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外语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外语

相关日志

在机器翻译唾手可得的时代,还要不要学外语?
热度 1 liwei999 2019-2-3 19:25
李:今天快讯,白宫就中美贸易谈判发表声明 Statem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Regarding China Talks For the last two days, high-ranking officials from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have engaged in intense and productive negotiations over the economic relationship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The United States appreciates the preparation, diligence, and professionalism shown throughout these meetings by Vice Premier Liu He and his team. The talks covered a wide range of issues, including: (1) the ways in which United States companies are pressured to transfer technology to Chinese companies; (2) the need for stronger protection and enforce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China; (3) the numerous tariff and non-tariff barriers faced by United States companies in China; (4) the harm resulting from China’s cyber-theft of United States commercial property; (5) how market-distorting forces, including subsidies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can lead to excess capacity; (6) the need to remove market barriers and tariffs that limit United States sales of manufactured goods, services, and agriculture to China; and (7) the role of currencies in the United States–China trading relationship. The two sides also discussed the need to reduce the enormous and growing trade deficit that the United States has with China. The purchase of United States products by China from our farmers, ranchers, manufacturers, and businesses is a critical part of the negotiations. The two sides showed a helpful willingness to engage on all major issues, and the negotiating sessions featured productive and technical discussions on how to resolve our differences. The United States is particularly focused on reaching meaningful commitments on structural issues and deficit reduction. Both parties have agreed that any resolution will be fully enforceable. While progress has been made, much work remains to be done. President Donald J. Trump has reiterated that the 90-day process agreed to in Buenos Aires represents a hard deadline, and that United States tariffs will increase unless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reach a satisfactory outcome by March 1, 2019. The United States looks forward to further talks with China on these vital topics. 搜狗机器翻译如下: 过去两天,美国和中国的高级官员就我们两国的经济关系进行了紧张而富有成效的谈判。美国赞赏刘副总理和他的团队在这些会议中表现出的准备、勤奋和专业精神。 会谈涉及广泛的问题,包括: ( 1 )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转让技术的压力;( 2 )加强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和执法的必要性;( 3 )美国公司在中国面临的众多关税和非关税壁垒;( 4 )中国网络盗窃美国商业财产造成的危害;( 5 )市场扭曲力量,包括补贴和国有企业,如何导致产能过剩;( 6 )需要消除限制美国向中国销售制成品、服务和农业的市场壁垒和关税;( 7 )货币在美中贸易关系中的作用。双方还讨论了减少美国对中国巨大且日益增长的贸易逆差的必要性。中国从我们的农民、牧场主、制造商和企业购买美国产品是谈判的关键部分。 双方表示愿意参与所有重大问题的讨论,谈判会议就如何解决我们的分歧进行了富有成效的技术性讨论。美国特别注重就结构问题和减少赤字达成有意义的承诺。双方同意,任何决议都将完全可以执行。 虽然取得了进展,但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唐纳德·特朗普总统重申,在布宜诺斯艾利斯商定的90天进程是一个艰难的最后期限,除非美国和中国在2019年3月1日前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否则美国关税将会增加。美国期待着与中国就这些重要议题展开进一步会谈。 阿:@wei 文字相当棒 马:@wei 没看你说明之前,没有觉得是机器翻译的。 李:一字未改,就是搜狗MT。新闻类、IT类、科普类、日常会话类翻译都已经不是障碍了,机译已经达到人译水平,比多数人强。关键是随时随地 立等可取。所以那些写不了通顺英文的人,也不必费时间学英文了。你可以用随便写出来的中文,翻译过去,会成为一篇相当通顺的英文。不信试试搜狗MT或有道MT。译文往往比原文更通顺。从神经机器翻译的原理和目前水平看,译文总是通顺的,基本不受原文顺不顺的影响。原文只要把意思大体表达出来就好了。稍加修改,这比自己用英文拽要简单多了。 其实,可以专门针对不同文体训练机器写应用文的套路。这个服务保不准比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会更火,因为写文章、报告等是每个人的任务,特别是在时间和老板压力下。现在,改错字、零星的文法错误已经有非常好的软件了,譬如我每天使用的 Grammarly,但还没见谁有意识地整篇文章,用神经自我翻译的方式,帮助作文差的人,瞬时提高顺畅度。这个产品定位的主意可是NLP应用的一个金点子啊,先放在这里。不太远的未来,肯定会有人这么做,这么吆喝(市场化)的。没道理不火。 最近试了试讯飞口语翻译机,日常口语语音传译也已经不是问题了。我有意用非标准的普通话,蹩脚的英文。结果都不错。 阿:@wei 怪不得现在大学英文系都萧条了。 李:AI 各应用领域要是都达到 MT 的水平,我就同意奇点到了,然后就相信马斯克、霍金之流的耸人听闻,呵呵。胜利大逃亡,跟马斯克到火星去避难。 严:看了@wei 引用的机器翻译的文章,加上这些年飞速进展,让我更纠结了。在美国高中的儿子告诉我他不想学外语,但我太太觉得一定要学的,因为绝大多数大学入学都有外语要求。不学外语的话大学选择就会大大缩小。但儿子说得也对,学三年还是比不过机器翻译,不如用这时间学点别的,比如离散数学之类。我真拿不定主意。 瑞:现在医院里护士都用手机上的APP翻译软件跟病人用各种语言交流。虽然翻译未必精确,但足够表达主要意思 迈:@严 如果学外语用数学做代价,可能是定位误差。人应该是多面手,学外语发展另一块脑力,或许可以增加认识能力,学其他科目的成效大大提升,也未可知。 严:@迈 有道理。但通常间接效益超过直接效益,需要特殊条件。 毛:如果机器翻译芯片可以植入人体,那就真的可以不学外语。 阿:@严 学语言不仅仅是学习机械的语言 看上文《 【人文科大】语言赋予思维的变革性力量 》 李:说老实话,绝大多数国人学外语 尤其是相当数量学得很苦 很受罪折磨的人,的确是劳民伤财 何苦来哉。如果把学一门外语当作一个业余兴趣,学了可以开开眼界 了解原来思想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手段。但学一门 浅尝辄止就好 除非是想专门研究语言。 瑞:马云学数学是对自己的折磨,学英语却是享受 阿:至少对语言的结构有更多了解 不学西语 就不知道什么过去式 进行时 虚拟语气等等 中文好像不教这个。课堂上学的基本没用。 李:当年学第二外语法语 第三外语俄语 回想起来 真是遭罪。现在也几乎全还给老师了。好在做了语言学家 虽然具体语言的能力是久不用就忘了 但语言学职业上还是受益。但绝对不主张 不鼓励非语言学家去学二外三外。有那时间 干什么不好。其实学英语也很遭罪,不过是遭罪一辈子了,麻木了而已。 阿:对有些人来说 语言就是一种爱好 一种游戏。你去跟打游戏的人说 你玩别的多好 他不会理睬。 李:唯一不遭罪 真正感到乐趣的是学世界语。那真是神奇的东西 学起来非常过瘾。学完了 也终于没有还回去 听说是退化了一些 阅读和写作没影响。 自然语言作为外语 基本上就是把人当机器折磨。无数鸡零狗碎的习惯用法需要死记 需要反复练习。可人脑毕竟不是硬盘啊 哪里经得起这种折磨。属于低级的强体力劳动 劳动对象是头脑记忆和条件反射。不值。 世界语不同 死记的部分被压缩到最小 逻辑和规律一统天下 学进去感觉进入了思维表达的自由世界。如果学外语只是为了开阔眼界 了解母语以外的表达方式 可以推荐世界语。 以前老觉得世界语因为没什么用 会逐渐式微。现在看来 有了机器翻译 有用无用已经不是主要标准了。剩下的就是语言的兴趣、特色和投入产出了。保不准100年后 它将成为唯一的“二外”供人娱乐 满足好奇心。 《师弟轶事——疯狂世界语》 这是当年学世界语的投入,师姐的夸张描述。大概与玩游戏的人入迷类似。 Nuva:学会一门外语,等于大脑多开发了一块地方,语言间链接更多。 梁:多学一门外语,等于在你的黑屋子里多开一道窗户,也让思维更加多元。会外语,才有可能接纳,至少不排斥,来自不同文化的东西。还有,学外语,得老年痴呆的可能性也减小,大脑开发的越多,得老年痴呆的可能越小,cognative reserve 比较大。 李:都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啥事都有个性价比、投入产出比。学外语需要投入多少时间精力,与它带来的好处对比,简直就是黑洞。而且学了以后,如果不经常使用,一多半都会吐回去。如果回报是可以看外文原文资料、出国旅游可以与老外简单会话,问路点菜上个厕所啥的,这个回报在有机器翻译的现代社会,已经不值一提了。其他的回报还有啥可以度量的? 有一种回报是,因为人与人对于外语的吸收能力差别很大,在全民学外语的环境下,语言能力强的人会有特别的优越感。女孩子一般比男孩子学外语更快,更溜,所以学外语是妇女能顶大半边天的难得机会。这些也算是特别场景下的回报。但这种优越感是建立在其他人学外语的挫折感的基础之上。如果有挫折感的人 突然悟出来现代社会有电脑,没必要进入外语这个赛道了。这个好处也就不复存在了。 总之,外语与钢琴类似。孩子愿意学就让他学。不愿意学不必勉强他学。不是学了没好处,而是投入太大,受益太小,一般来说不值。目前的教育制度还是滞后于时代,规定人人学外语。等再过20年,也许教育制度会改成不是必修。 毛:完全同意。 王:急功近利未必能学好。 严:@wei 很受鼓舞!给儿子推荐世界语!估计只有网上资源,又要跟counselor协商了。高中里只有法语、西班牙语、日语。
个人分类: 立委随笔|4219 次阅读|1 个评论
职称的故事——怀念我的一位大学老师
热度 1 Abies 2018-7-11 11:29
这是我 2007 年夏天有感而写的,悄悄贴在我的 QQ 空间无人问津;如今找出来稍微修改了错别字,添加了少许现在的情节。有我这位大学老师做榜样,研究生毕业到高校工作后,我愉快或不愉快地在讲师位置上呆了近 9 年,副教授位置上做了 8 年,其间忍受了不少来自不同层次的“踏雪”(方言)。而今大学毕业 30 年,同学聚会的组委会说让大家写点回忆小品问那样的定向非命题作文,权当应景。 昨天上午突然有学生来标本室问植物学方面的问题,言谈中她们说上午没有地方上自习。后来下楼一看,教室被全国和重庆市地方职称外语考试占用了。 由职称外语考试,我想到了我的一位大学老师。那是 1988 年春夏季之交,我正在做本科毕业论文。我的指导老师张老夫子有一天突然对我们说,“从今以后你们不用早上 8 点钟就来标本室研究标本了,每天花半小时学习英语”。我和国华感觉非常诧异,他老人家对我们要求可严厉了,规定我们从那学期开学起到论文答辩结束,若非到外单位查阅标本,周一到周六必须每天按正常作息时间上下班。他老人家怎么突然大发慈悲?分明让我们多睡阵子懒觉嘛 ! 后来我们从其他老师那里获悉,那时老师中大多数的职称都是讲师,国家恢复职称“改革”工作后,他们申报副教授需要考试一门外语(当时计算机还是稀有之物,在高校或研究机构享受待遇超过电子显微镜,不是一般人能用得到的,故没有计算机考试);但张老夫子他老人家英语考得太砸锅了。那时职称的名额有限,象他们那样年龄的人只有一次机会,英语砸了就不能评副教授,也就不能进入教师行业,只能进入教辅人员系列。 张老夫子是 57 年大学本科毕业留校任教的,在我们大学毕业时他已经是年过半百。但在我们印象中,他是精力充沛,经验丰富,教学和科研能力都很强的老师。在带我们野外实习期间,他同我们走同样的路,我们裤腿湿透,浑身是泥,他却可以脚上的胶鞋都是干的;我的老大姐同学每每见状会说“张老师最会走路”。他对工作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对学生的教育是一丝不苟,尽心尽责,却由于外语达不到职称的要求,退居二线,不能再走上讲台(具云学校后来考虑到他的贡献,给了他一个高级工程师的职称)。 据他老人家给我们讲,他大学毕业后参加过许多国家组织的大型生物资源综合考察,在野外工作中得到老一辈植物分类学泰斗象匡可任等前辈的亲自指导,因此植物分类学基础相当扎实。他老人家常给我们说起过以前随川黔队贵州考察的两件事:当地物价便宜,有次一毛钱买了30个桃子;他曾经在石灰岩地区摔伤过腰,好像比较严重但当时只能用当地老乡的土法治疗,据说用了“祖师麻”啥的。他老人家对学校和甘肃省的植物分类事业和标本室建设做了许多铺底工作,自己却较少发表文章,这一点上敢不上他的一个同期留校的同学,我们的另一位植物系统分类学老师。他的英语好不好,我迄今也不能妄加评论。但那时我在他办公室看到许多英文版的植物分类学资料,有的还是匡可任先生签字赠送的,我推测他是能阅读的。我最早知道《东亚植物学文献目录》( A BIBLIOGRAPHY OF EASTERN ASIATIC BOTANY )并学会使用它查找植物分类群原始文献就是在他办公室看到那套工具书的;他那里也有丘园索引等。我的植物学拉丁文基础,除选修课堂学了一点外,大部分是他根据参考文献上的描述,逐字逐句的教的。他们大学期间学的俄语,我常见他翻阅Флора СССР。可是,他自学英语和应试可能确实不咋地。考试成绩又能说明什么,现在这么多 4 级和 6 级通过者,若没有实践锻炼,能无障碍看懂自己专业文献的人几稀。如最近我问本科学生听了日本东京大学教授和一个美籍华人教授的学术报告后感受如何,他们说“如神仙打架”。 尽管如此,他老人家很乐于当他的高级工程师,仍然悉心的指导我们做毕业论文,并研究他承担的宁夏中卫沙坡头建立自然保护去的本底植被调查等工作。不过自那以后他对我们的作息时间放宽了很多,后来我们俩真成了“九三学员”。他对我们愠怒之余,只要我们告诉他在学英语,他就不再追究了。那年五一期间,我们去银川国华姑父家玩。国华姑父是老革命,返回时给了国华一些高级香烟。回到学校,国华拿了一条“红双喜”(也可能是“中华”)给张老夫子;他开始很不愿意收,后来自己掏没有过滤嘴的烟点燃后说实在忍不住烟瘾的诱惑,还是笑纳了。他把那条香烟放在办公室,每当我们请教问题时,他就抽上一只,试图让我们在高级香烟冒烟时冒出灵感。张老人家对待职称的态度是豁达的,以至于他在年愈古稀之年后仍然精神矍铄。 半月前国华来重庆开会,我问张老夫子怎样了?国华说他多久未见,据说早不在兰州。(注:我同学看到我的博客后说,张老夫子已经去世多年。)
个人分类: 岁月沧桑|3262 次阅读|2 个评论
新浪博客歌曲链接
panfq 2016-3-24 07:02
国外经典歌曲汇释 拉丁语族、俄语、阿语歌词用英语或汉语对照注解,韩语用汉语或日语对照注解 。/ Lingo-Music Italian 桑塔露琪亚 《我的太阳》 重归苏莲托 Time To Say Goodbye Brindisi (La Traviata Vivimi la solitudine Il dolce suono(The sweet sound 意大利国歌 In Assenza Di Te Russian 在贝加尔湖的草原上 三套车 莫斯科郊外的晚上 小路 Дороженька 红莓花儿开 喀秋莎 山楂树 纺织姑娘 海港之夜 我心儿不能平静 俄罗斯国歌 163 工人马赛曲 Территория сердца 我们将生活在那个时代 国际歌 等着我吧 遥远的地方 Витас/Мама 秋天的叶子sina 我亲爱的祖国 Опера 星星 Звезда 日语 桜 さくら 浜辺の歌(海滨之歌) 荒城の月 荒城之月 赤とんぼ 红蜻蜓 蛍の光 北国の春 四季歌 森林水车 リンゴの唄 郵便马车 花鳥風月 秋桜- 波斯菊 《伊豆舞女》 谷村新司《星》 时の流れも身 夏の终わり 桜色舞うころ 樱花 なごり雪 キラキラ 今夜爱无限 いい日旅立ち 君之代 千の风になって English Star Spangled Banner twinkle twinkle 白兰鸽 Click Go the shears The sound of music / Edelweiss Beautiful dreamer Moon River 友谊地久天长 / Red River Valley / El Condor Pasa / Scarborough fair / My heart will go on / Yesterday Once More / Say you say me A time for us / Old Folks at Home Down By the Salley Garden Beauty and the Beast / Journey / Be prepared ( vocal ) / That Place in Your Heart / Don't Cry For Me Argentina / Blowing in the wind / Slow Dancing With The Moon Speak Softly Love / She -Groove Coverage / Under A Violet Moon / 英国国歌 German 乘着歌声的翅膀 Das Lied der Deutschen Das Spiel So leb dein leben Fuer dich ; Das Grosse Erwachen Was Haben Wir Gesucht? 国际歌 Das spiel Es Ist Ein Schnee gefallen; French 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 马赛曲 La Marseillaise 卡门 斗牛士之歌 《国际歌》法语版 Magic boulevard Je Sais Pas Father 爸爸 La Lettre Le temps du muguet铃兰时节 Quand je pense a toi Spanish . la Paloma 鸽子 Siboney 西波涅 A Mi Manera No llores por me,Argwntina La Soledad Viveme Volvere junto a ti DUELE EL AMOR Korean 阿里郎 Doraji道拉吉 MAYA 金达莱花 卖花姑娘 韩国朝鲜国歌 I believe 《百年遗产》主题曲 无条件 幼儿歌曲 牛奶之歌 幼儿歌曲2 小白船 반달 三只熊 Arabian 尼罗河畔的歌声 Ya Mahla Layalil Hawa 把我捧在你手心 )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 Egypt National Anthem/ Keda einy einak Wehna Sawa Tamally Maak( Always with you Amarain Pakistan 美丽的国土 春之歌 永恒的爱情 巴基斯坦国歌 Greek: 希腊国歌 Tik Tik Tak 快乐的年轻人 Milise moi Hindi: National Anthem of India Hasta Darshan and Dharti Vandana Karunesh《Punjab Eyes open or closed Wada na Tod 丽达之歌 拉兹之歌 Jimmy Aaja Hebrew HaTikvah-以色列国歌 印尼 梭罗河 哎呀妈妈 星星索 宝贝 巴西 在路旁 Nesta Rua Tem Um Bosque 多语歌曲 1 ) My way A Mi Manera So leb dein leben Comme d'habitude 2) 国际歌 德日韩版 意西语 法文版 俄语版 Arabic English 3) Can you feel the love tonight Arabic 日语 and German 4) 蛍の光 5) Viveme Vivimi 6) 蓝色多瑙河 多瑙河之波 7 ) Sp;La Soledad la solitudine;Ita Loneliness -Laura Pausini 8) la Paloma 鸽子 国歌 美国 德国 法国 英国 加澳 意大利 俄罗斯 以色列 埃及 韩国朝鲜 希腊 巴基斯坦 India 戏曲名段欣赏 名歌经典(外国作品 ) 相关链接 Lingo-Music 为语言学习寻找一个有效的联结点
个人分类: 语言文学|1 次阅读|0 个评论
英国企业需要的五大外语人才:法德西班牙中文阿拉伯
laserdai 2014-6-24 05:44
作为资本主义的大英帝国的一个最重要的主旨是全球贸易,通过贸易出卖自己的产品,得来别的产品。当然,诀窍是高价出卖自己的产品,低价买来别国产品,长此以往,国家财富积累增加变得富强,他国越来越穷,然后再拿出一点点小钱接济援助穷国,既能买来好名声,又让穷国不至于崩溃,以此维持自己的世界地位。 既然,贸易作为最主要宗旨,那么发展贸易就需要各种外语人才,方便贸易的进行。最近, 英国工业联盟表示,英国现时的教育制度难以培养学生有更佳的外语能力,正是造成人才短缺的原因。 英国工业联盟的一项调查指出,在三百间英国企业中大约有三分二希望员工懂不同的外国语言,以应付工作的需要; 大概有四成一的企业表示,拥有外国语言能力对员工在工作时较为有利; 亦有两成八的企业表示,拥有其他语言能力有助建立海外的工作关系。 该 调查指出, 法语、德语和西班牙语是一般英国企业的僱主最受欢迎的外语,其次则是阿拉伯语和中文普通话。 当中法语占五成,德语占四成九,西班牙语占四成四, 有分别三成一及两成三的英国企业期望员工懂普通话及阿拉伯语; 另外,分别有一成九、一成八、一成六及一成五的僱主希望员工懂得波兰语、俄罗斯语、广东话及日语。 欧洲依然是英国企业继续开拓的市场,因而僱主要求员工拥有德语、法语和西班牙的语言能力是不足为奇的。 面对中国及拉丁美洲的市场堀起,一些有雄心的公司也会想员工有更高的语言能力以便开发更多的市场。 英国文化协会一份报告也指出,发现懂得主要国家语言的英国人才严重短缺, 在一份上个年度的报告促请英国的学校应教授学生更多不同国家语言,并将其视为跟科学及数学一样重要。 一名英国教育部的发言人表示, 英国政府忽略了十年前的经济危机后,所引起多国语言重新盛行的重要性,并表示由今年九月开始,原本在学童十一岁才开始的多国语言学习会改为由七岁开始,而他们在英国文凭考试中因而亦能看到在高中时学习外语的人数再次上升。
个人分类: 社会文化历史|313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峰哥何峰、小娜聊英语发音
josh 2014-5-26 20:43
http://www.lizhi.fm/14774/2VC6eY_NJ http://www.lizhi.fm/14774/9J5wmE_NJ
个人分类: 外语学习|14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语不是学好的是用好的
热度 11 shxzhang 2014-5-24 07:21
外语不是学好的是用好的 张 名先鉴 字 少雄 经常有年轻人向先鉴诉苦说,他们费很大劲学习外语,但是收效很小。 先鉴也见过很多年轻人,他们学过多年外语,有的甚至在大学读过外语专业,但是,外语水平却非常低。 经过观察、询问与诊断式测试,先鉴发现,他们学习外语有三个习惯。 一,按“汉语意思”记忆外语的词与句,不按外语原文意思把握外语的句与章。所谓“汉语意思”并不是外语词与句的意思,只是它们的汉语翻译,而且经常是不对等的翻译。实际上,因为语言与思维差别,任何外语词与句都不可能有完全对等的汉语翻译。 二,纯语言式对待外语的词、句、章,不关注词、句、章表达的实际内容。一旦脱离具体内容,词、句与章都变得空洞无物。空洞的外语的词、句、章不仅无法真正理解,而且无法牢记与运用。 三,做虚拟式外语听、说、读、写、译练习,而不实际使用外语捕捉信息与传递思想。埋头做教科书上的各种练习,奔走于只有中国人参加的外语角,甚至热衷于各式各样的(中国人之间的)模拟交流,就是不读外语原版生活读物与专业著述,不听外语原始新闻报道与专业演讲,不与外国人做书面与口头交流。 三个习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强化。 在外语学习上,以显性的与隐性的外汉互译为重心与目标,让理解与表达受制于外汉互译。如把英语词 member 等同于汉语成员,汉语成员等同于英语 member 。遇到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的 members ,便说他们是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成员;向外国人介绍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某位院士时,说 he is a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 ;向外国人介绍某位当选为美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的中国人或某位当选为中国科学院或工程院外籍院士的美国人时,说 he is a foreign academician of the Chinese Academy of … 或 he is a foreign academician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 . 。 在知识扩展上,遇到原产于外国语言的思想、观念、技艺等,总是只想到也只愿意阅读汉语文献或文字,而这些汉语文献或是普及性的介绍,或是很差劲的翻译。因为语言和思维的差别,翻译基本上都是谋杀,再好的翻译也是背叛;阅读翻译文献或文字,实际上只是嚼译者嚼过的饭菜,是完全不懂外语的人的无奈,不应该是想懂外语的人的选择。在偶尔被逼迫的情况下,如修课程或写文章要求阅读若干种外语文献时,也应付式地读上几种,弄出些许“汉语意思”就算了事,不管原意以及原意与原始语言的关联。 先鉴在博聊文《国外名著阅读与引用三题》中讲过一个笑话:一位中国外语教师用中式英语和美国教授谈美国小说 The Red Letter ;美国教授茫然。先鉴还在笔记体教育小说《复试面试续》中讲过一个小故事:一位英语专业毕业的应试者说自己读过很多文学经典,说细读过《苔丝》;面试教授们用英语就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提出多个问题,应试者先是一脸茫然,然后是一通乱说。 曾经有位年轻人和先鉴谈大教育家 Sue Home Linsky ,先鉴不知道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大教育家,吓一大跳,后来写篇小博聊文《外星教育家 Sue Home Linsky 》记趣。曾经还有一位自称非常熟悉教育问题的(教研究生公共英语课程的)英语教授和先鉴谈国际教育问题,几次提到著名文件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先鉴说没有听说过也没有读过这个文件,教授担心先鉴没有听懂英语,用汉语说,就是《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先鉴感觉,教授提到的文献,可能就是 International Standard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 ,但是,出于种种原因,没有追问。 上面三个习惯,都是不良习惯。有这三个习惯,花再多时间与再大精力去学,也不可能学好,这正是国人们外语学习费时低效的原因。 克服这三个不良习惯,唯一措施是用,边用边学,或用而不学。只有真实地用,在用中一词一句地拣起真实的外语来,滚雪球似地积累,才能更快地掌握地道的外语。真实地用,是为获取想获取的资料而直接地硬碰硬地读外语书刊、听外语广播、看外语影视,是为表达想表达的思想而直接地硬碰硬地模仿外语口语与书面表达。外语好的人,大多数不是学好的,而是用好的。 如想了解美国国家工程院及其院士与院士遴选最新情况,最快捷与最有效的办法是直接浏览美国国家工程院网站,阅读相关网页。 美国国家工程院网站 About NAE 中有这么一段话: The NAE has more than 2,000 peer-elected members and foreign associates, senior professionals in business, academia, and government who are among the world’s most accomplished engineers. They provide the leadership and expertise for numerous projects focused on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engineering, technology, and the quality of life. ( http://www.nae.edu/About.aspx ) 同一网站 Members 板块导语是这样写的: Election to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membership is one of the highest professional honors accorded an engineer. Members have distinguished themselves in business and academic management, in technical positions, as university faculty, and as leaders in government and private engineering organizations. Members are elected to NAE membership by their peers (current NAE members). ( http://www.nae.edu/MembersSection.aspx ) 接触外语原文或原语资料或文献时,要同时做三以下件事。 一,了解、记住并立即开始使用外语真实的与原汁原味的表达法。如,读上面两小节文字,就要使用式掌握院士、外籍院士及院士遴选等概念英语是怎么表达的。外语学习,注意力应该放在常用表达法的活用上和常见意念的地道表达上,才会有立竿见影式的收获。 二,了解、记住并且尽快消化资料或文献表达的(相对自己而言的)新信息,尽快把信息变成(相对自己而言的)新知识,将新知识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如读过上面两小节文字之后,就应该具备美国工程院院士人数、来源与遴选方式等方面基本知识。 三,捕捉与储备研究选题。如上面第二小节文字提到 members … as … leaders in government ,在美国政府官员可以被遴选为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遴选委员会如何确认官员的成就,如何确定被提名官员在科学研究与工程活动中没有利用权力进行自我包装,美国官员是否会利用权力进行成果集成与自我包装、美国政府如何防止这种行为,等等,是多个学科领域的研究课题。 外语好的人,大多不是学好的,而是用好的。要提高外语水平,千万别学,要时时刻刻用。
个人分类: 教學雜誌|7999 次阅读|17 个评论
职称外语真的需要替考吗?
热度 8 jxz1963 2014-3-28 10:14
周一晚上,一个年纪小一些的朋友电话给我,问可不可以请女儿和同学代他们在周末时考一下职称外语,我笑着说:“这事儿我可不敢答应,你问问她吧!” 后来听说,他们又找到了我夫人,无奈之下夫人将女儿的手机号码给了他们,他们当着她的面给我女儿打电话:“麻烦你和你同学周末时替我俩考一下外语,可以嘛?” 性格直爽的女儿也是没有想到会有这等事情,便答应并给了她实验室的师哥说了,俩人都同意了,后来我在电话上问女儿:“你的胆子可真大,万一你们考的成绩过不了分数线,岂不是耽误了人家的前程?” 女儿也无奈地说:“我已经把他们的事情给推掉了,我们的项目马上要验收,根本没有时间复习和考试的!” 我也告诉女儿:“以后可不要乱答应这些事情,万一被当场查出是替考,你和他们都会进入黑名单的,以后你们再考职称外语时就要惹大麻烦了。” 女儿也说:“就是考虑到这一点,我们才干脆地推掉了他们的事情。” 昨天晚上回家后,我与夫人谈起了此事,夫人说:“高校是一块净土,最见不得在考试问题上弄虚作假的。作为一名高校的老师,我就是喜欢学习好的学生;作为一名监考的老师,是最不愿见到考场作弊的人和事儿了。” 而替考现象的出现,更直接地践踏了考试的尊严,是最不能让人容忍的,也是考场作弊中最严重的事件。 职称外语作为衡量一个学者的学术水平的标准之一,我们先不说它存在的合理性,但就其过程来说,应该是自己去考,只要是进了考场,不管考的成绩好坏,都应按相关规定来执行,如遵守考场纪律等等,这是一个学者的基本素质。如果这个素质都没有了,你还配当一个学者吗?你还配当一个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吗?
个人分类: 我的观点|410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关于语言的思考
热度 2 andydong 2014-1-8 06:33
下班乘公交回,路上听 BBC Radio ,正好有个关于英国人是否需要学外语的访谈,还有现场的听众连线。 有个老太太,听口音是本地人,说根本不用,英语现在是世界语言,而且表达很简洁,比如去超市购物, Buy 1 get 1 ,哪有其他语言可以这样简单明了啊。我真想告诉她,中文就是“买一送一”同样简洁的,而且还有“买一送 365 ”更吸引顾客的:买一件衣服送一本日历。 还有个人持不同意见,说当然要学,比如中文,学会了就能与地球上 1/5 的人进行交流了,我一听这个很靠谱,很增我民族自信心。这个人最后还秀了几句中文,不过,我一句没有听懂,最后一琢磨,他学的是粤语吧,并不是普通话。 还有个小伙子明显是来捣乱的,打进电话说,我在其他国家生活了三年,我会熟练说外语的,主持人连连追问 Which country which language ,这个小伙子一本正经的说我到澳大利亚会说澳大利亚语,主持人连忙挂断电话。这是冷笑话吗? 说说我的一些感触。 其实英语并不复杂,我在的办公室就是个大杂烩:英国人、法国人、芬兰人、哥伦比亚人、马来西亚人,如果加上其他办公室的,估计可以踢个世界杯。如果不说俚语,日常交流是没有问题的,毕竟就那些常用词汇和表达。但是你无论如何也融不进真正的英伦文化。因为俚语才是真正文化的载体。 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如果不是为了应试,大可不必太在意语法。想想从中学起就开始学那哑巴式英语,必须记清楚 Make of 和 Make from 的区别,到了临场,谁还在意你用的 of 还是 from ,只要能听懂。习惯了见面打招呼说 How are you 和 Nice to meet you ,然后回答 Fine, thank you, and you? 当老外见面说 How are you doing 或者 What’s up 时,反而不知道怎么接下一句了。批判下应试教育的八股遗风。 中国话也是如此,推行普通话是有利于各地交流的,这也是我能和说国语的台湾小强可以顺畅交流的原因,但吴侬软语、沪杭闽粤又何尝不是真正华夏文明几千年的积淀?凡事有利有弊吧。中文是典型的象形文字,四大文明古国里唯一没有历史断茬的文明和文字(部分原因是国人擅长窝里斗,且极少主动侵略别人,此处不表),这足以值得我们骄傲吧。中文表达的意境是其他语言达不到的或是不能比拟的,比如“桃花依旧笑春风”,再怎么“信达雅”的翻译也很难让老外理解这是表达“哭”的意思。这就是中文魅力吧。 同时,消灭一个民族最好最快的方式就是消灭他们的语言。都德的《最后一课》展现的情节,其实就是爱护自己文字的爱国者的炽热情怀。半个世纪前的日据东三省和台湾时期,说汉语的大中华同胞曾经被强迫过学日语、说日语,这对于学说话的孩子由语言侵袭带来的奴化效果比其他一切都更有效。当然反抗的也有很多,电影《赛德克巴莱》就是史诗般的再现,历史上这个抗日事件是非常出名的,近年来披露的蒋介石日记中也曾提及,以示民族气节。不过蒋可能忘了,国军退据台湾时也曾经强烈推行过国语,那些在学校说客家台语的曾有杀头之祸,足见统治者都是近似的思维方式。 语言其实是民族强盛和经济强势的体现。英语流行因为 200 年前他们是日不落,不过真苦逼了现在为着英语四六级的大学生们,不管任何专业,英语都是必修的,哪怕你是古代汉语专业。英国人说英语没有英式和美式之分,只有英语和外语之分,这足见一个没落贵族的气节。只是语言应该是发展的,美加澳新都有自己本土化的英语,别太小家子气了啊大不列颠的子民们。不过,要说祖上阔过,我天朝那真曾经睥睨四方蛮夷过,不输罗马和波斯之类的辉煌。梦回汉唐盛世,余秋雨在散文里描写的长安曾是各方文明的虔诚崇拜者,那时候如果能到长安定居真是无上荣光啊,起个中文名就行,还不用技术移民、打分落户,就是现在的纽约、巴黎、伦敦拿绿卡的感觉吧。 客观的说,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独特魅力。英语单词没有象形功能,但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逻辑性更严谨和发达,在数学符号表达方面是我们汉语如何也做不到的精妙,这可能也是近代科学技术基本都发源于欧美的原因;同时,英语发音的特点决定其用于音律歌唱时非常有优势,因为所有单词都可以连读、弱读和拆合,这是我们以音节表达的方块字所不能实现的。而且,掌握者多的语言,并不见得就一定有优势,电影《风语者》就是一个明证,懂的少可以当做军事密码传递情报, So cool !中文是酷毙了,呵呵,这句就是典型的英文中式化。别气馁,咱们汉语很多词汇也是响彻全球的,比如大妈( Dama )、比如山寨( Shanzhai ),对了还有 Long time no see ,现在是国际标准问候语。 语言的魅力还在于其承载的幽默性。 Sheldon 在美剧 Big Bang 里有一集去看医生,护士让他填申请表( Application ), Sheldon 非常不屑的说,我是做理论( Theoretical )物理的,谁要做应用的( Application ),如果你不懂英语,如何不明白此中的笑点在哪。汉语的幽默更多,表达复杂情绪更精准,网上有很多意淫中国强大,全世界都要考汉语六级的,题目都出好了,比如这一道: 小明挤公交碰到小华,小华说:挤你妹啊!问挤的到底是谁: A. 小明; B. 小华; C. 小明的妹妹; D. 素质。
3297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3年12月11日的讲座和13日公司调研
hzluan 2013-12-14 15:24
一、liliana的讲座很成功。 2013 年 12 月 11 日晚上 6:00-8:00 ,来自德国 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茨 ( Christian- Albrechts) 大学的 Liliana Dispert 女士为中国计量学院 国际贸易专业的学生举办了一次题为《在全球村学语言:以拉美—欧盟为视角》的外语学习讲座。 Liliana 讲英语、德语、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四种语言,在外语教学方面经验丰富。在此讲座中,她系统地介绍了 拉美和欧 盟国家学生学习外语的基本特色,分享了自己外语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对学生们在外语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中肯的建议。 Liliana's picture.doc 二调研:12月13日与宁波一家休闲用品企业签合作协议。
个人分类: 实务问题|4412 次阅读|0 个评论
所接触的非英语外语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3-9-2 00:03
当年学外语,除了英语学的年头最多,技能也还算熟练之外,其他的语种也学过,连打酱油的资格都没有,但也不妨说来,看能不能给后来者一点值得记取的教训。 第一门英语外的语种是法语。我的一个亲戚上中学时是学法语的。但后来也没干什么与外语有关的工作。 70 年代,北京市的一些高中开始有计划地开展不同语种的外语课程。有的学校主学法语,有的主学日语,也有学阿拉伯语、西班牙语、德语什么的,但这都不是像在外语学校那么系统地学,就跟普通中学开英语课一样,反正就教那么点最基本的东西。我问过这个亲戚,学的法语怎么念,她倒是告诉了我“毛主席万岁”用法语是怎么念的。我看了一下她的课本,发现这个法语的“主席”,就跟英语中的“总统”拼法差不多,可是英语中把“主席”翻译成“椅子人”,跟“总统”大相径庭。后来才知道,这“椅子人”跟“总统”的意思还是很有距离的。但是多年来,中国的“主席”就是一直这么翻译的,外国人也都知道,算是认可了,这就是所谓约定俗成了吧。现在中国的国家主席就用英语的“总统”一词来翻译了,不再用“椅子人”了。 北京广播电台的法语讲座是在 1976 年底开始的。从初级班一直跟着学,中间还有考试,我记得我考了 80 多分,不是太好,也不算太差。感觉还能跟着哄下去。等到了中级班,难度加大了,跟起来就费劲多了。那时的课本还有文革遗风。比如说, 70 年代天津业余演员董祥昆唱的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其实是工农兵学员上大学,就分别改编成英语课本中的教材和法语课本中的教材。那故事中的父亲送给女儿一条扁担。法国人或者比利时人估计没有人用过扁担,法语中的词似乎是“天平”类的东西,弄得很奇怪。这篇课文的头两句我至今还能凑合背下来。大意是这样, A :喂,你有一条扁担,是从哪儿买的? B :我这扁担不是买来的。…… 法语广播讲座还播送一些法语歌曲,除了《国际歌》是正宗的法语歌曲外,还有一首法语版的《我爱北京天安门》。这歌到现在我还会唱,因为歌词简单,就那么几句,翻来覆去地唱,所以好记。我的法语学习磕磕绊绊,等上了大学后,基本就停下来了。后来虽然电视台还开过,也跟着学了一段,不过最后还是不了了之了。 读研究生的时候,有第二外语,我选学了德语。至于为什么,总觉得它跟英语接近,而且如果将来要读经典著作,还是要会一点德语的。但这个德语学习也只学了一个学期,到第二个学期,也死活坚持不下去了。主要是没有投入足够的时间。那时除了要上别的课,还总得回家照顾小孩。功夫下得不够,自然就没有获得像样的成绩。不过,当时在学的过程中,听了不少原版磁带。也买了一些简易读物。当时在读的时候,感觉还能懂得一点,可是后来放下之后,基本全扔给老师了。若干年后,因为工作中的需要,我又开始学起来,买了外研社的《德语速成》,还有磁带,还买了复读机,又自学了一段时间。但后来还是最终放弃了。不过,在查找经典著作的原文时,这点德语还是能起一点作用的。至少我看到中文版的一些论述,我还能在德文版上找到原文,可以与中文相互对照。我能做的也就是这些了。 俄语的接触完全出于对苏联歌曲的喜爱。 2008 年,中国青年报发了一篇书评,评论一本叫《动荡的青春》的书。其中提到苏联歌曲《歌唱动荡的青春》。我从网上找到这支歌。有用汉语唱的,也有用俄语唱的。我想学唱这支歌,但不想学汉语版的。那样唱就一点味道都没有了,学就要学俄语版的。可是我压根就没学过俄语。于是又是从外研社买来课本与光盘,在电脑上跟着学起来。学了几课之后,字母的发音就基本掌握了,就不想再跟着课本学了,就开始从网上下载歌词,然后学着用俄语来唱。也学着查生字,反正几乎所有的歌词对我来说都是生字,我买了俄汉字典,但翻起来太费劲,所以就用网上的字典。但网上没有俄汉字典,只有俄英与英俄对照的字典,那就用俄英字典吧。这么着,把一首歌的歌词中的词汇都查了一个遍,但也只是大致知道歌词的意思。这就行了。然后跟着网上下载的音频反复学唱,一句一句地学,一段一段地学,最后就学成了。 这首歌学会后,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学其他的歌。像《黑眼睛的哥萨克姑娘》、《阳光下的林中绿地》、《胜利日》、《五月的莫斯科》等,学了好几年,开始进度不慢,后来就越来越慢。有时听到好听的苏联歌曲,一定要从网上找出来。特别是 2009 年俄罗斯的《春天与胜利》演唱会,那么多好听的歌,我把整个演唱会的视频都下载了下来,只要听到我认为好听的歌,就把歌名记下来,然后用 GOOGLE 在网上搜,一般都能找到俄文的歌词。然后再下载下来,再查字典。为此,还专门花了七百多元买了一套以色列编的电子字典。有英汉俄德西意等语言,用起来特别方便。最近刚刚在学《卡秋莎》,学了好几个月了,只学会了两段,这主要是因为没有坚持连续地学。还有一首也特别好听的男声合唱《哥萨克骑兵在柏林》,也是想学,但还没有来得及。 70 年代末,日语广播讲座开始的时候,我没有买教材,只听了一课,课上教的第一句话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我根本不知道日语怎么写的,但记住了发音:班扣枯那,普罗里塔里亚,荡给斯塞约。只知道普罗里塔里亚是无产者的意思。别的就一概不知了。
4279 次阅读|4 个评论
外语地名汉语译名拾趣:由“旧金山”的地名翻译想到的
热度 45 lionbin 2013-8-6 13:44
7月6日,韩亚航空波音777航班在旧金山国际机场降落时发生坠毁并起火的事故,让旧金山的中文和英文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上。San Francisco翻译成“旧金山”,在我看来,与大多数美国地名的翻译规则有很大差异。 好奇之中查询了一下来由,同时联想到其他一些外国城市地名的翻译,觉得甚是有趣。 San Francisco,其实也有音译为“圣弗兰西斯科”的,不过不常用,但准音译的“三藩市”,则是居住于此地为数不少的粤语人群常用的译名。比如,中华民国的国父孙中山先生在其著作与书信中提及该城市时,就是采用的这种译名。San Francisco显然一看就不像英语,据考证,这个地方曾经是被西班牙统治的地区。 19世纪,这里是美国淘金热的中心地区,早期华人劳工移居美国后多居住于此,早先称之为“ 金山”,后来澳大利亚墨尔本发现金矿后,也取名为“金山”,为了区分,墨尔本的那个称作“新金山”,这个地方就称为“旧金山”。所以,确切地说,旧金山这种称呼,应该看做是华人对这个城市的命名,而不是针对英文的中文译名。 类似的例子,还有美国夏威夷州的“Honolulu”。这个地名音译为“火奴鲁鲁”(读读看,多么拗口的翻译呀!),据说夏威夷语里的含义为“屏蔽之湾”或“屏蔽之地”。但华侨们喜欢称之为“檀香山”, 原因是当年夏威夷出产贵重的木材檀香木并被运到中国,所以华侨们口中的“檀香山”也是对这个地方的直接命名,而不是中文译名。 由旧金山想到,在地名中出现“新”、“旧”的字眼,其实也挺多的,但翻译起来似乎没有什么规则。有时候是音译,有时候是意译,或者音意译混合方式。比如美国著名的海港城市New York是音译为“纽约 ”,而没有沿循英国和美国“约克”(York)地名翻译方式译为“新约克”。而同样是含有New的印度的首都New Delhi则是翻译为“新德里”,而没有翻译为“纽德里”,尽管Delhi(德里)也是印度的另一个城市名。 其实,有New这个字眼的,有时候是可以看出一些殖民地的色彩来的。殖民者入侵一个地区后,喜欢将那个地名改为与母国的城市一样的名字,而为了便以区分,就在前面加个New。我们前面刚刚讨论的纽约,在历史上的译名曾经有“新阿母斯特丹”(New Amsterdam,纽约1625-1664年间的旧称,当时为荷兰殖民地)和“新尼德兰”(New Netherland,1614年至1674年荷兰在北美洲东部设立的殖民地,其地域大致包括今日美国的纽约州、康涅狄格州、新泽西州和特拉华州部分地区),1673年,荷兰人再度收复此殖民地,又把这里重新命名为“新奥兰治”(New Orange),最后在1674年,此殖民地永久地被割让给英国后,名字才又改回“纽约”并沿用至今 。 诸如此类的地名还真不少。随便罗列一下,比如: New Castle(纽卡斯尔),New Orleans(新奥尔良),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尔)、New Braunfels (新布朗费尔斯 )等美国地名,还有就是New Zealand,中国大陆译为“ 新西兰”,而港台等地却翻译为“ 纽 西兰” 。 说到韩国的飞机,也想到了韩国的地名。目前韩国的首都叫首尔(Seoul Special City),但是这个名字,特别是汉字名字是来自不易的。这个地方在高丽王朝前期称为“南京”(Namgyeong ),在高丽王朝后期称为“汉阳”(Hanyang ),在朝鲜王朝时期称为“汉城”(Hansung ),而在日本统治时期则称为“京城”、“井城”(Gyeongsung)。韩国光复之后,独立政府1948年起使用韩语固有词“서울”(Seoul) ,并无汉字名称,所以华语圈继续使用李朝汉字名“汉城”。除韩语固有名外,其他名字在某种程度上都体现出韩国曾经主动或被动接受中日文化洗礼的历史,因此令韩国人大为不快,特别是在1948之后,对华语圈仍然使用“汉城”这个名字很不爽。2005年1月19日,时任市长李明博正式宣布韩国首都的中文译名为“首尔”,并通知中国政府。中国政府出于对邻国的尊重,在正式场合采用“首尔”这个译名,但在坊间,直到现在,说“汉城”的仍然很多。由于近一个世纪中国的落后,让如今的韩国人不愿意承认韩文是以汉字为基础做成的,更不愿意承认韩国曾经在长达近千年的历史上一直是中国的附庸国,所以处处都试图割裂开与中国文化的联系,寻找并不存在的文化独立性。其中,“去汉字化运动”是一个重要的标志,他们认为,汉字的方块字禁锢了人的思维。不久就发现,放弃汉字问题很多,特别容易产生歧义,如果地名和人名中不用汉字表达,歧义和误会就更多。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保留了人名和地名的汉字表达。不过,“首尔”是个例外,到如今它是朝鲜半岛上唯一没有汉字名的城市。知道韩文构造的人,其实都明白,韩文根本就不能算一种文字,那其实是拼音文字的另类写法而已。放弃汉字只用韩文,就类似于汉语中只用汉语拼音书写文字,不产生歧义才怪呢。 写完这些,我突然想到了另外一个非常有趣的地名译名。我们知道,“俄罗斯”的英文为Russia,那么“白俄罗斯”呢?如果没有见过其英文名称的,大多数人联想到俄罗斯和白俄罗斯都曾是前苏联的一部分,二者应该有一定的联系,所以可能会自信地说出White Russia,甚至中国出版的许多正式文书中也有这样的翻译(我有时候也无法辨别这是否是另一种说法,因为有些资料中说这样翻译也可以)。但是,正规的汉英字典中明确指出是“Belarus”。大家看到这里,是否觉得Belarus翻译成“白俄罗斯”是造成歧义的根源呢?其实不然,这个翻译是非常正规的中文音译呀!那问题出在哪里呢?过细看看Russia,翻译成“俄罗斯”似乎是不明不白的,既不是音译(懂俄语的人才知道是音译),也不是意译,更难于理解成是直接命名,因为没有这个可能性呀。其实,在历史上Russia 倒是 被翻译为一次可理解的 音译 “罗宋”(早年上海的洋泾滨英语发音),目前在一道 美食 “罗宋汤”中还保留着这种翻译的痕迹。 申明:该文不是追溯外国地名中文译名由来的技术论文,纯粹是针对有趣的地名有感而发,因此,有什么不妥的地方,敬请指出! : 关于纽约地名的由来,这里可能不准确。请参考黄安年老师的博文( 也谈地名的由来 ) : 这句话根据大家的评论略作修改。 :据“道听途说”的说法。韩文“서울”(Seoul)看似只有读音,没有汉字,其实不然,其原本对应的汉字为“首府”,对韩国人而言,其意思就是“首都”。但是中文里,“首府”只是省会,“首都”才是国都。所以,用这个名字似乎更凸显韩国曾经是附属国的地位。
个人分类: 其他杂项|32588 次阅读|117 个评论
外语呀,外语
heitiedan2012 2013-7-27 17:46
据《光明日报》报道,日前,法国国民议会就是否应该允许法国大学用外语尤其是英语教授更多科目的提案进行了辩论。经过激烈交锋,国民议会最终通过了高等教育与科学研究部部长热纳维耶芙·菲奥拉索提交的关于在法国高校推行英语教学的提案。 这一决定在法国引起了不大不小的风波。法兰西学院率先反对这一决定,认为它将使法语在法国边缘化。虽然这一提案所涉及到的英语教学课程只是欧洲项目或者国际项目,但即使如此,法国文化界也是不能容忍的。 但法国政府并不这样认为,因为目前来法国的外国留学生数量逐年下降,而去德国的外国留学生则已经超过去法国的外国留学生,因为德国早已实行在大学里进行英语教学。法国政府看到这一点,不能不着急。 不好说将来中国是不是也要面临这样的问题。前些年,我们的教育部就提出双语教学。有的大学已经开始实行,虽然实行的学校和课程并不算多,但确实已经有了这样的课程。当然,从目前来看,双语教学还远远没有威胁到汉语在大学中的主导地位。 不过,到了将来的某一天,法国所面临的局面会不会在中国出现,这事也不太好说。也许会,也许不会。中国与法国的情况有很多不同。从语言上来看,法语中有很多词汇与英语的拼法十分接近,有的基本就一模一样。只是念法不同,但意思无甚差别。法国人从很小就开始学习英语,法国人基本都会说点英语,只是他们在很多情况下不想说而已。中国自然还远没有达到这样的情况。学英语的不少,能说的不多,说的溜的就更不多。不过,在中国的大学里,对外国的留学生开放的课程,除汉语教学外,其他的用英语教学的也不少。特别工程类的课程,外国留学生打哪儿来的都有。有西亚的,有中东的,也有俄罗斯的。面对这些不同的生源,你说能用什么语言来上课?最好当然是用汉语。可是这些留学生都是半半罗罗地开始学汉语的,你让他们用汉语来听工程类课程,是不是有点太难为人家了?这些工程类课程,中国学生用汉语上课都不那么容易理解,何况外国人乎? 另外,法国文化与英语文化虽然有差别,但是毕竟差别不是特别的大,至少不像中西文化那样巨大的差异。也许从这一点来看,中国似乎还用不着担心用英语上课会毁了中国的文化和中国的语言。将来,或者说在可以预见的将来,这种可能性也不会太大。要让中国人都会说英语就是一件极其浩大的工程,更不用说让中国学生都用英语来听课了。自打 2008 年奥运会举办之前,北京兴起一波又一波的学英语活动,结果如何?老头老太太们或许能说几个单词或者简单的会话用语,但离掌握英语那肯定差得远。别说普通百姓了,就是大学里的老师们,除了有过国外经历,或者博士中英语说得确实不错的以外,其他老师们的英语水平估计也是二五眼。 在目前,中国需要担心的好像不是英语会侵占了汉语的地位,倒是要担心我们花了那么多时间用在英语上,到底值不值得,合不合算。的确,我们有很多学生学者很熟练地掌握了英语,但是更多地那些在英语上花费了大量时间的学生们,他们的效果似乎总是不太理想。这话说了多少年了,似乎也没有什么明显的效果。对于少数人来说,英语学习是有效果的,而对更多的人来说,学习的效率似乎不太高。在投入与产出这样低的比例上,这样的政策是值得反省的。 我倒是觉得,现在的外语学习,在中小学阶段,应该给予一定的课时,作为必修课。而在大学阶段,干脆当作选修课开设算了。只是在将来的就业上,除了个别行业需要外语水平之外,其他的领域不用外语也罢。没必要让学生们一直承受外语学习的巨大压力。其实,如果你不用必修课来压他,改用选修课,那没准学习上积极起来的学生反而会多一些。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什么事都是这样,你越是用外部的压力来促进,其效果往往适得其反。如果不用那么巨大的外部压力,也许内在的动力会导致更好的结果呢?
262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外语与母语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3-6-20 22:14
若干年前,不止在文革期间,包括在文革之前,人们对学习外语,大多数人都没有什么兴趣,除非专业是外语的,如北京外国语学院。那儿的学生就天天学外语,不学外语也没别的学。而其他专业的学生,说要外语学得好的,不能说没有,但的确相当地少。 我接触过两位在五十年代入学的大学生,他们是夫妇。俩人当时都学俄语,但那个时候,学习的目的就是能看资料,其他方面也没有要求,不像后来那样,要听说读写四样都要并重。那时候的重点就放在读上面,其他听说写就没有什么要求。你能做当然好,你没做到也没关系。后来男的一方要去苏联留学。到那儿得跟人家的学生一起听课,你的听力不行肯定就没戏。所以这位老师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突击学习俄语发音、听力、会话,后来在苏联待了一年半,听了很多数学的基础课,打下的基础很牢固。而他的夫人由于缺少这方面足够的训练,外语的水平自然不如她的老伴。 不过那个时候的大学生还是在学外语。不管有用没用。那时候的学生主要考虑的是,这门课是规定要学的,那么就应该学好。至于兴趣,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不在考虑的范围内。而在中学,可能就不同的。虽然中学也要求外语课要学好,但是中学生从某种程度上,在这个问题上,比大学生较真。我既然不知道学外语有什么用,我干吗要学它。学得好学不好有什么关系? 1964 年,我们中学学生由学校组织到北京西郊永丰公社亮甲店大队劳动一个星期。那个村有不少回乡知识青年,都是高中毕业。他们在跟我们说回乡后的体会时,感觉在高中学的知识都是很有用的。但只有外语,还没发现有什么用。这在当时那个时代是确实的。这不是哪个人的认识问题。可是国家安排中学生学外语,毕竟不是只从当时的环境来考虑,而是从更为长远的眼光来考虑问题。 到了文革期间,这外语就更没有什么人在学了。那时候干什么都“左”的厉害,你没事没唔的学哪门子外语,难道你还惦记着跟外国人联系,那不就是有可能叛国投敌吗?就是有心想学的,当着外人的面也不敢公开的、理直气壮地来学。那时有句特别糙的话,管学外语的人叫“吃中国饭,放外国屁”。一般人要听到这样的说法,谁还会有闲情逸致去学外语呢? 1972 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 1973 年,经周恩来总理批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开始播送英语教学节目。一时间,各书店都在卖英语广播讲座初级班课本,说是洛阳纸贵也许夸大了一些,但不少年轻人以此为时尚确是不虚。不过,真正能坚持下来的总是少数,大多数人是一遍又一遍地去买初级班第一册,直到再也没有信心坚持学习为止。而有些人,正是凭着这一点点的开始,后来在 77 年恢复高考时,就考上了外语专业的高校。 在恢复高考之前,这些坚持学外语的人,在旁人的眼里,也多少算作另类。他们不懂,这些人这么学外语到底为什么?是想出国吗?在那个时候,没有特殊的关节,普通人根本没有机会出国。既然没有机会出国,那干吗还要玩命学外语?这是很多人所不理解的。其实,那些坚持学的人,也并没有什么明确的功利性目标,他们不过是感觉,他们的时间不应该荒废,而在当时那种情况,一般人也上不了大学,那么学习外语应该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了。 然而,自从有了托福、 GRE 之类,学外语的立刻就热门了起来。一浪热过一浪,一浪高过一浪,简直与过去根本不能同日而语了。人们的狂热,刺激着各类外语培训机构的膨胀。人们也顾不得是放外国屁还是什么屁了,只要能出国,什么都可以做,都可以学。于是,外语学习,主要是英语学习,在中国这块土地上,疯狂地发展着、蔓延着。而我们的母语——汉语,却遭到了极大的冷落。 汉语言文学的学习,在中学,不过是高考的诸多敲门砖之一。那种所谓客观性单选多选试题,把相当一些年轻学子对中国语言文学那一点点热忱消耗得无影无踪。结果,青年人宁可花很多钱,包括自己打工做兼职挣来的血汗钱,都扔到新东方那昂贵的钱柜里,而没有什么兴趣来好好品尝与享受祖国语言文学所带来的乐趣。再严重下来,连自己母语中的很多字已经不知道怎么写了,提笔忘字的现象越来越经常出现。而写出来的文字,也很少有什么文采,能让人读着通顺,看着不出现歧义就算好文章了。 说句难听的话,过去老师在教学生学外语时,说如果能用外语来思维,甚至说梦话,那就是学到家了。这话不错。可是现在有不少中国的青年学子,估计已经不太会用自己的母语来认真地思考一些深层的问题了。因为他们使用自己母语的能力已经大大地退化了。一个民族,如果她的年轻一代,视自己的母语为无物,视他人的语言为瑰宝,这样的民族谁能看得起?也许有人会说,这种看法是不是太夸大了?可是在我们的身边,不能熟练准确通顺优美地运用自己母语的年轻学子难道还少吗? 当年王朔有本小说,说有几个小流氓想当作家,写的东西倒是不少,但是都属于一塌糊涂型的,但他们自己不觉着,还觉得自己真成了名作家了。有一位把“矜持”念成“柔持”,别人批评他念错了,他不光不认错,还急扯白脸地说,给我逼急了我他妈用英语写。这是小说,里面未免有夸张和调侃。可是咱们有些青年学子,难道不是用英语跟老外对话时侃侃而谈,而用母语诉说自己的看法时却经常词不达意吗?
3253 次阅读|3 个评论
13.01.07 博士期间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策略
热度 13 lijianchunbull 2013-4-17 07:46
在上篇博客中写了关于 Arcgis 学习的文章,已经超出了我的表达能力(由于我是管理学专业,过多讲技术让听众们不知所云,深表汗颜)。所以,今天决定写一篇关于英语学习方面的文章,希望听众会多些,同时,也算是对自己重拾英语学习的感想进行回顾与总结。 这一期间,花了大量的心思在写英语文章上,通过学习与实践产生了一些感想,因而就博士期间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与学习方法展开论述,将自己的一些经验与大家分享,以期共同进步。 0 、 { 引言 } 首先说一个忠告:如果你现在坚持学习英语 ( 或是其它外语 ) ,那么请一定当作每天刷牙洗脸一样坚持下去;当然,如果你没有,不管是什么原因,放弃了外语学习,就请花十分钟看看我这篇博客,相信会对你产生益处,因为它可以帮你重抬外语学习的信心。 文中我也会有学习方法的探讨,通过一些方法实践,相信会让你的学习不再那么枯燥。 写这篇博客有两个由来:第一是在科学松鼠会上看到的一篇文章,讲到外语学习的宝宝会更加聪明,在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引起了我的思考:“长期以来,语言学家和语言发育方面的学者一直认为双语环境是不利于宝宝的学习,甚至会降低孩子学习语言和掌握词汇量的速度。可后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在双语环境下培养出来的孩子竟然在认知方面有优势,甚至当他们老了以后,还能有效的推后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如果外语学习对于一个宝宝的智力成长如此重要,那么对于成人而言是否具有同样的功能呢?另一个则是亲眼所见,是关于背英语单词与克服强迫证的关系:我有一个同学,在读研究生阶段因为压力大,形成了咬手指的习惯,右手食指和中指的指甲都不成样子了,工作后用过很多方法来戒除这个坏习惯,但完全没有效果。自从她进入外企工作后,出于职业需求,一个偶然的契机,我介绍她用拓词背单词,她就坚持每天花大约一小时左右的时间来背单词,之后咬手指的习惯就自然消失。两个事件一前一后,非常相关,中间找不到任何可以解释的事件。我现在的理解是:每个人可能在心里上都有强迫症倾向,而通过背单词这种简单机械的重复运动最能满足这一需求。当然,这里不得不说,我们很多人的实践表明,背单词对于提升英语阅读虽有帮助,但见效很慢。 另一个问题,引发了我的思考:“外语学习对于从事学术研究,会有多大的影响呢?其好处会表现在哪些方面呢?” 图1 双语宝宝更聪明(图转自科学松鼠会) 在写博客之前,首先强调一下,由于英语并不是我的强项,因而在写作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许多不恰当的表达,为了不影响思考的连贯性,且考虑到时间有限,中间有些专业术语,没有仔细考证,很多凭记忆说出,如果有讲得不好的地方,请各位专家高人给予指导,让我们一起来完善这篇博客。 废话不多再说,进入正题: 1 、 { 英语学习不仅能拓展研究范围提升研究交流能力,更是改变思维的工具 } 这是一个老生长谈的话题,要想写出一些新意,需要在这里限定一下问题的范围,让我讲讲博士期间英语学习的重要性。从学习的普遍性原则来看,如果学习前没有一个明确的目的,那么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因而我再次强调下英语学习对于博士学习能带来的利益:首先,一般高校博士毕业都需要有一篇或几篇SIC,而多数的SCI是以英语出版的,较强的英语表达能力对于论文发表会有好处。当然,有些同学会说,自己可以先用中文写,再请人翻译成英文,这样容易出现问题:你的想法可能在翻译过程中发生一些变化,并且许多翻译公的司水平并不高,因此不推荐这种做法。其次,如果你英语阅读与理解水平较好,那么可以学习与阅读的文献就会变多,相对来说你的研究视角就会更新,站的也更远;再次,从事我们学术这一行,最忌讳的就是闭门造车,只有通过交流与思想的碰撞才能形成思维火花,把握研究方向,而外语则是打开国际交流的一把钥匙。 基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结论: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那么熟练掌握英语就是必须的。而且,不仅如此,英语学习通常还能带来一些副产品:现在的科学研究表明,语言学习对于人类思维会产生影响。从结构论来看,通过语言学习可以使我们更好的激发大脑的前页皮层,而这一区域对表达以及情绪和认识都有好处,外语学习可以使头脑的神经元联系得更加紧密,因而从物质决定论的角度来看,自然会提高人脑相应的能力。当然也有一些研究人员从统一论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其观点是:语言和思维是统一的、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思维的载体,通过学习语言可以强化思维。许多名人能掌握多种语言,马克思就会十几种语言;爱因斯坦精通日尔曼语、德语、英语,这都为日后广泛的科研打下了基础;季羡林先生精通 12 种外语,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一些了不起的人物也至少都会二门以上的外语。很难说是他们优秀的学习能力促使他们有学习语言的天赋,还是反过来因为学习语言而获得了这样的学习能力,异或这两者本来就是一体而相互促进。 其实,科学家对于学习外语和智力水平的提升做过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了一致性的结论:如新闻周刊在《 2012 : 31 个让你变聪明的方法》指出,学外语可以促进脑前额叶的发展,而脑前叶正是大脑中影响人做决定和情绪的重要区域。目前已知的前额叶功能包括: 1 、记忆; 2 、判断; 3 、分析。 4 、思考; 5 、操作。从脑前额叶的功能可以看出,它对于人的思维活动与行为表现有十分突出的作用,是与智力密切相关的重要脑区,并且还有平衡激素水平的功能。还有一些研究支撑了这个观点,表明成人大脑也有一定的可塑性,国外有机构做过研究显示, 30 岁之前大脑的神经髓质的生长速度会大于消亡的速度,大约在 50 岁左右才会呈现逆转。这样的一个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如果你现在想通过学习来进一步提升大脑的效能,学习一门以上的外语会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 图:外语学习对思维产生影响(图转自科学松鼠会) 2 、 { 英语学习的方法 } 一个标准语言掌握可以分为听、说、读、写四部分。外语学习不仅需要讲求顺序,同样需要注重层次性,而且为应对各种需求,投入和产出的效果也不同,我们先看看一些英语的牛人对于学习英语的一些经验和方法,再往下说也不迟。 ①马克思通过熟背诗文来学习不熟悉的语言;②许国璋指出英语的学习,需要同时运用多种感官,不断重复;③胡壮麟认为既要珍惜课堂教学和老师指导的学习机会,也要抓住“习得”英语的机会,即自己主动听广播听录音,看电视看录像,读书报读小说,及与操英语者用口语和书面语交流;④何其莘认为坚持大量阅读是实现有效学习的途径之一,同时指出了英语阅读的具体方法,首先要选好难易程度适中的原文书籍,要像读中文小说那样快速浏览,不默读,不查字典,更不通过翻译来理解原文的意思;⑤丁往道认为,要重视读写的练习;⑥经济学家张五常指出的英语学习方法是“利用阅读来学习词汇,名子从简短造起”,他强调看书时一遇到不会的单词就查字典,次数多了就会记住。 我把以上大牛的一些学习经验分享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先说说共同点,学习外语需要不断坚持,并利用重复来强化,并不刻意强调语法学习;而不同之处表现在,侧重点不同,即大家对于“听说读写”的学习方法各执一端。 图:外语学习需要热情与方法 3 、 { 制定从事研究的个性化学习策略 } 通过以上牛人分享的学习方法的总结与回顾,你会不会觉得自己也不知道究竟要怎么学习英语才是有效的?因为他们各有各的道理,虽然听起来可行,但却会让我们无从下手。如果把所有内容当作重点,实际的情况就是没有重点了,对不对?并且,最重要的是,对个人而言,他们讲的都不对,我为何这样说呢?首先,每个人适合的学习方法不同。现代教育学中对于不同人们的学习特征进行了分类,同时指出,不同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视觉学习者通过阅读来学习,听觉学习者通过朗读与听力来学习,动作学习者则必须动手才能学习。在学习之前,不妨对我们自己的学习特点进行了解,找到自己适合的学习类型,采取相应的学习方法,学习起来就会事倍功半。更重要的是,英语学习方法的确定与特定的学习目的有关,如果我们没有把目标及问题限定清楚,得到的回答自然是错误的,从而造成盲目跟从,进而得不偿失。 那就试着换一个更加明确的问题:“对于一个已经有了英语基础的人,天资普通,勤奋尚可,但主要用英语阅读和写作的人而言,要如何有效学习英语?” 以我个人为例,解决问题的思路及过程如下: 一、列出当前学习中的问题 ( 想到后随手写下些现在英语学习中困扰你的问题 ) 1 、我语言学习中最大的障碍是词汇和长难句的结构; 2 、对于日常英语习惯表达尚可很好的理解,但对于专业英语理解难度大。 3 、阅读中发现,单词都只是见过,觉得眼熟,但是无法精确回忆起一些关键词语在不同语句中的确切含义; 4 、写作中没有外语思维的能力,也就是说对于一些简单的句子可以直接理解,但对于一些复杂的没有见过的句子就得翻译成中文才能理解。 二、分析问题 由于上面的问题是随手写的,问题本身存在着重复与交叉。所以我们把这四个问题进行主成分分析,概括来讲本质就是三个层面,首先是词汇量,其次是词汇用法,再次是专业学习的模式。 学习英语可能对于很多人来说核心应该是词汇,这里的词汇不仅是识记每一个单词的中文意思 ( 当然这个是基础 ) ,而在于实在的掌握一个英语单词的用法,必须通过日积月累来取得长足进步。我想对于专业的学习还涉及到学习模式的问题,这是非语言层面产生的。怎么理解呢?在这里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学了 20 多年的汉语,为何对于一些专业文献,仍然会看不懂呢?因为对于专业文献而言,中间还包含一个理解与认知模式的问题,专业文献的学习中需要一定的专业积累,需要对作者思路进行把握,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整个学习过程。 三、解决问题 作为这篇博客主要要解决的问题,在这里我只针对外语学习展开论述(对于文章阅读与学习模式形成的部分会放在将来的博客中讲)。从而将问题简单化,既是说对于博士期间的外语如何学习才会最有效 ?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学习目的。就我个人而言,从事学术研究最需要强化的是读和写,以此为基础,通过不断的积累,从而实现学术交流的目的。我同样将学习的过程分成为“读”和“写”两个部分: “读”特指阅读英文文献,即了解别人在做些什么。这是一个简单而有效的模仿学习过程,在这一阶段中我们学习正式的英文表达,尝试熟悉外国人论文写作的思维习惯。因而,整个学习过程中的突破点也在这个地方。但这时又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即我们应该阅读些什么内容才是高效的呢?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与总结,我得出的答案是:文献学习,即将利用文献作为第一手学习的资料。 对于文献学习的方法可以简单概括一下:对于文献选择的要求首先是专业中顶级的期刊,其次是如果喜欢就读全文,不喜欢则只需阅读摘要,章节标题以及每一段的第一句话。这种拿第一手材料学习的方法对论文写作进步提升很快,其原理类似于对一场重要考试的准备,没有什么比真题模拟更好的了。事实上,英语论文的阅读,并不存在复杂的语法,特别是现在研究论文中也出现了短句及主动语态口头化表达的趋势。客观来讲,我们国家的英语教育对于语法的学习很到位的,正如网上广泛流传的段子所说,如果你对自己的英语水平没有自信,那去看看韩国、日本这些国家的学生吧。所以,经常听到发表了非常多英语论文的大牛在分享自己的英语论文经验时,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英语六 ( 四 ) 级还没有过”。相信听了这些激励,你外语写作的信心会倍增。而阅读多少篇文献才会有成就,写起文章来如鱼得水呢?从师兄师姐的经验来看,精读五篇专业英语文献,超过泛读 100 篇。 下面我们来探讨“写”这样一个过程。所谓的写作是一个把自己的思想进行文字化表达的过程,相对于阅读而言,更像是思路整理与再创造。“写”作为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对于一些不经常写东西的人来说,需要经过系统化的练习。在英语学习圈子里大家常说,如果你想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做 4-5 年的翻译准能做到。这也符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马克思哲学原理。于是,我将自己写作练习的过程设计为两步,首先是将英文论文(主要是喜欢文章的摘要)翻译成中文;其次是将英文(自己用中文写的论文)译成中文。这样容易形成一定的练习模式,便于学习的安排,也可以长期坚持下来,真到了用的时候就会发现练习所带来的好处。这样的方法符合学习的内在规律,在学习的前期,英译中是帮助你理解的最好的工具,可以实现精深的细读作用,而到后期,只有把所了解的东西用自己的话说出来了,东西才会真正变成自己的。 我目前在英文写作中犯了一个错误,就是用英文来包装中文,不得不说,这种方法不值得推荐,写出的东西很容易四不像。但是,我需要在此做一些辩解,因为,这和英语水平有关,我觉得自己的英语思维能力仅限于简单的对话,稍微复杂一些的理解与表达,用英文就搞不定了。所以,我决定放弃直接用英文写作的念头,而改为先写中文再写英文,这样做的一个好处是可以在写作时专心思考,而在翻译时专注于英文的表达,从效率上来看,这具有一定的尝试价值。希望有一天我也能省去这个过程,直接用英文或是其它外语进行科学研究。 4{ 规划与落实行动 } 这里我简单总结一下,上面我确定的英语学习策略在于把“写”作为最终目标,所以确定了以词汇学习为基石,英文翻译为手段,英语论文写作为成就的学习方法。 1 、坚持每天学习 40 分钟单词 因为我已经深刻认识到词汇量对于学习的重要作用,所以每天都要学习一些新的单词,单词的学习需要掌握科学的方法:我概括为了二“ 7 ”理论,对于一个不认识的单词,①需要花 7 秒钟去记忆,不足这个时间达不到效果,而超过这个时间又会走神;②只有在把这个单词忘记了 7 次后才会形成最终记忆。相应的,我需要控制每天学习单词的时间。另一点则是有效的重复。在早些,大牛会推荐使用 SuperMemo 这样的电脑软件来帮助记忆,而现在我们进入了“云”时代,一些在线背单词的网站则成为了首选。我们可以随时随地,多平台同步进行学习。 2 、每日翻译 1 小时 可能有一些读者会继续问:“我该选一些什么内容进行翻译?”就目前来看,我选的是一本英语学习的专业书籍——《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英语》,进行英译中的学习。将书中的例句抄写,每天手写翻译,第二天复习前一天译的内容,并把一些挑好的句子反复看,大约每天可以译三句左右。 中译英就是我写的小论文了,先用 google 翻译将中文译成英文,完成后用一些语法修改软件再改改语法,感觉每天都能看到进步。 我这里简单插一个不太相关的内容:最近在看一些中文期刊的时候会有意识的看看他们写的英文摘要,借以学习一些专业英语词汇的表达,中间发现了不少漏洞:首先是时态的问题,一般摘要中最好用现在时态,其次采用主动语态,虽然在文法上讲被动更加能够表达客观事实,但是近二十年来,学术论文的写作偏向于简单直接的表达,所以我们现在写英语论文时经常会出现满篇的 we , our 之类的代词,这个其实并不奇怪。 5{ 结语 } 博客写得非常仓促,好多东西还没来得及给大家讲清楚就得草草收尾了,我发现自己写博客很容易懈怠,因为好多时候会有一些事情来打断我的创作,所以打算以后把博客的内容写得短一些,一次只写一个主题,字数控制在 1500-3000 字,通过写作来提升自己的交流能力。 6{ 附言 } 最近接触到了时下流行的个人才能成长理论,叫天才的 10000 小时。这是 20 世纪 70 年代的心理学家提出的,他们认为所有的世界级专家都需要经历 10000 小时(一般超过 10 年)的刻苦练习。 10000 小时法则的关键在于:没有例外之人。没有人仅用 3000 小时就能达到世界级水准; 7500 小时也不行;一定要 10000 小时—— 10 年,每天 3 小时——无论你是谁。 我想对于专业学习的博士而言,如果没有坚持不懈的努力,用心规划好自己的学习生涯,很难摆脱“读博穷三代”的命运。希望与君共勉之!
个人分类: 学习方法|14356 次阅读|22 个评论
如何提升外语写作
胡业生 2013-4-1 09:55
外语写作能力如何培养呢
个人分类: 技术哲学|1884 次阅读|0 个评论
科研要不要外语化
热度 5 liuhong59 2013-3-26 07:50
在国外呆的时间长的人,外语很好。原来英文好的,如果总写中文,英文就不行了。所内与国内生产单位接触少的(如第四纪),总用英文写文章,英文也很好。国立科研单位要已经开始引进外国人任职。逐渐国际化也许是趋势。冯康、张关泉大部分都用英文写文章,这样与国外交流很方便,学术术语也准确。国内应用地球物理的年轻人,为了提职称,也要写很多外文文章。那么国内中文杂志就被空心化,怎么办?地球物理学报编委,曾考虑杂志用英文办,以便提高引用率,但这样傅承义老先生留下的服务国内的传统就被改变了。德国日本杂志很多都英文化。国内外企都用英文。国内石油、地质等生产单位的人,原来用英文少,现在走向国际了,对英文需求就大了。国企与外企合资的企业,向董事会报告,PPT、Project就要用英文,英文不好的人就要吃亏。 汉语是多进制,世界语是少进制
3684 次阅读|11 个评论
[转载]关于2013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考试)时间
qiang897 2013-2-16 14:55
关于 2013 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全国外语水平考试( WSK 考试)时间安排的通知 校属各单位: 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2013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全国外语水平考试时间安排的通知》(教考试厅函 2号)文件精神,现将2013年国家公派留学人员的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的有关安排通知如下: 一、考试日期和语种 第一次考试时间定于2013年6月1日、2日开考英语(PETS-5)、法语(TNF)和德语(NTD),口试从6月1日下午开始;第二次考试时间定于2013年12月7日、8日,开考英语(PETS-5)、日语(NNS)和俄语(ТПРЯ),口试从12月7日下午开始。 二、报名日期和办法 1. 报名日期:第一次考试报名时间定于2013年4月8日至19日,第二次考试报名时间定于2013年10月14日至25日,考点可根据当地情况提前报名。考试可以函报,但必须提前与考点联系。 2. 报名办法:采取集体报名和个人报名两种办法。集体报名须持单位介绍信和有考生亲笔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个人报名须持本人的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军人凭相应的身份证件)。报名时,考生须交近期一寸正面免冠照片一张。函报考生,还应向考点提供有考生亲笔签名的身份证复印件。考生考试时所持身份证件必须与报名时所持身份证件一致,身份证件不一致者不得参加考试。 三、报名考试地点 1、西安外国语大学为英语、日语、俄语考点之一,电话:029-85309384。 2、法语(TNF)可在以下考点报名考试: 北京语言大学 电话:010-82303550 上海外国语大学 电话:021-35372584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电话:020-36207153 3、德语(NTD)可在以下考点报名考试: 北京语言大学 电话:010-82303550 上海外国语大学 电话:021-35372584 四川大学 电话:028-85407413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电话:020-36207153 四、考试成绩 1.教育部考试中心负责评卷并将成绩通知各考点。 2.成绩通知单(合格证书)将在考试后两个月左右由各考点转发给有关单位或个人。 3.考试成绩对于申请国家公派留学有效期为两年。 五、要求与说明 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是拟申请国家公派出国人员获取外语水平达标资格的一个重要途径,请拟申请公派留学及已获公派留学资格但外语未达标人员按时报名。(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比如西安外国语大学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高级班结业证书的教师不用参加wsk考试。) 人 事 处 二○一三年一月七日
343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南开大学外语学科历届毕业生名录 (1923—2009年 )
berlindwh 2012-12-24 19:38
南开大学外语学科历届毕业生名录 ( 1923 — 2009 年 ) 一、毕业本科生 专科生 南开大学 1923 年第一届毕业生 英文学系:黄肇年 马福通 南开大学 1924 年第二届毕业生 英文学系:王鹏云 孙嘉燮 刘菊淡 南开大学 1925 年第三届毕业生 英文学系:邵铁汉 邹良骥 孙毓桐 宋 恒 蒋善国 王淑明 南开大学 1926 年第四届毕业生 英文学第:曾宪孚 林颂河 林祖培 赵漠野 曲诵芬 孙焕文 蔡方选 南开大学 1927 年第五届毕业生 英文学第:曹用先 南开大学 1928 年— 1932 年第六届到第十届没有英文毕业生 南开大学 1933 年第十一届毕业生 英文系:刘毓芳 高殿森 郑兆明 董绍康 曹鸿昭 毛国琦 李维观 安梦华 严先准 南开大学 1934 年第十二届毕业生 英文系:喻娴文 关彦文 周寿民 徐卓群 刘淑清 巩思文 郭沛元 南开大学 1935 年第十三届毕业生 英文系:刘棻岚 章功叙 刘濬璘 黄燕生 李锡垚 萧纯真 彭梓成 林均因 徐文绮 范存道 胡立家 郄树勋 许之桢 南开大学 1936 年第十四届毕业生 英文系:张镜潭 尹赞钧 李惠苓 南开大学 1937 年第十五届毕业生 英文系:章 浵 宋懋如 吴 炎 刘涵芬 王思曾 黄寿同 冯普光 杨聚湧 李金鼑 李田意 南开大学 1938 年第十六届毕业生 英文系:王慧敏 南开大学 1939 年第十七届毕业生 英文系:李相崇 胡淑贞 赵玉良 赵世燕 刘佩锦 南开大学 1942 年第二十届毕业生 外文系:吴讷孙 南开大学 1943 年第二十一届毕业生 外文系:彭克诚 南开大学 1945 年第二十三届毕业生 外文系:杨静如 徐锺尧 南开大学 1948 年第二十五届毕业生 外文系:周福成 南开大学 1949 年第二十六届毕业生 外文系英文专业:何义芳 马 纯 冯士娟 彭培真 麦仰曾 马素鸾 杜之平 南开大学 1950 年第二十七届毕业生 外文系英文专业:谭毕景 杨万湘 宋正龄 卞巂年 郑 娥 刘钟兰 赵慧兰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51 届 刘璐 刘树瀛 徐绪华 索维圻 董云 刘希武 刘祖才 于叶海 唐汝仁 刘涌泉 吴宗桂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52 届 李武华 张 鹰 杨庆鑫 张 佐 宋静存 宫延昭 吕兴周 佟孝功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53 届 铁 明 李祖亮 辛立道 庞秉钧 陈志英 孟金英 陈文敏 李金华 王良碧 杭世闻 吴醒侪 由其瑾 潘祖仩 罗凤英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53 届 (修业四年毕业)韩芳( 46 年入学) 齐宗智 ( 47 年入学) 毛世良( 49 年入学) (修业三年毕业)张登纲( 50 年入学) 鲍良骏( 50 年入学) 陈本和( 51 年由津沽转入) 巴特尔( 51 年由新疆转入)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54 届 劳同海 李怡楷 程启富 徐明霞 柴本良 喻云根 席儒林 李世骥 金东龙 王元敏 梁保成 王嘉龄 龚光宗 金麒伟 卢林生 金昭燕 吴春祥 戈学达 周耀光 田树国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54 届 赵笃倩( 1946 年入学) 欧阳敏昌( 1950 年入学) 余顺贞(同前) 朱莉 范铁夫 于永棣 毛玉芝 施正霞 沈增意(前 6 人为 1951 年入学) 王修( 1952 年转入) 曹德仪( 1953 年转入) 马如宜( 1951 年转入)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55 届 (修业四年毕业)郑作霖 费毓琛 贺彬莹 孙秉和 金星南 李湖帆 孙慧智 吕俊溶 邓颐 曹其缜 刘百宁 陈艾 陈志云 王俊章 沈世鸾 张路彬 张文化 王良调 王秉钧 李光庠 张文德 葛绳武 韩茹莲 刘家起 (修业三年毕业)何邦弘 郑光仁 蔡三辉 贾森林 王宜珍 吴振年 胡安备 罗桂芳 薛鼎 沈曾理 郭文尧 陈道纲 潘我惠 韩约翰 戚长禄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55 届 (修业三年毕业)左振豪 冯国本 唐锦瑚 陈芷倩 孟宪纯 张湘沣 颜琳 蔡惠娘 颜苏 邱宝庭 高山 吴树甲 林庭云 韩镜明 郞力军 陆海澄 郑雪鸿 李家荣 陆培芳 金玉龙 庄小华 黄树民 陈宫禄 朱洛凝 郭威军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53 年入学、 1955 年转入哈尔滨外语专科学校学生 杜丽茹 杨道明 李世钦 郑国玉 宋清溪 贾文光 张正理 王恩钢 王玉彬 孔约翰 陈敏 林敬荣 吴仲星 陆人豪 孙金鍠 麦润生 张庭槐 魏恩纯 赵晓林 吴容辉 徐启慧 王百顺 吴润星 陈焕权 马肇容 黎新源 涂碧瑶 胡文达 黄尔藩 马新鸾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1 届 鲁菊清 马振玲 冯卓 杨新 仲兆瑜 张文 君 邹金泰 胡仲林 白凤娥 伍继祥 张立才 薛健 陆镜生 崔玉梅 徐齐平 庞志民 洪刚 朱袖璋 温三槐 高清正 邓孙馥 陆国忠 钱建业 薛理履 姜炳炘 熊勇义 蔡水润 彭子美 锤咸若 郭惠远 陈泉深 杨庆华 沈瀛 周尔鎏 宁志玲 刘兢文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2 届 王绍武 和铭 刘宝珍 高书宪 李九明 唐朝岳 蔡丽文 杨慕伶 王占梅 杨文 王连瀛 邓惠林 李荣甫 张宝生 张贞贤 谷磊昭 金松庚 宋芳 王向明 周海萍 段彦久 何炳煊 何炳国 苏智娟 杨正和 黄碧 君 罗素冰 王恩杨 许家齐 洪志文 冯文彬 曾小吟 王立 任吉生 杨云屏 陈水明 张守璋 黄浩枢 梁殿驹 沙存宝 叶重强 叶焕祥 李增春 窦世奎 刘煜宗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3 届 吕聪敏 麻殿丰 冯根生 高秋福 陈忠和 孙竹溪 赖仁和 谢维国 张迈曾 侯刚 贾向箨 曾雪菊 钟振坚 李淑明 李士芗 张世华 张克礼 李树田 刘庆去 王章丽 楚秀英 董瑞芳 李正校 刘昭昕 陈书风 陈德福 钟裕信 毛恪豪 李炳森 王炳忠 李连五 朱恩涛 孙进舟 李汉本 李恩治 陈朝高 张凤桐 吴忠华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4 届 董家茗 阿莎 熊静芬 章安琪 李全起 阎连盛 秦风文 王崇绪 刘幸怀 杨宝石 王合仍 胡广忠 陈亦 君 汪翰章 杨新民 何与怀 许仕林 郑荣萱 刘玉华 洪雪玉 王谦 王志洁 张蓉燕 王连义 王鸿 程绍富 郭秀兰 田文进 宋庚夫 武玉贵 梁知心 万昌盛 叶梅珂 林元福 庞嘉瑞 郝象文 徐名雄 郭懿清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5 届 王蕴茹 朱柏桐 孙学诗 崔永禄 谷启楠 王陞印 李明德 杨俊起 梁一雄 常耀信 许荣仙 赵兴 贺曼莉 张培华 刘士聪 李广然 佟学俭 高东山 张连泰 朱文俊 刘焕群 杨进生 刘秀清 蔡文美 庞鹤云 徐基荣 汪莹 宫自强 李维树 吴则田 鲁淇 杨新芝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65 届 金敏宜 袁玉芬 李明珠 赵宏博 吴育群 梁魁禄 马亭骥 张惠森 谷恒东 刘云江 李改杰 陈绍贤 黄世奇 张连奎 李清和 郭兆麟 赵文耀 邢克 常玉玺 诸葛保瑞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6 届 张东华 何荣兴 黄联爵 黎天祥 侯梅雪 柯文礼 翟德泉 林后植 季兰顺 潘文礼 武振民 郗庆华 李肇东 谷景书 张佳芳 黄奕吉 淮清涛 卢翠龙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66 届 杨桂珍 马秀兰 李瑞箱 李艳荣 王金华 赵慧敏 辛颖 郑子臣 张金涛 李红杰 张俊林 王学维 赵芳元 杨景新 张清水 谢全保 陈文柳 卢小合 肖泽赢 呼英朝 崔远闻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7 届 张树林 崔庆平 李良玉 刘书子 谢良珔 朱理璇 高世瑜 佟景明 曹秀芬 王文玲 霍淑毓 王佩素 张月如 常玉心 傅钧魁 陈中渝 销肖章 刘文奎 胡星光 马蔼芬 赵玉玲 吕洪宽 陈继武 叶东炜 吴清馨 李梅章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67 届 王海 高国其 孙占林 张寅卯 刘二勋 吴文良 张以华 米锦芙 刘爱华 崔淑娥 赵景惠 蔡银玲 张乾 马超 许福太 尹景七 袁玉斗 张国良 周庆环 英语师资班 1967 届 ( 1965 年 2 月由文理各系到外文系学习) 胡学枢 王涛 阮佩菊 周淑杰 管淑琴 李景雨 张树东 张泽民 汪士彬 程海波 袁德伦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8 届 高淑兰 张爱玲 王桂芝 谷今秀 刘慧淳 邢桂珍 宋德利 周忠海 孙淑民 刘庆芬 孙秀荣 张士祥 朱绍义 赵范晋 俞松华 卫纪 朱伟文 李静纯 刘占航 刘裕琨 李长进 阮淑雯 曹焕敏 陈福尧 张鹏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68 届 金玉堂 张文凤 赵鸿志 孙凤玉 史占琪 金占亭 高元祥 许淑珍 郑京 訾兆芹 朱雍 许秀珍 马学景 苏文璞 王秀香 刘会赏 张凤仙 陈宽良 王信立 曹振寰 戴经幸 张珊 祝宝银 王安 陆符铭 李福江 翟桂芝 顾爱娣 姜浩发 马维渝 苏立侠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69 届 李素伶 周兆平 王连山 王集成 蒋华上 孙宝林 虞云达 周位林 黄伟良 田淑经 马欣荣 施美芬 郭雅宝 欧阳异发 程鹏 王德元 黄丽和 徐曼熙 马丽荣 张照宇 董双辰 肖福堂 李国振 曹禄岗 葛云松 陈绥 薛琛 张友军 李一中 包家仁 祁琴琴 于桂华 陈俊玉 唐琪 穆启明 韩金旺 傅茂泉 杨铁钧 赵玉玲 秦淑琴 陈振纲 周相田 张文起 李岩顾路祥 赵大雄 解琪美 盛世忠 何振木 孟昭镁 徐志平 孟庆南 励秀仁 刘范媛 赵亚翘 李益荪 孙寿雯 张正荣 张淦平 张淑明 韦荣臣 许定平 王仁武 马维新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69 届 赵华 郁蓓蓓 赵烽 迟传荣 张桂贞 许秀兰 刘小宁 杜泳 陈闰緻 王陇梅 孙文 韩进水 田发珍 于幼梅 彭树堂 蒋文彦 沈庆云 姜维范 马平 李茂兴 霍彩素 董兴隆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70 届 王泰祥 陈荣才 董永沅 谢志强 刘士儒 顾秀祥 刘春海 刘茂生 王有森 杨贵林 邵瑞妹 胡杏芬 张桂荣 昝玉屏 张俊芝 郭常琴 于效英 刘春明 冯锡文 孟庆福 贾春霖 曾尔恕 高淑敏 崔新菊 李艳华 王翠兰 李秀芝 吴群 李同喜 陈伯伦 连恒岭 李叶林 何义章 郑芝锦 赵玉洁 曹玉云 王贵珍 李莉英 由久玲 宋荣翠 赵素池 李维祥 金杏根 赵丛林 邵士宽 王仲有 徐士福 田新年 杨树文 朱延华 曹洪岭 周兴俊 李建军 马骥 田小山 李冰治 周轩进 张军 焦凯民 李亦雄 丛培华 郭考诚 吴其南 王正桐 蔺绍华 林存祥 胡小平 崔立通 外文系俄文专业 1970 届 刘玉华 蔡宝珍 常会民 王桂荣 沙惠荣 郝胜利 吕敏 杨桂琴 谢俊平 陈詠才 森湛金 王金华 王小岐 于如坡 王兆永 韦长林 欧阳民生 宫文臣 佟玉斌 姜天启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1 级 宁洪 程志英 夏未兰 鲍志强 陈美荣 张振芳 韩屹 王永春 马春光 高江宁 赵秀兰 张立利 高巍 李恩成 董秀华 司志发 岳长彪 葛占发 冯晓增 李学森 鲁万明 宋金生 席友田 杨占军 侯洪珍 孟令华 王国勋 洪爱国 韩廉波 冯旭珍 张红旗 薛小敏 田警敏 施京华 吴燕燕 戴丁海 杨利 田立福 宋庆维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71 级 曹绍红 董安薇 乔世范 张俐俐 安爱荣 于吉荣 邵凤芹 张延衡 邢宝凤 佟义凤 赵素兰 谢洪雁 王凤云 村灵芝 徐肖 君 吕文彪 宋作清 宋满堂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2 级 李毅 张中伏 苏秋兰 顾修清 张东波 张明德 王丽丽 宋平芬 王志强 高继明 王毅农 杜朝华 廉征征 刘英敏 贾辉丰 吴立志 熊蕾 解鸿茹 丰燕燕 刘太春 孔伟 臧树林 张德文 杨佳华 张桂凤 刘玉英 田宝刚 韩立国 赵朝安 张振勇 杨沛生 谢孝明 姚暑天 辛占瑶 赵彦琴 姚辛 陈志忠 张绍岭 林解放 苏福忠 周治淮 秦锦秀 郝志东 孙建国 靳里曼 王金程 方慧敏 栾克 邓丽亚 谢世明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72 级 赵升 马威 王金庭 刘令 君 吕和安 孙玉林 李濂如 王洁芳 潘丽华 李凤英 许卓 蒋琳洁 刘建霞 李勇 张元兴 秦护福 贾玲 郭铁山 黄占福 郝江兵 张世和 刘德利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72 级 史扬 韩春玲 宋家玲 局成志 刘娆军 李友林 于再清 才建辉 刘云玲 曲绍明 高迎春 王松滨 张金山 宫桂琴 柳玉其 杨力军 熊海珍 阎福林 林克努 于励 曲筠华 滑本忠 张新华 杨惠民 杨国俊 王桂奇 侯霞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3 级 张同兴 黄涌 成焕武 袁增卫 肖忠林 张晓松 杨宝文 杨桂英 周宏伟 王之佳 李萍 庞建荣 祁金凤 冀冰 邢宝英 马元新 田琳 王爱萍 窦康人 崔秀发 李广琴 张秀英 张树华 李德宝 朱国强 嵇伟武 刘凤云 崔建英 刘津开 李红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73 级 刘朝驹 班赴胜 杨万昭 杨克恩 阎明 万家泰 郭惠兰 陈淑英 杨桂 君 张秀敏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4 级 李英存 黄世安 张利娜 王琴琳 高娃 黄刚 李勇 张联利 林爱华 周松 向晓平 陈希淦 余永生 肖仿田 王伊新 王伊丽 古力巴哈尔 魏振山 罗玉梅 阿去克 刘新 常晓青 谢亚振 托合提 刘新 常晓青 谢亚振 托合提 翟凤琴 杨国栋 丁秋兰 毕德啟 梁建新 王萍 林秀兰 王洪玲 刘征 张淑云 刘玉萍 祖玉群 彭严贞 王晓 刘淑琴 曹凤梧 吕传红 王广忠 刘生 刘长林 陈立山 赵建卫 赵宏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74 级 刘炳智 刘训勤 刘进美 刘金钟 刘玉芬 刘凤清 尤连芳 高虹 罗萍 李萍 杨玉林 和玉萍 张秀华 阎欣惠 郑立红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5 级 郑恩和 吴悦民 李文生 田连凤 刘淑兰 陈丽华 吴秋元 张淑惠 穆英 邱宝光 郭晓华 邓立军 杨冠茹 马学军 刘宪平 李瑞婷 王平权 董彩玲 李秀玲 赵丽霞 徐月芳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75 级 李砚芳 任学强 于占华 杨恩玲 黄淑珍 邹燕 李小兵 陈琦 贾树麟 徐连华 李萍 侯玉珍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75 级 殷东屏 酒济川 乔宇光 朱清新 牛广来 李华平 陈世平 李效东 焦亚菲 辛繁峰 李淑梅 张秀芬 董科军 车凤洁 李海燕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76 级 马红光 苏和平 冯建民 张向平 刘培伟 赵朝阳 王新安 张春来 李坦宏 苑俊华 徐春玲 王立工 张桂芝 李彩娟 张建荣 张红 李凤茹 许爱凤 孙新 李倩 李宁 冀秋平 傅金玲 赵玉惠 周建军 薛金生 李会敏 阎玉坤 李京 雷素文 王振立 甄瑞英 刘维国 王力军 田伯涛 金榕 杨改林 林贞国 孙湘珠 王诗瑞 姚晋泳 李晓光 岳华丽 杨建敏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76 级 李维卫 丁连红 温淑荣 马芝芳 赵济湘 汪友成 魏建国 陈立惠 邓邕寰 黄肖祥 谭庆存 翟永念 徐洁清 金联南 杨景宪 辛凤敏 何广奇 穆瑞路 高景建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1 届( 77 级) 刘又本 邢程 董立彬 蔡本通 贾虹 朱桂华 赵华 刘学英 燕晓红 赵彤宇 刘少波 崔维杰 李敏 袁海旺 曹津西 呈正康 刘静 邢纪静 袁玉环 林杰 李凤茹 玉玲 刘英 周可荣 李建东 杨莉 杨丰宁 郭凤鸣 胡南 张春生 李桂华 王文霞 李军 阚春玲 曹宝书 王维民 刘翔 王心杨 宋妮娜(后二人未毕业即考取了研究生)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2 届( 78 级) 梁占华 徐梅琴 聂军 索金梅 安珊 习军 李娟 许丽萍 祁嵩 田俊峰 刘永涛 靳翠薇 杨乐梅 刘若珊 义高潮 李国庆 么品利 刘丽荣 张跃进 李天林 迮卫 王雷 宋哲 温晋根 杨士吉 姚任民 吕维平 王晓梅 傅林 陈光 赵文放 于树宏 左耀琨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2 届 毛保红 杨家旗 陈爱玲 李建华 王健宜 齐霞 于振领 朱华 袁越 杨勇 汪晓志 魏建 平 陆新冬 王彦良 姜克实 朱实华 徐涛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3 届 范旭燕 乔德林 周敏 宋丽华 李红 李金凤 马建华 施博林 赵燕 戴美华 程勇 任仲萍 刘云素 任庆兆 雷鸣 饶伟 刘进 王小平 汪惠娟 张士展 徐英瑞 鄢立群 孙建华 森莎 丛军滋 隋武 戴欣 王月辉 申知非 杨凌西 郁祖贤 何安萍 田玲 阎鹏归 李晓群 王钢 靳燕霞 于澄涛 李文则 郑琦 傅平 肖立新 刘大卫 孟嫱 杨月 李菊菊 吴春 田桂芬 于京春 李冬辉 刘津生 詹晓宁 柳伟 李宏 薄滂沱 王丽娟 邓宇慧 黄任刚 徐英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3 届 越威 吕志强 李国峰 朱列 杨浔 刘建民 刘亚东 田鸣 邓文丽 陶述燕 曹永辉 辛崇阳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4 届 刘红旗 刘少芳 刘鹏 王永威 陈小菊 陈桂芳 韩英华 张荣辉 陶丽 丁文正 韩梅 杜鹃 陈小 君 林叶云 左梦华 李鸿梧 邱朝辉 施振宏 吕春光 燕维廉 石宝瑛 魏文生 刘文汇 胡克立 崔志勇 董大明 沙丽金 蔡习静 杨红妮 田颖 石武 赵敏 谢欣 杨艳敏 霍颖颐 汪琳 邓筱莲 杨少伟 王凯 成晓强 王岩 郭瑞红 孙绮 刘月静 张泓 杜微吴伏生 李前程 王丽雅 解维虹 陆娟 秦喜清 赵兴民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4 届 王玉 李强 王盘华 应中元 赵凝 沈丽莉 张国璐 汪云霞 韩桂月 田键 赵凤妍 季宏 王红霞 文成峰 王海涛 崔建中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84 届 邢秀丽 蔺惠民 董少艳 魏玉斌 李源 张元秋 贾文才 李玉香 袁林 刘国平 英利荣 王艳芬 陈津荣 孙庆 张晓强 外文英语专业 1985 届 员静涛 明明 张艾秀 崔长青 张海英 宋越 裴志勇 宋波 李柳平 张碧竹 张惠萍 王春鹏 张益俊 郝纯洁 陈岩 刘建华 丁为公 耿晓 武非平 王虹 蔡克冬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5 届 姜桦 果振邦 金仁浩 金莲河 韩道元 冯小东 郑欣 吕梦宇 周晓红 李振溪 沈长寿 兰红光 张昌玉 姜春姬 史文龙 金智凯 玉启科 石云艳 宋志勇 高晓东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6 届 王敏 周桂兰 王昕 李建华 陈丽虹 杜耀光 陈晓玲 薛民余 刘敏义 郭明芳 毛宁 孙去霞 张宗志 孙青 石爱琼 耿超杰 刘思 蔡本红 段津 苏音 杨慧兰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6 届 金正焕 刘晓涛 路亚珊 黄永和 朴莲花 薛建华 陈黎明 张莉薇 邓桂华 安贞焕 金芝兰 康建国 李花善 王婉莹 由同来 外文系语专业 1986 届 梁玉杰 任建明 孙辰文 张宏 李霞 穆凤玲 崔少纯 李洪涛 于燕英 张红侠 陈慧 杨艳丽 李洁 路雪莹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7 届 步科跃 刘成根 张红莲 李朝毅 张良斌 唐进宇 郭敬卉 张金海 陈海旭 孙生智 岳万安 崔凤 王国文 黄若燕 张英 王晓辉 白莎 刘瑞红 刘小红 赵学军 刘学元 张振云 朱虹 吕爱军 贺银花 王淑英 申键 杨璐 李军 王利民 韩晓波 刘岩 任育红 董红梅 薛念文 吴克亮 王国文 张翠萍 许朝友 王静静 姜丽萍 郝越 蔡少玲 雷克中 王萍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7 届 金鹏龙 梁烨 张方国 房玉华 秦广玲 李欣 郑梅 杨林斌 周建辰 刘丽 单亦学 高向东 李青 范夕河 杨静云 高玉红 李伟 赵玉霞 韩立红 董铁牛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8 届 侯福莉 杨培荣 钱卓洲 焦占军 龙胜东 许秀娟 黄艳杰 张卫晴 宋小平 浦红梅 杨俊梅 肖奕 梁帆 黎艳 刘伟 邓天梅 田舒 李丹鞠 陈孟华 兰仲菊 李静 张云 赵存玲 丁琳 龚雪 马静 陈岩 张蓉 延俊荣 李险峰 田玮东 范国华 施向红 常慧芹 丰卫东 刘纪松 何文静 王凌云 何海英 张帆 李德民 陈更 赵晓东 王强 管沛 王颖 王楠 孙学军 王莉 谢卫红 张悦 王华 汪淳波 朱友达 孟勉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8 届 杨吉平 汪建秀 张古军 李小迅 阎宝星 陈效禹 袁淑香 全顺爱 胡兴荣 崔民 张荣林 逯吉东 韩今玉 郭美兰 浦勤 吴艳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88 届 张铁华 于丽梅 郝淑霞 姜续红 张立仁 汤鸿凯 孙亚秋 王若松 王桂香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89 曹海陵 张彤 谢朝晖 张建英 马慧勤 刘玉娟 王玉会 浦亚芳 吴砚华 董青 鄂涛 程贵波 毛蓉晖 张琪 郭春燕 唐利军 程碧海 荆沂萍 谢哲强 王洪宇 张冀 郑钧 纪虹 霍东烨 王薇 史清峰 李桂琴 王志安 席文兵 郭莉 兰梅 李翠玲 李洪林 李筠 刘红红 王少玉 徐学东 徐以庆 许平 薛曦东 叶文玉 张彬 陶继红 刘翠琴 宋飞 张瑾 张荣华 张淑华 张文红 祝礼秀 邓 君英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89 届 岳忠科 王文艳 金成吉 郭玉琦 张红兵 郑顺爱 焦宏音 张东明 叶继红 史东阳 赵春光 李重锡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0 届 严圻 乐双明 戎昭莉 佟永杰 田建华 彭振 刘艳慧 赵耿 张奇志 刘淑梅 沈映辉 朱广军 乔新 张保红 王永康 陆艳红 赵敏 熊佳 杜海 任伟 冉红柳 曹秋林 张新军 吴静 肖蓉晖 李晓虹 李红英 韩芙芸 周宇红 顾红梅 高嘉勇 孙洁 王海燕 刘珞 王霞 王澎湃 窦玉龙 赵唯 张淑华 卢建民 高燕 李莉 门镜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0 届 朴春花 李海元 赵春英 单素坦 杨丽兰 客文育 孙雪岩 王忠涛 郭春玲 徐慧京 张红涛 张秀平 孙雪梅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90 届 段立宏 刘威 陈林 安丰利 肖飞 贺珍桃 范晓梅 刘金标 王洋 满德 君 王育玢 刘飏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1 届 杨东 卞红 王虹 贺伟雄 解常晴 孙静 侯立冬 张秀莉 沈炜 赵红 陈克超 徐惟惟 鲁海渊 陈冰 徐立新 刘生亚 张文欣 李粉香 朱海燕 左薇 王国强 姜岩 杨军 刘秀东 张颖 冯冿 顾立民 李永青 高健 王咏梅 曹东莉 孙喆 吴松岩 张瑞 田欣 胡晓艳 崔学梅 郭树钧 张青 黄涛 王青 谷晓婷 张朝霞 吕明 欧阳佩莉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1 届 严顺花 崔英爱 金顺福 金惠兰 姜敏 张志国 孟锦明 刘丹 连永胜( 88 级)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2 届 王芳 王铁英 牛红英 刘文捷 刘佳冬 孙喆 李玮 李丹红 李红文 李秀丽 许立冰 许达春关元媛 朱蓉蓉 陈滨 陈晶 陈曦 张翌 汪瑾 吴传莉 范红 柳松 赵晓力 周肖奕 侯莹 姚金梅 殷雪雁 符砺 谢光敏 崔晓红 程丽 鲍梅 王闻 任勇 孙宝国 朱小凡 李建军 孙志彪 姜达付 胡建军 柴晓锁 朱世涤 薛田 余翔 曹成杰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2 届 王风兰 吴艳红 金英玉 董晓薇 任永生 朴雪峰 朴海光 陈若彧 孙飞舟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92 届 黄莺 王艳茹 王晓菊 王淑风 卢颖 孙晶 吕适羽 李爱阳 徐琰 崔萍 温卫 丁峰 王文江 李曙光 郭建勋 饶爱民 外文系英文专业 1993 届 陈小莲 刘史涛 许林洁 易冬云 张小乙 刘芳 陶茜 王清 王双 殷悦 孙长白 曾峻 连青松 翟羽佳 罗思伟 郗梅 张锦 王健 杜春 关珊 张静芳 周炜炜 杨勤 孙厚廷 汪巧杰 刘红梅 李秉勤 吕芳 栾新梅 刘红梅 刘丽梅 吴小灵 李京 娄瑾 路兵 彭雁 王晓 君 野天琳 刘天英 李现宏 王振文 叶健强 陈松林 欧阳为民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3 届 陈琦 柳善花 王海霞 费晓洁 南善 金莹 郑斌 刘丰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4 届 田桢 陆愉 刘芳 郝亮 宋晓明 汤海萍 菅珍 洪玮 梁兆枫 李园园 黄轶 石磊 蔡坚 李友忠 陶天枢 陈树森 杨向红 朱玉璟 马素樱 张立轩 曹瑜 王雪 黄静 田林 尚旭 孙俪萍 杨宏伟 姚友本 吴海芒 杨应时 于欢 孔兰芳 单清宇 张羽 赵雪蒞 吴晓梅 李杰 杨莉 梁岩 林沣 王冏 李琦荣 尚思毅 李晓寒 陈海涛 陈雄伟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4 届 刘薰 董爱军 李明月 朴春梅 张文婕 徐萍 李明 韩燕丽 陈吴 陈瑞 周喆 张杰 金峰旭 玄伟奉 孙进 外文系俄语专业 1994 届 董绘丽 曲广荣 姜敏 张冬燕 赵春梅 习军玲 局向红 赵薇 赵小清 闪烁 赵阳 刘羽中 赵金凯 刘贵林 王兴思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5 届 孙月 李春梅 严萌 宿玉荣 林蘊芳 郭晓敏 张湲 柴红樱 栾莹玉 张菊 李梅 夏华 李驰 周长青 张伟 万红 高红莉 王晓蕾 谢幽艳 田华 中彦 李真 朱星丽 肖良 谷军胡阶娜 王薇 张良 郝勇 刘晨阳 李春江 刘莉 张铁鹃 曹昕 黄金谷 何艳辉 王有莉 段秀娟 刘慧娟 崔文艳 曾倩菲 欧阳茜 张航 徐晓静 李园 高福光 夏应显 胡宁 赵纬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2 级(专科) 高飞 高健康 胡燊 靳长胜 王翔 熊博明 张虎 朱江 陈晨 陈新萍 冯郁 高玲 高明 郭晶 韩静 贾妍 李勤 王维 王秀菊 杨静 张旭 张蓓 赵红梅 窦兵兵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6 届 李正辉 常维平 曾立 张铁 藤铭岳 李占红 邓玉汝 陈建平 韦莉 凌云淑 陈曙虹 孙桂丽 尹畅 朱林勇 高凌云 胡悦 李杰鸿 刘安丽 杨丽 杨晓岚 余静 张驰 王长江 刘志宏 胡海龙 王竞丽 粘风梅 张云燕 赵晨 玮 徐梁 傅志刚 周佳球 范亭 王月华 孙月珠 杨闽 金铭 刘超 张珂 苏雅红 沈陵 孙兢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6 届 金哲 金东海 李明默 李韧 吕晓阳 马学甫 陈颖 方静 金慧顺 金玉香 肖平 李娜 刘沂虹 芦英顺 曲晓云 外语系俄语专业 1996 届 曹强 李伟 关长宇 刘军 孙鹏 田志伟 吴宝晖 刘未原 田伟玲 田亚英 吴丹 张玲 张旻 张萍萍 陆华娟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3 级(专科) 龚沿华 曹永昌 吴新亮 周磊 贾承飞 程昊 万莹姬 倪迎 傅新国 徐琰 蔺怀彦 曾慧燕 高敬贤 徐守娟 陆帅 高虹 任少健 逯晓婷 外文系英语专业 1997 届 史俊青 陈焱 陈文珊 肖慧 谢静 张佩 李晓蕾 李颖 刘佳 李春林 孙大章 陆小飞 郑常卫 仝丙军 杨光 侯菊睿 郭嘉 孙立 王袖 吴亚丽 蒋好书 张伟丽 周洁 栾楠 胡严泉 汤涧 朱哨 张玮 张晓夏 王利钢 刘小蓬 胡小萌 傅力 王贺 莫红 王倩 寻艳红 李江 李欣 李旭生 张琢 张立波 魏亚晖 颜亮 张长伟 于达明 朱丽娟 外文系日语专业 1997 届 赵色恺 金明姬 吉霖 汤薇薇 姜春花 许岩 贾莉 金明鹤 刘春杰 梁剑 李良岢 田光龙 朱钧 外文系英语(文秘)专业 1995 级(专科) 姜小杰 刘建丰 汤伟 王玉宏 吴杰伟 陈燕 孙颖 范瑛 尹向华 魏华 马春苗 杨波 喻玉祥 邹晓健 刘立英 刘冰心 刘丹 李红 侯晓强 周旭芬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1998 届 于倩 夏少杰 吴敏 简放宁 朱蕾 朱锋颖 吴晓芸 张涵秋 刘勇 谢文萍 刘海懿 栗莉 官晓锋 姜淑芹 蔺玉荣 卢爱华 阮艳 君 崔瑛川 刘欣 陈艳 陈芃 贾丽阳 武得花 李林杰 路志宏 王近近 李爱京 李晓莉 康宇 谢孟多 王晨 刘静 张建华 杨书 刘攻娟 陆子瑜 陈蕾 张怡 姜世明 梁中华 钟长鸣 上官亚楠 外国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 1998 届 朱勇 王冬焱 孙赛茵 王莉芳 朱晓珍 彭鹏 何霞 郭建芳 黄金葵 郭玉华 韩伟雪 梁亚婷 侯建军 王茜 陈宏波 张晓燕 郑东明 沈颖 曹瑾 孙雯 杨春丽 吴伟 楼旻 潘力剑 冯云辉 曹腾 陈丽娅 外国语学院外贸英语专业 1998 届 丛晓华 陶娟娟 张少萱 雷晓霞 李冰姝 马文清 黄力求 吴琦宁 顾岩 刘卓 张斌 杨秋惠 邵昕 王东 姚青 吴军 王龙 刘怡康 王盛 彭珺 于浩 王鑫 张莹 陈燕 张宏浩 洪岩 廖婷 刘淑杰 张磊 韩锐玲 邵黎明 朱莉 张颖周 张翠 君 杨俊琴 李晓燕 王轶 张丽荣 吴雅坤 成志慧 张雪梅 沈彦 田玉龙 于美霞 马巍 徐沈川 蔡忠维 冷娜 赵立冬 李周晓 鲍淑琦 孙娜 杨立伟 汪海 谭炜 石磊 宗倩 窦彩玲 周建军 阎志明 于立渊 袁艺 张彦伟 李亚徽 赵丽 白静 段辉东 马志达 苟静 何戟 林海 路伟 关荣荣 刘宇凯 卫娟娟 刘镇 王艳明 朱 江 田陌晨 郭小鲁 外国语学院英语(外贸)专业 1998 届(专科) 孙慧颖 张靖远 赵宏梅 王维宾 安慧 姜囡 刘晓莉 史 怡 杨蔚 代二红 原华 高元影 马书梅 马晓红 王同英 张香芹 王赛 潘莹莹 刘桓川 刘志钢 李大军 阎立梅 郑海妹 王洪雨 孙冠山 姜广鸥 许再宏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1998 届 李玉龙 崔光华 刑 臻 徐东花 康 健 徐英华 金美兰 贾倞 徐丽萍 李顺姬 王玢 廖卉敏 尹莲姬 外国语学院外贸日语专业 1998 届 佟竞 张扬 张晓东 林南 曾晓丹 唐岳海 曹述坤 史馥兰 门闯 侯锋 陈冠宏 邸静 林伟华 杨亮 刘玉芹 刘凤杰 吕红魁 黄华 马珩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1998 届 费国强 冯来臣 康飞 商国军 吕丹 郑石 包琳 沙莉 时丽丽 周晓凤 庞然 刘吉秀 段芙蓉 程校红 王微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1999 届 徐国华 辛刚 王动 姜以超 李挺 梁锋 卢嘉 随红旗 巫剑峰 徐泉 钟健 蔡晓卉 初萌 房莹 高雪燕 韩月琴 黄惠 姜勇 李春花 李亚卓 李玉珠 刘津娜 刘晓捷 刘蓓 娄世艳 马凌 潘洵祎 祁凡 乔雪瑛 孙方敏 王聪 王曼 王前 王莹 王园园 吴 霜 姚燕 叶振亚 张海燕 郑岩 张加宁 刘晓娟 外国语学院外贸英语专业 1999 届 布亚楠 董红源 贺鸿昌 黄增开 孔博 李志原 林超 刘伟泉 刘祝奇 门健仁 潘志刚 邵有强 施龙 宋晓东 孙彤 王志勇 肖荣 徐茂兵 杨晓荃 张宝旺 张培林 张志胜 张焱 赵世信 周歆 毕 辉 曹艳春 陈晓丹 陈晓红 邓霞 杜红 杜娟 范明婕 冯欣欣 傅玫 葛扬春 关铁琳 贺芳 李琳 李萍 刘晓冬 卢春梅 马宁 马群 马英伟 潘春榕 潘欣 沈 静 孙佳颖 田辛心 王洁衍 王丽娴 王玲巧 王晓 王莹 王薇 王璐 王鑫晶 温娟 吴红 吴蔚 吴颖尔 吴玉坤 肖雨 徐锋 徐 蕾 徐莹 许莹 严蔚 尹晓丽 章月凤 张美雯 张妍 张依琳 张元静 赵学慧 朱琳 廖兰 外国语学院旅游英语专业 1999 届 黄立军 简锦亮 刘剑明 钱晓颖 周如金 蔡乔毅 常美香 耿鸣 耿珣 回春萍 李燕 林晓萍 卢旭 任楠 魏南枝 吴晓玉 吴莺莺 兰田宁 李艳平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1999 届 蒋兵 宗光远 何锟 李江华 李晓薇 刘丹丹 刘素 君 刘雪飞 曲莉 孙毅 岳晓慧 张洁 朴光日 外国语学院外贸日语专业 1999 届 陈基伟 高永柏 邵江平 王雪峰 陈淑清 黄莹 李海霞 李含实 李坤 林萍 刘桂萍 罗秀娟 杨亚卓 尹 卿 张金艳 张抒怀 张宇 邹倩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0 届 陈璐 姜文涛 吴 敏 张慧聪 贾宁 崔妍 李晓霞 刘洁莹 刘莉华 叶祖丽 宋立 君 王钢华 曹杨 曹钦琦 陈冰 陈菊红 陈美虹 陈庆玥 戴昕 丁桂芳 冯岚 葛爽 郭崇 郭芳 胡建萍 黄笑春 姜玲 李汉宏 梁宇力 罗艳嫦 马雯 君 邵鸿雁 王楠 王晓洁 许迪吴玲玲 杨莉 袁磊 张军 张宇 张巧丽 张妍妍 赵一娜 外国语学院英语(经贸)专业 2000 届 和览 鹿燕 潘振 董照辉 韩鹏 张天 喆 段桃 多津玲 韩燕 顾文辉 王丽荥 温震 曹怡 陈嘉蓉 崔春 董静 范国文 甘甜甜 高雁 龚海 顾昊 关超 官生文 郭菁 赫军燕 胡芳 胡方烨 黎爱兰 李静 李婉 李洪颖 李家琳 李金朝 李雪菁 吕萍 罗毓听 阮明 聂小敏 欧阳岩 沈岚 寿洁 宋侃 宋睿 苏心 唐 君琦 王辉 王瑾 王茜 王玮 王超凡 王琳娜 王美莲 王文悦 吴茹 吴颖 吴卫森 吴肖丽 邢旭丽 熊银娥 徐英 许静 姚佳 叶伟梁 殷玉萍 曾洁琼 张蓓 张春光 张建敏 张中林 赵璐 赵建锋 赵明明 赵亚强 周伟 朱敏 周晓晗 朱萍 朱丽丽 李静 外国语学院英语(旅游)专业 2000 届 南吉华 吕玥欣 吕惠敏 刘薇 戴静 沈洁 戴茸 耿旭 耿科研 李咏絮 刘莹 时光远 史佩 女燕 孙玮 王欣 杨晋 杨轶 姚萍 易梅 张莺 郑吉 朱敏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0 届 赵春晶 马琳 邢媛媛 蔡印同 贺立群 李歆 刘焕玉 刘玉涛 鲁湘莲 吕学森 石柱 张兆宇 赵丽娜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0 届 蒋海霞 岳波 胡进 陈春黎 董胜开 李娟 李凤成 李跃静 王繁 王瑞玲 徐洋 杨丽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0 届 陈姗姗 韩诚忠 林正锦 刘斌 刘玉铭 柳树权 钱骏 孙玉庆 唐富春 谢米 严俊 边霜 张松晓 赵国柱 曹静 戴春玲 何蓓蓓 吉喆 纪雪峰 蒋娟 寇杨 赖晓玲 李燕 刘佳 刘璐 马静 马媛 孟令霞 莫舟 庞静 齐飞 邵宏颖 宋一楠 孙恬 王敏 王若欣 王薇 王恺骊 温江红 吴晓菲 夏妙月 许永梅 许娅 杨波 尹春花 岳鸿雁 张静 张卫琳 周娟 周雪莹 朱玉 斯琴高娃 外国语学院英语(外贸)专业 2001 届 张乐 丁林生 孔维军 栗昆 廖小周 林昊 刘松 鲁东彬 邱伟科 王冰 王兆 萧玮 杨侃 袁泉 岳强 张铁根 阎凯 敖芳 曹蕊 陈芬 陈敏 陈颖 陈芸 邓霞 丁新燕 李琳 韩文箐 胡莉萍 来晓燕 李悦宁 李茜 刘海娇 刘静 刘振坤 刘璐 罗扬 马涛 莫莉檬 聂婷 潘苏悦 彭霞媚 强英 秦淑敏 石梅芳 孙会玲 孙晓辉 唐芬 汪王颖 王淑芳 王彤 文宝萍 夏培婷 徐德慧 徐徐 徐芸 阎菲 杨梦妮 杨巍伟 于慧卓 于薇 余琨 岳颖莱 张丹佳 张敏生 张鹏 张颖 张怡玲 张璇 赵翠丽 赵璐 赵霞 郑可菊 郑小洁 郑雪莹 钟汀 周静 周蕾 朱晓霞 皱莉莉 黎爱兰 外国语学院英语(旅游)专业 2001 届 黄慧文 黄静 高新 李剑 李永辉 刘伟 尹硕 费爱瑛 赫东娜 简悦 李丹 梁珂 沈忱 吴琼刘慧媛 陶莼 肖威宏 周晓晖 朱峰 朱盈 仝凌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1 届 程静 肖熠 熊诗颖 段娟娟 付志芳 客力洪 李妍 刘海燕 邱玲 宋捷 孙丽 王慧 王艳 王远辉 王茜菲 许昊 叶琼 俞捷 张俊尧 外国语学院日语(外贸)专业 2001 届 陈涵石 韩斌 秦国 藤洪武 邹小宁 毕海霞 金晖 李可斐 李丽 林东霞 孟琦 乔园 宋京津 谭听 唐丽 王丽 吴婵 吴昕 谢辉 嵇兆炜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2 届 高云虹 张勇 于洋 宋金莹 申粒蒂 王玉珩 刘欣 孙伟 杨晓丹 贾丹丹 欧琛 李洁 饶莉 赵晓燕 姜贵梅 邓蕙 邵文藤 史 君 赵姝迪 李养妮 欧亚 罗颖颖 邢悦 陈早 胡瑞 李彦民 罗贇梅 姜男 刘洋 王飞 刘艳丽 安跃明 闫颖 朱蕾娜 李春 李希崴 郭颖 刘杰刘红莲 罗丹丹 林尧 庞莹 丁修锋 张砚 孟宪煜 高伟琪 王瑾 齐悦 王薇 朱柳 罗与璇 张文宇 郝莹 外国语学院(旅游)专业 2002 届 郭琳 康林 咸慧 张丽娟 孟雅琳 王聘聘 沈潇 于佳 冯震 杨倩 胡婷 宋佳 杜钧 王雪 李媛 金春翔 张微 肖小外 方伟鹏 伍小月 外国语学院(外贸)专业 2002 届 张兵 李水红 张洪斌 莫文静 朱建中 刘维 郭雯 胡茵芃 刘涛 沈晓波 骆宝 张力 李文国 刘未未 王苑菲 郭嘉昆 郭瑞钢 任蓓蓓 丁燕燕 朱仁印 刘丽霞 张箭 郑春清 张立平 范盈 曹月 周隽 何雅昆 李美娜 王琴 李蔚宜 王娜 彭燕 李响 林可 侯颖 张桂芳 李玺 沈莹 阎凯 马娟 张楠 贾玥 王新巧 陈彦 常薇 王彦慧 赵斌 马雅娜 冀嘉蓬 范蝉秋 梅丽华 黄博 杨明 王琳 王红 崔蕊 王月明 王新慧 韩冰 曲妍 刘爽 郭松霞 文清铭 吕苏昆 刘燕春 丘星明 周米加 曾宪隆 古耀明 王升宝 肖龙 熊海芳 河旬镐(韩国留学生)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2 届 冀美玲 尚菲 王云鹏 王静 赵红芳 周蓉 马克坚 邓云 邵长亮 朱红亮 胡勇 王崇宝 王琳王晓辉 赵丽 曹燕 闫海泉 丁莹 朱林雨 范晓杨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2 届 郝艳萍 吴贺 李莉华 张丽立 李晓键 刘美娜 韩晓光 刘延辉 王霄 陈磊 王娅婷 孟海涛 王红梅 王醒宇 张扬 刘恺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3 届 储信艳 赵靖立 赵小川 陈楠 石冬梅 魏莉 郑启航 吴红 刘燕 王险峰 杨研 刘甜 刘杨 吕晨 吕静 马喆 田丽 王静静 吴玉贤 徐慧 于婧 俞容龄 章霞 张晓娟 张艳 赵岩 周燕红 王央 赵钊 刘琪 刘夏 白涵 柴维佳 耿婧嫕 李妍 王喆 王婷婷 魏京芳 杨健 邱勇 梁晓光 谢宁 刘锐敏 王子 君 孟阳 许婧 王芬 金凯 蔡素丽 杨雪 魏薇 王悦 王红 万琴 李洋 胡松阳 高玉玺 田佳 王津 李蕾 李维维 张妍 姜晶 王曦 李鹏 陈燕 董丽娜 房芳 李宝梅 李海燕 孙海云 陶丹 万芳芳 王佳 魏伟 张璘 吴力菡 谢菁炜 程鹏 张超 陶然 赵谢杰 严妙 易龙 姜蕊 翟洪霞 陈诗炜 单堃磊 郭智渊 罗 君怀 高立 冯晓婷 高娜娜 陈俊颖 吴笛 王娟 张灿芳 张艳 朱姝 郑蕾 于莉 吴亭亭 张围 张媛 方彬 张蕴之 周莹 刘天萌 刘莹 许亚明 胡彦彦 费秀艳 缑晓慧 陆季 王悦 迟学旺 王丽 陈舒舒 王旗英 过君毅 马杰森 洪金库 王丙强 延炎 王娟 方瑛子 麦志云 岳佳洁 郑小星 张馨予 简志梅 孙永强 马玉琦 张莹 芦欣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3 届 张晴 贾佳 梁爽 刘涵 孙同宇 叶玲芬 张赫 张晓霞 张哲 姜道广 闻力 张蓓 张焕 朱学松 王丽萍 李云萍 许仕宁 张为微 章晓华 蒋璨 张凌 徐美丽 刘建凯 丁娟 李颖 刘薇 马文 南海燕 牛晓锐 白春然 李晗 郑晓燕 张琳 王宏超 申哲 杨静 何伟 陈林俊 庚蛎化 张锦章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3 届 任玉洁 王晔 侯娟 李永刚 杨健 肖丹 翁波 于悦 张颖 刘翠芸 尤航华 王瑞 应维峰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4 届 蒋雯 鞠明 张静达 高伦 韩珀培 黄少荣 黄宗贤 姜卓衔 康宇 李晓 刘棣 牛卓 尚晓天 孙勇 王飞明 王盼礼 王闻 吴继斌 肖美华 杨戈 杨鹏飞 于凤明 喻依杰 张国 张教运 朱丹平 覃捷 毕蕾蕾 蔡晓丽 曹春瑾 常丽 陈霄虹 陈曦 池平 邓薇 杜一宁 段艳丹 付丽 高寒冰 高思 高玉茜 顾艳萍 郭霞 郭勖 韩薇 何欣 贺媛媛 雷洁黎 黎瑞贞 黎珊珊 李芳 李慧 李维 李晶晶 李欣 李永芹 梁登 梁剑雯 刘丹 刘贺 刘彦秀 刘薇 柳梦瑶 陆向华 吕舷 马洁 牟妍妍 邱华英 邵长梅 邵梦 施卫艳 宋慧 宋钰 孙洁 孙维 唐磊 王小娟 王倩 吴琼 邢薇 邢钊 徐玮珘 许巧玲 杨海燕 杨静 杨晓芳 詹婵娟 张丹枫 张玲 张贞 张倩 赵玉 赵岚 周健 周娜 朱春艳 朱玲 葛璐艳 闫兵 李昂 马骏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4 届 胡亮 刘刚 斯新军 王凯 王志强 徐冬荣 曾继新 赵爽 赵顺利 邹卫玲 卞小玢 范欣 符婷 郭宏翌 郭婷婷 霍华 贾祯 李爱华 李美佳 李泽爱 潘焱 邱爽 曲萌 沈杰 沈群芳 宋玉 王莉莉 王梦璠 王旭 武晓乐 杨洋 阳贝壳 于莉 袁苗苗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4 届 邵亿 于启勇 张国斌 张忠鹏 单静 冯丽娟 黄丽 刘文秀 隋文静 孙静 王菲 王卓 吴琼 张蓝月 左唯人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5 届 蒋洋 鲍婕 陈东平 陈双 程同涛 丁宝磊 丁皓 丁鹿 江正涛 赖春 李伟 卢青松 王晟 孙毅冰 唐连志 王晓 君 王英凯 叶宝国 于达 包培培 蔡晓惠 陈晨 陈琳 程聪 范小红 冯欢 付丽燕 管环宇 郭园园 何妍 胡洪慧 胡延伟 黄静 靳绮雯 兰明学 李晶晶 李平 李青青李喜梅 李向梅 李小华 李昕 李英莎 李玉珍 刘林立 刘文嫔 刘潇杨 鲁妹 陆楠 陆秋江马金凤 马丽 孟楠 秦华 秦娜 师文淑 舒婷 宋士丽 孙娟 孙琳 孙玲 谭翼 唐东琳 温娟 陶文玲 王粲子 王莉莉 王文贞 王晓晨 王英杰 王珍时 吴梦翰 肖海芳 肖薇 杨迪 杨琼 杨姗姗 杨婷 姚璐佳 尹珏林 尹然 岳建辉 曾尚春 张隽 张利洁 张文燕 张宪阳 张亚苹 赵航 赵维霜 郑蕊 郑晓静 郑雪 周炎焱 祝维 刘晓隆 邓霄妍 左鹤翔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5 届 卞虎 陈森 范春飙 李德鑫 李多 李居奇 廖小彬 刘猛 马彦超 温美春 武元 赵欣 曹薇 陈金芝 崔颖 冯美 黄昌琼 黄玉平 吉翔 靳佳萍 刘琴 刘香菊 聂晶晶 邱爱杰 施维 滕丽丽 孙晓波 田少郁 王爽 王雅楠 伍凌娟 徐佳莹 闫文婷 杨帆 杨雪 尹艳梅 于艳丽 张萌 张志芳 赵红 周迅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5 届 路宗明 秦松茂 白兰兰 高晓燕 刘芳 沈志杰 时权 史佳琳 宋菲 孙一明 汪哲 王慧 君 王竞 许敬花 张慧琼 张艳璐 赵芳 赵群 马冰洁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6 届 李爽 徐珂 池心泉 李亚 君 刘蓓蕾 冯志强 葛刚 郭欢 韩捷 解严伟 李东 李会永 刘用 李子鹤 刘成汉 马胜 乔量 孙润生 陶峰 王德义 姚金舟 张坤鹏 张雪松 朱磊 祝付华 包燕 陈婷婷 邓凯琳 贵丽娟 郭佳佳 郭佳丽 韩琳 韩霜 韩文瑶 胡特 康宁 孔雯 李超男李炯 李梨 李明 李珊珊 李蓓 李婧 李淼 廖恬 刘希若 刘晓 刘贞男 马瑞先 潘冬梅 吴蕾 秦晓 曲美茹 饶荻 阮小慧 石然 石宇颖 孙彭乐 孙艳芳 谭晓媚 唐化雨 田颖 王旖旎 王铮 武媛媛 伍艳娜 谢爽 徐燕 徐玮 许娜 杨春 杨建 杨爽 杨一涵 于宝艳 曾怡 詹简竹 章俊芳 张平 张扬 张洋 张阳 张瑶 赵静 赵燕 赵玉芳 甄艳妮 郑蕴蓉 周逢源 周婉琦 朱稚怡 宗志臻 裘媛媛 郝元 闫晓蕾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6 届 田萍 陈继海 金伟光 况冬 刘捷 罗娟 王宇擎 张国涛 董霞 方丽 费凌云 韩雯 纪轶 蒋思斯 赖亚贞 李丽 李莹 李沐 荣晴 司珊珊 宋扬 谭亚琪 陶讴 王丹 王彤 王丹 赵鑫魏钰萍 吴涛 熊喜逢 薛雅肸 叶帆 余萌 余铭 张蜜 张森焱 张妍 赵思洁 赵泽华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6 届 凡洪明 李志 王发财 王吕品 严学光 张夏伟 曹金艳 陈丽丽 高杨 葛倬实 何婉婷 杨蕊 华艺闻 李天一 王莉 王宇 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 2006 届 杨雪鹏 徐召帅 张伯超 张小会 陈麓 冯丹 冯腾 郭愔 韩尧 籍然 鞠庆 刘国欣 徐嘉刘晓晨 卢媛 王文文 尉晓娟 岳瑞 张娟 缪钦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7 届 李佳栋 李洋 孙江 高婧 陈贤玮 陈晓鸿 何煜 李小新 刘文涛 逯国伟 苏晓东 韦骥辛海 许明利 杨金汪 姚江海 张辉 张甲琳 张杰 赵敬喆 卜乐 陈萍 崔春然 范清华 何泓房美娟 付苏 傅媛媛 宫伟 郭桂芳 郭爽 韩玉娥 何莎莎 黄广哲 江帆 金银 靳寒萍 蓝妍景瑞琪 李頔 李方晴 李晶 李梅 李茗薇 李瑞华 李小晓 李雪云 李远洋 廖畅 刘冰莹 刘茜 刘爽 刘玉凤 龙调微 卢祎 罗铃 马凌云 马永欣 蒙英异 农莉莎 潘宁 邵燕楠 石健石梦 史静波 司丽莹 孙静 孙婷婷 孙琢 谭思宁 谭秀文 田淑芳 王安 王凌燕 韦卫虹 魏桂瑄 吴桐 肖晓 谢丹 杨华 杨倩烨 翟延明 詹琳 张慧玉 郑婉新 周寒晓 周晓舟 周燕朱婷 赵宛竹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7 届 许涛 宿程程 褚进 贺争赢 柯友礼 李灵卓 梁学锋 苏晓明 田美光 王海英 许百喜 杨萌 殷增志 曾仕荣 曹希 刁玉华 杜茜 段然 贾莹 李锦燕 李园园 马玲 邱慧鸣 宋丹 宋茜 孙磊 孙璐 王静 邬愉愉 辛玲 许源 薛晋阳 于媛 张晗 张虹 张丽丽 张维 张妍 赵林 郑凯月 钟韵琴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7 届 赵辉 陈晓蕾 纪元姿 李卫红 刘爽 刘艳丽 刘轶鸥 佘晓玲 覃维引 魏来 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 2007 届 李矜艳 常磊 冯波 黄武华 邱兵 田泽 万挚峰 王胤 郑理 周启明 韩硕 胡佳 伍艳玲 武超 向婕 杨莹 杨蓥莹 张菊 张文 张萱子 赵金梅 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 2007 届 陈刚 陈鹏 冯浩 高云 林煜琨 彭涛 王雪扬 陈聘 陈晓莉 陈晓燕 董文超 冯薇 李曼 郭宇飞 寇玲芳 王培翎 吴非 杨超 张堂硕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8 届 束学野 王艾琳 王馨悦 张佳 高宾 杨清 张岩 兰斌 李涛 裴俊杰 刘振帅 王犀 陈琳 李学志 冷文箴 潘飞虎 陈志正 陈云 杨政银 闫立祥 刘鹏程 周岱衍 王夏楠 李铭斐 杨雄 常迪力 张巍巍 魏旭明 王宇鹏 侯伯男 张曦予 毕欣 刘恩华 时宗玮 邹婷 隋奕 鲁瑞 申梦 张画虹 李莹 王阳 杨茜 李羡 汪环 唐明杰 李颖 荆一嵘 魏梦丹 张磊 邱婉宁 包颖 张程 朱雯 王艳 陈丽勋 曹燕 孙露露 苏敏晶 谢玲 黄利勤 韩珊 张玉娇 苗琳达 李婷 陈淑梅 陈庆兰 彭熙祎 李春兰 林静 林婷 孙皎 钱麒光 李坤梅 廖巍 王欣寅 彭琳 付新娟 陈颖 莫丽仪 国佳 孔少卿 陆珊 徐子森 崔宇 高路 程爽 陈易晖 杨楠 丁锐锋 邢慕新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8 届 李威 任晓路 时磊 崔亮 张雪田 冯鑫 张朝刚 元笑予 郭雪 李栗 宋晶晶 王英泽 高楠 朱琳 刘雅翎 刘娟 于静 江俞 朱晓妍 石宁 毕玉娜 寇瑾 斯琴 徐淑花 冯晶晶 苗瑾 高倩 张如 王超 喻晓瑀 程茜 蔡云璐 刘菁菁 蒋伟芬 刘丹 江文文 杨晓霞 杨小萍 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 2008 届 于洋 王后兴 梅涛 郭洪涛 牟峥楠 崔冉 张智超 王静怡 刘倩 华雪 王春宏 晁爱洁 郭兰芳 薛丽娟 刘智博 王薇 吕丹耿 于晨 邓青 外国语学院德语专业 2008 届 焦磊 陈开燕 郑志华 刘畅 王孝丹 王晓玲 董楠 王爽 杨小岑 林丽群 彭琴 孔淑雅 陈烽 贺晶晶 韩露 罗璇子 外国语学院英语专业 2009 届 张艳丽 胡瑞 顿珠 鲍武 曹良 常洪凯 邓小余 郭学智 胡玮 黄鹏 金昕 雷寅 刘帅 宋扬 索良栋 王国光 谢洪亮 信心 许磊 杨寅鹏 幺恩顺 俞鹏 张浩生 曹然 陈爱宇 郭敏 陈柯如 陈莹莹 崔颖颖 代晓妍 董文贤 方舒婷 高珊 顾金玲 郭羽 韩燕超 胡雪梅 姜佳 姜志 蒋黎丽 孔繁姝 黎芳 李娜 李晓霏 李谢稼 李欣 李洋 梁菲 梁颖丹 刘海静 刘昀 卢咪娜 孟辰 秦双华 冉亚微 时雨 隋心愿 汪洋帆 王海霞 王佳 王建美 王晋 王珊珊 王奕斌 王泽 徐丹妮 杨昌红 余磊 曾璐璐 张超 张嘉楠 张梦佳 张梦阳 张维 赵放 周娇 周甫霞 朱鸿媛 沈晓恬 左家骥 外国语学院日语专业 2009 届 韩旭 王开萍 蔡彬 程亮 李秋思 刘波 秦毅 王甲举 曾现涛 周聪 朱伟 董梅 窦莎莎段甜 方媛 费娟 侯玲 胡静 李佳 刘新天 刘瑛欣 鲁艳霞 罗晔 马 君 秦冬雪 宋云婷 孙博 王丹花 王蕾 武玲 闫妮 杨云珍 禹雪南 张晓蕾 张晓蕊 张越华 赵华 邹晶 外国语学院俄语专业 2009 届 杜 君 桓旭辉 梁中奇 刘磊 张博闻 曹艳 陈静 付雪 刘玥 孙佳慧 田露 王静 王晴张文婷 周瑾 外国语学院法语专业 2009 届 郝王乐 卢涛 宁述鹏 宁亚龙 陈斯宁 高倩 高珊 高迎秋 郭碧芬 郭倩 韩聪 何婷婷 李小雨 汪玲 王小雅 杨莉 杨骞 杨香菊 杨嘉彦 二、毕业硕士研究生 英语 1965 届: 任吉生 苏智娟 杨文 英语 1982 届: 梁一雄 韦荣臣 杨幼华 宋妮娜 张家暄 俄语 1982 届: 米锦芙 李佐 鲁军 常玉华 日语 1982 届: 张晓民 朱美珍 张建华 侯侠 英语 1984 届: 刘翔 王维民 裔锦生 张为华 英语 1986 届: 薄滂沱 邓宇慧 詹晓宁 邵永福 马文谦 王丽娟 柳伟 程体英 张实 李宏 英语 1987 届: 吴伏生 孙 绮 郭致文 崔才水 李前程 张 泓 吴正康 李姚 姚军 王秋野 胡南 刘月静 郭瑞红 赵冰 英语 1988 届: 李淑云 郭丽 李京 孟大军 日语 1988 届: 周延丽 吴嘉佑 英语 1989 届: 李洁公 李刚 刘思远 葛建伟 王梅 祁蒿 王爱民 张艳玲 赵振格 苏音 段津 王素芹 钱伟发 王陵 向辰 郭建军 俄语 1989 届: 阎国栋 易锦竹 张喜成 陈慧 日语 1989 届: 苏民育 王婉莹 田鸣 田同米 英语 1990 届: 吴克亮 刘岩 任育红 薛念文 董红梅 李艺 郭风鸣 于泉 俄语 1990 届: 李国强 杨修敏 贾文才 薛兴国 日语 1990 届: 李伟 赵玉霞 李振溪 高玉红 韩立红 汪云霞 英语 1991 届: 王南 邓筱莲 孙学军 俄语 1991 届: 吕潮 王若松 席桂荣 熊少文 日语 1991 届: 吴艳 孙树林 浦勤 英语 1992 届: 包建女 张瑾 张春 李莉 兰梅 莫恭春 王京海 俄语 1992 届: 李振堂 日语 1992 届: 栾殿武 英语 1993 届: 门镜 董莉 王玮 王秀英 滕建辉 俄语 1993 届: 刘 飏 徐义华 吴先锋 日语 1993 届: 关立丹 董双利 英语 1994 届: 黄涛 吕世生 张青 郭树钧 勾国庆 俄语 1994 届: 魏爽 王栋剑 日语 1994 届: 刘丹 刘希玲 于华 英语 1995 届: 任勇 汪瑾 孙喆 傅勇 白莉 孙岳 朱琳 蔡军 车励 李丹红 李红文 俄语 1995 届: 李霞 日语 1996 届: 董晓薇 英语 1996 届: 马红旗 姜鸿舒 张锦 刘永胜 蔡培洁 张彤 张现彬 郝春霞 夏桐枝 陶茜 潘之欣 冉范生 朱美慧 汪巧杰 俄语 1996 届: 郝淑霞 郭红梅 日语 1996 届: 南善 英语 1997 届: 张羽 崔学梅 杨慧 张先广 王灵燕 范奕 邱培芳 刘芳 田林 温秀颖 邹永夫 俄语 1997 届: 赵春梅 赵永清 赵薇 英语 1998 届: 孙建成 张振梅 刘秀东 赵星 赵玮 李春江 宿玉荣 田华 马会娟 张军平 陈艳华 边永卫 刘鹏飞 刘晨阳 舒晓静 林娜 陈占一 俄语 1998 届: 温卫 日语 1998 届: 李萌 张文捷 王健娆 英语 1999 届: 郭德艳 胡悦 张怡 孙晓朝 黄 皓 陈铁品 谷朝红 魏明 林斌 周荣娟 柳绪燕 张云燕 于长江 俄语 1999 届: 张萍萍 姜敏 张玲 英语 2000 届: 吴波 蒋好书 陈志娟 李庆杰 肖慧 徐桂令 梁颖 张菊 何广军 苗玲玲 郭嘉 陈敬 俄语 2000 届: 王红厂 许力 赵桂敏 孙爱静 日语 2000 届: 陈岗 孟彤 汤薇薇 杨东 英语 2001 届: 徐涛 夏少杰 于倩 许海燕 胡阶娜 王冬焱 栾海燕 谢秀栋 郭立颖 邢力 何丽珍 俄语 2001 届: 孔霞蔚 张淑娟 沙莉 郭晓虹 日语 2002 届: 勾艳军 马嬴政 王玢 英语 2002 届: 刘莉 丁进峰 李霞 张慧芳 郑岩 蔡晓慧 回春萍 赵学慧 丁连普 任东升 祁凡 陈明路 姜以超 耿鸣 叶振亚 张保红 孙丽水 俄语 2002 届: 张克勤 赵丽洁 李绪兰 日语 2002 届: 刘玉芹 李江华 曾诚 马媛 英语 2003 届: 郭新 张佩 秦妍 多津玲 崔妍 李晓霞 张珺 乔雪瑛 张风华 窦月梅 刘洁莹 韩鹏 刘莉华 叶祖丽 戴静 赵秀菊 商瑞芹 于建 张志远 盖梦丽 吴静 鲁爱书 俄语 2003 届: 马琳 燕玉敏 李峰 日语 2003 届: 岳波 杨朝桂 张迎华 张雪 胡进 李雪芬 俄语 2004 届: 王培美 岳巍 日语 2004 届: 叶琼 李研 英语 2004 届: 齐飞 杨波 斯琴高娃 吴琼 孙晓晖 吴小菲 赵翠丽 陈冰 彭霞媚 夏妙月 简悦 许娅 姜淑芹 蔺玉荣 赵霞 徐亚坤 宋永卓 刘晓娟 张晓玲 胡彧 徐淑丽 李来房 刘金玉 李洪涛 李慧荣 贾宁 臧力强 俄语 2005 届: 李莉华 吴贺 陈金鹏 日语 2005 届: 冀美玲 尚菲 曲岚 杨文江 李晓红 英语 2005 届: 邓蕙 贾丹丹 姜贵梅 饶莉 赵晓燕 康林 张丽娟 李广智 周美珍 寇杨 张蕾 杨晓丹 段东林 柳杨 黎涓 陶涛 田冬梅 谢静 孙伟 李洁 郭雯 胡茵芃 咸慧 欧琛 李晶晶 韩会玉 张建萍 李晓娟 朱音尔 刘希敏 王天翼 郑新宁 李兰兰 王佩霞 边岩峰 谢慧艳 刘宏艳 罗旭 刘艳霞 俄语 2006 届: 杨丽娜 王晔 郭颖颖 黄丽 隋文静 李伟 日语 2006 届: 张赫 叶玲芬 张晓霞 张哲 梁爽 郭敏 张园园 蔡峥 马庆春 曲萌 郭婷婷 王凯 张晴 英语 2006 届: 邢元平 韩微 刘玲灿 周晓燕 孙丽娜 赵路 贾媛 张小婵 于婧 刘佳 谭颖文 高巍 马莎莉 邱绪萍 武雯敏 吴玉贤 章霞 吕晨 刘甜 赵岩 訾雪梅 郑荣 辛玲 梁莉 王敏 李学明 段彦艳 吴长青 刘锦峰 王俊云 朱蕾 刘群 宋晓霞 王晓雪 李荣睿 周静 武星华 李春晓 贺子琼 时博 刘甦 田丽 周燕红 顾楠 张砚 张晓娟 井媛 尚国文 刘士杰 张丽敏 张慧勇 申彩红 李昕 褚红珍 张江华 赵瑾 李敏 左晶晶 陈辉 郑蓉 马新春 周健 郑蕾 王贤芬 赵玉 段艳丹 郭民 魏丽萍 洪薇 郭瑜 时园园 毕蕾蕾 唐磊 何欣 曹晟 赵磊 赵芃 刘莉 常慧 钟维 方映 黄晓丽 孙跃鹏 杨帆 张春梅 张凤宇 郭勖 薛磊 吴力菡 尹媛 孔丹 郝瑞丽 张雁茹 张瑜 王鹏 胡金婵 黄念念 任俊红 王庆梅 韩辉 任雪丽 郑怡 俄语 2007 届: 张艳璐 沈志杰 钱万生 日语 2007 届: 刘云 邱爱杰 张萌 宫立雪 于艳丽 周迅 朱学松 金燕 靳佳萍 徐丹 张志芳 英语 2007 届: 李平 杨姗姗 何妍 吴楠 袁芳 张文珍 贾晓萌 张坤媛 蔡晓惠 范小红 付丽燕 蔺玉清 栾红敏 马丽 谭秀敏 王珏 许晓娟 张利娜 周伟 朱玲 曹智峰 戴霞 冯欢 胡延 孔倩 李晶晶 尹珏 张亚苹 赵丽珠 刘瑞 谭福红 张孝荣 晁璐华 冯丽霞 高一盼 姜玲娣 靳绮雯 李娜 马静 谭云芳 王美玲 王庆超 张艳 张芸芸 俄语 2008 届: 何晶 何婉婷 王宇 李天一 杨蕊 日语 2008 届: 王玉玲 陈继海 董霞 韩雯 尹圣爱 于新华 张烁 英语 2008 届: 郭佳佳 贺权宁 胡楠 李昕亚 李志华 马悦 王丽 闫晓蕾 张枫 张红 张杰 赵燕 赵元元 储艳红 啜春俏 李珊珊 李爽 曲美茹 邵艳 苏沙一 徐燕 杨建 张灼 杨树凡 张丽 张美婵 张洋 章俊芳 赵翼 赵玉芳 郑蕴蓉 许迪 焦秀明 金琳 黎晓霞 李俊灵 李立勤 李馨 刘进丽 刘明 栾建红 牛红伟 裴慧利 史浩 孙蕊 王莎莎 杨卉 徐璐璐 徐小娟 姚海燕 詹简竹 张文燕 俄语 2009 届: 佘晓玲 王胜男 肖双双 陈晓蕾 日语 2009 届: 曹希 刘超 邱慧鸣 宋丹 杨轶 钟韵琴 赵爽 张妍 英语 2009 届: 李锋 郑婉新 钱蕊 张新平 丁晓静 郭婧 郭啸 靳寒萍 李光军 李园园 刘笑千 卢静 吕 婷 罗慧 石蕾 宋敬 谭秀文 徐烨 展淑卿 张鸽 张宁 张小薪 赵为娅 朱稚怡 曹臻珍 房美娟 付苏 高姗 宫伟 黄广哲 李雪云 刘畅 杨华卢会会 秦园园 谭思宁 姚江海 张慧玉 李琴 冯全功 耿倩 李艳敏 梁小华 齐彬 刘丽芬 宋琼 吴茜雯 杨西 杨滕戟 赵宛竹 三、 毕业 博士研究生 英语 1995 届: 徐艳秋 英语 2001 届: 马会娟 英语 2002 届: 苗菊 索金梅 李莉 刘英 刘小静 徐明 王平 余东 英语 2003 届: 温秀颖 胡翠娥 王治江 英语 2004 届: 赵秀明 马红军 夏廷德 徐涛 李静莹 英语 2005 届: 孙昌坤 任淑坤 马红旗 任东升 李林波 张智中 任虎军 杨海燕 项蕴华 英语 2006 届: 卞建华 王克友 张保红 栗长江 张蓊荟 商瑞芹 黄勤 李玉良 王洪涛 南方 周晓刚 孙万军 张红燕 田海龙 英语 2007 届: 王树槐 李晶 乔雪瑛 刘晋 孙建成 啜京中 邢力 李宁 潘守文 姜淑芹 陈茂林 郝蕴志 英语 2008 届: 牛红英 杨平 张景华 闫小斌 王红梅 陈大亮 陈吉荣 郑海翠 谷小娟 冯卉 傅勇 英语 2009 届: 钟明国 贾媛 苏艳 李春江 http://www.ourenglish.org/Yinankai/yinankai.html
16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种种荒谬理由,种种怪诞后果——陈丹青之痛陈
热度 45 bianyi1 2012-12-23 01:52
种种荒谬理由,种种怪诞后果——陈丹青之痛陈
【毛毛按】 末日后的第一天,中国各地 938万 学生大军在寒风中进发,参加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 上午,毛毛也负责了学校四级的监考任务。从教室窗口俯瞰,望着滚滚人流如过江之鲫般涌入考场,心中不禁感慨。 每年两次,这样的场景不断重复着,到今天已经整整二十五年了。 中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之规模,冠绝世界上所有的单科考试。 而不久后的明年1月5日,类似情景在考研的战场上又将再现。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对外语教育与考评的重视程度和实施力度逐年加大,不少人凭借外语的优势获利匪浅,一跃龙门,还成就了俞敏洪胡敏等审时度势借东风而平步青云的当代中国精英人物。 但蓦然回首,可曾看见这些年来在外语长征中艰难跋涉而最终尸横路上的累累白骨?有多少天才少年因不擅外语的缘故而最终被挡门外失去了继续深造的机会?又有多少敏慧学子在他们创造力最鼎盛的黄金年龄把大量时间和精力耗费在啃外语上而徒令禀赋磨褪才智蹉跎? 当初毛毛上大学伊始,在得知过四级是任何专业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时,就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理工科或新闻传媒国际关系等专业的学生,学好外语是应该的,因为很多前沿的学术观点和学术情报是用外语书写的,外语是这些领域中沟通交流的重要武器。 但是,对于诸如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文献学、中国古代史以及绘画音乐雕塑等等人文艺术类专业的学生,难道必须强迫他们用一纸外语分数才能扼住命运的咽喉? 看过毛毛一年前开博之初文章的朋友可能还记得,我在一篇里提过自己大学的首段感情是和大一英语老师的“师生姐弟恋”。她在第一堂英语课上“反其道而行之”的开宗明义毛毛至今言犹在耳:“ 可能受你们学长学姐影响吧,你们或许认为大学课程中英语是最重要的,但我希望大家千万别这么想。对于你们理工科学生,英语只是辅助不是目的。如果你对英语有兴趣,那课下多读些你们喜欢的英语吧,而不仅是这课本上的英语;如果你对英语没兴趣,那最终只要达到将来能读写专业论文的水平就足够了。你们千万不要被英语拖累了,它只是个工具只是根拐棍,你们的专业才是最重要的 ! ”她的声音纤细绵软,一如她的人,但这段话当时在我耳边却金石作响。她当时只是个24岁娇小柔弱的女子,却有这般见识,并敢冒大不韪语重心长地把它告诉给学生,确实让毛毛钦佩不已。她这话表达的意思,和我下面要和大家分享的“异类”陈丹青慷慨痛陈背后的内涵,何其相似乃尔。 是的,陈丹青,这个飘零海外时已蜚声国际的著名艺术家,这个落叶归根后却与母邦“主流”格格不入的孤独边缘人。 当他客居纽约十八年后重返故土,来到清华大学设帐授徒,却发现眼前的一切已经天翻地覆,他恍若隔世,懵了傻了,茫然不知所措。 1978年,陈丹青自己曾以外语零分、专业高分被中央美术学院录取。而他回国传道时,“专业前3名的永远考不进来,由于外语达不到那个分数,因此他们的画形同废纸。我们不能单凭英语分数就把一个孩子粗暴地拒绝在门外!” 但个人才华与魅力再大,也无法与体制机器相抗衡,陈丹青累了,“不想再玩儿下去了”,他选择辞职作为最后的抗争:“ 当我对体制背后的国情渐有更深的认知,最妥善的办法,乃以主动退出为宜。我之请辞,非关待遇问题,亦非人事相处的困扰,而是至今不能认同现行人文艺术教育体制。 ” 可几次请辞都相继被校方驳回,他成了扬州城头欲自杀而不得的史可法。终于在2004年末,陈丹青辞职获准,他如愿离开了,解脱了。“仙佛茫茫两未成,只知独夜不平鸣”,挂冠而去的陈丹青将一腔郁垒化作一篇 《种种荒谬之理由,种种怪诞之后果》 ,对人文艺术学科以外语设卡之弊端进行了一字一血的痛陈。 这篇肺腑之言写得那么全面,那么深刻,那么直击要害,那么剀切淋漓,以至于毛毛觉得不必再补充一句话。陈丹青辞职至今已有八年,可这篇陈词在今天仍然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陈丹青“炮轰”的是国内人文艺术学科的教育,但读罢深思,文中提到的现象与问题,文章的外延与弦外之音,难道仅止人文艺术教育一隅吗? 种种荒谬之理由,种种怪诞之后果 陈丹青 当今艺术教育的诸多顽疾,罄竹难书。 仅就招收新生、录用才俊、晋升教职而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考核外语并作裁判依据这一制度论,便是艺术教育的死症 ——其根由,与什么外语、知识、学问、教育,均不相干。自回国教学以来,我的感受是:九十年代艺术学院的教育,远不如八十年代,远不如“文革”前十七年。 中国自“五四”前后创办艺术学院迄今,八十多年过去了,我们的艺术学院从未像今天这样臃肿庞大,像今天这样充斥办学的教条。 许多人士,许多专著,都在诊断中国当代教育的大病,去年北京教育学家杨东平先生送我一本他所编辑的书《我们有话要说》,所有篇幅均对当代教育的种种错失与斑斑恶果,剀切痛陈。然而大病既久,仿佛无病:我确定,那些文字在目下空前“繁荣”,高叫“改革”的教育大局面前,只是风中的杂音。我猜,杨先生的书,应该更名为《我们无话可说》。 我们无话可说。百年来中国最优秀的艺术家倘若活在今天,正当就学年龄,将会怎样挣扎?—— 天生下湖南安徽的齐白石、黄宾虹,必须在今日“考前班”通过愚蠢的石膏素描与水粉画测试才能获得“国画”本科生准考证;天生下我们的徐悲鸿林风眠,必须呈交超过所谓四级或六级外语考试分数,才能在中国境内报考油画专业 ——且慢,连潘天寿、傅抱石、梅兰芳、于是之、刘诗昆、侯宝林、常香玉、李连杰之流要是在今天想要求师收徒,好! 管你是画国画唱京戏演话剧弹钢琴,还是说相声敲大鼓翻筋斗,统统必须考外语! 他们的朝气、性情、才华与想象力,是在就学期间不断填满各种学时学分,预备日后的“考研”、“考博”,否则不可能以本科学历换饭吃。 徐悲鸿著名的人生信条不是“一意孤行”吗,我们且看他将怎样被今天的现实击得头破血流:这一切仅仅是开始, 他们必须交付至少五到十年的青春,编一份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专业履历,明里暗里疏通无数关节人事,有心无心耍弄许多实出无奈的上策下策,才可能混到个“助理”、“副高”、“正高”,所谓“量化管理”要的是表格,不是艺术。 所幸都是假设:这些前辈从未身受这等奇罪,别说他们,今天,凡在艺术圈混得开,坐得稳,多多少少有点成就的艺术家,扪心自问,仔细算算,没有一位是九十年代艺术学院荒谬森严的教条钳制下出了道而成了功。可怜今天十七八岁的少年儿郎,校门在前,关卡重重,怎么办?!此处余皆不论,单来看看考核外语此一死症的怪谬与后果: 据说,推行外语教育是为便于同所谓国际“接轨”。以人文艺术学科论,此乃大谬,不值细说。 日本与中国,均普及外语教育,日本的“国际地位”有目共睹,然据留日十余年归国任教的设计家陆志诚介绍,日本已经废除人文艺术学科的外语考试。再看天津美院青年教师马树清一例,他说,十年前投考慕尼黑艺术学院时,教授问及德语程度,他只能用德语回答一句:“我不会说德语。”语出,遂当即录取。 相似案例,在出国艺术学生中不胜枚举。而英美德法诸国青年若是投考本国艺术学院而非得通过“中文”考核尔后始得录取,将成何体统? 据说,掌握外语将有利于同“世界先进学术信息”进行“交流”。此说于理工医科等专业迄无疑义,但证之艺术专业的知识结构与修习规律,则纯属神话,迹近谎言。 各门类艺术自有丰富的专业“交流”方式,天生其才,即便文盲或聋哑也竟无妨。古今中外,未曾接受学院教育,甚至丧失某种官能而卓然有成的大艺术家,多不胜数。音韵旋律造型色彩形体舞姿等等,根本就是无国界的“世界语言”;此乃常识,个别艺术家或可借外语略尽辅助之效,但仅属极次要的工具之一,殊不足道。 才思敏锐言语犀利如毕加索,毕生不能背全26个字母;而在欧陆各大语系中,通晓数国语言原为常态,并非异能。俄国人纳博科夫以英语写作,捷克人昆德拉以法语写作,钢琴家鲁宾斯坦可说五国语言, 但其成就必在文才超迈技艺过人,不在掌握语种的多寡,因天下没有一位艺术家凭借外语而能全其天分,成其业绩,此亦毋庸置言的常识。 理工医科等专项外语的语意和语义,规范精确,通行世界,各国学生习而用之,其必要,其效能,无可置疑。然文、史、哲及艺术门类词语,在各国母语中最是难以把握,仅以“艺术”(ART)一词为例,即在欧陆各语系中,因地因时有过多种定义、歧义与变化,译成他国词语后,迄今误解不止,争论不休。      中国语文深奥精微,无论文言文白话文还是当今翻译体文字的传授与应用,也以文史哲及艺术类词语为最难,莫说从事创作实践的艺术学生,便是文史专家怕也错谬累累,殊难精而通之,如此,竟苛求千千万万艺术学生以外语作“学术研究”之用,岂非说梦?而国外艺术的大量信息,自有国家高等外语专才专事译介,外语教育若假设艺术家可凭修习外语而直接解读浩如烟海的外语文本,其昧于常理,尤甚于政策制定者的无知。       外语教育制的另一理由倒是出于纯粹“中国国情”。据说国内教育界“关系学”猖獗,有鉴于此,乃特设外语难关遏止之,以正“学术尊严”云。惜乎此举貌似上策,实属下策:如所周知,“国情”历来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外语考试制的严厉实施,无非继续催生更恶劣更精致的应景对付与弄虚作假,亦必先为教条之辈、功利之徒所舞弄。 最近北大教授揭一丑闻:该校外语试题制定者的苛酷,达于病态,以至于测试美国学生,也竟难倒,译成中文,同样无法解答…… 而因外语分数是艺术学院考研、考博的最佳敲门砖,全程通行证,多少年纪轻轻的机会主义者索性与外语巧修“关系学”,独以外语高分昂然入学翩然毕业者,在艺术学院司空见惯:“学术”既因“关系学”贬值,又遭投机者公然戏耍,何“尊严”之有? 要之:人文艺术学科外语考试制流弊,非在外语教育,而在政策的依据与制定。 回看外语教育的历史,清末民国实属正常而优异,惟尔后独尊俄语,继之一概废除,再是八十年代三令五申全面推广,此一矫枉过正的恶性循环,乃发为我们民族忽亢忽卑或拒或从的文化心理并发症。 我们且旁看奉英语为“国文”的美国,尚且因各族裔团体持续反对“英语霸权”,至今未敢在国会悍然通过全国统一的英语教材。未来,中国的中小学生却可能拜普及外语教育之赐而朗朗上口说外语,其“学贯中西”之状,或犹胜于殖民时期吧,然而殖民者何曾稍作语言同化之梦,以外语教育作教育大纲之一,强加中国人文艺术学院的炎黄子孙?       外语教育的定位,终取决于人文教育的整体,中国人文教育百年劫难,已有公论,而今外语教育的政策思路,依然是人文教育迭遭污损的后遗症综合征之一端,其病根,即行政掌管学术,罔顾教育规律,其恶果,是人文状况将继续承受压抑,难以振拔。      外语教育不等于人文水准,已如上述,而艺术学院外语教育的酷政实施有年,贻害众生,实已积重难返: 其一, 十多年前,教育界人士即直指我们的考试制度是一项“汰优制度”,人文艺术学科外语教育制尤使此一“劣胜优败”的过程行之有效 :前三名前五名优秀考生因外语落榜者,届届有之,无校无之,“择优录取”既难落实,“精英培育”自亦空谈,在校生专业品质连年下降,“博”不如“硕”,“硕”不如“本”,已是各院校公认的事态;       其二, 可造之才别无出路,惟搁置专业苦攻外语,及至通过,艺技荒疏。 我认识几位投考五至八九次而因外语分数落榜的“老生”,其境遇较之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尤为可哀,因范进毕竟考的是中文;       其三,为外语考试制所逼,硕士博士名额索性听任外语学院次等生滥竽充数、顶替冒充者,无校无之,此亦中国式“政策”与“对策”闹剧的绝佳双簧。 然以上症状虽也难堪,尚可维持各校门面,其遗患艺术教育致深且巨者,犹在以下方面:       其一,为外语过关,学生从成年到而立之岁,光阴耗费,精力涣散,智能受挫,内心惧憎,学院的办学宗旨,学生的求学意志,为之不伦不类:艺术,已削弱为艺术学院次要而暖昧的点缀。       其二,外语教育贻误殃及的学业之一,正是外语。当初制定政策的那点刚愎之心与良好目标,为之淹没,因外语的工具性蜕变为升学的工具,外语,不折不扣成为交还校方以备上报的一纸学分。至于学生的知识结构与文化修养究竟是否因此提升,无人过问,因所有教条的实质,无非向上负责。       其三,尤有甚者,不少院校对外语落榜者网开一面的筹码,是交付数倍的高额学费,近年已蹿升到五六万元之谱:既是收钱,何谈考试权威?收钱,又何必非考外语?教育产业与学术招牌造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换,使“外语”早就沦为“应试”和“过关”的同义词。       其四,中国种种考试积弊久已生成畸形的“考试文化”、“考试人格”。在我到过的十多所全国或各省市重点艺术学院,不曾遇到一位外语和艺术相得益彰,同样优异,并对二者充满热情与信念的学生,满目所见,是不知所从而不得不从的集体表情,那是被考试怪兽过度强奸后的“无表情”。 说来也是常识,外语水准的高下,必取决于中文的良好根基,我在各校讲演中收到的数百张字条,十之八九文理不通,随处出现常用词语的错别字,无论是书写还是言说中文,正在大专院校全面沦丧,中文教育,才是迫在眉睫而追之已晚的头等大事 ! (这一段也是毛毛极为担心的问题!)      外语考试制还想继续盘剥、离间、侵蚀新青年起码的中国思维与表达方式么?有一天,这外语考试制阳谋若是果然逼出艺术学生普遍的外语水准——天晓得那是怎样的怪物:一群在中国本土满口英文或日语的中国艺术家?那绝不是中国文化的福音,而是一场荒诞剧。      但我不相信那是可能实现的胜景: 教条的果实,只能是教条,今之国家的专业中文与外文本尚且错误百出,艺术学生的外语水准可想而知,至于怎样对付四方八面包围而来的“世界”,希望或在于中小学乃至幼稚园的外语教育,艺术学院,则招生规模倒是越来越大,收取学费越来越高,更兼以上教条的捆绑勒紧之效,艺术学院的学位,艺术学院的艺术,艺术学院的声誉,已经大幅度贬值,并将继续贬值。      一位学生在长达四页的信中最后问道: “ 我爱一切的美,我该如何自学?” 说实话:我不知道,空话倒有一句,但也是大实话: “美”不收你银钱,不考你外语,你“爱一切的美”,这“爱”就会激励并引导你如何自学。 我们古代的大画家王冕少年时穷得只能放牛,有一天,他在牛背上看见雨后美丽的晚霞,大为感动,从此画起画来—— 在我们五千年艺术史灿烂辉煌的记忆中,根本没有今天这样的所谓“艺术学院”。      以上所说,只是当今教育机体的局部“溃疡”:何必认真!我们的国家正在富强,国运,真是挡不住的好。人文教育艺术教育怎么办呢,不必惊怪:那是我们上百年文化命运天灾人祸的总报应——今日的所谓人文艺术学科,只是国家教育事业的摆设与点缀,竞起高楼的艺术学院,说破了,只是众人的饭碗。惭愧,我也正在混这碗饭吃,我该时常提醒自己:何必认真。 陈丹青——旷野中一棵孤独的树 【毛毛跋】 自从陈丹青回国后,他就一直被视为文化知识界一个特立独行的“异类”。毛毛读过他的大部分著述,虽然对他的看法观点并不全盘肯定,但我总觉得这个“异类”却道出了我们遗忘丢弃已久的很多本该如是的常识规律与价值观念。 或许在一个社会整体被扭曲异化的年代里,头脑清醒敢说真话并为之践行的健全正常人反倒成了“异类”。 陈丹青在上文最后一段里自嘲道:“惭愧,我也正在混这碗饭吃,我该时常提醒自己:何必认真。”想毛毛现在也尚未离开体制独自起灶,看来也该抱着“难得糊涂”的心态吧,呵呵~不过我庆幸自己并没有麻木,心底的信念与美好依旧未曾泯灭,我对未来仍然充满着希望。即使我们这代人智竭力穷,还可以寄望于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就像《罗生门》的最后,雨过天晴,砍柴人决定收养下那个哭泣的婴孩,抱着他往夕阳深处走去;就像《1942》的结尾,小姑娘仰起脸,喊了一声“爷”,老东家拉起妮儿的手,往山坡下走去,漫山遍野,开满了桃花…… 话题有些沉重,最后我们放松一下吧。这次四六级考试严打作弊,采取了多题多卷的形式,考前“搜身盘查”也挺毛骨悚然。 毛毛不禁想起了许多因考四级作弊被抓而结局悲惨的前辈们,比如汤唯同学和王力宏同学。在当年的四级考试中,他们在“四级不可怕,只要主义真,大家一起抄,必过六十分”的方针指导下,展开作弊大行动,无奈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在巡考员曾志伟,教务处黄秋生与刘德华等人的联合剿杀下,东窗事发,锒铛落网。经校长梁朝伟审判,将汤唯王力宏等人明正典刑,开除学籍。下面便是那次事件始末的视频实录,殷鉴在前,望以后考四级的同学引以为戒~
个人分类: 书生仗剑|11018 次阅读|80 个评论
用Google学地道外语的小窍门
热度 8 liwei999 2012-12-13 03:20
一个小窍门,为了把英文写地道,不确定的说法到 Google 上一查即可。不地道的说法一定会有 hits,但不可能是大量的。而地道的说法则成千上万,比如,如果你对 have a hard time 后面的动词形式有疑惑(have a hard time to do sth or have a hard time doing sth?),请看下面的运行结果: "have a hard time to learn English" 4 results (0.50 seconds) "have a hard time learning English" About 290,000 results (0.43 seconds) Wow, 4 vs. 290k! Are statistics teaching us something? 这比请教任何老师或语言学家还灵。方便可靠耐心,零成本,召之即来。
个人分类: 其他杂碎|3965 次阅读|8 个评论
纠正武夷山老师的外语问题,兼论营销故事之基本不靠谱
热度 6 陈安博士 2012-8-15 05:53
【Blog主人按:对武夷山老师的博文结论我是同意的,品牌如果要打入国际市场,确实需要让懂更多语言的纯种外国人帮着看看品牌的外文名字到底合适不合适。】 昨天刚声称了自己的英文不好,今天就来纠正武夷山老师——科学网上英文水平数得着的学者,俺没事吧? 可以断然说:俺没事! 在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品牌欲走出国门,名称须慎之又慎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1557-601973.html)中,说到一个小故事: 全文引用如下—— GM (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有个车牌叫 Chevy Nova ,在拉美国家总是卖不动,因为 Nova 的发音 No va ,在另一种语言中的意思是“不走”。后来,该品牌改名 Caribe (发音接近“加勒比”),才打入拉美市场。 猜测到这个故事的背景,应该是在拉丁美洲而不是欧洲,那里的国家,除了巴西说葡萄牙语外,基本都说西班牙语(好像海地说法国人也听不太懂的法语)。 但是,对于这个故事,基本可以认为是不靠谱的,不过在俺们还不懂拉丁语(如德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等)的大学时代,这个故事告诉我后,我会觉得自己深受启发,这个故事简直太棒了。 可是,在大学学过德语,后来又修了一个葡萄牙语证书之后,这个故事肯定骗不过我去了。 这里,我来逐层次分析这个故事的漏洞如下: 第一个层次:一个产品的营销成功与否的因素,不可能是一个,如果只是一个原因,改之就效果大变,这是欺骗大学生和企业里的低层管理人员的,也是不科学的。 第二个层次,英文里的“不”是No,但是拉丁语里的“不”很少是No的,德语是 nicht ,西班牙语倒是No(但是另见第三、四个层次的分析),当然还会有其他一些同义词,但是确实没有直接和英文完全对应的。连Yes在拉丁语和英语里都不对应,例如,葡萄牙语是“Sim”,和Yes的差距不可以“里”计,至少是“公里”的距离。 因此,用英文的“No”和拉丁语的“Va”组合出不走的意思,完全是美国人(专指讲这个故事的人)的一厢情愿,需要指出的是,葡萄牙语的走确实是vai而当有人吆喝你一起走的时候,则说“vamos”。 ir是类似于英文中原型动词的那个词根,vai则用于第三人称(这个受提醒刚刚修正)。 第三个层次,在拉丁语里,我们知道,有所谓词性的变化问题,比如,喊我最喜欢的歌星Julio大哥,就会说“O Julio”,而不是直称Julio,这个O有时候类似于冠词the的意思,当然,肯定不完全一样。而在某些语境里,会有前后的词语连接和缩写的问题,就会写成No Julio(对男性)或者Na Natalia(对女性),也所以,看到No觉得好像很熟悉嘛,其实此时的No其意和英文完全不一码事。 第四个层次,在葡萄牙语 里,nova是有其意义的,是“新”的意思,相当于英文里的new,所以,看到nova,拉丁语系的人不应该直接联想到no va,第一感觉应该是这是一个很熟悉的天天都在用的词啊。我们去查西班牙或者葡萄牙的网站,那类nova这nova那的太多了。 当然,武夷山老师的博文只是在讲文化(具体表现为语言)的故事,而这些故事也不是他造出来的,而是听来的或者舶来的。 我个人推测,这个Nova的故事所以存在,应该也不是汽车公司的事情,他们所以取了nova的意思,更应该是懂得拉丁语的人特意取的“新”意,而不会是胡乱一取。至于为什么开始的时候没卖好,改了名字而终至大卖,背后的 因素 可能 就多了,但是,因素再多也绝对不会和no va就是不走有因果关联,非但没有因果关联,连关联都不会有。而这个故事所以产生,在美国人那里可能就是以讹传讹,或者是后来教授们写故事的时候忘记了要去考证或者翻翻字典。 这类故事里还有一个更著名的,就是那个温水煮青蛙,故事很好,也能说明问题,给人启发,但是这个事情是假的,因为就有好事者去煮了青蛙,发现到某个温度,不管是快煮还是慢煮,青蛙都跳。而比这个稍微不那么著名的管理故事,则科学性更是少得可怜。也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将管理弄进“科学”的大家庭里来,也许这些人的负面贡献也是因素之一。 糟糕的不是这个故事的存在,大家说它也就是一好玩罢了,糟糕的是管理里面(尤其是营销里面)这类生造的故事太多了,我们经常在机场逗留的人都知道,很多机场书店里会放各类“著名管理学讲师”讲管理故事的光盘,里面的故事都有类似Nova的风格和给人启发的一面,但是,我可以负责任地说,90%的是瞎掰,或者经不起考证,或者干脆就是胡编乱造,稍作推敲,甚至完全从逻辑上就可以推断这些故事没有产生和存在的合理性,科学性更是一丝没有。 但是,正是这些似是而非的故事在引领着中国的管理学向着不知道什么方向的地方发展。而国内一堆小聪明的商人,如牛根生、宗庆后,基本都是向着这些故事投胎又从中脱胎出来的,也因此,在他们的公司或者工厂的发展历程中,充满了类似的小聪明。你能说人家不懂管理吗?好像比我们都懂耶,你说他们真的懂吗?又怎么把三聚氰胺毫不犹豫地放进了各类饮用奶中,或者在某个类似开曼群岛的地方注册个公司,回来就说民族企业呢,还特自信的语气。 除此之外,俺们在海尔待过半年都的时间,当时是做博士生的时候过去做项目,然后对海尔的营销模式基本了解了,毕竟他们做事不可能背着半年来一直都在那里的我们,根据我的观察,营销故事里的海尔和真实的海尔距离基本是南辕北辙,完全不一码事。但是,这里不去说它,因为在中国,相对于更多更加连做人做企业底线都不遵守的企业,海尔都不能说是差的。
个人分类: 专论—管理学论稿|4753 次阅读|13 个评论
母语,外语,自言自语?
热度 1 sinosophy 2012-8-9 14:11
学外语,应该不是为了把外语学成母语,这无可辩驳。但是,大多数却真是把外语学成了母语。这又如何解释呢?还是再费一把劲试着解释解释吧! 比如学汉语,生字,当然用汉语解释;生词, 用 汉语解释加上汉语的意思,这叫做学汉语。那么,英语呢?没有生字,只有生词,解释应该用什么语呢?应该 用 英语吧,才能叫做学英语吧?意思应该是什么语的呢?应该是英语的吧,才能叫做学英语吧?是不是?(初级不行,但要尽快变成行!) 今日有幸同一位来美国一年半的中国学生聊天。该男生自中国的幼稚园时代就开始学英语了,已经获得中外双学士学位,目前就读美国的硕士课程,其有趣的经历之一是在中国的大学居然有机会使用全英文的课本,但是,却是如此使用的: 课本是英文的,教师却用汉语讲课(或者不会,或者不屑,或者其它?),学员们只好阅读了英文却思维中文,这叫做code-switching。而考试呢,却是全英文的。于是乎,学员们的阅读了英文考试题目后习惯建立的中文思维还需要转变成不习惯的英文写下来,至于写出来的是否能叫做英文,甚至是不是人话,又当别论。但是,这种code-switching是需要时间同速度的。难道汉语为母语的思维速度是其他语言为母语者的若干倍,快得不得了吗?双语思维,速度居然是单语思维的一倍,要是会80门语言,人家别人80秒才勉强想明白的,岂不是自己就成了1秒钟就能“顿悟”的天才了吗?哈哈!要是这样的话,就连爱因斯坦从坟墓里跳出来,都能再一次马上被气死! 很显然,对大多数常人来说,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汉语用汉语思维,英语用英语思维才对!前面那种方法,真是阴损,坑人!现在的词汇叫做“坑爹”! 来到了美国了,发现听英语课却还在不可避免地思维汉语,读英文书却还在义无反顾地思维中文!这样,英语英文跟得上吗?真是笑话!既然来到了美国,英语英文的就是同美国同龄同级者在玩儿了!难道拿汉语中文打败美国佬吗?这可是一定能打败的,因为美国佬根本就不会嘛!中文有个笑话说,下象棋赢了羽毛球冠军,打羽毛球赢了象棋冠军,此之谓也! 加拿大有份研究,本地大学生词汇量平均4万,国际大学生词汇量平均5千,拿5千,干掉4万,当然能了,5比4大嘛! 幼稚园1年,小学6年,中学6年,大学4年,这就是17年了。非要等到来美国1年多才真正领会学英语英文的问题,这不是个人的事情,而是所有学子的,所有走过类似道路的学子的,事情了!中国学英语的有多少人呢:三亿到四亿!难道是为了18年后才开始变成一条好汉吗?哈哈!而且,就算是汉语中文的好汉,即使都达到了汉语中文大师级别,到了英语英文里面,什么用也没有!英语英文只要是不知道,且需要知道的,都不得不从头学,零起步! 回复的修订: 急于回答则思考就会有偏差,不容易全面一些,只好在此补充了。 英语思考,一般应该是越来越英语,思考不出汉语的。汉语思考呢,自然应该是越来越汉语了,也思考不出英语嘛!那么,汉语圈子里面的所谓“弊端”,本来就是诞生于汉语圈子的,即不是“借鉴”来的,也不是“剽窃”来的,真正是在汉语圈子里面“创造”出来的,那么,在越来越汉语的大趋势下,难道不会越来越弊端吗?很多地方说什么要“改变现状”,现状就是现状,改变了还叫作现状吗?改了就成了“未来状”了!或者叫做当时,也就是未来,的“现状”。而且,难道能确定“未来状”一定好于、优于“现状”吗?假如越来越中国加上越来越“弊端”,岂不是“现状”也会越来越“现状”吗?哈哈! 思考题: 不同语言的思维一定不同,思维汉语铁定出不来英语,思维英语也铁定出不来汉语,把大脑“撕”破了也出不来!除非单独分别学过,铁定重复学过,达到能用那个特定语言思维的水平,且接着用那个特定语言思维,来提高那个特定语言的思维能力。 那么, 哪种思维快而有效率呢? 哪种思维有创新呢? 哪种思维容易剽窃呢? 哪种思维容易骂人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弊端且愈演愈烈呢? 哪种 思维 使人觉得学会了点儿外语却根本不会用外语呢? 哪种思维创造了半天也出不来只好山寨呢? 哪种思维容易装大爷呢? 哪种思维容易装孙子呢? 哪种思维容易形成日不落语言文字 呢 ?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日不落 抱团 民族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攘外必先安内,整起自己同族人来不择手段呢? 哪种思维容易造成见了外国人都是祖宗,顶礼膜拜外带一个响屁都不敢放呢? 哪 种思维容易在多选中,多选被某种思维造出来之后,选中有用的呢? 哪种思维即使选择都有了,比如对某些问题的答案,也容易照样不知道哪个对呢? ...... 等等,等等! 仅供讨论。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4395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语的枷锁
热度 1 yonglie 2012-5-11 09:30
Hermann Weyl 的书见过几本,却无缘他的 The Classical Groups ,昨天才得了一本,只有纪念意义了。 老外 ( Weyl ) 写东西,特别注重表达和形式,所以作为一个“老外”,他感觉自己的英文不够好,说上帝们给他的舌头带了枷锁。 The gods have imposed upon my writing the yoke of a foreign tongue that was not sung at my cradle. “ Was das heissen will, weiss jeder, Der im Traum pferdlos geritten ist, ” I am tempted to say with the Swiss poet Gottfried Keller (1819–1890). Nobody is more aware than myself of the attendant loss in vigor, ease and lucidity of expression. vigor, ease and lucidity of expression 正是他要追求的,因为追求,所以才总觉得“缺失”。 那句德文不知道是不是 Gottfried Keller 的诗句,大概 意思是, Everyone who has dreamt of riding free, without the need of a horse, will know what I mean. 英文就是他的马儿。 有趣的是,半个世纪以后, Eberhard Zeidler 在 Quantum Field Theory 的前言里为自己的英文不好表示歉意时,就顺手牵出老外这个前辈来作伴儿: Apology. The author apologizes for his imperfect English style. In the preface to his monograph The Classical Group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46, Hermann Weyl writes the following ……(接着 就引用上面那段话 )
个人分类: 随想|4177 次阅读|1 个评论
“Ultmet”,“tigh” 是什么意思?
热度 5 wangxh 2012-4-21 15:49
“Ultmet”,“tigh” 是什么意思?
看文献,一不小心看了一段报道:《美国向日本出售特高纯铝》。其中2个或1.5个外语单词不认识——“Ultmet”和“tigh”。俺也没学过其它外语,反正在英语词典里怎么也查不到。如图所示: 为免除期刊尴尬,隐去其名与摘录者名字。 看来,虽然天朝帝国的部长们逼迫几乎所有臣民拼命学习外语,但与理想状态相去甚远呀! 同志们,继续努力吧!
个人分类: 心之悟|5212 次阅读|7 个评论
[转载]朱彤
josh 2012-3-18 12:46
朱彤,毕业于北京外交学院,后考入北京外国语大学联合国译员培训班, 1990年进入外交部翻译室,为国家领导人做翻译工作,现为翻译室培训处副处长。她在重大政治活动中,特别是在朱容基就任总理的首次记者招待会上,以其精湛的翻译才华,给人留下深刻而美好的印象。      硬着头皮学政策   她说,作为一名外交翻译,具备良好的政治、政策水平是极其重要的。作为一个外交翻译和一般翻译的最大不同之处就是--外交翻译在政治、政策方面有非常高的要求,就是说,作为外交翻译注定要通过口和笔把国家的方针政策非常准确达意地传达出去,让别人了解。如果光从字面上理解这些政策、方针、内容是不够的,必须从政治高度理解其实质,才能够掌握精神。   她刚到翻译室时,最大的不适应就是政治学习。开始也觉得挺烦,每天都要学文件、读报告,挺抵触的。那时她便带一本英文杂志到会场,上面讲,她在下面看别的书。   后来,翻译室的老同志提出政治学习的重要性--外交翻译有的时候有把关的作用。于是,她才开始重视这一点,才知道这对于她有多重要。   举例说,江主席曾经提出过一个16字方针:"增加信任,减少麻烦,发展合作,不搞对抗。"在一段时间里,每次谈中美关系都要提16字方针,有的领导人也提到了16字方针,个别时候就会不小心少说一个,这时候,就要翻译来补全。   克林顿总统去年访华,在上海有一个"三不承诺"。他提出:"不支持搞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不支持台湾加入任何国际组织。"朱彤有一次给一个部领导作翻译时,他提到"三不承诺",说的是"不支持搞两个中国;不支持一中一台;不支持台湾独立"。很明显,落下了一条。她于是根据自己的记忆补全了。   朱彤说她也有教训:1995年,钱副总理兼外长到纽约,按照惯例,都要在中美关系委员会的午宴上作演讲,回答问题。当时最热门的话题是港英政府的选举。中英在香港问题上的合作不是那么顺利,而选举是港英政府单方面搞的。钱副总理讲话特别言简意赅,不多说一个字,你如果不了解背景,就不好理解。钱副总理讲,他们的选举是在"量体裁?,她当时听了一想,"量体裁衣;,难道不应该吗?于是有点发懵。钱副总理一下子注意到了她的窘迫,就给她解释说:"港英政府按照他们的尺寸重新划分了选区,这样有利于他们支持的人当选。"这样一解释,就跟字面上理解的"量体裁衣"是两码事儿了。后来,她就按照这个意思翻了,不过,确实出了一身冷汗。为了能够具备良好的政治、政策水平,她和同事经常在翻译室进行这方面的训练,经常看人民日报、政府工作报告等,不光是看,还要进行中英文的互译。    1000个小时突破听力大关   说起业务,她强调了英语学习中的"死角"--听力。英文中的听力是很困难的。我们毕竟是生活在一个中文的环境中,听力要提高只有多听。她讲到她在联合国译训班上学时,她的老师讲过"同声传译"(也就是边看英文边从嘴里出中文)的办法,这样要练1000个小时。起初练时没觉得有什么进展,丧失了信心。 可等你练到了1000小时时,你就会有质的飞跃了。这不像我们听英文广播,大概听懂了就行了,这远远不够,首先是强度上不够,听懂了还必须要说出来。所以她后来培训新同志时,就给他们讲"1000个小时",他们听起来很可怕,可实际上太有价值了。在联合国讲话的,哪里人都有,像什么印度人、非洲人、东南亚人……如果不进行这种强化训练,有了对语音的敏锐的把握程度,今后的工作将会很糟糕。   良好的基础加上吃苦的精神,成功就不会太遥远了。    好的翻译是杂家   知识面对翻译的要求实在是太高了。翻译并不是人家说了什么了,你就怎么翻了。你面对各种各样的人、各行各业的人,听到一个你从未听到过的词汇的可能性实在太高了,机率也太大了。但是,作为翻译,应该做到:不管别人说什么都翻出来。她说,扩大知识面也没有什么好的办法,多看书,多学习。   朱彤给大家讲了几个故事--   "记得有一次江主席讲了句古文,江主席会见美国客人时说,中国古代科技是很发达的,早在2000年以前,庄子就提出过极限的概念。在中学学习微积分时,他的老师就引用了一段《庄子》的话,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当时我听不懂,就问:'主席,您说什么?'江主席马上很温和地拿笔给我写了下来,解释了一下:'一根一尺长的木棒,每天取一半,不断取下去,永远都不会取完。这是一个极限的概念。'   "这件事情让我在感激之中体验到了尴尬。"   在朱总理当副总理的时候,朱彤给他翻译过很多次。她讲到1993年7月以后朱钅容基兼任中央银行行长的紧张岁月--那时候,朱总理接触到的多是银行家、金融家等等。每次朱总理总是带着很多问题去提问,自己说得很少。 这时候,朱彤就觉得从英文到中文的翻译很难。只好多看这方面的书来弥补自己。要知道,这样的书是很枯燥的,起初朱彤也看不下去,后来是朱总理的精神感动了她。"朱副总理在当中央银行行长以后,每天晚上回去都要看大量这方面的书。短短两、三年的时间使中国经济实现了'软着陆',而且把通货膨胀在最厉害的时候降了下来,并使得格林斯潘这样的金融界大腕都对他五体投地。这正是朱总理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他在那么高的位置上还在不断学习,虽然起步晚,但是能一下子走到很多人前面,这里面的艰辛不用多说,精神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朱彤在说这些话时,眼中满是敬佩。   李鹏委员长作总理时,比较多地谈到了三峡,讲到发电量时,经常用到千瓦的计量单位,而国际上通用的是兆瓦。这就需要算术知识来进行短时间内的换算。有一次,李总理在和外宾谈到中国的棉花产量时,说到了"万担"这个数量词。这时候,朱彤可不像换算"千瓦"一样游刃有余了,只好向李总理投去困惑的目光。结果,李总理一下子明白,马上拿笔算了起来。   在讲这些故事的时候,讲座现场不时传来笑声和热烈的掌声。   "我这样说着大家可能觉得挺好玩,但实际上我们工作起来是很有压力的,有时挺紧张?她补充说。  "脸皮厚一点"才能立于不败   谈到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朱彤一下子冒出很多话来。   " 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来说太重要了 ,我见过很多人,成绩非常好、扎实,中英文都很好,但是一到场上就紧张,声音很小。其实,给国家领导人当翻译没有必要太紧张,应该放得开,把自己的位置摆正:我只不过是一个翻译而已。我作为翻译的职责就是帮助双方很好地沟通,这是我的宗旨。所以不管如何,我会尽我所能很好地做好沟通工作。我不是一个演员,没有人在看我表演。我要想的只是如何翻好,而不是别人是否品头论足。也就是说不能患得患失,不能有私心杂念。   最后,朱彤谈到了翻译风格:"大致分两种,一种是带感情的,一种是COOL的。我感觉应该根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说话人的情况而定。如果说话人很激动,而你很COOL,是不行的;反之,也不行。翻译最好能融入到讲话中,要得体。比如朱总理就是一个易动感情的人,所以给他翻译时就不能冷冰冰的;钱副总理是一个很冷静的人,翻译时也应该以稳来反映。"   ps:朱彤口译经典片断   朱镕基:是不是可以请钱其琛副总理作一点补充呢。   朱彤:I want to ask Vice Premier Qian Qi-chen to add a few things.   钱其琛:任何一个内阁里面有人在前苏联留过学或者是在其他国家留过学,就认为这个内阁一定是对 哪个国家怎么样,我看这个逻辑不存在。我们中国的内阁都是不管从哪里学习回来的,有什么经验都是中 国的内阁。   朱彤:I don't, we don't have such a logic that in a cabinet if one member or several members have been studied in former Soviet Union or in any other countries,then this cabinet will be pro-Soviet Union or pro-any coutry.We don't have this logic.I think no matter where the members of the cabinet once studied or what experience the members of the cabinet used to have,this cabinet is the cabinet of China.   记者:谢谢。首先,我要谢谢朱总理。我必须这样说,就是说您也是我的偶像。大家好,我是香港凤 凰卫视中文台的吴小莉,想要请教朱总理的是,我们知道在亚洲的金融风暴当中,香港的影响在今年已经 陆续地显现了。尤其在今年上半年的过程当中,最近,香港的失业率也创了一年半来的新高。想要请教的 是,在中央政府对于香港经济的困难和困境的时候,会采取什么样具体的措施来加以支持。另外,海外的 媒体对您的评价相当地高,外界有人说您是“铁面宰相”,或者说是 “经济沙皇”。在您的铁腕政策之 下,我们知道,外传在您进行机构改革或者说在一些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当中,宏观调近期的过程当中, 也有一些对您的家人的不方便和困扰。想请您谈一谈您在进行改革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有没有曾经想过沮 丧,想要放弃过?   朱彤:Thank you, Premier Zhu.I must tell that you are also my idol.I am from Phoenix Hong Kong.You know,the effect on Hong Kong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Southeast Asia has begun to show,especially in the first half of this year,the unemployment rate in Hong Kong is the highest over the past one and a half years.So my first question,is what specific measures would the central government adopt if the Hong Kong economy were to face difficulties.And the second question,you know the foreign media have,um,very high,uh, spoken very highly of you,and they called you a *poker-faced Prime MInister or economic *czar.And we also know that in the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the macro-regulation and the control and the reform of the government institutions,uh,there have been some inconveniences or some troubles caused to your families.Can you tell us,uh,have you ever felt depressed or frustrated and have you ever thought of giving up all ,all this?   poker-faced:铁面无私的   czar:(帝俄的)皇帝,沙皇   朱镕基:首先,从去年发生亚洲的金融危机以来,特别是10月份,大概是10月24号,香港发生了股灾 。但是,由于香港的经济结构比较完善,香港的经济实力比较强大,有9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再加上香 港特区政府领导有方、措施得力,我想,迄今为止,香港已经克服了一个一个的困难。   朱彤: Since the financial crisis in Asia last year and especially since the stock market crash in Hong Kong on the 24th of October last year,thanks to the sound economic struture and a fairly strong economic power and a very large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 of 98 billion US dollars in Hong kong,and also thanks to the effective and…measures and leadership exercised by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Hong Kong has overcome one difficulty after another.   SAR: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 特别行政区   朱镕基:中国政府高度评价香港政府所采取的政策。我们不认为香港在今后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   朱彤: The Chinese government speaks very highly of the policies adopted by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and we don't think that Hong Kong would encounter *insurmountable difficulties in the future.   insurmountable:不能克服的   朱镕基:但是,如果在特定的情况底下,万一香港政府需要中央人民政府的帮助的时候,只要香港特 区行政政府向中国中央政府提出要求,中央政府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 制度。   朱彤: But if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were to need the support from the central government in an exceptional case or under exceptinal circumstances,then as long as the Hong Kong SAR government filed a request with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then the central government of China would spare no efforts and would spare no cost to maintain the prosperity and stability of Hong Kong and to maintain the link system between the Hong Kong dollar and the US dollar.   朱镕基:至于我本人,没有什么好说的。对于外界叫我“中国的戈尔巴乔夫”也好,叫我“经济沙皇 ”也好,叫我什么东西也好,我都不高兴。   朱彤:As for myself, I don't have much to say.Whatever the foreign media call me,call me China's Gorbanchev or economic czar or anything else,I'm not happy about that.   朱镕基:目前,我的思想非常单纯。在这一次人大会议上,人民代表给我以重任。我自己感到了这个 任务的艰巨。我现在非常地惶恐,就是怕辜负人民群众对我的期望。   朱彤:So,as for my thinking, I think at present that's very simple.At this session of the National People's Congress,the deputies have entrust me with a very heavy and important task,and I myself can feel very keenly the *arduousness of this task.And actually I'm really fearful or I‘m afraid that uh,and I,that I would let the people down.   arduous:艰巨的;费力的;困难的   朱镕基: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将勇往直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朱彤:But no matter what is waiting for me in front of me , being land mines or an *abyss,I will *blaze my trail and I have no hesitation and no misgivings and I will do all my best and contribute,devote all myself to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until the last day of my life.   abyss:深渊;深坑;深处   blaze:使燃烧;闪耀出;显示出   朱镕基:我虽然思想负担很沉重,但是我仍然很有信心。只要我高举邓小平理论的旗帜,在以****同 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紧紧地依*全国的人民群众,我相信本届政府将无往而不胜。   朱彤:In spite of some burdens on my mind, I still have every confidence that as long as we hold high the banner of Deng Xiao-ping theory and as long as we have the leadership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with Comrade Jiang Ze-min at the core,and as long as we rely totally on the entire Chinese people,then the current government well be able to surmount any difficulty and will greet and will usher in success and triumph one after another.Thank you.   REPORTER:I'm James King From the financial Times.You have outlined some of the difficult ambitious reform program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in the banking system which will take three years.Will the difficulty of these reforms postpone China's expected entry into the WTO and will,on the question of financial services liberalization,the world have to wait until China has reformed its banking system before certain liberalization such as more banking licenses for foreign banks and more licenses for foreign insurance companies can be given?Thank you.   朱彤:我是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刚才您向我们介绍了您非常雄心勃勃的一些改革的计划。比方 说在国有企业改革和银行改革方面,会遇到哪些困难。您说要用三年的时间来完成这些改革。我的问题是 这方面的困难会不会推迟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样的一个进程。另外一个,有关金融服务自由化的这个 问题。世界是不是要等着中国对她的这个银行系统进行了非常彻底的改革之后才能够看到中国向更多的外 国的银行和保险公司发营业执照。   朱镕基:关于金融改革,我们规定了三年的目标。但是实际上,我们在今年就要基本完成银行改革的 任务。到今年年底。我定三年的目标是因为我们估计到这个问题的艰巨性。不能搞得太急。但是,主要的 任务在今年完成。   朱彤: We have set the objective of completing the financial system reform in three- year's time,but as a matter of fact we can basically complete the reform in the banking system this year,that is to say,before the end of this year.The reason why we set ,why we have set the target of three years is that we,uh,have,uh,estimated that this will be a very arduous and complicated issue,so se can't,uh,rush into the reform.So,but the main tasks of the reform will be completed within this year.   朱镕基:至于参加WTO的问题,我认为这个问题最好由李岚清副总理来回答。   朱彤:As for the question of China's *accession into the WTO,and I think Vice Premier Li Lan-qing is in the best position to answer that.   accession:同意;加盟;接近;到达   李岚清:我想讲三点。第一点就是中国对于进入WTO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为此已经进行了11年的谈 判。我们参加了乌拉圭回合的全部过程并且签署了最后的一揽子协议。   朱彤:I'd like to make three points.First,China's attitude towards the accession into the WTO is a positive one and we have been working for that objective for eleven years,and we took part in the whole Uruguay round process and signed the final package agreement of the Uruguay round.   李岚清:我们所以采取这样积极的态度是因为我们认为世界的贸易和经济合作需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 。否则的话,会引起区域保护主义,甚至会引发贸易冲突。这对谁也不利。   朱彤:The reason for us to have adopted a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s that is because we believe that the world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need a unified set of rules.Otherwise ,that may give rise to regional protectionism or even trade conflicts or wars in the interest of nobody.   李岚清:这个意义上讲,第二点,中国是需要WTO的。但是我觉得也不能忽视另外一点,作为世界贸 易组织,缺乏中国这样一个……我们现在在贸易国的排序上已经到了第十位了。没有中国的参加,我看, 它也很难发挥作为一个世界贸易组织的应有的作用。   朱彤:Secondly,China needs the WTO.However on the other hand,the WTO,as 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I think,would be hard to play its due role as a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 without the participation of China,already the tenth largest trading nation in the world.   李岚清:现在的问题就是,有一些少数的成员认为,好象中国很需要WTO,WTO并不太需要中国。我认 为这是一个不太正确的看法。   朱彤:Now the problem is that a few members of the WTO think that China needs the WTO more than the WTO needs China.But I don't think this a correct view.   李岚清:第三点就是,我们进入WTO,我们准备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的义务。但是,同 时我们也要享受我们应当享受的权利。   朱彤:Thirdly,after china joins the WTO,China is prepared to undertake the due obligations for a developing country.Meanwhile,we shall also enjoy the corresponding rights.   李岚清:我们改革已经大大地前进了。这十多年当中,我们虽然还在没有进入WTO,但是我们的很多 的改革比我们原来承诺的发展得更快。   朱彤:Over the past decade and more,great progress and achievements have been made in china's reform although China is still not a member of the WTO.As a matter of fact,the results of many of our reforms have already gone beyond the commitments made by us.   李岚清:但是,我们的改革必须要按照我们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一步一步地来进行。这个被实践证明是 完全正确的。   朱彤:But our reform must proceed in a step-by -step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preset bojective and plans.And this has been proved correct in our practice.   李岚清:刚刚朱总理已经讲了,我们还继续地按照我们预定的目标一步一步地进行改革。   朱彤:As Premier Zhu already said,we are going to make reform and conduct reform in a step-by-step manner according to the set objective for us.   李岚清:现在谈判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希望这个问题能够尽快地获得解决。   朱彤:Now important progress has been made in the negotiations on this question.We hope that this matter will be resolved very soon.   REPORTER:I'm George Wefferts from Newsweek magazine.Um,according to our understanding ,you are the only senior leader in China that was criticized as an Anti-Party Rightist Element in 1958.I hope you might tell us ,uh,where specifically you were when you were experiencing reform through labor,how long you were there,and how this experience affected your political outlook?Thank you.   朱彤:我是《新闻周刊》的记者。我们知道在中国现在的所有高级领导人当中,您是唯一一位在58年 的时候被打成反党右派的。您能够具体地告诉我们一下,在您被打成右派之后,进行了劳动改造的这段时 间里,您具体都做了些什么?这段时间有多长?这段经历对于您后来形成政治方面的这种看法有什么影响 ?   朱镕基:这一段经历对我的教育是很深刻的。但是也是很不愉快的。因此我不想再提这件事情。   朱彤:I have learned a lot from that experience,but that experience is also unpleasnt, so I don't want to mention that now.   REPORTER: Thank you.   REPORTER: Mr. Premier,I'm Joseph from Press West of India.As India's new Prime Minister is going to take charge today,what's about your message to him,especially since as he has decided to reevaluate India‘s nuclear program?   朱彤:我是印度的记者。印度的新总理今天就要就职了。我想问一下,您对他有没有什么样的信息要 发表,或者说要给他传达一个什么样的信息。特别是考虑到现在印度好象要来重新考虑它的核问题方面的 政策。您对这方面有什么样的看法?   朱镕基:印度新总理的当选我昨天已经给他发了贺电。   朱彤:Yesterday,I already sent a message of congratulations to the newly elected Prime Minister of India.   朱镕基:我很希望,将来在适当的时机同他见面,向他请教。   朱彤:And I hope very much that I will have the opportunity of meeting with him in due course in the future and so that I can learn from him.   朱镕基:我回忆在1994年,我曾经访问印度,主要是参加世界能源会议。我对印度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   朱彤:I recall my visit to India in 1994.On that occasion,I was there to attend the World Energy Conference,and on that trip,India has left me with a very fond impression.    2010年温总理记者招待会首席翻译张璐的英语成功之路 温总理记者招待会翻译费胜潮的英语成功之路 马英九美国大学英文演讲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视频及中英文本(三)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视频及中英文本(二) 比尔盖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演讲视频及中英文本(一) 本杰明富兰克林的十三条修身法则(中英对照) 奥巴马获诺贝尔和平奖发表感言视频及文本 奥普拉2008年斯坦福大学演讲文本(下) 奥普拉2008年斯坦福大学演讲文本(上) 奥普拉2008年斯坦福大学演讲视频 2005年苹果CEO史蒂夫·乔布斯在斯坦福演讲视频及讲稿 高志凯:牛人中的牛人 刘欣96年参加世界英语演讲比赛获奖视频 CCTV9主持人季小军的成功之路-英文访谈 第八届21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比赛冠军顾秋蓓演讲视频 第11届21世纪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曹丰演讲视频及讲稿 第十届“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冠军夏鹏演讲视频 通过奥巴马竞选广告及短片学英语 奥巴马获胜演讲视频--中英双语字幕及文本 张靓颖接受奥普拉专访视频 马云接受CNN采访尽展流利英文 如何训练英语语调
个人分类: 外语学习|0 个评论
该甩掉‘哑巴英语’的帽子了!
热度 4 lin602 2012-2-28 19:19
我国就是怪事多,英语从小学一直学到博士,升教授与副教授还要考外语。但是,我国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大部分都是‘英语哑巴’。 考英语,都是考刁钻尖的语法‘弯弯绕’的题目。这个语法,那个固定搭配都是那帮所谓教育专家想出来的。 我不太清楚,中国原来许多文盲,他们也不识字,也不懂语法,不是照样可以说与听吗?太平天国的杨秀清不识字打仗非常厉害。语法其实根本不应该放在那样的位置上,可以说,是伤民劳财。 记得我高中毕业工作三年半后高考,中文语法一点不懂,记得我中学语文教师进行有限的辅导时非常无奈时这样说‘白字旁的组成的词是定语,土字旁的地组成的词是状语’,可笑吧,那我们不是照样写作文,作文分还不低呢。 为什么不能不从学字母开始,不从学音标开始,不从学语法开始,而是从‘你好吗’‘再见’‘到那里玩啦’‘今天报纸上有什么内容呀’这些说话与听开始呢?应该是,不会写的时候,要先会说与听。 可笑,年年学外语,都是哑巴外语。 中国的教育,你说如何培养出杰出人才。
3374 次阅读|6 个评论
韩美林招博士凭什么不用考外语?
热度 2 heitiedan2012 2012-2-3 18:18
Normal 0 7.8 磅 0 2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MicrosoftInternetExplorer4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普通表格;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cm 5.4pt 0cm 5.4pt; mso-para-margin:0cm; mso-para-margin-bottom:.0001pt;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0.5pt; mso-bidi-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fareast-font-family:宋体; mso-fareast-theme-font:minor-fareast;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mso-bidi-font-family:"Times New Roman"; mso-bidi-theme-font:minor-bidi; mso-font-kerning:1.0pt;} 这两天,韩美林招博士生的消息也略略引起一些波澜。清华把韩先生罗致门下,聘为教授。韩先生招博士生还有一个条件,说条件不准确,应该是一个优惠,即不需要考外语。皆因前者陈丹青因清华招博士一定要考外语,气得陈先生挂冠而去。不过对这种情况,我还是总有一些疑惑。 疑惑在哪儿呢?文学与艺术多少沾点边吧。比如说,北大中文系,如果招博士生,是一定要考外语的。但是中文系并不是培养作家的。而且据说,中文系的老师说过,要当作家不要读中文系。如果说中文系与艺术还不太沾边,那么音乐学院应该是沾边的吧。中央音乐学院无论是学声乐的,还是学器乐的,还是学理论的,恐怕都要学外语吧。学声乐,没准还得学意大利语、法语、或者西班牙语,因为外国歌剧有这样的语种。学器乐的,无论是钢琴,还是提琴,估摸着也得学外语。学理论的,包括学音乐史的,恐怕更离不开外语了吧。 再说美术,清华先后聘了两位导师,陈丹青的外语估计问题不大,他毕竟在美国生活过一些年头。但是,他想招的,他看好的学生外语都不太灵,至少过不了研究生招生的水平线。这让陈先生十分不忿。不过,如果用中文系的标准来衡量,陈先生真没有必要那么较劲。美术学科的博士生到底应该干什么?反正我们不太懂。如果说他很有绘画了天才,那就去做陈先生的徒弟好了。当徒弟不需要外语。作画也不需要外语。但是当博士,应该有所不同。博士是这个学科的前沿研究的后备力量,博士并不只是一个画家或者雕塑家,他更应该掌握一定的理论,而且在理论上还应该有所突破和创新。所以,以我这个外行人的推测,绘画与理论研究当然有关系,但毕竟不完全是一回事。而且,作为学科中佼佼者,他们也有义务向国外推广中国的美术作品与美术理论。在这种情况下,难道不需要外语吗?举个不太适合的例子。相声界也招徒弟,也有拜师,相声界不需要外语。那么以往的陈先生与这次韩先生招学生,也别叫博士了,还是叫徒弟比较好,比较适合。博士毕竟有博士的要求。国家规定博士一定要有外语能力,那么韩先生招博士不考外语,是谁给了他这样的特权?难道国家的法度也可以破格吗? 同样是美术院校,中央美院没听说不考外语。搞油画的,搞雕塑的,搞美术理论或者美术史的,不懂外语行吗?清华美院原来是中央工艺美院。难道工艺美院可以与中央美院有明显的不同吗? 陈丹青先生有他自己的标准和要求,我们也应该对此表示尊重。如果陈先生不招博士生,而是招徒弟,这完全可以。问题就是这样的徒弟就别再惦记着学位了。你不是爱好艺术吗?你不是把对艺术的追求当作你生命的一部分吗?那你就穷极一生,去做你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好了。不过,就别再想获得学位了。你外语不太行,就别什么都惦记了。不拿学位,也不等于你不行。学位这东西,只是一个证书,证明你读这段日子的书,而且基本合格而已。至于你是不是艺术界的天才,是不是艺术界的泰斗,那根本不是一个学位所能证明得了的。所以,当年陈先生拂袖而去,心情可以理解。如果当年那些没考上博士的有为之士,如果投到陈先生门下做学徒,焉知不是一件美事? 这次韩先生也在招博士,而且声明不考外语。不知是不是清华打算放水了。如果真的放水,或者破格,请问有什么依据?清华同意这样做,是不是证明当年要求陈先生招博士要考外语是做错了?如果做错了,是不是要改正?是不是以后所有的美术类学科的博士都可以不考外语?如果美术类学科可以不考外语,那么其他学科是不是也可以不考外语?这一系列连锁问题,清华打算如何做答? 外语只是一个工具,不必把它看得太重,但也不是可有可无。你要了解世界,也要世界了解你。外语肯定是一个不能缺少的工具。我们现在的问题是由于外语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花了很多时间,但使用外语的能力却远达不到必要的要求。而从总体上,我们国民的外语能力,包括读过学士、硕士和博士的青年,也没有多少真正能达到要求。过去也有人提出,研究中国古典文化,特别是古代典籍的研究生,应该不考外语。因为他们的研究与外语关系不大。此言差矣。至少国外也有研究中国古代文化和古代典籍的。人家研究成什么样,有没有错?水平如何?你如果读不懂人家的文章或者著作,你凭什么能够了解这些情况?所以你做古代典籍的研究可以不用外语,但是你要得到一个学位,那么对不起,就请按照国家的要求,好好学习外语,至少人家写的什么你得能看懂,你说什么,人家也得能明白。
4806 次阅读|2 个评论
谁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热度 1 wangxh 2012-1-11 09:21
倔人预测: 在不久的将来,中国对外语教学的要求可能会发生重大变化,虽然许多人认为牵扯到极大极大的利益链条,不好改变。 虽然很大程度上不能发生突变性的变化,但至少不会这样精神病似的继续下去——足足3亿少年儿童、青少年、青年学生在学习外语! 如果俺是大学校长,俺会首先采取下列措施: 第一,外语改为选修课,这样可能腾出较大的师资力量用于真正的英语教学——听、说、读、写; 第二,不强迫学生参加各种外语考试; 第三,增加中文的“阅读理解”与“写作”。现在很多大学生除了会写点不通的八股文,基本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例如,这是一个学生的咨询信息:“老师,我在想个问题,我们刷设备的时候,里面。最好能把里面的水除干净?难道最后就是升温?”俺根本不知道他在说什么!根本不是断章取义,俺甚至都不知道他们用的什么设备! 有人说了,面临的问题怎么办?什么问题?除非也是精神病问题,基本没有问题——如不少企业要求英语四级——俺咨询过企业招聘人员,主要是为考核人作参考,工作中根本不用外语。比如考研究生吧,对于想考研究生的同学还要别人逼着学外语吗?另外,没有精神病的政策了,说不定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就回来了,即使不考研究生也会努力学习外语。许多学生烦的不是学外语,而是没有用的外语考试。游戏、QQ聊天等一般高校没有这个专业吧,也没有人逼迫吧?为什么有数以百万计的大学生趋之若鹜、乐此不疲呢?更有甚者,每年有数十万的年青人在这里自毁长城!乐意使之然也!
个人分类: 教之道|325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怎样精通9国语言?辜鸿铭的西文学习法
热度 1 josh 2012-1-4 10:57
转自: http://blog.renren.com/blog/227208626/796127480 作者: 花开不败 辜鸿铭,精通九国的语言文化,国学造诣极深,曾获赠博士学位达13个之多。他的思想影响跨越20世纪的东西方,是一位学贯中西、文理兼通的学者,又是近代中学西渐史上的先驱人物。   辜鸿铭10岁时就随他的义父——英人布朗跳上苏格兰的土地,被送到当地一所著名的中学,受极严格的英国文学训练。课余的时间,布朗就亲自教辜鸿铭学习德文。布朗的教法略异于西方的传统倒像是中国的私塾。他要求辜鸿铭随他一起背诵歌德的长诗《浮士德》。布朗告诉辜鸿铭 :“在西方有神人,却极少有圣人。神人生而知之,圣人学而知之。西方只有歌德是文圣,毛奇是武圣。要想把德文学好,就必须背熟歌德的名 著《浮士德》。” 他总是比比划划地边表演边朗诵,要求辜鸿铭模仿着他的动作背,始终说说笑笑,轻松有趣。辜鸿铭极想知道《浮士德》书里讲的是什么,但布朗坚持不肯逐字逐句地讲解。他说:“ 只求你读得熟,并不求你听得懂。听懂再背,心就乱了,反倒背不熟了。 等你把《浮士德》倒背如流之时我再讲给你听吧!”半年多的工夫辜鸿铭稀里胡涂地把一部《浮士德》大致背了下来。   第二年布朗才开始给辜鸿铭讲解《浮士德》。他认为越是晚讲,了解就越深,因为经典著作不同于一般著作,任何人也不能够一听就懂。这段时间里辜鸿铭并没有停顿对《浮士德》的记诵,已经可谓“倒背如流”了。   学完《浮士德》,辜鸿铭开始学“莎士比亚”的戏剧。布朗为辜鸿铭定下了半月学一部戏剧的计划。八个月之后,见辜鸿铭记诵领会奇快,计划又改为半月学三部。这样大约不到一年,辜鸿铭已经把“莎士比亚”的37部戏剧都记熟了。   布朗认为辜鸿铭的英文和德文水准已经超过一了般大学毕业的文学士,将来足可运用自如了。但辜鸿铭只学了诗和戏剧,尚未正式涉及散文。布朗安排辜鸿铭读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国革命》。辜鸿铭此次基本转入自学,自己慢慢读慢慢背,遇有不懂的词句再去请教别人。但只读了三天,辜鸿铭就哭了起来。布朗吃惊地问“怎样了?”辜鸿铭回答说:“散文不如戏剧好背。”布朗又问辜鸿铭背诵的进度,发现他每天读三页,于是释然:“你每天读得太多了。背诵散文作品每天半页到一页就够多了。 背诵散文同样是求熟不求快,快而不熟则等于没学。”   辜鸿铭所在的中学课业本来是极繁重的,但由于辜鸿铭各科在布朗身边都提前打下了基础,整个学习过程便显得毫不费力。学校的功课既然顺利进行,没事时辜鸿铭便接着记诵卡莱尔的《法国革命》。他越读越有兴致,可是读多了便无法背诵。若按布朗的要求慢慢来,又控制不了自己的好奇心。就这样时快时慢地把卡莱尔的《法国革命》读完了。后来辜鸿铭终于征得义父的同意,可以随便阅读义父布朗家中的藏书了。有许多书,辜鸿铭并没有打算背诵,但也在不经意间“过目成诵”了。   布朗对养子的寄望极高。他曾告诉辜鸿铭:“我若有你的聪明,甘愿作一个学者,拯救人类;不作一个百万富翁,造福自己。让我告诉你,现在欧洲国家和美国都想侵略中国,但是欧洲各国和美国的学者却多想学习中国。我希望你能够学通中西,就是为了让你担起强化中国,教化欧美的重任,能够给人类指出一条光明的大道,让人能过上真正是人的生活!”   依照布朗的计划辜鸿铭应该先在英国学文、史、哲学及社会学,然后再到德国学习科学。学成之后才可以回中国修习传统文化。布朗当初确实没有看错,辜鸿铭十四岁时,学术造诣就已经非一般人所能比。他只用了短短四年的时间,不仅初步完成了布朗拟定的家庭教学计划,而且基本上修完了所在中学的各门主要课程。布朗不禁暗自为养子的聪明而感到骄傲。辜鸿铭在学校里初步掌握了拉丁文和希腊文,其他课程的成绩也都很出色,已经可以申请毕业了。   大约在1872年春季,辜鸿铭正式入爱丁堡大学就读。辜鸿铭在爱丁堡大学的专修科为英国文学,同时兼修拉丁文、希腊文时又不知暗自哭了多少次。他立志遍读爱丁堡大学图书馆所藏希腊、拉丁文的文、史、哲名著。 刚开始时,读多少页便背诵多少页,还没觉出什么困难;后来随着阅读量的逐渐增大,渐渐感到吃不消了。他要自己坚持,再坚持,一定要一路背诵下去。 辜鸿铭晚年忆及此事时曾说:“说也奇怪,一通百通,像一条机器线,一拉开到头。”   到后来,不仅希腊、拉丁文,即如法、俄、意各国的语言、文学,辜鸿铭也能做到一学就会,触类旁通。据说辜鸿铭回国后,除本国语言外,尚能操九种文字与人交流,则其基础主要是在爱丁堡大学读书时打下的。   《论语·季氏》有云:“生而知之才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兽而学之,又其次也。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至于“困”字的意思,旧注谓“有所不通”,钱穆先生解作“经历困境”,辜鸿铭则自谓“吃不消”。他晚年曾对人说:“其实我读书时主要的还是坚持‘困兽而学之’的方法。久而久之不难掌握学习艺术,达到‘不亦说乎’的境地。 旁人只看见我学习得多,学习得快,他们不知道我是用眼泪换来的!有些人认为记忆好坏是天生的,不错,人的记忆力确实有优劣之分,但是认为记忆力不能增加是错误的。 人心愈用而愈灵堂!”辜鸿铭忆起读书时的往事,不禁慨叹道:“困兽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兆文钧《辜鸿铭先生对我讲述的往事》)则当时人们多认为辜鸿铭的博学在于他的天赋聪明,辜鸿铭自己是不承认的。   1877年4月,辜鸿铭以优秀的成绩通过了所有相关科目的考试,在英国文学方面的学位考试中又表现非凡,顺利获得了爱丁堡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这一年辜鸿铭仅20岁。   辜鸿铭自莱比锡大学毕业后,又赴巴黎短期进修法文。布朗又为辜鸿铭联系入巴黎大学,意在让他学一些法学与政治学。其实当时辜鸿铭只22岁即已遍学科学、文学、哲学,并熟谙各国语言,造诣确非一般中国留学生可比。辜鸿铭以极快的速度读完了巴黎大学整学期的讲义和参考书,除偶尔去学校上点感兴趣的课以外,辜鸿铭每天都抽一点时间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文。从刚开始教他学希腊文字母那天起,辜鸿铭就教她背诵几句《伊利亚特》。他的女房东笑着说:“你的教法真新鲜,没听说过。”于是,辜鸿铭就把布朗教自己背诵《浮士德》和莎翁戏剧的经过讲给她听。她说:“好,我就这样学下去。”辜鸿铭说 :“等你背熟一本,你就要背两本,拦都拦不住。”   辜鸿铭的女房东常常拿着《伊利亚特》来到他的房间,把学过的诗句背给他听,请求他的指点。辜鸿铭的教法果然有效,他的女房东在希腊文方面进展神速。许多客人见辜鸿铭教她学希腊文的方法与众不同,都大为惊讶。   辜鸿铭后来曾对晚清直隶布政使凌福彭说:“学英文最好像英国人教孩子一样的学,他们从小都学会背诵儿歌,稍大一点就教背诗背圣经,像中国人教孩子背四书五经一样。”若辜鸿铭教他的女房东学希腊国土受希腊纯正的启蒙教育一般。此法乍看强度大,难度亦大,其实则不然。若由字母而单词再简单拼句,则学习者在心理上就产生学外国语言的隔阂情绪了。辜鸿铭还依此法教会了他的女房东简易的拉丁文,也不过三两个月的工夫而已。   辜鸿铭深厚的西学素养极得益于童年背诵《浮士德》、《莎士比亚》的经历。他后来在北京大学教英诗时,有学生向他请教掌握西学的妙法,他答曰 :“先背熟一部名家著作作根基。” 辜鸿铭曾说 :“今人读英文十年,开目仅能阅报,伸纸仅能修函,皆由幼年读一猫一狗之式教科书,是以终其身只有小成。”他主张“中国私塾教授法,以开蒙未久,即读四书五经,尤须背诵如流水也。”
个人分类: 外语学习|2115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我的外语学习历程(如何学会十门外语)
josh 2012-1-2 19:57
转自: http://blog.renren.com/blog/247173710/796177262 作者: 童心路 新年新气象,元旦一爬起来就开始写2012年第一篇日志了。 如果现在要问我的兴趣爱好是什么,我肯定最先会说“学外语”。不知道为什么喜欢,仔细反思了下缘由也许有以下几点。第一点也许是因为一直有听不懂的经历。从小家里人对我就说普通话,过年时听亲戚们用上海话聊天我总是一头雾水,上小学以后还有很多词汇不知道什么意思。此外到我外婆家也是整天听直到现在都听不懂的福州话。正因为如此,我非常享受从听不懂到听懂的过程。第二点是因为我对文化的差异一直都有兴趣。 于是从初二暑假点开阿木日语的网页到昨天用rosetta stone解决了计划中的最后一门语言,一晃就是八年了。在这八年中,走过不少弯路,也会领悟到了一些捷径。这篇文章就是想对自己八年的学习做个总结,并将学外语的经验教训分享给所有正在学外语,要学外语,以及想学外语的人。 从日语开始 英语什么的都是从小按步就班学的,没什么好说的,还是直接从日语入门开始吧。那是又一个在家上网的日子,不知道又搜到了什么东西,我又开始关键词联想了。这一次的关键词是“日语入门”,我点进了搜索结果首页比较醒目的“阿木日语入门”,看着通俗易懂的说明,学会了desu这个词,并发现学日语还是一件挺简单的事,便来了兴致,从当时资源并不丰富的互联网上下了老版标准日本语的电子书和mp3,便开始按步就搬的学起来了,之后也找到了教学视频,又提高了学习效率。不过这也是多亏了日语是笑着进哭着出的语言,也许如果当时进的是法语入门的话,现在我也不会写这篇文章了吧。。 下完电子书便开始学五十音图了,由于以前看动画片看主题曲经常会注意下面的日文字幕,所以很多假名都很眼熟,一天学平假名,一天学片假名,第三天便开始第一课了。其实一开始学日语不必纠结假名的,把几个区分度的看熟后,就可以猛看单词,在频繁的练习中自然就会了,字母这种基础的东西也不必靠联想法。 很认真地开始一课一课地学,刚开始还采用中国式的老办法——抄单词,这后来再回想就感觉完全没必要了。学习语言最重要的是听懂,然后是看懂,接着才是说和写。一开始几课的课文也学得很认真,几乎都听得烂熟,也都背下来了,平时没事干嘴里就无意识地冒出几句来。后来学别的语言急于求成,走了弯路,发现还是狂听课文的办法最好。 日语一开始的单词并不是很好背,上网的时候看到了一篇讲日语单词背诵方法的文章(就是右脑记忆法 加 17天背gre法),便把后面附着的16页单词表下载,打印。背着背着猛然发现大多数竟然全是音读汉字词,也就是类似汉语方言的词,每个汉字在日语中都有特定的映射关系。于是背到sa行就不用怎么背了,因为大多数汉字只是重复出现,只要看到汉字就知道读音。同理,在家看nhk的时候,一些词听发音就能猜到汉字了,比如听新闻的时候经常听到kei satsu,一开始不知道什么意思,仔细和其他已知的单词比对便猜出是 警察 这个词了。这也就是我学外语悟出的其中一个方法——高级词汇映射法。 高级词汇映射法——汉字文化圈 世界上的语言不是孤立的,而是随着民族之间的交流而充满联系的。有的语言比较强势,一直在输出词汇,比如古代的汉语,阿拉伯语,拉丁语,希腊语,现代的英语,日语。有的语言也会输出特定领域的词汇,比如许多欧洲语言中食物,餐具,化妆品和衣物的单词就全是法语。每种语言的基础词汇基本都是不一样的,除非是同一语族的。比如德语的lieben,sprechen,sagen对应英语的love,speak,say,西班牙语的comprar,correr,leer对应意大利语的comprare,correre,leggere。但是语言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来源都比较固定,欧洲语言的高级词汇都是拉丁语和希腊语,伊斯兰教国家的高级词汇大多是阿拉伯语,东亚国家的高级词汇基本上是汉语。汉语在古代向日本,朝鲜和越南输出了大量词汇,而近代日本又通过汉字的重新组合把科技政经词汇传到其他用汉字的国家。所以说如果要学日语,韩语或是越南语,一种比较方便的办法就是先掌握汉字词的读音映射关系,然后就可以掌握大量的汉字词。 发音不能只学一次 初三时过得很忙,但不知道为什么又用了很多时间学外语。那时觉得光学日语不过瘾,便开始染指其他外语了。那时没有沪江网,小的语种也没有教材下,只能到处找找在线学习的网站,于是便找到了一个韩语入门的网站。点着图片学习方块圈圈的字母,先学后忘,外加发音模糊,便感觉学韩语比日语困难多了。总算把字母学得差不多了,也没东西学了。 之后一次学韩语就是高一暑假了,也就是在那个时候我知道了:发音不能只学一次。初三学韩语字母的时候,就想着找汉语或是英语的对应发音,有个oe的音就直接发o了。谁知道高一再学时看了几集韩剧,发现明明oe是更接近“额”的读音,此外n的读音也是接近d的。在纠结听到的和自己说的不一样时,我突然意识到,既然我已经知道说韩语的人是怎么说的,我又为什么要坚持原来的念法呢?这就好像学英语的时候一直把run读作“润”,后来一直听到“软”的读法,但还是坚持原来的“润”。 也许这就是每个地方学英语的人口音各异的缘故吧,或是受到母语影响,或是受到老师误导,或是执着与音标,一旦形成错误的发音就改不过来了。然而正确的发音却是应该靠纯粹模仿当地人才能学到的。意大利语,西班牙语和法语的a在书上都有不同的描述文字,但没有谁会看着文字学发音,最终只能发出英语或是汉语的a,但是仔细听的话的确是有明显的区别,这时如果只是坚持初学时自以为正确的发音,就一直是那样了。不过如果听不出区别的话,也只能作罢。 有个变态叫法语 一直听说法语是最美的语言,在学完韩语字母后我便开始尝试了。然而对于那时候我的悟性和智商来说,法语就好像是因为游戏bug而提前登场的大boss一样,把我击败了。下好了某大学的教学视频,开始播放,开篇就说法语不像英语而是一门发音规则的语言,我心中窃喜。然而接下来就是整整两页的发音规则,什么开音节,闭音节啊,夹在两个字母和一个字母之间又怎么样啊。勉强知道怎么发音了,一看句子,才知道有个东西叫联颂,又看到疑问句的三种问法云云,放弃了。 邂逅罗塞塔 初三忙碌地过去了,中考完了在家没事干,上电驴找资源的时候突然看到了一个神奇的软件——rosetta stone 罗塞塔石碑。这款软件号称不学语法不背单词就能学好外语,于是我便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点了下载键。 顺利安装好,打开试了试,全是图片。每幅图片都配有对应的单词和句子,原来这就是传说中的沉浸式外语学习方法。几课学下来,一些基本事物的单词就已经终生记忆了,简单的语法也能在脑中形成形象的印象。这也多亏了西班牙语开始的语法简单,拼读也有规律。反观法语,court和courent的发音竟然一样,让人无法接受。不过罗塞塔的难度还是偏低,第二版的编排也不太好,前面全是实意动词,一开始说来说去就去就是“一个男孩在跑”,“男孩在桌子下”这种短句。没什么成就感,玩腻了也就不用了。 大舌和小舌 直到现在我才发现,除了汉语和英语外,世界上的其他大部分语言都有大舌或小舌音。大舌音一直都觉得很酷,很想学,在学西班牙语的时候用发“德拉”的方法学会了。但是后来才发现,我那时学会的只是rr,真正难的是r,也就是舌头只弹一下,没有震动。这个音我最近才学会,从前都是以l代替的。日语中也有,最常见的就是kora,也就是混蛋,一般人说这个ra一般就弹一次,但是流氓就要korrrrrrra!了。 小舌音我也没学会多久。在学法语的时候,我用喉咙发出了比较响的“喝”,便以为那是小舌音。却不知真正的小舌音听起来跟大舌音是差不多的。后来在高中同学的示范下,我终于在高三某天洗澡时用漱口的办法学会了。 この番組はご覧のスポンサーの提供でお送りします 进入高中,在英语班牛人林立之下完全失去对英语的兴趣。因为某种契机,我开始看起犬夜叉。第一次在电脑上看动画片,事实证明是会一发不可收拾的。没看几集就停不下来,于是花了5天便看了100集。看完后满脑子都是日语挥散不去,同步率最高的便是人名和短句,像什么shine!ushiro!matte!temee~~。这时候,我领悟到了这是一种很好的外语学习方法——磨耳法。也就是这样一部部的动画看下来,从犬夜叉到火影到死神到海贼王到银魂到妖尾,我的日语听力时间已经超过英语了,现在做梦时也经常会冒出日语句子来。下面详细讲一下磨耳法。 磨耳法 磨耳法也就是泛听,讲究的是用数量胜过质量,高峰时期一天要听8小时以上。在没有数量,也就是没有像日语那样足够听力材料的时候,就只能用遍数来代替数量了。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学日语是最方便的。因为动漫的集数多,语言简单,语速慢,内容主题明确。在一开始听的时候,最先辨别出的是重复得最多的人名和专有名词的词汇。然后是命令式的短句以及感叹词,如ikuzo,hayaku,chikusyou,mattaku等。接下来是短句,再是部分长句,最后是完整长句。当然,这样学习是有条件的,就是要搭配高强度的背单词或课本学习。磨耳只是为了让学过的东西脱口而出,光凭磨耳的话是不可能学会复杂的句子的,只能学会短句词组,这点大家应该深有体会,否则还要学日语干什么。脱口而出是口语的必要条件,我们说汉语的时候会考虑“一”什么时候发第一声,什么时候发第二声吗?我现在说日语也不用考虑动词的未然形是什么,连体形是什么,只是应该怎么说就怎么说而已。这一点在之后说到欧洲语言动词变位的时候也要讲。 韩语因为有韩剧,也是比较方便的。接下来要说的是一些听力材料比较少的语言,如法语和西班牙语。这些语言由于语速像机关枪,所以靠电影学是不明智的。一个比较好的办法就是听歌。歌曲的语速慢,重复听不会腻,词汇固定,大部分的情歌都有表达情绪还有一些身体部位的词。 对了,还有一种方法,玩游戏学外语。日语就不说了,galgame遍地都是,还有Square Enix的许多。韩语的游戏就看过格兰蒂亚。英语的也很多,什么gta啊,质量效应啊,上古卷轴啊,全是全语音的。法德西意的话有刺客信条。玩游戏学外语是比较方便的,但是也需要一定耐心。 说出口的,就忘不了了 高一想出去交流玩玩,报了日韩,日本没去成,就去韩国了。于是暑假开始重拾韩语,这次用的是标准韩国语加新东方韩语一月通。对韩剧没什么兴趣,所以也没什么听力材料,感觉效率很低。后来直接跟韩国学生对话了,抛出去一句想好的话,结果不知道对方在说什么,那时也实在是没有语感。 不过有一点倒是让我记忆深刻,就是凡是我说过的韩语单词或是句子,到现在都还记得。然而在英语课上说了那么多,却全忘光了。这也许是因为在陌生的外语的环境中,人会有一种类似求生欲的感觉,有一种紧张感。在外国想买东西,不知道那东西怎么说,于是十分不安,后来总算知道了,对这个单词产生了强烈想记住的愿望,便就记住了。这就像是沿着独木桥走,在课上桥下不远就是草地,而在真实语言环境中,桥下是悬崖。在那时有一次我遇到了个路口,想秀秀单词,说了“右”(olunjok)以后忘记“左”(wenjo)怎么说了,旁边一个韩国学生看我手指着左边呆着,就说出wenjo了,我恍然大悟,在那之后这两个词都没忘过。 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高中的时候网上的外语学习资料已经很多了,有一套教程就是新东方外语一月通。有一次期末考试完闲在家里,就打开了好久没学的西班牙语教程,开始听起来。但是那一次我犯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凭着之前rosetta stone的底子,直接看语法,直接记动词的变位,时态什么的掌握个大概基本上就下一课了。由于这样学句子也都看得懂了,所以以为自己比以前更牛逼了。结果打开广播一听,除了hola和介词,什么都听不懂。就这是只有语法没有语感的后果。可以自己造句,但是一说出去就再也说不了第二句了,因为不知道对方说什么。反观有语感却没有语法的人,可以听懂,就算自己造不出对的句子,对方也能明白个大概。 再战法语 高考结束,在家闲着(怎么又是这句),用简明法语教程这套教材学法语,未果,发现高难度的语言自己看书学课文还是不大能坚持。 在同济学德语 大学了,学外语的条件也更好了,选课的时候直接就能选二外学。日语和法语忽略,俄语选的人太少,有点心虚,于是就选了同济特色的德语开始学习。虽然之前也学过发音和一些单词,但是毕竟图森破,还是需要提高姿势水平。 第一次上课就感觉进度奇慢,毕竟自学那么多年了,发音什么的就练了半天。终于进入正式课文了,又只是两周一课,学了一个学期也还没学名词第二格。不过在课堂上学习外语感觉还是有好处的。对于德语这样一种名词有各种不规则变化的语言,课堂的练习会让人学得更熟练。 没老师教了,又不想啃课本,我便想起了电脑里多年未动的第三版rosetta stone。学完了三级,语感不错,尝试泛听,结果发现了一些问题,导致我的德语学习出现了瓶颈。第一是德语的语序,情态动词和动词离太远,可分动词分得太开,使得我根本听不出动词在哪里。第二个问题是德语喜欢造词,不喜欢照搬,别的语言直接用science,它却偏偏造了个wissenschaft,虽然大多数词都由基本词根合成,但意思都有新的变化,也没有拉丁词根来的词学起来方便。 日本语能力试験 这么多年来都是看着动画和日剧学日语,在别人的鼓动下,我突然意识到通过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实力也是一种不错选择。于是从大一暑假开始,我便开始了半年的备考,报名时直接报了二级。 先把标日中级看了一遍,囫囵吞枣般地学了下高级语法,过了下生词,便开始直接做题了。日语高级语法对于口语和听力来说不太实用,只是为了考试而学。有许多模棱两可且暧昧的表达法,让人郁闷。我自认为那就是日语唯一的难点。敬语什么的稍加练习就能掌握,日剧中也经常会出现。但是日语阅读倒是有一点让我比较困惑,就是看到汉字脑子里到底应该反映出什么?是中文读音,日文读音,还是只有意思?这也是日语比较独特的一点。 然后暑假过后便是大二上每周做一套题的备考生活。考试还算顺利,在离家不远的地方考,考试时没有以往考英语时的压迫感,反倒是一种游戏的态度,最后分数还不错。唯一遗憾的一点是那种全是选择题的考试造成了直到现在我还是不怎么会写日语。 法语与GRE 大一下开始的德语学习一直断断续续地持续到大二下暑假,那时候准备第二年考GRE,想早点准备起来,就开始背起红宝书来了。那段时候正好也在开始用rosetta stone学法语,过完三级,积累了语感,就想尝试听reflets。结果依然听不太懂,特别是pascal说的巴黎口音。。于是改变策略,上沪江网每天听慢速新闻,听着听着, 便发现了这样一个事实:想学好法语,就先学好英语,。当然这只适用于两者都想学的人。 英语有两套词汇,日耳曼词汇和拉丁词汇,历史原因就不多讲了。日耳曼词汇比较不上台面,适合口语,拉丁词汇比较正式,适合书面语。begin的拉丁版是commence,get是obtain,understand是comprehend。这些拉丁词改一下都直接是法语的基本词汇。更不用说government,parliament,conciliation这种直接照搬的词了。所以如果把gre词汇都背了,法语学到后面基本都不用背什么单词。这也是高级词汇映射法的另一种形态。 高级词汇映射法——罗曼语族(法意西葡) 罗曼语族是一家,都是拉丁语演变来的。所以自然有相近的词汇,特别是高级词汇。information在这四种语言中的形态是:法information,意informazione,西informacion,葡informacao。如果英语的词汇量到托福水平了,差不多就可以用这种方法了。在有一定基础的条件下,基本上对着广播听个一星期差不多就能掌握大多数常见的高级词汇。前一阵子眼睛不好,我便听rtve的西语广播,连续听了两星期,听力水平就追上法语了。这些发音规则的语言也适合一边听广播一边用google翻译反查。捕捉到发音,推出可能的字母组合,就算一两个字母没拼对,google也能自动纠错。此外,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的差别太小,初级词汇也有映射关系,学其一即可学其二。 为什么要动词变位?因为他们就是那么说的。 学欧洲语言(英语,瑞典语等除外)有一个比较头疼的地方就是动词的变化,这在中国人看来也许是不可理解的。明明说nous aime就能解决的事为什么要说成nous aimons?没有为什么,法国人就是这么说的。中学时英语老师就经常说:没有为什么,固定搭配,事实也就是这样。为什么是一辆车,为什么是一瓶水?因为我们就是这样说的。所以学动词变位就只能不加思考地学,指着对方说 you are,指着自己说 I am,指着几个人说 they are,就是这样。 不规则的动词也是如此,就算掌握了规则,说话的时候也不会去想我要说的是第一类动词还是第二类动词,是强变化还是弱变化?说话的时候只会想我接下来要怎么说,是说得直白一点还是委婉一点?这里又要提起rosetta stone了,我不是在为这个软件做广告,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用的,用过之后才知道真的很好用。。 rosetta stone对于训练动词变位来说就是直觉式的,脱口而出的。 此外,基本上多数的语言中的不规则变化都只有有限的几套,有的变化还是为了发音一致而变的。这也是许多不规则的本质——为了口语。汉语的字是不会随着口语变化而变化的。普通话的wo,上海话的ngu,闽南话的wa,广东话的ngo,它们的汉字都是“我”。而欧洲语言则是根据发音来拼写。法语中manger的第一人称复数为什么是mangeons?因为如果是mangons的话g的发音就变了。拼写不规则了,但是发音规则了。 另外一种不规则是因为历史原因。madame的复数为什么是mesdames?因为这个词来源于法语,在法语中ma是物主形容词,需要根据dame的性数进行变化。传进来的时候就这样的,大家都习惯那么说,总不能为了规则再改成madames吧。 小谈联颂 说到法语不得不说下联颂。这个纠结的东西我是在前不久读 索绪尔 的 普通语言学教程 时才弄懂的。大体就是法国人的发音总是一直在变,但是又想保持文字的纯洁性,于是造成了文言不一致。croix这个词在原来并不是“刻画”,而是“克洛伊克斯”。于是我猜想联颂是这样来的。Il est professeur中原来st都是发音的,但是法国人太懒,说着说着就把st省略了。但是Il est un garcon中t和元音u连读发音不费力,法国人就一直这样读了,于是就有了联颂这个东西。法国人才不管外国人学法语有多痛苦,只要自己说法语说着爽就好了。同理,韩语的音变,英语的a变an,汉语方言的连续变调也都是这样为了说起来方便才有的。 欧洲语言的思维 我的日语口语比英语好的其中一个原因也许是因为日语和汉语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以英语为首的欧洲语言的思维是一个系统的。日语的naruhodo可以轻易地翻成汉语的原来如此,但是要用英语说呢?that’s it?I see?是不是感觉语气中有种违和感?日语的sokka和汉语的“这样啊”感觉是一样的,但是英语中表示自己在听是yes,表示自己若有所思却只是hmm,根本没有东方语言那种模棱两可的暧昧表达。所以许多时候音译外国电影的台词会觉得可笑,而学不好英语也正是因为没有学到那一套思想。学好英语的冠词用法,复数用法,从句思维,虚拟语气,其他欧洲语言也许就不会那么纠结了。 软绵绵的蝌蚪文 关于泰语的段落真不知道应该放在哪里,因为一直都怎么坚持学习过。每次心血来潮般的学习都不会超过两星期,教材也比较少,最好的办法就是去thai-language.com。泰语那蝌蚪一般的字母太小,太多,太难记。辅音有44个,元音有32个,还有5个音调。但是语法还是比较简单的,没有动词变位,没有阴阳性,没有变格。所以可以只学听说,不学字母。也许许多人都觉得泰语难听,但其实习惯了的话,大脑就同步了。相比较语言本身而言,我其实更喜欢不同的文字,因为文字所传达的信息是经过时间沉淀的。阿拉伯人说,改动一个字母,就会天崩地裂,因此也把语法传了下来,千年不变。扯远了。 17天搞定GRE单词 最终决定考GT了,发现自己的GRE进度有些慢,于是上网寻找方法,发现了杨鹏的 17天搞定GRE单词 这篇奇文。查了下日期,狠下心,开始执行计划,也把电脑的桌面改成17天计划表。实际背起来才发现十分痛苦。 时值期末考试外加项目答辩降至,早上起来去图书馆背个2小时,不一会儿就吃中饭了。下午对着电脑编程,晚上再是复习,到10点一看时间不对,便赶忙抄起红宝书复习起今天,昨天和大前天的n个list。还算撑得过去,于是没有放弃的念头。但是不巧的是在17天里肠胃发病了,又是捂着肚子编程过红宝。不知道怎么过的17天,最终还是结束了,那些单词因此也常住在我的大脑内了。然而自那以后,好几次想再试一次17天大法,却都没有动力了。详细记录: http://blog.renren.com/blog/247173710/707381205?frommyblog 。 三百年的阿拉伯语(重口味段落,可以跳过) 三分钟韩语,三小时英语,三天的法语,三个月的日语,三年的德语,三百年的阿拉伯语。也许是出于挑战极限的心理,提高大脑性能的意图,厌倦拉丁字母的原因,在2011年四月份考完aw后我安装了rosetta stone 阿拉伯语一级,开始了两个月的神奇体验。 阿拉伯语就是心电图,所有字母都连着,每个字母在一串东西的开头,中间和末尾形态各异,许多字母要区分的话得看小点点在线的上面还是下面,有几个点。。不过rosetta stone的第三版对于学字母来说还是很便利的,有合理的课程编排,现在虽然看一个单词要几秒钟,还是可以勉强辨认的。阿拉伯语的发音比较飘逸,有六种喉音根本不知道是从哪个部位发出来的,另外大舌音也逃不掉。 阿拉伯语的语法相较德语来说还是难的,因为动词变位分单数双数和复数,分三个人称,也分男和女。所以每个动词的现在时态比欧洲语言还多几个变化。阿拉伯语的数字也是奇葩,从一数到十要这样:wahid,ithnain,thalatha,arba'a,hamsa,sitta,saba'a,thamania,tisa'a,'ashara,是不是很简洁?但这些还只是量的变化,质的变化是阿拉伯语是词内屈折的,什么意思呢?英语是词尾屈折的,英语的变化dog变dogs,love变loved。阿拉伯语则是rajulun变rijalun,ahmaru变hamra‘u,是不是很有趣? 于是我学到四位数怎么念的时候还是放弃了,不过至少简单的句子还是能说说。 罗曼诸语的盛宴 放弃阿拉伯语后我突然在淘宝上发现了寻找已久的rosetta stone 第四第五级,果断买下,于是从2011年6月起开始了长达半年的最长一次的rosetta stone的学习。从法语到意大利语,从西班牙语到葡萄牙语,有了以前学习和挑战极限的经验,现在学这些语言已经比较轻松,只要每天用一个小时rosetta stone,不怎么用脑子就学好了。学到后期也要搭配高级词汇映射法听广播磨耳,如果网络流畅的话看电视也行。推荐几个网址:西班牙国家广播电视 rtve.es ,巴西新闻广播电台 cbn.globoradio.globo.com ,意大利24新闻广播 radio24.ilsole24ore.com ,法国的rfi被hx了,可以直接上沪江。 于是就到了今天,新的一年,目标的实现,也是新的开始。我的外语学习应该不会停止,但也还有其他更重要的梦想要追求。就这样吧,写的有点太太太长了。 附: 括号中的是没学过的。 各语言难度排名(我眼中的) 综合: 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英语日语韩语泰语 发音:阿拉伯语法语(俄语)泰语韩语葡萄牙语英语德语西班牙语意大利语(拉丁语)日语 语法:阿拉伯语(俄语)(拉丁语)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日语韩语英语泰语 词汇:阿拉伯语英语其他 各语言悦耳程度排名(我眼中的)(勿喷) 日语葡萄牙语(巴西)意大利语法语西班牙语英语(拉丁语)葡萄牙语(葡萄牙)德语(俄语)泰语韩语阿拉伯语 各语言实用程度比较(不考虑经济) 英语忽略 法语通行于法国,瑞士部分地方,比利时,半个非洲,越南某些人,加拿大某省,美国某些地方。法语歌和法语电影很文艺很小清新。法国旅游很发达。法国文学很强大。 日语是单一民族的语言,但由于ACG和其他日本文化太强势,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很多人学。此外日本也是文学大国。 西班牙语别的没什么,就是用的人多,从美国南下到麦哲伦海峡,基本上除了少数几个国家(巴西,海地)以外,都用西班牙语。当然还有西班牙。西班牙语也是足球的语言。 德语是哲学的语言,哲学作品太难翻译,所以就要直接读德文原版。此外德语对于音乐界也是比较重要的语言。 葡萄牙语通行于葡萄牙,巴西,非洲几个国家。巴西的文化还是比较吸引人的,葡语的歌曲基本上都是巴葡,比较有异国情调。 意大利语是音乐界的第一语言,古代文化很灿烂,也是足球的语言。 阿拉伯语适合穆斯林,语言学家,喜欢挑战自我的人学习。 拉丁语是欧洲的文言文,学医学生物的要学,学法律的要学,学英语的人也可以学两句放在英语作文里吓吓老师,想一次搞定欧洲语言的人也可以学。 韩语和泰语我觉得除了旅游和流行文化就没什么用了。 俄语虽然因为hx原因很多国家都不用了,但是应用范围还是比较广。且俄罗斯也是文学大国。俄语也适合军事爱好者。但俄语的语法。。
个人分类: 自传,他传,大家传|27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尘埃落定,成绩已出,同济大学了 2010-06-25 07:18:39
tang64 2012-1-2 01:24
科目 客观 主观 单课成绩 语文 21 87108 数学 60 59 119 外语 106 26 132 理综123 127 250 总分:609 英语听力:27 山西省理科一本:536;二本491; 文科二本:533;二本492 同济大学最低分数线563,通过。
26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关于2012年公派外语水平要求的补充说明
liuhaitao123 2011-12-27 23:59
根据《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选派办法(2012年)》和《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选派办法(2012年)》有关外语水平要求的规定,结合有关留学目的国、专业的实际要求,制定本补充说明。 一、如 拟留学单位 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有明确要求,须达到拟留学单位的外语水平要求; 二、如 拟留学单位 对申请人的外语水平没有明确要求,须达到以下条件之一: (一)外语专业本科(含)以上毕业(专业语种应与留学目的国使用语种一致)。 (二)近十年内曾在同一语种国家留学一学年(8-12个月)或连续工作一年(含)以上。 (三)参加相应语种“全国外语水平考试”(WSK)并达到合格标准。 (四)曾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以下简称培训部)参加相关语种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英语为高级班,其他语种为中级班)。 (五)参加雅思(学术类)、托福、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日语、韩语水平考试,成绩达到以下标准: 雅思6.5分,托福95分,德、法、意、西语达到欧洲统一语言参考框架(CECRL)的B2级,日语达到二级(N2),韩语达到TOPIK4级。 (六)对拟赴非通用语种(英语以外)国家留学人员的外语水平要求: 1.如工作语言为英语,英语达到合格标准;同时,须在培训部参加留学对象国语言培训达到初级班水平或自行参加第(三)、(五)条规定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2.如工作语言为俄语、日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达到培训部初级班水平(赴国外后还须进行一段时间语言学习),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达到培训部中级班水平(赴国外后直接进行专业学习),或自行参加 (三)、(五)条规定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3.如工作语言为德语、法语、意大利语、西班牙语、韩语,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和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均达到培训部中级班水平或自行参加第(三)、(五)条规定的考试并达到合格标准。 对2012年的申请人,如3月1日前英语达标但拟留学对象国语言水平暂未达到上述要求,仍可申请;如被录取,派出前须通过参加培训或考试达到上述合格标准。 三、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研究制定了2012年寒假期间的英语及相关语种培训方案(见附件),各推选单位和申请人可根据实际需要,本着自愿选择的原则,与相关培训部联系培训事宜。 四、在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参加培训的有关费用负担办法: (一)参加英语培训的学费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二)参加非通用语种(英语以外)的培训,最终被国家留学基金委录取学生的学费由教育部负担,未被录取学生的学费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三)培训期间的食、宿、交通等费用由学生本人或所在单位自理。 附件: 1. 教育部指定出国留学培训部2012年寒假期间外语培训安排、联系方式 2. 申请赴俄罗斯留学人员外语水平要求 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 秘 书 处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十七日
200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学以致用才能学得見效学有所成
wyc 2011-12-20 16:13
江泽民撰文:《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已有 84 次阅读 2011-12-17 17:38 | 个人分类: 理论学习 | 系统分类: 人文社科 | 关键词:江泽民 学习外语 江泽民撰文:《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 2011年12月17日 15:03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17日电 《领导干部一定要努力学习外语》(序) 江泽民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推进,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增强,我国同国际社会的交往日益频繁,世界各国也越来越关注中国。为了更好推动事业发展,我们需要加强对世界的了解,也需要促进世界对中国的了解。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发展历史,形成了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创造了异彩纷呈的文明。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是人类的宝贵财富,一个和平相处、共同发展的世界,只能是一个各种文明相互交汇、相互借鉴,所有国家平等相待、彼此尊重、充满活力而又绚丽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尊重世界多样性,了解和借鉴各国人民创造的文明成果,促进和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在漫长历史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培育和发展了具有鲜明特点的中华民族精神。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来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动力,也是中国人民与时俱进、开拓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中华文明和中华民族精神,让世界对中国的了解和理解有一个更为广阔深厚的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国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同时,我国有十三亿人口,地域辽阔,城乡、区域发展还不平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的历史和现实决定了中国发展必须走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了解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了解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积极向世界介绍我国基本国情,让世界了解中国人民坚持的发展道路、发展目标、发展方向,为我国发展营造良好国际环境。要做到这一点,也需要努力学习外语。 语言是人类交流交往的重要工具。加强同各国人民的交流交往,需要在学好祖国语言的同时认真学习外语,领导干部尤其要以身作则。领导干部如果能够直接用外语进行基本交流,都来做促进相互了解工作,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我的体会是,直接的语言交流,哪怕是最基本的交流,其效果也要优于间接的语言交流。我说的是最基本的语言交流,要求领导干部都脱离翻译而去进行全面的语言交流目前是不现实的。 这些年来,中央为提高领导干部外语水平采取了不少措施。2001年至2002年,李岚清同志曾组织举办两次省部级领导干部外语学习班,我是很支持的。最近,中央组织部举办了省部级干部英语强化班。很多领导干部自己也在努力,外语水平总体是不断提高的。但是,客观地讲,我们的领导干部外语水平与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对外交往不断扩大的需要还不相适应,还要下更大气力来学习和应用。我衷心希望,我们的领导干部都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出发,认真学习外语,努力运用外语,掌握沟通技巧,积极开展工作。 学习外语,贵在坚持。学习和掌握一门外语不容易,需要付出艰苦努力。只要把握规律,坚持不懈,日积月累,就一定能不断有所收获。 这次,我请曾培炎同志主持编写了一份介绍我国基本情况的材料。外交部的同志将其分门别类地编写成适用于领导干部的外语教本,很有意义,也很有必要。看了他们编写的教本,写下以上这些话,是为序。 2011年9月28日
个人分类: 未分类|1410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种心“惊”----英语同义词辨析浅谈
热度 2 sivaxin 2011-11-14 20:45
昨天有个学生忽然问我英文中同义词的辨析,举例子想弄清楚startle, stun, amaze这三个同样都可以表示使惊讶,使惊异,受惊意思的词。想想这三个词常见,常用,个人感觉尽管都可以表示“惊”这个意思,但在语境和用法上似乎有所差别,但要真说出个所以然来,还真不是很确定。本想让学生请教专业英语老师,毕竟我这学期只是给他们开《交通运输专业英语》比较侧重的是运输专业词汇的英文用法,但想想自已也可以乘这个机会把这几个词弄清楚一下,也不失是一种英语学习的积累,而且英文中表示“惊”这个意思的同义词还真有一大长串,surprise, astonish等等,究竟它们有什么用法和意思差别呢?于是搬出手头的几本英文辞典,分别查找和对比,发现这几个词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 startle 表示使吃惊,使惊奇,但它有一个别的词不具备的意思,便是使吓一跳:Oh, child, how you startle me--I thought you were in the garden!还有startle可作不及物动词,意为惊跳,惊起:The horse startles easily. startle除了惊以来,还有表示吓的一层意思跟frighten scare相近。 stun 表示使震惊,使惊叹,使惊倒,从“惊”的程度上来说应该强于startle,另外stun的原义是使昏迷,把…打昏,所以startle是惊得跳起来,stun则是惊得倒下去:I was stunned to hear the news 还有stun也有一个别的词不具备的意思,便是使目瞪口呆,还有一个固定短语sutn sb.with questions,把某人问得张口结舌。不过stun只可作及物动词,不可作不及物动词。 amaze 是挺常用的词,表示使大为惊奇,使惊愕,使惊异,相较startle和stun似乎更侧重心理活动没有行动,还有amaze还可作不及物动词用,意思是表现出惊奇,引起惊异,His calmness continues to amaze. 不过上面的三个词都可以以ed和ing形式转化为形容词,句式也都是it startles/amazes/stuns sb; to startle/amaze/stun sb that/what/how; to startle/amaze/stun sb to know/find/hear/learn/see… 查辞典的过程中还发现同义词辞典中特别将amaze和astonish作了比较,If you are talking about sth that both surprises you and makes you feel ashamed, it is more ususal to use astonish.也就是说astonish表示又惊又羞的意思,而amaze则没有ashamed的意思。另外还有一个短语take sb aback也表示使大吃一惊,使震惊的意思,We were rather taken aback by her hostile reaction.但一般指不好的事,负面的消息。 我感觉通过同义词辨析可以掌握一长串词的意思和用法,我自已总结了几个小的tips: 1)英汉辞典和英英辞典相结合 2)多读例句,多用于写作,会很快记住用法 3)除了辨析意思之外,分清除搭配更重要。 发现通过学生的问题自已也学习了不少,不过毕竟我不是专业英语老师,还是嘱附学生再向英文专业老师求教,以防误人子弟。
个人分类: 外语日日积|5956 次阅读|3 个评论
最深入最经典的电容剖析
热度 1 lcj2212916 2011-10-29 23:02
http://radarew.5d6d.com/thread-481-1-1.html
1973 次阅读|2 个评论
外语口譯的噩夢:數字轉換
LEOLAND 2011-10-14 18:24
外语口譯的噩夢:數字轉換 曲津華 數字是比較特殊的一類文字。比如,雖然有了阿拉伯字符(也有人說 123456789 源於印度)來展示數字,但若是一個大數字,讀起來就不很容易。即使在數字讀音極其簡單的華語(都是單音節詞)中,要讀出七八位數以上的、非整數的、有小數點的大數字,也是一件公認的麻煩事。 而學了外語之後,才體會到華語在數字讀音方面其實是太有優點了,因為,好多外語都不能達到華語數字讀音的簡潔程度——它們的數字有很多都是多音節的,讀起來那叫 N 個麻煩。 以最熟悉的英語為例,其數字讀起來就已經夠麻煩的了,而大名鼎鼎的法語更是在數字讀音體系建設方面比較低效,其數字體系如同使用錢幣,需要逐個做加法才行——有點類似 3 要用 2 + 1 、 7 要用 5 + 2 的套路。據說,就有一些人因為被法語的數字轉換搞暈了而放棄了學習法語。 筆者的法語非常初級,就說一個英語方面的噩夢般的經歷。八十年代末,有機會參與了一項利用世界銀行( World Bank )貸款的工業引進項目,作為中方項目官員,要身兼翻譯和工程師。作為世界上程序最嚴格的國際性貸款建設項目,世行項目的口碑和效益都一直很好,而其工作人員則是來自不同國家,很國際。項目啟動后,這幫人的多次來華考察必不可少,而其中的翻譯工作分量相當不輕鬆。所謂噩夢,就是發生在與世行專家的會談之中(那時電腦遠還沒有進入普通人的工作和生活,連在紙上打一些文字都非常不尋常)。項目涉及合作夥伴的大量的背景介紹,其中的財務數據,中方高層人士做口頭介紹,而对其口譯起來,一個個財務數字就如同一道道算術題,要頻頻地在腦中做算術運算和轉換,然後才能用中文或者英文說出來! 按說,口頭交流應該更方便快捷,可是在數字方面,無論是母語還是外語,貌似都并不遵從這個一般規律。無疑,上述這樣的口頭交流模式效率很不高,因為整個會談似乎變成了算術運算的練習課,其間要特別注意數字的位數和小數點位置(財務數字都比較大且精確)。為免轉換中出錯,只好由幾個懂英語的同胞做多重把關,發現錯誤就稍後寫紙條做更正。 看眼下,如今的人們應付這種事該是多麼幸福——有了各種各樣的數碼辦公設備,僅僅電腦就每家每人都不止一台,想秀什麽都非常方便——可以打字出來,可以電郵出來,也可以投影出來,共讀共評,共議共賞。 所以說,科技,讓工作更高效,讓生活更美好。 2011-10-14
个人分类: 双语文汇|2010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外语与旅游系08应用泰语班赴泰后得到佛统皇家大学的 热情 招待
dongzg101 2011-9-7 23:49
外语与旅游系08应用泰语班赴泰后得到佛统皇家大学的热情招待 [ 作者: 外语与旅游系 来源: 柳州城市职业学院 点击数:547 更新时间:2010-10-29 文章录入: 外语与旅游系 ] (都乐网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08应用泰语班按照既定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带队老师欧松华的带领下,已分别于日前8月25日、28日分赴泰国佛统皇家大学进行第三学年的学习和实习,到泰国后他们得到了佛统皇家大学的热情招待。这是柳州城市职业学院泰语专业第二批学生赴泰学习。 图:08泰语班全体同学和带队老师欧松华 佛统皇家大学距离曼谷有60公里,08泰语同学到达曼谷时间都是泰国时间凌晨1点多。佛统皇家大学外事办的老师和同学们不辞辛劳,两个夜晚都租车前往曼谷机场等候,08泰语同学从机场出来后,他们即刻送上清水和面包,让人感到无比的温暖。 图:机场接机 佛统皇家大学外事办主任潘婷老师第二天就请08泰语学生到食堂吃饭见面,并代学生保管人民币,以及帮助学生到曼谷换取泰铢。 图:外事办主任潘婷老师(左)请同学们在食堂就餐 图:潘婷老师在组织大家存钱 潘婷老师为了让同学们尽早适应泰国的生活,带领学生参观学校,介绍各方面状况,带领学生到超市购买生活用品,还即时介绍同学们购买了电话卡,不到两天就办好了所有学生的上网手续等。而且还在一个星期内为每个同学介绍了两个泰国学生作为搭档,以锻炼口语。 图:同学们参观学校 图:08泰语班长曾诗惠(右)与漂亮女搭档 08泰语同学在佛统皇家大学的领导和同学的悉心照顾下,很快进入了学习的状态。 图:同学们在认真上报刊阅读课 (编辑:欧松华)
1835 次阅读|0 个评论
强烈建议兴建双语产房——外语教与学的怪圈
热度 1 wangxh 2011-7-21 11:05
在中国,针对外语教与学,存在着一些怪圈: 1)真正学会外语的,不是学校教的,而是社会力量办学或家庭使然; 2)学校教外语,只要学会做题、考试、考高分,其它不管; 3)基础外语学过,看不懂科技外语,那好我们上《科技外语》;学了科技外语仍然不能读科技文章,我们继续上马《专业外语》......不知道哪个二百五说了这么一句,全国就干疯了! 4)更有甚者,外语教学或双语教学——纯粹精神病的发明。呵,有人跟着捧臭脚,还高呼万岁!大家知道嚼蜡什么滋味吗?好,那您就听听用外语授课的中国教师的课吧! 5)全国人民尤其是现在的年青人,没有多少不学外语的,真是外语第一大国!(应该算第一条) 6)兴建了双语初中、双语高中,直至双语幼儿园。要不要以后建些双语产房呀?这样小孩一出生就能接受外语教育。 外国有没有《科技汉语》、《专业汉语》?
个人分类: 教之道|3891 次阅读|2 个评论
狗日的外语!
热度 4 dema1947 2011-4-30 13:47
许多人因为外语而改变了命运,我也算是其中一名——但我跟别人不同,我是因为没有学外语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两年前,我在一家专门的翻译网站注册了一个个人空间,并贴出了我平生第一篇译作,题目是《白宫秘史:奥巴马夫人的辛酸家世》(http://article.yeeyan.org/view/dema1947/64642)。两年后,一家颇有影响的出版社与我签订了一份合同,委托我翻译一本一百多年前的英文原著。一篇译作,一本译著,这对于许多专家来说是不值一提的,但于我而言却完全可以说是一个奇迹! 我这一点也不是吹嘘(我也没有必要吹嘘),我只是为此而感到兴奋,感到激动,我甚至有点佩服我自己,因为我在65岁生涯中没有上过任何一堂外语课,也没有任何人教我学过外语,我也没有经受过任何函授、远程教学等等方式的培训,我的学习经历只是时断时续地翻阅过若干英语课本、词典、和语法手册,并且抄写过许多英语原文。 我学英语主要是从退休以后开始的。所谓“主要”,是因为之前也动过学习英语的念头,但是因为工作忙,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自己的动力不足,所以一直到退休以后才把学习英语列入自己的“议事日程”。 我之所以在退休以后还要学英语,不是因为我对此有什么特殊爱好,也不是因为闲得无聊。其实,外语之于我,是一桩心病。有许多人因为外语而改变了命运,我也算是其中一名——但我跟别人不同,我是因为没有学外语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这要从五十年前说起。 我1961年上初中,1964年参加全省统一中考,当时考试的有四门功课——数学、语文、政治、外语,我考了三门,缺外语,因为我所读的初中没有开外语课,所以可以免试。但是我的总分成绩是山西全省第二名。这个总分是跟有外语成绩的学生一并排列的,也就是说如果不算外语,我的其他三门功课成绩显然是名列前茅的。当时省城几个重点中学的高中都面向全省招收一部分成绩突出的学生,根据这个政策和我填报的志愿,我完全可以考入全省最好的中学。 如果是这样,毫无疑问,清华、北大、中国科技大学将是我下一步的目标,接下来是中科院或者大学讲台、研究室。再接下来诺贝尔奖…… 这是真的——我真的做过好多这样的梦! 但是可惜这只是梦,不是真正的现实。现实本身却是残酷的,这一年中考时政府出台了一条补充规定:所有的高中都不招收没有学过外语的学生,这个补充规定让我赶上了,于是我唯一的选择就是升入中专。 我从小就是公认的好学生,从上学开始,我就认定将来上大学是我必然的道路。我上小学的时候,我的哥哥姐姐们回家的主要话题就是读书考学,在我上初中期间,我的大哥、二哥、姐姐都已经陆续进入大学。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不可能有别的人生选择。 特别是我大哥,一言一行对我的影响极大。大哥长我十四岁,少年时期是在战争年代度过,没有上多少学。解放后大哥读了二年初级师范(相当初中程度)就参加了工作。但是大哥有志向,爱读书,一边工作一边自学。有几年大哥在山区农村当联合校长,经常在山间小路上奔波。大哥的书包里总装着高中课本,路上休息的时候就拿出来读书。大哥回家也是书不离手,吃饭的时候也要翻几页。我清早一醒来,常听到大哥在读书或背书。“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像这样的许多古典名篇都是我很小的时候就从大哥那里听来的。 大哥自学完了高中课程,并且考上了北京师范大学。临走前大哥嘱咐我:“将来你也到北京上大学,而且一定要比大哥上更好的大学!” 大哥的嘱咐给我印象太深了,对我的影响太大了。但是我仅仅因为一门外语,不能升入高中了,而这就意味着我今生可能与大学无缘…… 中专期间,老师也曾说过,学习好的中专毕业生也有机会考入本专业的高等院校,这给了我极大的鼓舞。我在中专期间自学了大学工科的好几门基础课程。不过我没有去碰外语,一是毫无基础,二是据说中专生如果有机会考大学,外语可以免试,第三个原因,我对外语其实没有什么兴趣,更谈不到爱好,有的只是遗憾! 我在中专也是全校知名的好学生,校长办公会议曾决定让我跳级,只是我自己的小算盘是毕业后争取上大学,我怕功课压力太大,没有时间为考大学做准备,所以没有同意跳级。 但是天有不测风云,中专毕业前夕,偏偏遇上文化大革命,所有的大专院校全部瘫痪,我的大学梦彻底破灭! 上大学的路堵死了,但是堵不住求知的欲望。中专毕业后我到晋西北一个偏远贫困的山区县参加了工作。很快和那里的图书馆结下缘分。那时图书馆都不对外开放,但我跟管理人员是好朋友,有空就在书库里翻书看书。山区的生活,封闭而清苦,但我没有感到寂寞和艰难。我没有读高中,没有上大学,却养成了自学的习惯,也找到了适合自己学习的一套办法。读书学习成为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我不会下棋,不会打扑克,更不会打麻将,读书学习就是我唯一的消遣! 这一切,得益于外语,得益于我因为没有学外语而断了上大学的路,得益于我因为没有路而不得不自己找路,不得不走上自学的艰难道路。 我常常想,大学算什么?不就是四五年的学历吗?别人学四五年,我学十四五年,甚至四五十年!不是说龟兔赛跑吗,我就是那乌龟,慢慢爬,不停地爬,爬不动了我歇一歇,歇一歇再往前爬! 我这一辈子就是这么爬过来的,一直爬到退休,公家不用我爬了,我自己仍然在爬。 对于自学来说,最方便的选择当然是文科。文科学习的关键不是那几门功课,不是考试的成绩,是阅读、思考和写作。我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自己人生道路也不断开拓。 先是调到县委专职写作,后来选调到省广播电视部门做编辑、记者。这一下我学习的路子更宽了。我在工作之余翻阅了大量存档稿件,我把档案室当课堂,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编辑老记者的稿件教材——到哪里去找这样好的广播学院啊,我很快就摸索到了广播节目和稿件的奥妙,写出的稿件受到听众的好评,也得到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表扬,并几次获得全国新闻奖和广播电视奖的最高奖项,还曾被评为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在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再后来,我被任命为省台领导,一直到退休。 最让我得意的是,在我的影响下,我女儿也是个终身学习分子。她上大学读的是计算机专业,但是更爱好的却是人文历史和社会科学。凭着自学的知识,她在自己所从事领域被称为专家。我女儿的孩子,现在还很小,因为受大人的影响,最大的爱好也是“读书”。她还在不会说话的时候,就整天拿本小书,依依呀呀瞎念,逗得全家哈哈大笑。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493 次阅读|5 个评论
文科博士不能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都应该斩首
热度 41 hongfei 2011-3-2 00:03
文科博士不能熟练掌握两门外语的都应该斩首 2011.03.01 掌握两门以上的语言,对于一个有文化的人来讲,是很容易的事情。有人说文科博士应该不要求掌握外语,这些人和那样的文科博士都应该拉出去斩首。 1. 研究马列主义的起码应该熟练懂得英文、德文及俄文,要不然还研究个球马列主义。 2. 研究中国历史和文学的,起码熟练掌握两门外语,要到全世界的两个孔子学院去传扬中国文化各两年以上,否则永远不得升任副教授。这些人不以到全世界传扬中华文化为己任,死有余辜。 如果不想见血,起码也得先摘去博士帽,削发代首。 曹广福《外语对所有学科都是重要的,包括社会科学》博文链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0247do=blogid=417698 注:这篇文章被精选,编辑也应该被斩首。
个人分类: 大学之道|14473 次阅读|57 个评论
[转载]外语学习的方法与误区4
levinliu 2011-1-13 11:12
外语学习的方法与误区4 特殊群体 我们一直在讲成年人在国外学习外语慢,那么小孩子不同吗?非常不同,他们是特殊群体。如果是小孩子(严格讲是12岁以下)到了国外环境,就算以前是零基础,只需要大约一年的时间,每天几小时,外语就讲得非常流利了,和当地人几乎一样好,而且一点口音都没有(转载者按:这有点太夸张了,年龄小学习第二语言毫无疑问,有一定的优势,但是绝非能够达到英语母语者的水平。国外有研究表明,即使在五岁前移民到国外,很多人的口语中仍然有口音。十二岁前去国外,一年后英语进步很快,但是不能说能跟当地人完全一样,应该说差别还是很大的)。其实我们学会自己的母语也只用了这么长的时间。 大家总认为我们学母语时用了很长时间天天在语言环境中泡着,其实不然。我们两三岁母语就说得比较流利了,每天并不用很久。语言学家发现,婴儿是从六个月大 时开始注意语言符号的,之前并不知道语言和其他声音的区别。六个月大的婴儿,每天一共24小时,他先睡掉了十几个,剩下八小时左右,醒了就哭要吃,然后换 尿布,洗澡等等,然后自己玩儿,并不是随时注意听大人的语言。统计发现婴儿注意语言的时间每天一两个小时而已。但两年就会了。大家不要认为小孩子语言水平 低,他们是知识能力低,语言是很流利的。所以儿童是掌握语言最快的,比成人快5到10倍。这种差异是如何产生的?有没有办法让成年人也用学母语的速度学习 外语?这些问题正是国外语言专家研究的重点。尤其在近几年,已经有相当多的研究成果,下面就为大家介绍(转载者按语:这一部分中有很多误导信息:首先,低估了母语学习的难度。一般认为,儿童到五岁左右,才基本掌握母语,能比较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但是在社会语言、语用方以及学术语言等方面,离成年人的语言水平相差甚远。以每天平均八个小时来计算,五年的时间,共在语言学习上投入了大约14000个小时,中国的外语学习者很难投入这么多时间的。更重要的是,对儿童来说,母语学习有强烈的需求,因而有强烈的动机,这是外语学习者所不具备的条件。可以设想,假如对一个人来说,语言学习能够跟日常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还能学不好吗?其次,本本文高估了外语或者二语学习者所能达到的水平,反而低估了学习的困难。其实,作者在本文中的一些观点,乃是对第二(外)语学习非常肤浅的观察的结果,没有很严格的科学研究证据。关于二语或者外语所能达到的水平,当另文论述。)本文来自CSDN博客,转载请标明出处:http://blog.csdn.net/Max__Payne/archive/2009/06/18/4278835.aspx
个人分类: 英语学习园地|3710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对外语学习的一些浅见
josh 2010-11-29 10:14
1. Ivy ,一个菲律宾的朋友,在中国呆了好几年了(主要是当老师),还在山东的一所高校教过 Business 。她已经完全可以听懂中文,包括潮词、段子和玩笑,只是说得时候不是特别流利(跟大山相比)。 她的英语特别好,不只是语音、语调纯正和腹式发音,而且(在我看来)完全是英语思维,以至于我一开始认为她是 native speaker 。她解释说从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学习英语,而且非常注意听说。难怪很多美国的电话业务被外包到菲律宾。 一开始我们之间的对话还用英文,相互之间开玩笑也都能听懂(我的英语也不错)。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对话方式被进化到最佳方式:她说英文,因为那对她来说基本是母语,而且我基本全都能听懂(我曾以听懂印度英语为目标练过);我说中文,因为这就是我的母语,而她也基本全能听懂。因此就出现了中国人说汉语、菲律宾人说英语而两个人聊得不亦乐乎的情况。 2. 有一个日本朋友 Soppei ,现在复旦交流,中文完全可以听懂,也说得不错。有一个台湾朋友 Mike ,能听懂日文,说得还可以。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俩的对话方式同样被进化到 Soppei 说母语日文、 Mike 说母语中文的情况。两个人兴致大发时,可以如此谈一两个小时。 3.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对于一门语言,我们往往是听力比口语要好。语言是为交流所用,而交流会被进化到我如上所说的情况。 以后会中文的人越来越多,假设有一个西班牙人能听懂中文,但基本不会说,这时你只要能听懂西班牙语,不需要会说,你们就可以没有障碍的对话。况且如果你能听懂的话,至少可以说一些简单的西班牙语的。 4. 结论,以交流为目的学外语,要从听力入手。
个人分类: 儒释道|449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专业外语究竟应该怎么学
lyosha 2010-11-20 10:33
题记:每年新学期开学,新同学入校后都有一个适应期。很多新生都问一些很令我费解的学习问题,因为这些问题在我看来都不是问题,而是他们继续用中学学习外语的模式与方法进行大学专业外语的学习。所以他们常常困惑。以下几篇博文是我近些年来对专业学习的一些思考,结合自身的经验,拿来与大家分享。 如何学好专业外语,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惜的是,并不是每位同学都领会了此问题的内涵。这里所说的专业外语是普通全日制高校开设的外语学科。专业外语的学习跟大学外语、中学外语及社会上各类考试培训等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因此,专业外语的学习应该有它独特的方式和方法。这是每一个外语专业学生首先需要搞清楚的一点。 估计每一位外语专业的大学新生在第一堂课都会接受任课教师的谆谆教诲:外语专业技能无非有五项听,说,读,写,译,只要把这五项技能练熟了,你的外语水平就没问题了。可关键是如何才能把这五项技能学好练熟呢?老师又说了,学习外语没有窍门,只有一个:那就是多下功夫,勤学苦练多读多背,多听多写,多译多练。 经常有学生问我,老师应该怎样去背单词?应该如何去背课文?应该如何提高听力?应该如何提高阅读速度?应该如何练好口语? 我对这些问题很茫然,也很困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他们遇到了困难,或者说他们之前所采取的方法不令人满意,甚至效果不佳。不过,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简单回答说:多下功夫去练习。语言学习如果没有一定的时间保障与勤快,那就无从谈起。 在同学们反复问这些问题的时候,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同学们是想走捷径,他们老想找到一条简便易行的外语学习之道。真想用上面那句话来简单应付他们,但,我想,仅仅说这么一句是远远不够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其实,每个人的智商、能力、天赋都不一样,因此没有一个万能钥匙可以打开每个人的锁。换句话说,一种方法可能只适合个别人,甚至就那个成功的人自己!所以,有时候还真难说清楚这个问题。 为了不让大家失望,我还是把我总结的几项可能适合大多数同学的方法拿出来,供大家选择试用,希望每位同学能结合自己本身特点,采取扬弃或者科学发展的态度不断修正完善,最终对你们的学习有帮助。 接下来,我就一一针对这五项技能,提出适合我也可能适合大家的各种学习方法。
个人分类: 专业学习|2871 次阅读|0 个评论
关于我国外语教育的思考(二)
lyosha 2010-11-20 10:27
从初中算起,我也算学了二几十年的外语了。中学时学的是英语,大学以后又开始学习俄语,毕业后留校任教,做了一名俄语教师,也算是外语教育工作者吧。很久以来就有一个想法,想谈谈我对外语学习的看法,想把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跟大家沟通一下。 我们国人为什么学习外语?学习外语的重要性我想就不用阐述了。如今有些幼儿园都开始双语教学了,学外语从娃娃抓起了。看来,当年小平老人家的名言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被活学活用了,但愿我国的外语教育不要像今天的中国足球那样不堪。不过,通过十几年的观察,我看国人外语水平还要重蹈中国足球的覆辙了。 前几天打开电视,无意看到一个广告节目,一位道貌岸然、身着西装的专家在搞讲座,传授他的独家记单词法门。台上他声嘶力竭,恰似打了鸡血,台下是一群年轻的家长带着懵懂的孩子。那位刘姓大师炫耀自己的学生什么什么考试得了高分,当场还进行了试验。我们先看看他的法门: 比如, chill 意思是寒冷, chi 用拼音是 吃, ll 表示两根冰棍,意思就是一个人吃了两根冰棍感觉很冷。还有一个单词是 bloom 是鲜花, bloo 代表数字 6100 , m 指妈妈,意思就是送给妈妈 6100 朵鲜花。还有一个更难的, kangaroo 是袋鼠, kang 用拼音是扛, a 是一个, ro 用拼音是肉, o 是山洞。意思就是一个袋鼠扛了一块肉进了山洞。 可笑之极!按这位刘大师的说法,我看 ll 还像是两根肉串呢,这个单词应该是辣啊;给妈妈 6100 多鲜花好西化的举动!我看还不如给妈妈 6100 万与孝敬更重要、更实惠;最可笑的是那只袋鼠,它在澳大利亚草原上上哪里去找这个山洞啊,且不说袋鼠不是肉食性动物,它扛块肉跑洞里干吗?是山顶洞人吧,储藏起来供日后享用。这样记单词一辈子也记不了几个,而且,也根本不符合外语学习规律! 上述那段文字引自网上一位小朋友的日记,他还在夸这种方法很好玩。可见被愚弄之深。 这位大师最可恶的地方就是讲座地点,电视屏幕一角打出字幕,北大专场,南开大学专场怎么,拿名校声望来往脸上贴金吗?可怜那些台下被忽悠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年轻父母,趋之若鹜,奉若神明! 一言以蔽之,外语不是这么学的(地)!如果把学外语的经历都放到了背诵单词上,那学出的就是哑巴外语,傻子外语。 语言最重要的功能是什么?是交际!学习外语最重要的目的是什么?也是便于同外国人交际。多少年来,我们国家的外语教育(特别是英语教育)几乎就在不断破立、不断自我否定中挣扎,至今还没有找到外语学习与教育的真谛与诀窍。这其实很值得我们反思。 我国外语教育从改革开放后就加大了步伐,到如今收获几何?大学非外语专业毕业生有几位能操一口流利的英语跟国际同行切磋专业问题?幼儿园的外语水平谁来监督?以他们的师资水平,谁来保证所教的是标准的伦敦音或纽约音?外语学习从哪个阶段开始才科学?外语学习应该从哪里入手?社会上推出的所谓大师、疯狂外语之类的东西能有多大气候?学校外语教学的出路何在?改革的方向在哪里?这应该是每一位外语教学与研究者深入思考的问题,更应该是决策者们首先考虑并努力寻找答案的问题!
个人分类: 漫谈随想|3069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学外语的教与学
lyosha 2010-11-18 21:22
前年暑假,小外甥女要升高中,英语成绩不好,来找我辅导。尽管已经转行学俄语了,但中学英语的基础很扎实,我对辅导一个初中生很有信心。可等拿来教材一看,我傻了眼:教材做得很花哨,图文并茂,内容也很文化,很丰富,可我竟然无法找到学习的重点与思路,一时竟无从下手。无奈,我还是搬出了当年学习英语的老套:先从音标入手吧,接下来再补充语法重点 但这并不是我当时的初衷,我想跟孩子讲:如果你把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所有的知识点便都掌握了。可是,他们的课本上根本没有一篇像样的课文,都是片段或对话,怎么背? 记得当年我们上初中时,英语课本很简单,也很实用。从字母学起,一开始也很费劲儿。也许我们遇到了一位好的英语老师,总之没怎么费多大力气就掌握得很好。我记得当年中学都住校,早操结束后不安排讲课,而是近 2 个小时的晨读时间:一、三、五英语,二、四、六语文。不管那时语音语调是否准确(条件不行,没有今天的 MP3 , MP4 ,连如今被淘汰的随身听也没面世),全校一片琅琅读书声。我记得初中三年 6 本教材,几乎每篇课文都背得滚瓜烂熟。 朗读与背诵是语言学习最直接、最简单、最有效、最科学的方法。如果说学习外语有什么捷径的话,那么这就是捷径。可惜,如今还有几个孩子在早上琅琅读书?!我很纳闷,那些教材编写者怎么不安排一些可读性强的材料供学生朗读与背诵呢? 还有一次,也是在前两年,我的一个内侄参加高考,家人都希望我这个专家辅导他一下,我就捡了最拿手的外语来辅导他。语音题一般是 5 分,多少年不变的题型,四个单词,相同的元音字母,把发音不同的那个选出来。这绝对是送分的题!你只要会读这个单词,一下子就能判断出来哪个对错。我那位大侄子一下子错了四个!问他原因,他说每次都是蒙的。我很奇怪,难道他们没学音标吗?答曰:老师从来没教过,让我们自己看。我问他可认识那些单词?答曰:认识。那读一遍就能判断出来呀。反正是不会!孩子扔下了这么一句,显得很不耐烦。考试来临,补课是来不及了,只好让他继续去蒙吧。结果,那年他总分离一本线差 2 分!要是那 5 分不去蒙,岂不 呜呼,我真的无语了。学习英语不去学音标,查字典也不知道单词该怎么读啊?我怀疑是孩子撒谎了,便向在中学任教的中学同学求证。得到的答案是:课本没有要求,负责的老师就讲,不负责的老师难免省一事。 外语(英语)教学走过的几十年改革之路,似乎在极力规避应试教育的窠臼,结果却无法逃脱这个牢笼。众所周知,由于我国的国情,考试选拔制度在今后一段时间还将继续存在下去,外语(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科目必将长期会被重视下去。中小学阶段都围绕高考的指挥棒进行外语教学;大学阶段,专业外语有四、八级考试,非专业外语有四、六级考试;考研外语作为重要科目全国统考;职称晋升也要考外语。此外,社会上还有各种技能与水平考试,外语都无一例外地作为重要科目 在前一篇博文我建议把学习外语开始时间放到初中,结合我们大学外语教学的特点与要求,故对中学外语教学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1 、摒弃传统的语法先导的旧模式,提倡口语先行,语法后明的教学原则。 2 、不要机械地教学生如何背单词!单词是通过朗读背诵课文篇章过程中记住的。 3 、恢复晨读,哪怕每天半个小时。 4 、不要迷信于语法,有很多语言现象语法是讲不通的。语法抠得越细,越不利于学生将来外语水平的提高。 5 、鼓励同学背诵课文与篇章。 6 、千万要记住音标的重要性。 7 、为了应对考试,应该加大学生们的阅读量。单词量的增加与阅读量成正比。 8 、重视听力训练。听力与口语密不可分,也是学习外语日后交际的重要技能之一。 先列这几条吧。明天我想谈谈专业外语的学习问题。
个人分类: 漫谈随想|3543 次阅读|0 个评论
乡下人的私想
zjl5288 2010-9-3 19:57
个人分类: 生活随笔|3123 次阅读|1 个评论
出国真的很好吗
edwina 2010-5-31 22:25
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人的腰包都有钱了,但是观念却还是认为墙外的花比较香。于是,教育从娃娃抓起,大批大批的中国下一代在不懂事或刚刚懂事的时候就被送出了国外。可以说有的人是自愿选择的,但是有些人却是被形势所逼。毕竟当个海龟还是比土龟比较值钱啊!我来自中国一个普通的县城,高中时同学家里有钱人不是很多,把子女送出国的人还少。但是在我大学毕业的时候,看着身边的同学除了保研的、考研的、考公务员的、考选调生、考村官的以外,比较好的出路就是出国。好像国外总能够给我们带来无数的惊喜,貌似出国了才能有更好的发展。于是,在临近毕业时候,考托福考雅思的同学多了起来,早上连疯狂英语的同学多了起来。但是他们在国外过得怎么样呢?是不是跟我们想象中的一样,过着辛苦但是很上进的事情呢?前几天,在美国读研的同学回来了,聊了很久,问了很多感兴趣的话题,下面简单整理一下( 当然,这是个案,不代表大部分,更不能代表全部。) : (校园内的房屋) 首先英文没有得到提高。 总以为在国外的语言环境中,不把英语说得顺溜怎么可以呢。到处都是英语,随便都能练习吧。但是根据同学的经验,其实不然。她到国外的朋友圈还是中国人,说的还是母语。而且用到英语的地方其实不多,只要学会HelloGoodHow are you Thank you等刚学英语记得的英文句子就可以。我是初一才开始学英语的,最初认识的就是李雷和韩梅梅。课本里的对话就是我同学在国外用到的这些句子,原来英语老师没有诓骗我们。但是有一点,外国人不喜欢And you?直接问How are you即可。 对于为什么没有练习英文,我同学总结道还是文化差异。Culture shock ,确实存在。也许到了一个新环境,你会很激动的去把未知的东西探寻一遍或者把刚刚学会的一些小技巧付诸实践。但是,可能外国人很热情跟你打招呼,但是打完招呼说什么呢?我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生活环境,有着不同的说话习惯,有的内容还是谈话的禁忌,那,我们该聊什么呢?于是时间一长,干脆不谈了吧,就是打招呼ok了。而且在国外跟国内差不多,到了研究生基本上是自己行动,同学之间很少有来往。况且美国完全是自己选课,研究生、本科生都是混上的,无所谓年级和班级。于是,经历和现实都很少有交集,英文能提高才怪。当然,除了那些很喜欢参加活动的积极分子外。 其次专业没有提高多少。 这个没有特别的说明,因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学校、不同的人、不同的专业都会有不同的收获。我同学学的是广告,上课也是很多跟广告理论,好像有用的也不是很多,平时也就是会有presentation和take-home exam。但是没有其他经历。对于学校的软硬件自然没话说,学校优美的环境很适合学习;还有教室、图书馆等公共地方都是苹果电脑,无论是有线还是无线,网速都是超快的。但是我认为还是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吧,不能一锤定音。 (该校图书馆) 再次留学生男女生比例失调,女生市场很好。 留学生中基本上男生多于女生,因此女生不管有多么差劲,还是受到广泛欢迎。其中原因有很多。一,美国男女朋友的观念比较开放,于是很多本地人很早就有对象。作为一个国外人,挖墙脚自然很难。二,有一点姿色的女生眼光都比较高,她们看的都是目前已经成功的男性,对于学校的这一帮孩子根本看不上眼,可能与国内嫁富二代、做二奶的心态神似吧。三,一般出国读研的男生都是学习比较好的,尤其理工科。一般中国男生智商和情商是成反比的,这些专业的男生都是一心扑在学术上的,对于交朋友实在是手生。综合其他各样因素,总之,男性留学生在国外经历着情感和生活的寂寞,压力可是不小。所以,可能出现一些猥琐男,但也不能怪他们,社会使然。 还有很多细小的不同。比如,在她们学校出门就要坐车,所以很多人都要自己买车。车就成了脚,有时也可以搭乘不同女性,车也成了爱情开始的地方;外国人其实挺节省,不像中国人出手就是买些奢侈品,他们对自己的生活要求并不高,衣服一年也不会换太多件;环境确实非常好,一些小动物在校园里随处可见。 (冬日:镜头感十足的小松鼠) 这是我同学的一点经历,让我对出国重新认识了。真的,对出国留学不要迷恋,没有什么神秘的。有了目标,想好了,出国才可能有进步。想起了蚊子同学,当初毕业也是想出国,但是在其父的计算之后发现,出国在经济上不划算,于是放弃出国打算。还有去英国、去新加坡的,看起来生活过的有滋有味。不知道他们有什么感受。好想问问了。 最后,本文基本上以同学个案为基础,因此有任何不符合实际的情况,可以多多讨论交流,请不要吝啬赐教。呵呵。。
个人分类: 生活心得|6719 次阅读|2 个评论
澳洲生活之七:在国外也不一定练得好外语
hep 2010-5-29 15:09
出国之前,我导师还专门跟我说过:到了国外以后,多跟外国人交流,抓住机会好好练外语。 我当时点头称是,但是心里却颇不以为然:到了国外嘛,自然是天天用外语,很容易练出来。再者,咱英语底子也算不错,尤其是口语,大学的时候就练得比较勤,每周五都去英语角和外语系的人侃大山。 事实证明,我导师真是天纵英明,料事如神的高人啊!顿生高山仰止之感。 这是第二次对导师有无比仰慕的感觉了。 第一次是开组会的时候,一个同学讲霍尔效应还是什么的文献,里面用黎曼几何,复杂无比,听得大伙儿晕头转向。我们这个同学也比较无奈,说:过程复杂,大家不必纠缠于计算细节,看看结果就好。当时我们导师来得稍晚,刚到了一小会儿。就站在小报告厅的后面,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突然来了一句:作一个傅里叶变换再求解就可以了吧。不用这么复杂。又补充了一句:有些人写文章好像是故意让大家看不懂。我当时回过头去,发现我们老师站在那里,如同高山一般啊~~话说我看问题怎么从来没这么一句话直切要害呢?修为不够啊,阿弥陀佛~ 第二次也就是在国外了。出来之后才发现听说确实有很多需要锻炼的。比如各种情况的说明、交流,比如和各种口音的人交流。说到这里,我要强调一下,其实这边有很多个国家来的人,我见过的就有:韩国、日本、俄罗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印度、孟加拉国、荷兰、德国等等,还有不少非洲的不知道是哪国。当然中国人就不用说了,总能碰见很多,包括宝岛台湾的。 所以你要和他们交流,首先要适应形形色色的口音。我对门是个印度教授,每天打招呼,而且时常找我聊天。聊天我是很喜欢啊,可是这个口音太难懂了。大概比《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Rajesh口音还要重一些。通过大半年的交流,我终于可以大致听懂他在讲什么了。老Pardon多么难为情啊~ 我办公室有两张桌子,另外一张桌子上的是孟加拉国来的同学,刚来了两个月吧。我记得春节那阵跟我们大老板,也就是理论物理系主任说:我现在自己一个办公室,在中国就是教授待遇了。他说:过一阵会来一个博士生,到你的办公室。你可以和他练练英语。得,我直接从教授待遇变成副教授了。那也不错,在国内的时候我们办公室十五个人呢,这边俩人一屋,很宽敞了。 还好我们这个同学英语挺标准,人也很和善,不需要再适应了。 我们组的韩国同学,英语很标准,基本是美国口音。我猜他是不是跟着《Don't ever study English》的磁带练过。这套磁带是韩国人编的,挺不错。我只练过半盘磁带,没坚持到底。 理论物理系还有好几个俄罗斯的老师和同学,都挺刻苦的。有几次听他们的报告,说话带了很多卷舌音,煞是可爱。 当然这边还有很多中国的老师同学,中午吃饭总能凑起来十几个人,一边聊一边吃饭。而且有时候还能交流一下各自饭盒里面的午餐^_^缺点在第一篇提过,说汉语太多,不说英语。而且房东和各位房客都是中国人,一律汉语交流,最多聊聊《The Big Bang Theory》里面的chicken maharaji mac 所以我来了九个月,英语貌似没有质的飞跃,说话也没达到native speaker的那种张口就来的境界。看来导师的建议是灰常灰常正确滴~在国外也不一定练得好外语!
个人分类: 澳洲生活|50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从“央视从此不再说NBA、CBA等英文名”说起
wangxh 2010-4-7 11:10
昨天在 吴宝俊 兄弟处看到: 央视从此不再报NBA、CBA对英文名下封杀令 ! 倔人绝对支持! 倔人曾经撰文痛斥 拿外语或缩写词到处乱用的文化病态 ! 《 外语 文化 汉奸 侵略 》, 《 建议中国改名为美国美丽的国家 》。 有人可能不这样理解,认为不就是个名称嘛,用得着这样大惊小怪的了吗?对这么一个大国,有像我们这么干得吗?当然也绝对不是农民大爷、街道大妈听不懂英文之故,这是文化!文化!文化! 期盼更大、更彻底的改变: 第一,先把CCTV从中央电视台屏幕上抠去! 第二, 大学取消国家外语等级考试; 第三, 外语教学从中小学踢出,考学不再考外语(考虑在高中设置选修课也可); 第四,大学外语课程变成选修课,而且要改变目前这种劳民伤财的外语教学法。其实只要取消外语考试,全国也就不这么瞎折腾了。有人只要想学,选用正确的方法一定会学好外语的。(彻底不开设当然是绝对不可以的喽!)
个人分类: 心之悟|3438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贴:外语不宜再列入高考必考科目
可真 2009-8-9 23:03
博主按 : 最近,有关部门就我国高考改革提出了3个方案,都把语文、数学、外语纳入必考科目。许多网友对仍然将外语列入高考必考科目提出了异议,我从网易上看到有一条意见较有价值,现转贴如下: 网易火星网友 (unknown) 的原贴: 1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象中国一样如此的在全国范围内搞普及外语教学,且将其与高考等各种升学、职称评定等相挂钩。我们每年在外语教育上所投入的经费惊人。然而实际结果是大多数培养出来的人依然是操着一口让老外听不懂的英语,写出来的英语也是错误连篇,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文件,还是要请专业的人员来重新翻译。我不明白,这样的外语教学为什么要成为人才培养的门槛,难道说不会外语的人就不能成为学术大家,简直荒唐可笑! 在美国,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AI上找到最新的科技文摘,他不需要什么外语,AI依靠遍布全球的专业英语翻译人员将世界上每个角落的最新科技文献译成英文供人们使用。这就是为什么美国科技发达的原因。因为他可以在家里通过网络找到任何地方的最新资讯,而且是大家共享的,不需要重复的翻译。 而在中国,恰恰相反,新的东西都没有中文资料,大家只能各自为战,翻译出来的东西不准确,别人又不敢用,所以不仅浪费时间,也影响了科技的进步。我不明白,那些行政官员们脑子在想什么,是不是外语教学和考试对他们有什么好处,使他们这么热衷于此。 我们现在真正应该做的是 将大量的用于普及外语教育的经费投入到精英外语人才的培养和国家中文科学文献库的建立上去 ,尽快使我们的国民,哪怕是孩子也能用中文浏览世界各地的最前沿最新的科学动态,这才是正确的道路 ! 语言只是一种交流的工具,不要改变他的本来的用途。语言不能决定科技的发展,把外语看的太重只能体现出一个民族的自卑心态,而这种心态已经被官僚的行政机构体现的淋漓尽致,停止吧!不要再让老外笑话我们的愚蠢了。每一种语言都是有用的,学好汉语,均衡的培养各种各类专业外语人才才是王道。 博主点评 :我认为该网友提出的依靠外语精英人才尽快建立国家中文科学文献库的建议是非常有价值的。 附:我国中长期教育改革提出3种高考方案 2009-08-09 04:46:00 来源: 新华报业网-扬子晚报 (南京)  提要: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扬子晚报8月9日报道 近日,国内的民间教育智囊机构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了一份民间版的高考改革方案,这份方案汇集了众多教育界专家学者以及一线老师的智慧。其改革的基本思路被概括为统一考试,分层多轨,自主招生,多次录取,公平公正,这与正在紧张起草中的官方改革方案目标相同。   据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介绍,在其设计的这份高考方案中,可以按照学科的特点归为不同的类别,也就是不同的轨道:文史哲可以归为一类,数理化这样的纯粹的基础理科可以归为一类,工商管理专业可以归为一类,而工程技术专业也归为一类。   而在教育主管部门官方层面,据了解,目前正在紧张起草中的《中长期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对于高考改革也有所涉及。据参与该专题小组的一位人士透露:目前,对于高考改革初步提出了3个方案,主要是要解决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次考试定终身的问题。   方案1: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只考3门:语文、数学、外语,不分文理科。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   方案2:通过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是参加高考的前提条件,可经过多次考试通过。高考按学科群考5门:语文、数学、外语、实验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人文学科中与报考专业有关的任选一门,不分文理。高校根据高考成绩,参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和综合成绩,择优录取。高校可根据培养方向和目标,以加权平均分数录取,不同专业加权系数不同。   方案3:高等职业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招生考试分开进行。考试内容体现不同特点,不分高低层次。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和条件成熟的省市要积极探索符合高等职业教育培养规律和特点的人才选拔模式。考取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也是成功者。   对照民间版与官方版的高考改革方案,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相似之处,比如说分层次录取,高校自主招生等等。在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看来,这些改革举措其实都瞄准了同一个目标,就是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多给学生一些机会。 (本文来源:扬子晚报 )
个人分类: 转贴转载|3983 次阅读|4 个评论
第101句外语的尴尬
chni 2009-8-3 03:33
第 101 句外语的尴尬 把公务员学外语这件好事办好 今天话说公务员,说也巧了,按照五笔字型的打字法,公务员和伤员竟是同一打字法。要公务员学好几门外语,我真担心要把公务员都学成伤员了。 要求公务员学外语,是有先见之明的。要求公务员考外语,更是明智之举。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真的这么去做,那就真的好像有点乌托邦了。为什么?呵呵,你还真的别问,谁都知道中国的公务员抓学习抓得最紧,学习条件最好,学习待遇最高,不仅工作中会开办各种各样的学习班,而且还有带薪进干部学院、党校、进修学院的学习制度,这一点足以让外国公务员羡慕死了是我们的特色,也是我们的优越性那么真要考试起来,恐怕是在机关做公务员时间越长、花纳税人的钱去学习次数越多的人,考出来的结果就会越有意思。呵呵,据说有人就人不信这个邪,还从思想里思想出了个什么公务员五种外语的捞什子热闹戏。 (一)天上掉下一个蠢问题 说到思想,我突然想起毛主席的书最爱读、毛主席的话最爱听。毛主席写文章很风趣,他说: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 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 ? 他自己又肯定地说:不是,感觉像是自言自语,实则是在讲大道理。 还好,毛主席没有说到公务员学外语的问题。小筑主人我倒是对这个问题很有兴趣的,我是个公务员双语制的老牌推销员了。当然我只推销不传销,嗯,政策上说传销不好,我就只做推销,不为挣钱,就为公务员要在地球村办公的基本素质。可最近我真的很落伍很老土了,我一直在推销公务员双语制,都还没推销出个名堂来,有人却让我大开眼界,都嘟噜出公务员要五语制来了。唉,青楼外有青楼,不,怎么会这样?一说话就走调儿了都是杭州惹的祸,我和小猫闹闹正在看去杭州西湖的照片呢,这不?思路都跑到山外青山楼外楼上去了,唉,其实我想说的正确的说法是,青山外有青山,青天外有青天。据网载报载你说他说好多人都在说:为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合作,昆明市委近日要求,全市 50 岁以下的公务员要学习越南语、缅语、老挝语中的日常交流用语。还全员分配了 300 句英语、 100 句越南语、 100 句缅语和 100 句老挝语 的硬指标比半个世纪前抓右派的指标还高!就是嘛,这指标总体看不仅太高,而且高得简直没有道理;具体看不仅太低,而且低得近乎愚蠢。 (二)吴氏生飞办联合国 吴氏生飞,那个笑话的大意是说张飞他老母亲姓吴,生子张飞,其实与无事生非并无干系。没来由地整一堆外语让人学去,您不是无事生非,就是没事找不自在。 但是,公道地说,公务员学点外语真的很好。提出合理要求,适当安排一门外语学习,既有利于学习风气的养成,也有实际效果,还能避免机关里有的人太轻闲了就会去无事生非嘛。 可好事您得把它办好呀,如果办不好,就是天大的好事,也只能弄成一场恶搞了。先别说能不能学好,有没有效果,就只看看您有这个必要吗?您是办地方政府还是办联合国呢?知道不?联合国的工作语言也才五种呀,而且人家都没要求在英语之外再加上 300 句西班牙语、 100 句汉语、 100 句法和 100 句俄语 !单凭这一点,您比选联合国秘书长都严格,如果一个地方政府的公务员都按这个素质标准去选人才,您在联合国里又能找不出几个来呢? (三)学五门外语要求高得没有道理 据说:昆明市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从 8 月开始,全市将对全市 50 周岁以下的在职公职人员进行普及普通话、计算机和外语三普教育培训,到 2010 年底,要实现全市公职人员掌握英语日常用语 300 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4 国日常用语各 100 句的目标。时间紧迫,任务真的很重。 我不知道剩下来的这几个月的时间该市伤员还上班不?如果还要正常工作,那就更难了。从这个意义上看,这项指标高得简直没有道理了。 (四)面对第 101 句外语又低得近乎愚蠢 事物往往具有多面性的,想不到这一点,那是我们的脑子里灌浆糊了。就说这个外语苛求吧,几个月内要实现全市公职人员掌握英语日常用语 300 句,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4 国日常用语各 100 句的目标,当然要求很高。 可您不是死脑筋呀,得换个角度看看吧?英语日常用语 300 句,多少还顶一点点事儿虽然没太大用处。但老挝、缅甸、泰国、越南 4 国日常用语各 100 句,您是想让大家用四种外语唱支山歌给出党听吧?呵呵,您每人都会说的那 100 句何用之有?就算像鹦鹉学舌一样都学会了,也只是张三会的李四王五侯六也会,张三不会的李四王五侯六也都不会。真来个老外,人家傻乎乎地一进门说第 101 句,您也只能那个啥啥啥了。 您说,公务员都学的那个 100 句,面对第 101 句,放在哪一门外语的实际运用上不都跟没学外语相差无几? (五)生子当如孙仲谋 学外语这事,孩子的记性好,比成人来得快而且准,很符合又快又好的要求。记得丫头 RONGRONG 小学时候在一天里就能记下 200 个单词。让小学生来完成这件不可能的任务,就会很可能、很胜任了。 想到 RONGRONG ,竟又想到辛弃疾的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了。呵呵,干脆写下来吧: 南乡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 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 生子当如孙仲谋。 瞧,人家辛弃疾都想到了,有个好孩子该项多好啊。其实,我们过去也在工厂里搞过一段顶替,就是让父母退下来,由家中的一个孩子顶替父母到厂子里来上班。 那么,这外语考试的事如果太难了,让父母退出公务员的位子,由孩子们顶替上班如何?其实就算上了大学,将找工作也挺难的,现在就上班,勤工俭学,一举多得嘛。 其实 , 接待外宾要按照外事要求 , 由外事部门办理 , 并不是每个公务员都可以做这件事情的。而云南又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 , 让公务员学学少数民族语言,更好地人民群众办事,不是更好吗 ?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663 次阅读|8 个评论
外语的故事
热度 3 liangjin 2009-5-30 23:23
Babel塔的传说: 创世记第11章1-9节记载,人类当时有共同语言,并且一起居住在与幼发拉底河相距不远的示拿之地。人们利用河谷的资源,在那里建筑城和塔,以聚集全体的人类及展示力量。上帝降临视察,认为人类过于自信和团结,一旦完成计划将能为所欲为,便决定变乱人们的口音和语言,并使他们分散各地。高塔于是停工,而该塔则被称为巴别。 那共同的原始语言被称为亚当语,历史上曾有学者推测某种语言就是亚当语,例如希伯来语、巴斯克语等(参阅犹太文献)。高塔中途停工的画面在宗教艺术中有象徵意义,表示人类因狂妄自大最终只会落得混乱的结局。 - 摘自 http://z h.wikipedia.org/wiki/%E5%B7%B4%E5%88%A5%E5%A1%94 Tower of Babel, a 1928woodcut by M.C.Escher. - 图片摘自 http://en.wikipedia.org/wiki/Tower_of_Babel_(M._C._Escher ) 我不是学语言的,而且语言能力也不强,好像不适合写语言类的文章,但由于走过一些不同的语言地区,遇到了许多有关外语的故事,整理出来和大家分享。 烦恼的姓名 我们中国人的姓名翻译多半经过汉语拼音。一般情况相安无事。虽然老外们觉得难记,还能接受。一次我教了一个老外三遍我的名字,他还是记不住。于是他一本正经地找理由:你们中国人的名字怎么大都是象声词?你们取名的时候,是不是随便扔一件物品,听到什么声音,就取什么名字?我正色回答,怎么取名要请教我妈。不过你们想要了解中国人,最好从接受和尊重他们的名字开始。在我的大帽子重压下,他立刻记住了我的名字。 当然,也有很多时候念名字带来麻烦。首先,如果你名字中出现辅音q,英语国家的人不会准确念出,多半念成辅音k的音。这还算好,至少还能念。但如果你的名字出现了辅音x就会让他们搔头挠耳,一旦出现两个元音并在一起的情形,如ai,ue等,则让他们舌头打结,更甚的是将不知如何发音的辅音再连续加上三个元音,如我们名字常用的xiao送给他们,就直接让他们抓狂。 那么非英语国家是不是好些?也不尽然。在葡国,葡语中的非爆破音听起来很象是轻度爆破音。而他们辅音g是一定发音的。于是中国名字大量的ang,ing就听起来很滑稽,更象声。有位朋友庞鹏鹏就被葡国人叫成梆个蹦个蹦个,于是获得雅号蹦蹦豆。 为了避免名字读念的不便,很多国人取一个当地名字。结果也遇到如与护照名字不符等其它麻烦。还有一次,我见到了一个全英语的名字,见到的却是一个讲地道标准普通话的中国女孩,一问才知道,原来她改了一个英文名字,后来又嫁了一个英国佬,连姓也改掉了。名字彻底脱胎换骨。不过她也有苦恼,且不说她国内的亲友认不得她了,她在做姑娘时发表的文章也基本废了,人家都以为是两个人呢。 许多拉丁国家,名字能取得范围很小,就这几十个,大都和宗教故事有关。例如在葡萄牙,一半以上的女人都会叫玛丽亚(Maria)那个圣母的名字。为了避免搞错,加上姓氏,再加上父名,甚至祖名,弄得全名奇长无比,也难记无比。而我们取名的范围就很广,大多数汉字都可以入名。名字也简短。但拼音名字却制造了一大批同宗同名同姓者,给对外生活带来不便,却给学术不端提供了便利。 结论:有一个横扫世界的响亮名字是很重要的。 语言的迷思 在北大时,曾和一帮留学生一起听过课。那时的留学生多半来自欧洲和非洲。我们想和他们说英语,他们想和我们说中文。由于他们中文说不好,当时虽然嘴上夸奖他们鼓励他们,但心里总觉得他们傻傻的,连一个简单的意思都表达不清楚。出国后才知道大错特错了,因为刚到国外,我就沦为这么一个傻傻的角色,什么事反应都慢半拍,只有在讨论专业问题时才找回我的自信。 在我们国人的心目中,外语就是英语。但我们至少知道有人用我们不同的语言。而在英语国家,先天语言的优势,让他们占了不少便宜,也让他们进入语言误区。英国人尽管外语不好,但他们身处语言复杂的欧洲,至少明白什么叫非英语。而美国人就差劲了,一听你英语破裂,立刻不耐烦,直接把你归入笨蛋一族没商量。有次在法国开学术会议,一位法国女学生报告的英语不够利索,就有俩美国佬拂袖退场。弄得尊重女性的法国人很不爽:在我们国家,说着你们的语言,还这么没涵养! 还有一次在英国开学术会议,一位年轻俄罗斯数学家结结巴巴地用英语做着报告,幻灯片也没搞好,好像是直接的手稿,看不太清楚。底下什么也没听懂。慢慢地,听众席开始有些骚动,有人翻包,有人看表,更有甚者拿起手表在耳朵上听听停没停。好不容易熬到结束,人们正松了一口气,忽然有个女学者举手要求发言。她先幽默地说一句英语,我想大家的手表是非常健康的。然后向会议主席请求说俄语,获准后,用俄语转向演讲者提问。此时演讲者忽然一改原来哆哆嗦嗦的模样,两眼的怯弱和无措一扫而光,变得精光四射,自信奕奕,前后判若两人。他接着用流畅的俄语与女学者对话,两人之间富有磁性的男声和悦耳动听的女音交织在一起,阴阳顿挫,韵律优美,简直就是一场魅力十足的俄语秀,尽管大多数人仍然没有听懂他们在说什么,但那种忽激越,忽温柔,忽宁静,忽悠扬的旋律把听众带进了他们的气氛中,让大家听得如痴如醉。女学者越说越激动,不由自主走到台前,直接在演讲者的幻灯片上指指戳戳。最后他们抚掌大笑,握手言和。静停了几乎一分钟,全场热烈鼓掌长达数分钟。掌声静下来后,女学者再次征得主席同意用了简短的5分钟以流利的英语重复介绍了演讲者的工作,我们才发现,那时一项多么漂亮的工作!听众再次向演讲者报以热烈掌声。 结论:千万不能以语言取人! 转换的能力 在多语种的环境了,语言能力凸显为转换能力。 在多语环境里长大的儿童很多受到困扰。我有一位德语很好的中国朋友嫁给了一位有中文博士学位的德国人。他们有两个男孩子。大孩子语言能力特强,简直就是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见着妈妈说中文,见着爸爸说德语,转换清晰迅速,泾渭分明。而他的弟弟尽管音乐天赋极高,但在语言方面就相形见绌了。他说的话很难懂,要仔细分析,那个词属于爸爸的语言,那个词属于妈妈的语言,那个词是当地小朋友的方言。一句话简直就是一个语言大杂烩,常让人哭笑不得。不过多年后,这位妈妈象我诉苦,我现在是孤军用中文和他们三人的德语奋战,难呀,不当心就给他们带过去了,还是地域占优势。孩子们的中文写作阅读水平总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海外华人妈妈们的共同苦恼。海外长大的孩子们,让他们在英语环境里学中国的方块字,简直就是赶鸭子上架。所以在海外碰上一个中文流利的华人,要当心喔,他很可能是一个中文的近似文盲。 孩童时代是学语言的最佳阶段,但对成年出国的语言后学者来说,语言转换更是一件很难的事。海龟们常被形容成:说话洋气,穿着土气,花钱小气。后面两气与本文无关,以后有机会再谈。至于说话洋气主要指说话夹带外语单词。这很容易引起国人反感,觉得他们骚包,有意显摆。其实很多时候是冤枉他们了。这些夹带外语者,多半是语言能力不强者,好不容易适应外语环境,习惯了外语思维,回到中文环境,来不及转换,想到一个意思,脑子里先跳出的是外文词。我刚回国时,夹带现象也是很明显的,现在好多了。前段有博文批评讲演者夹英语的现象,认为是秀英语,其实这么差的语言能力有什么好秀?自暴其短?如果有人不习惯他们演讲的夹带英语,又有好的听力,直接让他们用英语演讲就是了,省得讲听两边受罪。 但不是所有成人的转换能力都不强,有些后学者的语言能力也十分了得。记得在苏格兰有个晚会上,一位女孩正在和她的上海老乡噼噼啪啪地说着上海话,见到一起租房的另一位北京女孩走过来,就立即转成了普通话聊天。后看到了她打工的香港老板,想起要给她的朋友介绍工作,就跑过去把老板拉过来,用广东话向老板介绍了她的老乡和宿友。见边上还有一位苏-中友好协会的老外,马上又换成了流利的英语,而且还带着苏格兰口音!她在极短的时间里,灵活穿梭几种语言、方言,游刃有余,开关精巧,而且一转就是100%的转,没有一丝夹带,把边上人都听呆了!她的上海老乡就甘拜下风,当那上海女孩转成了普通话,他来不及转,直对着那北京女孩说着上海话,惹得大家哈哈大笑。 结论:宽容别人的语言能力,严求自己的语言能力。 多语的地区 中文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西班牙语、阿拉伯语都是很多国家使用的语言,但英语却在世界通用。这和英语国家的强势有关。历史上的殖民主义,把当地语言带到了世界各地。葡萄牙人至今还没出息地耿耿于怀:如果巴西比美国强大,葡语就世界通用。以此推论,如果当初郑和下西洋,不是去宣扬皇恩浩荡,而是去推广中文,那么我们今天说不定就是第一语言大国,中文世界通用,我们就只有教中文的义务,没有学外语的痛苦了。 葡萄牙人流传一个笑话,一位从未出过国的葡国老太太,第一次看巴西电视连续剧(巴西的葡语口音与葡国的葡语口音不同)后,就把她的子女骂了一顿,你们成天说外语难学,我看你们就是哄我,就是偷懒!有什么难学,我一边就听懂了! 欧洲是个多语地区,语言繁杂。主要有拉丁语系和日耳曼语系。不过对于这些国家的人来说,他们还是比较幸运。如意大利语、西班牙语、葡语、法语都属于拉丁语系。但不要以为语言近就一定好。不错,语言近容易入门,但要精深却很困难,因为对这门语言你已不是一张白纸,先见的语言会形成误解。有意思的是,葡萄牙人可以听懂西班牙语,而西班牙人听不懂葡萄牙语,很趣的现象。 但同语是让人亲近的。据说法国人在欧洲除本国球队只支持比利时球队,原因很简单,因为比利时人说一半法语。很多语种都在为自己的生存苦苦地挣扎,特别是那些被强势语种包围的语言。加拿大的法语区被英语包围,并不断地被英语侵蚀,当地人捍卫法语的决心和力量也是惊人的,比法国人对英语的态度还要强硬。我去蒙特利尔(Montral)开会,在路上用英语问路,频遭白眼,甚至感觉到了仇意,幸亏同行有一位葡萄牙人,法语极好,当他一用法语,对方的态度马上180度转弯,变得亲切、热情,恨不能把你当成自家人。于是我临时抱佛脚恶补几句法语,在后来的几天,凭着这几句烂法语,居然畅行无阻。 不少国家官方语言就好几种,如瑞士为德、法、意,比利时为荷、法。在那里,所有官方文件都是多语,所有的商品说明也是多语。其实这些国家都是分区的,在区里用着自己的语言。那么首都呢?瑞士的首都伯尔尼 (Bern)在德语区,德语人口居多,这也决定了德语在瑞士占优。而比利时两语人口接近,于是尽量平衡,其首都布鲁塞尔 (Bruxelles(法);Brussel(荷))也就比较有意思,所有的街名路牌都是双名。电视里首脑讲话都要用两种语言说两遍,下次换序。我很好奇,问比利时朋友,军队怎么办?难道命令也下两遍不成?这是什么效率? 朋友告诉我,军队有不同的军团,但高级将领必须会两种语言,所以紧急情况下,命令下一遍即可。真难不到他们。在那里掌握多语是生存的必要技能。 结论:尊重语言就是尊重文化的起点。 外语的学习 英语的强势地位已然形成,实难动摇。君不见,第一流的科研工作是英语发表,重要的通用软件是用英语写成。这是事实,在目前的状况下,等别人把这些人类最前沿的成果翻成中文再去对付,黄花菜都凉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掌握英语,站到前列。而要了解不同的文化,学习别人的人文、历史、艺哲,也只有老老实实地学习当地语言。前者是理科生的必要,后者是文科生的必然。尽管我们的国力在不断提高,学中文的人越来越多,但要指望拼音母语的人掌握方块字,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就有老外曾可怜兮兮地问我,学一个方块字就像记一幅图,要记多少图才能看懂中文呀?这不是天书是什么!无论对谁,外语是个工具,一个重要而特殊的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从自家井里爬到天外。拒绝它,就是关闭自己通往外界的门窗。 当然习惯方块字的我们去掌握拼音文字也是困难的。我在英语国家生活十几年,感觉英语水平到后来卡在了瓶颈,很难达到土生英语的境界,玩英语似乎永远也不能像我用中文那样得心应手,收放自如。记得原来武夷山老师讨论过回国的原因,认为每个人回国各有原因,但语言是一个有共性的重要因素。而我的情况符合他的观点。 但我感觉,国内学外语有两个问题,一个是方法不对,一个是目的不清。前者把一个鲜活的语言生生搞成了死记硬背的恐龙化石,弄得很多人敬而远之,心怀惧意;后者变得太功利,大都只为出国、升学、招工,远没有欧洲人的疯劲。我在另一篇博文我的里斯本童话(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8502 )曾写过一个为了学外语不惜用瞒国籍来避免与同胞说母语的语言疯子。什么时候我们能用这种疯劲学外语(不仅是英语),我们才有希望深入体会全球各地的文化,我们才有可能让中文在全球开花结果。 最后以一个非英语地区的英语学校的入学誓言与大家共勉: 我将全心全意地学好英语; 我决心把英语学得比土生英语还要好; 我学英语的目的是为了我的母语超越英语! 结论:走进世界,就要学好外语,因为我们别无选择!
个人分类: 问题讨论|6790 次阅读|20 个评论
外语 文化 汉奸 侵略
热度 1 wangxh 2009-4-21 22:57
只要我们一动、一看、一听......就能发现中国有一个最牛、最强、最雷的特征全球外语第一强国!这里不想说英语四、六级的事儿。 前几天领着研究生去吃火锅,其中牛肉有两种牛肉A和牛肉B!中国人的英语水平真是高啊,都上普通饭馆的餐桌了!吃饭时连点牛肉都要分A和B,难道中国字不够用?我想这不能说老板或工作人员爱国不爱国的事儿,与这不打界儿。但说明我们的文化取向或导向出问题了!大家想一想,我们餐馆的这种做法相当于在英国或美国的餐馆里老chicken和嫩chicken,或者肥beef和瘦beef。反正我没见过或听说过国外有如此现象,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怪现象呢?一言以蔽之上行下效嘛!我们政府工作部门或职能部门不是经常如此洋为中用吗?经济都WTO了,中央电视台都CCTV了,车牌号搞个辽A-XXXXX、辽B-XXXXX等等代表不同的城市;球赛搞个甲A、甲B玩玩;学校考试搞个A卷、B卷等等......可能有人会说,这样简单啊,为什么就不行?谁说不行啦?脑袋是你的,你爱咋样就咋样。但是国家的不行,因为这不是几个人的国家,他们想咋样就咋样是不行的! 搞这种东西的人,说白了,就是汉奸!不光战争年代有汉奸,和平年代照样产出汉奸。经济领域有经济汉奸,如果没有经济汉奸,中国的广大劳苦大众为什么能够收到外国资本家的剥削呢?文化领域有文化汉奸,制造什么A、什么B狗屁不通词语的人就是文化汉奸!也许他们自己觉得美够呛,看我多本事,会用外国字! 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大家一定记得吧?为什么老先生用Q呢?与那些文化汉奸一样吗?其实就是讽刺那些文化汉奸的,《拿来主义》就是例证。 其实这是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即使中央电视台有时也如此。如IBM,GE,SONY等等,也是顺嘴就来。个人感觉这不行啊,他们都有汉语名字的IBM-国际商务机器公司,GE-通用电气公司,SONY-索尼公司等。 这不是骇人听闻,这是文化侵略!150年前(1840年)他们用枪炮打开国门,使鸦片肆无忌惮侵害我们人民。我们经过了100年(1945年)的努力终于把强盗赶出国门;改革开放之后,人家开着汽车,拉着电视剧来了,我们热烈欢迎,拍手称快,这是什么?这叫经济侵略(著名爱国人士张学良在接受日本电视记者采访时就曾如此警告过)!唉,有些中国人怎么属鸡呢记吃不记打!如果有一个选择:一是用鞭子抽着允许你吃最爱吃的,二是非常自由的、随便的吃你最不爱吃的,你会选择前者还是后者?其实不管你如何选择,实际上我们已经选择前者!真的很可悲啊! 战争侵略是看得见的侵略,我们会防;经济侵略需要智慧与算帐,我们已经有许多人想不明白,算不过来啦;文化侵略既不易看得见,又无法算出,我们只能靠智慧!有人真的不明白啊再打个比如:一个人怎样致富最快?我告诉你如果要小康可以卖血,立马步入小康阶层!如果要大发,卖器官!一般情况下数十万一件,你愿意吗?要不出租也可以!可事实上,我们现在正在做呀!这就是文化侵略,让我们自己都不知道在做什么! 目前年青人中,有几个不知道可口可乐、牛仔、肯德基、麦当劳、好莱坞大片的?而欧美的年青人对我们中国又了解多少呢?同事的侄儿在美国读高中,一天一个同学问他:听说你们中国要修一个大湖,是吗?告诉他那是三峡水库,早就建造了。又问你们中国有手机吗?告诉他中国的手机是你们的好几倍!同事的侄儿郁闷极啦! 难道这也怨老百姓吗?有些事情,个人做的,而国家做不得!比如学习外语,个人学得怎么好都不为过,而国家做得越好说明中国国家越存在问题!
个人分类: 心之悟|4575 次阅读|3 个评论
老外上中文课的笔记【转贴】
cupjsj313 2009-3-14 00:03
老外上中文课的笔记: Dear Tim,   shall by too dull doll by too jack won,   dolphin long can Jim shall by too low, shall by too when dull low, doll car low,   dolphin long doll Ham Eason   more power! 中文原文:   第二题   小白兔到大白兔家玩,   大灰狼看见小白兔了,   小白兔闻到了,逃开了,   大灰狼大喊一声   莫跑!
个人分类: 生活|3704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才的烦恼(3)
liuxiaod 2009-1-6 23:39
田中耕一 (Koichi Tanaka) 。 2002 年 诺贝尔化学奖 得主,得奖理由是 开发出监定生物巨量分子质量分析的脱付游离法 。 1959 年 8 月 3 日 出 生于日本 富士市 ,他的生母于 26 天后不幸过世,由叔父夫妇领养。日本东北大学工学院电气工程学科毕业,二年级时,因必修的德文不及格而留级一年。 1983 年 4 月 1 日 起,在日本东京岛津( Shi-madzu )制作所就职,任工程师。获得 诺贝尔化学奖 后被东北大学授予荣誉博士。 田中耕一从来不与学术界沾边,手头上即没有博士学位,也没有硕士学位。 获得诺贝尔奖后,当他手中握着东北大学献上的荣誉博士学位时,他幽默的一句话使台下上千个学者惊叹不已。 他说: 我当初决定不考大学学院的原因是我因为我讨厌学校要我考德语 如今,不用考外语就能够获得这个博士学位   当提到他的研究成果时,他的回答关键词只有一个,就是 兴趣 。他说 我从小就喜欢研究。就职后,多次拒绝升职当管理层,也因为要留在研究部门进行研究。今后,我也将继续研究。我有兴趣也喜欢搞研究。 或许,他正在提醒一个目前已经被人们忘却的问题 学问的源头就是兴趣 。(摘自徐坚的博客)
个人分类: 教育|2260 次阅读|0 个评论
天才的烦恼(2)
liuxiaod 2008-12-29 10:59
小秦是我在浙大物理系的同学,入学的时候还不到 15 岁,他对理论物理和数学情有独钟,曾经与我一起选修数学系的课,当时浙大选修课很宽松,我仅是旁听,不做作业,不参加考试,但是小秦很认真,像积分方程,群论,李代数等课程,不仅从头至尾学下来,还都得到 90 多分的成绩,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事。 不过小秦对于像半导体物理,光学,电子学等应用型课程很不以为然,平均成绩并不突出,更致命的是他的英语很糟糕,考 4 级英语仅有 40 多分。毕业设计时,他选了全年级最难的题目,是一个量子场论的题目,我猜想除了他没有别人敢选这个题目,结果真的是他。毕业前,我们的辅导员说李文铸教授想召一个理论物理的研究生,问有谁合适,李文铸教授是李政道的同班同学,曾参加两弹的研究工作,专攻粒子物理和场论。我告诉他小秦是不二人选。不幸的是,学校规定没有通过 4 级英语的不能得到毕业证,小秦上研究生也就没戏了。
个人分类: 教育|2237 次阅读|0 个评论
“对不起,我不会讲英语”
liuxiaod 2008-12-18 04:00
今年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日本科学家益川敏英在诺贝尔奖报告一开始就说:i am sorry, i cannot speak english. 对不起,我不会讲英语。 一个世界著名的物理学家,竟然不会讲英语, 怎么会呢?在中国每个大学毕业生都要通过英语4级考试,否则没有毕业证,考研究生也要考英语,如果益川在中国连大学毕业都成问题,更别说得奖了,从这个事例中,我们看到凡事不能太绝对,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没有必要都学英语。全民学英语是我国人力,财力,智力的巨大浪费。
个人分类: 教育|9633 次阅读|1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9: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