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富平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在富平观看神九发射升空
热度 1 jxz1963 2012-6-20 16:34
在富平观看神九发射升空
两个星期前,汪旭东马凌夫妇就邀请我们几个朋友去陕西富平庄里他老家去摘杏子吃,周五下午时,老汪又来电话约了,我答应说:“一定去!” 一、在富平庄里 六月十六日是个星期六,一大早六点不到我就起床准备去富平庄里,正在收拾行李时,听电视上说今天下午 18 : 37 分神州九号要在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升空,这下可难住我了:一边是好朋友的盛情邀约,一边是举国观注的神九发射。 在与夫人商量时,她说:两个方法,一个是赶在晚上六点前回来,一个是神九发射升空后再离开富平。我想,出了门儿就不由得我们自己做主了,毕竟不是我们一家人去富平庄里。 十几口子组成的浩浩荡荡的人马车队到富平庄里时,已经十一点多了,纯朴善良的汪旭东哥嫂早早就给我们一行准备好了美味丰盛的农家菜,以及农家小吃凉皮和煎饼。进门后迎接我们的是庭院中那棵碗口粗大的挂满枝头的大银杏,那黄黄的、软软的大银杏,咬一口你就觉得与众不同的味道,吃了一个还想吃第二个,三个大银杏下肚后才觉得过了瘾。 在乡下吃东西总感到味道与城里的有着截然不同,不光是喝的水(这里还是长期吃的窖水)、吃的馍馍(用黄土高原上的优质面粉蒸的馒头、凉皮、做的煎饼等),还有那里的水果蔬菜(杏、西瓜、黄瓜、西红柿等),以及乡下新鲜的空气、从黄土高坡上吹过的风都有着与众不同的口味,一个字就是“爽”。 汪旭东哥嫂家住在自己修建的渭北窑洞里,住在这样的窑洞里真是冬暖夏凉,中间宽阔的院子里种着杏树和葡萄树,坡上刮来的风从小院穿过门庭,给人一丝丝的凉意,这给在城里饱受 37 度高温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种特别是享受了。 汪旭东哥嫂家虽说只有四口人,却有 18 亩土地,据汪旭东哥哥介绍,今年全家收成较往年都好,小麦亩产都超千斤了。当我们来到他们家宽阔的晒麦场院时,四周一望无际的麦茬和正在迎风生长的玉米苗,让人一下子感到了渭北高原肥沃的土地孕育着中国最富文化底蕴的物质。顺着汪旭东的手指,我们领略到了渭北高原上的虎头山、裤衩沟。据汪旭东介绍,虎头山附近主要种植着柿子树和苹果树,这里的柿子是一种优质的水果,秋天时满山的柿子张着红朴朴的脸蛋笑迎八方客,而富平的皇家柿饼正是用虎头山上的柿子为原料。裤衩沟的银杏树和花椒树也是出了名的,特别是大银杏是一种优质的水果,皮薄肉鲜是这种杏的特点,让人有吃一口想百口的念想。 转遍了汪旭东哥嫂家一圈后,我不禁问道:“种了那么多地,粮食咋没有见到?”朋友笑着说:“跟日本鬼子一样,进了村就问:‘粮食在哪里?’”人们不禁大笑,我想见证一下农民大哥的丰收果实,同时也分享一下丰收的喜悦。当我们从侧门上了楼梯拐了几个弯,进到一个屋子后,我们才发现那么多的粮食屯积在一个近 30 平方米的仓库里。 真是手中有粮,心里不慌。你瞧那走在大路上的渭北农民兄弟们,一个个悠闲自得的样子:有粮吃,有钱花,有澡洗,有车坐,小日子过得不比城里人差多少。 二、神九与农家 听说神州九号在当天升空,无论城里来的十几个人,还是这个农家小院的主人——汪旭东哥嫂一家,都感到无比的兴奋。还在下午四点钟,电视机就早早地打开了,我们十几个人围坐在窑洞里电视机旁,人们的眼睛就不注地盯着 CCTV 的神九直播节目,特别是与我们一起去富平的汪旭东的岳父母,好像在电视机前“扎根”似的,从头看到尾也不愿离开。特别是到了 18 点以后,老俩口更是一遍一遍地喊着在院子里摘杏的人们:“快点儿,马上就到升空时间了!” 当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指挥长发出倒计时“ 3 、 2 、 1 点火!”的指令后,在场的所有人的心都绷起来了,眼见着神州九号载人飞船稳稳升空后,人们不自觉地、发自内心的为三位航天员深深地祝福,可以说在坐的都惊呆了,当播音员说:“你们为他们鼓掌了没有时”,在坐的都鼓足了劲儿为神九的成功飞天祝福。 特别是首次升空的女航天员刘洋,更引起了人们的许多热议和期待。汪旭东岳父母的老家是河南项城,与刘洋是老乡,听着他们用河南话对话,我们一下子都被感染了:在场的人们都用河南话说起来了! 好样的,刘洋,你为我们河南人争光了! 好样的,刘洋,你为全中国人民争光了! 好样的,刘洋,你为全中国妇女争光了! 特别是汪旭东岳母那语气:“你看看你家那妞儿,多给她妈妈长脸,多有出息,真羡慕她家人,真羡慕她妈妈!” 坐在一旁的汪旭东哥嫂,虽话语不多,但说出来的话也让人感慨万千:“呀,前几回都是些子男人,这一回还去了一个女的,这个女娃娃真有出息,回来后可是个大英雄呀!” 当播音员说:“渭南测控中心报告:卫星一切运行正常时”,坐在富平庄里镇农家小院窑洞里的人们都笑了:咱渭南还有个测控中心,我们咋都不知道呢? 在一旁坐着只观看卫星升空的小玥玥终于说话了:“那可是国家机密呀,能让我们这些老百姓知道那不乱套了吗?” 想想也是,这么重要的国家机密,咋能让普通老百姓个个都知道呢! 三、农民爱种地 在富平时,我问了一下汪旭东哥嫂,你们现在最想的事情是啥事时,他们停了一会儿说:“最想的农民也能吃上自来水,农业机械化程度再高一些,还有那么胡乱开山炸石的,多给农民一些经济实惠,让我们农民家的日子过的更舒坦些。” 多么纯朴的农民兄弟,多么善良的农民朋友,一句想过更舒坦日子的希望实现起来真的很难吗? 当有朋友问:听说咱富平人现在都不想种地了,说是正在等着十八大的胜利召开。两位哥嫂笑了:十八大的召开与我们农民没有一点关系,习 JP 虽说是咱富平人,但从小在北京长大,只是祖籍是咱富平的。不管啥事,农民都是要种地的! 多么本分的农民兄弟,多么辛劳的中国农民兄弟!
个人分类: 趣味人生|3415 次阅读|2 个评论
我和吴瑞奖(第二届吴瑞奖学金获得者——游富平)
rwmf 2012-5-31 10:47
我和吴瑞奖(第二届吴瑞奖学金获得者——游富平)
我和吴瑞奖 我叫游富平,来自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是 2010 年第二届吴瑞奖获得者之一。转眼间两年过去了,每每想起当年与会的老师和同学,总感觉自己任重道远,总感到一种莫名的力量。 提起吴瑞奖,必定要说 CUSBEA 。 CUSBEA是由 吴瑞先生于 1981 年创建中美生物化学联合招生项目,北京大学是该项目的中国负责单位,我们北大生科院的顾孝诚教授是联系人。我无缘得见吴瑞先生,但是却时常见到顾老师。听她多次讲到过 CUSBEA 项目,她说:“如果没有 CUSBEA, 我们会蒙受多大缺憾”。在 80 年代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的学术界包括生命科学是与世界一定程度上相隔绝的。虽然我们在生命科学领域也做出了重大成绩,但是我们的青年学生很少有机会到世界上最先进的实验室从事最前沿领域的研究。听 CUSBEA 老师说,当时出国留学可不像现在这么容易, GRE 和 TOFFL 考试尚未在中国展开,美国的教授不了解中国科研,更不了解中国学生。这个时候吴瑞先生虽然身在海外,却心系祖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他以他的信誉给中国学生担保,并在全国范围内进行选拔赴美留学学生的工作。 CUSBEA 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他们中的很多人在自己的研究领域取得了杰出的成绩,成为一代华裔 生物学家 的主流。更重要的是,项目的成功实践让世界认识并开始接纳中国学生。 吴瑞先生是一名杰出的科学家,他的引物延伸法进行 DNA 测序早在 1971 年前就取得成功。是后来 Sanger 末端终止法快速测序的基础。引物延伸法也是 PCR 和 DNA 定点突变技术的基础,这些都是得到诺贝尔奖的成果。他在 DNA 合成方面也是先驱者之一,他的有生物活性的乳糖操纵子的合成以及合成的联接体( linker )衔接体( Adaptor )在基因工程的应用都是开创性的。但同时令人感佩的是吴瑞先生的人格魅力:他传承了“达则兼利天下”,“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的传统中国文人的情怀——为更多人提供了学习进步的机会,为中国的生命科学研究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为我们后来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而吴瑞奖学金就是为了缅怀吴瑞先生,更是为了传承吴瑞精神。 第一次听说吴瑞奖是在2009年春天,当时钟波(第一届吴瑞奖获得者)来北京大学生科院参加面试,我们俩所研究的方向相近,所以彼此认识。知道了他来参加吴瑞奖面试,觉得这是多么大的荣誉。同时也为我们北大生科院作为吴瑞奖的面试地点而感到自豪。2010年我申请了吴瑞奖学金,并顺利通过了面试。在颁奖仪式中,认识了很多优秀的同学,其中岳瑞和雷凯我们在之前的诺贝尔奖大会上就认识。这些同学都在各自的研究领域做出了骄人的成绩,忝列其中的我顿感觉压力很大,觉得很多事该做还没有做,很多东西该学还没有学,明天须更加努力。同时,听吴瑞纪念基金会的老师讲吴瑞先生,讲生命科学和中国科研工作者,也给了们我们很多有益的建议。我没有机会亲自聆听吴瑞先生的教诲,但是我从这些师长身上感觉的一股薪火相传的力量。他们大多来自海外,可以说是万里迢迢来到北大,来延续当年 CUSBEA 的选拔,来为年轻的我们指明方向, 加油鼓劲。而我们这些获奖者应该继续努力,将来能够向他们一样,传递这一力量,传递吴瑞精神。 吴瑞奖不仅是一次奖励,当你融入到这一大家庭之后,这里的师长会对你的职业生涯给予无私的一如既往的帮助,这一点我个人是深有体会的。在我申请博士后的过程中,饶毅老师给我提了一些建议,基金会主席孙晓红老师更是自始至终在这一过程中给予了帮助。她不仅给我写了推荐信,而且把我的简历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改了一遍,还教我在申请当中注意合适用语。我来到耶鲁大学之后申请了一个奖学金,孙晓红老师在自己也申请基金的百忙之中帮我撰写推荐信。另外,申请博后时,我计划来美国本土面试。向吴瑞基金会提交了旅行奖学金的申请,孙老师他们很快给与了批准,使得我整个旅行没有了资金上的后顾之忧。虽然最终没有成行,但还是由衷的感激吴瑞基金会,感觉在这里时刻都能够得到帮助。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又是一年吴瑞奖面试的时间,心里还是有些小激动。我现在耶鲁大学医学院传染病科的Erol Fikrig实验室从事抗病毒免疫反应的研究工作。其实一来到美国,就想着去拜访孙老师,只是觉得自己还没有好的成绩汇报,所以一直只是个计划。不过,最近实验有些进展,希望能够有所发现。 吴瑞奖让我认识了很多老师,很多同学。我和很多同学一直都保持着联系,我们成为了好朋友,彼此在科研和生活上进行交流,互相帮助。在和不同领域的同学的交流过程中,能够开阔思维,也能够寻找到技术帮助,还有就是对科研的认识,对职业的规划,总是能够让我受到启发。另外就是有些事情想不清楚的时候,大家一起谈一谈,一下子就变得很简单。 所以,吴瑞奖不仅仅是一次评奖,她是一个大家庭。这里有一起追寻梦想的我们,有热心慷慨的师长,有薪火相传的吴瑞精神。 说起吴瑞奖,总是有许多感激感动,还是开篇那句话:总感觉自己任重道远,总感到一种前进的力量。 2012年5月24日 于 纽黑文 我(左)罗伯特 · 霍维茨 -2002 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中间)钟波 - 第一届吴瑞奖 ( 右 ) 雷凯(左)我(中)徐墨(右) -- 第二届吴瑞奖,于上海交大 岳瑞 - 第二届吴瑞奖(左一)我(左二)雷凯(左三),当天从上海飞到河北邢台参加我的婚礼 高翔 - 第三届吴瑞奖(中间)于德国林岛,高翔也要到 Yale 做博后,过两天会住到我家
11648 次阅读|0 个评论
告知:合阳黑池中学77届同学:要照片的话和我联系
李智选 2011-5-24 09:08
20110521合阳黑池中学77届同学在富平陶艺村聚会。这次聚会很成功, 达到了共同回忆过去的蹉跎岁月,分享今日各自的辉煌,展望美好的未来的目的。 各位同学,如果我给您照过照片,请和我联系,我的邮箱是lzx8z@163.com 或者 lizhix@nwu.edu.cn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481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7 19:0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