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务虚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务虚
kunzert 2016-5-27 00:28
某日晚间,符导宴请。席间交流,谈及此事,颇有感触,而后记之。于此毕业之时,略说一二。 何为务虚?“务虚是相对务实而言, … ,是对事物发展规律与走势进行高屋建瓴的宏观把握;而务实则是将决策变成现实的过程。”要说务虚,先说务实,何为务实?简单而言,讲究实际,实事求是,致力于解决现实问题即为务实。对于务虚,初听此言,觉得是虚假、虚构、虚浮之事。然而并非如此。所谓务虚,非务实之对立面,而是与务实相辅相成。务虚之于务实,即为理论之于实践。以近代科学为例,其发展历程,必从务实开始。最开始的科学是为了解决某种实际问题而开始的,即应用科学,此为务实,然而实际情况千千万,每出现一种情况就要去发展一种解决策略,实为繁琐,也不现实。当所遇问题与解决方法发展到一定程度之时,自然会想此千万种问题背后是否会有同一之性质。理论乃为千万实践之抽象提取,择其本质而研之。解决一理论,则解决千万实践问题。随着科学的发展,前沿理论已经与实践问题大相径庭,对理论本身的研究已经很难与日常生活及其遇到的问题想联系。在现代科学中,对理论本身的研究为务虚,对实践问题的研究则为务实。 为何务虚?务实务虚,正如造楼建基。造楼为目的,建基为基础。不造楼,建基有何用;不建基,楼何处而立之!建一基,万楼而立之,而后可得广厦千万间。与我物理者,常有人问“何专业?”,答曰“物理也!”,“何用?”,“ …… ”。何用?高能所所长王贻芳日前于一期节目中说,“无用!”初听此言,便被其坦然所折服。吾曾费劲浑身解数于人解释物理之用所在,不曾想过坦然一句无用! 自牛顿之时起,理论发展就已经开始超过实践。如今理论之发展,早已甩实践于千里之外。身在地球,心在宇宙之边缘;吾存此时,而物存过去与未来。务虚何用?牛顿之辈,何曾预见如今之航天;麦克斯韦之辈,如何明白当今之手机;普朗克之辈,怎能清楚时下之计算机,爱因斯坦之辈,也不曾料想 GPS 。理论为先驱,实践为后者。理论是否无用?也无用,也有用。于此时无用,然于后世或有用。果真无用,也不失为一次尝试探索,一来知此路不可行也,二来积累经验也。此二者是为宝也。遂说,理论之研究,无论能否用于实践,均有用!然王所长为何说其无用?理论超前实践太多,与广大非物理人士来说,此即为无用。物理理论之用途,非其中人士不能懂也。此处再举一例。几十年前,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建设之时,某一元件设计不达标,制造厂费劲心思也无法提高精度,后派去一理论者,遂解决。理论研究的是对抽象事物的解决方法以及如何解决的方法,应用于实践中时,不受事物具体形式而约束,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诚然如此,然理论建立于实践,实践依赖于理论,又恰如思与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此二者缺一不可。 何人务虚?如今有志者满天下,却不闻几多务虚者。务虚者,一无财富名利,二无政治权利,何人投身也?吾认为,非兴趣不能使然也!所谓兴趣乃最好的老师,深以为然。踏入此门者,世称科研狗。人说科研枯燥而无趣,吾言世界五彩而奇妙。曾与师兄探讨,吾曰“师兄所做方向,并无实验支持,人说前途暗淡,师兄如何来看?”,师兄答曰“不管它!我于此,实为兴趣所在,喜欢而研学,实验结果如何,现实到底怎样,与我无关!”此言深感吾心,佩服之极。务虚之境界,此所谓最高者。最近新闻报道的韩春雨,早些时候的屠哟哟,不深究报道属实与否,但此辈实为吾辈之楷模,其精神实为学习之典范。 然则如何务虚也?务虚之事,需国需民!。食不饱,何以谈读书!如今之教育,实须改革。维新百日,而后人起之。中华自古不重视科学,而注重技术,四大发明,领先世界,但却止步于技术。司南之发明,并没有进一步发展成电磁学,火药之发明,并没有总结出化学。社会之风气亦如此,专业之事,以是否热门工作如何为判断,此风实为浮躁。社会确实需要务虚者!此乃国家之所虑。于个人,刚才已说道,兴趣使然也!前些日子,老板与我交谈,曰之“不学聪明者,好高又骛远,脚踏实地做,成果看老天”,又想起曾经某位老师作诗一首“九问三思春复秋,良方原在拙中求。几多巧智随水流,妙算从来出笨牛”。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回想几百年前欧洲数学家物理学家,多为贵族世家,无需担心养家糊口之事,多年致力于理论研究,既不为钱财,也不为名利,其成果多为后人整理而见于世。而于如今天朝,个人之兴趣,国家之支持,缺一不可。 人皆言务实,我反谈务虚。造楼先建基,一基万顷楼。务虚何之用,虚者皆自明。身为此中者,三生得此幸。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明示于世人,警示于吾心。于此毕业时,虚言谈务虚。
个人分类: 思考心得|2211 次阅读|0 个评论
说说科研、学术和工程技术产业化
热度 23 LIANGZL 2014-6-4 12:14
这个话题其实也是老生常谈了,所以可大可小。 我就说说国内环境下的科研、学术和工程技术产业化的务实和务虚现象。 首先说科研, 我去过不少实验室,说是实验室,还不如说是个半成品加工和组装车间。 大大小小的实验室,里面的电脑装的专业软件(不管是设计制图、数理统计、仿真模拟)都是国外的舶来品,随便拿软件里的一个工具考考软件的使用者(不管是博士或者研究生),很少有能说出原理并且能对其进行修改和二次开发的。实验室的老师倒是对原理比较熟悉,但是,都已经N多年不写程序了。有些老师对新的软件和语言的认识少到只剩下他们只能在文章或者手册里看到的东西。再看看实验室里的元器件和设备,你就知道半成品加工车间是什么概念了。我还记得在某个实验室,里面放着两台数字车床,一台是德国的,一台是武汉某所大学的。由于精度和稳定性的原因,国内的设备一直处在闲置状态,这样持续了很久,也没看到有什么改观。因为实验室不差钱,可以进口很多好设备,唯一差的就是时间。 所以我说,国内高校里的科研,就是务虚。老师务虚,因为这样才能出“成果”,学生务虚,因为要学那么多东西,的确也是一件很费时间的事情,了解一下,会用就行。 再看看学术,上面说到我们的老师务虚,绝对不是冤枉。从龙芯开始,什么物联网、云计算、大飞机等等,书出了不少,论文也足够多,设计都很先进,到最后,不是材料不行,就是工艺不行,要么就是没有核心技术。 然而我们的学术研究,看上去成果很多,但是质量如何,下面说说自己遇到的两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学术抄袭,去年申请了几份技术和方法专利,结果不到一个星期,三所重点大学的教授,副教授和博士生导师(这件事还在处理就不透露具体信息了)居然原封不动地把初稿给我拿去发表了论文(包括实验数据和结果),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课题,这种学术做假和抄袭的行为让我感到非常气愤,也同时觉得非常地可笑 。 但是技术和方法处在保护阶段,所以一些关键的细节和要点我并没有具体写。我相信抄袭的人也不会知道。 也许在国内学术任务这个虚比学术本身这个实更重要。 也许有些老师也习惯了,每年的任务不是靠自己的学生,就是靠其它什么手段去完成,因为国内务虚得到的东西要比务实来得快来得多。 某些地方这样的学术氛围不得不让人叹惋。 第二件事说下一些课题组里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为了急于完成毕业论文,数据能简单尽量简单,甚至连模型的推导都是东拼西凑,不深入。虽然我非常反对,但是能送人一程我也是非常乐意的。为了把问题弄清楚,经常是和他们讨论到深夜,完成模型的推导和论证工作,很晚才休息。有一个课题组完成了学术任务,也出了很好的产品。但是最后由于学生的毕业和课题组成员的离开,一些核心技术不能很好的交接和产业化,最后因为没有进行实际的应用和企业化的产品改进,产品遇到了研发和应用瓶颈,最后停滞。 所以务实的成本是何其的高,这不仅仅是金钱或者某个人的问题,这是一个人才梯队,机制和整个产学研商结合的整体构建过程。能够承担风险的时间、资金和固定的人才梯队缺一不可。 然后看看工程技术,这一块是和应用息息相关的,是技术和政策瓶颈最多的地方,当然很多工程技术方面的问题因为已经形成了各种行业或者国家的标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成绩也是显著的。但是我也提一些和文章主题相关的问题。就说某某中心枢纽的软硬件建设,作为国家十二五规划的重点扶持项目,为了赶工期,在某个特殊的时间点拿出成绩给领导看,很多东西其实就是样子工程,和设计要求差远了。有些技术没有工程数据和时间的积累根本也是完成不了的,当然不否认取得了不少成绩。这个和很多城市建设一样,表面看起来很繁华,一旦下大雨或者出现什么突发灾难,不堪一击。我不知道是不是我们真的很爱面子,很注重虚的成绩和头衔。很多实际的工作根本就没有认真去做,很多技术细节都省略或者直接购买国外的产品。 不务实尽务虚的现状使得我们在很多工程实践领域缺乏支撑后续科研工作的数据和扎实的技术积累。 因为这些工作视乎看上去没有速度,不够高大上,所以大家不关注。 然而往往就是这些技术细节,阻滞着我们国家工程技术产业化的创新历程。
个人分类: 产业化|11685 次阅读|44 个评论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的务实和务虚
热度 2 huangsz759 2013-6-8 08:38
在绝大多数管理组织中,每个单位、每个部门和每个人都要把握好务实和务虚的比例。过分务实或者过分务虚都是不好的。 高校教学科研管理中,各院系完成学校所要求的各项量化指标,应该算作务虚工作。务实工作就是自己保证各项工作的质量,比如,成果的实际可行性。 有些领导被各项量化指标所迷惑,以为完成指标就是所有的工作,这就是过分务虚的表现,能造成很大的危害。 务实的工作自己不重视,别人是不会管的。院系应该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包括人才、实验仪器设备、资金等条件,开发出一些实实在在的成果,并实现转化,获得收入。 一味的向上级伸手要钱要粮,是很错误的做法。即使要到了,也是少得可怜。只有自己趟出一条积极创收的阳光大道,日子才会越过越有劲。 有时候,要求一个人同时务实和务虚,可能会有困难。但部门领导可以在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重视善于务实的人才,并予以充分的支持和配合。 务实和务虚就是一个单位、部门的两只手,两手都要硬,才能健康快速发展。
2110 次阅读|6 个评论
“务虚”的学术也是必须的
热度 1 lg21c 2012-3-10 12:57
如果学术可以分为“务虚的”和“务实的”的化,我想“学术”更应该偏向“务虚”,学术更应该充满“幻想性”、“探讨性”,不一定提出的学术观点都是“对”的,现在看起来“不合时宜的”、“无用的”,以后可能是及其有用的,学术应该保持一定的超前,应该给“学术家”充分的自由度,较好的生活和研究的保障,如此,国家和民族才不会茫然
个人分类: 思考|2568 次阅读|1 个评论
差距
陈龙珠 2012-1-31 12:02
实业家,实践早于理论; 学者,计划多于行动。
个人分类: 高等教育|2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