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自娱自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为啥写博
qqkaoyan 2012-8-12 00:01
发现博文是个很好的交流平台,可以把自己想说的东东吐出来,至少能有人看到,就算对别人施加了或多或少的影响。你只有把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了,让更多的人去了解你的想法,有互动当然更好,这样就影响到了别人。如果你的想法是个好东西,那么通过交流会不断的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做研究,实验,写论文又何尝不是这样。好的论坛好比CNS,热帖就是大家都关注的东西,点击的人多自然就是引用率高,呵呵。第一博文居然有人评论了,终于有了影响因子啊,自娱自乐一把儿。
2458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科男的自娱自乐-计算升级中“革命”的概率
mcuwork 2012-7-25 20:18
暑假来临,虽然严格意义上说是没有假期的,但是实验室的气氛还是相对轻松了很多。 炎炎夏日,没有空调,只有一个小吊扇的宿舍很是燥热。 热得睡不着,大家便想着娱乐一下,对于“屌丝”一族的好学生来说,打牌和打球是再合适不过了! 前一阵子流行“拱猪”,拱来拱去的玩腻了,大家的注意力又转移到了“升级”上。 挺有意思的是,“拱猪”是要得负分,大家都恨不得满手抓的都是2、3之流的小牌,尽量不要大别人的牌; 而“升级”是要得正分,又恨不得满手抓的都是A、K之流的大牌,盼望着每把牌都大别人一头。 一正,一负两种思维在游戏中游走。 因为“升级”中有一方是要得分的,所以对自己手中分值牌(5、10、K)的数量是十分在意的。 于是便有了“革命” 的说法,如果得分一方手中的分值牌总和不超过20分,就要“革命”,也就是重新抓牌。 被革命者是不爽的,对于这个规则,大家的意见是十分不同的,为此大家还曾“激烈”地讨论了一会儿, 或许这就是“屌丝”工科男的一个特征吧。 其中一位大神-“炮哥”对这次讨论久久不能释怀,为此思索了半夜, 次日下午,该大神来到我的座位前说要给我出道数学题,他昨天曾为此思索了半夜。 题目就是“升级两副牌时,一个人“革命”的概率是多少?” 第一感觉是被雷到了,后来一想这是这位大神的正常思维,忍不住也被他的思维带着较真起来。 能不能算?怎么算? 第一直觉是这个题目太难算了,这怎么计算呀,抱怨出这题的人无聊。 仔细一想,不是人家无聊,是自己不会计算的推脱借口。 忍不住想起跟一个ABB的经理合作的一段时间,他跟我讲的一些他自己的一些趣事。 为了下象棋赢电脑,他曾经亲自动手破解过计算机象棋程序。 对于他自己买车摇号,他计算出他每年摇中的概率,算计出他退休那年应该中(他期望的),不理想的是第一年就中了。 想到这个爱“较真”的“小老头”,我觉得我应该去算一下,尽管脑中的数学知识感觉到了贫困地步了。 虽然概率论和数理统计那些知识都忘了,但是我喜欢编程,程序员的思维开始给我指路。 想起了用单片机点亮数码管和led点阵去显示数字和字母的方法,就是事先把所有编码都准备好存进去,然后由程序调用。 又想起来调试嵌入式软硬件和现场设备的常用方法-排除法。 有了这两种思维的助阵,忽然豁然开朗! 首先,计算所有可能情况。两副牌共108张,去掉8张底牌,发到每个人手里就是25张,这是一个108选25的问题, 用排列组合的方法,共有C(108,25)中情况。 其次,排除法。可以革命的情况下,手中的分值只有0,5,10,15,20五种情况, 以下逐个计算: 0分,也就是从84张非分值牌中选25个,共有C(84,25)中情况; 5分,先从8个5中选一个,然后从从84张非分值牌中选24个,共有C(8,1)*C(84,24)中情况; 10分,要么有2个5,要么有一个10或者K,共有C(8,2)*C(84,23)+C(16,1)*C(84,24)中情况; 15分,一个5,一个10或者K,共有C(8,1)*C(16,1)*C(84,23)中情况; 20分,要么4个5,要么2个5和一个10或者K,要么两个10或者K,共有C(8,4)*C(84,21)+C(8,1)*C(16,1)*C(84,23)+C(16,2)*C(84,23)中情况; 那么“革命”的概率就是以上五种情形的总和除以总的情形。 原打算用C语言写个程序,大神机器上没有,就用matlab先编出一段吧,结果是6.05%。 百无聊赖中“屌丝”工科男的自娱自乐! 附程序 %% 该程序用于计算升级两副牌中,一个人手中的分牌不超过20分的概率 %% 作者: 于洪涛 %% 地点:北京工业大学 %% 时间:2012年7月25日 %% close all; clear all; format long; clc %% 计算过程 c_all=nchoosek(108,25); c_0=nchoosek(84,25); c_5=nchoosek(8,1)*nchoosek(84,24); c_10=nchoosek(8,2)*nchoosek(84,23)+nchoosek(16,1)*nchoosek(84,24); c_15=nchoosek(8,1)*nchoosek(16,1)*nchoosek(84,23); c_20=nchoosek(16,2)*nchoosek(84,23)+nchoosek(8,4)*nchoosek(84,21)+nchoosek(8,2)*nchoosek(16,1)*nchoosek(84,22); %% 最终结果 gailv=(c_0+c_5+c_10+c_15+c_20)/c_al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3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孩子的萌是纯天然的!
热度 1 Ripal 2012-5-1 13:05
孩子的萌是纯天然的!
分享一个有关小朋友的笑话和我的评论(未经同意,就粘来,还请谅解): 现在,流行卖萌。 可是总是有那么点不舒服。 尽管我也不例外, 人家都说科研要保持颗童心, 我理解成了不时的卖卖萌! 哈哈 还是孩子的萌是纯天然的! 既然想搞科研, 看问题就得放到一定的科研角度! 记得本科时, 老师长训我们一点也不academic。 你不要说我装! 我这叫自娱自乐。 人总得有坚持下去的方式! 哈哈 大家五一快乐!
2034 次阅读|2 个评论
花气袭人知昼暖
热度 11 taol 2012-4-17 13:54
花气袭人知昼暖
自娱自乐,练习中:)
个人分类: 摄影|4667 次阅读|19 个评论
悠闲
热度 5 gl6866 2012-3-5 16:36
悠闲
前不久我分别在首钢松林公园内与西五环附路旁拍到了几幅挺有意思的照片。冬天的太阳暖洋洋的,尤其是在被风的墙根下,更是能体会到阳光的金贵。退休,也就意味着没什么要紧的事情要干了,可是无所事事也会让人憋出病来。当然,我也见过退休的打麻将耍钱的。我说实在的不喜欢,不过这回又有所不同。能见到他们组成笙管笛箫的小乐队,在冬日里自娱自乐,确实是件乐事。我驻足听了很久,然后给他们拍了照。而且还同他们聊了一下民乐的知识。还真别说,他们也能一套一套地讲给我听。例如,管子就分调等等。我看到他们的小乐队有三支管子,但差一支萧。可是也能有模有样的吹出各种曲子来。 在西五环附路更见到一位老先生,一个人拿着一把萨克斯管在独奏。明晃晃的日光下,他的萨克斯管格外抢眼。不仅如此,在他前面不远处还有二只鸟笼,一边摆弄鸟,一边吹萨克斯,也算是一景了。我甚至在想,我退休后也买件乐器,虽然不去当什么演奏家,但能吹出个调调来,也还是不错的。我问他:“萨克斯要多少钱?”他说:“二千多。”看来还不贵。如果真想学,我也许买个长笛或双簧管之类。但转念一想,这恐怕不现实。人家真的是退休了,而到我退休时,似乎要退而不休。没有时间摆弄乐器了。也许就像钱钟书的《围城》,看着别人什么都好,可别人也看着你什么都好。“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不过我还是在看到他们在阳光下的那种快乐与悠然自得。 正在排练的退休职工 可惜这个乐队差一支萧 有人是可以不吹的 阳光下的萨克斯独奏 都能吹什么曲子? 吹给你听听! 爽!
个人分类: 杂谈散论|2726 次阅读|6 个评论
我行我素竞自由——应边一
热度 1 yangyongtian 2012-3-3 23:15
诗词言志乃我求, 传情达意唯上流。 平平仄仄先不顾, 感情最真多加油。 愉悦身心康体态, 自娱自乐何须愁。 雷池半步必须越, 我行我素竞自由。
个人分类: 感怀|2146 次阅读|3 个评论
论物理学与爱情 (嘿嘿,复习枯燥,自娱自乐)
热度 3 BlairLi 2011-12-21 15:11
论物理学与爱情 (嘿嘿,复习枯燥,自娱自乐)
在物理人的眼里,世界上所有的物质都遵循着统一的自然运动规律,大到行星的天体运动,小到分子的电磁运动,我们都可以用一组简单的公式来描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物理学其实是在窥探万物演化之道,探索上帝创造世界的秘方。但是,不要把物理想得有多么的深奥晦涩,因为所有的物理原理都是从最基本的生活事实出发得到的。 我们来思考点有意思的东西——物理学与爱情。 这两个看上去牛马不相关的东西有什么联系呢?嘿嘿,不急,下面我来用物理方法来给大家论证一下爱情是怎么回事。 根据量子力学的观点,对于微观粒子我们可以用波的运动来加以表述。从德布罗意物质波原理可以知道,光的波粒二象性是可以推广到任意实物粒子的。这里我们把人当做研究对象,运用上述理论,可以得到一个人具有能量E=mc^2=hν ,物质波波长λ=h/p ,这样子我们不妨就把每一个人都看做是一个波,一个时刻都在振动着的波,当然这个波的波长是很短很短的,幅度也非常微小,因为普朗克常量 h 是-34 数量级,所以平常情况下我们是不可能看见有哪个人在那儿振动,抖啊抖啊的,那决对是 abnormal 了。 So ,尽管我们可以描述出一个人的波动波长,但是一般条件下我们是测量不出来的。 But ,根据振动原理,当两个固有振动频率十分接近或者相等的振源相互作用时就会发生共振,此时振动的幅度会变得很大。那么,下面我们来考虑人这个对象了。当两个固有频率相等或者在能引起共振的范围内的人相互接触时,这两个就会发生共振了,大家想一下,当你碰到一个你中意的 boy/girl 的时候,你的心跳是不是会明显的变得容易察觉啊,嘿嘿,这就是共振的一个表现了。当然,我们这里讲的共振可能更多的是跟一个人的心理状态相关的,就是说振动的效果在人的心理状态上引起的响应。 好,我们继续往下面推理啊。 按照上面的公式,一个确定的人是应该只具有一个确定的振动频率的,那么所能引起与之振动的另一个谐振频率也应该是有范围的,也就是说按上面的公式,一个男人是只对某一个频率范围的女生感兴趣的,那为什么会有那些特大号的花心大萝卜呢,就是对好多好多类型的女生都感兴趣的男人? Moreover, 照上面得出的结果,只要两个人固有频率接近就会引起共振,那为啥大多数男人都是喜欢女人的,而大多数女人也更愿意去跟男人振呢?(从这个理论看,同性恋完全应该占到一半的比例的) OK ,下面我们来解决上面两个问题。 为什么会出现花心男人的呢? 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即量子力学和热力学熵的角度。首先,以量子力学的观点来看,一个处在自由空间的粒子,如果不受任何势场的约束,那么它的能量应该是连续的,但是如果把它禁锢在某个势场中,那么它的能量就会量子化,而量子化以后的能量会出现很多的奇特现象,比如,你在两个金属板之间放一块绝缘层,虽然电子是不具有穿过这个绝缘层势垒的能量的,但是通过解薛定谔方程可以发现,能量量子化以后的电子是有一定的几率穿越这个势垒到达它后面去的,也就是所谓的隧穿效应。 呼 ~~ ,讲了这么多理论,我们来打个形象的比方吧。高贵的公主爱上了平民男(比如黄蓉小姐跟呆呆的郭靖小子,当然是在他变成大侠之前拉),但是呢,不巧的是国王却不允许他们在一起,这就相当于两块相望于江湖的电极板明明可以美满结合的,却被中间的一个电介质层给阻隔了,携带着爱情的电子怎么也突破不了这道鸿沟。怎么办呢,平民男怎么努力都不能让国王满意,终于,终于,终于他爆发了。。。他量子化,变身进入究极态(就像郭大侠那样修成了绝世武功,黄老爷子你不同意有啥办法,我就要你女儿你打不过我怎么的),然后,把公主给抢走了,他们私奔到天涯。这就是能量量子化后所激发出的无限潜能。 嘿嘿,讲了这么多,总的思想就是说一个人的振动频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外界调节而调整的,比如,小盆友从小就被灌输的思想是:小子,好好读书,读书了就能买大房子,娶漂亮老婆等等,或者老妈整天跟你说,女儿啊,千万别嫁给 xxx 类的男人云云,久而久之人的择偶标准就会变化了。如果我们检查波长公式,就知道质量 m 是影响波长的主要因素,这里由于我们只研究频率变化对情感(爱情观)的影响,我们可以引入有效质量的概念,也就是真正能改变一个人心理状态的那部分质量,(比如身上肥肉比起你的脑细胞来,肯定影响要小得多,当然想减肥的人另当别论),当然对每个人来说可能有效质量的来源是不一样,有的人更关注自己的外表,那么他的身体的物理质量影响就会大一点,而有的人跟关注自己的学识,那他脑细胞数量可以就更重要一点拉。 如果我们再把这个质量抽象化一点,那么我们不单单要考虑一个人的物理质量,而更多的考虑他的哲学质量。啥叫哲学质量呢,通常我们说一个人很有涵养,很有修养,这个人没素质,没品位,这个人很有才等等,我们把这些内在的因素定义为一个人的哲学质量。因此质量是应该包含物理质量和哲学质量两方面的,而这个质量又不是一个恒定不变的量,它是会随着外界变化的。这样的后果就是,一个人的共振频率会随着时间,地点,环境等多方面因素而改变,一个频率多变的人,是一个花心的人,是一个无固定心理状态的人。 下面我们用一张图来描述一下理想的专一的人跟花心的人的区别。  看吧,两者的区别是很显然的哈。 好了,这是我们对花心男人的一种解释,还有一种解释是从热力学的熵增原理出发来分析的,其实我觉得从热力学出发的解释更加符合实际一点的。限于篇幅,我们在下一篇中讨论。
4940 次阅读|8 个评论
对“创新”很好的诠释
热度 40 cwufp 2011-12-16 12:51
在俺尊敬的国内科技人员中,钟南山院士是一个,基本功扎实,概念清晰,学问和认识与时俱进。“非典”时公开说明的那些话已经证明了这点。俺不尊敬他院士的称号,而是尊敬这个人本身。尽管它不是什么大官,在俺看来比很多官位很高的人明白。 最近科学网非常火爆,而火爆的原因不是为了科学,也不是为了技术,更不是为了中国的科学事业健康发展,只是为了个人的名利,还有那解不开的怨妇情结。不光网友们热衷于怨妇的故事,科学网本身也对怨妇情结非常的热衷。在我看来,怨妇崇拜虽然可以带来一些点击量,但产生的危害应该是明显和直接的,越来越多正直的人会远离科学网,至少丧失无偿贡献自己思想和体会的动力,甚至不再围观。现在这样下去,科学网最终将在貌似博主人数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实际有思想的博主人数不断下降,博文的质量和可看性不断下降,成为怨妇和编辑们之间自娱自乐的场所。一旦又有怨妇宣泄,大家会来看看热闹;而风平浪静的时候,将是一潭死水。 而怨妇之所以成为怨妇,其实是有人有病,思维的方式方法有问题,就成了怨妇 。钟南山今天有个讲话,主要是批评浮躁。俺认为是给怨妇看病来了,譬如,他说“创新”:“某人有了发明或发现,文章又可以在高水平的杂志上发表,这当然可喜,但这不叫创新,充其量只是创意,因为它还没有产生效益。   “再比如,我们引进一个汽车项目”,钟南山又打比方说,虽然我们对这个项目进行了吸收和改造,也产生了很大的经济效益,但这跟原始的创新仍有区别,充其量只是创建。   “你的发明和发现,拿过来以后变成一个成果或成品,最后产生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才叫创新。”钟南山说,正因为如此,许多诺贝尔奖获得者的研究,需要经过好几十年,转化成产品、产生了经济效益以后,才会被认可。http://cul.sohu.com/20111216/n329213775.shtml” 俺基本同意钟院士的看法,因为最近几年的炸药奖授予的对象是一个明证。 俺很希望能有另外的单词代替“水平”两个字,因为这两个字实在是诡异,为此,俺还专门写过一篇博文,只是由于自己看着都不喜欢,就没有贴出来。尽管几乎所有汉字表达的科学术语都来自日语,而实际上,把现代科学和技术带给中国人的日语里面没有和“水平”相同意义的汉字。科网博主镜子先生也注意到了这个事情,所以,他一直强调“档次”。他还曾经说到水平与所在的地方有关,俺是很赞成的,因为水平很诡异。就像俺曾经在YC的博文下说过,纳木错湖水平很高,其实不如太湖的水有用,也不如东海的水大。 钟南山不愧为高科学素养的医生,他的这番话不仅很好的替怨妇解释了病因,也提出了医治的处方。那就是干点实实在在的事情出来,不要整天沉溺在看自己那双自从某年某月以来未曾洗过的手,或者一直梦游在渤海湾臭水中泡澡时那希冀的目光中。 整天吵吵,带坏了风气,混淆了试听,败坏了科研文化和氛围,年轻人的价值观也带坏了。有本事真刀真枪的把那些你们认为不公平的人揪出来,一个个的批。不管干什么,直截了当一点,真刀实枪的干,不要躲躲藏藏的,玩就玩点真的,实实在在过把瘾,真的搞出一个公正来。纠正一些事情应该象武松、鲁智深,李逵那样,直截了当,该出手时就出手,而不是宋江、高俅一样,搞一些阴谋诡计,以为这样可以得到好处还明哲保身,实际上是臭名垂青史。即便是在科学网上玩,也不要躲躲藏藏,最好来点真的。这点,俺喜欢陈安博士,直来直去 (修改后,看明白了?)。
7560 次阅读|120 个评论
建议扩招在职博士
热度 8 2011-11-26 11:27
吴宝俊说《在职博士是中国学术腐败的重灾区》,全文链接如下: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00147do=blogid=511603 对此,发表自己的意见: (1)完全同意小吴同学的一、二、三条。在职博士论文造假、总体水平低是学术圈里都知道的事情。 (2)第四条,小吴同学建议取消在职博士。这就不对了。理由如下: 1)在职博士不影响学术圈。拿了在职博士的人几乎都在非学术圈,如政府衙门和企业。学术圈现在讲究是否是海归、是否本科是985。拿了在职博士学位的人,没几个敢在学术圈混的。事实上,在职博士只是人家在自己圈子里(比如政府部门)自娱自乐而已。 2)在职博士不影响非在职博士就业。一个在学术圈,一个在非学术圈(政府、企业)。一个搞技术,一个搞人,二者的就业圈子不同,互不影响。 3)在职博士可解决导师的经费问题。这条是最重要的!你要招科技部部长做你的学生,还犯愁拿不到863、973?拿不到项目和经费,年底考核不合格怎么办?事实上,有些导师就是靠招在职博士,获得经费后,才能招非在职博士的。在现行考核体制下,如果学校采纳了小吴同学的建议。就等于断了导师们获取科研经费的一条重要道路,有些非在职博士的实验经费也无法保证,阴险啊,小吴。 4)招收在职博士可解决部分困难同学的基本生活问题。在职博士流行找枪手,而找枪手是要付钱的。在职博士有权有钱,不在乎钱。因此给在职博士做枪手,收入很高。这个学术圈里的人也都知道。 综上,没有不招在职博士的理由,建议扩招。 后记:有人说在职博士贬低了博士的价值,给非在职博士带来了负面影响。如果非在职博士觉得委屈,我出个招。在职博士的学位证上盖上个戳。这样区分为两个阵营,互不干扰,自己玩自己的。 后记2:本文讨论的在职博士不包括以下在职博士:高校教师进修(都是被博士,不在职也不行啊)、N年前的在职博士(时代发展,新旧不同)、爱因斯坦(中外概念不一,彼国在职,非中国在职)。
个人分类: 科研|506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请勿对号入座
热度 2 ywang69 2011-11-25 07:02
有人给我留言,说我写的博文《不要轻易毁约》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9176do=blogid=510830 ,是不是再说他,似有责备之意。再次声明,我写的博文都是对事不对人,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请不要对号入座。 而且博文表达的仅仅是博主个人片面观点,就当自娱自乐,切勿轻信。
个人分类: 我有话说|3017 次阅读|1 个评论
一个错误的辩证关系:物质与意识
热度 2 zxtwin 2011-4-28 13:33
只要是中国人或者在中国上过学的人都知道唯物论、辩证法,大家每逢小考、大考无不要背的个天旋地转、唾液四射。 当然,考久了、背多了大家也就耳熟能详、出口就来,很多时候也没有过多地去思考甚至质疑其中的对错,管他的,大师提出来的,而且更多伟人也认为的,那轮到我辈指手画脚。但是呢,现在的小辈们也可在合适的地方胡言乱语、自娱自乐。似乎有些扯远了哈。 最出名的一个辩证关系,也是唯物论的基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 1 )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物质是不依赖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2 )意识反映物质,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物质,而且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引自 随便一本辩证书 ) 这是一个错误的 辩证关系,是一个伪命题。首先从两个名词解释认为,物质 : 指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客观实在性, 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意识:指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引自 随便一本辩证书 ) 好,说完名词解释我开始说我自己的解释了,仔细听,我们可以注意到以下几大问题:( 1 )这个名词解释本身就是从所谓的意识形态出发进行的解释,事先设定了一个区域和界限,主观上将两个名词放在其中并进行一番对立,没有给出任何客观存在,这就是一种主观臆定,这似乎有点绞,但只要知道没有证据就给出一种名词说法,那就是主观映像,当然这也是最大的迷惑,特别是伟人这么说时;( 2 )在这两个名词解释里,有很少的词是物质性的,大多是意识性的,比如不依赖、独立存在、哲学范畴、客观实在性、发展的产物、机能、主观映像等。这些词可以衍生出更多的主观臆想,可以看到这些词并不具有物质性,只是主观上的一种说法罢了。 那么所谓的物质与意识的名词解释是怎么样?我个人认为是,物质是指存在于人类所能掌握的区域中,由人类所能掌握的原子、电子构成的小分子、大分子、大大分子;意识是指大脑皮层中神经细胞在神经元突触被刺激后带电荷小小分子到达脑细胞后所分泌的一种电荷小分子,并能再到达指定位置产生一种行为。虽然这个解释不时尚,没有成为经典理论的重要要素,但是这个解释是具有物质性的,特别是对意识的解释让我们知道意识本身就是一种物质,并不是先人对立于物质所做的解释。 那么由名词定义的主观性产生一个错误的经典辩证理论,这就是一个伪命题了。由此原理,我们也可以设立很多的伪命题,比如:金钱与一百元的辩证关系。 世界上先有 金钱 后有 一百元 , 金钱 决定 一百元 , 金钱 是不依赖 一百元 并能客观实在; 一百元 反映 金钱 , 一百元 对 金钱 有能动作用, 一百元 能够正确地反映 金钱 ,更多的一百元体现金钱更大的地位,促进金钱更快、更好的发展。这个辩证关系有问题吗?没有,而且非常地有道理和说服力。但是不是又觉得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就是找不到在哪里!就是了,这也就是这个经典辩证关系的迷惑所在。 最后要说的就是,唯物论、辩证法是伟人发明的很好的哲学思想,只是某些具体的观点也受时代局限性和个人主观性。任何经典理论都应随时代的进步而进步,包括现在的我们应该高兴以后的人可以修正现在所有的物质与意识。 OK 了
4199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们可以自娱自乐吗
热度 4 hjf306 2011-3-23 19:58
一个人可以做到多大程度上的自娱自乐呢?看看下面这张图,你做得到吗?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520 次阅读|8 个评论
澳洲生活之六:自娱自乐之戏曲曲艺
热度 2 hep 2010-5-27 20:20
话说去澳洲之前我也是个不务正业的人。不过也不多,就参加了俩社团:一个曲艺社,一个京剧社。最积极的时候是周二说相声,周五唱京剧,村里玉泉两边跑,班车车次记得门儿清。当然也得益于咱记性好。说到记性,常去的地方,常坐的车次,不用查bjbus和Google Map。有次一个同学要装裱字画,我恰恰去过一次,就是在金五星旁边。我就说:你坐86、319、619、660之中的任意一辆车,到青云路下车,走到联想桥北边往东拐,迎着招牌一直走就到了。然后该同学很仰慕我对车次的记性。话说咱们搞理论的,记数字不是很轻松么? 记数字不难,记住相声台词、戏词也不难。唱腔虽然难一些,但是也很快学会了。我们音乐选修课老师说:多来米饭馊拉稀(这好像是孙幼军的童话《怪老头儿》的台词)比你们推公式容易多了。所以就爱好了。 可是到了澳洲呢?相声、京剧都没了。最多有歌剧。我们邻居一个同学,也是ANU的,说:7月份有《图兰朵》去不去?我最喜欢里面《今夜无人入睡》了。可惜也不太常见。相声、京剧,去哪儿听啊?外国人听不懂啊。所以我就只好自己电脑上面解决了。我来之前买了一个移动硬盘,把所有下载的文献、软件、我自己的工作等等都拷进去,占了大概三四个GB。更重要的是我那些音频视频:音配像、现场录像、京剧录音、相声录音,还有我们自己演出的资料,统统拷进去,不多,也就是不到30GB吧。 虽然这么多娱乐资料,其实听不多久就能听完了。而且视频占空间更大,一出戏至少要二三百兆的空间。所以娱乐也要有计划。我是高派戏迷,当然高派戏要优先,斩黄袍、逍遥津、辕门斩子等等,其实也没几出。不过我最先考虑的还不是这些,而是全本的《四郎探母》。当然全本的我没耐心看,我重点看《见娘》那折,就是杨四郎见佘太君那段。那几段唱腔真是催人泪下。听说国民党去台湾的老兵,一听《四郎探母》就哭得稀里哗啦。我猜八成是这段太动情了。戏词贴一下: 杨延辉  唉,娘啊(大锣单楗慢凤点头,唱【西皮散板】)       老娘亲请上受儿(转唱【回龙】)拜, (慢长锤,走至正场台口,整冠舒袖,转身施礼,跪下,向佘太君三叩拜,站起归大边,慢长锤切住) 杨延辉 唉,娘啊! 佘太君 (同) 唉,儿啊! (拭泪) 杨延辉  (大锣一击,接唱【西皮二六板】) 千拜万拜也是折不过儿的罪来。 孩儿被困在番邦外, 隐姓埋名躲祸灾。 多蒙太后的恩似海, 铁镜公主配和谐。 儿在番邦一十五载, 常把我的老娘挂在儿的心怀。 胡狄衣冠懒穿戴,(转唱【西皮快板】) 每年间花开儿的心不开。 闻听得老娘到北塞, 乔装改扮过营来。 见母一面愁眉解, 愿老娘福寿康宁永无灾。 我出国之前就怕到时候听到这段就哭,所以提前大半年的时间来学唱这段。结果那次去京剧社,貌似是五月的鲜花晚会那次去练这段,结果新请的那位老师不会我这段就一直没上过胡琴。不过总归是在国外听到这段不难过了。而且《四郎探母》47年和56年的两个名家合作版本都拷到笔记本里面,有空就看看。不过还是没耐心看完全本-_-|| 除此之外还拷了一出《锁五龙》,花脸戏,就是单雄信被李世民抓住绑赴法场的故事。酣畅淋漓,我每当生气的时候就听这段,可解气呢。而且这段很短,不到一个小时的样子,我几乎能从头唱到尾了,连配角的唱都学了个差不多。不过没地方唱,也就懒得去抠,马马虎虎,高兴就好。人这么多不顺心,听戏的时候就别再为难自己了。 相声没怎么听,拷在电脑上的很少。有时候听点比较偏的段子。《大保镖》是坚决不听了,各个版本都是听了开头就知道结尾,我自己登台都说了十来遍了。台下排练就更不用说了。不过曲艺社同学发给我演出录音,我还是很喜欢的。无论是群口的《一仆二主》,还是对口的《开粥厂》,感觉把握都很好,听着舒坦。不过等我们这些人都毕业的时候,曲艺社大概要再一次面临艰难处境了吧。 也许真的是演出和排练太频繁了,搞得我对相声比较反感,所以最多和人侃大山的时候用用。那次去悉尼,再次给同学来了段单口《天王庙》,就是买碗凉粉,先生独吞那个,是我的聚会专用段子,没正式在台上演出过。 当然我反感相声,大概还与聚会表演有关。这种艺术呢,就是台上表演才好。聚会上讲点俗笑话乐呵乐呵就成,我也不愿意每次像耍猴一样都要逗人开心。可惜事与愿违,每次同学聚会都是我扮小丑。什么时候让我扮一个男一号啊?比如掏出一沓美钞:老板,来两碗炸酱面!然后和一位美女一人端着一个大碗,呼噜呼噜地吃。(什么?这个形象不够高大魁梧?没事,你来替我买单,咱们去大饭店吃^_^) 电脑里面,京剧不多,相声更少。听得最多的是民歌。比如有一阵我老听阿宝的《民歌大联唱》,对里面连续飙高音非常欣赏。结果后来笔记本的音箱声音就有点呲了后来听张燕、周璇、乌兰托娅、朱逢博等等。最近喜欢的是胡松华、杜丽华的《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和张振富、耿莲凤的《婚誓》。话说老一辈的歌手我还是喜欢男声,清澈嘹亮。而现在的歌手多喜欢女声:宋祖英、张燕、祖海、汤灿、陈思思、谭晶等等。 也不限于民族,有时候听美声,有时候听通俗。还是舒心就好。 不光听,有时候还唱。以前最喜欢练嗓子的时候就是洗澡。后来就改成做饭的时候唱了。我记得曾经一边洗菜一边练习《今夜无人入睡》,努力寻找最充分的胸腔共鸣。之前也写过这么一段 不过今天中午我做饭的时候只唱了两首:《延安颂》和《你是这样的人》。《延安颂》是当年我们一二九合唱的曲目之一,我一直为我们没有发挥好而耿耿于怀,所以K歌的时候有时候就会唱这首歌找补一下。至于《你是这样的人》,这个是在音乐选修课上听到的,戴玉强版,给我和k同学印象都很深刻。今天他还说呢,这个能唱出眼泪来。然后我就一边洗菜一边唱,越唱越激动,等吃过饭之后迅速登上QQ向k汇报:你的判断是正确的。以后我试试能不能把别人唱哭了。 不过事实上一心二用不是好选择:容易唱串了。比如以前写过的: 刷锅的时候一如既往地要唱几句。发现好久没唱高派了,就唱《逍遥津》的二黄:父子们在宫院伤心落泪,想起了朝中事好不伤悲。(那)曹孟德与伏后冤家作对,害得她魂灵儿就不能回归唱完第二句拿碗,接着就曹孟德占天时兵多将广 哎哎,唱错了。这是《借东风》。 解闷儿嘛,是吧?他们在国内又组织K歌,还专门跑到QQ上告诉我:你来K歌吧。 什么?他们可能不知道? 谁说他们不知道?他们几乎是最早得知我出国消息的一批。 哼,你不和我玩,我自己玩, 我到北京找小孩。 小孩有个大喇叭, 吹你一脸稀巴巴。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个人分类: 澳洲生活|4546 次阅读|3 个评论
周末实验之感
honeykoala 2009-11-7 21:46
周末,没能去玩,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空荡荡的实验室,一个人,却不觉孤独。冷清了点,但是也很有成就感,可以哼着歌,随便乱唱,不用管在不在调上,不用管是不是影响他人。人,总是要学会自娱自乐的,苦也是一天,乐也是一天,何不让生活快快乐乐的呢。
个人分类: 科研点滴|2299 次阅读|1 个评论
学术就要自娱自乐……
gaihua559 2009-10-24 19:59
现代科学,起源于那些吃饱了饭没事做的贵族。科学最初是不会给你带来任何实质性的物质利益的,完全是一种智力游戏!纯粹的自娱自乐! 后来,科学逐渐推广,于是,很多近于无产的贵族也加入进来,只为她的魔力!再后来,科学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利益,因此引起了掌握资源的国家政府大力投资,设定一定的方向,以完成国家目标! 从一开始,不直接带来物质利益的基础研究,就可以间接地促进实用技术的发展,并且是质的提升!所以,基础科研,在科学领域一直占据主席之位!理论研究,更是最聪明的人的角逐场!不过这个领域的挑战极大,风险极大,在短期内,与收益明显不成比例。 目前在中国,更倾向于能够在短期内看到实质性成果的领域!理论研究,明显没有太多的资源可供利用,当然其本身就不需要太多资源!不过,在现在的项目主导的体制下,没有经费,就相当于 加上社会的观念体系,所以,想玩转理论研究的,需要莫大的勇气!聪明的人,要想生存,必须世俗,所以,远离那些无法满足自己硬性需求的领域,似是共识!而经费的项目化,一旦没有足够的经费,就无法开展合理的拓展研究!上面没有自娱自乐的决心,那就只好在成熟的理论体系下蜗步优化,无法向未知的更高领域进军,以求飞速上升。 前不久,一个中科院的同学选择了退学,着实让我惊讶!而最近网上盛传的浙大青年才俊一去,似也算是整个体系急功近利的必然吧!我们真的喜欢追寻功成名就的大牛,当作兴奋剂,而不愿资助、培养广大的后续力量,以求机体之完整!纵观那些科学史上的精英,做出划时代成就的,基本都是在二十多岁左右的年轻人!而我们在这个时候,可能要考虑的东西太多了 一言难尽的太多!最近打电话回家,竟然听说我一个小学同学已去了!还不到二十七岁的好青年!人生确实有太多的意外,一眨眼,也许就是一生!想想这个时候的我们,在学校度过了知事以来的岁月,还未曾体验世间的风霜雨雪 太多的顾虑,又有什么心情自娱自乐,何况现实往往不许你自娱自乐,就这样吧!当无产贵族成为科研的主体的时候,当他们没有自娱自乐的勇气与决心的时候,还想指望质的突破,那就去做梦吧!
个人分类: 科学思考|40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微微语录
zhangsufang 2009-2-27 23:42
最近发现微微是长大了。 首先数学有进步。 每当我吃过饭后准备回楼上看点书逛逛网时,她会伸出3个手指头:大妈,陪我玩三会儿好不好? 嗯,这小丫头怎么能玩过我这么机智的大妈。俺逗她:3大,还是5大? 嘿嘿,当然是5喽,人家数学好嘛。 那我们玩5分钟好不好? OK 全家人看我玩偷梁换柱,笑成一团。 天,象我这种德性以后怎么带孩子。 其次,外语也不错。 有次陪我一起喂猫,听我学猫叫喊它们吃东西时,微微很惊奇的看着我。 想学吗? 嗯,想学。 结果她一张嘴,把我那帮猫全吓跑了。 其实我没告诉她,我第一次学猫叫,把狗都吓跑了。 只是不晓得哪里出了故障,小家伙现在见了狗学猫叫,见了猫学狗叫,最后连我威胁她不许看动画片必须睡觉时,她竟然给我讲淇县话 行,都会举一反三了。 第三嘛,发现这小丫头越来越象我了。 会用哭鼻子来威胁人,连我这样的个中高手都自叹不如。 一天晚上准备吃饭,微微皱着小脸:我能不能不吃饭,我一想到吃饭就想哭。 哼,又拿这招对付我,这次没那么有效了。 好吧,你是想哭呢,还是想吃饭? 想哭。 那就自己打个角落去哭吧。 等了一会,微微乖乖的坐回我身边:大妈,我还是吃饭吧,我哭不出来。 唉,这小丫头是不是很讨厌? 嗯,讨人喜欢,百看不厌。
个人分类: 生活红黄蓝|6326 次阅读|8 个评论
开心。。。
catherine08 2008-12-18 00:01
晚上去看药院的元旦晚会,感觉还好。想不到学校重视程度还挺高,来了很多领导,还把大一的新生从校本部召了回来。 收到票的时候没有很大的兴致。但去了,看了,就想到自己上大一的时候了,还有朋友们和爱过的人。就好像是老歌,总有那么几节旋律会触动心弦。 回到实验室整理东西的时候,心中还哼唱着那些旋律。一种很甜蜜的感觉涌上心头。能够享受生活本身就是一件足够美好和骄傲的事情呢!忽然想起药院二层是有一架钢琴的,不知可否借来周末自娱一下下。口里哼几着调调配和着手上那些零星蹦出的音符,简直感觉自己可以变成鸟儿了。小时候妈妈就笑我做什么都是三脚猫功夫,不过我就是很享受just so so,哈哈。想到这里竟然自娱自乐到笑出声来,回到寝室还在浴室里哼唱。。。 今天刚好把画好的画寄给了老师,也算是完成一个小小心愿吧。开心的一天。。。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021 次阅读|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1: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