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人才外流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解决社会尤其是留学生崇洋媚外外流不归问题,先研究人体性商体商与情商智商之间关系
coltec11 2020-8-7 15:33
解决社会尤其是学生崇洋媚外,洋奴走狗问题,请先研究性商体商跟人类情商智进化之间的关系 性商,体商,情商,智商对应人体神经索自下而上各个节段, 在人类进化过程中,存在先后出现的顺序。 性商,体商进化好了,才能让情商,智商更好的产生及进化。 性商是确保种族延续的,进化好了,才能进化体商; 体商是确保个体存在,区别于其他种族的, 性商体商标准进化好了后,才能进化好情商跟智商。 性商,体商进化,对应的是母猴子,母猩猩进化阶段的外表,肌肉,生殖器膜拜 两者共同确定了种族属性的传承 若性商,体商没进化好,相应标准没有建立并固化 不仅会对自身种群认知出现障碍,搞不清楚自己是不是亚洲人是中国人, 出现对西方人种产生认可,甚至以为自己是白种人,出现黄皮白心现象, 还会产生对西方人下贱的外表,肌肉,生殖器膜拜,企图与其他人种交配繁殖。 性商,体商进化失败,导致对自身种群属性认知障碍,还会继续向上影响情商,智商 在情商上,把西方宗教、文学、艺术当做情感标准, 在智商上,把西方哲学,科技,教育当做自己的智商标准。 西方十字军伪造的古希腊,古罗马,古埃及文明承载的,盗窃的别国哲学 在科技领域,西方拿着别国人民智慧当做自己的智商胭脂,装点出来的虚假高智商,被清华北大当做真实智商,且认为是智商标准。 这些能够解释,为什么学术界,会出现崇洋媚外,走狗汉奸洋奴。 中国不应该受传统文化影响,回避社会性商,体商问题, 而应该大力建立中国人,亚洲人的性商,体商标准 为社会各个年龄阶段树立起 阳刚帅气英勇智慧强壮的男性形象,漂亮坚贞聪慧健康的女性形象 培养对自己民族,对自己种族的外表,肌肉,生殖器膜拜 并将这些膜拜固化,使之成为社会性商标准,体商标准,一代一代传承, 抵制西方性商文化,体商文化入侵,防止对西方人产生性商体商膜拜。 研究人类神经进化金字塔结构标准, 尤其是性商,体商与情商,智商进化过程中的结构,功能连续性 为解决社会社会复杂乱象,找到有力的理论依据。 附,神经索节段跟商情对应关系 性商,神经索生殖器段 体商,神经索胸腹段 情商,小脑,下丘脑,海马等旧皮质部分 智商,大脑皮层
0 个评论
东北经济全面告急:GDP增速倒数 人口外流严重
热度 8 杨学祥 2015-10-3 17:39
东北经济全面告急: GDP 增速倒数 人口外流严重 杨学祥 据新浪网报道,东北经济全面告急: GDP 增速倒数 人口外流严重。 东北三省一流大学数量少,工资低,人才外流严重,科技发展后劲不足,经济发展形势堪忧。 表 1 2015 上半年 GDP 增速排名 、一流大学数量、月最低工资标准排名对比 地区 2015 上半年 GDP 增速排名 一流大学数量 月最低工资标准排名 重庆 1 3 贵州 2 0 9 天津 3 2 4 江西 4 1 12 湖北 5 7 11 安徽 6 2 福建 7 3 14 江苏 8 10 湖南 9 4 18 青海 10 0 浙江 11 2 3 新疆 12 1 6 广西 13 1 17 云南 14 1 10 四川 15 4 13 甘肃 16 1 16 山东 17 3 7 河南 18 1 8 广东 19 6 2 海南 20 0 19 宁夏 21 0 陕西 22 8 15 北京 23 21 5 上海 24 9 1 河北 25 1 吉林 26 2 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黑龙江 27 3 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辽宁 28 2 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相关报道 : 东北经济全面告急: GDP 增速倒数 人口外流严重 2015 年 10 月 02 日 18:13 界面 http://news.sina.com.cn/c/nd/2015-10-02/doc-ifximeyv2721518.shtml 2015 中国大学排行榜 100 强 名次 学校名称 类型 地区排名 总分 2015 办学类型 星级排名 办学层次 1 北京大学 综合 北京 1 100.00 中国研究型 6 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2 清华大学 理工 北京 2 98.23 中国研究型 6 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3 复旦大学 综合 上海 1 82.22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4 武汉大学 综合 湖北 1 81.88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 中国人民大学 综合 北京 3 81.67 中国研究型 6 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6 浙江大学 综合 浙江 1 81.66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 上海交通大学 综合 上海 2 81.44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8 南京大学 综合 江苏 1 80.87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理工 安徽 1 75.88 中国研究型 6 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0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理工 湖南 1 75.75 中国研究型 6 星级 中国顶尖大学 11 吉林大学 综合 吉林 1 75.68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2 北京师范大学 师范 北京 4 75.31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3 南开大学 综合 天津 1 75.08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4 中山大学 综合 广东 1 75.07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5 四川大学 综合 四川 1 75.04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6 华中科技大学 理工 湖北 2 74.98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7 西安交通大学 综合 陕西 1 74.31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8 同济大学 理工 上海 3 73.07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19 中南大学 综合 湖南 2 73.02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0 哈尔滨工业大学 理工 黑龙江 1 72.74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1 山东大学 综合 山东 1 72.45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2 厦门大学 综合 福建 1 72.32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3 东南大学 综合 江苏 2 71.54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4 天津大学 理工 天津 2 71.53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5 重庆大学 综合 重庆 1 70.92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 北京 5 70.88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7 华东师范大学 师范 上海 4 69.95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8 东北大学 理工 辽宁 1 69.11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29 北京理工大学 理工 北京 6 68.80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0 华中师范大学 师范 湖北 3 68.62 中国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1 大连理工大学 理工 辽宁 2 68.61 中国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2 西北工业大学 理工 陕西 2 68.16 中国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3 华南理工大学 理工 广东 2 68.07 中国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4 湖南大学 综合 湖南 3 67.76 中国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5 中国农业大学 农林 北京 7 67.36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6 兰州大学 综合 甘肃 1 67.20 中国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7 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 四川 2 67.1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38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医药 北京 8 66.8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39 东北师范大学 师范 吉林 2 66.7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0 北京科技大学 理工 北京 9 66.5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1 西北大学 综合 陕西 3 66.52 区域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2 武汉理工大学 理工 湖北 4 66.3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3 长安大学 理工 陕西 4 66.28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4 北京交通大学 理工 北京 10 66.2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5 中国地质大学 理工 湖北 5 66.1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6 中国矿业大学 理工 江苏 3 66.15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7 南京农业大学 农林 江苏 4 66.0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8 南京师范大学 师范 江苏 5 65.91 区域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48 哈尔滨工程大学 理工 黑龙江 2 65.9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0 华中农业大学 农林 湖北 6 65.8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1 华东理工大学 理工 上海 5 65.74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2 中国海洋大学 综合 山东 2 65.61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3 南京理工大学 理工 江苏 6 65.6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4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理工 河南 1 65.53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5 西南交通大学 理工 四川 3 65.47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6 西南大学 综合 重庆 2 65.36 区域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57 第三军医大学 医药 重庆 3 65.3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58 暨南大学 综合 广东 3 65.26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59 上海财经大学 财经 上海 6 65.21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0 第二军医大学 医药 上海 7 65.1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1 北京邮电大学 理工 北京 11 65.0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2 中国政法大学 政法 北京 12 65.02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3 云南大学 综合 云南 1 64.98 区域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4 第四军医大学 医药 陕西 5 64.85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6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理工 江苏 7 64.85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6 合肥工业大学 理工 安徽 2 64.8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7 中国石油大学 理工 山东 3 64.73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68 湖南师范大学 师范 湖南 4 64.69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69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农林 陕西 6 64.69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0 苏州大学 综合 江苏 8 64.68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理工 陕西 7 64.6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2 河海大学 理工 江苏 9 64.52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财经 湖北 7 64.40 行业特色研究型 5 星级 中国一流大学 74 郑州大学 综合 河南 2 64.29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5 华南师范大学 师范 广东 4 64.2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6 西南财经大学 财经 四川 4 64.25 区域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7 南昌大学 综合 江西 1 64.24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78 东华大学 理工 上海 8 64.2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79 上海大学 综合 上海 9 64.19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0 北京化工大学 理工 北京 13 64.0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1 中央财经大学 财经 北京 14 63.97 区域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2 中央民族大学 民族 北京 15 63.8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3 陕西师范大学 师范 陕西 8 63.82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4 福州大学 理工 福建 2 63.81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5 北京林业大学 农林 北京 16 63.80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6 解放军理工大学 理工 江苏 10 63.76 行业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7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财经 北京 17 63.7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88 华北电力大学 理工 北京 18 63.68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89 广西大学 综合 广西 1 63.67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0 华南农业大学 农林 广东 5 63.67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1 北京工业大学 理工 北京 19 63.63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2 首都师范大学 师范 北京 20 63.60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3 福建师范大学 师范 福建 3 63.56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4 东北林业大学 农林 黑龙江 3 63.4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5 山西大学 综合 山西 1 63.46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6 燕山大学 理工 河北 1 63.44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7 首都医科大学 医药 北京 21 63.42 区域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98 新疆大学 综合 新疆 1 63.41 区域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99 南方医科大学 医药 广东 6 63.39 区域特色研究型 4 星级 中国高水平大学 100 浙江工业大学 理工 浙江 2 63.39 区域特色研究型 3 星级 中国知名大学 http://learning.sohu.com/20141229/n407392051.shtml 全国 23 地区上调 2015 年最低工资标准 时间: 2015-09-2606:04 | 来源:互联网资讯   近日,多地宣布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这一年以来,全国至少已有 23 个地区上调了 2015 年最低工资标准,这一年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其中,上海、深圳两地最低工资水平超过 2000 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东北三省的最低工资标准已经两年多没有上调。 23 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贵州、江西近日宣布将于 10 月 1 日起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贵州一类地区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为 1600 元 / 月,非全日制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为 17 元 / 小时 ; 江西一类区域月最低工资标准上调为 1530 元 / 月,非全日制用工 15.3 元 / 小时。   此外,浙江宣布将于 11 月 1 日起 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其中,月最低工资标准调整为 1860 元、 1660 元、 1530 元、 1380 元四档,非全日制工作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调整为 17 元、 15.2 元、 13.8 元、 12.5 元四档。 23 地区上调 2015 年最低工资标准   随着上述三个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据中新网记者不完全统计,进入 2015 年以来,全国已有湖南、海南、西藏、广西、天津、深圳、山东、陕西、北京、上海、广东、甘肃、山西、四川、内蒙古、云南、福建、河南、新疆、湖北、贵州、江西、浙江等 23 个地区先后宣布提高最低工资标准。   调整之后,深圳、上海两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 2030 元、 2020 元,最低工资标准超过 2000 元大关。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最高的依然是北京,达到 18.7 元。   上调地区数量已超去年   观察可见,虽然这一年以来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却有所增加,数量已经大大超过了去年全年。人社部的数据显示, 2014 年全国共有 19 个地区调整了最低工资标准。   除了上述调整的地区,安徽、江苏等地均已表示下半年将适时适度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如今, 2015 年还剩下 3 个多月的时间,预计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还会增加。   “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减的情况下,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反而增加,表明各地更加注重居民收入等民生指标。”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对中新网记者表示,收入是民生之源,上调最低工资标准有利于提高低收入人群的生活水平,一定程度上促进内需和消费。   东北三省已两年多未调   根据《最低工资规定》,各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要调整一次。记者注意到,黑龙江、辽宁、吉林的最低工资标准均已两年多未调整。 根据人社部数据显示,黑龙江目前执行的仍然是 2012 年 12 月 1 日 调整的最低工资标准,最高档月最低工资标准为 1160 元。辽宁、吉林上一次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均在 2013 年 7 月 1 日 ,最高档月最低工资标准分别为 1300 元、 1320 元。 http://www.shanxiol.com/article/2015-09/26103703.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027 次阅读|23 个评论
《经济学人》批英国政府放任人才外流
热度 5 laserdai 2014-8-8 21:29
英国人才大批外流,各种内外因素都有,跟其他国家的 政府相比,英国政府好像不在乎人才外流,态度就像是挥着手说“走吧,走吧”。 最新一期《经济学人》杂志表示,人才外流对英国经济来说很遗憾,但另一方面也是个机会,只可惜这个机会未得到应有的重视,被浪费,成了人才流失。 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西方发达国家中,移居国外人数最多的国家是英国。理论上讲,这些海外侨民可以为英国的海外贸易、吸引海外投资和彰显英国国家品牌做贡献的,只是需要一些帮助和指点。 可惜的是英国政府似乎没有“清楚连贯的战略”来开发利用这个宝藏,一直在浪费这个大好机会。 英国文化强调个人自主、自决、自由,政府在高谈英国将成为全球经济竞赛的赢家时,也并没有把海外英国人才的能量估算在内。 传统上,出国定居的英国人主要是退休老人,目标地区是阳光充沛的地中海沿岸,比如西班牙,但最近一次全球金融危机改变了这个趋势:从英国流向阳光沙滩棕榈地区的英国老人迅速减少,而有知识有技能的英国年轻人则开始大批出国谋生。 英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自从金融危机征兆开始出现到现在,出国定居的英国移民总数减少了19%,但出国定居的15-24岁英国人却增加了8%。 今年7月联合国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2013年定居海外的英国侨民人数创历史新高,超过500万人,其中127万多人移民澳大利亚, 13000多人住在中国 ,16000多人住在津巴布韦,还有 294人住在朝鲜 。 接受英国移民人数增加最多的绝大部分是东欧国家,比如,去斯洛伐克居住生活的英国人过去13年里从34名增加到4276名 。 居住在美国的英国移民将近76万,在加拿大有67万。西班牙仍然是英国移民的热点国家,现有38万多英国人在那里安家。 文中提到一名英国运动健将和电脑软件奇才、企业家威尔逊,大学期间办了个软件公司,毕业时把公司卖了,又办了另一家公司,不知哪天,中国政府某个部门忽然跟他联系,邀请他把公司迁到中国去,还答应给他出路费, 他最后决定搬到香港。 与此形成鲜明 对比的一些国家是, 印度 高科技产业的蓬勃跟政府的吸引海归政策有很大关系,印度电脑科技人才从美国、欧洲回流,成为本国IT产业的支柱。 意大利 和 法国 甚至为身居海外的侨民保留议会席位,而 新西兰 政府花了30年时间,有系统、有步骤地鼓励企业和慈善家们发现和联络海外新西兰人,设立公私合伙的侨民协会; 德国 积极鼓励英国年轻人去那儿当学徒, 中东国家 政府到英国的大学校园里给人才办签证。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662 次阅读|10 个评论
另一只眼看人才外流
热度 14 Wuyishan 2011-3-1 06:51
另一只眼看人才外流 武夷山 2007 年 3 月 15 日出版的 Nature 杂志( 446 卷总 7133 期)之《编者的话》( Editorial )题为 In Praise of the “brain drain” (赞颂“人才外流”)。文章说: 在非洲,哪个国家的医护人员外流比例越高,该国的公共保健状况越好。 英国外流专业人员最多,但是,若考察“每单位研发经费产生的论文被引次数”这个指标,则英国科研绩效属于世界最佳行列。 美国著名电影导演 Woody Allen (他住在纽约)开玩笑地说过,加州的唯一文化优势在于:交通法规允许红灯时右转弯。 博主评论:非洲的例子,文章作者可能把因果关系弄颠倒了。公共保健状况较好的非洲国家,医护人员相对过剩(相对于严重缺医少药的国家而言),所以有较多的医护人员外流。 英国的例子,专业人员外流与科研绩效高之间也没有什么关系。科研绩效高的主要原因是英国优秀的科学传统在起作用,专业人员外流的主要原因是去美国工作没有语言障碍,而美国是全球最大的人才吸引源。 美国多数州的交通规则是,交通灯出现绿色右转箭头,机动车方可右转弯,而加州的做法与中国相似,比较自由。加州的自由表现在很多方面。自由对于吸引人才的重要性,怎么评价都不过分。 一个人,出少量血(无论是主动献血还是伤口流血)是不影响健康的,大出血则很危险。一定限度内的人才外流是很正常的,但人才外流过度也会影响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一个单位的健康运行。但是,即使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一个单位的人才外流形势很严峻,也不宜采用“强制扣压”的管理方式,因为扣得住人,留不住心。分析清楚人才留不住的主要原因,并加以解决,才是正道。比如在北京,高房价也许已经成了潜在人才不肯呆在北京或现有年轻人才外流的致命因素。
个人分类: 换一个角度|7277 次阅读|28 个评论
人才外流怪将帅
jlpemail 2009-2-14 07:48
一个专业或者区域的人才流失,主要怪什么人? 怪这个区域或者专业的将帅。没有凝聚力、领导者个人魅力的将帅,无法吸引和留驻人才。人才不是流水,尽朝低处流。人才向往的高处,也不尽是年薪更丰厚的地方,而是更能发挥其长处的地方。就科学技术人才而言,是可以更好地体现其发明创造能力和水平的地方。文学艺术或者政治哲学人才同理可证,数学教材中的常用词语,在这里正合适。 假如以丰厚的物质待遇仍然不能吸引人才,那么将帅营造的人文环境就有经不起推敲的地方,就有需要划问号的地方了。 就一个地区而言,经济相对落后时,尚可吸引人才;而经济发展之后,却出现了大量人才外流的现象。其人才政策的确是需要调整了。其人文环境的确是出现问题了。爷爷回来了,孙子却都出去了。不见得前者就比后者更具备爱国主义精神,后者可能更具备科学主义精神呢!树挪死、人挪活的谚语有片面性。贴标签容易,解决问题难。离开一片土壤,不像一棵树的移植那样快。树木移植后可以继续吸取依靠阳光、水分等成活;而人才依据之后,需要重新开拓,其实比树木的生存还要艰难。是伤筋动骨之后的艰难,康复何止需百日?千日,已经是人才的较短适应期了。我觉得,一个家族或者个体,真正在外地繁荣起来,至少需要三代人的努力。因为,移居地的人文环境需要适应,当地的人才也不是吃素的,也不省油。所以外出发展,付出更多。而当昔日的孙子熬成了爷爷辈以后,这个分支的真正繁荣才有可能。个别例外的情况是,第一代移民(科学技术或者文学艺术、哲学政治,后者往往令人眼红,做些离奇的猜测。)就火爆起来。但不可依此以偏概全。 由此看来,统帅人才的将帅们,需要沉思了。使了那么多招数,为什么人才,尤其是用起来顺手的,越来越少呢。是自己的眼光问题,还是人才们的问题,或者是其他问题呢。 自身不一定非要多高的水平,那是个体的水平.作为一个领导者,其主要作用应该是凝聚大家的力量.不是分散大家的力量.有些领导的艺术水平,却恰好相反.希望看见的是人才之间的打架或者竞争,而不是密切合作.这样的领导的确,高,却不利于做事情. 看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有这样的细节。乾隆让纪晓岚和和申扫大街,说是以道路中心为界限。却故意在那里扔些柴草,结果两个智商绝对在250以上的大学士,品级相当高的人物,为了卫生区的划分、为了责任问题掐了起来。乾隆的领导艺术就这么体现起来了。 本来可以让一个人做的事情,他分配给两个人(可能还会增加一个或者若干个监督的);本来不需要高层次的人才干的(他们有更合适的领域),他聘请了高级人才。说起来还是重用人家了,其实是糟蹋。 若干年前的人才如纪晓岚和和申,清廉也罢、贪婪也罢。对于皇上是绝对忠诚的。如果在21世纪的今天还要求人才对于那种分列式、迫害式加蹂躏式的使用表示苟同,他们不会答应的。他们的愿望一定是,伺机离开,躲越远越好。
个人分类: 科学书场|3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民主自由与人才外流
郝炘 2008-12-17 12:24
武夷山在他们的文章中给出一个 人才外流严峻程度的粗略估计,见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1283 将他们的估计与国家或地区的政治自由指数比较一下,挺有意思。 中国 印度 俄罗斯 韩国 台湾 香港 人才外流严峻程度 28 13 5.1 4.2 3.6 1.4 民主 / 政治自由程度 (1) 7/7 2/3 6/5 1/2 2/1 5/2 民主指数 (2) 3.04 7.8 4.48 8.01 7.82 5.58 (1) 自由之家(Freedom House)给国家和地区的民主和政治自由程度打的分: 1.0 到2.5分:自由 3.0到5.0分:部分自由 5.5 到7.0分:不自由 见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Freedom_in_the_World_(report) (2)《经济学家》杂志给167个国家和地区按5个大类打分:选举过程与多元化(electoral process and pluralism), 公民自由 (civil liberties), 政府 运行 (functioning of government), 政治参与(political participation), 政治文化(political culture)。 8到10分:功能正常的民主政体 6到7.9分: 有瑕疵的 民主政体 4 到5.9分:杂交政体 4 分以下:专制政体 见维基百科: http://en.wikipedia.org/wiki/Democracy_Index 这两个指数都表明上述几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的民主与政治自由度最低,这与中国的人才、尤其是高层次科学人才的流失程度最高有一定的关联。
个人分类: 未分类|5256 次阅读|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