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孙逸仙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南京拜谒孙中山陵墓(图片)
bioxncai 2014-8-17 10:20
8月15日晚,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抵达南京,开始访问中国。8月16日上午,潘基文一行前往南京中山陵拜谒。 期间,潘基文进入陵寝内殿瞻仰孙中山先生大理石棺。 拜谒结束后,潘基文表示:“ 我十分荣幸地拜谒了中国人民的伟大领导人孙逸仙先生的陵墓。这一美丽的安息之地象征着他的巨大影响仍在激励着海内外的中国人。 ” 潘基文进内殿瞻仰大理石棺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16日上午到南京中山陵参访后,发表感言 来源: http://picture.youth.cn/qtdb/201408/t20140816_5638268.htm
3456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文革的否定与肯定 II
热度 9 王铮 2011-4-13 09:57
关于文革的否定与肯定 II
关于文革的否定 II 文革的思想根源,除了阶级斗争和暴力革命,就是民粹主义了。啥叫民粹主义?学者丁这样认识: 民粹主义 (Populism ,也译为平民主义 ) 是在 19 世纪的俄国兴起的一股社会思潮。民粹主义的基本理论包括:极端强调平民群众的价值和理想,把平民化和大众化作为所有政治运动和政治制度合法性的最终来源;依靠平民大众对社会进行激进改革,并把普通群众当作政治改革的唯一决定性力量;通过强调诸如平民的统一、全民公决、人民的创制权等民粹主义价值,对平民大众从整体上实施有效。 维基百科写得“中性”一点: 民粹主义认为平民的利益被社会中的菁英所压制或阻碍,而国家这个工具需要从这些自私自利的菁英团体复原健康,用来改善全民的福祉和进步。因此民粹主义者常被误认为是运用巧妙辞令来诉诸于一般人民关切的经济、社会、及其它常见的问题。……有些民粹主义者会主张移除政治菁英阶层的腐化成分,并且倡导“人民优先”。民粹主义反对集权的执政政权的政见。许多民粹主义者将诉求重心放在特定的地区或是特定的社会阶级,例如劳工阶级,中产阶级或是农民等等。通常他们自称代表多数人民,并反对极权。 在文化大革命中,不受任何法律约束的“四大自由”,所谓“造反有理”、“踢开党委闹革命”、“坚决砸烂公检法”、完全自由地组织战斗队、知识分子是臭老九,“奴隶是创造历史的唯一动力”,等等,形形色色的政治行动与口号,都是民粹主义的表现。 有人说民粹主义就是平民主义,其实不是。平民主义承认代议制,民粹主义否定代议制。平民主义强调人民福利第一,但是不提倡暴力剥夺。还有其他,这里不讨论。民粹主义与精英主义是一对对立范畴。在当时的领导人中,海龟刘少奇实际上是搞精英主义的,要维护上层精英的利益的,包括废除高考,保障“红五类”无需经过考试就可以上大学。有现象说明,废除高考、中考可能包含了一种争取党内干部支持的政治意图。精英主义毕竟带来了苏联的发展。土鳖毛泽东则是一个民粹主义革命者,他在 1965 年批示表示,只能依靠工人、农民、小知识分子、小干部建设他的国家。对于精英他早就在大跃进时期斥责说:“高贵者最愚蠢,卑贱者最聪明。”至于他是不是高贵者,他没有说,至少不承认。毛后来继承了刘废除高考的政策,但是毛要“工农兵上大学”(随便说一句,我就是个工农兵技校生),毛的做法是民粹主义的。毛在这个问题上有以大群同情者,他们都来自黄埔军校,接受过孙逸仙主义的教育。 中国的精英主义的民粹主义是时代的产物。中国的民粹主义是由孙中山作出的选择。 1912 年的辛亥革命成功了,腐败而野蛮的清政府被推翻了。可是中国的政权很快落入了以北洋军阀为代表的旧官僚、旧军阀手里。当时的确开始了民主选举,可惜由于旧势力在军事上、财政上的优势,早期的革命者并没有有效地进入议会和政府,新贵想满清贵族一样高高在上,吞噬社会财富。孙中山振兴中国的愿望落空了。在这种情况下,孙中山对整个社会精英失望,无奈地走到了民粹的立场上。他与梁启超对立、与宋教仁分裂,甚至宋教仁这样的伙伴也被社会精英集团抹杀,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组织二次革命,可是他的同盟会战友已经进入精英集团,无意于革命,他被旧势力压迫着继续流亡生活,革命给他带来希望,女人给他带来革命失败的安慰,所以他第一爱革命,第二爱女人。人这种动物,当它事业受挫,往往希望异性的安慰,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这时他组织了“中华革命党”,后来有改叫“国民党”,国民党这个词本身就有民粹特点,过去的国民党没有开过代表大会, 1924 年第一次代表大会就是一个民粹主义选择。列宁的成功让孙中山坚定地选择民粹主义,让全体国民一起革命。当然就如大多数民粹主义作者那样,完全自由的社会运动没有任何战斗力,民粹主义需要一个绝对的权威,孙中山认识到这一点了,所以他要自己的党员按血手印效忠自己,让自己成为就有神授君权的领导者。列宁和孙中山作为两个具有民族英雄,有些殊途同归。 1910 年代,在辛亥革命没有给广大民众、知识分子和军人带有生活状况的改善的情况下,新的精英由于需要过上贵族生活,加大了掠夺,民众自然地选择了孙逸仙的民粹主义,毛泽东就是在这种在这个社会环境下成为青年的,毛泽东因此也成为孙逸仙主义者。这里需要强调一下,孙逸仙主义的核心是什么,就是他总结的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请注意这里没有民主主义。毛泽东在 1924 年前后成为了国民党的代理宣传部长,部长本人是孙逸仙的信徒汪精卫,宣传部长意味着是三民主义的思想总督,毛泽东就这样成为了孙逸仙主义者。在《中国社会各经济分析》的早期版本中,毛泽东把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民粹思想发挥到了极致。在后来的发展中,孙中山的国民党继承人没有完成孙中山的事业——用三民主义救中国,因为蒋介石后来选择了精英主义,毛泽东完成了,他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了三民主义,把信仰孙中山的革命者重新组织了起来。共产党的精英大多数来自黄埔,这个黄埔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三民主义精神支撑了他们的革命。这些人强调民族自立、强调民生、关注民权,毛泽东有效地团结与组织了他们。事实上,毛泽东完成了孙中山民族主义的理想。他们成为了我中华民族的英雄。 然而,民粹主义是不是民主,它不要法律,不要规制,任何人都可以用集体的名义强迫别人服从。民粹主义,应用在社会上就不能有效对组织社会的团结,不能维护创新,因为创新往往是个别人先发明的。文化大革命,群众造反了,其中自己解放了自己,可是彻底的反精英主义,连个性也消失了。全国人民争带“草绿帽子”——军帽。这时中国到哪里去?中国辛亥革命,皇帝打倒了,各省纷纷“独立”,结果国家变得孱弱,民粹主义的胜利被迫转向精英主义的结局。这时中国该怎么办?中国出现了红代会、工代会、农代会,一种代议制形式的民主体制出现了,红卫兵杨小凯等人说要民主选举、法兰西海龟陈毅说要否定“延安整风”、云南省省委书记处书记赵健民说要定期召开党的代表大会,现在要进行党的特别代表大会。一种民主建设的气氛起来了。这种民主思想,显然与孙逸仙带有神授君权特色的民粹主义矛盾,就在民主主义从民粹主义中发展起来的时候,社会上流行要组织巴黎公社式的政府,毛泽东说:“巴黎公社不是无产阶级专政”,他完全忘记了斯大林说的巴黎公社是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形式。民主探索遭到了废除。历史把这段时间的事件成为“二月逆流”,“二月逆流”是中国探讨民主制度走向新组织体制的一次历史探索,可惜他被孙逸仙主义的民粹主义打败了。 毛泽东有句名言:“不破不立,破字当头,立也在其中了。”作为一种民粹主义的理想,并没有什么立起来,因为他杜绝了创新,创新的认可需要权威,民粹主义只承认唯一的权威——君权。中国本来有了个好起点,就像法国大革命民粹主义起来了。社会在民粹运动起来后,毛泽东没有魄力选择民主主义,束手无策地让社会荡漾着。直到 1967 年武汉的“ 7.20 ”事件发生,毛泽东才对民粹主义有所抛弃。孙逸仙主义限制他选择民主,他只能选择精英主义,接下来的活动中。毛泽东说:“工人阶级必须领导一切”,“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这就重新回到了精英主义。社会有阶级,阶级有精英阶级,无产阶级是精英阶级,“党组织应该由无产阶级先进所组成”,从精英主义重建旧的国家组织成为了可能。这时的毛泽东要清理阶级队伍,通过清理阶级队伍,发现“工人阶级”精英。他强调“党是领导一切”的,党要吐故纳新,“党组织应该由无产阶级先进所组成”,从而稳定自己的社会,组织自己的国家。阶级斗争,一抓就灵。就像斯大林当年强调“工人阶级专政”,搞了“大清洗”,粉碎了民粹主义,重新组织了俄国, 1967 年上半年的危机过去了,民主的潮流被挡住了, 1968 年底通过这些精英主义政策,通过“清理阶级队伍”,粉碎民粹主义,也不再提“无产阶级专政是群众专政”,中国社会重新有序了。 1968 年底,暴风骤雨的文化大革命就要雨过天晴了。这时文化革命对生产力的破坏已经达到了一个严重的程度,周恩来、林彪这些在孙逸仙主义哺育下成长的黄埔军人,选择了民生主义。接下来的事件我们知道,这是关于两个土鳖的故事,按照民粹主义,土鳖毛要继续革命,土鳖林要“革命就是要解放生产力”。毛土鳖要贯彻民权,大搞“五七干校”,反修防修,“奴隶,只有奴隶才是创造历史的真正动力”;林土鳖要贯彻民生,废除“五七干校”,民富国强,“英雄与奴隶共同创造历史”。孙逸仙的三民主义,内部冲突了,因为从一开始孙逸仙就没有把三民主义上升为民主主义。精英主义的领袖被打倒了,孙逸仙的学生们发现了自己的差别。不过他们都认同孙逸仙的民族主义,谋求这中国的大国地位。 “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也正是文化大革命的民粹主义,让今天中国社会经济分化压力下的公众,感到扬眉吐气,怀念文革。可是按照文革领袖们的模式,中国社会只能指向动乱。 1979 年,伊朗发生了民粹主义革命,今天的伊朗怎么样?一些西方国家希望中国这样的大国也来民粹主义革命的。 1917 年,列宁的革命实际上是一个带君权的民粹主义革命,与孙逸仙主义有一致。普京最近突然丑化列宁,揭发他得到德国的援助,不能不说是场政治斗争,他害怕他的俄罗斯重新陷入民粹主义。我不知道哈萨克斯坦的纳扎尔巴耶夫是如何控制自己的国家,是不是控制住捏腐败?如果腐败,也许一场民粹主义革命要在这个就俄国的土地上发生。我想,普京应该知道,反腐倡廉,一步一步建设民主,是防止俄罗斯发生民粹主义的的基础。丑化列宁,丑化自己的民族英雄,是没有出路的。 列宁、孙中山、毛泽东都是世界的伟人,他们从野蛮的农奴制和种族压迫制度下制度下发出了民粹主义的吼声,至少为这些国家找来了民主的起点,可惜19世纪的经济理论、20世纪的世界没有允许他们开始民主建设。但是,现代就没有理由反对民主建设了,不然就是走伊朗的路,借助神权平衡了民粹,结果形式上的民主被神权控制,国家命运变得风雨飘摇。 列宁和他的民粹主义左膀托洛茨基和精英主义右臂斯大林
个人分类: 在历史中思考|2957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