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独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独家秘籍,让你玩转谷歌(Google)
bigdataage 2014-5-8 18:04
独家秘籍,让你玩转谷歌(Google) 译者: SuperWing 原文作者: AISLING NIESTROY 发布:2014-04-12 10:49:46 无比抓狂地赶写论文中,却还在浩如烟海的谷歌搜索结果中眼花缭乱、一筹莫展?其实谷歌隐藏着很多小技巧,只要敲敲键盘,搜索立即so easy~来看一张图,让你玩转谷歌! 你是否曾经挂在谷歌(或其他搜索引擎)上几个小时,只为了赶出一篇论文而疯狂地搜索各种文章资料?当几秒钟之内就有数千条搜索结果呈现在你眼前时,想要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可是个不小的挑战。如果你和我一样都是不撞死线不低头的严重“论文拖延症”患者,那么在这刻不容缓的关键时刻,是不应该把如此宝贵的时间浪费在翻来覆去的搜索上的。 玩转谷歌搜索的秘籍在于“搜索词”。我必须承认,我总是会在搜索框里输入问题,这是我想找到所需信息的最直接方法。然而,下面这张信息图告诉我,用提问式的措辞来搜索并不是最好的搜索方法。有意思。还有别的实用技巧么?有,那就是单位转换器。我经常使用这项功能。如果你不能立即反应出各种换算的话,这会是个非常有用的救命稻草。 虽然下面这张信息图给学生展示了使用在线搜索时的各种诀窍,但你即使不是学生也完全可以从这里“偷师”。任何一个使用谷歌这个最流行的搜索引擎的人,都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来提升自己的日常搜索能力。 版权声明: 本译文仅用于学习和交流目的。非商业转载请注明译者、出处,并保留文章在译言的完整链接。 原文来源: dailyinfographic.com 原文标题: Get More Out of Google 原文地址: http://dailyinfographic.com/get-more-out-of-google-infographic 转载于: http://select.yeeyan.org/view/293146/403923 怎样访问google.com (防止自动跳转到google.com.hk)
4271 次阅读|0 个评论
要学会自己做决定
zhaodl 2008-12-20 12:21
近来,在科技期刊出版领域,许多编辑部负责人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是否要实行期刊论文网络传播权的独家转让?越到年底,数据出版商的业务员的任务完成的压力越大,年底之前考核指标中多少都会有独家转让合同签订下来多少份数。甚至是业务员对期刊编辑部表现出的发钱的姿态,更是让人感到其中的噢妙年底要将多少钱发出去! 关于发钱,我可以理解:对于预算体制下的行为来说,一直以来都是以花出去的钱数来衡量其所干事情的多少。这不,每个单位年底都在突击花钱,否则结余的钱就会被收回,列入下一年度的计划和预算。节省了一年,看看口袋里还钱,就想方设法把钱转出去、花掉当然财务管理上会核查是否在预算的事项之内实际预算的事项也是粗线条的。所以,数据库出版商的业务员到年底急于将独家转让费发出去也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你可不能理解为是给你编辑部发钱这么美的事,而实质是数据库出版商衡量任务完成情况的一个指标!不然为什么将转让费定的这么低,增加一点不同样可以发出去吗?当然,业务员会讲:要按着规定发钱。对这就是问题的实质:规定的任务预算的任务。 谈到独家转让费的价格,出版商是有一定的标准的,但并不是绝对的商业行为,永远不是科学和公平的,而是利益博弈的结果公平是在于双方能够接受的条件。有的双月刊可以拿到三四万,而有的月刊开价还不到三万不,也有 3.5 的;有双月刊是五万,而多数月刊也拿不到这个数量。答曰,根据期刊的影响力核心不核心、精品不精品,这些实质只是一个起步价,其中具有业务员的裁量权,在超出业务员的权限以后还可以通过上级的授权来调整。这里边就有一个博弈讨价还价的过程就如同在自由市场上买菜一样!有的编辑部负责人向我表示:对于这种自由市场式定价模式,感觉心里很是不舒服。因为这出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而且是自己的劳动,甚至是包括编辑的尊严!一份满有影响的期刊(当然是自己认为),结果出版商开出的价格比自己认为差得多的期刊还要底,难免感觉伤心,有一种被伤害的感觉! 我观察了一下,出版商的定价倒是有一个基本的原则:核心、精品和学科排名等等,但是还要考虑期刊或期刊负责人对同行的影响力,以及期刊所处的地区。北京的一家核心期刊,就会比西安的其他学术指标相同或者稍高的期刊的转让费用要高因为是在北京。如果北京期刊的编辑部负责人又有一定的影响力,那么起价就会高于其他同类期刊的最高价。这个应该承认,人们在创出期刊影响的同时,负责人在同行的影响也是付出劳动和代价的,不像我们只是低头干自己的事!当然,这种威信的树立也包括我的推崇和奉承,或者换个说法:是人民群众对他的信任!从这个角度来讲,个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不应该全部属于个人或自己的期刊!所以,一般期刊要求行业里的知名人士能够站出来为大家说话或代言,这也是可以理解的!知名人士是建立在一大堆粉丝的基础之上的,可是明星的决定很少考虑粉丝的感受,最多是为了保证自己声誉长久。 最近几天,就有人给我提出这样的要求,也许正是人们对我的信任。来信来电询问如何决定,我苦口婆心地帮助分析不同决定的利弊和风险,可是人们还是不满足,最后往往会提到:你怎么决定的!你如果要签订跟哪一家签订。人们总希望看别人的决定,这也是数据出版商在商品价格确定中考虑的领袖意见的价值,所以公众人物的期刊开价就会高,这就是原因。这也是人们的从众行为为某些人提高身价奠定了基础。因为,任何决定在初期是不可能清晰地看出决定的后果,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要决定,一方面需要决定者有一定的预见能力和判断能力,也需具有承担风险的心里和能力,当然还包括个人的不同诉求需要的重点不同。有人要的是信息的传播效果、有人要的中介评价、有人要的是真金白银、有人要的是独立自由,等等,不同的诉求决定了人们的决定的方向。任何一个决定都是各方面利益权衡的结果。在公众中,绝大多数人还是没有特别明晰的判断,包括也不能明确地了解自己的需要!往往表现出来的是什么都想要,结果是难以决定因为没有一种决定的结果是十全十美的! 随大流、跟名人,往往是多数人的选择!这样的选择有几个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不用思考、不用承担风险。一旦决策失误,也可以安慰或回答:某某也是这样,怎么能要求我比他的决定还正确呢?这样自己的心里自然是舒适!将自己的利益和名人的利益捆在一起,心甘情愿地跟在别人的后边,也没有想利用这种机会或在变局之中来走出自己的路,体现出自己的价值,表达自己声音。特色是办刊的基础,或者用现在数据出版商的经营策略来说就是产品的差异化。做人,同样应该有个性,了解自己的诉求,突出个人的优势,寻求自己的位置。位置是自己找的而不是别人给的,不出门、不贡献、不付出、不承担风险,就换不来社会的承认或认知。所以,我在决定之前养成了一个习惯:凡事自己决定,凡决定就责任负。 当然,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自己决定,而不能参考他人的决定。在看别人的决定的时候,一定要看到决定的后果,也就是说后果还是要自己承担。据说,有人在看着我的决定而决定。这是数据库出版商的业务员,在部分期刊处碰到的阻力,或者说是部分期刊将压力推到我身上。当然这也是瞧得起我,也无形中提高了我的地位,不然数据出版商的业务员怎么会理会我!在此,我一方面谢谢同行对我的信任,另一方面也要提醒同行,跟着我做决定一定要明确决定的后果。 我现在的决定是:与谁也不签订独家转让的协议。这样的直接后果就是拿不到转让费!不管与谁家签订,都可以得到三万到六万的独家转让费。我不在乎这点钱,你也不在乎?我不在乎的原因是经费不紧张,我又不愿意承担获取现金的法律风险。另外,会得不到独家转让的贴心服务,所以我正在研究数据出版商提供的服务包括数据的网络传播对我期刊的影响到底有多大,如果是影响较大我会采取相应的对策来减少其负面影响。当然,我如果有研究的结果我会及时在我的博客上公布,这也算是对得起跟着我决定的同行对我的信任。目前,我必须建设自己的网站来弥补数据出版商的滞后服务带来的网络传播范围和效果的影响。 另外,我也在思考:现在数据出版商为了拉拢期刊签署独家转让合同,开出了提高费用以外的差异化服务快速上网、专题推荐、采编系统等等,是否是公平对待!是否是对非独家转让期刊的歧视和迫害!?独家转让已经获取了应得的费用,而且又有贴身的服务,那么是否是非独家转让的价值在降低或者在受到歧视,或者数据出版商不需要我们?你可以在价格上有所区别,而在信息的价值上的歧视是让人不可接受的。我在思考这个问题,包括以后的对策。如果对策有了以后,我希望数据出版商不要说:我们不是那个意思,我们没有歧视你。现在只看到独家转让的价值,而歧视非独家转让,我想任何事情都是会有报应的。至少,我现在在设想:如果有一定数量的非独家转让的期刊,要不情愿在这种被歧视的环境下生存,要不是乖乖地臣服,要不就是寻找第三条革命的道路!我希望避免革命的爆发。数据库出版商也应该思考,思考不要完全用商人的思维方式而是从尊重人格的角度,因为能够决定非独家转让的往往是看淡商业利益的而注重人格尊重的! 这也是我的个性,你是否也有这样的感觉?我相信:学术信息可以转变为产品、商品,可以商业化运作,但也同样具有其学术属性,从事学术的人也具有一点学术性格,而不是唯利是图!
个人分类: 闲思偶得|5679 次阅读|3 个评论
独家披露:绵阳一官员闹市跳楼自杀身亡(图)
sxzx 2008-11-20 09:49
独家披露:绵阳一官员闹市跳楼自杀身亡( 图) 作者:三峡在线 刚 才,三峡在线又从老朋友老党(勒克儿-老党的博客)那里得到最新消息:绵阳一官员闹市跳楼自杀身亡。 老党,真名党青。资深报人。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4部门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优秀记者。四川抗震救灾模范。华西都市报创始人之一、曾任华西都市报连续7届编委、云南《生活新报》副总编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辑。目前是《天府早报》编委、首席编辑。在三峡在线眼中,老党的博客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唯一仍在不断关注灾区的新闻记者专业博客。北川董玉飞、平武罗世斌以及北川丈夫杀妻后自戕这些事件都是勒克儿率先独家博客披露。 下面便是三峡在线从老党那里得到的消息全文: 19日下午3时,勒克儿从绵阳官场和其他朋友处获悉:绵阳市政府办公室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19日上午在绵阳闹市区宇隆大厦飞身跳楼自杀身亡。 宇隆大厦地处闹市,紧邻绵州大酒店。勒克儿从多渠道核实:何宗华的确从该大厦跳楼自杀身亡。 稍后,勒克儿的同事天府早报记者王小鸥赶赴绵阳,在宇隆大厦内的驿家宾馆登记处了解到: 何宗华当日上午9:40开了1个普通标准间,接近11时,他从15楼房间窗口跳下身亡。宾馆电脑保存有何宗华的身份证扫描照片。 在大厦茶楼工作的一位目击者说,死者身着深色套装,坠落在大厦主副楼之间的花园,他坠落后仰面躺在地上,头部有鲜血涌出 何宗华三十七八岁,长相宽皮大脸,个子不高,戴副眼镜,给人的印象很斯文。妻子系绵阳日报记者,跑文化口。夫妻俩有一儿子,4岁。 何宗华上班的地方在绵阳高新区火炬大厦绵阳市政府办公大楼。火炬大厦距离闹市区的宇隆大厦大约四五公里。 作为市政府官员,何宗华突然在闹市跳楼自杀事件轰动整个绵阳,坊间传闻甚嚣尘上。比较多的说法是:他患有抑郁症;他炒股巨亏 知情人士说,何宗华年轻有为。绵阳长虹董事长赵勇当绵阳副市长期间,何宗华是赵勇的秘书。此前,曾担任过绵阳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四处处长。汶川大地震发生到灾后重建阶段,一度传闻何宗华将调北川任职。 事发后,何宗华生前同事一直陪伴在何宗华爱人蔚某身边。一位同在市政府办公室人事教育处工作的女士表示,何宗华此前两天都未来上班,但她拒绝透露更多细节。 何宗华是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绵阳灾区第三位非正常死亡官员。前两位分别是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和平武县移民办主任罗世斌。 19日,绵阳市委中心学习组领导干部(绵阳所有正县职干部)都在安县集中学习。 目前,绵阳警方已经介入调查。 三峡在线也会从老朋友党青那里继续了解事件的最新情况,随时更新本文。    事件进展追踪一:   就在三峡在线本文发布不久,三峡在线看到19日深夜,绵阳市委宣传部致媒体通稿。全文如下: 绵阳市委宣传部致媒体通稿   何宗华,1968年10月出生,1990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中文系,1995年7月从游仙区政府办公室调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至今,2006年3月起任绵阳市政府办公室秘书四处处长(正科级)。   经公安机关调查,何宗华患有精神分裂症、双向情感障碍和重度抑郁症。2008年10月19日上午9时左右,何宗华独自一人来到绵阳城区临园干道宇隆大厦,用自己的身份证登记,入住该酒店15楼1510房间。中午11:20左右,宇隆大厦五楼某公司一员工发现有人摔在大厦3楼平台处,并向110报了警。120急救人员和公安民警迅速到达现场后证实坠楼人员已当场死亡,无法抢救。据公安机关介绍,在何宗华登记入住到进入1510房间至警察赶到这期间,该大厦监控录像证实没有第二人到过1510房间,该1510房间在何宗华入住前一天也没有人入住过。   通过公安机关现场调查访问、现场勘验检查、尸体检验和毒化检验等,结合何宗华本人病史情况,公安机关结论如下:何宗华的死亡,无证据证明可列为刑事案件侦查,应为高坠致死。   据了解,何宗华在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工作积极,能够和同事和睦相处。在2006年和2007年的年度考核中,均评为称职。考虑到他的身体状况,绵阳市政府办公室在2008年10月下旬的中层干部轮岗时,决定将他由工作量较大的秘书四处(主要负责社会事业方面的文、会、事办理)调至工作量较小的人事教育处,同时决定由现已任副调研员的原人事教育处处长协助他的工作,并配了一名业务能力很强的副处长。坠楼前,何宗华已到人事教育处工作。由于工作量不大,何宗华在人事教育处没有加过班,他的思想、情感同前段时间比较,没有明显的异常和变化,工作基本能够胜任。   另据专家介绍,何宗华所患的双相情感障碍症可分为两种表现:一种表现为兴奋、话多、易激动、易和别人发生矛盾冲突,病情加重时还可能伤害对方;另一种表现为情绪低落,易失眠、焦虑、压抑,会自认为生活没有意思,病情加重易产生自杀、自伤的行为。据何宗华的同事讲,他自称近期失眠状况严重,身体不好,工作表现有焦虑等现象。   目前,何宗华坠楼后的善后处理事宜正在积极进行。 事件进展追踪二:现场照片 何宗华就是从这座大厦15楼跳下 何宗华入住的酒店 何宗华就是从图中画圈的窗口跳下身亡 何宗华入住的酒店楼层(15层) 何宗华坠落的阳台 何宗华坠落在这个屋顶花园上(刘筱庆 摄) 图文独家披露:北川丈夫杀妻自戕(图)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2463 次阅读|0 个评论
图文独家披露:北川丈夫杀妻自戕(图)
sxzx 2008-11-18 12:14
说明:这是三峡在线今天凌晨2:00多发的一个博文。今天在新浪成了新浪首页、博客、论坛的头条。利用中午休息的时间,三峡在线发到科学网来,让我们共同关注地震后灾区的重建,更重要的是地震后人们心理的重建 图文独家披露:北川丈夫杀妻自戕(图) 作者:三峡在线 本 文同样是三峡在线的老朋友老党(勒克儿-老党的博客)提供我的一组照片与文字。老党,真名党青。资深报人。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署等4部门表彰的全国抗震救灾优秀记者。四川抗震救灾模范。华西都市报创始人之一、曾任华西都市报连续7届编委、云南《生活新报》副总编辑、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天府早报》副总编辑。目前是《天府早报》编委、首席编辑。在三峡在线眼中,老党的博客是在汶川大地震后,中国唯一仍在不断关注灾区的新闻记者专业博客。 这是继北川县委农办主任董玉飞10月3日自杀身亡之后,又一起发生在北川让我们震惊的事件。三峡在线发布此文的目的是想告诉大家: 对灾区关怀,物质至关重要,精神救援更是必须。我们必须注意这样一段专家学者们说的话:从唐山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等无数地震中,世界心理学界总结出一个铁律:地震发生,受灾幸存者焦虑之后是抑郁,严重抑郁的结果是漠视生命。半年之后,将是灾区自杀行为高发时节 因此:对北川地震幸存者进行心理干预已经刻不容缓。 朱菊华,北川擂鼓镇赫赫有名的羌服裁缝(设计制作人) 擂鼓镇发生首起灾后自杀事件,坊间一致认为:是灾后心理障碍导致这一悲剧 17日上午,勒克儿从数名当地知情人处获悉:北川擂鼓镇胜利村一对夫妻惨死自家一年前修建尚未倒塌屋里:女的被丈夫掐死,男的触电自杀。 据了解,女的叫朱菊华,擂鼓镇有名羌服设计制作者;丈夫杨俊,当地出色木匠,搭得一手好圈梁。 这是擂鼓镇一对名人夫妻。方圆几十里,老少皆知。 俩口子大约三十七八岁左右,有一儿一女。儿子波娃子13岁,刚念初一;小女儿宇航8岁,擂鼓镇小学三年级学生。 两个小孩刚刚经历地震伤害,所幸全家上下完整!但在人们惊羡余光中,突然父母非正常双亡,孩子脆弱的心灵如何能接受? 地震时,家住擂鼓镇胜利村的朱菊华侥幸逃过大难;杨俊在北川某地工地上上班,地震瞬间惊恐从5楼跳下,奇迹般生还,仅头部受损。但杨俊地震前刚刚建造的房屋成为了危房,目前正式居住地是擂鼓镇板房区胜利一区。 杨俊穷尽一生心血建造的是一栋两层楼的小洋房。虽然在地震中变成了危房,但这栋房子看起来仍很有气派,淡蓝色的外墙瓷砖在周围一片萧瑟中煞是扎眼。 朱菊华的拿手好戏就是制作羌服。她制作的羌服式样新颖,色泽大胆,特点明显。 北川羌秀传人贾德华、擂鼓镇羌服优秀制作人陈莉说,地震后北川首个羌历年,大人小孩穿的很多漂亮羌服,突破地震前的设计元素,都是出自朱菊华之手。 朱菊华那成为危房的新房子,一直是她设计制作羌服的作坊。屋里各种布料很多,为防小偷,她和老公晚上住作坊,她婆婆公公和孩子,住板房。 村上干部和街坊邻居一致反映说,地震后,原本热情开朗的杨俊性情大变,整天沉默寡言。 杨俊家人说,去年修建房子,家里大多反对,但杨俊一意孤行,花了20多万,还欠邻居2万多元为还。开始修房子时,家人都还不断反对。地震突如其来,新房变成危房,为这档事,夫妻之间难免龃龉此后,杨俊的确性情变得乖戾 15日,是邻居街坊看见朱菊华的最后一天。这一天,朱菊华没有任何异样。 知情人透露说,前天下午,加拿大客人访问擂鼓镇。朱菊华满面笑容陪着女儿去参加欢迎仪式。村民们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在擂鼓小学大门口学生的欢迎仪式上,其他同学穿的都是玫瑰色羌服,但唯独朱菊华女儿穿的是浅粉色茂县风格羌服。她女儿为客人献羌红时,大家都说这羌服很好看,朱菊华笑答邻居街坊说:刚刚给女儿做的新样式,我特意来看看是否协调 15日傍晚,朱的一个朋友因看到下午她女儿穿的羌服颜色式样很好看,还特意登门拜访,去她家里量尺寸,定做了一套。 晚上11时许,正在北川中学读初一的儿子波娃子到作坊找父母聊天,不想推开门后,却发现相拥而眠,看起来正在熟睡的父母已经死在了床上:母亲脸上有三处刀痕,鲜血顺着面颊,打湿了枕头;父亲左手腕也有一道伤口,脚上还缠着几圈电线 波娃子被眼前情景吓傻了,他苦喊着跑去找来了爷爷奶奶和其他几名亲属,一家人看到杨俊夫妇死亡情况有异,于是报警。 村支书找人并帮着把俩夫妻尸体抬出来。亲眼看到现场的知情人说,朱脸上有几处刀痕,但现场观察,朱脖子上有掐痕,是窒息而亡;杨俊身上脚上缠有电线,没有任何伤口,从现场看,是触电自杀 一个是羌服名裁缝,一个是出色木匠。杨俊和朱菊华这对名人夫妻的非正常死亡,在擂鼓镇当地引起极大轰动。坊间传闻不胫而走。最初,很多人怀疑夫妻俩是他杀;但这种怀疑流传不到一个上午即被击破,因为朱菊华在当地做生意多年,平时都与人为善,十里八里的人缘极好;而杨俊平日里走乡串户做木工,为人也很厚道,被当地人亲切地称为杨木匠,他们没有什么仇人,会有谁会对他们下毒手呢? 最终,对朱菊华夫妇非正常死亡,村干部和街坊邻居认为都惊人一致:是杨俊心理障碍所致。 杨俊的街坊邻居对这一事件唏嘘不已:大灾大难都挺过来了,父母安康,儿女也很争气,为啥要这样死去 警方通过现场勘查也初步认为:朱菊华脖子上有掐痕,是窒息而亡;杨俊手腕伤很浅,从现场看,是触电自杀。 杨俊夫妇究竟如何死亡的?当地警方已介入调查。 杨俊夫妇穷尽一生心血新修的房子,一场地震,变成危房。心如刀绞,龃龉不断一个完整逃过地震魔爪的家庭,在北川众人惊羡余光中,最终地震半年祭时,夫妻同赴黄泉 简陋危房内,色彩斑斓的各式羌服布料,无语忍看一生热爱羌服设计制作的朱菊华离去 亲朋好友街坊邻居搭建灵堂孝女杨宇航毕竟是一个只有8岁的儿童 杨俊父亲、62岁的杨德富说:这是羌族习俗的祭奠祭奠现场,没有夫妻俩的遗像。灵堂边上悬挂着的几件漂亮羌服,是朱菊华为擂鼓镇小学缝制的活动服装 街坊邻居前来祭拜,但怎么也不相信,眼前发生的一切是真实的 杨俊夫妇的儿子,波娃子抚着跟着爸妈的狗狗悲戚万分。狗狗仿佛也在悲愤述说它看见的血腥一幕面对记者采访,波娃子只有一句话:不晓得 夫妻俩就死在房间那这张凌乱的床上 杨俊的父亲杨德富不断接到亲朋好友致哀问候 屋内挂满街坊邻居定做的各式羌服 左右邻居万万没想到,朱菊华这个家,居然会发生如此悲剧 当地远亲近邻都在议论这起不可思议的事件 街坊邻居点注香,但愿夫妻俩在天堂不再忧伤 数次奔赴北川采访、见过北川无数悲欢离合、勒克儿的同事王晶成,面对此景欲哭无泪 擂鼓镇,北川羌历年,这些漂亮羌服大多出自朱菊华之手。 擂鼓镇,北川羌历年,时间间隔仅仅一个月,载歌载舞的漂亮羌族美女羌服,竟然写入的是朱菊华留在人间的最后绝唱(文字说明:党青图片:华晓峰)
个人分类: 生活情感|215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8: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