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民营书店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书店倒闭潮拉开出版业大衰退的序幕
热度 21 renxiang 2011-8-1 10:50
近两年,实体书店的倒闭潮汹涌而至。最近两条新闻尤其让业界人士震惊与担忧:其一,美国鲍德斯书店倒闭,将裁员近万人;其二,网络购书与数字阅读的 盛行,已经导致近一万家国内民营书店倒闭。这两条行业衰退信息具有相当的规模性,比较之前关于风入松等个体书店困境的报道,这些消息更加震撼,对出版业整 体的信心也更具杀伤力。那么实体书店有没有明天?如果书店走向衰亡,出版社是否唇亡齿寒? 就全球而言,实体书店倒闭的根本原因是网络书店的价格优势和数字阅读的读者分流。而在中国,还有一层原因就是由房地产泡沫而引发的租金上涨压力。从 倒闭潮涉及的企业来看,欧美以大型连锁书店为主体,尤其是鲍德斯;而中国的倒闭潮开始于民营书店和中小书店。这一差别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新华书店系统为国 有企业,主要利润来源是教材发行,而且经营场所多是自有产权。所以,图书市场萎缩首先导致没有教材利润支撑、没有国有资本扶持的民营书店陷入困境;近两 年,房租上涨成了压垮民营书店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么,实体书店到底有没有明天?相比廉价、便捷的网络书店,实体书店的比较竞争优势到底在哪里?对此问题,业界已经展开了数论大讨论。但是,解决之 道仍局限于传统出版的视野,综合起来不外乎三点:第一,政策扶植,尤其是实体书店减税;第二,实体书店降价,从节约成本或者压低进货折扣出发,想法设法缩 短与网络书店的价格差;第三,走高附加值、高文化内涵、社会化(或沙龙化)运作的道路。这三点,虽可解决一时之困——前提是政策能否落实——但都无法解决 实体书店在未来知识文化传播体系中的尴尬地位。 书店作为文化机构,它的存在前提是一个知识文化稀缺的环境——也就是说知识的需求大于供给。年长的出版人都知道一句业内行话,说当年北京王府井书 店,就算是一包手纸加上个封面,都能卖出去。在知识稀缺时代,书店成为了知识的集散地;同时,由于印刷时代,知识(或者说内容)与载体是合二为一的,客观 上需要一个物流中心,一个图书货品的分发中心。由于图书内容具有不可预知性,读者需要在书店预览部分内容,来做出购买决策,这也使书店作为一个经营实体, 一个物理场所,具有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但是,在信息社会,或者说知识社会,人们面临的是一个知识过剩的环境,是一个知识的供给远远大于需求的环境。在这样一个环境中,读者的注意力,或者 说读者的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当然,绝大多数人口在平均工资3000以下、猪肉价格却20一斤的中国,读者的金钱也同样稀缺。同时,信息技术一方面使图 书的预览、比较、选择、购买、配送等等可以完全脱离物理场所而实现,甚至更加便捷;另一方面,使知识以数字内容,脱离载体而存在,这些非图书承载的知识正 在成为人们阅读的主体。 这一切变化,使图书的购买消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1)逛书店、浏览图书成为日益繁忙的都市白领的一种奢求,而时间资源丰富的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则 成为书店里只看不买的“白读一族”;(2)图书购买的目的性更强,读者不再亲自大海捞针一样地寻找好书,而是经由各种宣传广告途径获知某书,而有目的地直 接购买,也就是说,通过书店了解图书信息、在书店冲动购买的行为在减少;(3)图书购买由“love to”的阅读向”have to”的阅读转变,这是由于浅阅读、碎片式阅读的替代产品日渐增多,人们对图书的购买日益理性,更倾向于功利阅读,这一变化实际上缩小了图书的整体需求; (4)最为重要的一点,比较其他知识替代媒体,图书正在失去比较优势——没有更前沿的思想、没有更精雕细刻的质量、没有更深厚的文化积淀、没有更系统的知 识总结,等等,换言之,图书的低俗化和质量下滑,造成了书香文化的整体衰竭,书店危机只是表象之一。 从这个层面看,解决书店危机的一些共识,比如减税、比如降低成本、比如沙龙化,等等,都无法解决整个出版产业面临的深层次问题——阅读需求的本质变 化以及出版业文化地位的下滑。从这个角度来讲,书店危机是出版业大衰落的开始;甚至可以说,是出版业正在发生的大衰退的表象。出版社应该有唇亡齿寒的危机 感。一方面,不要以为实体书店之后还有网络书店,很多欧美出版同行对亚马逊恨之入骨,可见一个渠道独大对于出版产业的危害;此外,网络书店也无法解决阅读 多元化的分流问题。另一方面,出版业必须学会直面读者,必须学会倾听读者真正的需求,而不是渠道的需求;出版业商业模式的核心应该是直达读者,而不再是做 渠道工作,垄断渠道。只有从读者的阅读需求出发、重新定义传统书业的模式才是出版业返璞归真、拨乱反正的正确战略方向。 所以,书店倒闭潮是出版业进行结构调整的重要契机。传统出版社应该就此去掉渠道依赖,打破渠道霸权,重新将“读者”(而不是“经销商”)奉为上帝。 出版业也必须站在社会知识传播转型的高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角色,重新建立与书店渠道、数字平台、网络电商之间的价值链关系,打造服务于读者、适应于新 型传播体系的阅读内容供应模式。如此,则书店危机可以成为出版业的转型机遇,书店倒闭潮或许就是解决出版产业危局的突破口。当然,这一转型绝不能一蹴而 就,更不能急功近利、好大喜功,这一深刻转型有赖于业界、政府和阅读大众共同的智慧和努力。 (注:本文已由《新闻出版报》刊发)
个人分类: 数字出版|8344 次阅读|56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