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北京师范大学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2012壬辰年清明时节忆北京师范大学已故师友
黄安年 2012-4-4 07:06
2012 壬辰年清明时节忆北京师范大学已故师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4 月4 日 发布 今年 4 月 4 日是清明节 , 为缅怀已故北京师范大学已故师友,特在网上祭奠。下面是笔者在博客上发布的相关博文和照片: 一 , 中文系 1, 钟敬文 * 和世纪老人聊天——我所认识的钟敬文先生(全文版)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5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29962 2 , 启功 * 平易·通达·睿智——忆念启功先生 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6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30067 B3 ,郭预衡 * 读采访郭预衡先生报道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122 ) * 教师节前看望郭预衡、聂石樵、邓魁英老师,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302 ) * 沉痛悼念著名学者郭预衡先生 图 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5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0248 * 有感于“很多人对郭预衡先生并不熟悉”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7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078 * 缘何德高望重的知名学者郭预衡先生既非“博导”也非“资深”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8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174 * 郭预衡先生的几幅照片 图 4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9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237 * 弘扬郭预衡先生的严谨治学、潜心治学精神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9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342 * 建议开辟思念郭预衡先生的网站专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1 日 发布 http:// * 郭预衡先生我们永远怀念您 图 9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0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725 * 转发 : 陈鸿彝教授悼念郭预衡先生的挽联和在学术交流网的留言 黄安年转发陈鸿彝教授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3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779 * 推荐学术交流网上悼念郭预衡先生文章和挽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7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918 * 受权发布:启蒙发昧念师恩 ------- 敬悼郭预衡先生 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 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9 月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6045 * 怀念恩师二三事 黄安年推荐熊宪光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9 月7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0277 * 郭预衡主编《中国古代文学简史》提要 图 17 黄安年辑 郭预衡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0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770 * 《中国历代散文选》提要 图 32 黄安年辑 刘盼遂 郭预衡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0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1787 * 郭预衡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提要(一)图 26 黄安年辑 郭预衡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1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057 * 郭预衡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提要(二)图 25 黄安年辑 郭预衡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1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063 * 郭预衡主编 《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提要(三)图 20 黄安年辑 郭预衡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1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073 * 郭预衡著《中国散文史》提要 图 30 黄安年辑 郭预衡著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8 月12 日 发布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2362 * 启蒙发昧念师恩 ------ 敬悼郭预衡先生 图 9 受权发布吕启祥(中国艺术研究院)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2 月2 日 发布 * 怀念郭预衡先生逝世一周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8 月5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72004 4 ,陈遇春 * 深切悼念优秀语文教学和研究专家陈遇春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7 月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13 ) * 转发吕启祥文:敬业·博雅·高贵——怀念陈遇春老师,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7 月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47 ) 5 ,怀念杨占升先生 * 倾力栽树 甘为人梯——怀念杨占升先生受权发布吕启祥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3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29360 * 《杨占升先生纪念集》提要 图 29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3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29374 6 ,曾恬 * 送别曾恬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1334 ) 7, 刘岚云 * 十六年后的追思——刘岚云老师活在我们心中,她永远年轻!图 5 黄安年转发鲍威的博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28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383915 二,历史系 1, 何兹全 * 巧遇 98 岁高龄著名历史学家何兹全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7 月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23) * 教师节看望 98 岁何兹全老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457 ) * 再次看望 98 岁高龄的何兹全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3693 ) * 为即将 99 岁寿辰的何兹全先生照相,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1579 ) * 贺何兹全先生九九白寿,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3186) * 再次看望百岁资深教授何兹全老人 图 4,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 月28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936 * 忆世纪学术老人何兹全先生二三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7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3694 * 何兹全先生部分生活照片选 (2008-2009) 图 21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7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3745 * 怀念何兹全老师 黄安年受权发布李沣文 图 3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7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3894 * 沉痛悼念世纪学术老人何兹全先生 (1911-2011)( 一 )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2 月18 日 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3989 * 在悼念灵堂向何兹全先生三鞠躬 图 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8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4152 * 北师大老一代资深教授历史的结束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8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4230 * 旧文重发 : 再次看望百岁资深教授何兹全老人 图 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9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4345 * 探望 104 岁老寿星 图 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19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4516 * 深切悼念恩师何兹全先生(照片) 图 6 黄安年受权转发李沣图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0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4750 * 沉痛悼念何兹全教授( 2011-02-21 于八宝山殡仪馆)(一) 图 2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1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5171 * 沉痛悼念何兹全教授( 2011-02-21 于八宝山殡仪馆)(二) 图 2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1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5176 * 沉痛悼念何兹全教授( 2011-02-21 于八宝山殡仪馆)(三) 图 2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1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5178 * 沉痛悼念何兹全教授( 2011-02-21 于八宝山殡仪馆)(四) 图 1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1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5181 * 他寻亲人去了 图 9 黄安年文 晶报 2011 年 2 月 22 日首发,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2 日发布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15413 2 ,李雅书 * 沉痛悼念李雅书( 1921-2007 )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7 月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240 ) 3 ,刘宗绪 * 鞠躬尽瘁 死而后已 -- 刘宗绪教授与高考命题、中学历史教材改革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6 月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56 ) * 悼刘宗绪先生逝世一周年记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6 月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76 ) * 和刘宗绪先生在全国高考命题组时的留影 ( 一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6 月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98 ) * 和刘宗绪先生在全国高考命题组时的留影 ( 二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6 月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4 ) * 悼刘宗绪先生逝世七周年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6 月4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1938 * 毕生求索进取,实践学术创新——读《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6 月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6 ) * 坚持生产力标准和实践检验标准——读刘宗绪著《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2 月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6082) * 刘宗绪著《人的理性与法的精神》提要 图 38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6 月09 日 发布 * 刘宗绪主编《历史学科专题讲座》提要 图 24 黄安年辑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6 月11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4260 4, 王桧林 * 忆王桧林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9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8198 ) * 由宣传报道王桧林先生谈起,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4677 ) 5, 悼孔祥民教授 , 图 5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2 月2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33499 6, 没赶上简短告别仪式的龚书铎教授生平简介 , 图 9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2 年2 月2 日 ( 北京时间 )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533504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09787 三,其他单位 1 ,陶大镛 * 怀念资深教授陶大镛先生 图 1 幅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4 月26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6206 * 推荐余少波文 沉痛悼念陶大镛教授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5 月5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9987 2 ,张至善 * 深切缅怀张至善先生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11 月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0593 ) 3 ,王炳照 * 从王炳照在北师大学报编辑部工作 17 年想到的,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0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66234 ) * 从王炳照在北师大学报编辑部工作 17 年想到的 ( 纪念集版 ) 黄安年文 王炳照纪念文集 /2010 年 9 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0 月12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2359 * 《王炳照口述史》提要 黄安年辑,王炳照口述,周慧梅整理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0 月23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240 * 《王炳照纪念文集》提要 图 13 顾明远主编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0 月24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480 * 王炳照著《寻找把教育学托上天空的彩云》提要 图 16 黄安年辑王炳照著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10 月24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6628 四,综合 * 清明时节忆亲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4 月5 日 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9021 * 2011 辛卯年清明时节忆亲人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3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29249 *2011 辛卯年清明时节忆北京师范大学已故师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4 月3 日 发布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415do=blogid=429309 还要提到的是怀念已故北京师范大学师友白寿彝、赵光贤、刘乃禾、王绍岳、张文淳、郭澎、荣国汉、方攸翰、彭琼熙、顾诚、梁义群、唐赞功、鲁振祥、段炳麟、李慎兆、匡兴、蔡清富、齐大卫、郭静媛等。
3775 次阅读|0 个评论
第3卷第76期_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
zjzhang 2012-2-12 12:02
家里蹲大学数学杂志第3卷第76期_北京师范大学2006年数学分析与高等代数考研试题参考解答.pdf The author would like to thank Mr. W. Zhang for sending him the problems within this paper last day. When this work was being done, some errors (perhaps) was found, see Problem 5 (c) (In the original problem, the 1/3 is missing.) By the way, most of the problems are interesting.And I havewasted in thinking for a period of time... Remark: Maybe the perpendicular part of a subvector space should be replaced by the span of some linearly independent vectors...Wish you could write the answer by yourself.
5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请教图片中的篆字内容
热度 3 zhoumeng 2012-2-10 14:06
请教图片中的篆字内容
今天去北师大办事,看到天文系校友在校园中树立的石碑,上有几个字,自己学业不精,请教科学网老师们当中有精通者帮助辨识一下吧! 手机拍摄的碑文 感谢武夷山老师、骆小红老师的指教,特记录如下,以备。11日 《 庄子·天道十三》中开篇有言:“天道运而无所积,故万物成”、“夫明白于天地之道者,此谓之大本大宗,与天和者也。”铭文中的“天道”在这里既有“天”、也有“道”,二字合一,即成“天道”。“天”是天文学研究关注的主要对象,“道”则是以老庄为核心的我国传统哲学的精髓,也是天文学在“问天寻道”的追求中,得出的关于宇宙与大自然的理论性结果。在中国传统国学中,“天”、“道”、“自然” 是高度浓缩的哲学观念,而“道”则是我们人类对于外部世界认知的终极追求,“道”也一直在老庄哲学中被赋于了崇高的地位。所以在老子《道德经》中称:“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同时“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而对于“道”,则是很难用文字定义的,《道德经》第一章开篇就认为:“道可道,非常道。”在其第二十五章中,老子则进一步认为:“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在这一段文字中,我们看到了成为万物核心的“道”,它先于天地而存在,它“独立不改、周行不殆”,永恒而无止息。“天”如此,“道”亦如此,“天道”料也应如此。“天道”有如此崇高的地位,它自然也就处于“至临”的地位。“至”在这里意为“极至”(一如天文学中的“至点”概念),“临”即是“居高临下”。“至临”一词源于中国国学的另一部经典《周易》中第十九之“临”卦:“六四,至临,无咎。象曰:至临无咎,位当也。”,而且“大亨以正,天之道也。”所以,“天道”正是处于至高无上的有利地位而君临天下。在我们的这段铭文中,“天道至临”高度概括了“天道”傲然于世的优越地位,而“周行不殆”也进一步加强肯定了其生生不息、绵绵不绝的特征。这八个字的铭文同时也隐含地赞美了“天文学”在众多学科中的核心与崇高地位,同时,也寄期望北师大天文系在今后的岁月里奋力拼搏,在培育天文学人才与学术研究两方面树立自己的引领地位而雄视海内,并祝愿天文系在五十周年大庆之际,能承先启后、继往开来,如“天道”一样周而复始、永无停息地蓬勃发展下去。
个人分类: 文史哲|3793 次阅读|5 个评论
公然教唆学生40岁前赚足4000万:严厉批评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董藩!
热度 9 JYH64J98Y99H 2011-4-7 09:39
“语不惊人死不休”。从扩大知名度方面,北京师范大学的董先生确实做到了。但从教育学生价值导向方面来看,董先生实在是一名失败的教师。在中国老百姓眼中,一个腰缠万贯而一毛不拔的人,一个惟利是图而缺乏社会公德的人,一个附炎趋势而缺乏使命担当的人,不过就是个势利小人而已!一个大学老师搞房地产研究,他就拼命地渲染财富,如果他教授政治学,他可能就会竭力推崇权力,他甚至可能会说,不混到市长就别来见我之类的话。反过来,一个贫穷的老师,教育学生是否还要宣扬“不带半根草去”,这同样值得拷问。难道经商一定是一条富裕的路?难道教师注定就是贫困的命?难道当官一定意味着飞黄腾达、高人一等?在社会和谐、公平正义的语境下,类似的问题很多,值得全社会严肃思考。在当代中国,一个廉洁的政府官员,如果只靠个人工资收入,是没有什么暴富机会的。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吴仪的在“裸退”之前的一番抖底。一个踏踏实实工作的本色教师,一个兢兢业业操劳的本色医生,一个遵纪守法缴纳税款的本色商贩,甚至一个兢兢业业本色的国家公职官员,都是没有什么巨额财富来源的。 回首中国产业发展历程,在过去十年里,稳赚不赔,安然度过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大概只有房地产业,也被冠以支柱产业。研究表明,房地产可以产生产业的集群发展效应——水泥业、钢铁业、交通运输业、建筑业、轻工业,特别可以解决劳动力就业问题。一度成为产业发展的火车头。同时,它也是中国老百姓特别是年轻人最为诟病的行业。且不说闪烁其词的潘石屹,也不说咄咄逼人的任志强,就看一下颇有君子风度的万科老总王石先生,都涉嫌侵犯公共利益,助长了普通百姓的仇富心理。就拿万科来说吧,它们有许多建筑就在许多大城市公园景点的旁边,客观上破坏了一个城市的自然景观,满足了政府、满足了客户、满足了地方发展的一时需要,实际上坑害了景区风貌、坑害了广大市民利益、破坏了一个城市长远与可持续的发展。富裕的人群与广大民众的利益对抗,一任政府与政府长久职能的对抗,城市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对抗都表现得非常突出。这折射了地方政府的发展短视与发展规划的滞后,折射了企业对利益追求的贪得无厌,也折射了国家政策的明显缺陷。一个房地产业,已经是“月子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面对是是非非,老百姓只能“世事模糊多少在,付之一笑向青天。”从“十五”到“十一五”,中国房地产业的快速发展,成绩有目共睹,但是,背后存在着许多问题,涉嫌地方政府与商家的强夺豪取,涉嫌地方官商利益共谋,涉嫌房地产行业暴利与地方政府监管不力,涉嫌干部考核的GDP情结。追究起来,理论基础荒诞,法律漏洞百出,政策急功近利,也让中央政府尴尬不已。不然不会冒出房价到底是总经理说了算还是总理说了算这样尖锐的问题。市场无形的手与政府有力的手,总会在某一个时空展开博弈。 在高等学校,一个人研究房地产、研究儿童、研究动物、研究植物、研究微生物,无非是研究对象的区别罢了。贡献大小,取决于学术成果对社会的贡献!严格地讲,与金钱无关。一个研究房地产的,把政府推到了社会不太稳定的火山口上,把民众推到了满腹离骚的节骨眼上,董蕃先生不去研究房地产行业的学术之道,口口声声都掉到钱眼之中,并以此教育学生,这不正是中国老百姓所唾弃的势利小人吗?董先生荒唐的话语,恰恰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他的房地产理论基础的荒唐。正像日本大地震会带来海啸与核泄露次生灾害一样,董先生需要关门反省。一个庞然大物,身上缺少道德的血液,猝死的可能极大。董先生所宣扬的房地产理论,就是这样的庞然大物。一言以蔽之,在我看来,公然教唆学生在40岁之前赚足4000万元,北京师范大学董藩教授的教育信条值得需要严肃、严厉批评!
个人分类: 博视坊间|3328 次阅读|20 个评论
我和北京师范大学(附:我的博文目录)
黄安年 2011-2-23 10:11
我和北京师范大学 ( 附:我的博文目录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2 月 23 日发布 我和北京师范大学可以写一部小小说。自 1954 年以来,我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任教、工作和生活 , 对北京师范大学是有深厚感情的。 1954 年我由上海来到北京定阜大街原辅仁大学旧址(今北师大北校)就读, 1955 年迁往现新街口外大街新址时校园学习仍可见旧时对“坟”景的场面依然处处可见 , 那时的校园为“田园”所包围,主管副校长嫌校园太大 , 硬是将一大批地让给了今有色总公司和北京邮电大学 , 学院北路的大批地和学校东的部分地皮也被“蚕食”,如今不得不到郊区和外地谋发展。我们在五、六、七十年代见证了历次运动的“枣树林”现在已经不见,取而代之的丘季端体育馆西边的草坪,似乎当年什么事情也没有发生 , 然而这里曾经是反右、文革动乱时期大字报的集中地。从四合院东斋西楼(那是我们结婚时分配到的单间筒子楼房)工六楼、小红楼、工 19 楼 , 再到丽泽楼 ,40 多年几度搬迁的学校福利分房,反映了我们这代知识分子的生活写照,那小红楼住地原先是学校要员最高规格的象征,文革期间房子空出 , 暂时给急需有新生儿婴儿的小家庭暂住 , 四家 15 口人拥挤在原本一户的人家居住。从 50 年代的全盘苏化的凯洛夫教育学 , 到现在杜威教育思想卷土重来,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和劳动生产相结合到现在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和权钱学盘根错节,利益共同体左右学校的商品化、数量化、行政化,北师大的教育和学术变化莫测,令人应接不暇,从北师大的变化可以看到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缩影。 以下是 2007-2010 年间 , 我在科学网博客上发布的有关我看北京师范大学的博文部分目录,这些一管之见 , 不涉及对北京师范大学作全面评价。 * 再谈如此“以民为本”:规定卖房校方优先的霸王条款,此举遭广大教师抵制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700 ) * 记在北师大的六次搬家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0 ) * 岂能砍掉世界当代史?——质疑新版北师大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86) * 五十载沧桑变迁 校园建设任重道远——离别北师大校园一年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67 ) * 北京师范大学的美丽校园 ( 续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69 ) * 北京师范大学的美丽校园 ( 续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70 ) * 应当警惕“偏瘫”症与“球盲”病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23) * “封杀”学术交流网的不明智行动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20 ) * “ 7 · 22 ”事件与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9 月 22 日、 11 月 22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28 ) * 一拖再拖,再次拖欠教师的房补款何时了?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481 ) *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校庆 105 周年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854 ) * 如此关怀——收师大教师节礼物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7188) * 就“ 20 年前的北师大印象”答水悠扬校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541) * 值得回味的往事,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663 ) * 旧文重发:《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合理吗? ---- 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098 ) * 就武书连版《中国大学评价》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第一名 有话要说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150 ) * 如何改革历史学本科教学?——致北师大历史系负责人的信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567 ) * 总理上雪灾第一线 , 北师大校长书记怎么不上“房灾”第一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224 ) * 建议北师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春节期间到“租房维权”教师家串串门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306 ) * 北京师范大学孔子塑像周边环境变绿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48) * 北师大校园清晨缘何汽车排长龙?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44) * 感受北京师大校园迎奥运会冲刺,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8 日 * 北师大校训和毕业生的“鞋山”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05 ) * 忆半个世纪前的大学毕业时刻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183 ) * 奥运会后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8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28 ) * 关于历史教学改革探究和北京师范大学话题目录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60 ) * 历史学院四代同堂喜迎 2009 年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7038 ) * 从北师大历史系 81 届毕业班同学录谈起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376 ) * 医疗改革中北师大校医院向何处去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101 ) * “高校办得好坏 , 不在规模大小”和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折腾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498 ) * 有经验的老教师应上《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第一线,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444 ) * 北京师范大学老人大学建校 25 周年师生书画佳作展 ( 选登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863 ) * 京师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有联系又有区别,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2529 ) * 北师大丽泽教工楼房顶变脸受欢迎,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1577 ) * 从“暖气管漏水,学校后勤不给修”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067) * 新年又来到 退休拎桶油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104) * 从 380 元安装 E 键通呼救电话说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133) * 参加历史学院新年聚餐有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410) * 就北京师范大学老教授协会成立提几个问题,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8138 ) * 和半个世纪前大学同窗佘孔江再相聚 图 2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05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2879 ) * 虎年节前校园最清静 图 9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2 月 12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4759 ) * 在“三一八”殉难烈士范士融、刘和珍、杨德群纪念碑前 图 9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18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4091 ) * 教师节前话大学教授退休工资,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8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062 ) * 再谈大学地下城建设,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9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8186 ) * 北师大历史学院 2011 年新年团拜聚餐 图 14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31 日发布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9615 )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3421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师大数学楼
热度 2 jiangxun 2010-11-15 10:41
注: 本文根据北京师大数学学院 网页 编辑整理完成,原有图片中大多数应该都是陈方权老师拍摄。有些图片过大,我在重新上传前都做了适当调整。 ── 蒋迅 陈方权注: 照片全部是马京然 拍摄 或 收集 的,而且没有一张是我拍摄的,这个一定要明确。这方面的工作全是马京然做的,她花费了许多时间和精力,做了很有意思的收集和整理,并有一些撟ǚ脭,我也很赞赏和喜欢她在这方面所做的积累。 目录: 数学楼介绍 傅种孙先生 数学楼图 数学楼题字 门廊 大门 北门 局部 一楼大厅 楼梯 平台 1956年 1957年 1958年 1959年 大跃进时 1980年 日晷 2000年 资料室 (2002) 大镜子 101教室 201机房 数学楼介绍 数学楼建设于20世纪50年代初,( 1954年6月设计,1956年6月完成),由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工业与城市建筑设计院完成设计。 数学楼不仅见证了北师大数学系半个世纪的风雨历程,同时这栋建筑也是我国近现代建筑发展史中,一个特定阶段的典型式样。 数学楼平面呈凹字形,中间主体四层,两翼三层,总建筑面积 6202平方米。主体部分屋顶为中国传统形式的歇山屋顶,两翼为平屋顶,对称布局,一高一底,一坡一平,使这栋建筑显得庄重、静穆和典雅。 建筑的墙面划分带有明显的西方古典砖石结构的构图原则,由基座、墙身和檐部组成。 当时为了表达传统的和民族的风格,除最具中国传统建筑特徵的“大屋顶”外,建筑细部精心设计 了大量简化的中国古典建筑的符号:主体的挑檐下,设有“蚂蚱头”出挑;两翼的挑檐下,设有“三伏云及人字斗”和“麻叶头”组成的出挑;北门和侧门设有简化 的“垂花门”式雨罩;屋脊的正吻、墙面的花饰,门廊雨罩的 “雀替”“牛腿”、“门上额枋”,都带有变形、简化的传统纹样。 随著大学校园建设的更新、扩建,保留的老建筑将越来越少,她们所承载的历史信息也将随之逝去,所保留下来的建筑及其周围环境更显得弥足珍贵。 尽管建筑界关于20世纪初“复古主义”的评判没有定论,但那时所诞生的一些典型建筑所凝聚著的那个时代的社会精神,民众情绪是显而易见的。“建筑式样为一国文化精神之所寄”。 从照片看,由於加固和维修,屋脊上的装饰已经被取消,因而,屋脊的轮廓显得呆板了。 赵雄(五机部建筑师,精于建筑装饰,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 傅种孙先生与数学楼 今天的数学楼建得非常美,大屋顶的中式建筑,冬暖夏凉,宽敞明亮。她佑护了我们50年,她是我们共同的、温馨的家。无论是今天在这个屋檐下的师生还是离开这里的学子无不热爱她、思念她。这座精美的建筑是与傅种孙先生有直接的关系,让我们一同来了解傅先生和数学楼。 据蔡孝浚老师回忆:傅先生在任我校副校长期间,始终重视并直接领导北师大的基建工作。北师大 现在新校址的选定,和最初建校规划蓝图,都是由傅先生亲自主持制定的。傅先生认为,师范院校建校选址,要离城区较近,要方便大学的师生到中、小学去上实习 课程,也要方便中、小学师生和大学各系科的联系。这样既体现师范教育的特点,又可减少许多后勤服务方面的困难。所以,现在北师大的新校址,是当时( 1953年)八大院校中离城最近的一所大学,大家深感受益匪浅。 傅先生以数学家的智慧和才能,研究并制定了北师大各类建筑物的布局和用地方案。他一直主张一 所高等学府,要有优美的环境,带有师范教育特色的庭院绿化,以便陶冶学生身心。各类建筑物要按功能分区,教学区,学生生活区,眷属生活区,活动场区,等 等。当时傅先生亲自让木工师傅做了好多楼房小模型,放在一块木盘上,来回地,反复地亲自摆放、比较,让建筑专家和广大群众提意见,最后确定方案。今天北师 大的总体布局,据专家意见,功能分区等方面都还是合理的。傅先生主张的建筑四合院形式,看法不一,据说,对节约建筑用地,是很好的办法。 据关山老师回忆:数学楼的建筑,也花费他不少时间来提出设计的要求和使用的平面图。然后才提交给设计院去研究参考。 王树人老师讲到,当年他是傅先生的秘书,傅先生当时是北师大的副校长、本系的教授,他负责北 师大新校的建设。建成了以图书馆为中心,东边是文史楼、教三、教二楼围著,西边是数学楼、今天的曾宪梓楼(当年只建了地下室就因国家的困难停工了)、物理 楼围著,前面是主楼(已拆掉),形成一个大四合院。数学楼西边是集体宿舍“四合院”,我们许多老师都是从那里搬出来的。再往西是中斋四合院、西斋四合院。 傅先生在北京的四合院住过多年,可见他的喜好。他曾说过物理楼是西洋式建筑,顶上是天文望远镜,楼的地基打得很结实。数学楼要建得更好,要建成中式楼。大 屋顶的中式建筑在那个年代很奢侈了,数学楼 1954 年奠基,建了一年多,主体完成了,一层用红色大理石铺地,我们还记得一块块大理石间用金线镶著。这时上级指示要节约,停建大屋顶式建筑,虽没影响到数学楼 的外观但内部装饰就省了,二楼以上都是水泥地了。 物理系教授赵擎寰先生说,傅先生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对数学系的贡献不仅仅是留给了你们一座精美的建筑,还有数学系强大的师资队伍的形成,都与他的远见卓识有直接关系。他的无私,他对这个集体的热爱,都奠定了数学系一个厚实的基础。 数学楼图 有人说数学楼像座坐北朝南的坐佛。数学楼以她平等博爱的胸怀,将所有她的弟子一一揽入她的怀中。 于1954年奠基1956年6月建成数学楼。后经过多次修缮。2000年7~9月是最大规模的一次加固修缮。外墙围上钢筋水泥层,贴上仿原灰砖的瓷砖;楼道内两侧也用钢筋水泥支撑著;全部木窗换成铝合金窗;楼道加了吊顶,电线看不见了。 数学楼平面呈凹字形,中间主体四层,两翼三层;总建筑面积 6202平方米。主体部分屋顶为中国传统形式的歇山屋顶,两翼为平屋顶,对称布局,一高一底,一坡一平.由当时的中央人民政府建筑工程部设计总局工业与城市建筑设计院完成设计。 数学楼题字 在数学楼的大门前,师生们有过多少次合影。在刚建成数学楼时门上方就留有三个方框,一直未刻 字。今天墙上刻有“数学楼”“八 ○、八一、八二、八三敬赠”的金字。据胡景浩老师回忆,1980级学生毕业前发起并联合在系就读学生捐款,要在数学楼上镶嵌这几个字。胡老师当时在系里负 责行政工作,就此事去找校领导。开始校领导不同意,原因是当年数学系与生物系合用一个楼,只写数学楼不合适。胡老师说,数学楼一直被大家称作“数学楼”, 将来生物系会搬出去。结果领导默许了。“数学楼”三个字是由政教系胡云富老师书写的。当时此事由学生发起,系领导没有思想准备。要是早作规划,字可以做得 更大些,更好些。【蒋迅注】我当年也为这组字捐过款,至今还保留着捐款证书。 门廊介绍 数学楼正门廊的雨罩使得大厅里格外凉爽。 大门介绍 古色古香的数学楼大门,门上还有门簪。右边是当年的设计图案。 北门介绍 数学楼北门,它是仿古的垂花帘雨门,虽没有颐和园的垂花帘雨门鲜艳,确也清秀、古朴、不失典雅。北京城里许多古老的民居都是这样的门,大观园里也有许多这样方形的垂花帘门。 老北京的讲究,垂花门是二进以上的四合院住宅的二门,座在院落的中轴线上,分隔、沟通内外宅。出入这个门的多是教师,因为家属宿舍在北边。学生们走南门的多,学生宿舍在西南。 局部介绍 数学楼两侧三层窗户上房檐下的装饰是门上额枋,由麻叶头、三伏云及人字斗拱组成。是这座楼最漂亮的装饰。 数学楼四层窗户上房檐下的装饰是雀替。这些装饰都是古建筑中常见的。 一楼大厅 数学楼一层大厅,这里最显华丽、气派。雕花的前后木门,三进的厅堂,宽阔的楼梯,有多少学生从这里穿过都不会拥挤。炎夏来到这里一股清凉沁入心脾。 楼梯 数学楼内宽敞明亮的楼道和楼梯。 平台 数学楼是歇山屋顶式仿古建筑,在这上面可以绘漂亮的图。数学楼两侧还有平台。 1956年的数学楼 1956年数学楼刚建成时1955级学生陈方权与林方域留影,这是数学楼早期的一张照片。 1957年的数学楼 1957年9月,数学楼前树木已很茂盛了。 1958年的数学楼 1958年数学楼东侧还正在建设中。 1959年的数学楼 1959年4月的数学楼西侧。 1959年4月的数学楼西侧。 大跃进时期的数学楼 1959年5月数学楼东南侧,这里是学生们的菜地。 1959年秋数学楼北边的麦子熟了。大跃进的年代数学楼的周围是一片庄稼地。【蒋迅注】我记得这片麦地 (还有一片柏树林) 一直到1970年代还有。后来盖教7楼时终於被平了。 1980年的数学楼 1980年远眺数学楼也是最引人注目的建筑。 1980年的数学楼冬天。 1980年冬天里的数学楼。前面是物理系1956届同学捐赠的日晷,现在移到数学楼东南侧了。【蒋迅注】当年的日晷早在文革期间被砸了。这个日晷是后来重新放上去的。 2000年的数学楼 2000年春天里的数学楼。 2000年数学楼前的花园,有多少学生曾在这里背单词、乘凉、漫步、幽会。 2000年的数学楼。 2002年数学系资料室 2002年数学系资料室的藏书是值得夸耀的(2002年)。 数学楼里的大镜子 数学楼里的大镜子。这面照了60年的大镜子,它都照出了什么呢?照出过这60年从数学系走过 的人! 这是1944年毕业生赠的。据渠占福大爷说,是从南方运来的楠木镜子。这种木头被扔到水里是沉底的。镜子上的“藻鉴常明”常常让我们看了自己的外表,还要 审视一下自己的内心。 101教室 2005年数学楼里的101教室,哪一个学生都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著类似的经历,听课、发呆、看书、考试、交友。想到我们曾同坐在一处,又从这里走向了四面八方,难忘那美好时光。 201机房 2002年数学楼里的201计算机房。 1980年开始建立了对学生开放的计算机房,1992年建成201机房目前是院内最大的机房之一。
个人分类: 谈数学|11929 次阅读|13 个评论
我也是北京师大校友
jiangxun 2010-10-18 10:34
作者:蒋迅 蒋劲松老师 说, 中国最牛的大学是北京师范大学 ,这让我心里一阵暗喜。从他的 文章 中,我还找到几个校友:李小文、吴飞鹏、田松、杨玲。 这两天北师大校长没事偷著乐呢 , 这话肯定没错,我现在也在乐。我为自己是北京师大的校友而乐。有朝一日,我可以说,我和一位得过国际大奖的人是校友。我在校时的宿舍跟他在同一层楼。要是有先见之明,我那时候怎么也应该跟他要求一个合影啊。我还知道,他的导师是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教育家和新闻工作者北京师大一级教授 黄药眠 先生。1987年教委让黄先生考虑是否给他授予博士学位。黄先生表示:我看他的文章属於学术争鸣。因为有黄先生的保护,他才在1988年获得了文艺学博士学位。北师大应该感谢黄先生。 北京师范大学校庆日定于每年9月10日教师节 。今年的校庆过去了。我觉得北师大应该邀请他参加下一次的校庆,他应该有权力参加下次的校庆。
个人分类: 杂谈|4971 次阅读|5 个评论
也許“北京師範大學”會變成敏感詞?
jiangjinsong 2010-10-10 17:07
蔣科學的大作 中國最牛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據說被網監處給刪了 爲什麽說據說 因為我不知道網監處在哪兒 沒法投訴網監處 草民永遠不知道究竟是網監處大開殺戒 連北京師範大學都不能提 還是編輯部濫權 因為看不慣李小文、吳飛鵬、田松、楊玲等博主 拿北京師範大學開刀來報復 哈哈哈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3620 次阅读|8 个评论
請問懂法律的老師們:我該如何向叢遠新索賠?
jiangjinsong 2010-10-10 16:04
可恨小叢多事, 非要在我的博文後面留言, 讓我的大作 中國最牛的大學北京師範大學 一文被刪, 可恨! 請問各位精通法律的老師高手 我想到法院去控告叢遠新 讓他賠償我的損失 該如何起訴? 謝謝 小叢你等著 此仇必報!
个人分类: 科學文化|2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重发找不见的博文:文科教学和教学改革之我见——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黄安年 2010-1-19 16:22
重发找不见的博文 : 文科教学和教学改革之我见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27 日 ( 原发 );2010 年 1 月 19 日 , ( 按:教授上教学第一线是天经地义的事,教授长期不上教学第一线怎么能当教授,这些教授可以改名为研究员(教授级),只要查一下这些年的本科生课程表,就可以发现有些教授很长时间没有上本科教学第一线。《北京师范大学教师本科教学工作规范》( 2007 年 3 月 16 日)中第九条 规定教授、副教授原则上每学年至少为本科生讲授一门课程,这次《规范》修订内容:是第十条修订为:遵守教学纪律,维护教学秩序。按课程表规定的时间、地点讲授教学任务确定的课程。提前 5 分钟到达教学地点,做好课前准备。不得无故迟到、提前下课,未经批准不得擅自停课、调课和委托他人代课。这一修订突出了目前本科教学中教师存在的问题。 我的《文科教学和教学改革之我见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一文 , 学术交流网高等教育改革栏目 2007 年 3 月 02 日再次发布。 ) ************************** (学术交流网主持人 2007 年 3 月 2 日按:这里再次发表的是近八年前笔者的一篇调查报告,当时还没有开始高等教育大跃进,经过大跃进,现在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产业化、行政化的时代,时下又开始了劳民伤财、到处做假的教学评估,请读者抽点时间看看当年的情况,对比现在的景况,评估本科教学的利弊得失,) *********************************************** 2004 年 2 月 12 日按 : 四年半前的这份教学巡视报告可以作为历史回顾 , 看看四年多来我们在教学工作上又有哪些改进 , 还有哪些变化不大 , 需要加大工作力度 , 再有哪些新情况和新问题 , 需要采取新的措施。别的不说,在精心组织精品课程上,北京师范大学的问题实在不小,最新的一个例子是教育部颁布的 2003 年度国家精品课程中,北京高校有 34 门课程,其中北大、清华和人大共占 20 门,而作为全国师范大学排头兵的北京师范大学却没有一门。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等均榜上有名。从这个角度看北师大在滑坡是不言而喻的。如果学校领导对于笔者这份教学巡视报告没有认真思考的话,不妨请领导们静下心来,以教学为本,认真负责研究如何切实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 《关于本科教学巡视的听课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1998-1999 学年第二学期》报告 ( 1999 年 6 月 30 日) 一个学期又快过去了 , 根据我这学期在历史、哲学、经济、教育四个系的听课所看、所感 , 评估这学期的本科课堂教学 , 和上学期相比确有一些进步。其主要表现为教学秩序的运转正常、课堂教学质量情况良好、教学改革步伐有所加快、师生教学态度比较认真、学校的教学管理比较有序。 但是这种进步的程度总体上 , 不十分明显 , 基本上处于缓慢的渐进过程之中 ; 不过各系各专业课程及各个环节中的问题并不平衡。和加快整个教育改革大趋势的要求相比 , 还处于不前不后中间走的状态。而且在课堂教学改革与管理体制改革之间、课堂教学改革与教学计划改革之间、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改革之间还有脱节现象。上个学期巡视中暴露出来的共同性问题,在这学期并未获得有效的解决或明显地改进 ; 加快教学管理体制改革、专业和学科教学体系改革、教学手段现代化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师资培养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等方面压力越来越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任务仍然相当繁重;全校牢固地树立为教学服务的思想观念亟待增强;整个教学监管的力度还要大大强化。 作为本科教学巡视员,由于我本人这学期没有像上个学期在历史系有每周两门课 7 个学时授课任务的压力,虽然在本市和外地还有历时一个多月的教学和学术活动安排,但是总的说来,还是有了较多的时间来集中听课和关注本科教学中的一些现象。算来是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按照商定 , 平均每周听 4 节课并交听课记录已算十分圆满)。本学期我总共听课 54 次合 105.5 学时(其中属教学特聘岗位聘任课程 18 人,占四系 24 名特聘教师数的 75% ),以学期 18 周课时计算,平均每周实际听课三门合 5.85 学时,也就是绝大多数每门课听课为两学时,这样相对来说,情况的了解会多一些。除每次听课随记感想外,课后我均在个人电脑上及时整理,并打印出听课记录表。我所听这些课程分别为历史系的课程共 21 次(几占该系系专业课的全部);经济系的课程共 9 次(占该系专业课的 30% );哲学系的课程共 12 次(占该系专业课的 27% );教育系的课程共 12 次(占该系专业课的 22% )。听课时间和写听课记录花费的时间大体上是 2:1 。所以仅仅听课和记录两项总共花费的时间在 160 学时以上,加上额外提交调查报告 16 份和写一份详尽的听课总结报告及改进工作的建议,实际上为本科教学巡视付出的工作量时间已不是一个小数。 说句心理话,我作为退休教师,本不必那么投入,蛮可以按酬付劳,在记录和报告上,说某些领导喜欢听的好话,反映一些不痛不痒的空话,和那些还有不尽如人意之类的套话,走个过场也能对付了事。个中原因之一在于,我已下岗又人微言轻,反映的问题即使重要,但在师大目前情况下,可能到头来还是说了也白说。不过,我的心态是不求有功,但求务真、务实,好在无官一身轻,言者无罪没有包袱,所以有话还得说。巡视员是得罪人的活,从主观上说 , 我绝不想得罪任何人,但绝应不说假话。我衷心地期望能够看到和听到,在我已经学习和工作整整 45 年之后的北师大,一步一个脚印地、充满活力地、迎接三个面向的严峻挑战。因此,我对巡视员的弹性工作也不敢怠慢、实干实说。 我以为 , 听课中反映出来的某些问题是综合性的,有的则是深层次的,有的显然并不是教务部门和主管教学的副校长所能独自解决的。所以,如果不介意和如果主管领导认为有必要的话,请将我的报告让党委书记们和校长们都能抽时间过目一下。正好中共中央、国务院 1999 年 6 月 13 日作出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现在我们是到了应当抓住这个跨世纪东风的难得机遇,将我校教学工作和教育改革大大向前推进一步的时候了。 为进一步做好本科教学工作,我希望学校领导切实研究解决承诺近期(例如 1999-2000 学年)内兑现关系本科教学的一些实事;并承诺需要认真集思广益研究实施的几个方案。这样,全校师生将能够具体感受到师大的确在变好,还会变得越来越好。我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认真加以研究 : 一 . 关于改进教学组织管理工作 1 .切实刹住提前下课风,确保每节课 50 分钟的教学时间。我们不能将法定上课的 时间权力下放或弹性化。今年 1 月 12 日我的《关于本科教学巡视的听课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 (1998-1999 学年第一学期 ) 》和本学期的《提前下课之风何时了?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一》 (1999 年 3 月 10 日 ) 中都已提到这个迄今仍然困扰我校教学工作中,需要综合治理的老大难问题。 实际上 , 经过再次测算 , 课堂教学时间如果每天上午和下午少上了 30 分钟左右 ( 上午第四节和下午第三节各少上 15 分钟 , 这个估算 , 实际上还是保守的 , 通常到 11:30 后和 16:30 后,教室楼内还没有下课的课程已经很少了 ), 这样一来每周五天就少上了 150 分钟左右 (, 每学时为 50 分钟 , 共三节课 ), 每个学期以 18 周计算,共少上 54 个学时 , 相当于一门每周三学时的课程 , 一个学生在大学学习四年 , 如按七个学期安排满周计划来计算 , 则少上了七门课 (378 学时 ), 如果按每门课程两学时计算 , 则少上十门课了。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即使本学期,文科各系的毕业班安排 7-10 门课程的系也是很少的。(历史系毕业班这学期安排 6 门选修课,每周 3 学时,上课时间只有 14 周,而且每人选修 3-4 门就足够满学分了,不必再选,据此计算全学期 4 门共学 168 学时,只为 378 学时的 44% ; 而在经济系毕业班选修课,只有两门 8 学时共学 112 学时,为 378 学时的 30% )。 显然,我们需要在宝贵的大学四年里,要从打了折扣的数字里要回质量来、要以真实数字来确保教学质量。要杜绝那些为了应付上级领导或获取某个项目经费而在教学中的制造的虚假统计数字。当然,数字仅仅说明数量,不能全面反映质量。 但是现有的事实已经证明,凡是在上午和下午饭前的最后一节课,在一般的情况下,其教学质量是被吃饭问题打了折扣的。 在我看来,应当将提前下课风视作教学中的不正之风,再也不能让其泛滥。如果我们学校的领导们连这样等问题也解决不好,则北师大和师范排头兵的称号也太不相称了,我们怎样向江东父老交代呢?我们的领导怎能安心领取特别岗位津贴呢! 至于解决制约瓶颈的食堂问题,思路之一从学校加强监管力度、推行社会化管理、全校师生干部从思想上统一认识并举来着手,也许能够理顺,设想有大批学生在 12 点需要用餐,运用市场机制的社会化食堂有什么理由有钱不赚呢,而学校如果不加监管则也难以使师生保证安心讲好课、上好课,和吃到价廉物美的饭菜的,同时也不大会有到了不到 11 : 30 不少办公室找不到人的现象。我建议书记和校长们仔细核算这笔帐,共同负起责任来解决这个问题。 2. 切实刹住学生上课迟到缺课风。(见我的《学生上课迟到缺课堪忧 , 月报表不实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三》 ,1999 年 6 月 18 日)这是我校存在的另一股教学中的不正之风。 我在《报告》中提出了三点建议 , 期望领导认真研究。附带提到,上课时的学生的行为规范对于师范大学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这也是文明习惯的培养的课堂。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它影响着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文明素质。我看到现在教师们上课时带茶杯的现象并不多见,不少教师连续三节讲课(甚至四节课)都坚持下来了,而在课堂上有个别学生则带着水壶和干粮,边听边吃,真有点美国学生风格了。还有的学生,脚穿拖鞋来上课,很不雅观,这类情况是需要在学生守则中加以重申和规范的。 3. 集中精力学好、上好每一门课。(见我的《课堂上学生兼顾别样状况有增无减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四》 ,1999 年 6 月 18 日)目前上课时一些学生兼顾别样的情况比较普遍,这是我校存在的第三股教学中的不正之风。 我在《报告》中提出的四点建议 , 也期望认真研究。此外,还要提到解决好这个问题,涉及到做好教学计划制度中的学分制改革。目前严进宽出现象令人担忧,而宽出的另一些表现,在于考试制度和管理不够严格、有些课程学生的学分拿得太容易了些、不少系学生选择课程的自由度太小、有些课程合班一起上课的人数太多,不利于师生在课堂上的充分自由交流。这些对于学生集中精力上好课不无影响。从思想工作来说,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的创新和独立思考精神,但是必须脚踏实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提倡学生不断充实课外知识,但是不能浮夸急躁,做些在课堂上狗熊掰棒子之类的事。 4. 保障教室楼上课期间的安静秩序和统一上下课的铃声。 ( 见我的《维护课间楼道宁静秩序需要齐抓共管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二》 ,1999 年 6 月 18 日 ; 以及《上课铃声能否一致地响起来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 1999 年 6 月 15 日 ) 。 教室楼和图书馆同属学习重地需要宁静的环境,现在图书馆能做到安静有序,教室楼也应该是可以争取做到的。问题在于需要对于教室楼的秩序进行综合治理齐抓共管,而不能视而不见,听之任之。领导的确要抓日理万机的大事,但是像对于这样的小事,不能漠然置之。 5. 承诺及时修理被损坏了的课桌椅。(见我的《教室桌椅坏了能否承诺即时修复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八》, 1999 年 5 月 12 日)。 其实我报告中列举的课桌椅的损坏情况还算是低估了的。它没有把那些耷拉下来的座位而实际上不能坐的和连排座位已经松动,一个人行动引起连锁反应的座位不能都计算在内,更没有计算被损坏了的座椅把手。至于教室门窗的损坏和 凑合 状况,真使人有点基本教学设备滑坡以至衰败不堪之感。我感觉我校的水电班对于家属区承诺几乎做到召之即来,随叫随修的,他们能够做到的,我们的木工班为什么不能做到呢?(我不清楚这是否属于后勤木工班的事,至少不属于教务部门的事,如果社会化,只要按市场经济运转,这个修理行业解决问题也会及时的,看来又碰到了机制问题。 6. 妥善解决好临街教室的噪音污染问题。 ( 见我的《教四楼 309 教室不宜用作专用教室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五》 ,1999 年 6 月 18 日 ) 这个问题并不限于报告所提的教四楼 309 室 , 整个教四楼和教二楼的临街教室 , 都有类似的问题。 50 年代后期,我校文史楼和教育楼落成时,这个问题并不突出。当时楼外临街还有一排树林作屏障 , 临街的汽车也只有现在的 10% 左右 , 超音贝的问题并不存在。现在跨世纪面临着发展中的新问题,需要妥善处理好这个干扰教学的新问题,建议从争取改善外部环境和积极创造良好的内部教学环境两个方面来着手。 附带提到,鉴于学校教学区和生活区的密切联系,校内外机动车辆大幅度增加,加上工程施工的客观影响,在校园区进一步加强车辆交通的管理已经刻不容缓地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不能把教室楼周边马路都视若校外大街而畅行无阻。学校主管部门对于车辆行驶的路线、时间、停车场重新要加以规范。在市内违反交通规则有依章罚款的规定,而校内违章有没有罚款措施,如果建立罚款制度,又是否合法呢。这里既有政策问题,又有学校秩序的有效维护问题。 7. 严格执行每门课程的教学计划表和考勤月报表制度。 ( 见我的《切莫让学期课程教学计划表形同虚设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二》 ,1999 年 3 月 10 日;《再谈切莫让课程教学计划表形同虚设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六》, 1999 年 3 月 31 日 ) 。 迄今教师们对教学计划表和考勤月报表制度的必要性看法不一,不妨更多地听取意见,总结经验,统一认识。但是有一点是谁也没有否定,它对于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的保障并没有坏处。我们教学和学习不能有约束而无自由,也不能有自由而无约束,即使在被认为自由化的美国的一些高等学校,不少教师的课程教学计划表也是在上课前就印好了的(至于不按计划自由讲学,那时另外一个问题),而教师在上课点名的情况也是司空见惯的。点名无损于教师的权威,倒可以增进师生间的亲和力,时间长了花费组织教学的时间也是费不了多少的。我以为,我们在这个问题上管理显然过松。至于 100 人左右的大班教学组织管理是需要专门研究,并采取措施的。 8. 切实采取措施,经常保持教室清洁卫生。这个问题,总的说来,时好时坏;专用教室和有专人管理的教室较好,而公用教室及不确定专人负责的教室就较差。 5 月份上中旬,我专门注意了教室卫生问题,感到问题不小。 ( 请见我的听课记录的第 22 、 24 、 26 、 27 、 28 、 29 、 34 号 ) 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思路上可否拓宽一些。例如学校有不少特困生,也有不少打工搞业余家教或营销的,学校每年都有相当一批助学金。能不能将部分助学金用于打扫卫生等公益劳动之类的勤工俭学的打工费用呢。这样对于学生自力更生精神的培养和学校卫生管理费用的减轻是两利而无害的。 9. 减少安排教师大班上课的现象。目前教师大班上课的情况,普遍遇到如何因材施教 , 组织课堂讨论和学生广泛参与 , 指导学生读书、撰写读书报告,提高教学质量等问题。这在教育、哲学、经济和历史系、公共理论课和专业课尤为突出。当然也有将一门课由四位老师在不同专业开课的情况(如《外国教育史》在教育学专业开设一年一人讲,在另外三个专业开设半年,由三位教师分别讲)。这种安排显然受到学生欢迎,不过这样安排的出发点主要还是考虑到教师工作量不足,而不是基于引进竞争机制打擂台,因为并学生没有选择听课老师的自由。在教育系还有《德育原理》、《教育哲学》、《现代教育技术》等课程安排两位老师在不同专业讲授的情况。但是一个人为上百人上大课的情况,何时才能够改变呢? 10. 适当延长图书馆阅览以至借阅的开放时间。在第一、二节课期间或第三节上课开始时,有些学生迟到的原因是到图书馆借书而耽误了时间。现在的教学期间,图书馆开馆、闭馆时间在除双休日外,基本上是与上下课时间同步的。这种情况能否在图书馆固定人员不增加的情况下,将阅览以至借阅时间适当延长呢?从保障教学和研究的角度来说,这是众口一词的,问题在于经费和人员。有了经费,可以有较高的加班费、可以临时招聘退休教职员以及具备条件的下岗人员、更可以为打工学生专门建立相应的招聘服务机构,而后者是可以和奖学金相联系的。这种做法在西方国家相当普遍,我以为其方法可以根据我校的实际加以借鉴。 二 . 关于加快教学设备的更新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元化 1. 加快文科教学手段现代化的进程。(见我的《文科系课程教学手段现代化急需加强 -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九》, 1999 年 6 月 7 日 ) 现在文科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元化的滞后情况,已经越来越突出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化方法的结合方面提供的试验和经验还相当的少,尤其是硬件配置方面刚刚起步。现代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及其在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信息社会带来越来越多的信息量、教学时数的相应缩减和学生课外阅读时间的大幅度增加和内容的极大拓宽,使教学手段现代化、多元化更加突显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多元化就谈不上三个面向。没有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也谈不上,发挥综合教育优势,扩大办学思路,满足各类人员的学习的需求。 这里涉及: 第一, 创造条件,尽早运用多媒体教学。 第二,提倡在师生中普及电脑知识和利用网络信息。要采取一些措施进行鼓励,例如,对教师用电脑写讲稿的给予一定的物质补贴;对于教师建立教学网页给予必要赞助;对于制作教学软件的经鉴定通过,视作科研成果并给予奖励,帮助解决产权保护问题;鼓励教师将个人公开发表的成果和教学参考资料上网,并提供必要赞助和保护;要求学生的学年作业和毕业论文输入电脑,并采取防抄袭的保护性措施等。具体操作,需要专门研究。 第三, 尽快创造条件解决家庭电脑和学校图书馆联网问题。 第四,加快专业教学和研究需求的 CD-ROM 专业信息软件研制,并争取将研究成果和进入市场结合起来。这是个专门问题,尤其是专业 CD-ROM 采取中英对照模式,将为打入世界市场,走向世界创造条件。我在 1995 年以来多次提到这个设想,这个问题与本科教学 擦边 ,不再赘述。 2. 尽快在大教室配置无绳扩音设备。这是一个关系课堂教学效果的现实问题。目前上大课的教室普遍没有配置无绳扩音设备。只要有相应的经费投入,将很快显示其对于教学效果的推动作用,会使师生在新学期有新举措、新气象的活力感。 3. 编制相关教学软件资料目录 , 互通信息 , 资源共享。这项工作需要有人牵头组织 , 既然在这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 , 中央提出学校间要互通有无,资源共享,那么学校内部更得如此了。在上述文科四系中,教育系已经走在前面,他们的经验应该对其他文科系起到推动作用。 三 . 关于教学计划体系,教材和课程体系 , 教学结构、内容和方法的改革 1. 科学配置教学计划培养体系和结构。 学校主管部门并未要求本科教学巡视员就专业教学计划的修订提供任何咨询意见,但是我在随机听课以及与各类教师的交往中,深感目前的课堂教学的改进和质量的提高是与教学计划的切合实际的制定密切相关的。为此我曾向学校教务部门,就计划制定中的某些问题进言。 ( 详见 1998 年 11 月 17 日我写给教务处并请转谢维和副校长的信 ) 。 我在信中集中谈及制订新的教学计划时有关部门公共必修课结构比例和课程设置、全校公共选修课、关于编制全校课程表等三个问题。今年 1 月 12 日,我向历史系行政和总支领导就历史系本科的教改进言,对于系的本科教学改革基本估计直言 : 无视这些年来历史系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成绩 , 低估我系教学改革的成就,显然是错误的。但是高估了在教学改革方面的成绩,看不到确实存在的问题,尤其是面临跨世纪的严重挑战则不是实事求是的,而且是十分危险的。我们还是多一份忧患意识为好。我以为对于我系改革状况的准确定位是首先要把握好的。 我并且提出了九点具体建议。其中第一条说的就是课程改革,建议 : 充实有关经济史、社会史、文化史、思想史、全球史方面的课程 ( 以上均含各个领域的专门史 ), 以使我们的历史学课程能够逐步做到基本体现整体史学、综合史学的趋势又保持并突出我系传统学科的优势。这就使原有专门组课有可能出现新突破从而跨上历史系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在这方面有着充分的有利条件,相当一部分中青年教师在这方面卓有建树,只是没有为他们提供开设课程的更多机遇。近些年来中国史和世界史课程教学失衡现象日趋突出 , 这种情况要说世界史领域的教师不努力没水平 , 恐怕不符合事实 , 失衡现象不是一朝一夕产生的 , 现在再不注意这个问题 , 不仅影响世界史学科的发展 , 而且反过来也影响中国史的学科建设。这个问题首先要引起领导从深层次上加以研究解决。现在开设世界史方面的课程越来越少,力量相对削弱,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问题更难解决。 尽管有些人对于我的这些见解不屑一顾 , 但迄今 , 我不仅没有改变 , 而且更加坚定了这个看法。 这里,我要特别提出在课程教学计划修订时 , 加强现当代课程的开设问题。据说 , 历史系新修订的教学计划已经决定将原定的《世界现代史》和《世界当代史》合并为一门《世界现代史》的课程 , 而课时则比原计划相应减少了一半,并且已经开始着手组织力量编写新教材。这里所谓的 新 ,实际上是将从 80 年代中期以来为适应跨世纪发展趋势而发展起来的《当代世界史》和原先的《世界现代史》 ( 写到 1945 年 8 月 ) ,合编为 80 年代以前的一门《世界现代史》教材。如果情况属实的话,在我看来这样做无疑近乎不是新而是倒退的旧了。 1999 年 6 月 13 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关于深化教育改革的决定中 , 突出强调了培养适应二十一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社会主义新人已经成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决定中强调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请问,大幅度削减当代史课程符合这一基本思路吗? 既然现行修订的教学计划中的公共理论课程具有强烈的时代色彩,并且其课时的份量增加了不少,我们的历史课程为什么反而将反映时代特色的当代史部分削弱了呢。难道政治课程能够取代当代史课程吗 ? 例如全校公共政治课规定开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 , 这不等于历史系必须开设这门课程 , 因为历史系的当代世界史内容本身就包括了该课程的主要内容 , 为什么历史系课程计划中 , 不开设当代世界史而非要开设当代世界政治与经济课程呢 ? 究竟怎样安排课程才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精神呢 , 看来按指示办易 , 而按实际情况办不易。 本学期在历史系的听课中,我更加感到历史系需要注意中国史和世界史选修课安排的失衡倾向,我在专门报告中借用了 偏瘫 症一词(见我的《历史系本科选修课出现偏瘫症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四》, 1999 年 3 月 20 日) , 这一报告也会引起了某些人的不同看法,似乎大有否定成绩之嫌。其实,只要冷静地研究我在报告中提出的事实和观点,是应该到了正视现实的时候了。 在听教育系的课程时 , 我感到该系两门传统学科中外教育史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宜削弱的。一方面,我们的教育学科体系和课程必须拓宽,应当加强和充实富有时代气息和应用技术的新型课程门类,另一方面在确保传统学科质量的前提下,必须改革两门教育史的教学体系。(见我的《两门教育史课程课时压缩需要科学论证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一》, 1999 年 6 月 16 日 ), 例如让外国教育史真正成为反映全球规律性发展的世界教育史 , 而不是国别史 ( 地区史 )+ 阶段发展史的框架 , 并且特别要注重 1945 年以来当代世界教育的最新发展。作为专门史的讲授或教材 , 这方面的相对薄弱是很明显的 , 而在我们的课程设置中,似乎还没有很好注意到加强或者专门开设《当代世界教育》或《新中国教育史》的课程。 而有关包括当代专门史的课程在内的史的课程,在哲学系的中外哲学史、经济系的中外经济史方面,同样也有类似的问题。这涉及到重视历史文化和面向世界两个重大问题。在现行的教育史教学中的当代比重却显得是不够的。 2. 哲学法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和教师队伍令人担忧。在我听到的历史、教育、哲学、经济四系各个专业的课程中,相对薄弱的毋庸讳言要数年轻的法学专业了。尽管教师队伍年轻而卖力(只有八人),但是学生意见仍旧不少,不过该专业的社会需求量是不小的,而且作为综合性大学培养法学人才相对于专门性的政法学院来说,也有它的相对优势。师大要不倒 牌子 ,要继续发展,就需要加强领导和监管,就课程设置的体制、研究水平、师资队伍的实力、教学内容、图书资料等方面加大力度,才能把这个新生的专业越办越好。 3. 完善现有课程表的制定和规范临时性课程调整的程序。(见我的《课程表的变动带来的困惑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五》, 1999 年 3 月 30 日;《现行的制订需要改进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十六》 ,1999 年 6 月 23 日 ) 这两份报告,尤其是后一份报告已经将建议说得很具体了,这里不再赘述。 4. 改进和严格毕业班教学的管理。 ( 见我的《文科毕业班教学安排引发的思考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三》 ,1999 年 3 月 10 日 ) 毕业班教学管理松散的深层次问题,涉及毕业分配制度的改革、本科生课程和研究生课程的灵活衔接等问题。毕业班课程安排相对较少是正常现象,但是学生在毕业班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寻找毕业后的工作上,则不是很正常的。毕业班学生对于在毕业班发奋学习的劲头大大松懈却也不能说是正常的。学生学分已经修满后或快要修完还干什么,准备考研究生的学生(第二学期已经不存在考研问题了)不能连读研究生课程,毕业论文的成绩实际上和保送、推荐、谋职又没有直接挂钩,这些都大大影响本科毕业论文的撰写质量,既然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学业计划又不能随时走上分配工作岗位(双向选择实际上使得走上民营企业或自谋职业的毕业生不一定必须到 7 月 1 日后才能离校工作)。 所有这些情况说明,除了考研、实习、谋职外,必须为应届毕业生提供在校最后一学年或学期新的激励目标和活力,提供新的机动灵活而又丰富多彩的安排,否则教学方面的松跨现象是难以避免的,也是十分遗憾的。因为,本来,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最后的在校阶段继续 充电 ,再登一个小台阶。 ( 对于在职人员来说 , 如果有一个学期时间来学习 , 那是一件多么富有吸引力的事 ) 如果我们能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提供一条龙服务、或者提供双学士课程学习机会、或则为优秀毕业生提供参与助教和助研及科学研究项目的机遇,那么在大学中的最后一学期,同样是会充满活力的。 5. 创造条件尽快编制全校教学一条龙的统一课程表。我在 1998 年 10 月 14 日《报告》中提出建议:尽快编制全校统一的大课表,分别不同课程类型(含公共、基础、专修、必修、选修、硕士研究生课、博士研究生课等)排出统一课表 , 规定学生选课条件 , 使得学生便于在全校的课程中有更多的选择余地 , 也促进学生间的学术交流 , 有利于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 充分利用教师的人才和课程资源。在 1998 年 11 月 17 日的信中,我进一步阐述这一意见说: 为了加强全校性课程的监管 , 与真正意义上的学分制相适应 , 和全校本科课程、硕士生研究生课程、博士研究生、其他专业学生课程相衔接,建议学校采取切实措施,编制全校课程代号系统和全校校历和课程表,将各类所有课程编入代号和全校中,一旦全校所有课程代号化和编制完成全校统一课程表,这样有利于真正实施学分制,做到充分发挥综合性师范大学优势,实行各系课程在全校范围内开放,本科生、研究生课程打通将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 ', 本科生、研究生一条龙 ' 教学,从而使全校教师和学生相得益彰。 现在尽快编制全校教学一条龙的统一课程表日显紧迫。全校教学一条龙的统一课程表的编制可以完整而透明地显示我校师资力量的综合优势、极大调动全校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他们向全校和全社会展示其教学水平、极大地推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将有助于学生结合自身情况在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要求前提下,最大限度地自由选择所学课程。使得学校教学资源可以共享,合理配置教学资源,它将使整个学校形成一盘棋,组成一个教学课程立体交叉式群体,使学校的教学研究工作走上新台阶,并且加快和国际一流学校接轨的步伐。 6. 提倡教师要认真负责地讲好每一门课上好每一堂课。我以为一个教师要讲好一门课不易,要讲好每一堂课则更不易。对于每个教师的课堂教学来说,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在这方面,现在的问题还不少。关键还在于教师的认真负责精神。有的教师在课前显然准备不充分。有的在课堂上择其所好,离题发挥。有的则满堂灌,不注意启发创新思维的教学,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效果。有的教师讲稿内容比较陈旧,缺乏新材料和新见解。凡此等等,我门不可能仅仅从听到的一两节课来说明对于某一门课的总体评价,但是它却反映了是不是认真讲好每一堂课这个问题。 7. 加强课堂讨论、课外图书指导等引导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环节。从我听课的情况看,这方面的教学环节有的教师已经进行了改革,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何璋教授的《国际金融实务》) , 但是总的来说仍然需要改进和加强,有的课程基本上没有讨论;有的虽然组织了课堂讨论,但是效果并不太理想。其中相当突出的一个问题是 , 采取大班 ( 年级 ) 的规模来组织课堂讨论( 60 人以上) , 一次讨论只有几位学生在上台自由发言(实际上是在几次讨论中同学们分别轮流上台),再有几人进行自由评论,这种讨论受到参与讨论人数上的制约。如果将讨论班次划小,同学们当然欢迎 , 但势必会加重教师负担。如果有助教主持课堂讨论 , 问题也好办些 ; 或者在经济上对主持讨论的教师有某些补偿,也许情况好些。现在的情况是教师组织三次同样内容但不同对象的讨论,只计算为一次讨论,甚至不计入教学时数,也就是不与实际教学工作量挂钩,既然如此,教师何必多此一举呢。显然出在鼓励提高教学质量的运行机制需要研究。 至于课外图书指导等问题同样如此,设想,为学生提供详细书目当然是件好事,但是首先要你自己动手来编制书目(这并没有计算在教学工作量内)。其次,书目印出来,这笔经费要教师自己掏腰包。在这方面,我有切身的体会。我上学期为历史系 1996 和 1995 年级学生讲授的《当代世界史》和《 20 世纪资本主义研究》两门课,先后随堂编制了两本书目 , 免费印发给学生 ( 前者只给两份 , 后者给一份 ), 所花的费用 , 远远超过系里给我的每节三元和每节两元五角的课时费(一个学期总共讲了 131 课时工作量得到讲课费合计 370.5 元,平均每课时工作量为 2.83 元)。设想,像这样的单向奉献,怎能持之以恒和推而广之呢。教师们不否认加强书目指导尤其是编制与课程相应的书目的重要,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付之实践的却不多见,个中原因需要从初级阶段社会中的激励机制中寻找。优劳无优酬怎么行呢。 8. 全校行动,为突破外语关排忧解难。说学生不努力学外语,无疑是冤枉了北师大的学子们。说外语教师教学不努力,也是于事实不符。但是外语关难过,北师大学生受外语关的严重困扰,却是事实。上课时兼学别样的重头戏,主要是外语;考研的主要障碍,也是外语;毕业论文的质量、教学质量和研究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制于外文资料的运用。在这种情况下,解决好低年级的外语过关问题、高年级的专业外语提高问题、一些课程采用或部分采用直接外语教学法,聘请外教讲授等,不仅是外语系要全力研究解决的,而且文科系领导也应当重视的问题,更是学校领导需要根据我校实,情切实解决这个拦路虎的严重课题,需要上下左右齐努力,作为攻关项目加以突破。这里还要提到的是外语四级、六级、考研、考 TOLFE 、考 GRE 等考试的影响,在一段时间里,过四级、过六级的考试指挥棒,甚至对公共外语的正常教学到来影响。这是同样需要研究解决的实际问题。 9. 严把毕业论文关。目前从整体情况来说 , 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大有滑坡趋势。造成这种情况 , 除了考研时间和撰写论文发生冲突,以及毕业求职对于论文的撰写带来某些干扰的客观因素外,学生用于论文的精力投入不够、导师指导和论文评审把关不严、学生考研、毕业分配、谋职和奖励评优与毕业论文没有密切挂钩等因素,都是有不同程度影响的。往往一位毕业论文优秀的学生可能考不上研究生或分配不到一个和他业务水平相称的工作,这些对于毕业论文的质量不能不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我们对于反映综合水平和学术研究能力的毕业论文的认识要更加重视才行。 四 . 关于本科教学教师队伍优化、资源共享、活力增强 1. 改进本科教学特聘岗位聘任工作。(见我的《莫让本科教学特聘效益打水漂 --1998-1999 年第二学期本科教学巡视报告之七》, 1999 年 4 月 27 日)我们的现行本科教学特聘岗位聘任,如果成了部分在职的教师的轮聘专利,而不是所有从事基础课教学人员的优劳优酬一视同仁的公平竞争,那就失去了它的意义。也就难以调动广大从事基础课教学教师的积极性。如果在激烈的人材竞争中不是真正的公平竞争,而是实际上带有保护性聘任,则有可能事倍功半,花费了一笔可观的经费,而难以做到教星辈出,推动本科教学上一个新的台阶。 2. 在部分教师中试行任期聘任制 , 打破铁饭碗。目前教师年龄结构和教学资源配置不合理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然而改变这种局面,造就高质量的合理梯队的教师队伍,不是靠行政指令性规划和从年龄结构形式上一刀切切出来或拔出来的。它是在教学和科研的竞争中脱颖而出并逐步成熟的。可以想象,随着中央倡导的以政府办学为主、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格局的逐步形成,势必使现有师资力量的配置受到新的冲击,甚至可能出现被稳定在政府办学中的优秀教师流向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情况。通过招聘定终身和一次规划定编减员增效的传统办法,看来会被逐步打破。 在这种情况下,对于年轻教师或者特殊需要岗位的聘任,采取任期聘任制将对聘方和受聘方的双方都是有利的。只有经过了一定时间的教学和研究实践的检验,并经过相应评审机构的确认,才能转为终身聘任(既铁饭碗)。这将有利于保持学校教师队伍稳步而整体的高水准。也就是,我们的教师队伍应当是在竞争中不断流动和优化的队伍。采取以定编的在职岗位聘任为主体、大量年轻教师的任期岗位聘任、少量有特别需要的退休教师任期岗位聘任、以及校外专家教授兼职任期聘任为辅,共同发展的聘任模式。其结果,将有利于教师队伍的不断优化、有利于教师的不断进取、有利于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的教师资源和有效配置、并随时淘汰在业务上不大称职的师资队伍和少数身在曹营心在汉的跳槽者。 3 .力争教师资源全校共享,改变各系小而全的状况。从课程表的课程安排及任课教师所在单位,可以看出各系的教师队伍并没有全校共享,仍有相当程度的小而全现象。例如教育系的教师(心理系毕业)为教育系开设《普通心理学》 , 而教育系并没有心理学教研室。从资源共享的角度来考虑,在教育系从事心理学教学的老师可以为心理系的心理学和全校公共课开课,而心理系的老师也可以为教育系开课。同样的情况经济系教师开设《经济法》和《税收概论》 ( 该课程实际内容偏重税法而非概论 ), 而哲学系法学专业教师开设《税法》和《经济法》 , 两系之间怎样互通有无 , 资源共享呢。 有些课程从课程表上的名称看似乎雷同,如《比较教育管理》 ( 教育管理专业 ) 、《学校管理学》 ( 教育学专业 ) 、《管理哲学》 ( 哲学专业 ) 、《管理学》 ( 经济学专业 ) 、《劳动人事管理》 ( 经济学专业 ) ,这些课程都和管理学基本原理有着密切关系的,如果 资源共享 可以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竞相发展,岂不对于管理科学的教学大有裨益,也使学生受益匪浅。 我们还要提倡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系和专业之间、各个教研室之间的跨学科协作和交流,这方面,象教育系开设的 课程 , 已经提供了较好的经验 ( 见听课记录 54) 。我以为,资源共享已经再次提出了根据教学和研究需要的新变化,重新组合教师力量的问题,而原有的传统的教研室模式远不能适应新的需要的,需要摸索多元化模式。(我在以往的多次建议中,已经提出改变单一教研组建制的建议) 4. 提倡党政干部双肩挑。这种现象在公共课、历史、经济等系都有 , 值得倡导和总结。建议学校领导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如何进一步做好这一工作,能够对整个学校的教学工作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积极推动某些缺口的退休教师再上教学第一线。前面已经涉及到这个问题。在跨世纪之交,文化大革命前的大学毕业生,大部分已经或行将退休。年轻教师不断充实教学岗位形成了充满活力的新兴力量,但是在某些教学领域出现了缺口,不是很快能够全部填补的。在这种情况下,需要改变一刀切政策,扬长补短,依据实际需要采取特殊政策,以免出现断线的状况。 6. 助教制度能否落实。文革后,助教制度实际上被取消,但奇怪的是助教奖学金却照发不误,助教不助的状况带来很多负面影响。该做的事,没有人做;恕我直言,现在个别年轻教授甚至博士生导师,并没有经过助教阶段的严格磨练,这并非完全是件好事。 五 . 关于教学评估、督导、检查机制的建立和完善 1. 完善本课教学巡视工作。现行本科教学巡视员工作对于教学工作的评估 , 显然是起着一定作用的 , 尤其是它的随机性,不能不使有些教师有所顾忌。 ( 也有一些教师并不清楚有这么一个巡视员制度 , 有教师以为我是进修教师来听课的 ) 然而,巡视员的主要作用并非针对教师个人,而是通过基础课教学第一线的教学实践,发现教学管理和教学服务、教学培养体系中值得注意的问题。迄今,巡视员基本上是为主管教学工作的校长和教务部门 , 进行本科课堂教学评估的咨询性并带有弹性要求的服务工作。所以 , 它的实际作用和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主管领导及其部门的重视程度 , 否则它很可能流于形式,甚至造成负面效果,给人以摆摆样子,走走过场的感觉。如果,巡视员反映的实际情况得到及时回应,其结果将会造成一定的效果,因为这种真正意义上的 随机 和某些事前通知,做了精心准备和对策的验收、检查是不一样的。 为了进一步做好这项工作,我建议: 第一 , 主管校长和教务部门对于巡视员反映的情况要及时有所回应 , 及时有效地解决问题或提出进一步调查研究的对策。 第二,主管校长和教务处部门与巡视员间除每学期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汇总性意见外,平时应加强相互间的沟通。 第三,根据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对于我校包括教学巡视在内的教育督导机构和教育督导制度进行认真研究和重新定位。 2. 改进教学质量评估的量化工作。教学质量的评估实际上包括量的客观评估和主观的质的评估两个方面。即使是量化评估 , 也有量化标准的合理度以及评分者能否客观把握量化标准两个问题。例如在总共 20 项量化指标体系中,每项满分为 5 分,其中具有突出创新和改革精神的课程和板书清楚整洁的满分都各占总量的 5% 。而它们在课程总体评价中的各自含金量却很不相同。将含金量不同的 % ,按同一含金量成色来相加,其总和的实际价值不可能是准确的。以这样的量化评估作为统一标准,是不能作为评估教学质量的主要手段的,尤其是对于文科教学来说更是如此。 我以为,我们除了对采取面面俱到的量化法指标体系的内容作必要的修正,更加突出强调一个时期里教学质量的重点外,还不妨借鉴民意调查测验通常采用的专题调查方法,也许更能反映较为客观实际的情况。例如为了考查课程的改革创新精神,列出若干量化测试指标,这样一来可以看出各门课程在这个专门问题上的不同状况。 3 .将教学巡视工作推广到研究生教学、继续教育领域中去。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第 23 条,规定要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总理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要抓紧建立健全教育评估、督导、检查体系和制度这使我们认识到评估、督导机制已经不是临时性的、咨询性的,也不仅仅局限于本科教学中,而是应该贯穿于各类教学领域之中。 我校的本科教学巡视员严格说来,并非督导制度, 1998 年 3 月,学校成立《本科教学巡视组》时 , 还专门说明这不叫督导,并规定其任务为 深入教学课堂听课,了解和检查本科教学情况,研究和提出改进教学工作意见。 目前,不仅本科教学需要实施督导制度和检查机制,而且研究生和继续教育同样需要事实督导制度和检查机制。这对于了解和反映实际情况,改进工作作风,防止弄虚作假是很利的。本科教学的巡视工作施行一年来,已经提供了运行中的一些初步经验和教训,期望学校领导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 4. 严格执行学校领导干部听课制度。在上学期的本科教学巡视听课总结和改进教学工作的建议中,我提到:巡视员听课代替不了校系领导的听课 , 如果有了巡视员而减少了校系领导的听课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领导干部深入第一线听课远比巡视员重要。建议重新规定校系领导听课的次数和要求及考核方法,以确保听课质量和效果。不知道这学期情况进展如何。 我以为要确保听课制度的完满实施,必须有点硬性量化指标,例如规定领导干部每学期不少于听课数,定期向有关部门交听课记录;规定在所听课程中包括自己所选择蹲点联系的系和课程不少于一定的学时数;规定领导干部每学期必须有一次专门研讨会诊会议,研究各自在听课中所发现的经验和问题,进行现场办公;提倡职能部门负责人(如教务、后勤、宣传部门)经常深入课堂第一线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999 年 6 月 30 日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学术问题评论 /2002 年 4 月 27 日发布; 2002 年 9 月 6 日重发; 2004 年 2 月 12 日再发 《学术交流网》( www.annian.net ) / 高等教育改革 /2007 年 3 月 02 日再次发布
个人分类: 教育改革思考(07-11)|3997 次阅读|1 个评论
说不尽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专题目录(2007-2009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 2010-1-18 14:35
说不尽的北京师范大学 ---- 北京师范大学专题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8 日发布 这里说的博文专题全部和北京师范大学有关 , 赞扬的话、期许的话、批评的话、建议的话都有 , 唯一没有的是奉承的话、始终、一贯之类的话。笔者在北京师范大学学习、工作、教学研究至今已经整整 56 个春夏秋冬,对于北京师范大学的了解和感情不亚于现有北京师大任何一位党政领导 , 对于 50 年代、 60 年代、 70 年代、 80 年代、 90 年代和新世纪在北师大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从一个普普通通教师的视角看师大也许是有意义的。 现在发布的是笔者编制的 2007-2009 年科学网黄安年博客教育教学改革部分中 J, 北京师范大学 专题目录。 这里记录了笔者在北师大的六次搬家和校园建设任重道远的感念 , 记叙了购房难 , 拥有房产权更难的经历;感受了校园环境的变化 ; 谈到了教育教学改革中的思考;建设新师大的方方面面;半个世纪来北师人的种种变化 ; 网络时代的校园网等等。 J, 北京师范大学 * 再谈如此 以民为本 : 规定卖房校方优先的霸王条款 , 此举遭广大教师抵制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8 日 (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700 ) * 记在北师大的六次搬家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800 ) * 岂能砍掉世界当代史?质疑新版北师大历史学专业基础课程系列教材,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286) * 五十载沧桑变迁 校园建设任重道远离别北师大校园一年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67 ) * 北京师范大学的美丽校园 ( 续一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69 ) * 北京师范大学的美丽校园 ( 续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70 ) * 应当警惕偏瘫症与球盲病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4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23) * 封杀学术交流网的不明智行动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20 ) * 7 22 事件与学术交流网( 2002 年 9 月 22 日、 11 月 22 日),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7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828 ) * 一拖再拖,再次拖欠教师的房补款何时了?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8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481 ) * 静心教书潜心育人和校庆 105 周年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854 ) * 如此关怀收师大教师节礼物有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7188) * 就 20 年前的北师大印象答水悠扬校友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2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541) * 值得回味的往事,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10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663 ) * 旧文重发:《北京师范大学文科科研津贴期刊目录》合理吗? ---- 兼谈科研津贴中的非学术因素,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098 ) * 就武书连版《中国大学评价》中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第一名 有话要说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150 ) * 如何改革历史学本科教学?致北师大历史系负责人的信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567 ) * 总理上雪灾第一线 , 北师大校长书记怎么不上房灾第一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224 ) * 建议北师大党委书记和校长春节期间到租房维权教师家串串门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2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306 ) * 北京师范大学孔子塑像周边环境变绿草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2748) * 北师大校园清晨缘何汽车排长龙?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044) * 感受北京师大校园迎奥运会冲刺,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8 日 * 北师大校训和毕业生的鞋山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105 ) * 忆半个世纪前的大学毕业时刻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183 ) * 奥运会后的北京师范大学校园,黄安年文,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8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28 ) * 关于历史教学改革探究和北京师范大学话题目录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9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760 ) * 历史学院四代同堂喜迎 2009 年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7038 ) * 从北师大历史系 81 届毕业班同学录谈起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8376 ) * 医疗改革中北师大校医院向何处去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101 ) * 高校办得好坏 , 不在规模大小和北师大教育学部的折腾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0498 ) * 有经验的老教师应上《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第一线,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2444 ) * 北京师范大学老人大学建校 25 周年师生书画佳作展 ( 选登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5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34863 ) * 京师大学堂和京师大学堂师范馆有联系又有区别,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2529 ) * 北师大丽泽教工楼房顶变脸受欢迎,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8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51577 ) * 从暖气管漏水,学校后勤不给修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067) * 新年又来到 退休拎桶油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104) * 从 380 元安装 E 键通呼救电话说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133) * 参加历史学院新年聚餐有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410)
个人分类: 摄影图片集锦(10-11)|4744 次阅读|1 个评论
新京报:北师大政学分离改革动作不够大
pikeliu 2009-10-30 12:35
作者:张鸣 来源:新京报 发布时间:2009-7-1 10:14:56选择字号:小 中 大 新京报:北师大政学分离改革动作不够大 北京师范大学试图从体制上分割学术和行政,让有权者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当然是好事。但是,改变学校行政化的改革,如果没点大动作,大结构的变动,要想改变这积重难返的局面,还真不易。 虽然教育行政部门一直对于大学行政化的问题避而不谈,但是,最近教育部直属的北京师范大学,却悄然开始触及这一问题,日前成立了教育学部,这个学部,是个拥有人、财、物等独立权力的实体,但学部的行政领导不得兼任下属学院和研究所的领导,也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据称,目的是要尝试行政与学术的相对分离。 我们从有限的报道中,无法得知更多的消息,不知道这个学部管哪些和管多少教学和研究部门,也不知道他们今后如何管理,更不知道学部成立之后,是不是原来学校行政部门对教育单位的管理职能,比如教务处管的教学事务,研究生院管的研究生事务,科研处管的科研项目等,都挪到学部来?但是,仅仅说要尝试行政和学术的相对分离,就已经很令人鼓舞了。至少,北师大在这方面做了尝试。 这些年来,大学的行政化官僚化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学官和教授角色高度混一,有的是学而优则仕,有的是仕而优则学,反正学校的行政部门领导,都是教授。反过来,学术单位,院、系、研究所,也统统行政化,所有的教师都成了领导的下属。总的来说,无论有没有学问,只要在学校里做官,就得有学衔,有职称;有了职称,当然就可以带学生,做课题,发表成果。而官办的学术评价体系,也常常只认官不认学,所组织的各种评审专家组,里面的人多是有官衔的。这样一来,他们就掌握了学术资源的分配大权,从而诱使效忠者相望于道。自然,他们的学术成果就更多。 面对这样的局面,如果能从体制上分割学术和行政,让有权者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当然是好事。但是,仅仅有制度设计的良好愿望肯定是不行的。比如,报道说,学部的领导自己可以开展学术活动,但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这一点如何保障呢?如果学部作为人、财、物独立的实体,它却根本不参与学术资源的分配,那么,这些人、财、物的资源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既要管理下属的学院和研究所,又不参与资源分配,那么,下属的单位会听话吗?管理体现在什么地方呢?凡是在学校工作过的人都知道,一个领导如果也做课题,写文章,很难让他们对所管辖的单位的学术活动不掺和的,大学里所谓的管理,很重要的部分,就是管学术资源的分配。 再说,现在大学的行政机构,千条线万条线,条条都伸到而且捆到具体的教学和科研单位身上。成立了学部,似乎没有可能把这些行政单位撤了。只要这些机构在,就必然要管事,管事,就有权力。因此,眼见得,尽管成立了学部,教务处依旧会管教学,科研处依旧会管科研,研究生院还是要管研究生,而组织人事部门,还是要管干部升迁。学部跟这些机构的关系怎样理顺呢?最令人担心的结果是,最终学校的行政还是要管理一切,只不过这一切都通过学部实现了而已。 改革是好事,改变学校行政化的改革,如果没点大动作,大结构的变动,要想改变这积重难返的局面,还真不易,弄不好,行政化没改掉,反而多了一级行政架构。 更多阅读 北师大教育学部挂牌成立 打印 发E-mail给: 以下评论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科学网观点。 查看所有评论 ? 2009-7-5 18:01:35 jdxychen IP: 现在怪现象太多了,当官后课题会有的,自然成果会有的,具体是谁干的,不知道。自己成了专家,但可能不知道最基本的理论或技术。不能不悲哀! [回复]2009-7-4 19:32:49 匿名 IP:58.216.234.* 放着国外实践了百年的游戏规则不学,还在这边慢慢来, 说到底都是对具备了科学技术的文化人不放心啊 [回复]2009-7-4 4:47:17 匿名 IP:24.6.228.* 想法是对的,但实践不易。 慢慢来吧。 [回复]2009-7-3 9:40:39 匿名 IP:221.221.232.* 向先进的欧美大学学习! [回复]2009-7-2 4:51:43 匿名 IP:125.33.126.* 独立办学,取消大学行政级别,取消校党委挂帅,让大学独立设置专业和教学课程,这根本的东西没变,其它都瞎扯。 [回复] 读后感言:
个人分类: 大学的组织与管理|242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师大终止辽大副校长陆杰荣博士生学位
冯用军 2009-7-29 23:13
北师大就杨伦抄袭事件声明:当事人学位被终止 www.jyb.cn 2009年06月17日  1){document.write('作者:周逸梅 ');} 作者:周逸梅   来源:京华时报    昨天(6月16日)北京师范大学就北师大在读博士生杨伦抄袭事件发表说明,确认抄袭一事属实,表示正对杨伦做处罚处理,中止他的学位申请。这意味着杨伦可能得不到博士学位,而且很可能不能毕业。    北师大:从严处理   获悉此事后,北师大立即着手调查。在调查过程中,杨伦对事情没有否认,学校很快确定其涉嫌抄袭事件基本属实。   目前杨伦所在的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已经向学校提交了初步的处罚建议,北师大研究生院正依据相关规定进行最后的决议。决定处罚需要一个流程,但是这次事件性质比较严重,一定会严肃处理。北京师范大学新闻发言人表态。据悉,目前杨伦所在年级的博士生已经经过答辩,申请学位。学校将中止其申请要求,而且他很可能也无法拿到毕业证。    杨伦:愿担一切责任   杨伦在接受采访时承认了抄袭的事实,并表示已经向被抄袭的王凌云承认了错误,他愿意承担一切责任。我对抄袭他的文章,侵犯了他的著作权深表歉意,正式作出道歉,他要求我作出法律上的赔偿也好,经济上的赔偿也好,我都愿意接受,所有的责任由我一人承担。   对于给陆杰荣署第一作者名的举动,杨伦解释说,这也是无奈之举。因为论文发表需要老师的影响力来帮忙。据了解,为了取得博士学位,他必须要在杂志上发表文章。但像我们这种博士生,要想发表文章其实很困难,所以没办法就想借用老师的这种学术影响力,增加发表的机会。他说,之前他抄袭文章以及发表的事,陆杰荣并不知道。   杨伦告诉记者,像他这样将导师名字署在前面,然后由导师推荐在杂志上发表的情况在学术界很普遍,可以说已成了行规,许多杂志社也明白内情。整个过程中,导师们通常只是对论文进行简单修改,对于学生来讲,这样可完成学业要求,并为自己今后的发展铺路;而对于导师,一方面是为了学生好,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自己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是双赢。    前情回顾   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该文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前天,辽宁大学对此事做出说明,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但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的论文得以发表,非直接责任人。(记者 周逸梅)       辽宁大学初步确认抄袭事件基本属实   记者15日从辽宁大学了解到,该校副校长陆杰荣及北京师范大学在读博士杨伦在核心期刊发表的文章抄袭一事已被确认基本属实。但学校方面表示,抄袭系杨伦一人所为,陆杰荣署名仅为帮助学生的论文得以发表,非直接责任人。事件的有关细节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辽宁大学抄袭事件基本属实 但抄袭系学生所为   史上最牛硕士论文抄袭事件余热未消,辽宁又一所高校陷入抄袭门。辽宁大学副校长陆杰荣在核心期刊发表的哲学文章涉嫌抄袭,引起公众关注。    第一作者不是抄袭直接现任人是什么逻辑   6月15日,《人民网》报道了国内哲学界权威学术期刊《哲学研究》今年第4期刊登了署名陆杰荣、杨伦的文章《何谓理论?》,其中陆杰荣系辽宁大学副校长,杨伦为北师大在读博士。而该文涉嫌抄袭自云南大学讲师王凌云多年前的一篇讲稿《什么是理论(Theory)?》。 傍名气是另一种学术腐败 06-17 上海交大称抄袭事件实为一稿多投 不让媒体介入 06-17 剽窃丑闻中大学副校长的智勇仁义 06-17 第一作者不是抄袭直接现任人是什么逻辑 06-16 辽宁大学抄袭事件基本属实 但抄袭系学生所为 06-16 如何从制度上有效遏制学术失信 06-15 论文测谎仪使用引震动 帮助过关生意悄蔓延 06-13 学术作假缘何市场庞大? 06-12 学术有道德大学才有未来 06-11 双胞胎论文别启发了抄袭新手法 06-10
个人分类: Life Comments|2785 次阅读|1 个评论
头一回进邱季端体育馆
黄安年 2008-12-23 17:12
头一回进邱季端体育馆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3 日发布 如果不是 08 北京奥运会 , 大概不会有邱季端体育馆 , 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前 , 美国体育代表团的部分代表是在这里做练习的,老布什总统也来过这里。现在这里成了北师大体育与运动学院师生办公、学习和活动的地方 , 真是鸟枪换了炮。记得 1955 年 , 师大由位于什刹海附近的北校迁来位于现在的新街口外大街的新校时,体育系的办公室直到 60 年代还挤在现在的四合院东斋北楼一楼内 , 而我们这些刚毕业的年轻男教师则住在二三四楼的集体宿舍里 ( 二、三人合住一房间 ) ,和体育系的老师打得很熟。自从八、九十年代,学校的东西体育场改造为塑胶跑道的现代化设备和在北面建起了体育馆后 , 学校的体育硬件改进了不少 , 体育系也牛了起来,现在改革开放 30 年了 , 有了新建投入使用的邱季端体育馆,那就更牛了 , 硬件全国领先 , 就看软件怎么样了 , 人们常说穷则思变 , 现在全院进了现代化大楼 , 会不会变 , 朝那个方向变 , 还难说 , 还要看。至少,我们历史系自从简陋的文史楼三四层搬进了主楼六层后 , 领导作风就变了 , 硬件好了不知多少倍 , 领导作风脱离了群众 , 官僚习气却更加严重了。 为了建造邱季端体育馆,原来的科学会堂 , 东饭厅、西饭厅、服务楼全部拆掉了 , 到现在我都搞不清楚原来在服务楼的邮局和银行搬到那里去了 , 我就再也不进北师大的邮局和银行了。如果不是学校的离退休工作处今天在邱季端体育馆里举办北京师范大学离退休教职工新年联欢会,我也没有机会来看看这个花了上亿巨款盖起了的体育馆,如果不是奥运会,大概这样的体育馆是近些年来在北师大是盖不起来的。为了看新体育馆,我参加了今天的联欢会,联欢会先后有 19 个自编节目 , 中间穿插三次抽奖,这样的安排 , 估计是为了稳定基本观众。第一次抽奖 100 名 , 凡是尾数为 1 的全部命中 , 我的尾数是 9 自然没有希望,二等奖 50 名 , 一等奖 10 名 , 估计也没戏,也就提前出局,顺便看看馆内的设施了。演出联欢的形式使得与会教职工难于交流 , 有点联而不欢 , 对于离退休人员来说 , 主要是借此机会和久未谋面的老朋友交流,在这个场合要有谈话机会是很难的,不少人和我一样,看了一会儿就告退了。 参与会前 , 我到了历史学院,其中有我 30 元的北师大消费合作社的礼券,自从 90 年代以 100 元基金加入以来,已经分红累计在 300 元以上了 , 是个不错的双赢选择。此外工会发给我一张物美 200 元消费卡,说是劳模的优惠券,这使我想起 , 同样的卡,有的白领工作单位好的人卡的含金量是 5 位数的 , 现在想起 48 年前的劳模,让你额外增加 200 元消费 , 你还说什么呢 ? 再有离退休工作处为每位离退休教职工准备了一份礼物,去年我在美国,不知礼物是什么 , 以前连续发了两次礼物是小书包,估计已经发完。这次领到的是礼品杂粮,好在我们平时爱吃杂粮,否则转送需要者也好 , 当然用礼券返回更好。这样才是各取所需。 附即时拍摄 22 幅照片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8A)|9247 次阅读|0 个评论
新近获悉老同学身边的事
黄安年 2008-12-20 08:29
新近获悉老同学身边的事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20 日发布 老吕半个世纪前的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57 级部分同学 , 12 月 2 日在北师大兰蕙公寓聚会 , 这些同学聚在一起自有说不完的话 , 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事 , 向华克芳老同学在校是知道是革干子弟 , 但更多信息不得而知 , 最近《环球人物》报道《蒋介石身边的红色女谍沈安娜》 , 才知道沈安娜就是华克芳的生母 , 还有如此传奇式的人生经历。这类事例在老吕同学中还为数不少,值得记住。 附两篇报道 : *****************************************88 蒋介石身边的红色女谍沈安娜 《环球人物》记者李荣刚 2008 年 11 月 26 日 08:17 来源:人民网 - 《人民日报海外版》 二十岁时的沈安娜已是中共情报员   现年 93 岁的沈安娜面容慈祥,满头银发,精神矍铄。谁能想到,她曾是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的一名谍报人员, 11 年战斗在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里。蒋介石在国民党会议上的多次讲话,都是由她记录。   传递情报中收获爱情    1915 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1932 年入读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结识了在中共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中共党员华明之。 1934 年,由于没钱缴纳学费,沈安娜选择了收费低且学期短的中文速记学校。    1934 年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要招名速记员。中央特科领导王学文希望沈安娜能承担这个工作。经过考试, 1935 年 1 月,沈安娜被正式录用为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速记员。凭着每分钟一百多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在浙江省政府站稳脚跟。   不久,沈安娜接到了组织上的暗语密信,希望她回上海一趟。她偷偷地把省政府的一些会议文件、记录夹杂在衣物中装进小提箱,带回了上海。王学文看了情报后说:安娜一炮打响 ! 这是我第一次为党组织提供情报,我也不知道什么情报是重要的。我特别留意保安处长宣铁吾的秘密军事报告,因为宣铁吾主要负责清剿皖浙赣边区和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   沈安娜将宣铁吾的报告、国民党的计划以及武器装备、公路碉堡的附件、图表等重要情报,用特殊药水写在信纸背面,然后正面写一般的家信。这种药水非常原始,有时还没等用药水显影,字就显露出来了。王学文派华明之到杭州取情报。   华明之和沈安娜有时在茶室里会面,有时装扮成情侣在西湖碰头。多次接触后,我们真的恋爱了。明之会坐在西湖边教我唱歌,给我吹口琴,我至今还清楚记得他吹奏的《毕业歌》和《义勇军进行曲》。 1935 年,经王学文批准,沈安娜和华明之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1936 年冬,朱家骅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安娜因正派的为人和娴熟的速记,很快得到朱家骅的信任。 国民党的特别党员    1937 年日军侵华,沈安娜和华明之随浙江省政府西撤,与上海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在华明之的入党介绍人鲁自诚的政治保证和引见下,沈安娜找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董必武对她说:朱家骅现在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你可以找他要求进中央党部工作,为党继续收集情报。这很重要 ! 周恩来叮嘱沈安娜:在国民党核心工作,一定要注意隐蔽,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第二天,沈安娜求见朱家骅。她说:我千辛万苦赶来武汉,请主席栽培,安排个工作,好为党国效劳。朱家骅很高兴,说中央党部正缺速记员,办个手续就行了,接着问她是不是国民党员,因为机要速记员一定要是国民党员。沈安娜随机应变回答:我在浙江时还年轻,没有加入,现在加入可以吗?   朱家骅马上交待给沈安娜办特别入党,就是由 3 个国民党中央委员介绍入党,手续简单,批准时间快。党证编号前有个特字,这在国民党内部被认为是有后台,有来头的。    1938 年 8 月武汉保卫战失利,沈安娜和华明之跟着国民参政会的包船前往重庆。机要处得知沈安娜是朱家骅亲自安排进来的老部下,对她十分信任,她一报到就被派去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的速记员。 宋美龄的新部下    1939 年 1 月 21 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主持人是蒋介石,沈安娜端坐在速记席上。这是沈安娜第一次见到蒋介石。蒋介石从沈安娜前面走过,她看也没看一眼。我只要做好记录工作,获得情报就行了,对于蒋介石,我没必要接近。   此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全会都由沈安娜担任速记。她同时还担任国防最高委员会、国民政府委员会、最高军事会议以及蒋介石在中央训练团讲话的速记工作。蒋介石做梦也没想到,一直埋头记录的沈小姐,竟是中共情报员。    1941 年 1 月 6 日,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爆发,新四军 6000 多人壮烈牺牲。蒋介石和众多国民党将领放声大笑,一旁速记的沈安娜想哭却不能哭,强装镇定,牙齿把下唇咬破了。    1942 年,中共南方局派来领导沈安娜、华明之的徐仲航被捕,他们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沈安娜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之中最艰苦的时期,我呆在 10 平米的房子里,每天都在等人来取情报。更让我悲恸的是,我搜集到的情报,因没人来取,不得不又亲手销毁。    1943 年 5 月,沈安娜暂兼新生活运动妇女指导委员会的速记工作,常为宋美龄的讲话做速记。每次给宋美龄速记前,她都会找出自己最好的旗袍穿上,因为宋美龄实在是气质出众,只有这样去见她才显得比较得体。每次速记完,沈安娜都将速记符号翻译成文字,工整抄录,由华明之装订成册,封面上还加上漂亮的美术字标题,宋美龄看了非常满意。    1946 年 3 月,蒋介石连续两次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策划在半年内击溃八路军、新四军主力,然后分区围剿,会上还确定了军事部署和兵力调配。这些我党最需要的预警性战略部署情报,都被沈安娜用速记符号仔细地记录了下来,并连夜翻译整理,半夜由华明之交给上级吴克坚,迅速送到延安中共最高决策层。周恩来对于这一时期的重要情报,给予了迅速、准确四字口头嘉奖。    1946 年 6 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那段日子里,蒋介石在国民党的高层决策会议上,讲到一些绝密问题时,会突然示意:下面的话不要记。这时,全场的人员都要停下笔来,沈安娜也不例外。蒋介石不让记的讲话,都是最高机密,更需要记下来汇报给党组织。沈安娜把蒋介石的讲话牢牢记在心里。待到休息时上厕所之际,再偷偷记录下来。 红花与绿叶   沈安娜自从进入国民党核心机关后,一直注意和元老派搞好关系。她把于右任、吴稚晖等人的书法挂在家里最显眼处。一次国民党中央常委会休息时,张继、于右任、吴稚晖等人对她说,他们愿意联名推荐她竞选立法委员。考虑到当上立法委员虽可名利双收,但获得情报的机会很少,在和丈夫华明之商量后,沈安娜谢绝了几位元老的好意。为此吴克坚表扬说:不把名利放在眼里,实在难能可贵 !    1949 年 4 月,吴克坚指示沈安娜和华明之:不必随国民党南下了。他们悄然离开南京,回到上海。 5 月上海解放,沈安娜长达 15 年的地下谍报生涯宣告结束。    1949 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情报部通电嘉奖了吴克坚领导下的情报系统工作人员,其中就包括沈安娜和华明之。   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和华明之分别进入国家安全局和上海国家安全局工作。 1983 年,两人离休后,住在北京西郊。夫妇俩有个雷打不动的习惯,就是每天阅读《人民日报》,收看《新闻联播》。 2003 年,华明之去世,老华走了,没有人和我一起讨论时政了,好在女儿天天来看我,使我觉得不那么孤独。   每天,沈安娜都会端详家里墙上挂着的那幅《荷趣图》。在画之前,她叮嘱画家,定要在整幅图的中央画一片大大的荷叶,荷花要画小一点,藏在荷叶后面,不要挡了荷叶的风采。老华总说,我是红花,他是绿叶。我要永远依偎在他身旁 ! http://fashion.people.com.cn/GB/63741/8412735.html 沈安娜:蒋介石身边的红色女谍 2008 年 12 月 19 日 08:42:29  来源:文摘报 沈安娜华明之夫妇 1946 年摄于南京 现年 93 岁的沈安娜面容慈祥,满头银发,精神矍铄。她曾是共产党打入国民党内的一名谍报人员, 11 年战斗在国民党中央核心机关里。   传递情报中收获爱情 1915 年,沈安娜出生在江苏泰兴的一个书香门第。 1932 年入读上海南洋商业高级中学,结识了在中共特科从事秘密情报工作的中共党员华明之。 1934 年,由于没钱缴纳学费,沈安娜选择了收费低且学期短的中文速记学校。 1934 年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要招一名速记员。中央特科领导王学文希望沈安娜能承担这个工作。经过考试,沈安娜被正式录用为浙江省政府秘书处议事科速记员。凭着每分钟一百多字的记录速度和一手好字,沈安娜很快在浙江省政府站稳脚跟。 不久,沈安娜接到了组织上的暗语密信,希望她回上海一趟。她偷偷地把省政府的一些会议文件、记录夹杂在衣物中装进小提箱,带回了上海。王学文看了情报后说:安娜一炮打响 ! 这是我第一次为党组织提供情报,我也不知道什么情报是重要的。我特别留意保安处长宣铁吾的秘密军事报告,因为宣铁吾主要负责清剿皖浙赣边区和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沈安娜将宣铁吾的报告、国民党的计划以及武器装备、公路碉堡的附件、图表等重要情报,用特殊药水写在信纸背面,然后正面写一般的家信。 王学文派华明之到杭州取情报。华明之和沈安娜有时在茶室里会面,有时装扮成情侣在西湖碰头。多次接触后,他们真的恋爱了。 1935 年,他们在上海举行了婚礼。 1936 年冬,朱家骅接任浙江省政府主席。沈安娜很快得到了朱家骅的信任。 国民党的特别党员 1937 年日军侵华,沈安娜和华明之随浙江省政府西撤,与上海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沈安娜找到了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董必武对她说:朱家骅现在是国民党中央党部秘书长,你可以找他要求进中央党部工作,为党继续收集情报。周恩来叮嘱沈安娜:在国民党核心工作,一定要注意隐蔽,既要大胆,又要谨慎。 第二天,沈安娜求见朱家骅。她说:我千辛万苦赶来武汉,请主席栽培,安排个工作,好为党国效劳。朱家骅很高兴,说中央党部正缺速记员,接着问她是不是国民党员。沈安娜随机应变回答:我在浙江时还年轻,没有加入,现在加入可以吗?朱家骅马上交待给沈安娜办特别入党。 1938 年 8 月,武汉保卫战失利,沈安娜和华明之跟着国民参政会的包船前往重庆。机要处得知沈安娜是朱家骅亲自安排进来的老部下,对她十分信任,她一报到就被派去担任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的速记员。 宋美龄的新部下 1939 年 1 月 21 日,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在重庆召开。主持人是蒋介石,沈安娜端坐在速记席上。这是沈安娜第一次见到蒋介石。此后,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和中央全会都由沈安娜担任速记。蒋介石做梦也没想到,埋头记录的沈小姐,竟是中共情报员。 1942 年,中共南方局派来领导沈安娜、华明之的徐仲航被捕,他们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沈安娜回忆说:那是我一生之中最艰苦的时期,我每天搜集到的情报,因没人来取,不得不又亲手销毁。 1943 年 5 月,沈安娜被安排为宋美龄的讲话做速记。每次速记前,她都会找出自己最好的旗袍穿上,因为这样去见她才显得比较得体。每次速记完,她都将速记符号翻译成文字,工整抄录,封面上还加上漂亮的美术字标题,宋美龄看了非常满意。 1946 年 3 月,蒋介石连续两次召开最高军事会议,策划在半年内击溃八路军、新四军主力,会上还确定了军事部署和兵力调配。这些我党最需要的预警性战略部署情报,都被沈安娜用速记符号仔细地记录了下来,并迅速送到延安中共最高决策层。周恩来对于这一时期的重要情报,给予了迅速、准确四字口头嘉奖。 1946 年 6 月,蒋介石悍然发动全面内战。在那段日子里,蒋介石在国民党的高层决策会议上,讲到一些绝密问题时,会突然示意:下面的话不要记。这时,全场的人员都要停下笔来,沈安娜也不例外。但她把蒋介石的讲话牢牢记在心里,待到休息上厕所之际,再偷偷记录下来。   获得嘉奖 1949 年 4 月,上级领导指示沈安娜和华明之:不必随国民党南下了。他们悄然离开南京,回到上海。 5 月,上海解放,沈安娜长达 15 年的地下谍报生涯宣告结束。 1949 年 5 月 1 日,中共中央情报部通电嘉奖了吴克坚领导下的情报系统工作人员,其中就包括沈安娜和华明之。 新中国成立后,沈安娜和华明之分别进入国家安全局和上海国家安全局工作。 1983 年,两人离休后,住在北京西郊。 2003 年,华明之去世。(《环球人物》 2008 年 11 月[下] 李荣刚文) http://news.xinhuanet.com/theory/2008-12/19/content_10526532.htm ********************************************
个人分类: 国内纪行见闻(08A)|4978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5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