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散文随笔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土壤人的五色土情结
热度 10 huagu66666 2017-3-13 21:44
科研总是需要一些理性之外的东西来支撑,才能够体会其中的至情至美。 上个周末,我到北京参加项目会议的年度报告,有幸在一场高规格的会议上做了一次口头汇报。会议间隙,抽空去北京城内转了一转。 其实这是我第一次来北京,也是第一次到北方,因此心中十分兴奋。约上在北京上学的朋友,一起逛了逛心中十分熟悉而又陌生的首都。 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恰逢全国两会召开,北京的天气十分给力,蓝蓝的天白白的云,春风拂面,十分惬意。不得不说,当资本与科技交融,人们的生活可以变得多么的便利。虽说两会期间,十步一岗,百步一查的安检力度让步行的人十分窒息,但是骑上一辆共享单车,却能够在庞大的北京城里穿行自如。 图/蓝蓝的天,白白的云 发现五色土 安顿好自己的行囊,我们在宽阔的长安大街上一边商量着去往哪一个景点。天安门和故宫肯定是去不成,望着那黑压压的安检长龙,我们就打起了退堂鼓。简单商量后,我们愉快地决定去故宫后面的景山公园,因为登上万春亭,我们就可以俯瞰整座紫禁城!多么壮美的画面啊! 忽然之间,路牌上的一幅画引起了我的注意。中山公园!社稷坛!这不就是众里寻他千百度的五色土(社稷坛)么?我记得,有一次不知谁在群里说,谁有机会去北京把五色土的照片重拍一遍吧。二十多年以来,我们课题组的人提到五色土时, PPT 里用的都是导师二十年前拍的那张五色土图片。照片的角度很好,可惜的当时的照片已经变得模糊不清,很多时候都显得不是那么得精美了。 图/长安街上的中山公园路牌 “我们去中山公园吧!”我大叫着对友人说。没想到这一叫竟然引来了巡警,他示意我们赶紧走开,不要停留。不过我已管不了那么多,我快步骑追上友人,把我的想法跟友人提了提,于是我们的首站目的地就由景山公园改成了中山公园。 幽静的中山公园和庄严的五色土 中山公园位于紫禁城西侧,与熙熙攘攘的故宫天安门相比,这里的游客十分稀少。来到中山公园之后,我们就直奔园中的社稷坛而去。可能是目的性太强,反而不容易找到对的方向,经过一番兜兜转转,我们终于在夕阳西没前来到了心心念念的五色土坛前。 图/中山公园导览图 在上一篇有关土壤颜色文章( 《土壤那么美,你不去看看?》 )中,我曾简短提到过中山公园的五色土。 这次真的像是一场故地重游。虽然这是我第一次来到五色土坛之前,但是仿佛二十年前我就来过这里,这里的古松苍柏,这里的一草一木,仿佛在心中遥远的地方闪烁着一个模糊的远影。 我们怀着虔诚之心,静静地参观了中山公园的社稷坛,拍了很多照片。其中,最让我感到时空穿梭感的,是把老师二十年前拍的照片和我今天所拍照片放到一起时的那种沧桑之美: 土非真土(这里的五色土已经不是全国各地运来的真土,而是用北京黄沙染色而成的“土”),情是真情;黑土的颜色都快褪完了,传下来的土壤人情怀却愈发浓了。我想,同一个地点,老师二十年前来拍五色土照片时,应该也有这种温热如流的心情吧! 图/老师拍的二十年前的五色土 图/我拍的二十年后的五色土 图/我与社稷坛 与五色土有关的著作 《寂静的土壤》 《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检索(第三版) 》
11771 次阅读|12 个评论
有一种记忆被吞没
热度 2 juziqing 2017-1-16 16:50
很早以前就想写一篇关于城市和乡村的文,奈何一直没有切入点。   今早偶遇本周读物《城市意象》,来自美国作家凯文·林奇,在1959年写就。这本书不仅在建筑设计方面会对专业人士有所启发,对于我们日常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也会引发社会科学方面的思考共鸣。   虽只读了开篇,但却为我们打开了看城市的另一扇大门。   在很多人眼中,城市现在已经变成钢铁水泥的洪水猛兽,认为所有的社会问题都源于城市,源于这个欲求不满的邪恶所在。他们看到了城市的“脏乱差”和世界上所有城市的“千城一面”,也都向往农村的归园田居和古人的隐匿山林,认为那才是真正的君子该有的活法。然而林奇告诉我们:城市有其和谐环境的价值所在,意识到城市设计的价值,是我们努力改造、保持城市和谐环境的第一步。   如果你生活在城市,你对家的印象是什么呢?是街角的面店?是城市中心那座耸立的雕塑?还是你家附近规模最大的那个夜总会?林奇说,这是城市的“可意象性”——物体中蕴含的特性,能够唤起观察者脑海中的图像。“可意象性”表达的不只是被看见,而是能够被强烈、清晰、鲜明地感知。   城市的设计者建造了这座水泥森林,但我们每个人对它的感受都不同。这就是为什么来自同一个地方的人谈及家乡,不同的人有不同感受和回忆。   书里让我饶有兴趣的是他对城市不同部分的功能性划分:   林奇把以上这些叫做“城市意象的元素”,这就是城市物质形态方面的元素——道路(path)、边界(edge)、区域(district)、节点(node)和标志物(landmark)。   我们对城市的观察都是在道路的上移动中进行的,其他是元素也是沿着道路展开。这个观点非常吸引我。   我们以为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只是生活中的一小部分,但从学术派口中才得知,这是他们预先设计好供我们观察、了解这座城市的通道。当我们的火车奔驰在铁轨上,我们的汽车疾驰在高速上,我们的双脚走在马路上,你是否能感受到设计者的用心良苦?他们这样的设计,是想让我们从怎样的角度去观察这座城市?这是非常有趣的事情。   从几年前政府“加速城镇化”的政策一出,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农村都动了起来。大城市吞没小城市,小城市吞没周边的郊区和农村,似乎全国都要被钢筋水泥吞没了。上周的某一天,和同事午间吃饭时,不经意间聊起我对一年四季的感知。我说:“从小我就生活在一个很小的城市里,对一年四季的感知只凭借楼下马路边几颗松散的树,也叫不出它的品种来。它的叶子黄了,我知道秋天来了,它的叶子掉光了,我知道冬天到了。它又开始发芽,我知道春天来临,它的叶子茂密繁盛,我知道夏天近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城市的孩子是可怜的。我们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小候除了上学读书、放学看电视,好像没什么好玩的,没什么好看的。我们这代人是没有兄弟姐妹的计划生育的产物,性情尤其乖戾。导致很多人成家后,时常由于某些小事各持己见,容不得他人半点拒绝。   我想广大农村地区,或许不是如此。我对农村的记忆绝大多数来源于奶奶家。   奶奶家距离我家有三个小时车程。奶奶家在淮河边上,因此村子里沟满河平。爸爸说,小时候他们每天都在河沟里抓鱼、抓螃蟹、游泳,和小伙伴们每天玩的特别开心,不想回家。   小时候,我每年都和爸爸妈妈一起回老家看望住在大伯家的奶奶。爸爸说,大伯家现在所处的位置以前是一个水沟,水沟被填满,便盖上了房子。附近有一条很大的土路,道路边长了两排笔直的大树,在小朋友的眼里,那些大树是高可入云的。一个春天的午后,我和大侄子(比我大两岁)吃完饭在树下玩。周围好安静,只有树叶被偶尔经过的风吹得沙沙作响的一点动静。夏天的时候,奶奶家的邻居(据说住在周边的邻居都有点亲戚关系)。那群小伙伴会带我去田地里捡各种能吃的东西。我第一次知道,芦苇的杆是甜的,像细细的甘蔗,麦子被拨开后是丰满的绿胖子,去别人家鱼塘里偷鱼是一件超级刺激好玩的事情。   说到偷鱼,那真的是非常难忘的记忆。不记得骑了谁家的自行车,几个哥哥带着我去到田地中央的一个水沟,他们管它叫“鱼塘“。他们说这里面鱼啊虾啊多的很。于是就跟我说:“我们跳进去抓鱼,抓到以后扔到岸上,你就把它放进车篮子里,一路骑车回家。知道了么?”“嗯,知道了!”我兴高采烈地看着他们一个个扑通扑通跳进水里。不一会,就扔上来一条超级大的活蹦乱跳的鱼。我试图用手去拿它,但是它太凶猛了,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那股子劲是我hold不住的。刹那间我灵机一动,用脚去跺它的脑袋,反正也不至于咬我。就这样跺了几下,鱼就不怎么跳了。说时迟那时快,鱼塘的主人发现了我那几个哥哥,她边跑边骂的赶过来,哥哥们一溜烟的全从水里出来跑不见了。那个阿姨只看了看我,可能觉得我没有危害到她的利益,便转头走掉了。看她走远,我便捡起那条大鱼放在车筐里,逃也似的骑回家。回家后和大人说起这段经历,他们都乐到肚子疼,然后就把那条大鱼给煮了。   秋天,麦地里一片金灿灿。午后,爸爸带我去田地里转悠。农村给我最大的印象就是安静。因为我家住在最喧闹的商业街上,听惯了他们用超级大喇叭每日循环播放的噪音,来到农村就会感受到周围的绝对安静,甚至听得到自己的心跳,一个小孩子都能感受到平静与祥和,那是一种怎样的氛围?   放羊也是一件非常好玩的事。有一次大伯让我去放羊,我拉了一头小羊和它的妈妈,分别在她们的脖子上栓了一根绳子。小羊还是很好控制的,不让它去哪,绳子一登就回来了。大羊可不是,我去哪是取决于它想去哪,直直的把我往沟里带啊。后来我松了手,它就自由的去吃嫩草了。   还有一段时间每天住在三姑家。三姑家的鸡蛋好吃极了,母鸡每天生,我也每天吃。农村的冬天比城市冷得多,三姑家的屋檐上结了很长的冰凌,我有时会拿着砖头去砸那些冰凌,掉下来我就捡来咬一口“好凉好冰好好吃!”。但这种事情千万声张不得,得默默的小心翼翼的。因为如果被大人发现,是要挨骂的。有一天我正在外面玩,突然看见三姑、嫂子特别慌张的往猪圈跑去,原来是大侄子贪玩,一头栽进猪圈里了。说到他,真是调皮得很。带我放炮炸到手、自己去猪圈玩爬上墙来没站稳,一头栽进去,把头摔破,这是无论怎么调皮的我都赶不上的调皮。   农村的广袤与自由给了孩子成长的无限空间。所以奶奶家的小伙伴与我的同学是很不一样的。记得那会上小学,我去奶奶的邻居家找小姐姐玩(其实她叫我“姑姑”,我辈分实在太大)。一进她家,就看见小小的她坐在院子里洗衣服。我对她说:“咱俩出去玩呀!”她笑笑说:“你等一会,我把衣服洗完再和你一起去。”我便走进她家,看到了她的妈妈。她也对我温柔的笑,欢迎我进来玩。她家有好多小猪仔,放出来两个给我玩。小猪仔粉粉嫩嫩的,一放出圈就飞快的往前跑,它们一边跑我一边追,追上了就去轻轻地拍拍它们粉嫩的小屁股,它们的小尾巴小小的卷卷的,实在可爱极了。自己玩了一会,感觉很没有意思,便对她说:“为什么要自己洗衣服呢?可以让妈妈用洗衣机洗啊。”她对我说:“只有你们城里才有洗衣机,我们都是用手洗的。而且我有弟弟,家里有那么多活要干,我得帮家里人干干活啊!“那一瞬间,我觉得我这大侄女太懂事了!于是回家,我也用双手帮爸妈洗了一个暑假的衣服。   随着时间的推移,奶奶去世了、大伯去世了,常常逗我乐的三姑父也去世了。我们一天天长大,老人们也一个个的离开。   农村不再是农村,城市却依然是城市。城市越来越大,农村越来越小,小时候有记忆的地方已经天翻地覆、荡然无存,农村被吞没犹如我们的记忆被抹去,想来也的确伤感。
个人分类: 橘十八|3282 次阅读|2 个评论
与宫双华老师的谈话
热度 1 jerrycueb 2011-7-16 21:57
与宫双华老师的谈话
自从大学期间上了书法课程便与宫老师成了朋友。在学校的四年里面经常和宫老师讨论一些问题,每次的讨论都获益匪浅。 宫老师大概给 所有人的影响都是说话很慢,且很有思想的人。今天如约我和几个同学与宫老师见面谈心。从下午四点开始到晚上九点结束,时间很快我们都意犹未尽。 我们都是研一的学生,把自己对生活的一些想法与宫老师做了一些交流。宫老师很静得听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研究生生活描述。并用自己的人生经历来引导我们如何去在人生过程中做出选择。宫老师从认识我们开始并一直关心着我们的学习状况,每次的见面都对我们有很大的激励。我虽然是学习工科专业,但是从宫老师在谈其书法的学习过程给我很大的启示。在学习一门课程的时候我们必须对其历史有一个深刻的学习和认识,亲自学习那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通过反复学习和理解,发现其中的问题和缺点,不断地改造和完善。 宫老师是一个酷爱书法的老师,已经学习书法30余年。创作的精品也不计其数,但宫老师一直保持着一种很谦逊的生活态度。时刻努力着达到更高的层次。 宫老师曾经为我编辑的杂志题词 师母的最新散文随笔(宫老师所赠)
个人分类: 生活|4558 次阅读|5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9: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