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地球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今天四川石棉又发生一次小震
majorite 2008-9-9 09:09
2008-09-09 01:07:24.4四川石棉又发生一次3.4级小震, 震中位于29 N, 102.3 E。9.6号和9.8号甘孜和新龙交界也发生了两次小震. 同一大断裂带, 三天三小震. 无风不起浪? 今年7月11日吴耀强局长对石棉人民说:由于石棉特殊的地理位置,我们(地震局)对于这个地区非常的关注,一旦有地震预测意见,我们(地震局)将及时的向石棉政府通报相关情况,作出建议(吴局长的话在石棉电视上广播上连续播了几天)。请注意吴局长讲的是及时的向石棉政府通报相关情况而不是及时的向石棉人民通报相关情况。1989年石棉地震的预报他们就是这样做的,即 在临震前7天将短临预测意见通知地方政府 , 仅内部掌握,不向社会公布, 政府做好震后救援的准备, 地震一发生就按地震对策运行,取得了实效 。(1989年6月9日四川省石棉5.2级地震: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485 )。四川省地震局1989年这么做, 虽不合情,但在中国现行制度下合法。 有兴趣的当地居民应和四川地震局吴耀强同志或雅安地震局陈光明同志联系以了解他们近期是否捕获有大地震的前兆并已将 短临预测意见通知地方政府。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9002 次阅读|43 个评论
地心游记
songshuhui 2008-9-2 15:41
twinlj77 发表于2008-06-1 星期日 21:25 分类: 其他 | | 如果你在地面上打一个深洞,深到从地表扔一块小石头之后,三刻钟以后这颗小石子才落地。那么恭喜你,你的这个小玩意已经走过了 2900 公里 ,到达了我们至今谁也没有去过、谁也没有见过的地球的核心。 如果我们跟随你的这个小东西,一同下去,看一看这个神奇的地球的内部 , 不知你是否有兴趣呢?让我们做好准备开始这个 45 分钟的旅行,提前说一下,由于这个地方谁也没去过,所以看到的任何不可思议的事情,也希望您能接受。 开始的时候,我们速度很慢,随着地球引力的作用,我们的速度越来越快。但是我们遇到的困难和阻力越来越大,这该死的坚硬的地壳!在我们经历的这个短暂的痛苦的阶段以后,来到了我们称之为地幔的地方,这个地方充满了坚硬的我们称之为阿尔卑斯型橄榄岩的东西,但奇怪的是,我们发现自己越来越疲惫,没有动力,像是强弩之末。这是很正常的,因为我们正在失去引力!科学家们发现,引力的作用在地球的表面是最明显的,随着我们不断进入地球的内部,这种引力确逐渐减弱、所以我们必须为这个小石头装上推进器,让它保持自由落体时的加速度,永往直下。 接下来的几十分钟,我们会发现这趟旅行其实很枯燥,都是些坚硬的岩石,我要告诉你的是,这里谁也没有来过。不过这地幔也太厚了吧,几乎占到地球的厚度的一半以上。突然之间我们像是高空跳水一样,一头扎进了一个游泳池里,可是不幸的是,这个水池的水太热了,我们甚至不想在此呆上一秒种。为什么地球内部是液态的呢?这还不太清楚,任何人都不是很清楚。只是地质学家采用一种探测装置推测:这个地方就是这样的。据猜测这层液态的东西,就是产生引力的地方,但是我们一刻也不想此多停,继续前进。这个时候我们速度越来越快,所受的地球引力却越来越小。砰的一生,我们撞上了一个硬东西。这感觉就像我们在海里潜泳却一下子碰到了一个水雷。这里我们感觉更不好了,不仅觉得炎热,而且还很压抑。这里的温度有 6000 ℃ ,相当于我们在太阳的表面,真是不可思议,而且 压力足以使我们见过的最坚硬的金刚石像黄油一样柔软。不管怎样,我们到达了地球的核心,而且这个核心是坚硬无比的物质,但是却还是会慢慢变形而不至破碎,你要接受这个看似很矛盾的现象。至于这东西到底是什么,有待科学家们商量一下,才能告诉我们。为了更清晰的表明地球的构造,我们像切蛋糕一样,切开一个口子,取出一块,好好研究研究。 图 1 Sicentific American 2005 special edition p38 图 上右边的东西,让我想起了最喜欢吃的鸡蛋。从外到里,依次是地壳、地幔、外核、内核。地壳和地幔可以当作地球这个鸡蛋的壳,很厚很厚。液态的外核就是蛋 清。而固态的内核就是蛋黄了,多形象啊,甚至连颜色也是蛋黄的金黄色。实际上情况并非如此,我们根本不知道地核的颜色。这样做的唯一好处就是给别人讲起来 的时候,你只要让他把地球想象成一个巨大的鸡蛋,那么他对地球的整体结构的把握就对了,而这颗鸡蛋的蛋黄的大小甚至超出了神秘的火星。 那么科学家们是怎么知道地球是这样的呢?实际上,他们是通过研究地表上一种非常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得到这样的结论的。那就是可怕的 地震。通过一种分析地震的仪器,这样的仪器,一般都带有一个示波器,通过分析地震波反射回来的情况,我们就知道地球的内部构造了,并且根据地震波的传播速度我们不仅知道了地表到地核的深度是 2900 公里 ,而且还得到上面那幅让人流口水的鸡蛋切面图了。 标签: 地球
个人分类: 其他|1187 次阅读|0 个评论
“雪球地球”假说
songshuhui 2008-9-2 15:33
topaz 发表于2008-06-5 星期四 23:38 分类: 其他 | | 通过对于地质沉积物以及其他地质证据的研究,科学家告诉我们地球上曾经出现了两次最著名的冰期,一次是发生在大约100万年前的更新世,当时人类刚刚开始进化,因为地球围绕太阳的公转轨道出现变化,整个北大西洋沿岸的大陆边缘都铺上了厚厚的冰层;另一次则是大概21000年前,北美和欧洲的大部分地区被厚达2公里的冰层覆盖,并且导致海平面下降了120米之多,这次5亿年以来最残酷的冰期至少影响了地球表面30%的地区。但是这两次冰期,都没有发生在8亿~5.5亿年之间的全球性冰期事件来的更戏剧和更残酷。 在1964年,剑桥大学的B.W. Harland最早对全球范围内新元古代(大概8亿~5.5亿年前)的冰期沉积物做了研究,他提出在全世界各个大洲都有8亿~5.5亿年前的冰期沉积物。同时,他通过简单的地磁学分析指出,当时这些大洲其实并没有像现在那样被海洋分开,而是在赤道附近汇聚成一整块巨大的大陆。而在当时,板块漂移学说也才慢慢被接受。但是由于分析手段缺乏,加上数据有限,所以B.W. Harland的说法并没有明确的得到广泛地证实,更没有人能解释,冰期沉积怎么到了赤道附近? 在B.W. Harland提出这个想法的同时,列宁格勒地球物理天文台的Mikhail Budyko提出了一条能够使赤道地区结冰的可能。那就是地球是通过吸收太阳光能来保持温度的,而如果地球上有很多的冰雪覆盖,把大部分太阳光反射出去(这个叫做反照率),地球表面没法吸收那么多的太阳能,就会导致温度接着下降,然后就会有冰雪继续增加,这属于反照率的一个正反馈。现代地球的冰雪仅仅在极地附近,加上温室气体的保护,所以反照率的影响并不大。可是如果条件极端一点,冰雪覆盖到南北纬30左右的时候,这个反馈就会失去控制,冰雪会继续覆盖到赤道附近。这样的反照率引起的大灾难在其他星球曾经发生过,它被认为是不可逆转的,那么如果发生在地球,雪球是如何解冻的呢? 在随后的二三十年里面,通过科学家在海洋生物学、地球化学等领域的进一步努力,获得了不少新的进展。 1987年,加州理工学院的J.L. Kirschvink等研究了澳大利亚的一块新元古代的粉沙岩之后,证实了它是属于当时沉积在赤道附近的浅海环境,确凿地说明了冰川曾经到达了赤道附近,而且这个研究成果也被后来的研究反复检测所证实。其中就包括随着古地磁学的发展,D.A.D. Evans等人在2000年研究了这个时期(8亿~5.5亿年前)各个大陆的冰川沉积地层学、地质年代学、古地磁学后指出,许多冰期沉积的杂砾岩出现在南北纬10以内,甚至没有超过60的。 1992年,J.L. Kirschvink首先提出在新元古代(8亿~5.5亿年前)曾经出现过几次(注意,不是一次,而是多次)雪球地球事件。可以想象,赤道附近都结冰了,那么整个地球还不冻的严严实实,成为一个雪球?J.L. Kirschvink认为,当时在中高纬度的反照率是很高的,形成大量冰川,然后海平面下降,导致了陆地面积增加,陆地增加进一步增加了地球的反照率;同时,热带地区大陆增加有利于硅酸岩风化,有利于大气中的CO2埋藏,加强了冰室效应。这两个因素的不断影响,导致了地球不断变冷,从而形成一个雪球。在形成雪球之后,因为地球的火山作用,不断释放出CO2等温室气体,经过长期积累,这些气体终于足够强大,产生了巨大的温室效应,地球温度升高,所以又融化了。 在J.L. Kirschvink工作的基础上,哈佛大学的P.F. Hoffman等人,进一步发展了雪球地球假说。首先注意,8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并不是分离的,而是在赤道附近连在一起在,我们称为Rodinia超大陆;Rodinia超大陆因为一次著名的超级地幔柱的火山活动分裂了,形成几个小的陆地,这个就使得陆地的海岸线增加了很多;海岸线的增加带来两个后果:一个是生物在岸边的活动增加,光合作用的加强导致大量CO2被吸收,二个是同样增加了大陆的硅酸岩风化,而吸收了不少CO2,这两个结果导致大气的CO2迅速减少,温室变冰室,产生巨大的冰雪覆盖,进而产生了失控的反照率事件,而最终形成了雪球。经过计算,当时冰盖有1公里厚,推进到赤道附近,地球温度下降到零下50C左右。因为被冰雪埋藏,光合作用和大陆的硅酸岩风化作用都被终止,但是地球的火山活动还在继续,向外释放了大量的CO2。经过长达1000万年的积累,这些CO2终于足够强大,形成温室效应,从而迅速融化了雪球地球,在融化的时候整个海洋温度能够达到50C以上。 以上便是雪球地球假说的由来,至今这个假说依然有争议,科学家还在完善着它。 最后提一句,在雪球地球之所以这么重要,是因为证据表明雪球地球事件之后,地球的氧气有一个大的增加,地球生命演化实现了一次大的飞跃,即从真核生活实现了到后生生物的转变,第一次出现了多细胞的动物。这也是科学家一直在坚持研究的问题。 http://www.snowballearth.org/ 标签: 冰期 , 地球 , 地球演化 , 雪球地球
个人分类: 其他|15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四川省攀枝花市-会理县发生6.1级地震
majorite 2008-8-31 02:01
四川省攀枝花市 - 会理县发生 6.1 级地震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 2008 年 8 月 30 日 16 时 30 分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 ( 北纬 26.2, 东经 101.9) 发生 6.1 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 50 公里 处,震中距会理县城约 64 公里 、距云南永仁县城约 30 公里 、距元谋县城约 55 公里 、距昆明市区约 150 公里 。震区人口平均密度约 118 人/平方公里。 一语成谶,痛心不已! 北京时间 2008 年 8 月 30 日 16 时 30 分 ,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 ( 北纬 26.2, 东经 101.9) 发生的 6.1 级地震,再一次印证了我的预言。 我的博文(谈谈四川汶川大地震、再谈四川汶川大地震、石棉地震是下次强震的前震?等)早在两个多月前就曾多次分析过近几个月四川地区频繁地震的元凶龙门山断裂带、小江断裂带及鲜水河断裂带。(见:四川地质构造孕震形势图) 青藏高原的东界共分南北两支,北支为龙门山断裂(泸定 天全 宝兴 汶川 茂县 北川 清川 宁强一线),走向北东 南西,平行于龙门山。南支是小江断裂,呈近南北方向,即康定 石棉 冕宁 西昌 东川 宜昌 建水一线,附近有昆明、攀枝花等重要城市。这两支大断裂的活动是中国西南地区强震的主因。上述两条断裂的地质性质不同,龙门山断裂以推覆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小江断裂是左行平移为主的剪切带,断裂的水平错移量是垂直错移量的近 10 倍。近一千五百万年以来,该断裂东西两侧地块已相互错动了近 100 公里 ,平均每年错移约 6 -7 毫米 。 1500 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四次近 8 级大地震: 1500 年的宜良大地震、 1733 年的东川大地震、 1833 年的嵩明大地震、 1970 年的通海大地震,平均每 150 年就发生一次 8 级大地震。北西向延伸的鲜水河断裂带与上述两条断裂带在泸定和石棉之间相交。 强震和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处。 2008 年 5 月 13 日 我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驻渥太华记者赵青、杨士龙和加拿大《七天》网记者胡宪时预言过: 近四十年来,龙门山断裂带北部(从都江堰到九寨沟)和小江断裂带的南部(云南境内的东川宜良建水)已发生了几次 6.5 级以上的大地震,能量释放了,近期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相对就减小了。 今后 50 年内大地震可能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部(从都江堰到康定)和小江断裂带的北部(康定-西昌-攀枝花),康定-泸定地区是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北西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和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地,所以建议把预防重点放在上述地区 。 四川地质构造孕震形势图 据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昨日16时30分,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处(北纬26.2度,东经101.9度)发生6.1级地震。震中位于攀枝花市区东南约50公里,距会理县城约64公里,震源深度为地下10千米。攀枝花市、西昌市、昆明市等地震感强烈,成都市区部分市民有感。 if(window.location.href.getQueryString("ip")==null) Loc=sohu_IP_Loc.substr(0,4); else Loc=window.location.href.getQueryString("ip"); 截至8月30日21时初步统计,四川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已造成21人死亡,113人受伤。其中,四川省死亡16人(攀枝花市米易县3人、凉山州会理县13人),90人受伤;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5人死亡(元谋县4人、永仁县1人),23人受伤。中国地震局立即开展应急响应,派出现场应急工作组及地震预报专家赴灾区开展现场应急工作。   据四川省地震局介绍,这次地震的人员伤亡主要集中在仁和区和会理县。仁和区和会理县大量房屋倒塌和受损,这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会理县绿水乡和中厂乡大约60%的房屋倒塌,河口乡巨龙山水库出现18米长、10厘米宽的裂缝;攀枝花市仁和区大龙潭乡近千间房屋损毁,其中,拉鲊村400多户房屋出现裂缝。详细灾情仍在进一步调查统计中。   由于地震灾区多为与云南毗邻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通讯困难。另外,四川省气象台30日晚发布的专题天气预报称,这次发生地震的攀枝花市仁和区和会理县灾区30日晚有中到大雨,个别地方有暴雨,并伴有2级至3级的偏东风。这一切都给救灾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应对措施   中国地震局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针对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给震区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中国地震局启动地震应急预案三级应急响应。   北京时间2008年8月30日16时30分,在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凉山彝族自治州会理县交界地区发生6.1级地震,中国地震局决定:   经初步判定,此次地震为较大地震灾害,根据《国家地震应急预案》,启动三级应急响应。   中国地震局办公室、监测预报司、震灾应急救援司、中国地震台网中心、中国地震应急搜救中心、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立即进入三级应急响应状态。做好应急值守、地震监测、地震趋势预测、灾害损失调查评估、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有关单位启动地震区域应急联动机制。   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攀枝花地震局、凉山州地震局、楚雄彝族自治州地震局及有关县级地震部门迅速派出人员开展灾情调查和现场应急工作,并及时向中国地震局报告。   派出国家地震现场工作队赴地震现场协助开展抗震救灾工作。   中国地震局其他有关部门和直属单位,按《中国地震局地震应急预案》的要求开展相关工作。   另据中国地震局值班室通报,中国地震局派出的现场应急工作组和地震预报专家已经出发,飞赴灾区。   民政部紧急启动四级应急响应   地震发生后,民政部于8月30日17时紧急启动四级应急响应;四川省攀枝花市民政部门已紧急启动救灾应急三级响应;云南省民政厅已紧急启动救灾应急三级响应,省厅工作组已赶赴灾区,并紧急组织调拨救灾帐篷2200顶、棉被1000床发往永仁、元谋灾区。   震区连线攀枝花   楼板晃 发出轰隆隆声响   昨日下午5时许,供职于攀枝花市广播电视报的王先生向本报发来消息称,地震时震感非常强烈,有轰隆隆的声音,并持续了较长时间;而四周建筑物也在不断晃动,但未见有倒塌现象;当地大多数市民都躲进厕所,有小部分人地震时就冲了出来。   王先生告诉记者,地震后还出现了两次可感余震,大量市民聚集在攀枝花市区广场、街道,场面一度比较混乱,交通也受到很大影响。王试图与亲戚朋友联系,但通讯基本中断,直到下午5时许,手机信号才稍有恢复,而座机已可正常联系。昨晚7时许,据攀枝花电视台消息称,虽然有部分市民将帐篷和车辆安置街区内,但当地秩序已恢复正常。   攀枝花市委宣传部外宣办主任张海介绍说,地震后,攀枝花市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组织动员一切力量抗震救灾。张称,震中地区房屋垮塌非常严重,其他部分县乡也出现了房屋垮塌现象,但攀枝花市区没有类似情况发生。张告诉记者,截至昨晚9时,攀枝花市已有近千间房屋垮塌,3人死亡,20多人受伤。   昆明强烈震感惊扰周末   昨日下午4点40分左右,家住新闻里社区的黄女士正躺在沙发上看着电视,突然感觉到一阵眩晕,发现家里的大小物件都在摇晃,鱼缸里的水被震荡得一直往外泼。   和黄女士差不多时间感知地震的还有家住秋苑小区的李先生,他家在6楼,家里的沙发左右摇摆,感觉比汶川地震时还强烈。打开门李先生赶紧往楼下跑,到了楼下一看,他发现和他一样反应的,还有小区里100多名住户。李先生掏出手机拍了张彩信,记者在他的照片里注意到,奔跑下来的人大多集中在小区空旷区,手里还拿着雨伞。我们原本打算在外面多待一会,一场大雨又把大家赶回了家。73岁的李大爷住在白马小区,下午玩麻将累了,就回家躺在床上休息,睡着睡着突然感觉床好像在左右摇晃,房顶上的圆形蚊帐甩得有点厉害。一开始,李大爷还没反应过来是地震了,直到朋友打电话来问我是否安全,我才意识到刚才真的震了。   接下来还会不会震?我们都到楼下了!傲云峰小区、耀龙康城小区等高层住宅区的震感相对强烈,十几名市民反映,住户们基本上都跑到楼下空旷的地方躲避去了,一时有些乱麻麻,却都希望有人能回答接下来是否还会震动。当热线接线员告知地震发生在哪儿,震级是多少后,大家才松了一口气。   震情分析同一地点昨天四次地震   中国地震局于昨天17时47分召开了有四川省地震局、云南省地震局参加的视频会议。四川省地震局第二批地震现场工作组10人及两台应急通讯保障车已紧急出发赶赴震区,正在成都开展科考的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4名专家也将前往震区增援。国家地震局昨晚派出10多人的工作队赶赴地震灾区,他们将对地震趋势及灾害损失进行评估。   昨晚7点半,记者致电省地震局预报监测所所长程万正,他正在紧急进行震情分析会商。他告诉记者,这次攀枝花地震的震中位置,除了6.1级地震外,昨天14时14分,就发生过一次3级地震,昨天16时49分、17时41分同一地点先后还发生了3.1级和3.3级余震,这说明当地地震活动活跃,是否还有余震专家正在密切监测中。   未来月发生强震可能性较小 XXXXX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专家30日称,未来半月攀枝花会理震区发生6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较小。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系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较大区域内地应力场调整所致。他说,此次地震与8月20日和21日云南盈江发生的5.0级和5.9级地震表明,汶川地震引发了川滇地区的地应力调整活动,调整区域范围大致为东经21度到东经34度,北纬97度到北纬107度。   刘杰说,台网中心专家会商后认为,近期攀枝花会理震区不排除再发生5级到6级地震的可能性。   本组稿件据《华西都市报》《天府早报》《春城晚报》、新华社  权威解释:   省 地震 局研究员程万正介绍,本次地震不属于汶川地震余震,是一次新震,对成都没有影响。    此次地震是最大一次新震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部主任刘杰表示,30日攀枝花-会理6.1级地震系汶川8.0级地震引发的较大区域内地应力场调整所致。他说,此次地震与 8月20日和21日云南盈江发生的5.0级和5.9级地震表明,汶川地震引发了川滇地区的地应力调整活动,调整区域范围大致为北纬21度到北纬34度,东经97度到东经107度。   省地震局研究员程万正说:汶川地震、前段时间的盈江地震、还有这次的攀枝花-会理地震,这三次地震属于一个很大范围的中国南北地震带上。中国南北地震带是一条纵贯我国南北的地质构造带,这条带上集中了我国有历史记录以来一半的8级以上大地震。   这个地震带在历史上曾经有过地震联动的情况,例如1976年5月滇西发生7级地震,8月松潘发生7.2级地震。程万正介绍,汶川大地震后,汶川地区的地壳应力水平很高,因此余震持续时间较长,目前已经发生了8次6级以上余震,同时在它周围很大的范围内,地壳应力状态分布发生了变化,就可能出现一些比较明显的地震。目前,攀枝花-会理是四川、云南、甘肃发生的最大一次新震,这是地壳应力调整的自然现象。    该地震与汶川属两个断裂带   从地图上收集情况,震中地区不属于人口密集镇上。程万正说,本次地震震中位于红格元谋南北向断裂带上,不是主断裂带的块体边界,它位于断裂带的块体内部。1955年9月23日,就在相同的断裂带上,位于本次震中的北面的鱼鲊发生过6.7级地震。   程万正解释,本次地震的震中同汶川地震处于不同的地质构造断裂带上,不属于512汶川大地震的余震,也没有直接的关系,对成都没有影响。    该地区发生一次前震两次余震   另外,记者从四川省地震局了解到,这次6.1级地震发生之前的当日14时14分,同一地点曾发生3.0级地震;16时49分和17时41分,同一地点先后发生3.1级和3.3级余震。3级地震是6.1级地震的前震,但3级地震人体基本没有感觉,这次前震无法判定即将发生大震。程万正说。   本报记者 田芳 新华社 中广网昆明8月31日消息(记者扎西顿珠)记者今天下午从云南省民政厅了解,截至8月31日10时30分,四川攀枝花 地震 已经导致云南省楚雄、大理、昆明、丽江、昭通等5个州(市)13个县区、85个乡镇近60万人受灾,因灾死亡5人,重伤36人,轻伤76人;民房倒损13万多间。教育、卫生、交通、水利、通讯和电力等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   地震发生后,云南省常务副省长罗正富于31号上午8时率工作组赶赴灾区,慰问灾民,帮助指导灾区做好抗震救灾工作。云南省民政、地震、建设、教育和卫生等部门都在地震发生第一时间赶到灾区,协助当地抗震救灾。云南省民政厅立即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救助三级响应,并向灾区紧急组织调拨救灾帐篷3200顶、其中楚雄州永仁县1500顶、元谋县1500顶,昆明市禄劝县200顶,棉被2000床。楚雄彝族自治州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已组成三个工作组分赴元谋、永仁、武定三个受灾严重的县,紧急安排35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已紧急调运大米25吨、彩条布40卷。   目前,云南灾区各项抗震救灾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之中。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8231 次阅读|102 个评论
Amsel: 中国地震预测术排名 (转载)
majorite 2008-8-4 22:13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中国地震预测术排名   作者:Amsel   汶川地震之后,各种地震预测术受到了科学工作者的全面剖析(见新语 丝网站《立此存照:汶川地震事件》专辑)。这些伪科学方法有违于基本的自然 科学知识和逻辑、统计方面的基础知识,只要有足够的科研训练就能够戳破。为 什么要揭穿这些地震预测术?除了由于科学上的求真精神,还在于科学工作 者的责任感。唐山、汶川两次大地震的惨重伤亡,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重视地 震预报、轻视抗震防震的投机观念,而不是什么漏报、瞒报。而各种 地震预测术的长期泛滥,与这种观念互相推动,起到了非常恶劣的作用。 地震预测术不可能提高地震预报的准确程度。全面准确揭穿这些打着自主 创新、中国特色整体思维旗号的把戏,不但可以使民众认识到地震预报的 难度、破除盲目依赖地震预报的思想,而且有利于监督各级地震部门实事求是地 对待地震预测预报,监督各方在地震预测预报科研项目运作过程中采取科学态度。 为了便于全面系统地认识各种地震预测术的荒谬和错误,本人不揣冒昧,将 以排名的方式对其集中进行整理总结。   批驳这些地震预测术,并不意味着否定一切地震前兆、否定一切地震预 报。相反,地震局和其他政府机构在宣传防震抗震知识的时候,有义务普及前兆 判断、临震防范、逃生等方面的知识。这些应该在平时定期进行,而不仅是在那 些时灵时不灵的地震预报之后。有价值的前兆不会被淘汰掉。具体地说,在1971 年全国地震工作会议召开期间,地震工作者提出的九种预测方法是测震、地形变、 地倾斜、地应力、地磁、形变电阻率、地电、重力、地下水(注1),时隔三十 多年之后,广东省地震局局长黄建涛在回答地震预报依据的时候,他们所依靠的 依然是测震、地电、地磁、地重力、地形变、加速度和小地震六大主力和地 下流体观测(注 2)。而当时的政治人物往里面添加的气候和天体因素 发展出了旱震关系法和星相法;他支持的地磁方法发展出了磁暴 法和磁偏角法;动物异常不但屡次造成草木皆兵,而且发展出了远 距离动物异常法,这些都成为鱼目混珠的地震预测术。让人感叹的是,中 国的地震工作者如果没有盲目崇拜领袖人物的金口玉言,中国的地震预报研 究不知道可以少走多少弯路(注3)。   本文对各种地震预测术的排名原则是,首先考虑其与地震的无关程度。 例如,可公度法类似术数,不考虑地震之外的任何自然现象,排名第一, 当之无愧。而遥感法虽然对增加预报三要素的准确程度没有积极意义, 但是它和地震机理可能具有联系,因此排名最末。不过,多数地震预测术与 地震的无关程度难分轩轾,只得从轰动程度加以考虑,因此,汶川地震后吹 嘘得越响亮的预测术,排名也就越靠前。   以下为九项地震预测术的具体排名。所引点评文章全部收录于新语 丝网站《立此存照:汶川地震事件》专辑。其代表论著一项,尽量选用发表 在近年核心刊物的文章,以体现中国主流科学对它们的认同。应用情 况是指该项预测术近年是否被地震局采纳作为预报依据,主要根据地震局系统 主办学术刊物的论文。   ===========================================   第一名:可公度法   【创始人】翁文波(19121994),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石油勘探开发 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挂靠中国地 球物理学会的民间组织)主任。   【预测要点】把某一地区某一类屡次发生的事件的发生时刻进行加加减减的 凑数组合,来预测下次同类事件发生的时间。   【代表论著】《预测学》,石油工业出版社出版。未见于专业刊物。   【典型案例】   1.据中国地震局和中国石油知情人士透露,翁文波1992年预报北京将发生 破坏性地震,消息扩散,造成恐慌。   2.陕西师范大学延军平教授及其研究生龙小霞等人2004年在《灾害学》杂 志上发表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究一文,对四川云南这样的 地震多发区进行了毫无意义的预测。汶川地震之后这篇文章被人翻出,用来 指责地震局无能、瞒报。   【应用情况】近年未见地震局系统应用。   【点评文章】zeroyear再析《基于可公度方法的川滇地区地震趋势研 究》。   *******************************************   第二名:磁暴法(含磁暴二倍法等)   【创始人】张铁铮,石油物探工程师,19661973年曾调到地震部门;大港 油田退休人员。   【预测要点】把若干次磁暴发生的日期进行加减组合,来预测下次地震 的发生时间。   【代表论著】张铁铮,磁暴二倍法预报唐山7.8级地震,《西北地震学 报》1998年第2期。此文可以看出张铁铮对于地质学近乎无知。   【典型案例】   汶川地震发生后,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李世煇、耿庆国、陈一文、任振 球、黄相宁等人先后出面,编造传播耿庆国用强磁暴组合(磁暴二倍法)提前 准确预报汶川地震的谎言,欺骗视听。   【应用情况】四川等地地震局系统偶有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中国地震预测术之磁暴法兼谈耿庆国为什么蒙 不到震中。   *******************************************   第三名:旱震关系法及其他各种气候法、气象法。   【创始人】耿庆国,中国地震局退休人员,中国地球物理协会天灾预测专 业委员会副主任。   【预测要点】利用各种气候气象现象预报地震。   【代表论文】耿庆国中国旱震关系与大地震中期预报,《中国科学》B 辑,1984年第7期。   【典型案例】   1.据地震局介绍,耿庆国近年十几次向地震局递交地震预报卡,均落 空。另据陈一文透露,耿庆国等人2005年到2007年屡次预测当年阿坝地区地震, 落空;2008年预测兰州到甘青川交界处地震,至今未中(见方舟子指点国宝 如何改进地震预测术)。   2.中国地震局首席预报员孙士宏在汶川地震后荒谬地声称大气压力 对地震有触发作用,在某些条件下,大雨可能引发地震(见中国地震信息 网)。   【应用情况】干旱依然作为广东省地震局的辅助预测指标。   【点评文章】寻正:政治传灵感、老农授秘方记大寨地震学家耿庆 国。   *******************************************   第四名:星相法(包括月相法、三星一线法、行星位置法 等,或称引潮力法)   【创始人】不详。代表人物任振球,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退休人员,中国地 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预测要点】利用月亮、太阳、行星、甚至太阳系外恒星位置的组合来预 报地震。   【代表论著】任振球,河北大地震与朔望关系的剖析,《科学通报》 1982年第10期;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李勇,太阳系天体位置、固体潮和地震 预测,《中国科学》G辑,2005年第3期。   【典型案例】   1.伽师地震预报案(见点评文章)。另外,2000年日本东京湾外海域 发生群震,其间任振球等人再次抓住时机,向日本学者预报地震。   2.中国地震局首席预报员孙士宏在汶川地震后声称强余震活动由于 受到天体引力作用的影响,具有准周期性的特点。2008年5月19日地震局运用 引潮力法发布汶川地震的强余震预报,落空。   【应用情况】除上述案例,近年四川等地也在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中国地震预测术之引潮力法天文因素预测不了 地震和天地生人任振球、国宝黄相宁和1997年4月6日伽师地震预 报。   *******************************************   第五名:远距离动物异常法   【创始人】李均之,北京工业大学退休人员,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 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预测要点】用动物异常来预报几百公里乃至几千公里以外发生的地震。 李均之经过长期观察和筛选,发现每当出现虎皮鹦鹉跳跃次数异常增加时,一 般在后19 天内发生地震,在北京的虎皮鹦鹉跳跃异常,不仅可以反映近区 的地震,而且可以反映远在新疆、日本的地震。(见下文代表论著)   【代表论著】任振球、李均之、曾小苹,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究进展, 《地学前缘》2001年第8期。   【典型案例】   1.512深圳野生动物园动物集体异常案(见点评文章)   2.任振球、李均之屡次利用虎皮鹦鹉跳跃异常来遥报地震。   3.南宁市地震局局长蒋维松声称,南宁动物园的蛇类异常对应的是汶 川地震先兆。   【应用情况】部分地区的地震研究机构利用蛇类和动物园各种动物来遥报 地震。安徽某地地震局购买藏獒准备预报地震。   【点评文章】方舟子:动物究竟能不能预感地震?   *******************************************   第六名:远距离无线电设备法   【创始人】孙威,北京普精信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 究所客座研究员;代表人物还有李均之。   【预测要点】利用无线电设备接收到的各种无意义的噪声来预报远近发 生的地震。   【代表论著】孙威,破坏性地震是可以预测的孕震物理模型及临震信 号,《中国工程科学》2007年第7期。   【典型案例】   1.孙威自行研制的SW系列地震前兆监测仪观测到包括印度洋地震 的大小地震和北京地铁工地塌陷的前兆。   2.李均之屡次利用次声波预报地震。任振球2008年6月接受境外电 台采访时透露,地震局说李均之经常报大震,绝大部分是空报。   【应用情况】近年未见地震局应用。   【点评文章】寻正:蛤蟆想吃天鹅,癞头要娶嫦娥记大寨地震预测专 业户孙威。   *******************************************   第七名:磁偏角法(含磁偏角二倍法、磁偏角月相二倍法等)   【创始人】不详。代表人物为沈宗丕,上海市地震局退休人员,中国地震局 中国地震预测咨询委员会委员。   【预测要点】利用磁偏角异常的时间(也可以结合月相)来预测地震。   【代表论著】沈宗丕,磁偏角二倍法预报地震的效果分析,1985年《国 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成立35周年纪念》论文集。   【典型案例】张庆洲《唐山警示录》搜罗了唐山地震之前四个自相矛盾的 磁偏角异常数据,却认为它们都是唐山地震预报的过硬依据。   【应用情况】从近年地震局系统出版的专业刊物上可见四川、青海等地尚在 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中国地震预测术之磁偏角法兼谈《唐山警示录》 的漏报说不足为凭。   *******************************************   第八名:远距离地应力法   【创始人】李四光(18891971)。现代表人物为黄相宁,中国地震局退休 人员。   【预测要点】用地应力异常来预报几百乃至几千公里之外发生的地震。   【代表论著】黄相宁我所经历的地应力分析预测地震之发展,《地壳构 造与地壳应力》2006年2期;任振球、李均之、曾小苹,大地震临震预测的研 究进展,《地学前缘》2001年第8期。   【典型案例】   1.李四光认为广东新丰江观测到的地应力异常能够预报日本地震;黄 相宁利用北京观察到的地应力异常能够预报新疆伽师地震。   2.据任振球介绍,李均之研制的地应力仪中有一种名为FG应力仪, 埋设在特定的地点和深度,可以测到临震能预测发震的地点。   【应用情况】地震局的地应力台站经常预报几百公里以外的地震。   【点评文章】本人《自然》杂志7月10日论文是地震预报的重要进展 吗?。   *******************************************   第九名:遥感法   【创始人】不详(据称1980年代苏联已有这类研究)。国内代表人物为强祖 基,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   【代表论著】强祖基等,卫星热红外异常临震前兆,《科学通报》 1990年第17期。   【预测要点】用卫星遥感图像的异常来预报地震。与民间的地震云方法 类似,既不是可靠的前兆,也不能作为预报三要素的依据。   【典型案例】   汶川地震之后,媒体报道震前发现红外异常和云异常的马后炮。   【应用情况】未见地震局应用。   【点评文章】本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会在地震预报上取得突破 吗?。   ===========================================   为来确保上面九项地震预测术能够全面总结预报大师们的成果,本 文特参考了科学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香山科学会议第133次学术讨论会议文集》。香山科学会议由中华人民共和 国科学技术部主办,号称对应于美国的戈登会议和德国的本森科学会议 (注 4)。上面这本地震预测术大全,没有超出本文的覆盖范围。从这次香 山会议,以及汶川地震之后的香山紧急会议,我们可以看到科技部如何打着 前沿性、前瞻性和交叉性、综合性的名义,对地震研究中的伪科学推波助澜。 非主流有着科技部这种支持,让人实在看不出和主流的界线在哪里,更 显出揭穿地震预测术的必要。   注:   (1)张国民等,地震预报回顾与展望,《国际地震动态》2005年第5期。   (2)何涛、窦丰昌,地震局局长坦承有压力,《广州日报》2008年7月 18日。读完这篇报道,把广西南宁地震局那位观察蛇类的局长跟报导里面的广东 省地震局局长相比,给人的感觉是,同样是在地震局系统工作的近邻,怎么水平 相差这么大呢?   (3)根据网上流传的耿庆国回忆,周恩来在接受地震工作者汇报的时候, 指示说用地磁预报地震何必那么急于否定呢、各种动物有各种反应、 气象与地震有没有关系?天体的因素都要考虑等等。不过,耿庆国等人多年 来在地震预报方面屡次弄虚作假、蒙混视听,他所回忆的周恩来指示的真实 性让人怀疑。但是既然不见政府的档案文献部门出面澄清,我们只能暂且认为其 所传属实。   (4)花絮:这个打着特大自然灾害预测的新途径、新方法旗号的香山 科学会议在2000年1月14日举行,任振球为参加者。但是汶川地震后,5月19日, 科技部基础研究司主办的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机理香山科学会议,任振球没能 参加。任振球指责说,本来有人推荐本人参加。可是,会议组织人坚决反对本 人参加。其中的奇巧、奥秘,不知何故?难道我得罪了他们什么的?!本人也 为科技部对待伪科学做不到一视同仁而感到遗憾。 (XYS20080728)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8373 次阅读|79 个评论
陶世龙: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是在普及科学还是在添乱
热度 1 majorite 2008-8-4 21:55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是在普及科学还是在添乱   陶世龙   2008年7月15日,《中国新闻出版网》报道《中国国家地理》启动地震科普 全国巡展。经查,这个科普展览是7月10日在北京开幕,7月21日至24日又在广州 展出,有报道说上海也是巡展城市之一(潇湘晨报7-23),但在网上没有查到在 上海展出的报道。   在这些展示内容中,《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成了市民关注 的焦点,引起一片哗然,得到媒体突出报道,如:科学家对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 险评估石家庄最高,30省级城市 沪地震风险最低石家庄最高,广州地震危险度 为0.11 在全国排倒数第六位,长沙地震危险度评估全国排名第五? ,地震风 险排名海口排第四?等等。   但大家在震惊之后,随即冷静思索,由于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注,公众已有一 些地震方面的科学知识,不少人发现这个排名的科学性值得怀疑,许多网友在有 关报道后留言,指出其根据不足。还有评论很严厉,认为它一是不科学,二是 没意义,三是误导民众,实在不可取。(地震危险度不宜大搞城市排名,舒圣 祥,2008年07月23日 检察日报)   舒先生是注册会计师、媒体评论员,根据常识和逻辑就抓住了问题。   主动出来讲话的科学家还不多,但接受记者采访的几位地震专家和地质学家, 没有一个对这个排名认可的。   江西省地震局的地震专家认为,北京师范大学评估报告的结论是依据3个指 标: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如城市近源地震等效震级)、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 (人口、GDP、建筑抗震能力)和响应能力(疏散、救援等应急应变能力)并非 国际通用,而是由其自行拟定的标准,说服力值得商榷,而所谓地震危险度 这一说法,容易造成误解。(专家:评估缺乏科学依据-新华网2008-07-24 12:14:41来源:信息日报)   郑州市地震局赵副局长称,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究竟该如何计算,还有 待进一步论证。地震的可能性有多大,需要大量的数据来证明,但这些统计数据 样本是怎么得来的,样本充分不充分、具有不具有典型性都是个问题。(河南 省地震局很纳闷地震危险度排名不科学 怎么得来的 ,人民网河南视窗: 2008 年07月24日 07:38:55)   海南省地震局副局长李战勇认为,截至目前,只看到一份排名的名单,没有 见到任何分析资料或者论文数据来证明这 个排名的科学性、可靠性。地震局也 未接到任何有关此事的理论研究结果,所以,目前这种排名方式,无论从自然角 度还是从社会属性上都是值得商榷的。(地震风险排名海口排第四?商旅报 7.22)   太原市市地震局局长葛文军结合太原实际,认为排名所依据的这个报告与实 际不符,得出的结果是不够科学严谨的。报告中提出的相关评价指标也不够完善, 更注重数字统计,对于其他一些很重要的标准却没有作为参考,如地震产生的最 主要元凶断裂带。(太原地震局局长葛文军质疑地震危险度城市排名-太 原日报7.25)而按从事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三十余年的专业科学工作者中国地震 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杨主恩所说:30个城市中,至今仍有石家庄、合肥、南昌等 9个城市尚未开展城市地震活动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工作,这9个城市的评 价指标数据从何而来?(专家严词驳斥地震危险度排名 原始作者称是学术探讨 巡展不知情 7-24 杭州日报)   或者会说,对这个排名有意见,是因为把他那里的危险度评高了。就我所见, 都是从这个排名的科学性提出有问题,不仅是评得高的在提,评得低的也在提。 上海是最低了,而将这个排名提到学风浮躁的高度来批评的,正是从上海发出的 《汶川的地震危险度是多少?》。这篇评论说得好:当今学术浮躁之风已经愈演 愈烈,学术商业化饱受诟病,教授学者偷奸取巧时有发生。汶川大地震发生不过 两月有余,以此为背景推出如此惊世骇俗的榜单,委实容易令人心生疑窦。(作者: 燕农(上海)青年报 7-23 )   那些名列高危险度的城市格外关心,完全可以理解,如网友贾卧龙在他的博 客中发文说,在这个排行榜发布后,一时间人心惶惶。尤其对于河北省会石家 庄的市民来说,这则消息的威力堪比原子弹降临。很多朋友听到这消息后,都表 示如果能力允许就考虑迁出石家庄,。。由于报道中煞有介事地声称,数十 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度排名的数据,出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报告和诸位专家 之手。如此一来,报道的科学性与权威性似乎不容置疑,给人的第一印象更是类 似于公告式的调查研究。(地震风险度排名乱发布 破坏力不堪设想 --网 友贾卧龙发博文问责)   按说这个展览是由中国科学院战略规划局、中国科协科普部、中国科学院地 理所等单位主办,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承办,应该是讲科学,有权威。而且正因 是他们出面,大家才真当一回事。有如石家庄市民杨琳琳便因认为专家得出结 论应该是经过科学论证的而相信这一结果。(地震风险度石家庄居首 遭 质疑 河北青年报)   随着媒体的追踪深入,这个地震风险评估报道是怎样出笼的逐渐曝光。 原 来这个排名并非出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报告和诸位专家之手,而那个报 告实为该校研究生徐伟2004年的硕士毕业论文《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 (发表于《自然灾害学报》2004年2月第一期),所引用的的数据资料更是2000 年的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研究室主任刘连友教授已 表示,这件事是媒体炒作,与我们无关。( 网友质疑科 学性据称报告发于04年南方新闻网)   这篇论文怎样成了科普展览中的《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过 程尚未公开。但就河北青年报记者询问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尹杰得到 的回答来看,是杂志社从徐伟手中拿到这一论文。和作者沟通过后,选取了论文 中很小的一部分放在文中,引用的完全是作者提供的数据。至于展览中使用的图 表是否进行过数据说明,尹杰表示自己也不清楚。而按徐伟的说法是,当初自 己抱着学术探讨的想法,于是就把《评价》发表在6月份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 中,随后,对方一直没有给徐伟当期的杂志作为参考,也没有告知关于本次巡 展的内 容,这让他十分不解。   仅就报道出来这些情况,已可以判定,这个排名不是经过科学家严格论证后 的产物。   徐伟的研究领域是自然灾害,范围很广,对地震会有了解,但不是地震学家 也不是地质学家。现代科学分门别类,隔行如隔山,特别是要做出《中国部分省 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没有各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是难以作出综合评价的, 而在这个论文变成展览的过程中,没见介绍有那些相关的科学家参与。似乎就是 承办此展览的《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在操作,难怪有的报道标题干脆就直书为: 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中国国家地理权威发布)   但《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本身,似乎并未拥有这些专业的科学家。而在媒体 的介绍中,也见不到还有那些方面的科学家参与,哪怕是咨询也未见。给人的印 象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执行总编单之蔷先生就是这个展览的主要负责人, 对于这个排名是怎样论证出来的,单之蔷先生应该最清楚,应该对公众有个交代。   我在加拿大看不到这个展览,《中国国家地理》地震专辑在网上也没找到, 仅能从一些相关报道得知,这个展览的初衷是要给观众一个科学认识地震的视角, 力图树立抗灾减灾意识,普及自救知识。内容也比较全面,但后来似乎是被这个 地震危险度排名所覆盖了,我感到出现这种效果不是偶然的,从巡展在北京开幕 的报道来看,所配图片仅四张,一张就是小朋友正在对照中国部分省级城市地 震危险度排名表, 可见主办者是很看重这个排名的。   及至目前,尽管全部事实真相并未大白于天下,但这个排名不应作为科学论 证的结果来搞什么权威发布,已是社会的共识。也有为之辩护的,但为数很 少,只发现几篇,其中许兴汉的《如何解读地震风险度排行榜》发在解放日报-- 东方网,江西新闻网,新民网 等多处,固然有看来这份报告在权威性、科学 性、准确性的要求上问题不大,就此而言,上榜的一些城市把它作为自己防震防 灾工作的一个参考指标,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意识,还是大有裨益的。这些肯 定排名的话,但说到最后,又说不妨姑妄听之,不必非那么认真。那么其权 威性、科学性、准确性又在哪里呢。   春城晚报上谈笑间发表的《地震让我们重新学会敬畏自然》和新京报上 深圳媒体从业者毕舸的《城市地震风险评估虽为一家之言却是个提醒》,或 醉翁之意不在酒,或王顾左右而言他,都无法就排名这件事本身辩护,更不值一 提了。   说来也真巧。1974年,《中国国家地理》 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发表的 一篇文章,仅仅提了一下山西的大同也有活火山的发现,民间就讹传为这里 的火山要爆发了,不能安心,下地劳动没精神,还把养的猪、鸡、羊宰了,因为 火山要一爆发,不吃掉它们也全没了。当时正值文革,自然首先是做政治思想工 作,抓阶级斗争,还请了最早对大同火山做调查的尹赞勋先生去做科普,说明它 们是些死火山,不会爆发了,这才安定下来。而将 大同火山误认为活火山,是 苏联专家列别金斯基在所著《大同火山群》中,引用中国古籍《水经注》时,以 为郦道元所记煤层自燃现象是大同火山在活动所致。他 的这本书是专著,早在 1958年就由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此后六年中并未引起风波,因为学界中人才会去 看,但一上科普刊物就不得了。   想不到事隔三十四年,历史又惊人相似地重演,同一材料,发表在学术期刊 的,历时四年没有动静,一上科普展览,立马激起轩然大波。   当然也有不同,这回没有出现纷纷杀鸡宰猪那种程度的慌乱,而且许多网民 并未等专家发话,自己就在发现和纠正错误了。还有人反过来问责:《地震危险 度排名打假 地震局不该沉默》 ---一个非地震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且还 是2004年发表的,为什么会在4年后的今天粉墨登场,引起人们一片混乱?从广 东地震与思考地震科普图片巡展上传出后,揭露这一事件真相的不是国家地 震局,而是不堪忍受排名第一的石家庄地震局。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国家地震局 在干什么,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道出真相,而是一直选择沉默?(作者:张 永琪,新华报业网 5.25)   我期待科学家不要缺席。因为科普就应用科学的态度去普及科学的知识,如 果做不到,不仅无法宏扬科学精神,还会给社会添乱。科普需要科学家。科学家 缺席,马克吐温笔下那种农业报编辑,就会趁虚而入。(参阅《我怎样编辑农业 报》) (XYS20080731) 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作者称未实地调查 ■文/本报记者卢鸣 李媛 实习生葛春秀 李雅姣 2008年07月25日河北青年报 近日,一份《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下面简称《评价》)中显示, 石家庄地震风险度指数(uerdi值)为0.35,赫居榜首。该数据通过媒体报道后 引发了全国网友的强烈反响,不少人对此提出质疑。前日,国家地震局也对此排 行发表意见表示,只是课题组学术观点,不是地震预测预报意见。   昨日,记者来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研究室,《评 价》作者徐伟在办公室接受采访时表示,《评价》是2004年自己的硕士毕业论文, 当中的中国城市地震危险度排行榜目前来说已经没有太大指导价值,而且论 文中的相关数据均来自国内外相关资料,在做论文之前,他也并没有进行实地调 查。   这个排行过时了   徐伟表示,做城市地震危险度排行时,他并没有为此进行实地调查。   记者了解到,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成立于 1994年,它的主要职能是负责研究全球的环境变化以及自然灾害,而后者则是徐 伟博士的研究领域。   徐伟在办公室见到记者时,显得有些紧张,他表示是前天朋友告诉他相关报 道时,才知道事情闹大了。据他介绍,《评价》是自己在2004年的一篇毕业 论文,而且同年还在《自然灾害学报》第2期中刊登过。当中内容主要是对全国 670多个城市地震危险度进行探讨,以及公布自己研究得出的地震危险度计算公 式,另外还列出了全国30个省级城市地震危险度评级指标。对此徐伟告诉记者, 这30个城市大家都比较熟悉,独立列出来能让大家更直观、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 学术观点。   徐伟承认,论文是引用2000年的相关数据,我是2003年初开始起草论文的, 由于当时获得的数据资料更新比较慢,而且经过研究资料、完稿、修稿、审稿等 步骤,发表时已经是2004年2月份。他还表示,当中的地震危险度计算公式 等核心结论在当前还是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是 地震危险度排行榜已经不 具有学术指导价值。由于数据采集年份和现在相差太远,全国各地的经济发展、 防灾意识比起以往有很大提高,现在这个表可以说过时了。   那《评价》文中的结论是如何得出的呢?面对记者的提问,徐伟表示, 是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与历史资料后研究所得,但并没有为此进行实地 调查。   地震危险度不是指地震发生几率   所谓城市地震危险度是指在地震发生时,每个城市所受影响的大小   面对不少网友、专家对《评价》提出的质疑,徐伟对此有不同看法,并认为 一些人误读了他的话。所谓城市地震危险度指的是在地震发生时,每个城市所 受影响的大小,并不是指地震发生的几率!徐伟告诉记者,他参考了美国地震 工程研究所相关文献以及其他对自然灾害风险评估的资料,导致灾害强度因 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以及响应能力三项标准作为判断城市危险度 的依据。   他表示,导致灾害强度因素是通过参考历史资料、了解该处发生地震次 数以及级数所判断得出,而承灾体脆弱性指数是根据该地区人口密度、人均 GDP、建筑脆弱性而得出。之所以计算出石家庄的地震危险度高是与当年该地 区人口密度较高有关。而响应能力则是包括了当时政府财政投入、医疗设 备以及自救能力。这就说明了国内重点城市危险度靠后并不是巧合,这些城市 的经济、医疗相对比较发达,自救能力也比较强!   从导致灾害强度因素来讲,全国各地省级城市都是差不多的。徐伟解释, 承灾体脆弱性与响应能力这些指数在后期可以进行调整。   同时他表示,承灾体脆弱性与响应能力这些变量指数随着城市的发展,可以 进行调整。作为地震危险度高的城市,可以通过提高承灾体的抗灾能力,防灾 减灾投入和防灾教育,增加城市对地震灾害的灾前备灾能力、灾中响应能力和灾 后恢复重建能力,从而降低其危险度。   称媒体断章取义引误会   我觉得有必要和相关媒体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协商解决这件事情。   徐伟告诉记者,之所以造成自己被社会各界误解的尴尬局面,除了自己 与社会各界沟通不足、对事件欠缺跟进外,部分媒体对《评价》报道时未标上依 据以及发布时间,让读者以为这是2008年的数据,也是原因之一。   据他透露,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上个月曾向他提出刊发《评价》要求,当时 我告知了对方论文发布时间,并给了他们核心部分。   他表示,当初自己抱着学术探讨的想法,于是就把《评价》发表在6月份的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随后,对方一直没有给徐伟当期的杂志作为参考,也 没有告知关于本次巡展的内容,这让他十分不解。我觉得有必要和相关媒 体进行沟通,了解详细情况,协商解决这件事情。   展览的图片说明可能有问题   杂志上图表没有问题,可能是展览中的图片没有按照图表数据来源说明造 成这一误解吧。   随后,记者联系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尹杰,他向记者透露,在 2008年第6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震专刊中,确实使用了徐伟博士的《中国 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这一学术论文。因为杂志社当时对地震的问题比较关 注,所以会去了解哪些学者在做类似的研究。   做地震专刊时,得知徐伟博士2004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这一论文后联系到 作者,并从其手中拿到这一论文。和作者沟通过后,选取了论文中很小的一部分 放在文中,所以有些指数并没有进行全面提及,但其中引用的完全是作者提供的 数据。   尹杰表示,杂志出版时,在图表处对数据的出处做了特别说明,所以就不会 存在让读者误解的情况。他还表示,个人并不认为这个论文本身有什么问题,因 为毕竟是曾在学术期刊上发表过的论文。并且该杂志社之前也曾发表过很多其他 学术上比较前沿的研究论文,选取的标准一般是认为学术论文有价值就可以发表。   至于展览中使用的图表是否进行过数据说明,尹杰表示自己也不清楚,杂 志上图表没有问题,可能是展览中的图片没有按照图表数据来源说明造成这一误 解吧。 ------------------------------------ 地震危险度排名打假 地震局不该沉默 张永琪 新华报业网 一篇名为《30个省级城市石家庄地震风险最高》的报道在网上传开后,河 北省地震局召开紧急会议予以反驳。反驳意见认为,该文章采用方法的科学性和 数据的真实性存在明显缺陷,石家庄近几年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可能性不大。(7 月24日燕赵都市报-河北省专家驳石家庄地震风险最高报道) 这真是近于搞笑。在《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上,石家庄明明以 0.35的指数雄踞榜首,而石家庄地震局拿出的证据是,按照国家地震动 参数区划图,石家庄市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G(相当于7度设防),只 属于中等设防城市。他们进而调查得知,《30个省级城市地震风险出炉石家庄最 高上海最低》这篇文章,源于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系硕士研究生徐 伟2004年发表的毕业论文,且作者并不是专门从事地震灾害研究的。原来如此! 一个非地震专业研究生的毕业论文,且还是2004年发表的,为什么会在4年 后的今天粉墨登场,引起人们一片混乱?如果这个论文的研究成果非同一般,那 么四川汶川发生的大地震作何解释,为什么没能排在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的首位?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产生恐惧感。广东科技馆举办地震与 思考地震科普图片巡展,便是一个佐证。好在广州排名只在第25位,广州这才 松了口气。假如排位第一的石家庄不较真,谁能怀疑这个排名不具有权威性? 在地震危险度这个及其敏感及其严肃的学术问题上,本来就不宜搞具体直观 的排名。地震预测至今还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谁有能耐早早就能为其发生先 后排出名次?排名在前的当然不敢怠慢,排名在后的若掉以轻心,一旦他们那里 强烈地震却抢先发生了,这个责任谁来承担,即使有人愿意承担,那又能承 担得起吗? 地震预防预报,必须树立全国一盘棋意识,不能只站在有利于自身的视角 看问题,既不能为所谓的排名在后而庆幸,也不能因祸水先流向他人而轻松。 作为科技和新闻工作者,对缺乏科学依据的信息,既不能轻信,也不能轻传,以 致自觉或不自觉扰乱人们思想。假若相关部门在这一信息发布前能够慎重对待, 不过于轻信,哪里会让4年前一篇研究生的论文兴风作浪,一时搞得人心惶惶? 《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从广东地震与思考地震科普图片 巡展上传出,揭露这一事件真相的不是国家地震局,而是不堪忍受排名第一的石 家庄地震局。那么人们不禁要问,国家地震局在干什么,为什么不站出来说话, 道出真相,而是一直选择沉默?假如国家地震局对广东举办的展览事前能加强监 管,不至于失控,一个近于荒唐的假信息又怎能被默认,进而在全国大肆传播起 来?! 新语丝(www.xys.org)(xys2.dxiong.com)(www.xysforum.org)(xys-reader.org)◇◇   从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看专家观点的可信度   作者:gabbro   最近,一份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引起了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仔细研究这个排名发现,大部分城市的排名与目前认识到的城市及其周边活动断 层分布、历史地震情况、潜在的地震危险性程度不符合。例如,长沙排名比较靠 前,但长沙处于非常稳定的地块之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长沙处于地震高风险区 域。而与此相反,某些城市下面就存在活动断层,未来发生地震的可能性相对比 较高,而在此排名中却比较靠后。   判断一个地方的地震危险度,最基础的就是要确定该地是否有活动断层,未 来是否会发生强震,其次才是建筑因素、社会因素等。由于这个排名的研究者缺 少地震地质资料,排名出现偏差是在所难免的。   目前,虽然还没有好的办法做到准确的短临地震预报,但是,对中国大陆绝 大部分地区活动断层的分布状况、地震区划特征、历史地震的活动规律、未来地 震中长期趋势预测等还是有比较清晰的图像。特别是若干大城市活动断层探测 研究等工作的目的就是要详细研究人口密集的城市潜在的地震危险性。建立在 这些实实在在的研究工作基础上的城市地震危险性排名才是可靠的。   由此联想到汶川地震后,各式各样的专家对此次地震的成因、强余震可能扩 展和影响的范围、地震对周边地区的影响、地震与水库的关系、地震预测预报等 问题发表的或一知半解、或道听途说的、或完全不靠谱的言论和观点,虽然吸引 了眼球,但有的赢得了公众的喝彩,有的得到的却是板砖。   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因为他们以专家的身份发表相关观点时,忽略了自 己的专业领域和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教授不一定是专家。离开专家熟悉的 专业领域,仍然以专家身份发表言论要谨慎。   就地学而言,全国有专门的地质类高校,许多综合大学也有地学专业,培养 了众多的学生。而直接从事与地学行业相关的生产和研究人员超过百万之众。由 于高度的专业化,其中的绝大部分人仅熟悉自己的工作领域,而地震研究既涉及 到多学科,又是一个极其敏感的话题。如果不深入了解地震研究中的相关信息就 发布不够确切甚至错误的观点,不仅起不到让公众知晓地震信息的作用和科普作 用,而且会误导公众。   专家打酱油俯卧撑和周老虎是可耻的,但象院士坑那样发 表错误观点也是不光彩的。 (XYS20080724) 《中国国家地理》发布的《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报告被质疑   陶世龙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刊登了一个《中国城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报告, 并将这些内容放在他们承办的震撼与思考地震科普图片巡展中。2008 年07月22日06:37看到腾讯网上来自新华网的消息《30个城市地震风险出炉石家 庄最高上海最低》,感到何为地震危险度,30个城市的排名及其使用的评 价地震危险度的三个指标都没有解释,也没有说明这个结果是何人何时作出。 有些城市被列入地震高危险的行列,就地质学的角度而言,我是从未想到的。这 个排名和作为依据的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响 应能力的概念和标准,是否得到科学界认可也不清楚,就这样拿来向公众普及, 我以为不妥。因为科普不同于科研,科普应考虑到对象中有许多是对有关科学知 识无所知的人。1974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前身《地理知识》发表的一篇 文章,仅仅提了一下山西的大同也有活火山的发现,民间就讹传为这里的火 山要爆发了,人心惶惶,当时正值文革,那里用做政治思想工作,抓阶级斗争的 办法未能解决,结果是请了最早对大同火山做调查的尹赞勋先生去做科普,说明 它们是些死火山,不会爆发了,这才安定下来。而将大同火山误认为活火山,是 苏联专家列别金斯基在所著《大同火山群》中,引用中国古籍《水经注》时,以 为郦道元所记煤层自燃现象是大同火山在活动所致。*他的这本书是专著,1958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出版后六年中并未引起风波,但一上科普刊物就不得了, 这是中国的国情,做科普是不能不考虑到的。要说起来,当时的《地理知识》是 真正的地理学家在主编,还是很注意科学性的,而现在这个以国家来称呼自己的 刊物,从它对风水的暧昧态度来看,科学性是很差的,公布这个排名作法,更显 示出没有科学的态度,便将它收存在五柳村studio里观其发展。想不到反应真快, 第二天就在凤凰网看到来自河北青年报的这篇报道,大部分网友质疑其科学性, 我也不用多说了。   *陶世龙科学史论丛/火山辨   即全文转发于下:   地震风险度报告入选城市回应排名 存几点疑惑   2008年07月23日河北青年报   由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出的《中国城市地 震灾害危险度评价》列出了中国部分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石家庄市高居排名榜 首,上海排在末席。   经媒体报道后,这份报告随即引起了全国媒体、网友、相关学者的强烈 关注与反响。   不少专业人士质疑其信息来源可信度与发布单位的权威性。而北京师范大学 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该排名是在2004 年公布的,可参考性不大。   报告引发全国反响   ■大部分网友 质疑报告的科学性   消息公布后,引起了全国各地网友的强烈反响。记者从新浪网看到,从消息 公布到记者截稿为止,短短的12小时内,相关评论已经有1800条。据了解,这份 危险度评价是根据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和响应能力三 方面得出的结论。对此,不少网友质疑其科学性。   哈尔滨一网友:如果石家庄第一的话,那么北京应该不是那么低吧,毕竟有 点近。   深圳一网友:在研究过程中,有关人员主要考虑了三个指标的影响,指标太 少,如果按照这样的指标,地震前的汶川、理县等排不上号,结果却带来巨大灾 难,所以这样的排名要以人为本,不仅仅看大城市。   合肥一网友:这个排行漏掉了乡镇农村,有现实指导意义吗?有那个时间和 精力,不若好好地做好地震的预测和预防工作,不要再做这种毫无意义的排名, 难道是让石家庄人民紧张,让别的地方的人放心吗?   石家庄一网友:成都市位于此次汶川地震灾区,在这个排行榜中风险度指数 为0.18,危险排行处于第九位。也就是说,这个排行,并不表示该地地震高发频 率,也不表示该地已经处于地震高发期。地震具有不可预知性,那么,这样一个 排行榜能有多大的现实意义呢?   ■部分网友 认为有一定参考价值   四川德阳一网友: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响应能力这 三个指标有一定道理,这次地震,重庆离震源的距离和广元、陇南离震源距离 差不多,但是震源北面的城市损失惨重,而重庆主城没有任何损害和死亡情况, 这个就证实了第一个指标可信。而后面两个指标就完全是看城市的发展程度了, 发达城市的应急机制和平时的教育应该要优先于其他省会城市。   石家庄一网友表示:报告还是有一定参考价值的,并非指数越高发生地 震的可能性就越大,有三个指标来体现这一风险度,不能说没道理,最起码是一 种提示和警醒,没必要视作洪水猛兽。   ■报告发布单位一负责人:发表于2004年 不具可靠参考价值   记者从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网站了解到,该实验室于1994 年6月经国家教委正式批准开始运行,是在北京师范大学新生代古地理研究室和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系自然灾害研究室的基础上组建而成。   记者致电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研究室,一位不愿意 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份城市地震峰线评价是在2004年公布的,由 于相隔时间较长,因此当中一些数据与目前的学术观点联系不大,不具有可靠的 参考价值。至于为什么在这次巡展中展出,他也不是太清楚,并表示不排除 将追究发布信息的相关人士的责任,但其他详细情况,他拒绝透露。我今天看 到这个消息也很吃惊,这是2004年发表的,对于新近情况意义不大。   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研究室主任刘连友教授表示, 这件事是媒体炒作,与我们无关。   ■《信息时报》发文记者:没发现此报告发表的时间   对于这样一份报告,不少网友质疑其学术性以及发布时间,随后记者联系到 了《信息时报》记者蒋隽。   据她介绍,这次巡展是由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和广东省科协等单位主办, 目的是想通过图片让大家了解一些与地震相关的科普知识,当中的全国城市地 震风险评价也是通过图片的形式展示,但在图片上没有发现此报告发表的时间, 当记者向她证实此巡展的权威性时,她说:这应该算是半官方,半民间的 展览。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尹杰:报告上个月曾刊发过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市场部詹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本次图片展依托《中国 国家地理》地震特辑有关内容,辅以包括60余幅地震现场照片在内的图片和信息。 展览的初衷只是为了让群众更加科学地认识地震,使观众树立抗震减灾意识、掌 握自救知识。   随后,记者联系到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总编辑助理尹杰。尹杰告诉记者,汶 川地震发生后,《中国国家地理》2008年第6期做了地震特刊。通过相关渠道, 他们拿到了北京师范大学环境演变与自然灾害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做出的《中国城 市地震灾害危险度评价》报告,并通过其中的相关数据首次做出中国部分省级 城市地震危险度排名。   尹杰称,该排名表格是在原文作者确认无误后刊发出来的。   而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市场部负责人郭晓东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报告曾经 在今年6月份的第六期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地震专题中刊登过,但对于此报告的发 表时间,郭晓东也表示不太清楚。   相关回应   记者随后联系了排名靠前的相关城市地震局。   ■合肥市地震局办公室 目前不便发表评论   记者分别联系了在排行榜上排名靠前的城市地震局,合肥市地震局办公 室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女士告诉记者,当地多家媒体已对此事进行采访,目前 不便发表评论。   ■海口市地震局办公室 报告观点与国家地震局说法不太一样   海口市地震局办公室吴先生说,他尊重此报告的观点,随后经过吴先生介绍, 记者又联系到该部门另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男士,他表示,此报告中的观点与 国家地震局的说法不太一样,当记者问及有何应对措施时,他表示自从汶川发生 地震后,各地都加紧做好防范措施应对地震。   ■长沙市地震局办公室 对此排名没有什么看法   长沙市地震局办公室一名女士表示,对此排名没有什么看法,并表示由于目 前相关负责人还在灾区,无法接受采访。   ■乌市地震局地震工程管理处 仅靠一个排名难以让人信服   乌鲁木齐市地震局地震工程管理处一张姓处长认为此排名不可靠,他表示, 在公布数据前应说明评估单位的背景、评估的具体依据以及依据的来源等详细资 料。否则仅靠一个排名难以让人信服。   ■文/本报记者卢鸣 李媛 实习生葛春秀 李雅姣   对城市地震风险指数的几点疑惑   城市地震风险指数在网上一经发布,就受到网友的多方质疑,大家普遍 觉得这种指数有些耸人听闻,至少它不能服人之处甚多。笔者对于地震知识的了 解仅限于常识,因此与众多网友相同,对城市地震风险指数有几点是看不懂 的。   疑惑一地震风险指数最低的城市无一不是一线城市、核心城市。风 险指数排名的倒数6位分别是:广州、武汉、天津、北京、重庆、上海。不知这是 不是巧合。这是我看不懂的第一点。   疑惑二地震风险指数最高的城市是石家庄,排名第一位,而毗邻石家庄的京 津二市却排在末尾,风险非常低,这让人很费解。当然,据说这次评价考虑了三 个因素:导致灾害的强度因素、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响应能力。石家庄与京津 二市的地理位置相近,难道这天壤之别的风险指数是从 承灾体的脆弱性指数 和响应能力得出的?恐怕城市与城市之间的建筑牢固程度和抗灾能力不会有 如此质的差别吧?   疑惑三地震是少发的、偶发的灾害,而且据说还具有不可预报性。在一般的 地区,地震往往是百年不遇、甚至千年不遇 的。如果这是实情,那么 城市地震风险指数对公众的指导意义就微乎其微了,因为地震是少见的 偶发现象,而城市地震风险指数也仅仅是一种或然性的预测,这样,不 确定对不确定还有多大意义?   当然,此种研究也许是一种学术需要,但他的目的决不会也不应该成为某些 地区标榜的依据。媒体可能的误读,或许是我们就此事应该探寻的一个角度。 孟近仁 (XYS20080723)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789 次阅读|1 个评论
就汶川大地震向地震局局长提问
majorite 2008-7-18 22:28
就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有关话题向地震局局长提问 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从 1976 年唐山地震到 2008 年的汶川地震,国家养了地震局一万多日最终还是没能依靠上。这是一位中国科学院老院士最近给我讲的话,大有狠铁不成钢之憾。 汶川大地震之前究竟有无前兆(地形变、小震、地下流体、水位和水质变化、泊松比变化、地震波速各向异性变化、地震波速变化、地电与地磁、动物异常等,请地震局公布四川各观测站5月12日14:28之前的原始观测记录)?为什么 近年来的全国地震会商会上专家们将龙门山排除在强震危险区之外 ? 为什么花了国家很多的钱搞了 GPS (卫星定位)测量,而得出来的 GPS 数据反被一些人误解为龙门山断裂不活动?四川及相邻省份(云南、甘肃)是地震台站网最密集的地方,为什么这些区域台站的汶川地震的数据至今尚没有公开和整理发表?为什么龙门山地区过去建筑防震级别定得那么低?为什么地震局在今夏的抗震救灾的早期没有发挥它应有的科学指导作用?我国几代地质学家就四川活动断层和地震预测已经做了许多研究工作、发表了不少文章,为什么活动断层区的居民有关地震的知识还是那么少?等等、等等。 假如现在有国家地震局局长在 网上 就四川汶川大地震等有关话题和网民进行在线交流,你打算 向他提那些问题?请把你想提的问题写在这里的留言板上。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6850 次阅读|46 个评论
为石棉地震消息失而复得叫好
majorite 2008-6-28 08:55
为石棉地震消息失而复得叫好 2008年6月18日夜里中国各大新闻网上公布了当天20时59分,四川省石棉县麂子坪发生了4.2级地震的消息,随后又进行了删除。又过了几天,这条曾被删除的消息又重现在有关网站,在国家地震信息网上它被当作5.12汶川大地震的余震(注:这是不对的)。这条地震消息失而复得的原因止今没有任何权威人士给个说法。 国家地震信息网上把这次地震定性为 4.2级,德国波茨坦地震信息网上把它定性为4.5, 还有的地震信息网上把它定为5.3级。通过对237个地震台站的体波震级(Mb)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见图)看出,6月18日发生的石棉地震的Mb=4.6。如果地震局报的是面波震级(Ms=4.2),根据前人总结的经验公式Mb=2.94+0.55Ms, 则Mb=5.3。当M=6.5,Mb=Ms; 当M6.5, MbMs; 当M6.5, MbMs。震级是地震的基本参数之一,准确的数据将有利于今后该地区地震研究的深入和发展。 石棉地震的消息失而复得,是件好事,说明我们的社会毕竟进步了,以胡总书记为首的党中央科学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得到贯彻执行。 陈龙珠不该动用学术之外的行政力量解决学术讨论的问题。 他第一次写信给科学网编辑部 , 是想要求编辑删除嵇先生关于石棉地震的帖子 , 提示编辑政府不承认这次地震 , 更不应把嵇先生的帖子列于榜首。明辨是非的编辑给顶了回去。陈龙珠第二次写信给科学网编辑部 , 是想要求编辑删除嵇先生 陈龙珠要打 6.18 石棉地震的假 及其网友不利于他的评论,而保留他自己博客里对嵇先生的批评文章。我看他写嵇先生的比嵇先生写他的多得多。 他们讨论了 4 个科学问题:( 1 )到底发生了 5.18 石棉地震没有?( 2 )官方网站删了这次地震就说明有黑客攻击网站发布谣言?( 3 ) 5.18 石棉地震是否是 工厂爆炸造成? ( 4 )地质局能否区别 断层形成的地震和爆炸形成的地震?( 5 )美国地震调查局( USGS )的地震目录里没有这次石棉地震就是说明 5.18 石棉地震没有发生吗? 陈龙珠以 0 比 4 输。比赛结束。 - 上海交通大学一研究所所长否定 6.18 石棉地震的真实性 一位自称是上海交通大学安全与防灾工程研究所所长、土木工程教授的陈龙珠同志 , 在他的博客文章中( http://www.sciencenet.cn/blog/ 陈龙珠 .htm )怀疑 6.18 石棉 ( 安顺乡麂子坪村 ) 地震是否真的发生 , 为此他还专门给信给科学网建议请求编辑部调查列于今日排行榜第一的文章所述的石棉地震信息 ,重视这一地震消息的真实性问题。这位陈同志还在他的同一天博客上放上两条地震谣言被捕案的消息,以达敲山震虎的威慑作用,可谓用心良苦。 陈龙珠同志在后来《致 majorite (嵇少丞)先生》一文中还说 : 在小范围人们感觉的震动和响声,不一定就是地震(如我的同事曾利用附近地震台地震记录分析过宁波沿海某次工厂爆炸事故的情况),对此必须依据于多处的地震台监测结果相互印证才能确定的。 4.2 级地震能量不算很小的,不仅国内众多地震台能测出,美国等国家的地震台也能测出的,但我没能从那些网站上检索出你们所述石棉地震的信息,难道美国等地震信息网也漏测或故意隐瞒?因此,对石棉于 18 日晚是否发生了 4.2 级地震难道不需要主管或权威部门来确认吗?(后记: 山东莱芜爆破作业引发 3.5 级地震) 。 上述文字只能说明陈龙珠同志对全球地震信息网的操作毫无了解。大地震全球地震台站都能接收到, 但是小地震只是区域地震台站才能接收到可靠的信息。 美国地震信息网上每天公布的小地震的信息也都是由其他国家区域地震台站提供的。 正常情况下全球地震信息是共享的、联网的。 此外, 由 工厂爆炸和天然地震引发的地面震动也是很容易区别开来的。工厂爆炸发生在地表,震源深度是零;大陆上天然地震发生在地下几公里到几十公里深,有一定的震源深度,能一样吗? 爆炸即体积突然膨胀形成的地震波和由断层突然剪切滑动形成的地震波的能量分布也是不一样的, 后者 S 波的能量比前者的大得多。国际上监视地下核 爆炸就是利用的这个原理。 一个能产生 4.2 级地震的工厂爆炸必然会有非常严重的人员伤亡,爆炸点周围肯定是废墟一大片。可是到目前为止并不见任何工厂爆炸的报道。陈龙珠同志是否正在用他的博客暗示政府隐瞒了一次特大的工厂爆炸事故呢?造这样的谣,后果很严重。陈龙珠同志,你得考虑清楚啊!
个人分类: 遭遇文匪|11845 次阅读|18 个评论
[编贴]献给第17个全国土地日——地 球,我的母亲!
刘玉平 2008-6-25 22:59
献给第17个全国土地日 1991年5月24日,国务院第83次常务会议决定,将每年的6月25日定为中国的土地日。土地日是国务院确定的第一个全国纪念宣传日,中国是世界上第一个为保护土地而设立专门纪念日的国家。2008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 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 土地是地球表层的陆地部分及附属物,包括内陆水域和海涂。从生态观点看,土地是由土壤、地貌、岩石、植被、气候、水文等要素组成的自然、经济的综合体。 土地是人类生存和文明进步的重要物质基础。土地对于人类来说,其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历史已证明,文明的盛衰取决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其中尤为重要的是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在科技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足迹不但遍及地球的每一个角落,而且还登上了月球,自然条件对人类活动的限制大为减少。但是,人类对土地的基本依赖关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 由于人类生产活动的规模越来越大,人类正面临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土壤污染等一系列问题。人口多,人均土地少,耕地资源不足,是中国的基本国情。全国土地日的确定,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保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人类既要认识和改造自然, 更要尊重和保护自然。 * * * * * * 诗朗诵《地球,我的母亲》 (央视2008年新年新诗会 朗诵:张泽群,海霞) 视频文件URL: (1) http://podmedia.imhb.cn/uploadpodmedia/2008/1/6/2008010611033_35295.wmv?sid=877efe9c70ca114a434949f35dcf2131 (2) http://www.cctv.com/blog/20080101/102058.shtml (推荐) (第一个视频 文件有20多兆,且链接不稳定,为避免病毒、木马的植入,于2008年6月27日中午删除本博文附带的该视频文件。非常抱歉!如需欣赏,请各位链接到第二个视频URL。 ) * * * * * * 地球,我的母亲! 郭沫若 地球,我的母亲! 天已黎明了, 你把你怀中的儿来摇醒, 我现在正在你背上匍行。 地球,我的母亲! 你背负着我在这乐园中逍遥。 你还在那海洋里面, 奏出些音乐来,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过去,现在,未来, 食的是你,衣的是你,住的是你, 我要怎么样才能够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不愿常在家中居处, 我要常在这开旷的空气里面, 对于你,表示我的孝心。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的是你的孝子, 那田地里的农人, 他们是全人类的保母, 你是时常地爱顾他们。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的是你的宠子, 那炭坑里的工人, 他们是全人类的普罗米修斯, 你是时常地怀抱着他们。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除了农工而外, 一切的人都是不肖的儿孙, 我也是你不肖的子孙。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那一切的草木, 我的同胞,你的儿孙, 他们自由地,自主地, 随分地,健康地, 享受着他们的赋生。 地球,我的母亲! 我羡慕那一切的动物, 尤其是蚯蚓 我只不羡慕那空中的飞鸟: 他们离了你要在空中飞行。 地球,我的母亲! 我不愿在空中飞行, 我也不愿坐车,乘马,著袜,穿鞋, 我只愿赤裸着我的双脚, 永远和你相亲。 地球,我的母亲! 你是我实有性的证人, 我不相信你只是个梦幻泡影, 我不相信我只是个妄执无明。 地球,我的母亲! 我们都是空桑中生出的伊尹, 我不相信那缥缈的天上, 还有位什么父亲。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宇宙中的一切的现象, 都是你的化身: 雷霆是你呼吸的声威, 雪雨是你血液的飞腾。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那缥缈的天球, 只不过是你化妆的明镜, 那昼间的太阳,夜间的太阴, 只不过是那明镜中的你自己的虚影。 地球,我的母亲! 我想那天空中一切的星球, 只不过是我们生物的眼球的虚影; 我只相信你是实有性的证明。 地球,我的母亲! 已往的我,只是个知识未开的婴孩, 我只知道贪受着你的深恩, 我不知道你的深恩,不知道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知道你的深恩, 我饮一杯水, 我知道那是你的乳,我的生命羹。 地球,我的母亲! 我听着一切的声音言笑, 我知道那是你的歌, 特为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眼前一切的浮游生动, 我知道那是你的舞, 特为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感觉着一切的芬芳彩色, 我知道那是你给我的赠品, 特为安慰我的灵魂。 地球,我的母亲! 我的灵魂便是你的灵魂, 我要强健我的灵魂来, 报答你的深恩。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要报答你的深恩, 我知道你爱我你还要劳我, 我要学着你劳动,永久不停! 地球,我的母亲! 从今后我要报答你的深恩, 我要把自己的血液来 养我自己,养我兄弟姐妹们。 地球,我的母亲! 那天上的太阳你镜中的影, 正在天空中大放光明, 从今后我也要把我内在的光明来照照四表纵横。
个人分类: 科技与知识|5025 次阅读|6 个评论
石棉地震是下次强震的前震?
majorite 2008-6-19 09:27
石棉地震是下次强震的前震? 嵇少丞 (作者为加拿大蒙特利尔工学院教授, 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中国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6 月 18 日 20 点 59 分,四川石棉县境内(安顺乡麂子坪村)发生一次 4.2 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 29.15 度,东经 102.27 度。作为国际上研究构造地质学和岩石地震波性质的专家,本人在科学道德和爱国爱民的良心基础上,在此不得不斗胆提醒大家特别是四川当地政府的有关领导,这次石棉地震绝不是 5.12 汶川 8.0 级大地震的余震, 如果今后一、二个月内(甚至几年时间内)在这个地区还有这样的 4-5 级地震活动的话 , 它们很可能是另一次强震的前震, 估计震中会位于炉霍—道孚—康定—石棉和宝兴—天全—泸定两线所夹的三角区域内或其边界上。 汶川 8.0 级大地震及其后众多发生在映秀至陕西 宁强之间的余震使龙门山中段和北段发生破裂和滑动,从而使得宝兴以南的龙门山南段以及上述的三角区域特别是其边界断裂上的应力进一步 集中,可能催发新的地震。加之,区内分布的是康定 - 泸定 - 石棉 - 冕宁杂岩体,长约 340 公里,宽 40-60 公里,主要是由坚硬的花岗闪长岩组成, 在这样的岩体中 剪应力 和弹性应变能能够积累得很高,从而孕发强震。这就是我先前在《四川失去地震屏障后怎么办》一文说过的“强岩强 震”的道理。 我在 5 月 12 日接受加拿大《七天》网采访时说过:“青藏高原的东界共分南北两支,北支为龙门山断裂(泸定—天全—宝兴—汶川—茂县—北川—清川—宁强一线),走向北东—南西,平行于龙门山。南支是小江断裂,呈近南北方向,即康定—石棉—冕宁—西昌—东川—宜昌—建水一线,附近有昆明、攀枝花等重要城市。这两支大断裂的活动是中国西南地区强震的主因”。北西向延伸的鲜水河断裂带与上述两条断裂带在泸定和石棉之间相交。高耸的 贡嘎山 (海拔 7556 米)就位于该交点的西南侧。没有强大水平挤压应力,怎能形成如此高的大山? 5 月 13 日我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驻渥太华记者赵青、杨士龙和加拿大《七天》网记者胡宪时预言过:“今后 50 年内大地震可能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部(从都江堰到康定)和小江断裂带的北部(康定-西昌-攀枝花),康定-泸定地区是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北西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和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地,所以建议把预防重点放在上述地区”。今天 下午听到 石棉发生地震的 消息,作实吓我一跳 , 虽然被我预言到了,但没想到它会这么快就来了。 现在,我就怕它会是另一次 强 震的前震。我衷心地希望我的预言落空,那怕被人嘲笑。 在石棉和东川之间,小江断裂带由西边的安宁河断裂和东边的大凉山断裂组成。 宋方敏 、 李如成 、 徐锡伟 三人( 地震地质 2002年01期 )在 大凉山断裂上发现至少有9次古地震事件,震级都在7级以上, 其中4次属于全新世以来发生的地震。历史上, 安宁河断裂的地震活动性比大凉山断裂的还要强。 鲜水河断裂带平均每年滑移 12-15 毫米,每几十年或上百年就会在不同的地段发生大地震。仅在炉霍—道孚—康定—石棉地区的鲜水河断裂带上,历史上就曾发生过许多次大地震,例如: 1786 年 6 月 1 日(清乾隆五十一年五月初六)泸定磨西 7.8 地震,震中烈度10度 , “山崩后,壅塞泸河(大渡河),断流十日。至五月十六日,泸水忽决,高数十丈,一通而下,沿江一带人民漂没者不下数十万” 《四川通志》。 1893 年 8 月 29 日 7.6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道孚、乾宁一带。 1854 年甘孜附近的 7.5 级地震 , 延甘孜-玉树断裂最大同震左旋位移达5米多。 1923 年 3 月 24 日,四川炉霍、道孚一带 7.3 级地震,震中面积达 40 平方公里,炉霍全县的官署民房全部倾陷,家家有人被砸死或压伤。倡促附近有两条顺着鲜水河流向的地裂缝,草地上拥起了无数挤压鼓包。道孚县死亡总数超过 1500 人,其中孔色、麻孜两乡人民屋宇粮食牲畜荡然无存,压毙 500 余人。震时地声如狂风,山地崩裂,喷沙冒水。 1973 年炉霍县雅德 7.6 级地震,震中位置北纬 31 度 18 分,东经 100 度 42 分,震中烈度10度,震源深度 11 公里。受灾地区包括炉霍、甘孜、道孚、新龙、壤塘等县,面积约 6000 平方公里。“房屋倒塌 15700 幢,破坏 2867 幢,损坏 3441 幢。川藏公路有 17 处遭到严重破坏,塌方 40 — 50 处(坍塌宽度几米至几十米不等),路面普遍裂缝,计 30 — 40 处,百余条。地震死亡 2175 人,伤 2756 人,死绝 88 户;损失牲畜 40427 头,粮食 4023602 斤”。 附: GFZ Potsdam - Earthquake Bulletin(德国波茨坦地科所地震纪录) Region: Sichuan, China Time: 2008-06-18 12:59:42.9 UTC Magnitude: 4.5 Epicenter: 102.55°E 29.32°N 附件: 石棉县地震办公告 (2008.2.24) http://music.yaan.gov.cn/bmmail/xx-show.aspx?bmid=eaf99788-d162-4b00-a3ac-fbf6a384a541id=16822 我县处于鲜水河、安宁河、龙门山三大地震活动断裂带的交汇部位,地质构造十分复杂。长期以来我办以坚持不懈、一丝不苟的精神狠抓防震减灾工作,积极与上级业务部门和相关专家沟通,随时掌握了解震情。    6 月 18 日 20 时 59 分,石棉县麂子坪发生 4.2 级地震后,四川省防震减灾信息网第一时间将信息发布在互联网上,随后又进行了删除,原因系该网站最新地震目录发布标准是 5.0 级以上地震,汶川地震余震目录发布标准是 4.0 级以上,故四川省地震信息网及时进行了更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办将一如既往地重视并做好地震监测工作,一旦有地震信息,将及时告知广大市民。 石棉县地震办 二〇〇八年六月二十四日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146889 次阅读|262 个评论
谁扭曲了我的岩石
majorite 2008-6-15 10:58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3196 次阅读|4 个评论
康熙皇帝的地震论文
majorite 2008-6-14 00:55
导读:这是一位中国人于 1721 年写的地震论文,也是一篇美文,现将其中一段转载于此。论文的作者仅用 352 字,就把地震现象与成因生动地描述了,他就是大清帝国第二代皇帝即清圣祖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 1654.5.4 - 1722.12.20 ) , 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文中所说的气现应理解为地质构造应力(简称地应力)或弹性应变能,阴阳可理解成矛盾的两个方面,如断层的两盘。精彩的论述有: (1) 深则震动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动虽大,而所及者近。 (2) 其发始于一处,旁及四隅。地震波发始于震源,向四面八方传播。 (3) 既震之后,积气既发,断无再大震之理。积气即是弹性应变能的积累。 (4) 而其气之复归于脉络者,升降之间,尤不能大顺,必至于安和通适,而后反其宁静之体,故大震之后不时有动摇,此地气反元之征也。给出余震的成因解释。 (5) 阴阳太甚,则为地震。断层两盘受到剪切应力太大,超过某一临界值,就要发生地震。 康熙皇帝的地震论文   朕临揽六十年,读书阅事,务体验至理。大凡地震,皆由积气所致。程子曰,凡地动只是气动。盖积土之气,不能纯一,闷鬱 注: [ 1 ]閟鬱( by 音必誉): □ 为鬱的俗字,封闭不出。 [ 2 ]始发处:相当于震源。 [ 3 ]方幅:地域范围。 [ 4 ]脉络:中医术语,此处系指气的通路。 [ 5 ]《玉历通政经》:唐李淳风撰,是占星术方面的著作。[ 译文   我即位执政六十年,读书阅事,务必体验真正的道理。大凡地震都是由地应力集中所造成的。程颐说,凡地动乃是地应力的释放。由于积累的弹性应变能不能释放,时间久了,其势不得不奋发。《老子》所说: 地无以宁,恐将发此,地之所以动也。 断层两盘压迫而运动于地下:深则震虽微小,但涉及的范围广;浅则震虽大,但涉及的范围小。范围广的可超过千里之外,小的百里、几十里而止。恰在震中地区,甚至屋瓦脱落,墙倒,地面开裂,建筑物被毁坏。在所涉及的区域之内,递次由近到远而减弱。地震始发于一处即震源,波及四面八方。凡在东西南北各方的人都知道是从那个方向来的。至于涌泉溢水都是地中所有的,随着地应力释放而挤冒出来而已。发震之后,积累的弹性应变能既然释放了,断无再发生大震的道理。但是地下的应力归于各分枝断裂的,在应力升降变化之间还未能完全适应新的状态,还未调整到新的平衡状态,因此大震以后经常有余震,这是地应力恢复原状的征兆。宋代的学者说过,地应力集中积累到一定程度,则大地就要发生震动。《玉历通政经》说:断层两盘受到剪切应力太大,超过某一临界值,就要发生地震,这都是好明白的道理。 [ 1 ] 既久,其势不得不奋。《老子》所谓 地无以宁,恐将发此,地之所以动也 。阴阳迫而动于下:深则震动虽微,而所及者广;浅则震动虽大,而所及者近。广者千里而遥,近者百十里而止。适当其始发处 [ 2 ] ,甚至落瓦、倒垣、裂地、败宇,而方幅 [ 3 ] 之内,递以近远而差。其发始于一处,旁及四隅。凡在东西南北者,皆知其所自也。至于涌泉溢水,此皆地中所有,随此气而出耳。既震之后,积气既发,断无再大震之理;而其气之复归于脉络者 [ 4 ] ,升降之间,尤不能大顺,必至于安和通适,而后反其宁静之体,故大震之后不时有动摇,此地气反元之征也。宋儒谓阳气鬱而不申,逆为往来,则地为之震。《玉历通政经》云:阴阳太甚,则为地震。此皆明于理者。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173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与成都理工大学刘峰、王运生有关成都盆地构造稳定性的不同看法
majorite 2008-6-11 10:17
我与成都理工大学刘峰、王运生有关成都盆地构造稳定性的不同看法 嵇少丞 据 2008 年 06 月 05 日成都商报报道,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日前《就汶川大地震未对成都主城区造成损害的初步分析》中得出结论:( 1 )面对地震,扬子地块是稳定地块,位于扬子地块上的四川盆地是稳定盆地,位于稳定的扬子地块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稳定的。( 2 )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地震和余震,对成都的影响不会太大。( 3 )成都市区范围内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居民可以安心生活,企业可以安心投资建设。《成都商报》同时还采访了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刘峰教授和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博导、地质工程系主任王运生教授(附件1)。现将我和他们不同的看法记述如下: 刘峰:成都并没有处于任何一个板块边缘,即不在任何一条断裂带中,而是远离断裂带的板块内部,所以成都是一个不可能成为震中的城市。 嵇少丞:前几天我在网上 看到一份了成都市城环办题为《市人大城环委视察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机制建设工作》的材料(( 见附件2) ,内中明确指出:我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境内主要分布有龙门山断裂带、龙泉山断裂带、蒲江 - 新津 - 成都 - 新都 - 德阳断裂带和邛崃 - 大邑 - 郫县竹瓦 - 彭州断裂带,其中蒲江 - 新津 - 成都 - 新都 - 德阳断裂带通过我市主城区。我市继 1996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防御城市后, 2006 年又被国务院再次确定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防御城市。据 1970 年到 2006 年的资料统计,我市境内共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1 次; 5.0-5.9 级地震 3 次; 4.0-4.9 级地震 20 余次。同时,邻区的一些强震也曾波及到成都地区,并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成都是一个受地震活动影响较重的地区,地震安全责任重大,防震减灾任务繁重。身为成都人,刘峰教授不可能不知道这些地质情况。 刘峰:汶川地震发生时,从震中释放的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沿断裂带迅速传播,使整个龙门山断裂带大面积受灾。而在非断裂带的地震波传播会受到地表以下坚硬的基岩、地下水层、地表疏松土壤层的阻隔,传播速度大幅减慢,能量也成倍衰减,所以不在断裂带,是成都的第一重保护。加之成都地表以下有坚硬无比的基岩为基础,稳定不易破碎,表面还有冲积平原的疏松土壤层作保护,即使龙门山地震带或其他地震带有地震发生,地震波传到成都也会有很大程度的衰减,所以成都市区是安全的。 嵇少丞:地震波并不是沿断裂带就迅速传播,不沿断裂带就不迅速传播。汶川地震发生时,地壳中的断裂沿北东向断裂带生长和滑移,地震波从岩石破裂和断层滑移处向四面八方传播。地震波碰到地表以下坚硬的基岩其传播速度更不会如刘峰教授所说的那样大幅减慢。虽然地震波碰到冲积平原的疏松土壤层其波强(震幅)会有所衰减,能量之所以耗损是因为一部分地震波的能量用之于沉积物的永久变形。四川盆地内建筑物大多建在第四纪松散或半固结的沉积物上,四川盆地内一旦发生地震,极震区里地震波的剧烈摇晃会使这些含水的沉积物迅速液化,造成惨重的房屋倒塌。打了摩擦桩的高层建筑也面临同样的危险。 王运生:成都是岷江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表面的覆盖层薄仅几十米(小于 50 米),整个城市覆盖层之下依次是产状平缓的古生代 - 中生代的盖层、 8 亿年前形成的坚固结晶基底,非常坚硬。几十米的覆盖层为下部砂卵砾石层、上部砂层、粉砂层、顶部人工堆积(?)结构,且有不同程度胶结。坚固的基底犹若汽车的底盘非常稳固,即使遇到大的冲击力,也可以让整体结构稳若磐石,而上面很薄的覆盖层则起到了吸收地震波能量的作用。 嵇少丞 : 成都盆地内,活动逆冲断层的下盘往往形成小的山间盆地,内中堆积有河流相的砾石层。砾石层的形成年代从更新世晚期到全新世都有,这些形成于山间盆地或河流谷地的砾石层正是成都盆地内有逆冲断层活动的证据。据邓起东等( 1994 , 地震地质, Vol. 16, No. 4, 389-403 )野外考察,在龙泉山地区,晚第四纪的砾石层和砂层都发生了强烈的变形,产状近直立,甚至倒转。白垩系砂泥岩逆冲到晚第四纪的砾石层之上,说明逆冲断层在近几万年以来还发生过强烈运动。 王运生:成都市区平面上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地,每个阶地的地下主体构成是砂砾石层与坚固基底,整个城市的地质结构相对均匀,能承载建筑高楼的要求 。 嵇少丞 : 为什么会有阶地?这些第四纪阶地的存在不正是显示这一带曾有强烈的地壳抬升吗?三个阶地对应于两个逆冲断层。 王运生: 保守估计,至少 300 年成都周边不会发生 8 级地震。 嵇少丞:大家都同意在成都盆地内不会有 8.0 级以上的特大地震,但并不意味着这次汶川地震之后的若干年中, 5.0-6.5 级的地震不会发生在成都盆地内部的隐伏断层上。例如,大邑 - 彭县 - 绵竹断裂带, 新津 - 成都 - 德阳断裂带、龙泉山断裂带都有发生 6.0 地震的潜力。 附件1: 至少 300 年成都周边不会有特大地震 2008 年 06 月 05 日 08:36 成都商报    5 月 12 日汶川 8 级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让 2000 多年来安安静静生长繁衍的成都第一次真正体会到了地震的含义。   看着北川、汶川、都江堰一条条逝去的生命和一幢幢垮塌的房屋,带着地震发生时留下的深刻记忆和对余震的恐惧,成都人开始怀疑这片滋养千年的土地是否还安全?   带着疑问,记者走访了成都理工大学的三位权威专家 朱介寿教授、王运生教授和刘刘峰教授。知者无畏,他们从地质灾害史、板块构成、特殊地质结构等多方面深入剖析成都现状及未来,得出共同结论 成都真的很安全,我们脚下这片沃土依然宜居。   地质板块   在微板块中心   双重保护让成都不可能成为震中   受访者:成都理工大学地球化学系教授刘峰   地震的成因都与地质板块的运动有关。地球由若干个地质板块构成,四川处于西藏板块、扬子板块和印度板块的交接处,每个板块的边缘以及板块与板块的交接处通常就是断裂带,是最易发生地震、受地震影响和危害最大的地方。川内也因此产生了 8 条地质断裂带,而本次发生汶川大地震的龙门山断裂带和鲜水河断裂带是其中相对活跃的两条。但成都并没有处于任何一个板块边缘,即不在任何一条断裂带中,而是远离断裂带的板块内部,所以成都是一个不可能成为震中的城市。   汶川与成都的直线距离约 90 公里,成都市区却经受了 8 级强震的考验,而一些离汶川更远的青川、北川、广元等地成为了地震重灾区。这是因为地震的危害程度与断裂带密切相关。汶川地震发生时,从震中释放的巨大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向周围辐射,沿断裂带迅速传播,使整个龙门山断裂带大面积受灾。而在非断裂带的地震波传播会受到地表以下坚硬的基岩、地下水层、地表疏松土壤层的阻隔,传播速度大幅减慢,能量也成倍衰减,所以不在断裂带,是成都的第一重保护。加之成都地表以下有坚硬无比的基岩为基础,稳定不易破碎,表面还有冲积平原的疏松土壤层作保护,即使龙门山地震带或其他地震带有地震发生,地震波传到成都也会有很大程度的衰减,所以成都市区是安全的。   另外,成都所在的微板块是对成都的又一重保护。地球由大板块构成,每个大板块内还存在着若干个地质结构不同的 微板块 。与大板块相似的是,微板块的边缘同样是地质结构相对脆弱的地方。成都人很幸运,成都的地理位置处于扬子板块内一微板块的核心。   地震历史    2000 多年来   遭遇 8 级以上大地震成都还是头一回   受访者:成都理工大学深部地球物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理事朱介寿教授   成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缘,即龙门山的川西冲积平原上,基底为坚固扬子地块。扬子地块是一个有 30 亿年历史的稳定地块,有巨厚的岩石圈( 150 公里以上)和坚硬的地壳,在长期地质历史中无强烈地震发生。   对成都影响较大的龙门山及松潘地震活动带,现在能查到的历史记录有: 1630 年松潘 6.8 级地震, 1657 年汶川 6.5 级地震, 1713 年茂县叠溪 7.0 级地震, 1933 年叠溪 7.5 级地震, 1958 年北川 6.2 级地震, 1960 年松潘漳腊 6.8 级地震, 1970 年大邑 6.2 级, 1976 年松潘 平武 7.2 级地震。其中,除叠溪 7.5 级地震对成都有轻微破坏外,其余只是有震感。   沿映秀 - 北川 - 青川 - 龙门山的中央主干断裂约长 300 余公里,汶川 8 级特大地震就是这一活断层从西南向东北方向的破裂过程,余震区也局限在这一狭长条带内。距此地震带垂直的两侧,地震波强度迅速衰减,成都就在垂直于地震带的一侧上。   因此,成都位于稳定地块之上,在 2000 多年的历史中,成都及其周边地震带从未有过 8 级以上大地震的记载,离其最近的龙门山、松潘、茂汶地震带对其最大影响烈度也仅为 6 度左右。成都的建筑一直按地震烈度 7 度设防,重要建筑按 8 度设防,通过这次离震中较近的 8 级大地震的考验,证明这一设防规定是合理的,成都是安全的。   而在这次汶川大地震以后,其积累的应变能量已得到较充分的释放,这将为成都及其周边地区带来几个世纪以至十余个世纪的相对安全期。   地质结构   特殊地质结构   成都地块稳固得如汽车底盘   受访者: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博导、地质工程系主任王运生   成都是岷江冲积形成的冲积平原的一部分,表面的覆盖层薄仅几十米(小于 50 米),整个城市覆盖层之下依次是产状平缓的古生代 - 中生代的盖层、 8 亿年前形成的坚固结晶基底,非常坚硬。几十米的覆盖层为下部砂卵砾石层、上部砂层、粉砂层、顶部人工堆积结构,且有不同程度胶结。坚固的基底犹若汽车的底盘非常稳固,即使遇到大的冲击力,也可以让整体结构稳若磐石,而上面很薄的覆盖层则起到了吸收地震波能量的作用。   成都市区平面上自西向东分为三个阶地,每个阶地的地下主体构成是砂砾石层与坚固基底,整个城市的地质结构相对均匀,能承载建筑高楼的要求。同时成都市区地震反应谱周期为 0.40s ,地基土的卓越周期一般为 0.25-0.3s ,难以产生共振,有利高层建筑的稳定。   此次地震蓄势已久,可能是龙门山断裂带下面的地质构成非常坚固,板块冲击的力量长时间无法释放,长期积蓄在瞬间爆发,形成破坏力极强的大地震。能量较充分释放后,再要积聚这么强的力度并爆发,短时间内是不可能的, 保守估计,至少 300 年成都周边不会发生 8 级地震。   汶川大地震 成因   印度板块向亚洲板块俯冲,造成青藏高原快速隆升导致的,高原物质向东缓慢流动,在高原东缘沿龙门山构造带向东挤压,遇到四川盆地之下刚性地块的顽强阻挡,造成构造应力能量的长期积累,最终在龙门山的北川至映秀一带突然断裂,释放巨大的能量。另外,本次震源深度为 10 千米 -20 千米,属浅源地震,持续时间较长,因此破坏性也特别大。   汶川大地震 结论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日前《就汶川大地震未对成都主城区造成损害的初步分析》中对此次大地震得出结论:面对地震,扬子地块是稳定地块,位于扬子地块上的四川盆地是稳定盆地,位于稳定的扬子地块四川盆地中的成都平原是稳定的。龙门山断裂带发生的地震和余震,对成都的影响不会太大。成都市区范围内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近邻的龙门山地震带发生的大地震也不会对成都造成大的影响,余震更不必惊慌。居民可以安心生活,企业可以安心投资建设。 附件2: 成都市城环办 市人大城环委视察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机制建设工作 http://www.rd.chengdu.gov.cn/detail.asp?id=5147 (现在打不开了,可能被人删了。有没有这份材料都改变不了成都的地质背景)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防震减灾工作有序开展,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能力,按照城环委员会年度工作计划, 2008 年 3 月 27 日,市人大常委会孙传敏副主任率城环委对我市地震监测预警建设工作情况进行视察。城环委主任委员翁大伟、副主任委员潘子全、王梅、马晋川,委员王学俊、刘晓莉、李之权等参加视察活动。市地震局局长陈代生、副局长袁海良、朱洪戈及相关负责同志陪同视察。   视察组一行先后视察了成都市地震检测中心和银厂沟地震台。成都市地震监测中心位于政府第三办公区,于 1999 年 11 月与台网一期工程同时建成, 2005 年 7 月又投资 400 万建成台网二期工程,增加了地震检测设备和观测项目。其功能主要是对我市地震监测台网和地震前兆观测系统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接受和处理。银厂沟地震台位于彭州市龙门山镇团结村,占地 1016 平方米,建筑面积 720 平方米,主要进行地震观测、形变观测和电磁波观测,于 2007 年底改造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是一个综合地震监测的无人值守台。在对地震监测设施和地震观测环境的保护情况进行了详细察看后,视察组听取了市地震局关于我市地震监测预报机制建设工作的情况汇报。    我市位于我国南北地震带中段,境内主要分布有龙门山断裂带、龙泉山断裂带、蒲江 - 新津 - 成都 - 新都 - 德阳断裂带和邛崃 - 大邑 - 郫县竹瓦 - 彭州断裂带,其中蒲江 - 新津 - 成都 - 新都 - 德阳断裂带通过我市主城区。我市继 1996 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防御城市后, 2006 年又被国务院再次确定为国家级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防御城市。据 1970 年到 2006 年的资料统计,我市境内共发生 6 级以上地震 1 次; 5 ? .0-5 ? .9 级地震 3 次; 4 ? .0-4 ? .9 级地震 20 余次。同时,邻区的一些强震也曾波及到成都地区,并造成一定影响。由此可见,成都是一个受地震活动影响较重的地区,地震安全责任重大,防震减灾任务繁重。 近年来,市政府及有关部门为加强地震监测预防工作,提高我市地震安全水平,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一方面增加了对防震减灾工作的投入,加强了地震监测设施建设。据统计,目前我市已建成 1 个数字遥测地震台网(共 8 个子台和一个地震监测中心)、 4 个地下流体观测井等各类监测台,初步形成了门类较为齐全的地震监测体系,可在地震发生后 10-15 分钟内对我市及邻区 2 ? 0 级以上地震实现精确定位。另一方面根据《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强化了地震监测台站的属地管理,加强群测群防网络建设;在乡(镇)组建了防震减灾助理员队伍,在村(社区)设置了地震安全员;加强了地震应急预案编制,并有效地开展了应急演练。   针对目前我市地震前兆监测能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防震减灾工作体系亟待健全、地震应急工作机制尚不完善等薄弱环节,视察组就今后开展好此项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继续下大力抓好《防震减灾法》和《地震监测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的贯彻和落实。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防震减灾的忧患意识,时刻保持危机感,认真履行职责,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丝毫不能松懈。   二、进一步加强城乡建设中地震预防机制的建设。建议将防震减灾局负责的两项行政审批事项纳入并联审批的必备程序。按照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防震减灾工作的通知》提出的明确要求,应将由成都市防震减灾局和各区(市)县防震减灾局实施的重大工程和可能因地震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和抗震设防要求的审定纳入我市投资建设项目的并联审批程序,作为项目报建审批的前置审查,对重大工程和可能因地震产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工程应依法进行专门的地震安全性评价,并根据评价报告给出的地震动参数确定具体的抗震设防要求。同时,在新农村建设中,应把好农民新居工程的建设质量关,以避免由于地震给人民群众利益带来的巨大损害。   三、进一步提高地震监测预报设施的建设水平。建议针对我市地震监测点均衡程度的实际情况,增加地震监测预报台站,以完善地震监测体系;同时,吸取国内外因忽视隐伏断裂带地震危害的而造成巨大危害的经验教训,应对我市有隐伏断裂带通过的地方增加新的开展地震地应力观测的措施,更好的掌握这一断层的活动情况。   四、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防震减灾工作是百年大计,关系到国家公共安全,责任重大,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对广大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都应做好广泛宣传。为保障和促进我市防震减灾宣传工作的深入,应积极做好我市防震减灾科普教育示范基地的建立工作,并对防震减灾的必要宣传经费给予保障。                                (城环办)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7330 次阅读|6 个评论
可与石头对话的人
majorite 2008-6-7 11:18
转载于2008年第4期神州学人和加拿大华文周报7天: 可与石头对话的人 记蒙大工学院教授嵇少丞 记者: 胡宪 在采访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终身教授嵇少丞先生之前,我上网搜索资料,这一歌谷(Google)不要紧,我顿时傻了眼。地球材料流变、 地震波性质、变形机理、构造变形一行行闻所未闻的名词几乎令我对完成采访任务丧失了信心:一个整天鼓弄这些字眼的人该是个怎样乏味的学究呢? 天上的星星掉下来是什么 我怎么也想不到声名赫赫的嵇教授会盯着他办公室的天花板问出一个这样的问题。我像个小学生似的在脑海里搜寻答案,他已经说了:是石头,我就是一个和石头打交道的人。这平平常常的一句话顷刻间消除了我隔行如隔山的恐惧,也让我看到年轻教授痴迷于本专业的那份浪漫情怀。 教授刚从铁抽屉里拿出一块岩石标本,我立即被那上面美丽的纹理迷住了。嵇教授将几张纸摞起来说是代表地层,再褶来弯去的,告诉我这些纹理是地球内部高温高压条件下不同地层在受到挤压后形成的变形图案;每一层由于化学成分不同,故而又呈现出不同的色彩。外行的我一下子就听懂了。 他又让我观看显微镜下的石头切片,我更是惊得发呆,若不是面对着一位国际知名的教授,我一定认为正在被他人恶意愚弄。 这真的是石头吗?我问,这些油画般浓烈、抽象的颜色与图案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是的,这就是普通的石头,教授认真地说:每一块石头被切簿到大约30微米的厚度,都会有这样的魅力。在显微镜下,石头簿片成为五彩斑斓、绚丽多姿、变化莫测的图案,所以也可以说我研究的是一种美学,研究宇宙间最博大精深的物质及其内部结构之美,从小至10的负9次方米到大至10的正9次方米的区间尺度都在我的研究范围之内。 见我又茫然起来,教授在纸上边写边解释道:10的负9次方米就是矿物的晶格,要用电子显微镜才能看到;而10的正9次方米就是大陆和海洋、高山和平原。 谁还敢说地质学是门艰涩难懂,枯燥无味的学问呢? 自信是成功的法宝 嵇教授是蒙特利尔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之一,40出头的他已有15年教龄,在他学习和工作过的中国、法国、德国、加拿大有多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出版了几本英文专著、发表近百篇学术论文。他还是法国科技部最佳博士论文奖、中国侯德封奖和德国洪堡研究奖的获得者。 身为一名华人,能够在人家的地盘、用人家的语言、教授人家的子弟,这是多么的了不起呀!我跟教授说:告诉我你成功的秘诀,我要让蒙特利尔所有的华人都知道。 教授想了想,谈起了自己应聘教授的过程。1990年,已经在法国拿到博士学位,又在中国完成了两年博士后的嵇少丞先生在渥太华加拿大能源资源部工作,一个偶然的机会听说蒙大正在招一位本学科的教授,于是他传发了履历。 那天的面试,其实是从与系主任共进早餐就开始了, 上午9-12点是三个小时的报告与答问,这当然是考察应聘对象有没有当老师必备的语言、知识面和应变能力;再接下来是与研究生和学生会干部们一道用午饭,到了下午又挨家挨户地访问了十个教授,平均和每人聊15-20分钟。说是吃饭聊天,其实这每一个环节都是一场测试,每一句问话都藏着潜在的台词,用过五关斩六将来形容那一天的经历一点也不会过分,因为这些人的手中,都攥着一张选票。最后,在五名候选人当中,中国人(他当时拿的是中国护照)嵇博士以最高票当选。 嵇教授认为成功在于知识扎实基础上的自信,他举例说:我那天作报告时,一位国际上名气很大的教授指着墙上的亚洲地质图质问我为什么我所讲的与该图不一致,到底谁对谁错。我瞄了一眼图后坚定地指出: 那张地质图是苏联人沙波罗夫在1959年绘制的,仅反映当时地质学家的认识水平, 而我的资料是当今最新的成果,当然是我的正确。然后我还请他阅读不久前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的论文。 嵇教授的博学与自信也为他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他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为学生答疑解难,同时对学生也严格要求,决不讨好姑息。在课堂上他要求学生注意力集中,野外实习时他要求学生不许迟到,他规定每迟到5分钟就扣5分的成绩,若晚了20分钟,那就甭想再参加了。这样别具一格的老外,结果被学生们评选为年度最佳教授。 为华人和少数族裔争取公平权利 我问起嵇教授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种族歧视。嵇教授说在大学这种高级知识分子扎堆的地方,人人自律,表面上是看不出有种族歧视的,但是白人的那种与生俱来的优越感,还是会有形无形,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当你仰视他们的时候情况还好,而你一旦与他们平起平坐了,甚至还要领导他们的时候,他们当中就会有人感到不舒服。正如美国加州柏克利大学前校长田长霖先生说的那样一道无形的玻璃总横在你的头顶之上,当你越向上走时头顶就越会撞到它。 从2001年到2004年,连续三年,嵇少丞教授都是加拿大国家自然科学和工程委员会基金评审委员会的委员,和其他11名委员一道掌管着国家几千万加币给谁或不给谁的生杀大权。在评审过程中他发现,有些明明够资格的教授仅仅因为名字的拼写表明了是华人或者其他少数族裔,在委员会无记名投票时票数就偏低,有的华人教授正是因为拿不到国家资金而无法被学校续聘而失去了工作和科研的机会。遇到这种情况,嵇教授就会行使自己的权利提议重审,并据理力争。大多数情况下,其他委员都会被他说服而改变初衷,使华人或其他少数族裔的教授利益受到了保护。 为祖国西部培养人才义不容辞 用知识报效祖国是嵇教授的心愿。他每年都要回国三两个月, 和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土资源部地质科学研究院、南京大学等单位开展合作研究, 联合培养博士生, 共同考察中国地质构造。他还经常被国内一些大学和研究所邀请讲学和做学术报告。他被聘为中国科学院海外评审专家, 中国大陆科学钻探计划的科学顾问和几家大学的客座教授,并荣获中国国家青年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家基金。 今天年初,在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教育处的帮助下,魁北克华人教授协会成立了, 嵇教授当选为协会的创会主席。今年10月份,又成功召开了中国科技教育体制改革的思考座谈会。嵇教授介绍说:在魁北克全省,现有华人教授近40人,囊括了医学、物理学、数学、计算机、工程学、农学等各类学科,可谓精英荟萃。这股力量可以凝聚起来为祖国的教育和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问到协会的具体方向,教授说目前正在做的有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与国内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第二,给国内大学培训青年教师,特别是西部人才紧缺经济又欠发达的地区;第三,提供新的科研思想和教育理念、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帮助西部地区大学争取国家科研资金。 我热爱自己的专业 嵇教授对专业的热爱溢于言表,他不光说起石头来眉飞色舞,带我参观他的学校也是充满了自豪。站在新教学楼六层大厅,教授向我介绍说这是一座环保楼,冬暖夏凉,节约能源, 各种设计,包括材料的选用都以保护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他说:你低头看,那一楼的红色代表岩浆,就是地下深处;二楼的黄色代表地表土壤;三楼的绿色,那就是生命的环境;你再抬头看蓝色的顶层, 那就是大气天空。 嵇教授从来认为石头是有记忆、有语言的生命体,他说;当我研究它们的时候,我会觉得它们是我的朋友,它们正在向我诉说所经受过的幸福与苦难:它们如何在岩浆房受到锻炼,如何被地震所扭曲,如何在高温下蠕变, 又怎样从地幔中攀升到地表, 石头的这些埋藏于内心的秘密都需要地质学家去揭示,因为它们的秘密只能够讲给知音者来听。 嵇教授通过研究石头内部的构造和成分,探索人类共同的家园 地球漫长的历史和复杂的演化。 例如, 海陆如何变迁? 山脉如何形成, 然后又如何走向消亡? 每块石头对嵇教授来说都不光是深奥的学问,还是无声的诗、立体的画、凝固的音乐,都别有一番新奇、生动、激情和雅趣。 我忽然觉得自己非常的渺小和肤浅,因为我也赏石,但到了今天我才知道自己所赏的不过是石头瘦、透、漏、皱的外表,而嵇教授赏的则是石头科学的内涵与哲理。 有人认为搞地质的人非常辛苦,我却不以为然,我到野外去,登巍巍青山, 观蓝天白云,览峰峦沟壑, 大自然磅礴恢宏的千姿百态永远令我心旷神怡,他说。 正是:究石心还静,登山气更豪。 我面前的嵇少丞教授,是学者,也是诗人。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让科学和抗震救灾同行
majorite 2008-6-7 03:35
让科学和抗震救灾同行 嵇少丞 (写于 2008.5.15 , 后发表于《新语丝》)   四川省北川县长经大中今天在 5 月 16 日对新京报记者说: “ 北川县城房子全毁了,是百分之百。没有一间可以用。县城的水、电、气等公共设施全部毁光了。道路,照明全毁。整个全县,包括县确政府, 80% 的单位都毁掉了。包括人员也伤亡严重。卫生院 150 人,只逃出来 4 个。北川中学 2600 名学生,死亡和下落不明 1200 多人。茅坝初中 240 多学生,除 20 多个上体育课的逃出来了,剩下全部被塌方的山石掩埋。幼儿园 500 多名孩子,被滑坡气浪推行 20 多米,全部被埋,只有 20 多人生还。小学有四五百师生,也很惨。县城常住人口 2.2 万人,目前被埋 6000 多人,已死亡 3000 多人,受伤 3000 多人 ” 。 “ 截至目前,全县 20 个乡镇, 2869 平方公里和 160 万人口均不同程度受灾。截至 5 月 15 日 19 : 00 ,全县死亡 5716 人,失踪 6200 人,被埋 4800 人,受伤 5351 人 ” 。另据四川省公安厅公布的消息, “ 原本拥有 144 人的北川县公安局,仅幸存 47 人 ” 。为什么北川县离震中( N31.016 , E103.365 ,位于汶川县境内耿达乡)那么远,人员伤亡和 分析美国地调局发表的此次地震的震源机制解,我们可以看出:引发 5.12 四川大地震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在震源的深度,断层走向 229 (向北西倾),倾角 33 (但此断层在垂直剖面上呈铲形,近地表倾角达 60-65 ,随深度增加倾角逐渐减小)。在断层面上,滑移矢量斜冲向上,侧伏角为 SW38 ,上盘相对于下盘向上运动,所以是一条逆掩右行走滑断层,断层的走向错距大于其倾向错距。如果断层上下两盘错距为 3 米,则在走向上错断的距离为 2.36 米,而在倾向上错断的距离为 1.85 米。地震发生时,在短短的两分钟时间内,地壳岩石中就形成了一条长约 250 公里、深近 20 公里的大断裂,顺着这条断裂西边的松潘 — 甘孜地块向东边的四川盆地狠狠地挺进了一大步,这一步在有的地方竟然迈了 9 米,例如在距震中向东北方向 40-50 公里远、深约 10 公里和 170-190 公里远、深约 12 公里两处,与之相对应的地表应该是震灾最严重的地方。这些特征必然造成地震的最大烈度带从震中向北东方向强烈展布。 救援武警和解放军的力量部署应该考虑到上述关键因素。由于地震发生后通讯中断,不能了解各地灾情,初期救援重点就会自然而然地放到震中,兵分三路向那里挺进,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进到汶川县城,才发现那里房屋倒塌只有三分之一。事实上,龙门山主中央断裂贯穿的城镇和村庄才是重灾区,那里的房屋倒塌 70%-80% 以上,灾情比汶川县城还重。若在 5 月 12 日下午或夜里以及 13 日全天,救援部队和武警等人员能及时地兵分多路分别进入龙门山主中央断裂贯穿的城镇和村庄(例如,汶川县的映秀镇、漩口镇和白花乡、什邡市的鉴华镇和红白镇;绵竹市的汉旺镇和清平乡、安县、北川县、青川市等地区,就可能在 72 小时黄金时间内从废墟挖出更多的人特别是学校的孩子。从东面进入龙门山主中央断裂附近的上述地区应比进入汶川县城更容易。 既然科学不能走在震灾的前面(预报地震),就让它和抗震救灾同行。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2383 次阅读|0 个评论
再谈四川汶川大地震
majorite 2008-6-7 03:34
嵇少丞教授再谈四川汶川大地震 来源:加拿大七天网作者:胡宪 加拿大七天网 2008-05-13 5月12日下午在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的办公室里,嵇少丞教授回答了加拿大 七天周刊 记者胡宪提出的若干问题: 胡宪:请问,这次四川大地震有没有可能事先预测? 嵇少丞:准确预报地震是很难的,甚至是不太可能的 , 世界上哪个国家也没有解决这个问题 , 这不仅涉及到科学理论的难度,而且还需要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的投入。要在多处地下深部钻孔中安装精密仪器,测量地应力、流体压力、地电、地磁、地震波各向异性和剪切波分裂、地下水氡,等等。同时要有敬业的专业人员在各地震台站全天候坚持不懈的系统观察。所有这些在目前的中国都很难做到。 胡宪:有人说这次地震是三峡大坝蓄水造成的,还有人说是搞地下核爆炸诱发了地震,您对这些说法有什么看法? 嵇少丞:这些说法都是没有什么科学根据的。这次地震与人为因素和环境因素完全无关,正像我昨天说的那样,它是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所引起的一系列造山运动的必然结果。我这样来形容一下吧,印度大陆就像一架巨型的推土机,往北使劲地推,推起了青藏高原,当青藏高原增高到一定的高度 (7 、 8 千米 ) 后再也推不动了,其下地壳的物质就被迫挤向东移,碰到了坚硬的四川盆地地壳,形成了北东走向拔地而起的龙门山。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接部位龙门山破裂带注定是地震的高发区。任何人为破坏因素和环境变化因素全加起来,也达不到这种造山运动所能产生的能量。这次汶川 7.9 级大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相当于四、五百颗原子弹同时爆炸,在几分钟之内在地壳岩石中形成一条深 10 到 12 公里,长 300 公里的大破裂。水库蓄水和地下核爆炸最多也就能诱发 3 级以下的地震,而 8 级地震所产生的能量是 3 级地震的一千多万倍。 胡宪:那么对这种造山运动所致的强震可不可以预测出其走向,从而加强防范呢? 嵇少丞:从理论上讲是可以的。强震和大地震往往发生在活动断裂带的转弯处、两组断裂的交汇处,其中以隐伏逆断层尤为危险。这些构造部位积累应力高或处于闭锁的段落上,一旦应力超过岩石的破裂强度,地震就发生了。龙门山破裂带内有三条主干断层 : 西边一条叫龙门山后山断裂 , 沿茂县汶川卧龙一线 ; 东边一条叫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 , 沿安县都江堰天全一线 ; 中间那条叫龙门山主中央断裂 , 沿北川映秀一线。由于这次映秀乡遭受的地震破坏明显比汶川县城要大 , 我推测 5 月 12 日的大地震就发生在映秀附近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上。 1800 年以来 , 龙门山前主边界断裂上先后曾发生过 4 次中强地震 , 最大一次是 1970 年发生在大邑西边的 6.2 级地震。龙门山后山断裂自 1597 年以来 , 共发生过 4 级以上地震 13 次 , 最大一次是 1657 年的汶川 6.5 级地震 , 史书上记载那次地震:地震有声,昼夜不断,山石崩裂, 江水皆沸,房屋城垣多倾,压死男妇无数。此外 1958 年汶川还发生过一次 6.2 级地震。龙门山主中央断裂自 1168 年以来只发生过 12 次 4 级地震 , 最大那一次 6.2 级 , 发生在北川。南边映秀一带的龙门山主中央断裂一直很平静(断层处于闭锁状态) , 直到 2008 年 5 月 12 日下午 14 点 28 分突然发生了 7.9 大地震,这说明不是小震闹,大震到,而是要就不鸣, 一鸣惊人。 近四十年来,龙门山断裂带北部(从都江堰到九寨沟)和小江断裂带的南部(云南境内的东川宜良建水)已发生了几次 6.5 级以上的大地震,能量释放了,近期再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性相对就减小了。今后五十年内大地震可能会发生在龙门山断裂带南部(从都江堰到康定)和小江断裂的北部(康定西昌攀枝花),康定泸定地区是北东向的龙门山断裂带、北西向的鲜水河断裂带和南北向的小江断裂带交汇处,是应力集中之地,所以可以把预防重点放在上述地区。 胡宪:人们应该从这次地震中汲取哪些经验教训呢? 嵇少丞:这次地震也暴露了中国科学管理体制上的一些问题。现在国内对地震监测、预报、预警的重视程度还不如七十年代 , 止少在许多地方领导那边是这样 , 他们忙经济发展 , 忙基本建设 , 却忘记了居安思危。对于地质灾害的研究和防治投入比例偏低,而且许多科研经费还没有被用到刀口上。就拿这次地震来说,美国地质调查局比我们的国家地震局提前报出了地震的震中、震级、震源深度、地面位移速度分布等数据,按理说近水楼台先得月,地震波先到我们的地震台然后才传到美国的地震台。地震发生在 5 月 12 号北京时间下午 2 点 28 分,中国是白天而美国是深夜,尽管如此,美国地质调查局还是比我们中国早报道了。这说明了什么?最起码说明了美国的地震学家在正常干活,干活的效率比我们高,人家的预警机制比我们健全。此外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 第 16 条明文规定 : 国家对地震预报实行统一发布权。也就是说 , 地质局的任何科学家或行政单位都无权直接发布地震消息。地震仪接受到大地震了 , 然后再向上级领导层层汇报 , 得到批准后才能对外发布地震消息 , 这么一来时间不就长了吗 ? 地震面波震幅大 ( 所以危害性大 ) 但传播速度慢 , 每分钟也就二百多公里 , 从汶川到北京和上海要近十分钟 , 如果地震消息及时发布 , 离震中一千公里以外的人可以逃到屋外。 1976 年唐山大地震后中国设立的一些预警机制近些年来被淡化了。经济发展了,我们更应该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昨晚 7 点,全国人大常委、中国国土资源部大陆动力学重点实验室许志琴院士打来电话,我们就这次地震的成因讨论了很久。她在龙门山断裂带及其相邻的青藏高原做过许多研究工作,也和我一样,对于中国当今地质灾害的防治和研究现状深感忧虑。 胡宪:有人说,地震前有许多先兆,如地震云、动物迁移等,这些先兆可靠吗? 嵇少丞:这些现象大多没有多少科学价值,最多只能作为旁证、辅证,但是更重要的事情还需要科学家来做。 70 年代,苏北地区专门有人观察井水的水位,如果没有下雨,而水位陡升或陡降,就可能是地震的前兆,应向上级报告,然后让有关专家来研究。这次大地震之前可能会出现过一些异常,但是可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胡宪:据您估计,还会发生大的余震吗?当地人民应该注意哪些呢? 嵇少丞:会的。一般来讲,这样的大地震之后总要经过上千次、甚至上万次的余震才能将能量全部释放出来。据我估计, 8 级左右的大地震不会有了, 6.5 级以下的地震还会有,但是许多房屋在 5 月 12 号下午的大地震中已经开裂,抗震能力大为降低,极易在 5 、 6 级的余震中倒塌,所以危险依然存在。另外,四川山区地形起伏大,大地震松动了山上的岩土,加上连日降雨,极易发生滑坡、塌方、泥石流,泥石流甚至会吞没整个村庄和城镇,这些都是需要当地政府和人民注意的,一旦发现苗头,应立即转移居民,避免更多的人员伤亡。 龙门山地区在历史上就是地震高发区,在楼房的设计上必须有硬性的防震标准,无论是大城市、中小城市还是乡村都应该严格遵守。特别是学校和医院建的应该比政府的办公大楼更加牢固,都江堰聚源中学 1200 名师生被埋,这样的悲剧绝不应该发生。 胡宪:在关心祖国灾情的同时,我还想请您介绍一下加拿大特别是我们居住的魁北克地区是否可能发生地震? 嵇少丞:加拿大大陆的特点是中间地块稳定,东西两边不稳定。中间是加拿大地盾,岩石圈有近二百公里厚,地热梯度向下每公里才 7 、 8 摄氏度,发生 7.5 级以上的地震几乎不太可能。由于太平洋板块向北美和阿拉斯加大陆下面俯冲,加拿大西海岸地区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很大,例如 Queen Charlotte 岛于 1949 年 8 月 22 日就曾发生过一次 8.1 级大地震,温哥华岛 1946 年 6 月 23 日发生过一次 7.3 级地震。魁北克省境内有两条地震带,一条呈北东南西向平行于圣劳伦斯河谷叫圣劳伦斯断裂带,另一条呈北西南东向位于渥太华河之北叫西魁北克断裂带,渥太华和蒙特利尔处于这两条断裂带的交汇处。在离魁北克城东北 150 公里远的 Charlevoix 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6.5 级的地震,在蒙特利尔地区地震一般不超过 5 、 6 级,人会有震感,就象疾驰的载重大货车从家门口经过那样的感觉,但不会造成钢和木结构的房屋的倒塌。加拿大历史上因地震死亡的仅有一人,那是 1732 年蒙特利尔西北西魁北克断裂带上发生的 6 级地震。 胡宪:谢谢嵇教授,我们可能还会继续跟进采访,谢谢您! 嵇少丞:不用谢。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5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谈谈四川汶川大地震
majorite 2008-6-7 03:32
地球物理学家嵇少丞教授谈四川汶川大地震 来源:加拿大七天网作者:王茜 孙圣思 加拿大七天网 2008-05-12 七天网特约通讯员 王茜 孙圣思,就 5 月 12 日四川地震采访了加拿大蒙特利尔大学工学院地球物理学家嵇少丞教授。 嵇少丞教授说: 这次汶川 7.9 级大地震是位于青藏高原北部的松潘甘孜地块沿龙门山断裂向四川盆地发生强烈推覆逆冲造成的。该地震震源深度十公里左右,此深度以上所有岩层瞬时破裂,释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弹性波的形式迅速传遍中国大陆,特别在震中(汶川县)及其附近地区(如茂县、北川县、都江堰市),地震波引起的强烈的地面震动造成大量房屋倒塌,从而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地震还引发地面隆起和陷落、道路错裂,甚至山崩、滑坡、塌方、泥石流等严重灾害,造成交通阻塞,给营救工作带来巨大的困难。 嵇少丞教授说:青藏高原周界及其高原内部数条大断裂历来是地震的频发区。印度大陆板块向北漂移并和欧亚大陆板块碰撞挤压,形成了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和巨大的青藏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高度达 5000 米,在重力作用下,巨大的青藏高原就像一个大胖子突然躺到一个水床上。青藏高原深部地壳的岩石在高温高压下发生部分熔融,就像水床垫中的水在那个大胖子重重身体的挤压下向四边周界涌动一样,向高原的周缘挤流。古老的四川盆地下面是强硬的岩石圈,深深地扎根于其下的上地幔之中,强烈地阻挡着青藏高原向东扩张。在青藏高原扩张和四川盆地反扩张的前沿阵地,于是就挤压形成了高耸的龙门山,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正是人类遭遇龙门山造山运动的悲惨一幕。 嵇少丞教授对着一张彩色地质构造图继续分析道: 青藏高原的东界共分南北两支,北支为龙门山断裂(泸定天全宝兴汶川茂县北川清川一线),走向北东南西,平行于龙门山。南支是小江断裂,呈近南北方向,即康定石棉冕宁西昌东川宜昌建水一线,附近有昆明、攀枝花等重要城市。这两支大断裂的活动是中国西南地区强震的主因,上述两条断裂的地质性质不同,小江断裂是左行平移为主的剪切带,断裂的水平错移量是垂直错移量的近 10 倍。近一千五百万年以来,该断裂东西两侧地块已相互错动了近 100 公里,平均每年错移约 6-7 毫米。龙门山断裂以推覆逆冲为主,右行走滑为辅,所以这次汶川大地震的烈度呈椭圆状分布,其长轴呈北东向,在该方向上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明显更大。例如,四川的北川、甘肃省的陇南以及陕西的南部虽离震中较远,但由于房屋倒塌造成的人员伤亡依然不少。 嵇少丞教授娓娓道来: 1500 年以来,仅在小江断裂的云南段上就发生四次近 8 级大地震: 1500 年的宜良大地震、 1733 年的东川大地震、 1833 年的嵩明大地震、 1970 年的通海大地震,平均每 150 年就发生一次 8 级大地震。近四百年来,龙门山断裂带上止少发生过九次 6.5 级以上地震。例如: 1657 年的 6.5 级汶川地震, 1933 年 7.5 级茂县叠溪大地震, 1976 年 8 月 16 日、 22 日和 23 日三天仅在松潘一地就连续发生三次大地震,分别为 7.2 、 6.7 和 7.2 级。 嵇少丞教授最后强调:中国西南的龙门山断裂和小江断裂规模巨大,地震活动极其强烈与频繁,毗邻该强震带人口密集、工业发达的都市如成都、昆明、攀枝花等,强震对其社会经济影响重大。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为中国敲响了警钟,我们一定要居安思危,具强烈的忧患意识,政府应加大对该地区地震监测和预报等方面的研究的投入,让真正有能力的中外华人科学家在这方面做出成绩来。
个人分类: 地震与地球|4520 次阅读|0 个评论
地球形状不像梨
jlpemail 2008-3-28 15:48
有些网站,包括科普类网站,仍在宣扬这样的观点:地球的形状像梨形。 这种说法的依据是,与地球参考扁椭球两极相比,北极地区、南极地区分别突出或者凹进 10 米 、 30 米 。 而且地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大,由此认为地球像梨。这样的说法经不起推敲。 概略地讲,地球的赤道半径为 6378 千米 ,极半径大约 6357 千米 。两者差别为 21 千米 左右。这个差别与地球的平均半径相比,大约在 1/298 ,略小于千分之三点四。 至于 10 、 30 米与 6357 千米 之比大约不过是 1.6/1000000 和 4.7/1000000 。也就是说,地球像梨的说法,是在 1/1000000 的数量级上才正确。而 10 米 、 30 米 与 21 千米 相比,大约在千分之 0.5 和 1.4 。 所以,说地球是椭球体不算勉强,而说它像梨,的确太勉强了。 把北、南极地区的突出或者凹进,局部放大,突出这个特征,并写入教科书无可厚非。但,反过来,以那样的图形反证地球像梨,就不可取了。
个人分类: 编作交流场|3910 次阅读|1 个评论
九个角度看地球(彩图)
jlpemail 2007-6-27 13:54
请先点击以下网页即可: Combination Gravity Field Model EIGEN-CG01C (CHAMP-GRACE-TERR.) 即可.
个人分类: 资料库|3376 次阅读|2 个评论
地球到底长什么样?(三个角度、三个效果图)
jlpemail 2007-6-13 07:50
地球到底长什么样 众说纷纭,说像梨、桃甚至土豆的都有,争执不休,让人无所适从。 CHAMP提供的数据,经过计算和处理后,可以得到以下三个比较直观的图形。 此为一家之言,一种描述地球形状的方式,可以参考。
个人分类: 思维秀场|14387 次阅读|7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4 02: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