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作餐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31“工作餐”质疑(1995)
热度 1 ggjjhh 2016-3-4 05:01
“工作餐”质疑 高金华 近年来,“工作餐”一词在社会上走红,甚至上了有关部门的文件。善良的人们希冀用“工作餐”遏制公款“吃喝风”,而饕餮之徒又企图用“工作餐”作挡箭牌继续大吃大喝下去。现实生活要求我们必须对“工作餐”这一概念进行理性分析。这里涉及如下几个问题。 一是谁在吃。 故名思义,“工作餐是工作之人所就之餐”。表面看来十分简单,深究起来也很微妙。 在广大农村,生产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农民下地干活都得自己准备晌饭。他们没有那份闲情逸致叫什么“工作餐”。 在工厂,除了象广东“万家乐”等少数企业为职工提供免费午餐之外,工人去工作也得自己带饭。他们也不会把饭盒里的食物美其名曰“工作餐”。 由此可见,从事物质财富创造的人所就之餐一般不被称为“工作餐”。从主体上看,只有那些从事领导工作或有一定社会资源配置权力的人才有资格吃“工作餐”。 二是在吃谁。 有资格吃“工作餐”的人无论到哪里吃饭,只要是自己掏腰包,他也不会说是在吃“工作餐”。由此看来,“工作餐”一般又是指就餐者不必自己花钱的可就之餐。那么,吃“工作餐”的人又是在吃谁呢?无非有两种情况,即“吃公”或“吃私”。 如果就餐者到各级行政管理部门、国有企事业单位吃“工作餐”,饭钱出自来源于国家财政拨款或企业利润的招待费,这是在“吃公”。 如果就餐者到私营企业和个体户那里吃“工作餐”,则属于“吃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私人不会违背等价交换原则请人吃“工作餐”。送出一只鸡牵回一头牛,是大多数个人请有权之客的真实意图。吃人嘴短,有权之人如果以社会资源为代价换得一席美餐,最终还是在“吃公”。 因此,从客体上看,掌握公共权力的人吃“工作餐”,归根结底都是在“吃公”。 三是应否吃。 对于“工作餐”该不该吃,不但要看到它的实然性,更要明确它是否具有应然性。也就是说,合理则吃下去,不合理就该早点收拾桌子。 “吃私”的“工作餐”,虽然范围不大,社会反应也不甚强烈,但其危害是严重的。任何掌权者去吃私人提供的“工作餐”,都“可能对公正执行公务有影响”。它不但会引起社会资源的不公平配置,甚至会造成国有资产的大量流失。这类“工作餐”不该吃,容易形成共识。 对于“吃公”的“工作餐”,不少人则认为应该吃。去年5月27日《经济日报》第2版报导说,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每人20元的标准招待前来执行公务的上级领导吃一顿“工作午餐”,“使久禁不绝的公款‘吃喝风’得到遏制”。第9期《半月谈》宣扬了新疆自治区领导到下面检查工作主动交伙食费的可贵做法,同时也肯定了该区用“工作餐”招待外来客人的规定并提出“愿新疆兴起的‘工作餐’,摆上各地迎送往来的‘宴会’上!” “工作餐”果真能遏制公款吃喝风、消除在吃饭问题上的腐败现象吗?其实,这只能是人们的一种善良愿望。 首先,“工作餐”的标准难以控制。家常便饭是“工作餐”,西餐大菜甚至满汉全席也可以称为“工作餐”。“工作餐”是一个比前些年文件规定的“四菜一汤”更模糊的概念。在反腐败进程中,“四菜一汤”已经成为历史笑话。“工作餐”制度更不可能消除在吃饭问题上的腐败现象。 更进一步说,“工作餐”本身就不该吃。从理论上讲,“工作餐”开支作为行政管理费用的一部分来源于国民收入再分配,是物质生产领域的劳动者创造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广大工农群众都得自己解决吃饭问题,为什么那些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并且人民已经支付其较高工资的领导干部却可以享受由公家出钱的“工作餐”?从实践上看,建国后很长时间内,党和国家领导人到下面视察工作都是要交伙食费的。不吃“工作餐”,不但没有使创建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繁重工作受到任何影响反而使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难道我们今天不吃“工作餐”就不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吗?不从根本上杜绝公款吃喝,难道能遏制公款大吃大喝、公款吃喝风吗? 四是怎么吃。 花费公款的“工作餐”不应再吃下去,而掌握社会权力的人有时为了工作又需要在家庭之外就餐。应该怎么吃呢? 问题不简单,道理却很简单。出门在外,“吃饭交钱”,对老百姓来说天经地义;对于领导干部来说,不但应成为道德戒律,而且要成为法规和纪律。既然新疆可以在本区内“禁止公款吃喝”,为什么不可以在全国作统一的规定呢?这样做当然要使领导干部掏点腰包,但也不会增加更多的“经济负担”,因为他们到下面工作同样也有出差补助。如果工资收入比一般职工高一大截的领导干部都感到买饭困难,人民大众又怎么生活呢? 现代中国历史上的一位伟人年轻时曾说过“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改革开放以来,为“吃饭”问题已经发了三十多个“国家级”文件,但远远未能解决公款大吃大喝问题。笔者认为,原因之一在于已往有不少文件为公款吃喝留了后路。要想根本解决“吃饭”问题,我们采取断然措施。 作者工作单位:空军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治教研室 1995-06-21写出
个人分类: 网发论文|1451 次阅读|1 个评论
有感于台北国际圆桌论坛会议的盒饭工作餐
热度 1 黄安年 2013-9-14 07:37
有感于台北国际圆桌论坛会议的盒饭工作餐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 2013 年 9 月 14 日 发布 9 月 2-3 日 , 在台北中央研究院欧美所举行的北美铁路华工国际圆桌会议 , 开得很有收获 , 内容很充实 , 费用也很节俭。在欧美所举行会议并无会场费用问题 , 服务人员是志工。以一天半的会议的餐饮而论 , 早点在西餐厅的免费的。 2 日 12 : 40 分的午餐, 18 : 30 分的晚餐和 3 日 12 : 40 分的午餐全部是盒饭工作餐 , 这盒饭是由附近的北云饭店送来的,就地边吃、边聊、边商议,饭菜质量不错,既省时、省钱、又方便交流。 2 日 12 : 40 分的午餐,接着 14 : 00 会议继续举行。 18 : 30 晚餐后 , 与会者还有时间深度交流。 台北的吃是有名的,但是会议并没有大吃大喝之风,这样节俭的会风不是很值得提倡吗? 照片两张是 2 日的午餐。 1, 2,
个人分类: 国内所见所闻(10-11)|2498 次阅读|2 个评论
周末家人午餐及巴西官食文化一瞥
热度 15 Liweigang 2013-3-31 22:04
话说昨日刚刚过去的周六,可以堪称我的采购日。因妻子到美国出差,顺便到北卡看老大,所以,这逛超市、趟菜场的美差就光荣地落到本博我的身上。 在巴西,能育有三子,还真是我们的福分。这不,家里还有女儿艺艺和小儿柱柱需要照顾。尽管他们也大了,很懂事。我们一直保持着中国的文化传统,觉得照顾好孩子,让他们吃好是父母的一份责任和幸福。所以,这么多年来重点都是在孩子们身上,在超市买东西,都是买他们爱吃的,例如排骨土豆、干煎牛排等等。因政府刚刚调过社会底薪,最近物价上涨较快,大超市的土豆价格竟是小排的一半强。好在昨天大减价,本来 15 人民币一公斤,降到 5 人民币,物美价廉,买它个 6 公斤 。 回到家里已是正午了,连忙安排午餐。这不,酱烤全鸡(超市买的)、素炒青菜、鸡汁南瓜、木薯粉炒鲜毛豆(艺艺手艺 ) 和乳汁鸽蛋(柱柱调的 ) ,外加鲜榨橙汁,不一会儿就全都齐齐地摆到了桌上。旁边馋得团团转的还有嘟嘟——我们家庭的新成员,调皮的混血儿小泰迪。 看着孩子们美滋滋地品赏午餐,不由得想起前不久参加的某联邦参议员在其办公大楼的一次工作宴请。不妨把餐牌翻译出来,让博友了解一下巴西正宗高档的官方工作午餐。 在巴西,政府部门、行业组织或大型企业,习惯在办公地点宴请贵宾,以显阔气和排场,但又不奢侈浪费。也算另一道风景的工作午餐,上档次、高水平,既增进友情,又促进工作进程。 联邦议员宴请的官式工作午餐菜谱翻译如下。其中列出的大都是选择项,一般巴西正餐吃四次:前菜、肉类、海鲜和甜点,每次服务人员都先问一问,让客人作出选择,例如肉类,会问是选猪肉还是牛排。酒精类饮料一般喝三次:饭前开胃酒、吃饭时的正常酒和饭后的甜酒。所以,一般人都能吃完四道饭菜的。这类工作餐的服务人员大都是高级领班,会用多种语言向客人介绍各道菜,以便选择。 前菜类 · 海鲜沙拉(虾、烤芝麻汁) 小胡瓜牛奶酪沙拉 茄子苹果果仁沙拉 · 时令蔬菜水果沙拉(芒果、小番茄、坚果、黄酱汁) · 高级火腿和特色奶酪 · 面包和橄榄 肉类及配菜 · 嫩 牛排丁 (配大米、木薯粉、炸香蕉、蛋) · 木火 猪腿 (配香肠炖饭、花叶菜) · 木薯泥奶酪肉丝煲 · 巴西笋派 鱼类及配菜 · 鲈鱼火锅(巴伊亚风味) · 大 虾锅饭 · 木薯粉鱼锅饭 · 蔬菜 青椒 烩白米汤 面食 · 南瓜柠檬面卷 · 果仁面饺 甜点 · 果酱 · 炼乳、牛奶鸡蛋甜酱、白乳酪 · 地方特色甜点 · 冰激凌加番石榴酱 · 时令水果 酒水 · 红酒 · 敏那斯农庄甘蔗酒 · 巴西啤酒 · 各类鲜果汁 · 软饮料 附图 前菜类的高级火腿和特色奶酪
个人分类: 巴西人文|5134 次阅读|38 个评论
散记:又是一年播种时
热度 1 zhuchaodong 2011-4-18 20:30
昨天,和同事、同学们到基地播种玉米、土豆,顺便在白羊沟安装马来氏网。 离开农村很久了,尽管已经组织了几次,我对基地的农活还不是太熟悉。所幸有张教授、王主任、李所长等以前下放农村的时候对农活非常熟悉。另外,我有几个助手也很得力,学生们也积极参与。特别让我感动的是一个老人,82岁了,得空就播种玉米、拣掉地里的石头。后来中午工作餐的时候,我才知道,老人曾经是中国科学院的老领导。我很高兴,也期望老人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一定的乐趣。 所有人被分成了2组:大部分在基地完成种地的工作;少部分则和我进山安放马来氏网。我开车,带着小吴、老牛、老袁进山。老袁野外作业时表现出了很强的能力。有他在,别人很难插上手。 这次本来进山是要去上次找到的点安放网子,结果没有找到正确的路径,就带着李所长等,多绕了40多公里。好在,山里山花盛开,我们也找到了1个很好的采集点。希望今年在白羊沟100余公里的峡谷中,我们今年能够有比较好的收获。 由于去得早,空气非常清新;而到了傍晚,等我们从山里作业回来,5-6级风沙大作。我们再一次尝到了沙尘暴的厉害。而种地的同事和同学则一直在沙尘暴中,完成了所有的作业。
个人分类: 杂感|4164 次阅读|2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7: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