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奥运会冠军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剑桥杂感之一
热度 1 twhlw 2012-10-17 15:06
剑桥杂感之一 来剑桥两天了,精确地说是三天了,是15日深夜10点到的剑桥汽车站,现在是17日早晨6点多,15、16、17应该是三天了。道理说,短短三天是不应该有什么深刻的体会的,可是不知为什么,自己大概是时差未倒好的缘故吧,4点多就怎么也睡不着了,打开新买的联想智能手机,想上网,却不知如何设置,只好郁闷地打开手机上的莫言小说看起来了,目前他可是最火的中国人,以至于CCTV一套黄金时间的专访里被问及此时此刻是否感到幸福时,他的一句“我不感到幸福,因为这不是我想过的生活”着实让许多人很很地羡慕了一把,当然也包括我。可是看完《透明的红萝卜》后,我对他的羡慕消失的许多,原因很简单:看不太懂,这种对人性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思考大大超过了我的感悟,看来跟奥运会马拉松冠军的节奏跑是没有自知之明地,于是就挑出他的一些散文来读:我为什么要写《红高粱家族》、国外演讲与名牌内裤、三岛由纪夫猜想...,不错啊,看懂了,原来奥运会冠军也是人啊,不觉想起来剑桥前两天给岳母兴致冲冲地读莫言散文《吃事三篇》、《北京秋天下午的我》、《厨房里的看客》时,她老人家突然冒出了一句“他好像没上过大学”,哈哈,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好像没上过大学的可能就她老人家吧,玩笑开大了!可是我转念一想,那些上过大学、读过研究生、攻过博士、做着教授、甚至有些当上院士的人却没人取得过令人一怔的真正成绩,一样是纸上谈兵,莫言咋就成了呢?也许是他的运气太好的缘故吧!也许同样是巧合之故吧,从15号到剑桥的第一夜开始,昨夜、今夜又是风雨夜,当雨点清脆地敲在玻璃上时,我仿佛又回到了童年,下雨的大风夜晚最适合躲在灯下看小人书,更令我感怀得是临来的前几天,在小女的软磨硬缠下,我给她读了一半的《水浒传》小人书,只是北京没有下雨,风却不小。 来前几天,一位国内来访学的女老师在网上公布了她中午在剑桥遭抢一事,心里很是不安,可又听一在剑桥读心理学博士的朋友讲,这里很安全!心里不免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昨天在没买到地图的情况下,索性只身前往系里听学术报告,从住处到那里需要走50多分钟,并且转弯极多,再加上语言障碍,很是不安,一路过去,问了三人,一位推婴儿车的老妇人,她也不清楚,不过她又拦住一个壮汉问路,壮汉更是索性下自行车带我走了20多分钟进了剑桥校园后告辞,院内又问一女士,她开口一句:"China? Enemy!"的玩笑却也令我一愣,不过她一路却是导游般地伴我穿过三一等学院,直到10几分钟后找到Free School Lane才原路返回,令我很是体会了一把英式幽默!俗话说:拿人手短,吃人嘴短,既然得到了人家英国雷锋们的帮助,就该说人好话才是,可是不知为什么,昨天令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香港同胞邂逅时对我讲的一句:”这里的商店五点钟就关了,怎么能赚钱呢?“
个人分类: 2013|4701 次阅读|2 个评论
素食的奥运会冠军:卡尔·刘易斯
热度 6 jiangjinsong 2012-8-7 08:27
素食的奥运会冠军:卡尔·刘易斯
前奥运金牌数个人榜首的另一位奥运会9枚金牌得主,严格素食者卡尔·刘易斯(Carl Lewis)十三次打破过百米、二百米跳远世界纪录 连续四次获得奥运会跳运比赛金牌,是唯一两个连续四续参加奥运会并在同一项目上获得金牌的运动员。多次获得过世界最佳运动员的称号他说“实际上,在田径赛中,我最好的参赛成绩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 。 卡尔·刘易斯发现,自己不需要动物蛋白质就可以成为一名成功的运动员。事实上,他成绩最好的一年是他吃严格素食的第一年:1991年。 当刘易斯在新泽西州长大时,受母亲影响他就很喜欢吃蔬菜。欧美人以肉食为主,为控制体重,刘易斯早期经常省去早餐,午餐也吃得很少,只会在晚上饱餐一顿,但随后他发现,这种做法相当愚蠢。这时,他遇到了两个人,一位是名叫乔伊·科迪奇,他在电台推广他的果汁健康饮食理念;一位是医学博士约翰·麦克杜加尔,在麦克杜加尔的推荐下,1990年7月,刘易斯开始成为一名严格素食者,“我吃大量的豆类,从多种素食中获得需要的营养,而不必像其他人那样依赖肉食。”结果呢?1991年在东京田径世锦赛上,他获得100米和4×100米接力冠军,并以9秒86的成绩打破了100米世界纪录。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http://www.foyuan.net/article-362911-1.html 摘自卡尔·刘易斯为完全素食者(Very Vegetarian)写的介绍,该书的作者是Jannequin Bennett 一个世界级的运动员能够从素食饮食中取得足够的蛋白质去参加比赛吗?我发现有一个人他不需要动物蛋白质成为了一名成功的运动员。事实上,我的赛道赛跑成绩最好的一年是我吃严格素食的第一年。此外,通过继续吃严格素食,我的体重在控制之中,我喜欢我看上去的样子。(我知道这听起来很傻,但是我们都希望喜欢我们看上去的样子。)我喜欢吃很多,我感觉好极了。下面是我的故事。 当我在新泽西州长大时,受我母亲的影响我经常喜欢吃蔬菜,她相信健康饮食的重要性,尽管我们经常吃肉,因为我父亲想要。在休斯顿上大学时,我吃肉并且努力用错误的方式控制我的体重------通过省去一餐。我常会省去早餐,吃一顿少量的午餐,然后在晚餐塞满肚子------就在睡觉之前。不但省去一餐是错误的饮食方式,而且我的方式是最糟的,因为在您睡觉之前您的身体需要四个小时消化食物。 1990年5月当我体会到通过省去一餐控制体重对我不好,我决定改变我吃东西的方式。在以后的几个星期中,我遇到了改变我思想和吃东西方式的两个人。第一位是Jay Cordich,"果汁人",我在休斯顿广播电台遇到他,早上我在那里工作。他在那儿谈他的榨汁机,用于从水果和蔬菜榨出鲜果汁。他说每天至少喝十六盎司的鲜榨果汁将增加一个人的能量,加强免疫系统,和减少疾病的风险。几个星期后,在明尼阿波利斯为一个集会做宣传时,我遇到了John Mcdougall博士。一位医学博士讲授关于好营养和好身体之间的联系并且正在宣传他最近新出的书。Mcdougall博士鼓励我做出一个吃素食的承诺并且以后遵照执行。 我生动地记得1990年7月做出决定:成为一名严格素食者。当时我正在欧洲比赛,有一个星期六吃了一餐西班牙腊肠,然后在紧接着的星期一开始吃严格素食。对于我,最困难的事是改变我的吃饭习惯从跳过一餐到整天吃东西------这要健康得多。我还用柠檬汁代替了盐来调味。 在1991的春天------开始吃严格素食的八个月后------我感觉乏力并且想到我可能需要在饮食中增加动物蛋白质。Mcdougall博士解释说:并非如此,我乏力是因为我需要更多卡路里的热量因为我每天用非常多的时间训练,而不是因为我需要更多基于动物的蛋白质。当我增加了我的热量摄入,我重获了能量。我每天喝24到32盎司的果汁。我不吃奶制品。随后我拥有了作为一名运动员前所未有的最好的一年! 您完全控制着把什么放进自己的身体。没有人可以强迫您吃您不想吃的东西。我知道很多人认为吃素食饮食------特别是严格素食饮食------将需要牺牲和自我克制。Jannequin Bennett在这本书中证明吃严格素食不一定是乏味和单调的。如她所说,“严格素食是真正令人满足的生活方式,因为严格素食者经常分享大自然提供的最好的食物。”这些菜谱将使您的味蕾兴奋。顺便说一下,其中也包括了我自己的一些菜谱。 请记住吃严格素食是要求承担一种义务:友好地对待您的身体和付责地对待您周围的世界。我们中大多数人不知道,通过我们饮食的方式我们对自己的身体和我们的世界做了多大的破坏。我鼓励您记录下您一个星期吃喝的所有东西。您将可能会吃惊于您吃的快餐的数量,在其中奶和奶酪以不同形式成为您饮食的一部分,并且------最糟糕的是------您吃了多少快餐。 大多数快餐如小甜饼,土豆片,糖果,炸薯条,或者软饮料是高度加工的食物,失去了很多有益的营养。更糟的是,大多数这些食物满载着脂肪,盐,和化学物质。例如,1.5盎司一袋的烤肉土豆片有同一个中等大小烤土豆一样数量的卡路里,但是有70倍数量的脂肪和20倍数量的盐。 奶酪和其它奶制品满载着阻塞动脉的饱和脂肪和胆固醇。大多数奶酪百分之70到80的热量来自脂肪。 在快餐店吃饭您必须特别当心。在有害健康的快餐消费增加的同时,肥胖也增加了,现在,在美国这是仅次于吸烟的第二大死亡原因。Eric Schlosser在快餐国家(Fast Food Nation)中报道:今天美国儿童肥胖的比率两倍于二十五年以前。此外,似乎不管在哪里,人们吃了有害健康的快餐,腰围就开始扩张。例如,在1984到1993之间,快餐店的数量在英国增加了大约一倍。成人肥胖的比率也增加了大约一倍。在日本超重的人曾经稀有。快餐店三十年前到了这里,今天全部日本人的三分之一在三十岁时超重。 您的身体是您的庙宇。如果您给它适当的滋养,将会有益于您并且您会增长它的寿命 很多例子事实证明,素食能提高运动员的稳定性,心理素质和耐力,而且大大延长了运动员的运动生涯,一般短跑运动员的运动颠峰期是二十三岁左右,过了颠峰期,运动成绩就开始走下跛路,三十岁左右退役。而卡尔刘易斯是二十八岁才开始吃纯素,他已经过了自己运动生涯的颠峰期,但是他在吃素之后的第一年,运动成绩就大大提高,远远超越了他过去的纪录,卡尔刘易斯出生于 1962 年, 1990 年 7 月决定成为严格素食者, 1991 年 8 月,卡尔 · 刘易斯以 9.86 秒刷新 9.90 秒的 100 米世界纪录, 1994 年,他又在瑞士洛桑举行的大奖赛上创造了 9 秒 85 秒的 100 米世界纪录。跳远最好成绩 8.86 米,创造时间 1991 年 8 月,十七年来除了另一位美国选手跳出 8 米 95 的成绩外,到现在没有任何选手可以跳过 8 米 80 ,刘易斯在三十五岁的时候连续第四次夺得奥运会跳远金牌,可以想像,如果刘易斯更早的时候选择素食相信他会创造更大的奇迹。美国著名田径运动员卡尔·刘易斯( Carl Lewis )曾获得 9 枚奥运会金牌,是一位严格素食者。他在谈到吃素的体会时说:“实际上,在田径赛中,我最好的参赛成绩是在吃素后的第一年”。 刘易斯:当我成为素食者的时候,我有很多队员也和我一样,我说:“让我们就这么做吧,我们一起成为素食者。”许多人这样做了,有些人出现反复,但是没有一个人完全回到从前的状况,每个人都从中获益了。有趣的是,作为一个演员,我发现人们的饮食总的来说比运动员的更加科学,这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因为很多人认为运动员的饮食应该是最好的,但事实上绝大部分运动员的饮食是全世界最糟糕的,而他们竟然还要在这种状况下去竞赛。现在开始出现一些健康食品店,这并非某些人的独出心裁。如果你想选择更健康的食品,或者不希望象其他人那样去大众化的食品店买一磅肉回家,健康食品店自然成为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潮流。我就很喜欢那些店,并且基本上只去健康食品店购物,在那里我能买到自己需要的绝大多数东西。对我来说更容易一些,因为我一直在赢得比赛,而且在年龄偏大的情况下依然获得金牌,因此当我劝我的队友们同样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很愿意听从。说实话,他们绝大部分人确实从中受益了,而且把素食的习惯坚持了下来。 问:是什么让您开始素食?因为素食毕竟不是美国人的典型饮食。 刘易斯:是的,素食也不是运动员的典型饮食。就我个人而言,很有意思,最早我和一个作家合作写一本书,他过来和我一块儿生活十天,我们一起讨论那本书的事情。每天我们都一起去训练,他在一边观察,但有时会离开训练场然后再回来,连续三四天都是这样,我就问他去哪里了,他说:“ 我得去吃东西呀,我看你从来都不吃东西。”我开始意识到我是靠饥饿在控制体重,而不是选择健康的饮食习惯。刚巧我正想做一些关于最佳饮食的调查,这样我这个喜欢美食的人就不用总是饿自己了。什么样的饮食能够既健康又符合运动的要求?调查结果显示要大量减少肉食,增加果汁的摄入,同时选择恰当的奶产品,这就是我开始素食的原因。一段时间下来,结果我变成了一个严格的素食者( Vegan ),并且长期坚持下来了。我跟每个人都说:“我最好的参赛成绩是在我 30 岁那一年成为严格素食者之后获得的”。他们问我从哪里获得蛋白,我吃大量的小扁豆,我酷爱豆类、果汁,我从多种素食中同样可以获得需要的营养,而不必象其他人那样依赖肉食。 刘易斯:当我饮用新鲜果汁,吃素汉堡或者含豆腐的沙拉的时候,我感觉更爽、更有活力,因为我能感觉到自己的消化系统更清洁、循环更畅通,而且,我觉得自己变轻了。
个人分类: 素食天地|8208 次阅读|15 个评论
奥运会冠军怎么来的
热度 1 dongzg101 2012-6-28 16:29
奥运会冠军怎么来的,当然要通过名师的指点,刻苦的训练,不断的和 顶尖高手一起比赛。能通过 考试获得奥运会冠军吗? 中国的大学,决定一门学科能否通过,主要 还是看 考试!除了积累知识,培养出了什么能力呢?美国大学的 课程,要自己 阅读很多资料,不断的 写作业,论文,做 演讲,是一种过程性考核,过程很累。在这个过程中,自学的能力得到了培养。中国大学呢,大部分课程 只看期考 ,期末发奋一两周就行了!能培养出能力和良好的 学术习惯么? 很多东西是一种习惯,如果没有自己查阅,收集、分析、整理资料的习惯!没有积累,你能 想象,某一天,突然发明什么 ?没有对 知识产权的 尊重和习惯,别人的东西直接山寨,一个产业能发展起来吗?只能优汰劣胜!
个人分类: 茶余饭后|2457 次阅读|1 个评论
李娜与南方科大,“制度内 ”还是“制度外”?
热度 2 sqzhang 2011-6-11 20:00
李娜成功了,各方面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关注李娜的原因之一是她是“制度外”的成功者。与那么多的世界冠军、奥运会冠军相比,李娜的成功实在太普通了,但这些都是“制度内”的成功者。 足球也改革了,因为也实行了“俱乐部”制。但足球却失败了。 为什么李娜成功,而足球却失败? 李娜的“俱乐部”制是彻底的。 足协和足球管理中心是两块牌子,一套班子。足球的“俱乐部”名不副实,改革不彻底。 这样说来,似乎改革的彻底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成功与否。 南方科大也要改革。 教育部的意见是在制度內改革,因此要求南方科大的学生必须取得“合法”身份。 南方科大却坚持要彻底改革,实行在“制度外”的改革。 依照李娜和足球比较得出的结论,似乎我们应当支持南方科大。 可是,不要忘记,李娜的成功和“制度内”的成功相比实在太普通了。这也就意味着,“制度内”的成功更容易,因此也更多。 有很多人还为李娜的成功找到了另外一个原因,李娜走上了“与国际接轨”的道路。 仿此,有人也为支持南方科大找到了另外一个理由,“南方科大”的改革是在“与国际接轨”。尽管也找到了很多国外在“制度外”成功的大学,可我总感觉,与那些在“制度内”的大学相比,这种“制度外”成功的大学依然是少数。这又和李娜与其它世界冠军相比出现了相同的情况。更何况,国外大学生似乎压根就不存在有无“合法身份”这种说法。 究竟是应当在“制度内”取得成功呢,还是应当在“制度外”去拼搏呢? 没有答案。 十分纠结。 看起来比较好的办法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可以在“制度内”,也可以在“制度外”,多元化总比一元化强吧。起码可以取得更多的经验与榜样。
3096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8: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