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井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把物理学公式涂鸦在井盖上的做法不妥!
热度 1 qsqhopeiggcas 2018-5-18 08:19
今天一早醒来,看到一则新闻报道【 1 】: 中国科学院物理所的不少井盖近日换了“新装”,每个卡通图案对应着一个物理学公式,科学与艺术在 24 个井盖上碰撞出有趣的火花。据物理所所长特别助理、综合处处长魏红祥介绍,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中科院物理所 90 周年所庆以及一年一度的大型公众科学日,物理所特别组织策划了这场井盖涂鸦活动。他们从上千个物理学核心知识点中反复斟酌,精选出了 24 个公式,并邀请专人进行艺术设计,在所内征集志愿者参与涂鸦工作。 估计物理所的初衷是:以这种方式的科普活动营造浓厚的科学氛围,给观众以科学的启迪。 然而,这些物理学公式是科学大师的经典之作,是人类认识自然规律的智慧结晶,为体现对知识的尊重,理应把这些公式刻在石碑上,或展现在走廊中的展板上,而不是涂鸦在井盖上。 井盖下面一般为雨水、污水、电力、燃气等管道,上面人来车往。这些描绘在井盖上的公式被“践踏”的形象十分不雅,建议改正,但愿这不是杞人忧天。 \0 \0 \0 \0 \0 【上两张图片来自网络,无商业目的,在此致谢!】 \0参考 【 1 】中科院井盖上的这些经典公式,你能认出几个?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5/412541.shtm
个人分类: 热点关注|9492 次阅读|2 个评论
所见:人和事
热度 4 wangdh 2013-9-26 12:23
所见:哪些人,哪些事 (王德华) 由于坐公交上班,增添了很多的惬意。开始喜欢走路,向着健康和长寿的方向前行了。 走路是要睁眼的,还需要耳聪目明。这也锻炼人,尤其是各种功能开始大幅度退化的年龄,还有这些年坐单位班车太安逸造成的对周围不敏感的那些可以使你很容易发生事情的毛病。 所见一: 井盖哪里去了? 中秋后的第一天上班,早早昂首阔步走向公交车站。刚到道路拐弯的地方,猛然发现路上的下水道口的井盖没有了,露出了花花绿绿的管道,瞅了一眼,继续前行,有一个井盖没了,好心人在边上放了一槐树枝,提示路人。我开始留心了,前面又一个没有了,再向前看,这段路所有的井盖都没有了 ….. 遭劫了。 照了几张照片,远方的朋友问,这是水坑还是人坑?我说是好心人把井盖收起来了。朋友明白了,说原来是坑人啊。 所见二:收白果的人 今天早上,依然是沿着早已熟悉的路前行。看见路边上,几位老人在忙碌着。开始不明白,等看到他们手里的工具,看到手里领着的沉甸甸的袋子,明白了:他们在收获白果。在向前走,路边停着的自行车旁,地上散落着还是绿绿的银杏叶。应该还不到收获白果的季节,银杏叶还绿着呢。小时候,一直记得集体的东西不能动,要狠斗“私”字一闪念。那个时候,占集体的便宜,心里好像有种犯罪感似的。 【补充:今天(9.27)早上发现园区里也有人在收获白果了。】 【补充:今天(9.29)早上园区里有人在收获青涩的柿子了。工具是可以折叠起来的,用黑色的大垃圾袋装战利品。】 前几年回老家,正值槐米“收获”季节,看到公路两边的槐树被当地农民用自制的带有铁钩子的长杆,摧残得遍体鳞伤,有些可惜。穷,能改变一切,包括心理和品行。穷,也能使人不顾一切。让人民富裕起来,真是一个很宏伟的目标,也应该是执政者时刻挂在心上的。 想起来小区院里有棵石榴树,这几年每年都开很美丽的花,红红的。也曾见到有石榴在枝条上渐渐长大,遗憾的是总是长着长着就不见了,最终没有见到熟透了的石榴。 这几天看到园区里的山楂果开始变红了。在中关村老所的时候,秋天到了,标本楼边上的山楂树上都是红红的山楂果。动物饲养房前有一棵大枣树和一棵柿子树,有一年所里有部门专门集体收获了一次,每个研究组还分享了一些。 所见三:车站抽烟的男子 前天晚上在车站候车,半个点都过去了还不见车来,这种现象这段时间很少见。后来看到对面同时有三辆车开了过去,看来是在某个路口堵车了,三辆车组成公交车队了。等车的时候,有个中年男人来回走动着,嘴里还叼着根烟。很好奇他抽烟的技术,一直没有见他用手扶过。他来来回回的在人群里穿行,一股烟一股烟地飘摇着,真是担心他嘴里的烟头会伤着周围的人。男人满不在乎的样子,悠闲地吸着,时不时冒出一股烟来。就这么担心着,突然他急促走动起来,是他要等候的车过来了,我更加担心他嘴里那还没有抽完的冒着红火星的那根烟。呼啸着的公交车嘎然停下来,但见那男人把嘴里的那半截烟急促促地扔了下来,他竟然连头都不回。红红火星的那半根烟慢慢地从人群缝里落在了地面上,站在旁边在专心看手机的女孩子们没有受到一点影响,一会儿地上烟头的红色消失了。 等的车终于来了。坐在车上,跟往常一样,听着歌。路口堵车了,堵的时间有点长。肚子开始咕噜噜叫起来了,可恨的是车上的电视屏幕上在介绍京城一家的羊肉店呢,屏幕上沸腾的肉锅里冒出的热气,似乎闻到了肉的味道,主持人拿着筷子的手还在挑三拣四地介绍着那个部位好吃,受不了的是她把一块肉放在嘴里去了啊 … … 我汇报说堵车了,当家的竟然回复说,不着急,慢慢听歌吧。可是,电视台可恶啊,播放着美食节目。快到家了,吃面条。
个人分类: 其他2|4737 次阅读|7 个评论
文物收藏家看城市井盖:质量下降印证世道良心
jiangjinsong 2013-7-28 19:21
文物收藏家看城市井盖:质量下降印证世道良心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7-28 15:59:48 http://www.zhgpl.com/doc/1026/5/1/3/102651389.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2651389mdate=0728155931 ​    中评社北京7月28日电/1953年制造的井盖依然厚实坚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经济技术条件好了,后来生产的井盖质量却大不如前。   新华网报道,正值雨季,媒体每每曝光的城市井盖被暴雨冲走致人伤亡的事件,让文物收藏家王金昌看得触目惊心。他奔走于城市大街小巷,随手拍下各个时期的城市井盖。经过比较研究,他得出结论:不起眼的井盖,不仅真实记录历史变迁,更印证着世道良心。   井盖屡成行人安全“杀手”,主要分三种情况:一是井盖被水冲走;二是井盖被重物压坏,无法承受人体重量;三是井盖被盗没及时补上。   王金昌在某宾馆院内看到一个表面印有“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水电建制”的井盖。历经60年的风雨侵蚀,这个井盖表面仍然油光锃亮,厚重稳固,脚踩上去十分坚实,令人赞叹。   王金昌在同一院内又拍到另外两个井盖,生产时间皆晚于第一个井盖。尽管这三个井盖目前都保持得比较完好,但王金昌看出,它们的质量竟然是随着时间的后移而递减的。   在北京大兴区联港幸福湾小区内,王金昌看到一个让人胆战心惊的井盖:四根细细的铁棍稀疏地搭在井口,铺在上边的薄薄的铁板已经残缺不全,偌大的窟窿十分刺目。 用1953年燃料工业部生产的井盖对比近年来生产的一些“事故井盖”,王金昌不禁感叹:论生产设备、技术,现在比60年前不知道进步了多少,却造不出从前那样结实耐用的井盖。   新中国之初虽然物资匮乏,条件落后,但是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事都讲究“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现在,这样的口号不见了,生产者对此也早已淡漠,他们考虑更多的是如何降低成本,获取效益,却忽视了井盖的质量,有的甚至偷工减料。   王金昌说,井盖是北京近代市政发展史的重要一页,承载着时代的变迁。据统计,北京从1908年自来水公司安装第一批井盖开始,如今已有将近195万套井盖。井盖有市政、热力、自来水公司等不同的归属。从2002年起,北京市启用“京标”井盖,能够防偷盗、防坠落、防移位、防震响、防跳动。自长沙落井女孩遇难之后,北京市政部门加快更换“五防”井盖,并在千个井口安装反光警示杆,井盖移位将自动弹起。北京市排水集团也加快了对单层井盖加防坠网的工作。   “在光鲜醒目的高楼大厦之下,那些平日极其容易被忽略的井盖,其实在默默考验着城市管理者的良心和智慧。”王金昌建言:对于井盖这样大量使用的城市基础设施,可否在生产上建立起统一的国家标准,在用料、厚度、制造工艺上有规范要求,并且像1953年燃料工业部制造的井盖那样,标出制造或监制部门。   “这样不仅能够在出现问题时方便追溯责任,而且,这些标记本身也将构成一个城市的时代记忆。”王金昌说。 蒋科学按:井盖如此,科学网博文不也是一样吗?流氓无赖的文字,会影响科学网的风气,也会给自己留下洗刷不掉的臭名声,可不慎乎?
个人分类: 敬畏自然|2988 次阅读|0 个评论
走路踏上井盖,或会自找麻烦
热度 2 陈龙珠 2013-6-6 20:46
陈龙珠sh :【走路拒踏井盖,是很重要的自我防护习惯】 长沙又见走路坠井!女子掉落瞬间抛出孩子。6月5日,长沙开福区吉景小区3栋内巷,王女士说,“当时看似好好的井盖,脚一踩却突然翻了。” http://t.cn/zH0THWm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649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细化“井盖事故原因”的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热度 2 lanxum 2013-4-23 10:35
日本细化“井盖事故原因”做法值得借鉴和思考 部分资料摘自中国安全生产报。 今年初,日本高知县突降暴雨致大量下水道井盖脱落,导致多位行人坠落下水井。对此,日本国土交通省召集社会有识之士和地方团体设立“下水道井盖紧急安全对策委员会”。该委员会在实地调查后制定了“下水道井盖紧急安全对策”,将导致事故的原因细化,分为: 1、井盖破损。 2、井盖脱落或飞起。 3、井盖“打滑”等八类。 并锁定危险区域,划定危险等级,根据危险程度不同进行逐步处理,能彻底解决的就彻底解决,不能彻底解决的就临时改进。 我们国家 井盖产权涉及市政、煤气、自来水、供电、热力、广电、网通、电信、移动、公交、园林等众多单位,城市中井盖隐患比比皆是,井盖事故频频发生,如何防范,确实应该有个组织或协会来统一研究安全防范对策,同时教育民众如何防范和应对,但目前状况不很理想,这涉及到众多部门统一管理的问题。日本东京就有个半官方的“井盖协会”,由32家公司组成,专门负责保护和研究全日本井盖的机构,他们研究井盖事故原因非常具体和有可操作性,值得借鉴。 目前我了解的我们国家采取的井盖安全对策大致有: 1、从设计源头上入手,比如广州发布 《井盖设施建设技术规范》。 2、在井盖下安装防坠网(负荷为600多公斤)。 3、给井盖上锁或其它固定措施。 4、安装流量感应器报警。 5、井盖上标识出权属单位、编号及抢修电话。 6、 警示标志、井盖涂鸦等等。 总的来说,不管什么事,看你在管理上下功夫没有,管理是最重要的,只哀痛井盖伤人而后续不做细致入微的管理,是没有任何用的。 看下面的新闻报道,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系的几个学生把校园里的井盖进行了涂鸦,既美观又起到警示作用。日本早在19世纪50年代就开始了城市井盖涂鸦,甚至还演绎出了井盖涂鸦文化。
个人分类: 广义安全观|6456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小井具为何成了大问题(摘自中国安全生产报)
lanxum 2013-4-20 07:59
个人分类: 安全生活|1243 次阅读|0 个评论
阴井盖
wyqhhu 2011-4-27 08:57
由于上班路程较远(14.5km),坐公交车得倒车,到办公室花费时间大概1.5h~2h,而作为一名高校的青椒,没钱买四个轮子的车,好不容易攒钱买了辆新日,哈哈,刚拿到车时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次日,开着自己的车上班,出门时别提有多兴奋了。 但是,当我在路上遭遇了梧桐毛之后,我添置了头盔和冲锋衣,效果明显:在行驶过程中,不再会被“不明飞行物”击中。于是乎,我的车速飙升了。 通过一周的观察、统计,我这一路大约与300多个阴井盖擦肩而过或正面碰撞。要不是车带有减震系统,估计到办公室我第一件事是整理自己的骨头架了。 南京的阴井盖为何这么多?基本上是5步一岗10步一哨。 多就多了,为何每个阴井盖的地方路面要么是突起、要么是凹陷? 路面不平也就算了,为何阴井盖都正好在自行车道的中间? 唉! 我坦白讲,我怕阴井盖! 但是为了能准时上班,只能接受每天数阴井盖的任务!
个人分类: 生活杂谈|3637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5 06: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