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私有云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DIY个私有云存储数据
outcrop 2016-11-6 20:11
各大网盘相继关闭或者服务质量变差,个人数据或者科研数据较多的朋友们是时候考虑打造一个自己可控的私有云来存放电子财产。之前整理过一篇博文《 搭建个人数据仓库杂记 》,介绍了基于centos的一个存储方案。这个方案适合有虚拟机需求,数据冗余安全性要求不太高的场景。 我个人最近又折腾到FreeBSD系统下的ZFS来做文件服务器了,相对其他文件系统,ZFS可能具备较好的安全性;缺点是学习曲线稍高,FreeBSD下虚拟操作系统的功能较Linux下的KVM弱。 计算部分的硬件还是: HP Microserver Gen8 存储部分硬盘是4Tx4;由于没有规划好,只好分别做了两路镜像,共8T的存储容量;不然做raidz1的话容量可以做到比较稳定的12T。好在ZFS开启lz4压缩的情况下,还是比较省空间的。 计算部分2000元左右,存储部分4块硬盘1300x4=5200;总价7200左右,这个价位家用还是能接受的。硬盘建议用企业版,至少监控版或NAS版,桌面版坏的快~交过学费。。。这是硬件部分。 软件部分包括FreeBSD(操作系统),Apache(web服务器)、Postgresql(数据库)、owncloud(个人云)、dokuwiki、Mediawiki(知识管理)等性能稳定的大路货。 其中owncloud是个比较有意思的个人云系统:开源,支持PC、手机(苹果安卓)客户端登录;适合把手机拍照之类的数据同步到电脑,但在线管理能力稍弱,还在发展中。 图省事的话,可以直接装FreeNAS,也是基于FreeBSD的ZFS文件系统的NAS系统;直接web操作很方便。需要注意的是最新版要求最低内存是8G。 更图省事的话,也可以考虑Synology、Qnap等专业的Home NAS系统,优点是上手快;缺点是功能单一可控性稍差。 实验室或者企业需求的话,10万就可以有100+T的成熟供应商方案了;纯属钱的问题。
个人分类: 计算机应用技术|11808 次阅读|0 个评论
《私有云计算:整合、虚拟化和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 》摘抄
热度 2 zywsict 2015-9-13 18:05
《 私有云计算:整合、虚拟化和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 》由 斯穆特 所著。 1. 云计算开创了软件即服务、平台即服务、基础设施即服务等全新IT服务模式,为企业带来了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的根本性改变 。 2. 虚拟化,包括服务器、存储以及网络虚拟化,它们是私有云解决方案的基石;WAN优化,借助重复数据删除、压缩、TCP加速及应用加速等措施,对云平台最脆弱的环节进行了有效巩固;云存储,它是实现云数据中心的前提;以及其他诸如数据中心整合等云解决方案的关键技术。 3. 面向服务的基础设施SOI(Service-Oriented Infrastructure,SOI),紧挨着物理硬件之上的这一层主要负责虚拟化——因使用特定型号的计算机、特殊尺寸的磁盘以及其他类似特殊硬件设备而产生的局限性在这一层将尽可能地被减少或消除。 4. 按部署模式不同,可以将云系统分成以下四种: ·公有云(public cloud):云基础设施属于某些提供云服务的经营组织,并向公众或大型企业群体销售。用户通常通过Internet灵活按需获取资源,中小型企业(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SME)能借助公有云尽可能降低由于数据中心不断增长带来的投入成本而获益。社区云(community cloud):云基础设施被一些组织共享,并为一个有共同关注点的社区或大机构服务(例如,任务、安全要求、政策和准则等),社区云的维护通常由这些组织或第三方合作者完成,社区可以自己构建或租用云。私有云(private cloud):云基础设施只对某单一组织开放,可以通过自有或租用方式获得,维护工作可以交给该组织或第三方机构。混合云(hybrid cloud):云基础设施是由两种或以上的云(私有云、社区云或公有云)组成,每种云仍然保持独立实体,但用标准的或专有的技术将它们组合起来,具有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可移植性(例如,可以通过负载均衡技术来应对处理突发负载)。 5. NIST给出了以下三种云计算的服务模型: ·云软件即服务(Software as a Service,SaaS):顾客可以使用供应商构建于云基础设施之上的应用,从不同的客户端设备通过类似Web浏览器这样的瘦客户端接口获得应用程序。云平台即服务(Platform as a Service,PaaS):顾客可以在云基础设施之上部署自己的应用程序,这些程序可以是由顾客使用供应商提供的开发工具或语言自行开发的应用程序或者直接从供应商处购买的程序。云基础设施即服务(Infrastructure as a Service,IaaS):顾客可以获得处理器、存储、网络以及其他基础计算资源,能够部署和运行任意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个人分类: 读书笔记|3250 次阅读|6 个评论
“云计算”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可行性探讨
热度 2 wenjb 2011-5-25 10:48
“云计算”应用于智能交通领域可行性探讨 2011年5月份,网络上点击率和转发频率颇高的一篇《云计算在智能交通领域尚不可作为》文章,文中阐述了作者的部分观点,初次读来似乎有些道理,然而,仔细阅读后颇觉有些疑问,在下仅从个人新技术研究方面表达一点看法。 针对智能交通领域数据量大,交通服务要提供全面的路况,需组成多维、立体的交通综合监测网络,实现对城市道路交通状况、交通流信息、交通违法行为等的全面监测,特别是在交通高峰期需要采集、处理及分析大量的实时监测数据。由于数据量庞大,存储、处理与区域间共享数据已经成为交通管理部门比较棘手的问题。为了缓解目前困境,“云计算”不正好可以一试身手么? 《不可作为》文中,仅仅就“云计算”整体框架中的存在安全问题就将其一棍子打死的做法实在不敢苟同。“云计算”的云并非仅有公共云,“云计算”架构中从来没有排斥过“私有云”,先从系统内构建私有云未尝不是一个好的开端。 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总会遇到相当多的阻力。也只有不断有人向前探索,才会得以发展。 加之,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了《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下称《规划》)。按照《规划》的目标,未来我国的干线公路网重要路段和内河干线航道重要航段监测覆盖率达70%以上,重点营业性运输装备监测覆盖率达100%。此外,我国部省两级公路、航道、港口、营运车辆、船舶等行业核心的基础性、战略性数据库将100%建成。《规划》中提到的云计算、软件信息服务等新应用的标准也在不断的完善中。具体情况参见《 智能交通孕育千亿商机 物联网率先掘金行业应用 》 http://tech.xinmin.cn/it/2011/05/25/10896451.html 所以,在下认为“云计算”在智能交通领域将大有作为,故决定在此领域折腾一下看看。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2762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7: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