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2009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2009

相关日志

[转载]中科院2009年高等代数
mazhaohai 2013-4-18 09:59
来自博士家园。 中科院2009年高等代数.pdf
个人分类: 考研试题|18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狼来了?还是狗来了?
热度 5 yanjx45 2013-1-12 17:03
时评:狼来了?还是狗来了? ――请别再拿“甲流”说事 近一周来,“甲流”又成了新闻媒体上的一个很吸引眼球的热詞,代表性的新闻和评论举例如下: “甲流”还会卷土重来吗? 北京报告 甲流 病例 59 例,新年首周 3 人死于流感。 (陕西)个别学校出现 甲流 病例, 省卫生厅要求学校落实晨、午检。 北京现 59 例甲型 H1N1 病例, 甲流 概念股或再被热炒。 3 年前的甲流,被认为是继 1968 年流感大流行后,间隔 41 年才首次发生的又一次流感大流行。甲流爆发之初, WHO 专家曾警告,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可能在短期内在全球造成数亿人死亡。 2009 年应对甲流的各种严格的隔离和检疫措施、紧急给重点人群接种疫苗的场景 … … 曾给广大民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许多人至今仍记忆犹新。 甲流可能卷土重来? 这类消息对于许多人很象是“狼来了”的警告。特别是一些老弱病残者更可能会感到恐慌,因为流感最可能对他们造成危害,一次新的流感大流行可能使本来就在苟延残喘的他们面临灭顶之灾。 事实上,关于甲流(或 2009 年 H1N1 流感) 能否被称为大流行流感,从甲流在当年一开始流行就一直存在激烈的争议。我在今年 1 月 7 日的博文中,依据美国 CDC 的相关统计资料,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概括和小结(见博文: 2009 年的流感能否称为大流行流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47754-650578.html ),结论是: 1. 按 WHO 关于流感大流行的定义, 单纯就流行范围来讲 , 2009 年的 H1N1 流感确实是一次世界性大流行, 达到了被称为大流行的标准 。 2. 但此次流感并未造成超过季节性流感的危害, 总体发病率也并不比季节性流感高。特别是就死亡率来讲,尽管此次流感在儿童中引发的死亡率明显偏高,但由于多数老年人对此次流感有明显的抵抗力, 此次流感的总体死亡率 甚至低于前后数年中季节性流感所引发的死亡率 。 3. 在书写 流感流行史 时,尽管仍可在字面上称 2009 年流感 为 大流行流感 ,但我们都应当明白: 2009 年流感不能与 1918 、 1957 和 1968 年的大流行流感相提并论,它的历史意义只相当于一次普通的季节性流感 。 据国内外相关部门的统计, 甲流早已演变成普通季节性流感,取代了已流行多年的 H1 亚型流感。 今年尽管在世界各地都有甲流流行,但在 全球绝大多数地区 ,流感最优势的流行毒株是 H3 亚型 和 乙型病毒 , 甲流已退居次要地位 。 所以甲流本身在它于 2009 年刚出现的时候,对人的致病性就低于 2009 年之前和之后流行的其他季节性流感。 今年甲流病毒并未发生明显的抗原变化,致病性当然也不会突然增加,它继续广泛流行的可能性不大。从目前全球的流行趋势看,它可能正在被其他亚型的流感病毒所取代。 季节性流感对人的危害也是不可忽视的。 不过我们应对季节性流感更有把握,经验更加丰富。最重要和最有效的几项措施是 接种疫苗、加强锻炼、注意公共卫生和 个人防护 。 所以说到目前的甲流,至多只能说是 狗 来了 ,不能说是 狼 来了 。狗也可能对人造成危害,但比狼还是好对付多了。 真的是 狗来了 ?就世界范围(北半球)来讲,今年流行的流感病毒的主要毒株多半是 H3 亚型 而不是 甲流( H1 亚型) ,所以现在说狗来了,最后到来的可能不是原来听说的 那只狗 而是 另一条狗 ,虽然这两种狗可能是同样凶恶的。
个人分类: 流感防治|7009 次阅读|6 个评论
[转载]ICTCLAS2009破解
lixiangdong 2012-12-12 11:13
TCLAS2009是一个不错的分词组件,其中共享版虽然不开源,但免费下载,还带有一个demo程序。 由于ICTCLAS是中科院搞的东西,很多人对此嗤之以鼻,认为明明是靠纳税人的钱来研发,不单止不开源而且还收费,竟然倒转头来反赚纳税人的钱。 不过抱怨也没用,只有自己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分词组件了。我一直是以ICTCLAS2009的分词性能和效果为对照的。前一阵子由于bb的降生忙了不少时间,这段时间重新研究起分词,然后发现ICTCLAS2009的demo运行后提示“ICTCLAS INIT FAILED”,一开始还以为是缺失了某个文件,但重新安装亦是如此。 打开OD加载ICTCLAS2009的demo分析了一下,发现是ICTCLAS30.dll里的ICTCLAS_Init函数搞事。解决方法如下: 1、Ctrl + G,输入0x10001593,定位到0x10001593这个地址。 2、在输入框里输入NOP。 3、右键 -- Copy to executeable -- all Modifications。 4、在文件窗口里右键,Save file,保存为另外的文件。 5、用这个dll替换原来的ICTCLAS30.dll即可。 虽然中科院不开源且收费的做法可能不恰当,但我们也要尊重作者的劳动。此破解纯粹是为了学习研究需要,请不要用在商业用途。退一步说,虽然ICTCLAS2009共享版有用户词典的功能,但由于无法自定义增加功能,很难实际应用在商业上。 转自 http://cache.baidu.com/c?m=9f65cb4a8c8507ed4fece7631046893b4c4380146d96864968d4e414c42246051c27a4e879734342929f2f2743b21a1cacab672c601e76e0dd9bd3149ca694292f8c2c3e7508c31c528516f49a0032c050c104baee0ee6caf13084aea388830f15dd53742ed3abd5p=8b2a944586cc42a95ab0db3b4e4d8e7cnewp=8172c64ad7c318b308e297780f5d8f255c5bc4387ebad512798d8fuser=baidufm=scquery=ICTCLAS30+Init+Fail%21qid=d33f94131fc8a1d0p1=17
个人分类: weka|23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普系列专博:(9)高锟――迟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热度 6 Fangjinqin 2012-7-13 08:40
科普系列专博:(9)高锟――迟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科普系列专博:向诺贝尔奖得主学习什么? ( 9 )高锟 ― ― 迟到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 在 2009 年英国华裔科学家高锟以及两位美国科学家 ( 威拉德·博伊尔和乔治·史密斯 )3 人共同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高锟是因为他在“有关光在纤维中的传输以用于光学通信方面”做出了突破性成就而获奖。光纤是现代信息革命的基础,今后,随着信息革命的继续深入发展,光纤的重要性越来越突现出来。科学界的共识是高锟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是水到渠成的结果。他自己获奖后感言是:“我对于获颁诺贝尔物理学奖深感荣幸。诺贝尔奖鲜有表彰应用科学的成就,故我从来没有想过会获奖,感到非常惊喜。” 他还表示,过去四十年,光纤大大促进了资讯世界的发展及进步,也有赖光纤的出现 . 他获奖的喜讯也是通过光纤瞬间传遍千里之外 , 世界各地。 不愧的“光纤之父” 早在 1966 年,首次 , 高锟就在一篇论文中提出用玻璃纤维作为光波导用于通讯的理论。简单地说,他的理论就是提出以玻璃制造比头发丝更细的光纤,取代铜导线作为长距离的通讯线路。他的理论引起了世界通信技术的一次革命。随着第一个光纤系统于 1981 年成功问世,高锟作为“光纤之父”的美誉传遍世界。 高锟进一步开发了实现光纤通讯所需的辅助性子系统。他在单模纤维的构造、纤维的强度和耐久性、纤维连接器和耦合器以及扩散均衡特性等多个领域都作了大量的研究,而这些研究成果都是使信号在无放大的条件下,以每秒亿兆位元传送至距离以万米为单位的成功关键。 一千年内光纤不会被替代 高锟曾经接受过香港《文汇报》的采访。记者问道:“现在您经常谈及新时代中新生活的新工具,您预计在多长的时间内,光纤会被另一种新工具取代?” “我相信在一千年内不会。”绝少以高姿态说话的高锟,这次的回答却充满信心,同时他旋即又加了一句:“你最好也不要太相信我,正如以往我也不相信专家。”说罢,他兀自笑起来,笑声中荡漾着自信和追求。 非凡成就 爱情的力量 光纤,是高锟人生中最大的成就,为此 , 正是改变了他一生的一项科学实验;而另一项萦绕他一生的实验则是甜蜜的爱情。一提及他太太黄美芳,高锟更掩不住满脸的幸福和满足。只要一有机会,高锟就对太太赞不绝口。“你看我每次讲座的电脑程序和幻灯片都是我太太帮我准备和设计好的;对我的演讲很有帮助。记得我在 1966 年宣读论文时的电脑幻灯片也是太太帮我做的。”再次证明 : 一个成功的男人背后确实有一个 女主内 ( 贤内助 ) . 当记者问:“听说您在研究光纤的过程中,什么实验都难不倒您,而面对爱情的考验却连半年的时间也熬不过去?” 他说:“噢,那是我和太太刚开始谈恋爱的时候,我太太要给我一个考验:叫我半年内不要去找她,如果半年之内大家都很挂念对方,那就是当真的。我就不肯答应,说如果现在大家都没有信心,那半年后也不会有信心。”高锟边说边笑,在灿烂笑容的背后是对太太情深不渝的爱恋。 高锟夫妇现有一子一女,都在美国硅谷生活和工作,夫妇两人每年都会抽空到美国探望他们。 “我很爱他们,但又很少有时间陪他们,所以相聚的时间总会主动为家人做一顿丰盛的晚餐。”面对亲眷和爱人,再伟大的科学家也会放下自己的身段,更何况是一向平易近人的高锟教授呢? “高锟星”闪耀天空 由于高锟的杰出贡献,早在1996年,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将一颗于1981年12月3日发现的国际编号为“3463”的小行星命名为“高锟星”。它永远闪耀在天空 . 高锟1933年在上海出生。1949年随家前往香港。195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攻读电机工程,并于1957年及1965年获学士和哲学博士学位。从1957年开始,高锟即从事光导纤维在通讯领域运用的研究。1987年10月,高锟从英国回到香港,并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第三任校长。从1987年到1996年任职期间,他为中文大学罗致了大批人才,使中大的学术结构和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在与内地科技界的交流合作中,他主张“一步一步把双方的联系实际化”。高锟于1996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最大的遗憾:迟到的诺奖 “光纤之父”高锟 , 虽然夺得诺贝尔物理学奖,但是因患上老人痴呆症(阿滋海默氏病),基本上忘却了自己毕生研究、造福世人的光纤科技,其妻黄美芸亦形容患病后的丈夫“不再是以前那个人”。不过,高锟并没有忘记同行半世纪的爱妻,也惦念着其他同病相怜的人。他和太太考虑献出爱心 , 他们把部分奖金捐给香港圣雅各福群会老人中心和美国一个老人痴呆症研究协会。 他的夫人遗憾地说,这个诺奖早颁发给他就好了。是啊,如果他能够更早获奖,也许他可以避免或推迟 老人痴呆症,能够继续他在光纤科技与应用方面 发挥作用。 黄美芸不仅是高锟的贤内助,为他照顾两名子女,也是高锟研究路上的得力助手,是他的第一倾诉对象。如今到了晚年,高锟的老人痴呆症加深,黄美芸要 24 小时贴身照顾。   向来不善辞令的高锟,近年因小脑萎缩,说话能力更受影响,“我现在不大好……我自己里面要讲出来,很难做”。在旁看着丈夫接受访问的高太连忙替丈夫补充:“很难讲出来。”采访的记者问高锟,妻子尽心照顾他,是否好爱她?高锟说了两次:“是,她很好的。”回应言简意赅,尽显深情。   光纤之父忘了光纤、顶尖科学家变得像小孩子那样单纯,教许多人唏嘘不已,但高锟的中学同学李文彬认为, “精明还是痴呆已不重要。他的脑袋已达成造福世人的任务” 。他觉得,是上天为高锟安排了一个快乐的晚年,要高锟不用烦恼。 参考资料来自 2009 年香港各地有关高 锟 获奖的报道和网上材料 : http://gb.chinareviewnews.com/doc/1010/9/8/8/10109885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1098856mdate=1009093759
12152 次阅读|15 个评论
2009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在沈阳召开
四面山 2012-4-15 21:04
本报讯 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协,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2009东北亚高新技术博览会”日前在沈阳开幕。 该博览会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以东北亚为主题的区域性、综合性国际科技展会。自2004年以来,已在沈阳连续成功举办3届,共有10万多名海内外人士参加。展会突出科技与经贸互动特色,旨在推进东北亚地区科技创新,强化区域经济交流,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共创发展机遇,共享创新成果。本届东博会以“创新、合作、发展、共赢”为主题,共有来自东北亚各国和国内的387家企业参展,参展项目1062项,集中展示了东北亚地区先进的科技成果和高新技术产品。 中国科学院系统共组织了11个分院、47个研究所(公司)的200多项科技成果参展。位于沈阳国际会展中心A2馆的中科院科技创新精品展区,重点展示了中国科学院建院60年来所取得的、有代表性的重大成就。(毕伟 周峰) 《科学时报》 (2009-11-16 A2 国内)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09/11/225711.html?id=225711
个人分类: 中国科学报-科学时报|1500 次阅读|0 个评论
* Physics Letters A 374 (2009) 62–65
jlkou 2012-3-28 14:28
* Physics Letters A 374 (2009) 62–65
Title: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of porous media based on statistical self-similarity, Physics Letters A 374 (2009) 62–65 Authors: Jianlong Kou , Fengmin Wu, Hangjun Lu, Yousheng Xu, Fuquan Song 2009-374-62(Phys.Lett.A).pdf Fig. 2.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resent model predictions and experimental data , and the effect of the pore area fractal dimension on the effective thermal conductivity.
3352 次阅读|0 个评论
JCST trust special
jiangdm 2012-3-25 23:22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9 Vol.24 No.5: Special Section on Trust and Reputation Management in Future Computing Systems and Applications Trust 专刊,值得关注
个人分类: CHI|1 次阅读|0 个评论
今日雾霾严重,想到2009和2010两场沙尘暴
热度 8 dkysdc 2012-1-17 10:57
今日雾霾严重,想到2009和2010两场沙尘暴
今 天雾霾严重,想到了2009和2010两场沙尘暴。 2009年12月24日,北京严惩沙尘暴,两三天后,我回怀柔老家,在怀柔水库的冰层上印有这场沙尘暴的明确痕迹。 2010年3月20日,另一场沙尘暴,我仍然是在怀柔,地点为怀柔区医院,随手拍也几张留存。两张近景为住院楼前所拍,两张远景为6层病房隔窗向外俯拍。 最后两张为空气晴好时怀柔水库的冬景和夏景对比图,注意与倒数第3张对比。 中国的北方随时生活在沙尘暴的阴影中,有自然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原因。 09年12月24日沙尘暴“留念”。怀柔水库 09年12月24日沙尘暴“留念”。怀柔水库 09年12月24日沙尘暴“留念”。 沙漠还是水库? 09年12月24日沙尘暴“留念”。怀柔水库 09年12月24日沙尘暴“留念”。怀柔水库 09年12月24日沙尘暴“留念”。京密引水渠 2010年3月20日沙尘暴后“留念”。怀柔医院 2010年3月20日沙尘暴后“留念”。怀柔医院 2010年3月20日沙尘暴后“留念”。怀柔医院 2010年3月20日沙尘暴后“留念”。怀柔医院 2009年12月24日沙尘暴后“留念”。怀柔水库 12.27日拍 正常情况冬天的怀柔水库 夏天的怀柔水库
个人分类: 野外照片|5048 次阅读|13 个评论
2009年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公布,5位华人、2位北大校友获奖
wangyk 2011-12-8 00:47
王应宽 Wang Yingkuan Beijing, China December 8, 2011 2009 年度美国 “ 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 公布, 5 位华人、 2 位北大校友获奖 2010 年 11 月 5 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了获得 2009 年度的 “ 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 (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 85 位科学家的名单。在获得 2009 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 85 人中,华人占据 5 席,其中 1 位女性, Haoxing Xu 与江德恩( De-en Jiang ) 2 位为北京大学校友。据网友们统计,截至 2011 年底,共有 12 位北大校友获得此奖项:陈宪,金亦石,王卫东,林志宏,江雨红,秦宏, Yihua Yu ,张砺,林浩,张江龙,江德恩, Haoxing Xu 。他们为母校北大争光!为北大加油!特致祝贺! “ 青年科学家总统奖 ” 是美国政府授予青年科学家的最高荣誉,由前总统克林顿于 1996 年设立。今年有 10 大联邦机构进行提名,分别是美国农业部、商业部、国防部、教育部、能源部、内政部、老兵事务部、航空航天局、国立卫生研究院和国家科学基金会。获奖者将得到进一步研究高达 5 年的资助。 获得 2009 年度美国“青年科学家总统奖”的 5 位华人青年科学家如下(此前科学网发布过此消息,但信息不准确,故重发与此,聊作补正——博主注): 能源部 / Department of Energy Dillon D. Fong ,男,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助理科学家, 1994 年获美国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士学位, 2001 年获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博士学位。 Dillon D. Fong,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江德恩( De-en Jiang ),男,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研究员, 1997 年获北京大学化学学士学位, 2001 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物理化学博士学位。 De-en Jiang,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国立卫生研究院,卫生与公共事业部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Haoxing Xu ,男,美国密歇根大学,助理教授,于 1992 年从北京大学获生物化学学士学位,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获博士学位。 Haoxing Xu, University of Michigan Doris Y. Tsao ,女,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助理教授, 2002 年获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Doris Y. Tsao,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seph C. Wu ,男,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副教授, 1997 年获耶鲁大学医学院 M.D. , 2004 年获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子与医学药理学博士学位。 Joseph C. Wu,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资料来源:美国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网站 http://www.whitehouse.gov/administration/eop/ostp/pressroom/11052010 President Honors Outstanding Early-Career Scientists THE WHITE HOUSE For Immediate Release November 5, 2010 Contact: Rick Weiss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202-456-6037 rweiss@ostp.eop.gov PRESIDENT HONORS OUTSTANDING EARLY-CAREER SCIENTISTS President Obama today named 85 researchers as recipients of the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for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he highest honor bestowed by the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o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s in the early stages of their independent research careers. The Presidential early career awards embody the high priority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 places on producing outstandi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to advance the Nation’s goals, tackle grand challenges, and contribute to the American economy. Ten Federal departments and agencies join together annually to nominate the most meritorious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whose early accomplishments show the greatest promise for assuring America’s preeminence in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and contributing to the awarding agencies' mission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ave long been at the core of America’s economic strength and global leadership," President Obama said. "I am confident that these individuals, who have shown such tremendous promise so early in their careers, will go on to make breakthroughs and discoveries that will continue to move our nation forward in the years ahead.” The awards, established by President Clinton in 1996, are coordinated by the Office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 within the Executive Office of the President. Awardees are selected for their pursuit of innovative research at the frontiers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heir commitment to community service as demonstrated through scientific leadership, public education, or community outreach. Winning scientists and engineers have received research grants for up to five years to further their studies in support of critical government missions. This year’s recipients are: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Lee K. Cerveny, Forest Service Michael L. Looper, Agricultural Research Service Jeffrey S. Ross-Ibarra,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Department of Commerce R. David Holbrook, Jr.,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Daniel S. Hussey,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Ian B. Spielman, National Institute of Standards and Technology Matthew J. Menn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Charles A. Stock,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J. Christopher Taylor,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of Defense Andrea M. Armani,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Adam E. Cohen, Harvard University Eugenio Culurciello, Yale University Nathan C. Gianneschi,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San Diego Ryan C. Hayward,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Andrew A. Houck, Princeton University Farinaz Koushanfar, Rice University Emilia Morosan, Rice University Abhay P. Narayan, Columbia University Matthew A. Oehlschlaeger, Rensselaer Polytechnic Institute Willie J. Padilla, Boston College Eric Pop,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 Michelle L. Povinelli,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Emily A. Weis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Martin W. Zwierlei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Catherine P. Bradshaw, Johns Hopkins Bloomberg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Jennifer G. Cromley, Temple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Energy Ilke Arsla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avis Eric D. Bauer, Los Alamos National Laboratory Jeremy T. Busby,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Gavin E. Crooks,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Juan Estrada, Fermi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Dillon D. Fong,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Jacob M. Hooker, Brookhaven National Laboratory Gianluca Iaccarino, Stanford University De-en Jiang,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Sergei V. Kalinin, 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 Trent R. Northen, Lawrence Berkeley National Laboratory Elena V. Shevchenko, 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 Jacob G. Wacker, SLAC National Accelerator Laboratory Department of Interior Jeanne L. Hardebeck, U.S. Geological Survey Nicolas Luco, U.S. Geological Survey Pamela L. Nagler, U.S. Geological Survey Department of Veterans Affairs Pamela J. VandeVord, Wayne State University Rachel M. Werner, Philadelphia VA Medical Center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Matthew J. Oliver, University of Delaware Rahul Ramachandran, The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Huntsvill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Department of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Dominique C. Bergmann, Stanford University Edward A. Botchwey III, University of Virginia Brian P. Brooks, National Eye Institute, NIH Mauricio R. Delgado, Rutgers, The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Amy N. Finkelstei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Alfredo Fontanini,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Stony Brook Manolis Kellis,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essica Y. Le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Bradley A. Malin, 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 Ana P. Martinez-Donat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Kimberly Nixon, University of Kentucky Caryn E. Outten, 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 Muneesh Tewari, Fred Hutchinson Cancer Research Center Doris Y. Tsao, 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Charles P. Venditti, 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 NIH Amy J. Wagers, Joslin Diabetes Center Ziv Williams, 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 Joseph C. Wu, Stanford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Haoxing Xu,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rtin T. Zanni,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 Scott J. Aaronson,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David M. Amodio, New York University Alexandre M. Baye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Rachel E. Bean, Cornell University Magdalena Bezanilla,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Amherst Jose H. Blanchet Mancilla, Columbia University Virginia A. Davis, Auburn University Jayne C. Garno, 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 Michael T. Laub,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Steven K. Lower, 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 Jerome P. Lynch, University of Michigan Malcolm A. MacIver,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Shelie A. Mille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Reza Olfati-Saber, Dartmouth College Laura E. Schulz,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Joshua W. Shaevitz, Princeton University Ivan I. Smalyukh, University of Colorado at Boulder Edo Waks, University of Maryland, College Park Katrin Wehrheim, Massachusett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个人分类: 信息博览|777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08年-201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热度 1 hanhuijian 2011-5-9 00:25
2008年-2010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方向立项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整理) (通过分析项目名称可以了解到目前国内同行专家研究的兴趣所在) 序号 项目负责人 依托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批准号 申请代码 1 李晓明 北京大学 第三届北京大学中美计算机科学高峰论坛 61081320309 F0205 2 张彩明 山东经济学院 医学图像分割中关键技术研究 61020106001 F020501 3 王英林 上海交通大学 面向软件定制的领域需求建模及模型转换方法 61011130213 F020510 4 苏志勋 大连理工大学 第七届科学计算及应用国际会议 61010306018 F020505 5 刘娟 武汉大学 第 8 届国际生物信息学研讨会 61010306017 F020504 6 万旺根 上海大学 2010 音频、语言与图像处理国际会议 61010306010 F020503 7 张艳宁 西北工业大学 第五届国际图象图形学学术会议 60910306021 F020502 8 何发智 武汉大学 面向协同设计的安全数据交换 60811140344 F020503 9 杜军平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 Agent 的突发事件跨媒体数据挖掘研究 91024001 F020509 10 王国胤 重庆邮电大学 面向领域的多粒度动态海量数据挖掘理论模型与方法 61073146 F020509 11 张继福 太原科技大学 面向 LAMOST 天文光谱特征线的数据挖掘方法研究 61073145 F020512 12 王沫楠 哈尔滨理工大学 计算机辅助虚拟骨科手术系统髋关节个体化精确建模方法研究 61073144 F020507 13 杨金锋 中国民航大学 多光谱手指静脉图像复原与增强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61073143 F020508 14 王安红 太原科技大学 分布式压缩感知信源信道编码 61073142 F020502 15 孙啸 东南大学 核小体定位的动态调控信息分析 61073141 F020504 16 马宗民 东北大学 数据库支持的语义 Web 模糊本体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61073139 F020512 17 舒华忠 东南大学 正交矩的不变量构造方法及应用研究 61073138 F020508 18 郑文明 东南大学 基于 GMM 的 Bayes 错误率估计理论与非正面表情识别研究 61073137 F020508 19 李霞 哈尔滨医科大学 复杂疾病 miRNA 多态风险位点识别及其生物学功能分析 61073136 F020504 20 梅虎 重庆大学 Drug-pHLA 对接指纹图谱库的构建及 HLA 介导 SADR 的预测方法研究 61073135 F020504 21 张英俊 大连海事大学 海上立体搜救全局最优化模型与知识库支持方法研究 61073134 F020509 22 鲁明羽 大连海事大学 基于半监督学习和集成学习的文本分类方法研究 61073133 F020512 23 王建民 中山大学 交互数字电视的自感知用户界面模型研究与应用 61073132 F020506 24 王若梅 中山大学 三维计算机辅助服装设计中集成仿真模型的研究 61073131 F020507 25 张宇 哈尔滨工业大学 特定域个性化交互式问答技术研究 61073129 F020511 26 邬向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图像识别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诊断技术研究 61073125 F0205 27 程远志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用于准确诊断膝关节炎病情发展的 MR 图像配准研究 61073124 F020504 28 周传宏 上海大学 面向产品全生命周期的 RoHS 符合性建模和优化研究 61073122 F020507 29 哈明虎 河北大学 不确定支持向量机及其应用 61073121 F020508 30 文泉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荧光显微镜图像序列的亚细胞结构运动定量分析的关键技术研究 61073120 F020504 31 杨志军 南京师范大学 动物多模态感知信息自适应综合及其与运动机制发生间关系的研究 61073118 F020508 32 张铃 安徽大学 动态商空间理论及应用 61073117 F020509 33 罗斌 安徽大学 数字图像的随机点积图模型研究 61073116 F020508 34 张少白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 DIVA 模型的机器人语音生成与获取小脑控制模型的研究 61073115 F020509 35 李云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能量学习的特征选择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1073114 F020508 36 荆晓远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正交性分析的彩色人脸图象特征提取新方法研究 61073113 F020508 37 谭晓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困难光照下基于结构化预测学习的层次化人脸可形变模型研究 61073112 F020508 38 杨周旺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三维模型的分析与检索研究 61073111 F020501 39 陈恩红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面向移动用户个性化服务的情境数据挖掘方法及应用研究 61073110 F020512 40 郑津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的太阳光帆航天器仿真研究 61073109 F020507 41 邓建松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等几何分析的理论与应用 61073108 F020507 42 冯翔 华东理工大学 多目标并行优化的蚊子追踪模型与方法研究 61073107 F020509 43 王保平 西北工业大学 高分辨率 ISAR 成像转动补偿问题研究 61073106 F020509 44 黄芳 中南大学 专家学术活动轨迹识别的时序关联规则挖掘与知识发现 61073105 F020512 45 刘安丰 中南大学 无线传感器网络能量空洞避免理论与策略研究 61073104 F020513 46 黄志武 中南大学 变结构多故障系统中多智能体动态联盟的分布式诊断 61073103 F020509 47 李德权 安徽理工大学 基于量化信息通信的网络化多个体系统的分布式协调研究 61073102 F020513 48 黄友锐 安徽理工大学 基于分子信标 DNA 计算的微纳型 PID 控制器模型研究 61073101 F020504 49 余胜泉 北京师范大学 泛在学习的资源组织模型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61073100 F020510 50 符红光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本体的几何定理机器证明 61073099 F020509 51 郭延文 南京大学 骨架引导的网格模型圆柱参数化及其应用研究 61073098 F020501 52 周志华 南京大学 适于在线媒体内容分类与标注的机器学习技术的研究 61073097 F020512 53 袁平鹏 华中科技大学 大规模标注 RDF 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 61073096 F020510 54 沈刚 华中科技大学 复杂对象的子模式表示模型及认知方法研究 61073095 F020512 55 王天江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李群论的广义高斯分布型图像特征分析研究 61073094 F020502 56 陶文兵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自主尺度结构张量的彩色纹理分析方法研究 61073093 F020502 57 张二虎 西安理工大学 视角无关的动作识别与行为建模方法研究 61073092 F020502 58 王磊 西安理工大学 人工内分泌协同计算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61073091 F0205 59 严隽薇 同济大学 面向多知识主体不确定性推理的本体可信模型研究 61073090 F020512 60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面向视频的画质增强处理 61073089 F020501 61 杨培中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痕迹特征的火灾事故数字化重构方法研究 61073088 F020505 62 苑波 上海交通大学 利用温度序列随机图的演化研究全球变暖的趋势 61073087 F0205 63 何援军 上海交通大学 几何问题几何化及计算稳定性研究 61073086 F020501 64 彭宇新 北京大学 视频概念标注方法及其在视频语义检索中的应用 61073084 F020502 65 熊瑞勤 北京大学 高分辨率视频编码算法研究 61073083 F020502 66 闫宏飞 北京大学 社交文本流中的实时事件监测和摘要 61073082 F020511 67 张岩 北京大学 基于 Web 的热点事件检索和分析系统相关技术研究 61073081 F020511 68 张云峰 山东经济学院 基于人眼视觉关注的图像插值及应用研究 61073080 F020507 69 赵瑞珍 北京交通大学 压缩感知与稀疏重建的理论及应用 61073079 F020502 70 齐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互联网照片集的室外静态场景建模技术研究 61073078 F020503 71 许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医学图像处理和监督学习的方法对 Micro-CT 图像的骨质疏松症检测的基础研究 61073077 F020502 72 白跃彬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移动自组织网络中可靠服务确保方法研究 61073076 F020513 73 梁艳春 吉林大学 农艺性状及相关基因关联网络若干基础问题研究 61073075 F020504 74 王仁芳 浙江万里学院 骨架驱动的点模型形变技术研究 61073074 F020501 75 唐杰 清华大学 大规模 Web 社会网络的动态建模与分析 61073073 F020512 76 刘烨斌 清华大学 基于视觉场计算理论的复杂场景重建研究 61073072 F020501 77 张敏 清华大学 网络信息检索用户行为可靠性分析关键技术研究 61073071 F020511 78 周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多用户远程沉浸中的实时三维重建与相关性传输 61073070 F020503 79 王飞 复旦大学 集成大规模基因表达和代谢数据对物种调控机制的研究 61073068 F020513 80 颜波 复旦大学 数字视觉信息修复及重构的关键技术研究 61073067 F020502 81 陈正鸣 河海大学 复杂产品设计中的自由曲面特征技术研究 61073066 F020507 82 王长忠 渤海大学 基于信息系统同态理论的混合数据挖掘理论与方法研究 61070242 F020512 83 管延勇 济南大学 基于区间知识颗粒的优势关系粗糙集理论与序信息系统知识约简研究 61070241 F020512 84 李志强 扬州大学 量子计算电路模型的自动综合算法研究 61070240 F0205 85 张志华 浙江大学 非参数贝叶斯建模、计算及在类属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61070239 F020508 86 崔光照 郑州轻工业学院 自组装 DNA 计算的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61070238 F020504 87 杨雅辉 北京大学 基于 SOM 神经网络模型的网络入侵检测方法研究 61070237 F020513 88 张尚立 北京交通大学 模式识别的特征选取 Lasso 改进方法与应用研究 61070236 F020508 89 许如初 华中科技大学 引入命题逻辑支持组合优化问题的求解——以图顶点染色问题为研究介质 61070235 F020509 90 李雷 南京邮电大学 基于信息几何的核方法及其在网络入侵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研究 61070234 F020508 91 郑红婵 西北工业大学 细分逆问题中高性能算法与逆向细分研究 61070233 F020501 92 文中华 湘潭大学 基于模型检测的不确定规划的状态可达性及其应用研究 61070232 F020509 93 乔元华 北京工业大学 非线性脉冲耦合神经网络的动力学研究及其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 61070149 F020509 94 刘健庄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物体重构和检索的三维建模方法研究 61070148 F020503 95 陈前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城市增强现实及搜索应用关键技术 61070147 F020503 96 李子青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异质图像人脸识别中的图像处理和特征选择研究 61070146 F020508 97 谢民主 湖南师范大学 新一代测序技术下单体型组装问题计算模型和算法研究 61070145 F020504 98 张新勇 中国人民大学 视线输入人机交互的关键人因问题与典型应用研究 61070144 F020506 99 方敏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分布式集成学习方法的雷达辐射源分布式识别模型研究 61070143 F020508 100 杜军平 北京邮电大学 基于 Agent 的跨媒体数据挖掘和旅游信息导航研究 61070142 F020509 101 梁加红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数据和模型混合驱动的虚拟人动作姿态快速生成与交互控制技术研究 61070141 F020503 102 魏迎梅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机器学习的运动捕获数据分析与重用技术研究 61070140 F020503 103 邱桃荣 南昌大学 本体学习的粒计算模型与方法研究 61070139 F020512 104 石光明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非规则采样的超高分辨率影像获取理论与技术研究 61070138 F020502 105 张军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原因学习:理论及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中的应用 61070137 F020504 106 孙济洲 天津大学 基于可配置处理器的 Ray-Tracing 算法专用硬件体系结构的研究 61070136 F020501 107 王丽萍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偏好占优的高维目标优化方法研究及其应用 61070135 F0205 108 汤一平 浙江工业大学 主动三维立体全景视觉传感技术研究 61070134 F020502 109 李斌 扬州大学 基于 Agent 的动态 Web 服务组合自适应演化机制研究 61070133 F020509 110 沈胜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面向通讯应用的自动对偶综合方法研究 61070132 F020507 111 王浩 合肥工业大学 动态环境下复杂系统因果关系发现与稳健性推理的研究 61070131 F020509 112 陈月辉 济南大学 基于比较基因组学和计算智能的禾本科牧草功能基因的发掘和表达调控研究 61070130 F020509 113 李玉岗 北京理工大学 基于蛋白质结构域家族一致模板的蛋白质穿线算法及其并行化研究 61070129 F020504 114 王长波 华东师范大学 多相流灾害现象的多尺度建模与交互可视化研究 61070128 F020501 115 胡三清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癫痫发作预测的新途径 61070127 F020504 116 缪永伟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视觉感知显著性的三维模型理解和绘制技术研究 61070126 F020501 117 李维诗 合肥工业大学 面向大规模复杂三角网格的模具 CAD 算法 61070125 F020507 118 刘晓平 合肥工业大学 面向样例创新的动画角色重构研究 61070124 F020501 119 伏玉琛 苏州大学 基于逻辑强化学习的 DeepWeb 模式匹配研究 61070122 F020509 120 王洪元 常州大学 面向视频的目标跟踪新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61070121 F020508 121 何宁 北京联合大学 基于变分原理和水平集方法的复杂图像分割研究 61070120 F020502 122 武栓虎 烟台大学 功能性非编码序列多样性分析及其在外源高效表达基因载体的设计研究 61070118 F020504 123 贾熹滨 北京工业大学 面向虚拟英文教学代理的多模式学生学习行为认知计算模型研究 61070117 F020503 124 卿来云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基于真实视点分析的视觉选择性注意建模 61070116 F020502 125 朱廷劭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网络环境下面向人格的行为动态模型的研究 61070115 F020512 126 梁荣华 浙江工业大学 面向海量体数据的高清绘制方法研究 61070114 F020505 127 姚明海 浙江工业大学 基于认知发育模型的学习方法研究 61070113 F020509 128 宋裕庆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数据紧致性在图像挖掘中的应用 61070112 F020511 129 王斌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层次马尔科夫随机场的自适应查询扩展技术研究 61070111 F020511 130 刘军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异构相似空间的人脸艺术造型方法研究 61070110 F020503 131 叶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任务计算的分布式场景感知和分析技术研究 61070109 F0205 132 蒋树强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视觉显著与多核学习的图像标注与重排序技术研究 61070108 F020502 133 吴毅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移动手持相机鲁棒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 61070107 F020509 134 叶军涛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物理的布料及服饰仿真关键技术研究 61070105 F020501 135 卢汉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上下文隐式概念模型的图像与视频分类研究 61070104 F020502 136 彭京亮 山东大学 基于相似性分析的三维模型压缩 61070103 F020501 137 黄艳 山东大学 基于海量数据的实时交互式系统中关键问题的研究 61070102 F020501 138 阿孜古丽 . 吾拉木 北京科技大学 认知模型驱动的海量中医医案知识获取技术研究 61070101 F020512 139 曲开社 山西大学 形式概念分析和粗糙集的融合技术与知识获取研究 61070100 F020512 140 尹义龙 山东大学 基于集成学习和分歧学习方法的生物特征识别若干问题的研究 61070097 F020509 141 包芳勋 山东大学 基于一族平行线上散乱数据的曲面构造及其约束控制研究 61070096 F020507 142 李国君 山东大学 原核生物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的算法预测及应用 61070095 F020504 143 付树军 山东大学 图像恢复中基于图像分解的自适应核正则化方法研究 61070094 F020502 144 杨承磊 山东大学 基于Voronoi图的动态虚拟场景可见性计算方法 61070093 F020501 145 董守斌 华南理工大学 肿瘤生长调节机制的系统建模及高性能计算方法研究 61070092 F020504 146 许勇 华南理工大学 图像局部不变性特征及模型研究 61070091 F020502 147 韩国强 华南理工大学 模糊可变的视频序列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研究 61070090 F020502 148 卫金茂 南开大学 粗糙超长方体分类方法研究 61070089 F020512 149 郑金华 湘潭大学 进化多目标优化算法性能评价方法的研究 61070088 F020509 150 徐晨 深圳大学 后小波域图像修复建模与算法研究 61070087 F020502 151 郁滨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多秘密分享视觉密码研究 61070086 F020513 152 关圣威 西交利物浦大学 增性学习的理论、算法及其应用 61070085 F020508 153 谷文祥 东北师范大学 对象集合动态可变的应对规划研究 61070084 F020509 154 彭敏 武汉大学 基于反馈式排序框架 F-Rank 的查询导向的更新式多文档自动摘要研究 61070083 F020511 155 肖春霞 武汉大学 内容敏感的图像视频快速缩放及其应用研究 61070081 F020501 156 王中元 武汉大学 基于时域选择特性和分级掩蔽的视频感知编码研究 61070080 F020502 157 袁志勇 武汉大学 虚拟脑垂体瘤手术仿真中的物理建模关键问题研究 61070079 F020503 158 何发智 武汉大学 支持特征模型的产品数据交换方法与关键技术 61070078 F020507 159 李海芳 太原理工大学 图像颜色和形状特征绑定的脑认知过程及模型研究 61070077 F020508 160 王甲海 中山大学 多目标差分演化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61070076 F020509 161 孙守迁 浙江大学 基于基因表达式编程的动漫情感化配乐技术研究 61070075 F020509 162 代建华 浙江大学 粗三值 Lukasiewicz 代数语义逻辑系统研究 61070074 F020512 163 张宏鑫 浙江大学 基于形状文法和多源数据融合的三维建筑高效重构方法研究 61070073 F020501 164 田锋 西安交通大学 e-Learning 中基于交互文本的情感交互方法研究 61070072 F020509 165 刘利刚 浙江大学 三维形状的对称检测与分析研究及其应用 61070071 F020501 166 梁友栋 浙江大学 数与曲面的对应关系、分类与系统实现 61070070 F020501 167 金小刚 浙江大学 基于数据驱动的接触网络上的传染病传播模型研究 61070069 F0205 168 吴飞 浙江大学 基于稀疏表达的图像语义理解机制研究 61070068 F020508 169 潘纲 浙江大学 基于样本学习的三维网格数据超分辨率算法研究 61070067 F020508 170 吴江琴 浙江大学 基于风格模型的中国书法字生成算法研究 61070066 F020507 171 王国瑾 浙江大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中的全新几何变换 61070065 F020507 172 刘玉生 浙江大学 基于 SysML 的多域产品系统层集成建模研究 61070064 F020507 173 汪亚明 浙江理工大学 视觉驱动的织物动态仿真中的柔性运动重建研究 61070063 F020508 174 黄添强 福建师范大学 基于智能技术的视频篡改取证研究 61070062 F020509 175 蒋盛益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面向不平衡数据的学习算法及应用研究 61070061 F020508 176 李汪根 安徽师范大学 基于生物芯片的 DNA 计算机中若干非线性数据结构的研究 61070060 F020504 177 杨巨成 江西财经大学 老龄用户多生物特征身份认证中的图像隐式语义特征提取 61063035 F020502 178 袁非牛 江西财经大学 面向烟雾检测的局部二元模式多级提升方法研究 61063034 F020508 179 蒙祖强 广西大学 非结构化数据环境下基于认知机理的拓扑化粒度计算和知识获取研究 61063032 F020512 180 崔耀东 广西大学 多宽度卷板剪切下料排样算法研究 61063031 F020507 181 张桂梅 南昌航空大学 复杂环境下局部遮挡目标的识别理论和方法研究 61063030 F020508 182 古和今 江西省科学院 陶瓷产品表面的曲线设计和计算 61063029 F020507 183 王联国 甘肃农业大学 混合蛙跳算法及其应用研究 61063028 F020509 184 王锋 昆明理工大学 触控技术中的界面范式与交互关键技术研究 61063027 F020506 185 侯振杰 内蒙古农业大学 基于机器视觉的奶牛体型非接触测量与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61063021 F020502 186 李风军 宁夏大学 神经网络对离散数据的本质逼近能力及在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环评中的应用 61063020 F020509 187 温佩芝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隐式曲面的三维重建关键技术研究 61063019 F020507 188 王俊义 内蒙古大学 蒙古文搜索引擎技术研究 61063018 F020511 189 侯宏旭 内蒙古大学 基于分层语言模型的蒙古语跨语言检索的 Rerank 方法研究 61063017 F020511 190 李前忠 内蒙古大学 蛋白质亚细胞定位、功能模体和相关问题的理论研究 61063016 F020504 191 李凡长 苏州大学 基于认知模型的图像不变性特征理论和关键技术 61033013 F0205 192 罗钟铉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认知模型的图像不变性特征理论及其应用研究 61033012 F0205 193 乔红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引入人的视 - 触觉认知及其融合实现机器人与人的仿人交互和合作 61033011 F0205 194 印鉴 中山大学 网络信息融合与知识服务的理论和方法研究 61033010 F0205 195 陈允杰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D 核磁共振图像脑海马体分割研究 61003209 F020508 196 库涛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面向感应网络的移动现实挖掘及复杂行为模式分析研究 61003208 F020513 197 沈进东 中国计量学院 基于有理逼近理论的支持向量机光滑技术与逼近能力研究 61003207 F020508 198 杨刚 中国人民大学 混沌人工神经网络的特性研究与混沌控制及其在联想记忆中的应用 61003205 F020509 199 陈武 西南大学 基于回答集程序的有限理性协商机制研究 61003203 F020509 200 沈辉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fMRI 多体素模式分析的机器学习方法及应用 61003202 F020508 201 孙美君 天津大学 面向中国水墨画的艺术风格学习及效果生成的关键算法研究 61003201 F020507 202 李雪威 天津大学 基于几何约束的人物合成盲检测方法研究 61003200 F020508 203 慕彩红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结合免疫和拉马克机制的协同进化模型及其应用研究 61003199 F020509 204 缑水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大规模稀疏迁移学习理论及其在 SAR 图像分类中的应用 61003198 F020508 205 刘更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虚拟人及人群的相机控制与规划技术 61003197 F020503 206 朱娟娟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运动特征的电子稳像技术及其应用研究 61003196 F020502 207 徐建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受路网限制车载移动网络的用户位置隐私保护 61003195 F020513 208 邓重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优化细分插值曲线曲面几何品质的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94 F020501 209 吴向阳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可视化的大尺度体数据的压缩技术研究 61003193 F020505 210 刘晓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HIV-1 蛋白酶及其抑制剂作用机理的计算机模拟研究 61003191 F020504 211 南亮亮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基于点云结构识别的城市建筑物建模技术研究 61003190 F020501 212 杨文武 浙江工商大学 符合视觉感知的卡通角色动作生成 61003189 F020501 213 刘春晓 浙江工商大学 图像和视频的可信修补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88 F020501 214 张华 浙江工商大学 应用机器学习方法预测和分析蛋白质的结构柔性 61003187 F020504 215 陆利正 浙江工商大学 保几何特征的逼近造型方法及其应用 61003186 F020507 216 沈志东 武汉大学 基于可信链的 MobielAgent 运行环境安全增强机制研究 61003185 F0205 217 韩镇 武汉大学 基于纹理建模的预测编码技术研究 61003184 F020502 218 毛启容 江苏大学 基于模型自适应修正和协同决策的说话人鲁棒语音情感识别方法研究 61003183 F020506 219 丁文鹏 北京工业大学 面向下一代视频编码的多粒度预测和变换技术研究 61003182 F020502 220 石东昱 华东师范大学 有向环、可分解及动态模拟下的概率图模型方法及应用 61003181 F020509 221 徐晓华 扬州大学 基于图上随机游走的分类算法研究 61003180 F020509 222 饶东宁 广东工业大学 智能规划中派生谓词规则和不确定动作模型的自动获取 61003179 F020512 223 鲁坚 深圳大学 群对称性三维分形集图形的构造机制与绘制技术研究 61003178 F020513 224 樊鑫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层次化生成模型的刚体跟踪与识别 61003177 F020502 225 何增有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数据融合的蛋白质鉴定算法研究 61003176 F020504 226 刘惠 大连理工大学 基于生物相似度的 HIV 蛋白酶最优底物预测研究 61003175 F020504 227 余志文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聚类集成算法的癌症基因表达数据模式发现新框架的研究 61003174 F020504 228 毛爱华 华南理工大学 计算机辅助服装热湿工程设计中的科学可视化研究 61003173 F020505 229 陈百基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多分类器系统的智能电网安全改进 61003172 F020508 230 吴永贤 华南理工大学 图像分类中的局部泛化误差 SVM 特征和样本选择方法 61003171 F020508 231 周智恒 华南理工大学 变结构向量场下活动轮廓模型的研究 61003170 F020508 232 梁志贞 中国矿业大学 多核学习优化模型的研究及应用 61003169 F020508 233 宋丹丹 北京理工大学 引入二级结构信息的 RNA 序列快速比对 61003168 F020504 234 张鹏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多数据流关联挖掘的模型研究 61003167 F020512 235 郭嘉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大规模用户数据的推荐技术研究 61003166 F020513 236 秦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检测和跟踪的真实场景中多人行为分析研究 61003165 F020502 237 陈翔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启发式局部搜索的 RNA 结构预测算法研究 61003164 F020504 238 高科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海量图像高速拷贝检测的视觉指纹提取与匹配 61003163 F020502 239 孟祥福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 XML 数据个性化柔性查询关键技术的研究 61003162 F020509 240 徐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网络视频情感标注和个性化推荐的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61 F020502 241 朱夏 东南大学 具有可分离准备时间和无等待约束的流水调度优化算法 61003158 F0205 242 漆桂林 东南大学 基于描述逻辑的本体调试关键技术的研究 61003157 F020512 243 汪鹏 东南大学 面向语义 Web 复杂应用环境的本体映射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56 F020509 244 曾嘉 苏州大学 基于二型模糊图模型的人类启动子识别方法的研究 61003154 F020504 245 宁纪锋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目标跟踪中的目标建模及形变自适应估计技术研究 61003151 F020502 246 郑能干 浙江大学 电子织物低能耗的可靠互联架构研究 61003150 F020513 247 王璐 山东大学 三维人脸混合特征提取和艺术化绘制方法研究 61003149 F020501 248 高大化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工程大学 基于稀疏特性分析和压缩感知重构框架的彩色图像 Demosaicking 方法研究 61003148 F020502 249 黄琦 浙江大学 基于嵌套随机集的产品意象认知模型研究 61003147 F020509 250 袁庆曙 浙江大学 多投影显示系统的光反射机制及在线光照修正算法研究 61003146 F020503 251 翁彦琳 浙江大学 三维时变几何模型的编辑方法研究 61003145 F020501 252 孙剑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先验建模的图像与视频高效算法研究 61003144 F020502 253 陈俊周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视频的火灾智能探测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43 F020502 254 王红军 西南交通大学 半监督聚类集成的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42 F020512 255 向倩 中山大学 真核转录因子与基因组序列变构结合模型研究 61003141 F020504 256 潘嵘 中山大学 基于主动学习和迁移学习的协同过滤算法研究 61003140 F020509 257 蔡川 兰州大学 基于 MathML 的数学信息盲人可访问性方法研究 61003139 F020507 258 周园春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 面向候鸟迁徙行为的数据挖掘算法研究 61003138 F020513 259 刘贞报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局部显著特征分布的三维形状匹配与检索 61003137 F020503 260 李卫海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数字图像的通用全局盲取证技术的张量分析研究 61003136 F020502 261 徐林莉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结构化数据的非监督 / 半监督学习问题研究及应用 61003135 F020508 262 田沄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统计分割的脑血管三维模型重构研究 61003134 F020502 263 邓擎琼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面部软组织厚度的人脸老化模拟方法研究 61003133 F020501 264 胡伟 北京化工大学 基于图像空间的镜面相关效果实时绘制技术研究 61003132 F020501 265 方贤勇 安徽大学 基于图像亮度图空间可变去模糊的模糊图像拼接研究 61003131 F020501 266 李琳 武汉理工大学 个性化 Web 信息检索中排序算法及其优化技术 61003130 F020511 267 史豪斌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数据耕种的对抗决策支持系统 61003129 F020510 268 郑丽颖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分数傅立叶变换与 Wigner 分布的纹理分割技术研究 61003128 F020502 269 张鸿 武汉科技大学 跨媒体检索中异构特征的综合学习机制与算法研究 61003127 F020513 270 刘圣军 中南大学 通用网格模型的等距曲面快速造型方法 61003125 F020507 271 李敏 中南大学 面向动态蛋白质网络的功能模块挖掘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1003124 F020504 272 董乐 电子科技大学 复杂环境下基于生物激励的情景理解方法研究 61003123 F020502 273 石明全 电子科技大学 多接触约束机械系统虚拟样机仿真的计算稳定性研究 61003122 F020505 274 付波 电子科技大学 多模态生物特征加密的理论模型及其实现算法研究 61003121 F020508 275 张太平 重庆大学 基于度量学习的特征提取方法研究 61003120 F020508 276 闫士举 上海理工大学 基于 C 形臂 2D 投影的多元 3D 脊椎模型构建研究 61003119 F020504 277 陆声链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基于物理的植物叶片萎蔫变形仿真技术研究 61003118 F020503 278 李文波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大规模概率主题模型的高性能求解 61003117 F020511 279 蔡维玲 南京师范大学 聚类结构保持的降维技术及其拓展研究 61003116 F020508 280 陈颖 北京电子科技学院 视频检索关键问题研究及其在敏感信息识别中的应用 61003115 F020508 281 安高云 北京交通大学 具有伪人脸免疫性的人脸识别算法研究 61003114 F020508 282 苏丰 南京大学 复杂图形数据内容理解与检索技术研究 61003113 F020508 283 孟宪海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 Delaunay 三角化的混合网格自动生成算法研究 61003110 F020505 284 贾瑞明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图像光分布特征模型的地理定位理论方法研究 61003109 F020502 285 曹国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曲线演化理论的遥感影像变化检测研究 61003108 F020502 286 张娅 上海交通大学 面向搜索排序的主动学习理论 61003107 F020511 287 陈玉君 北京大学 基于高性能求解的三维真实感织物模拟引擎研究 61003106 F020503 288 马伟 北京大学 中国传统绘画的沉浸式富媒体展示算法研究 61003105 F020501 289 刘慧 山东经济学院 基于医学图像的三维模型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61003104 F020501 290 马丙鹏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稀疏流形回归的头部姿态估计研究 61003103 F020508 291 刘春梅 同济大学 基于三维模式基元的句法退化字符识别 61003102 F020508 292 赵相福 浙江师范大学 离散事件系统基于模型的分布式在线诊断方法研究 61003101 F020509 293 郑海涛 清华大学 面向网络舆论的动态本体学习模型研究 61003100 F020512 294 闻立杰 清华大学 过程挖掘算法评估框架研究 61003099 F020510 295 邸慧军 清华大学 广义弹性运动跟踪与分析 61003098 F020502 296 崔鹏 清华大学 基于传播影响力的互联网社区媒体信息扩散机制研究 61003097 F020502 297 王斌 清华大学 三维 CAD 零部件检索关键技术研究 61003096 F020501 298 刘玉身 清华大学 非刚性三维模型检索技术研究 61003095 F020501 299 杨旸 上海海事大学 革兰氏阴性菌 III 型分泌系统效应蛋白的计算预测研究 61003093 F020504 300 邱锡鹏 复旦大学 基于 Markov 逻辑网络的限定领域中文自动问答系统研究 61003091 F020511 301 董启文 复旦大学 基于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蛋白质结构和功能预测 61003090 F020504 302 雍俊海 清华大学 形状造型:新理论和新方法 60911130368 F020501 303 朱信忠 浙江师范大学 基于 Web 学习( ICWL2008 )的国际学术会议 60910306026 F020503 304 张秉森 青岛大学 基于染色的颜色匹配信息数学描述方法研究 60973158 F020508 305 杨建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基于小波变换的仿射不变形状表示算法研究 60973157 F020508 306 潘正华 江南大学 知识处理领域中的模糊性知识及其不同否定的逻辑基础和集合基础以及应用研究 60973156 F020512 307 伍铁如 吉林大学 代数样条曲面造型技术中的误差控制研究 60973155 F020501 308 尤新革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多小波构造的纹理特征表示与提取 60973154 F020508 309 王树林 湖南大学 基于启发式信息的肿瘤基因表达谱降维与分析方法研究 60973153 F020504 310 王兴元 大连理工大学 几种典型的混沌保密通信方案的研究 60973152 F020513 311 朱小燕 清华大学 信息距离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 60973104 F020512 312 靳晓明 清华大学 资源约束的高维流数据降维方法研究 60973103 F020512 313 李涓子 清华大学 大规模动态本体映射模型研究 60973102 F020509 314 秦开怀 清华大学 基于几何约束lifting技术的细分小波变换研究 60973101 F020507 315 刘箴 宁波大学 面向动漫游戏的虚拟角色自主情绪模型研究 60973099 F020503 316 杨健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稀疏性理论的图像特征抽取和识别方法研究 60973098 F020508 317 陈松灿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稀疏性保持的降维技术及其拓展研究 60973097 F020508 318 江泽涛 南昌航空大学 基于单目图像序列的运动目标自标定方法研究 60973096 F020502 319 彭力 江南大学 动态视觉传感器网络若干问题研究 60973095 F020509 320 吴小俊 江南大学 参数化统计新模型及其在图像特征抽取中的应用研究 60973094 F020508 321 冯志全 济南大学 面向人手三维跟踪的粒子滤波器中的实时性和鲁棒性问题研究 60973093 F020506 322 刘桂霞 吉林大学 基因调控网络构建及其拓扑结构分析的研究 60973092 F020504 323 许志闻 吉林大学 miRNA 和 siRNA 在生物调控网络中若干关键特征分析和识别 60973091 F020504 324 付宏 吉林大学 基于离散元法的新型 CAE 软件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60973090 F020507 325 欧阳丹彤 吉林大学 模型不完备情形下离散事件系统诊断方法的研究 60973089 F020509 326 刘大有 吉林大学 结构化机器学习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60973088 F020512 327 孙正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基于多成像方法融合的冠状动脉虚拟血管镜关键技术研究 60973087 F020503 328 高亮 华中科技大学 一种新的多点随机搜索算法 —— 类电磁机制算法的扩展与应用 60973086 F020509 329 陈传波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 NAM 的动态视觉信息认知理解方法研究 60973085 F020502 330 李桂清 华南理工大学 多面体重心坐标与三维模型自由运动处理 60973084 F020501 331 文贵华 华南理工大学 基于认知规律几何化的流形学习 60973083 F020508 332 廖波 湖南大学 蛋白质组信息分析及应用算法研究 60973082 F020513 333 李培华 黑龙江大学 基于张量分解和非参量密度建模的偏微分方程目标跟踪研究 60973080 F020502 334 徐安平 河北工业大学 复杂非均质功能构件的个性化定制理论方法及软件实现 60973079 F020507 335 王亚东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生物网络的人类 microRNA 与疾病关联挖掘技术研究 60973078 F020504 336 权光日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表型相似性的人类遗传疾病基因预测方法研究 60973077 F020504 337 董红斌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贝叶斯博弈的协同演化算法及其在交易 Agent 中的应用研究 60973075 F020509 338 陈庆锋 广西大学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的信号通路识别模型与算法研究 60973074 F020509 339 钟跃崎 东华大学 基于最少量图像的三维着装重建 60973072 F020507 340 姜慧研 东北大学 基于动态 CT 多期图像的早期肝癌 CAD 技术研究 60973071 F020508 341 蒲晓蓉 电子科技大学 表情人脸的视觉认知与智能计算 60973070 F020508 342 尚明生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复杂网络的信息推荐技术研究 60973069 F020510 343 王春立 大连海事大学 多通道手语信息融合问题的研究 60973067 F020508 344 柳有权 长安大学 基于物理的复杂异型结构物体的干枯效果模拟 60973066 F020501 345 曾广平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 “ 软件人 ” 的网构软件拟人智能动态演化方法和技术研究 60973065 F020509 346 穆志纯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二维图像的三维人耳识别方法 60973064 F020508 347 班晓娟 北京科技大学 人工动物可重组建模、运动控制及智能规划方法研究 60973063 F020504 348 苗振江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视频的多人行为分析研究 60973061 F020502 349 刘峡壁 北京理工大学 实时双模态自动图像软标注与多关键词检索 60973059 F020502 350 王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功能梯度材料人工义齿修复体设计与快速原型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60973058 F020507 351 孙艳丰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面部视频的疲劳状态分析与理解 60973057 F020508 352 施云惠 北京工业大学 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图像 / 视频编解码技术研究 60973056 F020502 353 田永鸿 北京大学 基于学习的视频关注计算及其在互动视频技术中的应用 60973055 F020502 354 周秉锋 北京大学 三维网格模型的自适应重要性采样及高质量网格重建 60973054 F020501 355 陈毅松 北京大学 基于智能车的三维认知地图构建及应用 60973052 F020508 356 赵前进 安徽理工大学 有理插值新方法及其在三维数字模型信息保护中的应用研究 60973050 F020513 357 郭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声纹识别中合成语音的鲁棒性研究 60970161 F020508 358 王中元 武汉大学 基于反向纹理合成的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60970160 F020502 359 金小刚 浙江大学 GPU 加速的视频抽象化和卡通化 60970159 F020501 360 张习文 北京语言大学 混排数字墨水文档智能处理方法研究 60970158 F020508 361 王骄 东北大学 基于高性能集群计算的围棋机器博弈关键算法研究 60970157 F020509 362 章仁江 中国计量学院 一类插值曲面的设计及其自适应最优离散算法 60970151 F020507 363 蔺宏伟 浙江大学 多张裁剪曲面拼接模型的水密融合 60970150 F020501 364 彭济根 西安交通大学 图像匹配的新方法研究:李群约束的优化算法 60970149 F020508 365 张松海 清华大学 基于结构分析的视频卡通风格绘制技术研究 60970100 F020501 366 刘永进 清华大学 基于精确测地线度量的三角网格模型上 Voronoi 图的研究 60970099 F020501 367 邹北骥 中南大学 人类视觉系统建模及其应用 60970098 F020502 368 韩旭里 中南大学 几何计算与表示中的约束优化方法研究 60970097 F020507 369 徐德智 中南大学 大规模本体的分块映射及相关评价方法研究 60970096 F020513 370 张祖平 中南大学 SNPs 数据筛查的计算机理与参数计算方法 60970095 F020513 371 党岗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基于非刚性变换不变性的动态三维几何模型分解技术研究 60970094 F020501 372 张晓鹏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形状分析的植物建模与快速绘制 60970093 F020501 373 徐常胜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 2D 视频视觉关注度的 3D 重建方法研究 60970092 F020502 374 吴凌云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基于条件随机场的生物信息学方法 60970091 F020504 375 王丹力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基于儿童认知的多人智能交互技术研究 60970090 F020506 376 窦全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非规则组块及功能驱动的多主体自装配建模研究 60970088 F020509 377 苗军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注意选择和眼动控制机理的主动视觉建模与应用 60970087 F020508 378 夏时洪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体现性格特征的语音驱动人脸动画合成新方法 60970086 F020501 379 徐云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单体型问题及其算法研究 60970085 F020504 380 王延峰 郑州轻工业学院 自治可编程 DNA 分子逻辑电路算法自组装机理研究 60970084 F020504 381 徐从富 浙江大学 大规模垃圾邮件过滤中的集成化 SVM 增量学习机制研究 60970081 F020509 382 杨莹春 浙江大学 声纹表征模型及其漂移鲁棒性实现方法研究 60970080 F020508 383 汪国昭 浙江大学 CAD 中综合性样条的理论及应用研究 60970079 F020507 384 万华根 浙江大学 基于个性化真实感灵巧虚拟手的无障碍直接操纵技术研究 60970078 F020503 385 杨勋年 浙江大学 基于图域几何 PDE 与特征不变量的离散曲面处理 60970077 F020501 386 张明敏 浙江大学 基于织物组织的纺织品构模与仿真 60970076 F020503 387 王章野 浙江大学 大尺度流体型复杂景象的真实感建模与实时模拟研究 60970075 F020501 388 刘新国 浙江大学 位移细分曲面的建模和编辑方法 60970074 F020501 389 唐勇 燕山大学 复杂液压伺服控制系统工作流体流态虚拟监测及可视化 60970073 F020503 390 阴晓峰 西华大学 汽车嵌入式控制软件设计早期性能建模与实时性分析 60970072 F020513 391 李战怀 西北工业大学 面向黑盒测试检出的缺陷分类与预测研究 60970070 F020513 392 郑江滨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时空信息约束的多视觉多序列动态目标三维重建研究 60970069 F020503 393 黄华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笔划布置特征学习的视频非真实感绘制 60970068 F020501 394 张莉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1 范数正则支持向量机及其压缩机器学习框架 60970067 F020508 395 王桂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 Treelet 变换的多时相 SAR 图像变化检测 60970066 F020502 396 刘文斌 温州大学 临界基因调控网络的可控性理论及其干预方法研究 60970065 F020504 397 李春林 武汉理工大学 移动网格中基于能量优化的资源管理理论及方法的研究 60970064 F020513 398 刘娟 武汉大学 3D 基因表达数据中负相关模式的挖掘及基因调控机制的推导 60970063 F020504 399 孙杳如 同济大学 人体行为识别的基于视觉注意和眼动协同的拟视皮层计算途径研究 60970062 F020508 400 苗夺谦 同济大学 基于多维数据模型的粒计算方法研究 60970061 F020509 401 马希荣 天津师范大学 基于多特征情感信息融合的高效率 e-Learning 关键技术研究 60970060 F020508 402 陈俊杰 太原理工大学 基于 fMRI 的个性化图像情感标注及其本体库研究 60970059 F020509 403 尚丽 苏州市职业大学 非负稀疏编码及其在毫米波焦平面成像图像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60970058 F020509 404 吕强 苏州大学 denovo 预测蛋白质结构的并行元启发方法研究 60970055 F020504 405 王小明 陕西师范大学 不确定环境下的无线多媒体传感器网络数据传输新机制研究 60970054 F020513 406 王万森 首都师范大学 e-learning 中基于学业表情的情绪认知分析研究 60970052 F020509 407 杨旭波 上海交通大学 高精度流体动画细节模拟的理论与方法 60970051 F020501 408 韦朝春 上海交通大学 基因结构多变性指标及其在基因的疾病易感性研究中的应用 60970050 F020504 409 张晓云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结构变形和人体损伤信息的大客车碰撞事故数值重构研究 60970049 F020505 410 闫华 山东经济学院 基于视觉关注的图像复制检索技术研究 60970048 F020511 411 马军 山东大学 Web 图像的语义表示及在聚类与排序中的应用 60970047 F020511 412 屠长河 山东大学 两椭球及两四次圆纹面位置关系的分类和计算问题的研究 60970046 F020501 413 云利军 云南师范大学 网络环境下红外视觉信息处理与传输机制的研究 60963020 F020502 414 张利绒 内蒙古大学 人类基因的可变剪接及其与人类疾病关系的研究 60963015 F020504 415 王明文 江西师范大学 基于潜在语义对偶空间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理论和算法研究 60963014 F020511 416 何火娇 江西农业大学 基于生理生态的虚拟水稻三维动态建模及可视化表达 60963013 F020513 417 杨勇 江西财经大学 基于模糊与核聚类算法的脑磁共振图像分割方法研究 60963012 F020502 418 王正友 江西财经大学 IPTV 视频质量的多源特征提取与融合评价模型研究 60963011 F020502 419 古天龙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装配规划的领域知识表示及推理研究 60963010 F020507 420 王以松 贵州大学 带函数的回答集程序设计研究与实现 60963009 F020509 421 徐章艳 广西师范大学 基于不完备决策表的高效知识获取算法的研究 60963008 F020512 422 杨士强 清华大学 面向 Web 的社会网络理论与方法研究 60933013 F020513 423 张彩明 山东大学 三维数据表示理论和关键技术 60933008 F020501 424 蒙美玲 清华大学 具有多模态发音模型及矫正性认知反馈的交互式在线语言学习平台 60928005 F020506 425 陈祖翰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结构化学习的图像 - 视频编码与通信 60928003 F020502 426 李新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几何造型和等参分析中的局部加细方法研究 60903148 F020501 427 吴偶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动态、分布式网络入侵模式分析 60903147 F020508 428 刘静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跨媒体信息挖掘的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60903146 F020503 429 李基拓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基于功能单元组构的三维服装智能化个性化造型方法研究 60903145 F020507 430 李重 浙江理工大学 三维网格模型的非真实感绘制若干理论问题研究 60903143 F020501 431 王旭初 重庆大学 鉴别性统计建模 - 主动轮廓演化器及其在可视人图像分割的应用 60903142 F020508 432 施智平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视感知的图像视频语义获取关键技术研究 60903141 F020509 433 李淳芃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虚拟维修的人体行为建模方法研究 60903140 F020503 434 赵卓峰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在线管控的互联网聚合型应用的可用性问题研究 60903137 F020513 435 廖胜辉 浙江大学 基于离散微分和形状匹配的物理实体大变形研究 60903136 F020501 436 章国锋 浙江大学 基于密集图像 / 视频采样的三维重建技术研究 60903135 F020502 437 肖俊 浙江大学 基于张量分析及流形学习的三维人体运动参数化编辑与合成 60903134 F020503 438 陶煜波 浙江大学 体数据多维特征信息分析与增强 60903133 F020505 439 徐颂华 浙江大学 关于汉字手写信息处理及计算机书法生成若干算法问题的研究 60903132 F020509 440 孙瑜 云南师范大学 本体修正问题研究 60903131 F020509 441 陈斌 扬州大学 真实场景下异常检测若干关键技术及其入侵检测应用研究 60903130 F020508 442 张俊松 厦门大学 交互式艺术汉字造型与绘制的关键技术研究 60903129 F020513 443 段江 西南财经大学 基于 GPU 加速的高动态范围图像局域色调映射算法的研究与应用 60903128 F020502 444 王毅 西北工业大学 复杂医学体数据快速分割的内分泌激素调节算子优化机理 60903127 F020502 445 杨涛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相机阵列合成孔径成像的视频目标跟踪研究 60903126 F020502 446 於志文 西北工业大学 面向智能会议的群体语意交互模型与机制研究 60903125 F020506 447 高新勤 西安理工大学 支持工作流动态变更的实例迁移方法研究 60903124 F020507 448 刘剑毅 西安交通大学 基于生理与统计学习的真实感人脸图像年龄变换方法研究 60903122 F020503 449 钱学明 西安交通大学 一种统一的具有可分级的体育视频内容理解方法研究 60903121 F020502 450 李宏宇 同济大学 矢量场特征可视化与流形聚类研究 60903120 F020505 451 张严辞 四川大学 基于图形处理器的高性能计算 60903118 F020501 452 刘维湘 深圳大学 融合 GeneRank 与机器学习方法实现小鼠生精过程基因筛选和功能预测 60903113 F020504 453 沈琳琳 深圳大学 基于过完备感知模型和稀疏表示的有遮挡人脸识别研究 60903112 F020508 454 柳伟 上海交通大学 复杂自由几何特征重用机制研究 60903111 F020501 455 钱宇华 山西大学 多粒度空间的通讯、转换及其问题求解机制研究 60903110 F020512 456 梁秀霞 山东经济学院 基于影像数据的人体软组织建模问题研究 60903109 F020501 457 刘洋 山东大学 网络意见挖掘若干前沿问题研究 60903108 F020512 458 刘奕群 清华大学 基于网络用户行为分析的垃圾网页识别方法研究 60903107 F020511 459 张慧 清华大学 基于剖视图的三维形体重建技术研究 60903106 F020501 460 肖建华 南开大学 动态字符串优化膜系统 DNA 计算编码算法研究 60903105 F020504 461 刘宁钟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二维条码识别技术及其信息扩展的研究 60903104 F020502 462 黎铭 南京大学 基于机器学习的软件度量分析 60903103 F020512 463 苏伟 兰州大学 基于公式的数学搜索引擎的研究与开发 60903102 F020511 464 许存禄 兰州大学 面向轻度认知障碍和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结构网络计算理论与方法 60903101 F020508 465 邓赵红 江南大学 超大规模发酵数据集驱动的模糊推理系统快速构建方法研究 60903100 F020509 466 马炳先 济南大学 基于领域本体的 Petri 网自动集成机理与应用模式研究 60903099 F020510 467 王岩 吉林大学 基于基因表达数据分析的血液中肿瘤复合分子标志物预测研究 60903097 F020504 468 白翔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骨架联合树结构表示的目标识别方法研究 60903096 F020508 469 管涛 华中科技大学 未知场景下的增强现实虚实注册关键技术研究 60903095 F020513 470 张伟峰 华南农业大学 基于冗余多尺度表示的小框架核回归方法研究及在光谱反射率重建中的应用 60903094 F020508 471 兰曼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多样化特征表达的生物文献自动分类研究 60903093 F020504 472 郭骏 华东师范大学 面向蛋白质结构预测的支持向量机的研究 60903092 F020508 473 王喆 华东理工大学 基于模式源的分类器设计方法与应用研究 60903091 F020508 474 谭浩 湖南大学 多领域复杂产品设计的情境计算理论与设计方法研究 60903090 F020513 475 邢红杰 河北大学 异常检测的方法研究及其在图像检索中的应用 60903089 F020508 476 李艳 河北大学 基于案例推理和进化神经网络技术的计算机游戏智能水平研究 60903088 F020509 477 苏少辉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 ETO 产品大批量定制的过程规划与控制方法研究 60903087 F020507 478 杨昆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DNA 甲基化异常的分析与预测研究 60903086 F020512 479 张龙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三维模型的表意性线绘制算法研究 60903085 F020501 480 季丽萍 哈尔滨工业大学 生物基因表达数据中局部模式的挖掘与研究 60903081 F020504 481 吕天阳 哈尔滨工程大学 基于异构分类的三维模型特征提取与语义分析研究 60903080 F020501 482 常亮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描述逻辑和模型检测的行动理论研究 60903079 F020512 483 郑骁庆 复旦大学 结合描述逻辑和霍恩规则的不确定推理算法 60903078 F020509 484 张巍 复旦大学 高维异构数据的测度学习算法及在图像分类中的应用研究 60903077 F020508 485 朱山风 复旦大学 基于信息融合的生物医学文本高性能聚类研究 60903076 F020504 486 熊赟 复旦大学 基于特征挖掘的生物网络构建算法研究 60903075 F020504 487 刘勇国 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元启发式算法的聚类分析关键问题研究 60903074 F020512 488 刘震 电子科技大学 垃圾邮件的不确定性机理研究 60903073 F020509 489 明安龙 北京邮电大学 多摄像机视频监控中的人物角色分类技术研究 60903072 F020502 490 李侃 北京理工大学 面向特定领域的谱聚类分析技术研究 60903071 F020512 491 陈靖 北京理工大学 增强现实中多目标 3D 跟踪定位和 WH-SIFT 特征识别方法研究 60903070 F020503 492 翁冬冬 北京理工大学 用于增强现实动态虚实遮挡问题的编码孔径图像深度获取方法研究 60903069 F020502 493 沈建冰 北京理工大学 高动态范围图像的色调映射及其应用 60903068 F020501 494 石志国 北京科技大学 基于 IGRS 协议的异构多机器人协作理论研究 60903067 F020509 495 白慧慧 北京交通大学 异构网络下基于相关性优化准则的多描述视频编码的研究 60903066 F020502 496 张宝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核化高阶差分模式和稀疏回归分析的人脸识别研究 60903065 F020508 497 张淑军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虚实混合环境中可视外壳实时建模与优化方法研究 60903064 F020503 498 袁晓如 北京大学 所见即所得可视化机理研究 60903062 F020505 499 刘锋 北京大学 可重构多格式视频编解码系统结构研究 60903061 F020502 500 吴怀宇 北京大学 基于流形调和分析的三维形状匹配与检索技术研究 60903060 F020501 501 毛峡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情感仿生代理的多模交互标记语言研究 60873269 F020506 502 陶霖密 清华大学 用于隐含人机交互的在线动态上下文感知和建模理论研究 60873266 F020506 503 薛贵荣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迁移学习的 web 挖掘研究 60873211 F020513 504 孙广中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并行系统上文本信息检索中的 top-k 问题研究 60873210 F020511 505 赵正旭 石家庄铁道学院 工程信息中小世界效应研究 60873208 F020505 506 李国君 山东大学 基于串线的 3- 维蛋白结构预测的新技术研究 60873207 F020504 507 曹飞龙 中国计量学院 球面学习理论研究 60873206 F020508 508 章祥荪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从生物分子网络中挖掘功能模块和生物通路的模型与算法研究 60873205 F020504 509 曾新 中南大学 故事可视化技术在三维场景构建中的应用研究 60873189 F020503 510 黄东军 中南大学 语义马尔可夫网络下人脸图像非线性超分辨率算法 60873188 F020502 511 李书纲 中国医学科学院 结构光扫描配准脊柱外科三维手术导航系统及椎弓根内固定试验研究 60873187 F020507 512 王卫星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分数阶微分及小波理论的复杂岩石节理裂隙网络的检测算法研究 60873186 F020509 513 吴洪 电子科技大学 跨媒体语义医学图像检索中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85 F020502 514 骆嘉伟 湖南大学 新型表达模式下的功能基因分析算法研究 60873184 F020513 515 郑昌文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基于邻域可视性相关的最优路径问题研究 60873183 F020509 516 李静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大规模动态场景的实时光线跟踪计算 60873182 F020501 517 刘秀平 大连理工大学 纺织分析中的纹理图像特征表示研究 60873181 F020513 518 张宪超 大连理工大学 web 社区高质量识别算法研究 60873180 F020511 519 李绍滋 厦门大学 单目移动拍摄下基于隐式形状模型的行人检测方法研究 60873179 F020508 520 薛向阳 复旦大学 大规模图像数据自动标注算法研究 60873178 F020508 521 张林波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并行自适应电磁场有限元计算算法及软件研究 60873177 F020505 522 杨明 南京师范大学 双重稀疏化的大间隔分类器研究 60873176 F020508 523 庞明勇 南京师范大学 点集曲面建模的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75 F020503 524 王宏 清华大学 呼吸状态下的胸腹腔器官动态建模和介入治疗的动态手术导航 60873172 F020513 525 王建勇 清华大学 面向复杂数据的生成器模式发现及其应用研究 60873171 F020509 526 陈戈 中国海洋大学 基于微细结构的虚拟人体肾脏药物代谢仿真研究 60873170 F020503 527 陈文胜 深圳大学 姿势和光照变化下的人脸识别核函数及核参数的研究 60873168 F020508 528 唐胜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融合显式和隐含语义概念的视频检索技术研究 60873165 F020502 529 李华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基于三维深度数据与二维投影图像的人脸相似匹配与检索 60873164 F020501 530 王延江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基于人工生命和多智能体协同进化的多目标跟踪方法研究 60873163 F020502 531 余阳 中山大学 支持人工协作的服务工作流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62 F020513 532 潘春洪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高空间分辨率光学图像目标自动识别系统中的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61 F020502 533 陶建华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文本无关的语音转换方法研究 60873160 F020508 534 梁晓辉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移动终端有限资源下的三维图形处理方法研究 60873159 F020501 535 王蕴红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生物特征信息隐藏研究 60873158 F020502 536 郑国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飞机装配工艺姿态自适应计算及工效数值评估模型的研究 60873157 F020507 537 彭宇新 北京大学 机器学习中模型选择问题的研究及其在图像理解中的应用 60873154 F020508 538 高志强 东南大学 基于归纳逻辑程序设计的本体学习方法 60873153 F020510 539 齐建昌 东南大学 实体模型在产品数据交换中的精度问题与互换性研究 60873152 F020503 540 金忠 南京理工大学 基于地表分析的越野环境可通行区域识别研究 60873151 F020508 541 杨博 吉林大学 基于马尔科夫链亚稳性的复杂网络簇结构识别理论及新方法研究 60873149 F020512 542 李占山 吉林大学 基于模型的诊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及其在配置中的应用 60873148 F020509 543 李文辉 吉林大学 几何约束求解的关键问题研究 60873147 F020507 544 周春光 吉林大学 pathway 预测方法研究 60873146 F020504 545 毛国君 北京工业大学 分布式数据流的集成模式挖掘模型和概念漂移检测算法研究 60873145 F020512 546 殷志祥 安徽理工大学 整数规划问题的 dna 计算模型研究与探索 60873144 F020504 547 刘光远 西南大学 用计算智能提取情感生理信号重要特征及其组合的研究 60873143 F020508 548 黄剑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彩超图像序列中血流信息分析的癌症识别方法研究 60873142 F020502 549 刘守斌 哈尔滨工业大学 点云数据三维特征分割基础算法的研究 60873141 F020507 550 邬向前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掌纹特征的数据加解密算法研究 60873140 F0205 551 余雪丽 太原理工大学 视觉听觉跨模态相干性协同学习算法研究 60873139 F020509 552 门朝光 哈尔滨工程大学 移动计算环境的故障恢复机制研究 60873138 F020513 553 严京旗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参数化表示的三维形体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60873137 F020501 554 马利庄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图像的高光物体高度真实感建模与绘制技术研究 60873136 F020501 555 李芳 上海交通大学 新闻话题线索与主题的探测研究 60873134 F020511 556 卢宏涛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机器学习的复杂网络社团结构分析及其应用研究 60873133 F020508 557 申丽萍 上海交通大学 基于多模态情感识别技术的情感学习模型研究 60873132 F020504 558 谢叻 上海交通大学 完全胸腔镜下心脏微创虚拟手术力觉反馈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31 F020503 559 万旺根 上海大学 大规模动态点云数据多尺度交互式实时绘制算法研究 60873130 F020503 560 李国正 上海大学 冗余特征检测与利用技术的研究 60873129 F020504 561 刘文予 华中科技大学 广义凸分解理论及应用 60873127 F020508 562 童若锋 浙江大学 基于离散微分方法的体网格生成研究 60873126 F020501 563 陈卫东 浙江大学 沉浸式虚拟环境中的脑 - 机接口技术研究 60873125 F020503 564 宋明黎 浙江大学 基于张量分析的超高分辨率三维人脸变形关键算法研究 60873124 F020503 565 陈为 浙江大学 计算机辅助科技图解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23 F020505 566 林海 浙江大学 体数据可视化中的多域交互研究 60873122 F020505 567 徐永红 燕山大学 模式识别中多元数据的对偶射影空间表示和可视化问题 60873121 F020505 568 曾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虚拟战场环境中群体行为建模技术研究 60873120 F020503 569 刘鹏 浙江大学 片上互连网络设计空间探索 — 基于层次交互构件方法的研究 60873112 F020507 570 王国瑾 浙江大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中的几何逼近新技术研究 60873111 F020507 571 孙晓鹏 辽宁师范大学 三维模型分割的理论和算法研究 60873110 F020501 572 陈发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t 网格上样条曲面的理论及其在几何造型中的应用 60873109 F020501 573 李天瑞 西南交通大学 基于粒计算的动态知识发现中若干关键问题研究 60873108 F020512 574 戴光明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基于流形学习的多目标演化算法及应用研究 60873107 F0205 575 陈国金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面向复杂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多领域统一建模及仿真优化方法研究 60873106 F020507 576 齐浩亮 黑龙江工程学院 基于双语文档反馈的跨语言信息检索研究 60873105 F020511 577 徐久成 河南师范大学 基于粗糙集的粒计算不确定信息处理及其度量方法研究 60873104 F020509 578 林治华 重庆工学院 基于 ctl 表位免疫识别的结构信息表达及构效关系建模 60873103 F020504 579 廖志武 四川师范大学 基于模糊随机优化的扭曲种类无关的扭曲二值字符识别算法研究 60873102 F020508 580 陈汉武 东南大学 量子计算的线路模型描述的关键技术研究 60873101 F0205 581 石洪波 山西财经大学 贝叶斯分类器与判别式学习方法研究 60873100 F020512 582 王宇平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第三代无线网络规划新的优化模型及其可信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60873099 F020513 583 许洁萍 中国人民大学 基于听觉感知的音乐结构分析研究 60873098 F0205 584 冯筠 西北大学 基于三维统计变形和有限元混合模型的颌骨手术计划和仿真 60873095 F020503 585 耿国华 西北大学 文物三维模型的语义标注与本体检索技术研究 60873094 F020503 586 纪连恩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虚拟环境下面向大规模复杂数据空间的用户界面模型和关键交互技术研究 60873093 F020506 587 房斌 重庆大学 真实光照环境下人脸识别关键问题的研究 60873092 F020508 588 景军 燕山大学 基于井穴、原穴、合穴电学特性径向坐标图表示原理的中医辨证数量化诊断方法 60873090 F020513 589 杨波 济南大学 基于三维隐式曲面重构及演化的水泥水化微结构演变仿真 60873089 F020505 590 杨志华 广东商学院 经验模式分解的理论及其在磁共振波谱分析中的应用 60873088 F020508 591 王伟强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图片视频中叠加文字提取识别技术研究 60873087 F020502 592 李映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形态成分分析的图像稀疏分解与应用 60873086 F020502 593 王庆 西北工业大学 基于无序多图像的高可靠特征点匹配与最优化方法研究 60873085 F020502 594 张学军 广西大学 肝脏疾病的计算机辅助诊测及信息管理与分析系统的研究 60863014 F020507 595 欧珠 西藏大学 木刻藏文经书识别系统中特征提取算法的研究 60863013 F020508 596 吴维勇 九江学院 逆向工程中基于第二代小波的数据配准与细分曲面造型方法研究 60863012 F020501 597 赵海英 新疆师范大学 新疆民间艺术图案计算机自动生成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60863010 F020501 598 高文 北京大学 基于视觉特性的高效视频编码研究 60833013 F020502 599 吴恩华 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基于物理的虚拟场景建模与实时计算 60833007 F020501 600 卢汉清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 面向无线网络环境的个性化视频定制及适配关键技术 60833006 F020502 601 王涌天 北京理工大学 带有大范围跟踪的增强现实头盔显示系统 60827003 F020503 602 张俊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大型全数字 4d 立体科普电影《飞向蓝天的恐龙》 60820009 F0205 603 吴剑煌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脑出血的神经内窥镜手术模拟关键技术研究 60803108 F020503 604 王兵 安徽工业大学 基于结构域组成变换的蛋白质相互作用预测方法研究 60803107 F020504 605 李庆 西南财经大学 面向视障用户的网络信息智能化处理关键技术研究 60803106 F020511 606 宋荆洲 北京邮电大学 增强现实装配环境中虚实对象感知机制和方法的研究 60803103 F020507 607 殷明浩 东北师范大学 开放式规划研究 60803102 F020509 608 徐玮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折反射全景和遥感图像融合的三维城市重建方法 60803101 F020501 609 王学慧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并行与分布式仿真支撑平台关键技术研究 60803100 F0205 610 张桂芳 北京林业大学 几何约束求解方法及工程几何研究 60803099 F020507 611 刘若辰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量子计算和拉马克学习的免疫聚类与分类 60803098 F020509 612 张向荣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半监督免疫谱聚类及其在 sar 图像理解中的应用 60803097 F020508 613 郑波尽 中南民族大学 动态多目标优化进化算法关键问题研究及应用 60803095 F020509 614 王忠杰 哈尔滨工业大学 支持价值觉察的服务系统建模、设计与优化方法 60803091 F020513 615 卢光明 哈尔滨工业大学 基于人体口腔气味检测与分析的中医诊断技术研究 60803090 F020508 616 苏贵洋 上海交通大学 海量文本信息集合可视化呈现及可视化文本检索方法研究 60803089 F020511 617 马苗 陕西师范大学 基于灰色理论的 sar 图像分割及其效果评价方法研究 60803088 F020502 618 常虹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面向图像识别的半监督距离度量学习方法研究 60803084 F020508 619 黄剑 中山大学 核线性判别方法的关键问题研究及其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 60803083 F020508 620 王醒策 北京师范大学 基于球 b 样条的 willis 环建模、分割及定位关键技术研究 60803082 F020503 621 肖春霞 武汉大学 时变点云曲面几何重建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60803081 F020501 622 沈阳 武汉大学 反剽窃实现下的相似信息传播动力学研究 60803080 F020513 623 刘均 西安交通大学 面向特定领域文本的知识元及其关联挖掘方法研究 60803079 F020512 624 罗迒哉 华东师范大学 基于可视化推荐的图像检索技术研究 60803077 F020502 625 陈小雕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几何计算方法及其稳定性研究 60803076 F020507 626 黄民烈 清华大学 基于图结构的文献挖掘算法研究 60803075 F020510 627 刘宇 清华大学 多模态粒子群优化算法研究 60803074 F020509 628 万丽莉 北京交通大学 三维模型语义分析与检索研究 60803073 F020501 629 郎丛妍 北京交通大学 基于颜色不变性描述的图像自动语义标注研究 60803072 F020502 630 王兆仲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图像的仿射修复技术及相关应用研究 60803071 F020502 631 刘冠阳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基于多模式触 / 力觉交互的坦克射手协调高速率精准调炮操作技能训练方法研究 60803070 F020509 632 张楠 北京大学 基于深度信息的三维视频编码技术研究 60803069 F020502 633 马思伟 北京大学 基于超分辨率技术的视频重构与编码研究 60803068 F020502 634 裴玉茹 北京大学 基于多模态数据的语音相关面部形变机理研究 60803067 F020501 635 黄章进 北京大学 细分曲面的误差分析和造型技术研究 60803066 F020501 636 张军旗 北京大学 过程神经网络的智能学习算法研究 60803065 F020509 637 姜忠鼎 复旦大学 具有自主计算能力的多投影超分辨率显示技术 60803064 F020501 638 郎海涛 北京化工大学 基于编码视频图像的无模型刚体三维跟踪技术研究 60803063 F020502 639 齐娜 中国传媒大学 标准声学头模研究及其在新媒体虚拟音效技术中的应用 60803062 F020503 640 张志政 东南大学 偏好的逻辑表示和推理及其在约束满足求解中的应用研究 60803061 F020512 641 蒋嶷川 东南大学 满足交互结构约束和群落模块聚集的多 agent 群集行为协调模型 60803060 F020509 642 王海贤 东南大学 多维 t 混合模型的理论研究及其在面部表情和单次脑电情感分析中的应用 60803059 F020508 643 杨武 东南大学 区间数字图像处理理论及其在图像矩中的应用研究 60803058 F020502 644 姚莉 东南大学 大规模点云的点模型数字几何处理技术研究 60803057 F020501 645 何震宇 华中科技大学 基于衍生小波的笔迹鉴别特征的表示与提取 60803056 F020508 646 李小琳 南京大学 关系学习及其应用的研究 60803055 F020509 647 唐敏 浙江大学 多核体系结构下变形物体实时连续碰撞检测算法研究 60803054 F020501 648 刘勇 浙江大学 大规模风格相似的复杂建筑智能自动建模方法研究 60803053 F020503 649 吴春国 吉林大学 癌症诊断领域基因芯片噪声数据处理技术的若干研究 60803052 F020504 650 徐瑞 北京理工大学 深空探测器在轨自主运行规划与姿态制导技术 60803051 F020509 651 孙廷凯 南京理工大学 相关分析理论及其模式识别应用的几个关键问题研究 60803049 F020508 652 厉玉蓉 山东工商学院 cagd中分片低次代数曲面拼接的相关理论与算法 60803048 F020507 653 刘世光 天津大学 混合流体仿真的关键技术研究 60803047 F020501 如有疏漏、或错误请指正
个人分类: 数字媒体|685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 Punahou graduation count down: 45 days to go
zuojun 2011-4-22 16:07
I went to Punahou graduation twice so far, and the last time was June 6, 2009. You can read the Commencement Speeches by Punahou Class of 2009 at http://www.punahou.edu/page.cfm?p=2145 lima-Lei Macfarlane '09: Connecting the Dots Commencement Speech, June 6, 2009 Fourteen years ago a young girl was asked to leave her beloved recess time to do a special drawing activity for one of her teachers. All she was asked to do was to simply trace a straight dotted line with a black fiddlestick. The little girl concentrated very hard in trying to follow the straight line, but she just couldn't get it exactly right. Her black fiddlestick swerved past the dotted line making curves and jagged edges that clearly did not look straight at all. In fact, it looked a little sloppy and unsightly, but the little girl couldn't figure out why she was even asked to do it, and quickly resumed her normal game of tag. One year later, that same little girl found herself playing at the same playground, except this time with new playmates. She wondered for a very long time where her former playmates had gone. Why was she left behind? ... Hunter Hunt '09: Changed For Good Commencement Speech, June 6, 2009 ... The class of 2009 is extraordinary and talented. From the countless sports championships to the academic accolades, we've been honored in more ways than we can ever know; but we have also been humbled by the praise. Indeed, a valuable investment has been made in us, but it isn't just for our sake: it's for everyone, for our neighbors, for our country, for a better and more thoughtful word. Every one of us will make a difference. Whether that difference big or small, it will be profound for someone, somewhere, for within each of us is an incredibly unique human being. There will never be another 2009. We have been through thick and thin together. The continuity of this class is stronger than the most refined metal. The friends we've made and the lessons we've learned abide with us for the rest of our lives. And while I can't say for certain we've been changed for the better, I know this: because we knew you, Punahou, we have been changed, and will change the world - forever - for good.
个人分类: Uniquely Hawaii|157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1卷第12期 南开大学 2009 年高等代数参考解答
热度 4 zjzhang 2010-12-27 11:51
ffff
1287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1卷第11期 南开大学 2009 年数学分析参考解答
zjzhang 2010-12-27 11:50
ffff
1155 次阅读|1 个评论
第1卷第4期_华南理工大学 2009 年高等代数参考解答
zjzhang 2010-12-15 18:07
ffff
1189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1卷第3期_华南理工大学 2009 年数学分析参考解答
zjzhang 2010-12-15 18:07
fff
1144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一篇博文-2009年SCI影响因子链接
husthx 2010-11-13 22:07
http://admin-apps.isiknowledge.com/JCR/JCR?SID=T12Ij35goO4cNHh9geN
个人分类: 未分类|2238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