准机会,建立有远景的制药公司,并随着亚洲新一轮的崛起而成长为世界级的制药巨头,是两国制药业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印合作不失为一条便捷的道路。
个人分类: 国际医药行业观察|75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