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康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剑桥的康河
热度 30 lixuekuan 2014-10-28 20:58
今年7月,女儿大学毕业。与领导一起赴英参加女儿的毕业典礼,顺访牛津与剑桥看看朋友。 在剑桥,沿康河走走是必须的,因为那里有徐志摩描写的康桥。遗憾的是那天三一学院拒绝所有游览者进入,也没有时间在康河上泛舟,没有欣赏到梦中的康桥,但看到了康河上飘来的美丽白云 。不知道还有没有机会再去剑桥,能在康桥上吟诵徐志摩那篇著名的诗篇。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 软泥上的青荇 ⑴ ,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⑵; 在康河的柔波里, 甘心做一条水草! ----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 寻梦?撑一支长篙⑶,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⑷;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个人分类: 美图欣赏|7398 次阅读|56 个评论
YXH同学:你是我的康桥
热度 1 liuli66 2013-3-7 07:41
发表于: 中国科学报 2013-3-4 电子版: http://news.sciencenet.cn/sbhtmlnews/2013/3/270150.shtm 原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627086-643501.html 三八妇女节温故知新:cao daxia十大女人排行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40247-602495.html
个人分类: 杂感|103 次阅读|3 个评论
【因康桥而徐志摩4】但我不能放歌
热度 3 陈安博士 2012-12-21 00:50
一 写了三篇关于徐志摩其人其诗的文章之后,终于要写到那首几乎所有人都知道的《再别康桥》了,我的心就突然沉静下去。 二 看到杨晓虹写到在剑桥外面的小店里,有徐志摩的书在出售,让我想起夏目漱石,他在伦敦大学求学,后来当日本人经济发达后,想在他33岁起开始留学的伦敦大学外面塑一个夏目漱石的雕像,被英国相关人士质疑了,大意是:这人不知道是个啥人,居然也能塑像吗? 这个故事又让我一下子想起山西煤老板象把自己爸爸照片放在天安门城楼上的故事。 徐志摩对于剑桥究竟是个什么样子,是伦敦大学之于夏目漱石吗? 三 而徐本人的《再别康桥》我看有的翻译是《Say goodbye to Cambridge again》,但是也被翻译成《Farewell to Cambridge》,后面这个再转译过来却是《永别了康桥》的意思。 那么,在诗人原本的意象里,真的曾经泛有“永别”的意思吗? 翻翻徐的诗,感觉里面充满了对爱的渴望,但是诗人眼中的爱,却是绝望的,或者说越短暂的越可能是爱,所以,诗里大量的对“偶然里的交汇”和“瞬间后的流逝”不厌其烦地从不同角度刻划。于是,在我的评论里,他的诗的主题其实是“幻灭”,正如俞平伯说《红楼梦》是“色空”一般——一部如此这般地描述了爱情的小说居然主题是“色空”啊。 也所以,在题目里,我选择了“但我不能放歌”这一句,应该说,在全诗里是最不起眼的一句话了,但是,我认为它是全诗的要害。 来和往都没有声息,没有痕迹,这是诗人之于康桥,那么,中间过程又如何经历?寻梦?借助于工具,然后就要到“星辉斑斓里放歌”,可是,终于还是选择幻灭吧,“但我不能放歌”...... 一方面,美好的东西不宜被打扰,就让它在那里永恒着最好。 另一方面,于过往的人而言,体会美丽则可以采用静默的方式为好,包括本应存在的夏虫,也就一起跟着沉默了吧。 四 越剧选择了《西天的云彩》作为名字,那是告别时出现的意象,也是告别的对象。接着,诗人的眼中终于出现了近处的景象,柳枝、艳影,都也是中国式告别时的典型代表物。 但是,西天的云彩是否又格外的特殊呢?
个人分类: 文论|6767 次阅读|7 个评论
【因康桥而徐志摩3】让爱情幻灭是徐一生的光辉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12-19 18:50
一   大家可能会意外的是,《我不知道风是在哪一个风向吹》这首诗有三种不同的谱曲方式。   最开始的当然是台湾人做的,由帽子天后凤飞飞演唱( http://www.youtube.com/watch?v=rmoaGIIkkcg );随后,在80年代时候拍过一部关于海南的电影《热恋》,里面的主题歌又选了徐志摩的这首诗,不过曲子不同,演唱者也用了解晓东(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LD4a_rWzfrg/?fr=rec1 );第三次谱曲则是黄磊主演的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了,演唱者也是黄磊(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VeFu_lf_-0 )。   在《人间四月天》里出现这首“歌”是不让人意外的,毕竟,那就是在讲述徐志摩传,而这首诗似乎也是很重要的。台湾有一个最初的版本也没有什么特殊,古怪的是那部可以说是很差的电影里居然选择了这首诗作为作曲对象,莫非是因为海南的风来自四面八方,竟然不知道是怎么吹的了吗?或者是对于当时改革的一种疑惑。   我不知道你们还知道不知道另外的诗被三度谱曲的,对于我来说,以前知道一些被两次谱曲的诗,但是三度谱曲的,印象里只有这一首。 二   我想我的每个读者都知道,我对于解读一首诗没有任何兴趣。同样,对于徐志摩的诗,尽管每首都很简单,我却依然乐于不求甚解。   对于这首诗的形式,其实是很有意味的,因为每段都是同样的句子开始的,不同的只是最后一句。最开始的一句就是题目,分成两行来读,加上一句“我是在梦中”,韵律更显著些。   每段里还有另外两句,从前到后是一个故事的开始与结束,由开始的“在梦的清波里依回”到最后一句的“黯淡是梦里的光辉”,表达的大约是从产生爱情到享受爱情到爱情的幻灭。   其实,“幻灭”才是徐志摩的所有诗里唯一的主题,正如席慕容几乎所有的诗都在追悔已经无法挽回的爱情一样。即便连我将在下一篇博文中谈及的那首最著名的《再别康桥》也基本是幻灭的调子。   事实上,不管是伟大的爱情还是浅薄的爱情,幻灭往往才是它最华丽最完美的归宿,否则,最后沦到“举案齐眉”的地步,看似规范,实则是“焚琴煮鹤”。   诗人徐志摩的一生亦是如此,从和张静初的婚姻到康河边上与林徽因的恋情,再到陆小曼,只有林徽因是在最好的时候结束(这应该归因为林的理性选择),与张静初、陆小曼都进入了婚姻的大义——锅碗瓢盆——之中,最终的结果一个是离婚,一个是为“钱”而终其一生挣扎。   而“风”究竟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抑或应该更具体地问:风是从哪个方向吹来?又向哪个方向吹去?    三   有时候会想,民国时代的滚滚洪流喷涌向前,究竟哪个是正确的方向呢?   其实,徐也好,同时代的其他对于身边的世界相对隔离的鸳鸯蝴蝶或者新月派的诗人也好,都曾经面临这样的一种评论或者责难。   而鲁迅先生,每天忙着谴责那个万恶的时代和文化,其作用又是多大呢?   我也会每每陷入沉思,觉得对于人类而言,感情相对更为长久,或者在机器取代人之前,感情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东西,但是个体的感情本身却是个短暂的东西,在群体的永恒和个体的短暂之间的矛盾深的不可调节。类似地,鲁迅先生的愤世嫉俗也不是能够长久存在的东西,甚至,相对于人类感情,愤世嫉俗应该更为短暂。   但是,这是中国。因为根本性的问题并没有解决,所以,本应该退出历史舞台的鲁迅依然有效,还在用他100年前绍兴师爷的锐利眼光看依然如故的中国。   我认为的理想状态是,鲁迅先生退出中国历史,徐志摩先生再度登场。但是在一个尚需要反复再次启蒙的大国来说,徐志摩却不是合时宜的,而我们只好捧着鲁迅先生的全集敬仰地说:先生,今天您依然深刻。而说到“爱情”这个东西,我们大家都当成快餐吃呢,似乎还挺有嚼头。   四   最后附上原诗吧,其他话留到下一篇里说。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轻波里依回。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温存,我的迷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甜美是梦里的光辉。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她的负心,我的伤悲。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在梦的悲哀里心碎!   我不知道风 是在哪一个方向吹—— 我是在梦中, 黯淡是梦里的光辉。   原载 1928.3.10 《新月》创刊号 万芳《再别康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nINxDQkeGw 蔡琴《再别康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F0Hqg725h48 殷正洋《再别康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K4fWbhK8OU 范廣惠《再别康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BaOCLIUngiw 张清芳《再别康桥》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8lKbsKfq8M
个人分类: 艺论|4749 次阅读|31 个评论
【因康桥而徐志摩2】在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热度 4 陈安博士 2012-12-18 19:46
【因康桥而徐志摩2】在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一   关于死亡,中国人其实是一直回避的,我们在长辈前面就需要不断地忌讳这个字和与此有关的几乎一切事情。对于皇帝老儿,则用了一堆“驾崩”、“薨”之类难以理解的字来替代。   也所以,高一时初次读到《吉檀迦利》时,最后的部分十几首诗都在谈及关于死的事情,就一直猜测泰戈尔究竟算是佛教徒还是印度教徒呢?为什么他能在谈到死亡的时候总能保持如此恬静和安然的心态。   让我们回顾一下《吉檀迦利》里关于死亡篇章的节选之节选:    91 呵,你這生命最後的完成,死亡,我的死亡,來對我低語吧!    92 我知道這日子將要來到,當我眼中的人世漸漸消失,生命默默地向我道別,把最後的簾幕拉過我的眼前。    93 在我動身的時光,祝我一路福星吧,我的朋友們!天空裏晨光輝煌,我的前途是美麗的。    94 就是這樣,在死亡裏,這同一的不可知者又要以我熟識的面目出現。因為我愛今生,我知道我也會一樣地愛死亡。    95 我渾身上下因著那無從接觸的他的摩撫而喜顫;假如死亡在這裡來臨,就讓它來好了    96 現在,遊戲的時光已過,這突然來到我眼前的情景是什麼呢?世界低下眼來看著你的雙腳,和它的肅靜的眾星一同敬畏地站著    97 從碧空將有一隻眼睛向我凝視,在默默地召喚我。我將空無所有,絕對的空無所有,我將從你腳下領受絕對的死亡。    98 當我放下舵盤,我知道你來接收的時候到了。當做的事立刻要做了。掙扎是無用的。    99 現在我渴望死於不死之中。    100 在我旅程終點的黃昏,它們要把我帶到了哪一座宮殿的門首呢?    103 像一群思鄉的鶴鳥,日夜飛向它們的山巢,在我向你合十膜拜之中,讓我全部的生命,啟程回到它永久的家鄉。   因为这篇文章要谈到的《歌》就是关于死亡的,所以,我们先来对一个印度人眼里的死亡做个简单的文献综述。 二      关于罗大佑的作曲处女作,好像有几个说法,有一个说法是这首《歌》,他选择了徐志摩翻译的诗作为自己音乐生涯的开始。   如果此说为真,我无从知道原因,但是猜来也许是徐的诗适合用于谱曲,在我之前的文章中,我也提到中国的新诗拿来谱曲的不多,这一点就不如欧洲,歌德、拜伦、席勒的诗很多可以拿去反复谱曲,著名的都不只一首两首,可是为什么我们的新诗诗人难以抓得到和曲子韵律相同的文字组合方式呢?而由作词家写的歌词则基本粗陋不堪,有才华如罗大佑者也是这样。   但是,总还是有这样的诗人的,徐志摩就是其中之一,他非但在自己写的诗里,在翻译的时候也注意到韵律这个神秘的东西,把一首《歌》翻译得惊天地泣鬼神,最后给初出茅庐的罗大佑拿去进行了处女作谱曲。   当然,罗大佑后来还给郑愁予的《错误》谱了曲,但是,也许是原诗结构有点散乱的缘故,我觉得不如《歌》好听。余光中的诗里也有很多被选去谱曲,比如我非常喜欢的《回旋曲》,可是,由于他的诗也有类似郑愁予的问题,谱成曲后流传范围不广、影响也不大。 三   我拜访过梁启超的家族墓地,他在香山脚下给自己和儿孙们买了一块很安静的墓地,还好现在依然留存(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079do=blogid=644078 ),今天如此高调的现代化浪潮也基本没有打扰他和儿孙们的安宁。前段时间,梁任公的孙子梁从诫教授去世,我一直猜测是不是也埋骨此地,后来去过一次香山的植物园,但是没有来得及去验证。下图为liuli所摄:      距离梁家墓地不远,还有我的老乡,著名的军人孙传芳先生的墓地,现在看着也还完整,只是不知道是整修过的还是一直如此。   名人的墓园我还曾去过埋藏陈景润先生的万佛陵园,那里按照金钱和级别进行了划分,很商业的样子,当然,陈景润先生的墓地是赠送的,连两块玉石的墓碑(标志着1+2)都是陵园赠送的,明显有广告的含义在里面。   看来看去,觉得还是梁家的墓地好。中国这些年太急着发展,除了梁先生这样的世界名人才有机会保留这块墓地,其他人的墓地没几年就会“消灭了踪影”吧? 四   我用了三小节来说死亡与墓,罗里吧嗦,其实是为徐志摩先生翻译的这首《歌》做铺垫的,《歌》里说到的正是死亡与埋葬。   原诗里有一句注解,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名字翻译过来应该是“克里斯蒂娜 乔治娜 罗塞蒂”,从汉语看,很优美的名字。   那么,“克里斯蒂娜 乔治娜 罗塞蒂”如何向爱人/亲人安排自己的后事?她只想在这个世界删除影响,但是她也和诗人泰戈尔一般,不认为死亡是一生的终结,而是依然有记忆,这个记忆里也许依然有爱人的影子,但是也许没有。   如果死亡不是永远的消失,那么,悲伤是没有意义的,而在坟墓上装饰了蔷薇或者常青树也就一样地没有意义。   如此,就随它去吧。在死亡之后,依然能够有肉身存身之所,上面还能有青青的草和雨、露,还不够吗?   物理上的位置确定之后,就是灵魂的栖息之所了,只是保留了空间存在,时间也一样能继续存在吗?诗里说“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只有昏暮,于是,只能在记忆里找寻曾经爱过的人,怕的是世易时移,他真的还在思念自己吗?自己是否也会因为时空的转换而彻底忘记?   这首《歌》给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最初的一句,所以我把它写到了题目里,她在嘱托自己的爱人,肉身消灭爱还在,记忆或深或浅,也依然存在。所以,无须悲伤。 五   张艾嘉是个好的演员,但是,不是个好的歌手,毕竟,她唱所有的歌都没有表情,没有感情。不过,这首《歌》恰好需要一个没有感情和表情的歌手来唱,本来这首《歌》就很难谈及深重的感情,一切都应该淡淡的,淡淡的,就够了。而张艾嘉的声音就是淡淡的,淡淡的......   罗大佑也唱过这首歌,还不如张艾嘉的效果好呢。 六   徐志摩好像是为了参加一个学术研讨会,在做邮政飞机的路上失事而死去的,在天空中化为泡影,是不是也很符合诗人离开世界的意念呢?   我想,这是一个残酷的问题,我们不要去问它。 上一篇博文: 【因康桥而徐志摩1】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下一篇博文: 【因康桥而徐志摩3】让爱情幻灭是徐一生的光辉 歌 徐志摩 译 当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 你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我坟上不必安插蔷薇 也无需浓荫的柏树 让盖着我的青青的草 淋着雨也沾着露珠 假如你愿意请记着我 要是你甘心忘了我 在悠久的昏暮中迷惘 阳光不升起也不消翳 我也许也许我还记得你 我也许把你忘记 我再见不到地面的青荫 觉不到雨露的甜蜜 我再听不到夜莺的歌喉 在黑夜里倾诉悲啼 原诗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christina georgina rossetti) When i am dead, my dearest, sing no sad songs for me; plant thou no roses at my head, nor shady cypress tree; be the green grass above me with showers and dewdrops wet; and if thou wilt, remember, and if thou wilt,forget. Ishall not see the shadows, Ishall not feel the rain; Ishall not hear the nightingale sing on as if in pain; and dreaming through the twilight that doth not rise nor set, haply i may remember, and haply may forget
个人分类: 文论|9747 次阅读|19 个评论
【因康桥而徐志摩1】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热度 8 陈安博士 2012-12-18 18:59
【Blog主人按:杨晓虹同学去了康桥,在康河旁边show了一下自己的身影。 俺顺着写四篇关于徐志摩的东西。】   还记得前年在北大的百年纪念讲堂看到了一出完整的越剧《西天的云彩》,就是写徐志摩的,里面尽管所有的角色都是女人扮,主角徐志摩也是妩媚异常,可剧情还是打动了我,搞得我泪眼婆娑的(今夜泪眼婆娑——越剧《西天的云彩》观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226353.html )。   关于徐志摩,老北大的中文系系主任,浦江清教授有不太客气的一段评论,我在《浦江清日记》里独到过:“徐志摩其为人为诗,皆可用肉麻二字概述之。”   相对于徐志摩,浦江清教授应该是学术圈人,而徐志摩更象是文艺圈人,不是一个“圈”,看问题的角度也就差之万里。   徐志摩的影响自然比浦江清大很多,当然是因为他的诗、他的文、他的爱。那场越剧里借了他的第一任夫人的口对徐志摩进行了从女人角度的评价:“志摩他心里只有爱,没有恨。”      你可以说他爱得太多,但是他确实对于这个世界,对于存在于这个世界的女人“只有爱,没有恨”,总体而言是贴切的,而爱对于女人来说,可是是生命的全部,尽管理论上在男人一生中只占很小的一部分,但是总也有贾宝玉、徐志摩这样的情种把“爱”作为一生中唯一重要的事情,而把表达爱作为存在的基本模式。   徐志摩的一生,贯穿了三个女人的身影,俺们妄加猜测一下,其实应该不止这三位,但是这三位是不可或缺的,其他女人的重要性没有那么强而已。   那么,作为“爱的使者”而非“生活伴侣”的女人在徐志摩这里,是怎样的一种存在呢,有一首他的诗——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      尽管在这首诗的起首句里的主语是“我”,但是我们也可以理解为是“她”——       她是天空里的一片云       偶尔投影在我的波心   对于情种而言,长期频繁接触不见得可以产生爱情,有时候反而会泯灭爱情的基础,这也正是“一见钟情”的重要性对于这类人要强于任何其他因素的缘故。   不管我是投影在你的波心还是反之,瞬间的那一悸动即可成为永恒。但是爱情的永恒绝非是长期厮守,往往可能是诗里下两句所描述的——       你无须讶异不必惊喜       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倒是转瞬即逝的爱才更能长久,由此我们也许可以理解吸毒后的陆小曼在徐志摩眼里的样子,他不得不承担责任,为买毒品而拼命赚钱,另外一方面,那爱在毒品和赚钱的过程中慢慢被消磨着。   如此,林徽因是聪明的,在徐志摩的爱情世界里,她“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所以,成为永恒。   民国时代的白话文当然不如现在成熟,但是,有些显得拗口的句子现在读起来却依然觉得鲜活而有魅力,如第四句诗里的“消灭”和“踪影”的搭配,在今天一定是属于病句的,可是我读着还是觉得非常亲切,改为“消失”反而不美。   很多人会发现这样的一个规律,那就是徐志摩的诗是极富韵律感的,这样的韵律感在其他的诗人那里找不到,或者即便找到,也不如徐的诗显得自然,如何其芳的诗集我全部读过,里面也不乏韵律感极强的诗,但是,和徐志摩相比,作曲家如果可以自由选择的话,一定是选后者来谱。   《偶然》就这样进入了作曲家陈秋霞的眼中,于是,成为蔡琴、张清芳这样的台湾歌坛老姐姐当年年轻人必选的曲目。   当你去听蔡琴的这首歌,会发现4分19秒的长度里,钢琴前奏占去1分7秒,歌声结束后,钢琴继续徘徊了56秒的时间,这样,整首歌接近一半的时间给了钢琴。   听过个人演唱音乐会的朋友可能知道,单只钢琴的伴奏的演唱会不多,除非你的声音特别有感染力,否则,不敢只用钢琴的,即便是乐器之王,声音也依然单调,所以,如梦鸽这样的歌手,得用一个交响乐队甚至再多一个才行,得用乐器的声音将声音里缺陷的部分完全补足才不显得演唱厅那么空旷。当然,我去人民大会堂看了梦鸽的演唱会,结果发现几百人的乐团还是无法烘托出她的歌声来,这就没办法了。   蔡琴、张清芳这样的歌星更应该说是歌唱家,声音即便没有钢琴,只是清唱,也没有任何问题。这也正是蔡琴年轻时长得其丑无比居然还能在台湾乐坛成为常青树的原因,反而是人到中年后,蔡琴因为岁月的流逝而显得各个方面都丰富起来,长相也不再显得那么难看。这一点,其实YC和蔡琴还是很象的,只是可惜的是YC一点都不喜欢蔡琴,我把原因归结为她们俩太神似了,相互都可能不喜欢。   诗的第二部分描述的是相会的地点和瞬间却永恒留存的原因。首先是——       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方向   命中的相遇是偶然,而原本就不是一个方向,这大概就是“爱”吧。爱绝非平行线,也肯定不是交汇在一起融合的曲线,只交错的两条线,来时两个方向,去时也是两个。   不过,对于留意爱的人,瞬间即是永恒,所以,交汇的碰撞有了,就够了。这就是诗里的最后两句——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在那交會時互放的光亮   也所以,《偶然》这样的歌在KTV里是不能唱的,一点效果都没有,我试过一次,深情款款的,结果没人理会。看来配器的乐师还是聪明的,知道只有钢琴才可以配它,而钢琴之外,就是一副绝好的嗓音了。   我一直相信,对于一个歌星来说,能够在大乐队的伴奏下高歌,同样,经常能与钢琴对话,且在和钢琴对话的时候也还能拥有气场,一把震住所有听众观众,才是必须的。 【下一篇博文《 【因康桥而徐志摩2】在我死去的时候 亲爱的 别为我唱悲伤的歌 》,让我们来分析徐的译诗——《歌》,罗大佑开天辟地第一次作曲(处女作)时选择的歌词。】 【下下篇博文《 【因康桥而徐志摩3】让爱情幻灭是徐一生的光辉 》】
个人分类: 文论|3389 次阅读|25 个评论
你是我的康桥(增补版)
热度 53 BlueAdagio 2012-12-17 11:23
你是我的康桥(增补版)
你是我的康桥(增补版) 剑桥,康桥,该怎么开始呢? 很多伟大的发现在这里诞生,伟大的思想在这里酝酿。巨匠伟人以及王侯将相们在这里留下过足迹:牛顿,达尔文,卢瑟福,图灵,克里克和沃森,霍金,罗素,拜伦。。。在长达八百年的历史里你已经产生了8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个记录迄今无人能破。一个以后或者有希望破这个记录的学校还是你一学生(谜底在最后)帮着办起来的,他塑像上的那只铜鞋据说每年都有数十万计的人要跑去摸一摸。 我在还是几百年前的石头铺成的大街小巷里徘徊。那天阳光灿烂,蔚蓝清澈的天空上不时飘过柔软洁白的云。有点被太阳照得睁不开眼,我一边半眯着眼睛一边仰视那一座座高耸的哥特式的尖塔楼和上面的塑像。缓缓走过一个个沉淀了历史和岁月的痕迹的学院, 我 无法掩饰自己对还绿草如茵着的庭院的赞美。如果可以穿越时间,在身旁匆匆走过的或者坐在椅子上凝神思考的,会不会是那些伟人中的某一位? 在三一学院(Trinity College)里对着牛顿的大理石塑像发了会儿呆。塑像的基座上刻着两行字: NEWTON Qui genus humanum ingenio superavit 我不会拉丁文,后来回家谷歌英文翻译,有的说是“He surpassed the race of man in understanding”,有的翻译成“Of all humans, there is no greater intellect”。不管哪个更贴切,我想意思都是一样的:牛顿=科学牛人第一人,简称牛一(liuli老师可能会写成N1:-)。 在圣约翰学院(St. John's College)的小教堂里找了个角落坐下。四周很安静,除了偶尔掉了漆的大木门被吱吖的一声推开,进来两位匆忙“啪啪”摁俩快门的游人。我不知道他们有没有说什么,也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离开的。我似乎很执拗地相信,在那一刻整个教堂都是属于我的,我可以惬意地欣赏那些带着尖拱或玫瑰式窗棂设计的玻璃花窗,还有顶上的大吊灯。金黄的阳光透过窗子照进来,越发把尖拱形天花板上的壁画和装饰映照得辉煌。 教堂里还有一个高台,需要踮着脚尖才能勉强触摸到上面摆放的一本打开着的大书,书旁边还有一个烛台。我踮着脚尖看了看,发现不出我所料,是一本圣经。因为字比较小,搞不清楚翻开的到底是哪一页都说些什么。环顾了一下空荡的四周,我决定来个深呼吸然后把脚尖努力踮得最高,鼓起勇气成功地把书翻到了后面一页,再坐下来喜孜孜地欣赏了一把这“翻开历史新一页!”的老教堂。 除了校园,镇上还有一个颇为热闹的购物区,里面除了小巧精致的商店和露天的跳蚤市场,还有弹琴卖艺的老头儿和吆喝着向游人推销“剑桥一日游”的小青年,不少嗓门儿还不错呐,一位突然在我走过的时候开始唱起意大利歌剧,把我乐的;)我来到一个博物馆的礼品商店。商店不大,里面摆放着各种关于剑桥的画册和介绍、用牛顿或达尔文的图像做成的杯子和明信片,以及印着双螺旋图案的小磁板等等。但最吸引我的却是正对门口的书架上独自占据了一个角落的一本书,一本仿佛看破了红尘的薄薄的诗集:黛青色的封面上印着一张黑白的照片,照片上是一位架着金丝眼镜把头发整齐梳在两边的英俊少年。封面上还印着三个清秀的中文字: 徐志摩 我不得不承认在看到徐志摩居然能把牛顿达尔文等牛人都挤旁边时,脑海里的第一个念头是哇, 徐志摩太牛啦。这时商店里哗啦进来一批人,我一看基本上都是同胞,只好不情愿地开动了一下左脑,或者这里面也有些市场经济的因素?不得而知,也不深究了,终于还是“看”到了徐志摩,我满足啦。 没记错的话,从克莱尔学院(Clare College)出来就走到了康河(River Cam)边上。站在一条小石桥上,可以看到不远处一只扁扁的小木船正贴着河面轻盈地滑行,船夫撑着长篙,不时抬起头似乎在和船上的人介绍着什么。天很冷,河岸两边的树多是光秃秃的露着枝桠,但枝桠的颜色却各异,有灰的有黄的有红的有偏绿的,当然还有徐志摩笔下的那些—— “河畔的金柳”。 抬起头,天上是一片斑斓的彩霞。就用那些你喜欢的意象写一首诗送给你吧,因为,因为,你是我的康桥。 知道你已经离开 我却执着地要来 宁静如康河的梦 天边依旧那抹霞彩 是不是有些彩虹 画不出你的温柔 是不是那只小船 载不动你的乡愁 长垣芳草古道 雕栏庭院钟楼 但我不敢放歌 沉默是你的诗轴 揉碎的波心 水边的金柳 缱绻 妩媚 婀娜 来生可愿意 再做 我 的新娘 别了 夏虫和笙箫 别了 黄昏的康桥 如果你看到我的眼泪 我只是不舍得那片 我们都带不走的云彩 1. 诗人徐志摩(此照片来自网络) 2. 三一学院一角 3. 牛顿像 4. 牛顿像 5. 放牛顿像的三一学院礼堂 6. 圣约翰学院 7. 圣约翰学院教堂 8. 漫步在三一小道(Trinity Lane)。 正前方为国王学院,左面为Old School, 右面为克莱尔学院。 9. The Old Schools 10. 克莱尔学院和国王学院(中间及右面的建筑物) 11. 国王学院一角 12. 国王学院的建筑装饰 13. 克莱尔学院的Memorial Court里的不锈钢做的DNA双螺旋模型。 14. 校园一角,远处是小购物区。 15. 俺也来个康河“到此一游”哈;) 16. 沉默是康河的梦,天边依然那片霞彩 谜底:約翰·哈佛 另补充科学网上和剑桥大学相关的博文链接(可能不完整,欢迎补充): liuli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71079do=blogid=644474 (内含更多链接) 陈湘明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49679-504979.html 贾伟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5898-253006.html 王宇飞: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602561do=blogid=643737 李天成: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388372-599720.html 刘伟老师: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841do=blogid=643318 http://bbs.sciencenet.cn/blog-40841-638227.html (系列)
个人分类: 诗词创作|11266 次阅读|155 个评论
康桥逸梦
热度 2 baolintan 2012-11-5 05:43
多年以前就读过徐志摩的那首让人陶醉的诗“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地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康桥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梦。当年博士毕业前夕,正好三一学院的数理系( DAMTP) 招聘等离子体天体物理方向的博士后,便努力地去申请,可惜未中,留下一段遗憾。 因到华威大学物理系访问,利用周末参加了从考文垂到康桥的一日游。 从考文垂出发的时候,天空已经下起了淅沥的小雨,伴随阵阵凉风,雨滴打在车窗上,碎成了一朵朵冰冷的水花。在车中不断祈祷:上帝保佑,让康桥有个晴天吧!也许真的是上帝保佑了我们,快到康桥的时候,雨息了,云际间露出了几丝温暖的阳光。 康桥的街道似乎都不宽敞,而且七拐八弯的,走着走着就迷失了方向。好在整个市镇并不大,就算走回原点再重新找方向也很快就能找到你要去的地方。整个剑桥大学由 35 个互相独立的学院组成,游览有些学院是需要门票的。在国王学院的售票口买票后得到一份介绍,该院建立于封建时代的 1441 年,但是学院规定,每年要录取 70 名家境贫寒的学生!是啊,家境贫寒的孩子太需要教育的惠顾了, 570 年前的封建帝王也了解这一点。我在想象在周围古树参天、旁依剑河的静静流淌、到处都有大块草坪、充斥着都铎王朝图案的城堡式的学院里,那些贫寒子弟们手捧教科书,心里该有多么美妙的梦想啊? 从皇后学院附近的码头边上船,沿康河即可游览大多数学院,从外面欣赏各个时期的建筑。给我们划船的是来自三一学院的一位老校工,他一边划船一边给我们介绍各个学院和景点的历史和故事,数学桥、国王桥、三一桥、约翰桥、叹息桥……他很自豪地说,数学桥是建筑史上的一个奇迹,利用数学原理,整座木桥没用过一颗钉子,建成 300 多年了,依然很结实!我记得,咱们中国广西三江县有座程阳桥,建于明代,好像也没用过一颗钉子呢。山西应县木塔也是充分利用数学原理和物理、地理知识建筑起来的木结构建筑,历经 600 多年风雨和包括地震在内的各种灾害而屹然不倒。如果老先生能去中国看看,该有啥想法呢?不过老先生说的另一件让他自豪的事真的让我们有点气短了,他说剑桥大学历史上除了有牛顿、麦克斯韦、达尔文、卡文迪许、罗素、培根、拜伦等闻名于世的大师外,还有 89 位学者获得过诺贝尔奖,是世界上获得诺贝尔奖最多的大学。其中,仅三一学院就有 32 位学者获得了诺贝尔奖!唉,国人当自强啊! 我们就在三一学院附近下船。不过,三一学院只划出一小块地方供游人参观,在这里可以参观学院外表那华丽的建筑。最让人不可思议的也许便是所谓牛顿树了。原本以为能砸中牛顿脑袋并诞生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苹果树在历经了三百多年风雨后定是一棵参天大树,可是来到跟前发现那只是不到碗口粗的小树,正迷惑的时候,路过的一位老者解释说,老牛顿树陪牛顿去天堂里歇息了,这一棵只不过是老牛顿树的孙子而已。因为三一学院的大部分地方不接受游客的参观,也无法想象数理系 在哪里,是个啥样的。当年要申请的岗位是研究天体湍流发电机理论,说实话,虽然我也花了许多精力调研这个问题,但终究是没有深入研究,也许这是我与康桥无缘的原因。现在想来,我对发电机理论这个方向也不怎么看好,没来这里可能对我更合适一些。最近一直在思考日冕加热问题,这个问题在整个天体物理中都具有普遍性,华威物理系的同行们也同样对此充满雄心,但是我觉得他们所专注的 MHD 途径恐怕还是困难重重,要解决这个问题,最终还得依赖等离子体动理论。任重道远,须加倍努力! 前段时间去考文垂交通博物馆参观,那里有一辆世界上跑得最快的汽车,秒速接近三公里,比喷气式客机还快!介绍材料上相当一部分是描述它的刹车系统如何如何复杂,我在想,刹车这么困难,干嘛非要跑那么快呢?我们的许多研究,设计了很复杂的数学系统,然后又想方设法地进行简化(不如此,谁也搞不懂其中的意义),好像他们之间也有一些相似的地方呢。 我们面对的是斑斓的星辉,连诗人们都不忍放歌,我们需要的则是如康河静静流淌一样沉稳地思索!
3617 次阅读|3 个评论
初见康桥
热度 16 wangdh 2011-7-2 01:30
初见康桥
初见康桥 剑桥是学者向往的地方。这里走出了达尔文,走出了牛顿,走出了80多位诺奖获得者,6位英国首相....... 每个学院都有说不完的故事。漫步在剑桥的街道上,河边上,公园里,感受那种内心曾经的向往,感受那种接近梦想的心动。看学院里走出的每一个人,似乎都是满腹的学问。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无疑让不少中国游客到剑桥就想看一眼“康桥”。剑河(康河)上数座桥,不知道哪座桥让当年的徐志摩如此感慨。记得电视片上拍摄的好像是那座名字为“数学桥”的木桥,据说“叹息桥”才是徐志摩诗中“康桥”。沿着剑河,寻找岸边的杨柳,河中的青荇和水草,望着河中在冲篙推动下来来往往的平底木船,脑海里想着徐志摩的《再别康桥》。 初见康桥,默念《再别康桥》。 ******************* 再别康桥 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是天上的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篙,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数学桥 叹息桥 (据说这是徐志摩诗中的康桥)
个人分类: 走南闯北|6327 次阅读|2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