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学前班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一点黄金年代的回忆
weiweishi 2015-7-30 10:18
1980~1997年,是记忆中的黄金年代。 那时伟大的舵手还健在,农村村民还比较淳朴,贫富差距小,那些有钱人也低调一点,并不飞扬跋扈; 坏蛋有一些,但不会那么多。只有村里个别有钱人小孩会向我们炫耀自己是城市户,长大后会进城,而你们会留在农村种地。 那时上学没有丝毫的压力,学前班,1~5年级,正儿八经只有两门课,语文和数学,作业无非就是词语解释和扯淡的日记。剩余的就是音乐,体育和劳动课。 大概上五年级,下午不上课,天气热,我们就把桌子搬到校园里写作业。尽管有些老师偶尔打人,但那种自由的感觉,的确非常棒。 一般去亲戚聚在一起家里吃饭,大家一起联合起来劳作很多。总之,村里的婚丧嫁娶都是十分的热闹。家里出了大学生,生了儿子过满月,喜气洋洋。人们辛勤劳作,盼望着有个好收成。和母亲去赶集,遇到好久不见的七大姑八大姨,印象最深的就是母亲总要对他们说“~~现在的政策这么好,要多活几年”。 热闹,自由,大概是那个黄金年代的美好。一个乡镇的集市,吹拉弹唱的,显得十分繁荣。 对今天蜂拥而至的各种经济压力和焦虑问题的80后而言,显得多么珍贵。 中国的现代化进展之迅速,的确了得。短短二十年,母亲老了,用上了智能手机,没有城市户口的农夫的儿子博士毕业并出国学习,而那些炫耀“城市户口”的玩伴们也脱离开了几万元买来的小城市户口,飘向了大城市。 和我们一起访学的老师,带着她女儿接收西方教育。无意聊天中,她也说,80年代和90年代初,对城市里的孩子也是幸福的时光。她家也没有钱,大概和她儿女一样大的时候,经常去医院捡垃圾,好多好人心就直接给她钱,尽管是硬币或卯卯钱,别人目光里没有丝毫的看不起。 现在,她女儿已经融入当地小学,自学国内课程,雇家教补习英语和法语,她女儿的理想哈佛大学,职业是律师或演员。她女儿已经去过好几个国家,记住好几千英语单词,还在学习着钢琴。 事实证明,一个拥有古老文明和智慧的民族,只要不信邪不折腾,在自由状态的持续发展能力是令人难以想象的。西方人折腾上百年的城市化和工业化,对渴望富裕的中国群众来说一学就会。 我们在进化,我们也在退化。我们拥有最纯真的童年,无论是“鸡毛也能绕天飞”的神话教育和“学好数理化,走偏天下都不怕”的最简单现实主义的教育,也是一个黄金年代的组成。而此后,在急速转型中三观颠倒的迷茫,质疑,亢奋和新奇,也在记忆中加速流失了。 以此一点点回忆,留给孩子们读读。
66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想学带孩子,我想学伺候月子“,我的大学我做主。
热度 1 yudaoqian88 2014-11-4 19:08
一个博士说:“亲,有什么好的带孩子的书或者教程没有,快当爸了,不会呀” 众人跟帖,各种推荐,各种顶贴,各种等待--- 博士回帖:“看来我需要花点时间看几篇相关的好文献,学学怎么带孩子---” 这不是特例,在小木虫等论坛里,怎么追求爱情,怎么挽回亲情,怎么当准妈妈,怎么胎教,怎么带孩子,怎么处理简单的伤情,甚至怎么做饭都是大家讨论的热点,看的多了便不足为奇,我开始想一些问题--- 生命起始于一次碰撞,启蒙于教育,也混沌于教育,当大多数人从学前班开始按照规定路线走完小学、初中、高中、大学甚至硕士、博士教育的时候,混沌便开始了,需要重新定义这个社会,重新规划自己的属性和生存方式-----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我们学到的或者我们所能够掌握的东西,是没用的。长期大量的脱离实践的教授内容已经成为一种程序,把老师变成了电子生产线上的员工,把学生变成了电脑,我们正在用这种方式大量重复生产批次间几乎没有差别的产品,这就是我们的教育,脱离了应用的教育结果。 我们有丰富的基础课程:语文、数学、英语、化学、物理、地理、历史、政治-----,有丰富的专业课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土壤肥料学、气象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微生物学、组织培养学、育种学总论、育种学各论、园艺学、栽培学、田间试验与统计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这些课程很多从我们初中开始就开始上课,一直伴随我们到博士,如今,我们还在上这种课,我们有上不完的课程,做不完的作业,填不完的答卷---今天一在职老师告诉我,学生不愿意上课,他们自己也很累------。 教改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但教育本身不应该以一种社会生产力的形式而存在,不该失去它本来的目的和意义。个人理解,教育有两个点,一是个人精神行为的规范与能力的提升,另一个便是传承,也就是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积累,后者也是我今天想说的重点。我们有几千年的文明可以传承,正确的健身减肥方法、正确的备孕策略、正确的孕期呵护方法,孩子的培养方法、老人的日常照顾、日常小疾的处理办法、家用电器的使用及维护、怎么做饭等等等等。如果我们怎么才能生孩子都要依靠看文献来解决,那就搞笑了,那我们几千的积累也就没有用了。特别是博士阶层,受过高等教育,却没有将这种优势用于下一代教育上,纯粹是资源浪费。 我的大学我做主,开设必要的生活科,学生爱学,老师愿意教,实用,也许这就是教育改革的第一步---。
2820 次阅读|2 个评论
最后一个暑假
热度 1 zhangyitingzt 2014-7-26 20:16
从5岁上学前班开始,除了研究生这三年,基本都是有暑假的。而毕业后的最后一个暑假回到家乡陕南小城,门前是满目疮痍但仍充满儿时回忆的玉带河,门后是连绵起伏的南山,每日对着南山读书写字。时而兴起,想把门前门后的空地都种上蔬菜,于是我开始整地、播种、浇水、除草,颇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的意境,有时候也觉得自己躬耕在此,践行母校农大“耕读至诚”的校训,慢慢的我开始怡然自得。但日子久了也觉得无聊,才发现人要做事情,要有为之奋斗的目标才会真正的快乐吧。竟然会非常怀念研究生的日子。 研究生的日子每天都有很大压力,读不完的文献,做不完的实验,写不完的论文,跑不完的步,但现在思念的恰恰是那样的生活,于是开始劝告师弟师妹好好珍惜研究生的日子。研究生的每一个夏天,我似乎都辗转云南各地采样,第一年是让农哥陪我去了云南易门、贵州盘县等地,最后两年是自己一次次的去普洱和西双版纳,那些孤独的旅行,那些为了与各种野生菌的邂逅翻山越岭的激情,都是我人生最宝贵的回忆。怀念在实验室熬夜做分子的岁月,和展图没日没夜的赶进度,她是为了能做完回去见男朋友,而我是为了早日毕业脱离苦海,每次实验失败,没有人指导,多方询问而不得要领的时候,我们一次次的重复,重复一次次的失败,我们在凌晨三四点在实验室哭鼻子,然后第二天继续。我翻看实验记录,发现去年夏天我一直在做实验。 快工作了,更发现自己多读了几年书和其他人的不同。加入了未来工作的群,里面也都是各个大学的应届毕业生,大家也都在等着上班,而没上班的这些日子里,他们每天都在群里讨论吃喝玩乐各种事情,更有甚者一天到晚都守在群里发言。虽然我鄙视自己即将做一份自己曾经鄙视的工作,但更鄙视那些以吃喝玩乐为己任,每天没事乱吼的人,直接屏蔽掉那些没用的消息。 最后一个暑假,但似乎过了过暑假的年龄,觉得自己有好多事需要去做,有好多书需要去看,期待有一天能回到学校把自己的科学梦继续下去。
855 次阅读|1 个评论
将每天的事做好
热度 1 dingdingtutu 2012-3-6 00:32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人先把自己必须完成的许多责任计划好,然后在做的时候,从工作的间隙中发掘乐趣。而另一种人却只想到如何享乐,然后再想到工作的责任。 每逢阴霾满天的早晨,有人因为一定要在九点钟开始工作而生气的时候,我就笑自己,这样立刻会觉得很安适,然后开始做必须做的工作。” ——笔记本中摘录,对付拖拉的恶习。2012.3.3 星期六 阴 另附:2012.3.4 星期日 阴 昨晚8:30分将脚扭伤,医院拍片,无骨折,今早与皮皮妈妈去四楼杨老师家,教运动损伤老师,告诉我静养两天后用药,韧带无损伤,关节囊伤了,前两天高抬腿,军表示关心。 2012.3.5 今天皮皮来说,怎么大大和哥哥回去了,阿姨却还在呀?孩子长大了,会拐个弯说话了。她正上学前班,印象中还是不懂事的两三岁小孩儿似的。 买了三百多元的书,堆在家里沙发上,一个人真是清静,享受了好几天这样的悠闲了,加上脚伤的事,正好,好好理理思路。 今天,高中时的好友在与我昨天电话里谈了半小时后,发来短信:小献,我今天看了徐小平的书,叫仙人指路,书很好,很受益,决定学习英语,考雅思。愿意和你沟通,非常受益。 我回:好的,像高中时那样,共勉。 又来:恩。好的。现在身边这么积极向上的朋友不多啊。唯独你还孜孜不倦的学习,影响我啊!一起努力。 我回:好,这是一种生活方式,积极向上地生活会很幸福。现在就开始吧。 (小小地得意,自己都快能当人生咨询师了,真好,她有大把的时间,却不知方向,又很烦恼。)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不喜欢体检
热度 19 runrun 2012-2-28 22:27
我不喜欢体检
我不喜欢体检,小时候体检总要检视力,不知道是我天生视力就不好还是怎么回事(我这小眼睛可愁人,笑起来真是一条缝啊,被人笑眼睛小很不好受的),我学前班视力就4.9(5.0才算正常啊),测一次就得被说一次,什么别总看电视,注意用眼,也就是那么些话吧,小时候近视的人不多啊,所以被医生说的时候挺不好意思的。 慢慢地,近视的人越来越多了,医生的话也没啥分量了,该怎么写字看书照样怎么写字看书,不懂注意用眼啊。 最近眼睛貌似有点问题,看东西感觉有点花,有点怕怕了,我是不是该提前适应盲人的生活啊,不过当盲人不容易,真的很不容易,光摸盲文就是一件很费劲的事情,对盲文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相关资料,我学了半个学期的盲文,天天都得记点符,戳盲文,考试就戳一篇《乌鸦喝水》都能戳到人眼花,所以,盲人不容易。其实,所有的残疾人都不容易。再其实,每个人都不容易,正如老爷子说的,谁都不容易啊,不要轻易抱怨。 好了,扯远了,就想告诫自己,拥有的时候该好好珍惜,别在失去的时候才懂得后悔,失去颜色的世界并不美好,好好保护眼睛。 小时候讨厌视力检查,长大了讨厌抽血,疼的噻,不知道是我胖还是怎么回事,每次医生找血管总得花点时间,搞得我挺慌的,碰到个有经验的一次成功,如果运气不好碰到个新手,扎一次不成,来个第二次,再来第三次,那就悲催了,看过《还珠格格》吧,这么个扎法,渗得慌啊。 PS:今天五点多爬起来上医院体检,一大群人都没睡醒耶(懒人的表现),老天还很给力地下雪了,可惜,这所谓的雪太小了,不仅兴奋不起来,还搞得我们很压抑。 我一直以为我有一米六四左右的,今天一体检,悲催了,只有一米六一,这个可靠咩,难道我缩水了? 体重咩,还行,若是看起来再瘦点就好了,哈哈,这样小猪脸就能下去,这样,瘦点看上去还能帅点,这个灰常好,我要朝着帅锅的方向发展,既然成不了美女,那就努力成为一名帅锅吧。 再PS:抽血抽两小管,这个血检查完后是怎么处理的啊,有点小好奇。。。。 再再ps:那天,我在火车上看着两个破碎的鸡蛋,很不好受,吃着两个鸡蛋无厘头地掉眼泪了,说不出理由,后来告诉老妈我在火车上掉眼泪了,老妈说我傻,或许是吧,呵呵。。。。。。。。
3019 次阅读|51 个评论
儿子四岁就要上小学了
热度 3 halcon 2012-1-14 19:06
今天收到政府的邮件,提醒我16号之前要给孩子申请希望进入的小学,可以有三个选项。其实我去年就已经提交了,不过看见提醒信,还是感觉很好。 说道儿子入学,还想多唠叨两句。 牛津的儿童教育真的很不错。三岁以上的孩子在幼儿园可以免费玩15个小时。如果要送孩子去幼儿园,家长必须提前一周每天陪孩子去至少一个小时。目的是让孩子适应环境,避免心理紧张,影响对玩和学习的兴趣。这个适应过程是免费的。之后才可以正式把孩子送到幼儿园。由于每周15个小时的钱是政府出,因此,有的家长只送两天或5个半天。上五个全天的不是很多。 四周岁的孩子就可以上小学了,相当于国内的学前班吧。公立学校全部免费。仔细算算,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就能比国内省很多很多钱。 初中高中这边和国内一样,也有很贵的私立学校。送不送孩子去就取决于家庭条件了。 高福利也是双刃剑。例如,这里很多家长算了笔账,如果自己不工作在家带孩子,不仅可以从政府拿福利,而且可以照顾孩子省钱,一举两得。于是很多家长都不工作。福利好,生活无忧,于是很多家长也不重视教育,孩子也不重视学习。 总之,挺好的,但不完美。
3626 次阅读|5 个评论
[转载]美国小学学前班数学学些什么?
热度 2 jiangxun 2011-4-25 01:26
以下摘自 东升西点 博客的“ 美国小学学前班学些什么? ”一文的数学章节。 目录 V. 数学 (Mathematics) 引言 (Introduction) 模式和分类 (Patterns and Classifications) 课堂练习 1:收集相似的东西 (Activity 1: Collecting Things By Likeness) 课堂练习 2:日常物品排序 (Activity 2: Sorting Everyday Object) 课堂练习 3:象和不像 (Activity 3: Alike and Different) 课堂练习 4:形状分类 (Activity 4: Shape Sort) 课堂练习 5:形状排队 (Activity 5: Shape Train) 课堂练习 6:用土豆做印 (Activity 6: Potato Prints) 课堂练习 7:更多的模式游戏 (Activity 7: More Play with Patterns) 数和数的认知 (Numbers and Number Sense) 课堂练习 1: 数字1到10 (Activity 1: Numbers from 1 to 10) 课堂练习 2: 装火车:从1数到10 (Activity 2: Loading the Train: Counting Objects to 10) 课堂练习 3:10的尺寸 (Activity 3: The Size of 10) 课堂练习 4:数数游戏 (Activity 4: Counting Game) 课堂练习 5:多少? (Activity 5: How Many?) 课堂练习 6:数和形的对应 (Activity 6: Number Match) 课堂练习 7:多一个少一个 (Activity 7: One More: One Less) 课堂练习 8:最多和最少 (Activity 8: Most and Fewest) 课堂练习 9:多于10的数数 (Activity 9: Counting More Than 10 Objects) 课堂练习 10:一些成对的东西 (Activity 10: Things that Come in Pairs) 课堂练习 11:数双数 (Activity 11: Counting by Twos) 课堂练习 12:数五和十的倍数 (Activity 12: Counting by Fives and Tens) 课堂练习 13:一半一半 (Activity 13: Half and Half) 课堂练习 14:成绩单 (Activity 14: A Good-job Graph) 课堂练习 15:货运火车 (Activity 15: Block Train) 钱 (Money) 课堂练习 1:认识钱 (Activity 1: Identifying Money) 课堂练习 2:钱的宾果游戏 (Activity 2: Money Bingo) 计算 (Computation) 课堂练习 1:加法:找出总数 (Activity 1: Addition: Finding Totals) 课堂练习 2:减法:拿走得游戏 (Activity 2: Subtraction: The Take-Away Game) 课堂练习 3:加法和减法故事 (Activity 3: Addition and Subtraction Stories) 度量 (Measurement) 课堂练习 1:测量工具 (Activity 1: Measurement Tools) 课堂练习 2:用曲别针测量 (Activity 2: Measuring with Paper Clips) 课堂练习 3:用手和脚测量 (Activity 3: Measuring with Hands and Feet) 课堂练习 4:满的,一半,空的 (Activity 4: Full, Half-Full, and Empty) 课堂练习 5:重合轻 (Activity 5: Heavy and Light) 课堂练习 6:长的和短的事件 (Activity 6: Long and Short Event) 课堂练习 7:之前和之后,上午,下午和晚上 (Activity 7: Before and After; Morning, Afternoon, and Evening) 课堂练习 8:什么时间了? (Activity 8: What Time Is It?) 课堂练习 9:日历 (Activity 9: The Calendar) 几何 (Geometry) 课堂练习 1:那是什么形状? (Activity 1: What's That Shape?) 课堂练习 2:形状和尺寸 (Activity 2: Shape and Size) 课堂练习 3:在哪里?描述位置和方向 (Activity 3: Where Is It? Using Words of Position and Direction) 课堂练习 4:我说你做 (Activity 4: Simon Says )
个人分类: 谈数学|3902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5: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