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2009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2009

相关日志

2009年美国地质工作者工资上涨5%
毛宁波 2010-10-16 09:33
据美国石油地质学家协会(AAPG)报道,2009年美国地质工作者工资上涨5%。以下表格由AAPG网站提供,years exper指的是工作年数,high,averge,low分别指的是最高工资、平均工资和最低工资(单位都是美元) 2001-2009 美国地质工作者工资对比表(单位,美元,YRS EXP指的是工作年数)
个人分类: 地球物理勘探进展|4797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四辑(2009 海)
热度 1 mazheng 2010-10-10 15:18
博主按:马峥拥有下列摄影作品完全的版权、著作权、署名权和使用权,并 拒绝 任何组织和个人 出于一切 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 ,对全部作品、部分作品或作品局部的 下载、复制、转载、出版、展示 以及其他未尽述方式的使用。望各位朋友理解和自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3931 次阅读|8 个评论
2009 宁波科技发展报告
pikeliu 2010-10-7 20:25
2009宁波科技发展报告 陈建章 张红辉 董 莎 发布时间: 10-4-27 15:55:14 来源: 科研管理处 阅读:1753次 摘 要:2009年,宁波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实施服务科技创新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行动,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加快创新型城市建设步伐,全市科技实力不断提升,为全市经济保增促调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2010年,面临重大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宁波科技工作将进一步贯彻落实自主创新战略,把当前危机带来的挑战作为倒逼压力,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关键词:宁波 科技 发展报告 一、2009年科技发展主要特点 (一)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1.自主创新成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 2009年,宁波市委、市政府按照中央关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自主创新从科技发展战略进一步提升为城市发展的主导战略,陆续出台《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实施办法》、《宁波市专利资助管理暂行办法》、《宁波市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等政策措施,不断完善自主创新政策体系,推动城市自主创新。为进一步促进科技创新活动,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2009年启动了《宁波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立法》前期调研。同时,研究制定了《宁波市知识产权战略纲要(2009-2020)》,推动企事业单位建立完善知识产权制度,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和保护能力;组织开展创新型城市评价,发布了《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08年报告》。 2.财政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 财政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不断继续加大。2009年全市预计安排财政科技投入17.41万元,比去年实际支出增长5.5%,其中,市本级科技项目经费支出2.8亿。为优化财政科技投入方式,2009年3月对《宁波市科技研发投入资助计划实施办法(试行)》进行修订,进一步加大对市级及市级以上创新型企业(试点)、专利示范(试点)企业、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六类企业的扶持和引导。 (二)区域科技创新体系逐步完善 1.自主创新创业载体建设不断加快 2009年,宁波继续实施科技资源集聚和推进工程,加快以重点实验室、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为重点的创新载体建设。全市新增市级重点实验室5家,市级以上重点实验室累计46家,其中国家级3家,省级6家。大力推进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研究开发中心12家、国家认定企业工程中心1家,引进、共建技术研发机构26家,并继续加大对市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的支持力度,对去年新增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给予4360万元经费补助。 为加强科技创新源头建设力度,2009年宁波首次对全市科技创新团队进行组织认定工作,纳米功能材料及其应用、非线性科学、水稻育种等8个创新团队成为首批市级科技创新团队。这些入选的创新团队,将结合自身学科优势,根据宁波市产业发展规划、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提出的重点领域和发展目标确定发展方向,市科技局在5年内给予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科研经费滚动支持。 博士后工作站建设取得新进展,中科院宁波材料所材料学与工程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正式获批成立,成为宁波市科研院所中首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目前,全市共有市级企业博士后工作站21家,占全市市级博士后工作站的75%,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等支柱产业,为推动企业科技进步、建设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提供可靠保障。 2.优化完善大院大所建设机制 优化完善大院大所建设机制,是创新管理机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强化优势特色,加强产学研合作与开放,充分发挥大院大所在产业技术进步中的骨干作用。2009年年初,中国兵器科学研究院宁波分院二期项目正式启动,并成立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军民双向技术转移中心。该中心将通过建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创新机制,建设以军民互动、产学研结合、资源共享的技术转移体系,构筑服务于兵器工业和浙江省以及长三角地区的技术转移平台,将进一步加强政府―科研院所―企业之间联系,更好地发挥兵器工业集团在宁波市的重要研发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的作用。 3月,中科院、浙江省、宁波市三方签署《关于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二期建设备忘录》,正式启动中科院材料所二期建设。在投入机制上,将采取政府投资与企业融资结合的方式,引入民间资本,体现政府为主导、研究机构为主体、企业和高校密切参与的政产学研大联合机制。未来3-5年,中科院和宁波市将共同投资7.6亿元,用于宁波工业研究院建设,建设完成后将极大提升宁波新材料、新能源、先进制造等领域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水平,为相关产业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 3.加快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以一馆三中心为重点的开放共享科技创新公共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2009年3月,宁波数字图书馆正式开通,是国内第一个综合性的、跨系统的区域性数字图书馆,并将逐步建成面向宁波地方产业发展的专业性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同时,对宁波市科技综合服务及科技文献检索公共服务平台、宁波市大型科学仪器公用网等以政府投入引导为主、公益性强的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按照政府花钱买服务的原则予以滚动支持,引导平台不断提升开展社会化科技创新服务的水平。目前宁波已建成20多个科技公共技术平台,分布在电子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等领域。 创新载体集聚工程扎实推进。2009年7月,宁波自主创新的核心区和引领区宁波研发园一期开园,作为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工程和中提升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将宁波市及周边地区的优势创新资源集聚于此,发挥集聚、示范、辐射、带动等功能。目前已有5大院士工作室、10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15家大院名校技术成果转移中心、百家研发机构落户宁波研发园。其中,院士工作室建设模式在国内属首创,自入驻以来已与宁波及浙江省内30余家企业签订了正式合作合同,合同额2000多万元,涉及汽车零部件、模具、软件、新材料等众多领域。 产学研创新战略联盟取得突破性进展。2009年,新成立宁波装备制造业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市食品加工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宁波半导体照明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创新联盟,通过联盟成员间的契约关系,建立起共同投入、联合开发、利益共享、风险共担机制,使联盟各方的技术优势叠加,实现技术创新的规模经济。 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和管理迈上新台阶。组织开展了市级以上科技企业评估,对宁波市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专业孵化器、宁波市嵌入式系统专业孵化器等专业孵化器建设予以立项支持,积极引导科技企业孵化器在孵化对象、孵化条件、服务内容和管理团队上实现专业化。目前,市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为14家,其中国家级3家,累计孵化面积达35.53万平方米,在孵企业995家,在孵项目总数1166个,累计毕业企业279家。 4.扶持科技金融服务业发展 积极推动金融服务业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创业的服务。2009年,制定出台《宁波市科技型企业认定管理办法》,加大专利权质押融资推进力度,鼓励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扩大企业融资渠道。经多方努力,宁波甬微集团有限公司以发明专利质押,经评估机构批准后获得银行贷款1100万元。同时,不断加强企业自身融资能力,开展创业投资企业培训,积极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型企业上市发行的后备梯队。 (三)科技创新成为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内在驱动力 1.自主创新提升科技综合实力 科技创新意识的提高,企业研发投入的增加,科技创新环境的改善,成为推动宁波科技发展和创新能力提高的不竭动力,宁波市科技综合实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据《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08年度评价报告》数据显示,2008年宁波创新指数为152.5,比2007年提高了30个百分点。2009年1-10月,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18078件,、11894件,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9.6%和43.9%,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00件,占三种专利授权总量的比例达到5%。预计2009年全年,全市专利申请量、授权量分别达到20000件、12500件。随着自主创新能力的持续增强,科技成果数量和质量不断提高,2009年推荐申报国家科学技术奖4项,浙江省科学技术奖60项,目前已有23项进入省科技进步奖公示,其中4个项目已通过省一等奖终审,2项发明专利通过中国专利优秀奖评审。据统计,2004年以来宁波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9项、省级科技进步奖96项、市级科技进步奖356项,科技成果质量稳步提高。 表1:2007、2008年宁波市创新指数 指 标 2008指数 2007年指数 权数 宁波市创新指数 152.50 122.48 100 创新综合指标指数104.83 114.06 40 创新能力与过程指标指数 144.05 111.2430 创新产出指标指数 224.49 144.9530 2.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2009年,围绕5+5产业发展需求,组织实施重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16项,集中力量突破一些具有较强带动作用的共性关键技术,突出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对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其中运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占项目总数的30%以上。通过组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涌现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秀成果,其中,通过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20kV及以下光电复合海底电缆、海底交联电缆及生产装备开发的实施,研制出我国第一套海底电缆外部安全预警和定位系统,打破了美国和德国在这一领域的技术垄断。2009年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新产品产值952.6亿元,同比增长11.5%,新产品产值率达13.4%,宁波太阳能电源有限公司生产的晶体硅太阳电池及组件产品被认定为国家首批自主创新产品。 受惠于国家产业扶持力度不断加大,2009年宁波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在促进全市保稳促调和产业结构升级方面作用明显。1-9月份数据显示,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到933.8亿元 ,同比增长17.3%(同期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幅为-12.1%),预计全年全市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将达到120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建设扎实推进,2009年宁波我市成功列入国家首批十城万盏半导体照明应用工程试点城市,宁波余姚塑料模具及制品特色产业基地被认定为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组织推荐申报了宁波北仑注塑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宁波国家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照明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加速发展。2009年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73家,全市累计550家;新认定市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6家,累计达到71家,贝发集团有限公司和宁波大成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被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和中华全国总工会确定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企业,宁波方太厨具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新列入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积极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加大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扶持,积极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所得税优惠政策,据了解,2008年认定的477家高新技术企业已有393家享受了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实际减免所得税7.83亿元;另有84家因年度亏损、未申请减免和核定征收等不同原因未享受企业所得税减免政策。此外,部分县(市)区还根据自身财政收支情况,对高新技术企业年度应缴的房产税、水利基金和土地使用税等税种给予了减半或者全免征收的优惠。金融危机背景下,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成效显著。据对全市426家高新技术企业调查,2009年1-9月份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总额20.97亿元,占销售的比例达3.62%(高于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4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企业的新产品产值率达到55.1%,远远高于全市规上工业企业15.1%的水平;高新技术企业销售利润率为12.20%,成本费用利润率达到11.37%,分别比一般规上工业企业高出6.45个百分点和5.63个百分点。 推动传统优势产业高新化,加快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2009年,宁波继续加大对传统优势产业科技项目的立项支持,组织实施化纤、LED、模具等领域的重大、重点科技项目,支持经费达130多万元。同时,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积极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传统优势产业技术水平。2009年新增的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中,由传统型企业跃升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占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的一半以上。宁波的优势传统产业逐步向先进制造转化,传统产品的高技术含量、工艺质量均不断提高,成为产业结构优化的助推器。 3.科技进步推进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2009年,宁波着眼增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农业科技型企业发展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2009年农业领域承担科技项目26项,共获得经费2550万元。科技项目的实施推动了生物种业、农产品加工、农业生物技术等特色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基本形成了以创汇蔬菜、水产品等九大农产品为主导的区域优势特色农业产业和以水产品、果蔬、竹材等主要特产资源的科技型农业加工企业,农产品加工率达到56.7%,农产品商品率达到84.5%。2009年,自主培育农业新品种21个,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其中甬优系列杂交水稻组合2009年在全国推广100多万亩(累计700万亩),创经济效益近1.5亿。通过实施杨梅重大有害生物治理关键技术研究、无灰低硫清洁化制革节水减排技术及其示范等重大科技攻关及成果的推广应用,促进农业集约生产、清洁生产、安全生产和可持续发展,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宁波建设。 继续以促进全市社会事业科技进步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增强社会发展领域科技支撑能力。针对宁波面临的严峻的环境与资源约束,2009年加大了节能减排和资源集约利用的工作力度,按照《宁波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总体规划》,组织实施节能降耗十大工程,以专项形式重点推广应用十大节能技术(产品),积极引导慈溪杭州湾风力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科研、开发和建设;稳步开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试点,积极申报国家、省级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单位,加快实施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根据全省十一五地震台站建设计划,加强地震台站的建设,全部7个新建强震台完成台址勘选和方案设计,并启动宁波市地震应急信息平台建设,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奉化岩头村地震安全示范小区通过专家验收,成为国家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建设的首个试点示范小区。此外,围绕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生态环境等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宁波轨道交通试验段超深基坑支护及安全评价研究等重大(重点)项目和示范工程;支持开展提升数学、物理学、人工职能、材料科学、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科研活动,组织实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5项,促进宁波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二、科技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科技对经济结构转型的支撑力度不够明显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尚未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虽不断扩大,产值比重虽逐年上升,但2009年前三季度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占工业总产值的16.6%,远低于深圳等地区。高新技术企业总体规模小,市级高新技术企业中,产值超10亿元的为数不多,2009年前三季度产品年销售收入最多的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产值仅31亿元。在当前金融危机持续影响情况下,受各项成本全面上升和市场需求大幅下降的双重挤压,一些创新能力不强的高新技术企业明显缺乏抵御经济危机的能力。 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有待加强。近年来,宁波企业的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都逐步上升,但总量仍然较少,发明专利授权量仅占授权专利总数的5%,远低于全国的12.1%的平均水平。大多数企业技术进步和生产质量的提高主要依赖于固定资产更新,以及资本、人力投入和资源消耗等方式,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少,产品竞争力不强,处于产品价值链的中下游位置。 (二)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 全社会科技投入近年来虽有较大提高,但与快速的经济发展对科技需求增长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2009年前三季度科学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RD)投入虽稳步上涨,但占GDP的比重仍然较低;从企业科技投入看,前三季度规模以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为128.3亿元,投入的增长速度缓慢,企业尚未成为科技投入的真正主体,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技术创新能力和产业科技竞争的进一步提高。 (三)科技高端人才短缺 随着企业技术创新的不断攀升,科技高端人才的短缺越来越成为制约创新的主要因素。75万人才总量中,拥有高级职称、正高级职称的分别仅占全市人才总量的3.48%和0.25%,创新型领军人才和拔尖人才 等科技高端人才严重缺乏。高新技术企业中,拥有高级专业技术称职仅占总从业人员的1.7%,高级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困扰很多高新技术发展重要障碍。同时,宁波物价、房价上涨迅猛,企业的研发支出和个人生存成本迅速上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严重下降,致使宁波科技人才问题越来越突出。 (四)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不完善 尽管创新体系建设的各要素均已具备,且初具规模,但创新源头不足,创新资源的富集度仍然欠缺,与支撑和引领区域产业发展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主要表现在:科技创新服务机构规模小、区域分布不均衡,服务业务单一、服务能力弱,特别是围绕主导产业发展、服务中小科技企业服务机构难以满足实际需求;产业集群内企业间的创新合作远远不够,产业技术联盟、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等新型创新组织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与集群创新密切相关的专业化、知识化服务提供商在宁波尚未形成规模,新型研发服务业业态和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在服务业中比例偏低。此外,风险投资机构数量少、规模小,科技企业孵化器、科技公共服务平台等创新创业载体的专业服务能力也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2010年面临的形势、挑战和机遇 百年危机史表明,科技在应对经济危机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突出作用。随着国家应对金融危机、强力刺激内需、确保国民经济增长的各项措施逐步实施,科技发展将在继续面临国际经济形势压力的同时,迎来许多难得的机遇。宁波已进入一个关键的战略型转型期,依靠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驱动力不仅仅是时代的主题,也是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根本应对之道。在新形势下推进宁波创新型城市建设,既面临重大机遇,也面对着严峻挑战。 (一)国内外形势 从国际上看,竞争的核心日益体现为创新能力的竞争。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各国政府和产业界以科技创新提升竞争力,大幅度增加科技投入,着力培育新一代的主导产业,努力抢占未来科技和经济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以美国为例,2009年2月,政府提出了总额787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其中的1200个亿拿来全力支持高科技产业;4月27日,奥巴马到美国国家科学院的146届年会上发表演讲,提出要把研发投入提高到GDP的3%以上,这也将是美国历史上的最高水平。欧盟把2009年定为欧洲创造与创新年,作为欧洲在全球化环境下应对经济危机的主要对策。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的大企业利用其拥有的雄厚资金低价收购国外企业,从而快速获得海外市场、管理经验以及高端人才。   从国内看,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措施。在一揽子计划中,把发挥科技支撑作用、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应对危机的重要内容。2009年3月,国务院下发《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国发 9号),提出了六项支撑措施和四项政策条件保障,加快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与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建设,创造新的市场需求。同时,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启动了扩大内需、促进增长的十项措施和4亿元刺激经济计划。科技部启动应对金融危机提供科技支撑方案,并出台一系列政策,重点对高新技术产业、重大科技专项、培育低碳经济和生物经济四个方向做出倾斜,其中用于重大科技专项和科技研发的投入将达数千亿元。2010年,国家还将有一系列推动自主创新的重大政策和举措逐步推出。 随着国家支持自主创新的政策措施陆续出台,全国各地掀起了新一轮创新热潮。深圳市已于2009年2月率先出台《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实施方案》,拟投75亿设创新城市专项资金,实施8项科技计划,继续推进10大工程,并制定出台《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三年(20092011年)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力争用3年左右的时间,构建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研发和产业体系,构筑自主创新环境保障体系,为创新型城市建设奠定基础。国内其他许多城市创新型城市建设也相继进入关键时期,绝大多数省市大幅增加科技投入、大力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区域创新竞争十分激烈。 (二)宁波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1.机遇方面 第一,政策支持和财政投入力度的加大,将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为应对金融危机,在党中央、国务院已出台了一系列保增促调的政策的基础上,宁波出台了保稳促调19条意见、扩大内需12条措施和23条政策、金融保障18条措施等一套政策组合拳,帮助企业尽快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下步,宁波将会陆续出台一些加快经济转型发展的政策,继续加大财政科技投入力度,加大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引导和支持,把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作为应对的关键举措,为自主创新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危机形成的倒逼机制将加速宁波企业自主创新,也为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危机使企业的创新需求更加旺盛,高附加价值、低资源消耗、高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的产品和技术将更受青睐。同时,企业创新成本大大降低,无论是人员薪资、设备价格、制造费用等都会有明显下降,可以用更低的成本获取更加优质的创新资源。经过危机的洗礼,一定会出现一批更加具有创新和创造能力的优秀企业,淘汰一批低端生产没有创新的企业,从而提升宁波企业的整体水平,加速产业结构调整。 第三,创业板的推出有利于提高资本市场运用率,克服创新型企业及高成长企业的发展瓶颈。推出创业板是完善我国资本市场层次与结构、拓展资本市场深度与广度的重要举措,有利于拉动民间投资,提高资本市场运用率,引导社会资源向具有竞争力的新兴行业。对于宁波企业而言,创业板拓宽了中小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有利于促进一批发展潜力大、带动作用强的高成长、高科技中小企业和自主创新企业加速发展,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推进宁波自主创新战略的实施。 第四,创新资源在全球加速流动,为宁波科技合作带来新的市场资源。金融危机给发达国家带来巨大压力,更多的跨国公司为集中资源、降低成本实行外包,国际间优质创新资源的互动明显增强,给企业带来新的市场资源。同时,国外先进技术、成果、科研机构也将向外寻求发展空间,国际人才等科技要素流动加快,这将为宁波加强国际科技合作、引进海外高端创新资源提供有利时机。宁波拥有较强的经济综合实力与科技创新实力,较为完善的市场体系和优良的基础设施,只要主动谋划,因势利导,措施及时有力,完全有可能充分利用这一机会实现自主创新能力的跨越式提升。 2.挑战方面 第一,市场需求萎缩可能影响创新产品供给。当前国内外市场对投资品和消费品的需求出现下滑,由此高品质、高技术含量、高价格特征的创新型产品的市场销路也将缩窄,宁波开辟新市场的难度有所加大,新产品开发及市场推广将放缓。 第二,创新风险放大可能影响创新产出预期。创新活动本身就具有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而危机将这种风险进一步放大,降低了对创新成功率和收益率的预期。受此影响,银行、社会资本对创新创业的观望情绪将明显增强,尤其是创新发展所需要的风险投资萎缩,企业的创新信心和社会支持创新的活动会受到抑制。 第三,技术贸易壁垒问题将继续影响宁波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许多发达国家大范围地提高产品卫生和环境安全标准,直接波及宁波具有出口优势的机电、纺织品和服装、农水产品等领域,使宁波成为国内遭受技术壁垒最为频繁的地区之一。如何趋利避害、拓展外贸出口途径、保持和促进宁波外贸出口持续高速发展,已成为当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第四,节能减排面临挑战。从长期看,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不合理是节能减排的持续压力;从当前看,金融危机给节能减排带来新的挑战,一些企业节能减排的投入和管理在减弱,污染减排工程实施进度缓慢,高污染、高能耗、重复建设的现象仍然存在。2010年,如何处理好保增长、扩内需与节能减排的关系,实现 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 但从目前的形势看,科技创新的重要性虽然被普遍,但具体操作中难以得到现实的关注,对创新的长远规划和部署会更多的让位于短期救急的迫切任务。对此我们应给予充分重视,进一步坚定信心、变不利为有利,使当前危机真正成为宁波科技创新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四、2010年科技发展思路和对策建议 (一)科技发展思路和目标 1.总体思路 2010年,科技工作将继续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结合当前形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业环境,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全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增强科技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和城市发展转型。 2.预期目标 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增强。专利授权量突破1300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700件;开发市级以上新产品1500余项;新建市级以上企业工程(技术)中心50家,其中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研发中心)8家;引进开发高新技术项目350项,引进共建研发机构20家;培育科技创新团队2个。 高新技术产业稳步发展。力争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超过1400亿元,新增高新技术企业50家,培育专利示范企业20家。 科技投入持续增长。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力争超过1.5%。 农业与社会科技进步水平不断提高。培育认定并滚动支持农业科技创新载体20家,开发农业与社会发展领域共性关键技术40项,示范推广生态、环保、节能、卫生等领域先进技术20个。 (二)下一步对策建议 1.加大科技投入,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 一是加大科技投入,创新投入机制。积极探索和建立科技先导、财政引导、金融支撑的科技投入机制,依法加大财政对科技的投入力度,确保地方财政科技投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速度,通过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投入的引导作用,推动全社会科技研发经费持续稳定增长。深化科技投融资改革,吸引民间资金、外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支持中小科技型企业发展,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本为补充的科技投融资体系。调整和优化财政科技投入结构,更多的关注上游技术、重点领域的研究开发,合理安排各类经费,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规范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二是加强规划引导,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适应新形势科技工作的要求,编制完成《宁波市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选择2-3个重点行业,制定产业技术路线图。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科技法律、法规,制定和完善地方性法规,将保护和促进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纳入法制化轨道,争创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网络、广告牌、宣传册等信息资源,不断加强宣传工作,营造创业氛围。 2.健全区域创新体系,有效提升科技创新支撑能力 一是加强以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学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源头创新能力。以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及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为依托,强化企业创新载体建设和技术开发能力,加快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创建国家级企业工程(技术)中心、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研究院等高层次企业研发载体,吸引国家工程实验室、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宁波优先支持具有解决产业重大技术问题能力和条件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开展产业前沿、关键技术研发。 二是围绕5+5产业领域,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加快宁波研发园区建设,争取在十一五末集聚100家研发机构、1000家创新服务机构和创业企业、20000名科技人才,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技术创新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和输出基地。加强高水平产业公共研究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的建设,开展产业前沿或重大共性技术、关键技术集成开发。面向全市各类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设立产业创新集群计划,建立网络化、开放性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撑平台,或产业基集群(基地)促进机构,提升产业集群和特色产业基地的创新发展能力。积极探索市场化的产学研合作创新机制,鼓励以企业为主导、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参与,建立产学研技术创新联盟。 三是推进公共创新平台网络建设,提升创新服务能力。探索新型服务机制,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构建开放、高效、网络化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体系。鼓励各类技术转移平台、创新创业孵化平台的专业化发育程度,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新驿站。加快推进交易平台和投资服务平台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科技保险试点、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试点、发行高新技术企业债券等各类国家科技金融试点,促进创新资本和创新产业良性互动。 四是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提高服务能力。加快建设科技创业中心、留学人员创业园等形式多样的创业服务机构,积极培育成果转化、信息咨询、人才培训等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加快建设科技服务广场,形成完善的科技服务机构集聚区,满足和方便科技企业、科研机构、科技人员需求。通过加强网上技术市场建设,构建科学数据共享和文献服务体系,建立多语种网上科技商务平台。 3.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推进保稳促调和产业优化升级 一是进一步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大新兴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力度。目前宁波已形成特色鲜明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成为经济的重要增长点,应做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继续扩大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加强新材料、电子信息和光电、新能源与环保节能技术等领域的研究开发,推动产业合理布局和集聚发展,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成为引领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从而推进保稳促调和产业优化升级。 二是继续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创新科技投入机制,引导企业持续提高研究开发经费的比重,持续加大自主创新投入。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培育大型高新技术企业集团。切实落实宁波现有的各项技术创新的鼓励政策,支持研发力量较强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机构,加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制开发,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 三是加快建立多渠道的投融资体系,加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信贷服务。要广开高新技术产业投入资金渠道,加大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支持力度,拓宽银行贷款范围,积极发展风险投资机构,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上市融资,继续实施高新技术项目风险投资鼓励政策,根据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周期和生命周期建立多渠道的高新技术企业投融资体系。 4.推进知识产权战略,促进自主知识产权创造、运用、管理和保护 一是完善知识产权法规,强化知识产权政策导向。加快知识产权立法进程,提高立法质量,进一步完善法规体系,并加强知识产权立法的衔接配套,增强法规、规章的可操作性。根据新制定的《宁波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根据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重大专项等发展的要求,强化政策导向,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计划和有效的激励政策。 二是鼓励发明创造,提高自主知识产权运用能力。运用财政、金融、投资、政府采购政策和产业、能源、环境保护政策,引导和支持市场主体创造和运用知识产权。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成果的知识产权化、商品化、产业化,充分发挥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在知识产权创造中的重要作用。选择若干重点技术领域,形成一批核心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完善国家资助开发的科研成果权利归属和利益分享机制,将知识产权指标纳入科技计划实施评价体系和国有企业绩效考核体系。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优化创新创业环境。加强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能力建设,公平、合理、有效调处专利纠纷,打击专利违法行为,切实保护专利权人合法权益。强化科技项目的知识产权目标要求,培育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研究建立资源要素向自主创新倾斜的优先保障机制,鼓励专利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领域的发明专利技术产业化。 5.加大高层次科技队伍建设力度,提升科技人才支撑能力 一是重视高层次人才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充分发挥创新人才的核心支撑作用,实施创新型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和紧缺人才倍增计划,着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和自主创新意识强的企业家,造就培育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创新团队和科技领军人才。 二是加大国内外优秀人才的引进。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加速流动的契机,加强人才载体建设,完善柔性引进机制,推进千名海外留学人才集聚计划和甬江学者特聘教授计划,促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集聚,重点引进我市高新技术产业、支柱产业、新兴产业等领域急需的高层次人才。 三是创新人才管理机制。积极探索人才管理的新办法、新途径,创新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人才积极性,发掘人才潜能;完善科技人才梯队建设规划,促进人才队伍建设,创造充分发挥人才作用的良好环境。 6.加快农业科技创新,推进农业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是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根据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加快建设水稻育种、海洋生物工程等一批具有特色的重点实验室,组织创建林特产业、农业种质资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一批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培育农业创新型企业,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机构,支持有条件的农业企业组建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积极推进农村科技服务机构建设,提高农村科技社会化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农业科技交流,拓展合作领域。重点加强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国内涉农知名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合作,通过联合开展农业科研攻关、成果转化或共建研发机构,提高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能力。 三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农业产业技术水平。围绕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发展和产业基地建设,继续组织实施农业重大科技专项。围绕粮食、蔬菜瓜果、林特、畜禽、水产等特色产业发展,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基地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形成现代农业产业集群,优化农业产业布局。加强农业标准化与品牌建设,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知名品牌。培育发展农业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传统农业技术升级和高新技术成果的产业化。 参考文献: 国务院:关于发挥科技支撑作用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意见,2009年3月; 浙江省统计局、浙江省科技厅:2008年度设区市科技进步统计监测评价报告; 宁波市统计年鉴2006-2008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 2009年宁波市人才发展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宁波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8年; 宁波市科技进步报告2005-2008年,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宁波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白皮书-2008年度评价报告。 (作者单位:宁波市科学技术局)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40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珍贵照片(2009)
黄安年 2010-10-5 07:26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珍贵照片( 2009)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5 日发布 这里发布的是许令仪老师供图的 日军偷袭珍珠港的珍贵照片,照片已经在网上流传,说的是 1941 年 12 月 7 日,当日本偷袭珍珠港时,在美国军舰服役的一名水兵用德国布朗尼相机在现场抢拍了一些照片。这种古老的相机现在只有在相机博物馆里才能看到,而拍摄这些照片的胶卷一直被遗忘在相机里,直到 2009 年才被发现。也就是说,半个多世纪以来,这一珍贵的胶卷在相机里始终默默无闻地被放在一只床头柜里,经过 68 年后才被冲洗出来。请看看这些照片吧,其清晰程度令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http://www.52e-mail.com/html/down_72_2419.html 现在公布这些照片(20 张)是要提醒美国人别忘了当时的伤疤。日本是个既富扩张性又具排他性的民族 , 如果日本政府引导和纵容日本民众急剧向右转 , 迟早有一天日本有可能成为新的世界战争的策源地,那时日本攻击的目标不仅仅是中国 , 而是美国在内的全世界 , 历史的经验 , 值得注意啊!
个人分类: 世界历史研究(07-11)|4059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9熊股变牛股
zhuzl 2010-9-12 14:07
去年年底博客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355 中提到了2009年的十大熊股。今年表现如何? 其中 000578盐湖集团和000792盐湖钾肥已经进入超级牛股行列 分析:均属青海板块,农药,化工 000629st钒钛,600674川投能源,600583海油工程,600495晋车西轴已经启动 分析:四川钢铁行业,四川电力,天津采掘、建筑机械,山西机械 601186中国铁建,600350山东高速,002122天马股份,600886国投电力还在盘整 分析:北京建筑建材,山东公路,浙江机械,甘肃电力 后半年观点:关注机械,电力板块 推荐: 600674川投能源,600886国投电力 600495晋车西轴,002122天马股份
个人分类: 心得|3386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三辑(2009)
热度 1 mazheng 2010-9-10 15:30
博主按:马峥拥有下列摄影作品完全的版权、著作权、署名权和使用权,并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 出于一切 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 ,对全部作品、部分作品或作品局部的 下载、复制、转载、出版、展示 以及其他未尽述方式的使用。望各位朋友理解和自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4500 次阅读|8 个评论
回顾沼气产业2009
caoman 2010-8-23 09:13
2009,难忘的一年!世界爆发金融危机,中国喜迎60年华诞,低碳经济一夜成名,新能源产业走红全球,生物质能成了弄潮儿,沼气一词在世界尤其是中国各级政府报告中频频亮相。 2009,世界沼气产业发展的新里程碑。中国、美国、德国 不同国家各级政府,纷纷出台扶持政策,沼气工程经过40年的持续发展后,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在世界各地燃起,尤其是大中型沼气工程建设发展速度尤为迅猛,因为它重任在身,承载着解决环境污染、能源危机、金融危机等多副重担;作为一种复合性基础产业和分布式能源站,沼气产业成为社会各界的焦点。 在德国,建造了世界上第一个供应10多万户的沼气市政管网供气系统,世界上最大日发电20MW的沼气热电联产工程; 在瑞典,加速了沼气火车、出租车和公交汽车的生产运营; 在美国,发明了一种分离沼气中的有毒物质硫化氢从而获绿色沼气的新办法; 在挪威,大力推行以人类排泄物为原料产生沼气,用于新型生物燃料的城市公交车系统; 在英国, 以牛粪、玉米和青贮为原料建设了第一个对外(德国)承包实施的的沼气厂 ; 在中国,成功引进了车用沼气、秸秆沼气、餐厨垃圾沼气和干式发酵沼气生产技术,首次完成了户用沼气CDM交易 2009,中国沼气产业化发展的序幕。沼气工程建设突然以10倍左右(由百到千)的速度发展,尤其是大中型沼气工程的建设速度达到了全球领先,众多管理、技术和生产人员以饱满的热情投入了这场战斗,以青岛天人环境为代表,不但成功引入多项世界先进技术(如CSTR),而且自主开发出领先的ECPC拼装技术;不但承建了几十项具有非常示范意义的沼气工程,而且率先开创了分布式沼气能源站的建设模式,创造了沼气产业中发展的奇迹!尽管目前仍存在着不少待解决、待完善的问题,但目前成就的一切,已经为未来中国沼气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为世界沼气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经验。 别了 2009
个人分类: 随笔|2386 次阅读|1 个评论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二辑(2009)
mazheng 2010-8-19 17:50
博主按:马峥拥有下列摄影作品完全的版权、著作权、署名权和使用权,并 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 出于一切 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 ,对全部作品、部分作品或作品局部的 下载、复制、转载、出版、展示 以及其他未尽述方式的使用。望各位朋友理解和自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3983 次阅读|2 个评论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第一辑(2009)
mazheng 2010-7-22 20:37
博主按:马峥拥有下列摄影作品完全的版权、著作权、署名权和使用权,并 拒绝 任何组织和个人 出于一切 商业目的和非商业目的 ,对全部作品、部分作品或作品局部的 下载、复制、转载、出版、展示 以及其他未尽述方式的使用。望各位朋友理解和自律。
个人分类: 原创摄影作品精选|4345 次阅读|5 个评论
09国际地层年表
huaning 2010-6-21 08:46
2009国际地层年表 (PDF)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081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Plos One 最新影响因子4.351
热度 1 oalib 2010-6-18 17:53
公共科学图书馆(PLOS)是一家由众多诺贝尔奖得主和慈善机构支持的非赢利性学术组织,旨在推广世界各地的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PLoS出版了8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开放获取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比较具有影响力。 最新刚出的Plos One 影响因子为4.351,基本符合大家的预期。 公共科学图书馆(the Public Library of Science,简称PLoS)成立于2000年10月,是为科技人员和医学人员服务的非赢利性机构,致力于使全球范围科技和医学领域文献成为可以免费获取的公共资源。最初PLoS并没有将自己定位于出版者,而是鼓励和号召科技和医学领域的期刊出版机构通过在线公共知识仓库(如PubMed Central)为研究人员提供文献全文的免费获取。当时得到了来自180个国家30000多名科研人员的支持,但商业出版机构却没有给予响应。 2001年PLoS认识到,更为有效和实际的方法应该是自己创建提供免费存取的高质量PLoS期刊。于是,在 2002年11月份收到Gordon and Betty Moore基金会的900万美元的赞助后,PLoS招募工作人员成立了期刊编辑部,PLoS出版了7种生命科学与医学领域的期刊,可以免费获取全文。 期刊名称 影响因子 2009年度 2008年度 2007年度 PLoS Biology 12.916 12.683 13.501 PLoS Medicine 13.050 12.185 12.601 PLoS Computational Biology 5.759 5.895 6.236 PLoS Genetics 9.532 8.883 8.721 PLoS Pathogens 8.978 9.125 9.336 PLoS ONE 4.351 无 无 PLoS Neglected Tropical Diseases 4.693 4.172 无 PLoS Clinical Trials - 合并到Plos ONE 4.774 目前这7种期刊可以说是国际上顶级水平的科学期刊。但是大家十分关注的PLoS ONE(PLoS综合)在2009年6月新出的SCI影响因子(2008年度)中仍没有数据,令很多人惊讶。尤其对于中国作者来说,SCI的影响因子会影响到他们是否会向这个杂志继续投稿。根据《自然》一篇文章的分析,PLoS ONE定位在稍低水平的杂志,增加了文章发表数量,目的是为了更快的达到收支平衡。因此估计这些影响了PLoS ONE的文章质量,导致今年仍然没有影响因子的数据。但整体来说,PLoS系列的杂志质量仍然非常高。 比较好的消息是,在2010年1月5日,Plos网站公布Plos ONE被Web of Science收录了,并且现在已扩展到Plos ONE自创刊到现在的所有文章。 最新的影响因子出来了,Plos One 的影响因子是4.351,与很多人的估计类似。 这是最早的Open Access方式创办的期刊,发展到现在如此的高质量,非常值得我国科学界和出版界借鉴和学习。 转自OA图书馆:http://www.oalib.com/Html/OAziyuan1/OAqikan_488_32.html
个人分类: 论文相关|18624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聚合物科学期刊的影响因子
热度 1 yujoak 2010-6-18 14:23
今天上科学网,从头条获悉2009年的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已经出来。赶紧上JCR,把polymer science学科下的IF整理下,供大家参考。 2009年,polymer science科学下共提供了76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比2008年的多了三种,分别是 EXPRESS POLYM LETT (IF 1.452,为电子期刊,印刷版仅提供给几家图书馆), Polimeros(IF 0.333,巴西), J RUBBER RES (IF 0.146,马来西亚)。 在76种期刊中,IF>10的有一种(2008年有1种),IF>4.0有8种(6),IF>3.0有13种(11),IF>2.0有24种(18),IF>1.0有42种(34)。 2008年IF在2.0以上期刊的大多数,IF在2009年有所增加。而IF在2.0以下的期刊,2009年的IF有涨有跌。看来,学术期刊也有赢着通吃的趋势。 期刊 2009 IF 2008 IF PROG POLYM SCI 23.753 16.819 POLYM REV 5.612 4.829 SOFT MATTER 4.869 4.586 ADV POLYM SCI 4.600 6.802 MACROMOLECULES 4.539 4.407 BIOMACROMOLECULES 4.502 4.146 MACROMOL RAPID COMM 4.263 3.907 PLASMA PROCESS POLYM 4.037 2.921 J POLYM SCI POL CHEM 3.971 3.821 POLYMER 3.573 3.331 J MEMBRANE SCI 3.203 3.247 CARBOHYD POLYM 3.167 2.644 MACROMOL BIOSCI 3.108 3.298 J BIOACT COMPAT POL 2.800 1.896 MACROMOL CHEM PHYS 2.570 2.202 J BIOMAT SCI-POLYM E 2.505 2.158 REACT FUNCT POLYM 2.461 2.039 MACROMOL RES 2.369 1.787 EUR POLYM J 2.310 2.143 CELLULOSE 2.156 1.844 POLYM DEGRAD STABIL 2.154 2.320 POLYM INT 2.137 2.029 COLLOID POLYM SCI 2.057 1.736 EUR PHYS J E 2.019 1.943 SYNTHETIC MET 1.901 1.962 MACROMOL MATER ENG 1.742 1.925 J INORG ORGANOMET P 1.691 1.443 MACROMOL THEOR SIMUL 1.683 1.912 POLYM TEST 1.667 1.736 J POLYM SCI POL PHYS 1.586 1.586 J POLYM ENVIRON 1.571 1.129 POLYM ADVAN TECHNOL 1.532 2.017 MACROMOL REACT ENG 1.488 1.041 EXPRESS POLYM LETT 1.452 - POLYM J 1.386 1.456 J POLYM RES 1.364 1.032 POLYM ENG SCI 1.248 1.245 J APPL POLYM SCI 1.203 1.187 POLYM COMPOSITE 1.194 1.054 POLYM BULL 1.014 1.127 HIGH PERFORM POLYM 0.988 0.860 KOREA-AUST RHEOL J 0.965 0.759 IRAN POLYM J 0.932 1.072 J MACROMOL SCI A 0.792 0.720 J PHOTOPOLYM SCI TEC 0.780 1.140 INT J POLYM ANAL CH 0.775 0.824 ADV POLYM TECH 0.769 0.979 J REINF PLAST COMP 0.763 0.573 CELL POLYM 0.727 0.567 J MACROMOL SCI B 0.716 0.963 J CELL PLAST 0.706 0.623 POLYM SCI SER A+ 0.688 0.543 J ELASTOM PLAST 0.658 0.658 E-POLYMERS 0.644 0.661 INT POLYM PROC 0.637 0.521 RUBBER CHEM TECHNOL 0.635 0.631 FIBER POLYM 0.531 0.577 J VINYL ADDIT TECHN 0.530 0.317 CHINESE J POLYM SCI 0.526 0.644 DES MONOMERS POLYM 0.500 0.517 J POLYM ENG 0.486 0.360 POLYM POLYM COMPOS 0.470 0.355 POLYM-KOREA 0.464 0.610 ACTA POLYM SIN 0.437 0.565 KGK-KAUT GUMMI KUNST 0.422 0.291 POLYM-PLAST TECHNOL 0.420 0.456 J POLYM MATER 0.394 0.303 NIHON REOROJI GAKK 0.357 0.528 MECH COMPOS MATER 0.342 0.453 POLIMEROS 0.333 - SEN-I GAKKAISHI 0.301 0.182 POLYM SCI SER C+ 0.293 0.189 POLYM SCI SER B+ 0.290 0.272 PLAST RUBBER COMPOS 0.257 0.443 KOBUNSHI RONBUNSHU 0.183 0.170 J RUBBER RES 0.146 - (本表数据均来自Journal Citation Report )
个人分类: 学术相关|7449 次阅读|2 个评论
2009年SCI影响子因子多角度看点
cwhm 2010-6-18 06:25
2009年的 JCR影响因子公布 ,共有7347个期刊杂志被贴上了影响因子的标签,其中影响因子超过10的期 刊有128个,IF15的期刊有62个,IF20的期刊有36个,IF30的期刊13个,影响因子超过40的杂志有4个,分别为 CA-Cancer J. Clin.(IF=87.925),Acta Crystallogr. Sect. A(IF=49.926),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IF=47.050), Nature Reviews Molecular Cell Biology(IF=42.198 ) 看点一:中国 中国出版的期刊杂志有114个被SCI索引,其中23个期刊影响因子超过1,影响因子超过2的有9个,影响因 子超过3的期刊有Cell Research(IF=8.151), Nano Research (IF=4.370), Fungal Diversity(IF=3.803) 看点二:Nature出版集团 Nature出版集团的期刊影响因子独领风骚 Nature 及子刊 2009年影响因子 NAT REV MOL CELL BIO 42.198 NATURE 34.48 NAT REV IMMUNOL 32.245 NAT REV CANCER 29.538 NAT MATER 29.504 NAT REV DRUG DISCOV 29.059 NAT REV GENET 27.822 NAT REV NEUROSCI 26.483 NAT NANOTECHNOL 26.309 NAT PHOTONICS 22.869 NAT CELL BIOL 19.527 NAT REV MICROBIOL 17.644 NAT METHODS 16.874 NAT PHYS 15.491 看点三:多学科综合性杂志 Nature Science把自己的期刊定位为MULTIDISCIPLINARY SCIENCES,该分类共有48个期刊杂志,但是多数杂志的影响因子在1以下,影响因子突破3的除了Nature和Science外仅还有 PNAS(IF=9.432),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IF=4.241) 看点四:学科领域 查看某一个具体学科的相关期刊杂志的影响因子排序,比如纳米科学与纳米技术分类中靠前的杂志有 期刊 2009年影响因子 NAT NANOTECHNOL 26.309 NANO TODAY 13.237 NANO LETT 9.991 ADV MATER 8.379 ACS NANO 7.493 ADV FUNCT MATER 6.99 LAB CHIP 6.342 SMALL 6.171 NANOMEDICINE-UK 5.982 NANOTOXICOLOGY 5.744 看点五:具体杂志 可以查询它在不同的学科分类中的排序和大概档次,比如对于ADVANCED MATERIALS (IF=8.379) 期刊,可以查询如下的排序结果
个人分类: 博文推介|14436 次阅读|22 个评论
舒适的环境 健康的心脏-- “世界心脏日”系列文稿’2009
hucs 2010-6-9 20:25
舒适的环境 健康的心脏 -- 2009 年世界心脏日主题 : 维护健康的工作环境 ( Workplace Wellness ) 胡大一 胡春松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 南昌大学医学院 (注:作于 2009 年 9 月,原载作者雅虎博客。) 1 环境异常:心脏的内忧与外患 人们赖于生存的环境,从地球到太空,都与人们的健康密切相关。这里,列举与心脏健康有关的主要环境因素,包括内外环境异常,我们称之心脏的内忧与外患。 外环境异常:心脏的外患 内环境异常:心脏的内忧 1 )水 - 空气 - 土壤 - 声音 (WASS) 污染 : 相关疾病 , 例如 : -- 水污染 1) 急慢性炎症 -- 烟雾 / 粉尘 / 病毒或细菌 2) 口腔疾病 -- 沙漠或潮湿 3) 四高 ( 血压血脂血糖尿酸 ) -- 噪声 4) 慢支,肺气肿, COPD 等; 2 )缺乏阳光 或 过度暴晒 5) 胃心 、 胆心综合征,脂肪肝等; 3 )高温或严寒;高原或潜水 6) 甲亢,糖尿病等; 4 )电磁辐射 ( 电脑 / 电视机 / 手机 / 打印机 / 空调 / 微波炉 , 等 ) 7) 慢性肾炎,肾血管异常等; 5 )室内装修污染 / 食品污染 8) 贫血,血小板异常等; 6 )人际关系紧张 9) 其它,如职业病; 7) 社会地位 / 经济状况低下 8) 竞争压力大 2 工作环境与心血管病 良好的环境,包括工作、学习、生活、家居环境,是维护健康,尤其心血管健康的基础。而异常的环境(如上述)将成为心脏的内忧与外患,影响人们的心血管健康并导致心血管疾病。 美国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连续两小时吸入被污染的空气会使人血压升高,严重者还会引发 心血管 疾病如心肌梗塞。污染的空气引发血压升高并使血管受损的主要因素是空气中的微小颗粒物。大城市空气中,直径小于 10 微米细微颗粒物的浓度通常为 4~20 微克 / 立方米,研究发现,浓度每增加 10 微克 / 立方米,发生心血管 疾病 的危险将增加 24% ,由此造成的死亡风险将增加 76% ;而发生心肌梗塞和心力衰竭的风险增加 1.4 倍,死亡率增加 1 倍以上。 研究还发现,与空气质量良好地区的老年人相比,暴露在一氧化碳环境中的老年人具有更高的心血管病发病风险。当大气中一氧化碳达到一定浓度时,心肌梗塞患者发病率就会出现增高,部分心脏病死亡病例与高浓度的一氧化碳直接相关。英国一项针对暴露于废气环境中的 男性 工人的实验发现,空气污染可明显加重心肌缺血,如原有 心脏 病,则会引起更为严重的后果。 长期吸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研究发现,办公场所被动吸烟也会增加心血管患病危险。 交通噪音常让道路附近居民心烦意乱。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如果长期暴露在 60 分贝以上的交通噪音中,容易患 高血压 等 心血管 疾病 。德国研究发现,居住在交通要道 150 米 之内的居民与远离交通要道的居民相比,冠心病的发生率增加了 1.85 倍。 夏日高温导致中老年心血管病高发,极易发生心衰,危及 健康 和生命。热浪袭击导致的充血性心力衰将较平常增加一倍以上。这是因为,夏季人体 心脏 本身的供血不足,加上 超负荷 运转,极易导致心力衰竭发生;同时,高温天气诱发老年人血压升高,是造成心力衰竭的又一因素。此外,夏天吹空调易诱发感冒、肺部感染等,高温易使人心情烦躁、睡眠不足、食欲不振等,这些都是诱发心衰的因素。而冬季是心脑血管病高发季节,且其他季节多 3 倍至 5 倍。寒冷气候和不良饮食习惯是主要原因。 研究发现,在电视屏幕前久坐不动会增加 儿童 患 高血压 和成年人患糖尿病风险。时间越长,其患病风险越大。可能与静息时间长,缺乏运动以及辐射有关。 老白骨精 ( 老板 / 白领 / 骨干 / 精英 ) 们,由于工作中 竞争压力大, 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交感神经过度兴奋,导致心脏负担加大,心脏受损,易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病。 3 消除内忧外患,维护心脏健康 心血管 病 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的沉重负担, 全球每年有约 1750 万人死于此病 。据世界心脏联盟预计, 2025 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25 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 3 人就有 1 人将罹患心血管病。心血管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堪称威胁人类健康的 第一杀手 。心血管病 流行也 给我国经济带来沉重负担。据估计, 2006-2015 年间, 心脏 病、中风和糖尿病将给中国的国民收入造成 5580 亿美元的损失。因此,要 维护心脏健康,就必须消除上述内忧与外患等危险因素与疾病。 一方面,要大力开展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让人们远离内忧与外患;另一方面,要有效利用现有资源,例如,有效利用天气预报,当 空气污染指数较高时,心脏病、 糖尿病 或肺部疾病的患者就应该控制和减少户外活动;此外, 改善居住和工作环境并制定相关政策,如合理控烟,创造无烟环境,对人们的健康尤其心血管健康非常重要。因为,研究发现,环境可能与高血压等风险有关。一个能够提供更多的 公共运动设施和 锻炼机会,食品比较卫生,周围氛围良好,人际关系协调的区域,人们患高血压等心血管病的风险就较低,相应地 经济损失小及医疗负担轻。 因此,良好的工作和居住环境,可让人们的心血管更加健康。 事实的确如此,舒适的环境健康的心! 附件:相关背景 2009 年 9 月 27 日 是第 9 个世界心脏日, 2009 年世界心脏日的主题是 维护健康的工作环境( Workplace Wellness ) 。 世界心脏日 由来自 97 个国家的 168 个心脏病协会和心脏病基金会组成,是世界心脏病联盟于 1999 年开始发起的重要活动之一,成员国涵盖亚太、欧洲、中美洲和非洲。世界心脏日定于每年 9 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举行。 世界心脏日 作为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手段,目的是促进全球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开展控制危险因素的宣传教育活动,为各个成员国共享和传播心血管疾病预防的最新资讯,创造良好的机会。 据世界心脏联盟预计, 2025 年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25 岁以上的成年人中,每 3 人就有 1 人将罹患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远远高于包括癌症、艾滋病在内的其他疾病,堪称威胁人类健康的 第一杀手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34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2009年SCI期刊影响因子
储成才 2010-5-9 16:10
2009年期刊SCI影响因子
个人分类: 佳作欣赏|4029 次阅读|2 个评论
见证2009:独墅湖高教区发展回眸
pikeliu 2010-5-1 22:31
编者按:2009 年,风云际会。国际金融风暴引发世界经济振荡,全球各项产业萎靡不崛。在中央提出信心比黄金还重要的口号声中,独墅湖高教区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在科技、教育、文化、体育、信息与市政建设、精神文明等各领域取得了累累硕果。 峥嵘岁月,豪情满怀。值此辞旧迎新来临之际,新闻中心从近600篇新闻报道中撷取整理一年来有关高教区各项事业发展的报道精华,为辛勤耕耘在高教区各个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的园丁送上掌声和敬意。 January1 月 西交大苏州研究院科研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在1月9号召开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由西安交通大学电力设备电气绝缘国家重点实验室及下属苏州研究中心暨苏州市电力设备与电气智能化重点实验室的王建华、张杭老师等主持完成的智能电器理论、关键技术及系列产品开发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此项目属于电器和电子信息交叉领域,针对智能电器应用所涉及的难题,进行系统研究,它是提高供用电技术水平的关键,项目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部分达到国际领先,目前仅美、德等少数国家掌握核心技术。利用研究成果,实验室与行业知名研究所、企业合作开发了16个系列50余种型号的智能电器产品,通过国家权威机构的检测,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列入国家重点新产品2项,国家级火炬计划2项。这些产品目前已实现批量生产,在国内20多个省市中广泛应用,并且拓展到了国防领域,新增产值23.71亿元,新增利税4.54亿元,一举打破了国外对此产品的垄断,对国内智能电器产品的研发与应用起到了引领和推动作用。 高教区 校园一卡通 捧市级大奖 新年伊始,在苏州市信息化办公室主办的2008年度苏州信息化项目工程评奖中,独墅湖高教区苏州通校园卡荣获设施统筹奖。 独墅湖高教区一卡通公共服务平台是基于苏州城市一卡通服务平台建设的优质工程,校园一卡通除了具备城市一卡通的常用功能外,还拓展了在高教区内进行餐饮、购物、知识充电、体育锻炼、门禁、考勤等十多项服务项目,只要携带余额充足的校园一卡通,便能满足消费者在高教区内的吃、穿、住、行需求,基本能实现无币化生活。 图书馆成为市高层次人才指定信息服务机构 在1月举行的苏州市社会化人才开发工作研讨会上传出消息,根据苏州市委办公室、苏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苏州市高层次人才培养资助实施办法(试行)》相关规定,市人才办决定把独墅湖图书馆作为我市高层次人才获取专业资料、行业信息等活动的定点服务单位,主要通过图书馆的科技信息服务平台为苏州高层次人才及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相关信息服务。为更好地服务于高层次引进人才,苏州独墅湖图书馆为此项目特别设计了文献服务卡及专门的用户服务手册,并准备按照用户需求及时为用户提供专门的使用培训,有针对性地服务好这些高层次科研工作者。 February2 月 市优秀健身馆金字招牌照亮体育发展中心 2月12日下午,2008年度苏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定点健身场馆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在独墅湖高教区举行。会上,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体育发展中心等3家单位被评为优秀定点健身场馆。 独墅湖影剧院数字电影、3D 电影重装上阵 独墅湖影剧院先后引进数字电影与3D立体电影系统,3月1日起,该院将首度推出3D电影《地心历险记》,成为全市第二家能够欣赏到3D效果的影院。 与传统胶片电影相比,数字电影放映质量稳定,储存在硬盘中的影片资料不会出现任何磨损、老化等现象,放映时更不会出现抖动和闪烁,堪称永不磨损的电影。3D电影突破银幕束缚,超越以前电影技术水平,彻底颠覆了看电影的传统理念,带领观众走进一个从未见过的奇妙立体世界。 中科大举行硒与人体健康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2月26日,在首届学术委员会暨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新技术鉴定会。赵其国院士等8名专家对硒谷科技有限公司利用纳米靶向引导技术研发的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作出了省级新技术鉴定。 鉴定意见认为:富有机硒农副产品营养剂项目技术先进,构思巧妙。采用天然富硒矿物和生物富硒资源为原料,利用纳米靶向引导技术,将高硒区资源转化为对健康有益的生物有机硒,使农副产品硒含量提高。经科技查新,上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部分产品已在苏、皖等地多家企业的农副产品进行应用试验,客户反映良好,具有经济和社会双重效益,以及市场化应用前景。 March-----3 月 市推进自主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上东大苏研院获殊荣 在苏州市推进自主创新暨科技奖励大会上,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为公教授获得2008年苏州市科技合作贡献奖;苏州市生物医用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吉民教授,高频高功率器件及集成技术研究中心主任高怀教授分别获得2008年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称号。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省长助理徐南平,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苏州市领导以及省科技厅有关领导出席。 苏州市科技合作贡献奖重点奖励在苏州市科学研究、技术发明、技术开发、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合作、科技投融资、科技普及推广等科技活动中作出突出贡献的自然人或组织。姑苏创新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则重点支持集成电路与软件、现代通讯、光电子、纳米技术等12个重点领域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凡落户苏州的创新创业领军人才都将享受到人才落户、创新创业载体、科技专项经费、创业风险投资等四个方面的优惠政策扶持。 中国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 扎寨高教区 3月9日上午,从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传出喜讯,由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联合会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中国天文学会主办,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体育发展中心)等机构协办的2009中国世界遗产国际青少年夏令营落户高教区。 本次夏令营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二级国际机构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发起,围绕UNESCO2009天文年与世界遗产主题内容,结合今年将在苏召开的国际天文年学术大会以及四百年一遇的日全食天文奇观而组织的一项主题活动。在为期12天的活动中,全体营员将参观苏州及周边地区的世界遗产和古天文遗址,亲身观测持续长达5分钟的日全食,并在天文学家和遗产专家的现场指导下,模拟开展中国古天文遗址的世界遗产申报活动。 服务台商提供人才 台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成立 3月13日,园区独墅湖高教区就业和培训指导中心与园区台湾同胞投资企业协会合作,共同搭建起台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平台,为600家园区台企开出一条服务台商、提供人才的绿色通道。 台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的成立,旨在把园区台企和高教区服务资源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力求办成一个使台商满意、学生感谢的公益服务平台。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在苏台商更要抱团取暖、共克时艰,将更多精力放在提升自我、苦练内功等充电培训上。而从目前来看,园区台企的订单量已明显上升。建立起台商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这个大平台,正可为在苏台企在用工高峰到来时,做好充分准备。 高教区再添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 3月27日下午,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企业分站挂牌仪式在高教区举行,落户于高教区内的苏州硒谷科技有限公司成为园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分站新成员。其他被授牌的还有苏州工业园区测绘有限责任公司、苏州吉玛基因药物科技有限公司和苏州同元软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截止3月,高教区共有两家企业被授予园区博士后分站。 园区博士后工作站成为企业最具活力的技术创新动力源,为园区加快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加速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快实施园区人才强区战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pril4 月 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苏州分中心落户高教区 为进一步提升苏州市和独墅湖高教区信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中科大苏州研究院的科研水平,经独墅湖高教办、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中科大苏州研究院协商决定,在独墅湖高等教育区设立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苏州分中心。4月2日下午,三方举行签约揭牌仪式。 成立后的苏州分中心将借助高性能计算中心的科研实力,结合苏州产业发展需求,推动大型工程科学软件和国产高性能计算机的研发和应用,培养高性能计算领域尖端人才、提升苏州信息产业的竞争力,服务苏州地方经济。在研究方向上,苏州分中心将致力于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高性能计算软硬件系统,主要包括: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高性能计算软件与工具环境、大型工程科学软件以及基于并行与分布式计算的应用系统等。三方达成共识,争取5年内把苏州分中心建设成为国家级工程中心。 西交利物浦学子勇夺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4 个一等奖 在2009举行的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上,由西交利物浦大学33名学生组的11支队伍参赛,从来自全球各地包括哈佛、MIT、清华、北大等名校的2049支队伍中脱颖而出,取得4个一等奖、一个二等奖,成绩和获奖比例在国内进入前8阵营,成为中外合作办学史上的一笔浓墨重彩。 高教区金陵观园国际酒店开工 4月20日,金陵观园国际酒店举行开工典礼。金陵观园国际酒店位于专家公寓一期南侧,翠薇街和规划河道之间,占地面积2.2公顷,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计划于2010年10月份投入使用。项目定位为高教区会议酒店,按照四星级酒店标准设计,局部设施达到5星级标准。建筑风格为简约的现代欧式风格,酒店拥有各类豪华客房188间/套。设有大型宴会厅1个(可承接600人的会议)、多功能报告厅1个,大中小会议室5间,能满足各类会议及学术交流。餐饮部分设有自助西餐厅、中餐厅及豪华包厢10个。此外,还设置有茶道(日式)、雪茄吧、红酒吧、KTV、美容美发等休闲娱乐空间。酒店建成后,将能顺利解决高教区会议用餐以及高端客户的住宿需求,成为各院校及科研单位综合型的学术交流场所。同时还能进一步完善高教区的城市职能,提高独墅湖高教区招校引研、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教师职称评定难题解决 高教区成立职称评审委员会 4月21日,高教区职称评审委员会举行成立大会,会上讨论了职称评审委员会章程、工作办法、学科评议组分组等事宜,明确了职称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与工作流程。来自区内9个院校的20多名评审委员参加了会议,共同见证高教区教师职称评定工作取得重大突破。 截止4月,高教区内有7所异地办学的研究(生)院,另有两所新成立的中外合作大学。9所院校在本地聘用的教师目前已超过400名,此前因为7所研究院对于新聘教师不具备帮助申报职称评定的资格,一度成为高端人才引进的瓶颈,现经过省厅授权后,解决了这一难题,它对区内教师发展、学科发展以及院校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提振作用。 独墅湖图书馆开启德鲁克之窗 4月23日,享誉中国的德鲁克之窗揭牌仪式在独墅湖图书馆盛大举行。今后,热爱管理学的知识工作者和广大师生,都可以在德鲁克之窗学习和实践德鲁克学说,聆听德鲁克现代管理思想及管理技巧的专题课程。 德鲁克学院向图书馆捐赠了1000册德鲁克管理学著作,德鲁克阅览室家具及装修资金等,金额达4万余元。德鲁克之窗正式对外开放后,独墅湖图书馆将开展德鲁克读书会和大讲堂,倡导德鲁克先生终身学习的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学习方法,不断扩大德鲁克思想的影响。于此同时,图书馆还将与彼得 德鲁克管理学院共同支持苏州德鲁克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实现对在校大学生和企业、组织的知识工作者人生观、价值观、事业观、职业生涯道路的积极引导。 May5 月 西交利物浦洋教授当选市劳模 苏州市政府举行了市五一劳模表彰大会,西交利物浦大学副校长杰瑞米史密斯教授被授予苏州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史密斯教授是苏州历史上第二个获此殊荣的外籍人士,也是高教区内首个获得市劳模的洋教授。 基督教堂内装设计获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金奖 在北京第七届中国国际室内设计双年展上,由独墅湖高教区参展的苏州独墅湖基督教堂室内装修设计荣获金奖。 独墅湖基督教堂整栋建筑为哥特式风格,总建筑面积约5600平米,包括主教堂、牧师楼和钟楼三部分,可容纳人数约2100人。设计师把宗教教义与艺术元素紧密结合,用宗教艺术的感染力来增强宗教教义的渗透力和影响力,凸显整个教堂的审美价值。大礼拜堂的设计延续了建筑的哥特式风格,采用高直、标准的罗马爱奥尼克柱式及立面上半部束柱,充分体现大礼拜堂高、直、尖、细的装饰效果,辅以间接照明、智能化光控等照明手段,烘托室内丰富的装饰轮廓,体现宗教建筑的神秘氛围,彰显宗教礼仪过程中的精神寄托。基督堂竣工使用后,将成为园区基督信仰者最为重要的精神机会地。 科教创新区启动商业 核 动力月亮湾建设项目开工 为整体活化区域人文活力并带动对周边地区的人气吸引,根据苏州市和园区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日前,科教创新区在区内月亮湾地段规划建设建筑面积达111万平米的商业核心板块。5月22日上午,月亮湾建设项目举行开工仪式。 月亮湾区域毗邻独墅湖,作为科教创新区配套商务区,由美国优联加建筑设计事务所按中央商务区标准高起点高水平规划,整体布局依据一个核心、一个东西轴线,一条自然界线,三个纵向层次的设计理念展开,在总共0.73平方公里区域内规划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其中已经建成12万平方米,待建99万平方米。 月亮湾核心区整体开发建设分三期实施,此次开工建设的一期项目有建屋大厦、月亮湾国际中心、教育发展大厦、月亮湾置地酒店商业街等四个,总建筑面积超过3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功能涵盖商业设施、星级宾馆、酒店式公寓、高级写字楼等领域,这批重点商业项目的开发建设,对于进一步改善科教创新区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重要意义。至2011年左右,上述项目将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 科教创新区3 家大学科技园启动 5月24日下午,在迎接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周年之际,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首批建设的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西安交通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苏州大学科技园(园区)三家大学科技园正式启动。 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在科教创新区建设的研究院发展迅速,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的建设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三个大学科技园的正式运作,将进一步加快高校科技成果产业化,会全面扶持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发展,不断孕育出创新合作成果,共同深化官产学研资介体系建设,使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尽快成为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育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苏州IP 融合通信开放实验室在科教创新区启动 5月24日下午,苏州工业园区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分公司、苏州工业园区与英特尔(中国)有限公司战略合作签约暨融合通信开放实验室启动仪式在科教创新区举行。此次合作将提升园区企业技术核心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推动园区融合通信产业快速发展,提升产业影响力。 IP融合通信产业服务平台位于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围绕IP融合通信产业发展关键共性服务需求,提供融合通信全线产品研发、中试及工程化配套环境,推动打造包括核心层、汇聚层、接入层、终端应用层芯片、设备、系统与数据服务完整的融合通信产品产业集群链,形成全国重要的IP融合通信产业研究、开发、测试、试商用基地。 第一届水污染与管理国际会议在中科大苏研院召开 5月24至27日第一届水污染与管理国际会议在中科大苏州研究院隆重召开,来自亚洲、欧洲、北美以及澳洲等地区的150位专家学者出席了此次会议。会议进一步促进了中科大-香港城大环境技术联合实验室在更高水准和程度上参与国际交流,扩大了平台的影响力。 June --6 月 产学研建设成果丰硕 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校区落成 6月6日下午,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校区落成仪式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行。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与东南大学党委书记胡凌云共同为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校区揭牌。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王荣向东南大学校长易红交送了新校区落成启用的钥匙。苏州市委副书记、市长阎立,苏州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等出席了仪式。 建成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坐落于风景秀丽的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占地6.67公顷(100亩),建筑面积6.3万平方米,基础设施投资2.5亿余元。新校区主要包括:科研实验楼与行政楼、软件学院(苏州)、国家大学科技园(苏州)等。科技园首期孵化面积1.2万平方米,已吸引了苏州博创集成电路设计有限公司等25多家企业入驻,企业注册资本金达1.3亿余元。2009年底,可形成孵化场地3万多平方米。科技园依托高校的学科与人才优势,重点培育及引进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方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力争建设成为具有专业特色的大学科技园,为推动东南大学科技成果产业型转化,培育孵化科技型企业,为区域科技经济的腾飞提供各项高效、优质服务。 西交利物浦开出09 年内地高校最高奖学金 6月15日,苏州西交利物浦大学对外宣布了该校2009年中国内地新生奖学金及实施办法,优秀考生入学后四年内最多可获高达20万的奖学金,这也是2009年内地高校开出的最高奖学金。 西交利物浦大学2009年面向全国在本科第一批次招生,该校今年对高分考生的热情依然不减,公布的新生奖学金一等全额为5万元人民币/人/年,二等半额为2.5万元人民币/人/年。具体条件为一、2009年填报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考生中,高考成绩高于当地一本线70分(按总分750分计)或高考名次列各省、市、自治区前1/200者,通过申请及学校面试后,可获一等全额奖学金。江苏考生(总分480)双A等级、超本一线45分者可获一等全额奖学金。二、2009年填报西交利物浦大学的考生中,高考成绩高于当地一本线50分(按总分750分计)或高考名次列各省、市、自治区前1/100者,通过申请及学校面试后,可获二等半额奖学金。江苏考生(总分480)双A等级、超本一线35分者可获二等半额奖学金。 编辑 杨陈晨 见证2009:独墅湖高教区发展回眸(下篇) July 7 月 苏州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在东大苏研院成立 7月1日苏州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揭牌仪式暨首届供应链金融学术论坛在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举行。苏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翟俊生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陈龙为中心揭牌,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为公与苏州赛富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胜涛签订了合作协议。 苏州市供应链金融研究中心将利用东南大学的优秀学术研究团队,辅以市场化手段,力争在3年内打造成为国内外供应链金融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知名品牌,形成3-5项国际一流的学术成果,培养业界急需的高水平学术和实务界人才。与此同时,双方将在技术合作、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 中科大苏州科技园成立 7月3日,中国科技大学与苏州市校地双方的代表相聚在合肥,举行了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科技园签约暨揭牌仪式,并召开了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理事会第二次会议,中科大 苏州科技成果交流会也同时举行中国科技大学苏州研究院是第一所入驻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的院校,经过近7年的发展,研究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和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了更好地凝聚地方政府、高等院校、科技企业、研发机构等多方力量,加快推动官产学研资介一体化发展进程,实现校地校企互利共赢。 创业姑苏 青年精英创业大赛 东大苏研院拔头筹 7月13日,由苏州市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多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09创业姑苏青年精英创业大赛在市会议中心举行颁奖典礼,36个创业项目脱颖而出,分获A、B、C类及优秀创意项目奖。其中,位于科教创新区内的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龚宗洋团队问鼎大赛唯一一个A类奖项,获得30万元奖励资金。据悉,本次比赛科教创新区内包括中科大苏州研究院、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院在内的三所高校10个项目入围获奖,奖金累计约80万元,占赛事总奖金额的46%。 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成立 7月24日,南京大学(苏州)高新技术研究院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正式成立。研究院的成立是南京大学进一步推进校地合作、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功能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标志着苏州及园区与南大的全面合作关系迈上了一个更高的台阶。南京大学党委书记洪银兴,苏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国强,市委常委、园区工委书记马明龙等出席签约暨揭牌仪式。 南大高新技术研究院将更加注重科技成果的转化。研究院的目标是要以成果转化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引领产业发展方向,成为区域创新的核心,实现人才培养、新产品开发的功能,开展技术服务,协助园区和苏州市政府引资、引智;同时,研究院要成为工程和应用学科新的增长点,以建设省部级工程中心、国家工程中心为目标,推动应用科学的发展,争取国家项目。此外,研究院还将大胆进行技术、体制创新。 August8月 推动装备制造业升级 独墅湖畔拉开 苏州论坛周 8月1日上午,装备制造苏州论坛周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开幕。为期5天的论坛周集聚了国内装备制造领域权威专家、科研人员、企业代表320余人,包括7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会代表主要来自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中国机械制造工艺协会理事及会员单位、国家973项目超高速加工及其装备的基础研究承担单位、全国高校机床研究会会员单位等,专家们将就先进制造、高档数控机床等领域中的基础学科、关键技术和产业发展趋势等进行交流与探讨。 作为本次论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家973项目将举行超高速加工及其装备的基础研究报告会。这一项目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是对我国制造领域的未来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具有战略性、前瞻性、全局性和带动性的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采用首席科学家负责制,由西安交通大学机械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卢秉恒教授担任。 研究生公寓竣工档案顺利通过验收 教投公司研究生公寓工程竣工档案通过了园区档案管理中心验收,这是园区档案管理中心实施建设工程竣工档案验收新流程、新标准以来公司首个获得通过的工程项目。 研究生公寓工程档案共组卷160卷,其中文字127卷、图纸33份、数码照片74张、CAD竣工图143张,为房屋使用证、房产证的顺利办理提供了凭证,同时也为今后的房屋维修、物业管理提供有力保障。 高教区与三星半导体签署合作协议 8月19日下午,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三星半导体全面合作协议签定仪式在高教区举行。这将全面推动高教区内院校与三星半导体在人才培养、实验室建设、实习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的合作。 三星半导体公司向高教区内西交利物浦大学电子与电气工程系实验室及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高频高功率器件与集成技术研究中心等捐赠了价值约120万的半导体设备,并将无偿提供设备使用方面的必要指导及相关技术资料。高教区内西交利物浦大学、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四川大学苏州研究院等学校将为三星半导体公司提供赠予培训名额与课时,MBA、工程硕士等专业学位硕士培训课程,企业定制管理课程,联合开发技术课程等教育培训资源。在协议规定的时间内,培训费用全免。培训学员通过相关科目考试后,可获得院校颁发的课程合格证书或结业证书。 轱辘中转出绿色出行 高教区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 8月,独墅湖高教区推出公共自行车服务(试行)。200辆自行车被投放在区内学生公寓、图书馆、影剧院等5处服务点,师生只要登记一下自己的身份证号等个人信息,就能免费租赁自行车在规定区域内骑行一天。方便区内教职人员及学生的短途外出办事。 September--9月 高教区幼儿园开园 9月1日上午,高教区内的第一所幼儿园正式开园了,迎来首批5个班约130名幼儿学生。高教区幼儿园占地8100平方米,拥有18个班的办园规模,可容纳600余名幼儿。各组配套活动室拥有独立、个性化的活动空间,并设有促进宝宝全面发展的各类专用活动室,如:科学发现室、幼儿图书馆、烹饪活动室、创意美工坊、钢琴房、宝宝电脑房等。室外为经典园林式景观,含宝宝种植园地、宝宝饲养角、宝宝玩沙地、嬉水池、攀岩墙、塑胶操场、大型玩具等设施。幼儿园设计汇聚中西文化精髓,教育内涵丰富,能充分保障孩子们的快乐成长和健康发展。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首届新生开学报到 9月1日,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首届学生开学报到,国际学院今年录取硕士生363人,博士生23人,涉及国际关系学、财政学、金融学、法硕、汉语国际教育、会计硕士等16个专业方向。9月6日下午,国际学院首届嘘声开学典礼在位于苏州独墅湖高教区人大国际学院开太楼内隆重举行。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以研究生层次为主要培养对象,同时积极开展包括中外合作办学、法官培训、律师培训、工商管理类培训、公务员培训等在内的各类高层次培训和科学研究,计划在3年内达到全日制在校生1200人左右的办学规模。国际学院将在3年内建成一支100人左右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专任教师、校本部派出教师和聘任教师的比例为4:3:3,海外引进人才数量不少于30人。目前,国际学院已先后同美国耶鲁大学、芝加哥大学、法国巴黎第十大学、联合国大学等高校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已在开始探索一系列重要的交流合作项目。 独墅湖高教区首次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 个项目 9月11日,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传来消息:在公布的2009年申请项目评审结果中,独墅湖高教区各校第一次独立组织申报即获批8项立项。其中,西交利物浦大学获得面上项目四项、青年专项一项、主任项目一项;中科大苏州研究院获得青年专项一项、国际合作项目一项。共获得国拨科研经费总数为170万元,园区还将按照1:0.5的比例配套85万元。 多年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其学术水平高、评审严格、竞争激烈而成为项目承担单位、广大教师和科技管理工作者的孜孜以求的努力目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多少,已日益成为衡量高等学校学术水平和科研实力的重要标志。高教办一直致力于帮助区内院校积极申报和承担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在内的各项科研项目,提升各院校科研发展的整体水平,发现、培养、吸引、壮大科研队伍,加强学科建设,营造良好的科研环境。 高教区 14 位教师荣膺 园区优秀教育工作者 称号 9月8日下午,在第25个教师节即将到来之际,2008-2009年度园区教育工作会议在现代大厦召开。会上表彰奖励了一批在教育战线上作出显著成绩和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与个人,并规划部署了今后几年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和新措施。东南大学苏州研究院、西交利物浦大学等被评为教育工作先进单位,高教区于向军等14位教师荣膺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西安交大与苏州共建研究生院 9月12日苏州工业园区与西安交通大学正式签署协议,将联合建设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生院。 西安交通大学苏州研究生院将按照园区及地方产业和社会发展需求,设置信息技术、机械制造、电气能源、生物医药、经济管理等理工为主的研究生专业。西安交大将选派优秀干部和教师到苏州工作,着重开展研究生培养专用实验室建设,与企业联合建立研究生培养基地,联合建立博士后流动站或工作站等。预计经过3到4年发展,西安交大在苏州研究生数量将达到2000人。 苏州智童科技打造中国首批儿童科技产品 9月1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举行了由苏州智童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主办,英特尔(Intel)公司协办的以儿童专用互联网为主题的发布会。乌鲁木齐市将作为智童科技旗下该产品在中国的首个试点城市,于乌鲁木齐实验小学的青少年中率先进行推广。 HiPiTOUCH儿童专用互联网电脑是共青团中央等部委所指导的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推荐产品,它是一款由苏州智童科技在中国研发、设计、制造的3G网络时代儿童移动互联网电脑,将通过HiPiTOUCH终端提供丰富多彩的儿童教育、沟通和娱乐等增值服务,同时儿童家长也可以通过网络审核和监督未成年人的在网络上的所作所为,保护儿童网上安全,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智童科技也将成为高教区首批拟上市企业。 October10月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成立人才联盟 10月15日下午,由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内各类科研创新机构、人才培养机构、人才服务机构在平等自愿基础上组成的人才服务联盟正式宣告成立。该联盟将共同打造一个以生物医药、IT软件外包、纳米新材料、游戏动漫等为主导的人才服务平台,促进区域内人才与产业的健康发展。 联盟将向区内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人才服务解决方案,为服务外包人才提供一站式、全过程的中介服务;将协助高校将实训安排到科教创新区企业进行,并共同建立校企实训基地;将组织高校、社会培训机构开发符合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课程体系,并配合企业在教育培训机构设立专业奖学金。该联盟还将履行人才自律职能,避免区域内企业人才恶意流动现象;以联盟名义举办赴外招聘;帮助辖区企业获得各级政府人才类引导资金等。 第二届 中国名校苏州创新合作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 举行 为推进产学研合作,促进苏州产业发展,继去年成功举办了首届名校论坛之后,今年第二届中国名校苏州创新合作论坛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于10月18日在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举办。本次交流会主题为:聚焦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 此次活动有来自全国40多所院校的领导、院士、教授和专家以及800家苏州本地企业、200家外地企业代表参加。活动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一是为期一天的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二是举办涉及五个学科方向的分论坛,分别是生物医药分论坛、先进制造分论坛、融合通信分论坛、纳米材料与新能源分论坛以及电子测试技术分论坛;三是第二次全国高校科技处长联谊会。 在科技成果对接交流会期间,包括清华、北大、复旦、南大等全国排名前十位的高校在内的40多所国内知名高校通过实物展示、展板、图片资料和多媒体演示等多种形式,和参会的1000家高新科技企业直接面对面交流,向其展示、推介科研成果。科研成果涉及融合通信、生物医药、先进制造和纳米新材料与新能源等众多高新技术领域。 第三届传感器网络学术会议在高教区召开 第三届中国传感器网络学术会议(CWSN2009)于10月22日在高教区开幕。本次大会吸引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全国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等的200多位研究人员、专家及学生参加。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与会代表将就传感器网络研究与应用的成果和经验进行深入交流。会议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传感器网络专业委员会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承办。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50篇,收录论文121篇,反映了我国传感器网络界跟踪国际前沿的研究成果。 东亚音乐考古学会 落户独墅湖高教区 10月2428日,来自各国史学界、考古学界、音乐学界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位于独墅湖高教区内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学院(苏州研究院)召开此次学术盛会。会议期间,来自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德国等国家近五十位学者就远古时期的乐器与越文化、青铜时代的礼乐器和礼乐制度、琴瑟类乐器、朝鲜半岛和日本古乐器等问题进行广泛的探讨。会上,中国音乐史学会新成立的东亚音乐考古学会同时揭牌,学会将大力开展各种中外学术交流活动,争当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及音乐考古学发展的排头兵。 科教创新区科技合作推介会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举行 10月24日,苏州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科技合作推介会在英国利物浦大学举行。来自英国利物浦大学、利物浦科技园、利物浦创意园、相关公司CEO、新闻媒体代表及部分留学生参加了推介会。此次活动双方交流沟通、洽谈合作,将共享技术转化的信息和经验并且积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共同探讨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合作机会,共享产业和商务渠道以及在创新方面的专业知识,积极探索和推动苏州和西北部英格兰地区在贸易、投资和外包领域的合作机会等,双方还将在人才培养、学校发展等方面加强交流。 November--11月 教投公司成为园区首家 三星级 档案工作企业单位 11月5日,苏州市档案局、苏州工业园区档案中心测评专家组领导受江苏省档案局委托,对教投公司档案工作进行了综合测评,最终授予教投公司三星级(省一级)档案工作单位的荣誉称号。据悉,到目前为止,教投公司是苏州工业园区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获得三星级(省一级)档案工作单位的企业单位,也是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直属企业中唯一获此殊荣的单位。 高教区体育中心成为新闻工作者健身基地 11月7日,苏州市新闻工作者健身基地在苏州工业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体育发展中心揭牌,为苏州市广大新闻工作者提供了一个休闲健身、沟通交流的新平台。独墅湖高教区体育中心拥有4.4万平方米室内体育馆与2.3万平方米室外体育场,是一座设施先进、功能齐全的综合性体育场所。其中,室内馆设有4500座主赛场、健身馆、羽毛球馆、乒乓球馆、桌球馆、跆拳道馆、保龄球馆、游泳馆、攀岩馆、网球馆、壁球馆和棋牌室等,室外场地包括篮球场、排球场、足球场等。中心将专门为新闻工作者办理价格优惠的通卡,还将策划组织一些适合媒体人的文体活动。 科教创新区明年东扩9 平方公里 11月9日,园区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第一届理事会上传出消息,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将于明年启动二期建设,向东扩张9平方公里。 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二期将于明年开工建设,二期位于目前科教创新区的东部,新机场路延伸段,面积9平方公里,三面紧邻吴淞江。叶峰告诉记者,与科教创新区现有结构不同,二期建设将更侧重于科研机构的引进和培育,和目前科教创新区内人才培养为主形成互补,使独墅湖科教创新区真正成为人才新高地、科技新硅谷。 明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除启动二期建设外,还将继续引进科研院所和各类创新企业。预计到2010年,独墅湖科教创新区学生总数将达到5万人,其中50%符合园区产业发展导向。同时还将引进创新科技企业300余家,并针对物联网、智能电网、文化创意等新产业进行科技研发和企业聚集。 西交利物浦大学发布新校徽 11月14日,西交利物浦大学(XJTLU)举办了新版校徽发布仪式。新版校徽由学校执行校长席酉民设计,结合了西安交通大学和利物浦大学的校徽特点,反映出西交利物浦大学理工管起步,国际化,现代化,极富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特色。 西交利物浦大学的新版校徽包含的元素有由当代杰出书画大师方召麐女士书写的大学校名,西交大齿轮状校徽示意工程教育、工读并重,展示这所大学的百年历史和理工特色;三只利物鸟与利物浦大学盾形轮廓代表利物浦大学与利物浦城市的悠久传统;书本的形状则使人联想到英文字体M,寓意管理。校徽标准色为利物浦蓝。 高教区首次教师职称评审工作顺利完成 11月17日,来自区内不同院校近20名职称评审委员共同召开了高教区职称评审会,对本次申报职称评审的所有材料进行了最终的审核与表决,最终确定15名老师取得初级职务任职资格,19名老师取得中级职务任职资格,顺利完成了高教区首次职称评审工作。 为解决区内聘用教师的职称晋升问题,高教办与省教育厅经过多次沟通与协调,省厅同意将高教区各入驻院校自聘教师纳入到省高校教师职称评定范畴。今年3月份省厅已正式发文授予高教办对高教区高校教师中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对于区内院校教师高级职务任职资格,将由高教办组织专家审核后,报省高校教师高评委会统一评审。 迎省双创检查,高教区食堂、学生宿舍受好评 11月24日,江苏省高校文明食堂、文明宿舍评比专家检查组一行6人莅临独墅湖高教区,利用整整一天的时间,通过听取创建汇报、查看创建资料、实地检查、学生问卷调查、座谈会等多种形式,系统的了解了高教区学生食堂、宿舍的后勤管理工作。在专家组的初评意见中,上述40字成为评价高教区双创工作领导小组狠抓学生文明食堂、文明宿舍长效管理工作的中肯褒奖。组长张樟不无感慨的表示:高教区应该尽快总结管理经验,推广成为省内典范,供各高校借鉴学习。 December--12月 园区新一届 领军人才 揭晓 高教区6 人榜上有名 12月10日,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届科技领军人才评定结果揭晓。47位新兴产业精英荣膺新一届园区领军人才称号。其中,经独墅湖高教区申报的施斌、高怀、陈培锋、曹秉刚、祝辰、夏强共6人获此殊荣(包括成长型项目、孵化项目),获奖人员同比上一届有大幅增长。 这六个获奖项目涉及包括分布式光电传感工程、射频高功率技术及电路、激光特种装备加工、电动汽车关键技术、RFID技术、功能脂质纳米粒等,每个领军人才项目均可获得80-100万元的启动资金、150-500万元的风险投资、150万元跟进投资,100万元项目贷款及贷款担保、购房补贴、办公用房及住房免租等一系列领军及其他园区科技政策扶持。 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大楼获国外建筑大奖 由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发展投资有限公司负责建设的西交利物浦大学行政信息大楼,以其独特的设计理念与高水平的建筑应用技术荣获2009年亚太区商业地产建筑奖。 大楼的设计概念源于精雕细琢、曲折圆润、因产于太湖而得名的太湖石,在满足了采光、通风、交通等结构问题的同时赋予了大楼如太湖石般玲珑剔透的美感。整座建筑遵照世界一流建筑标准,构思巧妙,自然天成,并将中西文化传统相融合。大楼将包含学校的图书信息中心、行政中心、培训中心及学生活动中心等,落成后将成为学校乃至苏州地区的又一地标性建筑。 西交利物浦雅思考点成为 全国十佳雅思考点 西交利物浦大学考点以优越的环境、周到的服务和严谨的考试氛围获得2009年全国十佳雅思考点。 西交利物浦大学雅思考点设立于2008年11月,是苏州地区唯一一个经英国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批准成立的雅思考点。2008年12月以来至今,考点已成功举办了二十余场雅思考试,接待来自长三角及全国的考生逾万人次。 快速公交2 号线开通 师生去火车站只需40 分钟 12月28日,2号线开通仪式在高教区市政服务中心举行。公交2号快线南起园区独墅湖高教区首末站,北至火车站西首末站,线路全长22公里,沿途设置16个停靠站点,其中高教区内包括文汇广场、文景路、西交大、中科大、独墅湖图书馆、独墅湖高教区北等6个站点。2号快线的首末站首班发车时间为6:00,末班时间为21:30,高峰时期行车间隔仅为6分钟,平峰为10分钟,与普通公交相比,具有更加快速、舒适、便捷和安全的优势。2号线预计平均营运速度将比普通公交提高1.52倍,平均40分钟就有一班车从高教区到达火车站,准点率也将显著提高。 编辑 杨陈晨
个人分类: Yangtze River Delta|8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2: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