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老师教师节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师者如父——祝老师教师节快乐!
热度 1 wuyun87 2013-9-10 21:08
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有《师说》一篇,里面写道:“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应该是对老师这一职业最直接的诠释。在我看来,这同时也表明出来了作为老师的三个层次,从解惑到授业,再到传道,层层递进。如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里的师,应该就指的是“解其惑,为其师。”通俗的讲就是你有疑问,谁给你解答了,就可以说是你的老师。这样的老师是很多的。但是做到第二层次——授业的就不算太多了。因为这个层次需要老师将你领进门,不仅要解答你的疑惑,还要展现相关领域给你,带你进入这个领域,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一般好的任课老师都可以做到这一层。俗话说“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知道该如何去修行的。这就需要最高层次的传道之师来传授修行之法。这样的老师不仅能够授之以鱼,还会授之以渔。能够做到这点,当然会是大家敬爱的老师。很荣幸的,我的导师郑新生教授就是这么一位受人敬爱的老师。 初识郑老师是在物理化学的课程上,当时作为任课老师的他还担任着理学院化学系主任的职务。起初,在我们的印象中,似乎都留存着高中教导处主任的感觉,觉得系主任应该是个很严肃、很厉害的角色。不过,当郑老师拿着他那黑色的公文包,面带笑容地走进教室的时候,我们感到这分明就是一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的“教导主任”嘛!在第一堂课上,郑老师就鼓励我们,只要认真地学,物理化学这门课就不会觉得难。每次授课,郑老师都讲得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将每个公式的使用条件、范围都讲得非常细致。特别是有一次,为了让我们掌握好所学的热力学公式,郑老师亲自在黑板上板书了所有热力学公式之间的转换、推导,并标注了适用的条件。同时还教导我们要加强数学的学习,因为学好物理化学是需要扎实的数学基础的。郑老师授课,不仅教会我们课程的知识,而且还让我们掌握学习课程的方法,这会让我们学起来感到比较轻松。我想这也是大家喜欢上郑老师的课的原因吧。 跟郑老师第一次比较直接的接触是来自于邮箱。当时我对光能的利用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光合作用。恰逢正在学习相关的课程,所以就产生了一些想法。譬如说我们能不能提取叶绿素,然后控制其光合作用停留在将光能转换成电能的过程,不断供电;或者人为控制其转化为化学能的形式,以供我们利用。这些想法都不算很成熟、很完备的,所以一直也不好意思去找人讨论,但是憋在心里又很难受。这个时候我想起了郑老师,他说过有什么问题可以去找他,于是我鼓起勇气发了一封邮件。让我意外的是,工作繁忙的郑老师在第二天就回复了我,还写了长长的一段。在信中,他赞赏了我主动去思考,善于提出设想的行为,同时也指出了我想法中不成熟的地方,告诉了我这种想法存在的局限性,最后还指明了我可以去探索的方向。这封信一直鼓舞着我! 在之后我参加的学校组织的大学生创新实验项目中,有幸能够跟郑老师更进一步的接触。我作为组长,同小组成员一起在郑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固体酸催化剂的研究。在确定研究方向的时候,郑老师说他家乡盛产花生,可是每年都有许多的花生壳被废弃,如果能够将花生壳利用起来,那将是件对家乡人民很有意义的事。从这点上看,郑老师是一位心系社会的人,他不忘将科研与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在之后的实验过程中,每当我们实验失败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郑老师都会与我们探讨和交流,并且鼓励我们通过查阅文献等方式来寻找解决方法。在郑老师的指导与鼓励下,通过一个暑假的研究,我们小组克服了重重困难,最终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花生壳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性能》的论文。通过这一段时间的接触,我对郑老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对科研的严谨态度和科学的研究方法让我印象深刻,使我对科研慢慢产生了兴趣。 本科毕业前夕,我对考研产生了动摇,对自己的未来规划变得模糊。郑老师了解情况后,主动找我谈心。那一次我们聊了很久,他给我分析了各种情况,告诉了我许多他的经历和想法,并且鼓励我做自己想做的事。虽然后来我去参加了工作,可是郑老师的教诲我始终没有忘记。在当时,我就萌生了想考郑老师研究生的想法。一个机缘巧合,在一次回学校探友的时候,遇到了郑老师,他询问了我的近况,我也向他透露了回来读研的想法。他很高兴的说,那没问题,随时欢迎你。郑老师还在课题组里为我安排了一个位置,方便我备考,让我觉得心里很踏实,我想,这应该就是所谓的归属感吧。现在我成功的成为了郑老师的一名研究生。 在研一的学习生活中,郑老师依然还是那样和蔼可亲、平易近人,依然还是对科研秉承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依然还是对学生关怀备至。在科研上,郑老师会批评我们的懒散懈怠,会指出我们的疏忽错误,但更多的是鼓励我们克服困难,教导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他常说平时要多思考,勤动手。只做不想,不行;只想不做,也不行。在生活上,郑老师很关心我们的健康,总是提醒我们不要整天呆在实验室里,要适当的运动锻炼,并且尽量满足我们的要求,配置了一些改善我们生活的设施。郑老师总说自己就像我们的父辈一样,而我们就如同他的孩子。他总是希望我们能够在这三年的生活中,有所收获,有所建树,将来能够生活的更好,能够为社会做点贡献。 这就是我的导师,郑新生教授,一位让人同父亲般敬爱的人!
5706 次阅读|2 个评论
学生来信
yhliu971225 2012-9-14 23:44
教师节前,给学生发信,说想让他们给我写点东西,毕业了的告诉我他们的现状,在读的写心得,刚入校的写打算。结果回复我的信让我着实感动了一番。 下面这封是去年毕业去公司的一个学生写的。今天刚收到,同样让我感动。要说明的是,当时他的毕业论文写得特别不通畅,我几次问他们平时读不读小说啊散文啊之类的文字,他们不回答我,但从今天这封信中一点也看不出来文字表达有什么问题。相反,文字通畅朴实。有打动人的力量。 不好意思,工作后很少上这个邮箱,刚看到这个邮件,送个迟到的祝福吧,老师教师节快乐。 我还是在。。。公司工作,只不过是工作地点从杭州换到了北京。大概是4月初的时候到的北京,到现在差不多也五个多月了,刘老师什么时候来北京记得告诉我哈,呵呵。 现在算下来毕业也有一年多了。回想起来,感觉自己还是成长了很多。 记得刚毕业的时候,对前途还是充满了信心,每个月拿着这么多的薪水,公司领导还给描绘了光明的前途,那个时候内心各种满足,爱情也有、工作也好,美好的人生就在前面等着我了。这个新鲜的感觉就好像是跟新公司的蜜月期,但是蜜月毕竟也只有一个月,在进入杭州办事处开始正式工作的时候,蜜月期也结束了,剩下的就是各种的迷茫。当时我的工作就是每天去浙江省内的各种医院去维修机器,这个工作的好处就是不用坐办公室,没有研发人员那么郁闷的生活,每天遇到的都是全新的人和陌生的环境。 这份工作的另一个好处就是比较清闲,而且薪水高。在杭州的时候每周出去五天,平均两天跑一家医院,可以再当地住宿而且还有各种公司补助,日子过得很滋润,很舒服,也很颓废。每天想的就是怎么玩、怎么吃。 在这种舒服的日子里,慢慢的我也感到了无聊,也开始思考了些问题,比如我能修一辈子这个机器嘛?我读了19年的书就是为了去各种乡下卫生院体验生活吗?前途在哪里? 在我迷茫的时候,一个可以调到北京的机会出现了,当时想换个环境可能会好一些吧。我就来到了北京,来到了这个摧残年轻人梦想的地方。 到北京后,开始的日子跟杭州也差不多,只是会比杭州要清闲一些,这个时候是最迷茫的时间。人真的是很奇怪的动物,只要一闲下来就会思考。在杭州时候自己没有想明白的问题就适时的冒了出来,想这些问题真的是很苦恼,想破头都想不出个答案。所以,我选择了向书中找答案,看了各种各样的书结果没啥用;然后我又找朋友聊天,得到的答复是:你就是闲的,想那么多干嘛,工作就工作,挣钱就挣钱,想多了太烦。 求人不成,最后只能求己了,但是求自己也是没用,根本想不明白的问题。然后我只能暂时搁置这个问题,先给自己定个比较短的目标,一步步的去思考自己想不明白的问题,现在我的目标就是先把工作做好,然后继续学英语,可能以后去外企是我的另外一条出路吧。 啰啰嗦嗦说了一大堆,刘老师不要笑话。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他们一年来所经历所感悟所收获的超过了在学校几年的学习。困难与迷茫总是与年轻相伴。当他们不再困难,不再迷茫时,他们恐怕也不再年轻,不再激情了! 祝福他们!
2792 次阅读|0 个评论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jerrycueb 2012-9-10 01:17
祝各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个人分类: 生活|82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师说:祝每位老师教师节快乐
jerrycueb 2011-9-8 17:30
师 说 韩 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韩愈( 768 ~ 824 ),字退之, 汉族 ,唐河内河阳(今河南 孟县 )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 韩昌黎 。唐代 古文运动 的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 “ 文起八代之衰 ” ,明人推他为 唐宋八大家 之首,与 柳宗元 并称 “ 韩柳 ” ,有 “ 文章巨公 ” 和 “ 百代文宗 ” 之名,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 师说 》等等。 音频朗读: http://www.cazyx.net/...E6%9C%97%E8%AF%BB.mp3
个人分类: 生活|304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