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珠颈斑鸠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兰州大学人工湖旁边一只珠颈斑鸠在洗浴、休息和喝水
wangshengl 2020-4-8 14:32
斑鸠洗浴.mp4
2362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博物学:朋友家来了一对鸟朋友-珠颈斑鸠
热度 18 wangdh 2016-5-1 10:46
城市博物学:朋友家来了一对鸟朋友- 珠颈斑鸠 ( 王德华 ) 2016 年 3 月 19 日,朋友发现她家窗台上种草莓的花盆里,有鸟儿下了一个蛋。才想起来这几天一直有鸟儿在花盆里扑愣扑愣的,看来是在这里安营扎寨,生儿育女了。过了一天,鸟儿又下了一个蛋。 朋友一家很兴奋,想知道这是什么鸟,有说鸽子的,有说喜鹊的。经专家鉴定,是珠颈斑鸠,也叫野鸽子。女主人专门百度了一下关于珠颈斑鸠的一些知识。 家里下达了紧急通知:窗台附近是禁区,不得随意靠近。不准开窗,窗台上的花儿暂时不能浇水。 接着他们就开始了每天的观察了。很钦佩女主人的热心、热情和毅力,每天隔窗坚持观察记录,并拍摄视频,在微信上发布。每天读她对鸟儿的观察,成了一种期待。 女主人按照自己的理解确定了鸟妈和鸟爸。认定晚上在家孵卵的是妈妈,出去的是爸爸。她说,鸟爸不像鸟妈,鸟妈安然淡定,睁着乌溜溜的眼睛端庄地卧着,从不左顾右盼,鸟爸活泼好动,东张西望,时不时在花盆里叨叨。 鸟爸和鸟妈共同孵卵,交接班工作。按男主人的描述,鸟爸鸟妈交接班那简直是无缝对接。早上鸟爸回来,鸟妈飞出去觅食。有意思的是,主人家也是两口子交接班记录。就这样一天一天的记录着,观察着,报道着。我们也一天天分享着,期待着,讨论着。 选几则微信记录: 3 月 21 日,女主人详细记录了鸟爸鸟妈交接班: “下午四点五十分,鸟妈鸟爸交接班。在五点到六点之间,换了三次位置,孵蛋真的很辛苦呢。夜色降临时,鸟儿已然进入梦乡。只有这个时候才敢贴近玻璃近距离观察,鸟儿安静地卧着,夜色中只能看到长长的尾巴,翅膀微微上翘,和昨晚整个身体蓬成毛球状的萌状不一样,也许昨晚值夜班的是鸟妈,今天是鸟爸。祝做个好梦!” 3 月 24 日,男主人记录了斑鸠的两周鸣叫模式: “ 认真听了换班时间的呼叫,有两种模式。下午四点多,抱窝的鸟开始深情地呼唤:咕咕咕,咕 ” 模式。持续四五次,略显低沉。然后稍暂停,复又转换为“咕咕咕”,少了一个“咕 ” ,该模式音频似乎急促,呼叫二三次后,终于有一次回到”咕咕咕,股“模式。惭愧,目前仍不了解鸟界之风情,以俗人之言揣鸟之语,也许是”咕咕咕,咕 ” 的意思是“快回吧,亲!快回吧,亲!”,而“咕咕咕”模式也许是“快回吧”,少了一个亲。前句深沉,似浅吟低唱,后句急促,似矫责备。其他时间节能或避免天敌,非常安静。 ” 3 月 25 日,女主人记录了第一次试着开窗浇花的“冒险”经历: “四点三十,鸟爸鸟妈换班了。等我看到时,鸟爸已经飞走了,估计他老早不耐烦,想飞去吃东西玩耍了。惊喜地发现花盆里有两个蛋,鸟妈站在一旁望着小宝宝,我们已经开心地手忙脚乱了。可能在鸟妈眼里这两个傻瓜人类真好笑呢!鸟妈张望一番,从从容容迈着优雅的步伐走进窝里卧下,眼神温柔娴静。我决定冒把险,隔着玻璃安慰她:别怕别怕啊,我开开窗浇浇花,好吗?轻轻拉开窗户,鸟妈开始比较淡定,端庄地卧着,当我浇水和撒米粒时突然惊动了鸟妈,她煽动翅膀,全身羽毛炸开来,一度想啄我的手,但最终没有弃窝而走。我想这就是母性的伟大吧。今天有惊喜,也有歉意!骚瑞,鸟妈,我惊吓着你了。 ” 3 月 26 日,观察到母鸟孵卵期间还要把卵翻个。翻转蛋的时候,很警觉,稍有动静,就立刻停止。 这样说来,鸟爸鸟妈的时间分配是不一样的。那么就有了很多感兴趣的问题,如鸟爸鸟妈的活动节律有差异吗?鸟爸鸟妈晚上不在一起,是由于家巢空间不够吗?还是有其他原因? 孵卵期间,他们还观察到了一次修补巢的行为。有一个视频很精彩,有次鸟爸嘴里衔着一根树枝过来,递给鸟妈妈,鸟妈以优雅娴熟的动作接过来,然后把树枝放在鸟窝里。 记录到第 14 天,小鸟出壳了。很有意思的是,幼鸟孵化出后,亲鸟把卵壳叼起来,一个放在旁边的花盆里。另一个蛋壳,看到了亲鸟在嘴里叼着,但不知道丢到什么地方去了。 接着就是繁重的饲喂小鸟的任务了。主人家给两个小家伙起了很有意义的名字 : 雨滴和雨点。 小鸟是吃鸽乳的,亲鸟吃的食物需要与鸽乳混合后,再喂给小鸟。亲鸟喂幼鸟食物的过程看起来好像是非常痛苦难受的。有时候亲鸟会叫几声,小鸟把喙伸进亲鸟的嘴中,刺激亲鸟的喉咙,亲鸟受到刺激后,反射性地把混合了鸽乳的食物吐出来。吐食物的时候,亲鸟蓬松颈部,使劲吐着食物,低着头一阵一阵地使劲吐,两个小家伙则不停地在亲鸟嘴里吞咽着妈妈或爸爸吐出来的食物。我看着每天亲鸟喂养的视频,对“哺育”的理解又加深了一层。 随着幼鸟的长大,渐渐地,鸟妈和鸟爸交接班不再无缝对接了,有了时间差。这就给小鸟造成一定的威胁。由于楼层高,不会有野猫等天敌的威胁。但时不时的狂风暴雨也会给失去双亲保护的小鸟造成一定的威胁。 4 月 16 日下午突降大雨,夹着狂风。窗外花盆被狂风暴雨袭击的东摇西晃,鸟爸鸟妈都还没有回来,主人心里很是着急。按常规,鸟爸鸟妈会在五点左右回来的,今天估计是被大雨挡在了路上。一家人担心坏了,最后实在不忍心,便做出大胆的决定,开窗把雨滴雨点拿到屋子里来。期待着雨停,也期待着母鸟晚点回来。 大雨终于停了。可就在他们要把幼鸟放回去的当儿,亲鸟回来了。这可把主人吓坏了,他们担心亲鸟不认幼鸟了。把幼鸟放回去后,看到亲鸟在阳台的栏杆上站了几分钟,然后回到雨滴雨点身边,鸟儿一家又抱在了一起。主人家悬着的心也落了下来。 关于主人把雨滴雨点拿到屋里来,大家也有一些建议,有的说你们心太软,爱心太重,不经风雨,怎么见彩虹 ? 有的说,雨停了,赶紧放回去,不要让亲鸟发现,以免发生弃鸟事情。 关于主人关照鸟儿的做法,还有一次争论。随着幼鸟的长大,花盆里的空间显得越来越拥挤,亲鸟外出觅食也越来越辛苦。主人趁亲鸟不在的空挡,开窗把花盆调整了一下位置,在花盆底下铺了纸壳,还在边上的其他花盆里撒了点大米等食物。大家建议,不要随便改变鸟的小环境,也不要人为补充太多食物,这样对于鸟儿的成长是不利的。我们是否可以以人类的认识和观点来对待野生动物,还真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究竟怎么做才对鸟儿的成长有利?鸟儿真正需要人类怎么样的帮助? 每天读女主人的记录、男主人的评论,很享受这种事情。也决觉得有些方面是很科学的问题,也很有趣,如幼鸟的体温调节能力的发育,每日能量的需求,亲子之间的关系,双亲行为的,亲鸟对巢址的选择,鸟儿的性别鉴定等。 有鸟儿在阳台上陪伴,成了主人家这段日子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看到鸟儿渐渐长大,主人时不时流露出似乎不久就要分离的惆怅。看着小鸟羽毛渐渐丰满,在栏杆上试着蹦蹦跳跳,应该是试飞了,有希望,有忧郁。亲鸟回来的不那么及时了,也没有那么勤了。还是一个风雨交加的野外,男主人工作到深夜,起身习惯性地往往那阳台上望去,雨滴雨点趴在巢里。第二天早上,鸟巢空了!女主人发微信说,雨滴雨点在昨晚雨夜离家了。我们还期待这俩小家伙也许还会回来住一夜,来跟善良的主人打个招呼。可是,没有,鸟儿再没有出现。斑鸠一家在这家阳台上草莓花盆里完成了生儿育女的任务,离去了。 男主人也有不少记录,由此引发的感慨也很动人。“雨滴雨点跃跃欲试的展翅,腾空中,一霎的转向,也许就是它们本能中某种乡恋,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由亲鸟的巢址选择,幼鸟长大离去,朋友想到了人类的迁徙,想到了故乡。他对故乡和籍贯有着深刻的理解。朋友的父辈是边疆的建设者。 “ … … 我们,兵团二代们,只有一个遥远的籍贯,这籍贯不是我们的故土家乡,这籍贯其实只是我们的外婆外公奶奶爷爷的身影,这籍贯其实只是我们父辈们儿时少年时的时光。兵团二代的故乡就是我们的兵团和新疆,那儿凝聚着儿时少年时的时光。‘剪不断,理还乱’,我们无休止的填写着民族籍贯出生地户口所在地家庭住址,从未有像疆二代这样复杂的身份和心境,而我,只有奎屯二字是沉淀淀的故乡。” “又是一年毕业季的论文修改时。昨夜凌晨休息前,再一次看到你们幸福地挤卧在花盆中。在清晨的大雨中,我们一个转身的忙碌,再回头,却只看见窗外凉衣架上空荡荡的花盆。雨滴雨点在天空中溅着急雨飞翔的影子只是我的想象。你们飞翔的有多远,思念与祝福就有多远。似乎听到远处的鸣叫,咕咕咕… 陪伴雨滴雨点成长的草莓接了三枚,其中一枚已泛着红晕。经历是一种温暖。” 这篇文章写了很久,一直想为这善良的一家子写点文字,为这幸运的珠颈斑鸠一家子记录一下。我多次建议女主人整理一下自己每天的记录文字和照片,剪裁一下鸟儿成长的视频,这将是一部很好的博物学作品。我知道男主人也在记录,昨天读到了他的部分文字,很感动。故乡,籍贯,亲情,对于远离家乡的人,内心里总有那么一个地方,不经意间被触动,就会有很深很深的疼痛。 延伸一句话。近日国家颁布的《国民科学素质基准》受到关注和热议,对什么是科学素质学者们提出了各种观点。我觉得,文中的男女主人的做法和想法就是很典型的科学素质: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不懂就问,不明白的就查阅,善于讨论,有质疑,有理智。做一件事情,坚持不懈,满怀热情。 即将破壳,小生命即将诞生 “哺育”的内涵 渐渐长大的雨滴和雨点。 以上照片全部为朋友所拍。致谢! 下面是女主人的几则微信节选: (说明: 所有照片为朋友所拍!节选的微信记录是女主人每天的记录。)
个人分类: 科普随笔|16220 次阅读|18 个评论
秀秀我窗台上的珠颈斑鸠
热度 2 wildlife331 2011-4-7 20:57
秀秀我窗台上的珠颈斑鸠
三月二十几号老爸就给我说我窗台上有只鸟做了个窝,下了俩蛋,但是忘记叫什么鸟了。 照片传来,找鸟组的同学鉴定了下,说是北京也是常见鸟,叫珠颈斑鸠,还算怕人。说是让我别住那屋给他们腾个地方。 清明回家我就只见蛋壳不见蛋了,鸟儿已经出来了。鸟儿也不那么怕人,估计晚上它视力也不行,压根无视我。小鸟更是不把人放眼里,你出点声,看你一眼,继续睡他的。他们自己倒是打的很热闹。 话说这还是个单亲家庭。百科上说不是单亲抚养的一种鸟。看来鸟类社会还是挺复杂的。同学说可能偷情或者它们的爹不在了什么的…… 这鸟习惯上应该在树上坐窝,到底是因为其他地方没地方了,还是我那房间看着太合适了。 人类对空间改造对鸟行为改变着又是个复杂的课题了。跟老师讨论开题的时候也小讨论了一下……结论是总之很复杂。 窝做的及其简陋,我妈说看着都想给它加点东西,后来也不知道能怎么加,小鸟们看着倒是很健康的样子。 繁殖期过了,小鸟会飞了,估计它也就走了吧。 第一次天见到小鸟们 他们一直在打啊打的。 这张看着感情很好的样子 我要回北京了,好歹睁开眼看了眼,然后貌似又闭上眼了 就那么点地方,大鸟挤半天才能进去
个人分类: 东科西研|10790 次阅读|3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