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容忍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种新的学术腐败——美国光学会著名期刊编辑篡改审稿意见!
热度 83 fightingwater 2014-6-4 09:09
本人在美国光学会旗下的Optics Letters总共发表过十几篇文章。从去年开始,我们先后两篇投到该期刊的文章都落到了一个意大利籍Topical Editor(TE)手里,此人名叫G. Assanto。此人的学术道德让人震惊不已。 我们的第一篇文章,该编辑找了两个审稿人。两份审稿意见十分正面,都明确支持在Optics Letters发表。结果该编辑自己捉刀,删掉了两份审稿意见中所有正面的评价,替换成负面的词语,从而给通讯作者写信说:基于这两份审稿意见,我很遗憾不能接受你的文章的发表。 有人会问:你怎么知道该编辑篡改审稿意见了呢?很简单,Optics Letters的稿件系统在给通讯作者发送审稿意见的同时,系统会自动给其它共同作者发送审稿意见。该编辑篡改的是发送给通讯作者的审稿意见,而他愚蠢到不知道系统同时给其它作者发出了一份原始的审稿意见。我们把这两份意见一比较,就知道他的篡改了(原始审稿意见和篡改后的审稿意见见本文附件的第一部分)。 怀着十分惊愕的心情,我们立刻给Optics Letters的staff写信,告知这个编辑的篡改行为。结果该staff回信说,“误会误会!该TE本来是要接受你们的文章的,但他的鼠标不小心点到了“拒绝”按钮,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误会”。我指出他的篡改行为,对方竟然说编辑有权利修改审稿意见! 我们十分生气,但当初还是只要求对方以后不要把我们的稿件送到该编辑手里。 最近,我们又投了一篇稿件到Optics Letters,很不幸又落到该TE手里。这次还是找了两个审稿人。让我们十分震惊的是,该编辑又开始篡改审稿意见了:他直接把正面报告中的“支持文章在Optics Letters发表”的语句全部删除了,然后就拒了我们的稿件(原始审稿意见和篡改后的审稿意见见本文附件的第二部分)。 基于该编辑的这种嗜好,我们忍无可忍,不得不给Optics Letters的主编写了封信,报告了该TE的行为。主编查看了我们提供的原始和篡改后的审稿意见,然后他自己在网上系统里面也证实了该TE的篡改行为(见下面该主编的回信)。但很遗憾,到目前为止,主编没有任何处理意见,甚至于还懒得给我们发一份原始的审稿意见。主编最近的一次email回复和我们的要求见于下。 又及:我把这个事情给我的国外同事讲了讲,他十分诧异,他告诉我说这个TE对他非常helpful:即使两份意见都不支持,这个TE也接受他的文章发表!天哪!这样还有审稿的必要吗?! ---------------------------我最近一次给主编写的信---------------------------------------------------------- Dear Editor, Thank you for taking time to review the reports. To be honest, I do not think that we are the only Assanto's victims. Also, the real victims are not our authors, but OSA and OL: tampering with referee reports is a serious academic misconducts, which insults not only OSA authors, but also OSA reviewers. If a proper action is not taken promptly, his actions may disgrace our beloved OL and the whole editorial board. Needless to say that, he has already disqualified himself as a TE in such a respectful journal. I therefore look forward to a fair and public announcentment on this issue after a through investigation, in order to help OL develop more successfully and respectedly under your leadship. Thank you, Highest regards, Fangwei ----------------------主编最近一次给我写的信----------------------------------- Dear Fangwei: I compared the comments in two versions, also confirmed them from the on-line system. I understand your frustration now. In the future, I will think about a better for the reviewers to provide their recommendation as reject or accept. We have “the message to the editor,” and “the message to the author”. However, most of reviewers did not use both session. I will get feedback from my Deputy Editor, Brian Justus, and find a way to fix it. Best regards, EIC Orignal and tampered referee reports.pdf ------------------------------------------------------------------------------------------
32186 次阅读|105 个评论
群体容忍度 与 雾霾
seesky 2013-12-21 10:57
中国人的吃苦耐劳精神世界第一, 这里的一个“耐”字不光表现在劳动方面,也表现在对待不良行为或不良事件的态度上(negative tolerance)。 社会中的个体对社会不良事件或行为容忍度较高,并进而适应这种不良环境,其最终表现为社会群体性行为,譬如赵斌老师提到的湧現姓现象 (emergence)。 对不良行为的高群体性容忍度所带来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一个典型例子就是 自己的环境的问题,所有人都知道问题在哪儿,但是 所有人都能够忍受这种不良行为。 所以面对雾霾,似乎只有一个死结:个人的容忍度需要再提高,以期更高的社会容忍度。 不断前进的社会发展一定是正面容忍度(positive tolerance)较高的社会,否则社会发展的驱动力较弱,当然 不断前进的社会发展对社会不良行为也一定是极低的容忍度,或者是zero tolerance. 几千年来的兴亡周期律表明: 社会群体的容忍度是存在极限的。 社会群体性不良行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好像只能以革命形势来纠正。这显然不是现代社会最经济的处理方式。
48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同样是转基因,方向不同人们的容忍度也不同
热度 2 liwei999 2013-11-4 05:16
同样是转基因,方向不同人们的容忍度也不同。C3和C4,是说光合作用的回路的。镜某不相信老袁能成功。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02/2013 23:10:08 因为他不是干这个的人。C3是所谓传统作 物的光合作用叶绿素,而甘蔗、玉米之类的则是C4形式,光合作用的效率高。这类事儿谁都会想、会说。但是是否能做到则是另外的事儿了。另外,即便是技术上可以做到了,是否有经济效益也是个必须要考虑的事情。对这样的改基因人们大约可以容忍。 但是镜某的思考是“不折腾”。不必折腾这稻米去学玉米的光合作用的方式。 同样是转基因,如果说是为了抗虫害、病害,人们就要紧张起来了。毕竟抗虫害、病害的原理与人们吃饭是有相似性,人们担心也是很正常的。有些东西是习惯,与科学五的并不搭界。这时,尊重、照顾传统,应该是个不错的、明智的选择。不要来不来就是废中医、废宗教的,很让人讨厌。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从给钱人的视点看,钱给谁也很重要。点石成金在技术上可行。但是经济上划不来,所以没有人做。 作者: mirror (*) 日期: 11/02/2013 23:30:01 如果把C3植物转为C4可以带来很多其他领域里的技术突破的话,朝这个领域里持续地 、大规模地投入是可以的。比如说核聚变,不说其结果能有多么大的利益,就是其途中的各类工程技术、材料技术以及思想也都是属于可圈可点的东西。而把C3植物转为C4的过程与核聚变的技术几乎就没有什么可比性。这个领域只是个外界技术的吸收体,几乎没有什么新技术可以被创造出来,从那个领域里波及到其他领域、其他方面。 所以,那里的人就盯上人们吃的粮食了。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
个人分类: 镜子大全|21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
xupeiyang 2013-1-3 16:16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 2013-01-03 15:58 来源:科学网 作者:张 月红 学科的视角 各个学科对复制粘贴都非常反感,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容忍度最低,退稿率达到82%。在 “在不引用情况下最多可以复制多少字?”的调查中,在学科组的反馈中,社会科学给出的数值是1( 即小于1 个字);计算机与电子科学类期刊对刊发会议论文的容忍度最高,只有5% 的退稿率。对于团队抄袭的态度,各学科的平均退稿已近1/2,其中工程学科的容忍度较为宽泛,为30%。对自我抄袭的态度,社会科学类期刊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为12%。各学科对综述性论文高相似度的态度比较接近,各学科退稿率平均为22.5%,这意味着多数编辑建议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文献内容,不应直接粘贴。 语言背景的视角 全球的期刊编辑对抄袭的伦理规范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学科,取向标准基本一致。即对粘贴的论文,约60% 的编辑表示坚决杜绝,91% 的编辑对团队抄袭高呼退稿,68% 的编辑反对自我抄袭;对于综述性文章的相似度高的问题,79% 的编辑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参考内容或者直接引用,即使考虑到综述文章参考文献多的特点,其相似度也不易超过35%,否则应该退稿;59% 的编辑认为,会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再发期刊须增添46% 的新内容,并且要引注已刊内容,而约22% 的编辑始终坚持会议论文再刊发期刊属于重复发表,应该抵制。 由于语言背景以及出版历史的不同,讲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这些典型问题处理的严格程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例如,讲英语国家期刊的退稿率数值要高于非英语国家的数值。换言之,非英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的容忍度要略高于发达的讲英语的西方国家。解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版权法的诞生在西方已有300 多年历史,而版权法的建立与实施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短,由于时滞作用,需要一个认识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存在语言的差异,而目前国际顶尖或行业优秀期刊,约83% 是英文期刊。所以版权认同的时滞与语言磨合的差异的确是存在异同的两个主要原因。 学科的视角 各个学科对复制粘贴都非常反感,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容忍度最低,退稿率达到82%。在 “在不引用情况下最多可以复制多少字?”的调查中,在学科组的反馈中,社会科学给出的数值是1( 即小于1 个字);计算机与电子科学类期刊对刊发会议论文的容忍度最高,只有5% 的退稿率。对于团队抄袭的态度,各学科的平均退稿已近1/2,其中工程学科的容忍度较为宽泛,为30%。对自我抄袭的态度,社会科学类期刊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为12%。各学科对综述性论文高相似度的态度比较接近,各学科退稿率平均为22.5%,这意味着多数编辑建议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文献内容,不应直接粘贴。 语言背景的视角 全球的期刊编辑对抄袭的伦理规范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学科,取向标准基本一致。即对粘贴的论文,约60% 的编辑表示坚决杜绝,91% 的编辑对团队抄袭高呼退稿,68% 的编辑反对自我抄袭;对于综述性文章的相似度高的问题,79% 的编辑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参考内容或者直接引用,即使考虑到综述文章参考文献多的特点,其相似度也不易超过35%,否则应该退稿;59% 的编辑认为,会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再发期刊须增添46% 的新内容,并且要引注已刊内容,而约22% 的编辑始终坚持会议论文再刊发期刊属于重复发表,应该抵制。 由于语言背景以及出版历史的不同,讲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这些典型问题处理的严格程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例如,讲英语国家期刊的退稿率数值要高于非英语国家的数值。换言之,非英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的容忍度要略高于发达的讲英语的西方国家。解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版权法的诞生在西方已有300 多年历史,而版权法的建立与实施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短,由于时滞作用,需要一个认识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存在语言的差异,而目前国际顶尖或行业优秀期刊,约83% 是英文期刊。所以版权认同的时滞与语言磨合的差异的确是存在异同的两个主要原因。
个人分类: 学术不端|15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张月红)
热度 6 rensl 2013-1-2 19:10
调查统计结果的讨论热点 l 学科的视角 各个学科对复制粘贴都非常反感,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容忍度最低,退稿率达到 82% 。在 “ 在不引用情况下最多可以复制多少字? ” 的调查中,在学科组的反馈中,社会科学给出的数值是 1( 即小于 1 个字 ) ;计算机与电子科学类期刊对刊发会议论文的容忍度最高,只有 5% 的退稿率。对于团队抄袭的态度,各学科的平均退稿已近 1/2 ,其中工程学科的容忍度较为宽泛,为 30% 。对自我抄袭的态度,社会科学类期刊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为 12% 。各学科对综述性论文高相似度的态度比较接近,各学科退稿率平均为 22.5% ,这意味着多数编辑建议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文献内容,不应直接粘贴。  l 语言背景的视角 全球的期刊编辑对抄袭的伦理规范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学科,取向标准基本一致。即对粘贴的论文,约 60% 的编辑表示坚决杜绝, 91% 的编辑对团队抄袭高呼退稿, 68% 的编辑反对自我抄袭;对于综述性文章的相似度高的问题, 79% 的编辑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参考内容或者直接引用,即使考虑到综述文章参考文献多的特点,其相似度也不易超过 35% ,否则应该退稿; 59% 的编辑认为,会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再发期刊须增添 46% 的新内容,并且要引注已刊内容,而约 22% 的编辑始终坚持会议论文再刊发期刊属于重复发表,应该抵制。 由于语言背景以及出版历史的不同,讲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这些典型问题处理的严格程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例如,讲英语国家期刊的退稿率数值要高于非英语国家的数值。换言之,非英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的容忍度要略高于发达的讲英语的西方国家。解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版权法的诞生在西方已有 300 多年历史,而版权法的建立与实施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短,由于时滞作用,需要一个认识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存在语言的差异,而目前国际顶尖或行业优秀期刊,约 83% 是英文期刊。所以版权认同的时滞与语言磨合的差异的确是存在异同的两个主要原因。 文字来源 :张月红 .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 . 中国出版 , 2012, (12): 3-11 全文阅读: 张月红-《中国出版》-2012.pdf
个人分类: 论著分享|11243 次阅读|13 个评论
[转载]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 张月红
热度 2 zhaodl 2013-1-2 12:17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pdf 经张月红老师的授权,将其最新调查成果的中文版在此分享。谢谢张月红老师!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 文/ 张月红 结果讨论 1. 学科的视角 图11 是不同学科期刊对5 种典型现象说“不”的统计。①从图中可以看出,各个学科对复制粘贴都非常反感,退稿率居5 个问题之首,平均为61.5% ;其中社会科学类期刊的容忍度最低,退稿率达到82%。在 “在不引用情况下最多可以复制多少字?”的调查中,在学科组的反馈中,社会科学给出的数值是1( 即小于1 个字)。换言之,就是一个字都不能抄(见表3)。由此可以看出社会科学类论文的特点在于语言的原创性。②计算机与电子科学类期刊对刊发会议论文的容忍度最高,只有5% 的退稿率。③对于团队抄袭的态度,各学科的平均退稿已近1/2,其中工程学科的容忍度较为宽泛,为30%。④对自我抄袭的态度,社会科学类期刊表现出极高的容忍度,为12%。⑤各学科对综述性论文高相似度的态度比较接近,各学科退稿率平均为22.5%,这意味着多数 编辑建议作者要用自己的语言诠释文献内容,不应直接粘贴。  2. 语言背景的视角 不同语言背景期刊编辑的主流观点。对5 个典型的问题,来自母语为英语和非英语两组的意见非常吻合。说明全球的期刊编辑对抄袭的伦理规范不分国界,不分语言,不分学科,取向标准基本一致。即对粘贴的论文,约60% 的编辑表示坚决杜绝,91% 的编辑对团队抄袭高呼退稿,68% 的编辑反对自我抄袭;对于综述性文章的相似度高的问题,79% 的编辑要求作者用自己的语言诠释参考内容或者直接引用,即使考虑到综述文章参考文献多的特点,其相似度也不易超过35%,否则应该退稿;59% 的编辑认为,会议已经刊发的论文再发期刊须增添46% 的新内容,并且要引注已刊内容,而约22% 的编辑始终坚持会议论文再刊发期刊属于重复发表,应该抵制(见图12a)。 不同语言背景期刊编辑的严格程度的差异。由于语言背景以及出版历史的不同,讲英语与非英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这些典型问题处理的严格程度表现出一定差异。例如,讲英语国家期刊的退稿率数值要高于非英语国家的数值。换言之,非英语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的容忍度要略高于发达的讲英语的西方国家,尽管调查的对象主要来自非英语国家的优秀期刊(见图12b 解析这些差异的原因,一方面版权法的诞生在西方已有300 多年历史,而版权法的建立与实施在发展中国家历史较短,由于时滞作用,需要一个认识与认同的过程;另一方面是非英语国家的作者存在语言的差异,而目前国际顶尖或行业优秀期刊,约83% 是英文期刊。所以版权认同的时滞与语言磨合的差异的确是存在异同的两个主要原因。 全文发表于《中国出版》2012年12月下。全文: 全球期刊编辑对学术抄袭容忍度调查.pdf
个人分类: 出版视点|29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對所謂迷信應該有一定的容忍度!
热度 7 jiangjinsong 2012-6-25 17:22
其实,有一些迷信不影响国家的现代化。美国占星学家还是合法注册的呢? 我倒觉得思想和言论的自由化是有活力的表现。 對所謂迷信應該由一定的容忍度。 某個國家長期以來對迷信持高壓態勢,嚴密控制人民思想,結果社會發展遠不及對迷信寬容的文明國家。 千萬不要把科普變成思想控制的手段!
个人分类: 口無遮攔|3457 次阅读|24 个评论
检测科学网图片容忍度-----一级野生动物,岩羊----洋枪对着它们
热度 26 cwufp 2011-8-16 12:34
检测科学网图片容忍度-----一级野生动物,岩羊----洋枪对着它们
好友李大师、曹大侠、刘科学哲学大师等经常发一些图片,可是每次看了以后俺都感到遗憾,图片的图像质量总是让我感到纠结,一直想检测一下科学网对上传图片的最大允许尺寸。虽然标注是3000*,但是,俺认为它们是被自动压缩到一定程度的,估计是横向600*,纵向不限。无论如何俺试试。 下面是我前几天在贺兰山上拍的几张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岩羊的照片,色彩简单,用于这种检测最好不过了。 1、和山体一个颜色的动物----岩羊 2、不仔细看,看不见那个愤怒的小羊 3、不用担心它们会掉下来 4、怒目而视的公羊 5、蓝天下强健的公羊 6、矫健的公羊 这张是800*,看看是否失真
7317 次阅读|63 个评论
莫非这次真把喜欢“扯蛋”的“二”给摆脱了?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1-5-12 21:50
  编辑部现在对于玩笑的容忍度在不断提高门槛阈值,应该说,就言论自由而言,这是个好现象。   甚至,编辑们都觉得大家玩着“把蛋扯下来”也是个值得高兴的事儿,那网友们还不继续“扯”嘛,犹豫啥!   其实,玩笑之类,恶意还是善意,是完全可以感觉得到的,科学网上的各位,傻子不多吧,自称傻的其实也不真傻。   饶二先生跟屁虫般地跟了俺已经两年了,把我这个被跟的人都有点跟累了。   见过武侠小说里有应声虫,不管你说什么,同样的话他立刻就给你重复一句,除非你把他给宰了,或彻底割掉他的声带,否则他将永远地重复下去——似乎这人来这个世界的唯一目的就是重复别人。   这有点象网上的个别朋友,你到一个网站上来,莫非仅只为了一个人,为了做他的拥趸或者“粪屎”?其他事有或无都无所谓?      这让俺们很费解,博客尤其应该是自己的事情,怎么成了围绕别人忙乎事儿了?可是看有些同学的表现,似乎这就是唯一的目标。如此就真成“扯蛋”了吗?      看到饶扯蛋再度在无关人士的博文后继续和我“玩”,俺们昨天就冲冠一怒为“饶扯蛋”了,看能否把这应声虫的声带给扯下来。      不过,按照一篇文章的题目说的,“人不要face,天下无match”,这样说还是怪我太客气,都不好意思把这句话的汉字给写全了,总觉得他可以有前一句话,我却不能跟上一句同样的话。      不过,经此一事,估计饶二自己也应该觉得很无趣了。希望此举能够一把摆脱已经辛勤工作2年多的带胡子的应声虫。      很多人觉得有“粪屎”总比没有强呀,如果真是这样,你就抓紧邀请饶二,让他给你当两年的应声虫试试吧,体会一下被拥戴的幸福就知道端倪了。   【如果过一个小时,突然发现饶二依然在别人的博文后做我的应声虫,我怕就要彻底服气了。试试看吧!】
个人分类: 趣论|3430 次阅读|8 个评论
歧义容忍度对中学生英语阅读理解的影响
fuzhihai 2011-5-10 22:41
歧义容忍度是指外语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碰到不确定性时心理上的容忍程度,运用歧义容忍度量表对所测分数与学生成绩做相关分析表明外语成绩与歧义容忍度存在显著性相关。外语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适度的歧义容忍能力。
个人分类: 语言学|3044 次阅读|0 个评论
道德是靠意志来支撑的
热度 1 Zhanglincn 2011-4-29 23:40
我不能说中国这个社会不发达,经济和物质的极大丰富使得人们有了更多的时间享受生活,然而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经济发达后的中国由于缺乏理想精神和神圣信仰 的约束,人们的生活已经堕落进糜烂的恶性享乐的漩涡之中。由于中国社会普遍缺乏道德和信仰的呵护,整个社会已经渐渐在道德沦丧中进入恶性灵魂的阴影里,这 种现象最主要的表现就是衣食无忧的人们的极度空虚和疯狂,他们让糜烂腐臭的东西在社会中不停传播,这些可怕的东西在腐蚀着人的灵魂,渐渐唤醒人恶性的一 面,让人的魔性极度地膨胀。我不能不说我的担忧,因为社会正在容忍本应该遭到贬斥的东西,而这些奇怪的东西都披着自由另类鲜亮的羊皮,可是羊皮下的面孔是 丑陋邪恶的灵魂! 我经常在网络上看到不堪入目的东西,也许我可以接受这些,因为这个社会的容忍度毕竟已经提高,生活在什么样的模式中那完全是个人的事情。然而私人的事情却 要传播在网络之上,引诱更多的人参与其中,而且社会竟然也没有表现出她不支持的态度,所以这些人便肆无忌惮地疯狂了起来,在网络上,在电视中,在私人会 所,在各种圈子中,甚至在大街上公开上映偏离正常生活轨迹的东西,然而这些无耻的行为竟然能博得周围观众一片的喝彩,这真是让我迷失在如此一个有自由忍耐 的社会环境之中。然而我不想追求这样的先进“思想”和行为艺术,我宁愿落伍在嘲笑的眼神里,然而我懂得自己是人,社会的人的行为是要分场合的,在自己家里 你可以疯狂地自由,而且我欣赏你的自由,然而在公共场合你却要懂得道德的约束,人不同于动物的唯一表现就在这里。场合是极为重要的东西,说句不好听的话, 分得清场合就如同在厕所里你可以脱掉你的裤子,但在大街上你是不能的一样。我愤怒的不是你不能脱掉你的裤子,我愤怒的是你选错了场合! 我相信我不是一个落伍的人,更不是一个拒绝新鲜思想的人,然而对于有些人的行为我坚决是要抵制的,不,不是抵制,是要毫不留情得鞭挞的。前段时间我看到有 家制片公司在拍一部电影,并在网络媒体上大肆宣传,这是一部什么样惊天动地的电影呢?然而在我眼里这无疑就是一部色情电影,其中的拍摄花絮看起来也无比暴 露和诱人。也许他们并不无耻,当然这部片子里的东西,本身也并不是无耻的,而且是真实的,但他们同样犯了一个错误:选错了场合。他们在自己的家里可以尽情 演绎他们的人生,这没有关系,然而你来到了街上,放在了网上,竟然还要在各大电影院播放,我就不能不说你们很无耻!这显然是道德约束的沦丧,无疑是社会太 过容忍时所犯的错误,这个时代是自由开放的不错,但任何东西都有最基本的底线,如果自由可以冲破底线,就如同河流可以冲开堤坝一样,造成的损害那是不能用 金钱来衡量的。然而这群利欲熏心的家伙为了钱去引诱人恶性的一面,拍摄如此一部可怕的片子出来,竟然也大言不惭地到处宣传,上网络、上媒体,无耻地面对观 众微笑,我真是不知道他们迷失在什么地方,竟然连基本的道德都忘记,似乎欣喜于他们惊世骇俗的伟大创作之中!哈哈,一群似乎被自由开放的社会冲毁基本判断 而迷失在精神荒野里的可怜和可笑的生灵! 很多次,我会看到一个会所,或者叫做由会员组成的组织,在搞一些莫名其妙的勾当,这些人在集体的意识里更加地疯狂了,他们如此糜烂地扭动着自己的肉体,动 物般地活动着,他们竟然把这些拍成录像发布到网上,去获得成千上万的点击率,我竟然有时也有些不能相信我的道德判断。我当然不会是他们中的一员,因为他们 仇恨的眼神会盯住你说出否定话语的嘴,似乎是我在约束和否定着他们行为的合理,我知道他们不是在仇恨我这个所谓的卫道士,而是仇恨那种约束着他们的道德力 量,他们的疯狂要求自己肉体彻底的自由,然而彻底的自由就是自身的毁灭,这个结局他们空虚的大脑当然不懂! 又有很多次我可以在各种所谓的知名网站上看到公开的黄色图片或赤身裸体的现场舞蹈,当然你可以认为这不过是什么保健图片或另类艺术,不过是什么广告或行为 创造,不过是什么知识普及或大众娱乐,不过是....,呵呵,不过是垃圾意识里获取金钱不择手段的丑恶灵魂或邪恶思想病毒般的本能传播!我当然不是抵制这 些所谓黄色的东西,我当然也从头至尾地欣赏了这些黄色杰作,当然这些“东西”本身就合理地存在于任何人的生活中,而且对人而言如果这些性里有爱情在里面的 话(我们最好还是和动物的本能做一个区别,当然你也可以否认这有什么区别,然而我认为有),如果场合合适,这些东西当然是很值得追求和尊重的东西!然而我 依然想说是:是人都懂得场合的重要,懂得道德意志的约束。在可以直接、不需要任何条件就能获得传播的公开场合,我认为展示这些东西只能说是黄色的东西,除 此之外还能说明传播这些黄色东西的人的灵魂要么极度扭曲,要么只有金钱和利润,没有丝毫的社会责任感和对道德的起码尊重,如果灵魂里没有责任感或者嘲笑道 德规则的人,我认为他们本身是疯狂的,是和动物、魔鬼只有一步之遥的报废品种。 人的精神需要伟大的东西去熏陶,比如理想的信念和信仰的呵护,只有生活在这些东西的框架之内,人才能更大地表现其善良、正义和神圣的一面。然而如果人生活 在疯狂的环境中,偏离基本道德意识的监管,生活在不正常的环境之中,人恶性的一面就会疯狂生长,人因此会失去伟大而智慧的灵魂而堕落成为一个邪恶、丑陋的 行尸走肉。这本身是肉体罪恶的本源,如果肉体不加以精神的拯救,人便和凶恶的动物没有任何区别。 我希望每个人都来维护一个健康阳光的环境,不要生活在阴暗晦涩的意识里,我们都能用道德的意志去拯救肉体的堕落,相信只要懂得合适的地点我们做合适的事 情,我们的人生不会被邪恶所左右,用爱和伟大的精神去影响别人这本身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这和我们在我们私人的世界里享受我们肉体的快乐并不矛盾,不要试 图将这些东西毫不遮掩地搬到公众的视野里去获得某种公开的“承认”,这本身是没有必要的,相反这只能毒害人的道德意志,形成一种疯狂的社会环境,最终会让 每一个人都在空虚和糜烂的意识里结束自己可怜的一生!
个人分类: 社会视角|3458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5: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