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互选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导师-研究生的互选
whoiswho 2013-2-23 05:13
新学期开学了,研究生成绩也出来了,开始陆续收到研究生找导师的信件,有学生问到我选学生的依据和标准,其实一个普通教师也没啥要求,大体有三点,第一,较为勤奋,有上进心;第二,一定的专业基础;第三,善于沟通。诠释,所谓较为勤奋,能保证每天工作8小时的效率即可,加班根据自己情况也不反对;第二,专业基础至少本专业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要知道,专业外语也要略知一二,第三,善于沟通交流,我不是特别擅长,所以提一点点要求。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生不同。每年这个时候直到开学都是学生导师互选的季节,其实所谓双选应该在开学后的见面会上,可现在的学生都比较聪明,一般分数刚出来或者没出来就开始练习导师了,在此有几点建议,1,确定你所选的方向是你喜欢的或者说符合你的规划;2,看导师简历,更要跟教师、同学、师兄弟等多了解,从学生视角的一般更符合学生的口味;3,说话注意礼节和分寸。(这里解释下第三点,很多学生不拘小节,联系好像探路,没有称呼和署名,可能有自己的考虑,但显得真诚度不够。另外学生一般联系多个,我就听说很多老师都收到一个学生的申请邮件,每个邮件都说特别喜欢这个老师和方向,也显得不真诚,老师每年都遇到的话,自然了解一些客套话,不要过头就好。)4,本校的学生有优势,一是老近水楼台先得月,二是人望高处走,从学校所谓的“档次”来讲,本校的学生已经算好的了(虽然不准确,我就招过一般院校的,但工作很出色),不管观点对不对,有此观点存在且会影响招生;5,谨慎选择,自己挑选,国内换导师相对较难;6,最后一点,都能找到导师,不要太担心,有些青椒没人选的也不错,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个人分类: 生活经历|4549 次阅读|0 个评论
呵呵,俺“选择”研究生从来不问入学成绩
热度 13 wangxh 2011-9-30 19:48
现在,研究生与导师的互选签字基本结束了。绝大多数的研究生与导师找到了自己心满意足的“对象”。当然也有极少数不如意者,甚至有过一段时间觉得“后悔”的情况发生。 说实在的,导师选择研究生与研究生选择导师也是“综合实力”与“综合水平”的考量。时不时听有些导师说自己的研究生不听话,不如其他老师的学生,甚至“妒忌”其他导师“有福气”、“运气好”;反之,有些研究生们也有同样的情况发生,羡慕其他导师的研究生们。其实面试就是防止发生类似情况的切实可行的步骤之一,无论是导师还是研究生,如果没有充分理解或把握见面机会,仅凭“想当然”和“想象”而确定关系是存在一定“危险性”的。 俺,倔人,从来就没有这种 遗虑 ,当然也就没有这样的危险喽。因为俺从来没有“资格”选择研究生,而是等着研究生来“自投罗网”,甚至见面时连入学成绩都不问,但一般问问外语成绩与水平——目的是尽早指导外语学习和提高。所以 俺总是运气特好——遇到的都是好学生 ! 为什么连入学成绩都不问呢? 能够入围的学生,成绩肯定已经达到国家规定的分数线——大分、小分都得够——否则根本没有资格与导师见面。如果见面时还问这问那,是不相信国家的考试呢还是不相信学生的成绩?如果都不是,那不是纯粹多此一举吗?如果都是,那还招收什么研究生呀?当然也许学生们的成绩有数十分的差距,但是就我们现在这种“ 弱智 考试”( 知道都是什么样的人在组织、辅导研究生复习吗? ),数十分真有那么重要吗?当然除外语以外,20分左右的外语成绩还是反映出比较大差距的。 另外,在参加复试或面试的时候,经常听到一些教师问具体的专业知识,比如某个定律、某个公式等。倔人窃认为这有些神经,无论学生回答正确与否都无关大局。俺不只一次说过:面试就是看看学生“傻不傻”( 学生们不要生气,开玩笑呢 ),就是看看学生是否是书呆子型,有没有培养的前途与潜力。 俺还是信奉教师的老鼻祖——孔子老师的教诲: 有教无类 。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俺都尽心尽力地好好指导。 就是一块铸铁,也要打造成一块好钢,实在掺不进合金元素,俺就把他/她变成陶瓷或复合材料 。
个人分类: 心之悟|4157 次阅读|3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8: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