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工薪收入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财务公示 好
胡业生 2012-10-11 20:06
媒体称,广州番禺城管分局政委蔡彬及家人拥有21处房产,这些房产价值超过4000万元。其妻子时丽珍也为公职人员,现已退休,名下有房产17套。蔡彬在城管局兼管组织人事科,协助局长管理装备财务科。他否认有21套房产,称“如果真有那么多,我肯定很高兴”。该消息一出,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质疑蔡彬及其家人多处房产来源的合法性。记者10日从中共广州市纪委获悉,番禺区纪委已介入核查此事。(10月10 日东方网、中国新闻网)   当今,广大中低收入阶层为买不起房子而焦虑或为当“房奴”而被债务压得喘不过气来,在这种社会背景下,一个小官员竟然有如此之多的房产,不引发轩然大波才怪呢!如果一个私营业主或大富翁拥有这么多的房产,是不会“炸锅”的,因为私营业主或大富翁有足够的金钱购置这么多的房产,只要私营业主或大富翁合法经营、不偷税漏税,公众是理解的,不会说三道四的。然而,对于一个靠工薪收入过活的小官员来说,拥有这么多的房产,就难以令人理解了。别说是小官员,就是大官员的正常工薪,也买不起这么多的房产。哪来得这么多的钱?是否正当合法?   近年来反腐的实践表明,贪官往往拥有超常多的房产,腐败往往表现为“房腐败”。在某种程度上,超常多的房产就是反腐败的举报信,不少贪官是因“房腐败”而落马的。因此,公众质疑蔡彬及其家人多处房产来源的合法性,不是神经过敏,是反腐败的高度自觉。番禺区纪委已介入核查此事,是必要而值得称道的。蔡彬及其家人不能怕查,当共产党的官就要时时刻刻面对公众的质疑。如果经核查,蔡彬及其家人多处房产来源具有合法性,就要还其清白,澄清公众的疑虑。坏人不放过,好人也不能被冤枉,期望纪检部门早日给公众一个清楚的交代。   近年来,贪官的倒台往往是由网友的曝光或媒体的曝光而引发的,具有“抽样反腐”的性质,具有偶然性,虽有成绩却不值得夸耀。正所谓:被“抽样反腐”者,运气不好,撞到枪口上了,又有多少未被“抽样反腐”者成为漏网之鱼?这让一些漏网之鱼心存侥幸,产生赌徒心理,反倒加剧了反腐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正常的反腐还是要靠制度,就类似蔡彬及其家人多处房产事例来说,不应当是网友的曝光或媒体的曝光而引发纪委介入,而是早日实施官员财产公示制,不管官员们愿意不愿意,让他们的财产晒晒阳光,看看能否经得起公众的审视。
165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两会观察:减税成为社会广泛共识
simonjo828 2012-3-11 13:33
     2012年3月11日,刊于中国经济时报   ■本报评论员 周煜祺   在今年两会上,减税成为焦点话题,改革税收体制、结构性减税,成为代表委员的共识。   毋庸讳言,税收收入的持续高速增长,一方面提高了国家财政收入,另一方面也带来巨大压力。尤其是在现行税制下,企业高税赋造成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压力,因此在当前国际经济复杂的形势下,加速推进企业减税、减轻企业税负成为了今年两会的焦点之一。   在我国现行的税收体制环境下,我国七成多税收都来自流通环节的流转税。虽然自2004年起,我国一直在提“结构性减税”,但财政收入非但没有减少,甚至连减缓趋势也未出现。2003年以来,我国的GDP年增长速度保持在10%左右,但财政税收的年增长速度始终高于GDP增速10到20个百分点。   应该承认,在金融危机之后,结合宏观经济调控与社会发展,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结构性减税措施,比如企业所得税两税并轨、增值税转型、停征利息税、降低股市交易印花税、提高个人所得税中工薪收入起征点及改进税率设计、提高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等等,产生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但与进一步推进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相比较,结构性减税仍有巨大空间。   与此同时,结构性减税的效果不明显,引起了企业的不满。“像我们这个工业企业,连续三个月6个部门来检查,有国税的、地税的、稽查的、审查的……”在今年全国政协分组讨论会上,全国政协委员、浙江华日实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励君痛陈偏高税赋让工业企业日子难过。   这一点也是社会普遍认同。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税务总局原副局长许善达也认为,在实际工作中,许多税收政策的调整体现了减税和增税两个不同观念的战略博弈。而未来不仅应在文件中继续坚持结构性减税的战略,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落实这个战略。   可以看到,目前减税的目标已经明确,而且技术手段完备,促消费、促服务、促就业、促产业提升、促中央与地方责权利回归相对平衡。不过,关键的问题还得看执行过程。因此,在减税过程中,必须注意两点,以免减税成为一个空口号,最终不但没有减轻企业负担,反而增加小微企业隐性负担。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要防止税务部门变相收费。在当前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锐减的情况下,地方税务部门对于相关的税收征管更加严格。很多情况下,表面上减少了一些税的税率,实际却没有减轻负担。如果政府开支无法压缩,定额不能改变,地方政府和部门以收费的方式弥补税收损失的冲动就难以扼制,堤内损失堤外补将成为常态。   其次,我们目前对结构性减税存在着很大的操作空间,如相关企业的税收优惠可能变成政府的自由裁量行为,会造成在相同条件下有的企业能减免税费而有的企业无法享受。   税收制度是基本的激励机制,税收的改革要向着法治、效率与公平的目标前行,不能让税收改革异变为三等裁缝匠的修修补补。而减税毫无疑问是社会发展的共识。
个人分类: 中国经济时报|274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4: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