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守望者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介绍《风暴守望者》 — 28位气象学先驱者的故事(全书可下载)
热度 2 hillside 2013-9-26 16:43
特别提醒: 本文介绍之书籍转载自 http://www.phy.pku.edu.cn/climate/wiki2/doku.php/home 该网页在页底注明“ http://www.phy.pku.edu.cn/climate 内容遵循如下协议: GNU Free Documentation License 1.3 “ 经与此书主译——北大大气与海洋科学系闻新宇老师联络,他同意进行介绍,以下附上回信内容: ”***,你好,我们确实正在出版此书,不过也不是为了钱(版税),所以你可以放在你的网页上与朋友分享,没有问题。但还是要遵守GPL协议:即标明出处;若有修改则标明修改。 希望我们都是为了促进知识的传播,而不是为了汇集金钱,在此大前提下,没有问题。 谢谢你, 闻新宇“ 在此,也向闻新宇老师等的辛苦劳动表示谢意。如有网友们愿意修改,不妨锻炼一下。 我且抛砖引玉:书中几处混淆了”地“与”的“用法。 附1:以下为原网页介绍: http://www.phy.pku.edu.cn/climate/wiki2/doku.php/publication/%E5%87%BA%E7%89%88%E7%89%A9 风暴守望者 我们从2012年3月开始翻译了一本介绍气象学先驱的科普读物。这本书分5个时代,向我们介绍了28位著名气象学家的生平,展示了这些科学巨人背后鲜为人知的生活故事。我们希望通过翻译这本书,让更多的朋友和同行得以了解他们身上的闪光点,获得和我们一样的乐趣与感动。 书名: Storm Watchers: The turbulent history of weather prediction from Franklin's kite to El Niño 译名:风暴守望者 — 从富兰克林的风筝到厄尔尼诺的天气预报风云史 原著:John D. Cox 翻译:闻新宇、贾喆、朱清照 鸣谢:吴书强、徐粼澄 查看: 译文全文(共28章) 下载: PDF
个人分类: 人物沧桑|5954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后的孤独守望者
热度 2 ailincnj 2013-8-5 23:09
每天早晨要经过新庄立交桥下的路口,从玄武大道到火车站方向必须越过 4 个红绿灯。仔细观察,这里成了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影,能给人很多启示。 一、在红灯路口,首先绝大多数人是愿意遵守交通规则的,站在那儿等待,让川流不息的车辆通过。 二、当时间也超过 60S 以上,一阵车流过后,出现了短暂的间隙。这时就在对人的第一次考验,有人开始投机,铤而走险,乘机闯红灯冲过去;有的开始躁动,看那些冲闯红灯的没有受到什么惩戒,也许认为自己吃亏了;当然还有遵守规则的人,仍在耐心等候。 三、当再次通过了一阵车流,因为红灯不是数显,经过了近 100S 等待的人们,不知还要等多久,就在还有不到 10S 时,失去了耐心,几乎绝大多数人开始闯红灯过马路,当然有少数认为绿灯也快亮了。 四、能熬到红灯灭,绿灯亮的个别人,基本上成了孤独的守望者,只有的极少数人,要么是老弱者,要么是真正守规矩的人。 五、过了这路口,在下几个路口可能还要等至少两个红灯;那些前面闯红灯者,可能正好赶上下个路口绿灯,使违规者变得合法化。 朋友,绕了几绕,没有亲身经历者,你看懂了吗?从这些红、绿灯路口,本人得到如下启示: 一、这是一个无序的社会,客观环境造成大多数人不守规则。可不是吗?从平民的闯红灯,到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动用社保基金,都是一个道理,可以不守规矩,所有的法律、规则都可以通融的。 二、这是一个不以人为本的社会。所有的红灯设置都是以车为中心的,人在途中只不过是个配角,不要找借口,中国人多,要有人的尊严与数量无关,与执政理念有关。 三、这是一个脱离民众的社会。没有人会倾听群众意见,每天经过的人最有发言权,完全可以设置得更人性化,更符合实际。但沟通的管道不畅通,易聚民怨。 四、这是一个很难公平、正义的社会。让投机取巧者占便宜,不受任何处罚;遵守规则的老实人吃亏,别人还会嘲笑他迂腐,最后成了孤独的守望者。 个人感悟,也许偏颇,交流分享而已。
2578 次阅读|4 个评论
“最后守望者”守望着什么
cosismine 2013-5-22 09:23
黑龙江是世界大豆原产地之一,是世界非转基因大豆重要产地,更是我国大豆的主产区。黑 龙江以绿色大豆、非转基因大豆名扬天下,素有国产大豆“最后守望者”的美誉。 这和我们人生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在坚守的过程中,我们到底有些什么可以甘愿忍受所有的磨难? 最终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黑龙江省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黑龙江省阳霖 油脂集团、山东谷神生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19 家单位自愿组成大 豆联盟。2009年的大豆联盟,究竟给大豆带来了什么? 大豆联盟成立大事记 ■ 纪事·资讯 ● 2008 年1 月8 日,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各有识之士,有关单位发出“创建‘国 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倡议”,希望他们共同参与,创建国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为振兴民族大豆产业贡献力量。 ● 2008 年2 月22 日,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与国内大豆加工生产企业、科研单位、 大专院校沟通协商及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创建我国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建 议”供国内大豆领域相关单位参考。 ● 2008 年3 月5 日,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向黑龙江省科学技术厅上报《关于成立国 家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请示》,对“联盟”成立的必要性、可行性和组建形式及主要工 作作了阐述,恳请省科技厅给予支持,并尽快上报科技部。 ● 2008 年4 月20 日,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东北农业大学副校长冯晓向黑龙江 省副省长孙尧作了《关于创建我国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工作的汇报》。 ● 2008 年6 月16 日,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出《关于征求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 联盟协议书修改意见函的答复及整理意见》,供有关单位讨论研究。 ● 2008 年12 月,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被列入国家科技部和黑龙江省政府部省会商的 重点推进工作内容。 ● 2009 年1 月,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国家六部委的文件要求向国家有关部门上 报了国家第二批联盟试点的申报材料。 ● 2009 年4 月13 日,在哈尔滨召开了由17 家单位共同参加的联盟筹备工作会议,会上国 家科技部政策体制改革司、黑龙江省科技厅、教育厅领导对联盟工作发表重要讲话,联盟成员单 位分别介绍了各自的情况,并就各自在行业发展中的共性和特性问题提出了技术需求,同时对联 盟今后的工作提出了建议和意见,会上深入讨论并一致通过了联盟协议书、经费管理办法、联盟 标识等联盟有关文件。 ● 2009 年7 月18 日,由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起,国内大豆企业、大学、科研机构 等19 家单位参加的大豆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在哈尔滨隆重召开。这标志着我国大豆 产业产学研结合又增添了一个崭新平台。副省长孙尧到会致辞并为大豆联盟揭牌。成立大会上, 九三粮油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国家大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南大学等多家联盟成员,分别 签订了年产10 万吨双蛋白饮品工艺配方技术开发等7 项总金额为3 亿元的科技攻关项目协议。
个人分类: 我美丽的秃瓢岁月|265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和担当者
热度 2 王飞跃 2012-12-31 15:30
[转载]大学:文化传承创新的守望者和担当者
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大学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人培养好,这是大学担当文化传承创新责任最根本的落脚点。 西安交通大学校长 郑南宁 中国文化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能被世界多数民族、国家所认同,并能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重大贡献,是中国从经济大国走向真正强国的象征之一。对于大学而言,在大国崛起中培育出让世界认同的文化和杰出人才、传播和创造文明,是其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 走向开放包容的中国期待文化复兴 人是制度和文化的产物,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是以文化的发展和变迁而演进的,文化能深刻体现一个时代的民族思考维度和深度。面对当前文化多元的世界,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守望者,对文化要有足够的温情和敬意。 在世界四大文化体系中,中国文化被认为是唯一没有中断的文化体系。究其原因,中国传统文化本身的包容、兼收并蓄的气脉不可或缺。正是这种气脉维系着中国文化绵延不绝,哺育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而在近代,先秦以来的以儒家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受到西方文明的巨大冲击和挑战,伴以我们自身原因,使得人们对传统文化产生种种困惑,忽视了文化和人文教育对人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了当前社会的种种乱象。 当今,许多国家处在极度忧虑和混乱之中。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完善,中国人期待百年的现代化之梦正在实现 , 但人们却在发问,为什么物质文明如此丰富,而人的精神文化处于“低谷”。寻求精神资源,找回失去的文化,正日益成为我们遏制不住的群体冲动。面对这样的时代呼唤,大学应担当起文化复兴和价值追求的责任和使命。我们过去对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是 “批判”,缺少继承。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摧毁了中国社会赖以依存的传统文化,我们曾为之付出巨大的代价,这笔“账”现在还在还。探寻文化的回归,不是简单地回到孔子时代的儒学,而是要在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借鉴吸收人类其他优秀文化成果的基础上,坚守中国文化的精神家园。 文化传承创新期待大学教育改革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一切文化最后都沉淀为人格”。教育的本质就是人格教育。大学要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把人培养好,这是大学担当文化传承创新责任最根本的落脚点。 近年来,我们工作中一直反思和追问对学生的人格养成、公民意识、独立思考、创业精神等问题。实际上,如何培养本科生集中体现了一所大学的价值观。在多元文化的社会,特别是网络平行社会的出现,以“管理教育”为主的学生思想工作,以及传统的专业学院统一管理本科生学业和思想工作的模式,已经不适应培养“全人”的教育目标。因此,我们把本科生的思想成长、教学模式和学生社区生活环境建设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增强大学生对中国文化、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强调人格养成与专业教育并重。 从 2005 年起,西安交大开始试点住宿书院制,目前全校所有本科生分布在八大书院,每一个书院都住有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专业学院的本科生辅导员全部转入书院担任学生的常任导师,来自不同学院的教授担任学业导师,聘请知名校友担任兼职导师。书院里的高年级同学还组建学长团辅导新生的学习和生活。书院在制度建设上保证学生拥有更多的自我管理和发表意见的权利。也促进了本科生的自我教育、人格养成、学业和思想的成长。 此外,人文关怀是公民意识的基础。因此大学的教育必须承载人文精神的培养。对自然科学知识的学习能使学生知晓物质世界的可能和局限性,而对文化的了解才能让他们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清楚人性善恶,懂得生活和生命的意义。 大学通识教育是文化传承和人文精神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中国文化与价值观,从而树立全新的对社会、对文明和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一个对中国文化和外国文化、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有着深刻理解的人,才会用包容的胸怀和批判的眼光看待世界。 网络社会带来机遇和挑战 经济的全球化、网络社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社会文化表现的形式,为文化传承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和网络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们为文化、思想和人文精神的传播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方式,可以使一种文化现象在瞬间被所有人知晓;信息和大量数据的获取几乎没有成本,改变了文化传播过去所依存的传统媒体环境;另一方面,互联网文化和大量信息的轻易获得已成为人类思想的竞争对手,使得人们容易忽视思想、思考和人文关怀;另外,互联网中的抱怨、发泄和低俗文化,也给中国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带来巨大冲击。 大学作为文化传承创新的担当者,面对网络社会的出现,既要利用新的技术和手段让先进的文化和人文精神传播到更远、更多的群体,使好的文化成为一种思想的力量,产生推动时代发展的正能量,也要教育学生学会判断和抵制不利于人类文明进步的落后文化和极端思潮。 总之,大学是人类近代许多科学发现的策源地,而重大的科学发现意味着一种新的文明即将形成。大学在这方面要有所作为,必须坚持创造的科学精神、卓越的教育教学和不懈的文化传承创新。这样才能使大学真正成为国家的智力源泉,才能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报》 (2012-12-19 第 7 版 理论 )
12359 次阅读|2 个评论
用手机看完了《麦田守望者》,连写篇书评的兴趣都没有
热度 7 陈安博士 2012-8-9 22:00
用手机看完了《麦田守望者》,连写篇书评的兴趣都没有
   赵斌的文章不错,引起了我的很多想法。    确实是的,我用电子设备看书,一点感觉都没有,2个月前,用手机看完了名著《麦田守望者》,结果感觉书还可以,可是俺木有一点写书评的欲望,应该和电子书有着极大的关系。    俺们看书往往会写书评,跟作业似的,也就可见,电子方式毕竟不能适合所有的人了,而我虽然不算多老,但是很传统,喜欢围炉夜话的感觉,如果是西方的壁炉,则更佳。    以下这张照片是在布鲁塞尔的初冬拍下的——    窗外凝着雪花
个人分类: 书论|4814 次阅读|11 个评论
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罗伯特•彭斯 | 麦田里的守望者
xiaoyphebau 2012-5-7 19:38
这里不是家 你却是生长根茎的影子 习惯把自己养在金黄的梦里 我在你的世界练习降落 不谈金钱 权利和性 只开着一扇干净的窗户 折射低飞的阳光 我们成了假模假式中 两尾漏网的鱼 不能跳舞 不能唱歌 不能暴露 在这个季节 我们适合坐在锋芒的背后 幻想给世界灌输一点点酒精 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 我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你 我们要是看到很多孩子 在麦田里做游戏 请微笑 请对视 态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辞里 我们都活在彼此的文字里
个人分类: 心灵感悟|434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看不懂的农村:豫北老家农村见闻
热度 6 miran 2012-2-10 04:34
[转载]看不懂的农村:豫北老家农村见闻
豫北老家农村见闻,百味俱全——看不懂的农村 作者:麦田之守望者 陪伴父母回到了阔别两年的农村老家。仅仅两年而已,这个生我养近20年的农村却那 么生疏,所见所感让我百感交集。限于文笔,这里先把一些改变列于此: 1、喧闹的春节,冷落的平时 在老家所处中原,农业机械化已经成为了事实。印象中一家5口劳动力耕种5亩地,非 常辛苦。现在呢,5亩地两个老人耕种都绰绰有余,农村富余的劳动力只能进城寻找出路。 听邻居说,绝大多数45岁以下的劳动力选择了进城打工,平时老家全是老弱病残孕,一排 冷落萧条的景色。当然造成年轻人外出打工还有另外几个因素,后面再介绍。 2、宅基地 这次回村,感觉整个村落宅基地面积几乎扩张了50%,这意味着农业用地的减少。在老 家,一人只有不到5分地,仅够温饱而已,客观上逼着年轻人外出打工。在农村,将农业用 地转换为宅基地是非常容易的,当地的土地监管部门基本上是挣一只眼闭一只眼,事实上 是真空地带,这个现象不仅仅在我们村,邻村大多如此。耕地减少从长期看应该是必然的 。 此外,农村宅基地市场还是比较火爆的,价格上涨很快。一亩宅基地价格年涨幅竟然 接近50%,丝毫不亚于城市市场。我所看到的几处宅基地:一亩去年6000元,今年一口价1 5000元。 商铺价格也是连番上涨,靠近马路的基本上都是两层楼了,底层用于出租,另外一层 用于自己居住。租金价格从年2000元,上涨到了4500元。而且马路边的宅基地转让价格也 接近15万,真是不得不让人感叹。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城市的房地产,当前的建筑成本是相当高了。在我印象中,早些年 盖两层楼价格不过3万,现在建筑成本逼近了10万,上涨幅度之大令人乍舌。一块实心红砖 在老家当前是0.25元,之前(5年前?)是几分钱而已。从这个角度而言,城市的房价并不 是很离谱。 3、农业用地——事实上的私有化 土地是集体的,按照村约而言,应该根据人口变化、5年一个周期重新抽签划分土地, 但是在农村已经接近10年没有动过土地了。我咨询过村干部,重新划分土地的可能近似于 零。其实就是事实上的私有化了。经过这么多年的,耕地变宅基地、人口变迁等等因素, 重新划分土地不亚于一场革命,可能性很低。特别是在土地稀缺到当前地步,一人只有5分 地。 此外我家村北边的土地全部种上了白杨树,据我父亲说两年就可以卖出了,这类经济 林木主要用于造纸。村里留守的老人无体力和精力种地,只能转换为了种植经济林,其实 变相也减少了农业用地。此外,种植经济林一般都扎堆,主要是一家种了经济林,会影响 旁边的庄稼长势,间接促使了旁边也转换种植品种为经济林。 耕地在减少,是个长期的趋势。在农村,土地局的监管力度近似于无。粮食价格长期 一定是上涨的,这个无异议。 4、教育——尴尬的读书人 我们县是一个农业县,也是一个贫困县。农村人对教育很重视,投入很大。农村人即 使再苦再累,也会砸锅卖铁供养孩子读书。这次回家,让我看到的却是尴尬的一幕。我们 村历史上是外出做建筑,这几年房地产比较火爆,村里几个包工头差不多是小学或初中毕 业,短短几年,家里两层楼起、开轿车回,有点衣锦还乡的味道。看看同龄人要么刚大学 毕业,要么还在读研,一个个寒酸无比。大学毕业后工资不足两千,在农村真是无地自容 ,连自家父母都感觉抬不起头。农村人的理念在变化,感觉读书是一个划不来的投资。对 教育的投资明显减少,重视不复以往。 我真不知道这是一个好事还是坏事。包括我在内,也感觉一种无名的失落。 5、人口 在农村,二胎是标配,三胎是常规配置。在县城,二胎逐渐标准化,交一万块钱罚款 就可以入户,这已经是明码标价、习以为常。不得不说,国家的保障不到位,使农村以及 县城不得不多生、超生。我在农村见到太多老无所养悲惨的事情,在今年初三,一个孤寡 老人半夜上厕所的返回途中摔倒,生生冻死,据说哭喊了一夜。孤寡老人每年冬天冻死是 很常见的,一年一个村平均都有那么一两个。如此悲惨景象,你怎么劝服别人不多生超生 ?国家不作为是首要因素。 6、财富 这次回老家,感觉农村表面上是很繁荣和富有的。家家户户基本标配电动车,接近40 %的家庭还有一个三轮车(时风那种烧柴油的),超过3%的家庭有2-3万的小面包车(昌河 等之类的)。感觉汽车下乡的效果还是挺明显的,两年前除非为了跑短途客运才会买此类 面包车,现在确实纯粹作为了代步工具(这类车在农业生产上毫无用途)。 家电在农村开始普及了,除了彩电之外,太阳能是最普遍的,在老家接近30%的普及率 。类似冰箱、洗衣机、空调之类的还不算普及,大约15%的普及率(可能还少)。农电价格 0.57元/度,这个是制约家电普及的因素。 从农村老家的年轻人穿着看,基本上和城市接轨了,无区别。 7、打工 年轻人打工已是普遍现象。从80年底,我村传统上是做建筑,现在也是多数人的选择 。干一年建筑工,一般一年能存3-4万左右。在这个领域,在村里还是出了不少人物:建筑 工-》包工头-》开发商。我们村诞生了3个小开发商,最年轻的不足22岁,真的不得不感叹 房地产领域是诞生传奇的领域。但多数人还是做建筑工以及包工头,我去了几个包工头家 ,感觉的确家底不错,年收入应该在10-20万左右,具体不详。 再年轻一代的,就认为做建筑太辛苦了,开始奔赴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电子厂之类的打 工了,相对而言比较轻松。目前看,收支平衡,尚未看到有出息的,感觉这条路不会有奇 迹。 支持城市房价的一个因素,农村富有人员进城买房。这个是存在的。我说的几个村里 的暴发户基本上都在所在城市买房买车了,已然融入了所在的城市。按照收入多寡,农村 选择了不同的进入城市的路子:建筑工等选择在家盖两层楼,包工头选择在县城买房,再 有钱的就进大城市如郑州、石家庄、天津等地买房了。 8、谈谈农业 上文说过我们县是农业大县,很尴尬的一个事情是:春节我们买的菜却不是本地的,大 多来自海南和山东。本地大棚菜品种、卖相、成本都无法同上述省竞争,纷纷败下阵来。 在农村集市上全是外地菜,我印象中自给自足的农村荡然无存了。说说少数菜春节的价格 :黄瓜每斤6元,四季豆每斤8元,辣椒每斤7元,西红柿每斤5元。 我们县的面粉全国有名,以前基本上在村磨坊磨面-》自家做馍。现在村里的磨坊都关 门了,农民卖粮食买面粉,尴尬的是大部分面粉厂基本上都控制在外资企业手中。现在村 村户户买现成做好的馒头,自家已经不做了,买的馒头那个白啊,不知道里面加了多少滑 石粉和漂白粉。我们县是花生种植大县,榨油领域同样如此。 我们县的童子鸡销往全国,我去养鸡场看过了。吃了饲料的童子鸡,只需要35-40天就 可以出栏。养猪以前我家养猪需要两年才能出栏卖,现在不足180天就可以卖出了。可怕的 饲料!在农村集市上,家畜交易市场已经不行了,这类靠农户之间交易家畜的方式已经被 集中化养殖代替了,我一个亲戚就是做交易员了,一个集市上交易佣金不足3元。 在我村有一些企业,大多是集中在:猪养殖、鸡养殖、食品加工、特色养殖(野鸡)、 中药种植等等,但大多不成气候,主要是资金、技术都不行,此外销路不畅也是大问题。 比较有特色的是一个冰糕厂,效益还不错,但管理就比较差劲了,能维持几年挺难说。 自给自足的农村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之中,成为了产业链中 一环。 9、国家近两年农业投入在我村体现 近几年国家在农业还是有些投入的,第一个是为了补充地下水修建了水利设施,第二 个是修建了水井等设施,第三个建设了一些农田间的道路。最关键是减免了农业税,种地 终于不亏钱了,但是地太少了。 10、大广高速建设及补偿 国家修建了大庆-广州的高速公路占了不少农田,补偿标准却相当低。具体数字我忘记 了。不知道这些失地的农民如何生存。我估计一亩地应该不超过2万。 11、我所了解的农村部分阶层收入 建筑工:初中毕业,春节和农忙季节返家,其余打工。一年收入大约4万。此类年龄大 致在30—45之间。 电子工(长三角珠三角):初中毕业,年收入大约3万,但基本上留不下来。年龄在1 6—22之间。 药品推销员:大专毕业,年龄25岁。在一家药厂推销业务员。收入大约7万。 营业员:初中毕业,年龄16—25岁。化妆品店营业员,年收入5万。 在家种菜(去年年景好):年龄45岁。5亩地,种菜一季6万元。 村小学退休教师:每月2000元。 县剧团职工:工资每月2200元。 村低保户:国家每月300元。 重点大学毕业生:年龄23岁。年收入3万。 研究生刚毕业:年龄25岁。年收入4万多。 12、农村盖房的事情 农民一生几件大事:结婚;生儿子;建房;孩子结婚;养老。 养儿防老还是不变的规律,当前还是靠子女来养老,靠国家不靠谱。 养儿子是必须要盖新房的。在农村一样存在住房问题,不过是以盖新房的形式。普通农 民建座新房平均在5万左右,儿子结婚的话彩礼标准是3万,再考虑到办喜事、见面礼等等 开销,总开支在10万左右。普通一个农民年收入大约2-3万(农业外加打工),儿子初中毕 业后到结婚5年打工,总收入大约在5万。换而言之,一个农村家庭为了孩子结婚需要积累 4-5年。如此看来,农村结婚压力要小于城市的,城市的住房价格如此之高,5年的收入是 无法做到的。一种感觉是:农村的收入水平上升,其实要高于城市平均水平的 ,幸福指数 我觉着不低于城市。 在农村,有儿女与没有儿女之间天壤之别。无儿无女大多晚景凄凉,无一正常死亡。 国家的计划生育与社会保障任重而道远。 13、所知道的传奇故事 我们村一个寡妇有四个子女,家庭非常困难,但个个成绩非常优异,家中的老二在十 四岁那年主动退学,将读书机会留给了哥哥及两个妹妹。老二在建筑队中从拉水泥开始, 学会了看图纸、画图纸……一步一步混到今天,年纪轻轻不足25岁在郑州市就成为了小开 发商,在郑州多套住房,并且开着豪华轿车衣锦还乡。让人尴尬的是,哥哥研究生毕业后 ,月工资却不足四千,依然无房。一个人有能力总会发光,不会埋没。我总想:教育本身 是否泯灭了人的拼搏和创造能力? 14、说农村看稳定 在大街上和邻居聊天,朴实的农民从心底里是很感激我党这几年的政策,特别是取消农 业税。我觉着起码在老家农村,稳定是没任何问题的。对比城市里的种种不满,真是令人 感慨。 农民满意的几点: 1) 取消农业税 2) 水利上的投入 3) 新农合 中国的农民真是太朴实了。一点点的恩惠就可以让老百姓感恩很久。 15、通讯 固定电话基本上没有市场了,而且在萎缩。 前几年固定电话普及没几年,铁通、联通抢电信的固定电话的地盘,零安装费以及话 费优惠。但刚刚有点眉目。手机就开始进入农村,现在家家户户都有手机,即使已经安装 固定电话的也已经拆除了。我想除了村委会有电话,农户家里应该没啥固定电话了。 宽带接入这块儿还是相当少的,我估计普及率千分之五不到,主要是村内常年是老弱 病残守家,年轻人外出打工居多。费用是1M ADSL一年费用400元。费用相对还是较低的。 16、物价,从农村物价看通胀 农村收入不是特别高,但物价可不便宜。粮食基本自给自足,但菜需要自己买的,平 时开销还是不小的,据了解菜价比城市并不便宜。电费一度电0.57元,也不便宜,这制约 了家电大规模的普及和使用。农村没有自来水,大多是几家一起打口井,吃水时直接用自 家电表抽水到缸中,一缸水两口人能用4天左右。这种用水方式,洗衣机真没啥用途,除非 洗大件衣物。 建筑成本现在也是一年一个价格,从一块实心砖来看,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了。 衣服基本上从集市中购买,价格基本上在50元以下,对中老年人而言,一年采购衣服 估计不超过80元。年轻人在外面打工,购买衣服不是主流人群。 17、当年的万元户 在20年前,我村出了一个万元户,被作为典型送到县里面表彰,那是相当风光。全家 承包了村里20亩地,经济来源全部是农业收入。相当节省,为了多挣钱少花钱,全家人冬 天都不舍得穿袜子,而且吃得都是相当节省,衣服经常破破烂烂。当时是有名的吝啬抠门 万元户,钱全部存到了银行。一家人宁愿自己受累,也不舍得买牲口和农业机械,一直靠 人来耕种。经过20年的积累,我想全部收入应该不足20万。以如此的家底,在村里经济水 平应属一般,我想他们应该是挺郁闷的,想不清楚为什么当年的万元户,现在却是村里经 济水平靠后。现在为了孙子结婚,也不得以要盖两层楼,一下子要花去超过10万。 这是一个现成的例子,通胀消灭了他们的财富。勤劳的确能致富,但能不能保住财富 ,真的很难说。所谓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在农村财富的转移却不到10年,令人感慨。 18、儿子和女儿,看计划生育 如果我在农村,看到农村种种众生相,我也要超生直至生个儿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 问题,没儿子我老了怎么办?没有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纯粹扯淡。在农村想多生孩子相当 容易,只要你交得起罚款。 19、交通 当前村内交通主要靠电动车,少数自行车。村之间靠电动车、三轮车和少部分面包车 。进县城的面包车3年前价格为1元,现在是3元。从县城到市区的价格,5年前是3元,三年 前是5元,现在是9元。交通成本上升是非常快的。 20、文化生活 小时候,我用人力车拉着爷爷去邻村看戏,来回四个小时,就是为了得到爷爷奖赏零 用钱买好吃的。当时村里富裕户办喜事或者丧事,都喜欢找个剧团唱几天的大戏,十里八 村的都去看戏,想当年那是多么热闹和快乐。现在大家都通过电视看河南卫视的《梨园春 》,却再也找不到剧团看戏了。 我上小学和初中时,家里办喜事丧事,家里不太富裕就不请剧团而是请人放电影。那 也是一件盛事,搬着小板凳去看戏,最远的时候步行6里路去看电影。 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电视,国家好政策:每月在村里免费放映一次电影,却看者寥寥无 几,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了,此外家家户户宁愿看电视也不愿看电影。剧团在豫北本土竟 然无法生存,我一个亲戚在县豫剧团唱小生,却常年在河北保定,那里习惯办喜事搭台子 唱戏,本乡本土却盛况不再。 除了电视,老家最大娱乐就是打麻将推牌九了。原来的磨坊成了麻将室,一牌收1元。 农村文化生活大抵如此。 此外要说明的是,村里的各类庙宇越建设越豪华,常年香火不断。 21、金融 前些年,在乡里还是有工行、农行的,后续都陆续撤销了。只有农信社、邮政储蓄两 家。想贷款还是挺难的,大多是村里熟人之间借贷为多,利息较银行贷款为高,具体数字 未打听到。 去邮政储蓄看了,感觉变化挺大。里面竟然有了保险公司、基金公司的彩色宣传单, 看来保险和基金也开始进入农村了,在村里大致打听了一遍。基金基本上没人了解,即使 在乡里上班的有点见识的,也将基金看成是赌博。保险倒是在农村观念普及不错,一致的 看法是:骗人。看了看保险宣传单,的确忽悠居多,产品种类清一色的分红险,终于明白 为啥说骗人了。在农村只要一个人上个当,基本上全村都知道了,即使后续是不同的险种 ,依然无人相信。忘记说了,看到的是太保和益康人寿,其他保险公司的没看到。 对保险我的两个看法:1)保险逐渐向农家扩展了。 2)真正普及依然路途遥远。少拿 一点分红险忽悠农民。否则受损的是整个保险行业。总的来说保险大有前途。 在我们县一家证券交易所都没有,县居民还是以银行渠道的基金为主。在乡镇及乡村 ,主要是通过邮政储蓄的基金,但是农民接受还是需要相当长的时间。起码邮政储蓄的工 作人员都搞不清楚基金之间的区别。也许等我们乡大量农民都开始买入基金了,基本上也 到了牛顶了,难道下轮收割的韭菜是在农村??? 22、 环境污染 农村污染我感觉是两块儿。一块是农药除草剂滥用导致的食品污染,再一块儿就是白 色污染。前面提过癌症发病率逐年攀升就是农药、化肥及除草剂滥用的结果,还有一个原 因在于食品添加剂的滥用。 白色污染就更严重了,大街小巷堆积着各色的塑料包装袋,一刮风天上飘着都是塑料 袋蔚为壮观。村里以前的深坑慢慢演变成了堆积垃圾的场所,连续几年的聚集深坑竟然快 填满了,不知道后续的垃圾堆积到哪儿。造成更大危害的是农业用地在耕地时,能挖出不 少的塑料袋,已经开始对良田造成了危害。塑料泛滥总有一天会造成深远的恶果。看看村 里面小卖部所卖的食品包装,无一不是塑料制品,基本上看不到可降解的,真不知道这类 白色污染何时能终止?! 23、看不懂的农村 短短两年不回农村老家,却发现变化如此之大,几乎我都不认识了。不是我不明白, 真是世界变化快啊。 农村已经融入了商品大潮了,不再是那个自给自足的小农社会了。看看外资控制的榨 油、面粉、养猪领域,就发生在我身边。看看农民吃得青菜、油盐酱醋等等生活用品,和 城市几乎无什么差别了.
个人分类: 社会观察|706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求枪毙”的少年身后有没有麦田守望者
dongzg101 2011-9-23 05:02
"求枪毙”的少年身后有没有麦田守望者 2011-09-22 17:14:39 浏览 1895 次 | 评论 2 条 今年5月16日,16岁的少年阳阳到银行绑架了一名人质,称自己不要钱,要人质报警。随后在与警察交涉时阳阳称“你们用枪打死我吧!不打死我是不会放人的!”。9月20日,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阳阳表示,活着没什么意义,自己寻死是希望使更多人关注未成年人心理。(9月21日) “求求你,枪毙我”,这样的话语从一位16岁的少年口中说出,决绝一如子弹击穿胸膛。那种飞蛾赴火的求死之心,让疑问直抵少年内心那些不为人知的幽微暗角,宛如烛光冷照山壁——究竟是什么,让一位少年不惜以生命芳华的凋零,只为换来成人世界对未成年人心理的探寻? 人心是多么复杂难测的东西,即便是被无数教育学者研究了若干遍的未成年人心理问题,也很难说能找到什么确切的出口。比如,当事少年阳阳的父亲对孩子的偏僻行为乖张性格,只是感到不解甚至迷惑,因为“家人对阳阳的学习和生活都很关心”,“不知道是什么造成了孩子的心理阴影”;即便是后来沉迷网络变得叛逆,父亲也只是疑问“难道是我管教太严”?警方将阳阳“求枪毙”的行为,归结为一种叫“品行障碍”的心理疾病。而这些粗放表象的问题归类,显然无法解释一个少年何以用绑架他人求枪毙的生命冒险,换来学校、家庭、社会对自己内心的理解与认同。 不必说这样对生命的轻率源于生命教育的缺失,也不要以为少年“求枪毙”、“求理解”,只是属于个体教育失范的家常事。当成人社会的强大阴影,投射于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少年群体,有一种改变总是难以遏制。比如在少年阳阳离家出走的过程中,有这样的细节让人五味杂陈——在火车站,他被一个女孩敲诈700元钱,心生愤恨又无处发泄,遂对在自助银行取钱的顾客下手;他身上没钱想去派出所寻求帮助,里面出来个女警察,看他一眼,却没管他,他很气愤,就打110进行谩骂,后因此事被警方训诫处理。 成人社会是少年群体的现实老师与生活镜像,成人社会的无序甚至溃败,都会对少年心灵产生最强烈的投射与影响。当成人世界的过错,被一些内心敏感的孩子捕捉,最终坏的结果却是由孩子承担。成年人就不仅是在用自己的粗暴改变着未成年人的心灵世界,更是在忽视未成年人作为个体独立的存在,他们也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与权利。这时,对孩子的心灵甚至身体暴力,就容易被轻易忽略与原谅,最后孩子表现出令家庭和社会目瞪口呆的变化,才是最让人感到悲情之处。 几十年前,美国作家杰罗姆·大卫·塞林格一部《麦田里的守望者》,曾引发当时青少年的强烈共鸣。正在于它走进了一个愤怒、焦虑的16岁少年内心,打开了从家庭、教育、社会对少年行为影响的心灵钥匙。时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叩问,我们的少年背后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麦田守望者——当孩子们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时,他的职责就是在悬崖边守望,使其免遭跌落悬崖的危险。这让人想到几天前发生的“小学生相约跳楼自杀”事件,同样是不惜放弃生命也要避开现实的孩子,当他们在成人世界的压力下脱离生活轨道时,究竟有没有这样的麦田守望者,让他们免于跌落悬崖? 近百年前,鲁迅先生就曾感慨“如何做父亲”。社会发展至今,这样的话题依然不过时。面对未成年世界频发的极端心理事件,我们除了思索如何做家长,也许更多的人还需要思考,如何做教师,如何做医生,如何做公共行政者,如何做食品生产商,如何做好一个大人。回答好了这个问题,成人世界也许才能真正建立起一套投射于未成年人心理的良性文化。 2 上一篇 抢劫村,拿什么拯救底层沦陷的悲情 下一篇 私家车“三包”不能再让消费者权…
1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entangle 2011-6-15 08:49
《麦田里的守望者》-杰罗姆·大卫·塞林格 2011/1/11 1. “球赛,屁的球赛。对某些人说是球赛。你要是参加了实力雄厚的那一边,那倒可以说是场球赛,不错——我愿意承认这一点。可你要是参加了另外那一边,一点实力也没有,加么还赛得了什么球?” 2. “你这一辈子大概没见过比我更会撤谎的人。说来真是可怕。我哪怕是到铺子里买一份杂志,有人要是在路上见了我,问我上哪儿去,我也许会说去看歌剧。真是可怕。因此我虽然跟老斯宾塞说了要到体育馆去收拾东西,其实完全是撤谎。我甚至并不把我那些混帐体育用具放在体育馆里。” 2011/1/12 3. “我真想知道是谁在潘西偷走了我的手套,因为我的两只手都快冻僵了。其实我即使知道了,也不会采取什么行动。我是那种胆小鬼。我尽可能不表现出来,可我骨子里真的是个胆小鬼。比方说,我要是在潘西发现了是谁偷走了我的手套,我也许会走到小偷的房里说:“喂,把你那副手套拿出来怎么样?”那小偷听了或许会装出十分天真的样子说:“什么手套?”我会怎么办呢,我或许会到他的壁橱里把那副手套找出来,是藏在他那双混帐的高统橡皮套鞋或者别的什么东西里的,比如说。我会把手套拿出来,给那家伙看,说道:“我揣摩这是你的混帐手套?”于是那小偷大概会装出十分假、十分天真的模样,说道:“我这一辈子从来没见过这副手套。这手套要是你的,你就拿去。我可不要这种混帐东西。”我于是大概会直挺挺地在那儿站那么五分钟,手里拿着那副混帐手套,心里想着应该在那家伙的下巴额儿上揍那么一拳——打落他的混账下巴额儿。只是我没那勇气。我只会站在那儿,装出很凶狠的样子。我会怎么做呢,我只会说一些十分尖刻、十分下流的话,来激怒他——却不敢挥拳打他的下巴。嗯,我要是说了些十分尖刻、下流的话,那家伙大概会起身向我走来,说道:“听着,考尔菲德。你是不是在骂我小偷?”我听了都不敢说:“你他妈的说得一点不错,你这个偷东西的下流杂种!”我大概只会说:“我只知道我的那副混帐手套在你的混帐套鞋里。”那家伙听了,大概会马上摸我的底,看看我究竟敢不敢动手揍他,所以他会说:“听着。咱们打开天窗说亮话。你刚才是不是管我叫小偷来着?”我大概会这样回答:“谁也没管谁叫小偷。我只知道我的手套在你的混帐套鞋里。”就这样能翻来覆去讲几个小时。可我最后离开的时候,甚至都不会碰他一下。我大概会到盥洗室里,偷偷袖一支烟,在镜子里看着自己装出凶狠的样子。嗯,这就是我回旅馆时一路上想的心事” 4.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5. “只是为某一类人,他们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一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或者寻找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于是他们停止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 看完了整本书,唯一的感觉就是真实,他所写的这些东西完全真实地表达出了一代年轻人的想法。我现在也是他那样想的,只是还没有勇气像他那样做,虽然我也在尽力的让自己回到一个令自己喜欢自己的状态,跟他走的路完全是两样。 前一段该书的作者离开了这个世界,或许,他这时候就不会感到迷茫了吧。 可能真的只有一个人离开了这个世界,才不会感到迷茫。 在面对浩瀚宇宙和无知的未来世界的时候,都难免不感到迷茫。
个人分类: 成人礼|2477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汉译《麦田守望者》把原作语言风采丢失多少?
热度 2 Wuyishan 2011-6-3 15:45
(转载出处 http://www.yootiao.com/post-174547.html ) 汉译《麦田守望者》把原作语言风采丢失多少? 张放 (发表于《中国图书评论》2010年第6期) 我为什么极大地关注《麦田守望者》及其作者?因为塞林格在美国文学史上的位置,已经与马克吐温、海明威等人一样了。而他曾与我们一起生活在这个21世纪里,几天前才去世。他的作品尽管不多,却影响了无数美国人。而他的《麦田守望者》还在继续发酵,继续深刻地影响着美国人。但令我感到可怜的是,我们的中译本质量,却出了问题。而且,那个中译本,居然是蝎子巴巴-独一份?很多中国人,至少很多中国青少年,没有机会读原作,但至少应该给他们一个读贴近原作的中译本吧? 可是,我们提供的,却是翻译得十分随性的东西。 那么汉译《麦田守望者》把原作的语言丰采,或者叫真实面貌,给丢失了多少呢?我对《麦田守望者》的中译本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这个《麦田守望者》中译本,跟很多目前其他翻译作品的情形一样,在翻译质量方面来说,很糟糕。从事二十多年外文出版工作的我,对此有深刻了解与体会,也因此在这方面很有发言权。这再一次让我不由地想到翻译前辈傅雷的故事。 傅雷先生是怎么做翻译的活儿的呢?他先对自己要翻译的作品精读,把所有自己不认识的,或认为有语言难点的字和词什么的,都给挑拣出来,然后,把这些地方进行深入研究。再将这些东西,放回原著之中,再精读不知多少遍。并看能不能完全掌握,或者用翻译界最常用的“术语”,“完全吃透”原作者的意思。待读起来基本上或者说完全没有语言障碍之后,才开始着手翻译。而傅雷先生翻译精神,在今天,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基本上消失殆尽。那么,是什么导致中国读者不能有幸读到类似傅雷先生的那种高质量的译品了呢? 究其原因,无外乎以下几点: 1、译者本身并不够翻译的水准,不过要价很低。这样的人和这样的人出产的译本,在当下最为流行。大概与市场经济有关。出版社为求速度,而牺牲质量,或相对牺牲质量。 2、译者本身有水平,但没有精益求精的态度,比如《麦田守望者》的译者。 3、译者并没有吃透原作的语言感觉,口语不口语,书面不书面,基本上就是照着翻译就是了。至于原作的整体语言风貌,则无暇顾及。比如当下的《麦田守望者》中译本,就存在这种问题。原作语言风格从头致尾,都保持一种青少年所特有的冷漠,讽刺,愤怒的味道,这种“冷漠,讽刺,愤怒”都是从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诸位如果不信在下说的话,可以不妨上网读一下,看看你能不能感受得到这种“冷漠,讽刺,愤怒”的味道。另外,原作的遣词造句,非常非常地富有个性,这种个性,影响了全美国无数当年还是青少年的读者们。这种“个性”,在中译本里,也与“冷漠,讽刺,愤怒”的味道一样,基本上看不到踪影。 4、译者本身对文学翻译并无兴趣,或者说,不能胜任翻译工作。勉为其难地完成的中译本,一定是不能卒读的东西。 现在,我们就拿挂在网上的中译本《麦田守望者》为例,看看它到底损失了多少原作的滋味。不过正如我前面第二点所说,该译者本身能看得出来有水平,但没有傅雷先生的那种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态度。所以,翻译得太过随意,导致了原作滋味的大量流失。 我们就学一下傅雷先生的精益求精的精神与态度,对《麦田守望者》原文的基本特点,事先好好了解一下。 第一、整本书是以16岁的主人公的口吻表述,因此十分口语化,十分中学生语言化 第二、有些地方很粗俗,是16岁小说主人公刻意所为 第三、有些地方是主人公刻意追求并不正确的“正确语法”语言。 第四、“冷漠,讽刺,愤怒”是原作字里行间表露出来的最基本的格调。 第五、语言避免太过成年人化,或者说太过拽,装。 而该中译本是怎么做的呢?可以说,基本上与上面所说五点相背离,也正因此,中国读者又怎么能透过汉译欣赏到原作风貌呢。 ———————— 我把原文放在最前面 然后是网上挂的那个中译本(国内很权威的出版社出版) 然后我的翻译,主要是给读者一比较机会。 我加了个“语言难点”,解释一下。 If you really want to hear about it, the first thing you'll probably want to know is where I was born, an what my lousy childhood was like,你要是真想听我讲,你想要知道的第一件事可能是我在什么地方出生,我倒楣的童年(语气强调得不够)是怎样度过。 老张重译: 如果你真想听听这故事,那你可能得先了解一下我生在哪儿,而且,也得了解一下我小时候日子过得有多操蛋。 语言难点: 1、将来时 you’ll probably want to know…,很多时候等于“你得……”,是“必须”的婉转些的口气。这就是英语口语语感。 2、“lousy”,本意:“虱子一样的”。 等于“extremely bad ”,“extremely poor”。非常非常常用的诅咒用语,属于“俚语”。而“俚语”在英国中的位置,与我们汉语中的“俗语”相差无几。可我们的中学课本里,却一点都没有提及。 3、语气问题。从开始到最后,这部小说的语气都十分口语化,也十分16岁青少年化。但我们所读到的这译本,则是太过“端着”,别称,装相。 and how my parents were occupied and all before they had me, and all that David Copperfield kind of crap, 我父母在生我之前干些什么,以及诸如此类的大卫科波菲尔式废话, 张放重译: 还得了解一下,我爹妈有我之前那阵子,都全身心地干了些什么,还有就是他们说的那些大卫科波菲尔的老大徒伤悲性质的废话。 语言难点: and all…是小说主人公贯穿全书最喜欢用,却不一定符合英语语法的短语。但从网上提供的译本来看,基本上,都给忽略了。这里忽略一点,那里忽略一句,最后呈现出来的会是最贴近原文的译文吗? “大卫-科伯菲尔式”,根据目前中国读者群的知识结构,我认为,最好在前面加个解释性质的形容词,类似“忆苦思甜”的词。 but I don't feel like going into it,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truth. In the first place, that stuff bores me, and in the second place, my parents would have about two hemorrhages apiece if I told anything pretty personal about them. 可我老实告诉你,我无意告诉你这一切。首先,这类事情叫我腻烦;其次,我要是细谈我父母的个人私事,他们俩淮会大发脾气。 张放重译: 你就是真想知道的话,我眼下也没那个心情掰皮说馅地告诉你。首先是说那些事,我烦。还有就是,我要是真把我爹我妈那些相当隐私的事儿给透露出来的话,他们准会大脑出血。 语言难点: Feel like doing something是说,眼下不想做,但不等于“不做”。这是非常有区别的。 Stuff,这个词是十分口语化,也非常非常常用的词。但在我们的中学教材中,却都被thing给替代了。 “他们准会大脑出血”。原文如此,不用转译。 They're quite touchy about anything like that, especially my father. 对于这类事情,他们最容易生气,特别是我父亲。 张放重译: 他们,尤其我爸,对那些事特敏感。 语言难点: “touchy”, 汉语中有对应的词,而且很准确。就用就是了。 They're nice and all--I'm not saying that--but they're also touchy as hell.他们为人倒是挺不错——我并不想说他们的坏话——可他们的确很容易生气。 张放重译: 他们人很棒,都很棒。我并不是说他们不好。我是说,他们敏感得一塌糊涂。 语言难点: They’re nice and all。不能译成“为人”。不准确。或者说,译多了。这里没有讨论父母“为人品质”问题。 Touchy as hell,原译翻译得口气不够。 Besides, I'm not going to tell you my whole goddam autobiography or anything. 再说,我也不是要告诉你他妈的我整个自传。 张放重译: 再说啦,我压根儿就没他妈想告诉你我活到此时的整个故事或什么其他的事儿。 I'll just tell you about this madman stuff that happened to me around last Christmas just before I got pretty run-down and had to come out here and take it easy. 我想告诉你的只是我在去年圣诞节前所过的那段荒唐生活,后来我的身体整个儿垮了,不得不离家到这儿来休养一阵。 张放重译: 我就跟您说说去年圣诞节前后发生的那事儿,那事几乎把我给弄疯了。当时我快受不了了,所以,干脆跑了出来,让自己轻松下来。 I mean that's all I told D.B. about, and he's my brother and all. He's in Hollywood. 我是说这些事情都是我告诉DB的,他是我哥哥,在好莱坞。 张放重译: 我是说,这都是我跟DB,就是我哥,说的事情。现在他在好莱坞。 That isn't too far from this crumby place, and he comes over and visits me practically every week end. He's going to drive me home when I go home next month maybe. He just got a Jaguar. One of those little English jobs that can do around two hundred miles an hour. It cost him damn near four thousand bucks. He's got a lot of dough, now.那地方离我目前可怜的住处不远,所以他常常来看我,几乎每个周末都来,我打算在下个月回家,他还要亲自开车送我回去。他刚买了辆“美洲豹”,那是种英国小轿车,一个小时可以驶两百英里左右,买这辆车花了他将近四千块钱。最近他十分有钱。 张放重译: 那地方离我这不咋地的地方不远。他总过来,实际上,一到周末,就来看我。要是我下月回家的话,他就拉我回去。他刚买了辆显富的“美洲豹”车,就是英国人干的那种抠抠手手的活儿,百公里能跑两百英里的车。不过,他可是花了近四千大元啊。现在他有钱了。 He didn't use to. He used to be just a regular writer, when he was home. 过去他并不有钱。过去他在家里的时候,只是个普通作家, 张放重译: 以前不行。以前,他在家那会儿,就是一写手。 He wrote this terrific book of short stories, The Secret Goldfish, in case you never heard of him. 写过一本了不起的短篇小说集《秘密金鱼》,不知你听说过没有。 张放重译: 他写过短篇集子,写得还真不错。你要是没听说过,我告诉你,那集子名叫《秘密金鱼》。 The best one in it was "The Secret Goldfish." It was about this little kid that wouldn't let anybody look at his goldfish because he'd bought it with his own money. It killed me. Now he's out in Hollywood, D.B., being a prostitute. If there's one thing I hate, it's the movies. Don't even mention them to me. 这本书里最好的一篇就是《秘密金鱼》,讲的是一个小孩怎样不肯让人看他的金鱼,因为那鱼是他自己花钱买的。这故事动人极了,简直要了我的命。这会儿他进了好莱坞,当了婊子——这个DB。我最最讨厌电影。最好你连提也不要向我提起。 张放重译: 里面写得最棒的,就是“秘密金鱼”那篇。故事是说,有个小孩儿不让任何人看他那条金鱼,因为那鱼是他花自己攒的钱买的。这故事把我给感动够呛。现在这会儿,DB已经跑好莱坞混了,他在那儿是当男妓。要是说,有什么我讨厌的,就是电影了。压根儿就别在我面前提电影。 语言难点: “It killed me”,译成“简直要了我的命”,反而译多了。 Where I want to start telling is the day I left Pencey Prep. Pencey Prep is this school that's in Agerstown, Pennsylvania. 我打算从我离开潘西中学那天讲起。潘西这学校在宾夕法尼亚州埃杰斯镇。 张放重译: 无。 You probably heard of it. You've probably seen the ads, anyway. They advertise in about a thousand magazines, always showing some hotshot guy on a horse jumping over a fence. Like as if all you ever did at Pencey was play polo all the time. 你也许听说过。也许你至少看见过广告。他们差不多在一千份杂志上登了广告,总是一个了不起的小伙子骑着马在跳篱笆。好象在潘西除了比赛马球就没有事可做似的。 张放重译: 你肯定听说过这学校的名字。要不至少也可能看过他们的广告。他们往无数杂志上登了广告。那广告上,永远是个看上去光鲜亮丽的家伙,骑个马,在跳栅栏。就好像,人在潘西学校里,什么都不干,就是在一个劲儿地玩马球一样。 语言难点: “一千”是主人公比较喜欢用的形容词,没有具体“一千”的概念,而是一种夸张。本小说里有很多处,主人公都使用一千,表示一种夸张,还有就是主人公喜欢用“五十”,也不是一个具体数字,也是一种夸张。 I never even once saw a horse anywhere near the place. And underneath the guy on the horse's picture, it always says: "Since 1888 we have been molding boys into splendid, clear-thinking young men." 其实我在学校附近连一匹马的影儿也没见过。在这幅跑马图底下,总是这样写着:“自从一八八八年起,我们就把孩子栽培成优秀的、有脑子的年轻人。” 张放重译: 可我在学校附近,连马的影子都没见过。而且,那广告最下面,广告词总是这么写着:“自1888年起,我们一直致力于将孩子们打造成极优秀的,思路清晰的年轻人材。” 语言难点: clear-thinking,就是“思路清晰”。不用转译成“有脑子”。 Strictly for the birds. 完全是骗人的鬼话。 张放重译: 这简直就是鸟语。 They don't do any damn more molding at Pencey than they do at any other school. 在潘西也象在别的学校一样,根本没栽培什么人材。 张放重译: 其实,跟别的学校比,潘西压根儿就他妈的没“打造”更多人材。 And I didn't know anybody there that was splendid and clear-thinking and all. Maybe two guys. If that many. And they probably came to Pencey that way. 而且在那里我也没见到任何优秀的、有脑子的人。也许有那么一两个。可他们很可能在进学校时候就是那样的人。 张放重译: 而且,我在潘西压根儿就没看到有什么极优秀的,思路清晰的人才。也许有一两个算是人才,如果那也叫多的话。但很有可能的是,人家来潘西之前,就已经极优秀,思路清晰了。 ——————— 以上不过是《麦田守望者》的开头的一小部分。但仅从这不长的篇幅来看,就已经看出问题的端倪来。可想而知,如果整部作品都读下来的话,那么,中译本的译者究竟把原作语言风采丢失多少,每个关注塞林格的读者,也就自然心中有数了。 篇幅所限,先讨论这些吧。
个人分类: 译海扁舟|4512 次阅读|1 个评论
专家和教授的道德底线和社会责任
热度 4 sqzhang 2011-4-5 11:48
学者和教授固然不是圣人,但其职业定位却不能等同常人。作为道德和规则的“最后守望者”,其承担的社会责任和道义更加特殊。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市场经济条件下,任何人都可以合法利用自身资源,实现财富的累加。对于学者和教授,通过刻苦钻研和技术攻关,以新的发明创造来谋取应得利益无可厚非,不但自己可以因此获得经济和名誉,还可以造福社会——这其实也是固有的职业操守和道德底线。 献身科技就没有权利再像普通人那样活法,必然会失去常人所能享受的不少乐趣,也会得到常人享受不到的许多乐趣。 但是,有的专家和教授却干起了为人不齿的事情。据央视焦点访谈4月1日报道日前,多名消费者投诉,赐富牌化维纤胶囊夸大宣传,记者调查发现,该保健品由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特聘教授胡卓伟为其做讲座促销。 虚假广告的表现之一,就是用借“专家讲座”之名行现场销售之实。之前,大多数宣传者,尽管都打着“专家”的名号,但都不过是假专家和伪专家,比如张悟本之流,所有的资料皆伪造。因此其尽管存在危害,但影响终旧有限,对专家学者群体的形象还不造成实质性的损害。“李鬼”只是“李鬼”,最终成了不了李逵。 如果一个真正的专家来做这种虚假宣传,性质就比假专家更严重。一则,真专家的声望,将使更多的人因为轻信而上当,其造成的危害面更大;二则,真专家作假,对民众情感是一种伤害,对专家的形象也是一种操作。“一只死鱼将会弄臭一缸水”,在专家学者本身公信力不足的情况下,这种行径将会加剧这种不信感,试想,原本受人尊重的学者群体,却为人不齿,这将会一种什么样的群体悲哀? 同为“长江学者”,西安交通大学原教授李连生因为作假上,前不久被科技部和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撤销2005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收回奖励证书,追回奖金。 从学术造假到论文抄袭,又到虚假宣传。学术虚假泛滥已经成为整个社会造假的一个缩影。 社会生了病,总有些人要先吃药。不妨给全体专家教授们先吃点药,哪怕只是预防也好。
个人分类: 杂感杂议|3724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20: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