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昆仑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兀鹫落难 奄奄一息 好人相救 放归昆仑
热度 3 RollerMaMing 2018-12-2 13:49
11月28日,一只落难的高山兀鹫在新疆南部的和田县昆仑山北麓被林业局干警陈文杰放归大自然(照片)。 这是一只年幼的高山兀鹫,也叫 喜马拉雅秃鹫 ( Gyps himalayensis )。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种群数量稀少。 大约在十天前,这只当年出生的小兀鹫在南疆和田县 罕艾日克 镇都先拜巴扎村落难了,林业干警陈文杰接到村民电话,一只“大鸟”落在地上飞不动了,陈文杰立马前往救助。 他将“大鸟”接回来以后,经过辨认是高山兀鹫的一个亚成体。经过陈文杰的精心喂养,小兀鹫体重恢复很快。 一开始我们给它吃动物内脏,如羊肠子、肝子、肺子等。发现它更喜欢吃瘦肉,其次是肥肉,也吃各种内脏,最后才是羊肠子。 经过约十天喂养,小兀鹫体重已经有9.8千克,体长126厘米, 双翼展开 近3米,已达到放飞的健康指标。 11月28日上午,我们一起开车接上小兀鹫,经过中国科学院猛禽专家拍照、测量、体检和环志,然后沿着玉龙喀什河,驱车上昆仑山——兀鹫的老家,将其放归自然。 在山上,小兀鹫似乎很知道感恩,徘徊许久,不愿离去。 高山兀鹫,老百姓称之为“座山雕”,主要生活在高山上,喜欢吃腐肉,如动物尸体、老弱病残个体。是自然界的 清洁工 ,或者被誉为 清道夫 ,在青藏高原还承担着“天葬”的重任,是环境指示物种,对于保护大自然功莫大焉。 见梨视频: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84393 经过精心喂养,体重恢复到9.8千克,在玉龙喀什河上游昆仑山脚下放飞的高山兀鹫(马鸣 摄) 和田林业局森林干警陈文杰,11月18日,接到和田县罕艾日克镇都先拜巴扎村当地一户农民电话,地里停落了一只大鸟,行动迟缓,像是飞不动了。接到电话后,民警立刻赶到现场对这只大鸟进行了救助(陈文杰 摄) 民警们过去以后才发现那只大鸟原来是只高山兀鹫,属于世界濒危物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经过检查身体,发现它并没有受伤,可能是太饥饿了,它看上去很虚弱,无精打采,精神状态也是很不好,体重也比平时轻了很多,仅有几公斤重(马鸣 拍摄) 把小兀鹫抱回去,干警陈文杰就赶紧给它准备了一些水,又去市场购买了一些肉类喂给它。估计它又饿又渴,饥肠辘辘。见到水,这只巨无霸疯了一般,它一气喝了十几口,一公斤动物内脏也被它狼吞虎咽地吃了个精光,一点也不客气(马鸣 摄) 民警们把这只高山兀鹫抱到田市玉龙喀什河附近的昆仑山脚下,放飞时,这只高山兀鹫在低空回旋一阵,停留在一个山头,一直站在山头上,向民警这边张望,像是舍不得离开。停留了一阵,才飞向远处的山崖。 中国科学院一直都在关注和研究秃鹫、兀鹫类大型猛禽的马鸣研究员,为进一步了解高山兀鹫的习性特点,对这只高山兀鹫进行了称重、测量、拍照,并给它做了环志(来自国家环志中心的一种永久性合金标记)。在和田市玉龙喀什河附近的昆仑山脚下,现场专家做了放飞指导。经过测量,这只喜马拉雅秃鹫( Gyps himalayensis ,英文名称:Himalayan Griffon)体长达1.25米,放飞前的体重增至9.8公斤,已完全恢复了健康(马鸣 摄) 高山兀鹫被放飞的地点(GPS定位),位于昆仑山北麓,海拔1600米,玉龙喀什河大峡谷附近,新疆的最南边 http://www.pearvideo.com/video_1484393 本来是要安装卫星跟踪器的,因为环境光照不足和冬季低温竟然不能启动(充电失败)。最后,只好环志(马鸣 摄) 参考文献 才代,贡明格布,马鸣. 1994. 巴音布鲁克的胡兀鹫( Gypaetus barbatus ). 新疆林业, (3): 35-. Guo H, Ma M. 2012. The Egyptian Vulture ( Neophron percnopterus ): record of a new bird in China. Chinese Birds, 3(3): 238-239. Ma Ming, Dao Caiwujiap, Xu Guohua, Shan Jiap et al. 2013. Why are juvenile Himalayan Vultures Gyps himalayensis in the Xinjiang Tien Shan still at the nest in October? BirdingASIA, 20: 84-89. MaMing R. and Guohua Xu. 2015. Status and threats to vultures in China. Vulture News,68(1): 3-24. 马鸣,道.才吾加甫,山加甫,邢睿,艾孜江.买买提明,买尔旦.吐尔干,罗彪,徐国华,吴道宁. 2014. 高山兀鹫( Gyps himalayensis )的繁殖行为研究. 野生动物学报,35(4):414-419. 马鸣. 2011. 新疆鸟类分布名录. 第2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高玮. 2002. 中国隼形目鸟类生态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许维枢.1995.中国猛禽.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王家骏. 1984. 世界猛禽.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李湘涛. 2004. 中国猛禽(英文).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北京猛禽救助中心(葛芮主编).2012. 猛禽救助中心操作指南.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马鸣,徐国华. 2015. 天山深处的雪豹和高山兀鹫. 森林与人类,(3):60-69. 马鸣,庭州,徐国华,道.才吾加甫,艾孜江.买买提明,邢睿,罗彪,吴道宁. 2015. 利用多旋翼微型飞行器监测天山地区高山兀鹫繁殖简报. 动物学杂志,50(2):306 ~ 310. 马鸣,道.才吾加甫,徐国华. 2015. 高山兀鹫在天山的繁殖. 森林与人类,(1):52-55. Ma M, Lee L. 2016.Himalayan Griffons and celestial burial custom in Tibetan Plateau. Newsletter of China Ornithological Society, 25(1): 17-18, 41-42. 马鸣,徐国华,吴道宁,刘旭 等. 2017. 新疆兀鹫. 北京:科学出版社. CCTV-13 报道了和田兀鹫放飞的过程 http://news.cctv.com/2018/12/02/ARTID6mqOsL866m10rSEew3Z181202.shtml
个人分类: 兀鹫与秃鹫|2949 次阅读|8 个评论
行走在青藏高原的诗情
热度 13 lixiong45 2017-2-28 15:58
前言 2013 年我从硕士成功转为博士,研究对象也从高寒草甸的建群种高山嵩草(莎草科)转变为高寒草原的建群种紫花针茅(禾本科),但都没离开青藏高原。8月初(8月2日),我和两位师兄受任出使西藏,为课题组采集紫花针茅种子。我们租车从云南出发,经过5天跋涉到达拉萨,稍作整顿之后就深入青藏高原腹地,在渺无人烟的羌塘高原坚守20多天后,穿越青海,途径四川回到云南(9月7日)。整个考察和采集历经37天,绝大多数时候都行走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区,有时全天都在海拔5200米以上穿梭(最高海拔5500—5600米)。这是我第二次登上青藏高原,但也是经过这一次出差(参考博文: 第一次登上“第三极” ),我才算基本征服了青藏高原。 这是一次考验身体和毅力的艰苦征程,也是一次感受高原景色与风情的愉快旅行。危险、疼痛、饥寒、疲惫、寂寥大多数时候环绕着我们,但我们的脸上也总挂满愉悦,这是一回真正意义上的苦中作乐。一路上,我都在QQ心情记录着沿途的风景与情怀,大多以诗词的形式展现。 如今,随着研究重心的转移,我们很难再有机会那么亲近作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翻看那时的记录,满是浓浓的回忆,仿佛我又去了一回“第三极”。 生活,总是要学会苦中作乐! 行进途中的真实记录( 蓝色字体 ) 8 月1日(昆明,离开前的祈祷和告知。): 8.2 ——9.8,西藏、青海、甘肃和四川出差,祝我平安归来! 8 月5日(昆明到拉萨的途中,一路上有许多年轻的驴友想要免费搭车,尽管车上还有1-2个位子,但司机几乎不会停下车子。): 司机有各种的心思拒绝搭便车的驴友,我十分佩服他们的勇气和毅力,不管是骑行还是步行,唯愿他们和我一样,一路平安! 途中的驴友 8 月7日(拉萨,一路上遇上通麦大桥毁坏,被迫绕道更加凶险的川藏路,坠石和狭路让车,都让人捏着一把汗,起早贪黑就不值一提了。): 几度起早,几度贪黑,几度塞车,几度涉险,终于安全到达拉萨,苦日子还在后头! 沿途的风景,下图为传说中的“天路” 8 月8日(拉萨,稍作整顿,和导师在拉萨会合,有幸一起参加了晚宴,在一个私人的庭院里,装饰得颇具文艺特色,不仅令远在异地的我对美好生活充满了向往。): 赢取人生的一座大房子,在庭院里种上各种奇花异草,墙上挂满属于自己的绘画摄影等艺术作品,书架上藏着自己的书,壁橱摆放全家人各阶段的荣誉,青藤、幽兰、流水、闲鱼,不管干什么,无论在哪里,这是追求的生活! 晨曦和黄昏 8 月12日(阿里,身体不适,加上出行已经10天,寂寥也开始涌上心头,唯一欣慰的就是可以看到不一样的风景,包括各种飞禽走兽。): 穿越阿里,看见许多野生动物:藏羚羊、野驴、黄羊、黑颈鹤、斑翅鸭、沙狐…… 荒无人烟,植被稀少 8 月14日(阿里,恰逢农历七夕,那时我仍孤家寡人一个,心中的孤寂自不用说,只好借景抒情,适逢在阿里地界,故自称“阿里郎”。): 《七夕》……万仞神山两相望,雌雄灵鸟嬉云间。山前云下蝶恋花,世人谁思阿里郎? 8 月15日(狮泉河,地理位置上应该属于东九区了,约10点多才完全天黑,也算是让我大开眼界了。): 北京的夜里九点多了,西藏的太阳还挂着,就像你的心已沉睡,我的眼神还在凝望! 8 月17日(又饿又累的一天,车子还在山路上迂回,想吃顿好饭,睡个好觉确实是种奢望。): 山路十八盘,野草诱饥肠。血汗敷瞌睡,何时寝食安? 札达土林 8 月18日(进入扎达地区,由于海拔较低,此处并未发现紫花针茅,于是决定就此休整一天。借此机会去了当地的古格王朝遗址,看着残垣断壁,再检索一下那段历史,不禁让人感慨万全。): 《古格王朝》……黑鸦朝天歌,落日照古格。繁盛七百岁,崩亡只一秋。难忆熙熙景,唯见残残骸。冤魂何处屈,可恨拉达克! 古格王朝遗址 8 月26日(西藏的湖总是美得让人窒息,色林错的美,未必逊于大家熟知的纳木错。): 《色林错(湖)》……碧玉化作一清泉,明澈晶莹纳云天。似情柔波拨心扉,欲把山花赠湖仙! 美丽的色林错 8 月28日(返回拉萨的途中,遇上了一场风雪,有幸体会到了“胡天八月即飞雪”的奇景。): 八月的寒雪冰冷了我的双脚,却干扰不到牦牛的午餐,更阻挡不了朝圣人虔诚的膝足! 藏地八月即飞雪 8 月30日(离开西藏,进入青海,种子采集的任务也基本结束,后面更多的是沿途考察。离家开始近了,愉悦的心情自然洋溢。): 《出差行》……铮铮男儿走青藏,千辛万苦不足言。蓝天白云照绝壁,青山绿水补稀氧。阿里空寂观神兽,那曲地高行云端。漫漫寒夜球桌榻,荒山野岭干粮膳。万里车辙雨花石,三十晨昏藏川滇。最喜高原八月雪,荣归故里路更长! 唐古拉山口 9 月1日(到达传说中的昆仑上脚下,磅礴巍峨的气势感染了我。后友人将此八个字刻在檀木上送给了我。): 巍巍昆仑,悠悠雄心! 巍巍昆仑山 9 月3日(进入了四川,算彻底的从高原上下来了。藏餐估计没几个人能接受,一路上都是靠吃川菜过来的,不然肯定撑不下去。此时此地,让我怎能不对四川人民充满感激?后来我娶了半个川妹子。): 致敬于辛勤的四川人民对青藏高原的大力建设,更感谢无处不在的川菜馆让我有心跳和呼吸征服几乎整个西藏并安全返回故土,为了报答这份情,我是不是该娶个川妹子? 进入阿坝地区,才感觉又回到了人间 9 月7日(快到成都了,对这个传说中美女如云,美食满席的城市充满了向往。然而,归心似箭的师兄们却决定连夜赶回昆明,尽管心中充满遗憾,但我同样已是归心似箭。): 《路过川都》……铁骑穿蜀过,音影咸未落。不知川都府,可备风尘座? 尽管完全可以独自在成都待上几天,但久离故土已让我坐立不安,于是就这样,一顿饭的缘份,我就要离开了。川妹子也没看成,连绵的阴雨,美了你的肤色,却扰了我的生趣! 9 月8日(正常工作,从野外工作到室内实验的轮转,就是那么麻利,征服了青藏高原,还有什么不可以?): 从大自然回到人间,我也要从一个博士转变为一个搏士,以面对残酷的现实! 出差途中的笔者(此图曾刊登在2015《科苑人》第2期)
个人分类: 山水之间|6952 次阅读|23 个评论
我从墨玉来——喀拉喀什河采风——致敬坚守在南疆工作的同志们!
热度 2 RollerMaMing 2016-12-31 22:39
我从墨玉来,讲一讲墨玉县的故事 ——全国鸟类同步调查记 (BirdinginMoyu,thesouthofXinjiang)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紫翅椋鸟——墨玉县鸟类同步调查(马鸣摄) 注意仔细看,凌空飞舞,变换队形,呼风唤雨,必有因由。 啊哈,看见了!它们中间有一只不同的鸟——猛禽。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凤头辟?、 灰雁、赤嘴潜鸭、凤头潜鸭、白眼潜鸭、红头潜鸭、绿头鸭、针尾鸭、琵嘴鸭、白骨顶、鸬鹚等——墨玉县拉里昆湿地鸟类同步调查收获很大,你在路途中就可以看到许多鸟——新疆南部是鸟类的天堂(马鸣摄)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普通鸬鹚——鸟类的天堂——墨玉县拉里昆湿地鸟类同步调查(马鸣摄) 墨玉县是新疆和田河流域“和-墨-洛”绿洲的一部分,东以喀拉喀什河为界,西临戈壁与皮山接壤,南低昆仑山-喀喇昆仑山麓,北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以盛产“墨玉”(昆仑玉)而名扬天下。 我们从乌鲁木齐直飞和田,马不停蹄就去了野外。其实野外反而比县城安全多了,维吾尔族农民非常热情纯朴。 墨玉县林业局领导 高度重视我们这次鸟类同步调查工作,加强领导,积极配合,落实责任,派专人带领,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和设备,与我们一起去野外考察。他们对这次调查工作提供了充足的安全保障,陪同有警车开道,确保了调查工作按时顺利实施。 进入11月,候鸟迁徙接近尾声。新疆北部大部分地区开始降雪,气温降到了零度以下。候鸟(夏候鸟、旅鸟、冬候鸟、漂泊鸟、迷鸟)大部分都已经迁徙到南疆,这些鸟有的会在南疆越冬,有的或者逗留一段时间。和田地区位于新疆最南边,11月的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上。越冬或迁徙路过的水禽,种类不多(30~40种),数量却比较大。有的雀类集群数量特别大,如角百灵、乌鸦、椋鸟、各种鸫和麻雀等的种类数量大,可能会在湿地、湖泊及农区附近出现。 在新疆南部,封闭的盆地,环绕高大的山脉,11月要比北疆要暖和一些(1℃~13℃),特别是在和田地区,越冬种类要多一些(表1),可能接近60种(包括猛禽和雀类)。其中主要水禽有??目??科1~2种(罕见);鹈形目鸬鹚科1种;雁形目鸭科12~16种;隼形目鹰科2~4种,隼科2~4种;鸡形目雉科2~3种;鹤形目秧鸡科1~2种。还有一些绿洲鸟类,也会在湿地附近活动,如鸽形目鸠鸽科3~4种;鸮形目鸱鸮科2~4种(冬候鸟);雀形目20余种(留鸟、冬候鸟)。这些绿洲鸟类虽然不是水禽,但出没于湿地附近,与湿地的关系非常密切。 在墨玉县,同步调查时间是11月5-7日(周末),天气温度在摄氏零度至13℃附近徘徊,没有结冰,有一些候鸟(如旅鸟)会滞留一段时间,特别是水禽,如大白鹭、天鹅、灰雁、野鸭、骨顶鸡等,在卡拉喀什河(墨玉河)流域休息、补充食物,等待时机继续南迁。新疆南部的大部分绿洲、水域、农田或湿地,都是候鸟云集之地(驿站),一些湖区(如拉里坤湿地,调查面积28km 2 )的数量特别大,数以万计。 我们知道新疆南部候鸟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两条:一是直接飞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翻过昆仑山(青藏高原)的“南亚迁徙”路线,种类有黑鹳、蓑羽鹤、灰鹤、斑头雁、鱼鸥等,在印度、巴基斯坦越冬;另外一条是向西往阿拉伯半岛、地中海、北非迁徙路线,也可能会绕过青藏高原,直接飞越印度洋去非洲,如猎隼、黄爪隼、波斑鸨、大杜鹃、棕薮鸲等。冬季鸟类喜欢集群活动,抱团取暖,日活动频率(节律)也会比较低。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致敬坚守在南疆工作的同志们,我们在和田地区进行鸟类同步调查,去了很多地方——墨玉县、和田县、于田县(于阗县)、民丰县——这是我和朋友一起在南疆于阗考察,记住是“于阗”,古代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这里介绍伟大的诗人毛泽东——毛主席的一首诗词,致敬于阗的朋友: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 毛泽东 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发表时间:1950.10   一九五零年国庆观剧,柳亚子先生即席赋《浣溪沙》,因步其韵奉和。 长夜难明赤县天, 百年魔怪舞翩跹, 人民五亿不团圆。 一唱雄鸡天下白, 万方乐奏有于阗, 诗人兴会更无前。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音乐学校)里曲子的名称。   赤县:战国时称中国为赤县神州。   翩跹(pian qian):跳舞轻盈状。   一唱雄鸡天下白:李贺《致酒行》,雄鸡一声天下白。   万方:古人称国族为方,《易经》有鬼方。   于阗(tian):汉朝西域国名,在今新疆和田或于田。   兴会:兴致、兴趣。   【附】   柳亚子原词:火树银花不夜天,弟兄姐妹舞翩跹,歌声唱彻月儿圆。   不是一人能领导,那容百族共骈阗,良宵盛会喜空前。 毛泽东: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新疆和田县或者于阗县) 各种野鸭——赤嘴潜鸭、白眼潜鸭、凤头潜鸭、红头潜鸭、赤膀鸭、绿头鸭等——南疆是鸟类的天堂——全国鸟类同步调查记(马鸣摄) 在新疆南部,红嘴鸥竟然没有走(马鸣摄)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塔克拉玛干沙漠,考察队进入绝境——致敬战斗在南疆第一线的同志们! 什么是“遮天蔽日”,紫翅椋鸟——变换队形向前冲——墨玉县鸟类同步调查(马鸣摄) 特别致谢: 刘福林、张书新、李灵(墨玉县林业局)、 陈文杰、 任新磊、阿里木江(于田县林业局)、 李春梅,陈贞等(民丰县林业局) ......致敬坚守在南疆工作的同志们!我为什么重复发布这些照片(见之前的文章),因为经常有网管删除我的照片或博文,无缘无故,冠冕堂皇,每月不能保证一篇,科学网之前删除了两篇,好在事先通知了我,非常谢谢。我很纳闷我是那么热爱生活热爱新疆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拥护党中央,拥护习主席,为什么黑我啊。新疆人啊,魔咒新疆人!而在其他网站(如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删除屏蔽猪手黑你编辑偷窥陷害窃贼邪恶下三滥司空见惯了,是什么人这么害怕正能量,这么不明事理!科学家们参与“讨论《 野生动物法 》修正案修改意见征求意见”,诚心诚意,是公民的责任和义务,歪脖子念经,最后也被坏蛋删除了,讲科学关心国家大事,你担心什么呢?我们非常赞赏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的2017年元旦的“新年讲话”,我们大家要拧成一股绳,“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世界大同,天下一家,小编有什么不对的地方,请你告诉我,好有个思想准备,不要偷偷摸摸,丢失了证据。这种管理水平,因小失大,祸国殃民,对于黑恶势力小动作防不胜防。发发牢骚,我是小人(物)耿耿于怀,别介意哦。 MaMing XinjiangInstituteofEcologyandGeography,ChineseAcademyofSciences, No818BeijingRoad,Urumqi830011,Xinjiang,P.R.China http://blog.163.com/home.do?host=maming3211
个人分类: 鸟类同步调查|2966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劇情] [灵魂摆渡3(2016)][720p][中国大陆][主演:于毅]
lcj2212916 2016-11-4 20:56
《 灵魂摆渡3 》 是由 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 、 北京完美建信影视文化有限公司 、 北京完美影视传媒有限责任公司 出品 的 灵异 惊悚 网络剧 ,由 巨兴茂 执导, 于毅 、 刘智扬 、 肖茵 领衔主演 。 该剧讲述了 夏冬青 和鬼差 赵吏 、九天玄女 王小亚 三人在处理一件件有关鬼魂和灵魂的故事中感悟人生的故事。该剧将于2016年11月4日在 爱奇艺 独播。 那是很久以前的事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冥界,天柱连接着天和大地,天空不像现在的天空,那时候的天,悬在云端里。在后世的记载中,它还有一个名字,叫做“昆仑”。人类,是神创造的,世间一切,都是神的子民。昆仑山的天女来到了人间。天女,是神的使者。然而在人类中,出现了一种疾病,那是一种令人丧失心智的疾病,那就是,爱。因为爱,人类与天神之间,发动了第一场战争。能够与灵魂相通的夏冬青,与灵魂摆渡人赵吏和九天天女娅相识于444号便利店,一年后,他们又在海边重逢。阴差阳错下,夏冬青成为了赵吏的契人,注定要帮他送走九九八十一个灵魂。娅染上了人类古老的疾病,爱上了夏冬青,而这却与天界交给她的使命背道而驰。作为摆渡灵魂的鬼差,赵吏仿佛无所不能,但他最大的痛苦便是没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灵魂,无法像夏冬青那样感受喜怒哀乐。新年前夕,他们遇到了古老的神兽,年和夕;荒山野村里,却矗立着一座神秘的迷宫,传说迷宫中封锁着织女的灵魂;又一年的海浪扑上沙滩,随着海雾一起爬上岸的,竟还有失踪多年的女子。 下载地址:(关注微信公众号“时尚军事”,回复“灵魂摆渡”在线看) http://www.yimuhe.com/file-3166563.html
16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動作] [九层妖塔 (2015)][1080p + 720p][中国大陆][主演: 赵又
lcj2212916 2015-12-18 16:44
导演: 陆川 编剧: 陆川 / 张牧野(原著) 主演: 赵又廷 / 姚晨 / 凤小岳 / 李晨 / 唐嫣 / 更多... 类型: 动作 / 惊悚 / 冒险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汉语普通话 上映日期: 2015-09-30(中国大陆) 片长: 115分钟 又名: 陆川版鬼吹灯 / 鬼吹灯之九层妖塔 / 吹灯传说之精绝古城 / 鬼吹灯 / Chronicles of the Ghostly Tribe IMDb链接: tt4819498 官方小站: 《九层妖塔》专题页面 1979年,昆仑山发生神秘生物骸骨,由胡八一(赵又廷 饰)率领的探险队深入昆仑山腹地,寻找有关古生物遗迹的更多秘密,却不料在这个过程中遭到不同神秘生物的轮番攻击,并意外坠入九层妖塔,除胡八一外,一行人生死成谜。   胡八一退伍后回到北京,重逢了发小王凯旋(冯粒 饰),并在神秘人(李晨 饰)与科考队(凤小岳、唐嫣、李光洁 饰)两股力量的夹缝中重新踏上了探寻未知文明的征程,途中与Shirley杨(姚晨 饰)邂逅,熟识的面孔唤醒了他身处探险队那段日子的记忆。此行凶险,在还没来得及搞清楚Shirley的真实身份之际,胡八一、Shirley、王胖子率领一行人便在王子墓、石油小镇等地遭到不明生物的轰炸,这里所发生的一切再度指向九层妖塔,而这次等待他们的,将是一个尘封已千年的未解之谜…… 下载地址: http://www.yimuhe.com/file-2914909.html
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自驾西藏阿里行(下)—在喀喇昆仑与昆仑间海拨最高的公路上
热度 15 Taylorwang 2015-9-10 07:34
南疆的叶城在1000公里以外,为了保证当天能赶到,我们早上7点左右出发,这时天还没有亮。 开车约一个小时,进入日土的多玛乡,这时天已大亮,想到后面的路程服务点就比较少了,我们就决定在多玛乡的一个东北餐馆吃早餐。这餐馆还真是黑龙江人开的,据老板娘介绍,因为西藏要搞五十周年大庆,来西藏的边防通行证审核比较严,今年到他餐馆吃饭的人比以前少了一点点。我们要了稀饭,小肉包,还有鸡蛋,争取吃得饱一点,因为要过无人区,中午的午饭一定会比较迟。 出了多玛乡不久,就到了多玛的公安检查站,且窗口上也标明是出藏检查口,身份证,新疆的边防通行证,车辆行驶证,驾驶证一一查验,然后就让我们通过。在多玛检查站,我们发现,原来中文,藏文的说明标识,增加了维文。我们算是幸运的,因为不用检查行李,有些人,还要开箱检查行李。 在班公错(湖)及多玛乡,海拨还是4000多米,出了多玛乡的公安检查站,车就不断爬升,首先越过了一个海拨5378米的红土达坂。我们都知道“达坂城的姑娘”这首歌,但对达坂是什么意思,从来没有深究过,总以为它是一个地名,这次自驾游,让我知道了,达坂在维吾尔族语就是山口的意思。 高原的雨雪,将车牌都盖住了 在这海拨五千米的高原上,几乎是一片不毛之地的无人区,在这约400-500公里的路段,我们的车一直沿着西边的喀喇昆仑山脉与东侧的昆仑山脉之间的峡谷地带穿行。气候是恶劣的,且变化很快,车外的气温有时降到零下2度,一会晴天,一些路段又下起了大雪,或小冰粒。这里的路段都属于219国道,虽然是二车道的国道,但总体上修得很好,路面大部分都是沥青路,甚至划好了分界线。但由于路修在冻土层,车行在这里的路面,有时也会象开在广东的一些靠近海边的公路上一样,路面有较大的起伏。靠海的路面,是因为软地基不均匀下沉引起的,而在冻土层上修的公路,有可能冻土层部分融化而引起路面不均匀下沉。我们也看到一些路段,标明隔热层控制实验路段,好象车开在这些实验路段,路面要平整很多。 在这种极端恶劣的环境条件下,进行工程应用实验研究,是非常不容易的,同是科研人员,他们的研究令人肃然起敬。 这种漂亮的高原国道,也有被洪水损毁路段,我们的车不得不开往布满砂石的河滩,以绕过被破坏的路段。我们看到武警的工程队正在抢修,但修复它也需要一段时间。看来要走这219国道,普通的轿车还是不行的,虽然大部分路段都是漂亮的沥青路,但只要碰到一个地方过不去,就麻烦了,最好还是有一定越野功能的车保险一些。后面的一些盘山公路,更说明了车具有越野功能的重要。 公路被洪水冲毁,不得不走河滩 被泡在湖水中的房子 在这条路上,也有几座高原湖泊,就在车过了损毁路段不远,我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高原湖泊,同时也是在西藏阿里地区的最后一个出藏检查点。泉水湖检查站,同样是查验四证,行驶证、驾驶证、身份证及边防通行证。这泉水湖,海拨高度也达到5118米。这湖同样见证了近年来西部雨水偏多,湖面液位大幅上涨,检查站附近的一排楼房,居然泡在湖水中了。 离开西藏的标志性建筑 出了检查站,就看到西藏欢迎我们再来的标志性大门。 在这不毛之地的高原上,最后一个5000米以上的达坂是界山达坂,海拨高度是5347米。然后,车进入了另一种恶劣的环境,路二边可看到白芒芒的盐碱地,及在低洼处的盐湖,同样也是寸草不生,更看不到有什么大型动物。 在这条高原的219国道上,我们偶尔看到路边有武警施工人员在维修路面,也看到数列由几十辆军车组成的车队驶过。总体上来讲,这是一条重要的战备公路,公路上没有看到一辆民用公共交通的班车,军车多于民用车,路边有时建一个厕所及一块停车场,标识也是军车休息停车点。在通过军事禁区的路段,有禁止拍摄的警示,我们看到大炮,坦克等军事装备。遵守纪律,我们没有拍一张违禁的照片。 中国石化的集装箱式的加油站 大红柳滩的“商业一条街” 从班公湖,行走了大约500公里, 车到了大红柳滩,这里的海拨高度4200米。去年来过这里的老同学提醒我们,必须在这里给车加满油,否则后面几百公里就很难找加油站了 。这时,也差不多是下午3点多了,我们也准备在这里吃午饭。大红柳滩的许多小饭店也提供加油服务,俗称加私油,油贵一点,据说,有时质量也不保证。根据老同学的指引,在大红柳滩有一个中国石化的加油点。最好不加私油,找中石化的加油点。虽然路上没有中石化加油站的标识,但我看到在山坡边有几个显眼的油罐,我想那边应是较大的加油站,将车开过去,果然,就是我们要找的中石化加油站。讲实话,这个加油站也不大,只有二支加油枪,一支加93号汽油,另一支加柴油。 对于将来要自驾游走219国道翻越昆仑山脉的朋友,在大红柳滩必须加油这一点特别重要,不论是从阿里下来的,还是从叶城上去的,最好都在这里加满油,且目前这里只有一个中石化的正规加油点。 我们在大红柳滩的一个小吃店,每人吃一碗带点肉沫与豆腐粒的面条(哨子面),一碗20元,再炒一个西红柿炒蛋,份量极少,40元一盘,这价格,达到日本的售价了。 从大红柳滩出来,行走了大约100多公里,到了一个有现代化城市一条街的集镇,三十里营,大部分建筑是部队的,且这个城镇,在地图上也没有标识。在这里要出城镇的地方,我们接收进入新疆境内的第一次检查。 冻土公路实验路段 从三十里营开始,我们的车要翻越昆仑山脉。昆仑山的岩石不少是极不稳定的风化岩,我们走的这条219国道,有些路段修得很好,有些路段,被塌方,泥石流,及载重车的压塌而损毁。所以,尽管维修工作不断,不少路况较差。我想,在这种地质条件下,对于翻越昆仑山的公路来讲,全面维持良好的状态很不容易。且有些路段极其险峻,有较高的泥石流,落石的风险。建议在穿越这个路段时,尽量避免恶劣的气象条件下通行,且最好是越野车,因为难以保证这么长的路段,总是能保持道路良好的状态。 在那种恶劣的气候及地质条件下,能修通这条路是相当不容易的,虽然道路目前并不完美,也要向那些修路者致敬! 随着海拨高度的降低,山上的不毛之地,慢慢也有了一点点绿色,居然有人在这贫瘠的山坡上放起了羊。想一想,这些羊也真可怜,那里的植被极少,要吃一口草,不知要走多远路,好不容易长一点肉,又被人吃了。公路往往沿着山沟往下走,山沟中慢慢汇集成溪流,山沟边及溪流中积累了大量的岩石及鹅卵石,昆仑山是出产玉石的地方,著名盛产和田玉的和田市离这里也不远,在这山沟里的大量石块中,应该存在大量的天然玉石,可惜我们不懂玉石知识。 贫瘠草地上成长的羊群 车辆排队等这检查站 在离我们的目标城市——新疆叶城还有一百多公里的库正镇,我们碰到了第二个新疆的公安检查站,这次的检查站,已不用检查边防通行证了,但他们的检查,并不是人到后立即检查,而是等在那边排队,等积累到一定的人流,才开始工作。这次只是身份证必须刷一刷,比较快,而不象在西藏,及在三十里营那样,要填写表那样低效,尽管这样,过一个检查站,也要耗时近半个小时。 我们的车到叶城时,已是午夜十二点十五分,从早上7点多一点出发,到午夜12点多到达目的地,今天开车差不多16个小时,行程近1000公里。在这些路段中,有不少路段是建在不毛之地,不象在西藏,大部分路段已被手机信号覆盖,而这条路,除路过的一些集镇外,大部分路段没有被手机的通信信号复盖。
9319 次阅读|53 个评论
再上高原(2014-01-26)
xuxfyuwp 2014-7-17 16:02
雪山绵延气势磅 云走幡动北风强 寒气逼人严冬里 冰凌冻土草枯黄 可可西里闻名久 江河源头沱水长 颠簸千里高原路 昆仑山口五道梁 鹰飞雀鸣鼠兔窜 草甸深处隐狐狼 旷野茫茫众生依 牦牛野驴藏羚羊 万千沟壑涓水细 汇流东去奔涌狂 游子终有归期日 重回西域觅苍凉
个人分类: 诗歌|2225 次阅读|0 个评论
初识三江源(7)---年保玉则
xuxfyuwp 2014-4-17 14:27
在班玛县东部有一座在当地很知名的山,被称为年保玉则,又称作果洛山。据介绍,昆仑山在青藏高原分为西段和东段。东昆仑山的南支,叫巴颜喀拉山,年保玉则是巴颜喀拉山的最高峰。 在青海果洛草原的藏民眼里,年保玉则是一座神山。山的主峰高5369米,周围有多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山峰,相传是果洛一带各部落藏民的发祥地,所以受到崇拜。 这来源于当地广泛流传着的一个传说,很久以前,当地有个猎人,他救了一条小白蛇,是年保玉则山神的独生儿子。猎人还帮助化为白牦牛的年保山神与恶魔激战,射死了恶魔。年保玉则山神为了感谢猎人,将他的小女儿嫁给猎人,两人婚后有了三个儿子,分别叫昂欠本、阿什羌本、班玛本,后来的果洛部落的人都是他们的后裔。因此,年保玉则神山成为果洛藏族的祖先。 年保玉则的顶部由3个常年积雪的山头组成,在山脊与山脊之间的峡谷中还存在着山谷冰川。我们去时天气不太好,低云缭绕,区分不清颜色相近冰川和云。过了一会,天气转好,冰川开始清晰了,但与广阔的群山相比,冰川并不太显眼,远远望去,就如同远山上的一片积雪。 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湖泊,被称为仙女湖,藏语叫作“西木措湖”,湖里有不少鱼在游动,应算是高原冷水鱼了。我们向湖里撒了一些食物,大批的鱼便被吸引过来争抢,形成了很有趣的景观。湖边绿草如茵,装点着不少野花,一些零散的巨大鹅卵石上刻着一些字,包括汉藏两种文字。 在湖边草地上飘舞的经幡也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经幡旁香火缭绕,据说是为了祭拜山神。远处有不少游动的牛羊,典型的草原风光。 (原文写于2009-09-16 22:00:42 新浪博客)
个人分类: 杂记|2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巍巍昆仑山是怎样形成的?
热度 11 wjzhao 2014-3-6 09:30
巍巍昆仑山东西延长达2500千米,分东、西两段,东昆仑山屹立在我国青藏高原北部,海拔在5000-6000米,比其北侧的柴达木盆地地面高出3000米以上,山势十分突兀,是我国内地北线入藏的重要关口。昆仑山自古以来故事一直是多多的,传说它是黄帝的下都,有开明兽守门;认为“西天王母”就住在昆仑山中,人头 豹 身,由两只青鸟侍奉,是道教正神,她与东王公分掌男女修仙登引之事。古人称昆仑山为中华“龙脉之祖”,传说在此发生女娲炼石补天、精卫填海、西王母蟠桃盛会、白娘子盗仙草和嫦娥奔月等故事。中国古典名著《 西游记 》、《封神演义》 、 现代经典小说 , 金庸的《天龙八部》等多部小说也都有很多精彩描绘。 从地球科学角度看,青藏地区怎样形成高原?高原地区昆仑地区又是怎样形成现在这样的大山?这些问题都涉及到对地球地壳与岩石圈地幔的基本运动的认识,是现代发展地球科学的热点地区,各国科学家都为抢占这一科学高地,做出自己的贡献;近些年来沿昆仑山南部边缘地带又不断发生着大的地震,如松潘虎牙7.8级、昆仑山口西8.1级、汶川8.0级等等大地震给当地造成极大的破坏,更促进了人们对这一地区的研究工作。 我们最近几年先后完成了两条横穿昆仑山的地质地球物理剖面(INDEPTH --IV),并提出了多篇研究成果,《中国地质》杂志2014年第1期刊出我们新写的论文,题目是昆仑山深部结构与造山机制,点击与下载率均较高,现简要介绍给大家,请多多指教。 地球物理剖面探测深度达800km深,我们重点研究的是200km以浅的地壳与上地幔部分,并与地表的构造地质调查密切结合。得出以下认识: 1, 昆仑-柴达木地块是一个地块,有统一的基底,由于地块的南部的巴颜 喀拉大洋,它在早二叠世时开始向北部的昆仑-柴达木地块下俯冲,使地块南缘形成陆缘弧和弧后拉张区,在后期演化中分别形成以后的昆仑山与柴达木盆地;昆仑山做为大洋俯冲过程中形成的陆缘弧,会发生地壳与地幔物质的上升,如今天南美洲的西侧安第斯山脉那样会不断抬升,可达到几千米高度;在升高的同时昆仑山又被风化作用大量地剥蚀掉;于此同时,在昆仑山弧后地壳拉张地带,形成柴达木盆地;在持续俯冲挤压过程中,昆仑山不断抬升,盆地则不断下沉并沉积有南北山系来的物质,形成巨厚的陆相沉积;见下图: 图中松潘-甘孜大洋即巴颜喀拉洋(引自尹安,Harrison,2000) 2 ,昆仑山及四周大山被剥蚀后大量物质在巴颜喀拉大洋中堆积形成三叠系的巨厚的复里石沉积,厚达10-14km;其下面有无大洋壳?这是人们争论的。地球物理探测显示是存在着巨厚的大洋壳残存的。 3 ,巴颜喀拉大洋向北与向南俯冲到一定程度后,大洋中的三叠系的复里石地层与柴达木地块的老结晶基底在对昆仑山的对挤中,使昆仑山不断抬升和不断受到剥蚀,以致昆仑地块老结晶基底及深成岩抬升并出露在地表;同时,南昆仑地块则沿昆仑地块中央断裂向北逆冲到北昆仑地块之上,断裂深达10km。 4 ,昆仑地块地壳厚度为65~70km,较正常地壳厚了近1倍。除去地表第三系地层发生向南的 风火山 逆冲断裂系增厚地表层厚度之外,地壳增厚主要是发生在中、下地壳(6.2~6.6 km/s),主要是中基性岩石层的增厚; 此外,在挤压中 巴颜喀拉地块还发生向东运动,逐步挤向四川地块,并在龙门山、岷山等边缘地带造成险峻的高山。 5 ,柴达木盆地作为昆仑 弧 弧 后拉张地带,随昆仑造山隆升而不断下沉,新生界陆相沉积达12~14km厚,地壳厚度已达52km,较正常大陆地壳增厚了近20km。地壳增厚作用:一是“沉积”增厚,二是表层逆冲推覆增厚(盆地西部地区),三是中地壳的“挤入”增厚。 6 ,柴达木盆地结晶基底发生断陷形成新裂谷,沿昆仑山前分布,裂谷宽度约为12km,深度在4km,大地电磁测量结果表明裂谷正处与导电带上,导电带向下可以通到深部导电层,可能成为热流体与成矿物质向上的通道 。 7 ,昆仑-柴达木地块下没有发现北部的亚洲大陆岩石圈地幔向南俯冲的痕迹;相反,更可能是昆仑下的岩石圈地幔向北伸展到柴达木、祁连地块之下(我们正在向北追踪其去向)。 8 , 可可西里 地块(或称松潘-甘孜地体或 巴颜喀拉 地块)其海相复理石层厚度为10~14 km,其下面的6.2~6.3 km/s均速层,同时有高导电性显示,其呈现向南、北俯冲的结构。这一结构 是本地块所特有,推测应为原大洋壳的残片堆积,约15 km厚 。 9 ,S 波接收函数成像技术发现高原下岩石圈地幔成两层,总厚度为60 ~70km,与数学模型计算结果一致, 并沿高原地壳底部 向北伸展,直到中祁连山之下,成为高原南北对挤过程中岩石圈地幔长度调节的新方式。详情可查中国地质网站全文 。 10 , 巴颜喀拉地块、柴达木地块及东昆仑地块的一部分,在6500万年以后都处于陆相沉积环境,但是在高原整体隆升背景下同时遭受到夷平化作用,造成大量表层物质的流失。 欢迎大家评议! (2014.03.06)
个人分类: 科研笔记|23460 次阅读|13 个评论
昆仑雪峰 2007-11-13 08:25
热度 2 taodeng 2014-2-6 00:04
昆仑雪峰 西宁位于一个红色盆地之中,主要由第三系的河湖相沉积物组成。大气格外澄清,地面景物历历在目,在曹家堡机场降落之前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西宁盆地的地貌特征和地层结构。这里处在中国西北的干旱地区,山坡和山顶几乎是光秃秃的,庄稼和树木都只长在沟谷中。于是,我们就能看到一种奇特的颜色组合:沟谷是绿色的,那是庄稼和树木;山坡是红色的,那是第三纪的沉积物;山顶是黄色的,那是第四纪的黄土堆积。西宁盆地的第三纪红层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富含石膏,从空中就能看到山坡上常常分布着大片的白色物质,像是石灰一样,实际上这就是从地层中风化出来的石膏。 盛夏的七月里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我们没有时间去看这激烈的比赛,因为有更重要的工作等着我们。未在西宁多作停留,我们第二天就驱车奔赴昆仑山,并对西行的旅途充满期盼与兴奋。从西宁到日月山的一段路,两旁是典型的农区景象,由于有水量充沛的湟水河浇灌,庄稼都长得非常茁壮。七月正是这里油菜花盛开的季节,大地像铺上了金黄色的地毯。而翻过日月山以后,西部就是一派牧区景象了。实际上,日月山是一个很重要的界线,不仅是农区和牧区,也是柴达木盆地的东界;而在历史上,这里还是吐蕃与唐朝的疆界,现在日月山东坡上巨大的文成公主雕像就是为了纪念她在和亲路上从这里进入了吐蕃之地。 继续向西,当青海湖刚一映入眼帘,那湛蓝的湖水就让我们激动不已,真正如大海一样的浩瀚和辽阔。远山或白或红,近山却与草原连成一片,一绿到天,还有成片的油茶花镶嵌在湖水和草原之间。虽然有长长的路途要赶,我们还是忍不住下车来匆忙拍上几张照片,可惜许多绝美的画面没有时间收入镜头。总是想停车,但不断地克制自己,只能打开车窗,嗅一嗅扑面而来的油茶花香。终于有一个机会,在后车加油时我们在黑马河拐向湖边,亲密接触湖水。湖畔耸立着几座高大的玛尼堆,华丽无比。草地上开满了野花,最多的是白色的狼毒,其间点缀着星散的黄色蒲公英。草地上一定有许多鲜美的蘑菇,虽然我们没有时间去找,但公路边不时能看到有牧民在叫卖。 翻越橡皮山就正式进入了柴达木盆地,我们在茶卡盐湖稍作休息。离开茶卡,路途渐入不毛之地,两旁的景色都是干燥而单调的戈壁。阳光强烈地照射下来,地面上蒸腾起蜃气,里程碑和车辆都形成层叠的倒影。远望过去的戈壁地平线,就跟海洋的边缘一般。路很直,不知不觉就把车开得过快了,而阵阵狂风吹得车不住地飘摇,仿佛是汪洋中的一条船。终于看见绿洲,在香日德有成片的农田,被浓密的杨树环抱。另一处绿洲诺木洪附近有一个个红柳固定住的沙堆,像是波涛汹涌中的一座座小岛。 在傍晚时分到达格尔木,这是一座高原戈壁上的城市,海拔约2800米。由于有从雪山而来的格尔木河滋润,形成了一个郁郁葱葱的绿洲,街道两侧都有哗哗流淌的水渠。格尔木也被称为中国的盐湖城,因为它就在察尔汗盐湖畔,有大型的盐化工企业。这里还是连接西藏的重要交通枢纽,青藏公路和铁路就从这里向拉萨延伸。 仅在格尔木住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我们就驱车向昆仑山口进发。整个柴达木盆地都是青藏高原的一部分,但盆地内的海拔平均在3000米左右,在格尔木南望,就能看见更加高耸的昆仑山脉。从格尔木沿青藏公路南行,很快就能看见突兀而出的皑皑雪峰,盆地与高山的界线就在昆仑山大断裂的位置,青藏公路和铁路从格尔木河的出口一头扎近昆仑山的怀抱。格尔木河汇集了清澈而湍急的高原雪水,在崇山峻岭中硬生生切开一条深谷,巨厚的冲积扇高高地悬在两侧,这正是“高岸为谷,深谷为陵”的最好体现,显示出青藏高原在新生代晚期的剧烈抬升和振荡。 在昆仑山的入口处,可以看见山脉和山下的盆地全是光秃秃的,寸草不生,风吹过来都灼人脸。但随着海拔的迅速升高,雪峰越来越近,转瞬就在盛夏的时节感受到了咄咄逼人的寒气。铁路与公路如影随形,不断看见有火车在吃力地爬着坡。当壮丽险峻的玉珠峰扑入眼帘,我们此行的宿营地——海拔4200米的西大滩到了。这里实际上只是一个青藏公路的道班,有一些简陋的服务设施为就要翻越前方昆仑山口的车辆和旅客提供加油和补给。我们在道班住下,条件非常艰苦,仅仅是不到十平方米一间的房子中密密地摆放着五张床板,不过这对我们来说并不是什么不能克服的问题。但接下来的一个问题却把不少的队员难倒了,那就是强烈的高山反应。 由于这次的野外工作还要与别的考察队协调,所以我们没能在格尔木作适应性调整就直接来到了4000多米的地方。工作地点昆仑山口的高度已达4700米,而我们还要爬上山口两侧5000米左右的山峰去追索地层和搜寻化石,空气的稀薄可想而知。因此,到达西大滩的第二天早上就有队员起不来了。实际上,第一个晚上所有的人都没有睡好,好些人都是整夜无眠。但工作不能耽误和懈怠,每个人都克服着剧烈的头痛,在灿烂的朝阳中向昆仑山口挺进。不仅人有反应,我们的越野车由于从北京开过来,也不适应这高原上稀薄的空气,在路面平整、坡度不大的情况下跑起来也相当吃力,在低海拔地区能跑五档的路在这里只能用二档甚至一档才能前进。 一座高高的藏羚羊雕塑伫立在路旁,指示着昆仑山口到了,同时也表明这里已经在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的范围之内。山口还有好几座石碑,其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索南达杰的纪念碑,他把年轻的生命奉献给了可可西里反盗猎的伟大行动。公路东侧有一个纪念碑林,没有过去细看,背景是用白石镶嵌在山坡上的一幅巨大的中国地图。 昆仑山口盆地是一个新生代晚期的小型山间凹陷盆地,沉积了700米厚的新近纪和第四纪湖相碎屑岩,前人已经在其中发现了三趾马动物群的化石。但化石很难找,我们大家分散开来,最后的收获也不是太大。倒是找到不少现生动物的残骸,包括鼠兔、野驴和藏狐等。昆仑山的气候变化无常,早上从西大滩出发时还是阳光灿烂,可到达山口时已经阴云密布,到下午开始下起雨来,雨越来越大,最后成了倾盆大雨。我们只好暂时终止工作,躲到车上来,等雨小一点再到剖面上去工作。 下午回到西大滩的道班,不少队员吸氧后都解除了高山反应的症状,而我觉得还能忍受,暂时坚持住了没去吸氧。不过,到了夜里高原反应更加强烈,完全睡不着觉,而且感到非常躁热。头一天晚上盖两床被子都觉得合适,这一夜盖一床被子却还感到热得受不了。我还好,天亮之前似睡非睡地迷糊了大约一个钟头,而有的人又是一整夜都没能合眼。 尽管如此困难,大家都毫不犹豫地坚持工作,继续去昆仑山口寻找化石。那些骑自行车远赴拉萨的人给我们很大的感动:我们走路尚且上气不接下气,他们却一定要骑着车爬上昆仑山口。就在我们的工作地点上还有一个民工的窝棚,他们是从湖南来的,已经在这里为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干了五年。民工们非常热情,看到我们啃着馒头,一定要给我们炒几盘菜,还有米饭。衷心感谢他们的真诚与朴实。 又转到昆仑山口更北面的一个露头,我在这里找到一段三趾马的第三蹠骨。下午工作时每个人的状态都不好,可能是高原反应的最严重的时候。天气也很差,不仅有雨,还有小的冰雹,风很大,吹得人就像要感冒的样子。最后大家决定早一点收工,4点钟往回走。这时雨越来越大,到西大滩时已变成倾盆大雨。 雨一直就没有停下来,到第二天早上依然下得很大。天气不好,但人都好了,大家觉得昨晚睡了一个好觉,高山反应已基本消失。今天的任务本来是要去昆仑山口采集砂样,但西大滩的雨很大,不知昆仑山口是否也是如此,毕竟那是30公里以外,海拔也更高。虽然可能性不大,大家却不愿意在道班里闲坐,还是开车上去。还没把车开到山口,一路上已经下起密集的冰雹,我们只好返回西大滩待命。这一天就在道班旁的撒拉族饭馆里呆着,因为这里生着火,比较暖和,大家聊天、看书、下棋。饭馆的窗台上用方便面盒栽着野花,橱柜旁摆放着各种矿石。还有两只鸟儿,一只是鹦鹉,一只是画鹛,在屋子里飞来跳去,很是招人喜欢。不时有客人进店来问询,通常是骑自行车远行的人,还有准备攀登玉珠峰的勇敢者,他们都让我钦佩。晚上最要紧的事就是等着看青海电视台的天气预报,结果是明天依然有雨,看来我们不得不在西大滩再窝上一天。 果然,早上起来抬头往窗外一看,玉珠峰仍然深锁在乌云之中,只是整个云层的高度比昨天上升了一些,露出了山腰白茫茫的一片新积雪。天气变得非常寒冷,完全是冬天的情形。不能继续耽误工作,“明知山有雪,偏向雪山行”,我们照样向昆仑山口进发。带了羽绒衣的自然没问题,没有带的就把所有能穿的衣服全都穿上,有的人贴身的短袖就穿了三件。一路上阴云密布,但还好,雨没有下起来。到了工地,我们还是想办法把车开到化石点上,三辆越野车轰鸣着,挂着前加力在冰冻丘上艰难地翻越,最后终于如愿地到达最接近化石点的地方。寒风呼啸,气温已降到零下5度。我们已经全副武装,手套、帽子都裹得紧紧的。今天主要是采集筛洗小哺乳动物化石的砂样,在这样高寒的地方,每个人铲土装两个编织袋就已气喘吁吁,必须换人。请来的民工帮了我们的大忙,他们先把砂袋扛到越野车处,然后再转到山下的卡车上。风越来越大,雪也下起来,纷纷的雪花漫天飞舞。在风雪中我们还参观了昆仑山口8.1级大地震的纪念碑,一个冒雪骑车前进的小伙子帮我们照了一张全体考察队员的合影。当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西大滩,为防止感冒,每个人都赶紧喝下两包板蓝根冲剂。 天放晴了,昨日的大雪将所有的山峰覆盖成连绵的白色,这时想起毛泽东的描述确实是那么的贴切:“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飞起玉龙三百万,搅得周天寒彻”。玉珠峰在朝阳的映射下,白色的长裙一直拖到山脚。早上的撒拉族饭馆格外热闹,登山客、骑车客、摄影客将小店挤得满满的,再加上我们这些“搜山客”,真是一派繁忙景象。 再次前往昆仑山口,四周都是辽阔的雪景,禁不住让人有快过年的感觉。在白雪的映衬下,在昆仑山上蜿蜒曲折的青藏铁路更显得气势磅礴。虽然阳光灿烂,但气温依然很低,车载温度计测得的读数是零下3度。到达山口,所有的地层也都被白雪覆盖,完全无法进行追索和对比。冰雪皑皑的玉珠峰就位于昆仑山口的东侧,我们越过昆仑山口,向东南方向试探能否发现新的露头。有一条15公里长的正在施工的土路通向玉珠峰南侧山脚,行车非常艰难,很多地段泥泞不堪,还要翻上一座陡峭的山丘。景色越来越壮美,我们最后一直将车开到靠近玉珠峰冰川末梢的地方。从这里望去,一条山脊一直延伸到快要接近海拔6178米峰顶的地方。峰顶是一个浑圆的球形,这就是为什么叫玉珠峰的原因。 冰川融水在砾石滩上奔流着,它是绝对清澈的水,我想用水标准中的一类水就应该属于这里的水,完全可以直接饮用,而且还冰凉透心。远处的山岗上出现了一个敏捷的身影,原来是一只藏羚羊正从山上向下飞奔。没过一会儿,又有两只藏羚羊一前一后追逐着从山下向山上疾弛,那速度简直是老鹰都追不上。后来又看到了更多的羚羊,在可可西里保护区的行动取得了初步的成绩,让人感到快慰。在玉珠峰西侧我们发现了一些新生代的沉积,也有第四纪羌塘组的地层出露,就在海拔5000多米的地方发现了偶蹄类的牙齿化石。我还找到几枚白色的碎骨,上面有穿孔,可能是新石器时代人类的装饰品,以前在这里已经有过新石器遗址的报道。 刚才还是蓝天白云、艳阳高照,转瞬间就变为狂风暴雪。我们赶紧往回撤,而雪也越来越大,能见度越来越差。但我们还是赶到了暴风雪的前头,回到西大滩时阳光仍然灿烂。直到我们在撒拉族饭馆吃上热腾腾的面片,这时风雪才追了上来。 在昆仑山口的工作取得了圆满的成果,在冬天的气氛中我们在道班把所有的行李和样品装上车,返回格尔木。下山的车速极快,而温度变化更快。离开昆仑山口时还是零下3度,可以看见车上的温度计一度一度地迅速上升,当我们到达格尔木时,160公里之隔的气温已变为超过25度。路边也渐渐开始出现越来越繁茂的黄色、紫色和红色野花,还有格尔木河的滔滔雪水奔涌,真是一道美丽的风景。 我们在格尔木的任务是完成全部砂样的筛洗工作,格尔木河的滩地正是一个最佳的场所。大家轮流工作,休息的人可以到市里逛一逛。我很感兴趣的是市中心的昆仑广场,因为它的代表性雕塑是一枚巨大的菊石,反映了昆仑山以及青藏高原在地质历史中的沧桑变迁。我们还奔赴格尔木西部地区,考察是否有第三系的露头。沿着通向边远的茫崖的道路,两旁尽是戈壁荒漠景观,稀稀落落地长着一些沙生植物。终于出现了一条河流,名字叫灶火河。由于有水体的存在,芦苇在这片土地上顽强地生长着,还有生机勃勃的红柳。这些植物的固沙作用非常明显,沙丘不见了,代之以顶部有植被的土堆。一路向西,路上车辆很少,也没有人烟,只看到一个青海油田的输气站。又走了不短的距离,最后决定返回,因为从地质图上看,要到有第三系露头的地方,还得走将近100公里,显然我们这次没有足够的时间。 结束了在昆仑山的工作,我们将要奔向下一个工作地点,从德令哈深入柴达木盆地腹地。出了格尔木,在炎热的阳光下来到了著名的察尔汗盐湖中的“万丈盐桥”,路旁是一沟沟一池池的卤水,还有成堆成坎的白色钾盐和镁盐,很贴切地诠释了盐矿的宣传标语“富钾天下,镁不胜收”。盐湖的边缘就是寸草不生的黄色沙漠,没有一丝生命的迹象,仿佛荒凉的月球表面。渐渐可以看见柴达木盆地南缘的祁连山,还有山顶的积雪,山下就是扼守交通要冲的大柴旦镇。从这里一直向东,就将到达我们要去的德令哈。在经历了昆仑山冰雪的洗礼之后,我们又将去迎接酷热和干旱的考验。
个人分类: 考察随笔|2869 次阅读|2 个评论
大美青海 柴达木风光
热度 18 baodezhou 2013-11-30 13:42
前不久,去了一趟青海海西州,车从敦煌出发一路向西,穿过柴达木盆地,到达 花土沟 。海西州位于青藏高原北部,青海省西边,地处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环抱的柴达木盆地和唐古拉山北麓高原。海西州自然风光独特,冰峰环绕,碧湖点缀;草原广袤,绿洲丰腴;雅丹地貌,景观独特;高原油井,多姿多彩;沙漠绿洲,别具一格。
个人分类: 旅途剪影|9074 次阅读|23 个评论
磁组构-古流向
peijl 2012-1-5 12:53
2008青藏高原西北缘晚新生代沉积岩古流向的磁化率各向异性确定及其构造意义.pdf   古流向的确定是重建沉积物来源及沉积过程的有效方法。西昆仑山北缘柯克亚剖面乌恰组、阿图什组和西域组约 80 块样品的磁化率各向异性测量恢复了三个时期的古流向。古流向在不同时期的变迁显示了重要的青藏高原西北缘的隆升信息。乌恰群与阿图什组、阿图什组与西域组之间的古流向的改变 反映出西昆仑山北缘具有 西早东晚的构造隆升过程。
个人分类: 论文|3547 次阅读|0 个评论
纪念昆仑山口西Ms8.1级地震10周年
qsqhopeiggcas 2011-11-14 23:22
刚才上网看到了付老师写的博文 《 11 月 14 日:昆仑山地震 10 周年记 》,俺也和一篇拙文纪念一下。记得付老师提议想在 2011-11-14 日左右开个小型座谈会,纪念一下昆仑山口西 Ms8.1 级地震,可能快到年底了大家都比较忙,估计今年会是开不成了。 俺过去是搞崩塌、滑坡灾害研究的,不属于“地震圈”里的人, 2009 年底以前与“地震”没有亲密接触过,只是一不留神才和“地震”干上了,俺现在认为强震预测研究应划归到岩石力学领域,研究岩石破裂问题才是解决预测问题的正道。 大部分圈外人其实并不知道这个发生在 2001 年 11 月 14 日 的 M s 8.1 ( M w 7.8 )级地震,因为它发生在青藏高原北部可可西里无人区,未造成人员伤亡和大的经济损失。 在该巨震的孕震区域内,构造展布呈现“ Y ”字型,发震断层是 东昆仑断裂带西段:布喀达坂-库赛湖段。 自有文献记载以来,在该地震区内曾发生过如下不小于 7.2 级的地震事件,如下表所示。这说明该 M s 8.1 级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没有长期的能量积累,巨震不会突然冒出来。 日期 纬度 经度 深度 震级 震级类型 1924-7-3 36.95 84.40 11.00 7.25 Ms 1973-7-14 35.10 86.50 20.00 7.30 Ms 1997-11-8 35.26 87.33 34.00 7.40 Ms 2001-11-14 35.92 90.53 11.00 7.80 Mw 根据我们提出的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表明 1997 年 7.4 级地震是 2001 年 M s 8.1 ( M w 7.8 )级地震在其锁固段变形膨胀点处的标志性事件,据此可较为准确地预测到 M s 8.1 级地震对应的临界失稳应变值。 我们不要忘记唐山、汶川等大地震带给人类的惨痛教训,要有防患于未然的忧患意识,如果地震部门对“预报”无能为力,即使给处于强震区的民众做点防震救灾的科学知识普及也好啊。 参考 付碧宏 , 11 月 14 日 :昆仑山地震 10 周年记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6625do=blogid=507972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3153 次阅读|0 个评论
上个世纪去西藏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1-9-23 15:22
格尔木汽车通畅, 十一年前曾入藏。 两天一夜舟车苦, 昆仑山口前舒畅。 颠簸爬升唐古拉, 脚步蹒跚神情恍。 蓝天澄碧无心赏, 高原反应第一桩。 拉萨初夜休息好, 渐渐适应心不慌。 布达拉宫庄严美, 夏布林卡也辉煌。 江孜古城抗英美, 日喀则市新潮当。 离天最近离京远, 四个小时返家邦。
1991 次阅读|2 个评论
青藏高原考察--午过昆仑山垭口
热度 2 bjglacier 2011-7-22 08:42
【朝发沱沱河午过昆仑山有感】 雪拥千山鸟不还, 龙腾万里入峡关。 泉池清虚王母宴, 此山过后不见山。
330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从纬度到海拔昆仑山首获"黄金水源地"盛誉
xushui 2011-7-15 11:08
2011年4月15日,在有“万山之祖”之称的巍巍昆仑脚下,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正式授予昆仑山矿泉水有限公司“ 黄金水源地 ”为国家公众营养改善项目天然雪山矿泉水生产示范基地荣誉称号,同时该项荣誉也得到了《中国国家地理》以及中科院地理所权威专家的论证及大力支持。据记者了解,作为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的水源地,昆仑山成为国内首个获得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认证的高端矿泉水水源地,也成为与阿尔卑斯山相媲美的世界稀有水源地之一。 IMG style="myimg: function(){this.style.width=(this.offsetWidth 600)?'600px':'auto'}" src="http://www.ce.cn/cysc/sp/info/201104/18/W020110418538078853848.jpg"    加多宝 集团领导庞亚国先生从国家发改委宏观院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小冬主任手中接过“黄金水源地”授牌 相关新闻: 青藏高原冰川今年起可实现动态监测   地处北纬36度至46度之间的黄金水源带 昆仑山比肩阿尔卑斯山   翻开世界地图,沿北纬36度至46度之间查看亚欧大陆板块,我们会惊奇地发现,这条线附近是亚欧大陆上众多名山汇聚之所,更是盛产优质矿泉之地,成为一条世界著名的“黄金水源带”。据地质专家介绍,北纬36度至46度之间正是大陆板块构造的活动地带,在板块间巨大的冲击力作用下,此地带形成了今天阿尔卑斯山脉、落基山脉、大高加索山脉、昆仑山脉等巨型山脉集聚的格局。   国家发改委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于小冬主任表示,所谓名山出名泉,阿尔卑斯山造就了闻名世界的依云矿泉水,同阿尔卑斯山一样,昆仑山也源于远古时期的新构造运动,其独特的地质构造条件也造就了比肩世界一流好水的优质矿泉水。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权威专家调查认定,昆仑山矿泉水有限公司所在地格尔木市西大滩,便是有着“ 神泉 ”之称的西大滩大型饮用矿泉水群。   经考证,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造就了呈现层级状的祁连山山脉、昆仑山山脉、喜马拉雅山山脉,并且在每个山脉地势较低的地方形成类似“剪刀把儿”式的挤压地形。每次的隆起伴随着漫长时间的变化,几大山脉的冰川融水常年埋于地下。昆仑山玉珠峰地区地下的冰川融水便在这种“剪刀把儿”式的特殊 地质构造 下因挤压受力而自然涌出。而同一时期造山运动产生的阿尔卑斯山脉并没有类似的地质构造,因此相比阿尔卑斯山,昆仑山水源地更为纯净。   海拔6178米傲视群峰 黄金水源地成就黄金品质好水   记者观察到,在北纬36度至46度之间黄金水源带一线众多山脉之中,昆仑山玉珠峰的海拔高达6178米,足以傲视群峰。据于小冬主任介绍,除了独特的地质构造之外,昆仑山的高海拔也成为其当选“黄金水源地”独一无二的先天优势,并造就了昆仑山矿泉水天然纯净以及富含多种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的好水品质。   对此,地质专家表示,作为昆仑山矿泉水的补给水源,昆仑山主峰玉珠峰常年被冰雪覆盖,远离人为污染,能够为矿泉群常年提供充沛的补给水源。据中国地质调查局的检测结果推断,昆仑山矿泉水的循环时间大于50年,表明其是 补给源 较远的深循环地下冰川水。高山冰川的冰雪融水下渗至冰川砂层而成地下水,自此进入深循环,经沙砾石层天然过滤达50年以上,水源埋藏于地壳深部,严密封闭,不受外界的污染,这种浑然天成的水过滤系统成为昆仑山矿泉水天然纯正的绝佳保障。与阿尔卑斯山水源自然融化流下相比,昆仑山矿泉水要经过更长时间的自然过滤,因此品质也更为纯净。   另一方面,在长年的地下深层循环过程中,昆仑山天然 雪山 矿泉水历经50年地下循环,富含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矿物质以及微量元素。据了解,昆仑山矿泉水含有锶、钾、钙、钠、镁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元素,含量丰富、稳定且比例均衡,长期饮用可以起到补充矿物质,特别是微量元素的作用,有助于人体健康状况以及生命质量的提升。同时,昆仑山矿泉水还是世界稀有的小分子团水,PH值呈弱碱性,利于人体吸收。可以说,集天时地利于一身,昆仑山“黄金水源地”造就了比肩世界一流好水的黄金品质好水。   天时地利人和 黄金水源地助力 生命质量 提升   评选活动现场,于小冬主任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集天时地利于一身的昆仑山水源地,同样不可缺少“人和”的必要条件。据了解,秉承“让更多中国人喝上品质卓越的天然矿泉水”的理念,加多宝人历经千辛万苦,经过漫长的十年踏勘,终于寻找到了世界稀有的昆仑山“黄金水源地”。同时,为了保护昆仑山珍稀水源地,加多宝集团对水源地采取了最严谨的环境保护措施,建立四级水源地环境防护体系,防护的面积达11.15平方公里,坚持贯彻“以水养水”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此外,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的工厂就设在海拔4115米的昆仑山上,100%原产地罐,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矿泉水生产厂区。 IMG style="myimg: function(){this.style.width=(this.offsetWidth 600)?'600px':'auto'}" src="http://www.ce.cn/cysc/sp/info/201104/18/W020110418538080125792.jpg" 加多宝集团领导与众嘉宾合影留念   (左4:多宝集团领导庞亚国先生;左5为北京公众健康饮用水研究所李复兴所长;右5为国家发改委宏观院 公众营养 与发展中心于小冬主任;右4为格尔木市领导王振;右3为国土资源部地下水矿泉水及环境监测中心赵国兴;右2为昆仑山品牌领导罗宇锋)   据记者了解,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两会上,袁熙坤等多位政协代表联合提出了《关于提倡健康饮水、制定好水标准,提升生命质量的问题与建议的提案》,呼吁尽快制定好水标准,号召公众养成饮用优质天然矿泉水的健康习惯,“好水标准”一时成为社会热议话题。对此,于小冬主任向记者介绍到,此次“黄金水源地”的评选便是希望能够借助多方专家的权威认证,进一步明确好水标准,提高公众对于优质矿泉水及其水源地的认知。 IMG style="myimg: function(){this.style.width=(this.offsetWidth 600)?'600px':'auto'}" src="http://www.ce.cn/cysc/sp/info/201104/18/W020110418538081186818.jpg"   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在玉珠峰下海拔4300米的西大滩工厂荣获“黄金水源地”盛誉   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的负责人表示,作为国内首个获得国家公众营养与发展中心认证的高端矿泉水水源地,昆仑山“黄金水源地”的殊荣同样也是对昆仑山矿泉水黄金好水品质的充分肯定,并且有助于国内好水标准的进一步确立。以此次评选活动为契机,昆仑山矿泉水将坚持不懈地为国人提供比肩世界一流矿泉水的黄金品质好水,并以实际行动保护好昆仑山“黄金水源地”,让更多的社会公众认识到真正符合好水标准的国产优质矿泉水,助力国人营养健康水平以及生命质量的全面提升。
个人分类: 水利|181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1: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