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捷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Fill-in-the-blanks:别陷入学术不端行为的泥沼
medjaden 2015-1-27 15:42
随着招聘,晋职,绩效,基金申请等各项评判标准与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相挂钩,学术不端的现象不仅屡禁不绝,甚至还愈演愈烈。最近,Science和ScientificAmerican分别于10月14日和12月17日刊登了名为“Copycat papers flag continuing headache in China” 和“ForSale: “Your Name Here” in a Prestigious Science Journal”的两篇论文。 这两篇文章直指中国科研学者造假现象严重,批评或指责中国作者的科技论文写作抄袭现象严重,整个中国中国论文编辑市场的混乱,买卖作者等学术不端现象的猖獗。本文先撇开这两篇文章所使用的搜索抄袭方法是否有失偏颇,得出的结论是否过激,也不去评价被披露的个人和单位,仅从事件本身来看,这两篇文章虽是间接或局部反映了的中国论文写作及发表现状,但从整体上却会影响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诚信值从而增加其论文发表的难度。 中国作者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普遍存在语句抄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Fill-in-the-blanks(填空式撰写)。Fill-in-the-blanks出自ScientificAmerican的这篇报道,指的是用完全相同的语句组织语言,仅在措词上有轻微的变化,将表达关键信息的词语用填空的方式填入到句子模型中来撰写文稿。该报告指出在十几篇中国人发表的文章中,许多用语几乎完全相同,仅仅是替换了基因和疾病的名字,就好像是升级版的“mad libs游戏”(欧美曾经流行的一种群体室内游戏:参与者们将缺失的单词填在所需的信息中共同编造一个故事)。更糟糕的是,原文中的错别字也照抄不误!结果以讹传讹,一个并不存在的术语竟在许多类似论文出现。“Begger's funnel plot”就是典型一例,有十几篇中国学者的论文中使用了这一术语。难怪有人怀疑这些论文来自同一“加工厂”。 造成Fill-in-the-blanks的无外乎两大原因。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科研学者即使有好的想法和好的实验结果,却无法将之准确用英文描述表达出来,不同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中国人写出的英文不能被国外学者理解和接受。于是,大家开始模仿已发表论文的用语用句,先寻找需要表达内容的相似模板,然后像填词一样将模板中相应的词语替换掉,从而“创造”出一份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稿来。这种现状便是中国论文中模仿抄袭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国科学家除了语言出现抄袭以外,其科研思想和结果其实还是原创并有价值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科学家们的成果如何展示给世界呢?答案就是来自合法、正规、专业的论文编辑公司的协助。 目前,国内编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诚然,有许多诚信度比较高、深受国内科研人员喜爱的编辑公司。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编辑公司打着编辑公司的名义,从事编造论文活动。他们有些建立了较完善的写作模板和流程,只需将虚构的实验方法和编造的数据填写进去,就能快速“生产”出一篇SCI论文,因而成为不折不扣的科研论文撰写、复制加工厂。他们有些在光鲜亮丽的网站宣传背后偷偷摸摸地干着肮脏的论文生产和买卖勾当,有些则明目张胆地在其网站明码实价将虚构的论文兜售给需要论文的作者。这类公司的产生便是造成Fill-in-the-blanks的第二个原因。他们的存在给国内的科研和学术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使所有科研人员都深受其害。其一,虚假的数据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对探求真理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们造成了误导。如果在不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进一步研究不仅会浪费学者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浪费了国家和投资者的金钱。其二,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会造成科研人员在科研资源和学术地位上的不公平竞争,打击科研学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其三,科研学者的使命就是为了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如果在探索科研的道路上被打上了学术不端的标签,轻则造成论文撤稿,重则导致撤职从而断送了科研生涯,甚至有的人不能忍受众人鄙夷和唾弃而失去生命。所以,学术不端行为一旦被发现,代价是沉重的。所以,我们不仅要避免因为语言问题去模仿、抄袭他人的论文,还必须杜绝从论文“加工厂”购买论文。因为上面两种情况导致的Fill-in-the-blanks都会使人陷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泥沼,尤其后者会断送科研生涯。 美捷登学术部:Lauren 参考文献: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or-sale-your-name-here-in-a-prestigious-science-journal/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4/10/copycat-papers-flag-continuing-headache-china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288313 http://www.yizhe.org/magazine/magaxdetail.asp?id=9722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美捷登观点|3818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撰写经验: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没?
medjaden 2015-1-26 16:01
如果将文章的新颖性及其科学价值比作大厦的地基,那么写作细节就是建造大厦的重要环节。 一篇好的科学论文,不仅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取宝贵的信息、按照文中方法重复出相同或类似的结果,还能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谨性、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严格性。 这些都是写作的细节能够反映给读者的信息。如果一篇文稿让评审的第一印象就是写作混乱、前后矛盾、数据不详,那么这篇文稿很大可能就会在初次审稿中被拒。 针对笔者接触到的文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了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实验中涉及到的试剂、设备、研究对象等应该提供详尽的出处,如型号、货物号、产家地址等。 2 )所有简写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应该给出全称。 3 )所有的观点或数据,都要言出有据,提供参考文献或数据作为支持。 4 )数据和单位要表达准确,图表要符合相应的 SCI 杂志格式。 5 )要注意英文的表达方式。 比如:作者写作原意是“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非常明显。”作者译为英文往往是:“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very significant.”但是这样通常会被评审提出叙述不清晰,需要修改成如下描述:“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xxx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文表达模式和中文表达模式的差异,英文表达需要将治疗结果具体描述,还要说明是谁和谁进行的比较,这些往往和中文写作思维习惯不同。 很多作者认为自己的论文评审是发给同行看的,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您文章的阅读者、评审者可能并不是和您相同专业或亚专业的人士。 如果大家明确了这样的目标受众,写作自然就会更加详尽、严谨、清晰易懂,让自己的文稿真正的成为 “ 读者友好 ” 的论文并被杂志接受。 美捷登编辑: Dr. Donald Zhou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撰写经验:细节决定成败
热度 1 medjaden 2015-1-23 15:43
如果将文章的新颖性及其科学价值比作大厦的地基,那么写作细节就是建造大厦的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科学论文,不仅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取宝贵的信息、按照文中方法重复出相同或类似的结果,还能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谨性、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严格性。这些都是写作的细节能够反映给读者的信息。如果一篇文稿让评审的第一印象就是写作混乱、前后矛盾、数据不详,那么这篇文稿很大可能就会在初次审稿中被拒。针对笔者接触到的文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了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实验中涉及到的试剂、设备、研究对象等应该提供详尽的出处,如型号、货物号、产家地址等。 2)所有简写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应该给出全称。 3)所有的观点或数据,都要言出有据,提供参考文献或数据作为支持。 4)数据和单位要表达准确,图表要符合相应的SCI杂志格式。 5)要注意英文的表达方式。比如:作者写作原意是“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非常明显。” 比如:作者写作原意是“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非常明显。”作者译为英文往往是:“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very significant.”但是这样通常会被评审提出叙述不清晰,需要修改成如下描述:“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xxx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文表达模式和中文表达模式的差异,英文表达需要将治疗结果具体描述,还要说明是谁和谁进行的比较,这些往往和中文写作思维习惯不同。 很多作者认为自己的论文评审是发给同行看的,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您文章的阅读者、评审者可能并不是和您相同专业或亚专业的人士。如果大家明确了这样的目标受众,写作自然就会更加详尽、严谨、清晰易懂,让自己的文稿真正的成为“读者友好”的论文并被杂志接受。 美捷登编辑: Dr. Donald Zhou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6569 次阅读|1 个评论
SCI论文投稿——如何定位自己的文稿
medjaden 2015-1-22 15:42
我们在昨天发布的博文里,针对“有 比较积极的拒稿意见时,该如何处理” 已经进行了讨论。今天 主要针对 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文稿的情况,来谈谈本人的看法。 笔者最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作者在投稿一份杂志后(IF不到2)被拒稿了,但是杂志社建议转投到其旗下的另外一份杂志(IF不到0.5),作者觉得比较亏,拒绝转投。于是后续又投稿一些0-3左右的杂志(大概7-8份),结果都比较糟糕,全部拒稿,多数没有送外审,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在再次被一份IF不到一分的杂志据稿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建议作者考虑曾经被建议改投的那份杂志,因为新的IF出来后,这个杂志IF已经接近1,比作者最后被拒稿的那份杂志的IF还要高一些,作者同意了。一个月后,文章被接受了。也就是说兜兜转转一年多后,文稿最终还是投给作者曾经拒绝投稿的杂志,这个过程中,作者承受了多少压力和煎熬,我们的工作人员费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事情很有代表性,很多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觉得自己手里是个金娃娃,怎么可以贱卖呢?因此,很多作者坚持一定要投高分,一定要投稿SCI核心杂志。有个作者在被十几个IF 5分以上的杂志拒稿后(很多是秒拒,多数没有送外审,有外审的审稿意见也极其负面),时间也过去了一年了,仍然坚持要投5分以上的。这样的无谓坚持有什么意义呢?这么多杂志拒稿其实已经给出很明确的信号,你的文章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稿的新颖性可能会越来越低,也许最开始本来能发个3分的稿子,折腾2年后也许就只能发1分的了,也许压根就发不出来了。尤其是对综述和荟萃分析来说更是如此,时效性更强,耽搁时间久了,参考文献和内容都需要更新不说,很可能别人也已经写了类似的东西在投稿,说不定哪一天你会发现类似的文章刚发表,但作者不是你。有人可能会奇怪,综述还有坚持IF的吗?对此笔者只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还有些作者对一些杂志推荐的转投行为嗤之以鼻,觉得那也是贱卖自己成果的行为。诚然,有很多出版社为了帮自己低端杂志打开市场,都会建议被拒稿文稿改投自己的兄弟杂志。但是作为作者,我们要理性看待这种改投建议,如果推荐的是一些非SCI杂志,那我们压根就不需要考虑,直接拒绝就是了,但是有些改投意见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比如Nature出版社,如果投稿Nature被拒后也许会建议改投其 旗下十几分的子刊,笔者觉得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很多专业的顶级杂志也就十几分,有的甚至还不到,如果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足以发CNS或是Lancet、JAMA之类的,十几分的杂志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本文例子也是这样,两个杂志档次其实相差不是很远(在笔者看来,除了某些特别专业的专科杂志,一般综合杂志0-2分杂志水平相差都不是很大),如果作者一开始就接受建议的话,也就不需要经历那个黑暗沮丧的一年多的投稿经历了。 庆幸的是,本文例子中的文稿最终还是被接受了,这是比较幸运的。还有很多作者由于自己不理性和不配合的坚持还在苦苦煎熬中,新颖性越来越低,发表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才能够体会了。 美捷登学术部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525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被拒怎么办?审稿意见面面观
热度 2 medjaden 2015-1-21 15:07
SCI论文被杂志社拒稿,应该是许多作者在投稿时经常会遇到的状况。收到拒稿意见后,可能有的作者会觉得沮丧,情绪上可以被理解。 但理智的做法是,文章作者应该尽快仔细分析拒稿意见,汲取其中积极的部分,尽可能用来完善文稿,为下一次的投稿做好准备。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对待审稿意见呢?请看以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 一篇文稿被一份 IF 为 5 分的杂志拒稿了,拒稿意见很详细,其中有位审稿人提了将近五页的审稿意见,几乎是手把手教作者怎么写论文,同时也对实验设计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 由于涉及补实验而作者没有时间,所以作者没有修改文稿,直接改投了另一份 IF 为 3 分的杂志,送外审后还是被拒稿了,拒稿意见也很详细。从审稿意见的写作风格和语气来看,有位审稿人应该和第一次投稿时遇到的写五页纸意见的是同一位,因为多条修改意见都很类似甚至一致。 这位好心的审稿人看到文章几乎原封不动,似乎已猜想到作者可能无法补充实验,所以实验方面的意见少了一点,这次大概写了三页纸。由于作者还是觉得有些意见修改起来很麻烦,于是这篇文稿又被转投到一份 IF 为 1 分左右的杂志,结果又被拒稿了。 原因大家可能已经猜到,审稿人还是原来的这位,在看到作者的态度后直接建议杂志社拒稿。 案例二 : 一篇文稿先被投到一份 IF 为 4 分左右的杂志 A ,送外审后被拒稿了。拒稿意见中一部分很难修改,但是另一部分意见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于是,作者将自己能够修改的内容修改后,重新投了另外一份 IF 为 4 分左右的杂志 B 。 这次送外审后被修回了,杂志 B 总共请了两位审稿人,第一位与杂志 A 刚好请的是同一位。由于作者事先已经针对他的一部分意见进行了修改,所以这次他只提到了上次意见中没被修改的那部分问题。 但巧合的是,杂志 B 的第二位审稿人提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按照意见修改后正好可以解答第一位审稿人的问题。于是作者认真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后修回,文稿很快就被接受了。 这两个案例说明,我们要慎重对待有价值的拒稿意见。这些意见一般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对提升文稿的质量有很大帮助的。 大家都知道, SCI 杂志审稿人的审稿工作,通常是义务性质的,他们会认真负责地提很多详细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对文稿的贡献,有时甚至会大过某些作者。他可能会在审稿意见里教你怎么改进实验,怎么展示结果,怎么讨论研究的意义和怎样彰显文章的亮点。 能得到“大牛”亲自执教,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为什么要浪费呢?所以拿到拒稿意见后,先别忙着改投,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尽量吸取审稿意见中积极的部分,尽可能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文稿。这样,既对审稿人的劳动成果表示了尊重,又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我们建议您慎重对待拒稿意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有些领域,真正的小同行就只有那么几位。这就导致即使投到不同的杂志,碰到同一位审稿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尽量不要对审稿意见视而不见直接改投。 如果作者本身确实条件有限无法补实验,可以先将审稿意见里面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再转投低一档的杂志,同时推荐上一次的审稿人。不同档次的杂志对稿件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还是有可能遇到同一位审稿人,但低一档的杂志对文章水平要求不是那么高,很可能就会接受。 当然,如果您有时间和条件补充实验后再修改文章,那是最好不过的,那样您就可以选择重投原来的杂志,甚至尝试更高分的杂志了。 总之,只要您能认真听取审稿人的意见,好好利用审稿人的专业经验,高分杂志将不是梦! 美捷登学术部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9075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4: 如何撰写摘要
medjaden 2015-1-20 15:27
项目摘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审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评审人都会先从摘要入手,将其作为整个申请书的介绍,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第一印象。所以一份精炼、准确而有特色的摘要会立刻使您的申请脱颖而出,为您的标书赢得更大的机会。那么如何撰写摘要、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第一,摘要需要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关键的一点是在内容上不应有错漏,要能准确反映出项目中重要的元素。从摘要中应能找到如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 该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必要性和创新性如何? 2. 已有的前期研究结果如何?3. 该项目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提出的科学问题?4. 预期的研究结果如何?有什么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第二,摘要信息量大,而且有字数限制,要将全文内容浓缩在400字里并体现出特色,是十分需要功底的,所以摘要中的每个句子每个字都要仔细斟酌,尽量在限制字数范围内写清楚写明白,写出特色,不要写的太少而浪费了400字的限制要求。需精简扼要,不能废话一大堆,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通顺,结构严谨。同时摘要需实现题目与正文的连贯性。 第三,标书题目中的关键词都应在摘要中出现,申请书的关键词也都应该在摘要中出现,同时摘要的关键词也要全部出现在正文中。通过这样的审视,我们就可以看出摘要是否提炼得当。 第四,中英文摘要相互对应,中文摘要描述要全面具体,英文摘要也要准确表达清楚中文摘要的内容。英文摘要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语法问题,内容是否有颠倒错漏,语句是否有歧义,同时一定要注意专业术语的规范表达,如果这些错误出现在摘要中会使整个标书大打折扣。 下面有一些小套路,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 1. xxx已经成为xxx的新热点,在xxx中有重要作用,但xxx的研究还xxx,我们拟在xxx的基础上,深入研究xxx,利用xxx研究xxx;利用xxx筛选xxx,为xxx提供实验依据。 2. 用xxx手段进行xxx研究,证明xxx问题,对阐明xxx有重要意义,为xxx提供xxx思路,为xxx奠定基础。 3. 在xxx基础上,通过xxx,达到xxx,预期结果xxx,本实验将xxx,有助于xxx。 4. 既往研究发现xxx,推测xxx,本研究在xxx基础上,采用xxx等技术,拟阐明xxx,证实xxx,将为xxx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5. 为解决 xxx 问题,本项目以 xxx 为研究对象,通过 xxx ,研究 xxx ,建立 xxx ,探究 xxx 。 美捷登学术部:Lauren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908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3: NSFC项目组成员限项规定及常见误区
medjaden 2015-1-19 15:19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避免项目过于集中被一些科研优势单位或集体所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对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做了各种限制性规定,都有那一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同类型项目( 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算不同类型项目 )。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包括一年期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包括一年期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不中,暂停申请面上项目一年。 2. 作为负责人以下项目限获得 1 次资助: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一旦获得,不能再次申请 。 3.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3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请注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是不占项的, 也就是说,即使申请人申请和承担项目已经三项了,也是可以申请杰青的。 4.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 1 项; 作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当年可以申请面上项目 。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 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但是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 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限项范围,作为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限项范围 。也就是说, 中级职称研究人员可以无限制参与各类型项目 ,即使晋级为高级人员,这些参与项目也不会影响以后申请造成占项。 5. 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各种限项申请规定。也就是说, 限项是对人不对单位。 6. 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及部分联合基金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但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不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就是说, 博士后和在职研究生的可申请项目是受限的 。 7. 非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能作为无依托单位的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得同时以境内、境外两种身份申请或参与申请各类项目。如果已经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或者作为合作者承担了国际合作研究类项目,在前 2 类项目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其他类型项目。反之亦然,如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前 2 类项目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或作为合作者参与申请国际合作研究类项目。也就是说, 申请或承担或参与合作项目时,研究人员只能是同一性质的身份,要么都是境外的,要么都是境内的。 以上信息依据2014年申请指南,待2015年指南发布后,我们将继续与您分享新指南的变化。希望大家认真了解限项规定,做好申请准备,以免造成无效申请,愿大家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美捷登学术部: Joy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772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2: NSFC申请代码,你了解多少?
热度 2 medjaden 2015-1-16 15:23
在填写国自然申请书的时候,需要选择申请代码,比如生命科学学部: C01 微生物学 C0101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 C010101 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2 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3 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4 病毒资源与分类 C0102 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C010201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 这些申请代码有什么用呢?这些代码其实是“申请端口”,会决定你的申请书归哪个部门受理,而且是遴选评审专家的重要依据。换句话说,选哪个申请代码,就会决定什么人评审你的申请书!那么在选择申请代码的时候,有什么技巧或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第一,一定要选择与你的申请内容相符的申请代码,否则在形式审查的时候就会出问题。 第二,一定要填到二级代码!比如上面的例子,要选到C010104而非C0101。如果选C0101,当然没选错,但是有可能导致该申请书被分配到不适合的评审专家手中,导致自己的申请标书不能被准确评审。 第三,每一项下面,经常有一个选项是“其他”。但是尽量不要选哦!如果选“其他”,有可能导致自己的申请书在分组的时候被合并,送到不熟悉自己研究内容的专家手中,那么评审的时候可能会有偏差。 第四,如果某申请项目是学科交叉的,既可以选A代码,也可以选B代码。那么到底选哪个合适呢?答案是:尽可能接近核心学术思想。比如一个关于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申请项目,应该选生命科学学部的代码还是医学科学部的代码呢?一般来说,生命科学学部以揭示机体奥秘为主,而医学部则多以疾病为落脚点。经过这样的分析,结果就呼之欲出了。 大家一定准确选择申请代码,别让自己的心血因为选错代码而失去机会。 祝大家顺利中选! 近期我们还会陆续发布关于2015 NSFC申报相关的系列文章,请大家密切关注! 美捷登: Sarah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71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论文被低分杂志拒稿修改后被高分接受
medjaden 2015-1-15 15:30
无论是在读硕士、博士、还是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工作者,提起科研文章(尤其第一篇)投稿后被杂志社拒稿的心情时,都会用刻骨铭心的“沮丧、郁闷、失望和痛苦”来形容。 每一篇科研文章都是来之不易的:从最初的多方考虑、查找文献资料以设计出自以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到实验正式开始后,一年甚至几年的加班加点的努力,往往还要经过数次失败,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数据,再到后期数据的整理,翻阅大量文献,最终写出一篇满意的科研文章。在这黑暗的隧道里,我们不是为着前头那充满希望的亮光才会甘愿忍受实验室的寂寞和失败的痛苦吗?那前头的光亮是什么?不就是希望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发表在最理想的杂志上吗?可以想象,当收到拒稿通知时,作者心里会充满着怎样的失望! 此时作者的心里除了巨大的失望,还有无数疑问:为什么我觉得写得不错的文章会被拒?问题究竟在哪里?是实验做得不够,还是数据不够好?还是文章写得有问题?我的文章还有可能被发表吗?我还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文章被发表? 在多年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过程中,美捷登收到不少作者在文章被拒后寻求帮助的请求。美捷登认为,作者遇到文章被拒的情况非常常见,完全不必气馁。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美捷登有着许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例子。 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来自湖南某医科大学的小陈,她次年就要毕业,非常希望文章能够尽早发表。但文章投往 ***( 影响因子为 4 分左右,为尊重故隐去期刊名 ) 后很快收到了拒稿通知,同时有比较中肯翔实的审稿意见和建议。失望痛苦之余偶然了解到美捷登公司。美捷登的专家在对小陈的文章进行专业、细致的分析之后,也认为小陈的文章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过小陈和美捷登互动修改,文章及时得到发表,而且比上一次投稿杂志分数更高。 下面是小陈发来的感谢信: 尊敬的贵公司: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良好服务,我的文章经过你们的修改和投稿帮助,目前经过一次大修,已被杂志社接受了。我要说的是非常感谢你们的服务,使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信心,将我的文章发到了SCI,而且是J PROTEOME RES(影响因子为5.675)。太感谢你们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之情。 同时我的另一篇经你们写的文章初稿也即将见刊。我现在有 2 篇文章,不仅可以毕业。而且工作也有了好消息:香港一所大学邀请我去做 Research Assistant 。香港也是贵公司所在地,到时候有机会一定登门感谢。 再次表示感谢! 湖南某医科大学小陈 从小陈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文章被拒之后不需要盲目悲观,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美捷登建议被拒稿的作者结合以下几点因素,合理修改文章和继续投稿: 第一,寻找、分析拒稿原因。被拒稿原因很多,有的是学术价值不高(相对该杂志),有的是文章新颖度不够,有的是研究设计有问题(如标本量或研究指标太小、缺乏对照组等,需要补实验),有的是科技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文章研究内容不属于所投杂志社所涵盖领域,等等。 因此,论文被拒后,作者应该认真阅读审稿意见,找出文章被拒的真正原因,必要时寻求专家的帮助。在这里,“专家”可以是你所在专业的前辈,也可以是可信赖的专业科研文章编辑公司。当作者找到论文被拒的原因时,他 / 她往往也会认识到论文的优点(创新性、新颖性、科研或临床意义等)。这样,在修改论文时就可以扬长避短,使论文被相应乃至更好的杂志接受。 第二,慎重选择合适的杂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作者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新颖度以及工作量来选择合适杂志进行投稿。而且不同水平杂志稿件拒稿率也相差很大,不见得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就会比影响因子低的杂志难投稿,小陈的实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给自己足够时间撰写论文和投稿。这样,作者才有可能冲刺更高档次杂志,即使被拒,亦可从高级杂志获得更专业的审稿意见(必须承认,高档次杂志其审稿人学术水平也相应较高),为修改、完善论文、使其被下一份杂志接受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美捷登专家建议大家不要将目光只盯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把文章投到英文 SCI 杂志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同时更省钱!所以,如果中文论文被国内某中文杂志拒稿,也不要气馁。可以在专家帮助下有针对性的修改成英文论文投国外 SCI 杂志,或许会更快被接受,而且,影响因子通常会更高! 美捷登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撰写经验: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用词不当
热度 25 medjaden 2015-1-14 16:06
笔者从事论文编辑时,发现了许多作者在选择用词上犯的错误,通常语法和句法错误容易避免,但词和词组的误用却是比比皆是。这些用法非常普遍,以至于作者通常意识不到它们不对。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和编辑越来越多,大家没有发觉其用法是不当的;二是由于在非正式的写作和口语中也会见到这类错误的用法,久而久之,大家就习以为常了。 虽然语言始终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现在被认为是错误的,也许以后用的人太多,就变成正确的了。但在科学写作中,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遵守严谨的写作规则,在选择词或词组时应选择常见的、确定无误的用法。在这里,笔者总结了一些论文中常见的误用范例供大家参考。 范例一: use , utilize 和 using 许多人喜欢用utilize 代替use 表示“用”的意思。但是这两个词有明确而不同的定义,不能混用。use是最普遍的用法,可以表示一切“用”,但多指用其本身的用途,比如use 血压计量血压。而utilize是用其本身没有的用途,比如utilize 钥匙开瓶盖。 因此,在科学论文中 utilize 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到,而用 use 始终正确。 Using 也经常被误用: QoL was evaluated using Hamilton scale 。此处语法上不正确,正确的用法是前面加个“ by ” : QoL was evaluated by using Hamilton scale 。 范例二:due to 和 because of 用due to代替because of在笔者编辑过的论文里也非常常见,但这是错误的。Due to的意思是causedby,做形容词用,修饰的是名词,而becauseof做介词用。 比如: He died from pneumonia due to (caused by) a severe infection 是正确的, due to asevere infection 形容 pneumonia 。而 He was hospitalized due to a severe infection 是错误的,此处应该用 because of 。 范例三:compared with 和 compared to Compare这个词,每篇论文都会用到,比如在结果和讨论中经常见到compared with 或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笔者的经验是,用compared with,不用compared to。 在比较两者时, compared with 是最普遍的用法,也最安全,着重的是两者的不同点, compared to 则意在强调相同点。在论文中我们通常着重的是不同点,因此应该用 compared with 。 范例四:before 和 prior to 越来越多的人用prior to表示“在之前”来代替before。而实际上,prior to只表示重要性,而非时间上的“在之前”,因此许多时候应该用before。但是prior to现在已变得非常普遍,有些编辑也把它当做正确用法了。 范例五:after 和following 虽然用following表示时间上紧接着发生很常见,但following是形容词,不能代替after,所以这句话语法上是错的:angiography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a MI. 希望这些案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转载到您的个人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们分享! 美捷登编辑:程琪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27038 次阅读|27 个评论
你发表的论文可以被重复出来吗?
热度 2 medjaden 2015-1-13 16:53
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关键点是能够根据文章提供的方法重复出相似的结果。而这就要求作者对于材料方法部分的描述准确无误,并且没有遗漏。 由ScienceExchange,PLOS,Figshare和Mendeley共同提出的“验证重复性”倡议,主要内容是让独立的研究小组对重要的生物学结果进行重复性验证,这一倡议的实施将考验研究方法和结果是否具有高质量和可重复性,也将使研究人员,基金资助单位,出版社,赞助人等更方便客观地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 2014年12月17日,第一份重复性验证的文章作为一个test case发表在PLoSOne上,尽管这种没有新内容的重复性验证结果是否具有可发表性还存在争议。而科学家们也表示,许多重要的实验是很难进行重复的。 在这份报告中,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RobertMcMaster自愿贡献出他的论文作为验证试验的原始研究。他的论文于2011年发表在PLoS NeglectedTropical Diseases上,主要是证明牛的肽激素可高效杀死寄生虫利什曼原虫。McMaster对于实验的重复性十分有信心,并且表示:在发布结果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个实验已经验证过不下十次了。 大家本以为这个验证过程十分简单,但是直到2013年10月,位于纽约大学的重复实验研究人员指出,这个肽激素确实可以杀死寄生虫,但是只有在使用原始研究十倍的剂量时才有这样的效果。这两份报告出现的不同点在于有效剂量上的差距,而比较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是一项临床前试验,如果作为药物在人类受试者中使用,人类的血液中很难保持如此高的药物浓度。 于是这份重复性验证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的争论。后来重复实验团队发现,他们的团队使用的肽激素是不含有酰胺基团的,原始实验团队使用的是含有酰胺基团的肽激素,而这一切的产生是源自原始作者并没有在论文中明确且详细地描述这个肽激素的分子结构,而这一观点也被原研究团队所证实。当重复实验团队再用带有酰胺基基团的肽激素进行实验时,最终得到了与原团队类似的研究结果,重复实验成功。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研究型论文的方法部分描述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不然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重复性验证试验也将对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美捷登学术部: Lauren 参考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04953/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114614 http://www.nature.com/news/parasite-test-shows-where-validation-studies-can-go-wrong-1.16527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7169 次阅读|2 个评论
SCI论文屡投不中?您瞄准靶心了吗?
medjaden 2015-1-12 15:23
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在SCI论文投稿过程中十分重要,文稿屡投不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文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是没有选择合适的目标杂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以下案例: 有篇文稿在投稿到一份 IF 不到 2 的杂志后被拒稿了,杂志社建议作者转投到其旗下的另外一份杂志( IF 不到 0.5 ),由于 IF 悬殊较大,所以作者拒绝转投。于是,文章后续又投稿了 7-8 份其他 3 分以下的杂志,结果都不理想。 在再次被一份 IF 不到 1 分的杂志拒稿后,作者终于决定投稿之前杂志社建议改投的那份杂志,一个月后,文章顺利被接受了。而新一年的 IF 出来后,这份杂志的 IF 已经接近 1 ,比作者最后被拒稿的那份杂志的 IF 还高了一些。 这个案例其实比较有代表性,很多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通常会过高估计文章能够发表的分值。在经过不断的被高分杂志拒稿后,才最终找到文稿的正确定位,导致文稿险些无法发表。如果作者能够早些仔细研究和分析杂志的拒稿信,从拒稿意见中其实就可以感受到文稿的定位范围了。 若审稿意见很尖锐,那么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你的文章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稿的新颖性可能会越来越低,被拒稿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综述和荟萃分析这两类时效性强的文章,不仅需要更新参考文献和内容,还要和其他撰写了类似文章的作者进行时间赛跑,拖到最后,文稿发表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愿意转投原杂志推荐的兄弟杂志的作者,大概是觉得兄弟杂志水平太低,有负自己辛苦得来的科研成果。诚然,有部分出版社为了帮自己旗下的低端杂志打开市场,会建议被拒的文稿改投自己的兄弟杂志。 但我们要理性看待这种改投建议,如果推荐的是非 SCI 杂志,我们当然可以不考虑,但如果推荐的杂志也属 SCI 收录,那么这种建议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比如投稿 Nature 被拒后,如果有改投 Nature 出版社旗下 IF 十几分的子刊的建议,那这个建议就完全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很多专业的顶级杂志也就十几分,如果文稿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足以发 CNS 、 Lancet 或 JAMA 之类的杂志,那么十几分的杂志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本文案例也是这样,其实原杂志和推荐杂志的水平相差不大(除了某些特殊专业的专科杂志, IF 在 0-2 分的综合性杂志水平其实相差不大),如果作者一开始就接受建议改投的话,可能会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幸运的是,这篇文稿最终被接受了。 面对那些屡投不中且少有外审意见,有外审意见也多为负面的文稿,作者如果还是坚持投高分杂志,对于目标杂志的分值不适当做出妥协,那么这明显是不理智的做法。如果杂志社的拒稿意见不是太负面,建议很有价值,则建议作者进行补充实验和修改文章,这样文稿还是有可能发到更高水平的杂志上的。至于收到一些积极的拒稿意见时该如何处理,我们以后再为大家分享。 美捷登学术部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590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1: NSFC2015新变化
热度 2 medjaden 2015-1-9 15:34
又到了一年一度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时候了,相对于2014年,2015年国自然的申请可是有不少新变化,让我们马上来看看吧。 一、国自然基金项目进行了优化整合,在原有30个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取消、整合了13个项目类型,新的资助格局包括3个项目系列、17个项目类型。当然了,大家申报最多的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没有变化。 二、所有项目均实行在线填报。2015年度项目基金委的申请集中接收工作 自2015年3月2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 。 请大家注意自己单位的接收日期 。在线填写完成后,在线系统会生成PDF版申请书供申请人下载,下载后签字上交至本单位。请大家注意, 系统即使只超过几分钟都会被关闭,为避免最后几天大家集中填写、系统集中生成PDF文件造成的网络系统拥挤,请大家提前完成填写 。 三、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申请方式改为申请人通过依托单位直接向基金委提出申请,不再需要部门推荐。而且资助期限由3+3+3改为6+3,并对学术带头人作了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55周岁的年龄限制规定。 四、特别强调了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 使用同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 。请使用二代身份证。如果某人的身份证信息有误,会影响自己的科研诚信哦!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五、 经费预算改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不再设置预算比例 。申请人填写申请书时,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将按比例由系统直接生成,申请人填写的直接费用与系统生成的间接费用之和即为实际申请经费。以前有比例限制的劳务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今年取消了比例限制,实行据实申报、审核确定。且下放了预算管理权。 近期我们还会陆续发布关于2015 NSFC申报相关的系列文章,请大家密切关注! 美捷登学术部:Sarah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7802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二计:论文素材来源(2)
medjaden 2015-1-8 15:21
上一节,夏教授从自身经验谈论了一下他发掘论文素材的一点心得体会。接下来,我们有请夏教授继续分享他的SCI论文写作经验。 第4章:研究生毕业论文答疑 如何赶在预期毕业前顺利发SCI论文? 近年来,遇到太多同学和我谈论有关发表SCI英文论文的事情,可谓喜怒哀乐愁,五味俱全。其中“愁”是最多的。在愁的过程中,还表现出了“急”、“躁”、“疑”、“虑”等症状。为了让同学们避免这种处境,我将就如何赶在预期毕业前顺利发SCI文章谈谈自己的经验或教训。 本人发SCI的经验告诉我,从有完整的试验结果,开始着手写论文初稿到论文正式接受发表,一般需6~16个月,平均在10个月左右。 对于研究生来讲,如何合理安排论文写作时间表非常重要。这里谈谈我的建议和设想。 (1)在实验有初步结果时,就应该着手开展写论文的计划。先根据预期或初步结果查找最新文献,最好尝试写一篇你研究方向的英文综述(发不发没关系),这可以使你更准确掌握你的研究领域动态和存在的问题。你的专业英语也会有长足的进步。 (2)如果你英文基础好,而且你的导师英文及治学都不错,那么通常可以在完全结果出来后,再花1-2个月完成初稿(可同时统计数据和查阅最新文献),导师(或其他英文好的同事朋友)一个月左右可完成审阅定稿。 (3)投稿后,如进入审稿程序(有些稿件编辑会不送审稿直接退回作者),一般需等1-6个月,通常在2-4个月才有审稿结果和编辑答复。所以,不要刚投稿就写信催编辑。 (4)如你要求不高,运气好,一投即中(大多需小修或大修,直接接受的很少),这样论文会在6个月内接受,但许多人不甘心发“小”文章。所以,所投杂志会远高于杂志本身水平,甚至投到NEJM,JAMA,Lancet等(如有时间,不妨试试好杂志,能进入审稿程序,拿到高级审稿人的意见就有收获)。这样,得到的编辑答复往往是拒稿或者加做实验重新投稿。 可是,改投另外一份杂志直到得到审稿意见,需要再花3个月左右的时间;听取退稿意见重新做实验(许多人根本不可能)及再次投稿原杂志共需3~6个月,结局还不一定是好的,而且时间也耽误了。所以,正确定位论文水平真的很重要。 (5)寻求编辑公司服务对于忙碌的临床研究人员来说是很有必要的。但对于研究生,尤其博士生,如果有足够时间且英文水平尚可的话,也可以争取自己完成初稿和定稿,再寻求编辑公司服务。英文不好且时间不足的话,寻求外援就很有必要了。 希望同学心中对发SCI有个时间表以及完成时间表的行动规划。毕竟,能否毕业最终取决于是否发表SCI论文。 第5章:阴性结果真的难发吗? 关于那些有完美设想,但没有完美结果的实验如何处理?是转移方向、是发表阴性结果、还是其他? 这是个非常有意义的话题。 首先,我们的课题一定不会是凭空设计的,要么根据发表文献的直接证据(如文献报道某基因在癌症A的表达增加,我们继续在癌症A做机理研究,或在癌症B中验证),要么根据现有理论和文献结果(如某新的基因/因子(novel gene/factor)在某癌症发生发展中的基因调节作用)。 如果方法和材料没有错,我们就应该相信自己的结果。即使是阴性结果也应该,也能够如实发表。应该承认,阴性结果的接受率和发表杂志的IF都较阳性结果低。但写得好,也是可以发好杂志的,关键是应邀和讨论部分一定要有逻辑性的,令人信服。 曾经有报道指出,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有关,而另有报道否认这种关系。这些报道要么病理少,要么设计或方法有问题。因此,我们利用一大型的前瞻性的糖尿病课题的标本(本课题非前瞻性,属于Post hoc 分析)来验证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糖尿病及其相关症状的关系,结果为阴性,最终发表在Am J Gstroenterol(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diabetesmellitus, nor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diabetesmellitus. XiaHH, Talley NJ, Kam EP, Young LJ, Hammer J, Horowitz M. Am JGastroenterol. 2001Apr;96(4):1039-46)。 在我读硕士期间,我也有阴性结果,写成中文文章(当时不知道要发SCI)后被老板“枪毙”。那是篇关于“二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失败的文章,现在看来当时完全是可以发的SCI的,因为当时就有单用红霉素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论文。 不过,正如上面所得,阴性论文很难发,老板也不乐意。所以,在设计课题时一定要谨慎。尤其是研究生,只能成功、不可失败。如果试验失败(方法、材料没错,结果无显著意义),就应该及时检讨设计问题,必要时更改课题。另外,做课题、写论文应该及早进行,给自己留有余地,以防“阴性结果”。 夏教授答疑时间: 问题一 : 我做实验时,顺带给大鼠内皮细胞中转染hTERT,想永生化细胞,结果转染成功,但永生化失败,虽然实验失败,但我也付出了佷大的心血,所以我也写了下英文,讨论了一下实验不成功的原因(假设和推理)。现在求各位达人给我点意见:这样写能投SCI的文章吗?投哪些杂志?如何撰写? 夏教授 : 很欣赏你的勇气和科研头脑。 你在“做实验时,顺带给大鼠内皮细胞中转染hTERT,想永生化细胞”一定有其原因。那么原因是什么呢?我相信是基于以往的文献知识而非你的臆想。 大鼠内皮细胞“转染成功”有无先例?如没有,你的文章便是第一例,发SCI应没问题。如有,再看看有没有“转染成功,永生化失败”的文献。如有,你的结果则没有多大意义。如没有,再看看有没有类似细胞“转染成功,永生化成功“的先例。 如有,你亦可以发一篇在大鼠内皮细胞“转染成功,永生化失败”的论文,重点介绍成功的经验,并在理论上和方法上探讨分析失败的各种可能性。 记住:一点之见即成文。有新内容新观点,不愁发不了SCI。 问题二 : 我的毕业论文:关于中药治疗围绝经综合征的多中心、大样本、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是阴性的,中药与安慰剂疗效无差别,讨论已经无法进行了,该从哪几个方面入手? 夏教授 : 如果国内发不了阴性结果,何不考虑发英文杂志?英文杂志不但不比中文杂志难发,而且也发阴性结果。只是看你想不想家丑外扬“(有些上市中成药对其所谓的适应症无效),同时,看你能不能承受发表前后来自各方(可能也包括你老板)的压力。 本人曾发过阴性结果的文章(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s not associated withdiabetesmellitus, nor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symptoms in diabetesmellitus. Am JGastroenterol. 2001 Apr;96(4):1039-46. 影响因子=5.116)。 你也可以先与一些中文杂志编辑联系,看看谁愿意说真话。说不定你的文章开创国内学术“讲真话”的先河,其引用率不会亚于“阳性”结果。 科学家首先要有科学、严谨、诚实的态度,学术道路才能走得更久远! 再次感谢夏教授的分享和解答!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转载到您的个人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们分享!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三计: 研究结果整理、数据统计分析和图表选择 ,敬请期待!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2248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二计:论文素材来源(1)
medjaden 2015-1-7 15:19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二计,夏教授将结合自身经验跟大家分享一下他本人有关论文素材来源的心得。 第1章:既定实验的完美结局 我主要的课题分两个方面,幽门螺杆菌耐药性和幽门螺杆菌感染“根除治疗”后复发。 前一课题所发的主要论文有: 1. Prevalence of metronidazole-resistantHelicobacter pylori in dyspeptic patients. Xia HX, Daw MA, Beattie S, Keane CT,O'Morain CA. Ir J Med Sci. 1993 Mar;162(3):91-4. PMID: 8473130 2. Clarithromycin resistance inHelicobacter pylori: prevalence in untreated dyspeptic patients and stabilityin vitro. Xia HX, Buckley M, Keane CT, O'Morain CA. J Antimicrob Chemother.1996 Mar;37(3):473-81. PMID: 9182104 后一课题所发的主要论文有: 1、Recrudescence ofHelicobacter pylori after apparently successful eradication: novel applicationof 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 fingerprinting. Xia HX, Windle HJ,Marshall DG, Smyth CJ, Keane CT, O'Morain CA. Gut. 1995 Jul;37(1):30-4. PMID:7672675 2 、 Recrudescence of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healed duodenal ulcer aftertreatment with different regimens. Xia HX, Gilvarry J, Beattie S, Hamilton H,Keane CT, Sweeney EC, O'Morain CA. Am J Gastroenterol. 1995 Aug;90 :1221-5.PMID: 7639218 这些结果应该说是比较理想的,特别是后一课题,结果已足够博士毕业(在国外,不一定要发 SCI 论文才可毕业,但实验结果必须要达到 Internal and External Examiners 的要求)。所以我 94 年博士毕业,论文结果部分在 95-96 年发表,最后一篇在 1999 年才发。 第2章:仔细观察试验意外现象 幽门螺杆菌很“娇嫩”,但我无意中发现有些菌株是可以经受“锻炼”的,即从微需氧‘ trained ”到需氧。为此,我做了些验证试验,发了篇短文 Culture of Helicobacter pylori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on solidmedia. Xia HX, Keane CT, O'Morain CA. Eur J Clin Microbiol Infect Dis. 1994May;13(5):406-9. PMID: 8070454 这只是我“意外观察、意外收获”的开端,真正有给我惊喜的还是我到悉尼大学任高级研究人员 (Senior Research Officer) 意外发现的结果。这里先埋个伏笔,以后会为大家详述。 刚到 Prof. NJ Talley 位于悉尼西郊的悉尼大学教学医院 Nepen Hospital 的实验室时,除了一张床,一套测胃肠道压力 Barostat 装置和一台给病人解闷的电视机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验室所需的东西,包括试剂、移液管、冰箱、离心机等,更不用说我需要的细菌培养箱。而且,试验人员仅我一人, Prof. Talley 是功能性疾病专家,但基本没做过基础研究。所以,对我来说,很基础的研究课题根本没有条件开展。因此,我只好利用我熟悉的幽门螺杆菌的培养、药敏和 PCR 技术来设计课题。 一般认为,幽门螺杆菌菌株在人体有排他性,即所谓“一人一菌”。我设计的课题就是要验证这一现象。因此就有了一项称之为“ Mapping study ”的研究项目,即从胃的不同部位(底、体、角、窦)取多个活检标本作幽门螺杆菌培养,病理、快速尿素酶试验、并采血备用。同时将临床、内镜诊断、病理等资料收集在设计好地 CRF( 临床记录表,或临床报告表 ) 上。 澳洲做内镜病人不多,而且,进入课题的病人事先必须签 Consent Form, 采血必须由注册的有资格的医务人员执行。所以,近三年才收集 200 多例。而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仅在 40% 左右(国内为60%左右)。我充分利用这些病人的活检标本和血清做的许多工作,发表了些“副产品”: 1、Metronidazole- and clarithromycin-resistant Helicobacter pylori indyspeptic patients in western Sydney as determined by testing multiple isolatesfrom different gastric sites. Xia HH, Kalantar J, Talley NJ.J GastroenterolHepatol. 1998 Oct;13(10):1044-9; 2 、 High sensitivity andspecificity of a laboratory-based serological test, pylori DTect ELISA, fordetec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Xia HH, Kalantar JS, Wyatt JM,Adams S, Cheung K, Eslick GD, Talley NJ. Diagn Microbiol Infect Dis. 2000Feb;36(2):69-74. ; 3 、 Can helicobacterpylori serology still be applied as a surrogate marker to identify peptic ulcerdisease in dyspepsia? Xia HH, Kalantar JS, Mitchell HM, Talley NJ. AlimentPharmacol Ther. 2000 May;14(5):615-24 ; 4 、 Demographic andendoscopic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positive andnegative peptic ulcer disease. Xia HH, Phung N, Kalantar JS, Talley NJ. Med JAust. 2000 Nov 20;173(10):515-9. 然而,我原本设计的验证实验( genotyping )却因条件所限一直未能开展。正当我为此感到沮丧的时候,我在分析由病理科发出的病理报告结果时意外发现,绝大多数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其胃角黏膜为胃窦型,而未感染的病人胃角黏膜为胃体型。这一发现使我欣喜若狂。因此,我和 Prof. Talley 决定在不告诉我们的意图的情况下让病理科同事严格按国际公认的“ Sydney 标准”对所有病例重新阅片。 结果,不但证实了我的原来的观察,还显示这一现象与胃萎缩性胃炎、胃肠化生(癌前病变)有关。为此,我“发明”了“ Antralization ”这一概念,发表在 Am J Gastroenterol 上( Antral-type mucosa in the gastric incisura, body, and fundus(antralization): a link betwee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intestinalmetaplasia? Xia HH, Kalantar JS, Talley NJ, Wyatt JM, Adams S, Chueng K,Mitchell HM. Am J Gastroenterol. 2000 Jan;95(1):114-21. ) 此后,我完全放弃了原来设计的课题,全力投入在“ Antralization ”之中。这一“项目”成为我进入香港大学医学院的“敲门砖”,近 500 万港币的基金也由此而得。并相继发表了数篇有关论著: 1、Topographic association of gastric epithelial expression of Ki-67,Bax, and Bcl-2 with antralization in the gastric incisura, body, and fundus..Xia HH,Zhang GS, Talley NJ, Wong BC, Yang Y, Henwood C, Wyatt JM, Adams S, Cheung K,Xia B, Zhu YQ, Lam SK.Am J Gastroenterol. 2002 Dec;97(12):3023-31; 2 、 Antralization at theedge of proximal gastric ulcers: does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play arole?Xia HH, Lam SK, Wong WM, Hu WH, Lai KC, Wong SH, Leung SY, Yuen ST,Wright NA, Wong BC.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3 Jun;9 :1265-9. 3 、 Aberrant epithelialexpression of trefoil family factor 2 and mucin 6 in Helicobacter pyloriinfected gastric antrum, incisura, and body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antralisation.Xia HH, Yang Y, Lam SK, Wong WM, Leung SY, Yuen ST, Elia G, WrightNA, Wong BC.J Clin Pathol. 2004 Aug;57 :861-6. 4 、 Antralization ofgastric incisura is topographically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gastricepithelial apoptosis and proliferation, but not with CagA seropositivity.Xia HH, WongBC, Zhang GS, Yang Y, Wyatt JM, Adams S, Cheung K, Lam SK, Talley NJ.JGastroenterol Hepatol. 2004 Nov;19(11):1257-63 ; 5 、 Pancreatic duodenalhomeobox-1 (PDX1) functions as a tumor suppressor in gastric cancer.Ma J, ChenM, Wang J, Xia HH, Zhu S, Liang Y, Gu Q, Qiao L, Dai Y, Zou B, Li Z, Zhang Y,Lan H, Wong BC.Carcinogenesis. 2008 Jul;29(7):1327-33. Epub 2008 May 13 ; 6 、 Alterations ofGastric Homeoprotein Expression in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IncisuralAntralisation, and Intestinal Metaplasia.Zhu S, Xia HH, YangY, Ma J, Chen M, Hu P, Gu Q, Liang Y, Lin H, Wong BC.Dig Dis Sci.2008 Aug 27. 目前,“ Antralization or Antralisation ”这一概念已被许多学者应用。我希望也相信将来在这方面会有更大的突破(我虽离开科研一线,但会时时关注)。 第3章:副产品 我在博士期间最大的收获莫过于“副”产品了。尤其是微生物方法学方面。另一实验室中国学者的课题需要大量幽门螺杆菌细胞作抗原(该学者老板每月根据细菌量付给我一定的报酬)。幽门螺杆菌固体培养生长缓慢,产量极低,而当时没有成熟的液体培养法。这就催生了我的第一篇方法学论著 Enhanced cultivation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 liquid media. Xia HX,English L, Keane CT, O'Morain CA. J Clin Pathol. 1993 Aug;46 :750-3. PMID:8408702 由于我们在幽门螺杆菌研究方面做得比较“有名”,许多国家的学者向我们要菌株。这就涉及到幽门螺杆菌菌株转运问题。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微需氧,很难生存的细菌,没有合适的环境,很快就会死亡。为此,我在同事的启发和帮助下在实验室做了幽门螺杆菌生存试验,找到了合适的转运培养基。然后付诸实施。由此发热量偏方法学论著: 1、Determination of the optimal transport system for Helicobacterpylori cultures. Xia HX, Keane CT, O'Morain CA. J Med Microbiol. 1993 Nov;39(5):334-7.PMID: 8246249 ; 2 、 Transportation ofHelicobacter pylori cultures by optimal systems. Xia HX, Keane CT, Chen J,Zhang J, Walsh EJ, Moran AP, Hua JS, Megraud F, O'Morain CA. J Clin Microbiol.1994 Dec;32(12):3075-7. PMID: 7883907 与此同时,我也大胆“标准化” 幽门螺杆菌药敏试验方法,发了论著 Standardization of disk diffusion test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for susceptibility testing of metronidazole against Helicobacter pylori. Xia H,Keane CT, Beattie S, O'Morain CA.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1994Oct;38(10):2357-61. PMID: 7840570 。 该“标准化”被多次引用。 此外,我也根据一时的想法做了一些小的试验(这些试验成功与否完全影响不到课题大局和毕业), 发了两篇小文章: 1、Pre-formed urease activity of Helicobacter pylori as determined by aviable cell count technique--clinical implications. Xia HX, Keane CT, O'MorainCA. J Med Microbiol. 1994 Jun;40 :435-9. PMID: 8006937 ; 2 、 Comparison betweenMcCoy cell line and HeLa cell line for detecting Helicobacter pyloricytotoxicity: clinical and pathological relevance. Xia HH, Gallagher C, Hyde D,Talley NJ, Keane CT, O'Morain CA. Ital J Gastroenterol Hepatol. 1999 Nov;31:663-8. PMID: 10730556 在此,感谢夏教授和我们分享他的学术心得!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转载到您的个人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们分享! 下节预告: 第4章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疑 第5章 阴性结果真的难发吗?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9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起草实验假设或开题报告(原文及翻译)?
medjaden 2015-1-6 15:25
How to draft a research hypothesis orresearch opening report? My first chatter is about researchhypothesis (rationale, justification of a given study, or opening report inChinese), which is the first step for us to conduct high impact research. If you have had a right and feasiblehypothesis, your research could be more than half way done. It seems very sillyto discuss it since we are all scientists by training. It is true that during our training, we asstudents usually spend months and months of time to search literature andprepare or write a review in the field before performing any real experiments.We all know that the research hypothesis is sole important and directly determinesour research impact. But often time, we do ignore the importanceof research rationale before and during experiments, data collection andsummary, or manuscript preparation. For biomedical research, we can propose ourresearch hypothesis in the following ways, which doesn't matter whether you area basic, translational, or clinic researcher: 1) Focus on the risk factor-mediated genealterations. For example, lung cancer is associated with tobacco smoke; thus,we may hypothesize tobacco carcinogen-caused gene alterations (gene mutations,methylation, and other epigenetic changes); 2) Gene pathway-related gene alterations,e.g., p53 isoften mutated in lung cancer; how about the role of the p53 up- ordown-streamgenes in lung cancer progression; 3) Mechanism of gene or drug action inaparticular disease or organ site. For example, a gene is mutated or adrugworked well in a disease, so we will rationalize how and why. This kind ofstudy specifically suits for GWAS data to provide hypothesis for further studyof a particular gene in a given disease. Taking home message is whatever we like todo needs a justification. In other words, we will rationalize why we perform astudy and what implication we will expect to be reached in a given study. But we will not rationalize that A gene was abnormally expressed inone cancer but its expression is unknown in another cancer; thus, we performedthis study; or A gen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regulation of apoptosis in a cancer, but it is unknown whether this gene alsoplays a role in another cancer; thus, we performed the current study; or A gene is mutated in a cancer;thus, we assessed this gene mutation in another cancer. These rationales were wrongly proposedbecause different diseases or cancers have the own risk factor, etiology, andpathogenesis. We can't just fish something for novelty. Medjaden editor 译文: 如何起草实验假设或开题报告 如果您有了正确的方向和可行的假设,您的研究就成功了一半。现在讨论这个似乎比较可笑,因为我们都是已经受过良好训练的“科研人员”。是的,在学生时代,我们在真正开始实验之前,就被训练着花费数月的时间寻找相关参考文献,用以准备一篇本研究领域的综述。 我们都明白,一个好的实验前提,对文稿最终的发表影响力有多么重要,但是在实验、数据收集整理和论文的撰写中,大家仍旧经常忽略研究的立意。 对于生物医学类的研究,不论涉及到基础研究还是临床研究,以下几点意见都可供您在提出实验假设时进行参考: 1)关注风险因子介导的基因突变。例如:吸烟与肺癌有关,我们就可以假设烟草致癌物会导致基因突变(序列的变异,甲基化和其他表观遗传的改变); 2)关注信号通路上的基因改变。例如:肺癌患者中 p53 经常有变化,那么肺癌的致病过程中,在 p53 上游或者下游的基因是如何变化的? 3)关注基因或者药物在特异疾病或组织中的作用机制。例如:我们知道一个基因突变或者一个药物对某种疾病有效,那么我们就需要了解为什么有效和如何生效。而这个理由也特别适合对 GWAS 分析文章后续的深入研究。 总之大家要记住:不论写哪方面的文章,都需要有坚实的研究依据。换句话说,我们需要指出我们做这个实验的原因,希望得到什么样的结论。以下是作者叙述实验依据中不合格的例子: 因为这个基因在某种癌症中表达正常,但是在另一种癌症中还尚无研究,所以我们进行了如下实验。不合格! 一个基因在某种癌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到重要作用,但在其他的癌症中作用尚不知,所以我们进行了这个研究。不合格! 在某种癌症中一个基因突变了,但我们想研究一下在其他癌症中,这个基因是否会突变。不合格! 由于不同的疾病都有特异的风险因子,病因和发病机制,所以以上理由都是站不住脚的,大家不能用钓鱼策略来寻找文章的 “Novelty” 。 原文:美捷登编辑 翻译:美捷登学术部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53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一计(2)
热度 1 medjaden 2015-1-5 15:10
不知道上一篇介绍的写作技巧是否有给您带来一点启迪?我们衷心希望您能在我们的博文中学习到一些切实有用的SCI论文写作发表知识。也欢迎您转载到您的个人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们分享! 六、论文投出后的命运 网上投稿完成后,作者会即时收到稿件通知。如果论文题材( Content )不适合所投刊物,编辑会比较快地回信退稿。如果格式( Format )有问题,编辑部也会即时要求重投( Re-submission )。否则,作者就进入等待期。收到稿件后,编辑会挑选 2 - 3 名审稿人(很可能是由您自己推荐的)对论文进行评审。 论文评审对作者大多采用匿名形式。国外杂志审稿人一般是已经在本领域建立地位的 “ 牛人 ” ,或者对本领域有相当研究但还不大被熟知的学者。不是专职人员,也无评审费。 前者工作比较忙碌,后者因考虑到评审也会给自己带来声誉,所以会小心谨慎地进行评审。因此,两者完成评审可能均需要花较长时间,等待 2-3 个月是很普遍的,投稿者应对此予以理解,并耐心等待。除按收稿通知建议时间与编辑联系外,一般应给评审 3 个月时间。 若仍无消息,可以与编辑联系催促一下。千万不要投稿后很早就开始催促(时间不应早于 3 个月)或过于频繁地催促,这样不仅不礼貌,还会给编辑留下很不好的印象(记住,也有比你更无耐心的编辑)。好杂志一般都是按照杂志本身的时间规律去办事的。 审稿结束,作者会收到稿件评审意见和编辑的仲裁结果 - 编辑在审稿过程中是仲裁和最后决策者。一般本质上有四种结果:拒绝( Rejection ),修改后再投( Re-submission ) , 修改(大修( Major revision )或小修( Minor revision )),及接受(直接接受( Acceptance )或有条件接受( Conditional acceptance upon satisfactory revision ))。 七、如何对待编辑来信 1. 拒绝: Rejection 国外刊物的拒稿率高低不等,5分以上的杂志拒稿率一般高达80%,普通杂志拒稿率在30%以上。所以,如果收到这样的答复,应根据评审意见修改文稿,然后根据修改质量再投其它杂志(通常是投到影响因子更低的杂志)。但是,如果审稿人提出了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而你又感觉已充分合理地回答了这些意见和建议,你完全可以考虑向更好的杂志投稿。 2. 修改后再投: Re-submission 十几年前似乎没有修改后再投的情况。现在也不是所有杂志有这个类别。 这种情况的发生,往往表明论文竞争力不够,甚至有缺陷,通常需要补试验或资料。多个审稿人之间意见也不一致,褒贬参半,导致杂志社编辑无法定夺,所以会退回给作者修改。 这种情况下,作者应认真阅读编辑和每个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至少补充审稿人建议的一个试验(能全部补充更好),有理有据的回答审稿人的每一个问题。 修改后再投的论文会被当作新投稿件重新编号,往往会送给原审稿人重新进行评审,甚至送另一批审稿人评审;但只要认真回应了编辑和审稿人的意见和建议,论文大多是会被接受的。 3. 修改:大修( Major revision )或小修( Minor revision ) 修改与修改后再投不同的是,修改后的文章不会重新编号,只会在原编号后加R1。 其实,许多杂志的 “ 大修 ” ,其要求的修改程度不亚于上述的 “ 修改后再投 ” ,所以不宜轻视。同样,修改后的文章很可能会送原审稿人评审,一般被接收的机会很大。 “ 小修 ” 的文章一般原则上已被接受,但有少量地方需作者确认修改,故与有些杂志的 “ 有条件接受 ” 差不多(解释见下)。 4. 接收: 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 除少数杂志外,绝大多数杂志,尤其高质量的杂志,不会“直接接受(Accept as it is)”第一次投稿的论文。最好的情况是“有条件接受(Accepted with or without minor revision)”,也就是只要作者同意做某方面的修稿或补充,论文即被接受。 大多数论文经过第一次修后即可被接收,有时需要第二次修改;如果修改两次还不能让审稿人满意,编辑往往会拒稿。 八、如何回答审稿人 如何回答审稿人(或写回复信 Reply Letter )是一门艺术,我们将会另写文章详细举例介绍。 国外审稿人是义务的,可以根据文章质量和自己的看法自由地提出意见和建议。国外审稿人绝大多数治学严谨,很注重 reputation ,可以说拿信誉当生命。当他们接到审稿要求时,如果很忙或不懂你的专业或领域,他们会 decline 。但只要答应审稿,一般都是尽职尽责的完成审稿任务。 因此,当你接到审稿人的意见时,首先要摆正心态,保持冷静。不要用 “ 偏见” 的心态去断定审稿人有“ 偏见 ” 、 “ 歧视 ” 。做研究的确很辛苦,发表文章也确实很不容易。但审稿人同样也很辛苦,也很不容易。他们认认真真地阅读你的文章,给你提出中肯的意见,甚至很好的建议。如果还被你措辞强硬的怪罪一阵,换成谁都会生气。要知道,找理由拒绝一篇文章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此这个时候,你一定要好好的静下心来,好好分析理解审稿人的意见,找出问题的所在。 为了文章修改后顺利被接受,建议您尽量做到如下几点: 1. 所有问题必须逐条回答; 2. 尽量满足意见中需要补充的实验; 3. 满足不了的也不要回避,说明不能做的合理理由; 4. 即使你有不同意见,也要委婉有技巧地回答,做到有理有据有节; 5. 审稿人推荐的文献一定要引用,并加以讨论。 九、论文被接受后的事项 论文被接受后,就会收到印刷编辑寄回的校样。校样不容许大幅改动,除非有原则错误。校稿时主要查看:基金号是否写错,作者名字是否写错(大部分杂志是不允许投稿后增减作者的),图表中的数据是否有误。 有的杂志对于清样校正后的稿子是不允许再改动的,再改动要收费,并且延误出版。校样一般需要尽快寄还给印刷编辑。 寄校样时,出版商会要求填写版权转让书( Transfer of Copy Right ),并告知支付版面费的办法和订购单行本的方法。以往绝大多数杂志不收版面费,现在,随着 Open access 流行,收版面费的杂志多了,但至少半数以上的杂志仍然不收版面费。 是否需要单行本,需要多少单行本?以往网络不发达,许多同行会写信或明信片索要论文,邮寄单行本是很通行的办法。但目前向作者索要论文的已经不多,而且作者很容易从网上得到自己论文的 pdf 文本,电邮给索要者即可。 一般用个人信用卡( Credit Card )或单位的( Purchase Order )支付版面费。很多杂志容许你选择论文发表后寄 Invoice 给你。让你在论文发表后再付费。信用卡在国内外已很普遍,非常方便、可靠。所以,不必担心资料 “ 被盗 ” 的情况。 十、论文被发表后的事项 论文一旦发表,不宜撤稿。在许多人眼里, “ 撤稿 ” 几乎等同于 “ 学术不端行为 ” 。所以,一稿多投或一稿多发亦涉及诚信问题,应在发表论文之前慎重考虑。 另外,论文发表后,你有可能收到来自不发达国家或国内学者的论文索要信。这表明,你的论文有人感兴趣,其次,有人可能会阅读并引用你的论文,从而增加你的知名度。许多大学按论文所在杂志的影响因子和被引用次数来评价论文水平。对此,你应抱积极态度,尽量用电子邮件发给他们你在网上下载的 pdf 文本。 下节预告: 相信不少科研医务工作者在提笔准备撰写一篇SCI论文之前,都思考过同样一个问题:写论著的素材(题目和数据等)从哪里来?其实,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找到写作的灵感,下一章夏教授将结合他的经验,跟我们分享下 论文素材来源哪里找 。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991 次阅读|1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一计(1)
medjaden 2015-1-4 16:17
伴随着2015年的到来,在此先恭祝大家元旦佳节快乐! 如何才能让您的论文更快更好的发表在SCI杂志上?我们将根据美捷登夏教授的SCI论文写作心得,陆续在博客上发布锦囊妙计系列文章,和大家分享夏教授30年的科研及论文写作发表经验! 我们衷心希望夏教授的英文论文的写作发表技巧能真正地帮到有需要的人们。如果您喜欢下文的内容,也欢迎您转载到您的个人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们分享! 一、SCI论文,并没有你想象中难写 1.要熟悉你的专业,实验方法;要尊重结果,实事求是面对结果,下笔之前多看看文献,尤其是国外近期文献。相信只要是正确试验得来的结果都是可以解释的,是可以发表的。 2.对于初写者,“抄写”不可避免,妙在“抄写”技巧。同类性质的研究文章,撰写格式大同小异,所以,格式可以“照抄”。常用句型可灵活“抄”用。有些描述性、结论性的句子在读懂的情况下尽量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总结。但千万不可照抄未读懂的原句,否则,小者笑话百出,大者断送文章前程。 3.尽量使用你熟悉的词汇。不要故意使用华丽、少用或罕见词汇。 4.要舍得投入精力和时间。 5.文章写成后,一定要请导师、老板、共同作者或者同事审阅,有必要的话也可以请信誉度高的专业服务公司(比如美捷登)把关,提高成功率。 二、如何投稿 论文投向哪份杂志其实还是有学问的。一般视课题的新颖及创造性、实验结果的完整及可靠性和论文写作质量而定。 如果你有足够的时间(1年以上)等,最好先投比你的目标杂志更高的杂志,哪怕是Lancet, NEJM,JAMA等都不妨一试。这些杂志要么直接拒稿,要么送审后退稿(及少数直接收稿)。前者一般不到一周完成,后者1-2个月。所以即使拒稿,你不会有任何损失,反而有可能收到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要知道,给这则杂志审稿的全非等闲之辈。他们在一针见血提出里文章的“软肋”的同时,往往会提出许多改进论文的良好建议。 如果你没有时间等,想让论文一次中的,又不愿“下嫁”你的大作,那么就要费心选择了。首先要正确判断你文章的内容及水平,在从资料库ISI Web of Knowledge( http://www.isiwebofknowledge.com )查找相关专业的杂志。再根据杂志刊名,杂志内容,IF及年发表量等选择。进入杂志网站并参考其目录和发表的文章均有助于会杂志的选择。 三、如何选择审稿人 许多杂志编辑希望你推荐3-4名审稿人,并很可能向你推荐的审稿人发审稿邀请。所以推荐审稿人还是有学问的。 如果你推荐的审稿人太忙或者太“牛”,他们根本不会理睬一般杂志的邀请,你的文章就可能不能及时找到审稿人。其实杂志对审稿人的身份要求不是太高的,但审稿人必须是某专业的专家。因此,许多在某专业发过论文的(我指的是英文SCI)的作者都会收到审稿邀请信。因此,你在推荐审稿人时,不必太“挑剔”。 建议: 1. 推荐国外发过与你结果、结论相似文章的作者; 2. 推荐你论文中曾引用论文的作者; 3. 推荐你或你老板认识的同专业的教授、副教授。在国际有些影响的国内的学者也可以,这些学者在国内不一定是“牛”人,但深受国外学术界尊重。 四、关于撤稿 有作者投稿后因种种原因需要撤稿,但又担心编辑不高兴,甚至会被打入黑名单。 其实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但需要说明的是,你为什么要撤稿?材料方法不可靠,结果不能重复,还是设计本身有问题?这都是撤稿的理由。 但目前因体制原因国内有许多作者一稿多投,当文章被其中一份杂志接受后,作者就开始要求其他杂志撤稿。此种一稿多投的行为为国外学者所不齿。因为这样会浪费编辑和审稿人的大量时间。 五、如何请国外SCI杂志减免版面费用 关于这个问题,其实是有点小窍门的,比如可以减少使用的图片,将彩色变为黑白等等…… 下节预告: 六、论文投出后的命运 七、如何对待编辑来信 八、如何回答审稿人 九、论文被接受后的事项 十、论文被发表后的事项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749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捷登机构博客欢迎您!
medjaden 2014-12-31 15:41
今天,2015年的第一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美捷 登 机构博客正式开博啦! 博主简介 美捷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生物医学SCI论文市场的公司,自2005年于中国香港成立以来,秉承“ 您不放弃,我们决不放弃 ”的服务理念,将客户的每一篇论文都视为一块玉石,依托强大的专业团队对文稿进行认真细致地打磨,从质量和速度着手,为数万篇生物医学论文提供了服务,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在业界树立起极好的信誉和口碑,并成为了科研学者们的良师益友。 博客宗旨 历经十年,美捷登已发展成为集 课题设计、论文修改、基金申请、讲座培训一体化 的优秀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新老朋友的支持与陪伴。我们终于决定,开通科学网机构博客,向各位献上美捷登原创的文章,包括实验设计、SCI论文写作方法、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等小技巧,以及播报当前最新最热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跟所有对科研有无比热情的朋友们做进一步互动交流,分享科研道路和SCI写作发表过程中的经验和喜悦。 博主开场白 美捷登感谢各位老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也真诚欢迎各位新朋友的关注。我们将在这里向大家呈现关于科研、论文、基金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最新学术进展和热点论文的摘译,欢迎大家常来坐坐,给我们留言。科研路上,美捷登与您一路同行!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有更多科研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312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SCI杂志影响因子点评
热度 1 Xiaharry 2013-6-21 17:53
2012年SCI杂志影响因子 点评 火热六月,站友们非常关注的新一年SCI杂志影响因子的公布了。6月19日,全球最大的专业信息服务提供商汤森路透集团发布了2012年其收录的杂志以及杂志引用报告(JCR)。战友们可以自己查一下,看看自己文章所发表的杂志影响因子是升是降。 同去年一样,2012年引用报告分为科学和社会科学两大版本,一共收录了来自83个国家共10,853个期刊(涵盖232个学科),不过,今年新入选的有 379个期刊。在此针对JCR结果简约分析如下: 一.Top20分析 在科学版的8411个SCI杂志中,大家通常会将注意力放到Top10,然而,为了分析更为准确,在此笔者今年继续将分析范围扩大到Top20。和去年分析结果相似,去年Top20中的17个杂志仍然排在今年的Top20中。经典名牌杂志的影响因子继续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其中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以影响因子153.459,独占鳌头,其影响因子增加最多,比去年增加了51.679,该杂志在2010和2011共发表37篇文章,而在这两年的文章引用数为5678,也难怪其影响因子达到这么高;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以51.658的影响因子,仍位居第二;Lancet杂志的影响因子为39.06;另外CNS三大杂志的影响因子分别是, Cell:31.957; Nature:38.597; Science:31.027。去年Top20中的JAMA-J AM MED ASSOC和ANNU REV BIOCHEM两个杂志今年的影响因子分别为29.978和27.681,分别排在第22和23 位。值得一提的是,去年Top20中出现的一匹“黑马”Energy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杂志,其影响因子由前年的9.333上升到去年的31.677,是土耳其主办的,其自引率非常高,今年被“踢出”。 二.中国的SCI杂志 相比去年收录的154个期刊,今年有151个杂志被收录,其中新刊7个,而10个去年被收录的期刊而今年没有被继续收录。排在去年Top10的杂志仍然有8个在今年Top10中,分别是:Cell Research:10.526, Nano Research:7.392, Journal of Molecular Cell Biology:7.308, Molecular Plant:6.126,Fungal Diversity:5.319,CNS Neuroscience Therapeutics:4.458,Journal of Integrative Plant Biology:3.75,Cellular Molecular Immunology:3.419,。另外两个新收录杂志Protein Cell 和Journal of Diabetes分别排在第9和第10位。去年排在Top10中的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今年以2.547的影响因子排在第12位。 三.站友较为关注的杂志 2010年创刊的Nature Communications(自然出版集团下面的子刊)去年第一年的影响因子为7.396,今年其影响因子增长到10.015。去年有段时间,由于该刊有较为昂贵的Open Access费(为5000美金),不少人质疑是否值得花费这些钱把文章发表在此杂志,现在看来该杂志并非像大家想象的那样,其实还是很注重接受文章的质量。相比之下,该集团模仿PloS One于2011年所创办的开放获取“箩筐”期刊Scientific Reports 有了其第一年的影响因子为2.927,仅根据其在2011年所发表的205篇文章被引用了600次所计算出的。该杂志接受发表的文章逐年上升,到目前为止该杂志一共接受发表了1962篇文章。Cell 出版集团2012年初所创办的“箩筐”期刊Cell reports目前已接受发表了437篇文章,今年还没有影响因子。另外,BioMed Central2008年所办的类似“箩筐”期刊BMC Research Notes目前已接受发表了2265篇文章,不过至今还没有影响因子。另值得关注的是独具一格的开放获取期刊 PeerJ 。 PloS One影响因子从前年的4.411下降到去年的4.092,正如大家预料的,今年其影响因子跌破4.0,再次下降为3.730。PloS One接受的稿件逐年上升,而且上升幅度惊人,过去5年内,从最初的增幅50%多增加到去年的100%(2008共接受2717份稿件,2009接受4403份稿件,而2010接受了6722份稿件,而2011年接受了13781份稿件)。因此,估计其明年的影响因子还会继续下滑。 WJG(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2011年和2012年,WJG共发表677 和944篇文章,其影响因子为2.547,比去年的2.471 仍有3.1%的增长。WJG在胃肠病学和肝病学74种中影响因子排名第34位。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是英国主办的,其影响因子由去年的4.774降为今年的1.722。主要是因为该杂志2011年发表文章数(547)是2010年(60)的9倍左右,而引用数没有同倍增加。同样地,Hepatitis Monthly, 是伊朗主办的,其影响因子由去年的2.190下降到今年的1.245,几乎是下降了1倍。其下降的原因是由于该杂志2011年发表了107篇文章,是2010年40篇的2.5倍多,而引用数没有相应地成倍增加。 Annals of Indian Academy of Neurology杂志,去年影响因子为0.928,由于自引过多,导致今年也被“踢出”。去年由于刻意自引来提高其影响因子导致被踢出的三个杂志今年又被收录到SCI里面,它们分别是Cell Transplantation,影响因子为4.422;Medical Science Monitor,影响因子为1.358;Scientific World Journal,影响因子为1.730 ( 2011年SCI杂志影响因子 点评 )。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其影响因子有去年的0.296升为今年的0.589;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其影响因子从去年的0.799上升为今年的1.059,如上两个杂志都是中国主办的。另外沙特阿拉伯主办的Saudi Medical Journal,其影响因子从去年的0.520略为上升到0.619。
561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1 05: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