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奴隶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人类简史(84)
罗非 2017-8-22 10:45
  对自由市场的崇拜   资本和政治的关系如此紧密交结,不论是经济学家、政治家还是一般民众都有许多热烈的争论。死忠的资本主义者很可能会表示,资本当然会影响政治,但政治绝不应该插手资本的事。他们认为,如果政府干预市场,市场必然会被政治利益所左右而做出不智的投资决定。举例来说,政府很可能会向产业界课重税,再用这笔钱设置大笔的失业救济金,讨好大众选民。在商人眼中,当然政府最好都别管事,让钱都留在商人口袋里。他们宣称,有了这些钱,他们就会继续开设新的工厂,让现在失业的人都能有工作。   这种观点就会认为,最明智的经济政策就是让政治不要干预经济,将税收和政府管制都减到最低,将一切交给市场力量,让其自由发挥。这样一来,正因为民间投资人完全没有政治考虑,他们会将资金投向获利最高的区块,于是带来最高的经济成长。所以,不管对企业家或劳工来说,最好政府就是无为而治。到了今天,资本主义教条最常见也最有影响力的分身就是自由市场主义。如果是对自由市场最死忠的支持者,不仅会认为国家不该出兵影响国际事务,甚至也会批评国内的种种福利政策。他们对政府的建议,会和老庄思想不谋而合:无为而治,什么都别管。   然而,如果讲到最极端的情况,相信自由市场的概念其实就像相信圣诞老人一样天真。这世界上根本不可能有完全不受政治影响的市场。毕竟,经济最重要的资源就是“信任”,而信任这种东西总是得面对种种的坑蒙拐骗。光靠着市场本身,并无法避免诈欺、窃盗和暴力的行为。这些事得由政治系统下手,立法禁止欺诈,并用警察、法庭和监狱来执行法律。如果国王或政府行事不力,无法做到适当的市场规范,就会失去信任、使信用缩水,而经济也会衰退。不论是1719年的密西西比泡沫,还是2007年美国房地产泡沫带来的信用紧缩和经济衰退,都一再提醒着我们这些教训。   资本主义的地狱   我们之所以不该让市场有完全自由发挥的机会,还有另一个更基本的原因。亚当·斯密说,鞋匠赚到多余的利润之后,会用来雇用更多助手。这么一来,因为多余利润能促进生产、雇用更多人,似乎就代表着自私自利和贪婪也可能对全体人类有利。   只不过,如果贪婪的鞋匠靠的是缩减工资、增加工时来增加利润,情况又会如何?课本上的答案是:自由市场会保护员工。如果鞋匠付的薪水太少、要求又太多,那些最优秀的员工当然就会离职,去为他的竞争对手工作。这下子,这位黑心老板手上就只剩下最差劲的员工,甚至一个员工都不剩。于是他一定得改变管理方式,不然就只能关门大吉。他的贪婪会逼他善待自己的员工。   这个理论听来十分完美,但实际上却是漏洞百出。如果真的是完全自由的市场,没有国王或神职人员来监督,贪婪的资本家就能够通过垄断或串通来打击劳工。例如,假设某个国家只有一家制鞋厂或是所有制鞋厂都合谋同时降低工资,劳工就无法用换工作的方式来保护自己。   更可怕的是,老板还可能用劳动偿债甚至奴隶制度来限制劳工的自由。在中世纪结束的时候,基督教欧洲几乎完全没有奴隶制度的现象。但到了现代早期,欧洲资本主义兴起,大西洋奴隶贸易也应运而生。奴隶贸易这场灾难的罪魁祸首并不是暴君或是种族主义者,而是不受限制的市场力量。   欧洲人征服美洲的时候,积极开采金矿银矿,并且建立庄园来种植甘蔗、烟草和棉花。这些矿场和庄园成为美洲生产和出口的大宗支柱。其中甘蔗种植尤为重要。在中世纪,糖在欧洲是难得的奢侈品,必须由中东进口,而且价钱令人咋舌,使用的时候百般珍惜,视为某种秘密成分,加进各种美食或是蛇油为底的药物中。等到美洲开始有了一片又一片的大型甘蔗园,就开始有越来越多的糖运抵欧洲。糖价开始下跌,而欧洲对甜食也越来越贪得无厌。商人见到机不可失,开始生产大量甜食:蛋糕、饼干、巧克力、糖果和含糖饮料(例如可可、咖啡和茶)。英国人每人每年的糖摄取量,从17世纪初接近为零,到19世纪初竟然达到大约8公斤。   然而,不论种植甘蔗还是提炼蔗糖,都是劳力密集的工作。不仅工时长、热带阳光猛烈,蔗园环境更是疟疾肆虐,因此愿意在蔗园工作的人寥寥无几。如果使用约聘劳工,成本就会变得太过昂贵,无法迎合大众消费需求。这些甘蔗园的欧洲主人一方面对市场力量十分敏感,一方面又贪求利润和经济成长,因此就把脑筋动到了奴隶上。   从16世纪到19世纪,大约有1000万非洲奴隶被运到美洲,其中有大约七成都在甘蔗园里工作。奴隶的劳动条件极度恶劣,大多数奴隶生活悲惨、英年早逝。而且欧洲人发动战争俘虏非洲人,再从非洲内陆千里迢迢运至美洲,数百万非洲人就这样在战乱或运送过程中丧命。而这一切,不过就是为了让欧洲人能够在茶里加糖、能吃到甜点,让人能够靠着贩糖而获取暴利。   奴隶贸易背后的黑手并不是国家或政府。这项产业完全出于经济,是自由市场依据供需法则所组织及提供资金。民间贩奴公司甚至在阿姆斯特丹、伦敦和巴黎证交所上市,出售股份。一些中产阶级的欧洲人也就是希望有个好机会投资赚钱,就买了这些股票。靠着这些钱,公司得以买船、雇用水手和士兵,他们在非洲购买奴隶,再运到美洲卖给庄园园主。贩奴的收益就能顺便购买庄园的作物及产品,例如糖、可可、咖啡、烟草、棉花和朗姆酒。满载而归回到欧洲之后,蔗糖和棉花可以卖到一笔好价钱,接着他们就能再次前往非洲,把这个获利颇丰的勾当再次如法炮制。这种安排可让股东心花怒放、再满意不过。在整个18世纪,贩奴的获利约为6%;任何一个现代的投资顾问都还是会说这相当不错。   这是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美中不足之处。它无法保证利润会以公平的方式取得或是以公平的方式分配。而且相反的是,因为人类有追求利润和经济成长的渴望,就会决定盲目扫除一切可能的阻挠。等到“成长”成了无上的目标、不受其他道德伦理考虑的制衡,就很容易衍生成一场灾难。有一些宗教(例如基督教和纳粹)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因是出于仇恨。然而,资本主义也杀害了数百万人,原因则是出于冷漠和贪婪。大西洋奴隶贸易兴起的原因,并不是欧洲人对非洲人有什么种族仇恨。而那些买了股票的民众、卖了股票的证券营业员、管理奴隶贸易公司的经理,压根儿就不曾把非洲人放在心上。甘蔗庄园的园主就更不用谈了。很多园主根本住得远在天边,他们唯一关心关于庄园的事,就是账目要清楚好读,让他们知道自己赚了多少。   我们必须记住,人类的历史从来不是洁白无邪,大西洋奴隶贸易这件事绝非特例。像是前一章提过的孟加拉地区大饥荒,也是出于类似原因:英国东印度公司比较重视的是自己的利润,而不是1000万孟加拉地区人的生命。荷兰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尼西亚的军事行动,后面出钱的也是一群善良的荷兰人,他们爱孩子,会捐钱给慈善事业,也懂得欣赏好音乐和好艺术,但他们就是没感受到爪哇、苏门答腊、马六甲这些地方人民的痛苦。随着现代经济成长,全球各地还有无数的大小罪恶和灾难正在上演。   * * *   时间到了19世纪,但资本主义的道德观并未改善。工业革命风潮席卷欧洲,让银行家和资本家荷包满满,但却让数百万计的劳工生活落入赤贫。至于在欧洲殖民地,情况更难以想象。1876年,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Leopold II)成立了一个非政府人道组织,宣称目的是探索中非,并打击刚果河沿岸的奴隶贸易。同时该组织也表示会修筑道路、兴建学校和医院,为当地居民改善生活条件。在1885年,欧洲列强同意将刚果盆地大约230万平方公里土地拨给该组织管理使用。这片土地足足有比利时全国75倍大,从此称为刚果自由邦(Congo Free State)。只不过,从来没有人问过这片土地内足足有两三千万人民的意见。   在很短的时间内,这个所谓的人道组织就成了商业机构,真正的目的只是成长和获利。他们压根儿就已经忘了学校和医院这回事,整个刚果盆地遍布着矿场和农业庄园,多数由比利时官员掌控,而且无情地剥削着当地人民。其中最恶名昭彰的就是橡胶产业,当时橡胶迅速成为大宗商品,橡胶出口也成了刚果最重要的收入来源。负责收集橡胶的非洲村民被规定上缴的产量越来越高,而且一旦少缴,就会被斥为“懒惰”,遭到严厉惩罚。有时候比利时官员会把他们的手臂砍掉,有时候甚至全村的人都遭到屠杀。就算是最保守的估计,从1885年到1908年之间,在刚果追求成长和利润的代价,就足足让600万刚果人命丧黄泉(至少占当时刚果人口的两成),甚至有些人估计惨死人数高达千万。94   1908年以后特别是1945年以后,部分出于对共产主义的恐惧,资本主义的贪婪稍微受到控制。然而,不平等的情形仍然猖獗。时间到了2013年,虽然全球经济的大饼已经远大于1500年那块,但分配的方式却是极度不公,许多非洲农民和印度尼西亚劳工就算整日辛劳,能够赚到的食物还比不上500年前的先人。然而,就像农业革命一样,所谓的现代经济成长也可能只是个巨大的骗局。虽然人类和全球经济看来都在继续成长,但更多的人却活在饥饿和困乏之中。   面对这种指控,资本主义有两项响应。第一,资本主义已经把这个世界塑造成资本主义的样子,现在也只有资本主义能让它继续运行下去。唯一另一个足以和资本主义相抗衡的,就只有共产主义。在公元前8500年,就算有人对于农业革命深感后悔,但为时已晚,已经无法放弃农业。同样,虽然我们现在可能并不喜欢资本主义,但它也已经不可或缺。   第二,资本主义也认为只要再多点耐心,天堂就一定会降临人间了。确实,过去我们犯过一些错,像是大西洋奴隶贸易,像是剥削了欧洲的劳工阶级,但这一切都让我们学到教训,只要我们再等等、再等饼变大一点,就能让人人都分到够大的一块。虽然说分饼的时候永远不可能达到公平,但至少能做到“足够”,让男女老幼每个人都能满足,甚至在刚果也不例外。   事实上,我们确实已经看到一些正面的迹象。至少就纯粹的物质标准来说(例如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热量摄取量),虽然人口在过去百年间激增,但2013年的平均数值都明显高于1913年。   然而,这块经济大饼真的能无限制变大吗?每块饼都需要原材料和能源。但早有先知预言警告,迟早智人会耗尽地球上所有的原料和能源。这会在什么时候发生?
个人分类: 科普|9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胡祖六:户口制只有奴隶制可以相比
Brights 2013-4-7 20:21
凤凰财经讯“我认为户口制,我只能想象人类只有奴隶制可以相比。”4月7日下午,春华资本董事长胡祖六在“ 博鳌亚洲论坛 2013年年会”的“城市化的质量分论坛”上认为,户籍制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遗留,在今天非常不合理,既不效率也不公平。 以下为其讲话摘要: 提问:胡博士,我看到你在博鳌各个场合呼唤自由的声音,户籍制度对中国人口流动、城市化进程是不是多多少少有一种束缚的作用?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胡祖六:户籍制度是中国特有的安排,我们从建国以后引进户籍制度,那时候是计划经济,整个就业的机会、粮食的供应,到住房、日用消费品的供应非常短缺,是一个短缺社会,所以政府引入户口制便于统一的安排,你在国营企业或者在城里居住的人每月定量得到足够的粮食供应等等。这种制度应该说美国也是暂时、短暂的统治经济,因为短缺只好这么安排,就这么延续下来。 我认为这种制度是非常、非常不合理。怎么说?低效率,把社会大部分人口人为限制在某些地方,比如农村,很多富余劳动力的潜力不能发挥。90年代整个农业作为一个产业占中国GDP的比重不到15%,但有70%的劳动力人口在农业。政府非常关心农民,三农问题每一届政府都提,但农民的生活永远不能改善,因为70%的人口要分享15%的附加值,农村绝对贫困永远不可能解决。今天我们讲城镇化,现在提出城镇化作为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实现收入“双倍增”,到2020年变成一个发达社会的目标,我觉得城镇化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是很大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但我们前面讲到城镇化不单纯是一种人口横向的流动,从农村到城市,从一个地方到另外一个地方,而且是垂直流动,什么意思?你有更好的就业机会、更高的收入,更好的社会服务,张市长谈到医疗保险、养老、失业保险、教育等等。 我们的户口制度的延续,尽管人身可以进行进行衡量流动,你还是二等公民,不能真正享有子女就学,没有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覆盖,像北京没有户口不能买房子,只能住棚户、住贫民窟。这种制度既不效率也不公平,我们讲社会正义,中国还是越来越有社会正义的社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关心社会正义,所以我认为户口制,我只能想象人类只有奴隶制可以相比。
个人分类: 观点|1367 次阅读|0 个评论
节日前科学网展开素食和动物保护的讨论是件好事!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3-1-21 17:30
有的朋友说我遭到了大伙围殴,我觉得有点言过其实,科学网上的诸位科学家对我关于动物保护和素食文化的言论是很包容的。私下里大家关系都还不错,观点分歧,讨论一番,澄清一些误解是有利于动物保护和素食文化的传播的。尤其是节日前,这些讨论是很及时的,因为马上来临的春节对于我们人类和被我们食用的动物来说,是截然不同的事件。一边是快乐、和谐、天伦之乐;而另一边则意味着死亡、痛苦、家庭破碎,永别。 过去被人类所利用的动物的苦难、死亡,被我们有意无意地遗忘了,这样我们安详节日快乐可以心安理得。我现在把这个被遮蔽的事情揭露出来,提醒人们思考这件事,让许多朋友不爽,是很正常的,可以理解。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更多的动物朋友这种几千年来持续的悲惨境遇,在伦理学上是无法辩护的,我们必须要正视这个问题。面对它,才有可能解决它。在直面非人类动物的悲惨境遇的时候,我们其实和古代面对奴隶制的那些人的境遇差不多,都是在面对一个长期以来人们习惯的一种制度和文化,都是一种对我们根深蒂固观念的冲击,都是需要我们去展望和建立一种新的文明。我们会手忙脚乱,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反应,会觉得荒唐可笑,会觉得自己受到了严重的侮辱,这些都不奇怪。 我们需要的不过是理性的思考,需要学会对长期以来形成的观念持有一种批判的态度,需要从头质疑和思考一些最基本观念的内涵:人、动物、权利、伦理、道德、公平、…… 节日闲暇,是对一些基本问题思考的好时机,大家春节的时候会思考这些问题吧?我想。 持续累积正能量! 动物权利不是绝对的,就可以否定动物权利了吗? 莲池大师戒杀文——七不杀 春节吃一次素食,如何? 慈悲无血腥的节日是否可能?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267 次阅读|4 个评论
动物保护的伦理和法律!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11-24 22:13
动物保护的伦理和法律!
近代以来,在动物保护问题上,人们有个逐步觉醒的过程。 一般说来,动物保护的伦理观念先发生改变,先从少数先知先觉者提出新的伦理观念开始,一开始遭到嘲笑,大家不屑一顾,然后经过激烈的辩论,逐步为大家所接受,直至大多数人接受之后,转化为法律,变成强制性的规范。因此,动物伦理学一般都比法律来得更加激进彻底一点,法律是多数人的意志,往往是比较滞后,比较保守的。 而现行法律也是在不断修改的,比如德国就把保护动物纳入了宪法。法律修改的学理基础在于动物伦理学对现行法律的批判。 既然动物伦理学观念比动物保护的法律更具前瞻性,所以,以动物保护的相关法规比较保守来批评动物伦理学太过激进,是不得要领的。 正如以奴隶制下的法律来批评废奴主义伦理观念不够合理,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废奴主义就是要修改奴隶制下的法律呢! 要学会分清不同的层次。 这本动物伦理学的著作是现代美国动物保护运动非常重要的经典著作,值得深入研读。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35 次阅读|6 个评论
舊文重貼:人與動物相衝突該如何做?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11-24 20:44
有些朋友的問題,其實我早就回答過了,現在再貼一次好了。 (劉慶豐博友問:)如何看待:人类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虐杀老鼠、臭虫、蟑螂、蚊子……等现象?对于这些动物,是否要彻底“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博主回复(2012-1-20 16:23) : 所谓反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制,意思是说:要反对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在任何情况下,非人类动物都是人类动物的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非人类动物都要为人类动物服务。 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人类动物的权益都凌驾于人类动物之上。 当人类动物与非人类动物的权益之间发生冲突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基本的原则,我看会是这样的: 不能为了人类动物的非基本利益而杀灭非人类动物 。例如,为了贵妇人的披肩而去屠杀藏羚羊是可耻的。 但是, 如果涉及到人类动物的基本利益,比如威胁到人类动物生存的大规模传染病,在没有其他办法协调人类动物与非人类动物的基本利益的情况下,则人类动物的基本利益要超越于非人类动物的利益。 但是,有一点,就算需要杀灭非人类动物,采取不必要的虐杀都是不合理的。 在很多情况下,老鼠、臭虫、蚊子、蟑螂是不需要杀灭的。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许多非对抗的方法,可以在不杀灭这些动物的情况下维护我们的基本权益。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4810-530538.html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162 次阅读|4 个评论
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是对人性的解放
热度 2 jiangjinsong 2012-10-29 16:19
质疑: 把我们对动物的利用说成是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把我们肉食者说成是定义为“自私、残忍的奴隶主”不好吧? 答: 这里批评的重点是这种不尊重非人类动物权利的制度和文化, 而不是针对具体个人。 其实, 即使奴隶制不人道,残忍, 我们也不能否认奴隶主中也有许多很慈善的人, 他们可能对家人、对朋友都很慈善。 但是在奴隶制中, 奴隶主与奴隶的关系无论如何都是压迫和奴役的关系, 这一点是无法否认的。 从这个类比, 我们更可以看出必须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了。 因为, 即使是很慈善很有爱心的人, 在奴隶制下, 他与奴隶的关系也只能是压迫、奴役的关系。 同样, 即使今天很有爱心的丈夫、妻子、母亲, 在与非人类动物打交道时, 也是在压迫、奴役、屠杀动物。 《三国演义》上有一个家伙, 特“仗义”, 把老婆宰了给刘备吃, 你说他人怎么样? 我们当然都会说他非常残忍。 如果不把女人当人, 只把女人当做财产, 此人的做法可以说是非常慷慨。 这正是我们今天对待非人类动物的态度! 在这种制度、文化中, 人们的善良、恻隐之心被压抑, 对其他物种生命的怜悯心被遮蔽。 一旦这种制度被废除, 人们善良的天性就会在与动物关系中充分实现出来。 从这层意义上说, 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不仅是对动物的解放, 其实也是对人心的解放, 对善良人性的解放。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185 次阅读|9 个评论
主流伦理观也没有免受质疑的特权!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9-5 16:43
有的朋友说,肉食文化现在占据了主流价值观的地位,但这一点本身并不能使得肉食文化免受质疑。 主流伦理观是被大众所接受的,也是过去批判者顶着当时社会的压力和大众的非议,对曾经是主流的价值观进行不屈不挠的批判,说服大家,努力争取的结果。 比如,奴隶制曾经是主流的制度,但是由于在伦理上无法辩护,所以为平等的伦理观所取代。 肉食文化现在是主流的观念,我们现在来追问它的合理性,它就必须要说明自己的合理性,而不能仅仅以其是主流的观念来为自己辩护。 文化的进步往往都是通过对主流观念的批判实现的,如果主流的观念都神圣不可批判,社会就无法进步。 哲学家最重要的工作,在我看来,就是对主流观点提出挑战和质疑。 慈悲的表现形式当然有多方面,大多数肉食者是慈悲的,但是在与动物关系上,肉食文化有其严重的缺陷需要改进。 就好像说,许多奴隶主们在不涉及与奴隶关系的其他方面是善良的,但是我们不能以此来否定废除奴隶制在伦理上的巨大进步,更不能以此来为奴隶制辩护。 肉食文化导致大量动物每天遭受屠杀,导致大量动物每天遭受残酷的折磨,而这些是不必要的,因为人类完全可以通过素食来满足营养的需要。 肉食文化在动物伦理学上是难以为自己辩护的。 一种无法为自己辩护的伦理价值观,即使今天暂时还是主流的,也终将被超越,被抛弃。 当然,要许多人抛弃长期习惯了的价值观,难度不会小。 我们要有耐心,要做好长期辩论说服的思想准备。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091 次阅读|12 个评论
你不要用支持一種更嚴重的罪惡來反對另一種罪惡!
热度 10 jiangjinsong 2012-9-4 22:32
重發反對把豬當寵物養,我同意。 但是,你不應該因此支持把豬當做食物來宰殺的制度啊! 從豬本身的生存狀態來說,寵物豬比那些作為食物的豬畢竟要好很多! 你今天看看大規模養殖的養豬場,豬是一個什麼樣的生存狀態?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03 次阅读|61 个评论
动物福利的观念还远远不够!
热度 4 jiangjinsong 2012-8-11 10:17
动物保护有不同层次,动物福利也只是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妥协的,能让保守的社会容易接受的理念。 除此之外,动物权利论等观念在我看来更有颠覆性,更有启发性,更为彻底。 当初废奴主义者也会被人们认为过于偏激,许多人包括最伟大的哲学家都认为奴隶制是天经地义的,他们许多人认为只要对奴隶稍好一点就可以了,废除奴隶制是胡扯。 最后的结果是:“最荒唐”的想法被人们接受了,社会进步了。 不急,慢慢来,有些观念不可能大家一下子都接受的。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153 次阅读|23 个评论
中国崛起的真正威胁(三)
热度 2 techne 2012-8-11 01:39
中国崛起的真正威胁(三) (草稿,请勿引用) 王键   笔者至今仍然清晰地记得这样一幕,在读大学时,有这样一位戴眼镜的讲授中国革命史的年轻老师,每次课上慷慨陈词激动万分。若用现在流行的词来表述,那就是“愤青”。当时并没有这个词,而且这位老师并不完全是激情四射,他的讲课也还是很有道理的。无论如何,他当时显然对所谓的“左派”思潮感到非常厌恶,很反感计划经济模式和空谈意识形态的自我封闭集权道路。在一节课的最后,他这样形象地表述了中国左派的尴尬地位:“整天在那里说资本主义行将就木,结果人家就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你们自己在家里喊口号吧,生闷气吧,结果人家在那边过的有声有色,有滋有味……喊口号什么用都没有”。   然而,倘若说这一图景是对中国鼓吹计划经济和封闭市场的极左思潮的嘲讽,更具讽刺意味的却是,在全球化走到了一个阶段性的范围之后,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却在西方信奉自由市场的国家引发了巨大的信任危机。以上那些讽刺极左思潮的表述,似乎完全可以原封不动地套在今天西方喋喋不休的反华政客或中国华而不实的自由民主派头上。“整天在那里说中国模式行将就木,结果人家就是腐而不朽,垂而不死……”。而最后得出的类似结论则是:意识形态无用——空喊自由民主的口号,“什么用都没有”。那么,这个极具嘲讽的重演和类比,到底说明了什么?   让我们先从南北战争说起。大家都知道,南北战争的结果是代表自由资本主义的北方获胜,而代表农奴制的南方农场式生产方式遭到了失败。但其实这件事情并不这么简单,这不光是说北方的获胜一波三折,具有很大的偶然性。其实,传统教科书中对南方失败的必然性表述,具有很大的“胜者王侯败者寇”的粉饰形式。若从当时美国南北双方的经济实力对比来看,北方未必比南方更先进。这其中缘由在于,说北方先进用的是后来成为统治形式的工业和制造业的度量标准。但从当时美国的贸易结构来看,南方的棉花生产显然更具有比较优势,反而代表了美国最先进的生产力。至于北方的工业,公路,铁路,自由工人,这些要素在当时并没有表现出竞争力,其价值和地位是在事后的资本主义发展中得到确认和巩固的。不光看这些指标,尽管由于北方在面积和人口因素上都具有优势,因而在经济总量上也具有优势,然而在人均产值的计算上,按照南方自由民(不包括奴隶的白人,且将奴隶记为财产纳入自由民产值)人数计算而出的人均产值,和北方持平。而当时美国最富裕的人,则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从这些指标来看,南方经济相对于北方并不落后。北方的胜利不是因为制度多么先进,反倒像是因为北方地域更大人口更多经济总量大,因而它的抗击打能力更强,能够赢得持久战。   当然,美国北方最后幸运地获胜了。然而,北方的获胜却未必能够说明自由资本主义一定比奴隶制更优越,这只是个历史的偶然,也许只能说明这个世界恰好走到了一条以自由资本主义为标尺来进行度量的状态之中。至于除了自由资本主义之外,是不是还存在着成功的奴隶制,这件事情却并不是那么显而易见的。我们甚至同样可以设想,假如在南北战争中侥幸获胜的是推崇奴隶制的美国南方地区,而且在世界范围内奴隶制仍然是一种具有优势、被多数地区采纳的合法社会结构,那么最终由美国所打造出的那个世界模式,就有可能是一种基于奴隶制的社会模式。   在真实的历史中,美国南方失败了。而且,即使假设美国南方侥幸获胜,美国在很大程度上分裂为南北两个国家,那么美国南方最终也难以有效协调和解决美国宪法中的奴隶制问题。美国南方的千百万黑人,始终像掩埋的定时炸弹,也许终有一天会再次引爆那个侥幸获胜的美国南方的合法性危机。然而,上述所有这一切表述,它所依托的根源都在于这样一点:奴隶制已经在这个世界失败了,它在根源上是缺乏合法性的,是充满自相矛盾的社会形式。但是,假如存在着某种方式可以让美国南方有效地将奴隶制同资本主义制度相结合,也许我们可以找到一种理由,支持一种更具效率的奴隶制的存在。   这一逻辑,在秦晖先生著名的“昂纳克语言”中得以表现。如果存在着一种可以依托于低人权优势的有效利用自由资本的方式,那么我们没有理由认为某种奴隶制(或低人权优势),一定可以在经济的发展中输给自由民主模式(高人权优势)。而这个疑问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世界?也许一个自由的世界中,低人权优势会遭到淘汰,但在一个不那么自由的世界中,却会得出相反的结论。总之,我们这个世界的具体属性,将会影响制度博弈的形式和结局。而单就这一属性而言,似乎并不存在一个客观的、孤立于我们之外的标准,可以告诉我们,作为人,我们究竟是什么,或者能够成为什么?   因此,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之后,伴随着中国的崛起,西方的自由资本主义模式可能已经遭遇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大挑战。难怪乎某些西方学者开始惊呼“中国在毁灭资本主义”,不同于二次大战中的武力扩张威胁,也不同于苏联引而不发的军事威慑,在事实上,中国所谓的“和平崛起”以及整合政府和市场的新模式,确实已经让西方自由市场经济的一些最基本假设以及核心价值开始趋向于摇摆不定。亚当.斯密所谓的“看不见的手”,已经被一只“看得见的手”所动摇。在这只尘世中可以看得一清二楚的政府之手的强烈干预和操控下,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经济成就。而这一成就对西方自由市场制度的挑战,是非常深刻的。这让自认为具备道德高地的西方人很不适应,也成为他们担心中国经济和政治威胁的缘由。   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国内在20世纪上半叶中的分歧,以及中国和美国的冲突,重演了19世纪美国南北内战中所纠结的那些类似问题,只是中国和美国取得了完全相反的认知和结果。在美国,自由赢得了胜利,尊严得到了更新。然而,在传统、地缘和民情完全不同的中国,这一幕却得到了改写。与美国相比,中国更像是个自由的坟墓和尊严的终结之地。而无论如何,中国所采取的这一系列措施,尤其在21世纪,已经显得越来越成功。
个人分类: 思想文化|475 次阅读|4 个评论
#老蔣動保每日談#20120203:動物保護很好,但是不要太偏激了。
热度 1 jiangjinsong 2012-2-3 15:05
#老蔣動保每日談#20120203:動物保護很好,但是不要太偏激了。
# 老蔣動保每日談 #20120203 :動物保護很好,但是不要太偏激了。 用偏激來批評動物保護很常見。但是,什麼叫偏激,什麼不叫偏激,得有一個合適的標準。否則就是大家隨口亂說而已。說動物保護偏激的朋友可以回想一下,當年有人要廢除奴隸制的時候,也有許多人說:的確有的奴隸主很不像話,對奴隸太殘暴,不夠人道。但是,奴隸就是奴隸,要把奴隸都解放了,也有點太偏激。不知我們今天怎麼看這種說法 呢 ? 普通人用來評價動物保護偏激、極端的標準,不過是當今社會的流行做法。殊不知,中國大陸的動物保護在世界範圍內是非常落後的。用這個非常落後的指標去衡量,全世界許多國家的動物保護就都是很偏激、很極端了。而事實上,即使西方發達國家在動物保護的問題上也存在不少問題,當地的動物保護組織也在不遺餘力地推進呢! 中國古代在動物保護的理論和實踐方面在全世界都相當領先,動物保護不是舶來品,我們應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繼承和發揚中國古代慈悲護生的優良傳統,讓我們的社會更文明,讓我們與其他生靈的關係更和諧。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31 次阅读|2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122:动物保护是否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法律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1-21 20:08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122:动物保护是否任何时候都必须遵守法律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122 有些朋友总是以某些严重虐待虐杀动物的行为没有违反现行法律为由来反对动物保护人士的抗议反对行为。 这个其实是很浅陋的想法。事实上,我国动物动物保护立法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落后的,立法严重滞后于动物保护的现状,落后于广大公众的动保意识。动物保护运动,我说过,本质上是一种反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制的伟大运动。它必然要颠覆我们长期的观念,也会挑战现行的法律制度。 不能把现在的流行的道德观念当做天经地义、神圣不可侵犯的天条,更不要把现行的法律当做完美无缺的规则,它本身就是我们要挑战的对象,要接受动物伦理的拷问。 其实,当年废奴主义者在挑战人类动物奴隶制的时候,也同样面临观念不认同,法律禁止的困难局面。他们当年持之以恒地宣传,改变了人们的观念,改变了当时野蛮的法律。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采取的是温和说服的办法,在必要的时候,他们也曾违反当时的法律,甚至受到了法律的制裁。最后我们不会谴责他们违反了当时的法律,反而谴责当时那些野蛮的法律。 非人类动物受压迫更深,它们的语言,不为人类所熟悉,它们被丑化污名化得更加严重,它们是更加边缘的弱势群体。它们的解放阻力更大。那些动物保护人士牺牲更大,受到的误解和偏见更大。让我们回忆起古代那些废奴主义先贤的光辉榜样,给动物保护主义者们以更大的支持吧。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596 次阅读|21 个评论
#老蔣動保每日談#2010121:如何處理與非人類動物的衝突問題?
热度 8 jiangjinsong 2012-1-20 20:01
#老蔣動保每日談#2010121:如何處理與非人類動物的衝突問題?
(劉慶豐博友問:)如何看待:人类使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虐杀老鼠、臭虫、蟑螂、蚊子……等现象?对于这些动物,是否要彻底“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博主回复(2012-1-20 16:23) : 所谓反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制,意思是说:要反对这样一种制度:在这种制度中,在任何情况下,非人类动物都是人类动物的工具,在任何情况下,非人类动物都要为人类动物服务。 并不是说,在任何情况下,人类动物的权益都凌驾于人类动物之上。 当人类动物与非人类动物的权益之间发生冲突时,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基本的原则,我看会是这样的: 不能为了人类动物的非基本利益而杀灭非人类动物 。例如,为了贵妇人的披肩而去屠杀藏羚羊是可耻的。 但是, 如果涉及到人类动物的基本利益,比如威胁到人类动物生存的大规模传染病,在没有其他办法协调人类动物与非人类动物的基本利益的情况下,则人类动物的基本利益要超越于非人类动物的利益。 但是,有一点,就算需要杀灭非人类动物,采取不必要的虐杀都是不合理的。 在很多情况下,老鼠、臭虫、蚊子、蟑螂是不需要杀灭的。我们完全可以采取许多非对抗的方法,可以在不杀灭这些动物的情况下维护我们的基本权益。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3737 次阅读|15 个评论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120:反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热度 5 jiangjinsong 2012-1-20 09:52
#老蒋动保每日谈#20120120:反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制
#老蒋动保每日谈# 20120120:动物保护的实质就是,反对对于非人类动物的奴隶制的迫害。 最根本的当然是彻底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同时在暂时尚未彻底废除非人类动物奴隶制的情况下,也决不放弃任何改善非人类动物奴隶生存条件的机会,鼓励相对慈善的人类动物奴隶主们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尽量仁慈、宽厚。 绝不因为人类动物奴隶主们对非人类动物奴隶的仁慈、宽厚,就支持非人类动物奴隶制,也绝不因为要彻底反对非人类动物奴隶制,就否定人类奴隶主们仁慈、宽厚行为的意义。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4289 次阅读|18 个评论
【陈氏微博】在看郭沫若论文集《奴隶制时代》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1-8-22 05:48
  从序言关于我国奴隶封建社会分期看起,后面基本都是论文的解集,当然也有吵架论文,还有点意思。   郭沫若的才华还是有的,如果能够自由探索,我想原本应该在历史的很多方面取得更大的成就。   比如,关于封建社会分期的问题,我们从中学历史课本就采用了郭老的观点,那就是春秋战国之交,而看他的原始论文,却是为了证明毛主席说的周秦之交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过度这一论点,我只好摇头了。后面的论据再充分,也难逃马屁论文之嫌。   所以,他老人家的论文我看的时候很难不用审视的眼光。   当然,如果去掉那些为了政治家的言论而硬做的论证,郭老的这些论文写作都很规范。
个人分类: 史论|4175 次阅读|3 个评论
[转载]中国数学史概略
lysyxcs 2011-5-28 07:40
中国古代文明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中国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并以空位表示零。算筹为加、减、乘、除等运算建立起良好的条件。 筹算直到十五世纪元朝末年才逐渐为珠算所取代,中国古代数学就是在筹算的基础上取得其辉煌成就的。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战国时期,齐国人着的《考工记》汇总了当时手工业技术的规范,包含了一些测量的内容,并涉及到一些几何知识,例如角的概念。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例如:「圆,一中同长也」、「平,同高也」等等。墨家还给出有穷和无穷的定义。《庄子》记载了惠施等人的名家学说和桓团、公孙龙等辩者提出的论题,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例如「至大无外谓之大一,至小无内谓之小一」、「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等。这些许多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但这种重视抽象性和逻辑严密性的新思想未能得到很好的继承和发展。 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为使不断丰富的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与其同时出土的一本汉简历谱所记乃吕后二年(公元前186年),所以该书的成书年代至晚是公元前186年(应该在此前)。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及普遍形式;(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较复杂的开方问题和分数运算等。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补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公元前一世纪﹞。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编写,共收集了246个问题及其解法,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和勾股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分数四则和比例算法、各种面积和体积的计算、关于勾股测量的计算等。在代数方面,《方程》章中所引入的负数概念及正负数加减法法则,在世界数学史上都是最早的记载;书中关于线性方程组的解法和现在中学讲授的方法基本相同。就《九章算术》的特点来说,它注重应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形成了以筹算为中心的数学体系,对中国古算影响深远。它的一些成就如十进制值制、今有术、盈不足术等还传到印度和阿拉伯,并通过这些国家传到欧洲,促进了世界数学的发展。 魏晋时期中国数学在理论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其中赵爽(生卒年代不详)和刘徽(生卒年代不详)的工作被认为是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开端。三国吴人赵爽是中国古代对数学定理和公式进行证明的最早的数学家之一,对《周髀算经》做了详尽的注释,在《勾股圆方图注》中用几何方法严格证明了勾股定理,他的方法已体现了割补原理的思想。赵爽还提出了用几何方法求解二次方程的新方法。263年,三国魏人刘徽注释《九章算术》,在《九章算术注》中不仅对原书的方法、公式和定理进行一般的解释和推导,系统地阐述了中国传统数学的理论体系与数学原理,而且在其论述中多有创造,在卷1《方田》中创立割圆术(即用圆内接正多边形面积无限逼近圆面积的办法),为圆周率的研究工作奠定理论基础和提供了科学的算法,他运用“割圆术”得出圆周率的近似值为3927/1250(即3.1416);在《商功》章中,为解决球体积公式的问题而构造了“牟合方盖”的几何模型,为祖暅获得正确结果开辟了道路;为建立多面体体积理论,运用极限方法成功地证明了阳马术;他还撰著《海岛算经》,发扬了古代勾股测量术----重差术。 南北朝时期的社会长期处于战争和分裂状态,但数学的发展依然蓬勃。出现了《孙子算经》、《夏侯阳算经》、《张丘建算经》等算学著作。约于公元四-五世纪成书的《孙子算经》给出「物不知数」问题并作了解答,导致求解一次同余组问题在中国的滥畅;《张丘建算经》的「百鸡问题」引出三个未知数的不定方程组问题。 公元五世纪,祖冲之、祖暅父子的工作在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他们在《九章算术》刘徽注的基础上,将传统数学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成为重视数学思维和数学推理的典范。他们同时在天文学上也有突出的贡献。其著作《缀术》已失传,根据史料记载,他们在数学上主要有三项成就:(1)计算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得到3.1415926π3.1415927,并求得π的约率为22/7,密率为355/113,其中密率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的最佳值,欧洲直到十六世纪德国人鄂图(valentinusotto)和荷兰人安托尼兹(a.anthonisz)才得出同样结果;(2)祖暅在刘徽工作的基础上推导出球体体积的正确公式,并提出"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的体积原理,即二立体等高处截面积均相等则二体体积相等的定理。欧洲十七世纪意大利数学家卡瓦列利(bonaventuracavalieri)才提出同一定理;(3)发展了二次与三次方程的解法。 同时代的天文历学家何承天创调日法,以有理分数逼近实数,发展了古代的不定分析与数值逼近算法。 中国数学教育制度的建立 隋朝大兴土木,客观上促进了数学的发展。唐初王孝通撰《缉古算经》,主要是通过土木工程中计算土方、工程的分工与验收以及仓库和地窖计算等实际问题,讨论如何以几何方式建立三次多项式方程,发展了《九章算术》中的少广、勾股章中开方理论。 隋唐时期是中国封建官僚制度建立时期,随着科举制度与国子监制度的确立,数学教育有了长足的发展。656年国子监设立算学馆,设有算学博士和助教,由太史令李淳风等人编纂注释《算经十书》﹝包括《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海岛算经》、《孙子算经》、《张丘建算经》、《夏侯阳算经》、《缉古算经》、《五曹算经》、《五经算术》和《缀术》﹞,作为算学馆学生用的课本。对保存古代数学经典起了重要的作用。 由于南北朝时期的一些重大天文发现在隋唐之交开始落实到历法编算中,使唐代历法中出现一些重要的数学成果。公元600年,隋代刘焯在制订《皇极历》时,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创造,唐代僧一行在其《大衍历》中将其发展为不等间距二次内插公式。 唐朝后期,计算技术有了进一步的改进和普及,出现很多种实用算术书,对于乘除算法力求简捷。 中国数学发展的高峰 唐朝亡后,五代十国仍是军阀混战的继续,直到北宋王朝统一了中国,农业、手工业、商业迅速繁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从公元十一世纪到十四世纪﹝宋、元两代﹞,筹算数学达到极盛,是中国古代数学空前繁荣,硕果累累的全盛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一批著名的数学家和数学著作,列举如下:贾宪的《黄帝九章算法细草》﹝11世纪中叶﹞,刘益的《议古根源》﹝12世纪中叶﹞,秦九韶的《数书九章》﹝1247﹞,李冶的《测圆海镜》﹝1248﹞和《益古演段》﹝1259﹞,杨辉的《详解九章算法》﹝1261﹞、《日用算法》﹝1262﹞和《杨辉算法》﹝1274-1275﹞,朱世杰的《算学启蒙》﹝1299﹞和《四元玉鉴》﹝1303﹞等等。宋元数学在很多领域都达到了中国古代数学,也是当时世界数学的巅峰。其中主要的工作有: 公元1050年左右,北宋贾宪(生卒年代不详)在《黄帝九章算法细草》中创造了开任意高次幂的“增乘开方法”,公元1819年英国人霍纳(williamgeorgehorner)才得出同样的方法。贾宪还列出了二项式定理系数表,欧洲到十七世纪才出现类似的“巴斯加三角”。(《黄帝九章算法细草》已佚) 公元1088—1095年间,北宋沈括从“酒家积罂”数与“层坛”体积等生产实践问题提出了“隙积术”,开始对高阶等差级数的求和进行研究,并创立了正确的求和公式。沈括还提出“会圆术”,得出了我国古代数学史上第一个求弧长的近似公式。他还运用运筹思想分析和研究了后勤供粮与运兵进退的关系等问题。 公元1247年,南宋秦九韶在《数书九章》中推广了增乘开方法,叙述了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他列举了二十多个来自实践的高次方程的解法,最高为十次方程。欧洲到十六世纪意大利人菲尔洛(scipiodelferro)才提出三次方程的解法。秦九韶还系统地研究了一次同余式理论。 公元1248年,李冶(李治,公元1192一1279年)著的《测圆海镜》是第一部系统论述“天元术”(一元高次方程)的著作,这在数学史上是一项杰出的成果。在《测圆海镜·序》中,李冶批判了轻视科学实践,以数学为“九九贱技”、“玩物丧志”等谬论。 公元1261年,南宋杨辉(生卒年代不详)在《详解九章算法》中用“垛积术”求出几类高阶等差级数之和。公元1274年他在《乘除通变本末》中还叙述了“九归捷法”,介绍了筹算乘除的各种运算法。公元1280年,元代王恂、郭守敬等制订《授时历》时,列出了三次差的内插公式。郭守敬还运用几何方法求出相当于现在球面三角的两个公式。 公元1303年,元代朱世杰(生卒年代不详)著《四元玉鉴》,他把“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欧洲到公元1775年法国人别朱(etiennebezout)才提出同样的解法。朱世杰还对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高次差的内插公式,欧洲到公元1670年英国人格里高利(jamesgregory)和公元1676一1678年间牛顿(issacnewton)才提出内插法的一般公式。 公元十四世纪我国人民已使用珠算盘。在现代计算机出现之前,珠算盘是世界上简便而有效的计算工具。 中国数学的衰落与日用数学的发展 这一时期指十四世纪中叶明王朝建立到明末的1582年。数学除珠算外出现全面衰弱的局面,当中涉及到中算的局限、十三世纪的考试制度中已删减数学内容、明代大兴八段考试制度等复杂的问题,不少中外数学史家仍探讨当中涉及的原因。 明代最大的成就是珠算的普及,出现了许多珠算读本,及至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1592﹞问世,珠算理论已成系统,标志着从筹算到珠算转变的完成。但由于珠算流行,筹算几乎绝迹,建立在筹算基础上的古代数学也逐渐失传,数学出现长期停滞。 西方初等数学的传入与中西合璧 十六世纪末开始,西方传教士开始到中国活动,由于明清王朝制定天文历法的需要,传教士开始将与天文历算有关的西方初等数学知识传入中国,中国数学家在“西学中源”思想支配下,数学研究出现了一个中西融合贯通的局面。 十六世纪末,西方传教士和中国学者合译了许多西方数学专着。其中第一部且有重大影响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马窦和徐光启合译的《几何原本》前6卷﹝1607﹞,其严谨的逻辑体系和演译方法深受徐光启推崇。徐光启本人撰写的《测量异同》和《勾股义》便应用了《几何原本》的逻辑推理方法论证中国的勾股测望术。此外,《几何原本》课本中绝大部份的名词都是首创,且沿用至今。在输入的西方数学中仅次于几何的是三角学。在此之前,三角学只有零星的知识,而此后获得迅速发展。介绍西方三角学的著作有邓玉函编译的《大测》﹝2卷,1631﹞、《割圆八线表》﹝6卷﹞和罗雅谷的《测量全义》﹝10卷,1631﹞。在徐光启主持编译的《崇祯历书》﹝137卷,1629-1633﹞中,介绍了有关圆椎曲线的数学知识。 入清以后,会通中西数学的杰出代表是梅文鼎,他坚信中国传统数学「必有精理」,对古代名著做了深入的研究,同时又能正确对待西方数学,使之在中国扎根,对清代中期数学研究的高潮是有积极影响的。与他同时代的数学家还有王锡阐和年希尧等人。清康熙帝爱好科学研究,他「御定」的《数理精蕴》﹝53卷,1723﹞,是一部比较全面的初等数学书,对当时的数学研究有一定影响。 传统数学的整理与复兴 乾嘉年间形成一个以考据学为主的干嘉学派,编成《四库全书》,其中数学著作有《算经十书》和宋元时期的著作,为保存濒于湮没的数学典籍做出重要贡献。 在研究传统数学时,许多数学家还有发明创造,例如有「谈天三友」之称的焦循、汪莱及李锐作出不少重要的工作。李善兰在《垛积比类》﹝约1859﹞中得到三角自乘垛求和公式,现在称之为「李善兰恒等式」。这些工作较宋元时期的数学进了一步。阮元、李锐等人编写了一部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传记《畴人传》46卷﹝1795-1810﹞,开数学史研究之先河。 西方数学再次东进 1840年鸦战争后,闭关锁国政策被迫中止。同文馆内添设「算学」,上海江南制造局内添设翻译馆,由此开始第二次翻译引进的高潮。主要译者和著作有: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合译的《几何原本》后9卷﹝1857﹞,使中国有了完整的《几何原本》中译本;《代数学》13卷﹝1859﹞;《代微积拾级》18卷﹝1859﹞。李善兰与英国传教士艾约瑟合译《圆锥曲线说》3卷,华蘅芳与英国传教士傅兰雅合译《代数术》25卷﹝1872﹞,《微积溯源》8卷﹝1874﹞,《决疑数学》10卷﹝1880﹞等。在这些译着中,创造了许多数学名词和术语,至今仍在应用。1898年建立京师大学堂,同文馆并入。1905年废除科举,建立西方式学校教育,使用的课本也与西方其它各国相仿。 中国现代数学的建立 这一时期是从20世纪初至今的一段时间,常以1949年新中国成立为标志划分为两个阶段。 中国近现代数学开始于清末民初的留学活动。较早出国学习数学的有1903年留日的冯祖荀,1908年留美的郑之蕃,1910年留美的胡明复和赵元任,1911年留美的姜立夫,1912年留法的何鲁,1913年留日的陈建功和留比利时的熊庆来﹝1915年转留法﹞,1919年留日的苏步青等人。他们中的多数回国后成为著名数学家和数学教育家,为中国近现代数学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其中胡明复1917年取得美国哈佛大学博士学位,成为第一位获得博士学位的中国数学家。随着留学人员的回国,各地大学的数学教育有了起色。最初只有北京大学1912年成立时建立的数学系,1920年姜立夫在天津南开大学创建数学系,1921年和1926年熊庆来分别在东南大学﹝今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建立数学系,不久武汉大学、齐鲁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陆续设立了数学系,到1932年各地已有32所大学设立了数学系或数理系。1930年熊庆来在清华大学首创数学研究部,开始招收研究生,陈省身、吴大任成为国内最早的数学研究生。三十年代出国学习数学的还有江泽涵﹝1927﹞、陈省身﹝1934﹞、华罗庚﹝1936﹞、许宝騤﹝1936﹞等人,他们都成为中国现代数学发展的骨干力量。同时外国数学家也有来华讲学的,例如英国的罗素﹝1920﹞,美国的伯克霍夫﹝1934﹞、奥斯古德﹝1934﹞、维纳﹝1935﹞,法国的阿达马﹝1936﹞等人。1935年中国数学会成立大会在上海召开,共有33名代表出席。1936年〈中国数学会学报〉和《数学杂志》相继问世,这些标志着中国现代数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解放以前的数学研究集中在纯数学领域,在国内外共发表论着600余种。在分析学方面,陈建功的三角级数论,熊庆来的亚纯函数与整函数论研究是代表作,另外还有泛函分析、变分法、微分方程与积分方程的成果;在数论与代数方面,华罗庚等人的解析数论、几何数论和代数数论以及近世代数研究取得令世人瞩目的成果;在几何与拓扑学方面,苏步青的微分几何学,江泽涵的代数拓扑学,陈省身的纤维丛理论和示性类理论等研究做了开创性的工作: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方面,许宝騤在一元和多元分析方面得到许多基本定理及严密证明。此外,李俨和钱宝琮开创了中国数学史的研究,他们在古算史料的注释整理和考证分析方面做了许多奠基性的工作,使我国的民族文化遗产重放光彩。 1949年11月即成立中国科学院。1951年3月《中国数学学报》复刊﹝1952年改为《数学学报》﹞,1951年10月《中国数学杂志》复刊﹝1953年改为《数学通报》﹞。1951年8月中国数学会召开建国后第一次国代表大会,讨论了数学发展方向和各类学校数学教学改革问题。 建国后的数学研究取得长足进步。50年代初期就出版了华罗庚的《堆栈素数论》﹝1953﹞、苏步青的《射影曲线概论》﹝1954﹞、陈建功的《直角函数级数的和》﹝1954﹞和李俨的《中算史论丛》5集﹝1954-1955﹞等专着,到1966年,共发表各种数学论文约2万余篇。除了在数论、代数、几何、拓扑、函数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史等学科继续取得新成果外,还在微分方程、计算技术、运筹学、数理逻辑与数学基础等分支有所突破,有许多论着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同时培养和成长起一大批优秀数学家。 60年代后期,中国的数学研究基本停止,教育瘫痪、人员丧失、对外交流中断,后经多方努力状况略有改变。1970年《数学学报》恢复出版,并创刊《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73年陈景润在《中国科学》上发表《大偶数表示为一个素数及一个不超过二个素数的乘积之和》的论文,在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中取得突出成就。此外中国数学家在函数论、马尔可夫过程、概率应用、运筹学、优选法等方面也有一定创见。 1978年11月中国数学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标志着中国数学的复苏。1978年恢复全国数学竞赛,1985年中国开始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数学竞赛。1981年陈景润等数学家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励。1983年国家首批授于18名中青年学者以博士学位,其中数学工作者占2/3。1986年中国第一次派代表参加国际数学家大会,加入国际数学联合会,吴文俊应邀作了关于中国古代数学史的45分钟演讲。近十几年来数学研究硕果累累,发表论文专着的数量成倍增长,质量不断上升。1985年庆祝中国数学会成立50周年年会上,已确定中国数学发展的长远目标。代表们立志要不懈地努力,争取使中国在世界上早日成为新的数学大国。 中国数学的特点 (1)以算法为中心,属于应用数学。中国数学不脱离社会生活与生产的实际,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数学研究是围绕建立算法与提高计算技术而展开的。 (2)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中国传统数学文化中,数学被儒学家培养人的道德与技能的基本知识---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之一,它的作用在于“通神明、顺性命,经世务、类万物”,所以中国传统数学总是被打上中国哲学与古代学术思想的烙印,往往与术数交织在一起。同时,数学教育与研究往往被封建政府所控制,唐宋时代的数学教育与科举制度、历代数学家往往是政府的天文官员,这些事例充分反映了这一性质。 (3)寓理于算,理论高度概括。由于中国传统数学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而且因中国人综合、归纳思维的决定,所以中国传统数学不关心数学理论的形式化,但这并不意味中国传统仅停留在经验层次而无理论建树。其实中国数学的算法中蕴涵着建立这些算法的理论基础,中国数学家习惯把数学概念与方法建立在少数几个不证自明、形象直观的数学原理之上,如代数中的“率”的理论,平面几何中的“出入相补”原理,立体几何中的“阳马术”、曲面体理论中的“截面原理”(或称刘祖原理,即卡瓦列利原理)等等。 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 数学活动有两项基本工作----证明与计算,前者是由于接受了公理化(演绎化)数学文化传统,后者是由于接受了机械化(算法化)数学文化传统。在世界数学文化传统中,以欧几里得《几何原本》为代表的希腊数学,无疑是西方演绎数学传统的基础,而以《九章算术》为代表的中国数学无疑是东方算法化数学传统的基础,它们东西辉映,共同促进了世界数学文化的发展。 中国数学通过丝绸之路传播到印度、阿拉伯地区,后来经阿拉伯人传入西方。而且在汉字文化圈内,一直影响着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亚洲国家的数学发展。
1406 次阅读|0 个评论
動物權利手冊5. 人类在吃肉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热度 3 jiangjinsong 2011-5-5 22:07
蔣科學按:許多人受肉食文化的洗腦,把肉食與健康畫上等號。其實,肉食實際上是不利健康的。更重要的是:肉食總也脫離不了對動物的殺戮。 我曾竟說過這樣的名言: 奴隸主再慈悲, 也不如徹底廢除奴隸制。 肉食者再善良, 也不如廢除肉食制。 5. 人类在吃肉的同时也能保持健康? 人类的消化系统是非常有弹性和适应能力的。我们的确能在饮食中吃一点适量的肉食而同时仍旧健康。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在于: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任何一丁点的肉食也能保持完美的健康,然而我们却仅仅是为了物质上的利益和对动物血肉口味的执著,让千千万万的动物遭受极大的痛苦和死亡。要是考虑到哪怕是一丁点的动物权利的话,每一个人就应该发现到吃肉在道德上是站不住脚的。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624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