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SCI论文写作与发表

相关日志

期刊要你推荐审稿人?别着急,看这里!
TopEditor 2020-5-14 21:49
虽然炎热的夏天来临,意味着春天离我们远去,但是当你辛辛苦苦收集数据、完成统计、做好图表、写好论文时,就迎来了一个新的春天---论文的投稿阶段。 你以为这春天真的就来了?不,程咬金是第一个不答应的! 这半路冲出来的程咬金是何方神圣? 当然是收你稿件的杂志社咯!在投稿时,大多数期刊都会要求作者推荐若干审稿人(peer reviewer),尤其是Elsevier旗下一些期刊,甚至要求投稿作者提供8名以上的推荐审稿人名单! 杂志社是不是太懒了?连审稿人还要作者找? 但是吐槽归吐槽,看在要发表文章的份上,还是不得不向大佬低头。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杂志社“为难”作者用的招儿,见招拆招才能让稿件顺顺利利的被接受呀~ 一、期刊为何让作者推荐审稿人? 原因一:找不到审稿人 期刊很多时候会找不到审稿人,这样一来就会导致审稿时间延长,不仅让期刊编辑工作量繁重,也让作者等到心慌慌 所以为了让审稿流程加快,早点出结果,作者还是乖乖认真推荐吧~ 原因二:找不到合适的审稿人 一千个作者就有一千个想法,有时候期刊安排的审稿人未必就具有作者的论文主题相关的专业知识,一旦有所偏见,那么辛辛苦苦的稿件就很有可能被拒了··· 所以为了让稿件能被接受见刊,找到能识自己文章的伯乐真的是超级重要滴~ 二、推荐什么样的人当审稿人? ①参考文献作者 。选择你写作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作者,这样审稿人能和你研究内容直接相关,所谓术业有专攻,有相关度才能提高文章的被赏识度和被接受度。 ②新发表的相关论文作者。 这些论文在刚开始研究时可能会有遗漏,挑选新发表的文章的作者,不但可以体现出你对这个研究领域的关注,还能得到较好的审阅,可谓是一举两得。 ③学术会议中交流过的学者。 学术会议中交流的专家学者一般都在该领域有所建树,无论是对方讨论你的报告,还是你在观摩别人的研究成果后,和对方讨论了双方的相关研究,都会给人留下直观的印象。 在这个场合下结识的学者不但可能成为你的审稿人,还可能成为你将来的合作伙伴,是不是想想都觉得刺激呀! ④在投稿期刊已发表领域相关文章的作者。 这样的审稿人一定是为编辑所知的,论文能发表,说明其学术水平已经受到编辑的认可,选择这样的作者当审稿人,一定没错! 三、如果准确寻找审稿人信息? 推荐审稿人的时候不光是要提供审稿人名字的,有的期刊还需要审稿人的Email、机构等等,平时跟审稿人是半毛钱关系都没有,突然需要这些信息,而且是要准确的信息,是不是想想都头疼? 别光顾着头疼了,治疗头疼,这些方法很可! 方法一:Endnote法 如果是通过Pubmed或者GoogleScholar导入Endnote的话,都会带有作者的投稿信息。比如 Author Address里就有你所需要的审稿人的Email和所在机构,这样是不是超级方便? 当然,不是所有文献里面都会有这么详细的信息的!但是一般期刊只需要3个左右的审稿人,如果按照一篇文章20篇左右的参考文献,只要其中百分之十的作者留有个人相关信息,那就妥啦! 方法二:Google法 但是Endnote法并不能保证你完全找到你想要的信息,不然用Google Scholar试试? 如图所示,点击作者栏,就会跳入到相关页面。 将名字和邮箱进行Google搜索,你会发现小惊喜! 其中一条结果就是其在官网上的个人简介,里面包含了他的电话、email、电话、研究领域等等,你想要的都在这里啦~ 方法三:SCI-hub法 如果以上两种方法你都不想用,别急,我们还有其他办法哟! 去SCI-hub上面,下载该作者写作的文章全文,全文里面也会有作者的相关信息,直接摘抄就好了嘛。 四、推荐审稿人的注意事项: 注意一:不要推荐熟人 基于审稿人必须提供公正客观的意见,所以一定不要选择熟人,毕竟这回影响其对你客观中立的看法;反之,也不要选对你有偏见的人,这无异于将自己的论文至于危险的境地···,所以最好选一些能够给你的论文提供中肯评价的人。 注意二:回避利益冲突 避免选择与你的论文有利益冲突的人,比如推荐的审稿人是其中一位作者的导师或者现同事,或与第一作者/通讯作者在近五年内有过合作项目的学者等等。最理想是推荐对你的论文感兴趣﹑了解这个领域的人作审稿人,他们能提出中肯的意见,提出实质建议改善你的论文。 注意三:信息准确 作者的名(first name)和姓(last name)一定要分清。通常在原文中显示的作者名在前、姓在后;但是在检索数据库或者参考文献中则是姓在前,名只是简写成首字母。姓名的准确是第一位,连审稿人叫什么都没搞清楚,这··· 文章被准确引用。如果是从参考文献中找到的审稿人,一定要确认推荐审稿人的文章被准确引用,错误引用的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其他的信息也是需要逐一核实的,这里也就不再赘述啦~ 五、快问快答 ①- 问答时间 - 推荐审稿人时,需要征得审稿人的同意然后再推荐吗? 不需要。许多杂志采取盲审,因此审稿人不一定知道作者的姓名和联系信息。况且,审稿邀请信是从期刊主编那里发出的,咱们老老实实的推荐就行了,其他的就别操心啦。 ②- 问答时间 - 如果文章被拒,可以向第二个期刊推荐同一批审稿人吗? 可以,不过取决于你自己。 这样做的好处是,因为审稿人已经熟悉这篇文章,如果作者根据审稿意见进行修改,审稿人会有好的印象。但是最终做出决定是杂志社主编。大部分情况下主编会根据文章质量来决定是否接受,有的时候也会根据杂志版面多少、是否对文章感兴趣或是否已出版类似研究来决定。在这种情况下,推荐同样的审稿人是有利的。 ③- 问答时间 - 推荐的几位审稿人,需要保持一致水平吗? 可以尝试这样的搭配: 国内专家+国外专家。至少选择一位外国专家,这能显示你的文章可以被国际读者阅读。 资深的专家+初级的专家。顶级专家有可能最了解你的文章水平而初级的研究者可能最有时间。 近期和你研究领域类似的发表文章的通讯作者(文章类似,那么对你的文章内容了解度高)+你的文章参考文献列表中的通讯作者(审稿人在审稿的时候看到自己的文章被引用也会很高兴,毕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文章被引用) 推荐审稿人的出发点其实都是为了稿件得到公正客观的审阅和评价,毕竟好不容易产出的论文,咱不能说让它被拒就拒了,不然疼的不是头,是心、是肝、是肉呀~ 今天就小编就聊到这里,推荐审稿人,你懂了吗?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2094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文润色软件体验—StyleWriter(二)
TopEditor 2020-5-12 16:39
这篇文章信息量很大(3000+个字,25+张图,9+知识点),我们的目标是让您看完此篇,彻底学会如何使用StyleWriter。阅读过程中,如有劳累,请收藏,下次继续阅读! 1、五种建议标记 这5种标记主要有:1. 蓝色标记表示是建议修改;2. 橙色标记表示是建议修改gluewords;3. 红色标记表示StyleWriter认为必须要修改的单词或词组。4. 蓝色阴影的句子是StyleWriter认为需要修改的句子,增强可读性。5. 黄色阴影的句子是StyleWriter认为需要修改句子的glue words,增强可读性。 这是一篇SCI论文中的段落,导入StyleWriter中,如下图所示。 打开菜单栏的Analysis中的Statistical Summary,可以看到统计结果如下图所示。 下图给出了当前文档的评分和等级,也给出了各个评估指标评分的目标区间。 来解释以下,这些指标怎么看。以上图中Bog index为例,当前文档的Bog为61分,可读性一般,Bog的目标是不超过30分。以上图中Average Sentence为例,平均句子长度为17.9,介于15到20之间,句子长度等级为卓越。 所有的指标都可以在参考文档里看到解释和计算方法,其他指标就不在这里一一介绍了。 01、蓝色字体标记 在这段文字中有的单词标记为蓝色,如下图: 用鼠标点击第一个蓝色单词,可以看到下图内容 这是一段修改建议,就是说,这个单词降低了这个句子的可读性,使得Bog(得分越低越好)的得分+1。 StyleWriter建议修改这个词,提高可读性(居然没有告诉我该怎么修改,看来是我想多了)。 点击more按钮,可以打开帮助文档,对当前蓝色字体标记的含义和意义进行介绍。让人遗憾的是StyleWriter依然没有给出具体修改方案,而是列举了修改例子,如下图所示。 上图是原始句子和修改后句子的对比,我们可以发现,修改后的句子明显变得简短易懂了。相应地,Bog得分也降低了。 回到文档,我点击第二个蓝色单词OCC,StyleWriter给出的建议是不要过度使用缩写。剩下的蓝色单词和第一个单词是一样的建议。 至此,我才发现,原来StyleWriter是在教会我们如何写作,而不是帮助我们修改。这可真是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一开始我的想法太天真了。 02、橙色字体标记 橙色标记表示是建议修改glue words,点击橙色单词,显示修改建议如下图。 点击more,打开帮助文档,可以看到修改示例。 对比修改前、后的句子,可读性明显变高了,glue word明显减少了,句子长度变短了,可读性更高了。 我觉得,英语学术论文写作应该具化繁为简的思想,将复杂的想法转化为几个简单的语句,而不是使用一个复杂高级的长句子,后者不是我们一般人能hold住的。(以上纯属个人感想)。 03、红色字体标记 红色标记表示StyleWriter认为必须要修改的。 点击红色单词,会显示修改建议,点击修改蓝色的建议,可以实现自动修改(这个我很喜欢)。 StyleWriter的修改建议里可能包含多种修改方法,我们可以自行选择(这才是我想要的)。但是这种提供修改结果的建议只能出现在单词或者词组中,句子的修改还是需要我们自己去思考。 04、蓝色阴影标记 点击蓝色阴影的句子,StyleWriter提示句子太长,并且给出句子的评估结果。例如下图,选中句子的Bog的评级很糟糕,StyleWriter建议修改句子,提高句子的可读性。Glue words是51%,StyleWriter建议删减glue words。 点击more按钮,就可以查看相关帮助文档,StyleWriter依然不会给出具体的修改建议,只能进行参考。 05、黄色阴影标记 点击黄色阴影的句子,StyleWriter提示high glue sentence,并且给出句子的评估结果。StyleWriter认为只有glue words 需要修改,其他得分都是优秀。 经过部分修改以后,下图给出了修改前、后文档的评价结果。 修改前: 修改后: 我们可以看出文档的可读性提高了,但是其他指标还是很一般或者很差。我觉得没有必要修改论文的每一项指标使其达到最优,这太难了,也没有必要。 通过这次学习,我发现StyleWriter需要用户自己动脑动手,培养自己的写作习惯和方法,决不是傻瓜式的润色软件。这应该是StyleWriter和其他语法纠正软件最本质的区别。在学习过程中,我也发现了StyleWriter的一些局限和问题,这会在以后的推送中分享给大家。 2、四个自定义功能 这里,我会分享一下如何关闭类别category、删除建议advice、添加模板pattern、添加类别category。由于专业术语翻译可能不到位,我会给出相应的单词,大家见谅! 我已经使用StyleWriter两天了,有一次使用自己的SCI论文做了测试(英文润色软件体验——StyleWriter(一)),得分相当低,低到让我怀疑人生。今天,我使用了这四个功能,OMG,神奇的事情发生了,我的论文评分升高了,我的自信又回来了! 由此可见,这四个自定义功能有多么的重要! 01、关闭类别 这个功能很有用,我可以使用它告诉StyleWriter什么需要评估、什么不需要评估。 下面是一份信函,StyleWriter建议修改Dear sir,但是我们认为Dear sir没有问题,于是我们需要关闭StyleWriter的相关类别。 具体步骤是:点击工具栏的类别,如下图所示。弹出一个类别窗口,我们可以看得到很多StyleWriter评估内容,取消选择一个类别,点击set defaults,就可以让StyleWriter不再评估论文中这种类别的问题。 于是,可以看到下面信函中dear sir没有建议修改和报错了。 02、删除建议 删除建议是StyleWriter非常强大的功能之一,包含忽视、该文档中忽视、总是忽视三个按钮,如下图所示。 具体用法是:选中StyleWriter标记的单词或词组,点击其中一个“删除建议“按钮,StyleWriter会删除标记,即StyleWriter会记住这个单词或词组是正确的。如果你点击的是”忽视“(第一个),那么StyleWriter会只记住这个单词或词组是正确的。如果你点击的是”该文档中忽视“(第二个),那么StyleWriter会默认为该文档中所有的这个单词或词组是正确的,以后不再标记报错。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会有很多复杂的专业词汇,这些词很可能会被StyleWriter报错,从而导致论文的可读性评级很差,通过删除建议,我们可以让编辑器忽略这些“错误”,使评分和报错更加公正可信,保障我们论文的专业性。 03、添加模板 添加模板是StyleWriter的另一个强大功能,它允许我们定义一个检查修正的模板。 具体步骤如下:打开菜单栏的Tools,选择Add pattern,会弹出右边的界面,添加判断模板、分类、和修改建议。 例如下图:检查模板the degree of,分类是House Style,修改建议是Use: , 。这个操作的意思就是StyleWriter会从论文中寻找到the degree of,并且标记,给出用the 代替the degree of,或者删除the degree of的建议。 当我们点击the, StyleWriter会自动将the degree of替换为the, 点击delete, StyleWriter会自动删除the degree of,如下图所示。 04、添加类别 添加类别可以对模板和建议进行分类管理,例如下图:打开类别窗口后,可以看到Add category按钮,单击,可以弹出类别名设置窗口。 添加的类别名会在用户类别栏看到,如下图所示。 StyleWriter允许用户对类别显示形式进行设置,例如颜色,字体,背景等,如下图所示。 3、总结 至此,我相信读者们已经搞明白了不同颜色标记的含义和StyleWriter的自定义功能。我认为,StyleWriter是一款需要成长升级的软件,StyleWriter会根据用户的专业和喜好完善自己,StyleWriter非常依赖用户动手动脑,StyleWriter的自定义功能会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便利。 如果你只是一个免费使用者或者懒惰的人,那么自定义功能就是个鸡肋。相反地,如果你购买了StyleWriter并且亲自设计和维护它,那么自定义功能可以一直存在,StyleWriter会伴随你一起成长,对以后的写作大有裨益。
个人分类: 语法|1091 次阅读|0 个评论
没有经过任何论文写作训练,应该如何下手?
TopEditor 2020-5-12 07:01
对于没有经过任何论文写作训练的学生,或者论文写作经历不多的学生,这里有一条非常实用的技巧——对典型论文进行拆解、分析、仿写。 事实上,几乎所有研究者的第一篇甚至前几篇论文,都是遵照这个方式完成的。在没有任何论文写作训练和经验的情况下,依葫芦画瓢是最安全的方法。之所以把这个人人都用到的论文写作技巧提出来单说,是因为作为初学者论文写作的核心方法,对典型文章的仿写是一个非常必要的学习过程,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好这件事。 针对典型论文的分析、模仿,不但能全面提升论文写作质量和效率,有效促进科研规范、科研思维的形成,对文献的阅读分析能力也是一个很好的训练。 以论文写作为目的进行文献拆解、分析、仿写有哪些要点呢? 01、选择最典型的文献 不同领域、不同期刊文章的风格大相径庭,写法也各不相同。 以模仿写作为目的的文献阅读,最好选择和本领域最一致的,即便是上下游相关、领域相近的文章都没有和本领域一致的文章来得那么直接有效。 可以搜索课题组、导师发表过的文献,以这样高度匹配的文献为模板进行仿写,领域一致、水平相近,最容易一次性完成初稿,达到导师的要求。毕竟作为学生论文,最首要的目标就是导师首肯。 选择本领域、水平相近的目标期刊文献确实是一条捷径,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从学习提升的角度,也要选择一些本领域顶级期刊文献进行阅读和学习。或者说,平时在阅读这一类文献时,也要注意从文章写作的角度分析这些文章为什么能够发表在顶级期刊,在写作上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02、对典型文献进行拆解分析 选择典型文献后,就要对各个部分进行拆解分析。从标题、摘要开始,结果、结论、方法等等各个部分进行细化的分析。 标题、摘要这种比较精悍的部分,要细化到每一个词。这个词这句话是哪方面的内容,用什么词表述合适,套用到自己的工作上应该怎么表述。 而背景、结果、结论等较为主体的部分,就要遵从由大到小的拆解分析步骤。首先在内容框架上,每一个段落都在说什么内容,分别是什么篇幅。细化到段落上,每一个句子传达的内容,怎么样一步步地把相关的工作阐释清楚。 背景部分包括上下游相关情况都介绍到什么程度,占据的篇幅,侧重点如何; 结果部分包括罗列哪些数据,以多大篇幅、何种角度来描述结果,以什么形式呈现,哪些部分需要强调、哪些部分需要概述。工作的亮点不同,侧重点也会不同,学习典型文献突出亮点的方式很重要; 结论部分是灵活性最大的,正因为没有什么规律可循,初学者才需要从典型文献入手,分析每个段落都在怎么对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的角度是什么,有什么样的内部逻辑,把一个完整的故事讲得深入有趣,这其中引用了哪些其他结果进行比对等等。事实上,结论作为反映分析过程的部分,是一个从结果到结论思维过程的呈现,有的工作很直接,有的则需要大量的技巧,所以有时候一篇或几篇文献的分析是不够的。每一个工作的亮点不同,得出的结论也不同,不尽能为我所用,因此要使这一部分充实则需要参照比较多的文献。 对不同文献的结论写作方法进行比对之后,寻找和自己结果最契合的进行模仿。如果拿到文献不知道怎么分析,可以思考如果自己做出了这个成果,会在这一个部分写什么内容,某个内容会怎么表述,再通过自己想法和已发表文献的区别,来寻找分析的切入点;方法等部分直接参照典型文献模板仿写,可以一次性做到专业精确。内容之外,遣词造句也是在文献分析中很重要的一点,尤其是英文论文的写作。初学者从时语态、起承转合到用词句式都要进行模仿,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最大程度的有学术论文的味道。 以上对典型论文从写作角度进行分析的方法,要真正落实到笔头上,最终形成一个细化的结果。 比如我在研究生阶段,就对导师发表在Nature上的文章进行了细化的拆解分析,将文章用大的行间距打印出来,留出侧边栏,方便进行大量的批注,不同层次的分析用不同颜色的记号进行标注。 由于第一篇进行拆解的是letter(类似的还有communication),相对凝练,循迹其中写法的过程并不顺利,紧接着又细化分析了一篇article,篇幅较长,细节丰富,无论从科研思路上还是写作上都收获很大。随着科研的深入对文章的理解也逐渐深入,这篇article的拆解分析进行了好几轮,最后有厚厚的一本被我装订起来,至今仍然保留在书柜里。 现在软件工具丰富,这个工作更容易完成了。之后还在第一次投稿前对目标期刊的文献做过一次细化的拆解,伴随典型文献的分析,对于科研论文怎么写、要注意什么逐渐建立起基本认知。在此基础上,才有余地进行个性化发挥。 03、对关键要点和精彩词句进行记录 随着对课题理解的深入,对核心参考文献的分析可能持续的时间很长,不少经典的文献也是常读常新。在每一轮对分析的结果做一个记录,随着研究的推进不少要点已经可以被吸收在日常的写作和科研里,新的要点也会产生。有一些典型、纯正的英文表述方法,进行摘录后直接进行模仿,会逐渐吸收成为自己的表达。 对于典型文献的摘录其实可以不仅局限于选定的几篇文献,如果在平时文献的阅读中发现有可能为我所用的精彩词句,都可以进行摘录并且分门别类地整理,不同内容不同观点都可以用哪些句子进行表述。基于这样的积累在进行论文写作时,其实就是一个将自己的内容装进不同模板,最终进行组合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是一个很好的入门方式。 上述三个步骤就是参照文献进行分析仿写的要点。参考典型文章进行仿写几乎是每个初学者都会经历的过程,如果有目的地进行积累,就可以避免到写作时临时抱佛脚。 如果只盯着一两篇现找的文献改写,而无法进行全面的理解吸收以及针对性的为我所用,也无法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所有挥洒自如写论文的人,都会有模仿学习的第一步。初学者如果能够将拆解分析典型文献的小技巧落实,一定会在各方面受益匪浅。但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强烈建议大家应该从刚刚接触科研就开始进行论文写作方面的学习和积累,而不是到毕业需要发文章的时候再临时抱佛脚。 投必得致力于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解决学术写作和发表中的各方面问题,不但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如果您有任何相关疑问,欢迎添加我们学术小编微信(xiao2k-topedit)询问或讨论。我们也会把您拉入“投必得学术交流群”,跟群内的小伙伴一同进步。 最后,对于时间紧任务重的小伙伴(比如临近毕业或者学校考核有发文的要求),或者有的老师想在遣词造句以及行文逻辑方面进一步提升自己文章档次,大家可以参考我们投必得的润色编辑服务,我们提供从校稿、标准润色到深度编辑等各种编译服务,也有去重、文章附信修改、协助回复审稿意见、期刊选择等七大服务类型: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7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投稿被拒2次,再找第三家的时候突然想放弃怎么办?
TopEditor 2020-5-11 08:43
我想有这种感觉的同学肯定是第一次论文投稿。 事实上,论文投稿被拒是十分常见的事,等你成了科研老油条,投的文章多了就会习惯了,或许等到那时候你积累了很多经验掌握了很多技巧,投稿的成功率大大增加就不会有这种烦恼了。 我在这里讲一下我第一篇论文连续被拒的经历吧,也分享一下稿件被拒多次之后我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我的第一篇文章算是练习之作,只是简单的做了不同处理间的转录组分析,得出了一个推测模型,没有实验验证。当时只是打算投个1-2分的杂志,作为以后工作的基础。然而,在写论文的时候发现了某一区的杂志(4分左右)发表了一篇和我的研究相似的文章,同样都是利用转录组数据分析得到了一个推测模型,也是没有实验验证,只是研究的微生物不同。我在看到这篇文章之后有了很大的信心,与那篇文章相比我的文章中发现了一个更加高效的模型,而且文章的英文写作和图片质量都好于它,我觉得我也可以发到那个高度的杂志上,所以在投稿之后我十分自信,觉得这篇文章稳了,没想到后面迎接我的是一封又一封的拒稿信。 我投的第一个杂志就是那本刊登了和我研究相似的文章的杂志,不久之后就收到主编的拒稿信,信里面说的很客气,大意是说我们的写作和研究水平都很好,只是文章的研究内容不符合杂志的收录范围(后来想想这或许只是一种比较客气的拒绝理由吧)。后面我们就逐渐降低投稿杂志的档次,但是连续投稿两次都被拒绝了,审稿人的拒稿原因大都是缺乏实验的验证,研究内容单薄,研究的微生物比较冷门这些。 在第三次准备投稿的时候我的心态基本处于崩溃的边缘: 首先是改论文带来的烦躁,每个杂志都有自己的格式要求,重新投稿都要仔细研读该杂志的投稿指南,针对要求逐句修改自己的文章,确保每一处细节都不能有错误,最后还要检查很多遍,几千字的英文文章这么改起来十分伤神。 其次就是不断地被否定带来的心理上的冲击,不断地被拒稿最大的原因就是文章的水平达不到杂志的要求,一次又一次的拒绝就是对自我能力的一次又一次的质疑,不断地冲击下人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慢慢的就陷入了深深的自卑之中,这种负面情绪带来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开始逃避问题,体现在投稿上就是不想再继续投下去:因为不继续投下去也就不会再被拒绝,这可能是一种本能的自我保护心理吧。 我是怎么走出这种负面情绪的? 如果意识到自己已经进入了一种负面情绪,首先第一点就是要告诉自己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然后就是抓紧时间停下来冷静的分析原因并找到解决的方法。 投稿被拒在人生道路上是非常不值一提的小事,以后在任何事上你都可能被拒绝,被梦想中的公司拒绝,被心仪的女生拒绝,被向往的城市拒绝,甚至不仅被拒绝一次,可能会被连续拒绝十次二十次,难道被拒绝了以后就要自暴自弃逃避问题吗?不再投稿,不再工作,不再谈恋爱,不再努力了吗? 被拒绝的感觉很痛苦,但我希望你最终还是能够继续努力下去,当多年以后你回首这段过往,你会发现这段经历并没有击垮你反到成就了现在的你,你日后的成功可能就是因为你面对这一次被拒绝而做出的改变。 文章质量达不到杂志的要求没有关系,专家的审稿意见里有专业的建议,告诉了你提高文章质量的方法,逐条修改就好了。有时候可能因为文章的整体问题比较大,修改之后也达不到杂志的要求,那也没有关系,我们可以往低一档次的杂志投稿,不要因为自己努力没有得到预期的回报就认为努力是没有意义的。 虽然我告诉你不要逃避问题,要努力要争气,但我也要告诉你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要学会与自己和解。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就不可避免会和外界产生冲突,正是在这一次又一次的冲突中,我们更加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了解到自己性格上的缺陷和能力上的边界,逐渐接受自己并不是万能的这个现实,这样我们才能够不再因为自己的错误而否定自己,不再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 不谙世事的我们注定会在这些冲突中伤痕累累,我们能做的只有勇敢前行,坦然接受自己的不足,然后努力提高自己,去享受每一点提高带来的成就感,不再去纠结和理想的自己到底还有多少距离。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综述写不好?这几个误区要绕着走
TopEditor 2020-5-8 09:26
疫情期间高校普遍延期开学,研究生们度过了一个意料之外的悠长假期。这可急坏了导师们——实验谁来做?研究谁来搞? 也不知道是不是串通都约好了,导师们想到了折中的办法:让研究生写综述。试找全国各地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们,探听民意去。凡是实验学科,隔离在家的,除了几个极端幸运的特例之外,可有人没在写综述的? 综述无疑也算论文,因为也基于一定的研究。具体来说,综述是指在阅读、整理、分析和综合大量文献的基础上,研究者结合自己的思考对某一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做出综合性评述的学术论文。 综述对学科的发展非常重要,能够帮助研究者快速地通览一个领域的发展。对研究生而言,综述也非常重要,翻开任何一本学位论文,最开始的部分一定也都是背景和综述。 综述不好写,想写好综述,需要规避以下四个误区。 01、选题过于宽泛 选题奠定了一篇文献综述的基调,也影响着参考文献的选取、罗列及分析议论。 好的综述选题一定非常精准,这样才能写得全,谈得深。选题如果过于宽泛,不但需要查阅海量的文献,而且多数时候也会在海量文献中迷失方向,把握不到该领域的发展,导致写出来的综述,只关注问题表面,结论很肤浅,甚至逻辑混乱,论证牵强。 因此,在写综述前,一定要选一个比较窄的选题,选取小而有特色的切入点,做深入的思考和广泛的调研,这样写出来的内容才充实且有意义。 02、文献选取不当 在确定选题后,就该仔细阅读文献了。如何从海量的文献中寻找自己需要的能进入综述的文献着实是个难题。托全球勤勤恳恳的科研工作者的福,现在的科技论文总量巨大且水平参差,快速选取合适的文献,肯定能让综述的撰写事半功倍。反之,则一定事倍功半了。 选取合适的文献,首先是要选那些关键词匹配,贴合主题的文献。可以使用快速浏览法,先看题目、摘要和结论,剔除那些相关性低的文献。读结论的过程,也能快速形成对领域的认识,提炼自己的观点。 接着要选择权威性高的论文,一般就是权威期刊上的论文了。权威期刊未必是高影响因子期刊,很多老牌杂志虽然影响因子不高,但也值得一看。 再就是注意系统读一下领域内几位大牛的文章。他们的研究走向很大可能也是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 如果在文献检索的时候找到了相关综述,那就再好不过了。根据前人总结好的按图索骥总是不会错的。 03、只罗列不总结 很多人写综述的时候只会按照时间顺序罗列文献,给人造成一种很强的堆砌感。要知道综述不是推荐文献让别人阅读,而是把一个领域的发展娓娓道来,所以要求作者以自己的观点作为主线来串联起相关文献。 自己的观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关键文献的述评,二是对领域发展的判断。切忌对文献进行摘抄,而要用自己的理解总结文献。因此,在阅读文献的时候就应该开始整理概括、比较分析,最终才能对该领域的研究现状做出全面、准确、客观的评述。 04、没有前景展望 综述英文名叫review,有回顾和汇报的意思,关注的当然是学科发展的一小段历史。但综述的落脚点却不是总结,而是展望。 文献综述的最终目的,是在了解某一领域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发现其存在的问题和尚未解决的难题,为之后的研究提供方向,推进这一领域科研的进步。但很多人都忽视了展望发展前景的重要性,眼光只放在已经报道的研究成果上,一味总结,没有展望,这显然是不可取的。 想写出一篇好综述其实非常难,需要很深的功力,一定要很懂行才行。用我导师的话说,好的综述拿出来直接可以作为一本书的章节,所有列上的文献都值得读,所有关键的文献都不能遗漏。真是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 往期精彩推荐 讨论和结论的四个方向及句型示例 讨论和结论的逻辑架构 华裔教授教你写论文(一):《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华裔教授教你写论文(二)——《引言的逻辑解析》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898 次阅读|0 个评论
聊聊最近导致批量撤稿的原因--伪造同行评审
TopEditor 2020-5-5 07:32
最近,来自浙大、南京理工、北航、华中师范等国内数十家高校的研究人员遭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旗下期刊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批量撤稿30余篇。相关的新闻大家可能也都听说了。 在这次批量撤稿中,值得关注的一点是“伪造同行评审“几乎存在于每篇被撤稿件中:“there was evidence suggesting authorship manipulation and an attempt to subvert the peer review process” 今天笔者就来聊一聊“同行评审”、“伪造同行评审”、以及如何做论文预审? 同行评审 peer review 笔者先来解释一下同行评审到底是怎么回事(下面内容主要来自Elsevier)。 审稿人(reviewer)在学术出版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行评审系统是为了验证学术工作,帮助提高发表研究的质量。 尽管同行评审(peer review)存在很多的争议,但其仍然是唯一被广泛接受的研究验证方法,并已经持续使用了大约350年。尽管对同行评审的公正性同样存在争议,但研究界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同行评审是科学评价的最佳形式。 出版研究协会(Publishing Research Consortium) 2015年的一项调查显示,82%的研究人员认为,“没有同行评审,科学界就会对科学交流失去控制。” 同行评审有不同的形式: (1)单方盲审:在这种类型的审稿流程中,审稿人的名字对作者是隐藏的。 (2)双方盲审:在这种类型的审稿流程中,审稿人和作者都是匿名的。 (3)三方盲审:审稿人是匿名的,审稿人和编辑都不知道作者的身份。 (4)开放式评审:在同行评审过程中,评审人员和作者彼此都是已知的。 许多人认为,开放式评审是防止恶意评审、制止抄袭、防止评论者按照自己的日程行事、鼓励公开、诚实的评论的最佳方式。但另一些人也担心开放式评审会导致不诚实的审稿意见:因为在这个过程中,审稿人出于礼貌或对报复的恐惧,很可能会保留或降低批评的语气。 笔者认为每一种同行评审形式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人们对同行评审永远会有不同的见解,同行评审也永远不会绝对的公正、让所有人满意。Elsevier也对同行评审进行了大量研究和实验,甚至有作者发表了关于同行评审的SCI论文,由此可见,同行评审是一个世界性难题! 伪造同行评审 fake peer review 伪造或操纵同行审议是一种最近比较流行的欺诈方法,操控者伪造众多评审者的马甲和电子邮件,利用这一方法来审议本人递交的论文。 除了最近的30余篇撤稿事件,还有比较轰动的“陈震远论文审稿造假案”。2014年,美国科学读物出版商SAGE宣布,撤销台湾研究人员陈震远的总共60篇学术论文。根据陈震远本人的交待,为了发表文章,他伪造了虚假的同行评审和引用圈,建了130个虚假电子邮箱账号,达到了自己写文章推荐给自己审稿的目的。 笔者自己的评审、被评审经历 笔者投过几篇SCI论文,帮助导师审过SCI论文,也做过SCI论文的审稿人。 (1)先来说说笔者自己的投稿经历,每次Elsevier投稿都要推荐审稿人,笔者基本都是推荐自己参考文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有时候,论文会遇到找不到审稿人的情况,这会耽误很长的审稿时间。 (2)再来说说,笔者帮导师来审稿,我帮导师审稿还是很认真的,尤其是国内期刊审稿还有审稿费,导师会给帮忙审稿的学生。笔者也遇到帮老师评审一些认识人的论文稿件,它没有伪造实验数据和研究结论,只是为了节省审稿时间和提高接受概率。现在回想,这肯定是错误的行为。 (3)后来,笔者发过几篇SCI论文,毕竟专业圈子很小,笔者也曾经有过一次找认识的人帮忙审稿的经历。现在笔者回想起来都会后背发凉,万一被撤稿怎么办! (4)我没做过也永远不会做的:自己建立虚假邮箱账号,自己做自己文章的审稿人。“伪造同行评审”可以让你获得一时的利益,但是这只是饮鸩止渴。其后果可能会断送你的整个科研生涯和研究工作。 主编注:其实只要推荐的人在学术上符合审稿人标准,找熟人来做自己文章的审稿人本没有什么,需要批判的是那些找熟人而且还提前打招呼的情况。 专业学术评审 同行审稿不是完美的,但确实是目前最好的一种学术交流、检验形式。我们不应该去挑战同行审稿规则,而应该顺应现下规则,在规则内寻找更好的解决办法。 其实每个作者都希望自己的论文能够被接受,提升论文接受概率的初衷没有问题,但“伪造同行评审”的方法错误了。在高校,你可以让导师帮忙检查、修改论文稿件;但工作以后,我们很难找到能帮助你的人(同事、领导就算愿意,估计你也不愿意,哈哈)。 投必得学术评审服务就是您的文章在提交某本期刊之前获得同领域专家的评审意见和建议。投必得的专家团队在不同的领域已有多年的审稿经验,会从审稿人的角度对文章的不同方面做出评价,具体包括但不限于:对文章整体的学术质量进行评价,并提供可以提高学术质量的建议;对文章的创新性和专业领域贡献度与影响力作出评价;指出文章中的语言问题和语法错误,给出文章各个部分的改进建议。通过专业学术预审,大家可以找准论文问题,针对性修改,提高论文被接受概率。 关于润色和评审服务,大家可以浏览“投必得学术”的官方网站( https://www.topeditsci.com),也可以添加客服(微信号:xiao2k-topedit)咨询。 总结 关于“同行评审”,笔者想引用哈佛终身教授何毓琦的观点作为总结:同行评审是科研评价最糟糕透顶的方式,但是,历史实践证明,其他任何方式比同行评审更糟糕。 好的科研工作,或许会被错误评价,但是,再加上“时间检验”,这个同行评议虽然有种种弊端,但却是科研评价的最佳方式。 学术研究容不得你作假,轻则被撤稿处罚,重则损害他人生命财产,与犯罪无异!切莫因小失大,自毁前程!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15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文润色软件体验——StyleWriter(一)
TopEditor 2020-5-4 23:03
上期的博文中,我们为大家推出英文润色软件的介绍和测评(投必得作为一家人工润色公司却卖力宣传润色软件,这真是一种无私的精神啊,哈哈~)。鉴于第一期就受到了很多小伙伴的关注和留言,甚至有好几位朋友询问价格想要购买。我们这里提醒一下,大家不要因为我们现在介绍了某款软件就认为我们推荐大家购买使用,我们的编辑会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对不同的软件进行客观的介绍和评价,小伙伴们到时可以根据自己的使用体验来决定是否要付费购买。比如Stylewriter这款软件,它的编辑文档类型包括:文章、新闻稿、简历和求职信、技术手册、演讲、广告、销售信函、提案、法律文件等。它这里的文章很有可能更偏向于社科类文章,对于理工类的专业性论文,到底能帮上多大忙,还需要我们小编日后的测评报告以及大家的实际使用体验来解答。 本人在上一篇文章中推荐了英文润色软件StyleWriter,由于篇幅有限,只是先介绍了软件的基本概况和它的一些基本运作及打分方式。接下来,小编会继续为大家带来我个人的软件安装体验以及使用测评。另外,根据读者的提问,我也会对StyleWriter的官方网站、版本、购买等进行介绍。 这是StyleWriter官方地址链接:http://www.stylewriter-usa.com.,有兴趣的网友可以去看看,里面的内容很丰富,下载、教程、视频、购买应有尽有。 StyleWriter的版本以及购买费用 StyleWriter的收费问题应该是大家特别关注的。无论多么优秀的软件,如果价格昂贵,那么也只能看看罢了。根据官网给出的信息,我发现有4个英语版本的StyleWriter。官方提供了免费的StyleWriter,由于试用时间有限制,大家谨慎使用。如果你以后一直从事科研工作,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可以尝试购买。(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对比Grammarly的收费,我觉得StyleWriter要更加人性一些,至少不是按月收费。 StyleWriter提供了14天的免费试用,让用户尝试所有的编辑功能。 StyleWriter入门版需要90美元,标准版150美元,专业版190美元。 StyleWriter包含美国版本、英国版、澳大利亚版和国际版。 StyleWriter的特点(翻译自官方网站) 单凭我个人的使用测试可能不足以总结出StyleWriter的全部特点,所以我这里贴出了StyleWriter官方的特点介绍。 01、独特的文案编辑软件 StyleWriter建议如何把文章变得清晰、简洁和专业。 02、独特的专业术语 StyleWriter突出专业术语短语、难词、首字母缩写和缩写,帮助用户无专业术语进行写作。 03、独特的智能拼写技术 StyleWriter的技术可以发现微软Word和其他程序漏掉的拼写错误和拼写不一致。 04 、 先进的写作统计 StyleWriter使用一个革命性的200,000个等级的单词列表来提供有意义的统计数据和评分,帮助用户成为一个更好的作家。 05、个人企业定制 StyleWriter是唯一可以完全定制用户独特写作需求的写作辅助工具。 06、受众和任务编辑 提供20种写作任务和3种受众类型。 StyleWriter的安装和下载 根据上面的介绍,我已经很期待试用这款软件了。尤其看到StyleWriter的功能和特点介绍,感觉它很强大,且功能多样。至于StyleWriter的实际体验如何,还是需要我们去亲自尝试! 下面,我首先介绍一下StyleWriter的下载和安装,这也是很多读者感兴趣的。 StyleWriter的安装还是很简单的:打开StyleWriter的官方网站,找到下载页面(这个很容易);网站会出现如下内容,需要用户填写信息:用户名、单位、邮箱、国家,一个不能少,点击开始下载,就会收到一封邮件(没什么用);页面转换到真正的下载页面,开始漫长的下载(可能是我的网速不给力)。 下载完成以后,可以看到StyleWriter只有15M,很小嘛!双击,开始安装(完全是傻瓜式的安装步骤,这里不介绍了)。 StyleWriter的启动和导入 安装完成以后,可以在开始菜单中看到StyleWriter的图标和教程图标。 启动教程,如下所示。 (我看到这么多英文的教程,就果断放弃了) 跳过教程,打开StyleWriter,如下图所示。选择第三项,可以试用14天。 进入StyleWriter的主界面,此时没有任何内容,如下图所示。 通过尝试,我成功发现了3种导入论文的方法,还真是花费了一点时间(这就是不看教程的后果)。 第一种导入论文方法: 先打开文本文件,例如word,保持运行状态。 然后打开StyleWriter,点击界面上的Open,出现下面的选择文件界面。 界面上会显示当前打开的文本文件。 最后选择需要打开的文件,点击“OK”。 就可以将word的内容导入StyleWriter 第二种导入论文方法: 打开word文件,选择菜单栏的加载项,可以看到StyleWriter的相关功能项:StyleWriter程序、StyleWriter帮助文档、StyleWriter教程。 点击StyleWriter,可以打开StyleWriter,并且直接导入当前文档。 第三种导入论文方法: 复制一段文字,打开StyleWriter,选择剪贴面板,就可以将复制的文字导入StyleWriter中,不需要打开word。 目前,我发现了这三种导入论文的方法,如有新发现会推送给大家。前两种方法都是导入文本文件的形式,最后一种是导入复制文字,大家可以自己选择。 这里还要提醒大家,我目前使用该软件导入中文内容,软件显示的都是乱码。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软件的问题,如有发现,以后会告诉大家! StyleWriter的界面介绍 导入文本文件成功后,StyleWriter会直接进行评价,主界面的右边给出全文修改意见,主界面的左边给出评价图标,主界面的下面给出了实时评分。 题外话:我用自己大修的论文全文测试了一下,评分如下。 Bog(代表文章的“可读性”,越低越好)居然83分,Grade只有13.5分。 言归正传,在界面上面的工具栏中有一个选项框,是StyleWriter可以编辑的文档类型,包括:文章、新闻稿、简历和求职信、技术手册、演讲、广告、销售信函、提案、法律文件等。 以下面一个英文报告为例,StyleWriter会把认为需要修改的地方用不同颜色来标记出来。 1. 蓝色标记表示是建议修改; 2. 橙色标记表示是拼写错误; 3. 红色标记表示StyleWriter认为必须要修改的。 4. 蓝色阴影的句子是StyleWriter认为需要进一步修改可以增强可读性。 用鼠标选中文档中的单词或者句子,上边的文本框里会显示选中单词或句子的相关评价和修改建议。文本框左边的“edit text”按钮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实现原始文件和StyleWriter的切换。工具栏的“Prev”,”Next”按钮可以快速选中上一个或者下一个标记的单词或句子。菜单栏的”close”,可以关闭当前文档。 用鼠标点击状态栏,可以显示相应的帮助文档。例如:点击passive index,会显示如下图的帮助文档,文档里介绍passive index的具体含义,以及计算公式。 至此,StyleWriter的第一天使用体验结束了。由于我是第一次使用StyleWriter,有很多地方也没有搞明白。我会利用StyleWriter的14天试用时间,好好研究一下,会在后续的推送和大家分享更多体验! 最后,我们知道肯定有小伙伴问我们破解版的问题,虽然我们也很想帮助大家一步到位,但是还是推荐使用正版吧(这也许是我们国家,科研工作者强大过程中必须要经历的一步)。当然,网上也有破解版,就劳烦大家自己寻找和下载吧(只能说这么多了)。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916 次阅读|0 个评论
宅在家中不想写论文怎么办?
TopEditor 2020-5-4 22:47
掐指一算,包括毕业论文、发表的论文、新媒体上的文章、专利和报告总结等等,我已经写了有几十万字了。我曾经也经常在写作上面遇到写不下去的情况,经过痛苦的挣扎后,我总结出了以上这十六字秘籍。 要想解决论文写不下去的难题,我们就要知道我们写不下去的原因,然后逐一解决。 下面我就来分析一下论文写不下去的原因并给出我的对策~ 原因1:畏难情绪 毕业论文动辄几万字,SCI论文还要写英文,而且这些都需要整理繁杂的实验数据,查阅大量的资料,归纳总结,想想就让人头疼,而且这么多的内容一时半会也写不完。 “手机多好玩,奶茶多好喝,电视剧多好看,论文反正一时半会也写不完,明天再写吧。” 终于硬着头皮又开始写了,遇到难点就会卡壳,查了很多资料也毫无头绪,小半天过去了也没有任何进展,刚刚燃起来的斗志瞬间被一盆冷水浇灭,“X,不写了!” 这种畏难情绪是很正常的,如果有人头铁能跟这种情绪硬刚,那真不是一般人。 我们一般人如何克服这种畏难情绪呢? 讲技巧,不硬刚,快写慢改,各个击破 我们都知道一口吃不成胖子,你身上的肉都是一口一口吃了很多口才吃出来的,论文也是一样,论文也要一段一段地写。 论文分为引言/综述、材料与方法、结果、讨论和结论几个部分,我们写的时候也是分为这几个部分写的。例如综述这一部分,我们要先想好论述逻辑,要写几段,每一段写什么内容,然后怎么串联起来,想好了我们就把注意力集中在每一段上,查资料、组织语言,今天的目标就是把这一段写完。 非本领域的人员看到这个论文的题目会有哪些问题?什么是flg22、FLS2和BAK1?什么是免疫复合体?解这个免疫复合体的结构有什么意义?当我们问出这三个问题的时候,论文引言部分的大纲就出来了,在引言中我们分别解答这三个问题就可以了。 这样我们就把引言部分又细分成了三部分,其他部分同理,将一个大目标拆分成若干个小目标然后各个击破,这样既可以提高行文的逻辑性,也可以通过不断完成小目标的成就感来激励自己不断地写下去,这就是我所说的各个击破。 那么什么又是快写慢改呢? 这主要针对在写作中遇到困难写不下去的时候,比如说有一句话不知道如何用英语更准确的表达,为了这句话可能就会卡很长时间打乱我们写作的节奏而中断思路,我们可以在这里做个标记,在初稿完成后再逐一解决,让写作具有更好的连续性并减少挫败感。主体写出来了,之后再添加、删减或者润色,就会感觉很轻松了(猝不及防插个广告,我们投必得的润色服务可是一流的,各个专业中英文全能,业务详情请点击链接了解) 原因2:写作环境不合适 在一个有零食有手机有网有人有床的环境里,你还能写的下去论文? 尤其是疫情期间宅在家里,想拒绝这些诱惑写论文就更难了。 在这我建议大家一定要收拾出一个工作空间,不需要太大但一定要干净简洁,光线充足,只需要一些写作必备的工具,不能有床。 准备一些咖啡或者茶等提神醒脑的饮料,白开水也可以,最好不要喝含糖饮料或者吃甜食,这样会使人思维变得迟钝,写一段时间后要适当休息活动一下。 我就不强制小伙伴们关机断网之类的了,视个人情况而定,我也希望大家能够在有手机有网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专心写下去。 原因3:拖延症,不够自律 上面说的两个都是一些技巧,治标不治本,现在说的是论文写不下去的本质问题。 喝着奶茶看剧多舒服,为什么要去爆肝让人头秃的论文呢? 老郭说过,学好不容易学坏一出溜,人不能和人性作斗争(说句题外话,也不能去考验人性) 人性就是懒惰的。 手机、WiFi和奶茶,在面对诱惑时能够克制自己的欲望和惰性的人是可敬可佩也是可畏的。 不仅仅是写论文,健身、读书和学习都是同样的道理。 怎么样才能克服拖延症和惰性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呢? 这里我不列什么时间表什么仪式感,我只想问你几个问题。 在你看了一个又一个短视频,不知不觉看了半天后除了短暂的快乐还收获了什么? 在你喝了三年奶茶和吃了三年外卖后发现自己走800米都要喘半天,除了吃喝给你带来短暂的愉悦和堆积的脂肪你还收获了什么? 在你沉迷于网络上碎片化信息的时候觉得自己学习了很多知识,但是最后除了收藏夹中从来没有看过第二遍的文章你又收获了什么? 你在不断输入短视频、外卖和碎片化文章的时候,有没有想过自己是否能同样输出一些内容,去拍自己的短视频、提升自己的厨艺和写一写新媒体文章呢? 读书、健身和写作都是一些过程相对痛苦,收益和反馈相对漫长的事,不过我们要知道,做这些事虽然过程痛苦但他们有利于我们今后的人生,对我们未来的幸福和快乐都是至关重要的,这些事情一定要去做。 只要思想上认识到了这一点,其他所谓的自律作息都是形式,只要你能完成既定的任务,每天早上五点醒和十点醒没有什么区别。 最后我用法外狂徒之父——罗翔老师的一段话作为结尾,与大家共勉。 “ 越是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最大的快乐,因为它跟人的尊严有关;有很多快乐是放纵的快乐,降低了人性的尊严。 ” “ 越能体现人性尊严的快乐越是一种高级的快乐,如果你的眼光只关注地下,你就永远不会知道向上看有多快乐。 ” 往期精彩推荐 SCI论文写作修改要点 博士生、教授该怎样写论文? SCI论文写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个月3-4篇不是梦! 科研有难题,来找投必得!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2119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英文润色软件推荐——StyleWriter
TopEditor 2020-5-1 08:36
作为一个想发英文文章而英语辣鸡的科研人员,我向大家推荐一款英语润色软件——StyleWriter。 对StyleWriter的总体评价: 作为一款英语润色软件,虽然不能代替我们写作和翻译,但是可以判断文章的好坏。它会将它认为不好的句子和词语都标记出来,计算出一个指标;会有针对性地给出建议;纠正不良的写作习惯;修正语法、拼写、标点、大写字母等错误;培养良好的写作风格。 StyleWriter官方地址链接:http://www.stylewriter-usa.com. 什么是StyleWriter StyleWriter是一款清晰、简洁和可读的写作编辑软件,可以作为微软Word的一个附加组件,帮助用户编辑文章以达到一个通俗易懂的英语形式。StyleWriter可以帮助任何类型的写作,包括技术手册、商业信函、网站副本、新闻稿、公司白皮书、法律文件、社论、员工手册等。StyleWriter不同于其他任何编辑软件,而且功能更强大。StyleWriter可标记文档并显示如何编辑每个句子。用户可以单击任何突出显示的选项来更改StyleWriter和Microsoft Word中的文本。StyleWriter模仿专家编辑检查、剪切和重新排列用户的文字,以产生清晰可读的风格。或者,只需点击一下,用户就可以进入Microsoft Word重新起草单词、短语或句子。 StyleWriter的评分 StyleWriter给出了三个关键的评分和评级,如下图所示。 01、Bog Index——整体风格的得分 传统的可读性公式(计算字符、音节和句子长度)过于简单。StyleWriter的BogIndex虽然也是一个可读性公式,但他替换了原先的StyleWriter,尽管程序仍然在统计数据中记录Style Index。 02、平均句子长度——文章可读性的指标 如果用户的句子平均水平很高,那就想办法去掉不必要的单词和短语,或者把长句分成短句。当用户在主StyleWriter窗口中浏览文档时,将看到突出显示的长句,以便于编辑。 03、Passive Index——用于衡量最常见的写作问题 显示用户是否使用了过多的被动动词,并帮助用户决定需要将多少个被动动词转换为主动动词。如果用户能把被动指数保持在25以下,那么用户就是在使用一种优秀的写作风格,StyleWriter会在编辑文档时立即更新每个评分和评级,如下图所示。 写作风格分析 StyleWriter可以绘制出用户的写作风格和句子的多样性,让用户对自己的写作有一个即时的了解。如果用户想查看StyleWriter对任一句子的统计信息,只需单击句子视图中显示的句子。用户可以移动到下一个句子,并按下“Shift +向下箭头“查看统计数据。用户可以移动前面的句子,并按下”Shift + Up箭头“查看统计数据。 左图显示了良好、清晰、有趣和易于阅读的写作风格,右图显示了大多数作家的典型写作风格——枯燥、冗长、啰嗦。 StyleWriter的统计归档(如下图所示)记录每个文档的字数、Bog Index、Style Index、平均句子长度和Passive Index。 StyleWriter在第一次检查文档时和编辑完成时记录分数。统计归档记录用户对每个文档所做的修改。通过查看原始草稿的分数,用户可以看到自己是如何提高写作水平的。 写作风格定制 如下图所示用户可以向StyleWriter添加样式,以增强程序的功能和准确性。使用StyleWriter的次数越多,用户的写作和编辑技能就会提高得越多。学习优秀编辑的主要技巧会让用户像编辑一样思考,很快用户就会发现提高写作水平的其他方法。 例如,假设用户可以注意到过度使用了单词“provide”、“involve”和“undertake”, 用户可以将它们添加到StyleWriter中,并要求它弹出一个带有相关建议的窗口。这样在同一篇文章的书写中,如果又出现了这几个词,软件就会有提示。另外,用户也可以更改StyleWriter对上下文的敏感性。 但是如果你的工作是purchasing manager,你可以定制purchasing manager词组,StyleWriter检查文档时,它仍然会突出显示purchasing,但如果下一个单词是manager,就不会再被标记出来了。 最后,StyleWriter会记录用户对程序所做的任何更改,以便用户查看和修改它们。大多数用户会对StyleWriter的数千种样式和模板进行修改或删除。StyleWriter的Review changed Patterns功能允许用户查看所做的每一个更改,并对其修改。 迷茫的小伙伴们,欢迎咨询投必得客服(下方二维码),投必得的小姐姐们在等你呦!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346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复审稿人的艺术
TopEditor 2020-4-30 22:36
五一小长假,没有旅游计划,有没有很无聊呢?在这个假期,投必得的编辑们依然奋斗在第一线,给大家准备了一些科研干货,让大家放松之余也能学习且有收获。毕竟科研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SCI论文离不开审稿,审稿介于提交论文和发表论文之间。有效地回复审稿人,将有助于减少审稿时间,甚至对我们的研究有启发性帮助。相反地,审稿过程也有可能成为我们的一段痛苦经历。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的是“回复审稿人的艺术”。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也曾多次和审稿人打交道。今年,我的一篇论文就因为审稿人的原因,导致论文审稿延迟了好几个月(我投的这个期刊通常是2个月的审稿周期),这使我感到了焦虑和无能为力。因为我不知道审稿人是谁,我无法控制审稿人的审稿时间。编辑作为作者和审稿人之间的桥梁,会检查审稿人和作者是否存在利益冲突,与审稿人保持联系,以确保审稿按时完成,并要求他们尽可能客观。虽然我们无法知道和联系审稿人,但是我们可以通过编辑确保审稿进程正常。 在这篇文章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书写反驳信的技巧,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和绕弯路。 01、思路清晰 我们给编辑和审稿人写回信的时候,一定要思路清晰,反复阅读编辑的回信,给自己充足的思考时间。切忌为了缩短审稿时间,仓促回复,这样做往往事与愿违。 02、语气委婉 我们给编辑和审稿人的回信一定要使用一种能传达观点、委婉的语言。即使审稿人的意见是错误的,也一定要委婉的表达自己的意见,不要用激烈的言语顶撞审稿人和否定审稿人的观点。审稿人是有知识的、善意的人,他们很有可能会因为你的不礼貌和不尊重放弃你的论文,即使你的论文很有价值和意义。 03、跟进论文修改 如果我们完成了针对审稿人意见的回复信件,那么我们只是完成了一半的回复工作,我们还需要确保论文也得到了相应的修改。通常编辑会要求我们在论文中标记修改的地方。 04、提高可读性 我们修改和回复的越简单易懂,我们得到回应的速度就越快。我们需要在回复信件里罗列出所有问题的解答和论文的修改位置,同时在论文中标记修改之处,方便编辑和审稿人的阅读。 05、坚持己见 审稿人也会犯错。如果我们认为审稿人的意见有误,不要对审稿人的意见感到沮丧,我们比审稿人更加了解论文,应该礼貌地解释错误原因,并给出有力的证据。 06、保持完整、简洁 编辑和评审人员希望看到所有的要点都得到回复和解答,所以不要有意回避简单或者困难的问题,毕竟逃避是不能解决问题的。给审稿人的回复应该简洁、清晰,回复审稿尽量保持1-3页。冗长的回复可能延长审稿时间。 07、关注实质 作为一个科研工作者,我们要用科研实力去说话,不要去猜测审稿人是谁,以及他们的意图是什么。我们应该将精力集中在审稿人的意见上,回复审稿人的意见并修改论文会使论文更加令人信服。 至此,我要说的是论文的发表取决于科研硬实力,以上技巧和经验都只是锦上添花,在论文发表方面助我们一臂之力,使得我们的审稿更加顺利。 最后,我还要向需要帮助的小伙伴们推荐投必得的协助回复审稿服务。作为出色的SCI文章润色机构,投必得提供与作者学科对口的专家,协助作者精准理解稿件的评审意见, 在语言以及内容上指导并协助作者回复审稿人的评审意见,提高文章被接收的几率。此外,投必得的往期推送文章中有对SCI论文的写作技巧以及回复信模板的介绍,小伙伴们也可以去查看(见文末链接)。 迷茫的小伙伴们,欢迎咨询投必得客服(下方二维码),投必得的小姐姐们在等你呦! 往期精彩推送: 如何正确对待和回复审稿意见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1030 次阅读|0 个评论
实例讲解如何快速上手英文论文阅读
TopEditor 2020-4-29 09:42
对于科研来说,阅读文献可以说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了。 与之前的学习经历不同,研究生阶段是没有教材的也不需要教材,因为科研是要解决未知的前沿问题,写在课本上的早已是落后的内容了,最新的科研发现都是以论文的形式呈现的。 从文献中我们可以知道本领域最热门最前沿的研究内容,可以了解到最经典或者最先进的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可以学到最严密的论证逻辑。文献也是最好的范文,你可以从中学到英文论文的写作方法。 很多刚入学的研究生是第一次阅读英文文献,如何快速上手英文阅读,顺畅的把英文论文读下来读明白是他们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在这里我给各位新生两个非常重要的建议和一些阅读技巧,这也是我总结了自己和其他同学的经验得出的技巧。 01、做好心理准备 第一次阅读英文论文肯定是非常坎坷的,单词不认识、专业名词不知道什么意思还查不到,语法看不懂,一句话看半天连主语都找不到,几乎每看一句都要停下来琢磨一下,真的是横垄地拉车,一步一个坎,看了一天连一段都没看明白,看着还剩下小二十页的论文,自己的脾气就开始暴躁起来。 我跟大家说这都是极其正常的事,万事开头难,想要以后流畅的阅读英文文献这是必经之路,千万要有耐心,一口一口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哪怕一个月才能读完一篇也很好。 02、把论文读透,精读一篇胜百篇 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论文读透,进行精读,从头到尾逐字逐句的弄明白,包括文字、试验方法、论证的逻辑等等,这样精读一篇论文胜过你走马观花的看100篇。 有些同学会有这么一种错觉,觉得自己都看了几十篇了,以后读论文肯定没问题了,这完全是因为认真读完一篇论文太痛苦了所以才想出这么个办法来麻醉自己。 我相信你这么读过两篇本领域内的高水平论文之后,你整个人的英语和科研水平都会得到极大的提升。 上面两个是大战略方向上的建议,是其他人不会告诉你的,只有在我这里才能听到,其他的一些小技巧都是次要的,在网上一搜就会有很多,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可以了, 下面我也会介绍一些我读论文的小技巧。 如何选择一篇好的英文论文? 选择自己读的第一篇英文论文是很重要的,选不好很容易会走火入魔甚至万劫不复(开玩笑)。 精读的第一篇论文一定要选好,在这里我分享一下我的经验: 高水平论文(高影响因子高影响力的杂志) 一定要选择一篇发表在高水平杂志上的论文,高水平期刊不仅学术质量有保证而且肯定是你们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还有就是在语言表达上也是地道的,这样的一篇文章既可以收获学术知识也可以提高英语水平。 中国人写的 这一点很重要,虽然说一些英语母语的人的论文英语会更地道,但是有些外国人写的文章过于华丽,句式过于复杂难以理解,相对而言中国人写的更加贴合中国人的思维,会更容易理解一些。 有对应的博士论文 这一点是最重要的,这也是我上面第二点说要找中国人写的文章的原因。 我们在读论文的时候就好比是做英语作业,做的对不对需要看正确答案判断一下,而且有的地方不会做也需要正确答案找找解题思路。作业有答案但是论文没有啊,作者写了英文文章就很少会再翻译回中文,遇到不明白的地方也不好意思一直问别人,那该怎么办? 这时候就要拿出我的锦囊妙计了,仔细听,然后记在小本本上。 最开始读英文论文的时候一定要找一篇中国人写的,而且是这个人博士毕业用的文章,这样我们找到这个人的博士论文,他的博士论文里的主要内容肯定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找到了这篇论文的中文版(也可以先去搜索某个人的博士论文,然后在最后个人介绍的时候找到他发表的论文)。 我在这里举个例子给大家感受一下,在举例的过程中我也会介绍一些小技巧。 我硕士期间的研究方向是植物免疫,在这之前我对此一无所知,我的思路就是从博士论文开始读起,博士论文里对于知识背景、研究现状、研究方法都会写的非常详细,可以说是非常好的学习资料了。 我找的是清华大学的一篇博士论文,关于结构生物学的内容,作者的论文发表在了Science上。 在读论文的时候就跟做作业一样,先不要看答案,也就是先读英文论文,精读之后带着自己的问题再去读博士论文。 在正式读之前我们要找一款顺手的翻译软件,网上有很多推荐文章,大家根据自己的需求选顺手的就好,我用的是有道词典,有屏幕取词、文本翻译、例句和专业释义,感觉不错(有道词典打钱)。 遇到生词怎么办 就像上面截图一样,将鼠标放在单词上面,有道词典就会自动出现翻译结果,很方便。 像这种专业词汇下面也有专业释义,再下面还有例句便于我们理解。 句子不会翻译怎么办 有些句子比较复杂,从句比较多,读起来一头雾水,这时候就可以用词典的段落翻译功能,比如像这句话(整篇文章也没有特别难的句子,就拿这句举个例子) 我们看到现在软件翻译的已经非常准确了,无论是单词的意思还是语法,基本上已经没有问题了,万一翻译出现偏差的地方,也大都是对专业名词的错译,整体的语序和语法应该是没问题的,而且这时候整体的大致意思也出来了,只需要我们人工进行微调就可以了。 知识背景 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有时候大家就是所有单词都认识但是连在一起就看不懂了,这就涉及到论文中的有些研究基础我们不懂,所以研究内容就看不明白,在这里我们的博士论文的作用就凸显出来了。 就像上图中的内容,什么是PAMPs?什么是PRRs?它们俩为什么放在一起?有什么关系?在博士论文里我们都能找到对应的解释。 关于研究内容不懂怎么办?就像这段文字: 又有文字又有附图还有引用的参考文献,看起来好费劲啊,而且功力不够也理解不了,这时候我们去博士论文里找一下原文。 这就很详细的解读了论文中的研究内容,清晰明了易于理解。 我的经验就先介绍到这里了,这仅仅是针对刚入门的新同学说的,帮助他们尽快入门打好基础。不是所有的文章都有对应的中文博士论文,大家迟早要扔掉拐杖开始独自奔跑,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帮助到大家,等大家能够较为流畅的阅读英文文章之后我会再介绍一下如何高效的从文献中提取自己想要的信息,提高文献阅读效率, 要记住绝大部分文献是不需要我们全部读完的。 文中涉及到的两篇论文如果有小伙伴想拿去做学习材料可以私信小编索取。 往期精彩推荐 如何正确对待和回复审稿意见 怎么选择“适合我”的期刊? 这些投稿时的注意事项,快来围观 我竟然投了一个山寨SCI期刊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4035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三)
TopEditor 2020-4-28 14:08
前两期的推送中小编给大家介绍了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和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本期给大家带来AI作图中页面设置和工具栏使用等相关知识。 新建文件 单击菜单→【文件】→【新建】,在弹出的界面中可以看到很多画板选项,一般作为发表论文的图片,我们在【图稿和插图】中,选择【lettter】作为画板。(注:我们最常见的A4纸是国内的标准,发表sci论文还是应该选择letter)。点击右下角的【新建】即可生成文件。 界面设置 1、标尺和网格 新建的文件当然是空白一片,这里小编的经验是先标出画板上的标尺和网格线。方法是在右边的属性栏中点击标尺和网格线按钮。 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清楚的知道图片在画板上的坐标,方便调整。这里不建议打开透明度网格,原因大家试试就知道了~ 另外,我们如果要设置页边距,也可以拉出横向或纵向的参考线,方法是鼠标点击数字标尺往画板方向拖动到我们需要的位置。 2、常用快捷操作 界面放大或缩小:按住【Alt】键,鼠标滚轮可调整界面大小 界面移动:按住空格键,显示抓手工具,鼠标左键可移动界面 工具栏 我们之前已经给大家展示过AI中丰富的工具栏,这里结合具体的例子介绍一些常用工具的使用方法。 1、图形基本属性 这里以一个简单的矩形为例,在工具栏的矩形工具中可以看到右下角有一个三角,代表该工具中有其他的选项,点击鼠标右键,可以看到有矩形、圆角矩形、椭圆等六种工具可供选择。以普通矩形为例,点击后可看到矩形的宽度和高度,还能设置是否保持二者比例。 继续观察一下我们画的矩形,可以看到矩形的四角和边框上都有小圆点,这些点叫锚点,代表矩形的路径和位置,鼠标按住圆点拖动可改变矩形的大小。矩形框内部四角也各有一个手柄型圆点(我也不知道叫什么,姑且称为手柄点吧~),这是用来改变矩形形状的,鼠标按住其中一个点向内测拖动可将直角矩形变成圆角矩形。 另外右侧的属性栏中还有外观的选项,可以调整图形的线条粗细,填色和透明度等参数。 2、选择工具 选择工具:点击选择图形,按住图形可以在画板上移动,双击选择工具则可精确调整图形坐标和旋转角度等参数。 直接选择工具:点击后选择图形路径,点击后再双击锚点,按住锚点拖动可改变图形形状。 3、钢笔工具 钢笔工具的主要作用是增加或删除锚点,再结合直接选择工具改变图形的形状。 当然也可以用钢笔工具画出各种线条,单击是直线,拖拽是曲线,拖拽时利用手柄点变成转角曲线。(个人觉得钢笔工具画曲线有点难掌握,不如直接用工具栏中的弧形工具) 4、套索工具 套索工具用于选择多个锚点,以矩形图案为例,用套索工具能方便的选择对角线上的两个锚点,(下图中锚点变为实心表明被选中)再利用直接选择工具改变图形形状。另外,如果画板上有很多对象,用套索工具能够同时选择多个对象。 5、魔棒工具 主要用于选择相同或相近的对象,如在下面的例子中,填充颜色相同的三个图形被同时选中。双击魔棒工具,会看到属性栏里有一个容差值,可以划定它的选取范围,容差值越小,所选取的颜色区域越小,容差越大,选的相似的区域越大。 6、文字工具 鼠标右击文字工具可以看到很多选项,这里只说一下文字工具和区域文字工具的区别,点击文字工具可直接输入文字。点击区域文字工具则是在一个封闭的区域中(如下图中间的矩形)点击锚点,就可以输入文字 7、其他工具 工具栏中还有很多常用的工具,如文字工具,橡皮擦等等,都比较容易操作和理解,读者可以自己一一尝试。另外,像渐变工具、透视网络工具等在一些比较复杂的画图中会用到,这里不再做具体的介绍。 好了,关于AI作图的基本工具就介绍到这里,下期小编将继续结合具体的例子,尝试用AI画出简单的生物学图案。 往期精彩推荐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9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文献免费下载,这几个网站比肩sci.hub
TopEditor 2020-4-24 22:59
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广泛阅读文献是科研的根基。然而很多文献并不是开放获取的,需要支付高额的版权费。 今天,当笔者终于从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准备查阅文献时,发现想看的文章需要付费才能阅读。一篇文章接近9美元,我的个乖乖,这也太贵了,无奈,笔者只好放弃这篇文献了。 为了让避免科研同行们遇到和我一样尴尬的场面,今天我给大家分享几个超好用的文献下载神器,保证你以后再也不用为文献下载而愁眉苦脸了。 1、 Sci.hub 大名鼎鼎的Sci.hub,相信每一位科研工作者都非常熟悉。作为世界上最著名的免费提供SCI论文的网站,Sci.hub深受大家的宠爱。使用该网站下载文献非常方便,只需将文献的标题、链接、DOI号或者PubMed号输入到搜索栏就可以下载到文献全文(在这里最好不要通过文献标题来搜索,因为不仅速度慢,而且经常报错)。最关键的是不需要你购买任何数据库的权限,就可以完全免费的获取文献。 虽然Sci.hub网站为广大科研工作者谋取了巨大福利,但是却侵害了各大出版商的利益。因此,这些年来关于Sci.hub的起诉事件不绝于耳。在各大出版商的共同打压下,虽然该网站还可以继续提供服务,但是网站制作者却不得不经常性的更换服务器或者域名,这导致使用该网站时常常出现不稳定情况,出现无法搜索的界面。 如何才能实时找到sci.hub的可用网址呢?下面笔者就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YoviSun工具集。 网址为: http://tool.yovisun.com/scihub/ 进入该网站后可以看到,它会自动检测sci.hub的可用网址,使用自动检测到的SSL安全链接就随心所欲的免费下载文献了。 2、GeenMedical 网址为: https://www.geenmedical.com/ GeenMedical是一个非常优秀的网站,除了能够免费下载文献下,它还提供众多优质服务,下面我带大家一起来看看。 进入该网站,可以看到首页相当简便,在pubmed栏中我们可以输入文献名称进行查找。 待文献名称输入后,点击检索。可以看到网站会显示该文章发表的期刊名称是Nature,影响因子为41.577,PMID号已经DOI号。此外,还会显示文献的摘要和引用次数。 想下载文献全文时,点击右下角的“点击下载”就可以免费获取。 如果文献无法获取时,还可以通过文献义助栏目求助网站构建者根哥,将文献题目输入后,静待根哥将文献送达。 除了这些功能,该网站还有投稿选刊的功能。点击该栏目进入后,可以看到,能够根据研究的方向、期刊的发布国家、期刊分区、影响因子、国人发稿量和国产文章占比等多种条件来快速选定自己想要查找的期刊。 在医学头条栏目中,可以根据著名期刊、专业期刊和专业网站来搜索不同杂志中重点推荐的论文,这个功能非常有利于我们快速掌握当前的科研热点。 眼尖的小伙伴们发现了,该网站还有文献翻译功能,当然这也是笔者最喜欢的功能了。点击该栏目,可以看到能够翻译你输入的内容,甚至你可以点击下方的上传按钮,直接上传PDF进行翻译。注意不仅仅是中英转换额,可以在15种最常用的语言中任意转换。 在名师导读栏目中,可以根据医学类别、生物类别、文献类别和文献类型等多个限定条件对文献进行检索。 3.Library Genesis 网址为: http://gen.lib.rus.ec/ 进入该网站后,在搜索栏中输入文献标题就可以进行检索。在searchin栏目中,可以对检索类型进行划分,可以搜索科研论文、小说、漫画和杂志。 在这里我们以下载文献为例,选择searchin栏目中的scientificarticles,随后输入文章标题,点击search按钮,就可以进入如下检索结果界面。 在镜像mirrors栏目中,有四个选项界面,分别为sci-hub,libgen.io,bookSC和libgen.pw。选择任意一个都可以进行文献免费下载,但是笔者推荐sci-hub,这个下载速度比较快。 4、文献小镇 网址为: http://www.sci-hub.ac.cn/index.html 虽然它是sci.hub的中文版本,但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文献小镇网站继承了sci.hub的优良传统,同时也增加了大量的中文资源,可以免费获取中文文献,相当方便。下面讲讲怎么用。 进入文献小镇首页,可以看到其搜索界面和sci.hub类似,不过在检索栏目中,可以选择不同类型资源进行下载,包含国内文献、sci.hub、谷歌学术、百度文库免费下载和知网文献免费下载。点击任意一种方式,在对应的搜索栏中输入查找内容的名称,随后点击open就可以免费下载。 有了这几个文献免费下载网站,从此文献就再也不用愁了,科研同行们赶紧试试吧。 中国疫情已经基本稳定,但是欧美国家的形势愈加严峻,想了解更多小分子抗病毒药物,来参加4月25如晚9:00的直播,刘勇博士与大家不见不散。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NCBI网站的小彩蛋
TopEditor 2020-4-24 09:03
导语: 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是指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由美国国立图书馆于1988年建立。经过30余年的发展,NCBI已经成为目前生物科学领域应用最为广泛的数据库之一。而对于广大科研人员来说,NCBI也是不可或缺的网络工具之一,这里小编给大家分享NCBI网站中几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1、 创建账户 首先,小编强烈建议各位读者朋友创建一个NCBI的账户,申请方法十分简单,点击NCBI网页右上角的【Sign in to NCBI】,进入新的页面后点击【Register for an NCBI account】,然后按照提示申请账户即可。 完成账户申请后,点击进入【My NCBI】,可以看到分成了5块内容,分别是搜索界面、参考书目、最近活动、保存的搜索和数据收集。在这里不再具体介绍各个模块的功能,只跟大家分享一个文献搜索中最实用的功能。 在PubMed(如果有小伙伴对这个大名鼎鼎的数据库还不太熟悉可以给我们留言奥~)中输入关键词,进入搜索界面后,在搜索框下点击【Create alert】,进入保存搜索界面,设置好搜索名称,关键词,推送频率,邮箱等等,保存后即可形成搜索记忆。系统会将此搜索条件保存在【My NCBI】中,并且按照用户设置的推送频率和时间将最新的文献发送至指定的邮箱。这样大家就能第一时间获得最新的文献资料,很方便有没有! 2、 BLAST 2.1、BLAST简介 BLAST是NCBI中一个重要的模块,其全称为Basic Local Alignment Search Tool,是一种局部比对的搜索工具,也就是将输入的目标序列与NCBI数据库中已有的序列进行比对。BLAST分为4种,分别如下: (1)Nucleotide BLST:输入核酸序列,与数据库中的核酸序列比对; (2)blastx:输入核酸序列,系统按照读码框翻译成蛋白序列,再与数据库中的蛋白序列比对; (3)tblastn:输入蛋白序列,与数据库中核酸序列按照读码框翻译成的蛋白序列比对; (4)Protein BLAST:输入蛋白序列,与数据库中的蛋白序列比对。 其中用的最多的是第一种和第四种。下面说一下BLAST使用时的注意事项: (1)考虑到密码子的简并性,BLAST通常优先用蛋白序列比对,没有蛋白序列的情况下再考虑用核酸序列比对,这样能最大限度减少假阳性; (2)在比对时应该注意合理选择数据库和物种信息,比如核酸序列比对时通常选择Nucleotide collection数据库,如果是人类或者小鼠的序列比对则直接选择相应物种的数据库,而蛋白序列比对时通常选择swissprot数据库; (3)关于算法参数,一般用默认参数即可,但某些特定情况下需要修改参数,比如你需要比对的序列在生物中非常少见,默认的参数可能没有结果,这时候可将期望阈值(Expect threshold)调整为100或者1000,可能会得到较多的比对结果。 上面是我们经常使用的BLAST功能,其实BLAST模块下还有很多隐藏的小彩蛋。在BLAST界面下方有12个非常实用的小工具,这里仅列举两个。 2.2、Global Align 这是一个简单的双序列比对工具,输入界面和BLAST基本一致所以不再介绍。比对结果有两个,一是矩阵图,斜率为1的直线表示完全一致的序列,直线以外为比对不上的区域。另外一个结果是具体的比对情况,包括位置和序列信息。相比较其他的序列比对工具,这个网页版工具的操作简单,结果清楚,完全能满足我们很大一部分序列比对的需要。 2.3、primer-BLAST 相信很多人用过在线的primer3设计引物,只需要输入序列,设置好参数很快就能得到多条引物。但primer3设计的引物有时候容易出现非特异扩增的情况,这时你就可以使用BLAST中的primer-BLAST这一小工具。它和在线版的primer3的操作基本一致,一般只需要设置引物设计范围、PCR产物长度、引物Tm值和物种信息等参数,系统就能自动设计引物。和primer3相比,primer-BLAST最大的优势在于系统会将你扩增的片段在NCBI数据库中进行BLAST比对,为你筛选出最特异的引物。引物设计的结果同样有两个,引物位置示意图和详细的引物信息。可以说这个小工具结合了primer3和BLAST的优势,尤其适用于设计qrt-PCR引物,你值得拥有! 小编在这里列举了一些NCBI网站上不常见但很实用的小工具,其实NCBI上还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如果你挖掘了其他彩蛋,欢迎留言告诉小编哦!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60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作图之ImageJ
TopEditor 2020-4-23 22:40
各位读者朋友们又见面了,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款图片处理软件—— ImageJ ,这是一款免费的科学图像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生物学研究领域。ImageJ软件能够对图像进行缩放、旋转、扭曲、模糊等处理,也可计算选定区域内分析对象的一系列几何特征,包括长度、角度、周长、面积、长轴、短轴等等。更重要的是ImageJ的处理结果受到各种杂志的广泛认可,不会出现造假的问题。下面介绍ImageJ的常用功能。(软件下载链接:https://en.softonic.com/download/imagej/windows/post-download) 软件下载解压后可直接使用,还是先看一下ImageJ的界面,非常简洁明了,有多种图形和文字处理工具,可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下面还是举例说明软件的常用功能。 01、图像基本变换 单击菜单【File】→【Open】打开图像文件,以大兴机场图片(中间为原始图片)为例,对图像进行4种基本处理,操作如下: a.平滑处理:单击菜单【Process】→【Smooth】,单击菜单【File】→【Save As】选择图像格式(左); b.锐化处理:单击菜单【Process】→【Sharpen】,单击菜单【File】→【Save As】选择图像格式(右); c.改变图像类型:单击菜单【Image】→【Type】→选择图像类型(图中为8-bit)单击菜单【File】→【Save As】选择图像格式(上); d.色彩平衡:单击菜单【Image】→【Ajust】→【Color Balance】,单击菜单【File】→【Save As】选择图像格式(下)。 除了上述处理之外,ImageJ还能对图像进行旋转、缩放等操作,读者可一一尝试,在此不再赘述。 02、细胞计数 ImageJ能够很方便地记录图片上的粒子个数,如细胞、病斑、孢子等等,下面以人体红细胞图片为例说明计数方法。 a.改变图像模式,打开图片,单击菜单【Image】→【Type】→【8 bit】,将图片转化成8位的灰度图; b.调整图片对比度,单击菜单【Image】→【Ajust】→【Brightness/Contrast】,将图片调整到合适的对比度,这里用了Auto来自动调整; c.(可选)若图片背景为黑色,则可单击菜单【Edit】→【Invert】,将图片变为白底; d.由于计数时只需要黑白两种颜色,单击菜单【Image】→【Ajust】→【Threthold】,用阈值算法将颜色合并来调整,这里也用了Auto来自动调整; e.得到上述图片后,先要确定图片中粒子大小,这里小编介绍一种简单办法,单击菜单【Analyze】→【Measure Panicles】,将粒子大小设置为1进行预计算,得到平均粒子大小186.7,然后以这个数值作为粒子大小重新计数,就能得到比较准确的粒子数目了。 03、条带灰度分析 ImageJ另外一个重要的功能是条带灰度值分析(DNA或Western Blot条带),下面讲解具体做法。 a.打开条带图片,单击菜单【Image】→【Type】→【8 bit】,将图片转化成8位的灰度图; b.矩形工具选择要分析的条带,单击菜单【Analyze】→【Gels】→【Select First Lane】,选中后矩形框内会出现1的符号; c.单击菜单【Analyze】→【Gels】→【Plot Lanes】,得到初始峰图; d.用工具栏中的直线工具将峰图下方封口,使其成为几个独立的区域,用魔棒工具分别点击这几个独立的区域,得到最后的灰度值统计结果; e.测量多个条带的灰度值,可拖动图中的矩形框,选中下一行条带,单击菜单【Analyze】→【Gels】→【Select Next Lane】,选中所有条带后,同样使用直线工具封口,魔棒工具点击各区域得到面积,即灰度值; f.对数据做归一化处理,这里由于16-20为对照,分别用1-15每个条带的灰度值除以相应的对照,得到归一化的灰度值; g.最后在excel中整理数据,并在Prism中画出相应的柱状图。(关于Prism的使用,请参看科研论文作图之Graphpad Prism) 04、图片导出 ImageJ的图片导出十分简单,单击菜单【File】→【Save As】,有Tiff, Gif, Png等各种常用的图片格式,读者可根据需要自行选择。 好了,ImageJ的使用就给大家带来到这,另外给大家提供一个视频教程:http://xy.bioon.com/course_video/Image-J-kuai-su-ru-men-ji-ji-ben-cao761484.html 好了,各位老师,以上几期,为大家推荐并讲解了几款科研作图相关的软件,希望可以为您的论文写作及作图提供帮助。如果您需要更多的视频教程,如果您需要更多的免费资源,联系投必得客服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590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作图之Origin 9
TopEditor 2020-4-23 08:18
在这里再给大家分享另外一个科研作图神器-Origin。此文将从软件安装和作图实例两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这款科研利器。 软件安装 1、软件下载解压后(下载详情请见文末信息),运行安装程序OriginPro,使用所提供的序列号。用户名和公司名可自行填写。安装完成时有一个选项是“安装后运行。。。。”注意一定不要运行! 2、用【Crack】文件夹中的破解文件替换程序中相应的文件。 3、复制许可证文件 (orglab.lic) 到 license 文件夹中,运行许可证批处理文件(install_license.cmd),根据电脑系统输入相应数字即可。(若电脑是win10系统,输入3) 4、以管理员身份运行 OriginPro并使用下面的 RegistrationID 注册它:GRM-RVR-AR2。 作图实例 和Prism不同,Origin绘图是基于模板的,软件中内置了多种二维和三维的图形模板,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不同的模板绘图。先看一下Origin起始界面。 如上图所示,Origin的初始界面分为工作表区和图形区,其中工作表中的数据可以手动输入,也可由外部的Excel文件直接导入。图形区则提供了各种工具栏,用户可根据需要修改图形。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绘图方法。 01、简单柱形图 我们依旧从最简单的柱形图开始来熟悉Origin作图的基本方法。如下图所示,将计算好的平均值与标准差输进一张新的工作表,选中C列数据,单击菜单命令【Column】→【Set As】→【Y Error】。选中工作表中的数据,在图形工具栏选中Column,这样就生成了我们的柱形图。 怎么这么难看?好吧,我也这么觉得。不过别着急,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小编,怎么会让大家做出这么难看的图形呢?那么怎么改进呢? 先将柱子调到合适的宽度,再将X轴标题和图例去掉,设置Y轴标题,并将坐标轴的文字加粗然后调到合适的字号(图形中的参数为X轴24号,Y轴标题数字22号,标题28号)。当然与Prism类似,也可以点击坐标轴进入设置界面,重点说一下这个界面中的break功能,也就是设置断层,选中show break,输入断层的起始数字即可。 同样的,点击柱子进入设置界面,可调整柱子的宽度、间距和颜色等等。小编这里使用了灰色填充。 上面提到了Origin中有大量图形模板,下面小编举一些常见的例子,为大家讲解这些模板的用法。 02、箱线图(Box Chart) 数据要求:用于作图的数据为数值型且包含多个Y列。 示例准备:导入Samples-Graphing文件夹中的Boxchar.DAT文件。操作如下: 选中所有的Y列; 单击菜单命令【Plot】→【Statistics】→【Box Chart】或2D Graphs工具栏的【Box Chart】按钮; 调整图例大小和横坐标轴文字方向。 03 、直方图(Histogram) 数据要求:用于作图的数据为数值型且包含一个Y列。 示例准备:导入Samples-Graphing文件夹中的Boxchar.DAT文件。操作如下: 选中B列; 单击菜单命令【Plot】→【Statistics】→【Histogram】或2D Graphs工具栏的【Histogram】按钮。 04、堆垒柱形图(Stack Column) 数据要求:用于作图的数据为数值型且包含多个Y列。 示例准备:导入Samples-Graphing文件夹中的Group.DAT文件。操作如下: 选中所有的Y列; 单击菜单命令【Plot】→【Columns/Bars】→【Stack Column】或2D Graphs工具栏的【Stack Column】按钮。 05、饼图 (Pie Chart) 数据要求:用于作图的数据为数值型且只包含一个Y列。 示例准备:导入Graphing文件夹中的3D Pie Chart.dat文件数据。 操作如下: 选中B列; 单击菜单命令【Plot】→【ColumnslBars】→【Pie】或2D Graphs工具栏的【Pie Char】按钮。 关于上述图形的美化,小编在这里不再赘述,这里只列举了几个简单图形的例子,事实上Origin中还有大量其他的图形模板,大家有需要可以自己尝试。 图形输出 最简单的方法当然是复制粘贴了,图形粘贴到Word或者PPT中都是可以的。但通常这样做有个问题,图形边距太大影响美观。我们可以通过设置0边距输出图形,办法是菜单Tools→Options→Page标签→Margin Control中选择Border,设置为0,保存设置即可。 好了,关于Origin的分享就到这里,大家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欢迎在文后留言。 往期精彩推送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科研论文作图之Graphpad Prism Prism作图与统计教程(二)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Prism作图与统计教程(二)
TopEditor 2020-4-22 08:34
上期内容开始贴了一张常用统计方法的图,然后简单举了两个例子。在推送之后有疑问的同学比较多,因此本篇内容根据读者的疑问,和上期统计方法的图进行说明,希望能让大家更准确的选择合适的统计方法。 一、T检验的使用(含非参数检验) 1.T检验主要用于样本含量较小(一般 30),且总体标准差未知的正态分布;用于检验两个总体均值差异是否显著。所以,T检验的前提是:1)随机样本来自正态分布总体。2)两个样本总体具有方差齐性。 2.T检验包括配对T检验和非配对T检验(亦称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T检验适用于配对设计样本均数的比较。而非配对t检验适用于完全随机的两样本均数的比较。 3.如果两组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或方差齐,则采用非参数检验。 两组数据的非参数性检验一般采用Mann-Whitney-U-test (也称Mann–Whitney–Wilcoxon, Wilcoxon rank-sum test或Wilcoxon–Mann–Whitney test)和Wilcoxon-signed-rank-test。区别在于前者用于两组样品(类似于unpaired),而后者主要用于成对样本(类似于Paired)。数据可以用Mean ± SD表示,但更多用Median with interquartile range表示。 二、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1.对两个以上相互独立的随机样本平均数进行假设检验的方法,主要是运用方差分析。当样本只受一个因素影响时会采用上期说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而受两种因素影响时则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Two-way ANOVA)。 2.单因素方差分析和双因素方差分析的异同在于:1)两者样本均来自正态分布的相互独立随机样本,且具有方差齐性(双因素分析中有一个自变量的残差符合即可);2)双因素方差分析的样本必须存在两个变量,且具有相互独立的观测值。同时两个自变量都是分类变量,且因变量是连续的。3)上期也提到的单/双因素方差分析一定要做事后比较。 3.每个受试对象在不同时间点进行了重复测量时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Repeated measurement ANOVA)。如不同组别大鼠不同时间体重变化、肿瘤生长曲线、细胞增殖实验等。 4.双因素方差分析举例。 我们分析不用时间点(14、28和42 d),两组(对照组和H2S组)数据中SOD的含量。所以本实验中SOD含量受两种因素即时间和组别,所以我们采用双因素方差分析。首先建立group分组数据,如下图所示。 1)选择Analyze选项,进入分析界面,按下图所示。第一个选项卡是实验设计,我们选择的是“行方向上是不同时间点”。 其他实验设计选项卡按默认设置RM analysis和Factor names设置如下。Factor names可以设置,也可以不设置。 最重要的是多重比较的选择,在这里我们把所有选项做一个简单说明,如下图所示。本实验中是每行即同时间点进行比较。事后比较选择Bonferroni选项。 所有选项先择完毕,点击确定就输出实验结果了。先是双因素分析的总体结果,右侧上方是多重分析的结果。相应的结果图会在下方Graphs输出,稍加修改即可输出。 计量资料的统计方法总结如下: 三、卡方检验(Chi-squared test) 比较两个及两个以上样本率(构成比)以及两个分类变量的关联性分析。多用于涉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1.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的比较采用四格表资料的卡方检验。一般要求样本量大于40,且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不应小于5。当样本含量大于40但理论频数又小于5时卡方值需要校正,当样本量小于40时只能用Fisher精确检验。 2.两个率或两个构成比以上的比较用R*C列联表的卡方检验。要求每个格子中的理论频数T>5或1T5的格子数不超过总格子数的1/5,总结如下图。 3.卡方检验举例 我们模拟两个构成比的四格表卡方检验。比较A、B两种药物对大肠杆菌的抑菌(Y表示抑制,N表示无抑制)效果。首先数据格式选择Contingency Table,模拟数据如下。之后点击分析,选择卡方检验。进入分析选项卡。 进入选项卡后,选择卡方检验(超过40,频数5)、双尾检验(默认),然后点击确定,显示分析结果。 输出结果包含,卡方值、P value、检测方法(双尾)、95% CI等。若为列联表分析,则还包含OR值。最终差异显著性应以P value和OR值综合考量。最后是图片输出,在这里不再赘述。 本期内容先跟大家分享到这里,接下来第三期内容我们会跟大家分享多元统计方法的选择和应用。欢迎大家继续关注我们公众号,如果觉着内容对你有帮助,也请大家将我们的资源分享给更多的小伙伴,关注投必得获得更多干活内容! 往期精彩推送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怎样让你的论文看起来高大上?SCI写作作图必备神器 科研论文作图之Graphpad Prism 更多免费资源,联系客服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作图之Graphpad Prism
TopEditor 2020-4-21 22:58
在科研论文的写作中,图片的好坏会直接影响论文的质量。相信各位小伙伴跟我有同样的体会,阅读文献时先看标题和摘要,再看文章的图片,基本就能了解文献的大致内容了,这也说明了图片在科研论文中的重要性。在此,小编给大家安利一款操作简单、功能强大的作图神器— Graphpad prism ,以下简称 Prism 。 Prism是一款非常实用的绘图设计软件,集生物统计、曲线拟合和科技绘图于一体。输入资料图表自动生成且随资料改变及时更新,非常方便实用。话不多说,直接介绍它的常用操作。 01、软件安装及界面 下载上述软件包解压后无需安装即可使用,根据自己电脑的情况在Crack文件夹中选择32/64位系统的软件打开。初始界面如下: 左侧为表格类型,右侧为表格说明和数据输入方式。如上图中的XY为函数形式,即X轴和Y轴的数据一一对应,一般用于作散点图、回归曲线等等。数据输入方式主要分为两种,一是直接输入原始数据,软件中能自动帮你计算平均值和标准差,二是在excel等软件中计算好平均值和标准差后再输入。 02、作图常用参数 柱形图应该是我们最常用的图形了,新版的Prism在柱形图的绘制上加入了很多新的功能,下面小编就以简单柱形图为例,和大家一起学习一下图形的基本设置。 首先选择Column数据类型,Option中选择输入方式(这里输入原始数据),点击create,进入作图界面,默认的选项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柱形图了,点击OK即能生成柱形图。 图形界面的操作也很简单,双击图片标题、纵轴或横轴即可改变相应文字。双击柱子进入图形设置界面,大家可自行尝试合适的图形宽度、颜色、填充形状等等,在此不再一一赘述。新版的Prism在柱形图上的特色功能主要体现在Annotation这一栏,如可添加均值、中位数、样本数量等等。还可以直接在图形界面画上连接线和显著性标记,很方便有木有!!!(这个功能绝对给力!) 根据小编阅读文献的经验,现在的生物类杂志偏爱带散点的柱形图,Prism软件中也很容易实现,在绘制图形界面的Individual values中选择即可。复杂一些的柱形图需要我们自己调整数据输入格式,以分组数据为例,可计算好平均值和标准差后输入数据,生成分组的柱形图。 除了柱形图以外,其他常见的图形如箱线图,小提琴图,折线图,Prism也可轻易完成。 03、导出图片 新版的Prism导出tiff图片最大分辨率(dpi)可高达1200 dpi,最大宽度25英寸,能够很好地满足各种杂志的要求。 关于Prism的分享就给到这里,如果还想了解更多,bilibili上有Prism 7的使用教程(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43154969/)。大家使用过程中遇到问题也欢迎在文后留言。 往期精彩推送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怎样让你的论文看起来高大上?SCI写作作图必备神器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357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让你的论文看起来高大上?SCI写作&作图必备神器
TopEditor 2020-4-21 22:41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是图文并茂的,有时一张清晰、直观、正确的图片会让文章显得更加优美、舒服、更有说服力,远远胜过一大段文字描述,这也是CNS的标配。 下图是Cell的一篇文章中的信号通路图,是不是顿时心生崇拜之情,想到要是我也能做出如此高大上的图片后,投稿的文章岂不是就离CNS这些高端杂志更近一步的呢? 看到如此精美的图片,绝大多数科研狗恐怕在心中膜拜感叹同时也在想这肯定是用专业的画图软件(如photoshop、AI)做出来吧?我等凡人怕是做不到吧? NO!小P给大家推荐四款生物医学作图神器,让你分分钟搞定高逼格的信号通路图、各种模型图、流程图。 Scienceslide 首先第一个就是Scienceslide,这是一款专门做医学图片的ppt插件。 安装后,会在PPT界面出现一个工作条(如下图所示),包括了常用元件、信号通路、方法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等几千种素材。 它做出来的信号通路图可以是这样的 想要什么图,只需要选择相应的模板,就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字及分子形状的修改,而后可以做成精致无比、赏心悦目的示意图。有了这个PPT插件,足以满足你任何信号通路图的要求。 Pathwaytool 另一个软件pathwaytool,也是一款作图神器哦。它几乎自带了分子生物学会用到的所有元素,如不同的细胞、细胞器、分子、老鼠模型、器官模型以及经典的信号通路图。安装该软件后,它的界面是这样的: 在选择一个理想的模型后,可直接进行修饰和改动,非常的简单方便,3分钟内既能上手,做出来的通路图是这样的! GraphPadPrism graphpad prism是一款非常棒的医学绘图软件,他基于生物统计,曲线拟合和科学绘图于一体,可以制作出非常专业的医学表,如果你是医学相关专业的人士,一定不要错过! 看到下面的数据图,是不是顿时感觉文章的质量上了一个档次呢? SmartDraw 2013 SmartDraw 2013是一款非常专业的绘图软件,可以用来快速建立流程图、组织图、柱形统计图和馅饼图、表格和其他更多图表。在绘图、图表制作领域,SmartDraw绝对是行业的佼佼者,它的出现让图表制作变得如此简单。 SmartDraw 2013最大的特点就是支持多种图形,采用模板的方式在线扩充,它可以预测你的需求,从而给你预先制定的模板,自动设计,并且可以很容易的快速把你的信息变成鲜明的插图。 想知道用它画出来的流程图是什么样的吗? 洋洋洒洒介绍了这四款作图神器,看到这么多给力的图片,你是否有些蠢蠢欲动了?是不是很想把这个插件收入囊中呢? 快快联系客服,获取更多免费资源 往期精彩推荐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017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二)
TopEditor 2020-4-21 08:10
上一期的推送中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了Adobe Illustrator (AI)的特点和在科研论文作图中的优势【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本期给大家带来利用AI排版的一些技巧。 1、位图的排版 1.1图片导入 在新建的文件中单击菜单→【文件】→【置入】,选择需要导入的文件(这里以PDF格式文件为例),在面板相应位置单击鼠标即可导入图片。 1.2图片基本变换 (1)放大缩小:鼠标点击图片边缘可变换大小,按住shift键操作是成比例缩放(注意此处与PPT不同,一定要按住shift键才是成比例缩放)。另外一种快捷设置图片大小的方式在属性栏,输入图片的宽和高即可变换大小。将保持宽度和高度比例的按钮锁住后可成比例缩放。 (2)图片旋转:选中图片,鼠标右键→【变换】→【旋转】,选择旋转角度。或在属性栏中直接填入旋转角度。还可以进行水平轴和垂直轴翻转。 1.3图片对齐 以同样的方式导入另外一张图片,并设置成同样的高度。按住shift键同时选中两张图片(注意:按住shift进行多选是AI中的常用操作),可以看到属性栏中出现了对齐的选项。从左到右依次为水平左对齐,水平居中对齐,水平右对齐,垂直顶对齐,垂直居中对齐和垂直底对齐。这里还可以改变图片之间的间距,点击右下角对齐按钮,选择对齐所选对象,输入图片间距即可。(图中设置间距为4 mm) 2、矢量图的排版 2.1图片导入 单击菜单→【文件】→【打开】,选择要导入的文件,或者直接复制粘贴也可。 2.2图片常用操作 (1)释放剪切蒙版 有些作图软件生成的图片导入AI后会有蒙版(就是图片中的元素形成了一个整体,无法对图片里面单个的元素进行操作),这时候首先需要解除蒙版。方法是选中图片,鼠标右键→【释放剪切蒙版】。这里说明一下,Prism作图生成的图片不需要此操作,直接可以编辑图片里的内容。 (2)编组 选中需要编组的图片,鼠标右键→【编组】,这时被选中的图片可以看做一个整体,统一操作,如调整图片大小,对齐等等。若需要对某张图片单独操作,则点击鼠标右键→【取消编组】。 (3)设置字体大小,线条粗细 本例中的两张图片有两处明显不协调的地方,左边的散点图散点过小,右边的柱形图纵轴标题字体过小。那么怎样进行调整呢?先说字体,可以按住shift键同时选中横纵坐标轴和标题中的文字,在右侧属性栏的字符栏中统一调整字体大小。点击坐标轴的线条在右侧属性栏则会出现描边按钮,可根据需要调整线条粗细。 再说作图中的散点,我们希望能把点变大一些,怎么操作呢?我们可以选中散点,按住shift放大,这时候点确实会变大,但问题是点的相对位置也变了,这显然是不对的。那么怎么做呢?选中散点,鼠标右键→【变换】→【分别变换】,会出现分别变换的对话框,输入需要缩放的倍数即可。 3、添加文字 最后说一下在图片上添加文字,最常见的就是图片的编号了。我们可以用AI中自带的文字工具添加文字,然后在右侧的属性栏中修改字体大小和颜色。也可以先在PPT中写好ABCD等编号,再直接复制到AI中,最后将编号对齐即可。 往期精彩推荐: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科研统计与绘图的利器:R语言,你值得拥有 关于学术论文Figures,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 聊聊论文写作中的图表 本期关于图片排版的技巧就讲解到这,最后,请快快联系客服人员,关注投必得,获取最新的AI资源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16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论文作图系列-从PPT到AI (一)
TopEditor 2020-4-20 22:10
本期,小编将和大家一起继续学习科研论文作图。重点介绍图像的处理和排版,用到的工具主要是PPT和Adobe Illustrator (AI)。PPT相信大家都很熟悉,而AI目前也是论文作图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本期先对AI做一个大体介绍,并给大家附上资源链接。 1. 矢量图和位图 在介绍AI之前,有必要先弄清楚两个概念,即矢量图和位图。矢量图又叫向量图,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图像,在数学上定义为一系列由线连接的点。位图又称点阵图或像素图,是由称作像素(图片元素)的单个点组成的。下面简单说明二者区别。 a.分辨率 矢量图的清晰度与分辨率无关,缩放图片不会影响其清晰度;而位图由于是单个像素点构成,放大后像素点也会随之放大,所以位图放大后会出现呈马赛克状的单个像素点。 b.色彩 位图是连续色调图像,可以有效地表现阴影和颜色的细节层次。矢量图中的色彩相对较少。 c.文件大小 矢量图色彩较为单一,占用空间小,位图由于色彩信息丰富占用空间大。 d.应用领域 矢量图常用于设计领域,室外大型喷绘或flash动画,放大后不会失真。位图则常见于数码照片和数字绘画,表现出来的效果会更加细腻真实。 2. AI简介 看完矢量图和位图的区别之后,大家是不是恍然大悟呢。没错,其实我们平常科研论文中的图片都是矢量图。而AI正是编辑矢量图的一款神器,它具有十分良好的作图、绘画及追踪特性。可以快速制作出彩色或黑白图形,也可以设计出任意形状的特殊文字并置入影像。 下面看一下AI的初始界面: 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同的画板大小供选择,包括A4、明信片、大网页等等。当然,用户也可根据需要自定义画板大小。实际上,AI最大支持5.7米的尺寸,制作海报都绰绰有余。 下面我们新建一个文件,看一下AI的主界面。以A4的画板大小为例,直接点击上面图片中的A4按钮即可新建文件。 可以看到主界面包含4部分,分别是菜单、工具栏、画板和属性栏。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工具栏,下面是各种工具的简要说明。 工具栏其实跟Photoshop的风格很类似,毕竟是一个公司出品的。读者们可以自行尝试各种工具的用法,在此不做具体的介绍。 3. AI与科研论文作图 说了这么多,那么AI在科研论文作图中到底方便在哪儿呢,还是举个栗子吧。我们将一张用Prism做好的图片导入AI(什么,怎么导入?直接复制粘贴,没错就是这么简单)。然后点击文字工具再点击坐标轴上的文字,神奇的一幕出现了,文字变成蓝色了。。。好吧这不是重点,重点是你可以直接编辑这些文字,删除,添加,改变字体都可以。也就是说导入AI中的图片被自动分成了一个一个小的元素,而这些元素都是可以编辑的。这就给我们的图片编辑带来了极大地便利,再加上AI中本身自带的作图功能,一张好的论文图片就是这么一步一步编辑来的。 好了,关于AI的简介就先说到这里,下一期小编将结合自身的作图经验,讲解图片排版的一些技巧。最后,请快快联系客服人员,关注投必得,获取最新的AI资源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843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正确对待和回复审稿意见
热度 1 TopEditor 2020-4-20 09:01
针对一篇稿件,编辑部一般会安排多位审稿人,而审稿人的审稿结果决定了稿件的命运(录用、小修、大修、修改后重投或拒稿)。实际上,直接录用的几率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修改或拒稿重投,对于大部分审稿人给了修改意见需要“再加工”的论文,需要作者周密考虑各位审稿人、编辑部的意见以及论文质量的内在关系。而分析这三者的关系,论文质量是关键。所以我们要不断地利用现有的资源提升论文质量,以达到最终让论文成功录用的目的。 一、为什么审稿人具有促进作用 一篇论文从模型的建立、分析、对比和实验都凝聚了作者非常多的心思,但毕竟一个人或者一个团队的“眼界”是有限的,经常会出现“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情况,比如忽略了某些比较重要的因素导致得出的结论不够完善。而审稿人一般都是行内专家,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发现论文中的缺陷或者不完善的地方。这类似于我们一气呵成写的程序在调试的时候出现报错,自己却总是查不出程序是哪里出了问题一样,而其他人则可能轻松地发现错误所在。有时候人们都很难摆脱思维定式的束缚,跳脱原有的认知结构采用新的角度和方法去解决当下的问题,要做到自我否定更是一个难上加难的过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正确利用审稿意见,一方面可以指导论文的改进方向,促进论文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还能让我们对下一步的研究思路有一些启示。 二、正确看待审稿人的意见 在拿到审稿结果后,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审稿人正面或负面的意见,不要让审稿意见影响情绪。对于正面意见,要淡然,而对于负面意见,要泰然。审稿是一份不拿任何报酬的工作,审稿人不是为了打击作者让论文不发表,而是从提高论文质量这个角度出发,非常认真细致地给出较为专业的评审意见。因此在拿到审稿人的评审意见后,建议先区分审稿人的意见是“具体型”、“疑问型”、“笼统型”、“建议型”和“失准型”的哪一种,然后再结合自己论文中的工作仔细读、反复读。在完全理解审稿人的意见后,就会对论文工作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建议做到这一步骤以后,再规划下一步的论文修改工作。之前评审一篇美国期刊的稿件,论文本身就存在方法描述不完整、公式符号缺少定义和介绍、仿真和试验分析不够完善等诸多问题,针对审稿人提出的这些问题,作者在论文中基本没有进行任何修改,反而在“意见回复”中“义愤填膺”地驳斥所有审稿人的意见,那么这篇论文的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三、有的放矢地修改论文 在完全理解审稿意见的基础上,就要开始有针对性地修改论文了。 01、“具体型”意见 审稿人针对论文中的模型、方法、实验等提出的问题都属于这个类型。通常来说,这种意见的信息量非常大,能较大程度提升论文的质量,作者一般需要按照审稿人的要求在论文中补充或者完善相关研究内容,对于实在不能补充或者完善的工作,作者需要给出合理的解释或者理由。 02、“疑问型”意见 由于审稿人和作者的背景知识、认知等不同,审稿人对论文中的某些论述存在疑问或者分歧,这就是“疑问型”意见。总体来说,这种问题较为容易解决,可以采取一种干脆的方法,在论文中从审稿人建议的角度给出相应的解释或者阐述即可。 03、“笼统型”意见 这类意见通常没有针对论文中的某个点展开评论,而是笼统的说论文存在什么问题。比如干巴巴地说论文缺乏创新,但又不说到底哪里有问题,所以没有实质性内容。针对这种问题,建议在修稿说明中耐心并放低姿态地见招拆招。例如审稿人说没有创新,那你可以说论文的创新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 04、“建议型”意见 审稿人有时候会针对论文的工作给出一些建议。针对容易操作的意见,作者需接受审稿人的意见,并在论文中进行相应的修改,而对于较难实现的建议,作者可以较为谦虚的表示该项工作是未来的研究工作等。 05、“失准型”意见 “失准型”意见是某些审稿人对作者的工作存在误解,从而给出一些不太合理的意见。碰到这种情况时,作者一般可不按照审稿人的意见修改论文,但必须在修稿说明中针对误解进行耐心地解释。 总而言之,作者要正确对待以达到最大化利用审稿人的审稿意见,让其成为提升科研论文质量的一种推力,而不是科研路上的阻力! 往期精彩推荐 讨论和结论的四个方向及句型示例 论文结果、讨论和结论的写作要点 讨论和结论的逻辑架构 了解更多学术干货;获取更多免费视频;获取更多免费网络资源;了解更多论文编辑优惠活动 联系客服,加入投必得学术讨论群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45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讨论和结论的四个方向及句型示例
TopEditor 2020-4-15 08:18
上期视频刘教授为我们讲解 讨论和结论部分的逻辑架构 。讲述了写讨论部分的内容要根据论点来分段,写作顺序应先讨论重要的论点。具体内容,请识别文章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免费索要视频。另外,为了方便假期学习,我们在视频中添加字幕,让大家更好的做好笔记。 本期视频刘教授继续为大家讲解讨论和结论的写作。本节内容刘教授将从讨论写作的四个方向讲起,并利用相关的句型实例详细为大家讲述。 前几讲我们介绍了论文中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写作要点和逻辑架构。今天我们具体来谈谈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四个写作方向和相关的句型示例。 首先看这张图,讨论一般是以我们的研究结果为中心,从我们的研究结果出发,而我们前进的方向可以总结为四个方向,也就是1解释,2延伸,3局限,4建议。其中解释和延伸属于对研究结果的主体拓展,是讨论的主要部分。局限和建议属于对研究结果的侧向补强,是讨论的补充部分。 我们先看解释和延伸,英文分别是Interpretations和Implications。 讨论的第一个方向往往是首先要对结果作出解释,从结果往前推,简单的说就是找结果的原因,回答Why的问题 。这既包括要努力从符合预期的结果中提取规律性的知识,也包括对出现的意外结果尽量作出各种可能原因的解读。我们要思考的是我们的结果说明了什么,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导致了这个结果的出现。 讨论的第二个方向是从结果往后推,简单的说就是找结果的后果,回答so what的问题。 这里可以结合我们的长远目标,指出本次研究的创新性,重要性,研究发现的意义和影响等。我们要思考的是把我们本次的研究结果和现有的知识结合以后,能够产生的最大效应是什么。我们从结果出发一方面往前推找原因,一方面往后推找后果,由此来拓展前因后果的联系,这些因果联系,包括从Interpretations到Implications可能存在的直接的因果递进关系,就是在讨论中说出一个好故事的基础。 讨论的第三个方向是局限Limitations,也就是指出本次研究的不足之处。 可以讨论的局限包括研究目标的局限,研究方法的局限,或结果本身的局限。 讨论的第四个方向是建议Recommendations。 对建议的讨论一般可以结合我们的长远目标来展开,讨论本次研究完成后,与长远目标之间还存在的距离。有时从第三个方向局限到第四个方向建议也可能存在一些因果递进的关系。 我们总结了Interpretations, Implications, Limitations, 和Recommendations,作为讨论和结论部分写作的四个常见的方向,以及它们互相之间的可能的逻辑关联。 下面我们列出一些每个方向中分别可以用到的一些具体的句型示例。 第一个方向 Interpretations,我们要回答what do the results mean? 在这里我们首先要运用我们自己的知识对研究结果进行解读,常用词包括indicate/show/suggest/confirm等等,我们也可以说这个结果揭示了一种可能性Our findings suggest apossibility,或是我们可以由此总结出某种规律,In this study, we foundor identified that ...又或者是这个结果为某种规律提供了解释This could explain why.在解释的过程中,我们常常需要把我们自己的研究结果和文献中别人的研究结果相比较 ,这时常用的单词有consistent,agree,differ,unlike等等。 第二个方向 Implications,我们要回答why do the results matter?这里有两件事可以做,首先是指出本次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关键词包括innovation, new, strength,special, for the first time等等,其次给出是研究发现的具体贡献,意义和影响等,关键词包括serve, provide, add to, support, be useful,adaptation等等。在讨论研究结果的Implication时一般越具体越好,因为越具体就会越可信。同时要注意语气要适度,要善用would, could, might, likely, probably等表达不同级别信心的词汇。切忌宽泛和浮夸,结论中的宽泛和浮夸会损害整篇文章的可信度。 第三个方向 Limitations,我们要回答what the results can nottell us? 这里有个关键词就是however,但是转折一定要慎用。这里要注意的是我们讨论研究局限的目的是为了增强我们自己的可信度,而不是为了强调我们的缺陷,弱化我们的结论。所以我们讨论的局限应该是那些合理的能够被读者理解和原谅的局限,我们应该有足够的理由使这些局限能够被读者所接受,否则的话我们本应克服了这些局限以后再来写这篇论文。 第四个方向 Recommendations,我们要回答what practical actions orscientific studies should follow? 这里最常用的词汇包括further, additional,next step, future direction等等。这里要注意我们讨论建议的目的是为了凸显我们的大局观和行动策划能力,我们给出的建议第一要和我们的研究有一定的关联,第二要有一定的可行性。如果给出过于宽泛和随意的建议,反而会损害作者的专业性,不如不写。 今天, 我们总结了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四个写作方向 ,前几讲我们还提到讨论中可以用到的三种比较,和结论写作的两个要点,把这些都结合起来,讨论和结论部分的写作就有章可循了。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56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结果、讨论和结论的写作要点
TopEditor 2020-4-14 14:15
本期刘教授将给大家详细讲解 结果、讨论和结论中的写作要点 。为了更好的服务我们的读者,我们在视频中添加字幕,并从本期开始,添加了视频文本内容,让那些不便打开声音的小伙伴也能方便的学习啦! 各位老师可以识别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免费索要视频。 今天我们来谈谈论文中结果,讨论和结论部分各自的写作要点。前面我们说过,论文中的结果部分,也就是Results的写法是说明文的写法。而讨论和结论,也就是Discussion andconclusion, 是议论文的写法。在个别情况下,Result和Discussion也可放在一起写,但是大多数论文要求分开叙述,因为这让论文中对事实和观点的区分更为清晰。在结果部分,我们要客观地描述自己的研究结果,是基于数据的事实,而不要附加个人的观点。结果的写作重在简练,客观,平实,少用转折。写的时候最好尽量使用易于理解的简单的句型。 为表达清楚,很多研究结果往往需要分类别分层次分段来写。这时候一定要分类清晰,层次分明。对结果进行分类和分层时,首先一定要突出关键数据,突出有科学意义和具代表性的数据。另一方面,最好也能保持适当的均衡。要注意保持两个一致。第一,结果的内容应当与方法保持一致。每一条结果的内容都应当有对应的方法。结果最好有可复制性,也就是别人运用同样的方法也应该能够得出一致的结果。第二,结果的文字描述应当与图表对应一致。文字不要简单重复图表内容,而应对图表进行高度凝练,比如用文字来指出图表中资料的重要特性或趋势。文字提供总结,图表提供细节支持。 在结果部分,我们一般只描述结果,而不作解释或比较。对结果的解释和比较一般都放在讨论部分。解释是对结果的延伸,是由结果加上文献资料或个人观点来做出推论,常用的动词包括suggest、indicate、imply等等。讨论部分是议论文的写法,重在有可靠的逻辑,包括归纳,演绎和溯因。在讨论部分,我们一般不要重复描述所有结果,而是有选择性地对部分关键结果进行深入的分析讨论来得出有意义的观点。这里对结果的引用类似于对文献资料的引用。我们自己的结果和文献资料中他人的结果或结论都可视为我们在推理过程中可使用的论据。 讨论部分的写作往往也需要分段分层。不同的是,写作结果部分时对内容的分段一般是根据与方法的对应来分段, 而写作讨论部分时对内容的分段往往是根据讨论得出的论点来分段。对结果的讨论常常涉及三种比较。第一,是与预期目标的比较。根据我们具体的研究目标,我们要对实际结果与预期结果进行比较,如有不符,要尽量给出解释,有时要根据结果指出本次研究的局限之处。第二,是与相关文献的比较。通过比较,最好能指出本次研究的创新点,优势或特色。第三,是与长远目标的比较,通过比较,来指出本次研究对长远目标的实际贡献,分析本次研究的理论意义或实用价值、推广前景等等。 结论部分一般可以视为是对讨论部分的总结。有些时候,比如在研究目标或研究方法实际上构成了本次研究的重要创新点的时候,结论中也可视需要包括对研究目标或研究方法的创新性的强调和复述。一个好的结论应该要做到两点,一要突出亮点,二要指明方向。突出亮点一般就是要突出本次研究的创新点。这个创新点可以是来自结果的结论,也可以是来自于研究目标或研究方法。指明方向则是要指明本次研究的局限性,尚未解决的问题,从而对今后的研究方向提出设想或建议。好的结论,亮点和方向,缺一不可。今天就讲到这里。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246 次阅读|0 个评论
讨论和结论的逻辑架构
热度 1 TopEditor 2020-4-13 09:07
本期刘子非教授为我们讲解讨论和结论部分的逻辑架构。写作讨论部分的内容分段往往是根据讨论得出的论点来分段,而其写作顺序应主要依据所讨论论点的重要程度,先写重要的论点。 各位老师戳下方二维码联系客服,免费索要视频 ,跟随刘教授一起学习今天的内容吧! 今天我们来谈谈论文中讨论和结论部分的逻辑架构。讨论部分的写作往往需要分段分层。不同的是,写作讨论部分时的内容分段往往是根据讨论得出的论点来分段,而其写作顺序应主要依据所讨论论点的重要程度,先写重要的论点。 讨论时论证的核心逻辑要素一般有三个, 第一是我们的结论或主张、第二是得出此结论或主张的理由, 第三是支持这个理由的证据。这里的理由和证据是有区别的。理由指的是逻辑理由,它是抽象的,通常是我们自己思考得出来的,所以一般不需要引用或记录来源。而证据不同,证据是客观的,它来自我们的思想之外,所以我们必须一直记录和引用它的出处。理由需要证据的支持;而证据需要引用文献的支持,除非它是来自我们本次研究的结果。 在讨论时,一个常见的方法是用一个段落来叙述一条理由。这时段落的主题句就是对这条理由的一句话的总结。段落的主体则由支持这条理由的证据构成。如果得出某条结论有三条理由, 那么就用三个段落叙述这三条理由,最后再用一个段落得出结论。支持理由的证据可能来自我们本次研究的结果,也可能来自相关文献。这里叙述理由的各个段落之间应该有一定的逻辑关联,段落之间的这种逻辑关联可以是递进,可以是因果,也可以是转折。最弱的逻辑关联可以是简单的并列关系。不管这些叙述理由的段落之间是什么关联,它们最终都指向结论段,都和结论段存在某种因果联系。 段落之间的逻辑关联一般可通过段落头尾的连接词来表现,比如表现递进的in addition, furthermore等等,表现因果的therefore, as a result等等,表现转折的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等等。这是用一组段落来论证一条结论。如果有多条结论,就需要多组段落。如果结论有很多条,有时候为了表达清晰,也可以为每组段落或每组结论加上小标题。 还有一种简单的情况是用一个段落来论证一条结论。那么如果有三条结论就可以用三个段落。这时每个段落的主题句就是对一条结论的一句话的总结。而段落主体的逻辑脉络一般可分为两种,一种是用归纳的逻辑,段落主体一一罗列从结果和文献中得到的证据,归纳出理论,从而最后得出结论。另一种是用演绎的逻辑,段落开始提出来自文献的某种理论,然后结合来自本次研究结果的证据,最后推出结论。 讨论和结论往往是论文中最见功力的地方,我们不能止步于自己的研究结果,而需要从结果出发,再往前推两步甚至三步,直到得出一条有意义的结论。由结果作为证据推出理由,再由理由推出结论,每往前推一步,都需要逻辑。我们需要搭建思维框架,整合所有现有的资源,包括既有文献和本次研究刚得到的结果。而我们最终的结论,应该和引言中提出的问题相呼应。在构思讨论部分的写作时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根据结果先通过头脑风暴式的思考得出初步结论,第二步再由初步结论出发,往回寻找证据,完善理由和所需证据,再对初步结论作出相应的调整,最终完成论证。好,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654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款免费云软件帮你搞定科研绘图和大纲笔记
TopEditor 2020-4-8 08:03
首先,坚果云是一款便捷、安全的专业网盘产品,通过文件自动同步、共享、备份功能,为用户实现智能文件管理,提供高效办公解决方案 。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以为坚果云是一个纯粹的网盘工具,类似百度网盘?错,坚果云还是一款强大的办公软件,类似OfficeVisio 和OneDrive。坚果云甚至具备很多Office套装中没有的功能服务,这些会在下文中详细介绍! 01. 多平台 下图是坚果云支持的平台,真是不少了,而且也还有网页版!笔者只体验了Windows10版本的坚果云,并在下文分享体验结果。至于其他版本就不在本文介绍了!坚果云官网可以找到坚果云的下载地址,这里就不给了! 02. 云服务 上篇推送中介绍的思维导图工具基本都具备云服务,坚果云也不例外。坚果云有点像OneDrive,能上传和下载文档,方便用户在手机、笔电、平板上无缝同步备份。 03. 免费功能 坚果云是一站式生产力工具合集,无论是写作还是绘图,一个坚果云账号包含一般用户所需办公工具,为用户打造简洁、便利的文件生产环境。坚果云免费版包括坚果云绘图、大纲笔记、markdown、知识地图、云备份等服务功能。 这几个功能刚好可以满足我们日常办公需求了,完全免费,具体介绍如下! 1、坚果云绘图 因为本文属于思维导图系列,所以笔者重点介绍坚果云绘图功能! 👍 坚果云提供了大量免费的流程图、组织结构图、思维导图、UML、网络拓扑图等等很多模板。这个太难得了,其他思维导图软件要么没有这么多模板,要么软件功能收费,要么导出图片有水印。坚果云就凭这几个优点,笔者就该为它点赞!下图是坚果云绘图提供的模板! 坚果云的绘图可以导出为图片格式和PDF格式,免费版导出图片不带水印。 坚果云绘图提供了大量图形素材,也可以自己添加新的素材! 👍👍 坚果云提供的思维导图也有5个样式模板,线条都是直线段,没有其他专业思维导图样式多。下图是坚果云建立的思维导图效果。 👍👍👍 坚果云绘图提供了大量的流程图样式模板。下图是坚果云建立的流程图效果。 Visio能做的图坚果云绘图大部分也能做到,其他图形模板就不一一给出了! 坚果云绘图的操作很简单,多试几次就能掌握! 2、大纲笔记 坚果云的大纲笔记轻松聚合关键信息形成大纲,结构清晰,易于排版,效果如下。大纲也是整理知识的重要手段,大纲笔记减少了我们不必要的排版工作! 不过,这个大纲笔记可能不如幕布软件强大,毕竟幕布能将大纲转化为思维导图! 3、知识地图 我是第一次见到知识地图,挺有意思!知识地图就是用思维导图表示各个文件的结构,方便管理,如下图所示。 也许我们可以用知识地图来表示各个文献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文献的思维导图。我觉得知识地图需要你真正地使用坚果云的云服务和管理你的文件,否则就是个鸡肋功能! 04. 免费版和专业版 坚果云一共有三个版本,免费版、专业版、高级专业版。 免费版和专业版的区别主要在于流量和功能,免费版缺少分享、视频备份等功能,流量限值低。我觉得坚果云的免费版完全足够一般的学生用户使用了!虽然专业版大约200元/年不算贵,但是感觉不是经常使用,有些不合算!当然了,如果你很有钱,那么就另当别论了! 当您已经拥有坚果云专业版账户,在专业版未到期前想要升级为高级专业版账户时,坚果云会自动帮你结算专业版中的剩余时间,并转化为高级专业版中相应的时间及空间,补偿给你。 至此,坚果云的免费版就介绍完了。其他收费的功能就不介绍了。大多数思维导图软件只是提供免费下载软件,就连这些功能都是付费的,而且购买价格真是不便宜。坚果云免费版的这些功能足够一般用户使用了,你说是不是呢? 总结一下就是,免费!免费!免费!坚果云免费提供绘图、大纲笔记、知识地图。坚果云的绘图囊括了我们常用的所有绘图模板,包括流程图、思维导图等!虽然不可能取代Office,但是它的绘图功能可以取代Visio。 笔者会在后续推文中详细分享另一款优秀的思维导图软件,敬请期待! 2020年中预存款活动正式启动! 活动时间 :2020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 活动内容 :预存款,赠金额,还有超值京东卡! 戳下图,了解详情!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5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用PS轻松调整图片色彩,你也能做出“别人家”的优秀图片!
TopEditor 2020-4-6 08:53
不论是免疫荧光还是免疫组化,组织切片都很重要,尤其是投稿时,编辑对图片的要求更是苛刻,简直就是给女票修图,又要白,又要清晰,一个不满意,就是拒稿,如何满足编辑他老人家的刁钻口味,同时还能不浪费宝贵的试验图片,就很重要了。 比如stem cells杂志的Informationfor Authors就明确说了,对图片的明度有一定的要求,太暗的图片会被拒绝。费尽千辛万苦养的实验动物,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拍到的切片图,就是因为颜色暗了一些就被拒稿,岂不是太可惜。 笔者今天就给大家带来用PS调整图片色彩的教程,分别从亮度和色彩上得到我们想要的图片效果,得到让编辑满意的图片。 因为染色时间、白平衡和光照等问题,我们拍摄的照片经常呈现各种颜色,以下是本人做的乳腺HE染色切片,明显可以看出来,各种颜色,各种亮度都有,这样投稿肯定是不行滴,那么如何才能做出符合杂志要求的切片图呢。 01. 选择合适的模仿图片 选好想要投稿的杂志后,先下载几篇该杂志近期的有组织学图片的文章,挑选出与自己文章类似的图片。 打开photoshop,先打开我们自己的图片,再将选出来的模板拖进页面。目前看,我们的原始照片还是和杂志的模板有很大的不同的。接下来就要将它们在亮度和色彩上进行统一。 02. 亮度模仿 首先点击右下角【图层通道】下方的半黑圆圈,然后点击纯色,出现的拾色器选择中间偏灰色的颜色。新建的【颜色填充图层】的混合模式改成【颜色】。 然后就会发现两张图片都会变成黑白的,因为调整亮度时,色彩是干扰,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排除色彩的干扰。 因为所有的操作都是针对原始图片,所以现在需要在图层面板点击原始照片,这样以后的操作都只会针对原始照片,不会修改模板。 然后点,下方的半黑圆圈,选择【曲线】。在曲线上三等分处分别点三个点,从下到上对应阴影,中间色,高光,再加上两头本来就有的两个端点,一共是五个点,分别调整这五个点的位置,使两张黑白照片颜色尽量一致。 假如需要微调,可以把曲线这里的RGB改成相应的颜色进行单独色彩的调整,此时注意,曲线图层一定在模板和原始照片中间,否则模板也会受到曲线的调色。 03. 色彩模仿 将之前的【颜色填充图层】的混合模式修改为【明度】,然后就会发现两张图片都会变成很重的色彩,同理,因为调整色彩时,亮度是干扰,所以我们用这种方式排除亮度的干扰。 和之前一样的操作,这次点击原始照片后,选择下方的半黑圆圈中的【色相饱和度】,因为HE染色的片子只有红色,所以这里只需要调节全图颜色和红色即可,设置合适的色相饱和度和明度,使两张照片色彩近似即可。 04. 成品保存 调整完明度和色彩后,关闭或者删除【颜色填充图层】,即可获得调整后的照片,对比左下角的模板照片,是不是和之前颜色十分相近呢。相应的,免疫荧光和组化的片子也可以用类似的方法进行修改。 经过这样一番调整,相信大家都得到了想要的符合杂志要求的照片,预祝大家投稿成功!另外,本次介绍的,亮度和色彩的模仿技能,不光可以用在科研上,比如女票看到某明星的艺术照调色好看,或者喜欢日系小清新的那种感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色彩和亮度的颜色仿制。 学会仿色,分分钟搞定女票和审稿,科研恋爱两不误! SCI论文的语言、行文逻辑和图片一样,也都需要精心打磨才会更“漂亮”。投必得具有各个学科经验丰富的编辑,为大家提供个性化的论文润色、修改及其他相关服务。近期投必得推出年中预存款优惠活动,为自己存一笔润色经费吧,随时取用、优惠多多! 投必得2020年中预存款大优惠(活动时间:2020.4.1-2020.6.30) 戳下图了解详情↓↓↓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2020年中预存款活动正式启动!
TopEditor 2020-4-4 15:37
活动时间 :2020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 活动内容 : 预存金额3000--4999元,赠送金额3% 预存金额5000--9999元,赠送金额8% 预存金额10000--14999元,赠送金额12%;额外赠送价值100元的京东卡 预存金额15000--24999元,赠送金额15%,额外赠送价值200元的京东卡 预存金额25000--49999元,即成为投必得会员;享受所有稿件8折优惠(可与其他限时活动叠加),额外赠送价值300元的京东卡 预存金额50000元以上,即成为投必得金牌会员;享受所有稿件7.5折优惠(可与其他限时活动叠加),并可每年享受一篇稿件无限次修改(仅限同一篇稿件的无限次修改),额外赠送价值500元的京东卡
1665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投稿的84个规则,了解一下!
TopEditor 2020-4-4 09:19
投稿前的选刊 1.明确文章适合发表在哪些杂志?专业期刊还是综合期刊? 2.明确文章的类型?包括Original article,Clinical Trial,Reviews,Case reports,Letter to editor,Correspondence等。 3.下载最新版的投稿须知(Instruction for authors),严格地按照要求逐一审查。 4.预投稿杂志是否需要版面费?如果论文被接收,能否支付发表该杂志的全部费用? 5.为投稿和以后的交流准备了一个国际通用邮箱,建议gmail,yahoo,hotmai等,或使用所在单位的邮箱。 投稿信/cover letter 6.用Dear editor不太礼貌,正确的写法是「Dear Dr. + 主编姓名」或者「Dear Prof. + 编辑名字」。杂志主页一般会有主编介绍,查阅Editorial board就可以找到。 7.不要用“your journal”的说法,请写明杂志的全称,杂志名要用斜体。 8.作者在自称时一定要用I,不要用We。虽然一篇文章的作者可能有很多位,但cover letter是通讯作者写给杂志主编的投稿信,如果通讯作者只有一位,那么在自称和落款时只需要写一个人,不必把所有作者都写进去。 9.写明文章的标题、类型。 10.用四、五句话高度概括研究的成果和亮点。如:课题的总体背景、研究目标、主要的研究成果(新颖性、亮点)、研究的影响。 11.声明论文没有被出版,没有被任何杂志社接收过,也未考虑在其他杂志出版,没有一稿多投。(Neither the entire study nor any part of it has been published,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or under consideration for publication elsewhere. )。 12.声明没有有利益冲突。(All authors declare no conflict ofinterest.)。 13.声明所有作者都已阅读论文并批准提交论文。 14.如果杂志要求推荐三个审稿人,请附上他们的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单位,邮箱等。 15.最后需注明通讯作者的姓名,单位地址,电话,邮箱。 全文格式、字数、拼写、缩写检查 16.大多数杂志要求文的字体:Times New Roman。 17.大多数杂志要求文的字号:12号。 18.大多数杂志要求文的字间距:2倍行距。 19.大多数杂志要求文的对齐方式:左边对齐。 20.一些杂志要求插入页码。 21.一些杂志要求插入行号。 22.标点符号不要有中文的符号,空格要适当。 23.文稿字数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24.Title、Short title、Abstract字数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25.使用Microsoft Office Word的拼写语法检查工具对全文进行检查。 26.一些专有名词需要仔细检查,例如trial不要写成trail,Weston不要写成weston,Cesarean首字母C要大写。 27.注意缩写的格式,包括时间、希腊字母格式等,该斜体的地方要用斜体。 28.第一次出现专有名词的缩写要标明全称,后面再出现相同的缩写不需要标明全称。 29.专有名词解释过第一次,之后再出现时不必再解释。 文稿的标题页/Title page 30.文章标题(注意字数限制)。 31.短标题(注意字数限制,例如少于30个字)。 32.写下作者的全名。 33.科室/部门,所属机构,机构地址,城市,邮编,国家。 34.通讯作者姓名,科室/部门,所属机构,机构地址,城市,邮编,国家,电话,邮箱,传真。 35.声明是否获得基金资助。 36.声明是否存在利益冲突。 37.声明是否获得机构审查委员会的批准或豁免。(有些杂志需要提交这些材料) 摘要/Abstract 38.摘要的字数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39.大多数杂志要求摘要不要用缩写,如无特别要求,首次出现时用全称,再次出现用缩写。 40.确认目标杂志是否需要副标题,例如背景、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关键词/Key words 41.关键词的数量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材料和方法/Meterial and method 42.如果进行了动物实验或人体实验,要进行伦理道德的申明。 43.试剂盒的厂家要符合目标杂志的要求。(有些杂志要求不但要标明公司的名称和国家,还需要城市名和货号) 参考文献/References 44.确保参考文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符合目标杂志的格式要求。 45.参考文献的数量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46.确定能否引用正在出版的文章或未公开的数据。 47.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是否与参考文献列表匹配。 48.文中引用的参考文献序号的格式要符合杂志的要求,空格要正确。例如:1、 、 (1) 49.大部分杂志要求参考文献的作者少于6位时需列出全部作者,多于6位时需列出前六位+et al。 致谢/Acknowledgment 50.致谢在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个人和集体。 51.声明资助的基金,项目的编号。 图片说明/Figure legends 52.图片说明应包括一个简短的标题,标题下面是详细的说明。 53.图片说明的字数要符合杂志的要求。 亮点/Highlights 54.一些杂志在线投稿时可能需要提交独立的研究亮点文件。 表格/Tables 55.每张表格需要一个简单明了的标题。 56.表格要使用标准的字体和大小。 57.脚注应当在表格的底部。 58.根据文章中的顺序对表格编号。 59.每张表格应在独立的页面上。 60.表格的数量不能超出杂志的要求。 图片/Figures 61.根据杂志的要求,确定图片是以单独文件上传,还是插入在文稿中。 62.所有图片的尺寸、清晰度、像素要达到杂志的要求。 63.TIFF(或JPG)彩色或灰度照片(半色调)/Color or grayscale photographs (halftones):大部分杂志要求分辨率不少于300dpi。 64.TIFF(或JPG):位图/Bitmapped line drawings:大部分杂志要求分辨率不少于1000dpi。 65.TIFF(或JPG):组合点阵图线/半色调(彩色或灰阶)/Combinations bitmapped line/half-tone (color or grayscale):大部分杂志要求分辨率不少于500dpi。 66.图片的数量不能超出杂志的要求。 67.一些杂志刊刊登彩图需要缴费。 投稿过程 68.研读目标杂志的投稿程序、投稿须知。 69.目标杂志是否只接受通讯作者的投稿。 70.目标杂志的投稿费标准。 71.稿件格式(PDF格式或word格式)。 72.在目标杂志网站上注册,注意保管好用户名和密码。 73.登陆在线投稿系统,按要求填写后,检查是否投稿成功。通常投稿完成后,投稿系统会显示,并且通讯作者会收到确认邮件。 74.记下文章编号(Manuscript ID),之后与编辑联系时,在Email中写明自己的文章编号。 投稿结果及后续 75.是否获得了编辑的初步意见。 76.若被拒绝,可根据反馈意见对文章重新修改后,选择低一级的杂志投稿。 77.若被修回(已经迈出成功的第一步),一定要按照审稿人的意见逐一修改。修改时要保留修改痕迹(开启Microsoft Office Word-审阅-修订模式)。 78.严格遵守杂志给出的Deadline。若实在不能按时提交,可向编辑部说明原因,请求延长修改期限。 79.修回时,撰写逐点回复函(Rebuttal),感谢审稿人意见,并逐条回答提问,写清楚在文章中哪一页哪一行进行了怎样的修改。 80.提交修回稿时,根据杂志要求上传文稿。大部分杂志要求上传含修改痕迹的文稿和不含修改痕迹的文稿这两个版本的修改稿, 81.按照要求签署版权转让协议书,注意要打印的地方,要手写的地方,返回协议书的Deadline。 82.校正清样(Gally proof)的基金编号、作者、单位确保正确,大部分杂志清样校正后不允许改动。 83.校正清样时,不能随意添加或删除作者。 84.通常网上会先出文章的电子版。 2020年中预存款活动一正式启动! 活动时间 :2020年4月1日--2020年6月30日 活动内容 : 预存金额3000--4999元,赠送金额3% 预存金额5000--9999元,赠送金额8% 预存金额10000--14999元,赠送金额12%;额外赠送价值100元的京东卡 预存金额15000--24999元,赠送金额15%,额外赠送价值200元的京东卡 预存金额25000--49999元,即成为投必得会员;享受所有稿件8折优惠(可与其他限时活动叠加),额外赠送价值300元的京东卡 预存金额50000元以上,即成为投必得金牌会员;享受所有稿件7.5折优惠(可与其他限时活动叠加),并可每年享受一篇稿件无限次修改(仅限同一篇稿件的无限次修改),额外赠送价值500元的京东卡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1332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竟然投了一个山寨SCI期刊
热度 1 TopEditor 2020-4-1 07:06
今天小编给大家讲一个我的亲身经历,不过你们要保证不许笑! 我是学农的,发文章真是一道坎。 经过了四年的折腾,扒了层皮,终于写好了一篇文章。。。 准备投到我们领域的一个专业期刊《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影响因子1.186,恰好超过1,符合我们学校的毕业要求。 第一次投稿,没什么经验,又经历了一番周折,终于提交成功了,心里十分忐忑,准备开始漫长的等待。 谁知道,没过几天,收到了来信,告诉我只要稍微改动一下就可以接受了。What,难道老天开眼了~~ 我就赶紧按照编辑的要求修改投回,然后就很快接受了。 告诉我版面费300美金。我心里实在是美的不行不行的,赶紧去银行转账给了出版社。 然后,就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我的导师,他也很开心,我也是他的一个心病啊。 第二天,老师给我打电话,让我去办公室一趟。 告诉我,你投的这个期刊是什么野鸡期刊啊,竟然没有影响因子。 我当时就懵了,直冒冷汗,天呢,怎么可能呢??? 后来,静下来和导师核实了一下,才发现其中的原因。 我投的期刊是《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是一个开源期刊,是一家加拿大的出版社主办的期刊,ISSN号码是1916-9760。 它没有被SCI数据库收录,网站上列的影响因子,2.28,是基于Google Scholar统计的结果。 起先,我还抱有侥幸心理,心里想,不能吧,能这么巧吗?后来,结果反复核实,我终于承认了这个事实。 《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是一家英国期刊,隶属于剑桥大学出版社,ISSN号码是0021-8596。我心里有一万个草泥马在奔腾。 导师说,你发到那里,没有影响因子,学校是不会允许你毕业的。。。 我就赶紧联系编辑说:“不好意思,我投错地方了,能否将稿件退回?交的钱我不要了”。 只能说编辑是个好心人,看我可怜,就高抬贵手说,好吧,我们就不发表你的论文了。 这个时候,我竟然对他没那么恨了。。。 后来,我又把文章投给了正牌的《The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Science》,经过几个月的折腾,总算发表了。 听了这个故事,您笑了吗? 不过再答应我一次,不许笑,笑也要偷着乐,我这可是惨痛的教训啊。 小编知道,现在开源期刊很多,鱼龙混杂,大家都看上中国科学家的钱袋子了。 不过我在这里嘱咐大家,前方坑很多,还是请专家来讲一讲投稿那些事吧。 怎么选择“适合我”的期刊?SCI/SSCI 来投必得倾力打造的 “IJournal 期刊查询与选择平台”,免注册,免费查询!!! 地址: https://ijournal.topeditsci.com/home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1184 次阅读|3 个评论
这些投稿时的注意事项,快来围观
TopEditor 2020-3-31 07:14
投必得学术在本期帮大家捋一捋投稿时的注意事项。到了文章写成投稿这一步,可以说离科研成果的发表就只差一步之遥了。 投稿前,有两部分工作,我们需要提高重视: 其一,是如何进行投稿期刊的选择,合适对口的期刊选择,可以提高投稿的命中率,大大减少投稿周期; 其二,如何根据投稿须知把文章的格式进行相应的调整,不少论文是因为格式审查不过关,要么直接被拒稿,要么进行一次次返修,在这个过程中耽误了不少时间,十分不值得。 接下来,我们将对投稿前的期刊选择和期刊要求的投稿须知部分进行讲解,帮您轻松完成期刊投稿。 第一部分:期刊选择 关于期刊的选择,有SCI期刊筛选平台和手动检索两类方式推荐。 1、一类是投稿期刊的辅助SCI筛选平台,需要输入题目、摘要、研究领域,即可完成对应期刊的自动选择。 ①优点是方便快捷,网站对期刊的汇总更直观。 ②缺点是机器检索的结果可能不准,可能遗漏掉适合投稿的期刊,或者检索出来的期刊与投稿文章的层次不符合,或者期刊筛选具有偏向性,偏向于某些出版商旗下的期刊。 有以下几个网站推荐,具体大家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选择这些投稿筛选平台,也可以把这几个网站的筛选结果汇总一下,选择合适的进行投稿。 I、Journal Suggester Springer http://journalsuggester.springer.com/ II、Journal Finder http://journalfinder.elsevier.com/ III、Edanz Journal Selector https://www.edanzediting.com/journal-selector IV、Journal Article Name Estimator (JANE) http://jane.biosemantics.org/ V、Journal Guide https://www.journalguide.com/ 2、另一类是手动检索,在文献数据库中,输入与自己投稿杂志内容相关的关键词,检索类似的已经发表过相应内容的期刊,进行汇总。 ①优点是更有针对性,更灵活,避免遗漏掉可能适合的期刊 ②缺点是汇总合适期刊的工作量比较大。 手动检索时,大家可以选择Pubmed,Google, GeenMedical中进行检索,分别设置影响因子范围、发表年份范围、题目关键词等等,可以增加检索的准确度。根据这些检索结果,大家应该列一个目标期刊的选择列表,再进一步对这些期刊的发表周期、发表经验、发表难易、是否需要付版面费等信息进行考察。 第二部分:投稿的文体格式修改 每个期刊都有自己对文章的格式要求,一旦没有按照期刊的格式要求进行修改,往往后果很严重,轻则返回重新修改,重则直接被拒稿。但十几页的英文版的投稿须知,让人看起来很头大,也有一些是不必要的信息。为了减少大家阅读投稿须知的工作量,下面小编帮大家理一理,投稿前有哪些格式问题需要注意。 1、图表部分 ①图和表是需要单独上传还是放在文章的末尾部分; ②图和表的个数有没有数量的限制; ③表格的表示形式,图表是罗马数字还是阿拉伯数字进行排序,表格的边框有无要求; ④图的表示形式,ABCD等序号的大小写,是否需要加括号,ABCD等标识是放在图内部还是外部; ⑤图片的格式、尺寸、分辨率是否满足期刊的要求; ⑥图片的字体、字号、线条粗细是否满足期刊要求,是否统一; ⑦图片的颜色模式、灰度值是否有特殊要求,是否不能有阴文。 ⑧图表在正文中的表现形式,是否是缩写。 ⑨Tiff格式对压缩方式是否有要求,如LZW压缩等等。 2、正文部分 ①摘要部分注意,期刊要求是四段式还是一段式。 四段式有以下几种形式: objective, res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clusions; purpose, res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clusions; background, results, materials and methods, conclusions。 一段式即一通到底的一段话描述。 ②摘要部分还应该注意字数的限制,一般期刊要求150-250字之间,也有的期刊要求小于300字。 ③关键词部分注意个数要求,一般期刊要求在4-6个关键词之间。 ④注意是否需要提供名词术语的缩写词和对应全称的列表,这里注意列表要严格按照字母排序进行汇总。 ⑤正文部分的字号、字体,字体一般是Arial或者Times New Roman。字号一般在10 point。 ⑥强调的内容是否需要斜体或者加粗。 ⑦正文部分的各级小标题的表现形式。 ⑧正文部分的每一部分的排列顺序。 3、参考文献部分 ①根据期刊的要求改成相应的格式,一般期刊提供期刊引用格式的下载,如果期刊官网没有,在Endnote期刊格式中查找下载。 ②正文中对于文献的引用形式。 ③杂志名称是否需要缩写或者斜体。 ④是否需要提供引用文献的DOI网址。 ⑤如果文献插入软件如Endnote或者NoteExpress不能修改的,需要手动修改。 4、其他内容 ①致谢部分一般感谢基金资助,以及对本课题提供过帮助但不足以列入到作者名单中的人; ②伦理声明、利益冲突、患者知情同意书是否需要列到正文中或者单独在上传期刊中说明; ③文章的原始数据要提前准备好,以免期刊需要上传作为补充材料。 投必得会按照不同系列,更新博文,如果您有具体问题,欢迎在评论部分讨论。 怎么选择“适合我”的期刊? 来投必得倾力打造的 “IJournal 期刊查询与选择平台”,免注册,免费查询!!! 地址: https://ijournal.topeditsci.com/home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490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统计与绘图的利器:R语言,你值得拥有
TopEditor 2020-3-28 08:49
投必得学术在本期与大家分享一个强大的科研统计与绘图的利器- R语言 。什么是R语言呢?R语言是一个主要用于统计分析、绘图、报告的编程语言和操作环境,已经成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为广泛的统计编程语言。不论是统计分析,还是数据的可视化,现在都可以用R语言进行处理。 目前,R网站上大约有2100个程序包,在基础统计学、社会学、经济学、生态学、地理学、以学统计、生物信息学等各个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学好R语言,对你的学术生涯都很有帮助。 接下来,我们将就R语言的基本概况特点、R语言在统计和绘图中的应用,以及R语言自学途径给大家一一介绍,帮助大家快速入门R语言,让R语言在你的科研之路上助你一臂之力。 1、R语言的基本概况特点,这些常识,你知道吗? ①集统计分析和图形显示为一体,免费,源代码开放的软件。 ②可以支持各个操作系统,包括UNIX, LINUX, MacOS, WINDOWS。 ③R语言需要输入命令,可以编写函数和脚本进行批处理运算,语法简单灵活。 ④R语言的最常用的脚本编辑器:R studio,整合了很多R的功能在其中,比如查看帮助文档、帮助作图、语法高亮、缩进等功能。对初学者来说易于上手。一般用R语言和R studio来配置R语言运行环境。 ⑤所有的R的函数和数据集保存在程序包里,R包是多个函数的集合,具有详细的说明和示例。特定的分析功能,需要用相应的程序包来实现,比如群落生态学用Vggan包,高级绘图用ggplot2包等等。每个程序包都包含R函数、数据、帮助文件、描述文件等。 2、学习R语言初阶的几层境界 ①R和Rstudio的软件下载和安装。听说有一大批的想学习R的小伙伴都止步于这一步,完成这一步已经把R给攻克了一半啦。 ②了解R语言的界面及设置、工作空间的保存与打开、外部数据如何导入。 这一步最快的入门方法是拿着一本R的教材把这三个章节内容系统地顺一遍,了解R的功能界面的常用操作,自己试着建立和保存工作空间、导入一下数据,很快就能掌握。 ③熟记R的基本语法,如命令、对象命名规则、函数、数据结构与类型、程序包、能够处理简单的R的报错。R的语法可以算得上诸多编程语言里最简单容易上手的了,如果熟悉其他编程语言,R语言很轻松就能玩转;如果之前没有编程基础,建议抽时间把这些语法功能背一背,用的时候可以足够灵活得应用于自己代码的编写当中。 ④阅读大量的自己领域内应用到R语言的文献,了解相关R包的基本内容,跟着文献的绘图,自己尝试着重现数据内容。 3、R语言的自学途径 ①善用R语言的经典教程《R语言实战》《R数据科学》 《R in action》,帮你了解R语言的基本操作和语法。 ②善用网上的R语言相关视频教程,在腾讯课堂或者B站上有大量关于R语言的入门与进阶教程,小伙伴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坚持跟着一个系列操作下来,一定能帮你进入R语言的世界。 ③查看R的help文档和自带的R包进行R语言学习。关于如何查看R语言帮助文档的方式有很多,这里介绍最简单容易记的一种。即在想要查看的函数前打一个问号,回车,即能看到相应的函数使用介绍,下图以t检验为例做了演示。同时,小伙伴们也可以在R网站上下载R包的PDF手册进行学习。另外,Rstudio也出了一个learnr包和swirl包,把软件文档变成交互式的动态学习文档,有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试一下呀。 ④善用R语言的官方资源(https://www.rdocumentation.org/) 进行学习,平时多关注一下生物信息学、统计学、编程学的论坛、博客以及公众号进行学习。 ⑤当然,这里也推荐投必得公司关于R语言与生物信息学的系列公开课,带着你一步步地把R语言和生物信息学科研相关的内容打一遍基础。 投必得的文章写作系列会每周推出一篇跟大家科研写作息息相关的文章,如果您有具体问题,欢迎在评论部分讨论。 投必得学术本周特别邀请到文涛博士为大家分享“科研绘图与统计”的心得,让您在科研统计与作图的路上少一些弯路,多一些套路。另外,本次直播依然会有幸运抽奖,并且大家可以通过分享直播卡片(二维码)来邀请自己的好友加入直播间,我们会对邀请好友较多的读者有额外奖励! 识别二维码进入直播间。
个人分类: 心灵寄语|1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写作修改要点
TopEditor 2020-3-26 08:16
论文通过专家评审,表明学术水准尚可,但在写作和体例上不一定合格,需要修改完善,达到发表要求后才能最终录用。应按目标期刊论文要求(如投稿须知、征稿简则、范文式样)全面修改论文,修改不到位,会延误发表,甚至遭遇退稿处理。另外,请竖立国际意识,站在国际角度来写,坚决不用athomeandabroad、atmycountry、inourcountry这类词。 1标题 标题宜用偏正结构,即名词性词语或词组,简短精练,提倡一行,不超出两行,少用动宾结构,后面不加标点,不要出现式子、引文,注意词首字母的大小写。开头不宜用Research、Study之类的词,若有首冠词,提倡去掉;若有分标题,分标题应简短,不与主标题重复。 2基金 基金项目的名称与官方的名称应一致,编号要准确,写作格式要规范。 3摘要 摘要由开头的背景、中间的正文和结尾的创新点三部分组成。提倡用现在时态,主动、被动态相结合。 开头用非常简短的语句(2至3行),交待现有相关研究的不足,引出本文研究主题的必要性。对综述论文,也应交待行业、领域发展需要此类综述文章来引领。 正文较详细交待作者所做工作,重点交待研究成果,即做出了什么,而非叙述研究过程,即做了什么。少出现Thispaper,thisarticle,thework,presentwork,thisstudy,we,theauthor,theresearch之类词语。忌谓语动词太多、结构层次混乱、重点不突出,忌用祈使句。对综述文章,应有展望方面的结论性语句(综述文章的正文应该有分标题Outlook或ConclusionsandOutlook)。 在交待实验结果表明之前,一定先简短交待做了什么实验及有关内容。在交待实例、仿真、计算、分析、优化等的结果之前,一定先简短交待进行了什么实例、仿真、计算、分析及有关内容,注重结果而非过程,最好有定量阐述。 结尾用一句话(单句或复句)交待创新点,点明作者在本文章中得出了什么高瞻远瞩性的具有指导性、启发性的观点,或解决了什么重大问题,或填补了什么空白。务请站在作者的角度来写,句子的主语是本篇文章或本篇文章的作者,而不是有关研究成果、结果等内容。 4前言 站在国际角度进行文献综述,将研究现状交待清楚,篇幅较长。一般原创论文的参考文献至少30篇,小综述的不少于60篇,大综述的在100篇以上,且不得缺少近几年有代表性的引文。 综述别人的研究成果时,重在总结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而不是对研究成果进行汇总。按顺序来引用文献,编号首次出现必须连续,与文后参考文献中的人名应一致。 引文应有目标期刊近年(如2015、2016、2017年)发表的文章。也应考虑未来几年(如2017、2018、2019年)投到其他期刊的文章中引用本篇文献及目标期刊发表的相关论文。 5时态 用过去时叙述工作内容、过程,现在时叙述研究目的、结果和结论。thispaper,Figure,Table,Reference,Equation等做主语、状语,一般用现在时,thisstudy,thisresearch,we做主语、状语,一般用过去时。文献做主语时,用现在时;作者做主语时,用过去时。 6符号 注意文中(包括图表式子)所有符号的正斜体: 1)凡表物理量的符号(包括点、线、坐标轴),用斜体;凡表矩阵、矢量、张量的符号,一律用加粗斜体,不用加括号或上方加箭头的形式。提倡用单独的符号作量符号,必要时加下标、上标,但不宜用整个单词、长字符串作下标。注意量名称与量符号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符号不宜用图片的形式,能直接录入的符号,尽可能不用编辑器生成。 2)凡表物理量符号或变量的上下标,用斜体;用数字表示或表英文单词首字母、词语缩写、矩阵转置符号、数学符号的上下标,用正体。 以下情况用正体:名称代号,单位,增量符号,数学符号(如sin、cos、Rank、sgn、diag),括号,矩阵转置符号(如上标T),微分符号d,虚数符号i、j、k,圆周率π,自然对数底e,整数集Z,化学元素符号。特殊集合符号用正体加粗,如实数集R,整数集Z。 严格区分字符的类别、大小写、是否加粗等。 7符号注释语 符号注释语(如解释量符号)应放在正文中首次出现的式子后面或直接放在自然段落中。统一解释时,可放在前言的正上方或正文的结尾,也可为附录的形式。 8式子 式子的字号、字体一般同正文。可把一个式子看作句子的一个成分,后面需要加合适的标点,前面的词语后面是否加标点取决于其间是否有停顿。式子后的标点为逗号时,其下的Where中的W为小写w;为句号时,Where中的W为大写;Where前通常不空,即顶左排。 标点应放在每个式子的结尾,如果一组式子(含几个式子)有一个编号,则每个式子的后面都要加标点,编号以此组式子为准上下居中。 一个长式子一行排不下时,不论排为几行,该式子后的标点总加在最后一行的结尾,式子的编号放在最后一行结尾的右端,即顶右排或排在式子所在行的下一行的右端。 一般式子中,二层括号用方括号,三层括号用大括号,括号的大小应超过其里面文字。 不同式子上下排时,其间的行距稍加大一些,以便与同一个式子排为多行时相区分,同一式子转下来的部分可以向右缩进一些。 式子的出现应自然,与上文有合适的过渡,不宜突然出现。 式子按整个论文来统一编号,如(1)、(2),不提倡按层次标题来编号,如(1.2、1.3)。 式子中若出现非物理量的词语或数学符号,如and、others、min、sin、max、min等,一律用正体。 不用两个独立的小于号连写表示一个远小于号,也不用两个独立的大于号连写表示一个远大于号。反三角函数的规范表达形式是arctan、arcsin、arccos,而不是tan–1、sin–1、cos–1。 建议指数e用exp()的形式,不要随意用*作为一般的乘号,上下排的分数可改为平排形式*/*。 9插图 除照片图、界面图、金相图除外,其他图最好重新设计,字体通常同正文,字号比正文小(若正文字号为10P,则图的字号为8P)。名词短语或术语的第一个词的首字母为大写,其余除缩写、专有名词外用小写。术语中的首冠词宜去掉。 插图在正文中必须有引用,而且要按图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引用,不要断号引用,如引完图10,接着应该引用图11,而不是图13、15。全篇论文的插图统一编号为Fig.1、Fig.2……,不能出现编号带小点的形式,如Fig.1.1、Fig.3.2。 图的幅面不宜过大或过小,清晰、协调、美观就好。图半栏排时不宜超过栏宽,通栏排时不宜超过版心,能用半栏表达清楚时就不设计为通栏。 对于框图、流程图,框与框之间的空距要合适、统一,不要太大或太小。 分图较多时,提倡通栏排,分图排列顺序通常为从左到右、从上至下。分图以(a)、(b)……来编号。分图名不宜长,总图名可长一些,分图名不宜重复总图名中的中心词语。同一图的各分图最好排在同一栏、同一页。分图之间的距离适当加大一些,但不要太大,分图名与分图之间的空离适当紧凑一些。 图题一般不加引文,提倡准确、简短,不宜出现Diagram、Picture之类的词。 图注应按顺序排列,编号大小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顺序排列。 不要给整个图或图中的要素(名词或术语)加文本框,提倡用合成图,直接插入即可。 10坐标图 对有刻度和标值的坐标图,提倡坐标轴的刻度和标值一一对应,有数字则有刻度,刻度一般朝里,无数字时,可不给出刻度线,而且坐标轴的末端应有数字和刻度。刻度不宜太密,横、纵坐标轴的数值提倡保留相同的小数位数。 坐标轴旁边提倡写成标目的形式,格式为“量名称量符号/单位”例如:Actingtimet/s,Jointrangeθ/(°),Densityρm/(kg·m–3),TensilemoduluE11/GPa。无单位时,则省略“/单位”;/不宜多于两条,必要时用负数幂的形式;除角度单位(°)外,非组合单位(单独一个单位)不用加括号,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对没有刻度和标值的坐标图,坐标轴旁不用出现单位。 图例的线型与图中相应的线型应一致。 坐标轴附近若有指数,如10–7,则应换算到单位中,如“λ/10–7”;有单位时还可使用单位词头,如τ/GPa,尽可能使数字的大小在0.001~1000之间。 图注词语不用加矩形框,指引线提倡用直线而非折线。 11表格 表格半栏排时不要超过栏宽,栏宽实在不够时,需要排为通栏。 表格在正文中必须有引用,而且要按表号从小到大的顺序连续引用,不要断号引用,如引完表5,接着应该引用图6,而不是图7、10。全篇论文的表格统一编号为Table1、Table2……,不能出现编号带小点的形式,如Table1.1、Table2-1。 提倡用三线表,字体一般同正文,字号同插图,名词短语或术语的第一个词的首字母为大写,其余除缩写、专有名词外用小写。术语中的首冠词宜去掉。 表格列名中的“量名称”提倡用标目的形式,格式为“量名称量符号/单位”例如:Actingtimet/s,Jointrangeθ/(°),Densityρm/(kg·m–3),TensilemoduluE11/GPa。无单位时,则省略“/单位”。注意列名称不宜与表名的中心词语重复。含除法关系的组合单位宜改用乘法关系的负数幂形式,如kg/m3改为kg·m–3。 除角度单位(°)外,非组合单位(单独一个单位)不用加括号,组合单位需加括号。 表格分段排版时,用双细线上下分割;转栏排时,用双细线左右分割。 12数字 提倡直接用数字或用标准的科学记数形式。数字与单位之间加空。超过10000的数字,应该从右向左,每隔3位加空。对于小数,小数点后面的数字,应该从左向右,每隔3位加空。 13缩写 术语的缩写在正文中首次出现时,先写出全写,再随后在括号里给出缩写,文中再次出现该术语时,就直接用缩写而不用全写。 14结论 直接写通过本文研究工作得出的结论,立足全局,高度概括,不必叙述做了什么工作,而应概括做出了什么工作,重在做出的工作具有什么先进性、创新性!提倡分段、编号,如(1)、(2)、(3),用现在时、被动语态写。不宜出现thispaper\\thisstudy之类的词语。 15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目标期刊的格式著录,不得缺项,严格区分大小写、正斜体、标点。注意区分姓氏、名字及其先后顺序。 图书的出版社名称要全(包括出版地、出版社名称,版社名称前需要有其所在的城市名,用冒号分隔);期刊的年、卷、期信息要全;会议析出文献的会议信息、出版信息不宜缺少,如会议时间、地点,出版时间、地点,析出文献与论文集名称间用//分隔。电子文献不得缺少文献作者、文献名、引用时间、网页更新时间、网址等项目。 后三位人名后才用etal;只有三位作者时,宜全部列出;人名全部列出时,后面坚决不用etal。 16作者简介 所有作者的简介都宜有,不宜缺少职称、研究兴趣、email之类的内容。 17表达细节 1)Formula*或Figure*宜用Fig.*,Fig*宜用Fig.*,Equation(*)宜用Eq.(*),Literatures 或reference 宜用Ref. ,literature 宜用Ref. 。 2)转速的标准单位是r/min或r·m–1,不提倡用rpm,且前面不要词头。 3)提倡用国际标准单位,不提倡用英制单位。 4)术语、标题、图名、解释语中的首冠词可去掉。 5)不用悬垂结构,如悬垂分词、悬垂不定式等。 6)℃是一个整体符号,不是两个符号的叠加。 7)除各级标题下的第一段落外,其他段落的开头需要缩进。 8)英文中无顿号“、”和书名号“《》”。 9)不要把短横“-”当负号“-”,包括图表式子中。 10)尽量不用祈使句。 11)不用*是表示一般的乘号。 18润色 论文修改后提交给目标期刊之前,还需要进行语言润色,提交时提供润色证明。必要时可联系论文的责任编辑,由编辑部统一安排或推荐润色机构来润色。 投必得学术为您科研服务。专业的SCI论文润色及编辑,专业的学术预评审,让您的论文投稿更顺利! 往期精彩推荐: 投稿不中的七个原因,看你中招没? SCI论文写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个月3-4篇不是梦!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把握审稿人的审稿重点,提升论文撰写质量 SCI论文摘要写作 论文Results这样写,才能给文章加分,而不是减分! 关于学术论文Figures,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 如何写好文章的“讨论”部分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946 次阅读|0 个评论
投稿不中的七个原因,看你中招没?
热度 1 TopEditor 2020-3-24 07:52
01 题目很大,内容太少 相当部分稿件的一个通病,就是题目往往很大,而内容十分贫乏,题目与内容极不相称,不像一篇文章。有的两三页纸,一千多字,要论述一个大题目,无论如何也难以写好。例如一篇题为“谈医院图书馆工作”的文章,不到2000字。题目大到可以写一本书,即使是一篇洋洋万言的文章也难以说清楚,只能蜻蜒点水,更何况不到2000字没有实际内容的空洞文章,怎能担此重任。这类稿件不能被录用是很自然的事。 02 泛泛而谈,没有重点 有一部分来稿,往往是泛泛而谈,平铺直叙,面面俱到,没有重点。一篇文章中什么都要说,什么都没有说清楚,让人看了,不知所云,一无所获。例如,有的作者写期刊工作方面的文章,不是抓住当前期刊工作某个突出的问题,写深写细;而是从期刊的订购写起,再写期刊的拆包、登到、编目、陈列、装订、入库上架、借阅等,各个环节都写一遍,毫无新意。这种稿件不可能被杂志采用。 所以,文章的作者一定要使文章的主题突出,抓住重点,用充分的材料、事实、数据,进行有力地论述,使读者看了印象深刻,有所收获。与其写很多问题没有写清楚,还莫如就写一个问题,写得清楚明白,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就比较容易投中。这里用得着一句名言:“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也是这个道理。 03 人云亦云,缺乏特色 有些来稿中,有很多是报刊上已经见到过的东西,没有或很少有自己的东西,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的主张和自己的实践,就不可能有自己的独特见解。有些是大段地引用他人的文章,自己并没有消化,又不加引号,也不列出参考文献;与自己所写的主题没有多大内在联系,牵强附会,没有分析,让人看了很不是滋味。这种稿件最容易被否定。 这告诉我们,作者一定要有自己的实践经验和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对某个方面、某个问题形成较深刻的理念,有自己的创意,有独到的见解,要敢于突破原有的框框,说出别人不曾说出过的话来,提出前人还没有提出的观点和主张,这样的文章,哪怕是论述一个小的问题,也能使人顿开茅塞,极具新鲜感,很容易被投中。 04 论据不足,数据不全 有些文章立题很好,但缺乏足够的事实和材料来论证自己的论点,有的数据不全或数据有错;更有甚者,少数稿件在写稿前数据没有搞准或没有,在誊抄或打印时留下空位,誊抄或打印完后,既不认真检查一遍,又不进行补漏工作,就将稿件寄给杂志编辑部。这类稿件一般都不会被采纳。 05 层次不清,杂乱无章 有些稿件选题不错,内容也较丰富,但作者的文字组织表达能力差,结构层次不清,逻辑思维混乱,语句不通,杂乱无章,看了让人头痛。这类稿件不被审稿者和编辑部所接受,完全在情理之中。 06 参考文献没有按要求著录 参考文献的著录国际上有一个温哥华标准,国内也有一个标准,国内的标准与国际标准基本上是接轨的。各种杂志基本上执行这些标准,有的只是略有区别。作者写文章引用了人家的文章,不按编辑部要求的格式随心所欲地著录。如果参考文献少,编辑部人员可以在本单位查核,如果参考文献较多编辑部人员没有那么多时间去查,也只好退给作者。这样,就势必影响稿件的发表时间。 07临阵磨枪,仓促上阵 有相当部分的作者,平时不注意学习,也不注意总结积累工作经验,撰写论文。快要晋升技术职务了,就匆匆忙忙,随随便便凑上一篇稿给杂志编辑部寄去,并且还特别要求编辑部按其规定的时间发表。 这样就会产生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论文的质量差,达不到杂志所要求的水平,不可能发表;二是即使有的论文质量达到了要求,可以刊登,但编辑部因多种原因,也无法按规定时间发表。因此,如作者因晋升技术职务需要发表文章,宜早作准备。不要平时不努力,临时抱佛脚,为时已晚了。 想知道自己的文章是否有进一步修改和润色的价值?文章是否有发表在英文科学期刊上的潜力?那么投必得新上线的这款服务肯定适合您! -- 编辑前预评审服务 我们有专业编辑为您的文章提供编辑前预评审服务,从稿件的语言表达准确性,语句可读性,语句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性,数据充分性,研究内容创新性,以及发表在SCI杂志上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给出等级评分(1-5)。编辑会将以上内容总结一份Pre-editing Evaluation Report。我们额外附赠您一次查重服务,并将查重报告与预评审报告一起发送给您。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3576 次阅读|6 个评论
重磅推荐:期刊查询小程序
TopEditor 2020-3-22 08:24
自从投必得学术公众号和其它相关平台上线以来,经常收到小伙伴们关于期刊选择方面的问题,我们最开始觉得市面上已经有几个不错的平台在免费做这方面的服务,所以最初回答这类问题也不是很积极。直到后来发现很多平台要么是以医学期刊为主,其它学科信息少的可怜,要么就是数据库比较全面,但是除了影响因子以外其它有效信息很少。另外,虽然没有什么是登录Clarivate Analytics官网以及期刊官网解决不了的,但考虑到并不是每个小伙伴都能自由自在的登录CA网站,而且很多小伙伴也是第一次投英文期刊,面对期刊官网上那海量的全英文信息,真是有点无从下手。所以投必得团队从上个月开始全面规划构建一个全新的期刊查询系统,主要分为两个板块: 1“核心”期刊库 这个“核心”数据库主要介绍每个学科中那些非传统期刊,但却能让小伙伴们毕业/升职的靠谱刊物。这个数据库会详细分析目标期刊的JCR报告以及官网上有价值的信息。我们已经试行推送了两期: SCI期刊介绍第一期 ; SCI期刊介绍第二期--Crop Journal 。以后我们会在这个数据库中加入更多的信息,包括邀请在目标期刊发过文章的作者,审过稿的审稿人来对期刊做出详细的评估推荐。 2 SCI期刊全库 正如我们在以前一篇推送中(敬请期待)提到过的,我们很高兴结识了“码农爱上科研狗”团队,他们于今年六月份开发了一款非常好用实用的SCI期刊查询和投稿的小程序:SCI查与投。通过阅读该团队的公告和几次与他们的交流,我们发现两个团队在期刊介绍与查询方面很类似,所以我们双方达成了战略合作关系。目前小程序还主要是由“码农爱上科研狗”团队负责开发和技术支持,而投必得目前将主要是做好用户体验反馈和小程序功能延展。总之,我们两个团队将发挥各自的优势,一起打磨一款实时更新的期刊查询小程序。 接下来我们就先领略一下这个小程序的各种功能,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或者觉得还有哪家程序比我们做的更好,也请详细告知。我们两个团队深知客户体验对于这个产品的重要性,所以请大家不吝赐教,跟我们共同打造一款服务于广大科研工作者的期刊小神器! 01 进入小程序 通过我们公众号下方链接进入小程序,如下图。 或者在微信中搜索“IF查与投”也可以直接进入。进入以后主页面如下图。 02 小程序基本内容 期刊全名以及期刊封面图片(图3)。 影响因子:图片方式展现最近5年的走势,同时显示同去年比较IF的升降值 (图4)。 JCR分区以及中科院分区。 发表周期:一个参考,一定程度上反应发文量和发文速度。 自引率:该数值很高的期刊要么是本身很牛的期刊,要么估计要出事儿了,需要引起警惕。 国人占比:占比太高的,需要引起警惕。但不一定就是水刊,也有可能是中国在该领域确实不错或者是我们国人主办的期刊,就像我们在期刊介绍第二期推送的The Crop Journal。 版面费信息。 03 选刊功能 这个功能目前仍处于测试阶段,但还是非常感谢几个做AI的兄弟,实现了比较好的搜索匹配,只要输入关键词(支持中文)即可以匹配到可以投稿的期刊,非常好用。 04 期刊征稿信息查询 这个是一个非常酷的功能,正如我们在核心库期刊介绍中所提到的,期刊征稿或者称为Special Issue是一个非常好的投稿途径,甚至接受率也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当然前提是你有符合征稿Topic的研究论文。点击CALL就可以看到具体征稿信息了。 05 个人中心 这个功能也是小程序中非常核心的一个功能,可以大大改善用户的体验度和使用方便性。具体的功能我们以后再介绍,先上两张截图。大家可以先自行玩起来! 我们做的所有的努力,从实验设计与实施,到论文写作与编辑,到期刊选与投,无非就是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完美的呈现。你想要的论文写作指导、期刊选择与推荐、编辑前论文预评审服务都在这里。 在期刊选投之前,为了提高投稿的命中率,您想不想得到一些专家的意见,看看自己的文章是否有进一步修改和润色的价值?文章是否有发表在英文科学期刊上的潜力?那么投必得新上线的这款服务肯定适合您!--编辑前预评审服务 我们有专业编辑为您的文章提供编辑前预评审服务,从稿件的语言表达准确性,语句可读性,语句逻辑性,文章结构合理性,数据充分性,研究内容创新性,以及发表在SCI杂志上的可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和总结,给出等级评分(1-5)。编辑会将以上内容总结一份Pre-editing Evaluation Report。我们额外附赠您一次查重服务,并将查重报告与预评审报告一起发送给您。 我们会根据以上总体评价推荐最适合您的编辑服务种类,让您不必花冤枉钱。若您最终选择将您的稿件交给TopEdit进行编辑服务,我们会给您此次编辑前评审服务半价优惠哟。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写作应力求避免的问题:悬垂修饰(主语不一致)
TopEditor 2020-3-21 07:06
动词短语如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动名词短语以及省略主语的从句做修饰语时,其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要一致(即相同、统一),避免出现悬垂修饰,指句中修饰语的逻辑主语与句子的主语不一致,即修饰语与句子主语无相关性。但可以使用独立结构成分,它是位于句首用来修饰整个句子而不是句中某个部分的修饰成分,完全独立,其形式不受句中任何部分所制约。 1、悬垂分词 ●Usingour method toestablish bi-level optimization model of robust design,thepreferencesoffandΔfaregiven in Table 1. ●ReferringtoEq.(12)and Eq.(14),the overall poweroutputfrom batteriesPbcan be shown as follows. 两句中的现在分词Using和Referring的主语指人(作者),与句子的主语preferences和output不是同指,形成悬垂分词修饰。句一可改为:Usingourmethod to establish bi-level optimization model of robust design,we give thepreferences of fandΔfin Table 1. 句二可改为:Referringto Eq.(12)and Eq.(14),wecan express theoverall power output from batteriesPbas follows. ●Comparingto ant colonyoptimization(ACO),max-min ant system(MMAS) has three differences as follows. 此句中的现在分词Comparing为悬垂分词,若改为过去分词Compared,则分词的主语与句子的主语max-minant system就一致了,避免了悬垂分词修饰。 ●Whenconfrontedwith theselimitations,theexperimentswere discontinued. 此句中的过去分词confronted的主语指人,与句子的主语experiments不是同指,形成悬垂分词修饰。可改为:Whenconfrontedwith these limitations,wediscontinued the experiments. “based on”是英文表达中常用的短语,使用不当会出现悬垂分词修饰。例如: ●Based onfastcorresponding,ageneralrequirement modelingmethodis proposed. 此句虽不存在悬垂修饰,但based on使用不当。此短语只限于修饰与其紧邻的先行词,故此句表示成了“based on…”修饰“…method”,即“…method based on…”,与本意“basedon…”修饰“…is proposed”相违背。可改为:On the basis offastcorresponding,ageneralrequirement modeling methodis proposed. 或改为:Ageneralrequirement modeling methodis proposedbased onfastcorresponding. ●Sobased onconstitutiveequations,theinvestigationof lead-free soldered joints properties underthermal loadingbecomea majorconcern. 此句错将“basedon…”表示成修饰“the investigation…”,与本意修饰“become”相违背)。可改为:So,on the basis ofconstitutive equations,theinvestigation of lead-free soldered joints properties under thermal loadingbecomea major concern. 但不可改为:So the investigation of lead-freesoldered joints properties under thermal loading become a majorconcernbasedonconstitutive equations. 这样修改后,“based on…”就修饰concern了。 ●Based oncustomerrequirements,wemakethe modularization configuration,establish the semantic networkdescription of configuration knowledge and gain the product structure tree thatsatisfies the customer requirements. 此句based on的主语与句子的主语we不一致,形成悬垂分词修饰,可将basedon改为Basingour decision on. ●Based onthe fuzzinessof design process,theopen-loop rigidity reasoningsystemsthat are primarily logic reasoning areexpanded to the recursive close-loop flexible reasoning systems to revise thereasoning resultsbased onpractical instance. 此句第一个Based on使用不当,改为Onthe basis of即可。 2. 悬垂不定式 ●To demonstratethe proposed method,thedesignof the two-bar structure acted by concentrated load is presented. ●To overcomethe deficiencies in the methods of gaining anddescribing the requirement information,a requirementinformation cell(RIC)methodfor describing general requirementinformation is investigated. 两句中不定式短语“Todemonstrate…”和“To overcome…”分别修饰句子的主语design和method,但demonstrate,overcome的逻辑主语应该是人,而不是design,method,都形成悬垂不定式修饰。第一句可改为:Todemonstratethe proposed method,wepresentedthe design of the two-bar structure acted by concentrated load. 第二句可改为:Toovercomethe deficiencies in the methods of gaining and describing the requirementinformation,weinvestigateda requirement information cell(RIC) method for describing generalrequirement information. 3. 悬垂动名词 ●Afterdeterminingthe mapping ofAifromL1toLp,the next arraydimensioncan be processed in the same way. 此句介词After引导的是带有动名词determining的修饰性短语,此短语的主语应是句子的主语dimension,但dimension无法执行determining这个行为,形成悬垂动名词修饰。可改为:Afterdeterminingthe mapping ofAifromL1toLp,wecanprocess the next array dimension in the same way. 4. 悬垂省略主语的从句 ●Whendevelopinga new product,right knowledgemaybe got from repository or expert by designers. 此句逗号前面的部分为省略主语designers的从句,被省略的这个主语与逗号后面的主句的主语rightknowledge不一致,形成悬垂省略主语的从句修饰。可改为:Whendevelopinga new product,designerscan getright knowledge from repository or expert. 或改为:Whendesignersdevelop a new product,theycan getright knowledge from repository or expert. 或改为:Whendesignersdevelop a new product,rightknowledgecan be gotten from repository or expert. ●Whensimple,wecansolve this type of problem quickly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此句的When simple是省略主语thistype of problem的从句,被省略的这个主语与主句的主语we不一致,形成悬垂省略主语的从句修饰。可改为:Whensimple,this type of problemcanbe solved quickly by using the direct method. 5. 独立结构成分 ●When necessary,the solutionswere deaerated by bubbling nitrogen. ●Judging from the spectral changes,exhaustivephotolysis of compound 4 had occurred. ●Assuming that distancedis induced by the norm,Mis asymmetrical and positively defined matrix. 在SCI论文中,独立结构成分中经常出现的引导性词有assuming,taking,concerning,considering,failing,given,judging,provided,providing,regarding等。 对于非英语母语的中国科研工作者,发表论文时在语言上的弱势是不可避免的。投必得学术致力于与免费与大家分享科研干货,致力与为中国科研事业服务。 关于投必得: ●投必得(TopEdit)成立于2010年,主打SCI论文编辑业务; ●公司总部位于名校云集的美国首都华盛顿特区; ●目前团队的SCI论文编辑团队成员全部以英语为母语,来自于理工科/人文社科不同的专业领域 投必得七大服务类型: 编辑团队 我们的SCI论文编辑团队成员全部以英语为母语,来自于不同的专业领域(临床医学、基础医学、生物、化学、地学、物理、工程机械、人文和社会科学等),不仅具备深厚的文字功底,还具有丰富的科技论文写作及修改经验。我们的编辑团队中,85%的人拥有名校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如哈佛医学院、康奈尔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部分编辑为美国大学助理教授或退休教授,具有丰富的论文修改和投稿经验。 合作关系 作为专业SCI论文编辑服务机构,投必得(TopEdit)积极与各大出版集团和国内外著名学术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为客户提供第一手资讯及培训机会,旨在让我们的客户掌握论文写作技巧以提高论文被发表几率。 联系我们: 如果您有任何科研论文上的需求,如果您没有科研论文上的需求,而想跟我们一起为科研工作者服务,联系我们。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666 次阅读|0 个评论
博士生、教授该怎样写论文?
TopEditor 2020-3-20 11:33
去年清华大学博士生毕业要求改革,不再把“学术论文数量”作为毕业的硬要求。关于这个话题,一直想找机会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一个朋友读博士的时候,学校对博士生毕业的基本要求是发表1篇中文重点期刊、2篇中文核心期刊。我硕士第一学期就有一篇论文被中文重点期刊录用,当时导师惊呆了。后来,学校要求提高了,要求至少发表一篇英文论文。因此,有一段时间Ei检索的国际会议论文数量开始飞涨。 后来,学校要求进一步提高了,博士生要发表1篇SCI论文和2篇EI论文,或者2篇SCI论文。于是乎越来越多的博士生因为论文数量不达标而被迫延期毕业。 因而,有很多人呼吁博士生毕业取消小论文要求。我个人觉得,博士生毕业时要求发表一定的学术论文在某一个时期是有重要意义的。现在我国已经成为一个论文大国了,是时候由论文数量大户转变为论文质量与论文数量并立的大户,因而取消博士生毕业必须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的“刚性要求”具有进步的意义。 很多发达国家的大学对他们培养的博士生毕业要求是没有学术论文发表数量的刚性要求的,他们的博士生能否毕业基本上由导师说了算。如剑桥、牛津这样的顶级学府毕业的博士生,也不是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发表一堆学术论文的。 特别是一些由企业项目资助的博士研究生,项目的经费是死的,学生达到毕业年限就不再有经费支持了,即使博士生在学期间没有发表一篇学术论文,他的导师也会让学生快速写完大论文毕业。但是,对于其他的绝大部分博士生,即使学校不要求在学期间发表学术论文,他们毕业的时候还是会或多或少地发表一些论文。 什么样的博士生毕业时可以不发表学术论文呢?我觉得工程类的博士生可以不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对他们的考核可以是创新技术、创新发明,也可以是具体的工程贡献。特别是那些博士毕业想去企业界工作的学生,可以不发表学术论文,他们将来的工作以工程应用为主。 另外从事涉密科研工作的人员可以不发表论文。对于他们的成绩,可以完全由他们的导师进行评价。加拿大冶金学界有一位超级大牛教授,他的某博士生在学期间一篇论文都没有发表,但是这位教授非常看好这个博士生做的工作,于是在他毕业后找工作的时候帮助他写了一封重分量的推荐信,对方单位连面试都没要就直接录用他了。 然而,对于从事一般科学的博士生还是建议发表一些学术论文。现在有一个非常实际的现实情况,好些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名校博士生毕业了,回国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原因就是他们在博士期间没有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没法达到国内高校招聘的基本条件。因而,国内大学从事一般科学的博士生如果博士期间不发表几篇学术论文,以后更难发展。 至于一个博士生应该发表多少篇学术论文,或者应该发表什么档次的学术论文,我觉得因人而异、因课题方向而异。但是,如果一个博士生希望将来继续从事学术研究工作,一个基本建议就是一定要努力在所从事研究方向的主流期刊发表3篇以上学术论文,因为找工作的时候通常需要三篇代表作。 接着上面这个话题,我想再讨论一下教授该不该写论文? 前些天有一位教授说到这样一个情况:对一些副教授和正教授申请博士生导师资格的材料进行比较,绝大部分副教授的“材料”包括论文、基金等更强一些。这说明一点,正教授们写论文、申请基金的“能力(或者动力)”似乎没有副教授强。副教授写论文、写基金干劲十足是能够理解的。确实,不想当教授的年轻老师不是好老师,而要评上教授就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 我旁边的年轻朋友们,绝大部分都是干劲很足,都在努力做出好的成果。相反,对于已经获得正教授职称的老师,写论文的动机要更加纯净一些。他们发表论文就是为了证明自己还在学术圈,还没有退休。 然而,教授可以不发表学术论文吗?我觉得不涉密的教学研究型教授应该每年都发表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当然,对于教授,论文不一定非要自己写,可以他们的研究生写,也可以是他们的博士后写,但是,想法一定要是教授的。说得极端一点,如果一个教授一年连一篇挂名的学术论文都没有,我觉得这是不合格的。 相反,教授应该努力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通常情况下正教授是没有学术论文数量上的压力,因而,如果写论文,就一定要努力写出高水平的论文。 记得澳大利亚以前EAR期刊分类,他们把A*和A类期刊定义为教授们该努力发表的期刊。虽然,现在大家早已经不提A*和A类期刊了,但是,一个期刊是否优秀,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 有些期刊,影响因子高,但是论文水平不见得高。有些期刊影响因子低,但是很多大牛都往上面发表论文。如果一个人已经做到正教授了,还和研究生一样只是简单地追求影响因子而不追求影响力,那绝对是可悲的。另外,如果一个大学想提升自己学校发表论文的质量,教授们都不亲自操刀撰写论文是很难实现的。 综上所述,对于绝大部分博士生,如果希望将来继续从事学术工作,应该努力发表三篇以上主流学术期刊论文。对于教授,大家应该追求发表有影响力的学术成果。 往期精彩推荐: 比思路和实验更重要的是:写作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科研心得|1249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写作的正确打开方式:一个月3-4篇不是梦!
TopEditor 2020-3-19 09:30
SCI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想必大家都熟记于心(还不知道的要补课喂!): Originality(原创) Solid evidence(证据确凿) Significance(有意义) 因此,写作之前请打开笔记本,正襟危坐,思考一下这样一个问题: 你是否对自己的数据结果比较满意? 满意的两大核心要素:你的研究目的是否具有科学意义?你的数据结果是否能够解释一个科学问题?如果你手里的数据基本满足以上两大核心要素,那么恭喜你,尽管论文你还没有开始写,但是距离发表已完成一半了。 SCI论文的七大组成部分在这里就不赘述了,论文小白会问,到底哪一部分比较关键?真正的写作高手一定不会具体告诉你哪一部分更重要,那么我们就坚信:每一部分都很重要! 所以一定要按部就班从Abstract开始写吗?写作高手告诉你,写作一定要抓住重点,这里提供一个思路顺序: 即先从材料和方法打开局面,通过解析前言和讨论,进而凝练出摘要。 一、Materials Methods最好写,却需要最严肃对待 因为方法和材料部分可以通过参考其他论文中的成型的描述语句进行写作,然后加入自己的实验参数,为了杂志查重过关,注意不要原封不动的照抄其他论文。 这里提供一些小tips: (1)注意一定要用完整的句子描述每一步骤做了什么事情,不可写成流水账。 (2)撰写需用一般过去时态,尽量使用被动语态。每一种方法设置小标题。 (3)每一种试验方法描述详细,指出重点试剂和仪器及其生产厂家。 (4)对已经发表过的方法,需要引用参考文献;若有改进之处,需要指明。 (5)方法中注意,尽量避免出现于结果无关的指标的描述,因为方法与结果是相互对应一致的,因此结果中出现的指标及其测定方法一定要呈现出来。 (6)有统计方法时,统计方法单独拿出一段来详细描述。需要指明统计软件、具体数值的分析方法、作图方法、P值意义等。 还有一些细节,诸如明确细胞、动物和病人来源,涉及动物和人的研究需要声明伦理委员会的支持,涉及人的研究还需要指明知情同意书的签署情况等。 二、讲述好实验结果(Results),是重头戏 “我们用introduction包装文章所讲的故事,升华文章的意义,都是为了向读者更好的讲述实验结果而服务的。” 小tips: (1)我们去描述实验结果,这一部分只需要用一种时态——过去时。所以平时注意积累常用句式,这一步事半功倍。 (2)采用小标题形式,结果的内容应与方法保持一致。 (3)结果的描述应当与图表对应一致,因为这是对图表进行高度凝练。 (4)可以加一些帮助理解的说明性语句,并附参考文献。 三、引言(Introduction)是写作难点,写好不容易。 对于一篇SCI论文,引言就是开场白的作用。开场白讲好了,能够吸引读者对本篇论文产生兴趣。所以引言对正文起到了提纲掣领和引导阅读兴趣的作用。同时,编辑和审稿人评判一篇文章水平的依据,也在引言。 引言写好不容易,请把握好这几个条重点: (1)一定要突出创新性(请默念三遍)。 (2)要保持鲜明的层次感和极强的逻辑性。 (3)注意引言的时态。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必要时可以用过去时态。 (4)引言的写作结构应由宏观到微观,从general到special的写作方式。首先提出研究领域的大背景,指出该领域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结合近期发表文献,进一步分析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指出目前存在的gap。指出解决这个gap要做哪些工作。最后列出本研究的主要研究目的,以及为什么本研究能解决这个gap。 四、即使是对一些功力深厚的老教授来说,讨论(Discussion)部分仍然是块硬骨头 (1)讨论部分切不可跑题,要紧紧围绕本研究的结果展开。 (2)讨论的结构一般不用很清晰,以事实为依据,自圆其说即可。分段深入讨论重要结果中的指标与主题的相关性。可以指出研究的缺陷和亮点。最后得出结论。 (3)讨论的时态一般是一般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涉及本研究结果时,要用一般过去时。 (4)讨论是对结果做出的推测。因此我们应结合前人研究文献进行推理,从而产生新观点、新看法、新理论。而不是凭空得出。 五、结论要高度凝练,比纯牛奶还要纯 一般给出三点: (1)结论通常自成一段。 (2)指出本研究最主要的结果及意义。 (3)避免使用肯定性词汇,应加入推断性、假设性或建议性的词汇,如suggest, might, may等。 六.给不给正文露个脸,就看摘要和题目 我们自己看paper的时候也有切身体会:搜到一篇文章,先看看题目,然后决定要不要继续看摘要,如果看了摘要,就会决定是立刻抛弃之找下一篇,还是下载下来看看里面有没有什么有用的内容。 (1)结构式摘要:目的、方法、结果、结论一个都不能少。写目的时可以加入一两句话描述背景。写方法时明确研究对象、分组方式和研究方法。列出关键结果,结果的描述要简练。结论是对结果的高度概括,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意义。 (2)题目一般少于30字。保证精确和简洁,切忌空泛。 总之,好的文笔是经过经验和心得的积累慢慢练出来的,但是写出一篇好的SCI论文一定有规律可循!不要着急,先搞定一般写法,将写作套路熟稔于心,相信离你拿下一篇高水平的SCI论文就不远了! 当然,如果您还有其他的论文写作经验与技巧,欢迎您在留言区与我们一起分享! 论文写作策略及技巧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比思路和实验更重要的是:写作 SCI论文摘要写作 怎样写“引言”才能引人入胜 论文Results这样写,才能给文章加分,而不是减分!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241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裔教授教你写论文(二)——《引言的逻辑解析》
TopEditor 2020-3-18 10:31
导语: “引言的作用就好比搭一座桥,我们要引导读者从他们现有的地方,走过桥来,进入我们的世界。所以在桥的另一端,也就是引言的开头,我们最好能够和读者现有的知识框架,建立某种联系。” ———刘子非教授 今天,投必得继续邀请堪萨斯州立大学刘子非教授为大家讲论文写作——《引言的逻辑解析》。欢迎大家观看和分享。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给身边的老师、朋友,让更多的人受益! 点击链接,查看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4NjU0MA==mid=2247487759idx=1sn=8e735f7acd051f352368c29846ef307fchksm=ebfbefecdc8c66fa4b102e27ec2f352fb3c7e17c8f60327223ce385f1b477abb277a0dc0238dtoken=1536559188lang=zh_CN 论文写作策略和技巧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华裔教授教你写论文(一):《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8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华裔教授教你写论文(一):《论文的三段式结构》
TopEditor 2020-3-17 08:11
为了让读者学到更多关于SCI论文写作的方法和理念,投必得学术特别邀请了堪萨斯州立大学刘子非教授为大家录制了一些列讲座,我们将按照不同的专题为大家献上一系列的视频。 今天给大家展示《论文的三段式结构》,欢迎大家观看和分享,如果您不想错过任何一期,请一定锁定投必得唯一官方公众号:投必得学术。如果您觉得有用,请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让更多的人受益!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NDQ4NjU0MA==mid=2247488970idx=2sn=f97643e7f91530cf5915486750e3706achksm=ebfbeb29dc8c623fdf003adc5d1739545939db9b91862f4d85660de3b8ba58057f686749ad4ftoken=1373317730lang=zh_CN 讲师介绍: 刘子非,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北卡州立获农业与生物工程博士,密歇根州立博士后,现任堪萨斯州立大学副教授。在本系长期负责组织全系研究生的学术论坛,致力于提高学子们的综合科研能力。曾任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副主席,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协会(ASABE)环境分会论文评审委员会主席,长期担任ASABE学术期刊的编委,2016年获ASABE年度杰出论文评审奖。 SCI论文写作策略和技巧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比思路和实验更重要的是:写作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475 次阅读|0 个评论
干货典藏!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大放送(下)
TopEditor 2020-3-15 06:34
当当当!相信大家还沉浸在上期宁叔的SCI写作干货里无可自拔,今天我们又为大家准备了新的干货———雅辉的SCI讲座PPT! 听过现场的小伙伴一定还对论文写作的“蛋炒饭”比喻印象深刻,回味无穷,雅辉的讲解细致入微,环环相扣,所以我们今天将他的SCI论文写作技巧抽丝剥茧一般为大家梳理了一遍,相信学习完今天的PPT,大家不仅没有遗憾,还收获满满! 讲师介绍 + 杨雅辉博士 本科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后获得意大利博洛尼亚大学德国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工程学博士,欧盟玛丽居里奖学金获得者。后在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能源局研究科学家。迄今为止,已在主流SCI期刊发表文章20余篇,并拥有多项美国科技发明专利,应邀为20多家英文期刊审稿人。 往期精彩推送: 干货典藏!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大放送(上)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7037 次阅读|0 个评论
顶尖医学期刊BMJ:朝九晚五做不了科研,中国科研人最惨
TopEditor 2020-3-9 11:29
去年频频上热搜的996工作制,是指早上9点上班,晚上9点下班,一周工作6天的生活。程序员996的工作制让很多习惯了朝九晚五的人受不了。 然而,对于广大科研工作者来说,996有什么了不起?997,甚至007都是家常便饭。 近日,国际顶尖医学期刊BMJ杂志刊登了一篇题为:Working 9 to 5, not the way to make an academic living: observational analysis of manuscript and peer review submissions over time的研究论文。 该论文通过观察分析2012年至2019年之间在BMJ杂志上提交手稿和进行同行评审的时间,总结了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规律。 朝九晚五,不是通过学术生活之路,整篇研究看下来,不得不感慨,科研工作者很辛苦,尤其是中国科研工作者。 在数据统计分析之前,文章先回顾性分析了近40年来科研人员发表论文可歌可泣的进阶史: 1、自1980年以来发表的文章就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并且每篇论文的作者数量也有所增加。 2、大学受益于科研文章发表排名上升所增加的声望,但这可能仅仅是个别学者的学术成果。 3、大学要发表更多论文来提升自己的排名,科研人员为了保持他们在大学中的地位排名也得继续努力,同时,随着大学排名的提高,对科研人员的要求则更高,因此,文章发表的压力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4、许多国家大学的学生人数和教学时间都大量增加,却压缩了科研时间,为了适应研究和出版的需求,科研人员不得不放弃所谓的休闲时间。 5、学术管理边缘化,没有统一的排除标准和有效的接收稿件指标,不仅使科研人员有了进行深入探索课题的绊脚石,也为出版社堆积了大量的工作。 6、如果列出科研人员不想继续留在目前所在行业中的原因—不仅仅是学术文章的发表,行政工作也是能够造成科研人员“溺水身亡”的原因之一。 7、随时工作、随地工作不设限,这加剧了科研人员的焦虑感并会慢慢导致科研人员对本行业的厌烦。 8、对于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很少有实证研究,存在的只是回顾性的自我报告,以及通过访谈或调查得到的结果,缺乏客观性。 之后文章通过分析包括49464份意见书,76678条同行评审进行的时间,总结了以下规律: 1、手稿和同行评审提交多在节假日。 2、工作日甚至连按期返稿都难以实现。 3、中国研究人员多在周末或深夜提交,在一些穆斯林占多数国家,周末指的是星期五至星期六,所以与我们有所差异,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的研究人员甚至会拖到交稿期限的最后一周。 4、同行评审比手稿提交情况要好一些:在周末提交手稿的平均频率为0.14,同行评审为0.18;假期期间,同行评审提交的平均概率为0.13(BMJ)和0.12(BMJ Open),手稿提交为0.08(BMJ)和0.10(BMJ Open)。 5、国家间的差异:周末提交频率最低的是印度,最高的是中国;假期提交概率最低的是加拿大,最高的是比利时。 6、不同国家周末和假期的区别:中国在周末提交同行评审和手稿可的能性很高(0.22至0.23),但节假日的概率较低(0.08至0.12);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如挪威,丹麦,芬兰和瑞典周末工作的概率最低(0.10至0.17);意大利有周末工作可能性较高(0.12至0.20),但假期较低(0.08到0.12);比利时假期工作的平均概率最高(0.09至0.18)。 7、昼夜模式: (1)对应于午餐期间工作的人,提交高峰时间截止到下午3点5时,中午是一个小高峰。 (2)中国和日本提交手稿和同行评审的时间高峰在深夜,手稿提交平均时间段在午夜至1点之间,同一期间的同行评审较其他时间也提高了57%。 (3)地中海国家: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和巴西的高峰期相对较晚(大多数时间是下午6点之后),但具有概率比比日本和中国小得多(均小于25%);丹麦在白天提交的可能性更高(比平均水平高57%)。远离喧嚣办公室,转移至安静的空间、较为休闲的时间,比如在家里的周末、假期、清晨和深夜,才可能集中注意力、有更为清晰的思维、创造性的观点,这也可能使科研人员愿意将休闲时间腾出来的主要原因。学术和临床工作者在处理完各项事务之后,剩下的时间,才开始关起门来上真正的战场:你没有文章,就不可能往上走,没有文章,就会被甩的远远的。 正如该论文题目中说的,朝九晚五,不是通过学术生活之路。 当然,这种言论在中国更为适用,因为文章中显示,周末和深夜是中国科研人员开始正常消耗大脑CPU的High点,而为研究人员提供明确的激励措施,比如将文章发表的数量和质量作为雇用和晋升的根据,在此基础上,给予财务上的奖励也将此现象更为激化。 所以,何去何从?如何合理把握自己的时间,是中国科研人员和管理者也应该深入探索的重大命题。 为了更好的服务科研,投必得一直关注 SCI期刊的介绍和选择 ,我们过往也有过很多相关推送,今天发起两个投票活动,希望各位大家踊跃参加。 https://tp.wjx.top/jq/62744971.aspx 打开链接进行投票, 投完票请在留言处留言“已投”或对投票活动以及两个投票话题的任何建议!我们将在留言处抽取幸运读者发现金小红包!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9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选择SCI期刊?
TopEditor 2020-3-7 11:27
投必得学术 一直关注 SCI 期刊的介绍和选择 ,我们过往也有过很多相关推送,今天发起两个投票活动,希望大家踊跃参加。 投完票请在留言处留言“已投”或对投票活动以及两个投票话题的任何建议 !我们将在留言处抽取幸运留言读者发现金小红包! 请用微信扫描以上二维码参加活动~ 投必得致力于为科研事业服务!为了让 iJournal 期刊服务平台更完善,为了让投必得更好的为众多科研工作者服务,我们诚挚邀请大家参加此次投票活动。 大家通过投票活动也可以看看其它小伙伴们都是用什么方式来寻找期刊以及都注重期刊的哪些信息?
个人分类: 投稿经验|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干货典藏!SCI论文的写作与发表——PPT大放送(上)
TopEditor 2020-3-6 11:00
话说宁叔和雅辉曾空降中国海洋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围绕着SCI写作技能培训,为高校的青年朋友做了非常精彩的学术报告。 有很多朋友留言说,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办法去到现场,表示非常遗憾+羡慕,也想要满满的干货!所以我们整理了宁叔在现场讲座的PPT,没去现场没关系,精华在手论文不愁!赶快马住用起来! 话不多说,直接奉上宁叔的讲座PPT! 讲师介绍 张宁博士 本科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原莱阳农学院),后获得中国科学院植物学博士、复旦大学优秀博士后、美国宾州州立大学博士后,现为美国药典(U.S. Pharmacopeia)研究科学家。曾获得美国Smithsonian Institution设立的Peter Buck奖学金,迄今为止,在国际主流SCI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包括一篇以通讯作者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被引用800余次,受邀为30多家SCI期刊审稿百余次,多次受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做英文报告。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3152 次阅读|0 个评论
回复“大修意见”(Major Revision)的模板
TopEditor 2020-3-5 11:03
投必得学术 本期跟大家分享大修意见(Major Revision)的模板,或许你的第一反应是大修哪还有什么模板啊,就是一条一条的回复审稿人的修改建议啊。后来小编翻了翻自己以前写的回复信,发现多多少少还是有一定模板性的,尤其是对于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的研究生朋友们,可以先从模板开始熟悉一下此类回复信的大体内容和形式。 模板1:精简版本 下面这个是小编自己以前写的一个模板,拿出来分享给大家。 Dear Editor XX and Reviewers, Thanks very much for taking your time to review this manuscript. I really appreciate all your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Please find my itemized responses in below and my revisions/corrections in the re-submitted files. (这一段基本上是套话) Thanks again! 下面就开始回复文章的审稿意见了,一般首先是回复期刊编辑的整体意见: SUGGESTIONS FROM EDITOR(注意这一段要把编辑原始的建议粘贴在这里,不能只有回应) Your response to the general comments from the editor 接下来是逐条回应审稿人的建议: COMMENTS TO THE AUTHOR: Reviewer #1: Response to the questions one by one Reviewer #2: Response to the questions one by one 模板2: 完整版本 这个模板是我在网上找到的,经发布者授权,转载到这里。这个模板保留了很多逐条回答审稿人的常用短语和句式,值得收藏和学习! Dear Editor, Dear reviewers Thank you for your letter dated February 22. We were pleased to know that our work was rated as potentially acceptable for publication in Journal, subject to adequate revision. We thank the reviewers for the time and effort that they have put into reviewing the previous version of the manuscript. Their suggestions have enabled us to improve our work. Based on the instructions provided in your letter, we uploaded the file of the revised manuscript. Accordingly, we have uploaded a copy of the original manuscript with all the changes highlighted by using the track changes mode in MS Word. Appended to this letter is our point-by-point response to the comments raised by the reviewers. The comments are reproduced and our responses are given directly afterward in a different color (red). We would like also to thank you for allowing us to resubmit a revised copy of the manuscript. We hope that the revised manuscript is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in the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incerely, XXXXXXX (同样是套话,这个模板写了这么长。。。虽然小编不是很喜欢,但是适合拿来逐句学习,为己所用) Reviewer 1: Comments to the Author 这个审稿人的意见分为两部分: 第一部分是一般性的评论和修改建议(多为比较大的问题)。 Here are the general comments from the reviewer... We thank the reviewer for thevery interesting comments. In fact… Regarding the suggestion about the methods, we changed this part… Another issue on the methodological section is that... We are grateful for the suggestion. To be more clear an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reviewer concerns, we have added a brief description as follows: “ 接下来是第二部分“小的建议”,也就是需要逐条回复的那种,一般是用词用句的修改。 Minor comments: The title is too long, I suggest shortening. Thank you for the title suggested. The precedent version of the title has been replaced, becoming... Line 25, page 1… Modified throughout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 (Line 20, page 1). Line 18, page 2… We have modified the sentence according to the previous comment (Line 30, page 2). Line 33, page 3… Thank you for underlining this deficiency. This section was revised and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information showed in the work suggested by the reviewer (Line 41, page 3). Line 59, page 5… This phrase was modified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 (Line 30, page 5). Lines 9-24, page 6… Thank you for the suggestion. We have added the information required as explained above (Lines 6-28, page 6). Line 11, page 6… This sentence was rephrased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 (Line 8, page 6). Line 35, page 13: “exit section”-”outlet” (please check also throughout the text, e.g. at line 54, page 13) We have modified this expression throughout the text according to the comment. 论文写作策略和技巧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如何写返修的rebuttal letter?做好这件事,出刊离你一步之遥! 把握审稿人的审稿重点,提升论文撰写质量 SCI论文accepted后的第一步——Rights and Access(Elsevier) SCI论文accepted后的第二步——Proof(Elsevier) SCI论文accepted后的第三步——Additional Pages(Elsevier)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802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摘要写作
TopEditor 2020-3-2 11:41
摘要是SCI论文的精华部分,从某种程度上讲,摘要比论文更为重要,因为它有可能决定研究成果能否为科技界所承认。摘要应对论文所报道或描述的科研成果进行准确、可靠的描述、归纳、提炼和总结,如果写得不好,论文被收录、阅读、引用的机会就会减少甚至丧失。 内容 摘要本质上是一篇高度浓缩的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的梗概: (1)目的—研究工作的前提、目的、任务及所涉及的主题范围; (2)方法—所用的理论、技术、材料、手段、设备、算法、程序等; (3)结果—观测、实验的结果和数据,得到的效果、性能和结论; (4)讨论—结果的分析、比较、评价和应用,提出的问题、观点和理论等。假设、启发、建议、预测及今后的课题等内容也应列入此部分; (5)其他—创新点,或不属于研究、研制和调查的主要目的却具有重要信息价值的其他内容。 对不同的摘要类型,以上要素的内容各有侧重,一般地说,报道性摘要中以上要素相对详细,而指示性摘要中以上要素相对简单,有的甚至不用写进来,甚至没有。 2. 时态 SCI论文摘要时态的运用应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基本不用进行时和其他复合时态。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研究结果、得出研究结论、提出建议或进行讨论等。 举例: 涉及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时,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如实验、观测、调查、医疗等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一定范围内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的现象、结果等,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完成时应尽量少用或不用,但不是不可以用。现在完成时把过去发生的或已完成的事情与现在联系起来,表示过程的延续性,强调过去发生的某事件(或过程)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而过去完成时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 SCI论文摘要语句表达时究竟采用何种时态应视情况而定,应力求表达自然、妥当,大致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介绍背景资料时,句子的内容若为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宜使用现在时,若是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则使用现在完成时。 (2)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若采用“论文导向”,则多使用现在时,如“Thispaper presents…”,“Thispaper investigates…”,“Thispaper is to…”;若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时,如“Thisstudy presented…”,“This studyinvestigated…”,“Thisstudy was to…”。 (3)概述实验程序、方法和主要结果时常用现在时。例如:“Theresult shows…”;“Ourresults indicate…”;“Wedescribe…”;“Extensiveexperiments show…”。 (4)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时,也可使用臆测动词或may,should,could等助动词。 3. 语态 SCI论文摘要语句表达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摘要很短时,尽量不要随便混用语态,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语态。 英文科技论文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在20世纪20—70年代曾经比较流行。现在仍有不少科技期刊强调或要求摘要中的谓语采用被动语态,理由是英文科技论文主要用来说明事实经过,至于事情是谁所为,无须一一证明。 事实上,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采用被动语态为好;报道性摘要中,即使有些情况下动作承受者是无关紧要的,也需要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 举例: 现在也有不少科技期刊越来越多地主张摘要中的谓语尽量采用主动语态,理由是主动语态的表达更为准确、自然,更易阅读。因而目前很多科技期刊提倡使用主动语态,国际知名科技期刊“Nature”(自然),“Cell”(细胞)等尤其如此。 摘要中的语句也可直接采用动词不定式开头。 4. 人称 过去SCI论文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paper”等开头,现在倾向于采用更简洁的被动语态或原形动词开头,第一人称的使用也十分普遍。 举例: 5. 句式 由于摘要的表达要求用词准确、层次清楚,因此掌握一些特定的规范表达方式或常用句式很有必要。摘要的类型很多,类型不同,写法也就不同,即使写同一论文的摘要,不同人也有不同的写法,但不论何种摘要,其组成部分的表达还是有一些规律可以遵循的。由于摘要各组成部分的内容不同,常用的表达方式也就不同。 (1)引言部分。 回顾研究背景的常用句式有:“We review…”“Wesummarize…”“We present…”“We describe…”“Thispaper outlines…”等。 阐明写作或研究目的的常用句式有:“We attempt to…”“Forcomparison purposes we present…”“Withthe aim to…,we…”“In addition to…,this paper aims to…”“To…,we…”等。 介绍重点内容或研究范围的常用句式有:“Here we study…”“Thispaper includes…”“This paper presents…”“This paper focuses on…”“The focus of this paper is…”“We emphasize…”“Thispaper synthesizes…”“The main emphasis of this paper is…”“The paper lays particular emphasis on…”“We draw attention to the problem…”等。 (2)方法部分。 介绍研究或实验过程的常用句式有:“We use… to investigate…”“Wepresent an analysis of…”“Wetested…”“We study…”“This paper examines how…”“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also…”“This paper discusses…”“This paper considers…”等。 说明研究或实验方法的常用句式有:“We have developed…to estimate…”;“Thisstudy presents estimates of…”“We…tomeasure…”“…to be calculated as…”等。 介绍应用、用途的常用句式有:“Our program uses…”“As an application,we…”“Weuesd…”“Using…,we show…”“We apply…”等。 (3)结果部分。 展示研究结果的常用句式有:“We show…”“Ourresults suggest…”“Recent research has shown…”“Our results show…”“The results we obtained demonstrate…”“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We present…”等。 介绍结论的常用句式有:“We introduce…”“By means of…we conclude…”“We give a summary of…”等。 (4)讨论部分。 陈述论点和作者认识、观点的常用句式有:“The results suggest…”“In this study,we describe…”“We report here that…”“We present…”“…important findings that explain mechanisms involvedin…”“We expect…”等。 阐明论证的常用句式有:“We showed…”“These results demonstrate…”“Our conclusions are supported by…”“Here we provide evidence from…”“Our studies indicate…”“We find…”“Finally,we demonstrate…”“Here we presentrecords of…”“We clarify how…”等。 推荐和建议的常用句式有:“The authors suggest…”“We suggest…”“The paper suggests…”“We recommend…”“We propose…”“In this paper,…is proposed which…”“I expect that…”等。 6. 其他 SCI论文摘要的规范表达还要注意以下事项。 (1)表达要简洁,一些不必要的词句有时可以直接省略或通过改变句式来省略。 举例: (2)要提炼出观点,将创新性内容和技术要点写出来,尽可能采用国际通用标准术语来表达,切不可因为某些内容不好用英文表达就不写要点;简化背景信息陈述,背景信息应只包含新情况、新内容。 (3)尽量简化一些措辞和表意重复的词语。 举例: (4)避免用长句,长句容易造成语意不清;避免单调和重复;避免连续使用多个形容词,名词,或形容词、名词来修饰名词,可用连字符连接名词词组中的名词,或使用介词短语,形成修饰单元。 举例: (5)注意冠词用法,不要随便省略冠词,尤其要避免漏用定冠词。当定冠词“the”用于表示独一无二的事物、形容词最高级等情况时比较容易掌握,但用于特指时常被漏用,要坚持“当用the时,读者能确切知道其所指”的原则。 举例: 现在缩略语越来越多,要注意区分其前面的不定冠词“a”和“an”。 (6)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 (7)避免单复数不分。一些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不易辨别,容易造成谓语形式出错。 举例: (8)可用动词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 举例: (9)组织好句子,使动词尽量靠近主语,而且用重要的事实开头,尽量避免用辅助从句开头。 举例: (10)尽量少用特殊字符以及由特殊字符组成的数学式,缩略语首次出现时应给出全称。 举例: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简单快速写出好“摘要”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摘要部分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掌握这几点,文献综述不再难!--华人教授直播讲课!
TopEditor 2020-2-29 11:22
各位读者、老师,投必得小编给您问好,祝您身体康健! 这个春节,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假期,它似乎比平时更长一些,而且现在还在延长着!您是不是很想回到久违的办公桌前?是不是很想见一见久违的同学们?假期停课不停学,为了让广大读者继续保持学习的状态不放松,投必得邀请知名教授--刘子非来到直播平台,为大家直播讲课-- 如何写好文献综述 。 除此之外,本次直播依然会有幸运抽奖,并且大家可以通过直播间链接获得专属邀请二维码,我们会对邀请好友较多的小伙伴额外奖励。 1、直播时间: 2020年2月29日 (本周六)北京时间晚 9:00 2、讲师简介 刘子非,南京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辛辛那提大学获得环境工程硕士,北卡州立获农业与生物工程博士,密歇根州立博士后,现任堪萨斯州立大学副教授。在本系长期负责组织全系研究生的学术论坛,致力于提高学子们的综合科研能力。曾任海外华人农业、生物与食品工程师协会副主席,美国农业与生物工程师协会(ASABE)环境分会论文评审委员会主席,长期担任ASABE学术期刊的编委,2016年获ASABE年度杰出论文评审奖。 3、直播内容 发表科研论文是与同行交流、取得国际影响的必经之路。刘教授曾提到讲故事是最古老也是最有效的沟通方法。一个好的故事的基本要素一定要有起伏,有起伏才能建立一个吸引人的故事。故事的起伏能够累积和释放听众的情绪,从而产生强大的影响力并教大家从四个要素:情境,冲突,关键问题和解决方案,即SCQA,去讲述一个有起伏的故事。本期直播刘教授会详细深入的讲解“如何写好文献综述”,也请大家抓住机会多跟刘教授沟通,有什么问题也可以在直播间向刘教授请教。 4、加入方式 直接扫描下方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xiao2k-topedit”添加为好友(备注:直播),我们的工作人员会拉您加入“投必得学术交流群”,直播链接将提前在群里发布,另外还有抽奖活动,敬请期待!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11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写返修的rebuttal letter?做好这件事,出刊离你一步之遥!
TopEditor 2020-2-28 11:17
投稿的顺利完成,意为着蛮长的等待,盼望着,盼望着,最后盼来的却是一封rebuttal letter···(主要是major revision)。 什么?怕麻烦?如果编辑给你这个修回机会,那意味着有戏呀!这样的麻烦是那些直接被拒、石沉大海毫无编辑音讯的科研旁友怎样都羡慕不来的!(偷着乐就好了) Rebuttal letter到底有何用? 要想顺利出刊,最关键的挑战就是如何针对reviewer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做出回答,既能充分迎合editor和reviewer的要求,又不需要付出太大的代价补实验。 写得好的letter,就是四两拨千斤。不仅捋顺了reviewer的疑虑,还优化了editor对稿件的印象。这可谓是科研必修软实力之一。 而对于年轻的研究者和学生来说,掌握rebuttal letter写作是成为老板左膀右臂或者独(展)立(翅)科(独)研(飞)的关键一环,你说这到底重要不重要?! Rebuttal letter到底怎么写? 既然rebuttal letter这么重要,那我们就来看看如何解决这磨人的rebuttal letter。 Step1:查询学术范例 查询学术类rebuttal letter的范例,这些都是免费的资源,也是目前国际上学术交流的主流模式,应该学(打)习(印)、掌(背)握(诵)。 Step2:细读编辑要求 针对要求大修的杂志,那一定要注意啦:请熟悉这个杂志的编辑要求!一千个杂志的编辑可能就有一千个要求内容。投稿时认真查阅的instruction for authors里,除了包含投稿要求外,也包含了很多review期间作者应该遵循的各项要求。尽量严格遵循要求办事,于人于己都方便! Step3:搞定结构内容 一篇优质的rebuttal letter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letter的结构,letter的内容 。 PartOne:结构 ①页眉请标注单位、时间、联系方式和校徽,显得正式严谨,以防论文走丢,找不到主人~ ②第一部分主要表达对editor和reviewer的感谢和对这次修改的概括,以“Dear Editors”开头。 ③第二部分为具体的修改数据,内容上的阐释。每一个部分的内容的修改都需要提及。 实际上,很多大修的意见来自多个reviewer,意见这么多,可不可以只挑代表性的回复呢?NO!!!一旦偷了懒,reviewer就只能跟你saygoodbye了~ 最佳的方式就是针对每个reviewer的每一个问题,逐条真诚回复。要让editor和reviewer直接就能看到你的修改。如果“玩太极”,一般稿件的下场都不太好···· ④第三部分,总结以上所有的修改。前面噼里啪啦说了一大堆,编辑日理几十上百篇稿件,这哪能记得全,最后来个简单的总结,给编辑个喘气的机会,那编辑很有可能就给你出刊的机会了~ ⑤最后添上通讯作者。切记、切记、切记! 另外,伴随这篇letter的回复,最好还需要起草一篇相应的cover letter (详细攻略请点击以下链接~),用来概述本次修改的内容和对editor的感谢。 Part Two:内容 结构的东西比较固定,三五段的就固定了,但是内容嘛,可就没有这么简单啦!OMG,怎么办?看下文! 返修意见中包含的问题可以初步划归为几种,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建议具体修改就好啦~ ①对稿件友好欣赏型。提了一些小问题,比如修正大小写,哪些句子要改一改,p值标注等。遇到这类问题,简直不要太幸福了!按要求修改、认真诚恳答复,此外就等着出刊好了~ ②对稿件有褒有贬型。意见中一般会提到哪些步骤不能理解或者需要你进一步进行阐述。对待这些问题一定要认真查阅相关文献,引用文献进行答复。不要信口河!!!如果把稿件原文重新复制粘贴作为回答,那只能是自求多福了,毕竟编辑可不是被忽悠大的呀。 ③对研究结果不满型。这种问题就比较难答复了,因为需要你进一步提供更多的数据来证实。大修的期限+补实验的艰辛,这真的是很让人进退两难的了:如果耗费了时间、精力、金钱以及···头发重新完成的补充实验效果仍令其不满意,很可能会得不偿失;而直接拒绝修改基本就意味着很大可能性让reviewer不满。 所以遇到这类修改意见,就需要好好思考,在补充实验数据和引用文献答复之间寻找平衡点了,毕竟时间精力都都还有得挤,但是发际线··· ④开放问题型。这类修改意见并不明确需要你补充实验或者有明确的正确错误之分的答案。没有对错的答案?是的,回答得优质,就加分;回答得敷衍,就扣分~各位且答且珍惜呀! 以下内容请格外要注意:(划重点啦~): ●礼貌礼貌礼貌!(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充分尊重reviewer的意见,毕竟reviewer是我们精挑细选的学者,一般都是领域的牛人,于情于理都是要尊重的! ●Rebuttal letter里把reviewer的comments和你的回答区分开,可以选择不同字体或不同文字颜色。 ●文章里有改动的地方一定要标记出来,一般亮黄标记。 ●Editor要求的截止时间一定要遵守,实在不够就提前告诉editor,问问是否可以延时。 rebuttal letter在返修过程中的重要性甚至可与稿件修改本身相媲美,虽然说了这么多的写作技巧,其实最重要的还是态度,认真诚恳关注细节是一个科研人标配,自然也是投稿成功的必备武器!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把握审稿人的审稿重点,提升论文撰写质量 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投稿期刊?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4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Results这样写,才能给文章加分,而不是减分!
热度 2 TopEditor 2020-2-27 10:59
投必得学术 在本期与大家分享SCI论文写作中的 Results 的结构写法。合理地呈现Results部分,是我们写研究论文是最基本的目的,也是读者和审稿人最想知道的内容。Results部分是科研结果的集中展示,是科研论文的核心所在。 因为我们做研究的过程中会得到大量实验数据,通过对这些实验数据的分析,我们会得到一些实验结果,通过对这些结果进行讨论,最终会形成对于整个实验研究的结论。通过严密的论证逻辑,对Results部分进行阐释,从而突出课题研究的学术价值。按照SCI写作顺序,一般推荐优先写Results部分。一旦Results部分有了,文章的基本结构大体也就形成了,影响着“引言”和“讨论”部分的内容选择构架。 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拆解SCI论文的Results部分的写作要点和词汇句型,让您轻松写出逻辑严密的的Results。 第一部分:Results部分的写作要点 1、组成安排 ①结果部分,列出最能体现实验结果的代表性数据,并在起承转合的部分体现出行文的逻辑关系。 ②要注意把结果描述清楚,做了哪些实验,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结论。 ③不要对结果过多解释,不能加入主观评价。 ④每一小段都在结尾处,解释这部分结果,便于审稿人和读者对文章的阅读和理解。 ⑤重点强调对应于研究问题或者是假设的答案。 2、数据安排 ①结果部分的数据,用文字、表格、图片分别展示。 ②数据的呈现原则是阴性的实验结果不需要给出具体的数据,但如果有重要的阴性结果,需要说明。 ③要列出代表性数据而非所有的数据。 ④图和表比正文表达得更加清楚,要善于用图片和表格简化结果部分的语言描述,但如果用简单的文字就能阐明,无需再用图表来表达。 ⑤图表之间要标识清楚,格式统一,方向注意对齐。 ⑥另外,要把最重要的发现放在Figure1。 ⑦图表包含具有明确统计学意义的陈述,比如P值,不能夸大统计学上的细微差异。⑧图、表、文字部分的数据,不要相互重复。 3、时态问题 结果部分需要展示本课题的全部论证证据,用以解释和支持假设或者排除其他备选的解释。 ①结果部分用于描述自己的研究结果,因为其发生于写作之前,叙述的时态基本上为过去时。 ②另外,需要用现在时态的子标题把每种不同的结果分成单独的小节,使得子标题与“方法”部分的子标题和图表的标题相互对应。 ③在描述结果呈现形式(图或表),或者直接用图或表作为主语时,因为是写作当时发生的事,所以使用一般现在时。 4、论证逻辑 ①结果部分应该按研究情况的逻辑进行展开,按照现象-机制-在体功能的逻辑顺序展开。 ②先把每个小的实验结果组织成不同的段落,段落语句之间再按照起承转合的部分进行连接。 ③针对每个实验结果分别进行讲述,某个条件下做了哪些实验,哪些表达或现象变化。 ④以生物类研究为例,一般是先写现象,比如以某种筛选得到蛋白的信息,或者在某种疾病的患者中发现某种基因或者蛋白的异常表达;再写机制,比如该基因或者蛋白通过某种分子或者信号通路起作用,最后写基因或者蛋白的在体功能。 第二部分:Results部分的词汇句型 程度词: increase, decrease; up-regulate, down-regulate; elevate, reduce; high, low; strong, weak; no change, pronounce; modulate, regulate, ameliorate 执行动词: use, compare, examine, test, confirm, perform, devise, observe 因果动词: cause, due to, therefore, thereby, as for, since, as a result, in order to, so 实验结果: show, suggest, reveal, demonstrate, display, indicate, find, implicate, appear, surmise 递进和强调逻辑关系词: notably, surprisingly, interestingly, significantly, in addition to, unexpectedly 逻辑连接词: by contrast, accordingly, consistently, consistent with this prediction/previous findings that, correlated with, indeed, consequently, likewise, similarly, as such, in spite of, in parallel to, briefly, whereas, though, although, regardless of, nevertheless, conversely, despite, instead, even though, even if, while, in fact, on the other hand, at the same time 总结句型: taken together, in a word, on the whole, in short, briefly, in brief, to summarize, in conclusion, to conclude Together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实验论述句型: 1、To discover/test whether…..., weexamined……. 2、XXX suggests that at least part of the change in XXX isdue to 3、To confirm thatXXX function is indeed XXX, we performed XXX. 4、We then assayed XXX-like phenotype and found that XXX displayed XXX. 5、How does XXX? We hypothesize that XXX 6、According to the finding that XXX, we thus speculate that XXX 7、Previous report that XXX, led us to evaluate the effect of XXX 8、Thus,by increasing XXX expression or decreasing XXX, we were able to 9、Given that XXX plays a pivotal role in XXX 10、By applying XXX that enabled XXX, we found that XXX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SCI论文accepted后的第一步——Rights and Access(Elsevier) SCI论文accepted后的第二步——Proof(Elsevier) SCI论文accepted后的第三步——Additional Pages(Elsevier) 收藏!100+同义词(动词)使你的SCI论文“高大上” 收藏!学术写作中常用的50个连接词和短语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语法|5582 次阅读|4 个评论
关于学术论文Figures,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
TopEditor 2020-2-26 12:09
做完实验, 又要苦逼地整理数据, 绘制学术图表了?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下 那些关于论文Figures, 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 科技研究资料经过整理和计算各种必要的统计指标后,所得的结果除了使用适当的文字表达外,常常还需用统计表进行表达分析。统计表主要以列的形式展示分析结果,具有避免冗繁文字叙述,便于阅读、分析比较等优点。 在制作统计表时,除了要求内容简明,重点突出,能正确表达统计结果,便于分析比较外, 在标题(Caption)、标目(Heading)、分割线(Lines)、表格主体的数字(Data)、脚注(Footnotes)及其位置(Placement)和正文引述(Describe)也有一定的要求。 统计图 (Figure)是用图形将统计资料形象化,利用线条高低、面积大小代表数量,通俗易懂,比文本与统计表更便于理解和比较。统计图种类较多,常用的包括直条图、百分直条图、直方图、线图和点图等。在科技论文中,应根据资料的类型及表达目的选用合适的统计图。 例如,对不同性质分组资料进行对比时可选用直条图,说明事物各组成部分的构成情况可用圆形图或百分直条图,用于表达连续性资料频数分布可用直方图,为表明一事物随 另一事物而变化的情况选用线图,表达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可用点图。 统计图在绘制过程中对其结构组成,包括标题(Legend)、轴标(Axis Label)、数轴(Axis)、图例(Symbol and Key to Symbols)、误差棒(error bar)、和正文引述(Describe)有一定的要求,以下就这几部分进行阐述; 同时列举四种常用统计图 :直条图(Bar Graph),频率直方图(Frequency Histogram),XY散点图(X,Y Scatterplot),XY线图(X,Y Line Graph)的用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好啦,废话不多说, 让我们进入重点吧 下面这些基础概念, 一定要弄懂哦 两个示例图是典型的直条图和线图, 红色字体标记了各组成部分。 图表要告诉读者 尽可能多的信息 1.1 单式直条图: a.标题 (Figure 1)位于图下方。标题含有丰富的信息量,包括处理方法、统计学检验及显著水平的解释等。 b.Y轴标表示测量值(Stem Length),标注单位(mm);X轴为不同的处理组。 c.各直条图均标记了误差范围,并在标题中做出解释。 d.如果在误差条上面用横线表示处理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在标题中给予说明。 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の一 结构组成 01 标题 (Legend) 标题一般位于表的下方。Figure可简写为“Fig.”,按照图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用阿拉伯数字依次排列(如Fig.1,Fig.2……)。 对于复合图,往往多个图公用一个标题,但每个图都必须明确标明大写字母(A,B,C等),在正文中叙述时可表明为“Fig. 1A”。 复合图的标题也必须区分出每一个图并用字母标出各自反映的数据信息。 例如: 02 轴标 (Axis Label) 对于含有横轴、纵轴的统计图,两轴应有相应的轴标,同时注明单位。 03 数轴 (Number axis) 数轴刻度应等距或具有一定规律性(如对数尺度),并标明数值。横轴刻度自左至右,纵轴刻度自下而上,数值一律由小到大。一般纵轴刻度必须从“0”点开始(对数图、点图等除外)。 04 图标 (Symbol and Key to Symbols) 图中用不同线条、图像或色调代表不同事物时,应该用图标说明,图标应该清晰易分辨。 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の二 正文引述 论文中每一个图都必须在正文中提及,并对统计图所反映的事物关系或趋势做出解释或得出结论。 例如:Germination rat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fter 24h in running water than in controls(Fig. 4) 你不能不知道的秘密の三 常用的统计图 下面列举四种常用统计图:直条图(Bar Graph),频率直方图(Frequency Histogram),XY散点图(X,Y Scatterplot),XY线图(X,Y Line Graph)的用法。 01 直条图 (Bar Graph) 直条图是利用直条的长短来代表分类资料各组别的数值,表示它们之间的对比关系。可分为单式和复式两种。 1.1 单式直条图: 标题 (Figure 1)位于图下方。标题含有丰富的信息量,包括处理方法、统计学检验及显著水平的解释等。 Y轴标表示测量值(Stem Length),标注单位(mm);X轴为不同的处理组。 各直条图均标记了误差范围,并在标题中做出解释。 如果在误差条上面用横线表示处理组间的统计学差异,并在标题中给予说明。 1.2 复式直条图: 横轴为基线,表示各个类别,纵轴表示其检测数值,刻度从0开始。 同一类型中两个亚组用不同颜色表示,并有图例说明,表示不同年份。 各直条宽度一致,各类型之间间隙相等。 如以上单式直条图,标记了误差范围,并在标题中做出统计学解释。 02 频率直方图 (Frequency Histogram) 直方图是以不同直方形面积代表数量,各直方形面积与各组的数量多少呈正比。用于表达连续性资料的频数分布。Y轴可以是绝对数(如计量)也可以是相对数(如百分比)。 例如: 从上图我们看到: 直方图的Y轴用于表示频数(一般用“%”表示),纵轴有主刻度和次刻度,刻度从0开始; X轴用于表示检测变量【体重(Weight)】的测量值,将其分割成多个组以显示不同体重范围的频数分布情况。要注意每组间距应该合适,避免过宽或过窄; 直方图各直条间不留间隙,各直条间可用直线间隔,也可不用直线形成一个多边形图; 从标题中可以看到,该图信息来源于“表1”,有时结合统计表可以弥补统计图丢失精确数据的缺点。 03 轴标 (Axis Label)XY散点图 (X,Y Scatterplot) 散点图用于表示两种事物的相关性和趋势。根据点的散布情况推测两事物有无相关。 例如: 图中含有两个变量,一般X轴表示自变量,Y轴表示因变量。有时候并没有明确指出哪个是自变量,哪个是因变量,仅仅要表达两个变量间的相关关系,这时候哪个变量值设置在X轴/Y轴没区别。 以确保更能准确地绘制点,两轴刻度包含主刻度和次刻度。各轴刻度不一定从0开始,并且数值的范围应该包含所有点。 根据点的分布情况,推测两变量间是否相关。如果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证实变量间存在关系,如图中可以绘制出回归直线,并可计算出回归方程等信息。 04 XY线图 (X,Y Line Graph) 线图适用于连续性资料,用于表明一事物随另一事物而变动的情况。 例1. 如图: 横轴表示连续变量,纵轴表示频数,纵轴刻度从0开始。 按照时间先后及其频数确定并绘制各个点,再用线段连接起来。 绘制不同组别的点使用不同的图例,并有图例说明。 例2. 如图: 每一组用不同的图例表示,图例清晰便于辨认。 每个点表示均数,并且在标题中注明,同时在图中显示每个点的误差范围。 同例1,同一组中的各个点用线段按顺序连接起来,以表示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个人对SCI论文Title的一些经验分享 想写好SCI论文——不掌握这些高频词汇怎么行?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35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构思文章的“结果与讨论”部分
TopEditor 2020-2-25 10:53
投必得 本期与大家分享如何构思文章的“ 结果与讨论 ”部分, 文章的“结果与讨论”部分往往是一篇文章的关键所在,也常常在文章中占据重要的篇幅。因此,在着手要开始写文章的时候,要尽可能使结果中的要点清晰化,并考虑怎样把这些要点联系起来,串成一个story。这样读者才有兴趣读下去,并且在读完并放下你的文章之后,文章“结果与讨论”部分的要点依然在读者大脑中有印象,使得他们在与同事或者学生闲聊的时候能够轻易的提起这些要点。 朝着一个清晰的story方向努力的时候,首先要在你的图和表上面下功夫。对于每一个图表,简要的列出图表中数据所传达的主要信息,只需简短的列出两三点即可。在每一个要点旁边,指出该点是对结果部分还是对讨论部分有贡献,或者对两者兼而有之。有些要点也可能会激发一些对文章引言或者结论部分有用的想法,这些也可以记录下来。 把图和表按照最符合逻辑思维的顺序排序,这些片段放在一起后,能够讲出一个流畅并易于理解的story。这些工作做好后,可以跟文章的所有作者在一起开会讨论一下这篇文章所要讲的story,讨论要点可以集中于以下几点: 文章应该包括哪些数据? 构成文章story最关键的要点是什么? 你想要读者读完后对哪些要点印象深刻? 要投稿的目标期刊都有哪些? 当这些基本材料准备好之后,你就可以开始着手为文章的各个部分打草稿了,以下几个问题能够帮助你快速找到写作初稿所需要的关键信息: 1 我的数据和结果说明了什么? (最多两句话,对主要要点的高度概括,无需背景) 2 这些结果在上下文中意味着什么 (比如可以从这些结果得到哪些结论?) 3 谁需要知道这些结果? (所写作这篇文章的读者具体会来自哪些领域?) 4 他们为什么需要知道这些结果? (比如,这些结果对于学科领域当前的工作会有哪些贡献?如果这些读者没有读你的文章,他们将会错过哪些重要信息?) 一旦对于以上问题有了自己的答案,你就可以开始细化所有的图和表,让它们能够明晰而有力地呈现出你的数据,这些数据支撑着你要讲的story的要点。关于如何细化,我们将会下次讨论。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果”部分 如何写好文章的“讨论”部分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706 次阅读|0 个评论
拆解Introduction的写作套路
TopEditor 2020-2-24 10:32
投必得学术 在本期与大家分享SCI论文写作中 Introduction 的结构写法。Introduction是论文的序幕,目的是向读者介绍本研究的“前世今生”,既是对过去和现在研究的系统精炼性的介绍、评价和总结;又是对本篇研究工作的提纲挈领的总结,提出科学假说,概括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突出研究的创新性和研究意义,从而进一步吸引读者兴趣。 Introduction可以理解为对本研究领域的Mini review,又是对作者研究内容和价值的概括,有高度的凝练性,可以很大程度上反映文章的水平,因此对作者的写作功底是极大的考验。Introduction写作难度大,也绝不是高不可攀的。接下来,我们将一一拆解SCI论文的Introduction部分的写作套路和句式句型,让您轻松写出精彩漂亮的Introduction。 第一部分:Introduction的写作结构该怎么安排呢? Introduction占全文比例10-15%作用,字数控制在400-500字为宜。大家牢记“起承转合”的四步心法框架结构和“漏斗式”的段落内容安排,给大家讲解最常用的框架内容涉及模式,让大家能轻松驾驭Introduction的写作。 Introduction提出科学问题、研究假说 1、起:①研究领域大范围、背景介绍(1段) 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密切相关,从总体到局部,逐步细化。 做过哪些研究,有哪些手段和方法得出哪些结论 综合性期刊,背景知识介绍要详尽、让非本研究领域读者看得懂 专业性期刊,背景知识尽可能简略精当,围绕主题点到为止。 2、承:②研究领域细化及未知空白的领域介绍 具体某个研究点的研究现状,以及本研究聚焦点的重要性、必要性、迫切性、当下研究的局限性。 研究空白分:当前研究的不足、研究正确性的质疑与验证、当前研究的补充 入手点:其一,技术、数据库、实验方案需要创新或者改良;其二,物质、功能、机制、现象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3、转:③提出科学问题以及本文的科学假说、目的(1段)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重要性,有针对性地对研究空白提出解决方案( 读者和编辑、审稿人的关注点。 ) ④研究方法和结果(1段) 用某某技术、方法、实验发现某结果 4、合:⑤本研究的结论和意义(1段) 结论:对本文的实验结果一句话进行总结。 意义入手点:理论创新、实践应用、规律理解、社会发展、环境保护、资源节约、省时省力等等。( 读者和编辑、审稿人的关注点。 ) 第二部分:Introduction的写作的经典短语与句型。 我们将继续一一对应起承转合的套路框架,为大家总结整理摘要写作的常见句型表达,但语言表达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内容有很大自由发挥的空间,仅供大家参考。 1、研究领域大范围、背景介绍 A major breakthrough in XXX was the discovery that YYY and thereby foster ZZZ Many investigations have focused on These previous results suggest that A major/important force/cause 2、研究领域细化及未知空白的领域介绍 It has recently been shown that XXX, suggesting that it is capable of mediating YYY. Biochemical and geneticstudies have revealed/suggested an important role of XXX. By contrast, less attention has beenplaced on XXX. Increas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There is considerable evidence that Nevertheless, our understanding of XXX mechanism leading from XXX to YYY remains incomplete/elusive. In particular, how XXX regulate YYY, and what ZZZ may underlie this regulation, havebeen much less explored. Despite the surging interest in the role of XXX, only limited attention has been given to the influence of YYY. 3、提出科学问题以及本文的科学假说、目的 In the present study/ In an accompanying paper,Here, we characterized/found that We set out to test the hypothesis that 4、研究方法和结果 We carried out an expression analysis of XXX by using YYY. We show that 5、本研究的结论和意义 Our results/studies indicate/reveal that These results establish a central role of 第三部分:Introduction的写作小Tips。 Introduction写作虽然有一定的布局框架,但也有一些小窍门和易错点,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这些呢? 1、Introduction常见时态为过去时、现在时、现在完成时。过去时多用于介绍别人已经完成的研究发现,以及作者已经完成的实验手段过程介绍。现在时多用已经成为通识的研究现状的介绍和科学假说的提出。现在完成时多用于介绍正在进行的研究或趋势,尚未发现有待进一步探索的研究。 2、根据大方向的研究背景、聚集的小研究背景,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假说和研究策略,不可出现新的问题、名词、概念。 3、在背景介绍时,对他人的工作评价要公正、客观,不可贬低别人工作,夹杂主观判断。 4、在对自己工作进行概括时,条理清晰地总结自己新的发现,突出文章的创新点和研究意义。 5、根据自己研究的创新点和重要性,有“技巧”地介绍目前的研究空白。根据自己的研究与当前研究的区别,来介绍当前研究的不足,比如从时间跨度长短、应用的技术手段、研究模型范围、不同的机制假说的验证、功能优化等方向。 投必得学术会按照不同系列推出跟大家科研论文写作息息相关的文章,与大家在科研写作过程中一路相伴。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引言部分 怎样写“引言”才能引人入胜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写好文章的“讨论”部分
TopEditor 2020-2-23 11:18
投必得 本期与大家分享如何写好文章的“ 讨论 ”部分。文章的“讨论”部分直接向期刊编辑和审稿人说明研究的创新性和重要性,这些人是文章的第一批读者,也是最关键的读者。“讨论”部分的作用是把主要研究发现与已经被广泛接受的知识和理论联系起来,并且通过与学术领域内存在的局限性对比来强调你的工作的创新性和重要性。 在开始写文章的“讨论”部分之前,有几个要点需要考虑: 01 看看你的目标期刊是否允许把“结果”和“讨论”部分部分合在一起还是分开来写,不同的结构安排会影响你文章所讲的story的逻辑性和流畅性。 02 目标期刊的“讨论”部分是否允许含有小标题(subheadings)? 如果有的话,这些小标题可以帮助你向读者传达主要信息。 03 当你已经明确在“讨论”部分将强调文章story的哪些关键元素后,可以考虑再次改进文章标题以更加明确突出的体现这些关键点。 04 将讨论与前言紧密相连。这一点非常重要,文章前言所提出的问题和所声明的研究目的,要在讨论部分有所呼应。当文稿第一遍写好之后,不妨回到前言部分看看前后是否联系和呼应。如果没有的话,可以考虑修改一下前言以确保“讨论”部分所强调的重要点在文章一开始就有所提及,即使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 那么写作“讨论”部分的时候应该具体写些什么呢?以及以怎样的方式或从什么角度去写呢?本文提供了一个清单,按照这个清单去写,不仅可以让你轻轻松松言之有物,更是言之有理。 01 对文章工作中重要的研究发现进行简明重述或者评述。这些结果是否支持文章的原始假设,它们多大程度上回答了前言里面提出的研究问题,或者实现了你所陈述的研究目的? 02 对文章工作的主要研究活动进行总结,并对主要的研究假设进行讨论。 03 结合相关文献,对研究结果进行解释和延伸推断,不要忘了引用这些参考文献。 04 说明文章研究工作的条件范围和局限性,并以此来界定和强调文章研究发现适用的范围。 05 文章的研究结果的推广,这些结果在一个更大领域的适用性。 06 基于本文研究发现,对于将来研究的建议,或者建议如何可以把这些发现应用到实际中来。 一篇好文章的“讨论”部分,仅仅做到言之有物和言之有理是不够的,还需要做到言之有力,而且力度要用的恰到好处,才能引人入胜。文章作者在讨论研究结果的时候,对所使用的动词要格外小心,因为这些动词体现出对于研究发现的态度以及论证的确定性。 大部分句子使用了动词+that从句的结构来对研究结果进行讨论,我们通过几个具体例子来说明不同动词的差别。 示例1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demonstratethat the speed and acceleration bothregulatethe object movement in the outer space. 此句中的动词(demonstrate) 是明确有力的说明,跟从句中的动词(regulate)合在一起体现出作者对于所做的论证是非常有把握的。换句话说,他们认为文章中数据强有力的支持所做的论证。 示例2 These resultsindicatethat the movement of object Awill be determined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B and C. 词句的论述没有实例1中那么有力,indicate所传达的确定性没有demonstrate那么强。此外,that从句中使用了一般将来时,这表明了一个明确的因果关系。 示例3 Itappearsthat the recruited team has the capacity to function well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此例中主句使用了一个很弱的动词appears,表明作者的对于这种论证只是一种带有不确定性的推断。 示例4 The presencesuggeststhat the reactionsmay bestabilized by precisely regulating both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主句中的动词suggests同样表明了一种比较弱的确定性,从句中的情态动词may也使得推断的确定性降低,但确定性最低的是示例3。 论述或者推断的确定性不高并不一定见得是坏事情,对于作者来说重要的是,讨论推理的句段的确定性和强度要与研究假设或实验数据的确定性有恰到好处的匹配,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实践训练才能做好的技术活,但同时也是审稿人重点审查的一个重要质量指标。 参考来源: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Strategy and Steps, 2ndEdition. Margaret Cargill and Patrick O’Connor.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简单快速写出好“摘要” 怎样写“引言”才能引人入胜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果”部分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8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如何写好文章的“结果”部分
TopEditor 2020-2-22 11:23
投必得 本期与大家分享如何写好文章的“ 结果 ”部分。文章的“结果”所展示的是对于某个学科领域有所贡献的新发现或者重要信息。期刊编辑和审稿人往往会仔细审查这一部分,并以此来判断作者学术贡献的领域和大小,然后决定文章是否适合在此期刊发表。在结果部分,会有各种图表,数字和文字信息来吸引读者了解文章研究工作的闪光点。 大家可能刚开始写这一部分的时候,不知从何处下笔,而一旦硬着头皮写的时候,往往这也想说那也想提,很难分清主次。有经验的作者在写作结果部分的时候,往往只强调主要的点。学术期刊的主编和审稿人建议文章作者在“结果”部分的描述中,避免求大求全来描述表格和图里面的所有数据和结果。此建议告诉我们应该只描述研究结果中最重要的发现,尤其是那些将会成为文章讨论核心的发现。 “结果”部分有时跟“讨论”部分分开,有时两者会结合在一起构成“结果与讨论”,少数情况下会跟方法和讨论一锅烩在一起构成主体部分,这是一种“摘要-引言-主体-结论”式的结构(AIBC: Abstract, Introduction, Body sections, and Conclusions)。各位大神可以看看要投的目标期刊的投稿须知对文章结构有什么要求,当然有的杂志的投稿须知也只是打打酱油没有这方面的明确指示,这种情况下可以看看已经发表的文章是怎样做的。 如果采用的是“结果”和“讨论”分开的这种结构,那么在结果部分就只能主要描述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而不要把此结果与别人的研究做比较,或者试图去解释这些结果。这种分体式的结构往往更加常见,因此我们主要谈谈怎样写好描述结果的句段。 描述“结果”部分的句子的典型功能有: 强调和凸显重要的发现; 指示出显示相关结果的位置 –某某结果在某某图或者表中,或者某某图/表提供了某某结果; 可以对结果进行评论。 有时整句只表明相关结果的位置 ,列如: Figure5 shows the average number of visits per passenger. 有时既强调重要发现也指示出结果或数据的位置,比如: The response of Lucerne root growth to manganese rate and depth treatments was similar to that of shoots (Figure 10)。 “结果”部分的句子应该用哪种时态? 有可能众说纷纭,但并不是无章可循 常见的“结果”部分不同时态的用法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般过去时(主动或者被动语态)主要用在句子的核心是已经完成的工作,已经做了什么并且发现了什么; 一般现在时主要用来描述公认的事实,比如Practice makes perfect. 此外,当句子说明永远存在的文件或资料的时候,也使用一般现在时,比如 The effects of new international logistic policy on consumers’ shopping behavior are summarized in Table 3. 情态动词(比如may, could)可以在评论里面采用,尤其是that从句中,比如 The results suggests that chemical A may play a significant role in stabilizing the growing process of plant X. 参考来源:Writing Scientific Research Articles: Strategy and Steps, 2ndEdition. Margaret Cargill and Patrick O’Connor.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简单快速写出好“摘要” 怎样写“引言”才能引人入胜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090 次阅读|0 个评论
怎样写“引言”才能引人入胜
TopEditor 2020-2-21 10:49
投必得 本期与大家分享如何才能写出引人入胜的“ 引言 ”。期刊编辑和审稿人会仔细阅读你文章的“引言”。在阅读的同时,他们在快速寻找以下问题的答案: 1 文章的工作是否新颖 2 文章的科学贡献是否重要 3 文章的内容和质量是否适合在本期刊发表 每年有成千上万的论文发表,这些论文的“引言”是否有些共同点呢?研究人员通过对大量已发表的文章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这些文章的“引言”普遍包含以下几个重要环节: 环节1 对所研究的大领域进行陈述,这样的陈述提供了一个背景,使读者对研究的问题及其重要性有一个大致了解 环节2 前人对相同问题在不同方面做过的研究,要对这些已有研究做更加具体的陈述,从而建立一个包含已有知识和信息的基础 环节3 指出需要更多的研究来弥补空白,或者拓展已有的研究 环节4 非常具体的陈述指出本文的研究目的,主要的研究工作或结果 环节5 对于开展本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性的陈述(这点不是所有的文章引言都有 环节6 对文章接下来内容的概述,这在某些研究领域是必需的 以上六个环节依次从大到小,概括到具体,像剥洋葱一样逐渐把读者从一个大的背景引入到小的学科领域,直至自己的具体研究话题。它们为我们构思和起草“引言”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指导,在大部分学科领域都适用。但我们并不建议在你写文章的时候,不加思考的按照这些来做,就像照着食谱做菜一样。重要的是,当你阅读你所研究领域文章“引言”的时候,深入分析作者所采用的模式,看看他们是怎样游刃有余的使用这些环节的,并把这些总结并细化,从而形成一套属于你自己的“引言”利器。 以上这些环节也并不一定严格按照次序在“引言”中出现,有时有些环节会被重复,比如环节2和环节3的组合套拳可以多次使用,尤其是作者想论述某研究的好几个方面的时候。为了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这些环节,以下我们对各个环节进行详尽的讨论。 环节1把你的工作放置于一个已存在的科学研究领域中。你需要对这个领域的研究进行比较宽泛的陈述,这些陈述应该是读者普遍认可和接受的事实。这种陈述大多使用一般现在时,因为英语语言中一般现在时的功能之一就是表达普遍认为正确的信息。现在完成时也多在环节1中使用,用来陈述过去一段时间内直到当前的研究发现。 在环节2和3,需要引用你所研究领域的文献来论述此领域还存在某些研究空白,或者这些研究要需要拓展。这些参考文献包括研究文章,综述文章,书籍以及网站的信息。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网站的信息必须是经过同行审核的,或者该网站属于有科学研究声誉的组织或机构。引用参考文献有力的说明了你对于自己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已有清楚的理解,并且顺理成章的知道哪些研究还没有做,哪些研究还需要进一步做,而你的研究就是来帮助填补空白的。这就是环节2和3的作用,它们合在一起为你的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做辩护。文章引言中常有一些信号词来指出环节3的论述所在,这些信号词包括 however,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rarely, not well understood, presently unclear, 等等。 环节4陈述文章的研究目的。引用并评价分析了领域内的相关研究之后,作者需要给读者一个线索,这样读者就会对文章其余部分有所期待,这是一个自然平滑的过渡。“引言”部分的环节4用来陈述作者自己的研究目标或目的,有时也用来描述作者的主要研究活动或研究结果。不同研究领域以及不同期刊的风格会有些不同。即便如此,作者还是有很大的自由度来充实细化环节4,投必得在此提供几个非常实用的模板句型供大家使用: 句型1 The experiment reported in the present paper was designed (i) to assess the performance of XXX to , and (ii) to obtain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YYY. 句型2 In this studywe have identified that A is the main contributor to B. In particular, we show that blablabla. 句型3 Inthis study we used C as a model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D and E on F.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were supplemented by test G, which we used to examine the influence of H on F in the long term. 句型4 Inthis paper we describe and demonstrate a novel method to analyze market fluctuations using big data and cloud computing. 环节5和6用来强调研究的作用和重要性,并且对文章结构做大致安排。这两个环节不是必须的,但很多文章的“引言“部分都有其二或者其一。环节5给你一个机会来简洁陈述文章的卖点,说明你的研究对别人或者本学科有怎样的重要意义或者促进作用。环节6用来交代文章接下来将会有哪些内容,这种形式在物理学和计算机科学领域使用很普遍。因此,看看你的目标期刊及其发表的文章是否有这一环节,这样可以确保你的”引言“更加符合期刊编辑和审稿人的期望。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引言部分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简单快速写出好“摘要”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2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单快速写出好“摘要”
TopEditor 2020-2-20 10:56
投必得 本期与大家分享科技论文“ 摘要 ”的写作,“摘要”的重要性可是比文章主体高出几个数量级,为什么呢?首先大多数读者尤其是学术大牛,平时的科研生活都忙的不可开交,他们根本没有时间阅读全文,除非某篇“摘要”让他们眼睛一亮进而愿意花时间来读文章的其他部分。其次,不要忽略有很大的读者群体,无法登陆宝贵而且大量的科技文献数据库(比如Elsevier)来阅读全文,因此免费的文章“摘要”成为他们了解你工作的唯一途径。再次,很多搜索引擎和科技文献数据库基于文章的“标题”,“摘要”和“关键字”对于文章进行索引和搜索,好的“摘要”有助于提高文章的搜索率。 如果你还觉得“摘要”类似于文章的中心思想的话,那么接下来的文字将使你受益匪浅。“摘要”不是对全文进行中心思想式的总结,它需要提供一些必须的信息元素。有些期刊的“作者须知”里面提供一个问题列表让作者在写作“摘要”时对这些问题有所回应,但大多数期刊并没有对“摘要”有明确的写作要求,当然字数限制除外,一般介于150-350词之间。 大多数期刊对“摘要”没有明确的写作要求,这并不代表就可以自由发挥来写了。对大多数科技期刊上面已经发表的论文“摘要”进行分析发现, 它们覆盖了一些共有的信息元素 : 1 背景信息 2 主要研究活动或者研究目的 3 研究方法,这个不需要详细信息 4 主要研究发现 5 对于结论或者进一步研究建议的简洁陈述 以上信息元素在比较短的“摘要”里面会被压缩,以便不超过字数: 1 主要研究活动/目的和研究方法 2 最主要的研究结果 3 最主要的结论或者下一步建议 我们具体分析一篇“摘要”来看看这些信息元素是怎样有机的组合在一起的。这篇“摘要”来自于Britton-Simmons and Abbott (2008),为了便于分析和阅读,我们一句一句来分析“摘要”里面的信息。 Invading species typically need to overcome multiple limiting factors simultaneously in order to become established, and understanding how such factors interact to regulate the invasion process remains a major challenge in ecology. 首句介绍了研究背景 We used the invasion of marine algal communities by the seaweed Sargassum muticumas a study system to experimentally investigate the independent and interactive effects of disturbance and propagule pressure in the short term. 第二句既包含了主要研究活动,也说明了研究方法 Basedon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we parameterized an intergrodifference equation model, which we used to examine how disturbances created by different benthic herbivores influence the longer term invasion success of S. muticum. 第三句陈述了进一步的研究活动以及研究方法 Our experimental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in this system neither disturbance nor propagule input along was sufficient to maximize invasion success. Rath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se processes was critical for understanding how the S. muticuminvasion is regulated in the short term. 这两句高度总结了研究结果,这些结果与第二句的研究活动(实验研究)紧紧相应 The model showed that both the size and spatial arrangement of berbivore disturbances had a major impact on how disturbance facilitated the invasion, by jointly determining how much space limitation was alleviated and how readily disturbed areas could be reached by dispersing progagules. 这一句是对第三句所说的模型研究结果的高度总结 Ourresults underscore the importance of considering interactive effects when making predictions about invasion success. 最后一句是最主要的研究结论,这个结论也对将来的相关研究有所建议 虽然是在具体的生态领域,但是这篇“摘要”所使用的结构完整的包含了所有以上所说的信息元素。并且把这些元素非常自然顺畅的组合在了一起,前后有很强的呼应性。因此这篇文章可以作为大家写作“摘要”的一个模板,把你文章的这些信息元素提炼出来,然后对每一个信息元素写一两句话,最后把所有句子串起来,就是一篇不错的“摘要”了。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摘要部分 想写好SCI论文——不掌握这些高频词汇怎么行?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3731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写作三阶段:读什么?写什么?怎么改?
TopEditor 2020-2-19 11:05
写论文对于硕士,尤其博士,是必须的一种技能,也是一道难关。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论文,对于每个新人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今天【 投必得 】小编给大家带来一篇关于科研论文怎么读怎么写和怎么改的干货文章,大家搬出小板凳坐好~ 科研论文写作可分为三个步骤:读、写、改。 读 即:读哪些论文(对象),读论文的目的是什么(目标),怎么读(方法) 1.读什么论文。 读论文,需要读经典的专业基础论文、survey(概述)论文,及5-10篇左右读新的高质量的专业论文。 好的论文怎么找?首先找专业领域中好的会议、期刊;其次,经常访问专业领域有名的实验室、研究员的主页,关注其发表的论文方向及内容;50-100篇,半年;就可以开始动手写论文了。 2.读论文的目的。 读论文的目的有两个主要目的: 一是了解世界上本专业领域的内容和发展情况; 二是在了解过程中,产生自己的idea,进入这个领域。 什么是idea?怎么样产生?idea一般是在读论文的过程中产生的,给出三种比较简单产生idea的方法。 (1)第一 种弥补缺陷法 。即去发现别人论文中的weakness(缺陷)。你在读很多个论文时候,就会逐渐发现,每一篇论文都不是完美的,解决的都是某一方面的问题。 很多论文,尤其是经典论,都有很多论文跟着去提高和改善原来论文的效率、方法什么的。因此,你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找你感兴趣的论文的weakness,你提出相应的弥补缺陷的解决方案; (2) 第二种新型方案法 。就是提出与论文不同的解决方案,你觉得你在性能、方法、效益等方面有新的方法,那就产生了新的idea,不断地磨合,修正,完善你的idea,就慢慢成为一篇比较好的论文; (3) 第三种减少约束法 。即减少论文中的assumption(假设),一般来说,所有的假设都是约束条件,去除约束条件就是形成新的方法的过程。 这三种方法是比较简单的、操作性比较强的方法,比较有针对性的产生idea,避免看论文中的茫然状态。值得注意的是,在产生idea过程中,不要想着憋大的idea,不要试图完全推翻或者建立自己的体系。 在目前阶段,对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好高骛远,往往会半途而废。你有一点点的贡献就好。没有一篇论文是完美的,而任何人的工作都必须在其他人工作基础上进行的。 3.怎么读论文。 (1)首先,最忌讳的是一篇论文反复读前面的几段 。要读,尽量一次性读完,不管理解多少,尽量一次读完,你可以一篇论文多读几遍。不要放。很多人都是,觉得读起来难,读一读,放一放,然后再从头读。好像烧开水,没等开锅呢,就凉凉了,然后再烧。 (2)第二,读的时候带着想法读 。读论文不是相面,你要看看内容是什么,和以前的有没有区别,有什么不同,有没有weakness。但是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就忘了这个事情。 怎么办呢,就是每次看完,对这篇论文做个summary,总结一下论文的主要阐述的内容和方法,和以前的对比一下,这样,就把论文吃透了。好的论文不妨隔三差五的多读几次。 (3)第三,看到好的句子,记下来,然后自己写论文时候改一下就可以用的 。尤其是读native的论文,非常必要。论文的文风怎么样,整个文章的版式,句子的书写,词汇的使用。 论文读多了,就很容易把专业词汇积累下来,所以,尤其在开始的时候,一定要把好的句子、单词记下来。好记性不如烂笔头,非常推荐大家这样去做。 写 写论文和读论文过程类似,包括确定论文的性质,论文的目标(发表到哪里),写论文的方法。要了解论文的组成是什么,每一部分应该怎么写,然后再进入写论文的过程。 在具体写作的时候,需要考虑下面的过程: 写什么性质的论文。 如会议论文、期刊论文、letter、regular paper,或者写的是综述(survey)、方法、理论等等。不同的论文的对象,载体,篇幅,侧重点是不一样的。 比如,会议论文、短论文等对新的要求比较高,比较短,其他的次之,所以论文写作要集中在新的方面;而期刊论文等对新的要求之外,还要求完善、高质量,所以写作时候要系统性和创新性并重。 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第一,你想要发表的地方是什么,会议还是期刊。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要求,尤其是期刊论文。所以,在写论文之前,尽量确定要投的期刊或会议。 然后,去阅读几篇最新的该期刊或者会议的论文,明确一下体例和内容大致规划。重要的是,你选择的题目和投稿对象的要求尽量切合。 第二,你想要发表的时间,一定要有个发表的时间点。一方面,人都是有惰性的,你限制了时间点,就能很好的督促你,你可以多选择几个,这样你就会处于忙碌和兴奋状态,成果就会快而且好,否则非常容易消极怠工。 另一方面,很多毕业生,需要在写大论文之前,需要得到论文的接收函。在时间规划上也是有要求的。如果想在时间上快一些,可以找一下相关刊物的special issue或者special section等,一般这特刊,出版的速度相对快些。 一定要提前谋划,无论是会议还是期刊,一般要提前半年以上。 写论文的方法。 首先了解一下论文的结构。通常一篇论文包括7个大的部分,每页大概10段,每段大概4,5个句子。所以,一篇会议论文大概200-300个句子罢了。 一小时写5句,一天写一页也就差不多了,一周也就写一篇论文吧,当然前提是idea什么都比较成熟后。其实,如果真的想明白了,差不多2-3天也就可以了。 论文的组成。下面,针对论文给出7个大部分的一些内容组成: (1)Abstract —— 对自己工作及其贡献的总结:a)阐述问题;b)说明自己的解决方案和结果。(150-200words) (2)Introduction ——背景,以及文章的大纲、你的贡献:a)题X是重要的;b)前人的工作A、B曾经研究过这个问题;c)A、B有一些缺陷;d)我们提出了方法D;e)D的基本特征,和A、B进行比较;f)实验证明D比A、B优越;g)文章的基本结构,大纲。(1page) (3)Previous Work ——说明自己与前人的不同: a.将历史上前人的工作分成类别; b.对每项重要的历史工作进行简短的回顾(一到几句),注意要回顾正确,抓住要点,避免歧义; c.和自己提出的工作进行比较; d.不要忽略前人的重要工作,要公正评价前人的工作,不要过于苛刻; e.强调自己的工作和前人工作的不同,最好举出各自适用例子。 (4)Our Solution ——描述自己的工作,可分成多个部分:a)从读者角度阐明定义和表示法;b)提供算法的伪码,图解和相应解释;c)用设问的方式回答读者可能提出的潜在问题;d)复杂的冗长的证明和细节可以放在附录中,这里关键是把问题阐述清楚;e)特例和例外应该在脚注中给予说明。 (5)Performance Analysis ——验证提出的方法和思路:a.合理地设计实验(简洁的实验和详尽的实验步骤);b.必要的比较,突出科学性;c.讨论,说明结果的意义;d.给出结论。 (6)Conclusion ——总结、前景及结文:a.快速简短的总结;b.未来工作的展望;c.结束全文。 (7)References ——对相关重要背景文献的全面引用:a.选择引文(众所周知的结论不必引用,其他人的工作要引用,经典的和新的论文要引用);b.与前文保持一致。 然后就开始写论文了。 首先 ,写论文时候,最好一气呵成。千万不要犹豫,今天写点,明天写点的样子。那样往往写不好论文。一篇SCI论文,我想,一般最多用一周多一点的时间写完主题部分;而一般会议论文2,3天即可。 当然,一些实验可能需要时间长些。无论如何,不可以拖延。可以说,每篇论文都可以发表,所以你写出的论文肯定是有成果的。 其次 ,写论文时候,有些需要注意的语言表述的地方。首先,尽量拼写、语法正确。保证全文没有单词错误和明显的语法错误,这个非常重要。 论文学术是非常严谨的,错误拼写容易让人觉得水平不高。另外,写作句子尽量简单,每个句子只包含一个意思,这个和中文论文差别很大。记住一定用简单的句子,一般情况下,即使算上从句也尽量不要超过两句话。 第三 ,避免用口语。例如so、the same as、one hand…on the other hand等等。从native和好的论文里面,把重要的连词的应用学好。如therefore,however,moreover等等,尽量装着学术化一些。 第四 ,尽量避免第一人称,we怎么怎么地。 论文的组成元素。通常,包括图形、公式、算法、证明等等。论文应该是图文并茂的。 通常情况下,如果读者是同一领域的研究人员,他们看完论文的图片及图注就可以知道这篇文章大体所做的工作。 因此,要标注好每一幅图片所展示的信息,但尽量简洁。图和文本要保持一致,并且互为补充,所有图在论文中都是必须提及的。 不同的图有不同的要求: (1)对于说明性、功能性和流程性等的图,我建议一般先自己在纸上手绘大框,这样方便设计、修改,等定型后,在用专业工具绘画,这样一般效果很好而且节省时间。 (2)另外,当采用柱状图、折线图等,优先用黑白色,然后是灰色或阴影的,最后才是彩色的。 据说有大概10%的男性是红/绿色盲,因此要避免使用红/绿色,而且打印时候大多时候是黑白的,所以,在采用颜色标识的同时,尽量加一些标识性的线条标志,要有区别于其他区域的大小和形状。 对于这些性能分析、对比等,在解释时候一定要尽量说明图的形成原因,并包括数据。如与谁相比,能效提高百分之多少,什么原因造成的等等。 (3)第三,作图工具一定要专业,尽量避免用excel等做,通常做的不是很好看。图的质量一般是300dpi以上,所以如果可能,尽量用专业工具作图,然后粘贴。 在论文录取后,尤其期刊论文,一般需要提交高质量的图片,尽量是jpg和tif格式的。 (4)最后,论文排版要尽量和论文要求一致,直接使用投稿对象的模板。如果latex等熟悉的朋友,尽量用latex,排版的质量非常棒的。 除了图,论文里面还应该有公式、算法、证明、定义等。一定尽量用专业的东西编写,这些地方尽量不要用图片。整篇论文要尽量用多种元素说明,避免整篇大片大片的文字描述。 最后,好的论文要有好的明确的题目,一般先写一个然后整篇论文写好后,再修改、定稿。 改 好的论文不是写出来的,是改出来的。完成一篇论文后,先通读一下,看看有没有什么要更改的。一般来说,更改有本人更改和他人更改两种。 写完之后通读一次,先不要再读,放两三天再说。这样容易产生新的更好的想法,然后再仔细更改。更改是个打磨的过程,必须字斟句酌,可以参考其他好的文章,对照写。 改论文绝对不是查缺补漏那么简单,要从审稿人、读者多个角度去看,想想读者能从你这个论文里面获得多少、想看的是什么。 另外,一定请领域朋友帮助审查一下,以便检验论文的正确性和新鲜性,而且可以对一些术语用词进行改善。 改好之后,就是投稿。 一定要选择和自己论文非常搭的期刊或者会议投稿。如果是正常期刊的论文,一般随时都可以投稿。但是对于特刊、会议一般是有时间限制的。对有时间限制的,建议尽量提前一两天投稿。 有很多人,都是非得到最后那天才投稿,这样如果发生意外就不好补救了。另外,有些期刊为了增加公正性,要求匿名投稿,这个一定要注意。 最后,不管论文接受还是被拒,都会有比较好的意见回来,一定要认真阅读这些意见并做相应的修改及反馈。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SCI论文写作常用句式总结——方法和材料部分 想写好SCI论文——不掌握这些高频词汇怎么行?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论文写作|1867 次阅读|0 个评论
想写好SCI论文——不掌握这些高频词汇怎么行?
热度 2 TopEditor 2020-2-18 10:49
投必得学术近期在与大家分享SCI论文写作中的高频词汇短语。虽然大家的学科领域不同,但起承转合的论文写作逻辑套路是共通的,掌握了这些高频词汇和短语,了解了提示文章逻辑的连接词,又掌握了文章论述中惯用的表达方式,一定能帮您在SCI论文写作过程中更轻松容易,提高写作效率。 说起英语论文写作的重要性,相信广大做科研的小伙伴们可能各有各的领悟。Publish or perish,发表或者毁灭,真是让人痛并渴望着。要想在科研界混,没有几篇拿得出手的SCI,还怎么愉快得在小伙伴面前装B,还怎么在申请标书课题的时候拿来装点一下门面?但很多做科研的人,做起实验来是如鱼得水,潇洒自如,但是对于英文写作是望而生畏,一直苦于入门难,写成难,想写好更难。 不要紧,科研是一个讲规矩的世界,不但做课题设计有套路规范,英语论文写作也有一些基本的常识和构架在其中,其实把科研论文拆解来看,就会发现科研论文的格式很像是八股文,有很明显的套路的痕迹,依然是遵循起承转合的模式框架。Amy老师会在接下来的一系列课里帮大家梳理一下这些英语论文写作的必备基础知识和框架套路,再加上大家自身本学科领域的实验数据编排,慢慢融会贯通,运用自如,教大家如何更好地把文章推销给最好的出版社买家。虽然洋洋洒洒写上成千上万字的英文论文看上去有点头大,但是我们用模块化思维进行一一拆解,大家熟练掌握这些规则,相信肯定假以时日肯定能对英文写作驾轻就熟,也能对其他题材的英文文章写作有一定的启发和助益。希望大家从这门课程中Get more than scientific paper。 在这一节,我先带着大家对 英语论文写作的高频词汇和短语 部分做一个整理和总结。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什么是科研论文写作的米呢,就是词汇和短语。在基础科研中,要想文章写得准确清晰,要有多大的词汇量才够用呢? 第一点建议是大家对自己研究术语表达和内涵要清楚 ,为了增加文章的多样化表达,对应常用专业术语的各种同义词表述要做一个整理。 第二点,大家要掌握英语论文写作的高频词汇 ,像是逻辑连接词、程度副词、动词、上义词和下义词的指代等等。 第一部分 我先介绍一些英语论文写作中常用的逻辑连接词。如何让读者快速抓到文章的脉络呢,这其中少不了逻辑连接词的功劳,逻辑连接词的作用就好比是线,把一个个的论点论据给串起来。逻辑连接词也是文章逻辑最直观的体现。 并列递进 moreover, in addition, furthermore, besides, likewise, also, then, additionally 转折 not, yet, however, nevertheless, nonetheless, meanwhile, on the other hand, on the contrary, conversely, paradoxically, by contrast, in spite of,rather than, instead of, unfortunately 解释 in other words, in fact, as a matter of fact, that is, namely, in simpler terms 对比比较 Likewise, Similarly, In parallel to, while, whereas, 原因 because, because of, as, since, owing to, due to, thanks to, for this reason 结果 therefore, as a result, then, consequently, thus, hence, so, therefore, accordingly, consequently, as consequence 举例 for example, for instance, as such, such as, take ...for example, to illustrate, to name a few 总结 overall, eventually, consequently, in summary,in a word, as a result, together, collectively, thus, hence, consequently, on the whole, in conclusion, to sum up, in brief, to conclude, to summarize, in short, briefly 强调 surprisingly, interestingly, intriguingly, strikingly, unexpectedly, clearly, obviously, apparently, in fact, indeed, actually, as a matter of fact, undoubtedly, notably, specifically, particularly, especially , firstly, ... secondly, ... finally ...; first, ... then ... etc. 让步 although, after all, in spite of..., despite, even if, even though, though, admittedly,given that 可能 presumably, probably, perhaps 第二部分 我们根据科研论文写作中必备的套路来个性化总结一些词组的使用。 1、大家在文章中肯定有这样一句,虽然这个科学问题很重要,然而有哪个具体的细节关键我们还不知道。“不知道”有哪些表述方式呢? virtually/largely unknown, elusive, unclear, much less explored, surprisingly limited, less understood, unsolved, scarcely understood 2、如果是研究某些新材料、新技术等,我们在文章中又该从哪几个方面来夸我们的成果呢? reliability and validity, robust and fundamental, efficiency and specificity, cost-effectiveness(price), the simplicity of the protocols, the amount of labor required, equipment requirement,necessary or sufficient 3、在引用别人文献中的论点论据时,我们该如何表述“别人说”呢? clearly/obviously demonstrate, reveal, illustrate, prove, show, report, implicate, confirm, describe 4、“执行动词”的第N种表示方法。在引述别人工作的时,别人都如何“做”呢? examine, perform, carry out, observe, compare, investigate, indicate, show, manipulate, test, establish, identify, detect, stimulate, analyse, assess, suggest, propose, speculate, determine, find, apply, purify, construct a model, devised a protocol, calculate, categorize, conduct, imply, measure 5、关于“方式方法”的“效应”评价,你真的可以玩转吗? plays a central/ pivotal/ vitalkey/essentialrole a powerful regulator/ a key molecular determinant, a well-accepted model influence, affect, rescue, reverse, lead to, contribute to, attribute to, ascribe to, drop, reduce, increasing, attenuate, ameliorate, improve,mount,accumulate 6、写文章免不了溯古叙今,“时间表述词”,你掌握了吗? recently, most recently, at the same time/period, since then, for several decades 7、重大影响的描述,教你如何夸“成果” pushing the boundariesrecent/enormous advance, progress, knowledge, historic, perspectives, new/novel insights, seminal discovery, an emerging theme, major/important findings, a better understanding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家平时看文献时要多总结,多积累,有输入才有输出。多多练习之后,一定有质的变化。投必得致力于帮助广大科研工作者解决科研写作中的各方面问题,不但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如果您有关于论文写作的其他问题,欢迎留言或者后台联系我们工作人员交流讨论。 论文写作策略和方法系列往期精彩推荐: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摘要部分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引言部分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材料与方法部分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结果部分 SCI写作高频词、词组系列—讨论部分 *****************************************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这里了。欢迎大家留言! 每天一篇,按系列推送科研干货***
个人分类: 语法|5902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5: 基金申请,您还没有开始动笔吗?
medjaden 2015-2-9 15:20
许多研究者在撰写基金申请的时候,一想到要提笔开始写就头大,一天拖一天也不知从哪里开始下笔。就让小编在这里为您整理整理写作思路吧。 如果大家打算要申请今年的国自然基金,请在撰写基金之前先了解如下内容做好准备: 1. 思想准备工作。 申请基金的道路很艰辛,不论是前期撰写阶段还是后续修改阶段,都需要有恒心和毅力。需知道标书的写作是一个大工程,并不是突击几天就能一蹴而就的。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将其分成许多小的部分,按计划一步一步的完成,大目标化小执行起来就容易的多。 2. 要对最新的基金资助指南进行全面了解。 请仔细阅读申请须知和限项规定,包括今年的资助对象,申请资格,资助方式和资助强度的变化,申请时间要求等,做到心中有数。 做好了以上的准备工作,就可以开始申请书的写作了,其架构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基本信息 填写申请者信息,依托单位信息,合作单位信息,项目基本信息,项目名称摘要,关键词,项目组成员,经费申请。一般是自动生成,需要真实反映申请者的学习,工作和研究的经历。需要注意的是单位名称需要按照公章的全称来填写,项目基本信息包括名称和申请代码需要准确无误。项目组成员设置需结构合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职务,职称,年龄,人数)。经费申请需要尽可能的细化,实事求是。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项目组成员的专业应包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学科,既要有较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又要有掌握实验技术、从事具体研究和操作的人员,要充分依靠和发挥中青年专家和科技人员的作用。成员数量按职称高低一般呈塔状分布。 2. 申请书报告正文( 此部分是重中之重 ) 填写立项依据与研究内容:此部分包括立项依据,研究内容,研究目标,以及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研究方案和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年度研究计划及预期眼界结果五个部分。 填写研究基础工作与工作条件,还包括承担可以项目的情况和进展完成情况 填写申请人简介 填写经费申请说明,其他和附件清单。 这部分的写作思路和顺序如下(可以供大家写作时参考,按照顺序一个部分一个部分的完成写作):首先确定选题,然后通过细致的查阅文献写作立项依据,接着引出拟申请课题的研究内容,指出研究的目标和关键问题,分析其特色和创新性,列出研究方案和研究基础并预期结果,当前面这些都完成以后,再开始撰写摘要,并最终确定题目,然后准备其他材料,最后填写申请书。 3. 各种证明材料 包括申请人签字、项目组成员签字(务必核实,避免超项),合作单位盖章、项目依托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校学术委员会意见、学校公章、领导签章(包括日期)。需要注意的是,项目申请单位的公章必须是注册法人公章,申请书中有外单位人员即视为有合作单位,须加盖合作单位公章(合作单位为境外的不必盖章,但须有参加人本人的签字或同意函)。 由此可见,基金申请书涉及到了这么多的信息,撰写基金的确是一个大工程,还没动笔的申请人要抓紧了。 美捷登: Lauren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34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五计 - 论文撰写
热度 8 medjaden 2015-2-4 15:17
一、特殊专业论文 问题 :我想向SCI杂志投稿临床诊治分析型的文章, 临床诊治分析型,如在病案室调查病例后汇总成的材料等, 以描述性数据为主,没有统计学分析。 如只有这些数据和统计之类的,想在SCI发临床文章是否会很难? 夏教授: 临床文章相对比基础文章好发。主要是idea要新,与众不同,或体现中国特色。临床文章比基础文章要容易写,临床资料往往也比较容易得到,文中的图表比较简单,更重要的是临床现象(结果)的解释通常是多方面的。因此本人认为,相对来讲,临床文章比基础文章要容易发。 临床文章一般是“Observative”(如association,diagnosis和treatment等)。所以对基础理论要求不是那么高,但必须说明临床现象或问题,对临床实践有指导意义。当然,必须以数据说话。你已有数据和统计结果,如果选题比较新的话,相信发SCI并不难。近些年发自中国的临床文章已经在变多了。许多医生也正在从数年前医院建立的病例电子数据库里掏宝,外科,内科、传染科等都有。 二、关于论著撰写 1. 题目 问题 :我的题目是A new treatment of XXX(一种疾病): combination of XXX(一种外科治疗方式)and XX(一种细胞因子)and XXX(一种细胞因子), 题目的意思是某种疾病用一种新的治疗方式: 某外科方式联合两种细胞因子。请问一下后面的两个“and” 是不是有什么不对劲呢?还有,我个人觉得这里的“of” 好像也没错,但是“for”肯定是正确的,这里如果用“of” 是否也正确呢?恳请夏教授指导! 夏教授: A new treatment for XXX(一种疾病): combination of XXX(一种外科治疗方式)with XXX(一种细胞因子)and XX(一种细胞因子) Frankly, the present title is not a perfect one as it looks like a review. If you are presenting the results of a clinical trial (such as a RCT), the title should be more specific, and reflect the primary objective , such as efficacy and safety.You may check the titles of similar articles from the PubMed. I like for, but of is also fine. Also,new may be replaced with novel if the therapy is really new and you wish to emphasize it. But I wouldn't recommend the use of new or novel treatment in a title of an original article for a clinical trial (as it may have not been approved by Health Authorities). Just for your consideration. 2. 作者 问题1 :投稿前没知会排在第三位的一个老师, 这老师权力比较大,现在告诉他,他会不会觉得我不尊重他, 要我撤稿啊?谢谢教授指点。 夏教授: 怒我直言,这是国内部分同行的通病。本人有好几篇文章(国内中英文)可谓“嗟来之食”,全赖国内合作同行所赐。这还是我后来在PubMed查找文献时偶然发现的,说不定还有不少发在非Pubmed杂志上的文章署了我的名字,而我本人无法得知。 我理解国内同行的心情和考虑,一是想借海外科研单位的名尽快发文章,二是想真心感谢本人的帮助,但本人却感到非常不安。原因也有二:一是“无功不受禄”,二是担心文章违规(如一稿两投、抄袭、作假等)本人受牵连。非常高兴您意识到这个问题并公布。这与其说是一个求助问题,倒不如说是一个“警世”问题,值得大家重视。 解决这个问题很容易,直接给那位老师写信,解释未能事先通知他的原因(例如急于毕业),再真诚征求他的意见,比如是否同意文章内容?对文章有何建议和意见(comments)?是否同意为该文作者及排名? 问题2 :关于华人作者姓名缩写问题 夏教授: 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中国人的署名确实非常不统一,结果造成很大的混乱和不准确。那么,哪一种最准确呢? 其实不外乎三种形式,比如王晓波“,可以写成1-Wang Xiaobo; 2-Wang Xiao Bo; 3-Wang Xiao-Bo。至于姓在前还是名在前,则根据杂志的要求。 请注意,这三种都应该将Wang放在后面,且第一字母要大写,否则大错特错(简写时变成Xiaobo W, Bo WX 和Xiao-Bo W)。 顺便说一句,留一个长期有效的EMAIL非常重要,因为老外很认真,他会用EMAIL跟你联系,进行讨论。还有的老外用EMAIL找你要reprint,所以我觉得,如果要想让自己的实验成果被更多的人了解,被更多的人引用,留一个有效的EMAIL是个很方便的做法。 问题3 :我准备发一篇文章,可以写两位通讯作者吗? 我是第一作者,可以写两个单位吗?如果可以, 两个单位先后顺序有区别吗? 夏教授: 1)各不同杂志对是否带两位通讯作者有不同的政策,目前大多不容许两位,不过你在你的文稿中可以写上两位。如果杂志不允许,他们会自动选第一通讯作者为通讯作者。你也可以写信主动提出为什么需要两位作者,也许杂志社会同意你的请求。 我认为,作为刚刚毕业而在另外单位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其研究生期间的论文应以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征得导师同意后在加目前的老板为第二共同通讯作者(Co-coressponding authors)。另外,越来越多的杂志容许或默认共同第一作者(Co-first authors),但杂志通常不鼓励共同通讯作者和共同第一作者。 2)任何作者都可以带两个或更多个单位,这是国际惯例,因为许多作者身兼不同单位职位或近期改变单位。 3)第一作者的单位顺序在中国非常重要,很多单位在晋职评比中只认可第一作者的第一单位。作为刚毕业在外单位找到工作的研究生,在发研究生期间的论文时署第一单位是很头痛的事情。 按理应以学习单位为第一单位,但由于上述国情,很多作者必须要署现工作单位为第一单位才能得到实惠。这时,比较好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得到原导师的同意,作为第一作者署现工作单位为第一单位,但导师为第一通讯作者。 问题4 :通讯作者的顺序怎么体现出来? 是看标题后作者之间的前后顺序还是另外注明? 比如您的文章有五位作者,若第二与第五作者同时被列为通讯作者, 那么是否默认第二作者为第一通讯作者( 因为他在所有作者中排名靠前),还是需要另外说明? 夏教授: 这的确是个问题,值得讨论(或许第一、第二共同通讯作者的概念本身就是个很难确定或者很主观的问题,或许这个概念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在一个“第一作者”、一个“通讯作者”的情况下,国外通常第一作者在第一,通讯作者放最后。国内往往第一作者在第一,通讯作者放第二。 对于“共同第一作者”,“共同通讯作者”,我想国内各单位会有不同的要求。即使杂志明确标明“共同第一作者”,有些单位也可能只认可排第一位的“第一作者”。至于单位是否认可“共同通讯作者”,如不认可的话谁是真正的(唯一的)通讯作者,那只有看各单位领导的决定了。 问题5 :为什么一些外国教授虽然愿意帮助审阅修改文章, 却不愿意当作者? 夏教授: 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1)国外多数人认为“不劳而获”是可耻的; 2)国外多数人认为无原则的“施舍”是不恰当的; 3)署了名的东西是要负责的,而现在学术不端时处可见。对牛人而言,在一篇小文章署上第三到倒数第二的位置,真的没什么价值。一旦出现“学术不端”,所有作者都逃不掉干系。搞不好捅到大学xx委员会去,查个一年半载,岂不是得不偿失? 4)香港大学高级科研人员每年要汇报科研成绩。其中,论文杂志的影响因子高低占据比较重要的部分(不是全部)。除了列出最佳5篇论文外,平均IF也需计算。这样,一篇IF只有零点几的文章会大大降低平均IF,更不用说非SCI论文了。 三、关于引用文章 问题1 :对于没有英文摘要的中文文献, 如何在SCI投稿中作为参考文献---即正确的方式? 夏教授: 将中文文献题目翻译成英文,然后按正常要求加在参考文献中,最后加上(Chinese)。目前国际上对中文杂志只认可拼音,所以杂志名用拼音即可。如有不妥,所投得SCI杂志会提出修改要求,所以不必太在意。 另外,如果是自己的、与所投英文杂志的文章相关的中文文章,我认为很有必要引用。这不光是“交代历史”问题,而且告诉杂志编辑和审稿人,你有这方面的研究基础和能力。 如果不引用,有时“审稿人很生气,后果很严重”。要知道,华人学者作审稿人的比比皆是,日本人也略懂中文。 中文文献除了PubMed外,Google, 中文网(CNKI等)都可以查到。 问题2 :我在文章中不同地方引用某(同)一篇文献3次, 那对于那篇文章引用统计是3还是1?另外,同一句话, 在2013年的一篇文献里初次提出, 在2014年的另一篇文献引用了他, 我引用这句话时可否把两个文献都写上?还是只写一个? 写2013年的还是2014年的? 夏教授: 这要看你引用的“一句话”是什么?如果是2013年论著的结果,而在2014年的论著或综述里被引用,你应该引用2013年的论著(原著)。如果这“一句话”只是陈述性的或结论性的,最好引用2014年的,因为it is updated。 在引用试验的结果和数据时要特别小心。有时候,“人云亦云”会导致“以诈传诈”。还有,一定不要照抄(type)文献中的引文,最好从PubMed中copy或按原文type。 论文写作锦囊系列: 第1计:论文写作(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6376.html 第1计:论文写作(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6646.html 第2计:论文素材来源(1)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7263.html 第2计:论文素材来源(2)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75824-857523.html 第3计:数据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824do=blogid=863816 第4计:文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75824do=blogid=864106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17162 次阅读|8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四计
medjaden 2015-1-30 15:01
一.获取文献的方法 方法 1: 根据作者E-mail地址,向作者索要。这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为了更方便大家向作者索取原文,但一定要简洁!一般都愿意向你提供。下面是模板: Dear Dr. XXX, I would appreciate receiving a reprint of your article: ********(不必全写),杂志名. However, this Journal is not available in our library.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your consideration. Respectfully yours, Yourself name 方法 2: 按部就班,根据文章出处,去图书馆查找原文。选择一些较大的图书馆。 方法 3: 去Science网上杂志找文章,对中国人完全免费! 方法 4: CNKI:中国期刊网提供三种类型的数据库,题录数据库、题录摘要数据库和全文数据库,其中前两者属参考数据库类型,只提供目次和摘要,可在网上免费检索,全文数据库需付费。 方法 5: 万方数据库:万方系统中有1000余种电子期刊,以理工科技类为主,全部是国内出版的中文和英文期刊,比印刷版略晚。 方法 6: 若要文章,可通过超星图书馆,从网易上下载超星图书馆专用下载器即可免费下载了。可以免费下载十万种书,或者可以直接在线阅读。 方法 7: 如果作者有自己的主页,可以去他的主页看看。不过一般查找作者的主页不容易。 方法 8: 利用搜索引擎:一般中文选用网易和百度,内容收录较多;利用关键词:你所要查的文献中最专业的词汇和材料方法(因为这是一般论文通用格式);若为综述,加“综述”字样,效果还可以。 英文采用著名的搜索引擎,如 Lycos , HotBot ,我的主页的首页和文献检索中均有,输入详细的关键词(一定要具有特征性,防止搜索出太多的东西),末尾加 PDF 可能效果更好些。 方法 9: 中文文献,大多需要买,万方数据库、CNKI、999都是全文,不过这样不划算。中文文献价值一般欠高,不建议个人购买。 CNKI中“期刊题录数据库”是免费的。找到类别,再输入关键词,检索结果出来后,可以获知文章的出处。内容之全,范围之广,更新之快,比万方数据库强多了。但就是不能免费查全文和摘要。如果愿意交费也可以。 方法 10: 重庆维普资讯公司收录有中文报纸1000种,中文期刊12000种,外文期刊4000种,拥有固定客户2000余家。维普有两种注册用户,一种是可以查阅全文的,这种是要收费的;另外就是一般注册用户,是使用免费资源的,比如全文检索,讨论版等等。收费用户中采用包库方式的机构用户或个人,们将在年末附送期所包库的光盘版作为保存用。流量计费的用户在累计一定金额后,将增送使用时间或是光盘版。同时提高其会员级别,将获得更优惠的使用费用。 方法 11: 免费中文全文检索:超星读书试用卡 二、文献阅读 关于如何查找、阅读 SCI 参考文献并从中获取 ideas 和 knowledge ,想来大家都是有适合自己的方法的,在这里做一点补充: 事实上,在试验结果统计完毕后写作之前,应该做些文献检索,同时阅读其摘要,选择与你课题非常接近的文献并尽可能找到全文。下笔前,阅读摘要及初读原文全文,并结合你的实验数据,你就可以拟定你的论文的构思。写完初稿后再阅读相关论文全文,你可以充实你文章(尤其讨论)的内容,甚至改进你的论文的语言质量——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还有,国外大多学者治学比较严谨,文章的逻辑性比较强,论点明确,所以大家如果想要写出真正的好文章,可以借鉴他们的这种风格。 尽量引用最近的相关文献,尤其是综述性文献。比如,世界肿瘤发生率的权威性文章,有2001年(Global cancer statistics in the year 2000.Lancet Oncol.2001Sep;2(9):533-43.)的,也有2005年(Globalcancer statistics, 2002. CA Cancer J Clin. 2005Mar-Apr;55(2):74-108)。虽然其数据只差两年,如果不是需要特定的数据,最好引用2005年的。这样你的文章才算 up to date.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37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三计
热度 1 medjaden 2015-1-29 16:19
之前,我们向大家更新到了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二计,现在继续给大家介绍美捷登夏华向教授SCI论文写作锦囊第三计。 一、研究结果整理 1. 材料与方法 应该属于论文中较容易写的部分。但对于写惯中文论文的作者(中文论文方法部分常常无需完整句子或三言两语,无需参考文献或对方法的论证),这部分也是审稿人最容易提出问题的部分。在实验过程中积累的方法步骤可以放在这部分,但必须以完整句子的形式简洁、准确描述,而不是记流水账。 要明确提供材料包括试剂、细胞、动物的来源。方法的描述最好为下面结果的描述打下伏笔,以保持论文的一致性并方便读者阅读。 尽量采用大标题 (Headings) 和小标题 (Subheadings) 逐步描述。有些成熟的方法,简述即可,并引用相关参考文献。但如果是自创方法,则应详细描述,尤其提出改进点和注意点,以表明其创新性。 2. 结果 结果的描述顺序最好与方法的一致。宜采用相应的大标题(Headings)逐步描述。所有有关的试验或观察指标应以适当的形式表达,但应该高度精练。信息量大的和/或非重要结果可以总结在表中,重要结果或信息量小的结果可用图表示。 具概括性的结果表述或对有统计学意义或生物临床重大意义的结果表述应体现在正文中。相应的图表最好放在这些结果表述句末的括号中。 二、数据统计分析 由于统计分析涉及到的知识种类过于宽泛,现给大家介绍我以前解答过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问题1 :文章投Proteomics Clinical Applications被拒,历时2个月的review后,昨天收到邮件Rejected。这个杂志07年才从proteomics分出,现在还没有IF,SCI-E收录。 拒稿意见主要是实验设计、统计问题,整理如下: 我做ABC三组的比较蛋白质学,两两间比较超过1.5倍的表达点D选出,酶解,MS。WB,RT验证目的蛋白。 审稿人意见 : (1) 两两间比较,t检验已有精确的p值,为何要选用1.5倍?既然要选择D点,就不应该用两两间比较,而应该选用方差分析。 我的回复:如果不选用1.5倍,只用p值确定,那点更加多得不得了,酶解、ms都更费钱,所以当时就在基础上再筛选,就选择了表达1.5倍。至于用选择D点没用方差分析,如何解? (2) WB,RT为何不用方差分析? 我的回复:WB,RT都是用定量的,比较用的也是两组间的t检验。但在统计描述(methods and materials )的时候我直接copy了以前文章里面的描述,说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没有提到计量资料,也没有提到用方程分析。这该如何解释? 麻烦夏教授给下意见,是否可以大修后再投? 夏教授 : 1) Normally,the comparison for proteomics is between two groups. I believe that you are trying to comparethree progressive pathologies such as normal, pre-cancerous and cancer in your study. If so, I am not sure if this is a good approach. 2) Although I am not familiar withproteomics, I did review some papers in proteomics. The so-calleddifferentially expression spots or proteins are usually defined bytwo-fold difference or even 1.5-fold difference (if you have a reason or reference to support you), but not defin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3) If you really want to use statistical analysis for three groups, you should use One-way ANOVA, not a simple T-testwhich is for two independent samples (groups). 问题2 :生存期分析,一组病例数严重少于其他组病例数时该怎么统计? 我在统计一个关于三种不同基因型与患者生存期的问题,三个基因型分别是正常,杂合子和完全突变型,所用的受试人群完全是患者,在我的病例中发现,完全是正常的基因型的人数只在十例多,而突变型的总和达到了150多例,所以应该说患者的分型比较偏,而这个是患者的病例,而不是正常人的,所以出现偏的现象是很正常的。 杂合子和完全突变型的生存期的比较,我做K-M分析的时候,P值为0.07,但看曲线分的比我做出P值0.03的还开,明显看出是基因正常的患者人数特别少。我怀疑可能会由于这个造成数据偏差。 听说有一种统计方法可以做这种一组患者人数特别少的生存期,可是我不会,这该怎么办,实在是已经非常接近0.05了,我希望有个统计学的平衡,让我做的分析更科学,如果那样也没有意义我就认了。请夏教授指教! 夏教授 : 很高兴你得到一些阳性结果。 看过你寄来的数据,知道是有关基因多态性与某癌预后的关系。病例数应该是比较多的(当然还可以更多些)。得到Log Rank P值0.07,不应该失望。你还有更多方法来全面分析: 1、基因型频率(Genotype, TC, CC, T/C)和等位基因比率(Alleles,T:C)都可以用卡方分析。(作基因多态性的文章都用Hardy-Weinberg equilibrium,这个我不太懂)。 2、五年生存率比较。 3、Cox Regression是一定要做的。影响生存的因素(confounders)非常多,包括病理(TNM、Stage, Differentiation, site, size, etc)及手术、化疗等等。或许,该基因多态性在Cox Regression分析中为独立危险因素(即P0.05 三、图表选择 科研论文的图表一般是重要研究结果的展示,插图质量的好坏往往也会直接影响着科研论文的发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认识到了高质量的SCI论文插图对于论文发表的重要性。 以下将介绍一般SCI杂志对插图的各种要求,并说明如何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做好原始数据和图片的采集工作,希望能从根本上帮助科研工作者减少这类问题的发生。 1. SCI论文插图一般要求: 1) 尺寸符合杂志社的要求(宽度8.3~17.6厘米,高度一般不超过20厘米); 2) 字体符合杂志社的要求(Times NewRoman/Arial); 3) 同类型文字的字号保持一致(Fontsize ≥ 8 pt,字体太小印刷版看不清楚); 4) 线条粗细保持一致(Line weight;0.25~1 pt); 5) 准确、清楚、有条理的图片标记,插图上所有元素对位整齐; 6) 插图内容应占据整张插图的90%以上空间,四周不能留太多空白区域; 7) 颜色模式符合杂志社的要求(RGB,CMYK); 8) 图片分辨率超过杂志社的最低要求(彩图≥ 300 dpi;线条图≥ 1000 dpi;灰度图≥ 600 dpi;组合图≥ 500 dpi); 9) 格式符合规范(位图,TIFF,矢量图,PDF/EPS); 10) 大小合适(每张插图最好不超过10M,推荐保存为TIFF格式并选择LZW无损压缩模式); 2.如何获取高质量的原始素材? 大家在收集原始数据和图片时,应特别注意获取高质量的原始文件,并长期保存。 (1)照相机拍摄类照片 拍摄时应注意如下要点: 1) 注意摄入参照物。如需比较拍摄物尺寸大小的,应辅以钢尺做参照,如肿瘤体积、裸鼠大小等; 2) 背景应尽量干净,推荐以浅蓝布作为背景,注意减少血渍及其他污染物的干扰; 3) 仔细检查相机设置,分辨率越高越好,推荐2560×1920dpi及以上分辨率; 4) 对焦准确,不要逆光拍摄,多拍几张;及时检查效果并挑选可用的,正确命名,并将原始照片长期保存(不要用word或ppt保存); (2)条带类图片 拼图前,条带类图片需要通过图片软件进行裁剪和预处理,并添加箭头和分子量等文字说明。应注意: 1) 保持凝胶完整; 2) 拍照或扫描时应尽量设置较高的分辨率,原始分辨率不低于300 dpi,越高越好,保存为TIFF格式备用。 (3)显微镜、电镜、共聚焦显微镜图片 这类照片包括黑白图和彩色图。拼图前,往往需要预处理添加标尺和调整大小等。 应注意如下要点: 1) 尽量获取高分辨率的图片,原始分辨率不低于600dpi,越高越好,保存为TIFF格式备用; 2) 注意添加标尺,至少在同批次、同参数的系列照片中的一张上添加,否则后期没有参照将无法处理。 (4)数据图表类结果 一般由数据处理软件生成,如Excel, Origin, Graphpad, SPSS等,属于线条图范畴,要求分辨率不低于1000dpi,或直接通过PDF/EPS格式投稿(如杂志社允许)。 应注意如下要点: 1) 原始数据必须完整、准确; 2) 分析仪器记录的数据最好导出为Excel格式,以便统计软件识别和处理。 3) 将图表转化成PDF格式,必要时可通过AI对PDF格式图表进行编辑; 4) 所有原始数据和图表,皆应长期保存,必要时杂志社可能会要求提供数据分析的结果不要截图,尽量不使用图片形式保存结果,以免后续不好修改。 (5)编辑公司协助处理的插图 虽然论文编辑公司有协助制作SCI论文插图的服务,但很多作者只关心最终的结果——图片本身,却往往忽略了处理过程中的产生的源文件。 应注意如下要点: 1) 绘制类插图,要求提供PDF版,必要时提供符合杂志社要求的高分辨率TIFF图片; 2) 照片类插图(如拼图服务,壁报排版等),要求提供高分辨率TIFF图片,并提供软件处理过程中的源文件(如PS处理过程中产生的PSD源文件),以便后期修改。 最后必须要强调的是,在准备SCI论文插图的每个环节,请务必遵守科研道德及出版伦理的基本原则:不篡改数据、不捏造结果、不伪造图片!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5032 次阅读|1 个评论
勿以文小而不为
medjaden 2015-1-28 16:50
Letters to the Editor是 英文论文里面一种很有意思的交流形式,以前笔者就只阅读文献,后来发现看这种对文章的挑刺、批评和建议的信件类短文更加有趣。有段时间笔者对写这类的小豆腐块很感兴趣,在American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上面总共发表了4篇Letters tothe Editor。其中的3篇(PMID: 17686074、17727438、17555429)是笔者学习循证医学以后不久,在阅读几篇荟萃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时觉得文章里面有些地方不太符合我看到的概念,于是就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实际上后来自己回过头来看觉得这是有点吹毛求疵了。不过似乎SCI杂志的编辑没有这样觉得,在收到笔者的投稿后基本上都在3天内给出答复:直接接受发表!本人对写这类小豆腐块的看法是:一定要就事论事,不要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或加入自己过于主观的判断,写这种小文章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改进这类研究的质量,而不是为了打击别人从中取乐。 对中国医生而言,Letters tothe Editor很难用于评审职称或者申请基金,意义和价值比论著要小,但是在国外SCI杂志里任何被接收发表的文章类型,无论是Letters tothe Editor还是Article都会在你的投稿系统里面留下记录,而这对将来的投稿可能会有一定的帮助作用。打个比方,投稿记录相当于一张信用卡的credit,当你从银行贷了多次小额贷款并准时偿还后,你以后想获得大额的贷款就可能会比别人要容易了。 美捷登编辑:Dr. Yu Bai 文稿链接: PMID17686074 :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17686074 PMID17727438: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17727438 PMID17555429: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term=17555429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2914 次阅读|0 个评论
Fill-in-the-blanks:别陷入学术不端行为的泥沼
medjaden 2015-1-27 15:42
随着招聘,晋职,绩效,基金申请等各项评判标准与科技论文的数量和质量相挂钩,学术不端的现象不仅屡禁不绝,甚至还愈演愈烈。最近,Science和ScientificAmerican分别于10月14日和12月17日刊登了名为“Copycat papers flag continuing headache in China” 和“ForSale: “Your Name Here” in a Prestigious Science Journal”的两篇论文。 这两篇文章直指中国科研学者造假现象严重,批评或指责中国作者的科技论文写作抄袭现象严重,整个中国中国论文编辑市场的混乱,买卖作者等学术不端现象的猖獗。本文先撇开这两篇文章所使用的搜索抄袭方法是否有失偏颇,得出的结论是否过激,也不去评价被披露的个人和单位,仅从事件本身来看,这两篇文章虽是间接或局部反映了的中国论文写作及发表现状,但从整体上却会影响中国学者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诚信值从而增加其论文发表的难度。 中国作者在英文杂志上发表的科技论文普遍存在语句抄袭的现象,主要表现在Fill-in-the-blanks(填空式撰写)。Fill-in-the-blanks出自ScientificAmerican的这篇报道,指的是用完全相同的语句组织语言,仅在措词上有轻微的变化,将表达关键信息的词语用填空的方式填入到句子模型中来撰写文稿。该报告指出在十几篇中国人发表的文章中,许多用语几乎完全相同,仅仅是替换了基因和疾病的名字,就好像是升级版的“mad libs游戏”(欧美曾经流行的一种群体室内游戏:参与者们将缺失的单词填在所需的信息中共同编造一个故事)。更糟糕的是,原文中的错别字也照抄不误!结果以讹传讹,一个并不存在的术语竟在许多类似论文出现。“Begger's funnel plot”就是典型一例,有十几篇中国学者的论文中使用了这一术语。难怪有人怀疑这些论文来自同一“加工厂”。 造成Fill-in-the-blanks的无外乎两大原因。首先,最根本的原因就是英语不是中国人的母语,中国科研学者即使有好的想法和好的实验结果,却无法将之准确用英文描述表达出来,不同的用语习惯和思维方式造成了中国人写出的英文不能被国外学者理解和接受。于是,大家开始模仿已发表论文的用语用句,先寻找需要表达内容的相似模板,然后像填词一样将模板中相应的词语替换掉,从而“创造”出一份符合英语表达“习惯”的文稿来。这种现状便是中国论文中模仿抄袭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中国科学家除了语言出现抄袭以外,其科研思想和结果其实还是原创并有价值的。这就给我们提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中国科学家们的成果如何展示给世界呢?答案就是来自合法、正规、专业的论文编辑公司的协助。 目前,国内编辑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诚然,有许多诚信度比较高、深受国内科研人员喜爱的编辑公司。然而,也有一些所谓的编辑公司打着编辑公司的名义,从事编造论文活动。他们有些建立了较完善的写作模板和流程,只需将虚构的实验方法和编造的数据填写进去,就能快速“生产”出一篇SCI论文,因而成为不折不扣的科研论文撰写、复制加工厂。他们有些在光鲜亮丽的网站宣传背后偷偷摸摸地干着肮脏的论文生产和买卖勾当,有些则明目张胆地在其网站明码实价将虚构的论文兜售给需要论文的作者。这类公司的产生便是造成Fill-in-the-blanks的第二个原因。他们的存在给国内的科研和学术产生了极其不良的影响,使所有科研人员都深受其害。其一,虚假的数据阻碍了科学的进步,对探求真理的科学家和研究者们造成了误导。如果在不正确的方向和道路上进一步研究不仅会浪费学者的时间和精力,更是浪费了国家和投资者的金钱。其二,这种学术不端行为会造成科研人员在科研资源和学术地位上的不公平竞争,打击科研学者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其三,科研学者的使命就是为了追求真理,探索未知。如果在探索科研的道路上被打上了学术不端的标签,轻则造成论文撤稿,重则导致撤职从而断送了科研生涯,甚至有的人不能忍受众人鄙夷和唾弃而失去生命。所以,学术不端行为一旦被发现,代价是沉重的。所以,我们不仅要避免因为语言问题去模仿、抄袭他人的论文,还必须杜绝从论文“加工厂”购买论文。因为上面两种情况导致的Fill-in-the-blanks都会使人陷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泥沼,尤其后者会断送科研生涯。 美捷登学术部:Lauren 参考文献: http://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for-sale-your-name-here-in-a-prestigious-science-journal/ http://news.sciencemag.org/asiapacific/2014/10/copycat-papers-flag-continuing-headache-china 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24288313 http://www.yizhe.org/magazine/magaxdetail.asp?id=9722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美捷登观点|3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撰写经验:这些细节你注意到了没?
medjaden 2015-1-26 16:01
如果将文章的新颖性及其科学价值比作大厦的地基,那么写作细节就是建造大厦的重要环节。 一篇好的科学论文,不仅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取宝贵的信息、按照文中方法重复出相同或类似的结果,还能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谨性、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严格性。 这些都是写作的细节能够反映给读者的信息。如果一篇文稿让评审的第一印象就是写作混乱、前后矛盾、数据不详,那么这篇文稿很大可能就会在初次审稿中被拒。 针对笔者接触到的文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了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实验中涉及到的试剂、设备、研究对象等应该提供详尽的出处,如型号、货物号、产家地址等。 2 )所有简写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应该给出全称。 3 )所有的观点或数据,都要言出有据,提供参考文献或数据作为支持。 4 )数据和单位要表达准确,图表要符合相应的 SCI 杂志格式。 5 )要注意英文的表达方式。 比如:作者写作原意是“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非常明显。”作者译为英文往往是:“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very significant.”但是这样通常会被评审提出叙述不清晰,需要修改成如下描述:“The present study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xxx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 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文表达模式和中文表达模式的差异,英文表达需要将治疗结果具体描述,还要说明是谁和谁进行的比较,这些往往和中文写作思维习惯不同。 很多作者认为自己的论文评审是发给同行看的,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您文章的阅读者、评审者可能并不是和您相同专业或亚专业的人士。 如果大家明确了这样的目标受众,写作自然就会更加详尽、严谨、清晰易懂,让自己的文稿真正的成为 “ 读者友好 ” 的论文并被杂志接受。 美捷登编辑: Dr. Donald Zhou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撰写经验:细节决定成败
热度 1 medjaden 2015-1-23 15:43
如果将文章的新颖性及其科学价值比作大厦的地基,那么写作细节就是建造大厦的重要环节。一篇好的科学论文,不仅能够让读者从中获取宝贵的信息、按照文中方法重复出相同或类似的结果,还能体现出作者思维的严谨性、设计的合理性、操作的规范性以及管理的严格性。这些都是写作的细节能够反映给读者的信息。如果一篇文稿让评审的第一印象就是写作混乱、前后矛盾、数据不详,那么这篇文稿很大可能就会在初次审稿中被拒。针对笔者接触到的文稿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总结了在撰写文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几点: 1)实验中涉及到的试剂、设备、研究对象等应该提供详尽的出处,如型号、货物号、产家地址等。 2)所有简写在文章中第一次提到的时候应该给出全称。 3)所有的观点或数据,都要言出有据,提供参考文献或数据作为支持。 4)数据和单位要表达准确,图表要符合相应的SCI杂志格式。 5)要注意英文的表达方式。比如:作者写作原意是“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非常明显。” 比如:作者写作原意是“结果表明,治疗组的疗效非常明显。”作者译为英文往往是:“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very significant.”但是这样通常会被评审提出叙述不清晰,需要修改成如下描述:“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expression level of xxx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到英文表达模式和中文表达模式的差异,英文表达需要将治疗结果具体描述,还要说明是谁和谁进行的比较,这些往往和中文写作思维习惯不同。 很多作者认为自己的论文评审是发给同行看的,但这不是绝对的。有时候您文章的阅读者、评审者可能并不是和您相同专业或亚专业的人士。如果大家明确了这样的目标受众,写作自然就会更加详尽、严谨、清晰易懂,让自己的文稿真正的成为“读者友好”的论文并被杂志接受。 美捷登编辑: Dr. Donald Zhou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6558 次阅读|1 个评论
SCI论文投稿——如何定位自己的文稿
medjaden 2015-1-22 15:42
我们在昨天发布的博文里,针对“有 比较积极的拒稿意见时,该如何处理” 已经进行了讨论。今天 主要针对 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文稿的情况,来谈谈本人的看法。 笔者最近在工作中遇到这样一件事情:一位作者在投稿一份杂志后(IF不到2)被拒稿了,但是杂志社建议转投到其旗下的另外一份杂志(IF不到0.5),作者觉得比较亏,拒绝转投。于是后续又投稿一些0-3左右的杂志(大概7-8份),结果都比较糟糕,全部拒稿,多数没有送外审,整个过程持续了一年多。在再次被一份IF不到一分的杂志据稿后,我们的工作人员建议作者考虑曾经被建议改投的那份杂志,因为新的IF出来后,这个杂志IF已经接近1,比作者最后被拒稿的那份杂志的IF还要高一些,作者同意了。一个月后,文章被接受了。也就是说兜兜转转一年多后,文稿最终还是投给作者曾经拒绝投稿的杂志,这个过程中,作者承受了多少压力和煎熬,我们的工作人员费了多少的时间和心血,就不得而知了。 这个事情很有代表性,很多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觉得自己手里是个金娃娃,怎么可以贱卖呢?因此,很多作者坚持一定要投高分,一定要投稿SCI核心杂志。有个作者在被十几个IF 5分以上的杂志拒稿后(很多是秒拒,多数没有送外审,有外审的审稿意见也极其负面),时间也过去了一年了,仍然坚持要投5分以上的。这样的无谓坚持有什么意义呢?这么多杂志拒稿其实已经给出很明确的信号,你的文章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稿的新颖性可能会越来越低,也许最开始本来能发个3分的稿子,折腾2年后也许就只能发1分的了,也许压根就发不出来了。尤其是对综述和荟萃分析来说更是如此,时效性更强,耽搁时间久了,参考文献和内容都需要更新不说,很可能别人也已经写了类似的东西在投稿,说不定哪一天你会发现类似的文章刚发表,但作者不是你。有人可能会奇怪,综述还有坚持IF的吗?对此笔者只能说大千世界,无奇不有。 还有些作者对一些杂志推荐的转投行为嗤之以鼻,觉得那也是贱卖自己成果的行为。诚然,有很多出版社为了帮自己低端杂志打开市场,都会建议被拒稿文稿改投自己的兄弟杂志。但是作为作者,我们要理性看待这种改投建议,如果推荐的是一些非SCI杂志,那我们压根就不需要考虑,直接拒绝就是了,但是有些改投意见还是有一定的可行性的。比如Nature出版社,如果投稿Nature被拒后也许会建议改投其 旗下十几分的子刊,笔者觉得是可以考虑的,因为很多专业的顶级杂志也就十几分,有的甚至还不到,如果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足以发CNS或是Lancet、JAMA之类的,十几分的杂志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本文例子也是这样,两个杂志档次其实相差不是很远(在笔者看来,除了某些特别专业的专科杂志,一般综合杂志0-2分杂志水平相差都不是很大),如果作者一开始就接受建议的话,也就不需要经历那个黑暗沮丧的一年多的投稿经历了。 庆幸的是,本文例子中的文稿最终还是被接受了,这是比较幸运的。还有很多作者由于自己不理性和不配合的坚持还在苦苦煎熬中,新颖性越来越低,发表的希望越来越渺茫,个中滋味,也只有当事人才能够体会了。 美捷登学术部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5240 次阅读|0 个评论
论文被拒怎么办?审稿意见面面观
热度 2 medjaden 2015-1-21 15:07
SCI论文被杂志社拒稿,应该是许多作者在投稿时经常会遇到的状况。收到拒稿意见后,可能有的作者会觉得沮丧,情绪上可以被理解。 但理智的做法是,文章作者应该尽快仔细分析拒稿意见,汲取其中积极的部分,尽可能用来完善文稿,为下一次的投稿做好准备。那么,具体我们该如何对待审稿意见呢?请看以下两个典型案例。 案例一 : 一篇文稿被一份 IF 为 5 分的杂志拒稿了,拒稿意见很详细,其中有位审稿人提了将近五页的审稿意见,几乎是手把手教作者怎么写论文,同时也对实验设计方案提出了改进意见。 由于涉及补实验而作者没有时间,所以作者没有修改文稿,直接改投了另一份 IF 为 3 分的杂志,送外审后还是被拒稿了,拒稿意见也很详细。从审稿意见的写作风格和语气来看,有位审稿人应该和第一次投稿时遇到的写五页纸意见的是同一位,因为多条修改意见都很类似甚至一致。 这位好心的审稿人看到文章几乎原封不动,似乎已猜想到作者可能无法补充实验,所以实验方面的意见少了一点,这次大概写了三页纸。由于作者还是觉得有些意见修改起来很麻烦,于是这篇文稿又被转投到一份 IF 为 1 分左右的杂志,结果又被拒稿了。 原因大家可能已经猜到,审稿人还是原来的这位,在看到作者的态度后直接建议杂志社拒稿。 案例二 : 一篇文稿先被投到一份 IF 为 4 分左右的杂志 A ,送外审后被拒稿了。拒稿意见中一部分很难修改,但是另一部分意见还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于是,作者将自己能够修改的内容修改后,重新投了另外一份 IF 为 4 分左右的杂志 B 。 这次送外审后被修回了,杂志 B 总共请了两位审稿人,第一位与杂志 A 刚好请的是同一位。由于作者事先已经针对他的一部分意见进行了修改,所以这次他只提到了上次意见中没被修改的那部分问题。 但巧合的是,杂志 B 的第二位审稿人提了一些建议和意见,按照意见修改后正好可以解答第一位审稿人的问题。于是作者认真按照审稿人意见修改后修回,文稿很快就被接受了。 这两个案例说明,我们要慎重对待有价值的拒稿意见。这些意见一般都是很有针对性的,对提升文稿的质量有很大帮助的。 大家都知道, SCI 杂志审稿人的审稿工作,通常是义务性质的,他们会认真负责地提很多详细的建议,而这些建议对文稿的贡献,有时甚至会大过某些作者。他可能会在审稿意见里教你怎么改进实验,怎么展示结果,怎么讨论研究的意义和怎样彰显文章的亮点。 能得到“大牛”亲自执教,机会是非常难得的,这么好的学习机会我们为什么要浪费呢?所以拿到拒稿意见后,先别忙着改投,如果可以,我们可以尽量吸取审稿意见中积极的部分,尽可能按照审稿意见修改文稿。这样,既对审稿人的劳动成果表示了尊重,又提升了自己的写作能力,何乐而不为? 我们建议您慎重对待拒稿意见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在有些领域,真正的小同行就只有那么几位。这就导致即使投到不同的杂志,碰到同一位审稿人的可能性也非常大。所以,尽量不要对审稿意见视而不见直接改投。 如果作者本身确实条件有限无法补实验,可以先将审稿意见里面容易解决的问题先解决掉,再转投低一档的杂志,同时推荐上一次的审稿人。不同档次的杂志对稿件质量的要求是不同的,虽然还是有可能遇到同一位审稿人,但低一档的杂志对文章水平要求不是那么高,很可能就会接受。 当然,如果您有时间和条件补充实验后再修改文章,那是最好不过的,那样您就可以选择重投原来的杂志,甚至尝试更高分的杂志了。 总之,只要您能认真听取审稿人的意见,好好利用审稿人的专业经验,高分杂志将不是梦! 美捷登学术部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9068 次阅读|3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4: 如何撰写摘要
medjaden 2015-1-20 15:27
项目摘要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评审的过程中,绝大部分评审人都会先从摘要入手,将其作为整个申请书的介绍,短时间内在头脑中形成第一印象。所以一份精炼、准确而有特色的摘要会立刻使您的申请脱颖而出,为您的标书赢得更大的机会。那么如何撰写摘要、需要注意哪些要点呢? 第一,摘要需要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关键的一点是在内容上不应有错漏,要能准确反映出项目中重要的元素。从摘要中应能找到如下几个问题的答案:1. 该研究要解决什么问题,必要性和创新性如何? 2. 已有的前期研究结果如何?3. 该项目拟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提出的科学问题?4. 预期的研究结果如何?有什么科学意义及应用前景? 第二,摘要信息量大,而且有字数限制,要将全文内容浓缩在400字里并体现出特色,是十分需要功底的,所以摘要中的每个句子每个字都要仔细斟酌,尽量在限制字数范围内写清楚写明白,写出特色,不要写的太少而浪费了400字的限制要求。需精简扼要,不能废话一大堆,要条理清晰,前后连贯通顺,结构严谨。同时摘要需实现题目与正文的连贯性。 第三,标书题目中的关键词都应在摘要中出现,申请书的关键词也都应该在摘要中出现,同时摘要的关键词也要全部出现在正文中。通过这样的审视,我们就可以看出摘要是否提炼得当。 第四,中英文摘要相互对应,中文摘要描述要全面具体,英文摘要也要准确表达清楚中文摘要的内容。英文摘要一定要特别注意语言语法问题,内容是否有颠倒错漏,语句是否有歧义,同时一定要注意专业术语的规范表达,如果这些错误出现在摘要中会使整个标书大打折扣。 下面有一些小套路,供大家在写作时参考: 1. xxx已经成为xxx的新热点,在xxx中有重要作用,但xxx的研究还xxx,我们拟在xxx的基础上,深入研究xxx,利用xxx研究xxx;利用xxx筛选xxx,为xxx提供实验依据。 2. 用xxx手段进行xxx研究,证明xxx问题,对阐明xxx有重要意义,为xxx提供xxx思路,为xxx奠定基础。 3. 在xxx基础上,通过xxx,达到xxx,预期结果xxx,本实验将xxx,有助于xxx。 4. 既往研究发现xxx,推测xxx,本研究在xxx基础上,采用xxx等技术,拟阐明xxx,证实xxx,将为xxx提供理论和实验基础。 5. 为解决 xxx 问题,本项目以 xxx 为研究对象,通过 xxx ,研究 xxx ,建立 xxx ,探究 xxx 。 美捷登学术部:Lauren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9066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3: NSFC项目组成员限项规定及常见误区
medjaden 2015-1-19 15:19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获得自然科学基金,避免项目过于集中被一些科研优势单位或集体所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对申请人和项目组成员做了各种限制性规定,都有那一些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1. 申请人(不含参与者)同年只能申请 1 项同类型项目( 面上项目和青年科学基金算不同类型项目 )。上年度获得面上项目(包括一年期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指同一名称联合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包括一年期项目)、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资助的项目负责人,本年度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同类型项目。连续两年申请面上项目不中,暂停申请面上项目一年。 2. 作为负责人以下项目限获得 1 次资助: 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创新研究群体项目, 一旦获得,不能再次申请 。 3. 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申请(包括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和正在承担(包括负责人和主要参与者)以下类型项目总数合计限为 3 项:面上项目、重点项目、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项目(不包括集成项目和指导专家组调研项目)、联合基金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不限项)、国际(地区)合作研究项目、科学仪器基础研究专款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专项项目、国家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优秀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项目,以及资助期限超过 1 年的委主任基金项目和科学部主任基金项目等。请注意,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申请时是不占项的, 也就是说,即使申请人申请和承担项目已经三项了,也是可以申请杰青的。 4. 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人员作为申请人申请和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数合计限为 1 项; 作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负责人,在结题当年可以申请面上项目 。在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参与项目研究工作的前提下, 作为主要参与者申请或者承担各类型项目数量不限 。但是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的人员晋升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职称)后, 作为负责人正在承担的项目计入限项范围,作为参与者正在承担的项目不计入限项范围 。也就是说, 中级职称研究人员可以无限制参与各类型项目 ,即使晋级为高级人员,这些参与项目也不会影响以后申请造成占项。 5. 处于评审阶段(自然科学基金委作出资助与否决定之前)的申请,计入限项申请规定范围之内。申请人即使受聘于多个依托单位,通过不同依托单位申请和承担项目,其申请和承担项目数量仍然适用于各种限项申请规定。也就是说, 限项是对人不对单位。 6. 正在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内从事研究的科学技术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不得申请其他类型项目。在职攻读研究生学位的人员可以申请的项目类型包括:面上项目、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地区科学基金项目及部分联合基金项目(特殊说明的除外),但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的,不得申请青年科学基金项目。也就是说, 博士后和在职研究生的可申请项目是受限的 。 7. 非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能作为无依托单位的申请人申请各类项目;受聘于依托单位的境外人员,不得同时以境内、境外两种身份申请或参与申请各类项目。如果已经作为负责人承担了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项目,或者作为合作者承担了国际合作研究类项目,在前 2 类项目结题前,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其他类型项目。反之亦然,如果作为项目负责人正在承担前 2 类项目以外的其他类型项目,不得作为申请人申请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或作为合作者参与申请国际合作研究类项目。也就是说, 申请或承担或参与合作项目时,研究人员只能是同一性质的身份,要么都是境外的,要么都是境内的。 以上信息依据2014年申请指南,待2015年指南发布后,我们将继续与您分享新指南的变化。希望大家认真了解限项规定,做好申请准备,以免造成无效申请,愿大家都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美捷登学术部: Joy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7707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2: NSFC申请代码,你了解多少?
热度 2 medjaden 2015-1-16 15:23
在填写国自然申请书的时候,需要选择申请代码,比如生命科学学部: C01 微生物学 C0101 微生物资源与分类学 C010101 细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2 放线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3 真菌资源、分类与系统发育 C010104 病毒资源与分类 C0102 微生物生理与生物化学 C010201 微生物生理与代谢 这些申请代码有什么用呢?这些代码其实是“申请端口”,会决定你的申请书归哪个部门受理,而且是遴选评审专家的重要依据。换句话说,选哪个申请代码,就会决定什么人评审你的申请书!那么在选择申请代码的时候,有什么技巧或需要注意的地方呢? 第一,一定要选择与你的申请内容相符的申请代码,否则在形式审查的时候就会出问题。 第二,一定要填到二级代码!比如上面的例子,要选到C010104而非C0101。如果选C0101,当然没选错,但是有可能导致该申请书被分配到不适合的评审专家手中,导致自己的申请标书不能被准确评审。 第三,每一项下面,经常有一个选项是“其他”。但是尽量不要选哦!如果选“其他”,有可能导致自己的申请书在分组的时候被合并,送到不熟悉自己研究内容的专家手中,那么评审的时候可能会有偏差。 第四,如果某申请项目是学科交叉的,既可以选A代码,也可以选B代码。那么到底选哪个合适呢?答案是:尽可能接近核心学术思想。比如一个关于肝癌侵袭转移的分子机制的申请项目,应该选生命科学学部的代码还是医学科学部的代码呢?一般来说,生命科学学部以揭示机体奥秘为主,而医学部则多以疾病为落脚点。经过这样的分析,结果就呼之欲出了。 大家一定准确选择申请代码,别让自己的心血因为选错代码而失去机会。 祝大家顺利中选! 近期我们还会陆续发布关于2015 NSFC申报相关的系列文章,请大家密切关注! 美捷登: Sarah 本文由美捷登编辑原创,转载请注明来自美捷登科学网博客,并附美捷登微信二维码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7162 次阅读|2 个评论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论文被低分杂志拒稿修改后被高分接受
medjaden 2015-1-15 15:30
无论是在读硕士、博士、还是高校或科研单位的工作者,提起科研文章(尤其第一篇)投稿后被杂志社拒稿的心情时,都会用刻骨铭心的“沮丧、郁闷、失望和痛苦”来形容。 每一篇科研文章都是来之不易的:从最初的多方考虑、查找文献资料以设计出自以为最合理的实验方案,到实验正式开始后,一年甚至几年的加班加点的努力,往往还要经过数次失败,才能得到理想的实验数据,再到后期数据的整理,翻阅大量文献,最终写出一篇满意的科研文章。在这黑暗的隧道里,我们不是为着前头那充满希望的亮光才会甘愿忍受实验室的寂寞和失败的痛苦吗?那前头的光亮是什么?不就是希望看到写着自己名字的文章发表在最理想的杂志上吗?可以想象,当收到拒稿通知时,作者心里会充满着怎样的失望! 此时作者的心里除了巨大的失望,还有无数疑问:为什么我觉得写得不错的文章会被拒?问题究竟在哪里?是实验做得不够,还是数据不够好?还是文章写得有问题?我的文章还有可能被发表吗?我还要做些什么才能让文章被发表? 在多年为科研工作者服务的过程中,美捷登收到不少作者在文章被拒后寻求帮助的请求。美捷登认为,作者遇到文章被拒的情况非常常见,完全不必气馁。而且,“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美捷登有着许多“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例子。 以下就是一个典型的实例。 来自湖南某医科大学的小陈,她次年就要毕业,非常希望文章能够尽早发表。但文章投往 ***( 影响因子为 4 分左右,为尊重故隐去期刊名 ) 后很快收到了拒稿通知,同时有比较中肯翔实的审稿意见和建议。失望痛苦之余偶然了解到美捷登公司。美捷登的专家在对小陈的文章进行专业、细致的分析之后,也认为小陈的文章有很大的提升空间。经过小陈和美捷登互动修改,文章及时得到发表,而且比上一次投稿杂志分数更高。 下面是小陈发来的感谢信: 尊敬的贵公司: 感谢你们一直以来的良好服务,我的文章经过你们的修改和投稿帮助,目前经过一次大修,已被杂志社接受了。我要说的是非常感谢你们的服务,使我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保持信心,将我的文章发到了SCI,而且是J PROTEOME RES(影响因子为5.675)。太感谢你们了。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心中的感激之情。 同时我的另一篇经你们写的文章初稿也即将见刊。我现在有 2 篇文章,不仅可以毕业。而且工作也有了好消息:香港一所大学邀请我去做 Research Assistant 。香港也是贵公司所在地,到时候有机会一定登门感谢。 再次表示感谢! 湖南某医科大学小陈 从小陈的实例中可以看出,文章被拒之后不需要盲目悲观,因为“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美捷登建议被拒稿的作者结合以下几点因素,合理修改文章和继续投稿: 第一,寻找、分析拒稿原因。被拒稿原因很多,有的是学术价值不高(相对该杂志),有的是文章新颖度不够,有的是研究设计有问题(如标本量或研究指标太小、缺乏对照组等,需要补实验),有的是科技英文论文写作方面的问题,有的是文章研究内容不属于所投杂志社所涵盖领域,等等。 因此,论文被拒后,作者应该认真阅读审稿意见,找出文章被拒的真正原因,必要时寻求专家的帮助。在这里,“专家”可以是你所在专业的前辈,也可以是可信赖的专业科研文章编辑公司。当作者找到论文被拒的原因时,他 / 她往往也会认识到论文的优点(创新性、新颖性、科研或临床意义等)。这样,在修改论文时就可以扬长避短,使论文被相应乃至更好的杂志接受。 第二,慎重选择合适的杂志。这一点也非常重要。作者需要根据文章的内容、新颖度以及工作量来选择合适杂志进行投稿。而且不同水平杂志稿件拒稿率也相差很大,不见得影响因子高的杂志就会比影响因子低的杂志难投稿,小陈的实例就说明了这一点。 第三,给自己足够时间撰写论文和投稿。这样,作者才有可能冲刺更高档次杂志,即使被拒,亦可从高级杂志获得更专业的审稿意见(必须承认,高档次杂志其审稿人学术水平也相应较高),为修改、完善论文、使其被下一份杂志接受奠定坚实基础。 最后,美捷登专家建议大家不要将目光只盯在国内核心期刊上,把文章投到英文 SCI 杂志可能更容易被接受,同时更省钱!所以,如果中文论文被国内某中文杂志拒稿,也不要气馁。可以在专家帮助下有针对性的修改成英文论文投国外 SCI 杂志,或许会更快被接受,而且,影响因子通常会更高! 美捷登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4903 次阅读|0 个评论
SCI论文撰写经验:论文写作中一些常见的用词不当
热度 25 medjaden 2015-1-14 16:06
笔者从事论文编辑时,发现了许多作者在选择用词上犯的错误,通常语法和句法错误容易避免,但词和词组的误用却是比比皆是。这些用法非常普遍,以至于作者通常意识不到它们不对。 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母语为非英语的作者和编辑越来越多,大家没有发觉其用法是不当的;二是由于在非正式的写作和口语中也会见到这类错误的用法,久而久之,大家就习以为常了。 虽然语言始终是变化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有些现在被认为是错误的,也许以后用的人太多,就变成正确的了。但在科学写作中,我们还是应该尽量遵守严谨的写作规则,在选择词或词组时应选择常见的、确定无误的用法。在这里,笔者总结了一些论文中常见的误用范例供大家参考。 范例一: use , utilize 和 using 许多人喜欢用utilize 代替use 表示“用”的意思。但是这两个词有明确而不同的定义,不能混用。use是最普遍的用法,可以表示一切“用”,但多指用其本身的用途,比如use 血压计量血压。而utilize是用其本身没有的用途,比如utilize 钥匙开瓶盖。 因此,在科学论文中 utilize 几乎没有机会使用到,而用 use 始终正确。 Using 也经常被误用: QoL was evaluated using Hamilton scale 。此处语法上不正确,正确的用法是前面加个“ by ” : QoL was evaluated by using Hamilton scale 。 范例二:due to 和 because of 用due to代替because of在笔者编辑过的论文里也非常常见,但这是错误的。Due to的意思是causedby,做形容词用,修饰的是名词,而becauseof做介词用。 比如: He died from pneumonia due to (caused by) a severe infection 是正确的, due to asevere infection 形容 pneumonia 。而 He was hospitalized due to a severe infection 是错误的,此处应该用 because of 。 范例三:compared with 和 compared to Compare这个词,每篇论文都会用到,比如在结果和讨论中经常见到compared with 或 compared to the control group。笔者的经验是,用compared with,不用compared to。 在比较两者时, compared with 是最普遍的用法,也最安全,着重的是两者的不同点, compared to 则意在强调相同点。在论文中我们通常着重的是不同点,因此应该用 compared with 。 范例四:before 和 prior to 越来越多的人用prior to表示“在之前”来代替before。而实际上,prior to只表示重要性,而非时间上的“在之前”,因此许多时候应该用before。但是prior to现在已变得非常普遍,有些编辑也把它当做正确用法了。 范例五:after 和following 虽然用following表示时间上紧接着发生很常见,但following是形容词,不能代替after,所以这句话语法上是错的:angiography was conducted following a MI. 希望这些案例能对大家有所启发, 如果您认为本文对您有所帮助,也欢迎您转载到您的个人博客上,与其他朋友们分享! 美捷登编辑:程琪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27007 次阅读|27 个评论
你发表的论文可以被重复出来吗?
热度 2 medjaden 2015-1-13 16:53
评价一篇论文是否有科学性和可行性,关键点是能够根据文章提供的方法重复出相似的结果。而这就要求作者对于材料方法部分的描述准确无误,并且没有遗漏。 由ScienceExchange,PLOS,Figshare和Mendeley共同提出的“验证重复性”倡议,主要内容是让独立的研究小组对重要的生物学结果进行重复性验证,这一倡议的实施将考验研究方法和结果是否具有高质量和可重复性,也将使研究人员,基金资助单位,出版社,赞助人等更方便客观地对研究结果进行验证和评价。 2014年12月17日,第一份重复性验证的文章作为一个test case发表在PLoSOne上,尽管这种没有新内容的重复性验证结果是否具有可发表性还存在争议。而科学家们也表示,许多重要的实验是很难进行重复的。 在这份报告中,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RobertMcMaster自愿贡献出他的论文作为验证试验的原始研究。他的论文于2011年发表在PLoS NeglectedTropical Diseases上,主要是证明牛的肽激素可高效杀死寄生虫利什曼原虫。McMaster对于实验的重复性十分有信心,并且表示:在发布结果的时候,他们对于这个实验已经验证过不下十次了。 大家本以为这个验证过程十分简单,但是直到2013年10月,位于纽约大学的重复实验研究人员指出,这个肽激素确实可以杀死寄生虫,但是只有在使用原始研究十倍的剂量时才有这样的效果。这两份报告出现的不同点在于有效剂量上的差距,而比较关键的问题在于:这是一项临床前试验,如果作为药物在人类受试者中使用,人类的血液中很难保持如此高的药物浓度。 于是这份重复性验证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呢?这引发了世界范围内科学家们的争论。后来重复实验团队发现,他们的团队使用的肽激素是不含有酰胺基团的,原始实验团队使用的是含有酰胺基团的肽激素,而这一切的产生是源自原始作者并没有在论文中明确且详细地描述这个肽激素的分子结构,而这一观点也被原研究团队所证实。当重复实验团队再用带有酰胺基基团的肽激素进行实验时,最终得到了与原团队类似的研究结果,重复实验成功。 这个例子告诉大家研究型论文的方法部分描述一定要做到一丝不苟,不然就会“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重复性验证试验也将对广大科研工作者们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 美捷登学术部: Lauren 参考文献: http://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04953/ http://www.plosone.org/article/info%3Adoi%2F10.1371%2Fjournal.pone.0114614 http://www.nature.com/news/parasite-test-shows-where-validation-studies-can-go-wrong-1.16527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7156 次阅读|2 个评论
SCI论文屡投不中?您瞄准靶心了吗?
medjaden 2015-1-12 15:23
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在SCI论文投稿过程中十分重要,文稿屡投不中,很多时候不是因为文章质量存在严重问题,而是没有选择合适的目标杂志,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以下案例: 有篇文稿在投稿到一份 IF 不到 2 的杂志后被拒稿了,杂志社建议作者转投到其旗下的另外一份杂志( IF 不到 0.5 ),由于 IF 悬殊较大,所以作者拒绝转投。于是,文章后续又投稿了 7-8 份其他 3 分以下的杂志,结果都不理想。 在再次被一份 IF 不到 1 分的杂志拒稿后,作者终于决定投稿之前杂志社建议改投的那份杂志,一个月后,文章顺利被接受了。而新一年的 IF 出来后,这份杂志的 IF 已经接近 1 ,比作者最后被拒稿的那份杂志的 IF 还高了一些。 这个案例其实比较有代表性,很多作者不能正确定位自己的文稿,通常会过高估计文章能够发表的分值。在经过不断的被高分杂志拒稿后,才最终找到文稿的正确定位,导致文稿险些无法发表。如果作者能够早些仔细研究和分析杂志的拒稿信,从拒稿意见中其实就可以感受到文稿的定位范围了。 若审稿意见很尖锐,那么这是一个明显的信号:你的文章也许没有你想象中的那么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文稿的新颖性可能会越来越低,被拒稿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尤其是综述和荟萃分析这两类时效性强的文章,不仅需要更新参考文献和内容,还要和其他撰写了类似文章的作者进行时间赛跑,拖到最后,文稿发表的难度可想而知。 不愿意转投原杂志推荐的兄弟杂志的作者,大概是觉得兄弟杂志水平太低,有负自己辛苦得来的科研成果。诚然,有部分出版社为了帮自己旗下的低端杂志打开市场,会建议被拒的文稿改投自己的兄弟杂志。 但我们要理性看待这种改投建议,如果推荐的是非 SCI 杂志,我们当然可以不考虑,但如果推荐的杂志也属 SCI 收录,那么这种建议还是有一定可行性的。 比如投稿 Nature 被拒后,如果有改投 Nature 出版社旗下 IF 十几分的子刊的建议,那这个建议就完全是值得考虑的,因为很多专业的顶级杂志也就十几分,如果文稿的新颖性和创造性不足以发 CNS 、 Lancet 或 JAMA 之类的杂志,那么十几分的杂志就是很不错的选择了。 本文案例也是这样,其实原杂志和推荐杂志的水平相差不大(除了某些特殊专业的专科杂志, IF 在 0-2 分的综合性杂志水平其实相差不大),如果作者一开始就接受建议改投的话,可能会节省很多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幸运的是,这篇文稿最终被接受了。 面对那些屡投不中且少有外审意见,有外审意见也多为负面的文稿,作者如果还是坚持投高分杂志,对于目标杂志的分值不适当做出妥协,那么这明显是不理智的做法。如果杂志社的拒稿意见不是太负面,建议很有价值,则建议作者进行补充实验和修改文章,这样文稿还是有可能发到更高水平的杂志上的。至于收到一些积极的拒稿意见时该如何处理,我们以后再为大家分享。 美捷登学术部 美捷登版权 www.medjaden.com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个人分类: SCI论文写作技巧|5891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5年NSFC申报系列之1: NSFC2015新变化
热度 2 medjaden 2015-1-9 15:34
又到了一年一度撰写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书的时候了,相对于2014年,2015年国自然的申请可是有不少新变化,让我们马上来看看吧。 一、国自然基金项目进行了优化整合,在原有30个项目类型的基础上,取消、整合了13个项目类型,新的资助格局包括3个项目系列、17个项目类型。当然了,大家申报最多的面上项目和青年基金项目没有变化。 二、所有项目均实行在线填报。2015年度项目基金委的申请集中接收工作 自2015年3月2日开始,3月20日16时截止 。 请大家注意自己单位的接收日期 。在线填写完成后,在线系统会生成PDF版申请书供申请人下载,下载后签字上交至本单位。请大家注意, 系统即使只超过几分钟都会被关闭,为避免最后几天大家集中填写、系统集中生成PDF文件造成的网络系统拥挤,请大家提前完成填写 。 三、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的申请方式改为申请人通过依托单位直接向基金委提出申请,不再需要部门推荐。而且资助期限由3+3+3改为6+3,并对学术带头人作了申请当年1月1日未满55周岁的年龄限制规定。 四、特别强调了申请人和主要参与者 使用同一身份证件申请项目 。请使用二代身份证。如果某人的身份证信息有误,会影响自己的科研诚信哦!千万不要有侥幸心理。 五、 经费预算改为直接费用和间接费用两部分,不再设置预算比例 。申请人填写申请书时,仅需填写直接费用,间接费用将按比例由系统直接生成,申请人填写的直接费用与系统生成的间接费用之和即为实际申请经费。以前有比例限制的劳务费和国际合作交流费,今年取消了比例限制,实行据实申报、审核确定。且下放了预算管理权。 近期我们还会陆续发布关于2015 NSFC申报相关的系列文章,请大家密切关注! 美捷登学术部:Sarah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个人分类: 基金申请及相关|7785 次阅读|2 个评论
美捷登机构博客欢迎您!
medjaden 2014-12-31 15:41
今天,2015年的第一天,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美捷 登 机构博客正式开博啦! 博主简介 美捷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最早进入中国生物医学SCI论文市场的公司,自2005年于中国香港成立以来,秉承“ 您不放弃,我们决不放弃 ”的服务理念,将客户的每一篇论文都视为一块玉石,依托强大的专业团队对文稿进行认真细致地打磨,从质量和速度着手,为数万篇生物医学论文提供了服务,使之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在业界树立起极好的信誉和口碑,并成为了科研学者们的良师益友。 博客宗旨 历经十年,美捷登已发展成为集 课题设计、论文修改、基金申请、讲座培训一体化 的优秀的团队,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新老朋友的支持与陪伴。我们终于决定,开通科学网机构博客,向各位献上美捷登原创的文章,包括实验设计、SCI论文写作方法、论文投稿的注意事项等小技巧,以及播报当前最新最热的生物医学领域的前沿动态。希望通过这个平台,能跟所有对科研有无比热情的朋友们做进一步互动交流,分享科研道路和SCI写作发表过程中的经验和喜悦。 博主开场白 美捷登感谢各位老朋友一直以来的支持,也真诚欢迎各位新朋友的关注。我们将在这里向大家呈现关于科研、论文、基金等多方面的知识和经验,还有最新学术进展和热点论文的摘译,欢迎大家常来坐坐,给我们留言。科研路上,美捷登与您一路同行!祝愿大家新年快乐!有更多科研成果发表在高水平的国际期刊! 美捷登版权www.medjaden.com欢迎转载,转载请勿修改内容 欢迎关注我们的微信
3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19: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