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病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人的劣根性
热度 6 binjingshi 2016-5-24 13:18
去年年底,由于母亲车祸的原因,向朋友们借了钱来做手术!当时,那种情况下,真的是感激涕零。但是,今天早上,其中一个朋友说手头有点紧,问我有没有钱,先给她还一部分。其实,这几天也一直在想,先把她的钱给还了,但是由于惰性,也一直没有给她打电话!然而,正好今天她就发微信来催了!本来应该是理所当然,天经地义的事情,但是自己的心里多少还是有点小别扭。但是,自己立刻调整了心态,怀着感恩的心去看待这个事情。 由自己心理上的变化,不由自主的就联想到了人的劣根性以及以及一种病态的现象。这种现象普遍存在——就是借钱的时候,借钱人是孙子;还钱的时候,被借钱的人就跟向别人借钱一样。然而,他是在索要自己的东西。但是心理上的变化是,被借的人要求还钱的时候,感觉自己特别理亏,要找好各种理由和借口去向对方去恳求,生怕一句话说的不对,伤了和气。而借钱人,当被要求还钱的时候,心里上想,不就借了你两个钱吗?至于么?凭我们两个的关系,你就不应该开口问我要。看来是我在你那里也没有那么重要,以后还是不要和你走太近的好!这就是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这也就是人的劣根性。有多少人,因为借钱,朋友反目,亲戚分离。检验一个人的人品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看他借了钱之后,有没有主动还你。自己在这方面还是做的不好,要自我检讨。 人和人之间的感情还是很脆弱的,在这个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信任需要很久才能建立,而失去信任只需要一秒钟。其实有时候,不是别人的原因,而是我们自己的心里在作怪。 建议:以后不管是借别人钱,还是借给别人钱,都应该立字据,写清楚什么时候借,借多少,什么时候还,这样就避免了许多的问题。 一会带着愧疚还钱去,共勉!
3275 次阅读|10 个评论
如何改变病态的文化
热度 4 outcrop 2011-5-15 14:23
事实上,病态的文化造就病态的人;健康的文化造就健康的人。 而且,病态的个体使他们的文化更加病态,而健康的个体使他们文化更加健康。 造成更好社会的一个根本方法就是增进个体健康。 上面是马斯洛的观点,我们不妨尝试从改变自我,有限的改善个体开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209 次阅读|14 个评论
亩产十万斤的时代真的来了
moxj 2010-9-1 10:27
最近,同学们建了个户外群,我一直倡议并几次带大家走出学校触摸野外的风光,感受农村的气息,并在群里建议大家讨论绿色环保的话题,健康的话题,回避政治话题。然而热血沸腾的 80 后、 90 们对充斥在各大门户网站的时事要闻还是非常热心。记不起来大家都议论了那些话题,仅列一两例感叹一句话: 一切都预示着亩产十万斤的黄金时代马上要到了。 都在议论国进民退,新闻题目也显示民企 500 强不及央企两头羊。家族企业派驻党委书记 --- 我看通通兼并是迟早的事,卫星快要升起来了。 一个孩子在 QQ 空间里发了几句牢骚,两天时间就有 3 万多人分享,看过的人可想而知,不会比韩寒的博客点击少。不过马上被屏蔽了,当初没有屏蔽大概因为整篇日记没有敏感词,后来被封杀可能言论不符合主流意思。不就是因为牢骚提到泥石流死了人只宣传悲哀不强调调查责任吗?不就是讽刺了一下今天在民众面前煽情致哀,明天又大幅报道传统七夕节里的甜蜜吗?不就是反问了一下仅仅号召捐款积极,是不是一些假慈悲的官员对灾难相见恨晚呢?伊春空难后官员微笑合影的照片不还在哪里摆着吗?港人遇难事件不是还在因为菲国的调查和回应不能满意搁置吗?面对自己国土上的事件为什么就不能这样发问一下呢?难道老百姓真是政府圈里的羔羊吗?别人宰了要追究,自己的责任就是百姓到了该出栏的时候理所当然为节日献身做菜吗? 即使年轻人的措辞很偏激,但那是他们独立思考的表达,更是一个热血青年的呼喊,何况在挥手之间有数万人响应呢?就这样对待我们青年对吗?对得起我们的党吗? 还未麻木的年轻人不是你让他哭他就哭,让他笑他就能笑的,他们是一群真正率直的人,是所谓国家的希望。歌颂太平盛世,放卫星还是找别人,饶恕这些无辜的孩子吧。 看到全国扫黄的新闻,我振奋非常,党的英明决策大快人心,更为国家的长治久安和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闻听东南亚诸国的刁民已经开始偷渡我国,我昼夜寝食难安,他们更加廉价的劳动力资源会不会对我党的伟大社会主义建设构成重大威胁?我国刁民日益膨胀的物欲怎么才能让我们的社会和政府持续稳定运作?我国如此巨大的贫富差距(本末倒置)造就的庞大富二代和二奶族消耗巨大却不创造财富怎么办? 在这样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关头,我们伟大英明的党又站出来了,果断查封天上人间,全国掀起扫黄风暴,捣毁富人淫乐场所,遣散从事情色服务年轻姑娘,让他们成为强大的工业劳动力群体,增加竞争,降低劳动成本 全国性的运动最终爆发了,像城管一样发疯的警察们都行动起来了。首先在凤凰网看到他们勤奋的工作 ---- 如图 我看到图片显示只要十块钱消费的农民工休闲场所被一举捣毁了,里面的装饰比学生宿舍还要艰苦,更有一个本子记着辛勤的工作人员部分的收支 --- 基本也是 10 块左右。别了:(共和国最可爱的人,你们放弃这个下贱的工作吧。去做 5 块钱一天的制鞋工多好啊,找不到就 3 块一天,我们伟大的祖国会站起来的。你们会成为国家主人的 看到门户网站一条条振奋人心的消息,我的解释却是互相矛盾的,只要不用脚后跟思考就不愿意再看新浪那些每年抵御灾害能力递减的三峡巨霸工程,不愿再看同样的 CCTV 。 别了,司徒雷登。我们伟大的祖国已经真正站起来了,经济已经是世界第二了。日元正在不可收拾的增值,我们的货币开始有计划的贬值了,伟大祖国财富全面超越美国的时代不远了(混乱),最可爱的农民工性工作者都被赶到大街上游行了,下一步还能做什么,蒙头在屋子里印钞票吧?比去拆老百姓的房子,派警察收保护费安全多了。 亩产十万斤的时代真的到了。
个人分类: 民生了望|3328 次阅读|1 个评论
我们留下了什么时代符号
考槃在涧 2008-12-15 10:16
老祖在黄庆那里留言说: 其实我是想说当一种形式或一种形象成为一种符号的时候至少在其领域是至高的,后人是很难超越的,要么受它的影响,要么另辟蹊径。文革时期海报中的形象和视觉元素有很多已经符号化了。像工农兵的形象、手捧红宝书的形象、闪着太阳光的毛泽东形象,以及海报中的人物动作等等。这些符号化的形象对我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现在我们一些前卫的 流氓艺术家 还在或多或少的运用着这些符号,所以我在前面的评论中说 一直影响到现在 。当然,这里面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但就表面来看这些符号化的形象依然存在。一种形象能成为一个符号绝对是至高的。在很长一段时间里 工农兵 的形象用在了我们的钱币上,还有比这更牛的吗!文革的是非功过不说,就视觉语言来说给我们留下了一笔可贵的财富。我一直想把它作为科研项目拿下来,但不行,原因大家都明白。就世界范围来说,能真正成为符号化的形象并不多。我们要是给白白地浪费了或者无视这段历史,可惜! 上周五黄庆问我:我们留下了什么时代符号?我呆了。 我们砍掉了树木,给后代留下一堆红头文件;我们烧光了汽油,留下尾气;我们挖空了矿山,留下塌方;捕完肥鱼,留下虾米;截完大江,留下干涸;榨干历史,留下空虚; 我们有艾滋,没爱情;有教书,没教育;有文凭,没文化;有知识,没知性;有性滥,没性感;有声音,没音乐;有美术,没艺术;有小说,没文学;有呻吟,没诗歌;有学者,没学术;有科研,没科学;有义气,没有义举;有搜索,没求索;有官理,没管理;有建设,没建筑;有野史,没历史;有工程,没继承;有记忆,没记性;有大师,没老师;有争论,没辩论;有思考,没思想;有电脑,没大脑;有神经,没精神;有医院,没医生;有市长,没市场;有贸易,没经济;有理性,没理想;有观念,没理念;有媒体,没新闻;有人气,没人性;有人精,没精英;有鬼画符,没符号; 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是什么?戴三个表?和谐?三讲讲政治? 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是什么?造假?剽窃?科学地政治?政治地科学? 我们这个时代的符号是什么? PX 项?周正龙虎?跑跑?一人杀六人?毒奶粉?地铁塌方? 当人发烧了,每一个细胞都在发烧;当时代病了,所有的符号都是病态。 如果你能记起那些积极的、鲜明的时代符号,请你不要吝惜你的时间,花一分钟回复一下,让我们看看我们给后人留下了什么时代符号? (不知道为什么,周末在家里上科学网巨慢,登陆都要花三十分钟。)
个人分类: 入世|4322 次阅读|25 个评论
谁来治治自杀这个病?[转]
luohuiqian 2008-11-22 22:56
又有人自杀了,这一次据说是一个女博士。这下女博士这个群体又要被关注一阵了,兴许还会被贴上什么什么的标签。清明这个节气的确有些特别,让伤感的人更加伤感,让更加伤感的人想到解脱,一如五年前哥哥的选择。就让死去的人安静的长眠,不去追问他为什么,而活着的人则需要多一些对生活的思考。 记得前一阵有个著名的教授从容的选择了结束自己的人生,也是跳楼自杀(是不是现在高楼太多了,方便了大家呢,要都是小平房,往哪儿跳啊)。 也是前不久,在我们附近的高层小区里,一个男研究生因为女朋友提出要跟他分手,而跳楼自杀,那天是他的生日。 。。。。。。 每年因为自杀而死亡的人数排在所有导致死亡因素的第八位。自杀在某种意义上已经成为一种疾病,一种自发性的迅速结束健康生命的疾病。每当提及自杀,人们会想到的原因几乎都是压力过大(一如某企业经常会传出员工因为压力过大而自杀),或者为情所困,不能自拔。虽然自杀的原因,各自不同,自杀的方式也各式各样,然而最终的结局都是结束,难道真的结束了吗? 奇怪的是,近来大学校园里的自杀事件络绎不绝,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均有发生。在我大学时,曾经有个大四的学长因为跟女朋友吵架而跳楼自杀,最后那位女朋友也疯掉了。去年学院里一位硕士学弟因为担心自己专业不好以后找不到好工作,而持刀失踪。再加上上文中提到的几例,仅仅在我所生活的这个小圈子里,就这么几年的时间,就发生了这么多的自杀事件,也许还有我不了解的,那就更多了。为什么很少见到街头乞讨的人自杀,而偏偏是衣食无忧的象牙塔里的天骄们更愿意走上这条道路呢?大学生不应该是见多识广的吗?不应该是头脑很灵活的吗? 怎么就这么轻易地放弃年轻的生命呢? 我没有做过这方面的专业研究不好就整个现象发表过多意见,但对于我们这个博士群体我还是想说点自己的看法。如果说中山大学这个女生的确是博士的话,虽然不具有代表性,但至少也给我们提了个醒儿,学历越高,不表示承受能力就越高。首先我们要知道摆在博士生面前的依然是三座大山: 学习压力。对于博士,不管是女博士还是男博士,只要要求不是很高,找一份稳定的工作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所以为了工作问题而走上绝路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但是所有博士都必须面临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能否顺利毕业的问题。如何在有限的几年里发表出规定数量的论文,如何完成十几万字的毕业论文?虽说博士们都经过了无数的考试过关斩将,写几篇文章应该也不再话下,但的确就有人难以做到,所以总也达不到毕业的资格,自然就在心头压上了大石头。。。。。。大学时就遇到过一个女博士因学业压力过大患上脑癌的事情,至今还心存畏惧,告诫自己一定要轻松地学习。从大学到硕士阶段从来都不用担心的毕业问题一下子就揪住了许多博士的神经,令人惶惶不可终日。 情感压力。读到了博士,都已经是大男大女了,情感问题也不需要隐讳什么了,即使跟导师也可以八卦,爱人孩子之类的。当然这个的前提是你已经名花有主或者已经成家了,不然的话你要是单身,或者在这个时候失恋将是非常郁闷的事情。而我就属于后者,本来和另一个人已经计划好了未来,所有的事情都是以两个人在一起为前提来设想的,也觉得这一辈子就这样了。。。。。。然后顷刻之间,那个人就从你的世界里消失了,同时一起消失的还有你的未来,不知道以后该怎么走了,开始陷入无尽的迷茫之中。我也曾有过结束生命的念头,感觉恋爱失败,还要在这个时候重新去建立另外的感情,一切都要从头开始,我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庆幸的是我多想了一秒钟,发现即使我的人生没有了意义,我仍然有责任要去承担,那就是回报父母的恩情。当真正把思维转过来之后,才意识到我的人生也不是完全失去意义了,至多是失去了一种意义,而人生的意义价值绝对不只有一种,生活还要继续。但是失恋对于博士,起码对女博士真的是很大的打击,首先在我们这个阶段,已经准备好进入婚姻阶段,开始安稳的生活,所以我们不会主动提出分手,因此就常常是受伤害的一方,另外,读博士以后的生活圈子变得很狭小,又是大龄,即使在一群博士中间你是最小的,可是走出去发现自己已经不小了,那么重新遇到心仪对象的机会就会很小,继而就会对生活失望起来。。。。。。心理压力自然也就加重。 至于一直单身到博士的人,我不是很了解,这里就不做评论了。 经济压力。博士生很多都已经成家,在职读博的还好,单位大都提供基本工资,有项目做的博士也不成问题,难就难在那些没有工作收入又拖家带口的博士们,再就是一方有工作,而且工作还不错,而另一方还是穷学生的情况。一个女同学结婚三年,她老公去年博士毕业,在大学当老师,而她现在还是学生,老公对她非常吝啬,甚至要她从每个月几百块的补助里拿钱交生活费给家里,平常的生活就可想而知了,所以两个人经常吵架,同学想不开就割腕自杀。。。。。。还有一些单身的同学虽然没有来自配偶孩子的压力,但是家里父母大都年纪已高,希望能早点到子女的照顾就会经常埋怨其读书读的时间太久,太自私之类的。再就是看着本科,硕士的同学在外面事业蒸蒸日上,也会怀疑自己的选择到底值不值?博士也食人间烟火,也要计较利益得失,也希望生活过得好,结果又给自己背上了一大重担。 当然寥寥数语并不能穷尽我们要面对的一些问题,而且我们遇到的常常是几种问题纠结在一起,有人一时解不开,疙瘩就越结越大,到了无法解开的时候只好跟它同归于尽了。 写到这里想起了同学发明的一个摆平刁蛮导师的方法:如果导师刁难的厉害,你就直接跟他说,老师,我觉得我要去看心理医生了。据说此招屡试不爽。这里有个什么问题呢?是不是说看心理医生就一定是有心理疾病呢?看来在我们大多数的眼中,是的。不然导师们怎么那么容易就范呢,如果把看心理医生是做去医院看感冒一样的话,哪个还怕你威胁呀?反映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即使是高级知识分子也还不能正确对待心理咨询这一很正常很需要的方式,都在试图回避,然而忽视不等于不存在。高校里频繁的自杀事件就反映出了问题所在,所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无论是本科生,还是博士生,都有进行心理咨询的需要和必要。对于学校而言,关心学生的精神健康的确是当前非常重要的任务,好在很多学校的领导已经认识到了这个问题,也正在采取积极地措施,那么如何教育师生正确对待心理咨询,心里治疗,以及如何主动寻求心理帮助,解决心理问题就应该是最关键的。 而对于博士这个群体,尤其是女博士这个群体首先是要在生活中放下自己的强势心理,我们可以是学习上的强者,可那不一定意味着生活中我们也能处处胜任。允许失败,宽容的对待自己,对待他人,把自己的脆弱表现出来也是一种勇敢,偶尔暴露一下自己的缺点没什么大不了;如果需要帮助就告诉你的朋友,真正的朋友都会很愿意帮助你,如果你需要倾诉就找个听众,需要发泄就大哭一场,都没什么大不了,然后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并不需要强者,既然学业不是生活的全部,那么生活也不是都是考试,不必每次都要拿第一,生活只是一个感受的过程,有些事情就像你面前飞舞的大黄蜂,只要你不采取激烈的方式,只要你能静静地等一会儿,它也不会把你怎么样,自顾自地就飞走了,原来只是虚惊一场,路边的野花依然很可爱。 JUST TAKE LIFE EASY! 想想有多少人为了能再多看这世界一天而努力挣扎,就知道自杀是个多奢侈的念头了。 愿那些已经走上这条道路的人们永远安眠! 原文地址: http://muxincomeon.blog.sohu.com/84040547.html 更多相关博文请访问 【 若水阁 】(参赛科学博客) , 欢迎 投票 支持我的博客! http://www.penrosent.cn/
个人分类: 七嘴八舌|177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