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统计规律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2-22 02:45
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点评: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新研究: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 2012年12月21日 23:46:47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东京12月21日电(记者何德功)日本政府地震委员会21日公布的新版《全国地震动预测地图》显示,与两年前的预测比,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今后30年发生大地震的概率大幅上升。   反映最新数据和研究成果的2012年版《全国地震动预测地图》显示,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今后30年内发生震度6弱以上地震的概率比2010年预测大幅上升,其中水户市上升31个百分点,达到62.3%,千叶市上升12个百分点,达到75.7%。   委员会有关人士表示,希望大地震风险上升的地区进一步加强防灾对策,概率低也不表示不会发生大地震,风险没有上升的地区也不要麻痹大意。   日本气象厅以“震度”表示地震烈度,共分10个等级,以7级为最强,6弱仅次于7级和6强。发生震度为6弱的地震时,人难以站稳,大量不稳固的重家具移动和倒下,部分抗震能力较差的房屋倒塌,抗震能力较强的房屋的墙体和梁柱出现大裂痕,电力设备、水管和煤气管道受损,部分地面出现裂痕和发生山体滑坡。   日本政府发布地震预测地图已有30多年历史,但效果并不理想,有专家认为应该停止发布。日本地震学会今年10月份表示,尽管民众对地震预测有很高期待,但在现有条件下,准确预测地震发生时间和地点依然非常困难。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12/21/c_124131653.htm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1067 次阅读 2011-3-22 06:2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后续地震: 17. 2010.02.27 智利8.8级地震 18. 2011.03.11 日本本州东海岸附近海域9.0级地震 19. 2012.04.11 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印尼苏门答腊岛在2004、2005、2007、2012年发生4次8.5级以上地震,进一步证实这一统计规律:海岛强震连续发生的判断。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日本东北和关东地区大地震概率大增是大势所趋。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981 次阅读|2 个评论
2012年12月7日日本7.3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前震
热度 3 杨学祥 2012-12-10 14:17
2012年12月7日日本7.3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前震   据英国《新科学家》周刊网站12月7日报道,2012年12月7日在日本东部海岸245公里处发生的大地震与去年发生于东北地区、造成巨大灾难的地震和海啸处于同一断层线。去年的地震导致1.5万人死亡,损毁了福岛第一核电站。位于科罗拉多州戈尔登的美国地质勘探局国家地震情报中心的地球物理学家兰迪·鲍德温说,这次地震的规模是东日本9级大地震的五十分之一。后者释放的能量是前者的350倍。截至英国时间上午10点左右,美国地质勘探局已经探测到5次余震,其中最大一次余震为6.2级。他说,始终存在这次地震是更大一次地震的前震的可能性。他说:“但一般来说,大多数余震要小于主震。”   英国地质勘察研究所的布赖恩·巴普蒂同意余震规模可能较小这一观点,但他指出,2011年那场大地震发生数天前,同一地区曾发生一场7级地震。大地震是否通过地质多米诺效应引发其他“特大地震”是一个热门话题 。 我在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指出,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2012年的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2004-2018年是9级地震频发期。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发生后,2012-2018年亚洲东部地震值得关注 。 参考文献 1. 英媒称日本7.3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前震. 2012年12月10日13:26 国际在线.http://news.sina.com.cn/w/2012-12-10/132625774428.shtml 2.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科学网。 2011-3-22 06:26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410 次阅读|13 个评论
特大地震的声东击西:预测的成功和失败
热度 1 杨学祥 2012-4-1 07:21
特大地震的声东击西:预测的成功和失败 杨学祥 据日本新闻网 2012 年 3 月 31 日 报道,日本内阁府的地震专家委员会 31 日举行会议,对日本南海道大地震发生情况作出了进一步的预测。预测报告称,南海道大地震的震级比原先预想的 8 级还要高,会达到 9 级规模。一旦这一次大地震发生的话,引发的海啸将会波及中国江浙沿海地区,并直接袭击上海等大都市。该委员会委员长阿部胜征(东京大学地震学名誉教授)表示,南海道大地震每隔 100 年左右,都会发生一次 8 级以上的大地震。专家会议指出,如果近期发生南海道大地震的话,最大海啸将会达到 34 米 以上。在地震发生数小时或十几个小时后,海啸也会袭击中国江浙沿海地区。 http://roll.sohu.com/20120401/n339553978.shtml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教授平田直率领的研究小组 1 月 23 日 公布研究结果称,今后 4 年内,关东南部地区发生里氏 7 级的直下型地震概率很高,约为 70 %。不过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 2 月 9 日 表示,就包括首都东京在内的关东南部地区发生里氏 7 级直下型地震的概率,维持原有估算不变,即发生概率“在今后 10 年内为 30 %, 30 年内为 70 %”。 http://news.163.com/12/0331/18/7TUO9H3N00014JB5.html 百年来的地震历史表明, 9 级以上地震连续在同一地区发生的先例尚不存在,没有理由完全排除,但出现的几率是很低的。可见下表: 表 1 全球 190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现象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2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4 1938-02-01 印尼班达海 8.5 暖位相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8 1960-03-22 智利 9.5 冷位相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5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太阳潮在 3 月末的春分和 9 月末的秋分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造成低纬度圈张裂,高纬度圈收缩;在 6 月末的夏至和 12 月末的冬至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造成低纬度圈收缩,高纬度圈张裂。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 9.1 级地震和海啸, 2005 年 3 月 28 日 和 2007 年 9 月 12 日 又接连发生 8.6 级和 8.5 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 年 3 月 9 日 阿拉斯加发生 8.6 级地震, 1964 年 3 月 27 日 和 1965 年 2 月 4 日 又接连发生 9.2 级和 8.7 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 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 9 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 8 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 7 年, 3 月和 9 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关注日本 9 级地震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377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4656 日本近期确实存在发生发生 8.5 级以上地震的风险,连续发生 9 级以上地震尚无历史先例。与日本相比,南北美洲和俄罗斯东部沿海,特别是堪察加半岛,发生 9 级以上地震的几率会更大。根据表 1 , 8.5 级以上地震在 2012-201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 17 年将频繁发生,不仅在环太平洋地震带,中国西部也有可能 。 特大地震确实有声东击西、敲南震北,即南北东西对称发生的特征。 2003 年日本的地震预测成败就是一个具体的实例。 2003 年 11 月 6 日 南方网讯 最新出版的日本《现代周刊》日前做出了令人闻之色变的推测:本月 26 日日本将发生特大地震,届时将会造成大量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代周刊》做出这一推测验,并不是空穴来风,因为进入今年以来日本发生的强烈地震实在是太多了:今年 5 月 26 日,日本东北地区发生了里氏 7 级强烈地震; 7 月 26 日 ,日本东北的宫城县一天之内发生 3 次强震; 9 月 26 日 ,北海道又发生里氏 8 级大地震,造成 1 人死亡, 500 多人受伤。尽管日本自古就是地震多发国家,国民对地动屋摇的现象已司空见惯,然而最近 5 个月以来,强烈地震接连三次在相同日期袭击日本诸岛,还是再度加深了日本全社会对特大地震即将到来的忧虑。   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岸火山地震带,是一个多火山的国家,全境有火山 200 多座,其中活火山占三分之一。全国平均每天发生 4 次地震,全球震级在里氏 6 级以上的地震,有 20% 都发生在日本,小震更是接连不断。    1854 年,日本遭遇了历史上著名的大灾难——“安政东海大地震” ( 注:本文中所说的东海,并不是我国东部的东海。日本将日本海由东向西分别称为东海、东南海和南海 ) 。经地震专家后来研究和推测,这次震中位于东海的强烈地震约为里氏 8.4 级,不仅震撼了日本诸岛,而且在北至能登半岛、南到北九州的漫长海岸线上引发了大海啸。据史料记载,这次大地震共造成 3 万余人死亡,被毁房屋和流离失所的灾民不计其数。   时隔 69 年, 1923 年 9 月 1 日 ,环东京湾的日本关东地区又发生了一场里氏 7.9 级大地震。这场日本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自然灾难将市井繁华的首都东京的 85% 的房屋摧毁,另一座大城市横滨也几乎被夷为平地。地震还造成 14.3 万人丧生, 20 多万人受伤,无家可归的难民高达数十万人。   随着地震科学水平的不断提高,早在上世纪 70 年代,日本的地震学界就根据地壳构造的“板块理论”研究发现,每隔大约 80 年至 150 年,日本就会发生一次震源位于东海、东南海和南海附近的大地震,这就是日本有名的“三大地震”,其中尤以“东海大地震”破坏力最严重。从 1854 年算起,“东海大地震”至今已有近 150 年未发生了。根据周期计算,下一场大灾已经迫在眉睫。据地震专家多年勘测研究,相关地壳板块所积蓄的能量目前已达临界点,随时都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更可怕的是,不但“东海大地震”单独发生的可能性极大,三大地震还可能同时或接连发生。 据《现代周刊》报道,从 9 月到 10 月,在以伊豆群岛、茨城县为中心的地区内发生了 20 多次里氏 3 级以上的地震,令人担心的是,这些地震都是围绕东京、神奈川和玉县发生的。据此,日本有地震专家警告说,频频发生里氏 3 级以上的地震,很可能就是大震将至的前兆。   其实,早在今年 9 月 15 日,日本就曾有一位民间“天文奇才”先于《现代周刊》做出了关于大地震将至的惊人预言,在日本社会引起了一场不大不小的风波。当时,这位名叫串田嘉男的天文爱好者根据自己监测到的无线电波异常波动,在其个人网站上发出预测:大东京地区在几天内就会发生里氏 7 级以上的强烈地震。   串田的预言很快被日本一些媒体转载报道,并马上在防震意识极强的东京居民中间造成了恐慌,不少情绪紧张的市民纷纷抢购瓶装水、蜡烛及其他防震日用品,以备大难临头时自保、自救。但当时日本主流地震学界却对串田的预言不以为然,不予置评。   专家们普遍认为,以现有科技手段,要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是根本不可能的。然而,仅仅过了 5 天,东京市民就几乎人人都感到了大地的摇动。当地时间 9 月 20 日中午 ,东京湾发生了一次里氏 5.5 级地震。虽然没有造成什么损失,可还是让东京人心跳加快。到了 9 月 26 日 ,串田预测的大地震终于来了——距东京几百公里外的北海道海域发生了里氏 8 级大地震。据报道,这场地震所释放的能量不亚于同时引爆上千颗原子弹。    9 月 26 日 这天,还有一条新闻让日本全体国民的心悬得更高了。作为日本象征的活火山——富士山上有 4 个地点突然喷出了白色的蒸汽。这是最近 60 年来,沉寂多年的富士山首次显露出可能恢复活动的迹象。虽然日本官方一再强调,蒸汽中并不包含硫磺等火山气体成分,所以这不代表火山将要爆发,而且也和当天发生的北海道地震没有直接关系,但还是使提心吊胆的日本老百姓又多了一份不安。   实际上,日本各方面对三大地震,特别是“东海大地震”迟早会再次发生这一点是有共识的,日本政府早在几年前就组建了由首相亲任领导人的相关对策部门——中央防灾会议东海地震对策专门调查会。 2002 年 8 月,该调查会公布报告称,如果“东海大地震”再次发生,将给日本造成重大损失:估计会造成约 23.1 万栋房屋倒塌, 8000 多人死亡。报告认为,受灾最严重的将是以东京都附近的静冈县为中心的地区,届时最坏的情况是将有 19.4 万栋木造房屋、 3.7 万栋钢筋混凝土等非木造房屋倒塌;假如地震发生在凌晨 5 时,死者将达 8100 人左右,发生在中午或是下午 6 时,也将会夺去 4000 多人的生命。东海大地震迟早要发生,这在日本几乎是人人皆知的常识。近 20 年来,日本全国上下都在为预防这一特大自然灾害做着各项准备工作 。 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sp/200311060768.htm 事实上, 2003 年 11 月 26 日 的日本大地震没有发生,代之而起的是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苏门答腊 9.1 级地震和海啸,事隔 8 年, 2011 年 3 月 11 日 才发生日本 9 级特大地震。 地震的中长期预测基本是准确的,临震预测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2003 年 6 级以上地震可见表 2 : 表 2 2003 年全球 6 级以上地震目录 序号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 Ms ) 震中位置 001 2003-01-20 16:43:00 -9.8 ° 160.6 ° 7.5 所罗门群岛 002 2003-01-22 10:06:00 18.8 ° 103.9 ° 7.5 墨西哥哈利斯科州 003 2003-03-18 0:36:00 51.6 ° 117.9 ° 7.2 拉特群岛 004 2003-05-26 17:24:00 51.6 ° 141.9 ° 7.0 日本本州近海 005 2003-05-27 03:23:00 2.6 ° 129.3 ° 7.0 哈马黑拉岛 006 2003-06-20 21:30:00 -30.4 ° -70.0 ° 7.0 中智利海岸 007 2003-06-23 20:12:00 51.1 ° 176.4 ° 7.0 拉特群岛   008 2003-07-16 04:27:00 -3.1 ° 67.3 ° 7.7 卡尔斯伯格海岭     009 2003-08-04 12:37:00 -60.6 ° -43.4 ° 7.5 南大西洋     010 2003-08-21 20:12:00 -45.2 ° 166.5 ° 7.0 新西兰南岛近海     011 2003-09-01 07:08:00 43.7 ° 121.55 ° 6.0 俄罗斯     012 2003-09-22 02:16:00 19.8 ° 95.2 ° 7.2 缅甸     013 2003-09-26 03:50:00 42.2 ° 144.1 °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014 2003-09-26 05:07:00 41.8 ° 144.0 ° 7.1 日本北海道地区     015 2003-09-27 19:33:00 49.9 ° 87.9 ° 7.9 俄、蒙、中交界     016 2003-09-28 02:52:00 50.0 ° 87.9 ° 6.9 俄、蒙、中交界     017 2003-10-01 09:03:00 50.1 ° 87.8 ° 7.3 俄、蒙、中交界     018 2003-10-31 09:06:00 37.8 ° 142.8 ° 7.1 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     019 2003-11-17 14:43:00 51.32 ° 178.5 ° 7.6 拉特群岛     020 2003-12-06 05:26:00 55.7 ° 165.4 ° 7.1 科曼多尔群岛     021 2003-12-26 09:56:00 29.3 ° 58.4 ° 7.0 伊朗南部     http://www.eqsd.gov.cn/dzml/dzml.html 参考新闻: 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2. 云雷。特大地震逼近日本? 2003-11-06 14:32:12 世界新闻报。 http://www.southcn.com/news/international/gjsp/200311060768.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22 次阅读|2 个评论
日本公布首都圈直下型地震震度分布预测图:海岛连续发生强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2-3-31 09:17
日本公布首都圈直下型地震震度分布预测图(图) 2012年03月31日 08:33 来源: 人民网 字号: T | T 1 人参与 0 条评论 打印 转发 首都圈直下型地震震度分布预测图 RecordJapan网站报道,日本文部科学省当天公布了东京首都圈发生直下型地震时的震度分布预测图,据图片显示,首都圈直下型地震的震源位于东京湾北部地区,预测东京都以及神奈川县部分地区震级将达到里氏7级。 据了解,日本文部科学省与东京大学研究所组成的研究小组从2007年开始,对首都圈进行了长达5年的调查,通过近期对首都圈的地下构造调查发现,部分地区引发地震的板块分界线比以往推测高出了10km左右,因此将地震最高预测震度从6级强提升至7级。 http://news.ifeng.com/world/detail_2012_03/31/13584846_0.shtml 3·11日本大地震一周年: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2012-3-11 04:15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大地震 潮汐组合 统计规律 3·11日本大地震一周年: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杨学祥 北京日报东京10日电(记者 李玉川)3月11日,日本将迎来3·11大地震一周年,日本各地将举办各种悼念活动,追悼遇难者并宣誓灾后重建决心。3·11大地震已过去一年,但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缓慢,同时,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研究小组日前汇总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4年内东京所在的南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级直下型地震的概率约为70%,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我在2012年3月4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2012年3月6日,日本科学界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三个相同的警告值得关注。 我在2012年3月9日指出,2012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14年1月为最大潮汐时期,全球可能发生9级地震;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可能发生严重干旱;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太阳活动高峰年可增强大震活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频繁交替,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635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676 次阅读|1 个评论
加强7级地震形势研判:关注强震的统计规律
热度 1 杨学祥 2012-3-20 13:08
加强7级地震形势研判:关注强震的统计规律 杨学祥 中国地震局近日召开2012年全国7级地震与地震形势跟踪工作讨论例会。该局副局长阴朝民表示,当前震情形势很严峻很复杂,因此7级地震形势研判很重要。 阴朝民强调,要充分认识大形势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形势研究主要是关注中国大陆西部7级和东部6级地震形势,大形势特别是7级地震研究对震情跟踪工作很重要,具有指导性意义,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的指挥棒。 我们在2006年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3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球强全震爆发时期。 2006年以后,在2007年9月12日、2010年2月27日、2011年3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智利、日本先后发生了8.5、8.8、9.0级地震,验证了我们的统计规律。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先从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南半球(1次),再次转回到北半球(1次),即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北半球强震的总次数高于南半球(3对1),它表明北半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构造活动高于南半球,而中国处于北半球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频发的原因。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9.1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特大地震先从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北半球(1次),并可能再次在北半球发生,即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8.5级以上地震南半球4次,北半球1次),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未达到高潮的原因。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表明,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日本9级地震后,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 日本7级以上地震对中国有重大影响,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地震前,日本在5月8日发生了7.1级地震。 在5月8日日本7.1级强震发生前,先后在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北纬36.2,东经141.7)发生4.7级地震 (2008-05-07 17:59:04),在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北纬36.2,东经141.3)发生6.4级地震 (2008-05-08 00:02:02),日本本州东海岸近海(北纬36.25,东经141.3)发生6.3级地震 (2008-05-08 00:16:35)。这符合“小震闹大震到”的强震发生规律。这其中的6小时56分、43分、29分完全有足够的时间发出预警,或向访日团体发出预警信号,不知相关部门在这方面是否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 谁注意到了国家主席访日的地震安全? 2008-5-9 07:25 科学网。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4627 相关新闻: 中国地震局:震情形势严峻复杂 加强7级地震形势研判 2012年03月20日 10:54 来源:国际在线 字号:T|T1人参与 0条评论 打印转发 国际在线消息:据中国地震局网站消息,中国地震局近日召开2012年全国7级地震与地震形势跟踪工作讨论例会。该局副局长阴朝民表示,当前震情形势很严峻很复杂,因此7级地震形势研判很重要。 阴朝民在会上指出,7级大震和地震形势研究非常重要,是震情跟踪工作中一个龙头性的工作。大形势研究应该关注从全球地震形势变化、中国周边震情变化以及国内发生的显著地震事件等方面,认真研究近期震情形势发展对地震大形势研判的影响,科学把握地震趋势。 阴朝民说,近期召开了系列震情跟踪会议,为大形势研判奠定了很好的基础,这次会议应该针对已取得的主要结论和主要依据,结合今年以来我国东部发生的辽宁营口4.3级地震和广东河源4.8级地震,以及近期在新疆沙漠里发生的6.0级地震开展深入讨论,特别是针对前几次会议上大家提出的有争议的一些结论和想法展开讨论,深入分析研究。 阴朝民强调,要充分认识大形势研究工作的重大意义。大形势研究主要是关注中国大陆西部7级和东部6级地震形势,大形势特别是7级地震研究对震情跟踪工作很重要,具有指导性意义,是工作重点和工作措施的指挥棒。 阴朝民指出,要从六个方面做好7级地震形势的研究和跟踪工作。 一是要坚持强化基础性工作。如地球物理基础、地质构造基础、监测基础和科研基础等,大形势研究工作组要针对重大问题有针对性地加强基础性研究,强化我们对震情形势的认识;二是要坚持动态跟踪工作。要克服过去相对静态、相对不变的认识,坚持动态就是对最新成果和最新震情的及时把握和研究; 三是要坚持监测、预报和科研的结合。这对7级地震形势跟踪至关重要,最近几年我们实施的几个跟踪专项强化了监测预报科研的结合,震情会商研究报告科学上更有说服力,依据也越来越充分; 四是要坚持国家、省局和市县工作的结合。要充分发挥各级地震部门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 五是要坚持开放合作。大形势研究需要吸收多方面的科研成果,特别是地震系统以外针对地震问题取得了大量科研成果,我们要主动吸收; 六是要抓好南北带、大华北和天山带三个战略区的震情跟踪工作,要针对这三个区重点开展大形势研究。 阴朝民最后强调,当前震情形势很严峻很复杂,因此7级地震形势研判很重要,跟踪组和牵头单位要把这项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做好。同时,对大形势跟踪研究工作要及时总结,要敢于总结、善于总结,总结是更高水平的提炼,是对关键问题的更高层次的分析和研究。要通过对大形势预测研究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完善工作思路和技术路线,把7级地震震情跟踪工作做得更科学、更合理。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detail_2012_03/20/13317474_0.shtml 北半球强震进入高潮的标志:日本9级地震 2012-2-26 04:58 北半球强震进入高潮的标志:日本9级地震 杨学祥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这次地震给出的预警信号是,北半球强震将进入高潮。 1. 成功的全球8.5级以上强震统计规律 我们在2006年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3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球强全震爆发时期。 2006年以后,在2007年9月12日、2010年2月27日、2011年3月11日印尼苏门答腊、智利、日本先后发生了8.5、8.8、9.0级地震,验证了我们的统计规律。 表1 全球190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尼娜现象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2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4 1938-02-01 印尼班达海 8.5 暖位相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8 1960-03-22 智利 9.5 冷位相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5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2. 不完全成功的中国7级以上强震统计规律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网上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全球强震活跃期应该在中国有所表现。 我们的统计表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实际上,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在1947-1976年和2000-2030年两个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所不同。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0-2010年中国7级以上强震共发生7次,平均每年发生0.66次,比暖位相平均每年高出0.11次,远远低于1947-199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十年平均每年1.73次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前十年尚未进入强震高潮。原因何在? 3. 全球8.5级以上强震统计规律的半球差别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先从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南半球(1次),再次转回到北半球(1次),即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北半球强震的总次数高于南半球(3对1),它表明北半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构造活动高于南半球,而中国处于北半球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频发的原因。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9.1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特大地震先从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北半球(1次),并可能再次在北半球发生,即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8.5级以上地震南半球4次,北半球1次),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未达到高潮的原因。 4. 日本地震给出的预警信号:北半球强震将进入高潮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见表1)。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岛根县隐岐岛的海岸上近日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当地岛民感到吃惊,并担心是否会有大地震发生。   据报道,当地岛民称,本月中旬开始,隐岐岛的海岸上不断发现漂浮上来的深海鱼,这种深海鱼数量众多,铺满了海岸1公里长的地带,而且密密麻麻地重叠到一起。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2-24/3694806.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0839 2004年、2005年、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美国和日本不仅具有强震的构造基础,而且频现地震的相关前兆,表明全球强震正在向北半球转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116 日本9级地震给出了北半球强震进入高潮的预警信号。 5. 结论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日本地震表明,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日本9级地震后,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219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4.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39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077 次阅读|1 个评论
3·11日本大地震一周年: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杨学祥 2012-3-11 04:15
3·11日本大地震一周年: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杨学祥 北京日报东京10日电(记者 李玉川)3月11日,日本将迎来3·11大地震一周年,日本各地将举办各种悼念活动,追悼遇难者并宣誓灾后重建决心。3·11大地震已过去一年,但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缓慢,同时,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研究小组日前汇总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4年内东京所在的南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级直下型地震的概率约为70%,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我在2012年3月4日指出,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震时段。 2012年3月6日,日本科学界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三个相同的警告值得关注。 我在2012年3月9日指出,2012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14年1月为最大潮汐时期,全球可能发生9级地震;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可能发生严重干旱;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太阳活动高峰年可增强大震活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频繁交替,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相关新闻: 3·11大地震一周年 日本国民今天为遇难者默哀 发布时间:2012-03-11 03:26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作者: 李玉川 网络编辑:刘洁   本报东京10日电(记者 李玉川)3月11日,日本将迎来3·11大地震一周年,日本各地将举办各种悼念活动,追悼遇难者并宣誓灾后重建决心。3·11大地震已过去一年,但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缓慢,同时,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研究小组日前汇总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4年内东京所在的南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级直下型地震的概率约为70%,新的地震阴云笼罩首都圈。 3月9日,人们在日本东京上智大学参加悼念3·11大地震死难者活动。新华社发   举行全国追悼大会   日本政府计划11日下午2时30分,在东京国立剧场举行追悼大会,在大地震发生的下午2时46分,集体默哀1分钟。这也是大地震发生一年以来,日本政府首次举办追悼仪式。野田佳彦首相还通过自己的博客号召全体国民11日下午2时46分为遇难者默哀。刚刚做完心脏搭桥手术的明仁天皇与皇后也将亲自出席这一追悼大会,并致悼词。天皇与皇后将参加追悼会40分钟。日本警察厅3月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一年前的特大地震和海啸共造成15854人死亡,3167人失踪。   垃圾处理成难题   3·11大地震已过去一年,但与1995年的阪神大地震相比,灾区的重建工作进展缓慢。《读卖新闻》2月25日至26日进行的一项关于灾区重建情况的全国舆论调查显示,有72%的民众认为东北灾区的重建工作没有取得进展。重建工作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一是受福岛第一核电站核事故的影响,民众普遍对核辐射心存恐惧,二是因为中央政府各部门缺少协调,导致各项重建政策难以落实。目前,3·11大地震和海啸造成的垃圾只处理了5%。在灾区的临时垃圾站里,建筑材料、家用电器和家具等震灾垃圾堆积如山。处理震灾垃圾是灾区重建的基础工作,但由于担心接收灾区垃圾会带来核辐射,多数地方政府不愿意接收灾区垃圾。按目前的进度,政府计划2014年3月底前完成灾区垃圾处理的目标很难达成。为了推动震灾垃圾的处理,3月5日,环境大臣细野豪志宣布对接收灾区垃圾的地方政府予以财政补贴的政策。新政策规定,中央财政不仅全额负担地方政府焚烧和填埋灾区垃圾的费用,还全额负担灾区垃圾的检测费用、垃圾处理设施和焚烧后垃圾灰的检测费用以及争取当地居民理解的宣传费用等。   重建经费申请繁琐   日本中央政府各省厅严重的部门主义也导致重建工作进展缓慢。比如,渔港的重建需要向水产厅申请补助、居民住宅的重建需要向国土交通省申请补助。政府各部门间缺少有效的组织协调,造成各项重建政策很难落实。虽然国会已通过了重建预算,但由于申请手续繁琐,地方政府无法短时间内拿到重建经费。曾担任过岩手县知事和总务大臣的增田宽也3月10日参加NHK电视台的讨论节目时表示:“灾后重建进展缓慢,是人祸不是天灾”。   “还有地震”阴云笼罩   3·11大地震的心理阴影尚未散去,直下型地震的阴云开始笼罩首都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的研究小组日前汇总的研究结果显示,未来4年内东京所在的南关东地区发生里氏7级直下型地震的概率约为70%。3·11大地震后,南关东地区的地震活动开始活跃。据日本气象厅统计,3·11大地震至本月7日,余震区内共发生了有感地震7224次。日本文部科学省项目小组本月7日发表的调查结果称,首都直下型地震之一的“东京湾北部地震”震度可能超出原先预测的6强(日本标准,最高为震度7),达到震度7。接连发布的首都直下型地震的预报对日本社会造成了较大冲击。近期有关首都直下型地震的新闻和防震减灾节目占据了日本各大电视的黄金时段,各大超市也都在显著位置设置了防震物品专柜。据日本富士电视台报道,由于地震和核辐射的影响,近期移居国外的日本人明显增加。   全球审慎推进核电   据新华社电 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天野之弥9日说,核电产业吸取日本去年福岛第一核电站辐射物质泄漏教训,采取谨慎措施、加强全球核能安全。   天野之弥当天在维也纳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说,“我相信核电比以往更加安全”;福岛事故后,建有核反应堆的国家对核电项目“更加谨慎”。   “我们知道哪里出错,采取一系列行动解决问题,不仅日本,全球其他地方同样如此……现在我们要保持这一势头。自满会害死人。”   天野之弥在声明中承认,无法完全排除今后发生类似事故的可能。“没有什么事能做到百分之百。”   按照他的说法,尽管速度放缓,全球核电产业仍在扩张。他告诉路透社记者,国际原子能机构先前预测,除现有435座核反应堆,全球2030年有望最多新增350座;全球现有在建反应堆65座,预计至2030年可新增至少90座。   福岛事故发生后,德国、瑞士和比利时决定转而支持可再生清洁能源。将近50个国家和地区继续运行、修建和规划新核电站,同时制定更严格的监管措施。   国际原子能机构认定,福岛事故“警醒”核电产业、监管机构和政府。   美国核管理委员会9日发布指令,要求全国核电站为确保运营安全采取新措施。   具体措施包括安装或更新排气系统,以减少严重事故造成的损失;安装精密设备,以检测核废料池水位;改进安全设备,以确保有能力应对多个反应堆同时受损的状况。 http://www.bjd.com.cn/jryw/201203/11/t20120311_1477470.html 日本科学界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三个相同的警告 2012-3-6 13:20 日本科学界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三个相同的警告 杨学祥 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科学家再次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或造成难以估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三个相同的警告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日本科学界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 2012-03-06 09:38:33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核心提示:日本科学界警告称东京不久后将发生大地震,震级在7级以上的概率为50%,可能将造成难以估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6日报道,日本东北部地震海啸一周年纪念日即将到来,科学家再次警告东京不久将发生大地震,或造成难以估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据报道,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称,东京未来4年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是50%。官方的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中心执行长平(微博)朝彥说,“我们必须为一定会发生的地震做好准备。” 据悉,东京地处4个地壳构造板块的交界处。根据日本海洋地球科学技术中心的模拟实验,如果东京湾北部在周一至周五夜晚发生7.3级地震,死亡人数将达6400人,16万人受伤;47.1万所房屋和建筑物损毁,而且多数毁于大火或填土地带出现的液化状态。 模拟实验显示,地震将立即制造大约9600万公吨垃圾,比去年侵袭日本东北海岸的大海啸所制造的垃圾还多。受地震影响,数百万人将无法回家,紧急避难所供不应求。100多万个家庭将连续好几天没有水电和煤气供应,通讯也将中断。 在东京发生的这样一场地震估计将导致日本蒙受1.45万亿美元的巨额损失,这相等于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的约1/3。 报道称,自去年3月11日的9级大地震以来,拥有3500万人口的大东京地区地震活动增加了两倍。在东京市内和周边地区,当局每天平均测到1.5次地震,但东京人早就对睡床或桌子的震动习以为常,大部分地震并没有成为茶余饭后的话题。 地球每年发生的强烈地震当中,1/5发生在日本。日本曾因地震而“失去”首都,1923年的关东大地震,就把东京夷为平地。美国地质勘探局说,1923年那场7.9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大火,估计夺走了逾14万条人命。 报道称,日本早就在考虑寻找后备首都,东京以西550公里的大阪被视为最佳选择。不过,设立后备首都的庞大费用,令历届政府都不敢采取任何实质行动,更何况日本已经债台高筑,经济也一直萎靡不振。 但科学家警告,政府必须采取行动来降低风险。平朝彥说,“要准确预测地震何时发生非常困难,但我们可以尝试了解会出现什么情况,然后采取策略来降低影响。” 一些专家担心日本地震学家可能过于担心东京发生大地震,而忽略了其他地区的风险。东京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盖勒指出,日本拥有54座核反应堆,不论日本何处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都不应该被忽略。他说,“政府估计东京的地震风险高于其他地区,是方法搞错了,也毫无意义。”他进一步指出:“这套方法有错的最明显例子,就是政府在去年3月11日之前也说东北地区遭海啸侵袭的风险非常低。”日本3·11大地震和地震引发的海啸,共造成1.58万人死亡。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NN017 http://discovery.163.com/12/0306/09/7RTET6EI000125LI.html 研究称日本敦贺核电站附近或发生里氏7.4级地震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2-03-06 09:43 关键词:日本 敦贺核电站 地震 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敦贺核电站1、2号机组厂区所处的“浦底断层”全长至少35公里,很有可能发生里氏7.4级规模的地震。这一规模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将达到设想的两倍以上。   中新网3月6日电 据共同社6日报道,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主任研究员杉山雄一等人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敦贺核电站1、2号机组厂区所处的“浦底断层”全长至少35公里,很有可能发生里氏7.4级规模的地震。这一规模的地震所释放的能量将达到设想的两倍以上。   日本政府的地震调查委员会及日本原子能发电公司此前的评估结果为,包括可能发生联动的其他断层在内,浦底断层全长25公里,可能发生里氏7.2级地震。   杉山介绍称,原子能发电公司的声波探测结果等显示,在敦贺核电站东部的敦贺湾内,距浦底断层2~3公里处存在数个活断层,与浦底断层同时活动的可能性很高。该公司及国家安全审查一直以来都忽视了这些海底断层。   研究还表明,浦底断层会发生纵横双向的偏移,一次活动可造成3米以上的偏移。该公司此前预想的偏移程度为约1.7米。 http://news.iqilu.com/guoji/20120306/681563.html 2012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一周年:后续地震何时发生? 2012-3-4 07:0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 地震 潮汐组合 2012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一周年:后续地震何时发生? 杨学祥 太阳潮在3月末的春分和9月末的秋分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造成低纬度圈张裂,高纬度圈收缩;在6月末的夏至和12月末的冬至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造成低纬度圈收缩,高纬度圈张裂。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 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 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 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 震时段。 关注日本9级地震一周年。 2012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一周年:后续地震何时发生? 2012-3-4 07:0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 地震 潮汐组合 2012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一周年:后续地震何时发生? 杨学祥 太阳潮在3月末的春分和9月末的秋分使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造成低纬度圈张裂,高纬度圈收缩;在6月末的夏至和12月末的冬至使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造成低纬度圈收缩,高纬度圈张裂。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9.1级地震和海啸,2005年3月28日和2007年9月12日又接连发 生8.6级和8.5级两次以上地震。后两次的潮汐位相与第一次相反,这表明第一次地震的能量已释放完毕,后续两次地震是反方向的调整。 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发生8.6级地震,1964年3月27日和1965年2月4日又接连发生9.2级和8.7级两次地震。三次地震的潮汐位相相同,这表明第一次地震是前震,第二次地震是主震,第三次地震是余震,没有调整过程。 海岛特大地震连续发生的现象值得关注。 2011年3月11日日本9级地震发生后,至今未发生8级以上地震,表明其能量还未释放完毕,属于阿 拉斯加类型,但由于半岛和岛之间有区别,间隔时间不会太长,不会超过7年,3月和9月为最可能的发 震时段。 关注日本9级地震一周年。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5691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377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4656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5691 未来4年 东京或有8级地震:证据是否可靠? 2012-3-9 08:4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大地震 潮汐组合 太阳活动 推荐到群组 2012年将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3年为太阳黑子峰年,将发生拉尼娜事件;2014年1月为最大潮汐时期,全球可能发生9级地震;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中国可能发生严重干旱;2015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6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太阳活动高峰年可增强大震活动,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的频繁交替,使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激发环太平洋地震带强烈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5691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413 次阅读|0 个评论
山西太原晋中交界处发生2.5级地震: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杨学祥 2012-3-10 06:14
山西太原晋中交界处发生2.5级地震: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杨学祥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先从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南半球(1次),再次转回到北半球(1次),即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频发的原因。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9.1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特大地震先从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北半球(1次),并可能再次在北半球发生,即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未达到高潮的原因。2000-2011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仅仅发生7次,远低于上次冷位相的平均水平。 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山西太原晋中交界处发生2.5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3月09日23:58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太原3月9日电(宋立超)据中国地震网消息,山西省太原市市辖区、晋中市榆次区交界(有感)于9日21点20分左右发生2.5级地震。震源深度5千米。(完) http://news.sina.com.cn/c/2012-03-09/235824089693.shtml 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2012-2-25 14:03 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杨学祥 据网上资料,中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与欧亚地震带的交汇部位,受太平洋板块、印度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挤压,地震断裂带十分发育。大地构造位置决定,地震频繁震灾严重。中国地震主要分布在五个区域:台湾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东南沿海地区和23条地震带上。 据网上统计,在20世纪里,全球共发生3次8.6级以上的强烈地震,其中两次发生在中国;全球发生两次导致20万人死亡的强烈地震也都发生在中国,一次是1920年宁夏海原地震,造成 23万多人死亡;一次是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造成24万多人死亡。这两次地震死亡人数之多,在全世界也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1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1949年以来,1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700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 网上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1/2以上。 1. 全球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年3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2. 中国7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表2 中国1947-1981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 3. 中国强震尚未进入高潮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0-2010年中国7级以上强震共发生7次,远远低于1947-199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十年的水平。相比之下,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前十年尚未进入强震高潮。原因何在? 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先从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南半球(1次),再次转回到北半球(1次),即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频发的原因。 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9.1级以上强震,2010年智利发生了8.8级强震,2011年日本发生了9级强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特大地震先从南半球开始(2次),然后转向北半球(1次),并可能再次在北半球发生,即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这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未达到高潮的原因。 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表3 中国2000-2010年7级以上地震目录 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前十年: 2001年11月14日,青海昆仑山地区发生8.1级大地震 2002年3月31日台湾以东海中发生7.5级地震。 2002年6月29日吉林汪清发生7.2级地震(深源地震,无伤亡)。 2003年12月10日台湾台东东北近海发生7.0级地震。 2008年3月21日06时33分,新疆于田县发生7.3级地震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县发生7.8级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2010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导致2698人遇难。 http://travel.icxo.com/htmlnews/2008/05/15/1274236_1.htm 4. 结论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2004-2018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7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中国7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219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98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半球强震进入高潮的标志:日本9级地震
杨学祥 2012-2-26 04:58
北半球强震进入高潮的标志:日本 9 级地震 杨学祥 2011 年 3 月 11 日 ,日本当地时间 14 时 46 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 9.0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 1~4 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截至当地时间 4 月 12 日 19 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 14063 人死亡、 13691 人失踪。 这次地震给出的预警信号是,北半球强震将进入高潮。 1. 成功的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统计规律 我们在 2006 年指出,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18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3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2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球强全震爆发时期 。 2006 年以后,在 2007 年 9 月 12 日 、 2010 年 2 月 27 日 、 2011 年 3月1 1 日印尼苏门答腊、智利、日本先后发生了 8.5 、 8.8 、 9.0 级地震,验证了我们的统计规律。 表 1 全球 190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尼娜现象 1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2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4 1938-02-01 印尼班达海 8.5 暖位相 5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6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7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8 1960-03-22 智利 9.5 冷位相 9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0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1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2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3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14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15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6 2011-03-11 日本 8.9-9.0 冷位相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490 2. 不完全成功的中国 7 级以上强震统计规律 中国地震活动频度高、强度大、震源浅,分布广,是一个震灾严重的国家。 1900 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达 55 万之多,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 53% ; 1949 年以来, 100 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 22 个省 ( 自治区、直辖市 ) ,其中涉及东部地区 14 个省份,造成 27 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 54% ,地震成灾面积达 30 多万平方公里,房屋倒塌达 700 万间。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的严重性构成中国的基本国情之一。网上统计数字表明,中国的陆地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十五分之一,即百分之六左右;中国的人口占全球人口的五分之一左右,即百分之二十左右,然而中国的陆地地震竟占全球陆地地震的三分之一,即百分之三十三左右 , 而造成地震死亡的人数竟达到全球的 1/2 以上。 全球强震活跃期应该在中国有所表现。 我们的统计表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2000-2035 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 10 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 10 年东部沿海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 1975 年辽宁海城地震和 1976 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10914 实际上,中国 7 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在 1947-1976 年和 2000-2030 年两个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所不同。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0-2010 年中国 7 级以上强震共发生 7 次,平均每年发生 0.66 次,比暖位相平均每年高出 0.11 次,远远低于 1947-199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前十年平均每年 1.73 次的水平。相比之下, 中国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前十年尚未进入强震高潮。原因何在? 3. 全球 8.5 级以上强震统计规律的半球差别 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 世纪所有 4 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 1952 年堪察加发生 9 级地震, 1957 年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 9.1 级地震, 1960 年智利发生 9.5 级地震, 1964 年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 9.2 级地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先从北半球开始( 2 次),然后转向南半球( 1 次),再次转回到北半球( 1 次),即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北半球强震的总次数高于南半球( 3 对 1 ),它表明 北半球的环太平洋地震带的构造活动高于南半球,而中国处于北半球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交叉地区,这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频发的原因。 2004 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 9.1 级以上强震, 2010 年智利发生了 8.8 级强震, 2011 年日本发生了 9 级强震。这一时期的特大地震特征是,特大地震先从南半球开始( 2 次),然后转向北半球( 1 次),并可能再次在北半球发生,即 南半球强震先进入高潮( 8.5 级以上地震南半球 4 次,北半球 1 次),这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在前十年未达到高潮的原因。 4. 日本地震给出的预警信号:北半球强震将进入高潮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阿拉斯加半岛在 1957 、 1964 、 1965 年也发生了 3 次强震(见表 1 )。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9829   中新网 2 月 24 日 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岛根县隐岐岛的海岸上近日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当地岛民感到吃惊,并担心是否会有大地震发生。   据报道,当地岛民称,本月中旬开始,隐岐岛的海岸上不断发现漂浮上来的深海鱼,这种深海鱼数量众多,铺满了海岸 1 公里 长的地带,而且密密麻麻地重叠到一起。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2-24/3694806.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0839 2004 年、 2005 年、 2007 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连续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强震, 2010 年智利发生了 8.8 级强震, 2011 年日本发生了 9 级强震。美国和日本不仅具有强震的构造基础,而且频现地震的相关前兆,表明全球强震正在向北半球转移。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116 日本 9 级地震给出了北半球强震进入高潮的预警信号。 5. 结论 数据统计表明,全球强震和中国强震都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有三个周期的冷位相时期满足这一规律。 2004-2018 年全球强震进入高潮。 特大地震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北半球开始,中国 7 级以上强震在前十年达到高潮;特大地震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先从南半球开始,中国 7 级以上强震将在中间十年和后十年达到高潮。 日本地震表明,伴随特大地震向北半球的转移,中国在 2000-2030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的中间十年和后十年将进入地震高潮,东部地震和中西部地震都值得关注。 中国 7 级以上强震目前尚未达到高潮。欧亚地震带和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双向挤压是中国强震频发的原因。 日本 9 级地震后,北半球和中国地震将进入高潮。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41219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 2005 , 27 ( 4 ): 400 , 398 。 2.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 , 28 ( 1 ): 95-96 3.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 21 ( 3 ): 1023-1027 4.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个人分类: 学术争论|4669 次阅读|0 个评论
日小岛深海鱼浮上水面 岛民忧大震将至:海岛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3 杨学祥 2012-2-24 09:56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阿拉斯加半岛在1957、1964、1965年也发生了3次强震。 日小岛大量深海鱼浮上水面 岛民忧大震将至(图) 2012年02月24日 09: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日本岛根县隐岐岛 被岛民称为“黄瓜鱼”的深海鱼 2日本岛根县隐岐岛 被岛民称为“黄瓜鱼”的深海鱼   中新网2月24日电 据日本新闻网报道,日本岛根县隐岐岛的海岸上近日有大量深海鱼漂浮至水面,对于这种不可思议的现象,当地岛民感到吃惊,并担心是否会有大地震发生。   据报道,当地岛民称,本月中旬开始,隐岐岛的海岸上不断发现漂浮上来的深海鱼,这种深海鱼数量众多,铺满了海岸1公里长的地带,而且密密麻麻地重叠到一起。   据悉,这种深海鱼体长4厘米,因为形状如同黄瓜,当地岛民称之为“黄瓜鱼”。海洋生物专家称,这种鱼一般生活在海底50米至300米深处,一般很少会浮出海面。   当地岛民担心海底正在发生变化,尤其担心会发生大地震。 【编辑:孟湘君】 http://www.chinanews.com/gj/2012/02-24/3694806.shtml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291 次阅读|8 个评论
日本集中研究可能会发生9级地震情形:海岛9级强震连续发生
热度 1 杨学祥 2012-2-6 03:45
日本集中研究可能会发生9级地震情形:海岛9级强震连续发生 杨学祥 日本政府日前透露,以首相官邸直属的地震专家委员会已经做出决定,从日本全国抽调100名特级地震专家,集中研究可能会发生9级地震的情况。 我在2011年3月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指出,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我在2012年1月指出,根据统计规律,2012-2014年日本将连续发生8.5级以上强震;2014年前后,北美洲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日本和南美洲发生的可能性。 据报道,东京大学等大学和日本国立地震研究机构专家发现,日本东北地区和关西地区近海除了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之外,还发现了两大板块之间交叉的第三个板块。这意味着,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潜伏着迄今为止不知的地震板块,而且积聚了非常大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一旦释放,所发生地震的震级可能超过9级。 2004-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8.5级以上地震活跃期,2004-2018年是9级地震频发期。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1级地震发生后,2012-2018年亚洲东部地震值得关注。 相关新闻: 日本集中研究可能会发生9级地震情形 2012年02月05日18:00 《证券时报》   日本政府日前透露,以首相官邸直属的地震专家委员会已经做出决定,从日本全国抽调100名特级地震专家,集中研究可能会发生9级地震的情况。   据报道,东京大学等大学和日本国立地震研究机构专家发现,日本东北地区和关西地区近海除了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菲律宾板块之外,还发现了两大板块之间交叉的第三个板块。这意味着,日本列岛的太平洋沿岸潜伏着迄今为止不知的地震板块,而且积聚了非常大的能量,这样的能量一旦释放,所发生地震的震级可能超过9级。   据悉,包括去年3月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在内,日本政府一直认为目前发现的地震板块如果变动的话,震级一般都在7级左右。但是,东日本大地震的实际震级达到9级,大大超出日本政府和地震专家委员会的预料。   专家们认为,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日本列岛地震板块能量的平衡遭破坏,可能因此诱发其它地区的大震。东京大学一个地震专家小组的最新研究显示,未来4年内,东京发生7级以上直下型大地震的可能性达到70%。依据这些专家的研究,日本首相官邸决定提高地震的研究等级,并相应提高防震、抗震的级别。   (《证券时报》快讯中心) http://roll.sohu.com/20120205/n333777963.shtml 2012-2014年: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2012-1-28 05:5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日本强震 2012 统计规律 拉马德雷 2012-2014年: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2年1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最新报告23日预测,日本首都东京4年内发生直下型里氏7级地 震的概率为70%。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先前预测,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 为70%。 日本东京大学等27日宣布,在纪伊半岛海域的南海海沟发现了长约200公里的大规模海底活断层 ,该断层或曾引发过大地震,一旦产生活动有可能引发里氏8级地震。   日本去年3月11日发生9级地震后,关于日本持续发生强震的报道接连不断。最早的报道是我们 关于印尼苏门答腊2004、2005、2007年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 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 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1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9及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1957、1964、1965年阿拉斯加半岛 发生3次,1923、1952年堪察加半岛发生2次。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后续特大地震不得不防。 根据统计规律,2012-2014年日本将连续发生8.5级以上强震;2014年前后,北美洲发生9级以上 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日本和南美洲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新闻: 日本南海海沟存200公里活断层 或曾引发8级强震 2012年01月27日22:45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东京大学等27日宣布,在纪伊半岛海域的南海海沟 发现了长约200公里的大规模海底活断层,该断层或曾引发过大地震,一旦产生活动有可能引发里氏 8级地震。   实施调查的东京大学副教授朴进午表示:“断层的错位很可能引发大规模海啸。考虑到断层长 达200公里以上,有必要重新研究防灾对策。”   朴进午对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实施的海底声纳探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在纪伊半岛南端的潮岬西侧 海底发现了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存在着断层。该断层与潮岬东侧海底的活断层相连,可确认的 长度约200公里。   该断层过去的活动次数和时期尚不明确,但从地形特征等来看,它有可能引发了1707年里氏8.6 级的宝永地震。 (责任编辑:UN607) http://news.sohu.com/20120127/n333029862.shtml 日本专家预测地震:东京9月可能发生8级以上强震 已有 19558 次阅读 2009-9-5 10: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地震周期 日本专家预测地震:东京9月可能发生8级以上强震 杨学祥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1889-1978年,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 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 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2000年 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2005、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3次。 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20世纪以来8.5级地震在1900-1924年发生2次,1925-1946年发生1次, 1947-1976年发生7次,1977-2000年发生0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 冷位相时期,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 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 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 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12年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 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 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1957.79,1961.93和 1965.61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 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 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 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 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 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 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2010年、2014年、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 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 强烈。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23年拉马德雷暖位 相全球迅速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强震频发又使 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郭增建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 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 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 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相关资料可以在科学 网找到 。 结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强震、台风、热带风暴、飓风、流感的世界大流行等构 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灾害链,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忽视2004~2018年特大地震 频发期和热带风暴、台风、飓风进入活跃期,将带来比天灾更严重的灾难。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 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 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 9级特大地震的地域特征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 9级特大地震,能量在继续积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越南和日本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355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2011-3-22 06:2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 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 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 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 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 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 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 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 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3月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 ,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1 米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 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9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 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 是在今后一周到2-3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 - 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2095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036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年萨哈林、堪察加等地区有可能发生超过7.5级的地震
热度 1 杨学祥 2012-1-31 10:00
2012年萨哈林、堪察加等地区有可能发生超过7.5级的地震 杨学祥   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民防司发言人周一(30日)透露,目前,超过2000万俄罗斯人居住在地震带,而这些地区有可能发生震级7级甚至7级以上的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据俄紧急情况部门早前透露,2012年萨哈林、堪察加等地区有可能发生超过7.5级的地震,并引发高达8米的海啸。 9级特大地震的地域特征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9级特大地震,能量在继续积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越南和日本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3556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级地震后,俄罗斯堪察加半岛可能是下一个9级地震的发生地。接下来,北美阿拉斯加和美国西部是后备选项。 相关新闻: 逾2000万俄罗斯人居住在地震带 或发生7级地震 2012-01-30 20:20 来源:中国新闻网 打印本页 关闭   中新网1月30日电 据俄新网报道,俄罗斯紧急情况部民防司发言人周一(30日)透露,目前,超过2000万俄罗斯人居住在地震带,而这些地区有可能发生震级7级甚至7级以上的地震,造成人员伤亡。   该名消息人士说:“地震给俄罗斯人带来很大的威胁,因为超过2000万俄罗斯人居住在地震带,超过20%的俄罗斯领土有可能发生超过7级以上的地震”。   他还指出,大量的极其重要设施和潜在危险设施位于地震带。他说:“一些计划实施的大型经济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如果发生强震可能导致这些设施严重损毁,并造成更多的人员伤亡”。   据俄紧急情况部门早前透露,2012年萨哈林、堪察加等地区有可能发生超过7.5级的地震,并引发高达8米的海啸。 http://www.cnr.cn/gundong/201201/t20120130_509104393.shtml 日本富士山脚下连发地震 当地住民担心火山喷发 2012年01月30日19:57 高潇潇   中广网北京1月30日消息(记者高潇潇)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富士山是日本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活火山之一,每年都吸引大量的游客前往观赏。就在本月28日清晨,发生在富士山脚下的两次连续5级地震后,富士山温泉水的颜色发生了变色,引起了当地住民的恐慌。   1月28日清晨7点39分和43分,在日本富士山脚下的富士五湖,深18公里的地下,发生了2次连续的5级地震。据当地住民称,在3-4分钟之间,明显地感觉到大地的摇晃,持续时间很长。几家温泉酒店的经营者发现,地震后,温泉水的颜色发生了变化。一些住民开始担心,富士山会不会发生火山喷发。富士山温泉水变色和这次地震究竟有无关联?28日的地震是否会引发这座世界最大的活火山喷发?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火山学会副理事长刘嘉麒表示地震不一定引发火山喷发。   刘嘉麒:日本是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地震和火山有密切关系,但有时候地震并不一定是火山活动,现在发生这样的地震活动的话不一定就引起火山的喷发,但是要加强监测,水的颜色可能与地震有关系的,因为有的地震地下水状态要改变,有可能引起颜色的改变。   而日本气象厅地震海啸监视课长永井章28号表示,尽管这次地震与东海地震和富士山的火山活动没有什么关联性。但在未来一周的时间里,可能还会有余震发生。 (来源:中广网) http://world.people.com.cn/GB/157278/16972997.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197 次阅读|1 个评论
2012-2014年: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热度 3 杨学祥 2012-1-28 05:57
2012-2014年:日本强震可能连续发生 杨学祥 2012年1月,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最新报告23日预测,日本首都东京4年内发生直下型里氏7级地 震的概率为70%。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先前预测,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 为70%。 日本东京大学等27日宣布,在纪伊半岛海域的南海海沟发现了长约200公里的大规模海底活断层 ,该断层或曾引发过大地震,一旦产生活动有可能引发里氏8级地震。   日本去年3月11日发生9级地震后,关于日本持续发生强震的报道接连不断。最早的报道是我们 关于印尼苏门答腊2004、2005、2007年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的统计规律。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 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 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11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9及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1957、1964、1965年阿拉斯加半岛 发生3次,1923、1952年堪察加半岛发生2次。日本是一个典型的岛国,后续特大地震不得不防。 根据统计规律,2012-2014年日本将连续发生8.5级以上强震;2014年前后,北美洲发生9级以上 特大地震的可能性最大,不排除日本和南美洲发生的可能性。 相关新闻: 日本南海海沟存200公里活断层 或曾引发8级强震 2012年01月27日22:45来源:中国新闻网 复制链接 打印   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消息,日本东京大学等27日宣布,在纪伊半岛海域的南海海沟 发现了长约200公里的大规模海底活断层,该断层或曾引发过大地震,一旦产生活动有可能引发里氏 8级地震。   实施调查的东京大学副教授朴进午表示:“断层的错位很可能引发大规模海啸。考虑到断层长 达200公里以上,有必要重新研究防灾对策。”   朴进午对海洋研究开发机构实施的海底声纳探测数据进行了分析,在纪伊半岛南端的潮岬西侧 海底发现了海洋板块与大陆板块之间存在着断层。该断层与潮岬东侧海底的活断层相连,可确认的 长度约200公里。   该断层过去的活动次数和时期尚不明确,但从地形特征等来看,它有可能引发了1707年里氏8.6 级的宝永地震。 (责任编辑:UN607) http://news.sohu.com/20120127/n333029862.shtml 报告预测日本东京4年内发生7级地震概率为70%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24日08:07 北京日报   新华社专电 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最新报告23日预测,日本首都东京4年内发生直下型里氏7级地 震的概率为70%。   日本政府地震调查研究推进本部先前预测,东京30年内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日本去年3月发生里氏9级地震后,日本气象厅观测数据显示,至去年12月,东京及周边地区里 氏3级至6级地震发生次数大约是先前的5倍,平均每天1.48次。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一个小组按地震 活动状况推算,今后4年内东京发生直下型7级地震的概率为70%。   气象厅解释,地震学对直下型地震没有明确定义,通常指震源直接位于都市地下的地震;震级 达到6级以上会导致严重灾害。   日本政府预测,如果东京湾北部发生7.3级地震,可能致死5300人至1.1万人,经济损失112万亿 日元(约合1.5万亿美元)。   地震研究所研究小组成员平田直教授说,去年3月地震产生的影响将“长期存在”,“民众应当 意识到,震灾以后,日本列岛处于容易发生大地震的状态,应做好准备”。 http://news.sina.com.cn/w/2012-01-24/080723841164.shtml 日本关东发生5.1级地震 东京市中心有震感 2012-01-27 14:47:00 来源: 中国新闻网(北京) 有67人参与 手机看新闻 转发到微博(0) 中新网1月27日电 据“中央社”报道,日本气象厅指出,北京时间27日中午,日本关东地区观测到 里氏5.1级的地震,当局没有发布海啸预警。 北京时间中午12时19分,日本关东地区观测到规模5.1级地震,震中在千叶县东方外海,深度10公里 。 日本放送协会(NHK)还播放紧急地震速报,呼吁民众提高警觉。 茨城县北部与南部、枥木县南部、千叶县东北部与西北部有震感。东京的市中心也感受到摇晃。 (本文来源:中国新闻网 ) 责任编辑:NN084 http://news.163.com/12/0127/14/7OPJBC0J00014JB6.html 日本专家预测地震:东京9月可能发生8级以上强震 已有 19558 次阅读 2009-9-5 10:4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地震周期 日本专家预测地震:东京9月可能发生8级以上强震 杨学祥 根据我国的统计资料,1889-1978年,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18次。在1889-1924年“拉马 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 马德雷”“冷位相”及其边界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2000年 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2005、2007年印尼苏门答腊连续发生8.5级以上地震3次。 根据国外的统计资料,20世纪以来8.5级地震在1900-1924年发生2次,1925-1946年发生1次, 1947-1976年发生7次,1977-2000年发生0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 冷位相时期,在2004-2007年已发生3次8.5级以上地震。2004-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 统计表明,强拉尼娜现象周期性发生、8.5级以上强震的周期性发生、中国南方和北方严重低温 冻害的周期性发生、南极海冰增长的周期性发生、飓风和台风增强的周期性发生、世界粮食危机的 周期性发生以及流感世界大流行的周期性发生,都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地球自转加速度约每四年就有一次突然的变化不仅与最强和较强潮汐相对应,而且与1952年、 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相对应。 20世纪所有4场特大地震都发生在12年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 拉斯加安德烈亚诺夫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 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它们与地球转速季度平均值变化的转折点1957.79,1961.93和 1965.61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 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2000- 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7年左右,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 2014年,2018年)每一年及其前一年都是特大地震可能发生年。2004年12月26日爆发的印尼地震海 啸并非偶然,它和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一样,拉开了特大强震集中爆发的序幕 。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 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 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由于2010年、2014年、2018年1月2日为月亮近地点,与地球近日点1 月3日或4日相差不过2天,叠加后的最强潮汐和较强潮汐强度相对较大,激发出的特大强震也会相当 强烈。 特大地震接连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发生有明确的地球物理学意义:经过23年拉马德雷暖位 相全球迅速变暖,海平面上升使海洋地壳负载加大,导致海洋地壳的重力均衡运动,强震频发又使 海底冷水上翻,导致全球气候变冷 。郭增建指出,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 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 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 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海震 。 2004-2018年: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相关资料可以在科学 网找到 。 结论: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强震、台风、热带风暴、飓风、流感的世界大流行等构 成一个环环相扣的灾害链,我们必须高度关注。由于沿海地区人口密集,忽视2004~2018年特大地震 频发期和热带风暴、台风、飓风进入活跃期,将带来比天灾更严重的灾难。 根据前一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特大地震发生特征,2010年及其前一年、2014年(可能的拉尼 娜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年)、2018年(可能的厄尔尼诺年)及其前一年(可能的拉尼娜 年)爆发特大强震的可能性大。 9级特大地震的地域特征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发生了 9级特大地震,能量在继续积累。绕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越南和日本可能是下一个目标。 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5355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684 次阅读 2011-3-22 06:26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1次,在1889-1924年发生6次( 国外资料1900-1924年2次),在1925-1945年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发生11次(7次),在 1978-2003年发生0次(0次),在2004-2007年已发生5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 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年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 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见表1)。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 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2006年,2010年,2014年,2018年,2022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 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 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12次,平均每年0.55次(见第六章6.3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 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 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 表1 全球1890-2011年8.5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 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 2007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3次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3月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 ,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 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1 米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 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9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 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 是在今后一周到2-3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 - 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8.5级。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18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35(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2007,1(3):1-8。 本文引用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7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印尼专家预测雅加达8.7级地震:共同的预见
热度 3 杨学祥 2011-5-18 07:35
印尼专家预测雅加达8.7级地震 官员吁勿恐慌 2011年05月17日 15:24:07  来源: 中新社   中新社雅加达5月17日电(记者 顾时宏)印尼西爪哇省长艾哈迈德17日呼吁市民不要因为专家预测雅加达可能发生8.7级地震而过度恐慌。   据此间媒体报道,上周日,印尼社会赈灾部门专家安迪在题为“印尼灾难和历史”的研讨会上说,雅加达极有可能发生里氏8.7级大地震。    安迪指出,自2004年印尼亚齐发生地震海啸浩劫后,人们开始相信印尼具有发生大地震的可能。迄今,印尼专家预测苏门答腊断层、冷邦挪动及巽达海峡3个地震带可能会发生大地震。由于雅加达处于巽达海峡地震带,并储蓄了1700年的巨大能量要释放,因而预测雅加达可能发生8.7级地震。   艾哈迈德当天说,他赞赏地震专家的预警,对地震不可掉以轻心,但要求市民保持冷静,因为没有人能够预测何时会发生地震。   与此同时,印尼国会有议员批评安迪发出这样的预测,希望公开这样的预测应持谨慎态度,不要引发公众恐慌。(完)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1-05/17/c_121426589.htm 下一次9级特大地震在哪里的一个回答:寻找地震空区 2011-3-14 05:34 1952年、1957年、1960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分别在俄罗斯勘察加、美国阿拉斯加、智利、美国阿拉斯加,集中在亚洲东北、美洲西部的环太平洋地震带,近似为沿环太平洋地震带顺时针旋转。日本是地震最频繁的国家,但在表1中,日本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根据地震空区理论,9级地震发生在日本是长期能量积聚的结果,日本等待东海大地震超过了一个半世纪,今后至少会有同样长的相对平安的岁月。离1923年关东大地震已经88年过去了,离上次1854年东海大地震也已经150多年过去了。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人说得好:日本人终于放心了。 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的9级特大地震,填补了亚洲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9级地震的空白,除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环太平洋地震带外,近百年的9级以上特大地震在环太平洋地域上已完成一个循环。 亚洲东南部和澳大利亚东部太平洋地震带是9级特大地震的空区,存在发生9级以上特大地震的风险。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2124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已有 8698 次阅读 2008-6-1 10:00 下一次大震在哪里:8级以上大震趋势分析 杨学祥,杨冬红 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 。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次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1 2001-2008年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 。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 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87 全球8.5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已有 512 次阅读 2011-3-22 06:26 |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 | 系统分类: 论文交流 | 关键词:特大地震 地震活跃期 拉马德雷 统计特征 推荐到群组 全球 8.5 级以上大震的统计特征:在海岛连续发生 杨学祥,杨冬红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5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国外数据低于 9 级)、 1960 年、 1964 年 4 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见表 1 )。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06 年,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见第六章 6.3 节)。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表 1 全球 1890-2011 年 8.5 级以上地震表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1 1960-03-22 智利 9.5 2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4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5 2011-03-11 日本 8.9-9.0 6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7 2010-02-27 智利 8.8 8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9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10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11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12 1922-11-11 智利 8.5 13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14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15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16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除了 8.5 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 9 级地震发生后, 8.5 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 2004 、 2005 、 2007 年的连续 4 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 3 次 8.5 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俄罗斯报》网站 3 月 18 日报道:俄罗斯科学院地震问题科学委员会主席根纳季•索博列夫认为,日本沿岸再次发生强烈地震的可能性很大。因为这次在发生强震时,欧亚大陆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对位移很大——估计有 1 米 左右,而震中边缘仍有未破坏的地段。这意味着,应该会再次发生地震。经验表明,它的烈度越大越好。如果说第一次地震的震级达到里氏 9 级,那么下一次最好不低于 8.5-8.6 级。而现在是此后的地震还没有超过 7 级,由此可见,地壳应力仍然很大。所以,很可能再次发生强震,尽管烈度不会有第一次那么大,且位置将在第一次的偏北或偏南方。至于时间,应该是在今后一周到 2-3 个月之内。总而言之,必须时刻保持警惕。 http://news.ifeng.com/world/special/ribendizhen/content-0/detail_2011_03/19/5249523_0.shtml 日本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性大:不低于 8.5 级。 2011-3-19 1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4156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杨冬红,安刚,沈柏竹。连续 18 年“暖冬”终结的原因。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5 , 35 (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论文集): 137-140 2. 杨冬红,杨学祥。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 , 1 ( 3 ): 1-8 。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2500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4381 次阅读|4 个评论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发生4.2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地震统计特征对比
热度 2 杨学祥 2011-3-7 05:32
全球视图 http://www.ceic.ac.cn/eq_detail2.jsp?id=109134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发生4.2级地震 来源:新华网 2011年03月07日03:56   新华网北京3月7日电 据中国国家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3月7日1时51分,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北纬39.0度,东经111.7度)发生4.2级地震,震源深度约5公里。 (责任编辑:UN017) http://news.sohu.com/20110307/n279683946.shtml 智利发生6.2级地震 2011-03-07 02:20:00 来源: 海南日报(海口) 跟贴 0 条 手机看新闻 据新华社圣地亚哥3月6日电 (记者赵燕燕)当地时间6日上午9时31分左右,智利北部边境地区发生里氏6.2级地震,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报告。 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测定,此次地震震源深度为87.8公里。 作者:赵燕燕 (本文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 ) http://news.163.com/11/0307/02/6UGQSCNT00014AED.html 南大西洋南桑德韦奇群岛发生6.6级地震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06日23:11 新华网   新华网快讯:据美国地质勘探局地震信息网消息,位于南大西洋的南桑德韦奇群岛格林尼治时间6日14时32分(北京时间6日22时32分)发生里氏6.6级地震。 http://news.sina.com.cn/w/2011-03-06/231122063654.shtml 震中 发震时刻 震级(M) 纬度(°) 经度(°) 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地图 2011-03-07 01:51:36 4.2 39.0 111.7 5 山西省忻州市五寨县 地图 2011-03-06 22:32:36 6.5 -56.1 -27.2 9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地图 2011-03-06 20:50:57 3.1 32.4 91.0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 地图 2011-03-06 03:24:39 3.7 32.9 92.0 10 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交界 地图 2011-03-06 02:31:02 3.7 31.3 103.6 18 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交界 地图 2011-03-05 04:16:53 3.8 43.9 87.1 9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昌吉市 地图 2011-03-04 09:01:14 3.7 32.1 94.5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巴青县 地图 2011-03-03 23:08:20 3.4 32.5 105.1 20 四川省广元市青川县 地图 2011-03-03 15:54:26 4.1 33.8 101.1 7 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玛曲县交界 地图 2011-03-03 10:41:25 3.1 39.0 75.2 4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2 19:43:15 3.0 34.2 104.9 7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地图 2011-03-02 09:18:34 4.2 39.0 75.2 7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克陶县 地图 2011-03-01 15:13:49 3.7 28.2 104.9 20 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珙县、长宁县交界 地图 2011-03-01 00:32:24 3.1 32.8 92.1 10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安多县、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交界 http://www.ceic.ac.cn/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已有 547 次阅读 2011-2-20 11:38 2011年3月潮汐组合:倒春寒可能性很大 杨学祥 2011年1-5月,月亮近地潮和日月大潮的间隔时间不超过3天,为强潮汐时期。2011年3月是第三个强潮汐月,倒春寒发生的可能性很大,严防强寒流的爆发。 潮汐组合A:2011年3月5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强度较大,同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两者最强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6日为月亮远地潮,比近地潮减弱35%。 潮汐组合B:2011年3月13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3.82247度,同日为日月小潮(上弦),两者强叠加,潮汐南北摆动幅度变大,强度相对变弱。 潮汐组合C:3月19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8度,20日为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21日为春分,日、地、月在赤道面成一线排列,四种天文奇点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大,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D:3月26日为日月小潮(下弦),25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极大值南纬23.71727度。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变弱,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变大。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集中,潮汐组合个数减少,变化幅度增大,容易激发突发事件,倒春寒和沙尘暴发生的可能性增大。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4789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17883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2010-10-9 05:3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拉马德雷,地震周期,统计特征法,地震活跃期 推荐到群组 中强地震频发和潮汐组合:关注地震的统计特征 杨学祥 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与潮汐组合对应,10月6日3.3 级地震发生在吉尔吉斯斯坦、4.5 级地震发生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4.3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交界,7日3.4 和4.4 级地震发生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尔木市,8日3.7 级地震发生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汶川县、6.4 和6.1级地震发生在安德烈亚诺夫群岛附近海域、6.2 级地震发生在印尼哈马黑拉岛附近海域、3.6 级地震发生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地震频发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统计对应性。 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50次,平均每年1.73次,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12次,平均每年0.55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3倍以上。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2001年昆仑山口8级地震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2000-2035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 对过去的一些数据分析后发现,1952年,1957年、1960 年、1964年4场9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中的前17年。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后,在2004年12 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就发生了9.1级强地震,并造成了27万的人员伤亡。其后,2005年3月29日和2007年9月12日印尼苏门答腊又连续发生两次8.5级地震,2010年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地震,强震频发已经成为事实。 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7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10年发生20次(包括两次8级以上地震),后10年发生20次,中间10年发生10次,前后10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更值得关注的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1】。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4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太平洋十年涛动亦称“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20世纪4次9级以上特大地震都发生在一个很短的时期内:1952年11月4日堪察加发生9级地震,1957年3月9日阿拉斯加阿留申群岛发生9.1级地震,1960年5月22日智利发生9.5级地震,1964年3月28日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海峡发生9.2级地震。1952-1964年特大地震首发年滞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首发年5年,2004年12月26日印尼9级特大地震滞后2000-2035年拉马德雷冷位相约4年,按此数字特征,2010、2014、2018年及其后一年,发生特大地震的可能性就很大,最大潮汐和地球自转也有准四年周期。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2】。 2010年2月27日智利8.8级地震第一次验证了特大地震的活动规律,这一规律还需更多数据的验证【3】。 中国首席地震预报专家孙世鋐最近指出,我觉得根据过去100年的地震历史的资料的分析,现在这个状态有可能进入一个地球的地震频发的这么一个时代。我们回顾一下,20世纪100年前60年,全球发生8.5级以上地震是7次,也就是从1964年的阿拉斯加8.5级地震以后,在之后的四五十年里面,全球就没有发生一次8.5级地震,就是说显示出来,这种强地震,尤其是特大地震,它是在某些时代发生,某些时代相对比较平静。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已经变为地震专家的共识。 值得关注的统计特征是,除台湾外,前10年强震多发生在中西部,后10年东部地区也有强震发生,如1975年辽宁海城地震和1976年河北唐山地震。中间10年中国东部开始出现7级以上地震。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0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和中国7级以上地震频发。进入中间10年后,特别是在后10年,应加强中国东部地区的地震监测。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1947年至1999年中国7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3. 杨学祥,杨冬红. 智利地震发生后的形势和今后我们的任务. 发表于 2010-3-3 7:17:40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9914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71227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598 次阅读|5 个评论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10-12-30 09:03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 水利部部长陈雷最近指出,十一五时期,我国洪涝干旱灾害多发并发重发,灾情之重历史罕见,救灾难度前所未有。我们成功抵御了 2006 年川渝百年未遇的旱情、 2009 年北方冬麦区大范围的干旱、 2010 年西南特大干旱,有效应对超强台风的袭击,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经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夺取了汶川水利抗震救灾斗争的重大胜利,妥善化解了唐家山 105 处堰塞湖风险,及时抢修玉树震损水电工程,完成舟曲堰塞湖应急处置和白龙江淤堵疏通任务 。 统计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干旱、洪涝、飓风伴随拉尼那、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 2004 年底的印尼地震海啸和今年年初的低温暴雪冻害是自然界对人类发出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 。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自然灾害呈链状相互连接,彼此激发,为人类预防预测灾害提供预兆和信号。 1. 地震灾害 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亦称太平洋十年涛动,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当拉马德雷现象以暖位相形式出现时,北美大陆附近海面的水温就会异常升高,而北太平洋洋面温度却异常下降。与此同时,太平洋高空气流由美洲和亚洲两大陆向太平洋中央移动,低空气流正好相反,使中太平洋海面升高。当拉马德雷以冷位相形式出现时,情况则完全相反。中太平洋海面反复升降导致地壳跷跷板运动,引发强烈的地震活动。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2 次。在 1889-1924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6 次,在 1925-1945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 11 次,在 1978-2003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 0 次;在 2004-2008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 4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2. 台风和飓风灾害 2007 年以来,登陆我国的台风增多,时间、地点比较集中,造成损失较大,部分地区重复受灾,损失严重。中国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登陆台风急剧增多。 近 60 年的数据记录中,飓风的出现存在一个周期性模式。据美国《科学》杂志报道,上一次的飓风高活动期是从 1926 年到 1970 年,曾重创美国东海岸和加勒比海地区。从 1970 年到 1994 年飓风转入低活动期。 1995 年,新一轮的飓风高活动期开始。 由此可以看到一个明显的规律:从拉马德雷暖位相转到冷位相,飓风为高活动期,从拉马德雷冷位相转到暖位相,飓风转入低活动期,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物理机制也很明显。 1995-2030 年是拉马德雷从暖位相转入冷位相,飓风活动重新进入高活动期。 3. 低温 全球 20 世纪初的低温期、 30-40 年代的增暖、 50-60 年代的低温和 80 年代后的迅速增暖,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一一对应。我国连续 18 年暖冬的终结是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和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的自然结果。 强震频发与低温冻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巨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 20 年。 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海震。飓风产生于海洋表面高温,最终导致深海冷水上翻,海洋表面降温,其降温的物理机制也很明显。伴随拉马德雷冷位相中地震和飓风的增强,近 20 年内全球气温将逐渐变冷。 历史记录表明,在拉马德雷的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年(拉尼娜年)易发生严重低温冷害。( 1954-1955 )、 1957 、( 1964 )、 1969 、 1972 、 1976 、 1977 年中国发生的严重低温冷害恰好在 1947 年至 1976 年拉马德雷的冷位相。 4. 流感 最近研究表明,流感爆发年有以下 8 大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为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低温冷夏年, 20 世纪 50-70 年代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 m 或峰年 M , m+1 年或 M+1 年;第 7 大特征是当年为冬季或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第 8 大特征是湖南严重冻害发生后 1-4 年世界流感大流行。后三次流感世界爆发都满足这两个特征。湖南严重冻害是世界流感大流行的前兆。 2009 年 4 月爆发的甲型流感验证了这一预测。 我们在 2010 年 9 月 14 日 指出, 2009 年为太阳黑子谷年,流感暴发强度远小于预期; 2012-2013 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年,流感暴发强度可能在 2012-2013 年增强,人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太阳活动对流感爆发的影响人们早就发现。在太阳黑子谷年,太阳活动减弱,辐射出的紫外线也减弱,这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滋生和繁殖(旧病毒复发);在太阳黑子峰年,太阳活动增强,辐射出的紫外线增加,有利于微生物和病毒的基因变异(新病毒产生)。这是流感大流行一定发生在太阳黑子极值年的原因。由于在太阳黑子峰年爆发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病毒基因变异,所以强度大,危害重,如 1918-1919 年、 1957-1958 年和 1968-1969 年;由于太阳黑子谷年的流感大流行起因于旧病毒复发,所以强度小,危害轻,如 1900 年和 1977 年。这是后两次流感大流行被人们忽略的原因。 5. 干旱与洪涝 强潮汐有 11 年、 18.6 年和 22 年周期,它们与气候现象循环的记录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周期为 18.6 年的潮汐变化、构造运动和气象灾害的对应关系也非常明显,它可以说明 2005-2007 年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和 2014-2016 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所面临的强震和旱涝灾害的可能性。 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 1941-1943 年(河南大旱)、 1959-1960 年(山西大旱)、 1977-1978 年 ( 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 ) 、 1995-1997 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 4-5 年大旱);月亮赤纬角最大时,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 1931 年(长江、淮河特大水灾)、 1932 年(松花江特大水灾)、 1933 年(黄河特大水灾)、 1951 年(辽河特大水灾)、 1968 年(珠江、闽江、湘江、赣江大洪水)、 1969 年(新安江、分水江流域及嫩江中游大水)、 1986 年(辽河大水)。 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大值时期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组成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潮汐导致灾害多发;两个月亮赤纬角极小值时期和一个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组成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潮汐强度变小导致全球加速变暖。 6. 证据和结论 美国媒体于 2010 年 12 月 19 日 发表文章,盘点 2010 年在全球发生的自然灾害。文章指出, 2010 年是名符其实的灾难之年,共有 26 万人在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中丧生,全球直接经济损失超过 2220 亿美元,创下近 40 年来的最惨烈纪录。 据世界卫生组织( WHO )统计,截止至 2010 年 11 月 30 日 ,全球共有 25 万人在自然灾害中丧生,而考虑到海地等国家仍在灾难的笼罩之中,这一数字在年底必将突破 26 万大关。在 2009 年,全球因自然灾害而丧生的人数仅为 1.5 万,尚不到今年的十分之一。 2010 年造成最多人死亡的自然灾害分别是海地大地震、俄罗斯大火和巴基斯坦洪水,发生在智利、土耳其和中国的地震和泥石流也使这些国家蒙受巨大损失。此外,印度尼西亚火山连续爆发、席卷整个东南亚的台风鲇鱼都是往年极少见到的大型灾难。这些灾害共造成了 2220 亿美元的经济损失,比整个香港的经济总和还要多 。 据联合国提供的数字, 2008 年全球有 23.6 万人在 300 多起自然灾害中丧生,这一数字在过去十年中仅次于印度洋海啸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其中纳尔吉斯飓风在缅甸造成了 13.8 万人的死亡,中国四川汶川大地震造成 8.7 万人死亡,这两场灾害的死亡人数就占全年因灾总死亡人数的 93% 。 2008 年全球受灾人口有 2.13 亿,其中中国冰冻灾害受灾人口 7700 万人,四川地震受灾 4600 万人。 2008 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是 1810 亿美元,其中中国四川地震造成的损失 850 亿美元,就占了约一半。居第二位的是艾克飓风在美国造成的 315 亿美元损失。中国南方冰冻灾害造成了 210 亿美元损失居第三位。这些数据表明,中国是多灾且因灾遭受损失最严重的国家。 2009 年全球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世界卫生组织 40 年来第一次把传染病警戒级别升至最高级别六级。面对自然灾害,早预警、早行动已经成为全球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概念 。 世界知名再保险公司德国慕尼黑再保险公司 2009 年 12 月 29 日 发布公报说, 2009 年全球大型自然灾害虽有所减少,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死亡人数也显著下降,但自然灾害的总量却有所上升,气候变化造成的影响不可低估。公报显示, 2009 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约为 500 亿美元,仅为上年的四分之一。其中,全球保险行业需赔偿 220 亿美元,相比上年的 500 亿美元大幅下降。由于大型自然灾害数量减少,相比 2008 年 22 万人死于自然灾害的庞大数字, 2009 年天灾造成的死亡总人数为1万人左右,其中死亡人数最多的是9月份印度尼西亚西苏门答腊省附近海域的地震,有近 1200 人死亡 。 从气候的自然条件来说, 2006 年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 2007 年发生拉尼娜事件, 2009 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0 年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1-2012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3-2014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5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 2016-2017 年可能发生拉尼娜事件, 2018 年可能发生厄尔尼诺事件。这个时段是流感爆发和南亚强震发生的危险期,应加强预防和监控。任何侥幸心理和麻痹大意都将造成巨大的灾难。 2000 年,拉马德雷已经进入冷位相,这表明,今后 20 年内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发生后,全球强震和我国低温冷害的发生几率也随之增加。 2007-2008 年的拉尼娜事件在 2008 年 1 月给中国南方带来罕见的冰雪冻灾, 2010-2011 年的拉尼娜事件导致 2010 年 12 月欧美暴雪破历史记录, 2009-2010 年的厄尔尼诺事件致使低温暴雪袭击北半球。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低温冻害频发时期。 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参考文献 1. 水利部部长:十一五期间洪涝干旱灾情历史罕见。 2010 年 12 月 30 日 05:08 人民网 - 人民日报。 http://news.sina.com.cn/c/2010-12-30/050821731292.shtml 2.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 683 期)。 2008 年 3 月 2 日 第五版。 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3. 杨学祥。 2010 年为世界灾害年:现实、预测和展望。发表于 2010-12-21 7:17:19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5617 4. 王欣。美媒称 2010 为自然灾害之年 26 万人丧生创 40 年新高。 2010-12-20 10:35 环球网。 http://world.huanqiu.com/roll/2010-12/1355613.html 5. 范筱。金融危机及突发事件导致 2009 年国际形势动荡。 2009-12-24 11:06 新民网。 http://news.xinmin.cn/rollnews/2009/12/24/3147751.html 6. 周谷风。统计显示 2009 年全球天灾总量上升 损失减少。 2009 年 12 月 30 日 13:23:48  来源:新华网。 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09-12/30/content_12728614.htm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6588 次阅读|3 个评论
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 2010-12-30 04:15
地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杨学祥 地震专家孙士在 2011 年 1 月 1 日 即将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 1 期上发表文章:《全球地震进入相对活跃期》。 他指出,我们判断当前是否进入强震活跃时期主要有两点:一是强震的活动水平是否明显高于以往百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 8.5 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度和强度。二是依据全球的地震能量释放是否出现明显加速,只有当能量释放形成加速的状态,才能确定其后的状态是增强还是减弱。实际情况是 : 自 1960 年智利 8.6 级与 1964 年阿拉斯加 8.5 级地震后的 40 年间 , 全球没有发生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处于一个地震活动相对低的水平。而自 2004 年开始至 2010 年 , 在短短 6 年内发生了 2004 年 12 月印尼 8.7 级、 2005 年 3 月印尼 8.5 级、 2007 年 9 月印尼 8.5 级与 2010 年 3 月智利 8.8 级地震 , 地震的强度与频度都明显增强 , 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加速迅猛。截止到 12 月 15 日 ,全球已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26 次,远高于近百年来的年均 18 次 。 2006 年以来,我们多次提出以 8.5 级以上地震发生次数为全球地震活跃期的判别标准,并发现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与 8.5 级以上地震活跃期的对应关系。   拉马德雷( 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 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890 年― 1924 年,而暖位相发生在 1925 年― 1945 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946 年― 1976 年,而暖位相发生在 1977 年― 1999 年 。 2000 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 Lamadre 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 El Nino 和 La Nina 的母亲。其形成原因尚待研究。为叙述简便,文中太平洋十年涛动也用拉马德雷表达。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这是 20 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 2010 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2001 年发生昆仑山以西 8.1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汶川地震, 2008 年新疆于田发生 7.3 级地震, 2010 年 04 月 14 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 7.1 级地震,也验证了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预测。 北京时间 2010 年 04 月 14 日 07 时 49 分 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 北纬 33.1 ,东经 96.7) 发生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33 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 04 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 2009 年 7 月 15 日 至今的 9 个月以来,全球发生 7 级以上地震共 24 次,平均每月 2.6 次;相比 20 世纪百年每年 19 次,每月 1.6 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 7.7 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 9 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 6 次。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 (8 级或 8.5 级以上 ) 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 。 截止到 12 月 15 日 ,全球已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26 次,远高于近百年来的年均 18 次 ( 截止 12 月 30 日 , 2010 年已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28 次 ) ,地球已经进入地震相对活跃期 。 自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和海啸以来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的统计规律正在得到证实 。 参考文献 1. 孙士。全球地震进入相对活跃期。 新华网 ( 2010-12-29 16:49:53 )来源: 2011 年 1 月 1 日 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 1 期。 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0-12/29/c_13669517.htm 2. 杨修群 , 朱益民 , 谢 倩 , 等 .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的研究进展 . 大气科学 , 2004, 28(6): 979-992. 3. 吕俊梅 , 琚建华 , 张庆云 , 等 .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 ENSO 循环的特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005, 10(2): 238-249. 4. Zhang Y, Wallace J M, Battisti D S. ENSO-lik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1900-93 . J. Climate, 1997, 10:1004-1020. 5. Mantua N J, Hare S R, Zhang Y, et al. A Pacific ingterdecadal climate oscillation with impacts on salmon production .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7, 78: 1069-1079.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 国际地震动态 . 2005, ( 12 ): 37-43 7.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21 ( 3 ): 1023-1027 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 西北地震学报 .2006,28 ( 1 ): 95-96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 . 见:高建国主编 , 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气象出版社 ,2007 : 205-209.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11.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2. 杨学祥。 1947 年至 1999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13. 杨学祥。 1947 年至 1999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续)。发表于 2010-4-14 6:07: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765 14. 专家: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 进入地震活跃期。 2010 年 04 月 14 日 21:46 新浪嘉宾访谈。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14/214620075028.shtml 15. 中国地震台专家: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 2010 年 04 月 14 日 11:16 人民网。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11620072452.shtml 16. 杨学祥。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刊发时间: 2010-04-15 09:47:2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4/15/content_1094706.htm 附件: 全球地震进入相对活跃期 新华网 ( 2010-12-29 16:49:53 ) 来源: 《环球》杂志 海地地震致严重伤亡 强震频发震撼世界    2010 年,全球地震频发,发生在海地首都太子港、智利首都圣地亚哥、中国青海玉树和印尼西苏门答腊的四场强震造成了人员、财产的重大损失,震撼世界。    1 月 12 日 ,加勒比岛国海地发生里氏 7.3 级强烈地震,震中位于首都太子港西南约 16 公里 处,造成 11.3 万人丧生; 3 月 27 日 ,智利首都圣地亚哥西南 320 公里 的马乌莱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8.8 级地震,造成 708 人死亡。地震引发的海啸在智利南部岛屿造成严重破坏; 4 月 14 日 ,中国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 7.1 级,造成 2698 人遇难; 10 月 25 日 ,印尼西苏门答腊省明打威群岛附近海域发生里氏 7.2 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近 450 人死亡,上万居民无家可归。 孙士    2010 年,全球地震频发、灾难巨大。 1 月 13 日 海地 7.3 级地震,造成 11.3 万人死亡, 19.6 万人受伤; 3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造成 708 人死亡,地震引发的海啸给智利南部岛屿造成严重破坏; 4 月 14 日 中国玉树 7.1 级地震,造成 2698 人死亡, 1.2 万余人受伤; 10 月 25 日 印尼苏门答腊 7.3 级地震,地震引发海啸,造成近 450 人死亡,上万居民无家可归   截止到 12 月 15 日 ,全球已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26 次,远高于近百年来的年均 18 次。据瑞士再保险公司估计, 2010 年全球自然灾害已夺走 26 万人的生命,其中大多数来自地震。   面对 2010 年的地震活动,人们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全球地震活动是否已进入一个活跃期?   我们知道在地球演化过程中,无论是地壳运动还是地震活动,都表现出强弱交替的现象,也就是说,在这时期活动强烈,而在另一时期活动较弱。因此,地震活动的强弱,是否处于活跃时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我们判断当前是否进入强震活跃时期主要有两点:一是强震的活动水平是否明显高于以往百年的平均水平,尤其是 8.5 级以上巨大地震的频度和强度。二是依据全球的地震能量释放是否出现明显加速,只有当能量释放形成加速的状态,才能确定其后的状态是增强还是减弱。实际情况是 : 自 1960 年智利 8.6 级与 1964 年阿拉斯加 8.5 级地震后的 40 年间 , 全球没有发生一次 8.5 级以上地震,处于一个地震活动相对低的水平。而自 2004 年开始至 2010 年 , 在短短 6 年内发生了 2004 年 12 月印尼 8.7 级、 2005 年 3 月印尼 8.5 级、 2007 年 9 月印尼 8.5 级与 2010 年 3 月智利 8.8 级地震 , 地震的强度与频度都明显增强 , 全球地震能量释放加速迅猛。截止到 12 月 15 日 ,全球已发生 7 级以上地震 26 次,远高于近百年来的年均 18 次。 来源: 2011 年 1 月 1 日 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 1 期 http://news.xinhuanet.com/globe/2010-12/29/c_13669517.htm 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时间: 2010-04-15 10:55: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发表评论 关键词: 全球地震活动 年代际 PDO ENSO 事件 印尼地震 内容摘要 :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7,1 ( 4 ): 5-12.1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 . 见:高建国主编 , 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气象出版社 ,2007 : 205-209.   近十年研究发现, El Nino 和 La Nina 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 Pacific Decadal Oscillation ,缩写为 PDO )密切相关 。 PDO 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 ENSO 事件的频率和强度。 1976-1977 年北太平洋出现了一次显著的气候年代际突变现象,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人们才开始对引起这种现象原因予以关注 。   拉马德雷( Lamadre )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在气象学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 PDO ),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 Lamadre 已经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890 年― 1924 年,而暖位相发生在 1925 年― 1945 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 1946 年― 1976 年,而暖位相发生在 1977 年― 1999 年 。 2000 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 Lamadre 是西班牙语母亲的意思,即她是 El Nino 和 La Nina 的母亲。其形成原因尚待研究。为叙述简便,文中太平洋十年涛动也用拉马德雷表达。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1 次,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国外资料 1900-1924 年 2 次),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7 次),在 1978-2003 年发生 0 次( 0 次),在 2004-2007 年已发生 3 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 2000 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952 年、 1957 年、 1960 年、 1964 年 4 场 9 级以上特大地震就发生在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 17 年, 2000 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发生,特大强震可能发生在第六次最强和较强潮汐重复时期( 2010 年, 2014 年, 2018 年, 2022 年)。这一预测符合最强和较强潮汐四年变化规律 。    2010 年 2 月 27 日 智利发生 8.8 级地震,这是 20 世纪以来发生的第五强地震,验证了我们关于 2010 年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 2001 年发生昆仑山以西 8.1 级地震, 2008 年 5 月 12 日 发生汶川地震, 2008 年新疆于田发生 7.3 级地震, 2010 年 04 月 14 日 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 7.1 级地震,也验证了我国进入地震活跃期的预测 。   我们在 2010 年 4 月 11 日 指出,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50 次,平均每年 1.73 次, 1977-1999 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 12 次,平均每年 0.55 次。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是拉马德雷暖位相的 3 倍以上。 2000-2035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又进入新的活跃期, 2001 年昆仑山口 8 级地震和 2008 年四川汶川 8 级地震是两个明确的强震频发的信号。 2000-2035 年不仅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也是中国 7 级以上地震频发时期。从 1947-1976 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我国 7 级以上地震发生情况来看,前 10 年发生 20 次(包括两次 8 级以上地震),后 10 年发生 20 次,中间 10 年发生 10 次,前后 10 年的地震相对频发值得关注 。   我们在 2010 年 4 月 14 日 6 点零 8 分指出, 1947 年至 1999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数据统计结果表明, 1-5 月和 7-8 月地震次数较多, 6 月和 9-12 月地震次数较少, 1 月和 7 月地震次数达到最大值。上半年地震次数为 33 次,下半年为 27 次,上半年多 6 次,地震活动较强烈 。   北京时间 2010 年 04 月 14 日 07 时 49 分 许,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 ( 北纬 33.1 ,东经 96.7) 发生 7.1 级地震,震源深度 33 千米 。在主震 7.1 级地震后,台网中心又监测到数十次的余震,最高余震震级达到 6.3 级。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预报处主任刘杰表示,玉树地震与汶川地震有很大关联,自 04 年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   针对这次地震,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孙士鋐接受了人民网记者的专访。他分析,从地质构造上看,玉树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地震。玉树地处青藏高原块体的中部,该板块的地质活动较为强烈,中强度以上的地震在历史上持续不断,因此玉树地震不是一个偶然的现象。台湾、青海今天相继地震,虽然属于不同板块,但是反应了全球地震活动进入高活跃期。   孙士鋐介绍,从 2009 年 7 月 15 日 至今的 9 个月以来,全球发生 7 级以上地震共 24 次,平均每月 2.6 次;相比 20 世纪百年每年 19 次,每月 1.6 次的平均记录高出不少。而 7.7 级以上地震的百年平均值是每年两次,而最近 9 个月内全球则发生了 6 次。   孙士鋐认为,地球进入高活跃期时段,对于是否后期会出现更强烈 (8 级或 8.5 级以上 ) 的地震,地震科研人员需要密切关注 。   参考文献    1. 杨修群 , 朱益民 , 谢 倩 , 等 . 太平洋年代际震荡的研究进展 . 大气科学 , 2004, 28(6): 979-992.    2. 吕俊梅 , 琚建华 , 张庆云 , 等 . 太平洋年代际振荡冷、暖背景下 ENSO 循环的特征 . 气候与环境研究 , 2005, 10(2): 238-249.    3. Zhang Y, Wallace J M, Battisti D S. ENSO-like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1900-93 . J. Climate, 1997, 10:1004-1020.    4. Mantua N J, Hare S R, Zhang Y, et al. A Pacific ingterdecadal climate oscillation with impacts on salmon production . Bull. Amer. Meteor. Soc., 1997, 78: 1069-1079.    5. 杨冬红 , 杨学祥 . 地震周期的数值估计 . 国际地震动态 . 2005, ( 12 ): 37-43    6. 杨冬红 , 杨学祥 , 刘财 . 2004 年 12 月 26 日 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21 ( 3 ): 1023-1027    7. 杨冬红 , 杨学祥 . 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 . 西北地震学报 .2006,28 ( 1 ): 95-96    8. 杨冬红 , 杨学祥 . 流感世界大流行的气候特征 .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 ( 3 ): 1-8.    9.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7,1 ( 4 ): 5-12.    10. 杨冬红 , 杨学祥 .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7,22 ( 5 ): 1680-1685.    11. 杨冬红 , 杨学祥 . 潮汐变化周期及其相关灾害链 . 见:高建国主编 , 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 气象出版社 ,2007 : 205-209.    12. 杨冬红 , 杨学祥 .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 沙漠与绿洲气象 . 2008,2(5): 1-10 13. 杨学祥 , 杨冬红 .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 《百科知识》 2008/07 上 , 8-9. http://www.jllib.cn/library/magazine/20080707k.htm 14. 杨学祥。 1947 年至 1999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发表于 2010-4-11 11:31:22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0914 15. 杨学祥。 1947 年至 1999 年中国 7 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续)。发表于 2010-4-14 6:07:53 科学网。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11765 16. 专家:玉树与汶川属同一个地块 进入地震活跃期。 2010 年 04 月 14 日 21:46 新浪嘉宾访谈。 http://news.sina.com.cn/c/sd/2010-04-14/214620075028.shtml 17. 中国地震台专家:玉树地震不是偶然现象。 2010 年 04 月 14 日 11:16 人民网。 http://news.sina.com.cn/c/2010-04-14/111620072452.shtml   (责任编辑:侯彦方)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15/content_1610187.htm 杨学祥。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刊发时间: 2010-04-15 09:47:26  光明网 - 光明观察。 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10-04/15/content_1094706.htm 杨学祥。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中国经济网。 2010 年 04 月 15 日 10:50 来源:光明网。 http://views.ce.cn/view/ent/201004/15/t20100415_21279463.shtml 杨学祥。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中国网。 2010-04-15 10:55:30  来源: 中国经济网。 http://news.china.com.cn/rollnews/2010-04/15/content_1610187.htm 杨学祥。自印尼海嘯起全球進入地震活躍期。 2010 年 04 月 15 日 10:50 來源:光明網。 http://big5.ce.cn/gate/big5/views.ce.cn/view/ent/201004/15/t20100415_21279463.shtml 杨学祥。自印尼海啸起全球进入地震活跃期。 2010-04-15 10:50:00 。中国日报网。来源:光明网。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cj/fxpl/2010-04-15/content_160159.html 台湾发生 6.6 级地震 专家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www.cnfol.com   2010 年 04 月 26 日 14:46  中金在线  查看评论   今早 10 点 59 分台湾兰屿东北方 190.4 公里 , 发生里氏规模 6.6 有感地震 , 台东成功、宜兰南澳、花莲矶崎 , 远到彰化市、台中大肚等地 , 最大震度均为 3 级。   地震专家预测: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据辽宁日报 3 月 18 日 报道, 2010 年仅前 3 个月,地球便遭遇了一连串的强烈地震。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杨学祥经深入研究分析后认为, 2000 年开始地球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2000-2035 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据他预测, 2030 年内,将有 5 次左右的巨大地震在以下地区发生:美国西部、旧金山、洛杉矶、海湾地区、台湾西北部、印尼、日本东京和日本东南海。   据 杨 教授介绍,有关数据显示: 1889 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 8.5 级的地震共 22 次。其中在 1889-1924 年发生 6 次 ( 国外数据是 4 次 ) ,在 1925-1945 年发生 1 次,在 1946-1977 年发生 11 次 ( 国外数据是 7 次 ) ,在 1978-2000 年发生 0 次,在 2000-2010 年已发生 4 次。其中, 2010 年已发生多次大地震: 1 月 12 日 海地 7.3 级地震, 2 月 27 日 智利 8.8 级地震, 2 月 27 日 琉球群岛 7.2 级地震, 3 月 4 日 高雄 6.7 级地震, 3 月 13 日 印尼 6.2 级地震 http://news.cnfol.com/100426/101,1281,7601950,00.shtml
个人分类: 科技点评|3926 次阅读|0 个评论
眼见为实和统计规律
hufeng 2010-11-20 19:38
前几天在野外研究蝗虫群体行为的时候,我设计了一个实验,想看一看蝗虫群体中的个体间如何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个体的选择。实验的设计很简单,就是在一个长方形的通道内,设置一个 Y 形的分叉口,看行进的蝗虫如何选择方向。其中的一个实验是在 Y 形分叉口的一个入口处放置了一些绿色的甲虫,这些甲虫是蝗虫的捕食者。但可惜的是,我的这些甲虫经过一夜的放置都死掉了。 在做实验的时候,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居然有一些蝗虫主动爬到了甲虫的附近,还有几只根本爬到了甲虫的身上,在那儿小憩一会儿。我把这个结果告诉了我们小组中的教授,他是研究蝗虫的专家了,他分析估计是蝗虫对静止的物体不敏感,所以根本不害怕静止的甲虫。这个说法倒是很符合我观察到的事实,我当时也就相信了这种说法。这个实验我做了好几轮,回来我把拍摄的实验录像粗略的看了一遍。在看录像的过程中,我发现,虽然有个别的甲虫根本不在乎这些死掉的甲虫,可是大部分的蝗虫似乎都选择回避甲虫,从而选择了另一个方向。当然,最终的结论还要等到统计数据后才能下。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单个人的所见所闻和由此形成的观念与科学上的统计数据以及后面所隐藏的统计规律的关系。 一个人由自己看见,听见或感觉到的意象而形成知识的过程是一个最自然的过程,这种认知模式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血液中。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婴儿学习语言,当这个婴儿不断听到父母在耳边重复的发音,他(她)发现,如果自己也尝试发出某一个音节,会得到父母极大的奖赏。如果在特定的情景下发出别的音节,父母的表现极为不同。于是,在这个婴儿的脑子内部,开始了学习语言的过程。我并非认为这套奖励-惩罚机制是婴儿学习语言的唯一途径,因为现在研究表明在婴儿的脑子内部先天的可能已经有了一些语法结构。即使是动物,也能够根据对环境的感受形成自己的某些知识。著名的例子比如俄国生理学家巴浦洛夫关于狗的条件反射的实验。当他给实验狗喂食的时候,同时敲铃,并测量狗分泌出的唾液的数量。这种模式经过一定次数的重复后,狗认识到,铃声与食物有关联。在这个时候,即使没有食物,只是敲铃,也会让狗的唾液分泌增加。 在另一方面,随着近代科学 16 世纪在欧洲的兴起,出现了获取知识的另一个重要方法统计方法。统计方法所适用的系统一般由大量的个体构成,如物理学中大量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气体,生态学中大量的物种及其物种中的个体所构成的生态结构,到现在社会科学,经济学中由大量个体人所构成的社会系统。这套方法关心的是系统中所有个体的平均行为,其关心的量如平均值,均方差等。因此,单个个体的行为不重要是这套方法假定的准则,有一个专门的术语来描述个体行为的差异涨落。 这套方法提出后,因为其客观性很快被应用到许多学科内。在物理学内, 19 世纪产生了一个专门的分支叫统计物理,就是把统计方法运用到物理领域说产生的成果。这个领域的一个重要成果是解释了时间为什么是不可逆的。根据牛顿的力学,一个原子或者分子的运动,在时间上是可逆的。但是很多很多的原子或者分子在一起后,其行为除了遵循牛顿力学规律外,还会遵守统计规律。举例来说,假设把我们的地球放在一个与外界隔绝的大盒子中,那么根据统计规律的要求,其状态会倾向与变得越来越混乱,从而时间有了一个演化的方向。在生物学内,这套方法在 19 世纪被孟德尔引入到遗传学的研究,其中一项是研究由两个杂合体父本杂交,孟德尔发现子代有显性的特征和隐性的特征,其数量比接近 3 : 1 。记得在看麻省理工大学的一个老师在讲授生物学视频的时候,他特意强调,显形子代和隐性子代的数量比并非精确的是 3 : 1 ,来自真实世界的统计数据可能是 308 : 105 ,也可能是 295 : 103 。确实,真实的统计数字,不在乎人们的主观感受甚至客观的分析,却又牢牢遵守规律,冰冷而又美丽。 对于单个的人来说,这两种获取知识的方法有时候会产生矛盾。比如,当用这种统计方法可以来衡量某种医疗方法的有效性,会产生一些统计数据。而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观察和自己三大姑八大姨的介绍形成对这种医疗方法有效性的认识。那么,我们应该相信统计数据还是相信自己的观察呢?对此,科学家的观点可能是统计数据更加准确、客观,我们应该相信这些冰冷的数字。可是,作为一个人,也许来自血液的骄傲会断然的否定掉这些冰冷的数字以及后面的方法,而相信自己的经验形成的判断。这种骄傲,这种相信个人判断的心里其实是上万年生存竞争的进化结果,在远古的狩猎时代,那些身披兽皮的原始人类的绝大部分知识正是来自于自己的直接经验体验,也正是这些知识帮助那些身披兽皮的幸运者称为了我们的祖先。即使是生活在今天这个小世界中的人类,考虑自己生活的空间尺度和时间尺度,我们应该在多大的程度上否定自己的判断而去相信统计数据? 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还是相信那些看起来显得冰冷的统计数据,是一个很艰难的选择。作为一个人,难道自己的特别之处仅仅如我实验中那只在甲虫上小憩的蝗虫,只是一个涨落吗?这个争论随着科学,人文的发展还会不断的继续下去。 胡锋 20-11-2010 于悉尼大学生物学院
个人分类: 未分类|5849 次阅读|5 个评论
不确定性现象之一——统计规律
热度 1 lxj6309 2009-12-1 21:59
随机现象或统计规律是人们最熟悉的不确定性现象,但是,除了纯粹的数学定义,从来没有给出一个符合实质科学的定义。我认为,在数学和现实世界之间需要一个桥梁来连接,这个桥梁是公理性质的。如果不能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对概率论和数理统计学知识方法的应用就可能犯错误。 因为数学公式较多,所以,我把关于这部分的认识放在附件中。另 见 刘新建. 系统评价学,第四章.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8-33 链接: 统计规律
个人分类: 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学|5690 次阅读|1 个评论
《相对论》及其发展 (37)
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2009-4-29 11:33
《相对论》及其发展 (37) 36 .所谓测不准关系 ( 接 (36)) 而所谓测不准关系,实际上,是大量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 (n 维 ) 多线矢或矢量场 , 各分量模长误差平方的平均值间的相互关系。 表明大量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 (n 维 ) 多线矢或矢量场 , 相应各分量模长的均方差不能同时为零。 它反映的只是这大量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 (n 维 ) 多线矢或矢量场的一种统计规律。 并不是个别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 (n 维 ) 多线矢或矢量场 , 各分量模长误差间的相互关系 , 。 并不表明 个别 ( 无论是单个粒子的还是从大量粒子群中挑选的 ) 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 (n 维 ) 多线矢或矢量场 , 各分量模长不能同时测准或所谓的不确定。 更不表明个别 ( 无论是单个粒子的还是从大量粒子群中挑选的 ) 相互匹配成对的各类 (n 维 ) 多线矢或矢量场 , 各分量模长必不能同时可知或决定。 ( 未完待续 )
个人分类: 物理|3219 次阅读|0 个评论
大尺度的观念转变过程
gl6866 2008-11-30 10:51
哈金为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哲学系、科学技术哲学与科技史研究所教授。1962年获剑桥大学博士学位。曾在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任教。哈金长期从事科学哲学和科学史研究,著述影响甚大,并被广泛引用。1975年出版的《概率的突现》,成为学术畅销书。《驯服偶然》同样获得巨大成功,问世不久便被评为蓝登出版公司(Random House)的Modern Library文库评为20世纪100部英语写成的非小说类的最佳作品之一。 20世纪的哲学家和科学家认为宇宙是概率性的,因而偶然便是实在的。统计定律反映出宇宙的本质,虽然有的事物有其固有的不可预测的一面,但是统计规律的实在性最终被认为是理性的。本书则通过曲折复杂的历史佚事反映出统计规律是何以登堂入室的。内容的丰富使作者的哲学思想难于把握,但正是奋争在这扑朔迷离之中才是值得一试的。 本书从大尺度上描绘了观念转变的过程,弥补了科学社会学中案例研究和标准形式的识知研究的不足。有些论证值得商榷,尤其是哈金描述的革命,在我看来,就从未在他所认为的意义下发生过。但是哈金的思想过于复杂,很难被这些反驳意见所驳倒。关于涂尔干和高尔顿的写作上,对很难说清的方面把握恰到好处,论证雄辩,这正是本书闪光之处。 书摘 普鲁士始于异常,而且这种异常还成为未来的潮流。其目的是企图描述作为主管数目字一般的机构的普鲁士统计局。统计局是政府所有其他各部门的资源。这种建制预先假定存在一种特殊的知识,以及一种新的技能,收集数据的能力,组织并消化有关任何主题的信息。这种技能将在各党派之间保持中立,就像价值中立和客观中立那样。 在此,我们不想涉及过多的类似伦敦农业局和柏林皇家统计局这样的机构史。我们只需注意创立的新型的权威机构,其管理方式也是新型的。这种过渡通常通过增选业余人士中的天才来达到其目的。普鲁士在18世纪提供了最纯正的有关秘密的政府信息收集者综合天才的例子,他们这些人可以说属于数目字拜物教的业余狂人。有一个人便是其中的代表。克鲁格开始了他作为最伟大的业余地理学家一统计学家之一的生涯而且成为首批官方首肯的新派人物之一,他们负责准备几乎所有由他们点查的公共材料。克鲁格既没有辛克莱的财富也没有他的地位。他不可能成立一个组织;他只能接受一项命令。当官方的、秘密的机构正在勉强应付其事时,他是一位业余人士。随时准备跨进来改变其方法和目的。 为了纪念弗里德里希?威廉三世加冕,有人于1787年提出一种新的计数方式来清查普鲁士的居民及其住房。动机很简单:让新国王及其部长们知道他们的力量。不幸的是,那是一个全国管理混乱的时代,是一个权威淡出的时代。普鲁士在地图上看上去很大,已经大大扩张到东部地区,随后还吞并了波兰的一部分。到1795年波兰第三次被瓜分时,普鲁士的版图已经翻了一番。然而,就在那一年,普鲁士向革命的法国作出了让步,其态度莫名其妙地漠然,放弃了莱茵河以西的富庶的讲德语的地区。这样做的结果意味着普鲁士试图吸收一块贫困的、陌生的、难于归化的人民,而同时却失去一大批文学巨匠。腓特烈二世以往的出版与宗教自由到此结束了,虽然常下命令,收效却不大。真正的控制也很少。整个官僚体系似乎连一个小目标都无法实现。尤其是,它不能够以数目字管理其中心地带,更不用说那些东普鲁士不归顺的臣民了。秘密的官僚机构几乎没有什么值得保密的信息。所有这些事情都留给了那些业余人士,在他们之中无人能与克鲁格相匹敌。
个人分类: 评论述评|4042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