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限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职业精神:绩效与限度
Mech 2016-10-28 08:50
《 名士风流 》中的主要角色都是所谓知识分子,用中国现在的语言,公共知识分子。这个说法洋人听不懂,因为知识分子总是公共的,不然就是我这种非知识分子的脑力劳动者了。不管怎样,他们都不是专业人士。但不以人废言,其中男主人公的一句话,倒是透露了职业精神的真谛:“ 对我无法解答的问题,对我无能为力的事情,我不太关心 (p. 50) 。” 在我看来,职业是尘世中的追求,属于国王而不是上帝。如耶稣基督说,国王的归国王,上帝的归上帝。 Render therefore unto Caesar the things which are Caesar's; and unto God the things that are God's. 这话在四部福音书中的三部中都出现过。既然是尘世的追求,就要论事功看绩效,算投入产出比。每个人禀赋不同,职业方案也不同。或者十年磨一剑,或者十天磨一剑。 职业中,对自己职业限度的认识很重要。哈尔莫斯在《 我是个数学家 》中这样说,“ 如果一个问题我看着很难,用一个月试着去解而没有解出来,那么我就相信这个问题不是无足轻重的,我完全相信,像这样一个问题更适合于比我强的数学家去解决 (p. 549) 。” 哈尔莫斯肯定也是远高于平均水准的数学家,也如此有自知之明。从职业角度,不是每个数学家都适合作张益唐。 职业精神,至少包括对自己限度的透彻理解。
个人分类: 休闲阅读|3565 次阅读|0 个评论
信息·国家主权的限度
chni 2009-7-7 11:32
信息国家主权的限度 信息技术很可能改变国家主权的限度 2009 年 4 月 , 政府发布《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针对当前严峻的信息发展形势和我国信息产业深层次问题,提出应对措施的行动方案。政府的这个规划重在产业振兴,但由于我们处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网络时代,信息产业的发展,势必带来国家主权在信息领域里遭受侵犯的风险增大,因此,在我看来,政府在鼓励住处产业发展的同时,应当高关注到国家主权安全,同步提升国家捍卫国家主权的信息科学支柱和住处能力手段。当前严峻的信息形势首先严峻在它对国家主权的冲击与影响上,甚至不止是冲击与影响,而是威胁上。 最起码的,国家主权的限度将因此而发生改变。 看看我们现在所处的 21 世纪前期吧,这是一个以计算机信息网络为核心和基础的网络时代、信息时代、电子商务时代和全球化时代。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交流和电子商务的平台,已经开始将全球紧密地联结为一个整体。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在本世纪一开始就成为了世纪初期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传统的信息交流和生产、经营方式,主导着经济形态朝着信息经济和知识经济的方向而来,加快着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与资本与产业的重组。由此引发的变化和动荡将层出不穷。 看看这个以计算机网络为支撑的信息时代吧,其赖以支撑的计算机网络本身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具有极大的两面性。正如开矿的此岸价值是丰富人类生活,而其彼岸负价值是它时常会发生矿难,但人类还在开矿;汽车的此岸价值是为人类赢得了交通运输的利益,而其彼岸负价值是它时常会发生车祸,但人类还在发展汽车业;信息时代在极大地改善人类生活、学习与工作条件与环境,提高人类的生活水平,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科技、教育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可以给国家主权和社会生活造成强劲的冲击与影响,乃至巨大的威胁。 从考虑国家主权出发,我首先要问:现在国家的信息边境安在,如何有效行使主家主权? 看看国家的陆上边界。如果说在数千年前马来了,农耕民族的边界难免会受游牧民族的冲击与影响,那么,陆地国家的边境则首先可能遭受邻国的冲击,但基于国与国边界的相对明显性,国家主权所遭受的冲击和影响总是可知的。 看看国家的海上边界。然而濒海国家曾几何时在数百年前的一觉醒来之际发现船来了,可以令他们的海疆承受到从海那边来的如此巨大的威胁?多数濒海国家又何尝不是在遭受海上冲击与影响之后才懂得主权与领土之中还应包含着宝贵的 : 蓝色国土? 看看国家的空中边界。不巧的是,在百十年前,飞机来了,许多国家才知道自己还有一个头上的边境。 再看看国家的信息边界。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是,在数年前,网络来了,它不只是到了你的国家,而且到了你的政府、企业、社团,甚至是到了你的家里、你的桌前(电脑终端),特别是到了与你同行(手提电脑)、与你相伴(手机)的程度,此时,试问国之边境安在?如何如何有效行使主权? 从考虑国家主权出发,我首先还要问:现在何处是国家的信息边关,孰人可为国家站岗放哨? 信息时代的互联网是由无数个网络形成的一个巨型网络,任何一个子网都是由相互联通的计算机组成的,从而实现信息交流,计算机上的文件可以在网上彼此间进行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网上既无海关,又无边检。互联网上的各个局域网分布在全球各国各地,就其网络整体而言,不属于任何国家、地区、团体,没有明确的主体,谁都无权对其进行支配和管控。单就其中的某一个成员网来说,可以有着明确的网络所有者,但一经使用相同的语言 TCP/IP 协议,它就成了互联网的一部分,从功能有限的区域性网变成了无限互联和不受地域限制的巨型网上的一分子而已。 在这样类似世界地图的一张网上,设若某个甲国行动者在乙国从服务器位于丙国的网站上操纵了丁国的政治、经济、金融、国防、文化、科技决策信息资源,谁来负责?还是诉诸武力?向谁动手?设若信息防范能力达不到捍卫国家信息主权的需要,又当如何行动? 从考虑国家主权出发,我首先更要问:现在由信息酿成国家安全争端,如何防范控制?如何实施处理? 信息安全在本质上是指国家信息空间和资源的安全。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国家安全有着不同的内容和重点。在信息时代,信息领域不仅与陆、海、空等传统国家疆域交织渗透在一起,而且,信息安全更会严重影响其他疆域的安全。无论是国家之间的冲突,还是国家内部的冲突,不管冲突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或者社会其他领域(恐怖等),都与信息安全息息相关。信息正在改变着国家空间的结构,使得国家主权有了新的内涵。 没有信息安全,政治、经济或者社会其他领域安全程度也就大为降低,也就谈不上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因此,维护信息安全已经成为维护国家主权完整的核心内容之一。 近年来,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安全大都面临着来自信息领域的威胁。信息安全的外部威胁来自发达国家的信息技术控制与垄断,发达国家大多率先走过了工业化社会历程,进入了信息化社会,发展中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则处在信息化与工业化或农业化都欠发展的阶段。随着科技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拉开距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以及欠发达国家在信息化方面存在着、并逐渐扩大的技术鸿沟,将决定未来信息世界的战略格局和国家主权格局。在相应的国际争端处理规则与机制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占据信息优势的发达国家对其他国家主权构成的信息威胁,该当如何? 在这个问题上,单凭人口众多、地大物博和每年制造几百万学士、硕士、博士文凭是毫无意义的,真正能够捍卫国家主权的,要靠真正的科学技术!而不是为某些不良行为寻找合理注脚的科学。
个人分类: 未分类|4478 次阅读|3 个评论
网络行为讨论:民意、网络表达与网络信息行为的限度(暂定名)
chni 2009-6-30 12:12
网络行为讨论: 民意、网络表达与网络信息行为的限度(暂定名) 开放讨论欢迎加入砥励思想各抒高见 讨论意见将分期编出 第一期: 网络 蚂蚁 主义 与信息质华及其他 法学、哲学、管理学和自然科学学者网上对话当代网络失序 对话人 王 立: FG 学院 刘 立: TH 大学 罗 帆: WL 大学 英 录:? 苗元华: NTU 时 间 2006 年 6 月 27 日 至 29 日 地 点 北京、武汉、山东等省、市、区 话 题 网络无民恐主义(网络蚂蚁主义) 对话方式 网上交流 参与方式 网上评论、留言、发表参与文章 支持方式 点击推荐文章 当前参与、支持情况 各地 40 余名网友参与发表意见,各地共约 2000 余名网友点击这场对话 王立 (FG 学院 ) :我所说的网络无民恐主义,是指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 网络无政府主义其实是借网络而表现出来的传统无政府主义,张扬个性、强调独立,反对法律规范和技术管制。网络无政府主义者也在试图把网络视为无国界、无政府、无管理的三无地带。网络无政府主义在各地网民中都有一定程度的存在,有的甚至带有破坏性倾向。目前的治理是网络自治和法律规范相结合。既要治理网络的过度放任,也要警惕对网络的过度管制。 网络民族主义其实也是借网络而表现出来的传统民族主义,煽动民族情绪、制造民族对立及至仇视,鼓吹民族优劣乃至仇恨论,试图挑起民族复仇和战争。 网络恐怖主义兴许是网络与恐怖主义相的结合物( 美国 人柏林科林在上世纪末提出网络恐怖主义一说。俄尔,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对其定义为:一些非政府组织或秘密组织对信息、计算机系统、计算机程序和数据所进行的有预谋、含有政治动机的攻击,以造成严重的暴力侵害;由于政府机构之间长期存在着对待新现象、新事物的表见自由,所以导致了在对待网络恐怖主义现象上的一种说法,各自表述美国国防部( DOD )很不欣赏美国联邦调查局( FBI )的说法,它又整出了一个说词:网络恐怖主义是利用计算机和电信能力实施的犯罪行为,以造成暴力和对公共设施的毁灭或破坏来制造恐慌和社会不稳定,旨在影响政府或社会实现其特定的政治、宗教或意识形态目标)。无论如何,网络恐怖主义行为本质是有预谋地利用网络并以网络为攻击目标,通过针对目标的具体行动,达成破坏政治稳定、 经济 安全,扰乱社会秩序,制造影响的恐怖活动,是传统恐怖主义在信息技术领域扩张的时代产物。 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三者之间不是割离的,它们有着天然的联系,是 一张网上的三个跳蚤 ,网络无政府主义是基础,可以孳生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网络民族主义既是网络无政府主义思潮在民族问题上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网络恐怖主义的一个情绪根源,网络恐怖主义是网络无政府主义和网络民族主义的极端表现形态。三者之没有天然的分离,可以相互转化和影响。因此,我将其合称之为网络无民恐主义。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能希望迟早实现法律和道德的信息化转变,以益于国家、益于人民、益于社会。 刘立(清华大学) : 您发现了网络的一个重要现象:无-民-恐-主义。 王立( FG 学院) : 呵呵 , 发现 一词甚是精当 , 足见阁下严谨 ! 刘立( TH 大学) : 如用英文概括,就是: ANTism.A 代表 Anarchism , N-nationalism,T-terrorism. 王立( FG 学院):正是 ! 刘立( TH 大学) :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蚂蚁主义。如何?见笑了。 王立( FG 学院):大乐 ! 甚好 ! 我将这篇小文改一下以 蚂蚁 为题重发一遍 , 注明由阁下为本文 发现 标题如何 ?! 刘立( TH 大学) :great!mygreatpleasure. 王立( FG 学院):新写的 ANT 已经发出,特请阅! 罗帆( WL 大学) : 非常值得深入研究。这个主题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望看到相关论文。 王立( FG 学院):呵呵,又发了一篇,算是跟这个主题有点沾边,方便时请阅。 苗元华( NTU ):没有这么严重吧。我感觉这些主义,在一定程度上,对民主和自由的补充,我们在现实生活上得不到的东西,就只能到网络上求解了。 王立( FG 学院):又发了一篇 ANT 文章,齐鲁名士请详阅。 英录(?):无民恐主义是网络质华的前奏。前些日子看到无民恐主义一词,不知究竟,因此今天特来拜读大作,感到很有新意,值得研究!我曾思考过信息质华问题 . 质华就是质量升华 . 我认为宇宙运动的本质不是系统位移量变形变等等,而是质变!世界由时空物能信组成,时空物能信运动也不是位移量变形变等,同样是质量升华运动!信息有广狭之分,现在常说的信息是狭义信息,还有普遍存在的广义信息,是一种不同于时空物能的存在,时空物能都是靠信息联系的,宇宙也是靠信息普遍联系和整体运动的,因此信息可以勉强称为普遍联系素 . 时空物能运动是质华运动,信息运动也是质华运动,可是信息质华机理始终没有弄清楚,想来想去觉得还得从狭义信息着眼 . 网络是目前信息运动的高级形态,但由于人为干扰出现失序失律失控现象,你所谓无民恐主义就是一种很好概括,读后深受启发 . 因此我认为无民恐主义是网络质华的前奏,有效治理后,信息网络就会达到一个新的质华高度!意见不一定对,仅供参考! 王立( FG 学院):说到蚂蚁,我首先想到与蚂蚁相关的就该是讲英语的英国人了讲英语的英国人可能跟蚂蚁有点什么渊源吧!就连讲英语 的美国人马克 吐温都写了一本《辛劳的蚂蚁》,英语歌曲中还有个《老虎和蚂蚁》,可恶的是英语管那么可爱的蚂蚁叫 ANT ,啥意思?呵呵,再首先想到的还是与英国人相关的一位谙熟英语的朋友,我感谢我的这位博友 刘立 一个超级智慧的学者他为我提出了一个表达公式:取 A narchism 之 A , N ationalism 之 N , T errorism 之 T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 ANTISM (蚂蚁主义)。又首先想到的是我的博友 罗帆 教授的鼓励和齐鲁名士 苗元华 的评论,他们让我再一次考量了这无民恐和这 ANT 。唉,又说到英语了,这英语,你说它干嘛非得把蚂蚁跟无民恐整到一起来?不光让人听着不舒服,让蚂蚁听着也不舒服呀。呵呵,好在现在别看咱中国的学生一个劲儿地学英语,英国的蚂蚁没准还不一定比中国要上大学的学生和要考职称的科技工作者强英国的蚂蚁们还真不一定听得懂英语呢(当然啦,虽然蚂蚁听着也不舒服,但没准 刘立 听着就开心了我真觉得他太懂英语了!)! 其实,蚂蚁是地球上最常见的昆虫之一种。它们多在地下做窝成群住着,数量很多,种类很多。各种蚂蚁都是社会性生活的群体动物,大家都观察到他们组织纪律性极强,成群结队工作,团结协作精神很强,然而,我认真考虑了五分钟这后还真的发现了蚂蚁与无民恐主义关系很大!就是不太知道这个发现能不能上《自然》和《科学》杂志理由有三:其一,蚂蚁还是一种离开了糖就不能活下去的动物,只你肯给它糖,所有的蚂蚁都会不顾一切地蚁涌而至,把它们骨子里的极端 无政府主义 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难怪毛主席说领导干部要防止糖衣炮弹动物的生物属性也有很嗜好糖的生物基础;其再一:族群界限分明,大搞极端 民族主义 ,每个群落都是血亲,绝不混杂;其又一:它们至今已经是很古老的物种了,生于恐龙时代,把很多同时期的物种都熬没了,它们却繁荣昌盛得很,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多到遍布全球,简直就是典型的超级 恐怖主义就连它们的基地组织都在全球比比皆是不知道美国政府(他们也讲英语)管不? 刘立( TH 大学) : 我保存这句话,乐呵呵的:我感谢我的这位博友刘立一个超级智慧的学者他为我提出了一个表达公式:取 Anarchism 之 A , Nationalism 之 N,Terrorism 之 T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 ANTISM (蚂蚁主义)。 王立( FG 学院) : 呵呵,这只是其中的一篇,还有呢,我会在近期择机贴上网来,届时请评,希望再乐! 罗帆( WL 大学) : 引人入胜。知识面广 , 旁征博引 , 联想丰富 , 还挺幽默 ! 你讲课一定引人入胜 ! 王立( FG 学院):嘻,读巾凡教授华章,每每自愧弗如。 刘立( TH 大学) : 王立 教授(女)的重要发现:网络 蚂蚁主义 (兼谈 GIF 主义)。 今天我要说的是网络蚂蚁主义。 王立 教授(女)发现了当今网络中的一个现象无民恐主义,说的是:网络无政府主义、网络民族主义和网络恐怖主义。 我评论此文时说:无政府主义的英文是 Anarchism ,民族主义是 Nationalism ,恐怖主义是 Terrorism ,那么无民恐主义就是 ANTism ,也就是蚂蚁主义。 王立 教授对我的评论评价说:大乐 ! 甚好 ! 。 后来, 王立 教授在另一篇文章中说: 我感谢我的这位博友刘立一个超级智慧的学者他为我提出了一个表达公式:取 Anarchism 之 A , Nationalism 之 N,Terrorism 之 T ,再转化为中文,就是: ANTISM (蚂蚁主义)。 王立 教授提出的网络蚂蚁主义,是一种重要的发现。 管理学 教授罗帆也这么认为,她说:这个主题非常值得深入研究,望看到相关论文。据悉, 王立 教授关于网络蚂蚁主义还有一系列文章,她说我会在近期择机贴上网来。我翘首以盼。 另外,我想提醒 王立 教授也关注网络蚂蚁主义的另一面,就是: 政府干预主义( governmentinterventionism )、国际主义( internationalism )、友善主义( friendship ),如帮助汶川大地震、关心玉娇 MM 。 这种现象我称之为网络 GIF 主义。 GIF 这个很好记,它是一种主导的图片格式,如 jpg 。 网络蚂蚁主义与网络 GIF 主义,体现了网络的两面性: ThetwofacesoftheInternet 。 这就为网络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基本的分析框架,可以作为一个重要课题,进行下去。 王立( FG 学院):呵呵,我说你超级智慧,看来不虚此言了。 好快脑子好快的手笔!呵呵,换 成金庸 先生或 古龙 先生准说好快的刀! 很好的提议,一起关注网络 GIF 主义。 对于科技,我是门外者,多向你学习了。 ...... ( 对话 进行中 , 未完待续,欢迎加入 )
个人分类: 未分类|4082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学术自由的限度
wanghongcai 2008-12-13 01:21
前一些日子看到了华东政法大学的一则学生告老师的新闻,后来又看到了许多网友评论,感到多少有一点无聊。今天在网上看到了《科学时报》发表了王长乐先生的大论,我感觉还是有些东西要说的。这既是我的一点感慨,也是我的长久以来思考的结果,而且也是我一直想把它作为正式文章发表还没有来得及发表的想法,今天拿出来与大家进行讨论,我的立脚点与大多数的意见可能不同,即我主张学术自由是有限度的,我不主张无边界的学术自由。 首先我要阐述为什么学术需要自由。其实这一点是不言自明的,因为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的思想,俗话说,言为心声,如果不自由,自然就不能代表心之所想,那自然就不能代表一些真正的见解,那自然与真理就是无缘的。所以,学术自由的真义是思想自由。当思想能够自由的时候,才可能有学术自由。 但思想自由并不能保证你的思想都是正确的、无害的,如果你没有专业素质,走马由缰,谁都保证不了你会出现什么奇异的怪思来,这个时候你既然不能保证它对你是有害的还是无害的,你自然就不能随便传播了,如果你这样传播的话,可能你使得你嘴痛快了,情绪发泄了,可是别人的耳朵则是受到影响了,甚至是污染了,因为你可能引导别人的思想,影响别人的看法,别人还误以为你的思想就是学术的、专业的呢!这不是误人子弟吗? 学术自由,其含义是指当你进行思考的时候可以是没有边界的,一旦你要发表,无论是文字的,还是口头的,你必须经过推理的,即是经过理性批判的,不是随意发挥的,在经过这个过程之后你才可以发表的,这样别人不仅知道你是什么样的观点,而且知道你是怎么思考的,知道你的论据在什么地方,这样不会影响别人的独立思考,不会给别人产生不良的影响。这样才是真正的学术自由。 所以学术自由是真正的理性自由,而不是自己的感情或情绪的自由,不是你运用学术场合就是学术自由。所以学术自由是有资格的,即是有条件的,是保证你具有该方面专业素质的,你才有发言权,如果你是教古汉语,又去议论政治,那似乎是超出了你的能力范围或者说你的专业范围,因为你这方面不是专家,你不能判断你的意见是对是错,是正当还是不正当,是合适还是不合适,如果你非要以自由的名义传播,那你就是不负责任的,你超出你自由的范围。 如果你不在讲堂,不是面对学生,你仅仅是以一个公民的身份进行宣讲,阐述你个人的意见,那是你的言论自由,注意这时你使用的是你的公民身份,而不是你的学者或教授身份。如果你对大众进行宣讲,估计你还要得到一定的批准,因为你的行为已经涉及到政治宣传了。这已经属于政治行动范畴了,而不是简单的言论自由范畴了。 所以我觉得,作为一个教授不能单方面地强调自己的自由,而不尽自己的义务,这个义务首先是作为公民的义务,其次是作为学者的义务,再次是专业的义务。作为公民,守法当然是义务了。作为学者,你的言论必须是经过理智思考的,能够经受理性批判的,而不是胡乱的情绪发泄;作为专家你要保证你的言论合乎专业水准的,而不是游离于专业之外的。 其次,我要讲为什么学术自由是要受到限制的。因为任何社会活动都是有规则的,学术活动也不例外,如果没有规则就不叫学术。严格地说起来,学术规则应该是最严格的,要不何须进行严格的筛选程序呢?因为学术是以真理的名义发言的,如果没有严格的规则,世人还能够相信谁?如何来保证我们的学术是严格意义的学术呢?那第一条就必须尊重事实,即不掌握事实,就没有发言的机会,而不是有没有发言权的问题。第二条就是经得住质疑,也就是说要经得住批判,不能认为你说的一定就是正确的,别人是动不得的。第三条就是经过理性思考的,是一个系统的意见,而不是只顾一点而不及其余。因为每个人或许都会掌握一些事实,很多的时候是使自己不满的事实,而且这个也肯定能够证明它是存在的,但仅这一点还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它受具体的情景影响的结果,所以不能把这一点当成全部,如果你把这一点随意地夸大,则可能会误导别人的视听。经过这三层把关后,基本上能够保证你的言论是学术性的,即能够让人进行批判的,而不是随意的。 一般而言,你在你的专业内发言容易获得别人的承认,因为你毕竟受过相应的专业训练,知道各家各派的意见,这些意见或多或少地影响着你,从而使你不可能盲目地乱说,因为那样别人会笑话你的。这就是同行的监督存在。如果超出了这个范围,你根本不知道别人都有什么意见,甚至你都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样你就乱发一通意见,而听众又缺乏鉴别能力,这样下去不就是很危险的吗! 再次,学者发表政治意见或批评政府应该是理性的,要遵守政治活动规则。没有人说学者不能批评政治,没有人说政府就不能批评,但问题是如何批评。胡乱发表议论不是真正的批评,而是发牢骚,偶尔为之也不为过,因为作为世俗之人那能够没有什么牢骚呢,那能够永远保持心态良好呢?但如果要发表一些武断的结论性的语言就需要注意了,因为这会影响受众观点的,如果你真的就是要传播这些,那就无怪乎别人检举或告发了。如果真的发生了这种情况,那确实你的问题,不能怪学生,因为你是教育者,首先学生就不相信你说的,你说你可怜不可怜!其次你自己没有把握好理性的尺度(因为你说过学生不满意可以去告你的!多么狂妄!好象自己讲的就是真理,没有任何瑕疵!),学生出现了非理性的行为(学生真的去告了,这不是激到一定程度的结果吗!为什么就不能用对话和探讨的方式呢?),你能够怪怨谁?再次,你在一个政法学院教书你都没有一点法律观念,你说你怨不怨?最后,如果你觉得你的言论没有什么不正当的,你怕什么?你还可以借助这个案例教育许多人,有什么牢骚值得发泄呢?美国许多法律形成不都是因为一些判例吗?如果你能够做到这个贡献,那样你不就为中国的法治建设贡献力量了吗? 如果你运用传统的师道尊严的武器来压服学生,认为学生只有听的义务,没有批判的权利,那我认为就是错了。如果你认为学生告发老师是对老师莫大的不敬(这个论调早已经过时了!),这也是你的错了,要知道这也是人家的自由啊!所以不能再用传统的想当然的尺度来对待这些事情。我们国家法治建设最需要的理性,没有理性的界限,一切不都乱套了吗! 我认为,如果学者的行为严重出轨,就会为学者群体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这样就会使难得的越来越宽松的学术和政治气氛受到破坏,其后果是难以预料的,要知道进步的代价是巨大的,一旦出现倒退的情况,这就不是你个人的事情了,而是整个民族的事情了,还不仅是学者群体的事情。所以保持理智和克制是理性法则的第一要则。要知道,政治活动也有政治活动的规则,它与学术活动是非常不同的规则,当你根本不懂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易地尝试去打破学术规则和政治规则,特别是在你是无知的时候千万不要做这个冒险,要知道政治的忍耐是有限度的。当你遵守规则行动时,能够形成政治和学术的良性互动,不然学术始终处于劣势。我想历史上是有教训的,以后的历史也不会打破这个规律。 最后,我想说的是,学术人一定要重视珍惜自己的学术称号,而不得滥用自己的称号。要知道学术人也是俗人,而不是圣人,不可能什么都知道,要知道自己的能力的局限,这样才能保护好自己,为学术发展做贡献,为进步事业做贡献。否则,不遵守规则,社会活动领域将出现混乱。作为学者要注意公领域和私领域的界限,要知道在课堂、教室发表意见就不是在你自己家里的私人座谈了,而是公众场合,言语岂能不慎! 因此,作为学术人首先还得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自己的理性修养,要懂得克制的美德的,不能以学术自由的名义讲一些不负责任的话。那样你就会吃不了兜着走。 如果你认为我太保守,太胆小怕事,这个也由你。我觉得学术人就应该自重,应该为世人树立一个学会讨论和对话的典范。因为民主是建立在理智、理性基础上的,没有理性的守则,就不可能出现真正的民主。如果学术人都不能做到理性,还怎么能够指望别的人做到理性呢?
个人分类: 热点讨论|4438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1: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