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2009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2009

相关日志

难忘2009z
tarimriver 2009-12-30 22:25
自 http://bbs.voc.com.cn/viewthread.php?tid=2131726extra=page%3D1 神兽泥马吃卧草,誓将河蟹全打跑   地价房价不歇脚,住宅大楼会卧倒   高价绿坝被声讨,装上啥也拦不了   南京儿医名声好,不治幼婴徐宝宝   张枫性爱有技巧,计生主任做指导   仿效神医尝百草,痴女狂吻外国佬   开胸验肺办劳保,河南卫厅当验脑   南浔法院待遇好,临时强奸随你搞   无想禅寺抱佛脚,万姓拥戴好领导   公务员的工作好,炒股偷菜除除草   黄色网站哪里找,移动手机是个宝   中国足球要想好,先把赌棍扫一扫   狱中按摩生意好,贪官罪大福不小   车闯红灯老汉恼,兰州扔砖人叫好   一朝黑河官被咬,满城大棒狗逃跑   躲猫猫,洗澡澡,俯卧撑前要祈祷   羡林西去国学吵,大师天堂知多少   回家吃饭你妈找,贾家君鹏被恶搞   六十大庆红旗飘,人人爱看阅兵操   央视裤衩造价高,一把大火闹元宵   奥巴马,胡锦涛,握一握手股价飚   打飞机,油价飙,发改委的本事高   钓鱼查车出高招,上海交管良心抛   野三关中修脚刀,抗暴女侠邓玉娇   广州小学志气高,当官不贪是草包   奥运会上刘不跑,全运会上夺锦标   乌鲁木齐打砸烧,疆独份子罪滔滔   两弹元勋天之骄,举国送别雨潇潇   学子救人逝波涛,船主冷漠要价高   无辜冤魂天上飘,飞来横祸毁公交   工资一直鼓腰包,启明惹来一身骚   机场女工悔弯腰,打死别捡黄金包   年轻市长论文抄,美丽村官香魂消   跳水女王气焰嚣,哪个单位敢接招   团长夫妇游莫高,牛的脾气水桶腰   迪斯尼项已提交,上海送出大礼包   又闻煤井埋同胞,矿难何年何月消   习水强奸算官嫖,成都偷窥要坐牢   总统举伞习惯好,中国官员脸发烧   吊灯一樽千万钞,石化又把扶持捞   新国资政李光耀,藐视中国太可笑   教育改革乱了套,周济捣蛋被撤掉   重庆官场多黑道,打黑打掉乌纱帽   纪委网站被挤爆,希望总理能知道   酒后驾车想逃跑,掏出党证当执照   好人总是没好报,到了南京就知道   为谁说话爆猛料,规划局长有指教   学生打人贴裸照,责任不全怪学校   半夜三更不睡觉,看完星星回学校   我很激动来读报,领导屁沟好味道   斑马线上当赛道,七十码速刚刚到   倍投三亿五彩票,历史奇迹谁创造   满天明星卖广告,尽是忽悠没实效   三院假药怪官倒,医死病人想赖掉   女大学生上访谈,二奶人生价不掉   中国农民钱不少,央视主持脸不要   阎氏德利被假冒,成百上千手机号   上海世博很重要,睡衣不准上街道   腐败排名七十九,应该没人吓一跳   精神病人找不到,原来北京去上告   老爷放屁拉屎尿,凭啥要向你禀报   五十五秒发布告,武汉摇出六连号   巫山云雨修暗道,高考状元是伪造   嫩江烈女身试药,挑战法医的报告   郑州公安有癖好,执法犯法发裸照   汉字本是仓颉造,整形要向他报告   阳仔春晚被热炒,陈琳莫名把楼跳   茅奸于轼又吠叫,财富不是劳动造 南京桥裂胶水胶,省钱省力创意妙 节约资源又环保,上海大桥垃圾造 人民币坚挺发信号,一元钞票开手铐 副市长心理压力高,提拔前夕自杀掉 发改委涨价谁都怕,飞机摔的噼里啪
个人分类: 触景生情|2365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烈祝贺沈师科研成果入选200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
李丕鹏 2009-12-30 19:27
昨天,我家里领导向我电话传达了学校关于《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的发现》入选200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的会议精神。学校领导建设国内第一个最高水平专业(具体什么专业待我明天上班后了解)的信心和决心深深的感动着我!不是从80年代起,我们就可以听到这样的话吗只有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我能在这样一个大学工作,深感荣幸! 现在出差回到家里,迫不及待的上网一睹新闻报道2009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评选揭晓。我们科学网已经有了转载( http://www.sciencenet.cn/htmlnews/2009/12/226535.shtm )。在此我就将关于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的发现从中国教育新闻网( http://gaojiao.jyb.cn/gdjyxw/200912/t20091224_331864_4.html )转录于此,纪念并共勉! 转录: 7 世界最早的带羽毛恐龙的发现   沈阳师范大学   鸟类最早何时出现问题一直是鸟类起源研究最薄弱的环节之一,鸟类是否由恐龙起源也长期存在争论。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研究所课题组2009年10月1日在英国《自然》杂志报道了产自辽宁省西部建昌地区距今约1.6亿年的侏罗纪带羽毛恐龙赫氏近鸟龙的新发现,其时代早于德国始祖鸟数百万年至1000万年。该化石属于兽脚类恐龙中的伤齿龙类,全身广泛被羽毛覆盖,特别是其脚部长有较长的正羽毛,证实了在恐龙向鸟类的演化过程中内部骨骼与体表衍生物之间的复杂配置关系,代表了目前世界上最早的长有羽毛的物种和最早的带毛恐龙。该成果首次揭示了世界最早的带毛恐龙早于始祖鸟已存在,首次提出了兽脚类恐龙分异的时间框架假说,解决了有关鸟类起源的时间倒置论等问题,为鸟类起源于恐龙提供了新的证据,并支持恐龙演化过程中曾存在四翼阶段的假说。该项成果代表了鸟类起源研究一个新的、国际性的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动了鸟类起源研究和恐龙演化研究,为全球鸟类起源研究作出了重大贡献,是2009年国际古生物学领域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
个人分类: 研究生教育|29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2009年度十大新词(南都周刊)
yangfanman 2009-12-30 14:51
编辑部同事说,今年是动物凶猛横行,生人苦不堪言,我深以为然。何有此说呢?来看看今年的热门新词,你会明白其中的道理。不断夺命的猪流感;掩饰真相的躲猫猫;千夫所指的钓鱼执法;牢骚满腹的蜗居族;睁眼说瞎话的欺实马整个就是五行拳肆虐生活。 这些凶猛动物是假想的,是部分苦不堪言生活的投影或是寄托。无论是吃穿住行,还是体制、社会,这个年头总有些东西让我们无法释怀。语言的形式,词汇的组成,都是人们表达情绪的方式之一。不同的新词被创造出来,表达的也是2009年人们生活的总体情绪。   去年,《南都周刊》在国内媒体中首家开设新词专版,记录新词的诞生以及新词背后的社会,并在2009年初以《山寨汉语辞典》的形式,记录2008年的社会生活。   今年,我们联合百度百科发布十大新词,以这种典型管窥2009年的公共生活。所选新词均是本年度热门,有的来自热点社会事件,有的来自深刻的社会现象,这些词都是在网络上被广泛传播的,评定依据包括百科词条的年度浏览量、关注热度、网友帮助度等多个方面。    新词榜   01 被时代   02 躲猫猫   03 蜗居族   04 钓鱼执法   05 甲型H1N1流感   06 临时性   07 翻墙   08 穷二代   09 70码   10 压力差   更多内容,登陆百度百科baike.baidu.com   1、被时代【 bei shi dai 】 释义:中国网民在自杀、就业、增长、代表、网瘾等词前加上被字,表达出没有话语权的弱势一方的无奈。这个词语一面世就引来网民的大讨论。被时代的代表词有被自杀、被增长、被代表、被自愿、被就业、被网瘾等。总体来说,本是只有个人主动才能做的事儿,在这里全是被动地给完成了。民众集合以上词汇,认为我们是生存在被时代中,动不动就把你给被了,这些组织机构有时候就像一股深不可测的巨大力量,让你无处逃脱。这组词汇,表达的情绪是为对某些作法的质疑,以及对强势力量的不满,背后隐藏的是对个人权利的渴望。   背景:一些部门为了统计数据的好看,或是为了修饰一些事件,往往将某些东西强加给公众。这种事似乎也由来已久。有应届大学毕业生在网上发帖称,自己在完全不知情的情况下突然就业了:就业协议书上赫然是一个从没听说过的公司名称和该公司公章。实际上,学生根本没有工作岗位。这被网友称为被就业;因对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居民收入增长数据表示不解,2009年7月29日,一位网友在博客上发明了 被增长的新词。所谓被增长,就是说实际收入没有增长,但在统计数据中却增长了   点评:多床被子好过冬,可这被子太多,也就成了鬼压身了。   例句:走进被时代,学校又开始包分配工作了,可是不包岗位和工资。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281092 次。   2、躲猫猫【 duo mao mao 】 释义:原指一种游戏。当云南男子李乔明死于看守所后,当地有媒体报道称,调查结果显示李乔明躲猫猫时眼部被蒙,不慎撞到墙壁受伤。民众认为这过于荒谬,就将躲猫猫一词当作新词汇用以质疑和讽刺。该词可有几层含义:1,莫名其妙地死亡;2,用于搪塞死亡事件的荒谬理由;3,相关机构不愿回应真相的行为和态度。躲猫猫一词流行,折射的是不信任。   背景:同躲猫猫事件一样,2009年,在司法机构有很多死亡案例,而相关部门都动用脑子想出各种奇怪的理由。最近云南还发生据说用纸币开手铐,用鞋带上吊的案件。之前各地也陆续有过洗澡死、兴奋死等用于解释他人死亡的理由。   点评:部分地方司法机构饶有兴致地给出这些奇怪理由,大大温暖了死亡的冰冷。只是,无论如何,我们需要懂得去敬畏生命,无论官老爷的命还是蚁民的命。不能再给本来悲惨的死亡带来荒谬了。   例句:说到事件真相,一些部门就躲猫猫。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930976次   3、蜗居族【 wo ju zu 】 释义:电视剧《蜗居》热播以后,蜗居族迅速成为公众口头禅。无数城市人一房难求的感同身受是该词成为网络热词的重要原因。蜗居一词,既可作名词,比喻狭小的住所;也可作动词,意为在狭小的房子里居住。蜗居族则指在狭小房子里过日子的群体。相关词汇包括蚁族,指那些毕业后无法找到工作或工作收入很低而聚居在城乡结合部的大学生。   背景:2009年,各大城市房价一路飙升。偏偏中国的传统和体制还把拥有一套房子作为年轻人的成人礼。于是,就出现了很多天天为房子焦虑的人群。这些词汇表达了人们对高房价的一种忿恨且无奈的情绪。   点评:上帝欲使人灭亡,必先使人疯狂,欲先使人疯狂,必先使人购房。如今却是欲使人疯狂,不必等人购房,只要使人想房就成。   例句:其实,不管怎么说,蜗居族还有个小地方窝着,比起蚁族还是好很多。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123166次   4、钓鱼执法【 diao yu zhi fa 】 释义:源自上海交通执法部门的某些行为。专业的钩子应用各种借口挤上私家车,然后扔下钱物,此时埋伏的执法人员就会将私家车主当成黑车司机给予查处。2009年9月8日,上海白领张军(化名)因载自称胃痛要去医院的路人,被认定为载客黑车。10月14日,上海一家公司的司机孙中界遭遇钓鱼执法,为证清白,他用刀砍下左手小指。   背景:事件背后,是地方执法部门为了出成绩或是创收,采用各种流氓非法手段。仅上海闵行执法队两年内就创收5000多万元。《南都周刊》评论认为,这是近代以来以贪污和掠夺为特点的赢利型经纪人,在中国当代社会的还魂。   点评:没品至此,夫复何言。   例句:钓鱼执法这样的方式会系统性地侵害民间社会秩序,挑战道德底线,削弱互助信任,增加官民对立。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666892?次。   5、甲型H1N1流感【 jia xing H1N1 liu gan 】 释义:开始的时候它叫猪流感,从墨西哥开始传播,后更名为甲型H1N1流感,俗称甲流。本年度健康事件排名第一的新词,无论是病情,还是这个词汇,传播性都极强。其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在人群中传播。与以往或目前的季节性流感病毒不同,该病毒毒株包含有猪流感、禽流感和人流感三种流感病毒的基因片段。人群对甲型H1N1流感病毒普遍易感,并可以人传染人,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喉痛、身体疼痛、头痛、发冷和疲劳等,有些还会出现腹泻或呕吐、肌肉痛或疲倦、眼睛发红等。   背景:甲流在全世界暴发,世卫组织称死亡人数已经超过一万。这个的背后是人们对流行病再度致命暴发的恐慌。   点评:新疾病不断出现,这倒也正常了,只是人与具体的动物,人与抽象的政府,这些关系值得在流行病中好好探讨。   例句:甲流的传播性,加上禽流感的致命性,这才是我们要担心的。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5068608?次。   6、临时性【 lin shi xing 】   释义:由组词构成,包括临时性强奸,临时性建筑、临时性恋爱等等。其中的始祖是临时性强奸。话说浙江南浔两位协警在宾馆趁女子醉酒不省人事之时实施强奸,南浔法院根据犯罪事实,考虑到两人属临时性的即意犯罪,事前并无商谋,且事后主动自首,并取得被害人谅解,给予酌情从轻处罚。于是,网友就将这个临时性的即意犯罪说成临时性强奸而四处传播。此后便有了各类临时性词汇的诞生,甚至有人说流行词走出被时代走进了临时性时代。在这里临时性多是为自己的行为推脱责任之意。   背景:近些年,人们对诉讼的不信任感日益增强,尤其对有公务员背景的人涉及诉讼的,上述案件就因为有协警在里面。   点评:混账。不好意思,这是属于临时性点评,没有永久心怀怨恨或是定性之意。   例句:临时性不正当做爱,请猜一个词汇,两个字的。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633116?次。   7、翻墙【fan qiang】 释义:原指越过围墙之类的肢体行为。现指通过各种代理服务器,突破限制,浏览或登录某些网站。自从去年网络开始整顿以来,关于翻墙的言论就开始在网络世界里满天飞,求翻墙软件的帖子到处都是。这些使用翻墙软件的人们,试图使用代理访问的方式去浏览自己想看而又被屏蔽的网站。这些网站可能低俗,可能有不良内容 ?无论如何,屏蔽并不能完全阻止部分固执的网民。设定的限制只会促使他们用类似宵小的方式去达到目的。广义来说,所有试图突破限制的行为都可称作翻墙。   背景: 网络整顿。   点评:很多墙的功能,就是用来翻越的,限制越多,人们翻越的欲望就越强,翻出去才发现,外面其实也没什么不同。   例句:昨晚翻墙去网吧,到了网吧,我又翻墙看网站,没啥看头,我还吭哧吭哧往回翻。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111992次。   8、穷二代【qiong er dai 】 释义:富人的子女可以称为富二代,穷人的子女被称为贫二代或是穷二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给人贴社会标签。有好事者给穷二代制定了18条标准。在改革开放中的普通工人、农民以及未能享受政策带来的财富的人依然贫穷,将这类人称之为穷一代,而他们的子女由于基础环境差,同时受教育少仍未能摆脱贫穷,称之为穷二代。   背景:在今年的一些事件中,民众对富二代声讨不断。同时,社会各种机会的不均等逐渐体现,拿教育来说,从古至今,读书都是很多贫困者跻身上流的机会,但现实中,在儿童教育的起跑线上,有钱人家的孩子可以受到更好的教育,可以有更多的机会上大学,上更好的大学。   点评:不管这个标签贴得是否得当,所谓标准是否扯淡,贫困人口的代际循环是个客观的现实。面对他们,政策不仅要顾及,社会也要去关照,否则最后受伤的会是整个社会。   例句:小林是穷二代,在他眼中,城管是最威风的职业。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158000?次。   9、70码【 qi shi ma 】 释义:也被称为欺实马。根据百度百科网友编辑,该词源于2009年5月7日杭州的一次交通事故,警方在事故通报时称,案发时肇事车辆速度为每小时70码左右,此事引发争议,在掺混了复杂情怀的打酱油、俯卧撑、躲猫猫等这类词句持续风传之际,70码迅速成为一个新的顶级热词,被用作民众对政府公众事件解释及处理不满时的一种反讽。   背景:由于肇事者被盛传为富二代,而死者则是在城市打拼的毕业生。由此引发公众对于富二代的情绪比较强烈。同时,对于官和富人是天然盟友的这种假想,也让民众在这类事件中对政府表示出不信任。   点评:政府危机处理的失败典型,其实后来该做的事儿也做了,但偏偏开始嘴硬,结果对谁都没好处,伤了百姓伤了自己。   例句:从杭州到天堂的距离,只要70码。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629768次。   10、压力差【 ya li cha 】   释义:关于上海塌楼,政府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原因系大楼北侧堆土过高、南侧开挖地下车库基桩造成巨大压力差,致使土体水平位移,最终导致房屋倾倒。对此解释,有些爱思考的民众也会根据各种理论推敲该结果是否合理。当然,也有一些人凭直觉认为这种说法是在敷衍。有网友发挥想象力,根据上海莲花楼10米土堆产生3000吨侧向力的理论,8848米高的珠穆朗玛峰将会对印度板块产生3000万亿吨的侧向力,印度板块在巨大的侧向力挤压下,即将向印度洋深处漂移,成为孤岛。   背景:相信母鸡可以生蛋,靠的是世代经验;相信飞机可以安全升空,靠的是信任专家系统。后者其实应该是现代社会的基础之一。但摊上这么多年一些专家满口雌黄毁了声誉,也不怪一些国人的心理阴暗了。   点评:民众和相关部门的信任断裂,不知道是否也是压力差造成的。   例句:压力差理论后被广泛应用于巨型工程,最后获得2012年诺贝尔物理奖。   百度百科检索量:约 79936次。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19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贴:2009十大官腔(南都周刊)
yangfanman 2009-12-30 14:48
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   语出河南省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郑州一原本被划为建设经济适用房的土地,被开发商建起别墅。记者赴郑州进行调查采访时,这位副局长这样质问记者。   全部按法不如没法!   语出青岛市某郊区环保局的一位刘姓主任。面对当地严重的污染,这位在环保局干了20多年信访工作的刘主任这样训诫记者。   一楼二楼别去啊,要去就去跳五楼。   语出河北省承德市牛圈子沟镇委书记史国忠。66岁的村民王秀珍,向史国忠央求解决拆迁补偿问题,被史拒绝,王秀珍哭诉说:要我去跳楼啊!史国忠抛下这句话,甩手离开。   他胃疼关你什么事?   语出上海闵行区交通执法部门。上海市民张晖让一名声称胃疼的路人搭便车,却被闵行区执法部门定性为非法营运。交通执法部门问他为什么要让不认识的人坐车,张说因为那个人说自己胃疼得厉害,出于同情才让他上车,交通执法部门如此反问张晖。   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   语出陕西榆林横山县县委书记苏志中。横山县两位老师被强令停课,原因是他们未能阻止亲属向上级反映当地煤矿私挖滥采的问题。中央电视记者前来调查此事时,苏志中质问记者。   新华网不就是文化单位么?我是管文化的,你敢在新华网曝光,我就叫它关闭!   语出济南市天桥区文化局某郝姓领导。此公在酒席上要两位年轻女教师作陪,并借着酒劲非礼女教师,事后,当有人前去采访时,郝某叫嚣道。   为什么不公布老百姓财产?   语出某全国政协委员。面对媒体记者关于你怎么看待官员财产公示制度的提问,这位政协委员回答说。   那些不给钱就不办事的人是暴力腐败;像我这样,在为人办好事的情况下收点钱,是温和的。   语出云南省麻栗坡县原县委书记赵仕永。因受贿索贿400多万元、贪污50多万元,赵6月29日被法院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8年,赵仕永自我总结说,他是温和腐败。   我办没时间跟你闲扯,你有意见到创建办来面谈。   语出湖北省应城市政府门户网站市长信箱的回复。今年8月,该信箱收到一封群众来信,反映市内有段人行道的环境污染问题,应城市创建办随后这么回复,还把面谈写为面淡。   你是哪个单位的?   语出中国跳水队领队周继红。在全运会的新闻发布会上,当有记者询问关于中国跳水金牌全部内定的传闻时,周继红冷不丁反问了一句你是哪个单位的。
个人分类: 时效网络|1679 次阅读|0 个评论
朱新礼被MSN编辑判处极刑?
sz1961sy 2009-12-29 13:04
2009年随感录(17)sz1961sy 发表于 2009-12-29 12:03:00 2009年即将过去,各种回顾文章尽显公众面前,让大家大饱眼福。笔者这几周也是忙于写这类文章,因此常常留意别人的大作,所谓偷师学艺也。 今天,2009年12月29日8时41分31日, MSN中文网 MSN财经首页 人物管理 大话财经 推出了《2009年中国十大财经绿脸》 来源:证券日报 编辑:豌小豆 笔者一直细心地拜读,但是,读到最后一个中国绿脸人物:至死守口如瓶之绿脸杨彦明(原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一页时,本人不认识的死刑犯杨彦明一下子变得眼熟起来: 它是判处极刑杨彦明? http://msn.biz.smgbb.cn/MsnFinance/postPage/2009/12/29/posting_common_ce94a7a0-90b2-4fed-8b87-d6293f59b764_9.shtml 上网百度一下杨彦明(原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相片,终于找到了一个对照: http://image.baidu.com/i?ct=503316480z=0tn=baiduimagedetailword=%D1%EE%D1%E5%C3%F7%28%D4%AD%D2%F8%BA%D3%D6%A4%C8%AF%B1%B1%BE%A9%CD%FB%BE%A9%CE%F7%D4%B0%D3%AA%D2%B5%B2%BF%D7%DC%BE%AD%C0%ED%29in=2014cl=2cm=1sc=0lm=-1pn=18rn=1di=2272692016ln=86fr=ic=0s=0#pn2 初时以为是蒙牛的牛根生,百度一下不似,上互联网村群(12885963)问网友,eTliyantingvip 一眼认出是汇源果汁的朱新礼。终于弄明白,又是一个2009年张冠李戴的编辑故事,上一个是《新浪科技编辑见到二个不同毛伟主任?》( http://w.org.cn/user1/4/archives/2009/2278.html )。 不过,这一次问题比较严重,因为汇源果汁是上市公司,它是香港上市、外国股东持有大量股份的企业。它的老总这一年用心良苦想出售公司股份,结果2009年3月18日,商务部就可口可乐公司收购汇源果汁案反垄断审查作出裁决,禁止此类并购。这是《反垄断法》自去年8月1日实施以来首个未获通过的案例。商务部否决可口可乐并购汇源的理由是对既有果汁饮料企业产生排除限制竞争结果。于是,苦等半年的朱新礼,最终还是眼睁睁的看着煮熟的鸭子飞了。 尽管朱新礼先生入选腾讯网站2009年中国股市十大衰人之一,告诉大家这一年经历了人生的第三次合作的失败,朱先生也曾经不无悲壮地表示:汇源的摊子越大,战线越长,风险也越大,担心也越多。品牌小的时候拎在手上,大了就得背在肩上,现在是顶在头上,我都快60岁的人了,还能顶多久? 可是,朱新礼先生并未入选《2009年中国十大财经绿脸》之一,却成了死刑犯杨彦明(原银河证券北京望京西园营业部总经理)的影像人物,这确实是更加绿脸的财经人物。大家说是不是?! 附带说明一下,《证券日报》原文是没有附图的。这朱新礼(像)被MSN编辑判处极刑的插曲,只能用画蛇添足去做说明。 这又一个有趣网媒编辑故事 , 说明做网媒编辑的社会责任其实不比传统媒体轻。因为它的影响力、传播是一下子传播到全世界。 如果大家见到香港上市公众公司朱新礼先生被判处极刑了,这公司的股价会怎么样波动呢?MSN公司可也是NASDAQ上市公众公司,如此玩弄香港上市公众公司,是不是有点太儿戏了?! 沈阳 12:01 2009-12-29 写于北京家中
个人分类: 2009|86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瞬间
neuliulei 2009-12-27 21:34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0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将逝去的2009,结语
wido 2009-12-27 19:47
2009年匆忙之间就要过去,我将这一年之中所做的事情罗列如下: 1月-5月,混迹于北京,无所事事,没目标也无动力。 6月,回到成都,先陪星颖租房。 用大致一个星期的时间学习了CAD,基本会用,但是画工程图可能比较困难。 编写了一个可行性研究报告,一个污水处理方案。 7月-8月,带四川师范大学本科生实习,开始接手实验室管理工作。 做不同浓度、浓稀分流及不同径高比实验。 中途回家一趟。 9月,准备并参加公用设备工程师基础考试,成绩待定。 10月,读文献,准备开题报告。 11月-12月,审外文稿件一篇。 去西安参加国际厌氧会议,此类会议希望以后多些机会参加。 继续做浓度对厌氧消化抑制的实验,可惜进展不大。 将不同径高比实验的静态产气潜力部分做完,本实验明年还将继续。 写出一篇有关低维持厌氧消化系统的综述,遗憾的是不在我的研究方向内。 在空余时间读课外书共计12本。 对于以上做过的事情,没有非常后悔之类的话,毕竟过去了。但是有些遗憾,因为实验上面的进展不大,这是一个很让人头疼的问题。 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结语,而对于时间而言,这是很不公平的。感叹白驹过隙的人,心里一定会有种难言的痛苦,以前我不懂,现在我懂了。
个人分类: 被生活打败|2661 次阅读|0 个评论
Top ten discoveries of science published by Times in 2009
Frankli 2009-12-27 16:47
Top ten discoveries of science published by Times
个人分类: 未分类|2385 次阅读|0 个评论
小结2009,展望2010
zls111 2009-12-26 10:53
照片描述:我在实验室的位置和我的椅子,老板椅被我占有,嘿嘿! 马上就要到2010年了,意味着2009年的结束。 2009年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在我的经历中应该算上一笔,拿到硕士学位,成为博士生,有幸在一个非常好的老师门下,有幸运也有自己的努力。也有些不太顺,就是课题的安排没有很好的完成,得加油呀! 曾经和同学开玩笑说:要在27岁时候拿到博士学位(过几天就开始27岁),现在看来是有些不可能,但是争取在27岁时候完成我的博士学业,从27岁后开始规划我的下一步。 2010年应该是我的学业重要一年,这一年最主要的目标如上,也就是相当于2年左右的时间把论文发出来,达到复旦博士毕业的标准。剩下一年半时间规划下一步,做些能为将来奠定基础的工作(不太愿意做博后)。同时还要打好自己的基本功,拓展自己的研究方向。 当然自己对这些不是很满意,生活不单单是学业,还有更重要的,这方面一直是空白,以后毕竟还是要两个人生活,现在不开始经历这种生活,到以后势必更忙,更难建立基础,感情总归需要培养的。这个是2010的一个重要目标。 在上海,提前祝家人,老师,朋友,同学和博友新年吉祥,身体健康,万事如意!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17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波士顿圣诞节有感
毛宁波 2009-12-26 00:54
美国东部时间12月25日中午 第一次在美国过圣诞节,感觉还没有国内的80-90后的孩子们的圣诞节热闹。MIT校园从12月24日起就只能看见黄皮肤的亚裔人在溜达或工作,美国人都回家团聚了。24日晚上波士顿也没有平安夜的狂欢,十分的安静,有的店家下午2点就关门了,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内的大年30。25日我上午9点多来办公室,马路上一片寂静,偶尔看见一辆出租车,公交车今天是停运的,地铁还是畅通的。圣诞节的上午大家都在家睡觉,睡到自然醒吧。晚上MIT一个博士后邀请我和另外一个访问学者去他们家里吃圣诞晚餐,不知道是中餐,还是西餐。。。。。。。。据说波士顿2009的最后一天会很热闹。。。。有全美最古老最大的新年文艺庆祝活动。。。。12月31日下午1点登场,2010年1月1日凌晨结束。。。。。波士顿第一夜(First Night Boston)。。。。我将拭目以待啊! MIT主页上的MIT节日盛装 某个店家门口的作息时间表 23日一些购物中心披上了节日的盛装 MIT Kendall 旅馆门前的圣诞树 我家附近小区的节日盛装 MIT门口好安静、好不热闹 Kresge Auditorium 门前只有大雪铺盖 突然MIT大门口都是中国人,以为北大Hacker占领了MIT(12月24日上午) 附近停靠的旅行社的大巴告诉我,是国内来美旅游的同胞们 同胞们真的很富裕,来了三辆旅游车 圣诞的前一天游览MIT应该很爽,看看那姑娘照相的姿势! 仔细看看,在我身后留影的是三个中国游客,操东北口音(你们听不见)
个人分类: 美国东西部见闻|7956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2009年终总结
zhusjiang 2009-12-25 10:14
过了一年又一年 年年发财没有咱 瞬间,到了年终岁尾,受各级组织年终总结,回顾,表彰之类活动的影响,并依照惯例俺也给自己总结一下 2009年是不平凡的一年,对俺个人而言 首先 再一次 参加了东北农业大学组织的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涉险过关,意义重大啊,意味着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今后再也不用参加类似的选拔性的淘汰率比较高的现代科举制度下的考试,实话实说,有种刑满释放的感觉(郑重声明 俺是守法公民 从没前科 如果不算思想上犯罪的话)。 其次 又送走了一届水工专业的毕业生,每年的6月份,恰逢我国雨季,当然也是高校毕业生泪水的雨季,离别是为了更好的相逢,话虽然很俗,但确实有道理,祝已经离开校园的毕业生们工作开心(顺不顺利不管,开心就好),身体健康(一定要注意身体,革命的本钱,挣钱的本钱,孝敬爹娘的本钱)。 再次 在教学上承担了更多的课程任务,全年210个学时,累啊,回想这210个45分钟,诚惶诚恐 焦躁不安,主要源于自己的能力着实有限,传道是假,误人子弟是真,农业大学的莘莘学子们,对不住了,希望你们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通过勤奋学习,个人努力来弥补鄙人课堂讲授的不足。 再再次 今年承担了09级水工专业两个班级的本科生导师,思想上的压力真的大了,面对90后那一张张看似成熟实则稚嫩的面孔,问心有愧啊,鉴于以往的经验,作为本科生导师似乎没有带给他们什么新的变化。本科生导师制这个东东,是个新东东,具体如何实施,怎么执行,没有先例,没有套路,在具体的管理上,怎么与辅导员老师协调,也是个问题,如果每年仅仅是开几次班会,谈谈话,那就好办了:本科生导师制干脆不要搞了。所以,如何做好本科生导师,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新问题,得好好想想,琢磨琢磨,下下功夫(尽可能地),怎么的也得对得起那500块钱的津贴啊 再再再次 是俺个人研究方向的一个重大拓展吧。上半年把以前在郑大工学院做的水力学方面的研究能整理的都整理了,或已发表,或已投稿,基本上告一段落了(深层次的要有待于更进一步的研究),目前水力学方面的资料还有以下几点没有完成,希望能在明年有所突破:1突扩断面不对称程度对流动的影响 2渗流场敏感性分析。下半年,研究重心差不多转移到了农田灌溉这个方向上了,经过不断的熏陶,查阅资料,发现农田水利与水力学也是可以结合的,农业科学与水利科学本来就是一家嘛,农业水利大有可为,英雄最怕无用武之地,俺不是英雄,但也需要个舞台展示自己,结合点找到了,心也就踏实了,接下来就要看努力程度了,相信明年会很好。 回头看看,来农业大学已经三年了,这是第四个年头了,时间越来越长了,火气越来越小了,牢骚越来越少了,到底是自己越来越老了还是农大越来越好了? 年年岁岁花相似 岁岁年年人不同 怀念曾经在农业大学工作过的小杨,铁刚,贾老师,齐老师,祝他们新年快乐,顺利毕业。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273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
liang7909 2009-12-24 20:19
嘻,找到一个地方可以讨论科学,刚才在论坛数学版浏览了一下,身心俱乐,好大的归属感,看某人对2010fields奖的预测,时常笑出声来,我准备在这里安家了:) 今天是2009年的圣诞夜,进入了一年的总结期,就记录下吧: 09年收获不多,最开心的事是听到彭老师获邀作一小时报告,终于让我确定,彭老师做的事,是世界一流的,嘻,虽然我现在不是完全在跟他的方向,但精神上很追求与他一致,那就是保持高度独立:) 有个女生陪我度过我的30岁生日,那是我今年最幸福的一晚。本以为她会是我今年最大的收获,不过现在看来,变成了我一厢情愿,把我的悲伤留给自己,你的美丽,让你带走...于是,我又变成了快乐的单身汉。 结识的朋友: 学生 张二川,挺像大学时的我,爱上上自习的那种;闫国旺(语),暑假里与他的争论让我快乐无限,重回大学宿舍:) 同事 张祖宏,本是难兄难弟,与他有太多的不同,但是与他可以开任何的玩笑,而且他的反应总是超出想象,经典的回应是你是不是又没吃药 金海 同期加入北理工,计算机好熟,他们都是比我牛的人吧,不过大隐隐于市,混迹于我们之中:) 室友 冯殿通,老乡,看似个斤斤计较的小气鬼,其实是个生活上的精明人,教他唱男左女右,使我每晚回去的睡前乐子 还有 男左女右,韩力与夜千,诲人不倦又笑话不断。。。 2009年的圣诞前夜,我一个人过,喔喔,办公室就是我的家,我为自由而欢呼,yeah~
个人分类: 未分类|11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湖清水促发展 万众合心谋崛起-- 祝贺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hucs 2009-12-23 21:42
一湖清水促发展 万众合心谋崛起 -- 祝贺 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在南昌召开 南昌大学 胡春松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56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共克时艰 奋勇前行-- 2009年个人工作总结
hucs 2009-12-21 17:11
共克时艰 奋勇前行 -- 2009 年个人工作总结 南昌大学 胡春松 即将过去的 2009 年,我们继续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胡锦涛总书记年初考察江西时提出的 三保一弘扬 号角鼓舞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度过了又一个难忘之年。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各项工作在困境中缓步前行。 一 政治方面 1 积极学习时政,认真撰写相关理论文章,努力实现自身全面、可持续发展。 2 积极向省委省政府建言献策,努力为本省经济社会发展添砖加瓦,贡献才智。 3 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精神,与全国和全省人民一道,同欢乐(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六十华诞),共发展(国务院正式批复《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 )。 二 业务方面 1 临床工作:认真作好心内科门诊医疗各项工作,包括诊断、治疗、急诊、预防、保健、康复、体检和咨询等一系列内容。以雅虎博客( 2007.6 - 2009.10 )和科学网博客( 2009.10- )为平台,传播专业知识,服务大众健康,弘扬科学精神。特别是,共同创造性总结、提出并命名 胡氏健康生活方式 ,且积极在海内外推广。建议筹备胡氏健康生活方式中国发展研究中心( CCRDHHL )。 2 教学工作:多次进行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教学式讲座,撰写了有关中国高等教育的理论文章;门诊中面对面向患者宣传健康知识,进行健康教育。以向社会广泛传播科学网博客知识为间接教学(即授人与渔)。 3 科研学术:不断进行临床与基础研究的探索,包括临床经验的总结和对患者的随访等研究。一直瞄准国际学术前沿,努力掌握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今年先后两次申报 2 项 GCEA 基金(英文申请 : 一项共同申请,一项独立申请 /Pending )。 以博客为平台,撰写学术论文、论著和科普文稿(部分发表于《健康报 》 )。本人是《 中华高血压杂志》 、《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遗传》等杂志审稿人。当选络病学江西分会委员。 4 继续教育:继续自我学习,不断更新提高。积极参加各种学术讲座活动,撰写相关文章(包括评论)。例如,《我理解的转化医学 》 得到辛洪波副校长的好评。 三 人文方面 倡导医学与人文的完美结合。以博客为平台,积极传播人文精神,不断挖掘自身潜力。先后撰写了各类短文,诗歌作品等若干。 新的一年即将来临。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迎接新的挑战和机遇,共同创造南昌大学更加美好的未来。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41 次阅读|0 个评论
I am so glad that my glass is still half full!
zuojun 2009-12-21 05:14
As the year 2009 nears its end, I have been thinking of what to share with my friends. Some of them already sent me their greeting cards via snail mail, which I have not done for years in the name of being green. Some of them will for sure send me a detailed year-end-report-card, which I tried to write myself but never was able to finish in the past. Thanks to Blog, I am going to do it this time. Things happened, both good and bad. For the sake of celebrating holidays, I will only share the good news with you, as indicated by the title, and send the bad ones down the trash chute. 1) Our research on the ASOMZ (Arabian Sea oxygen minimum zone) is on target to be finished in summer 2010. This is a 3-yr NSF project, with one PI and three co-PIs. I have always wanted to work on an ecosystem model, but funding was hard to obtain even for someone with a good track record. Thanks to Jay, who is the PI, our proposal was accepted after the initial submission! (Note, the success rate for the U.S. NSF proposals is about 20%.) We worked hard to extend the 4.5-layer model to 6.5-layer model and to add another component to the NPZD ecosystem model. However, even when Raleigh came to visit this summer, we were nowhere near our goal, to shift the OMZ to the central and eastern basin of the Arabian Sea as observed. I was getting nervous, because the clock was ticking and the fund was running out During Raleighs visit, we decided to have a three-way conference call every week from then on. Even with Skype, such an arrangement is not always easy because Raleigh is on the east coast and I am in Hawaii, 5-6 hours of time difference. Plus, Raleigh teaches and Jay travels. However, we managed, sometimes spending two hours to go over the Web page I maintain, which contains standard plots for the latest experiments. (For the usefulness of Web page for research, see my Blog Research needs a good environment and devotion .) I would walk them through important new results, and they would ask questions and make recommendations for new experiments. Even after running more than nearly 300 experiments since Raleighs visit in July 2009, we were so close but still not quite there yet. Recent discussions with John Bullister in Seattle reminded us the importance of CFCs as tracers to estimate water age and possibly pathways. Discussions with Akio in Japan on a related project made me realize there was a coding error related to the Persian Gulf water as a boundary condition. When Akio visited in mid December, we went over the 300-minus experiments to help him understand what we had been struggling with. Thanks to that lengthy overview, a new idea occurred to Jay. Bingo! We have finally obtained the solution we are happy with! I am sure many of you have similar experience, so I dont need to say how joyful we were when the three of us chatted via Skype last week, the final conference call of the year. Indeed, this is the best Christmas present for the whole team, which also includes Akio and Vinay. I would call this true team work! 2) I edited more than 60 manuscripts this year, which means I am half way to become a full-time freelancer! Sure, I will miss research, but the freedom of being a freelancer is worth it! 3) I finally remodeled BOTH bathrooms, and they are so beautiful! Was it hard work? Of course, but if the contractors are good, the stress is so much less. Happy holidays and see you all in 2010 if not before!
个人分类: Thoughts of Mine|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年十大科学进展《转自science杂志》
jinwei 2009-12-20 11:32
1. 2009年十大科学进展 2. 重临危机:科研机构勉强维系 3. 评分卡给去年预测的科研热点打分 4. 2010年科研热点 5. 年度病毒H1N1新型流感 2009 年十大科学进展 1. 始祖地猿 一架罕见的骨架推后时间的帷幔,揭示了人类最早的祖先令人惊讶的身体构造和生态环境。 在人类演化的故事中,只有少数个体化石是大家熟知的主角儿。他们包括:德国尼安德谷的尼安德特人(这是首次发现古人类骨架),南非的汤恩小孩(该发现在 1924 年首次揭示人类祖先在非洲生活过)、著名的露西(其不完全的骨架进一步揭示了人类演化过程的一个关键阶段)。 2009 年,这个小小的阵容里又添了一个新角儿:阿尔迪,她是迄今被认为最早的人类骨架,是在埃塞俄比亚的阿法尔洼地发现的,一同被发现的还有同一物种的至少 35 个个体的化石。 自从 1974 年发现露西以来,研究人员一直想搞 清楚露 西的祖先长什么样、在哪里生活、怎样生活。露西属原始人族,其大脑与黑猩猩的差不多大小,但是在 320 万年前她就能像现代人一样直立行走了。然而,露西所属物种阿法南猿(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又名阿法南方古猿或南方古猿阿法种)最早成员生活的时间也在人类与黑猩猩最后的共同祖先生活年代的数百万年之后。人类起源故事的第一幕仍然缺失。 现在有了阿尔迪,这个生活在 440 万年前的女性原始人为了解人类过去那个模糊不清的阶段提供了新线索。阿尔迪的发现者将她的物种命名为始祖地猿 ( Ardipithecus ramidus ,又名 拉密达 猿人 ), 字源是阿尔 法文字 中的含义为根和地的两个词,用来描述生活在地面的、靠近 人属根的 类人猿。虽然有些人族化石更古老,但阿尔迪是这些古老化石中迄今为止最完整的。阿尔迪的骨架共有 125 块,包括大部分头骨和牙齿、骨盆、手、臂、腿和脚。(生活在 4700 万年前的早期 灵长类艾达的 化石也很完整,虽然今年最初宣布她的发现时人们曾称她是人类的直接祖先,但后来发现不是这样。) 1994 年研究人员发现了阿尔迪人种的第一批化石,当时很快就认定这些化石是 继露西之后 最重要的化石。但是研究人员发现新化石的兴奋很快被泼了冷水:阿尔迪比较大的骨骼已被压破、很易碎。这使得一个多学科小组花了 15 年时间来挖掘阿尔迪、用数码手段消除变形、分析其骨骼。 今年 10 月,人们期待已久的阿尔迪骨架终于在《科学》杂志印刷版和网络版刊登的 11 篇文章中面世(见 10 月 2 日《科学》第 60-106 页)。阿尔迪的发现者提出她属于一个新的人族,该族包括现代人和人类祖先、但不包括其他现存类人猿的祖先。他们指出,阿尔迪独特的身体构造不同于现存的非洲类人猿以及露西等后来的人族化石。相反,阿尔迪揭示了古老的解剖结构变化,正是这种变化奠定了直立行走的基础。 用手还是用脚行走? 阿尔迪的脚(右图)有一个 用来抓 树枝的可相对脚趾。 并非所有的古人类学家都认为始祖地猿是人类的祖先,甚至有人认为始祖地 猿不是 人族。但是没人对这个新证据的重要性表示异议。迄今为止,只有几具年代在 100 万年以上的人族不完整骨架化石公开发表了。骨架的意义远大于来自不同个体的零碎骨头;它不仅使我们能仔细研究整个动物,而且能帮助我们搞清楚更多的零碎化石。虽然正如预期的那样,研究人员开始对阿尔迪的身体构造和她与其他灵长类动物的关系展开辩论,但他们都同意阿尔迪和其物种的其他标本提供了大量新的、令人吃惊的数据,有助于我们回答有关人类演化的一些最根本的问题,包括:我们怎样识别人类大家庭最早的成员?直立行走是如何演变的?我们与黑猩猩最后的共同祖先长什么样?从今以后,研究这些问题的人将可以用阿尔迪作参考。 古代直立人。 阿尔迪可能是在树枝上和地面上直立行动,这是直立行走演化中的关键一步。 实体证据 阿尔迪最令人惊讶之处在于她不是南方古猿和长得像黑猩猩和大猩猩的共同祖先之间的过渡物种。阿尔迪身高一米二,身体和大脑尺寸略大于黑猩猩; 她比露西 原始得多。但阿尔迪的发现者称,她长得并不像非洲类人猿,更不像我们已知的更早类人猿的零碎骨头。 研究人员研究了阿尔迪的脸和牙齿,发现了一些把地猿属与所有后来的人族物种(包括露西和现代人)联系起来的衍生特征。例如:阿尔迪的口鼻不如黑猩猩突出。即使阿尔迪种的男性也没有像黑猩猩那样匕首般锋利的大犬齿。她的颅底前后距离短,与直立行走者的一样,而不像四足类人猿的那么长。 此外,阿尔迪的发现者根据她的骨盆确定她的确是直立行走,这是很久以来定义人类的一个特征。她骨盆的上部边缘比现存类人猿的短且宽, 这降低 了她的重心,使她在行走时可以用一条腿平衡。但是阿尔迪并不像人类或露西那样行走自如。她的骨盆对攀登和直立行走都很有利,使她成为官能两足动物,她的发现者如是说。 阿尔迪极为完整的手脚骨更证实了这一点。据发现者说,阿尔迪的腕关节不像非洲类人猿那么僵硬,手掌的骨头短,表明她并不像黑猩猩和大猩猩那样用脚趾关节行走,也不像它们那样在树枝之间荡来荡去。但是阿尔迪的脚比黑猩猩更僵硬,表明她 的脚既用来 在地上直立行走,也用来在树枝顶端小心攀爬走动。事实上,阿尔迪的手指长且弯曲,脚趾大且可相对,表明她抓树枝。 如果真是这样,表明我们的祖先还在林地里生活时就开始直立行走,而不是像我们过去认为的那样生活在比较开阔的草地时才开始直立行走。这个国际发现小组花了很大功夫重现了阿尔迪走出第一步的场景:他们从阿拉米斯和附近的化石层中收集了 15 万个动植物化石标本,包括大象、鸣禽和千足虫。该小组用辐射测量法测出含有化石的沉积物来自于 440 万年前,于是得出结论:阿尔迪生活在一个遍布天然林地的古老冲积平原上,她在朴树、无花果树和棕榈树上爬来爬去,与猴子、库杜羚羊以及孔雀生活在一起。 与人类的关系 如果根据脸、头骨和牙齿的特征来定义人族的话,那么表面上看阿尔迪属于人族。很多读过地猿属资料或是看到过其化石石膏模型的研究人员都同意这一点。但是自从露西被发现以来,直立行走一直是确定一个物种是否属于人族的黄金标准。在灵长类动物中,只有人类和人类的近亲习惯性地两足行走。在这一点上,阿尔迪算不算人族还不好说。 能提供她直立行走关键证据的骨盆破碎且不完整,其一部分被称为爱尔兰炖肉;有外部研究人员希望能检查阿尔迪骨骼复原过程。但是,阿尔迪的发现者指出,他们得出阿尔迪能直立行走的结论是依据她脚的特征和原始骨盆保存最完好的那部分,而不是依据复原的部分。 露西,这是阿尔迪。 今年阿尔迪(左图)跟露西一样成为罕见的人族骨架化石之一,这些骨架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演化。 看过阿尔迪骨盆复原石膏的一些外部研究人员认为她确实具有与后来的人 族相同 的一些重要特征,比如坐骨切迹的形状和大小。但是阿尔迪的手脚都很原始,因此有些研究人员提出严重质疑:阿尔迪是否真的比其他类人猿更频繁地直立行走?她在树枝间攀爬或荡来荡去的能力是否不如其他类人猿?研究人员下一步要做的是详细地比较阿尔迪和更早类人猿的骨头,搞清楚阿尔迪独特的解剖构造如何影响她行动。 《科学》上发表的文章提出了证明阿尔迪揭示了人类和黑猩猩共同祖先的基本身体构造的有力证据,很多研究人员也对此提出异议。他们指出阿尔迪大约生活在人类与黑猩猩共同祖先 100 到 300 万年之后,在这么长的时间内足以发生演化变迁。还有人对男性地猿缩小的犬齿的社会含义提出疑问,而国际发现小组认为小犬齿意味着男性 地猿间的 侵略性比黑猩猩低。 这样的争议表明,认定这么古老的人 族是否 直立行走十分困难。阿尔迪是不是必须像南方古猿那样直立行走才能被接纳为人类大家庭的一员?也许虽然她用一种过渡形式直立行走,但她的脸、头骨和犬齿与后来的原始人一致就足够了?阿尔迪已经促使一些研究人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习惯性的直立行走是否是定义人族所必需的?也许有些远古类人猿是从头部开始演化为人族的。 人族新化石 引起争论并导致重新定义人类大家庭的限定是有先例的。很多人曾经认为较大的大脑和使用工具与直立行走同时出现;直到露西被发现,她的大脑与黑猩猩大小差不多,证明直立行走先出现。 研究人员不仅需要思考人族的定义,他们还需要搞明白阿尔迪处于人类演化树的什么位置。国际发现小组提出了一个假设:地猿属产生了包括露西的南方古猿属,而人们普遍认为南方古猿演化成包括现代人类的属:人属。但是他们也注意到,阿尔迪也可能属于一个已灭绝的旁系分支,与我们的直接祖先是姐妹种。随着新的研究人员加入到研究阿尔迪的行列,发现小组开始允许他们看阿尔迪骨架的复原石膏,小组也将返回阿拉米斯寻找更多的化石。 今年是达尔文诞辰 200 周年,恰好是今年,研究人员最终打破了了解人类起源的 400 万年障碍。人类最早祖先的模型现在有大量新数据和至少一批确凿证据做基础。 安 吉本斯( Ann Gibbons ) 2. 拓展伽马射线天空 就像在黑夜里闪烁的灯塔,脉冲星在太空快速自转时看上去定期闪烁,用两个圆锥状电磁辐射波横扫天空。自从 40 年前发现第一个脉冲星以来,天文学家通过探测它们发射的脉冲无线电波已经找到了数百个这种神秘物体。现在,天文学家启动了又一个发现渠道:利用高能伽马射线光谱来寻找无线电波 段无法 探测到的脉冲星。这一进展属于近年来对伽马射线观测潮的一部分,正使研究人员更多地了解脉冲星如何工作;同时他们也发现了更多脉冲星,这将有助于引力波的探测。 这些是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 Fermi Gamma-ray Space Telescope, 简称费米望远镜)观测到的结果。自从 2008 年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简称美国宇航局)发射升空以来,费米望远镜一直在绘制宇宙伽马射线图。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通过仔细分析费米望远镜升空后最初几个月收集的数据,新发现了 16 个脉冲星。他们还发现了以毫秒速度自转的 8 个已知脉冲星发出的强伽马射线脉冲,证明这些天体不仅在无线电波段也在伽马射线波段发出很亮的脉冲。此外,他们还发现球状星团杜鹃座 47 发出的高能伽马射线,表明这个星团里藏有多达 60 个毫秒脉冲星。 这些费米望远镜带来的成果也许仅仅是开始。利用他们对脉冲星的新认识,研究人员正在检查费米望远镜过去探测到的那些不明伽马射线源中是否有脉冲星。美国和法国的天文学家小组将地面射电望远镜对准费米望远镜所指出的候选天体,仅 11 月份一个月就新发现了 5 个毫秒脉冲星,这种搜索技术比用地面射电望远镜盲目扫描天空更有针对性。 脉冲星的 伽马射线束被认为 比其无线电波束更宽,因此在原则上,基于太空的伽马射线望远镜应该比地面射电望远镜更容易遇到和分辨脉冲星的扫过。然而,费米望远镜的先行者 1991 年至 2000 年运行的康普顿伽马射线观测台运气不佳,没找到这些天体。费米望远镜的不同之处在于其高灵敏度,这使它能够检测到康普顿检测不到的微弱脉冲。 这些发现已经给脉冲星物理学带来了新的了解。研究人员知道,脉冲星是快速自转的中子星,它们的强大磁场能使粒子加速到接近光的速度并从两极射出。这些 热物质 的射流发出伽马射线。但是,磁场是什么样的结构、粒子束到底源自何处?一种理论模型认为射流从中子星表面的极冠射出;而另一个模型则认为光束来自极地上空数千公里的太空。 据天体物理学家说,他们对费米望远镜观测到的脉冲星伽马射线辐射进行了分析,其结果严重冲击了极冠模型。相反,观测资料显示,射线大部分来自于外磁层的某个位置。这么详细地研究脉冲星如何工作,仅仅通过无线电观测是不可能的,因为无线电波只占脉冲星能源总量的很小一部分;而伽马射线则占脉冲星辐射的绝大部分。 闪光。 脉冲星 CTA1 是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发现的众多脉冲星之一。 天体物理学家说,对脉冲星的研究结果预示着未来将会有对其它多种天体的新发现。在费米望远镜探测到的 1300 多个伽马射线源中有光芒四射的星系、伽马射线爆发和星系中心的黑洞。 11 月份,两个研究小组用地面伽马射线望远镜并结合费米望远镜,通过追踪宇宙射线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找到它们在爆炸星体中的诞生地,从而解决了一个长期悬而未决的谜团(见 11 月 20 日《科学》第 1047 页)。新发现的这些脉冲星本身就能帮助研究人员探测引力波;引力波是时空结构的涨落,能引起 最 快速自转的脉冲星的自转速度发生明显改变。 3. 脱落酸受体 虽然植物的全部技能之中不包括战斗或逃跑行为,但是植物体内有与肾上腺素相当的一种化学物质:脱落酸( abscisic acid, 简称 ABA )。高浓度的 ABA 使种子保持休眠状态,有助于保持水分,并在条件恶劣时抑制根和其它植物部位的生长。但是长期以来植物生物学家一直 未能找 这个关键植物激素的受体,尽管多次尝试,但屡试屡败。终于在今年 5 月,两个独立的研究小组用不同方法确定了同一蛋白质家族为 ABA 受体。到今年深秋,已有另外几个研究小组证实了 ABA 和 PYR/PYL/RCAR 蛋白之间的联系。该领域的一位领导者说: ABA 受体研究终于取得了一个胜利。 其中一个研究小组来自德国,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在寻找与 ABI1 和 ABI2 这两种酶结合的蛋白质上(这种酶有助于刺激 ABA 的活动)。他们发现了两个蛋白质,将其命名为 RCAP ( ABA 受体调控部分)。另一个研究小组来自美国加里福利 亚州 ,他们通过弄清楚加速 ABA 活动的 pyrabactin 与何种物质相互作用,找到一个 ABA 受体。这个小组把他们发现的 ABA 受体命名为 PYR1 。两个小组发现各自找到的 ABA 受体都属于同一个有 14 个成员的蛋白质家族。 此外,来自中国、日本、欧洲和美国的其他研究人员也找到证据支持这些结果。有几个小组还获得了 ABA 与其受体结合或受体与 PP2C 磷酸酯酶相互作用的晶体结构(要使 ABA 起作用必须关闭 PP2C 磷酸酯酶)。这些结构表明: PYR/PYL/RCAR 蛋白质结对,形成一个有门的袋, ABA 能钻入其中。 ABA 改变分子对的形状,使门关闭并形成一个与 PP2C 结合的表面。 这些结果对植物生物学研究甚至更广泛的领域带来很大的帮助。 PP2C 和 ABA 受体属于高度保守的蛋白质家族;确定了这些蛋白质在植物中的作用后,也许更容易搞清楚它们在其它生物体中的作用。 受体集合。 蓝色部分表示在一棵幼苗里新发现的 ABA 受体的位置。 4. 发现模拟磁单极子 苏斯博士著名的儿童读物《圣诞怪杰》(又名《格林奇如何偷走圣诞节》)中,小气的主人公怒气冲冲地说:如果找不到驯鹿,我就自己做一个!物理学家们采取了类似的方法来寻找他们长期追寻的目标:名为磁单极子的一种粒子。科学家们还没有找到这种东西,但是今年有两个研究小组在磁晶体内制造出了被称为准粒子的波动,其行为与单极子类似。 据物理学家所知,每个磁体都有北极和南极。但是,理论家们曾推断只有一极的基本粒子。 1931 年,英国理论家保罗 狄拉克认为,磁单极子的存在可以解释电荷的量子化。大统一理论也预测了磁单极子的存在;该理论把电磁作用、弱相互作用、以及强相互作用视为一个事物的不同方面。 9 月份报告发现的单极子只存在于 钬 钛酸盐和 镝 钛酸盐这类被称为自旋冰的物质中。在自旋冰中,旋转的磁性 钬 离子或 镝 离子位于金字塔或四面体的四个顶角, 就像氢离子 在冰里那样。在低温下,每个四面体里有两个离子的北极向内指向中心,另两个离子北极向外指。翻转一个离子就会产生一个不平衡四面体,有三个离子指向内部,而另一个四面体只有一个离子指向内部。翻转更多的自旋指向,不平衡的四面体就会独立移动,就像磁单极子一样。 这样的自旋系统给理论家和 实验家 提供了游戏场,虽然他们的游戏大多都深奥难懂。观察到的磁单极子以简单的方法展示了这种系统的丰富性。 截然相反。 在自旋玻璃中,磁单极子是含有一个指向内部磁离子的四面体( 蓝球 )或含有三个指向内部磁离子的四面体(红球)。 5. 长寿健康 虽然复活节岛的泥土中发现的一种细菌分泌物并不是庞塞德莱昂设想的青春之泉,但是研究人员今年报告,这种名 为雷帕霉素 的化合物延长了小鼠的寿命,这是第一次用药物延长了哺乳动物的寿命。 雷帕霉素 是处方药,用来治疗肾癌并减轻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美国国家衰老研究所把该药物加入到可能会延长啮齿动物寿命的分子名单中;之后,三个试验这类药物的美国实验室开始给小鼠 喂食雷帕霉素 ,这些小鼠的年龄在 600 天左右,相当于人类的 60 岁。服用富含 雷帕霉 素食物的小鼠的寿命延长了 9% 到 14% 。研究人员在蠕虫和果蝇身上进行试验时取得过类似的结果,但是这是第一次在哺乳动物身上试验成功;尤其鼓舞人心的是虽然这些小鼠已过盛年, 但雷帕霉素 仍然有效。 不过, 雷帕霉素 的机制难住了科学家们。 雷帕霉素 的作用是阻挡从蛋白质合成到细胞分裂的所有过程都涉及的 TOR 生化 信号途径 。但是, 雷帕霉素 并没有阻止导致死亡的任何具体原因:这 些小鼠都患有 溃疡和心力衰竭等老年病症。而且因为小鼠并没有变得骨瘦如柴,研究人员 怀疑雷帕霉素 的作用机制与热量限制机制类似,尽管有些科学家认为两者之间可能有联系。热量限制是指通过极端限制小鼠和其它实验室生物的饮食来延长其寿命。 长寿小鼠。 食用雷帕霉素 的小鼠寿命延长了高达 14% 。 与此同时,今年发表的另一项研究让我们 向回答 热量限制是否对人类有效的重大问题靠近了一步。首次用灵长类动物恒河猴的试验在 20 年前就开始了。现在这些恒河猴开始死于与年龄相关的种种原因;但是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热量限制的 恒河猴比吃 得很好的同类寿命长。 雷帕霉素 破坏免疫系统,而只有狂热者才能把热量限制坚持下去。因此,这两个方法对延长人类寿命都不太现实。但是,它们也许能引导研究人员寻找更适用的方法来延缓衰老或者至少延长我们健康生活的时间。 6. 科学家揭示月球存在冰 今年,行星科学家们最终证明了像月亮一样荒芜、而且经常是炽热的天体上可以有冰水存在。这一发现增加了阅读亿万年之久的环境记录的期待值,确实助长了对太阳系的探索。 月球存在冰并不是一个完全荒谬的想法。 90 年代初,科学家们从地球上用雷达探测水星时就发现水星上的撞击坑下埋藏有类似冰水物质的东西。这种物质只在极地陨石坑下才有,因为极地陨石坑的边缘的阴影使坑底永远处于黑暗中,保证了必要的永久寒冷。科学家们推断,也许在亿万年 间来自 撞击彗星和冰冷小行星的一点水被冻结在永远处于黑暗中的陨石坑里。环绕月球的雷达最终也找到迹象表明月球极地陨石坑存在冰,但是对这一解释仍存在争议;即使在 1998 年一个环绕月球的仪器在极地探测到高浓度的、可能是下面埋藏的水分子一部分的氢之后,争议也没有停止。 最后,研究人员用一个两吨重的、耗尽燃料的 火箭级 以每小时 7200 公里的速度撞击到永远黑暗、寒冷的 Cabeus 陨石坑才使数升 水得以 被观察到。耗资 8000 万美元的月球陨坑观测和传感卫星( LCROSS )发回了月球撞击 飘升物 中水汽、冰和 水衍生羟基 的清晰光谱特征图。 LCROSS 还发回了月球水源的证据。 LCROSS 的传感器检测到与冰水物质一起埋于地下的一氧化碳、甲烷和甲醇等分子。这些化合物正是彗星和冰冷小行星上发现的那种,所以月球上至少有一些地方保存了亿万年来碰撞月球的天体的遗迹。 月球冰冷的水储藏也许是数十亿年月球撞击的记录。宇航员也许能饮用这种水或是用其种植食物,甚至将其分子分裂为氢原子和氧原子用来做火箭燃料。但是有一个问题:要有人想出办法如何在月球绝对零度以上 40 度的温度下进行钻探和开采作业。 注意! 当耗尽燃料的火箭(后)撞击月球时, LCROSS 航天器(前)捕捉到有水 迸 出来。 7. 基因治疗回来了 基因治疗指通过修复 DNA 来修复发生故障的细胞,它为治疗单个基因缺陷引起的疾病提供了一个精美的解决方案。在人类身上的研究始于 1990 年,但是该领域一直面临各种技术挑战和重重困难,比如一位志愿者在临床试验中死亡。但是随着研究人员报告的对几种破坏性疾病的成功治疗,基因疗法今年有了转机。这些成功案例包括: l 先天性黑蒙症 ( Leber ' s congenital amaurosis , 简称 LCA )。这是 一种罕见的让患者在婴儿期失明的遗传疾病 。美国和英国的研究人员给 黑蒙症患者 的一只眼睛注射一种携带外来基因的无害病毒,该基因编码是一种制造感光色素所必需的酶的编码。在第一批临床试验中, 12 名部分失明患者的感光能力都有改善。其中 4 个孩子重获视力,能进行体育运动,在学校也不再需要学习辅助器材。(另一个研究小组用类似的方法使先天红绿色盲的松树 猴恢复 了全色视觉。) l X 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 ( adrenoleukodystrophy , 简称 ADL )。这是一种大脑疾病,通常会导致男童在青春期前死亡。此种疾病是编码制造维持神经髓鞘的蛋白质的基因有缺陷造成的。一个法国研究小组往两个患有此病的 7 岁男童的血细胞里注入一个纠正基因,有些细胞开始制造缺失的蛋白质并且看来转移到了他们的大脑。两年后, ADL 典型的渐进性脑损伤已经停止。这次试验也是第一次用失效的 HIV 病毒把基因带入细胞,该病毒导致癌症的可能性比过去用的载体小。 l 泡泡男孩病,又名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 ( severe combined immunodeficiency ,简称 SCID )。这种病是由于缺乏一种叫腺苷脱氨酶的酶而引起的。今年 1 月,意大利研究人员公布了他们对儿童患者 8 年试验的最新结果。 10 名患者中有 8 名不再需要酶替代疗法,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而且他们中没有发现基因疗法的严重副作用。(治疗一种相关疾病 X 连锁 SCID 的基因疗法恢复了 19 名婴儿的免疫系统,但是他们中有 5 名患上白血病,其中 1 名死亡。) 成功。 经过对制造酶的基因的修复治疗,失明患者重 获部分 视力。 对其它遗传病的临床试验结果将很快公布,研究人员准备采用这种更安全的新载体进行更多试验。 8. 石墨 烯 研究取得新进展 材料科学往往进展缓慢,但是对 石墨烯的研究进展神速。自从 2004 年英国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可以从石墨块上剥离一个原子厚度的碳原子层的简单方法后,研究人员一直在争先恐后地研究这一 极 薄膜。今年,这方面的研究更上一层楼;研究人员有一连串的新发现,其中包括制造出大张石墨 烯 薄膜和用其研制全新器件的新基本理论和方法。 石墨烯的魅力很大程度上在于它传导电子的方式。其近乎完美的原子秩序(六边形细铁丝网状的碳原子晶格)能让电子以超快速度通过。物理学家利用石墨烯的这个特性来检验量子力学的一些不同寻常的特征。例如:上个月,分别位于纽约和新泽西州的两个研究小组证实了石墨 烯的 电子表现出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在该效应中电子好像具有分数电荷的粒子一样集体行动。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几十年前在一些多层半导体材料中被观察到,但是从未在 石墨 烯 这样一个简单材料中发现过。 简单性在其它研究中也表现突出。今年 5 月,美国得克萨斯大学 奥斯汀分校 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在 薄铜箔上生长出面积为一平方厘米的 石墨 烯 薄膜 。康奈尔大学的一个研究小组修改了前者的技术,在硅片上生长石墨 烯 。这两个进展为生产大的基于石墨烯的电子器件阵列打开了大门。 对这类器件的研究也取得了大幅度进展。今年 1 月, IBM 的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研发出了石墨 烯 晶体管,每秒钟能开关 260 亿次,远远超过传统的硅器件。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研制出电子信号的石墨 烯 倍频器,有可能带来通讯和遥感领域的新应用。此外,研究人员还研制了不少其它器件,小到能称小分子的石墨 烯 天平,大到超高速石墨 烯 光子探测器。简单还是不简单,研究人员的工作让石墨 烯 研究看上去很容易。 令人振奋。 石墨烯的导电特性激发了物理学和电子学领域的研究人员。 9. 哈勃重生 哈勃太空望远镜曾经因为老化差点被迫退休。不过今年秋天,它又开始拍摄服役 19 年来最好的图像了。这要归功于今年 5 月进行的一次维修任务,成功地把哈勃的使用寿命延长了 5 年。 这次维修任务能执行很不易。美国国家航天航空局(简称美国宇航局)前局长 肖恩 奥基夫宣布取消原 定 2004 年执行的哈勃维修任务之后,宇航局内部一直有人力争让哈勃继续工作下去。宇航局的官员曾考虑把一个机器人送上太空执行必要的维修任务,但是很多专家认为这个不切实际的办法会毁掉哈勃。 2006 年,奥基夫的继任者迈克尔格里芬要求该机构的宇航员做好对哈勃进行最后一次维修的准备,这总算让支持哈勃望远镜维持运作的人们松了一口气。 今年 5 月,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上 7 名宇航员进入地球上空 500 公里的轨道, 11 天内共进行 5 次太空行走,执行了一系列复杂而且危险的操作。最后,他们完成了所有预定任务,包括:把 2 号广角相机( Wide Field Camera )换成了图像分辨率高 10 多倍的 3 号广角相机,安装了能提高哈勃拍摄紫外光 谱能力 的宇宙起源摄谱仪( Cosmic Origins Spectrograph ),还修复了高级巡天相机( Advanced Camera for Surveys )和太空望远镜成像摄谱仪( Space Telescope Imaging Spectrograph )这两个现有设备。 9 月 9 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哈勃维修后拍摄的首批照片:蝴蝶星云的壮观画面、半人马座 球状星团以及其它恒星奇观。哈勃正常工作了。现在,分析哈勃所拍摄数据的科学研究正在加快步伐。例如:近几个月来,哈勃已拍摄了地球附近旋涡星系 M83 的最详尽照片,这些照片应该有助于研究人员了解恒星在 M83 中心诞生的秘密。 压轴戏。 对哈勃望远镜的最后一次维修任务延长了它的使用寿命。 10. 第一台 X 射线激光器闪亮登场 今年 4 月,一种新型光闪耀诞生。位于美国加里福利 亚州 门洛帕克的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的物理学家们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 X 射线激光器。这个名为直线型加速器相干光源( 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 简称 LCLS )的巨型设备长 130 米,由该实验室 3 公里长的直线粒子加速器提供动力。该激光器是一个价值 4.2 亿美元的用户设施的核心,耗时 3 年造成,但使其启动发光研究人员只需花 2 小时。 LCLS 虽然只是一个工具,但是它值得被称为 突破性进展 ,因为与所有以前的光源相比,它标志着质的进步。几十年来,科学家们利用 X 射线来探测材料的原子尺度的结构。 LCLS 比以往的任何光源的亮度高 10 亿倍,其产生的 X 射线脉冲短暂到百万分之二纳秒,短暂到足以拍摄下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停止动作图像。简单地说, LCLS 是第一个结合了原子尺度空间和时间分辨率的设备。它还以相干量子波的形式输出 X 射线,使研究人员能借用传统激光器发展出来的技术。 利用 LCLS 进行的试验从 10 月份开始。科学家们希望用其测定来自单个分子样本的一个蛋白质的结构,或是将某种物质的所有原子剔除内层电子看看它们如何反应。鉴于名为同步加速器的 X 射线源已经是结构生物学家和材料科学家的常用工具,有人对新设备 LCLS 又能做什么提出疑问。但是科学家们提出我们可以用它干什么?问题本身就表明 LCLS 是全新的东西,有可能带来无人能预见的进展。 耀眼的。 迅速穿过 LCLS 磁体(见上)的电子产生大量 X 射线。 《科学》杂志新闻编辑部 重临危机:科研机构勉强维系 去年,当金融危机(见《科学》 2008 年年度倒退)席卷全球时,曾有人预言说科研领域将遭灾。他们的预言一部分得到了证实:对美国很多依靠州政府拨款或捐赠基金的学术机构来说 2009 年是艰难的一年。但是对数千科学家个人来说 2009 年是丰收的一年;他们的实验室从美国政府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拨款中受益甚多(见 11 月 27 日《科学》第 1176 页)。而目前来看,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机构似乎安然度过了这场风暴。 美国人口最多的州加里福利 亚州 的情况尤其糟糕。伊丽莎白 布莱克本得知自己因对端粒的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 医药奖 之后跟记者打趣说:获得诺贝尔奖,就减薪。 布莱克本是一名生物化学家,出生于澳大利亚,在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工作,今年夏天以被迫休假 11 天的形式被减薪 4% 。她和加州大学 10 所分校的其他成千上万名教员一样,都承担了帮助消除加州大学 8.13 亿美元赤字的负担。如此庞大的赤字是由于州政府给予的拨款持续减少,而加州政府也在苦苦支撑避免破产。因为预见到加州明年的赤字更大,加州大学校董会上 个 月把明年的学费提高了 32% 、上涨到 10300 美元,进一步削弱了加州大学曾是美国高等教育系统中 最 价低质高的大学之一的美名。 加州并不是唯一受苦的州。上个月,对共有 188 名成员大学的美国公立及赠地大学协会( Association of Public and Land-grant Universities, 简称 APLU )的一项调查发现, 87% 的受访大学得到的州政府拨款平均减少了 11.4% ,而州政府拨款是很多公立大学的重要财政来源。那些受打击最严重的大学已经撤销了一些系并辞退了终身教授。包括哈佛、斯坦福和耶鲁这几个世界上最富有大学在内的私立大学的捐赠基金降低了 20% 到 27% ,它们也都缩减了行政编制、减少了服务、停止了一些长期规划的项目(见 2 月 27 日《科学》第 1157 页)。不过迄今为止,这些大学还没有裁掉教员。 那些历史上州政府拨款高、学费相对较低的公立大学如加州大学由于州政府减少拨款受到的打击最大。罗伯特 伯达尔如是说。他是拥有 62 名成员的美国大学协会会长,曾任加州大学最有名的伯克利分校校长。而那些主要依靠捐赠基金的私立大学也严重受创。 与此同时,一些机构还维持得不错甚至蓬勃发展。尽管州政府的拨款减少了,密歇根大学还是保持了其 54 亿美元的年度预算平衡,方法就是明智地削减开支如在安阿伯分校减少种植植物或是寻找其它收入来源。另一个州立大学的佼佼者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不但避免了削减其教育项目,还招进来了杰出的研究人才。威廉 汉克斯上个月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说,我们系在发展,和我们同时来了一批新人,感觉很不错。他解释了为什么他和妻子詹妮弗 约翰逊 - 汉克斯(同为文化人类学家)离开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到得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任职的原因。 据报道,受经济衰退直接影响的欧洲和亚洲的研究型大学比美国少,因为欧亚很多顶级的私立研究机构不像美国同类机构那么依赖捐赠基金,因此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没那么大。但是,这种情况也许很快就会改变。今年夏天,日本新政府冻结了原定增加的数十亿美金研究支出,而且现在似乎准备大幅度削减对科学的支持,这是日本为了减少经济衰退造成的预算赤字的一个计划的一部分(见 11 月 20 日《科学》第 1046 页)。在欧洲,葡萄牙和意大利大学的经费已经减少了 10% 到 20% 。据欧洲大学协会消息,爱尔兰的大学在未来两年经费可能会削减 6% 到 10% ;该协会还指出东欧的大学现在也面临巨大的压力。 那么 2010 年将会带来什么呢?在 APLU 的调查中,大部分受访大学正为另一轮州政府削减拨款做准备。 伯 达尔说:很多人认为州政府拨款也许永远不会恢复到原来的水平,特别是受打击最严重的地方。。而面对日益强烈的对学费上涨的政治反对,美国大学的管理者们不知道如何以最佳方式来缓和持续金融风暴带来的冲击。 杰佛琳 莫维斯 ( Jeffrey Mervis )、 艾略特 马歇尔( Eliot Marshall ) 评分卡 给 去 年预测的科研热点打分 植物基因组学 2009 年,黄瓜、高粱和两个玉米品种的基因组序列发表了,值得庆祝。对木薯和油棕榈也进行了测序,并且对其它很多植物的测序也取得了进展 尽管数目可能没有《科学》预测的那么多。 海洋酸性化 由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而造成的不可避免的海洋酸性化在 2009 年引起了更多公众关注;但是,正如预期一样,关注还是不够。尽管人们预料到的海洋酸性化带给生物 普遍危害 的坏消息不断, 特别 快速酸性化的热点区出现了,但是没有一个问题足以吸引全球注意力。对这个温室效应的必然后果 海洋酸性化问题 的呼吁并没有对哥本哈格气候谈判起到任何推动作用。 神经科学出庭 今年 3 月,在美国南加州的一宗儿童监护权案中,辩护律师提交了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图( fMRI scans )作为证明委托人说实话的证据,但是后来又将其撤回。 11 月,在伊利诺伊州一宗杀人案中,被告的辩护律师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图来证明委托人大脑有问题因此应当被免除死刑。但是陪审团经过长时间讨论后作出了与辩护律师希望的相反决定。虽然法庭案件对神经影像证据的兴趣在不断增长,但是 2009 年并不像我们预测的那样是个分水岭。 通往哥本哈根的路 新任美国总统欧巴 马承诺 通过对温室气体的限制规定、越来越多的国际推动、日益明确的气候科学都很可能为正在丹麦举行的联合国会议达成历史性的全球减排协议铺平道路。但是,美国参议院和国际谈判者们都没能在哥本哈根会议举行之前取得任何共识(该会议将在本期《科学》付印后结束)。 2010 年还将有机会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但是明年将举行的美国国会选举和华盛顿持续的党派偏见仍然是达成任何全球协议的主要障碍。 看得见的黑暗 正如所料,暗物质仍然不明朗。两年前,美国 ATIC 气球试验发现了来自太空的以某种特定能源运动的过剩电子和正电子,这可能是暗物质粒子湮灭的一个迹象。今年,沿轨道运行的费米伽马射线太空望远镜并没有观测到这些过剩粒子。费米望远镜测到的光谱与天体物理学家的预期并不完全一样,但是,沿轨道运行的反 物质探测与轻核天体物理学 负载 (简称 PAMELA ) 粒子探测器收集的数据仍然显示正电子对负电子的比率增加。这些可能是暗物质的迹象,但还很不明确。 定义物种 在庆祝达尔文诞辰 200 周年之际,可以想象他对物种形成基因学研究的进展会很高兴。研究人员在哺乳动物、酵母以及常见的果蝇身上都发现了物种形成基因,使这种基因的数目从 2006 年的 5 个激增到 15 个,当然这要看人们如何定义物种形成基因。研究人员还找到了包括涉及定义新物种的几个调控区在内的其它 DNA ,并在了解对物种形成的基因组范围影响上做了不少工作。 Tevatron 的胜利 尽管几乎所有人都预测它会发现希格斯玻色子,但结果并非如此。不过位于美国伊利诺伊州巴达维亚的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的日益老化的原子 加速器 还算是取得了一个胜利。美国能源部宣布计划让 1 万亿 电子伏加速器对撞机 Tevatron 运行到 2011 年,这理应可以使费米国家加速器实验室的物理学家发现他们梦寐以求的希格斯玻色子的踪迹或是在最有可能的质量区域排除其存在的可能性。瑞士日内瓦附近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 CERN )终于启动了能量更高的大型强子对撞机,所以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的竞赛可能到 2012 年才会见分晓。 2010 年科研热点 IPS 细胞。 2008 年十大科学进展之首的细胞重编程能把成人皮肤细胞重新编程为诱导多能干(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简称 iPS )细胞,而 iPS 细胞可以被诱导发育为各种成熟细胞类型。细胞重编程有望迎来一个新的研究浪潮。研究人员采用这些方法可以从个体患者身上造出新的细胞、来检查这些细胞是否有生理和遗传异常,或用它们来试验可能的治疗方法。科学家已经从 I 型糖尿病、帕金森病和另外至少十几种疾病的患者身上造出了 iPS 细胞。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加入这个领域、并且取得新见解(如果他们运气好的话), 2010 年还会有更多 种疾病 的 iPS 细胞制造出来。 宇宙射线眼。 阿尔法磁谱仪( Alpha Magnetic Spectrometer, 简称 AMS )是一个创新性的太空粒子物理试验设备,将在 2010 年 7 月交付国际空间站。 AMS 的研制开发工作由诺贝尔奖得主物理学家丁肇中领导的国际小组负责,它将通过探测宇宙射线来寻找反物质、暗物质和奇异微 子存在 的证据。 AMS 最初计划在 2003 年发射升空,因哥伦比亚宇宙飞船的事故而停止,并且当时看来会永远停飞。但在 2008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一项法案,授令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发射这个价值 20 亿美元的设备。 终于。 阿尔法磁谱仪将在计划推迟了 7 年后升空。 外显子组研究。 2010 年,科学家将对数千个人类基因组中编码蛋白质的 DNA 进行测序,希望找到与人类疾病有关的新基因。这些被称为外显子组( exome )测序的研究已经揭示了神秘的遗传性疾病的遗传原因。他们也许还会填补所谓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中的空白。全基因组关联研究用 DNA 芯片技术扫描基因组以期发现可能引起疾病的风险标记。虽然这些研究在近几年很流行,但没能解释常见疾病和性状的 遗传性能 。有些研究人员认为通过测序发现的更罕见的变异将揭开这些遗传暗物质的面纱。 生物化学战胜癌症? 20 世纪 20 年代首次注意到的癌细胞的怪异代谢行为是否最终会带来新的治疗方法?为了化解葡萄糖,肿瘤细胞经常从普通的需氧通道转到另一种被称为糖酵解的不需要氧的代谢方式。干扰细胞的这个异常新陈代谢已成为很多会议讨论的主题、至少一个刚起步的生物技术的商业计划和一些临床试验的目的。 人类太空飞行。 抛弃陈旧,迎接还不知道是什么。服役近 30 年后,美国航天飞机机队预定将于 2010 年 9 月退役,欧巴马总统必须挑选出美国宇航局下一个能载人的运载火箭。他可以采用阿瑞斯运载火箭目前的设计,或是要求对现有一次性运载火箭进行改进,或是让商业公司提供一个费用更低的选择。欧巴马还计划决定是否在未来 10 年内达到重返月球、登陆某个小行星或是火星的某个卫星。 年度病毒: H1N1 新型流感 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警告说,流感大流行会在任何时候爆发,引发与 1918 年西班牙流感同级的全球性灾难。他们猜测肇事病毒会首先在亚洲出现;而且从 2003 年以来,他们一直担忧 H5N1 禽流感病毒株可能就是这种病毒。为此,世界各地的卫生官员们起草了一个又一个应急方案。 但是,去年春天爆发的流感大流行与所有应急方案里的那种完全不一样。它不仅首先在北美出现,而且这个导致这场流感大流行的猪病毒是已经在人群中传播的 H1N1 病毒的一种新类型。尽管新型 H1N1 毒株对青少年和孕妇特别危险,但在其他健康人中,它引起的流感不比季节性流感严重。科学家多次警告说,这个相对温和的病毒会发生变异,或者与表亲交换基因从而变得更致命。但是现在看来,这个不知如何从猪传染到人类的 H1N1 病毒似乎会因为造成混乱而不是灾难被载入史册。 并非一切准备工作都没起作用。由于新技术和九一一事件后建立的边境监视计划,该病毒得以更早在人类体内发现。墨西哥是疫情最严重的国家,但是一开始就公开讨论国内疫情发展并执行了一个积极的应对机制。科学家们以创纪录的速度确定了这个新型病毒的特征、分发了检测病毒的化验,并且研究发现的成果几乎是实时分享。监管部门火速批准新的疫苗和药物。而有互联网辅助的广泛宣传也让公众得以了解这个流行病的发展以及预防和治疗的种种努力。 然而, H1N1 新型病毒最终揭示了全世界与大流行性流感作战的能力弱点多于优点。作为这场混乱程度之深的象征的世界卫生组织对流感是否该叫 大流行病 举行的幕后辩论过于拖沓;一些官员给这个病毒提议了很多名字,但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但是问题不仅仅是象征性的。 由于缺少对猪的流感的监控,该病毒很多年都没被发现。到它被发现时,已经在人类中流行了几个月,那时用隔离和抗病毒药物来控制疫情(这是 世 卫组织储备药物的目的)为时已晚;数学模型表明如果一个新型流行病毒发现得早,疫情是可以控制的。不少国家不顾 世 卫组织的建议,实行了无用的旅行禁令和检疫措施,埃及甚至杀死了所有的猪尽管没有猪传染人的病例。 但最大的警钟是疫苗问题;疫苗是对付流感大流行的应急方案的基石。 几乎当 病毒一经被分离出来,公共卫生实验室和制造商就立刻全速行动。不幸的是,他们遇到了一个又一个困难。因为该流行病在 4 月首次出现,没有人指望疫苗会在南半球冬天到来时生产出来。但即使对北半球来说,疫苗也来得太少、来得太晚。大多数国家直到 10 月或 11 月才开始疫苗接种计划,但此时流感大流行的第二波已在大肆传播。 疫苗分配的问题也同样令人烦恼。尽管国际会议大唱全球公平的高调,但是贫穷国家还是排在了最后。到目前为止,世界卫生组织得到的帮助贫穷国家的疫苗 数承诺 只有 2 亿支左右,而直到 12 月初才开始交付疫苗。此外,美国未能靠采用免疫增强佐剂的方法解决疫苗供应不足的问题。而尽管有证据显示单剂量能保护 10 岁以上的人,使用了佐剂的欧洲国家还是坚持打两剂疫苗。到目前为止,疫苗在全球分配的差异并没有引发强烈的政治愤慨。但许多公共健康专家认为,如果 H1N1 的新型毒株导致更多人死亡的话,富国的行为会造成外交骚乱。 对疫苗的疑虑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些名人谴责疫苗,自豪地宣称他们不会让自己易受 H1N1 病毒感染的孩子注射疫苗;不少人接受了这种观点。互联网也给有关疫苗的谣言煽风点火,传播了各种各样的假消息,从毫无根据的疫苗尚未经过人体测试到妄想出来的这是一个世界卫生组织的阴谋,目的是减少世界人口都有。 最后,这次虎头蛇尾的流感大流行或许 最好被 人们记作某一天会降临的真正严重的病毒杀手的试运转。而且事实已经证明,如果真正的头号大流感 2009 年爆发了的话,我们的世界肯定已经受到重创。 马丁 恩瑟林克( Martin Enserink )和乔恩 科恩( Jon Cohen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8735 次阅读|0 个评论
(UC Berkeley EECS)Technical Reports - 2009
huangfuqiang 2009-12-20 10:35
An Extensible and Retargetable Code Generation Framework for Actor Models (EECS-2009-187) Man-Kit Leung Exploiting Interference through Algebraic Structure (EECS-2009-186) Bobak Anthony Nazer Protecting Browsers from Extension Vulnerabilities (EECS-2009-185) Adam Barth, Adrienne Porter Felt, Prateek Saxena and Aaron Boodman Design of a communicatio system for (EECS-2009-184) Simone Gambini, Jan M. Rabaey and Elad Alon Improving MapReduce Performance in Heterogeneous Environments (EECS-2009-183) Andrew Konwinski MOSFET Replacement Devices for Energy-Efficient Digital Integrated Circuits (EECS-2009-182) Hei Kam Predicting and Optimizing System Utilization and Performance via Statistical Machine Learning (EECS-2009-181) Archana Sulochana Ganapathi Accurate Real-Time Reconstruction of Distant Scenes Using Computer Vision: The Recursive Multi-Frame Planar Parallax Algorithm (EECS-2009-180) Todd Templeton Re-architecting DRAM with Monolithically Integrated Silicon Photonics (EECS-2009-179) Scott Beamer, Chen Sun, Yong-jin Kwon, Ajay Joshi, Christopher Batten, Vladimir Stojanovic and Krste Asanovi? Auto-tuning Stencil Codes for Cache-Based Multicore Platforms (EECS-2009-177) Kaushik Datta III-V Nanowires and Nanoneedles on Lattice Mismatched Substrates for Optoelectronic Device Applications (EECS-2009-176) Chih-Wei Linus Chuang Local Constraints in Combinatorial Optimization (EECS-2009-175) Madhur Tulsiani Polythiophene Transistors as Gas Sensors for Electronic Nose Applications (EECS-2009-174) Frank Jason Liao Dedalus: Datalog in Time and Space (EECS-2009-173) Peter Alvaro, William Marczak, Neil Conway, Joseph M. Hellerstein, David Maier and Russell C Sears Preliminary Studies on de novo Assembly with Short Reads (EECS-2009-172) Nanheng Wu Biomimetic, Polymeric Transistor-based Biosensor Technology (EECS-2009-171) Jim Chih-Min Cheng Design, Implementation and Evaluation of a Storage System for Delay-Tolerant Networks (EECS-2009-170) Bowei Du Sparse signal recovery using sparse random projections (EECS-2009-169) Wei Wang Automatically Tuning Collective Communication for One-Sided Programming Models (EECS-2009-168) Rajesh Nishtala A Methodology for Robust System-Level Design: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and Preliminary Case-Study (EECS-2009-167) Pierluigi Nuzzo and Alberto L. Sangiovanni-Vincentelli W-BOOM: a Framework for Automatic Manage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n 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ECS-2009-166) Pierluigi Nuzzo, Alessandro Pinto and Alberto L. Sangiovanni-Vincentelli Optoelectronic Manipulation, Assembly, and Patterning of Nanoparticles (EECS-2009-165) Arash Jamshidi and Ming C. Wu Contributions to the Study of Autonomous Chaotic Circuits and Cellular Automata (EECS-2009-164) Bharathwaj Muthuswamy 0.35 m CMOS PROCESS ON SIX-INCH WAFERS, Baseline Report VII. (EECS-2009-163) Laszlo Petho From Spiral to Spline: Optimal Techniques in Interactive Curve Design (EECS-2009-162) Raphael Linus Levien Performance Analysis of a 1-bit Feedback Beamforming Algorithm (EECS-2009-161) Sherman Ng and Mark Johnson Statistics-Driven Workload Modeling for the Cloud (EECS-2009-160) Archana Sulochana Ganapathi, Yanpei Chen, Armando Fox, Randy H. Katz and David A. Patterson Fast and Accurate Digit Classification (EECS-2009-159) Subhransu Maji and Jitendra Malik Nexus: A Common Substrate for Cluster Computing (EECS-2009-158) Benjamin Hindman, Andrew Konwinski, Matei Zaharia, Ali Ghodsi, Anthony D. Joseph, Scott Shenker and Ion Stoica Dynamic Test Generation for Large Binary Programs (EECS-2009-157) David Alexander Molnar Implementing Memristor Based Chaotic Circuits (EECS-2009-156) Bharathwaj Muthuswamy Transforming Community-based Healthcare with CommScape (EECS-2009-155) Kuang Chen, Kurtis Heimerl, Tapan Parikh, Christine Robson and Beth Trushkowsky Framework for Body Sensor Networks (EECS-2009-154) Sameer Iyengar Exploring a Centralized/Distributed Hybrid Routing Protocol for Low Power Wireless Networks and Large Scale Datacenters (EECS-2009-153) Arsalan Tavakoli Spline Knots and Their Control Polygons With Differing Knottedness (EECS-2009-152) Carlo H. Squin Finite State Machines and Modal Models in Ptolemy II (EECS-2009-151) Edward A. Lee YAMR: Yet Another Multipath Routing Protocol (EECS-2009-150) Igor Anatolyevich Ganichev, Dai BIn, Philip Brighten Godfrey and Scott Shenker Fun with a Deadline Instruction (EECS-2009-149) Martin Schoeberl, Hiren D. Patel and Edward A. Lee On Distributed Discrete Event Execution on Chip-Multiprocessors (EECS-2009-148) Dai Bui, Hiren Patel and Edward A. Lee Convex Channel Design for Improved Capacitorless DRAM Retention Time (EECS-2009-147) Min Hee Cho, Changhwan Shin and Tsu-Jae King Liu Internet Enabled Personal Choice - The Culmination of Domesticated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EECS-2009-146) Yanpei Chen and Xinrong Zhang Privacy Scope: A Precise Information Flow Tracking System For Finding Application Leaks (EECS-2009-145) Yu Zhu, Jaeyeon Jung, Dawn Song, Tadayoshi Kohno and David Wetherall Querying Uncertain Data in Resource Constrained Settings (EECS-2009-144) Alexandra Meliou Compositionality in Synchronous Data Flow: Modular Code Generation from Hierarchical SDF Graphs (EECS-2009-143) Stavros Tripakis, Dai Bui, Bert Rodiers and Edward A. Lee Communication and Third Parties: Costs, Cues, and Confidentiality (EECS-2009-142) Krish Eswaran Enabling Innovation Below the Communication API (EECS-2009-141) Ganesh Ananthanarayanan, Kurtis Heimerl, Matei Zaharia, Michael Demmer, Teemu Koponen, Arsalan Tavakoli, Scott Shenker and Ion Stoica Power Optimization a Reality Check (EECS-2009-140) Stephen Dawson-Haggerty, Andrew Krioukov and David E. Culler A Survey of Firefox Extension API Use (EECS-2009-139) Adrienne Porter Felt Algorithms for Green Buildings: Learning-Based Techniques for Energy Prediction and Fault Diagnosis (EECS-2009-138) Daniel Holcomb, Wenchao Li and Sanjit A. Seshia Optimization and Incentives in Communication Networks (EECS-2009-137) Libin Jiang MapReduce Online (EECS-2009-136) Tyson Condie, Neil Conway, Peter Alvaro, Joseph M. Hellerstein, Khaled Elmeleegy and Russell Sears Time-centric Models For Designing Embedded Cyber-physical Systems (EECS-2009-135) John C. Eidson, Edward A. Lee, Slobodan Matic, Sanjit A. Seshia and Jia Zou Design and Modeling of 60-GHz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 (EECS-2009-134) Chinh Huy Doan Binary Code Extraction and Interface Identification for Security Applications (EECS-2009-133) Juan Caballero, Noah M. Johnson, Stephen McCamant and Dawn Song Path Slicing per Object for Better Testing, Debugging, and Usage Discovery (EECS-2009-132) Sudeep Juvekar, Jacob Burnim and Koushik Sen Virtual Local Stores: Enabling Software-Managed Memory Hierarchies in Mainstream Computing Environments (EECS-2009-131) Henry Cook, Krste Asanovi? and David A. Patters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Embedded Software Using Game-Theoretic Learning (EECS-2009-130) Sanjit A. Seshia and Alexander Rakhlin Contour Detection and Image Segmentation (EECS-2009-129) Michael Randolph Maire A System-level Approach to Fault and Variation Resilience in Multi-core Die (EECS-2009-128) Yury Markovskiy Weigh-In-Motion System Using a MEMS Accelerometer (EECS-2009-127) Ravneet Bajwa and Pravin Varaiya A Distributed CSMA Algorithm for Throughput and Utility Maximization in Wireless Networks (EECS-2009-124) Libin Jiang and Jean Walrand Applications of Ribbed Surfaces (EECS-2009-123) James Hamlin Angelic Hierarchical Planning: Optimal and Online Algorithms (Revised) (EECS-2009-122) Bhaskara Marthi, Stuart J. Russell and Jason Wolfe Information in the Local Fiel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for Brain-Machine Interfaces (EECS-2009-121) Gireeja Ranade Declarative Information Extraction in a Probabilistic Database System (EECS-2009-120) Daisy Zhe Wang, Eirinaios Chrysovalantis Michelakis, Michael Franklin, Joseph M. Hellerstein and Minos Garofalakis Discovering Functional Dependencies in Pay-As-You-Go Data Integration Systems (EECS-2009-119) Daisy Zhe Wang, Michael Franklin, Luna Dong, Anish Das Sarma and Alon Halevy SIlicon Photonic Devices for Optoelectronic Integrated Circuits (EECS-2009-118) Ming-Chun Tien On the Design of Concurrent, Distributed Real-Time Systems (EECS-2009-117) Yang Zhao Coarse-to-Fine Natural Language Processing (EECS-2009-116) Slav Orlinov Petrov Circuit Symmetries in Synthesis and Verification (EECS-2009-115) Donald Chai Probabilistic Complex Event Triggering (EECS-2009-114) Daisy Zhe Wang, Eirinaios Chrysovalantis Michelakis and Liviu Tancau BOOM: Data-Centric Programming in the Datacenter (EECS-2009-113) Peter Alvaro, Tyson Condie, Neil Conway, Khaled Elmeleegy, Joseph M. Hellerstein and Russell C Sears Designs of Broadband Highly Linear CMOS LNAs for Multiradio Multimode Applications (EECS-2009-112) Wei-Hung Chen BOOM: Data-Centric Programming in the Datacenter (EECS-2009-111) Peter Alvaro, Tyson Condie, Khaled Elmeleegy, Joseph M. Hellerstein and Russell C Sears On the Use of Context in Network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s (EECS-2009-110) Jayanth Kumar Kannan Towards Energy Efficient MapReduce (EECS-2009-109) Yanpei Chen, Laura Keys and Randy H. Katz Output-Deterministic Replay for Multicore Debugging (EECS-2009-108) Gautam Altekar and Ion Stoica LNA and Mixer Designs for Multi-Band Receiver Front-Ends (EECS-2009-107) Nuntachai Poobuapheun Combining Quantified Domains (EECS-2009-106) Bill McCloskey and Mooly Sagiv Internet Routing and Internet Service Provision (EECS-2009-105) Henry Lin Structured Tracking for Safety, Security, and Privacy: Algorithms for Fusing Noisy Estimates from Sensor, Robot, and Camera Networks (EECS-2009-104) Jeremy Ryan Schiff Large-Scale System Problems Detection by Mining Console Logs (EECS-2009-103) Wei Xu, Ling Huang, Armando Fox, David A. Patterson and Michael Jordan Trade Space Exploration with Ptolemy II (EECS-2009-102) Shanna-Shaye Forbes Learning to Hash with Binary Reconstructive Embeddings (EECS-2009-101) Brian Kulis and Trevor Darrell Growth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III-V Nanowires and Nanoneedles (EECS-2009-100) Michael James Moewe Design of LDPC Decoders for Improved Low Error Rate Performance (EECS-2009-99) Zhengya Zhang BOOM: Data-Centric Programming in the Datacenter (EECS-2009-98) Peter Alvaro, Tyson Condie, Neil Conway, Khaled Elmeleegy, Joseph M. Hellerstein and Russell C Sears Hard-Object: Enforcing Object Interfaces Using Code-Range Data Protection (EECS-2009-97) Daniel Wilkerson, David Alexander Molnar, Matthew Harren and John D. Kubiatowicz Bayesian Localized Multiple Kernel Learning (EECS-2009-96) Mario Christoudias, Raquel Urtasun and Trevor Darrell Beaver: Engineering an Efficient SMT Solver for Bit-Vector Arithmetic (EECS-2009-95) Susmit Kumar Jha, Rhishikesh Shrikant Limaye and Sanjit A. Seshia Support Vector Machine Approximation using Kernel PCA (EECS-2009-94) Narayanan Sundaram Proceedings of the 1st Workshop on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Software (QA'09) (EECS-2009-93) A Multi-Tier Network Architecture for Long Distance Rural Wireless Networks in Developing Regions (EECS-2009-92) Rabin Krushnachandra Patra Building and Optimizing Declarative Networked Systems (EECS-2009-91) David Chiyuan Chu Advanced Digital Animatio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EECS-2009-90) Jeremy R Huddleston Collaborative Games on Mobile Phones (EECS-2009-89) Simon Tan, Priyanka Reddy and Anuj Tewari In-Situ, Portable Monitoring Methods for Photolithography Characterization (EECS-2009-88) Jing Xue Analysis of Goal-directed Human Actions using Optimal Control Models (EECS-2009-87) Sumitra Ganesh C Code Generation from the Giotto Model of Computation to the PRET Architecture (EECS-2009-86) Shanna-Shaye Forbes, Ben Lickly and Man-Kit Leung Algorithms, Models and Systems for Eigentaste-Based Collaborative Filtering and Visualization (EECS-2009-85) Tavi Nathanson A New Communications API (EECS-2009-84) Ganesh Ananthanarayanan, Kurtis Heimerl, Matei Zaharia, Michael Demmer, Teemu Koponen, Arsalan Tavakoli, Scott Shenker and Ion Stoica NEM Relay Memory Design (EECS-2009-83) Abhinav Gupta and Elad Alon Designing Distributed Systems for Heterogeneity (EECS-2009-82) Philip Brighten Godfrey Downconverting Sigma-Delta A/D Converter for a Reconfigurable RF Receiver (EECS-2009-81) Renaldi Winoto and Borivoje Nikolic Practical Fault Tolerance for Quantum Circuits (EECS-2009-80) Mark Whitney Computer Science Illustrated (EECS-2009-79) Ketrina Yim A Design Methodology for Switched-Capacitor DC-DC Converters (EECS-2009-78) Michael Douglas Seeman Model Transformation with Hierarchical Discrete-Event Control (EECS-2009-77) Thomas Huining Feng Real-time C Code Generation in Ptolemy II for the Giotto Model of Computation (EECS-2009-76) Shanna-Shaye Forbes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Metrics for Real-Time Systems (EECS-2009-75) Phoebus Wei-Chih Chen Thin Film Formation of a Solution Processed Pentacene (EECS-2009-74) Daniel C Huang Architectural 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Distributed Automotive System (EECS-2009-73) Wei Zheng Signal processing meets computer vision: Overcoming challenges in wireless camera networks (EECS-2009-72) Chuohao Yeo Sparse Coding Models of Natural Images: Algorithms for Efficient Inference and Learning of Higher-Order Structure (EECS-2009-71) Pierre Jerome Garrigues Merging Surface Reconstructions of Terrestrial and Airborne LIDAR Range Data (EECS-2009-70) James Andrews RF Ranging for Location Awareness (EECS-2009-69) Steven Michael Lanzisera and Kristofer Pister Energy Efficient Ethernet Encodings (EECS-2009-68) Yanpei Chen and Randy H. Katz Occlusions in Camera Networks and Vision: The Bridge between Topological Recovery and Metric Reconstruction (EECS-2009-67) Edgar J. Lobaton Fast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Segmentation with Terrestrial LiDAR Range Data (EECS-2009-66) Matthew Carlberg Interfaces and Junctions in Nanoscale Bottom-Up Semiconductor Devices (EECS-2009-65) Yu-Chih Tseng Complex Program Transformations Via Simple Online Dynamic Analyses (EECS-2009-64) Ajeet Ganesh Shankar Packet Classification as a Fundamental Network Primitive (EECS-2009-63) Dilip Antony Joseph Minimizing Communication in Linear Algebra (EECS-2009-62) Grey Ballard, James Demmel, Olga Holtz and Oded Schwartz A bound for block codes with delayed feedback related to the sphere-packing bound (EECS-2009-61) Harikrishna R Palaiyanur and Anant Sahai On Relational Interfaces (EECS-2009-60) Stavros Tripakis, Ben Lickly, Thomas A. Henzinger and Edward A. Lee On-time Network On-Chip: Analysis and Architecture (EECS-2009-59) Dai Bui, Alessandro Pinto and Edward A. Lee Emulating Emulation-Resistant Malware (EECS-2009-58) Min Gyung Kang, Heng Yin, Steve Hanna, Stephen McCamant and Dawn Song Bidirectional Protocol Reverse Engineering: Message Format Extraction and Field Semantics Inference (EECS-2009-57) Juan Caballero, Pongsin Poosankam, Christian Kreibich and Dawn Song CAD Tools for Creating Space-filling 3D Escher Tiles (EECS-2009-56) Mark Howison Job Scheduling for Multi-User MapReduce Clusters (EECS-2009-55) Matei Zaharia, Dhruba Borthakur, Joydeep Sen Sarma, Khaled Elmeleegy, Scott Shenker and Ion Stoica Fast Filter Spreading and its Applications (EECS-2009-54) Todd Jerome Kosloff, Justin Hensley and Brian A. Barsky Efficient Motor Control Learning (EECS-2009-53) Gregory Donnell Lawrence Measuring Empirical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EECS-2009-52) Simon Fredrick Goldsmith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Monolithic RF Downconversion Receivers (EECS-2009-51) Christopher D. Hull Revision of a Non-Preemptive EDF Packet Scheduling Algorithm (EECS-2009-50) Dai Bui A Practical Theory of Micro-Solar Power Sensor Networks (EECS-2009-49) Jaein Jeong Veri?able Order Statistics for Secure Aggregation (EECS-2009-48) Hsu-Chun Hsiao, Chih-Yuan Wang, Joseph M. Hellerstein, Wei-Chung Teng and Chin-Laung Lei Measuring Channel Capacity to Distinguish Undue Influence (EECS-2009-47) James Newsome, Stephen McCamant and Dawn Song On Invariants to Characterize the State Space for Sequential Logic Synthesis and Formal Verification (EECS-2009-46) Mike Case Fast Approximate Spectral Clustering (EECS-2009-45) Donghui Yan, Ling Huang and Michael Jordan Lightweight Annotations for Controlling Sharing in Concurrent Data Structures (EECS-2009-44) Zachary Ryan Anderson, David Gay and Mayur Naik Convergence and Stability of a Distributed CSMA Algorithm for Maximal Network Throughput (EECS-2009-43) Libin Jiang and Jean Walrand Checking Equivalence of SPMD Programs Using Non-Interference (EECS-2009-42) Roberto Lublinerman and Stavros Tripakis On the Computational Complexity of Satisfiability Solving for String Theories (EECS-2009-41) Susmit Kumar Jha, Sanjit A. Seshia and Rhishikesh Shrikant Limaye C2Cfs: A Collective Caching Architecture for Distributed File Access (EECS-2009-40) Andrey Ermolinskiy and Renu Tewari Compact Implementation of Distributed Inference Algorithms for Network (EECS-2009-39) Ashima Atul Automatic Synthesis for Distributed Systems (EECS-2009-38) Yang Yang Approaching Throughput-optimality in a Distributed CSMA Algorithm with Contention Resolution (EECS-2009-37) Libin Jiang and Jean Walrand Extracting Models of Security-Sensitive Operations using String-Enhanced White-Box Exploration on Binaries (EECS-2009-36) Juan Caballero, Stephen McCamant, Adam Barth and Dawn Song Image Augmented Laser Scan Matching for Indoor Localization (EECS-2009-35) Nikhil Naikal, Avideh Zakhor and John Kua Loop-Extended Symbolic Execution on Binary Programs (EECS-2009-34) Prateek Saxena, Pongsin Poosankam, Stephen McCamant and Dawn Song Dynamic Scenes and Camera Networks (EECS-2009-33) Marci Lenore Meingast PTIDES on Flexible Task Graph: Real-Time Embedded System Building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EECS-2009-31) Jia Zou, Joshua Auerbach, David F. Bacon and Edward A. Lee Computing Needs Time (EECS-2009-30) Edward A. Lee Communication-optimal Parallel and Sequential Cholesky decomposition (EECS-2009-29) Grey Ballard, James Demmel, Olga Holtz and Oded Schwartz Above the Clouds: A Berkeley View of Cloud Computing (EECS-2009-28) Michael Armbrust, Armando Fox, Rean Griffith, Anthony D. Joseph, Randy H. Katz, Andrew Konwinski, Gunho Lee, David A. Patterson, Ariel Rabkin, Ion Stoica and Matei Zaharia Maximizing Performance in Long Distance Wireless Networks for Developing Regions (EECS-2009-27) Sergiu Nedevschi Human Factors in Web Authentication (EECS-2009-26) Chris K. Karlof Millimeter - Wave CMOS Power Amplifiers Design (EECS-2009-25) Mounir Youssef Bohsali Constructing grammar: A computational model of the emergence of early constructions (EECS-2009-24) Nancy Chih-Lin Chang Energy Efficient Wireless Transmitters: Polar and Direct-Digital Modulation Architectures (EECS-2009-22) Jason Thaine Stauth and Seth R. Sanders A Graphical Modeling Viewpoint on Queueing Networks (EECS-2009-21) Charles Sutton and Michael Jordan A Synthetic Inductor Implementation of Chua's Circuit (EECS-2009-20) Bharathwaj Muthuswamy, Tamara Blain and Kyle Sundqvist Compile Time Task and Resource Allocation of Concurrent Applications to Multiprocessor Systems (EECS-2009-19) Nadathur Rajagopalan Satish A Statistical Flicker Noise Analytical Model in Scaled Bulk MOSFETs (EECS-2009-18) Tianjiao Zhang Co-training with Noisy Perceptual Observations (EECS-2009-17) C. Mario Christhoudias, Raquel Urtasun, Ashish Kapoor and Trevor Darrell Probabilistic Kernel Combination for Hierarchical Object Categorization (EECS-2009-16) Ashish Kapoor, Raquel Urtasun and Trevor Darrell Elimination of Side Channel attacks on a Precision Timed Architecture (EECS-2009-15) Isaac Liu and David McGrogan New Width Inference Algorithm for Ptolemy II (EECS-2009-13) Ben Lickly and Bert Rodiers Contextual Bootstrapping for Grammar Learning (EECS-2009-12) Eva H. Mok DNA Detection Using Organic Thin Film Transistors: Physical Origins of Electrical Transduction Behavior and Optimization of Sensitivity (EECS-2009-11) Lakshmi Jagannathan and Vivek Subramanian Beating the Adaptive Bandit with High Probability (EECS-2009-10) Jacob Abernethy and Alexander Rakhlin Designing Multi-socket Systems Using Silicon Photonics (EECS-2009-9) Scott Beamer, Krste Asanovi?, Chris Batten, Ajay Joshi and Vladimir Stojanovic A Novel Approach to Model and Control the Throughput of CSMA/CA Wireless Networks (EECS-2009-8) Libin Jiang and Jean Walrand Disciplined Message Passing (EECS-2009-7) Edward A. Lee Memristor Based Chaotic Circuits (EECS-2009-6) Bharathwaj Muthuswamy Fast Surface Reconstruction and Segmentation with Ground-Based and Airborne LIDAR Range Data (EECS-2009-5) Matthew Carlberg, James Andrews, Peiran Gao and Avideh Zakhor Algebraic Approach for Recovering Topology in Distributed Camera Networks (EECS-2009-4) Edgar J. Lobaton, Parvez Ahammad and S. Shankar Sastry How much white space is there? (EECS-2009-3) Mubaraq Mishra and Anant Sahai Local Estimation of Collision Probabilities in 802.11 WLANs with Hidden Terminals (EECS-2009-2) Michael N Krishnan, Sofie Pollin and Avideh Zakhor Impact of phase and amplitude errors on array performance (EECS-2009-1) Omar Mohammed Bakr and Mark Johnson
个人分类: 其它方面|6050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岁末感怀:感谢学生,感谢生活
wangdh 2009-12-19 17:52
2009 岁末感怀:感谢学生,感谢生活 (王德华) 快过年了,大家都不愿意写了,封笔的封笔,关博的关博,离开的离开 博客路上,人来人往,遇上的可能会相识,可能永远都不相识。科学网,就当是一个茶座,累了来喝杯茶,可以心静,可以沉思,可以悠闲。也可以当是酒吧,来了就有兴致就跟着 Hi 一下,蹦几下,喝一杯,狂欢一阵。高兴了,多笑笑;郁闷了,多聊聊。完了,回家,生活;回单位,工作。这就是博客生活。 你们都不写了?俺写。 ¥¥¥¥¥¥¥¥¥ $$$$$$$$$$$$$$$$$$$$$$$ ¥¥¥¥¥¥¥¥¥¥ 马上又到了岁末,又忍不住要感叹时间的无情,又控制不了要埋怨生活的不公。今年,咱不感叹,更不埋怨。今年,很充实;今年,特知足。这就是生活,虽然有沟沟坎坎,但却真真实实。本来嘛,哪有那么多公平,又哪有那么多痛苦,郁闷是自己找的,头发白了是自己长的,怪人家干什么。 咱们关心什么?老百姓当然首先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油盐酱醋茶呀,掐掐指头算算,看看有几条满足了?当然不要奢望全部都满足: 身体是否健壮?家庭是否美满? 孩子是否健康?老人是否康健? 睡得是否踏实?吃得是否香甜? 住的是否宽敞?穿得是否体面? 今年,国庆 60 周年,阅兵式雄伟壮观,祖国繁荣富强。振奋! 今年,院庆 60 周年,成果展硕果累累,知识创新跨越式发展。激动! 今年,单位里完成了国际评估,评价很高,在国内学科优势保持不错。喜悦! 今年,研究组发表文章的质量又上了个台阶,发展势头挺好,学生士气高。知足! 今年科学网和博友们给的鼓励太多,多的有点过了,我几乎被冲昏了头脑,写了不少针对年轻学生的胡言乱语。所以看来,鼓励对什么年龄都起作用。科学网可以有意识试试。像发发这样的热心可爱的博主,要是给点鼓励,还不知道一天写多少博文呢,估计他就会乐此不彼,不会离开了,怕是把小发发的功课给耽误了。其实,很多人只要给点阳光,立马就会灿烂的。 不管怎样,一年快走完了。这把年纪了,觉得一年像一眨眼的功夫,没有完成的事情,也知道是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了,再也不会加班到天亮了,不服是不行的了。年轻人,估计还是着急的多,挠头的多,上火的多。是啊,有些事情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少年不知愁滋味的年龄也过了吧。想想逐渐年迈的双亲,想想家里那妻那夫那孩期待的眼神,想想女友男友朋友那鼓励的目光,还有信箱里那该死的导师连续不断地催帐,说不上火是假的,拳头攥得紧紧的,举得高高的,就是没地方落。 现在祝福大家新年好还有点早。这句话俺先憋着,过几天再说。 今天,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学生们,无论毕业的,还是在学的,海外的,国内的,是他们充实了我的生活,丰富了我的生活,成就了我的生活。所以,我要感谢生活! 衷心感谢为我们研究组的发展付出劳动、奉献智慧的同学们! (到年底了,要交账了。单位里数数的时候,博文是不算数的,写得再多也不会给你加一分的。所以,娱乐就是娱乐,别当真,更别误了正事。多谢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毕业的学生,今年的成绩还不错。)。 附: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组 2009 年论文发表目录( 说明:在学的学生只有一人发了论文,今年毕业的一名学生在答辩前收到了接收函。多数论文是毕业生发表的 ): 1. Tang GB, Cui JG and Wang DH 2009. The role for hypoleptinemia in cold adaptation in Brandt's voles. American Journal of Physiology: Regul Integr Comp Physiol 297: R1293R13. 2. Wu Su-Hui, Zhang Li-Na, John R. Speakman and Wang De-Hua 2009 Limits to sustained energy intake. XI. A test of the heat dissipation limitation hypothesis in lactating Brandts voles (Lasiopodomys brandtii ). 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 212, 3455-3465. 3. Zhao ZJ and Wang DH. 2009. Plasticity in the physiological energetics of Mongolian gerbils is associated with diet quality. Physi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Zoology , 82:504-515. 4. Zhao Zhi-Jun, Chen Jing-Feng and Wang De-Hua 2010 Diet-induced obesity in the short-day-lean Brandt's vole. Physiology and Behavior 99 :47 53 . 5. Xu De-Li and Wang De-Hua 2009 Fasting suppresses T cell-mediated immunity in female Mongolian gerbils ( Meriones unguiculatus ). Comparative Biochemistry and Physiology A 155 :25 33 6. Zhang XY, Jing BB and Wang DH 2009 Cold exposure does not decrease serum leptin concentration, but increases energy intake and thermogenic capacity in pregnant Brants voles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Zoology 112:206-216. 7. Cai XQ, Yang M, Zhong WQ and Wang DH 2009 Humoral immune response suppresses reproductive physiology in male Brandts voles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Zoology 112:69-75. 8. Liu JS, Yang M, Sun RY and Wang DH 2009 Adaptive thermogenesis in Brandts voles during cold and warm acclimation.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 34:60-69. 9. Zhan XM, Li YL and Wang DH 2009 Effects of fasting and refeeding on body mass, thermogenesis and serum leptin in Brandts voles ( Lasiopodomys brandtii) . Journal of Thermal Biology 34:237-243. 10. 张志强、刘全生、王德华 2009 长爪沙鼠肠道 5 - 羟色胺细胞密度的季节变化。 兽类学报 , 29 ( 2 ): 167 - 171 11. 张志强、王德华 2009 长爪沙鼠脏器重量和肠道长度的季节性变化。 兽类学报 , 29 ( 3 ): 294 - 301 12. 王德华 、 杨明 、 刘全生 、 张志强 、 张学英 、 迟庆生 、 徐德立 2009 小型哺乳动物生理生态学研究与进化思想。 兽类学报 29 : 343-351 。 (王德华 2009.12.19 ) (照片来自网络,特此说明)
个人分类: 个人随感|6524 次阅读|11 个评论
(CMU)MACHINE LEARNING TECHNICAL REPORTS 2009
huangfuqiang 2009-12-19 11:16
来源于 : http://reports-archive.adm.cs.cmu.edu/ml2009.html 2009 Series CMU-ML-09-100 VeWRA: An Algorithm for Wrapper Verification Charalampos E. Tsourakakis, Georgios Paliouras Abstract , .pdf CMU-ML-09-101 Detecting Patterns of Anomalies Kaustav Das, Ph.D. Thesis Abstract , .pdf CMU-ML-09-102 Generalized Learning Factors Analysis: Improving Cognitive Models with Machine Learning Hao Cen, Ph.D. Thesis Abstract , .pdf CMU-ML-09-103 Turning Down the Noise in the Blogosphere Khalid El-Arini, Gaurav Veda, Dafna Shahaf, Carlos Guestrin Abstract , .pdf CMU-ML-09-104 Detecting Anomalous Groups in Categorical Datasets Kaustav Das, Jeff Schneider, Daniel B. Neill Abstract , .pdf CMU-ML-09-105 Unavailable to Date CMU-ML-09-106 Theoretical Foundations of Active Learning Steve Hanneke, Ph.D. Thesis Abstract , .pdf CMU-ML-09-107 Optimzing Sensing: From Water to the Web Andreas Krause, Carlos Guestrin Abstract , .pdf CMU-ML-09-108 Unavailable to Date CMU-ML-09-109 Exploiting Domain and Task Regularities for Robust Named Entity Recognition Andrew O. Arnold, Ph.D. Thesis Abstract , .pdf CMU-ML-09-110 Learning Compressible Models Yi Zhang, Jeff Schneider, Artur Dubrawski Abstract , .pdf CMU-ML-09-111 Efficient Matrix Models for Relational Learning Ajit Paul Singh, Ph.D. Thesis Abstract , .pdf CMU-ML-09-112 Fast Algorithms for Querying and Mining Large Graphs Hanghang Tong, Ph.D. Thesis Abstract , .pdf CMU-ML-09-113 Cost Complexity of Proactive Learning via a Reduction to Realizable Active Learning Liu Yang, Jaime Carbonell Abstract , .pdf CMU-ML-09-114 Adaptive Proactive Learning with Cost-Reliability Tradeoff Liu Yang, Jaime Carbonell Abstract , .pdf
个人分类: 其它方面|4303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甲流”将何去何从?
热度 1 yanjx45 2009-12-16 16:00
2009 年 H1N1 猪源大流行流感(甲流)何时会演变成为季节性流感? 虽然对流感未来的预测通常很困难,但审查过去发生过的流感大流行可能提供一些有益的借鉴。 1968 年的流感大流行是起因于一种新型 H3N2 亚型流感病毒香港株在当年 7 月的出现。与该毒株相同的毒株在整个夏季在全球都可分离到。此前流行的季节性 H2N2 病毒最晚是在当年 8 月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分离到,此后 H2N2 病毒再也没有在人群中出现过。在最初的几个月时间里, H3N2 型流感仅零星暴发。随后的那个冬季流感在整个北半球广泛蔓延,然后在 1969 年春天停止。在南半球,第一波疫情发生得较晚,从 1969 年 1 月持续到 10 月。第二波流行在两个半球都有发生,并在 1970 年夏天结束。此后, H3N2 型病毒成为季节性流行株,随着该病毒不断发生抗原飘移 (drift) 而每年引发局部地区的流行。 如果套用 1968 年 H3N2 病毒的流行模式,我们可能预测 2009 年甲流的大流行将至少在另一个流行季节还会再度发生。在北半球,第二个流行季节是从 2010 年 11 月到 2011 年 4 月。然而,在年龄较大的个体体内的免疫力也许能在当前的第一个流行季节过后不同程度地阻扼该病毒的传播。特别是由于目前全球正在进行一场空前规模的甲流疫苗免疫接种,在历史上人类将首次有机会观察大规模的疫苗免疫接种会在多大程度上影响流感的大流行。 目前的所有征象都表明,以前的季节性 H1N1 和 H3N2 型病毒株将很快从人群中消失(尽管不会从整个地球彻底消失)。 2009 年的 H1N1 猪源流感病毒迟早会成为季节性流行毒株,相应的单价疫苗将不再单独生产和使用。到那时候,季节性流感疫苗极有可能由目前的 3 价疫苗变为 2 价疫苗,仅包括一种发生了抗原漂移的 2009 年 H1N1 病毒新版本和一种乙型流感病毒。 (严家新研究员供稿)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7704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9 04: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