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外语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外语

相关日志

用Google学地道外语的小窍门
热度 8 liwei999 2012-12-13 03:20
一个小窍门,为了把英文写地道,不确定的说法到 Google 上一查即可。不地道的说法一定会有 hits,但不可能是大量的。而地道的说法则成千上万,比如,如果你对 have a hard time 后面的动词形式有疑惑(have a hard time to do sth or have a hard time doing sth?),请看下面的运行结果: "have a hard time to learn English" 4 results (0.50 seconds) "have a hard time learning English" About 290,000 results (0.43 seconds) Wow, 4 vs. 290k! Are statistics teaching us something? 这比请教任何老师或语言学家还灵。方便可靠耐心,零成本,召之即来。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3995 次阅读|8 个评论
纠正武夷山老师的外语问题,兼论营销故事之基本不靠谱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8-15 05:53
【Blog主人按:对武夷山老师的博文结论我是同意的,品牌如果要打入国际市场,确实需要让懂更多语言的纯种外国人帮着看看品牌的外文名字到底合适不合适。】 昨天刚声称了自己的英文不好,今天就来纠正武夷山老师——科学网上英文水平数得着的学者,俺没事吧? 可以断然说:俺没事! 在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品牌欲走出国门,名称须慎之又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01973.html)中,说到一个小故事: 全文引用如下—— GM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有个车牌叫 Chevy Nova ,在拉美国家总是卖不动,因为 Nova 的发音 No va ,在另一种语言中的意思是“不走”。后来,该品牌改名 Caribe (发音接近“加勒比”),才打入拉美市场。 猜测到这个故事的背景,应该是在拉丁美洲而不是欧洲,那里的国家,除了巴西说葡萄牙语外,基本都说西班牙语(好像海地说法国人也听不太懂的法语)。 但是,对于这个故事,基本可以认为是不靠谱的,不过在俺们还不懂拉丁语(如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的大学时代,这个故事告诉我后,我会觉得自己深受启发,这个故事简直太棒了。 可是,在大学学过德语,后来又修了一个葡萄牙语证书之后,这个故事肯定骗不过我去了。 这里,我来逐层次分析这个故事的漏洞如下: 第一个层次:一个产品的营销成功与否的因素,不可能是一个,如果只是一个原因,改之就效果大变,这是欺骗大学生和企业里的低层管理人员的,也是不科学的。 第二个层次,英文里的“不”是No,但是拉丁语里的“不”很少是No的,德语是 nicht ,西班牙语倒是No(但是另见第三、四个层次的分析),当然还会有其他一些同义词,但是确实没有直接和英文完全对应的。连Yes在拉丁语和英语里都不对应,例如,葡萄牙语是“Sim”,和Yes的差距不可以“里”计,至少是“公里”的距离。 因此,用英文的“No”和拉丁语的“Va”组合出不走的意思,完全是美国人(专指讲这个故事的人)的一厢情愿,需要指出的是,葡萄牙语的走确实是vai而当有人吆喝你一起走的时候,则说“vamos”。 ir是类似于英文中原型动词的那个词根,vai则用于第三人称(这个受提醒刚刚修正)。 第三个层次,在拉丁语里,我们知道,有所谓词性的变化问题,比如,喊我最喜欢的歌星Julio大哥,就会说“O Julio”,而不是直称Julio,这个O有时候类似于冠词the的意思,当然,肯定不完全一样。而在某些语境里,会有前后的词语连接和缩写的问题,就会写成No Julio(对男性)或者Na Natalia(对女性),也所以,看到No觉得好像很熟悉嘛,其实此时的No其意和英文完全不一码事。 第四个层次,在葡萄牙语 里,nova是有其意义的,是“新”的意思,相当于英文里的new,所以,看到nova,拉丁语系的人不应该直接联想到no va,第一感觉应该是这是一个很熟悉的天天都在用的词啊。我们去查西班牙或者葡萄牙的网站,那类nova这nova那的太多了。 当然,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只是在讲文化(具体表现为语言)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不是他造出来的,而是听来的或者舶来的。 我个人推测,这个Nova的故事所以存在,应该也不是汽车公司的事情,他们所以取了nova的意思,更应该是懂得拉丁语的人特意取的“新”意,而不会是胡乱一取。至于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没卖好,改了名字而终至大卖,背后的 因素 可能 就多了,但是,因素再多也绝对不会和no va就是不走有因果关联,非但没有因果关联,连关联都不会有。而这个故事所以产生,在美国人那里可能就是以讹传讹,或者是后来教授们写故事的时候忘记了要去考证或者翻翻字典。 这类故事里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就是那个温水煮青蛙,故事很好,也能说明问题,给人启发,但是这个事情是假的,因为就有好事者去煮了青蛙,发现到某个温度,不管是快煮还是慢煮,青蛙都跳。而比这个稍微不那么著名的管理故事,则科学性更是少得可怜。也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将管理弄进“科学”的大家庭里来,也许这些人的负面贡献也是因素之一。 糟糕的不是这个故事的存在,大家说它也就是一好玩罢了,糟糕的是管理里面(尤其是营销里面)这类生造的故事太多了,我们经常在机场逗留的人都知道,很多机场书店里会放各类“著名管理学讲师”讲管理故事的光盘,里面的故事都有类似Nova的风格和给人启发的一面,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90%的是瞎掰,或者经不起考证,或者干脆就是胡编乱造,稍作推敲,甚至完全从逻辑上就可以推断这些故事没有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更是一丝没有。 但是,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在引领着中国的管理学向着不知道什么方向的地方发展。而国内一堆小聪明的商人,如牛根生、宗庆后,基本都是向着这些故事投胎又从中脱胎出来的,也因此,在他们的公司或者工厂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类似的小聪明。你能说人家不懂管理吗?好像比我们都懂耶,你说他们真的懂吗?又怎么把三聚氰胺毫不犹豫地放进了各类饮用奶中,或者在某个类似开曼群岛的地方注册个公司,回来就说民族企业呢,还特自信的语气。 除此之外,俺们在海尔待过半年都的时间,当时是做博士生的时候过去做项目,然后对海尔的营销模式基本了解了,毕竟他们做事不可能背着半年来一直都在那里的我们,根据我的观察,营销故事里的海尔和真实的海尔距离基本是南辕北辙,完全不一码事。但是,这里不去说它,因为在中国,相对于更多更加连做人做企业底线都不遵守的企业,海尔都不能说是差的。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4789 次阅读|13 个评论
母语,外语,自言自语?
热度 1 sinosophy 2012-8-9 14:11
学外语,应该不是为了把外语学成母语,这无可辩驳。但是,大多数却真是把外语学成了母语。这又如何解释呢?还是再费一把劲试着解释解释吧! 比如学汉语,生字,当然用汉语解释;生词, 用 汉语解释加上汉语的意思,这叫做学汉语。那么,英语呢?没有生字,只有生词,解释应该用什么语呢?应该 用 英语吧,才能叫做学英语吧?意思应该是什么语的呢?应该是英语的吧,才能叫做学英语吧?是不是?(初级不行,但要尽快变成行!) 今日有幸同一位来美国一年半的中国学生聊天。该男生自中国的幼稚园时代就开始学英语了,已经获得中外双学士学位,目前就读美国的硕士课程,其有趣的经历之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居然有机会使用全英文的课本,但是,却是如此使用的: 课本是英文的,教师却用汉语讲课(或者不会,或者不屑,或者其它?),学员们只好阅读了英文却思维中文,这叫做code-switching。而考试呢,却是全英文的。于是乎,学员们的阅读了英文考试题目后习惯建立的中文思维还需要转变成不习惯的英文写下来,至于写出来的是否能叫做英文,甚至是不是人话,又当别论。但是,这种code-switching是需要时间同速度的。难道汉语为母语的思维速度是其他语言为母语者的若干倍,快得不得了吗?双语思维,速度居然是单语思维的一倍,要是会80门语言,人家别人80秒才勉强想明白的,岂不是自己就成了1秒钟就能“顿悟”的天才了吗?哈哈!要是这样的话,就连爱因斯坦从坟墓里跳出来,都能再一次马上被气死! 很显然,对大多数常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汉语用汉语思维,英语用英语思维才对!前面那种方法,真是阴损,坑人!现在的词汇叫做“坑爹”! 来到了美国了,发现听英语课却还在不可避免地思维汉语,读英文书却还在义无反顾地思维中文!这样,英语英文跟得上吗?真是笑话!既然来到了美国,英语英文的就是同美国同龄同级者在玩儿了!难道拿汉语中文打败美国佬吗?这可是一定能打败的,因为美国佬根本就不会嘛!中文有个笑话说,下象棋赢了羽毛球冠军,打羽毛球赢了象棋冠军,此之谓也! 加拿大有份研究,本地大学生词汇量平均4万,国际大学生词汇量平均5千,拿5千,干掉4万,当然能了,5比4大嘛! 幼稚园1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这就是17年了。非要等到来美国1年多才真正领会学英语英文的问题,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学子的,所有走过类似道路的学子的,事情了!中国学英语的有多少人呢:三亿到四亿!难道是为了18年后才开始变成一条好汉吗?哈哈!而且,就算是汉语中文的好汉,即使都达到了汉语中文大师级别,到了英语英文里面,什么用也没有!英语英文只要是不知道,且需要知道的,都不得不从头学,零起步! 回复的修订: 急于回答则思考就会有偏差,不容易全面一些,只好在此补充了。 英语思考,一般应该是越来越英语,思考不出汉语的。汉语思考呢,自然应该是越来越汉语了,也思考不出英语嘛!那么,汉语圈子里面的所谓“弊端”,本来就是诞生于汉语圈子的,即不是“借鉴”来的,也不是“剽窃”来的,真正是在汉语圈子里面“创造”出来的,那么,在越来越汉语的大趋势下,难道不会越来越弊端吗?很多地方说什么要“改变现状”,现状就是现状,改变了还叫作现状吗?改了就成了“未来状”了!或者叫做当时,也就是未来,的“现状”。而且,难道能确定“未来状”一定好于、优于“现状”吗?假如越来越中国加上越来越“弊端”,岂不是“现状”也会越来越“现状”吗?哈哈! 思考题: 不同语言的思维一定不同,思维汉语铁定出不来英语,思维英语也铁定出不来汉语,把大脑“撕”破了也出不来!除非单独分别学过,铁定重复学过,达到能用那个特定语言思维的水平,且接着用那个特定语言思维,来提高那个特定语言的思维能力。 那么, 哪种思维快而有效率呢? 哪种思维有创新呢? 哪种思维容易剽窃呢? 哪种思维容易骂人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弊端且愈演愈烈呢? 哪种 思维 使人觉得学会了点儿外语却根本不会用外语呢? 哪种思维创造了半天也出不来只好山寨呢? 哪种思维容易装大爷呢? 哪种思维容易装孙子呢? 哪种思维容易形成日不落语言文字 呢 ?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日不落 抱团 民族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攘外必先安内,整起自己同族人来不择手段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见了外国人都是祖宗,顶礼膜拜外带一个响屁都不敢放呢? 哪 种思维容易在多选中,多选被某种思维造出来之后,选中有用的呢? 哪种思维即使选择都有了,比如对某些问题的答案,也容易照样不知道哪个对呢? ...... 等等,等等! 仅供讨论。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4424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语的枷锁
热度 1 yonglie 2012-5-11 09:30
Hermann Weyl 的书见过几本,却无缘他的 The Classical Groups ,昨天才得了一本,只有纪念意义了。 老外 ( Weyl ) 写东西,特别注重表达和形式,所以作为一个“老外”,他感觉自己的英文不够好,说上帝们给他的舌头带了枷锁。 The gods have imposed upon my writing the yoke of a foreign tongue that was not sung at my cradle. “ Was das heissen will, weiss jeder, Der im Traum pferdlos geritten ist, ” I am tempted to say with the Swiss poet Gottfried Keller (1819–1890). Nobody is more aware than myself of the attendant loss in vigor, ease and lucidity of expression. vigor, ease and lucidity of expression 正是他要追求的,因为追求,所以才总觉得“缺失”。 那句德文不知道是不是 Gottfried Keller 的诗句,大概 意思是, Everyone who has dreamt of riding free, without the need of a horse, will know what I mean. 英文就是他的马儿。 有趣的是,半个世纪以后, Eberhard Zeidler 在 Quantum Field Theory 的前言里为自己的英文不好表示歉意时,就顺手牵出老外这个前辈来作伴儿: Apology. The author apologizes for his imperfect English style. In the preface to his monograph The Classical Group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6, Hermann Weyl writes the following ……(接着 就引用上面那段话 )
个人分类: 随想|4191 次阅读|1 个评论
“Ultmet”,“tigh” 是什么意思?
热度 5 wangxh 2012-4-21 15:49
“Ultmet”,“tigh” 是什么意思?
看文献,一不小心看了一段报道:《美国向日本出售特高纯铝》。其中2个或1.5个外语单词不认识——“Ultmet”和“tigh”。俺也没学过其它外语,反正在英语词典里怎么也查不到。如图所示: 为免除期刊尴尬,隐去其名与摘录者名字。 看来,虽然天朝帝国的部长们逼迫几乎所有臣民拼命学习外语,但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呀! 同志们,继续努力吧!
个人分类: 心之悟|5255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朱彤
josh 2012-3-18 12:46
朱彤,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班, 1990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为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工作,现为翻译室培训处副处长。她在重大政治活动中,特别是在朱容基就任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以其精湛的翻译才华,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硬着头皮学政策   她说,作为一名外交翻译,具备良好的政治、政策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个外交翻译和一般翻译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外交翻译在政治、政策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就是说,作为外交翻译注定要通过口和笔把国家的方针政策非常准确达意地传达出去,让别人了解。如果光从字面上理解这些政策、方针、内容是不够的,必须从政治高度理解其实质,才能够掌握精神。   她刚到翻译室时,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政治学习。开始也觉得挺烦,每天都要学文件、读报告,挺抵触的。那时她便带一本英文杂志到会场,上面讲,她在下面看别的书。   后来,翻译室的老同志提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外交翻译有的时候有把关的作用。于是,她才开始重视这一点,才知道这对于她有多重要。   举例说,江主席曾经提出过一个16字方针:"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在一段时间里,每次谈中美关系都要提16字方针,有的领导人也提到了16字方针,个别时候就会不小心少说一个,这时候,就要翻译来补全。   克林顿总统去年访华,在上海有一个"三不承诺"。他提出:"不支持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国际组织。"朱彤有一次给一个部领导作翻译时,他提到"三不承诺",说的是"不支持搞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很明显,落下了一条。她于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补全了。   朱彤说她也有教训:1995年,钱副总理兼外长到纽约,按照惯例,都要在中美关系委员会的午宴上作演讲,回答问题。当时最热门的话题是港英政府的选举。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合作不是那么顺利,而选举是港英政府单方面搞的。钱副总理讲话特别言简意赅,不多说一个字,你如果不了解背景,就不好理解。钱副总理讲,他们的选举是在"量体裁?,她当时听了一想,"量体裁衣;,难道不应该吗?于是有点发懵。钱副总理一下子注意到了她的窘迫,就给她解释说:"港英政府按照他们的尺寸重新划分了选区,这样有利于他们支持的人当选。"这样一解释,就跟字面上理解的"量体裁衣"是两码事儿了。后来,她就按照这个意思翻了,不过,确实出了一身冷汗。为了能够具备良好的政治、政策水平,她和同事经常在翻译室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经常看人民日报、政府工作报告等,不光是看,还要进行中英文的互译。    1000个小时突破听力大关   说起业务,她强调了英语学习中的"死角"--听力。英文中的听力是很困难的。我们毕竟是生活在一个中文的环境中,听力要提高只有多听。她讲到她在联合国译训班上学时,她的老师讲过"同声传译"(也就是边看英文边从嘴里出中文)的办法,这样要练1000个小时。起初练时没觉得有什么进展,丧失了信心。 可等你练到了1000小时时,你就会有质的飞跃了。这不像我们听英文广播,大概听懂了就行了,这远远不够,首先是强度上不够,听懂了还必须要说出来。所以她后来培训新同志时,就给他们讲"1000个小时",他们听起来很可怕,可实际上太有价值了。在联合国讲话的,哪里人都有,像什么印度人、非洲人、东南亚人……如果不进行这种强化训练,有了对语音的敏锐的把握程度,今后的工作将会很糟糕。   良好的基础加上吃苦的精神,成功就不会太遥远了。    好的翻译是杂家   知识面对翻译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翻译并不是人家说了什么了,你就怎么翻了。你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行各业的人,听到一个你从未听到过的词汇的可能性实在太高了,机率也太大了。但是,作为翻译,应该做到:不管别人说什么都翻出来。她说,扩大知识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多看书,多学习。   朱彤给大家讲了几个故事--   "记得有一次江主席讲了句古文,江主席会见美国客人时说,中国古代科技是很发达的,早在2000年以前,庄子就提出过极限的概念。在中学学习微积分时,他的老师就引用了一段《庄子》的话,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当时我听不懂,就问:'主席,您说什么?'江主席马上很温和地拿笔给我写了下来,解释了一下:'一根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一半,不断取下去,永远都不会取完。这是一个极限的概念。'   "这件事情让我在感激之中体验到了尴尬。"   在朱总理当副总理的时候,朱彤给他翻译过很多次。她讲到1993年7月以后朱钅容基兼任中央银行行长的紧张岁月--那时候,朱总理接触到的多是银行家、金融家等等。每次朱总理总是带着很多问题去提问,自己说得很少。 这时候,朱彤就觉得从英文到中文的翻译很难。只好多看这方面的书来弥补自己。要知道,这样的书是很枯燥的,起初朱彤也看不下去,后来是朱总理的精神感动了她。"朱副总理在当中央银行行长以后,每天晚上回去都要看大量这方面的书。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而且把通货膨胀在最厉害的时候降了下来,并使得格林斯潘这样的金融界大腕都对他五体投地。这正是朱总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在那么高的位置上还在不断学习,虽然起步晚,但是能一下子走到很多人前面,这里面的艰辛不用多说,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朱彤在说这些话时,眼中满是敬佩。   李鹏委员长作总理时,比较多地谈到了三峡,讲到发电量时,经常用到千瓦的计量单位,而国际上通用的是兆瓦。这就需要算术知识来进行短时间内的换算。有一次,李总理在和外宾谈到中国的棉花产量时,说到了"万担"这个数量词。这时候,朱彤可不像换算"千瓦"一样游刃有余了,只好向李总理投去困惑的目光。结果,李总理一下子明白,马上拿笔算了起来。   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讲座现场不时传来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我这样说着大家可能觉得挺好玩,但实际上我们工作起来是很有压力的,有时挺紧张?她补充说。  "脸皮厚一点"才能立于不败   谈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朱彤一下子冒出很多话来。   " 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我见过很多人,成绩非常好、扎实,中英文都很好,但是一到场上就紧张,声音很小。其实,给国家领导人当翻译没有必要太紧张,应该放得开,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只不过是一个翻译而已。我作为翻译的职责就是帮助双方很好地沟通,这是我的宗旨。所以不管如何,我会尽我所能很好地做好沟通工作。我不是一个演员,没有人在看我表演。我要想的只是如何翻好,而不是别人是否品头论足。也就是说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私心杂念。   最后,朱彤谈到了翻译风格:"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带感情的,一种是COOL的。我感觉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说话人的情况而定。如果说话人很激动,而你很COOL,是不行的;反之,也不行。翻译最好能融入到讲话中,要得体。比如朱总理就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所以给他翻译时就不能冷冰冰的;钱副总理是一个很冷静的人,翻译时也应该以稳来反映。"   ps:朱彤口译经典片断   朱镕基:是不是可以请钱其琛副总理作一点补充呢。   朱彤:I want to ask Vice Premier Qian Qi-chen to add a few things.   钱其琛:任何一个内阁里面有人在前苏联留过学或者是在其他国家留过学,就认为这个内阁一定是对 哪个国家怎么样,我看这个逻辑不存在。我们中国的内阁都是不管从哪里学习回来的,有什么经验都是中 国的内阁。   朱彤:I don't, we don't have such a logic that in a cabinet if one member or several members have been studied in former Soviet Union or in any other countries,then this cabinet will be pro-Soviet Union or pro-any coutry.We don't have this logic.I think no matter where the members of the cabinet once studied or what experience the members of the cabinet used to have,this cabinet is the cabinet of China.   记者:谢谢。首先,我要谢谢朱总理。我必须这样说,就是说您也是我的偶像。大家好,我是香港凤 凰卫视中文台的吴小莉,想要请教朱总理的是,我们知道在亚洲的金融风暴当中,香港的影响在今年已经 陆续地显现了。尤其在今年上半年的过程当中,最近,香港的失业率也创了一年半来的新高。想要请教的 是,在中央政府对于香港经济的困难和困境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具体的措施来加以支持。另外,海外的 媒体对您的评价相当地高,外界有人说您是“铁面宰相”,或者说是 “经济沙皇”。在您的铁腕政策之 下,我们知道,外传在您进行机构改革或者说在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当中,宏观调近期的过程当中, 也有一些对您的家人的不方便和困扰。想请您谈一谈您在进行改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有没有曾经想过沮 丧,想要放弃过?   朱彤:Thank you, Premier Zhu.I must tell that you are also my idol.I am from Phoenix Hong Kong.You know,the effect on Hong Ko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 has begun to show,especiall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Hong Kong is the highest over the past one and a half years.So my first question,is what specific measures woul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dopt if the Hong Kong economy were to face difficulties.And the second question,you know the foreign media have,um,very high,uh, spoken very highly of you,and they called you a *poker-faced Prime MInister or economic *czar.And we also know that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the macro-regulation and the control and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uh,there have been some inconveniences or some troubles caused to your families.Can you tell us,uh,have you ever felt depressed or frustrated and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giving up all ,all this?   poker-faced:铁面无私的   czar:(帝俄的)皇帝,沙皇   朱镕基:首先,从去年发生亚洲的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10月份,大概是10月24号,香港发生了股灾 。但是,由于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完善,香港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大,有9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再加上香 港特区政府领导有方、措施得力,我想,迄今为止,香港已经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   朱彤: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Asia last year and especially since the stock market crash in Hong Kong on the 24th of October last year,thanks to the sound economic struture and a fairly strong economic power and a very lar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f 98 billion US dollars in Hong kong,and also thanks to the effective and…measures and leadership exercised by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Hong Kong has overcome one difficulty after another.   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特别行政区   朱镕基:中国政府高度评价香港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我们不认为香港在今后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   朱彤: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peaks very highly of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and we don't think that Hong Kong would encounter *insurmountable difficulties in the future.   insurmountable:不能克服的   朱镕基:但是,如果在特定的情况底下,万一香港政府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的帮助的时候,只要香港特 区行政政府向中国中央政府提出要求,中央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 制度。   朱彤: But if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were to need the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n exceptional case or under exceptinal circumstances,then as long as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filed a request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t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would spare no efforts and would spare no cost to maintain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Hong Kong and to maintain the link system between the Hong Kong dollar and the US dollar.   朱镕基:至于我本人,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外界叫我“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也好,叫我“经济沙皇 ”也好,叫我什么东西也好,我都不高兴。   朱彤:As for myself, I don't have much to say.Whatever the foreign media call me,call me China's Gorbanchev or economic czar or anything else,I'm not happy about that.   朱镕基:目前,我的思想非常单纯。在这一次人大会议上,人民代表给我以重任。我自己感到了这个 任务的艰巨。我现在非常地惶恐,就是怕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   朱彤:So,as for my thinking, I think at present that's very simple.At this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the deputies have entrust me with a very heavy and important task,and I myself can feel very keenly the *arduousness of this task.And actually I'm really fearful or I‘m afraid that uh,and I,that I would let the people down.   arduous:艰巨的;费力的;困难的   朱镕基: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彤:But no matter what is waiting for me in front of me , being land mines or an *abyss,I will *blaze my trail and I have no hesitation and no misgivings and I will do all my best and contribute,devote all myself to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until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abyss:深渊;深坑;深处   blaze:使燃烧;闪耀出;显示出   朱镕基:我虽然思想负担很沉重,但是我仍然很有信心。只要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在以****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紧紧地依*全国的人民群众,我相信本届政府将无往而不胜。   朱彤:In spite of some burdens on my mind, I still have every confidence that as long as we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as long as we have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Jiang Ze-min at the core,and as long as we rely totally on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then the current government well be able to surmount any difficulty and will greet and will usher in success and triumph one after another.Thank you.   REPORTER:I'm James King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You have outlined some of the difficult ambitious reform program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in the banking system which will take three years.Will the difficulty of these reforms postpone China's expected entry into the WTO and will,on the ques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the world have to wait until China has reformed its banking system before certain liberalization such as more banking licenses for foreign banks and more licenses for foreign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be given?Thank you.   朱彤:我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刚才您向我们介绍了您非常雄心勃勃的一些改革的计划。比方 说在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方面,会遇到哪些困难。您说要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改革。我的问题是 这方面的困难会不会推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一个进程。另外一个,有关金融服务自由化的这个 问题。世界是不是要等着中国对她的这个银行系统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改革之后才能够看到中国向更多的外 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发营业执照。   朱镕基:关于金融改革,我们规定了三年的目标。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今年就要基本完成银行改革的 任务。到今年年底。我定三年的目标是因为我们估计到这个问题的艰巨性。不能搞得太急。但是,主要的 任务在今年完成。   朱彤: We have set the objective of complet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in three- year's time,but as a matter of fact we can basically complete the reform in the banking system this year,that is to say,before the end of this year.The reason why we set ,why we have set the target of three years is that we,uh,have,uh,estimated that this will be a very arduous and complicated issue,so se can't,uh,rush into the reform.So,but the main tasks of the reform will be completed within this year.   朱镕基:至于参加WTO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最好由李岚清副总理来回答。   朱彤:As for the question of China's *accession into the WTO,and I think Vice Premier Li Lan-qing is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answer that.   accession:同意;加盟;接近;到达   李岚清:我想讲三点。第一点就是中国对于进入WTO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为此已经进行了11年的谈 判。我们参加了乌拉圭回合的全部过程并且签署了最后的一揽子协议。   朱彤:I'd like to make three points.First,China's attitude towards the accession into the WTO is a positive one and we have been working for that objective for eleven years,and we took part in the whole Uruguay round process and signed the final package agreement of the Uruguay round.   李岚清:我们所以采取这样积极的态度是因为我们认为世界的贸易和经济合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 。否则的话,会引起区域保护主义,甚至会引发贸易冲突。这对谁也不利。   朱彤:The reason for us to have adopt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at is because we believe that the world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need a unified set of rules.Otherwise ,that may give rise to regional protectionism or even trade conflicts or wars in the interest of nobody.   李岚清:这个意义上讲,第二点,中国是需要WTO的。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忽视另外一点,作为世界贸 易组织,缺乏中国这样一个……我们现在在贸易国的排序上已经到了第十位了。没有中国的参加,我看, 它也很难发挥作为一个世界贸易组织的应有的作用。   朱彤:Secondly,China needs the WTO.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the WTO,as 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 think,would be hard to play its due role as 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a,already the tenth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n the world.   李岚清:现在的问题就是,有一些少数的成员认为,好象中国很需要WTO,WTO并不太需要中国。我认 为这是一个不太正确的看法。   朱彤:Now the problem is that a few members of the WTO think that China needs the WTO more than the WTO needs China.But I don't think this a correct view.   李岚清:第三点就是,我们进入WTO,我们准备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的义务。但是,同 时我们也要享受我们应当享受的权利。   朱彤:Thirdly,after china joins the WTO,China is prepared to undertake the due obligations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Meanwhile,we shall also enjoy the corresponding rights.   李岚清:我们改革已经大大地前进了。这十多年当中,我们虽然还在没有进入WTO,但是我们的很多 的改革比我们原来承诺的发展得更快。   朱彤: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more,great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hina's reform although China is still not a member of the WTO.As a matter of fact,the results of many of our reforms have already gone beyond the commitments made by us.   李岚清:但是,我们的改革必须要按照我们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一步一步地来进行。这个被实践证明是 完全正确的。   朱彤:But our reform must proceed in a step-by -step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bojective and plans.And this has been proved correct in our practice.   李岚清:刚刚朱总理已经讲了,我们还继续地按照我们预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进行改革。   朱彤:As Premier Zhu already said,we are going to make reform and conduct reform in a step-by-step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set objective for us.   李岚清:现在谈判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尽快地获得解决。   朱彤:Now import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negotiations on this question.We hope that this matter will be resolved very soon.   REPORTER:I'm George Wefferts from Newsweek magazine.Um,accor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you are the only senior leader in China that was criticized as an Anti-Party Rightist Element in 1958.I hope you might tell us ,uh,where specifically you were when you were experiencing reform through labor,how long you were there,and how this experience affected your political outlook?Thank you.   朱彤:我是《新闻周刊》的记者。我们知道在中国现在的所有高级领导人当中,您是唯一一位在58年 的时候被打成反党右派的。您能够具体地告诉我们一下,在您被打成右派之后,进行了劳动改造的这段时 间里,您具体都做了些什么?这段时间有多长?这段经历对于您后来形成政治方面的这种看法有什么影响 ?   朱镕基:这一段经历对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是也是很不愉快的。因此我不想再提这件事情。   朱彤: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that experience,but that experience is also unpleasnt, so I don't want to mention that now.   REPORTER: Thank you.   REPORTER: Mr. Premier,I'm Joseph from Press West of India.As India's new Prime Minister is going to take charge today,what's about your message to him,especially since as he has decided to reevaluate India‘s nuclear program?   朱彤:我是印度的记者。印度的新总理今天就要就职了。我想问一下,您对他有没有什么样的信息要 发表,或者说要给他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特别是考虑到现在印度好象要来重新考虑它的核问题方面的 政策。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看法?   朱镕基:印度新总理的当选我昨天已经给他发了贺电。   朱彤:Yesterday,I already sent a message of congratulations to the newly elected Prime Minister of India.   朱镕基:我很希望,将来在适当的时机同他见面,向他请教。   朱彤:And I hope very much that I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of meeting with him in due course in the future and so that I can learn from him.   朱镕基:我回忆在1994年,我曾经访问印度,主要是参加世界能源会议。我对印度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   朱彤:I recall my visit to India in 1994.On that occasion,I was there to attend the World Energy Conference,and on that trip,India has left me with a very fond impression.    2010年温总理记者招待会首席翻译张璐的英语成功之路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翻译费胜潮的英语成功之路 马英九美国大学英文演讲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视频及中英文本(三)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视频及中英文本(二)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视频及中英文本(一)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法则(中英对照) 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发表感言视频及文本 奥普拉2008年斯坦福大学演讲文本(下) 奥普拉2008年斯坦福大学演讲文本(上) 奥普拉2008年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 2005年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视频及讲稿 高志凯:牛人中的牛人 刘欣96年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获奖视频 CCTV9主持人季小军的成功之路-英文访谈 第八届21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顾秋蓓演讲视频 第11届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曹丰演讲视频及讲稿 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夏鹏演讲视频 通过奥巴马竞选广告及短片学英语 奥巴马获胜演讲视频--中英双语字幕及文本 张靓颖接受奥普拉专访视频 马云接受CNN采访尽展流利英文 如何训练英语语调
个人分类: 外语学习|0 个评论
该甩掉‘哑巴英语’的帽子了!
热度 4 lin602 2012-2-28 19:19
我国就是怪事多,英语从小学一直学到博士,升教授与副教授还要考外语。但是,我国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大部分都是‘英语哑巴’。 考英语,都是考刁钻尖的语法‘弯弯绕’的题目。这个语法,那个固定搭配都是那帮所谓教育专家想出来的。 我不太清楚,中国原来许多文盲,他们也不识字,也不懂语法,不是照样可以说与听吗?太平天国的杨秀清不识字打仗非常厉害。语法其实根本不应该放在那样的位置上,可以说,是伤民劳财。 记得我高中毕业工作三年半后高考,中文语法一点不懂,记得我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有限的辅导时非常无奈时这样说‘白字旁的组成的词是定语,土字旁的地组成的词是状语’,可笑吧,那我们不是照样写作文,作文分还不低呢。 为什么不能不从学字母开始,不从学音标开始,不从学语法开始,而是从‘你好吗’‘再见’‘到那里玩啦’‘今天报纸上有什么内容呀’这些说话与听开始呢?应该是,不会写的时候,要先会说与听。 可笑,年年学外语,都是哑巴外语。 中国的教育,你说如何培养出杰出人才。
3408 次阅读|6 个评论
韩美林招博士凭什么不用考外语?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2-2-3 18:18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这两天,韩美林招博士生的消息也略略引起一些波澜。清华把韩先生罗致门下,聘为教授。韩先生招博士生还有一个条件,说条件不准确,应该是一个优惠,即不需要考外语。皆因前者陈丹青因清华招博士一定要考外语,气得陈先生挂冠而去。不过对这种情况,我还是总有一些疑惑。 疑惑在哪儿呢?文学与艺术多少沾点边吧。比如说,北大中文系,如果招博士生,是一定要考外语的。但是中文系并不是培养作家的。而且据说,中文系的老师说过,要当作家不要读中文系。如果说中文系与艺术还不太沾边,那么音乐学院应该是沾边的吧。中央音乐学院无论是学声乐的,还是学器乐的,还是学理论的,恐怕都要学外语吧。学声乐,没准还得学意大利语、法语、或者西班牙语,因为外国歌剧有这样的语种。学器乐的,无论是钢琴,还是提琴,估摸着也得学外语。学理论的,包括学音乐史的,恐怕更离不开外语了吧。 再说美术,清华先后聘了两位导师,陈丹青的外语估计问题不大,他毕竟在美国生活过一些年头。但是,他想招的,他看好的学生外语都不太灵,至少过不了研究生招生的水平线。这让陈先生十分不忿。不过,如果用中文系的标准来衡量,陈先生真没有必要那么较劲。美术学科的博士生到底应该干什么?反正我们不太懂。如果说他很有绘画了天才,那就去做陈先生的徒弟好了。当徒弟不需要外语。作画也不需要外语。但是当博士,应该有所不同。博士是这个学科的前沿研究的后备力量,博士并不只是一个画家或者雕塑家,他更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而且在理论上还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所以,以我这个外行人的推测,绘画与理论研究当然有关系,但毕竟不完全是一回事。而且,作为学科中佼佼者,他们也有义务向国外推广中国的美术作品与美术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不需要外语吗?举个不太适合的例子。相声界也招徒弟,也有拜师,相声界不需要外语。那么以往的陈先生与这次韩先生招学生,也别叫博士了,还是叫徒弟比较好,比较适合。博士毕竟有博士的要求。国家规定博士一定要有外语能力,那么韩先生招博士不考外语,是谁给了他这样的特权?难道国家的法度也可以破格吗? 同样是美术院校,中央美院没听说不考外语。搞油画的,搞雕塑的,搞美术理论或者美术史的,不懂外语行吗?清华美院原来是中央工艺美院。难道工艺美院可以与中央美院有明显的不同吗? 陈丹青先生有他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也应该对此表示尊重。如果陈先生不招博士生,而是招徒弟,这完全可以。问题就是这样的徒弟就别再惦记着学位了。你不是爱好艺术吗?你不是把对艺术的追求当作你生命的一部分吗?那你就穷极一生,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不过,就别再想获得学位了。你外语不太行,就别什么都惦记了。不拿学位,也不等于你不行。学位这东西,只是一个证书,证明你读这段日子的书,而且基本合格而已。至于你是不是艺术界的天才,是不是艺术界的泰斗,那根本不是一个学位所能证明得了的。所以,当年陈先生拂袖而去,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当年那些没考上博士的有为之士,如果投到陈先生门下做学徒,焉知不是一件美事? 这次韩先生也在招博士,而且声明不考外语。不知是不是清华打算放水了。如果真的放水,或者破格,请问有什么依据?清华同意这样做,是不是证明当年要求陈先生招博士要考外语是做错了?如果做错了,是不是要改正?是不是以后所有的美术类学科的博士都可以不考外语?如果美术类学科可以不考外语,那么其他学科是不是也可以不考外语?这一系列连锁问题,清华打算如何做答? 外语只是一个工具,不必把它看得太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你要了解世界,也要世界了解你。外语肯定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工具。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外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花了很多时间,但使用外语的能力却远达不到必要的要求。而从总体上,我们国民的外语能力,包括读过学士、硕士和博士的青年,也没有多少真正能达到要求。过去也有人提出,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古代典籍的研究生,应该不考外语。因为他们的研究与外语关系不大。此言差矣。至少国外也有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典籍的。人家研究成什么样,有没有错?水平如何?你如果读不懂人家的文章或者著作,你凭什么能够了解这些情况?所以你做古代典籍的研究可以不用外语,但是你要得到一个学位,那么对不起,就请按照国家的要求,好好学习外语,至少人家写的什么你得能看懂,你说什么,人家也得能明白。
4830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热度 1 wangxh 2012-1-11 09:21
倔人预测: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许多人认为牵扯到极大极大的利益链条,不好改变。 虽然很大程度上不能发生突变性的变化,但至少不会这样精神病似的继续下去——足足3亿少年儿童、青少年、青年学生在学习外语! 如果俺是大学校长,俺会首先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外语改为选修课,这样可能腾出较大的师资力量用于真正的英语教学——听、说、读、写; 第二,不强迫学生参加各种外语考试; 第三,增加中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现在很多大学生除了会写点不通的八股文,基本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例如,这是一个学生的咨询信息:“老师,我在想个问题,我们刷设备的时候,里面。最好能把里面的水除干净?难道最后就是升温?”俺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根本不是断章取义,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设备! 有人说了,面临的问题怎么办?什么问题?除非也是精神病问题,基本没有问题——如不少企业要求英语四级——俺咨询过企业招聘人员,主要是为考核人作参考,工作中根本不用外语。比如考研究生吧,对于想考研究生的同学还要别人逼着学外语吗?另外,没有精神病的政策了,说不定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就回来了,即使不考研究生也会努力学习外语。许多学生烦的不是学外语,而是没有用的外语考试。游戏、QQ聊天等一般高校没有这个专业吧,也没有人逼迫吧?为什么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呢?更有甚者,每年有数十万的年青人在这里自毁长城!乐意使之然也!
个人分类: 教之道|3287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怎样精通9国语言?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热度 1 josh 2012-1-4 10:57
转自: http://blog.renren.com/blog/227208626/796127480 作者: 花开不败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跳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 :“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 著《浮士德》。” 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 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 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一了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 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让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 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 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才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兽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兽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 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 人心愈用而愈灵堂!”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与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 :“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若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学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学的妙法,他答曰 :“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 辜鸿铭曾说 :“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个人分类: 外语学习|2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的外语学习历程(如何学会十门外语)
josh 2012-1-2 19:57
转自: http://blog.renren.com/blog/247173710/796177262 作者: 童心路 新年新气象,元旦一爬起来就开始写2012年第一篇日志了。 如果现在要问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肯定最先会说“学外语”。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仔细反思了下缘由也许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许是因为一直有听不懂的经历。从小家里人对我就说普通话,过年时听亲戚们用上海话聊天我总是一头雾水,上小学以后还有很多词汇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到我外婆家也是整天听直到现在都听不懂的福州话。正因为如此,我非常享受从听不懂到听懂的过程。第二点是因为我对文化的差异一直都有兴趣。 于是从初二暑假点开阿木日语的网页到昨天用rosetta stone解决了计划中的最后一门语言,一晃就是八年了。在这八年中,走过不少弯路,也会领悟到了一些捷径。这篇文章就是想对自己八年的学习做个总结,并将学外语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所有正在学外语,要学外语,以及想学外语的人。 从日语开始 英语什么的都是从小按步就班学的,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直接从日语入门开始吧。那是又一个在家上网的日子,不知道又搜到了什么东西,我又开始关键词联想了。这一次的关键词是“日语入门”,我点进了搜索结果首页比较醒目的“阿木日语入门”,看着通俗易懂的说明,学会了desu这个词,并发现学日语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便来了兴致,从当时资源并不丰富的互联网上下了老版标准日本语的电子书和mp3,便开始按步就搬的学起来了,之后也找到了教学视频,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这也是多亏了日语是笑着进哭着出的语言,也许如果当时进的是法语入门的话,现在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了吧。。 下完电子书便开始学五十音图了,由于以前看动画片看主题曲经常会注意下面的日文字幕,所以很多假名都很眼熟,一天学平假名,一天学片假名,第三天便开始第一课了。其实一开始学日语不必纠结假名的,把几个区分度的看熟后,就可以猛看单词,在频繁的练习中自然就会了,字母这种基础的东西也不必靠联想法。 很认真地开始一课一课地学,刚开始还采用中国式的老办法——抄单词,这后来再回想就感觉完全没必要了。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听懂,然后是看懂,接着才是说和写。一开始几课的课文也学得很认真,几乎都听得烂熟,也都背下来了,平时没事干嘴里就无意识地冒出几句来。后来学别的语言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发现还是狂听课文的办法最好。 日语一开始的单词并不是很好背,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篇讲日语单词背诵方法的文章(就是右脑记忆法 加 17天背gre法),便把后面附着的16页单词表下载,打印。背着背着猛然发现大多数竟然全是音读汉字词,也就是类似汉语方言的词,每个汉字在日语中都有特定的映射关系。于是背到sa行就不用怎么背了,因为大多数汉字只是重复出现,只要看到汉字就知道读音。同理,在家看nhk的时候,一些词听发音就能猜到汉字了,比如听新闻的时候经常听到kei satsu,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和其他已知的单词比对便猜出是 警察 这个词了。这也就是我学外语悟出的其中一个方法——高级词汇映射法。 高级词汇映射法——汉字文化圈 世界上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而充满联系的。有的语言比较强势,一直在输出词汇,比如古代的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希腊语,现代的英语,日语。有的语言也会输出特定领域的词汇,比如许多欧洲语言中食物,餐具,化妆品和衣物的单词就全是法语。每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基本都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同一语族的。比如德语的lieben,sprechen,sagen对应英语的love,speak,say,西班牙语的comprar,correr,leer对应意大利语的comprare,correre,leggere。但是语言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来源都比较固定,欧洲语言的高级词汇都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伊斯兰教国家的高级词汇大多是阿拉伯语,东亚国家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是汉语。汉语在古代向日本,朝鲜和越南输出了大量词汇,而近代日本又通过汉字的重新组合把科技政经词汇传到其他用汉字的国家。所以说如果要学日语,韩语或是越南语,一种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先掌握汉字词的读音映射关系,然后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汉字词。 发音不能只学一次 初三时过得很忙,但不知道为什么又用了很多时间学外语。那时觉得光学日语不过瘾,便开始染指其他外语了。那时没有沪江网,小的语种也没有教材下,只能到处找找在线学习的网站,于是便找到了一个韩语入门的网站。点着图片学习方块圈圈的字母,先学后忘,外加发音模糊,便感觉学韩语比日语困难多了。总算把字母学得差不多了,也没东西学了。 之后一次学韩语就是高一暑假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发音不能只学一次。初三学韩语字母的时候,就想着找汉语或是英语的对应发音,有个oe的音就直接发o了。谁知道高一再学时看了几集韩剧,发现明明oe是更接近“额”的读音,此外n的读音也是接近d的。在纠结听到的和自己说的不一样时,我突然意识到,既然我已经知道说韩语的人是怎么说的,我又为什么要坚持原来的念法呢?这就好像学英语的时候一直把run读作“润”,后来一直听到“软”的读法,但还是坚持原来的“润”。 也许这就是每个地方学英语的人口音各异的缘故吧,或是受到母语影响,或是受到老师误导,或是执着与音标,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改不过来了。然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应该靠纯粹模仿当地人才能学到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a在书上都有不同的描述文字,但没有谁会看着文字学发音,最终只能发出英语或是汉语的a,但是仔细听的话的确是有明显的区别,这时如果只是坚持初学时自以为正确的发音,就一直是那样了。不过如果听不出区别的话,也只能作罢。 有个变态叫法语 一直听说法语是最美的语言,在学完韩语字母后我便开始尝试了。然而对于那时候我的悟性和智商来说,法语就好像是因为游戏bug而提前登场的大boss一样,把我击败了。下好了某大学的教学视频,开始播放,开篇就说法语不像英语而是一门发音规则的语言,我心中窃喜。然而接下来就是整整两页的发音规则,什么开音节,闭音节啊,夹在两个字母和一个字母之间又怎么样啊。勉强知道怎么发音了,一看句子,才知道有个东西叫联颂,又看到疑问句的三种问法云云,放弃了。 邂逅罗塞塔 初三忙碌地过去了,中考完了在家没事干,上电驴找资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神奇的软件——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这款软件号称不学语法不背单词就能学好外语,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下载键。 顺利安装好,打开试了试,全是图片。每幅图片都配有对应的单词和句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外语学习方法。几课学下来,一些基本事物的单词就已经终生记忆了,简单的语法也能在脑中形成形象的印象。这也多亏了西班牙语开始的语法简单,拼读也有规律。反观法语,court和courent的发音竟然一样,让人无法接受。不过罗塞塔的难度还是偏低,第二版的编排也不太好,前面全是实意动词,一开始说来说去就去就是“一个男孩在跑”,“男孩在桌子下”这种短句。没什么成就感,玩腻了也就不用了。 大舌和小舌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除了汉语和英语外,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语言都有大舌或小舌音。大舌音一直都觉得很酷,很想学,在学西班牙语的时候用发“德拉”的方法学会了。但是后来才发现,我那时学会的只是rr,真正难的是r,也就是舌头只弹一下,没有震动。这个音我最近才学会,从前都是以l代替的。日语中也有,最常见的就是kora,也就是混蛋,一般人说这个ra一般就弹一次,但是流氓就要korrrrrrra!了。 小舌音我也没学会多久。在学法语的时候,我用喉咙发出了比较响的“喝”,便以为那是小舌音。却不知真正的小舌音听起来跟大舌音是差不多的。后来在高中同学的示范下,我终于在高三某天洗澡时用漱口的办法学会了。 この番組はご覧のスポンサーの提供でお送りします 进入高中,在英语班牛人林立之下完全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因为某种契机,我开始看起犬夜叉。第一次在电脑上看动画片,事实证明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没看几集就停不下来,于是花了5天便看了100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日语挥散不去,同步率最高的便是人名和短句,像什么shine!ushiro!matte!temee~~。这时候,我领悟到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外语学习方法——磨耳法。也就是这样一部部的动画看下来,从犬夜叉到火影到死神到海贼王到银魂到妖尾,我的日语听力时间已经超过英语了,现在做梦时也经常会冒出日语句子来。下面详细讲一下磨耳法。 磨耳法 磨耳法也就是泛听,讲究的是用数量胜过质量,高峰时期一天要听8小时以上。在没有数量,也就是没有像日语那样足够听力材料的时候,就只能用遍数来代替数量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日语是最方便的。因为动漫的集数多,语言简单,语速慢,内容主题明确。在一开始听的时候,最先辨别出的是重复得最多的人名和专有名词的词汇。然后是命令式的短句以及感叹词,如ikuzo,hayaku,chikusyou,mattaku等。接下来是短句,再是部分长句,最后是完整长句。当然,这样学习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搭配高强度的背单词或课本学习。磨耳只是为了让学过的东西脱口而出,光凭磨耳的话是不可能学会复杂的句子的,只能学会短句词组,这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否则还要学日语干什么。脱口而出是口语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汉语的时候会考虑“一”什么时候发第一声,什么时候发第二声吗?我现在说日语也不用考虑动词的未然形是什么,连体形是什么,只是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已。这一点在之后说到欧洲语言动词变位的时候也要讲。 韩语因为有韩剧,也是比较方便的。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些听力材料比较少的语言,如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些语言由于语速像机关枪,所以靠电影学是不明智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听歌。歌曲的语速慢,重复听不会腻,词汇固定,大部分的情歌都有表达情绪还有一些身体部位的词。 对了,还有一种方法,玩游戏学外语。日语就不说了,galgame遍地都是,还有Square Enix的许多。韩语的游戏就看过格兰蒂亚。英语的也很多,什么gta啊,质量效应啊,上古卷轴啊,全是全语音的。法德西意的话有刺客信条。玩游戏学外语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也需要一定耐心。 说出口的,就忘不了了 高一想出去交流玩玩,报了日韩,日本没去成,就去韩国了。于是暑假开始重拾韩语,这次用的是标准韩国语加新东方韩语一月通。对韩剧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什么听力材料,感觉效率很低。后来直接跟韩国学生对话了,抛出去一句想好的话,结果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那时也实在是没有语感。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我记忆深刻,就是凡是我说过的韩语单词或是句子,到现在都还记得。然而在英语课上说了那么多,却全忘光了。这也许是因为在陌生的外语的环境中,人会有一种类似求生欲的感觉,有一种紧张感。在外国想买东西,不知道那东西怎么说,于是十分不安,后来总算知道了,对这个单词产生了强烈想记住的愿望,便就记住了。这就像是沿着独木桥走,在课上桥下不远就是草地,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桥下是悬崖。在那时有一次我遇到了个路口,想秀秀单词,说了“右”(olunjok)以后忘记“左”(wenjo)怎么说了,旁边一个韩国学生看我手指着左边呆着,就说出wenjo了,我恍然大悟,在那之后这两个词都没忘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高中的时候网上的外语学习资料已经很多了,有一套教程就是新东方外语一月通。有一次期末考试完闲在家里,就打开了好久没学的西班牙语教程,开始听起来。但是那一次我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凭着之前rosetta stone的底子,直接看语法,直接记动词的变位,时态什么的掌握个大概基本上就下一课了。由于这样学句子也都看得懂了,所以以为自己比以前更牛逼了。结果打开广播一听,除了hola和介词,什么都听不懂。就这是只有语法没有语感的后果。可以自己造句,但是一说出去就再也说不了第二句了,因为不知道对方说什么。反观有语感却没有语法的人,可以听懂,就算自己造不出对的句子,对方也能明白个大概。 再战法语 高考结束,在家闲着(怎么又是这句),用简明法语教程这套教材学法语,未果,发现高难度的语言自己看书学课文还是不大能坚持。 在同济学德语 大学了,学外语的条件也更好了,选课的时候直接就能选二外学。日语和法语忽略,俄语选的人太少,有点心虚,于是就选了同济特色的德语开始学习。虽然之前也学过发音和一些单词,但是毕竟图森破,还是需要提高姿势水平。 第一次上课就感觉进度奇慢,毕竟自学那么多年了,发音什么的就练了半天。终于进入正式课文了,又只是两周一课,学了一个学期也还没学名词第二格。不过在课堂上学习外语感觉还是有好处的。对于德语这样一种名词有各种不规则变化的语言,课堂的练习会让人学得更熟练。 没老师教了,又不想啃课本,我便想起了电脑里多年未动的第三版rosetta stone。学完了三级,语感不错,尝试泛听,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的德语学习出现了瓶颈。第一是德语的语序,情态动词和动词离太远,可分动词分得太开,使得我根本听不出动词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德语喜欢造词,不喜欢照搬,别的语言直接用science,它却偏偏造了个wissenschaft,虽然大多数词都由基本词根合成,但意思都有新的变化,也没有拉丁词根来的词学起来方便。 日本语能力试験 这么多年来都是看着动画和日剧学日语,在别人的鼓动下,我突然意识到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实力也是一种不错选择。于是从大一暑假开始,我便开始了半年的备考,报名时直接报了二级。 先把标日中级看了一遍,囫囵吞枣般地学了下高级语法,过了下生词,便开始直接做题了。日语高级语法对于口语和听力来说不太实用,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有许多模棱两可且暧昧的表达法,让人郁闷。我自认为那就是日语唯一的难点。敬语什么的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日剧中也经常会出现。但是日语阅读倒是有一点让我比较困惑,就是看到汉字脑子里到底应该反映出什么?是中文读音,日文读音,还是只有意思?这也是日语比较独特的一点。 然后暑假过后便是大二上每周做一套题的备考生活。考试还算顺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考,考试时没有以往考英语时的压迫感,反倒是一种游戏的态度,最后分数还不错。唯一遗憾的一点是那种全是选择题的考试造成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怎么会写日语。 法语与GRE 大一下开始的德语学习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大二下暑假,那时候准备第二年考GRE,想早点准备起来,就开始背起红宝书来了。那段时候正好也在开始用rosetta stone学法语,过完三级,积累了语感,就想尝试听reflets。结果依然听不太懂,特别是pascal说的巴黎口音。。于是改变策略,上沪江网每天听慢速新闻,听着听着, 便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想学好法语,就先学好英语,。当然这只适用于两者都想学的人。 英语有两套词汇,日耳曼词汇和拉丁词汇,历史原因就不多讲了。日耳曼词汇比较不上台面,适合口语,拉丁词汇比较正式,适合书面语。begin的拉丁版是commence,get是obtain,understand是comprehend。这些拉丁词改一下都直接是法语的基本词汇。更不用说government,parliament,conciliation这种直接照搬的词了。所以如果把gre词汇都背了,法语学到后面基本都不用背什么单词。这也是高级词汇映射法的另一种形态。 高级词汇映射法——罗曼语族(法意西葡) 罗曼语族是一家,都是拉丁语演变来的。所以自然有相近的词汇,特别是高级词汇。information在这四种语言中的形态是:法information,意informazione,西informacion,葡informacao。如果英语的词汇量到托福水平了,差不多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了。在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基本上对着广播听个一星期差不多就能掌握大多数常见的高级词汇。前一阵子眼睛不好,我便听rtve的西语广播,连续听了两星期,听力水平就追上法语了。这些发音规则的语言也适合一边听广播一边用google翻译反查。捕捉到发音,推出可能的字母组合,就算一两个字母没拼对,google也能自动纠错。此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差别太小,初级词汇也有映射关系,学其一即可学其二。 为什么要动词变位?因为他们就是那么说的。 学欧洲语言(英语,瑞典语等除外)有一个比较头疼的地方就是动词的变化,这在中国人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明明说nous aime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说成nous aimons?没有为什么,法国人就是这么说的。中学时英语老师就经常说:没有为什么,固定搭配,事实也就是这样。为什么是一辆车,为什么是一瓶水?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说的。所以学动词变位就只能不加思考地学,指着对方说 you are,指着自己说 I am,指着几个人说 they are,就是这样。 不规则的动词也是如此,就算掌握了规则,说话的时候也不会去想我要说的是第一类动词还是第二类动词,是强变化还是弱变化?说话的时候只会想我接下来要怎么说,是说得直白一点还是委婉一点?这里又要提起rosetta stone了,我不是在为这个软件做广告,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的,用过之后才知道真的很好用。。 rosetta stone对于训练动词变位来说就是直觉式的,脱口而出的。 此外,基本上多数的语言中的不规则变化都只有有限的几套,有的变化还是为了发音一致而变的。这也是许多不规则的本质——为了口语。汉语的字是不会随着口语变化而变化的。普通话的wo,上海话的ngu,闽南话的wa,广东话的ngo,它们的汉字都是“我”。而欧洲语言则是根据发音来拼写。法语中manger的第一人称复数为什么是mangeons?因为如果是mangons的话g的发音就变了。拼写不规则了,但是发音规则了。 另外一种不规则是因为历史原因。madame的复数为什么是mesdames?因为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在法语中ma是物主形容词,需要根据dame的性数进行变化。传进来的时候就这样的,大家都习惯那么说,总不能为了规则再改成madames吧。 小谈联颂 说到法语不得不说下联颂。这个纠结的东西我是在前不久读 索绪尔 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 时才弄懂的。大体就是法国人的发音总是一直在变,但是又想保持文字的纯洁性,于是造成了文言不一致。croix这个词在原来并不是“刻画”,而是“克洛伊克斯”。于是我猜想联颂是这样来的。Il est professeur中原来st都是发音的,但是法国人太懒,说着说着就把st省略了。但是Il est un garcon中t和元音u连读发音不费力,法国人就一直这样读了,于是就有了联颂这个东西。法国人才不管外国人学法语有多痛苦,只要自己说法语说着爽就好了。同理,韩语的音变,英语的a变an,汉语方言的连续变调也都是这样为了说起来方便才有的。 欧洲语言的思维 我的日语口语比英语好的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日语和汉语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以英语为首的欧洲语言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日语的naruhodo可以轻易地翻成汉语的原来如此,但是要用英语说呢?that’s it?I see?是不是感觉语气中有种违和感?日语的sokka和汉语的“这样啊”感觉是一样的,但是英语中表示自己在听是yes,表示自己若有所思却只是hmm,根本没有东方语言那种模棱两可的暧昧表达。所以许多时候音译外国电影的台词会觉得可笑,而学不好英语也正是因为没有学到那一套思想。学好英语的冠词用法,复数用法,从句思维,虚拟语气,其他欧洲语言也许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软绵绵的蝌蚪文 关于泰语的段落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因为一直都怎么坚持学习过。每次心血来潮般的学习都不会超过两星期,教材也比较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thai-language.com。泰语那蝌蚪一般的字母太小,太多,太难记。辅音有44个,元音有32个,还有5个音调。但是语法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动词变位,没有阴阳性,没有变格。所以可以只学听说,不学字母。也许许多人都觉得泰语难听,但其实习惯了的话,大脑就同步了。相比较语言本身而言,我其实更喜欢不同的文字,因为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经过时间沉淀的。阿拉伯人说,改动一个字母,就会天崩地裂,因此也把语法传了下来,千年不变。扯远了。 17天搞定GRE单词 最终决定考GT了,发现自己的GRE进度有些慢,于是上网寻找方法,发现了杨鹏的 17天搞定GRE单词 这篇奇文。查了下日期,狠下心,开始执行计划,也把电脑的桌面改成17天计划表。实际背起来才发现十分痛苦。 时值期末考试外加项目答辩降至,早上起来去图书馆背个2小时,不一会儿就吃中饭了。下午对着电脑编程,晚上再是复习,到10点一看时间不对,便赶忙抄起红宝书复习起今天,昨天和大前天的n个list。还算撑得过去,于是没有放弃的念头。但是不巧的是在17天里肠胃发病了,又是捂着肚子编程过红宝。不知道怎么过的17天,最终还是结束了,那些单词因此也常住在我的大脑内了。然而自那以后,好几次想再试一次17天大法,却都没有动力了。详细记录: http://blog.renren.com/blog/247173710/707381205?frommyblog 。 三百年的阿拉伯语(重口味段落,可以跳过) 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也许是出于挑战极限的心理,提高大脑性能的意图,厌倦拉丁字母的原因,在2011年四月份考完aw后我安装了rosetta stone 阿拉伯语一级,开始了两个月的神奇体验。 阿拉伯语就是心电图,所有字母都连着,每个字母在一串东西的开头,中间和末尾形态各异,许多字母要区分的话得看小点点在线的上面还是下面,有几个点。。不过rosetta stone的第三版对于学字母来说还是很便利的,有合理的课程编排,现在虽然看一个单词要几秒钟,还是可以勉强辨认的。阿拉伯语的发音比较飘逸,有六种喉音根本不知道是从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另外大舌音也逃不掉。 阿拉伯语的语法相较德语来说还是难的,因为动词变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分三个人称,也分男和女。所以每个动词的现在时态比欧洲语言还多几个变化。阿拉伯语的数字也是奇葩,从一数到十要这样:wahid,ithnain,thalatha,arba'a,hamsa,sitta,saba'a,thamania,tisa'a,'ashara,是不是很简洁?但这些还只是量的变化,质的变化是阿拉伯语是词内屈折的,什么意思呢?英语是词尾屈折的,英语的变化dog变dogs,love变loved。阿拉伯语则是rajulun变rijalun,ahmaru变hamra‘u,是不是很有趣? 于是我学到四位数怎么念的时候还是放弃了,不过至少简单的句子还是能说说。 罗曼诸语的盛宴 放弃阿拉伯语后我突然在淘宝上发现了寻找已久的rosetta stone 第四第五级,果断买下,于是从2011年6月起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最长一次的rosetta stone的学习。从法语到意大利语,从西班牙语到葡萄牙语,有了以前学习和挑战极限的经验,现在学这些语言已经比较轻松,只要每天用一个小时rosetta stone,不怎么用脑子就学好了。学到后期也要搭配高级词汇映射法听广播磨耳,如果网络流畅的话看电视也行。推荐几个网址: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 rtve.es ,巴西新闻广播电台 cbn.globoradio.globo.com ,意大利24新闻广播 radio24.ilsole24ore.com ,法国的rfi被hx了,可以直接上沪江。 于是就到了今天,新的一年,目标的实现,也是新的开始。我的外语学习应该不会停止,但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梦想要追求。就这样吧,写的有点太太太长了。 附: 括号中的是没学过的。 各语言难度排名(我眼中的) 综合: 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 发音:阿拉伯语法语(俄语)泰语韩语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日语 语法: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英语泰语 词汇:阿拉伯语英语其他 各语言悦耳程度排名(我眼中的)(勿喷) 日语葡萄牙语(巴西)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拉丁语)葡萄牙语(葡萄牙)德语(俄语)泰语韩语阿拉伯语 各语言实用程度比较(不考虑经济) 英语忽略 法语通行于法国,瑞士部分地方,比利时,半个非洲,越南某些人,加拿大某省,美国某些地方。法语歌和法语电影很文艺很小清新。法国旅游很发达。法国文学很强大。 日语是单一民族的语言,但由于ACG和其他日本文化太强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人学。此外日本也是文学大国。 西班牙语别的没什么,就是用的人多,从美国南下到麦哲伦海峡,基本上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巴西,海地)以外,都用西班牙语。当然还有西班牙。西班牙语也是足球的语言。 德语是哲学的语言,哲学作品太难翻译,所以就要直接读德文原版。此外德语对于音乐界也是比较重要的语言。 葡萄牙语通行于葡萄牙,巴西,非洲几个国家。巴西的文化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葡语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巴葡,比较有异国情调。 意大利语是音乐界的第一语言,古代文化很灿烂,也是足球的语言。 阿拉伯语适合穆斯林,语言学家,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学习。 拉丁语是欧洲的文言文,学医学生物的要学,学法律的要学,学英语的人也可以学两句放在英语作文里吓吓老师,想一次搞定欧洲语言的人也可以学。 韩语和泰语我觉得除了旅游和流行文化就没什么用了。 俄语虽然因为hx原因很多国家都不用了,但是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且俄罗斯也是文学大国。俄语也适合军事爱好者。但俄语的语法。。
个人分类: 自传,他传,大家传|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尘埃落定,成绩已出,同济大学了 2010-06-25 07:18:39
tang64 2012-1-2 01:24
科目 客观 主观 单课成绩 语文 21 87108 数学 60 59 119 外语 106 26 132 理综123 127 250 总分:609 英语听力:27 山西省理科一本:536;二本491; 文科二本:533;二本492 同济大学最低分数线563,通过。
2643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2012年公派外语水平要求的补充说明
liuhaitao123 2011-12-27 23:59
根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派办法(2012年)》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办法(2012年)》有关外语水平要求的规定,结合有关留学目的国、专业的实际要求,制定本补充说明。 一、如 拟留学单位 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有明确要求,须达到拟留学单位的外语水平要求; 二、如 拟留学单位 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没有明确要求,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一)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语种一致)。 (二)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或连续工作一年(含)以上。 (三)参加相应语种“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 (四)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以下简称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其他语种为中级班)。 (五)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雅思6.5分,托福95分,德、法、意、西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韩语达到TOPIK4级。 (六)对拟赴非通用语种(英语以外)国家留学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 1.如工作语言为英语,英语达到合格标准;同时,须在培训部参加留学对象国语言培训达到初级班水平或自行参加第(三)、(五)条规定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2.如工作语言为俄语、日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达到培训部初级班水平(赴国外后还须进行一段时间语言学习),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达到培训部中级班水平(赴国外后直接进行专业学习),或自行参加 (三)、(五)条规定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3.如工作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均达到培训部中级班水平或自行参加第(三)、(五)条规定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对2012年的申请人,如3月1日前英语达标但拟留学对象国语言水平暂未达到上述要求,仍可申请;如被录取,派出前须通过参加培训或考试达到上述合格标准。 三、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研究制定了2012年寒假期间的英语及相关语种培训方案(见附件),各推选单位和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本着自愿选择的原则,与相关培训部联系培训事宜。 四、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培训的有关费用负担办法: (一)参加英语培训的学费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二)参加非通用语种(英语以外)的培训,最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学生的学费由教育部负担,未被录取学生的学费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三)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等费用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附件: 1. 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2012年寒假期间外语培训安排、联系方式 2. 申请赴俄罗斯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要求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秘 书 处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以致用才能学得見效学有所成
wyc 2011-12-20 16:13
江泽民撰文:《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已有 84 次阅读 2011-12-17 17:38 | 个人分类: 理论学习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 关键词:江泽民 学习外语 江泽民撰文:《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2011年12月17日 15:0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序) 江泽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为了更好推动事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的了解,也需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历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地域辽阔,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发展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需要在学好祖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接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都来做促进相互了解工作,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直接的语言交流,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其效果也要优于间接的语言交流。我说的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要求领导干部都脱离翻译而去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 这些年来,中央为提高领导干部外语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2001年至2002年,李岚清同志曾组织举办两次省部级领导干部外语学习班,我是很支持的。最近,中央组织部举办了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很多领导干部自己也在努力,外语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外语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还要下更大气力来学习和应用。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开展工作。 学习外语,贵在坚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只要把握规律,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不断有所收获。 这次,我请曾培炎同志主持编写了一份介绍我国基本情况的材料。外交部的同志将其分门别类地编写成适用于领导干部的外语教本,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看了他们编写的教本,写下以上这些话,是为序。 2011年9月28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种心“惊”----英语同义词辨析浅谈
热度 2 sivaxin 2011-11-14 20:45
昨天有个学生忽然问我英文中同义词的辨析,举例子想弄清楚startle, stun, amaze这三个同样都可以表示使惊讶,使惊异,受惊意思的词。想想这三个词常见,常用,个人感觉尽管都可以表示“惊”这个意思,但在语境和用法上似乎有所差别,但要真说出个所以然来,还真不是很确定。本想让学生请教专业英语老师,毕竟我这学期只是给他们开《交通运输专业英语》比较侧重的是运输专业词汇的英文用法,但想想自已也可以乘这个机会把这几个词弄清楚一下,也不失是一种英语学习的积累,而且英文中表示“惊”这个意思的同义词还真有一大长串,surprise, astonish等等,究竟它们有什么用法和意思差别呢?于是搬出手头的几本英文辞典,分别查找和对比,发现这几个词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startle 表示使吃惊,使惊奇,但它有一个别的词不具备的意思,便是使吓一跳:Oh, child, how you startle me--I thought you were in the garden!还有startle可作不及物动词,意为惊跳,惊起:The horse startles easily. startle除了惊以来,还有表示吓的一层意思跟frighten scare相近。 stun 表示使震惊,使惊叹,使惊倒,从“惊”的程度上来说应该强于startle,另外stun的原义是使昏迷,把…打昏,所以startle是惊得跳起来,stun则是惊得倒下去:I was stunned to hear the news 还有stun也有一个别的词不具备的意思,便是使目瞪口呆,还有一个固定短语sutn sb.with questions,把某人问得张口结舌。不过stun只可作及物动词,不可作不及物动词。 amaze 是挺常用的词,表示使大为惊奇,使惊愕,使惊异,相较startle和stun似乎更侧重心理活动没有行动,还有amaze还可作不及物动词用,意思是表现出惊奇,引起惊异,His calmness continues to amaze. 不过上面的三个词都可以以ed和ing形式转化为形容词,句式也都是it startles/amazes/stuns sb; to startle/amaze/stun sb that/what/how; to startle/amaze/stun sb to know/find/hear/learn/see… 查辞典的过程中还发现同义词辞典中特别将amaze和astonish作了比较,If you are talking about sth that both surprises you and makes you feel ashamed, it is more ususal to use astonish.也就是说astonish表示又惊又羞的意思,而amaze则没有ashamed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短语take sb aback也表示使大吃一惊,使震惊的意思,We were rather taken aback by her hostile reaction.但一般指不好的事,负面的消息。 我感觉通过同义词辨析可以掌握一长串词的意思和用法,我自已总结了几个小的tips: 1)英汉辞典和英英辞典相结合 2)多读例句,多用于写作,会很快记住用法 3)除了辨析意思之外,分清除搭配更重要。 发现通过学生的问题自已也学习了不少,不过毕竟我不是专业英语老师,还是嘱附学生再向英文专业老师求教,以防误人子弟。
个人分类: 外语日日积|6014 次阅读|3 个评论
最深入最经典的电容剖析
热度 1 lcj2212916 2011-10-29 23:02
http://radarew.5d6d.com/thread-481-1-1.html
1992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语口譯的噩夢:數字轉換
LEOLAND 2011-10-14 18:24
外语口譯的噩夢:數字轉換 曲津華 數字是比較特殊的一類文字。比如,雖然有了阿拉伯字符(也有人說 123456789 源於印度)來展示數字,但若是一個大數字,讀起來就不很容易。即使在數字讀音極其簡單的華語(都是單音節詞)中,要讀出七八位數以上的、非整數的、有小數點的大數字,也是一件公認的麻煩事。 而學了外語之後,才體會到華語在數字讀音方面其實是太有優點了,因為,好多外語都不能達到華語數字讀音的簡潔程度——它們的數字有很多都是多音節的,讀起來那叫 N 個麻煩。 以最熟悉的英語為例,其數字讀起來就已經夠麻煩的了,而大名鼎鼎的法語更是在數字讀音體系建設方面比較低效,其數字體系如同使用錢幣,需要逐個做加法才行——有點類似 3 要用 2 + 1 、 7 要用 5 + 2 的套路。據說,就有一些人因為被法語的數字轉換搞暈了而放棄了學習法語。 筆者的法語非常初級,就說一個英語方面的噩夢般的經歷。八十年代末,有機會參與了一項利用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貸款的工業引進項目,作為中方項目官員,要身兼翻譯和工程師。作為世界上程序最嚴格的國際性貸款建設項目,世行項目的口碑和效益都一直很好,而其工作人員則是來自不同國家,很國際。項目啟動后,這幫人的多次來華考察必不可少,而其中的翻譯工作分量相當不輕鬆。所謂噩夢,就是發生在與世行專家的會談之中(那時電腦遠還沒有進入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連在紙上打一些文字都非常不尋常)。項目涉及合作夥伴的大量的背景介紹,其中的財務數據,中方高層人士做口頭介紹,而对其口譯起來,一個個財務數字就如同一道道算術題,要頻頻地在腦中做算術運算和轉換,然後才能用中文或者英文說出來! 按說,口頭交流應該更方便快捷,可是在數字方面,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貌似都并不遵從這個一般規律。無疑,上述這樣的口頭交流模式效率很不高,因為整個會談似乎變成了算術運算的練習課,其間要特別注意數字的位數和小數點位置(財務數字都比較大且精確)。為免轉換中出錯,只好由幾個懂英語的同胞做多重把關,發現錯誤就稍後寫紙條做更正。 看眼下,如今的人們應付這種事該是多麼幸福——有了各種各樣的數碼辦公設備,僅僅電腦就每家每人都不止一台,想秀什麽都非常方便——可以打字出來,可以電郵出來,也可以投影出來,共讀共評,共議共賞。 所以說,科技,讓工作更高效,讓生活更美好。 2011-10-14
个人分类: 双语文汇|201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语与旅游系08应用泰语班赴泰后得到佛统皇家大学的 热情 招待
dongzg101 2011-9-7 23:49
外语与旅游系08应用泰语班赴泰后得到佛统皇家大学的热情招待 [ 作者: 外语与旅游系 来源: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点击数:547 更新时间:2010-10-29 文章录入: 外语与旅游系 ] (都乐网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08应用泰语班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带队老师欧松华的带领下,已分别于日前8月25日、28日分赴泰国佛统皇家大学进行第三学年的学习和实习,到泰国后他们得到了佛统皇家大学的热情招待。这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泰语专业第二批学生赴泰学习。 图:08泰语班全体同学和带队老师欧松华 佛统皇家大学距离曼谷有60公里,08泰语同学到达曼谷时间都是泰国时间凌晨1点多。佛统皇家大学外事办的老师和同学们不辞辛劳,两个夜晚都租车前往曼谷机场等候,08泰语同学从机场出来后,他们即刻送上清水和面包,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图:机场接机 佛统皇家大学外事办主任潘婷老师第二天就请08泰语学生到食堂吃饭见面,并代学生保管人民币,以及帮助学生到曼谷换取泰铢。 图:外事办主任潘婷老师(左)请同学们在食堂就餐 图:潘婷老师在组织大家存钱 潘婷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尽早适应泰国的生活,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介绍各方面状况,带领学生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还即时介绍同学们购买了电话卡,不到两天就办好了所有学生的上网手续等。而且还在一个星期内为每个同学介绍了两个泰国学生作为搭档,以锻炼口语。 图:同学们参观学校 图:08泰语班长曾诗惠(右)与漂亮女搭档 08泰语同学在佛统皇家大学的领导和同学的悉心照顾下,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图:同学们在认真上报刊阅读课 (编辑:欧松华)
1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5:4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