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牛首山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春游南京牛首山
热度 2 陈吉德 2011-4-9 18:50
春游南京牛首山
又到周末,我放下手中的活,开车带着儿子和父母,离开喧嚣的都市,驱车 20 余里,来到南京南郊的牛首山。 牛首山山高 242.9 米,面积约 500 公顷,以 牛首山 为主体,北连翠屏、南接祖堂,周围有感应泉、 虎跑泉 、白龟池、兜率岩、 文殊洞 、辟支洞、含虚阁、地涌泉、 饮马池 ,及宏觉寺、 宏觉寺塔 、 郑和 墓和抗金故垒等人文景观。 牛首山山体多为三迭系黄 马青 组砂岩。《金陵览古》日: “ 遥望两峰争高,如牛角然 ” 。因 双峰 酷似牛之双角,故名牛首山 ( 古名 牛头山 ) 。 牛首山又称 “ 天阙山 ” ( “ 阙 ” 是宫门或墓道两边所立的楼台式碑坊)。公元 317 年,晋元帝 司马睿 渡江 初建东晋王朝时,定都 建康 (今南京)。 大兴 年间,元帝想在 都城 的正南门宣阳门外建立 双阙 ,以示皇权的至尊。当时众官议论纷纷,都说义兴( 宜兴 )汉司徒许玉墓前的二阙高壮,可以迁到这里。丞相王导不同意,他清醒地知道,东晋政权草创,财力不足,连城墙都还用竹篱笆代替,哪有条件建阙。王导思索了几天,有一天,他陪晋元帝乘舆出宣阳门,往南眺望,只见牛首山两峰对峙,十分壮观,便遥指山峰说: “ 此天阙也,岂烦改作! ” 元帝明白王导的苦心,就听从他的意见,取消建立双阙的计划,称牛首山为天阙山。《 昭明文选 》中陆亻垂的《石阙铭》里即有 “ 乃假天阙于牛头 ” 的记载。唐朝 天宝 初,牛首山正式改名为 “ 天阙山 ” 。 南朝 刘宋孝武帝大明五年 (461) ,牛首山 西峰 南坡山洞里,曾住过高僧辟支和尚,他在此洞中 “ 立地成佛,上天为仙 ” ,因此住过的山洞称辟支佛洞,又称佛窟洞。牛首山一度亦称仙窟山。 南朝梁代佛教盛行,牛首山南建有佛窟寺 ( 今宏觉寺 ) ,唐代又添建宏觉寺塔。 唐太宗 贞观六年 (632) ,牛首山成了佛家 “ 牛头宗 ”( 一名 “ 牛头禅 ”) 的发祥地。佛家称 “ 江表牛头 ” 即指此。塔有碑,碑文《牛首山第一祖融大师新塔记》,为著名诗人 刘禹锡 所撰。自梁代到明代的千余年间,牛首山一直是僧人咸集,群贤毕至之地。余宾硕描写它: “ 秀宇层明,松岭森阴,绮馆绣错,漂渺玲珑 ” 。在牛首山东峰 舍身崖 的感应泉旁,有明景泰六年 (1455) 诗刻。凤字形石壁上除有梵文和诗刻外,还有 4 龛石刻佛像,多者达 75 尊,大者近 2 米。足见明代佛教盛况之一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095 次阅读|1 个评论
春游牛首山
热度 4 njzhaoxm 2011-4-4 10:24
春游牛首山
南京牛首山的春光与栖霞山的秋色齐名 , 素有 “ 春牛首、秋栖霞 ” 之谓。阳春三月 , 这里满目苍翠 , 桃李芬菲 , 茶、兰、梅、杜鹃等争奇斗艳。清代 “ 金陵四十八景 ” 中的 “ 牛首烟岚 ” ,即是对牛首山风景名胜的一种全面精彩的艺术展示。历代诗文中吟咏牛首山的佳作也很多。如唐代韦庄有诗曰: “ 牛首见鹤林,梯径绕幽岑。春色浮山外,天河宿殿阴。传灯无白日,布地有黄金。休作狂歌老,回首不住心。 ” 迎春花 路边野花
个人分类: 摄影集锦|5282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