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现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医院之目睹现状
jlxt33 2010-10-25 15:26
(一)医生查房 曾经看过一部日剧《白色巨塔》,具体情节记不清了,但是每天早晨查房时是很威武的,广播中预报后,名医在前,后面跟着一大群各类医生。这次在医院也见到不同级别的医生查房的阵仗。科副主任查房时,低一级以下的医生和研究生都同时出诊;主治医生查房时,自己主管的医生和研究生跟随;周六和周日,只有主管医生查房,一般是高年级的研究生,跟着低年级的研究生。真正的医生查房时,总会了解病情,治疗感受等,并解答病人及家属的问题,也会说到下一步的治疗等等。也相当于给研究生上课,有留学生来的时候,还要再用英文讲一遍。 (二)签确认单 当然这个确认单,不是 前文说 到的研究项目的确认书,而且其他的,我觉得挺好的。第一个确认书是:确认患者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码、过敏史、家庭住址、联系电话等,以保证医保不出问题和能及时与家属缺的联系;第二个确认书是:廉洁自律确认书(这是我编的名称),内容就是说患者及家属明白医患关系等等,关键的一句话是医生不接受红包、患者不送红包,这个挺好,我反正签名了,就遵守执行了,没送红包,也没听说谁送红包;第三个确认书是:确认医生护士已经明确告知了注意事项,行为要求和饮食要求等。 (三)服务态度 医生、护士、护工等等的服务态度确实值得表扬。对所有的人都是很体贴,护士每次都是:大伯,测血压了、大伯,输液了、大伯,吃药了等等很亲切。医生检查的态度和回答质疑的态度也很好,比如同屋的75岁的老人家说:我住了好几天了,也没有治疗啊~这不否定医生的工作嘛,可是人家还是讲了做了什么,发现了什么问题,该怎么治疗,如果可以接受其他治疗的话,可以增加什么治疗等等。我觉得真的不错。这可能跟广州的大环境有关,这里的服务行业的服务态度确实比国内其他地方好很多。 (四)温柔一刀 服务态度很好,但是到了收钱的时候,可不温柔和不手软,当然要是这一刀必须挨的话,温柔一刀还是好过野蛮一刀的,是不是? 比如病人来看病,如果有医保的话,一般都建议住院做全面检查。也许是医保报销制度上的漏洞吧,好像门诊跟住院的报销比例和方式不同,住院比较划算,但不管怎样,主要的花费肯定多,自付的绝对值大啊。 再比如,有的检查项目没必要做,我坚决拒绝了一项检查,就是耐糖量实验,父亲从没有血糖高的历史,住院期间每天检查三次血糖(每次10元),全部都正常,而且我们家的饮食结构中,除了淀粉外,其他的糖量很少,为什么一定要测耐糖量呢? 再比如药费,这大概是众所周知的了,比外面药店中贵不少,至少在药店药价的基础上加30%(外面0.45元/片,医院要0.59元/片),对面大伯说的中成药只吃了病毒灵就要138元,我觉得没有这么大的差价,应该还有别的,因为在药店买同样牌子同样包装的要是10.8元,要是遇到打折就更便宜了。 (五)一个报道 在医院时,看到了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百年华诞的报道,我们住的不是中山一院,但是令我记住的是1920's中大校长题写 医病医身医心,救人救国救世 的对联,这是中山一院传承的文化、精髓和精神。钟南山院士的父亲也曾是这里的医生,秉持花少钱治病的原则。据报道,这家医院医生的收入与处方量不挂钩(我没体验和调查过)。这倒是值得医院学习的,只是不知道多少医院能做到呢?
个人分类: 看看社会|3797 次阅读|1 个评论
旅美华人的现状
gl6866 2010-10-17 11:13
中国国务院侨务办公室曾透露,中国海外侨胞超4500万,绝对数量稳居世界第一。而旅美华人似乎又是我国很引以为豪的。据美国统计,2007年居住在美国但出生地在中国的华人已达193万,在各国移民中仅次于墨西哥,位居第二。如果加上美国本土出生的第二代以上的华人,旅美华人总数已达305万。但是中国人具体何时登陆美洲大陆的,已很难考据。可以说中国人从旅南洋闯世界转向美国淘金子,似乎算是个转折点。不过,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容闳,是中国留学生事业的第一人,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可令人感到伤心的是,这些旅美移民依然有些胆小怕事,见了洋人就老实。毕竟不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看不见自家的烟筒了,可是把洋人当成洋大人的劣俗却没有改变。毕竟当年中国在大陆上就受过半殖民地的苦。这一问题在比在美国拉美裔、非洲裔的少数族群可要差多了。不仅如此,我们的旅美华人自己内部还互相掐架,甚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新移民,老移民,台湾人,大陆人,香港人,留学的和打工的华人都共有一个共同的特点。 广东来的老华侨看不起刚从大陆出来的新移民,因为那些老广们付出了几代人的辛酸,终于富裕了。帮你们新来的人的忙,没门,去吃了点苦回来再找我们吧。大陆出来的也看不起那些老广们,想当初,我们父母出生入死,保家卫国的时候,你们都开溜了,出去发财了。给人做牛做马,发了财,今天就算能人了?算老几呀?多少代的人在这儿生活了,还活的跟个乡巴佬似的,连个英文都说不好,显然没有受过什么高等教育。以为把你们的夫人们打扮得珠光宝气就是上等人了,别笑死人了。放心,我们不会找你们帮忙的。 出来生活了20来年的新移民又看不起最近几年新出来的留学生们。因为他们出来时,两手空空,经过了一千零一夜式的磨练,终于有了立足之地。他们看不顺眼那些留学生们饭来张口,衣来生手,不需要自己努力,开着高级轿车,穿着名牌衣服,出入在各种昂贵的酒吧及其他消费场所。这些贵族留学生基本上都是富二代或官二代出身。自然又看不起那些土老中,认为他们土里土气,穿的像个乡下人似的,花起钱来算了又算。活得累不累呀? 老华侨的后代与新华侨的后代一般都是老死不相往来,他们虽然都是黄皮肤,但语言不通,爱好不同,从小的玩伴不同,都玩不到一块儿去。即使现在20来岁的孩子,年龄相仿,一个从大陆刚出来,一个在这儿长大的,他们也很少能玩到一块儿。 拿了学位,有了稳定工作的人看不起做生意发财的人,发了财的人也看不起读书人,反正大家都很牛就是了。在北美生活过一段时间的华人,都会有同样一个感觉,那就是:我们华人都很聪明,但我们都谁也瞧不起谁。虽然旅美华人都有各自的算盘,但我们都很爱我们的老祖宗。大家毕竟都是一个祖先嘛!可问题是,为什么都不回来呢?
个人分类: 海外观察|5324 次阅读|2 个评论
阅读了韩寒《我的祖国》感想颇多
热度 1 chgjzhyh 2010-8-19 16:24
一篇国外很火,国内被禁的文章--《我的祖国》,作者韩寒。通篇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都是中国的现实。用词在某些人看来也许有点儿过。回头想想我们社会主义的宗旨,我真的有点儿汗颜,脸红,不安!中国经济是提高了,可是为了当前的利益,真的就要毁灭下一代么!奶粉、咸鸭蛋、石油、房地产这些在毁灭着什么呢?人性、良知、道德还是其他的东西呢?真的值得我们深思一下,中国将要走向何方? 其实我们有很多成就,短短几十年,我们的人民吃饱、穿暖、住好,就像韩寒所说在2004年是一个好的年份,为什么就不能保持好这个势头呢?不要说世界在变,经济在变,社会在变,不要再找借口,其实我们能够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更强大的,只要我们少一点儿自私,多一份关爱,少一点儿抱怨,多一份执着,少一点儿贪婪,多一份诚恳! 附原文方便大家发表意见! 我的祖国
个人分类: 心得体会|15072 次阅读|11 个评论
湖南省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tchaoke 2010-8-7 15:54
8 月 3 日 -6 日农工党衡阳市委一行 5 人到 岳阳市和张家界市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现状调研。
个人分类: 个人介绍|2912 次阅读|0 个评论
各国科普之现状
longfo 2010-5-28 08:56
各国科普现状和我国的问题 美国 科普是科学和公众之间的桥梁,它的社会功能,就是把科学的发现、技术发明,通过各种方法、途径、手段完成对科学发现、技术发明的传播、扩散及转化、应用。 美国走在最前头,20世纪60年代末期,美国科促会就成立了公众理解科学委员会,把科学技术普及的延展为公众理解科学。80年代以后,公众理解科学活动迅速发展,在西方国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并迅速波及世界 德国 在德国科学家们走出象牙塔,他们到百货商场和市场去,通过通俗易懂的演讲或者对话,向人们传播他们在研究的新的科学知识。德国物理学会也参与到科学年活动中,从2000年1月开始,每年以一个科学学科为主题,确定当年的科学年,比如物理年、生命科学年、地球科学年等。 日本 日本科普项目繁多,科普设施数量多,设备先进、完善;科普出版物设计和印制都很精美,宣传广告和书籍目录多;注重和读者打成一片经常调查读者的需要,根据需要出版科普读物。日本建立了政府、民间企业、学会多元的资金供应体系,使科学知识的推广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 中国 中国医学科学院健康科普研究中心主任袁钟说,一些非常知名的教授出版的健康科普图书,公众反响并不大。究其原因,并不是因为写得不对,往往因为写得太深了。中国的科普作家,应该向加德纳、阿西莫夫、高士其们学习,用大众的语言诠释科学的本质。 我的观点 在国内,不是我们科研人员不做科普,做科普没能力,有很多人想做科普,可是我们没有机会深入人民中间,不知道他们的需要什么样的语言,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即使我们有了能力,国家和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也不一定给我们机会。 当我们把科学科学化的时候,我们就离开了科普。我们的企业也好,政府也好,公益组织也好,哪个把科普当事了?
个人分类: 未分类|2672 次阅读|1 个评论
二十一世纪中国之怪现状
wujingzhi 2010-5-21 21:57
时代不同了,生男生女都一样。这一口号终于快成为现实了!看来口号不可以乱喊! 本世纪的怪事不少! 怪事之一:伪娘! 今天看到有新闻(可能谣言)说广电总局认为伪娘有伤风化,所以特地关注了一下刘著,看艺术照的确很 妩媚 ,带上手套把大手一藏,那身材、那眼神、那成色、那声音,百分百可以认为是女人!看来男人的一半是女人这话真不假,而且可能是多一半~不过这也没啥大惊小怪的,梅兰芳大师演了一辈子女人,他还是铮铮铁骨的男人。所以,伪娘不新鲜,也没啥奇怪。不过国家干涉就奇怪了!现在同性恋结婚的地方都那么多,还不允许一些人成为伪女人啊~ 伪娘不怪,国家干涉着实怪! 怪事之二:跳楼! 五台山的高僧还是不能普渡受苦受难的黎民百姓,一个个年轻的生命还是前跳后继的跳着。难道是高僧职业化后佛法不那么高深了?还是注定有此一劫呢?不过放眼世界看看,自杀并不稀奇,台湾、日本自杀以及过劳死的更见怪不怪了。所以台资日式企业员工自杀也不奇怪了~有些奇怪的是富士康等一大批外资企业改革开放以来,一直都是各级政府供神仙一样供着的,批地、让税、优惠。难道人民民主的政府和代表广大工人权利的工会组织,当时就没有琢磨这些事吗?在日常生活中,工会哪里去了?奴隶社会时候奴隶自杀的也不会很多吧,高度发达的社会主义的工人阶级领导的国家内,工人接九接十的跳楼是为什么呢?结束自己的生命不应该是个简单的决定。如此多人做同样的自杀决定,有点奇怪。 跳楼不怪,工人领导的国家工人跳楼自杀有点怪。 怪事之三:下跪! 推翻清政府这一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前,下跪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一百多年过去了,下跪这一举动也不再是经常的动作了,只属于一些特定地区的特殊场合。草民百姓在衙门外长跪嚎哭告状,也是电视剧里的一些情景,常用来反映某些朝代的腐败和官员的横行。奇怪的是这些旧社会的落后糟粕近来又开始上演了。百姓不知为什么常常在政府楼前下跪。我不认为那些人就是刁民。下跪毕竟不是什么高贵行为。没有原因我想没有人愿意下跪。而且是成群的百姓。动员那么多人也需要点理由和功夫。 下跪不怪。百姓给人民民主的共和国政府下跪有点怪。 怪事之四:陪侍! 首都很特殊,有点什么动静全国人民都关心。关个天上人间,都成新华网新闻热词了。似乎没有类似的娱乐场所的城市极少吧。美其名曰的有偿陪侍已经是现代城市的一部分了。可能这是城市发展的必然,奇怪上海世博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什么不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呢~学生去有偿陪侍似乎也不奇怪了。学生已经不是单纯的代名词了,因为学校已经不单纯了。本来重关系的中国人,在现代社会中,关系更是越来越复杂了。如果学校的人去放松碰到自己学校的学生,那场景当是别有意味~ 陪侍不怪,边学习边有偿陪侍有一点点怪! 怪事之五:涨价! 这年头,除了收入不涨,什么都涨!似乎世界各地都差不多。中国可能略微明显点。03年毕业的时候,房价似乎还不是很高,很多地方还有单位集资楼。几年时间,房价翻了很多倍。房价问题已经先于教育问题让中央政府出重手治理了。效果有待观察。除了住的地方,吃得东西也在无规律的涨价,前几年猪肉涨到十五块,政府就鼓励人民养猪。经过努力终于可以吃上猪肉了。最近又吃不起蔬菜了,连大蒜、黑豆都吃不起了。除了这些家务事,孩子上学教育费用也在直线上涨。尽管给农村义务教育免费了,不过好像农村的孩子很多都去城市了,享受不到这个优惠。价是涨了很多,质量提高多少只有自己知道。 涨价不怪。有利于极少数人的涨价有点怪! 怪事特别多,见多了也就不怪了,也就慢慢习惯了。 怪事飞舞,也是一番景象!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刘著( 网络图片 )
个人分类: 把酒问天 Review|1626 次阅读|4 个评论
国内外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现状与发展趋势
wcwcsong 2010-5-21 16:48
(宋稳成原创)农药作为一种特殊的农业生产资料,一方面可防止病、虫和草害,确保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另一方面却因其不当使用,导致农产品和食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以及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随着社会的进步、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人们对食品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农药残留作为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化学危害因素已成为食品安全水平的重要指标,日益受到政府和公众的广泛关注。 1995 年 1 月 WTO 的成立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全球化和食品及农产品贸易国际化的步伐,在技术性贸易措施协定( TBT 协定)和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SPS 协定)框架下,各国均加大了制定包括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 MRLs )在内的合理的技术标准及卫生和检疫措施的力度,以避免不必要的贸易摩擦。本文重点介绍了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CAC )、欧盟、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最新的农药 MRLs 现状及发展趋势,同时分析了我国在相关领域存在的差距,并提出了促进我国农药 MRLs 标准制修订水平的建议。 1 国际农药 MRLs 标准现状 1.1 政府间层面 CAC 是负责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 / 世界卫生组织( WHO )联合食品标准项目的政府间机构,其宗旨是制定国际食品法典标准,保护消费者健康和确保 食品 贸易公正、公平。现有的 食品法典标准都主要是由其各分委员会审议、制定,然后经 CAC 大会审议后通过,食品及农产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MRLs )标准由其下属分委员会国际食品法典农药残留委员会( CCPR )负责制定。 CCPR 以科学依据为基础,采用风险分析的原理,对已登记使用的农药进行风险评估,当发现该农药对人体具有潜在危险且可能导致 国际贸易问题时才制定 MRLs 标准。在相关标准制定中, CAC 和 CCPR 与农药残留联席会议( JMPR )保持密切关系, CAC 和 CCPR 为食品标准风险管理机构, JMPR 为农药残留风险评估机构,根据风险管理机构 CAC 和 CCPR 的建议开展工作,但独立于风险管理机构。 自 1966 年召开第 1 届 CCPR 会议以来,目前已召开了共 41 届会议,累计制定了克菌丹 (captan) 、甲萘威 (carbaryl) 等 228 种农药在水果、蔬菜和谷物等 19 大类 290 多种食品和农产品中至少 3300 个法典 MRLs 。 2006 年,我国成为 CCPR 主席国,并于 2007 年和 2008 年组织召开了第 39 届和第 40 届 CCPR 会议,其中第 39 届 CCPR 会议制定了 20 种农药的 187 项法典 MRLs ,撤销了 13 种农药的 124 项原有法典 MRLs ;第 40 届 CCPR 会议制定了 23 种农药的 279 项法典 MRLs ,撤销了 13 种农药的 91 项原有法典 MRLs 。因此,农药 MRLs 法典标准数量是一个动态值,每个 MRLs 都需要通过周期评估程序定期( 10~15 年)对其进行再评估,根据最新资料及时修订或撤销原定的限量值。目前共有法典 MRLs 标准 3158 个,涉及农药 156 种。 食品法典标准是 WTO 认可的国际农产品及食品贸易仲裁的重要参考依据,同时也是国际上农产品及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最重要的参考资料, 对全球农产品及食品贸易 产生着 重大的影响。 CAC 各成员国参照和遵循这些标准,既可以避免重复性工作,节省大量人力和财力,又能有效地减少国际食品贸易摩擦,促进贸易的公平和公正。 1.2 国家层面 1.2.1 欧盟国家 欧盟统一的农药 MRLs 由欧盟食品安全局( EFSA )负责制定。欧盟历来十分关注食品安全,并形成了比较严谨的食品安全法律体系。 2002 年欧盟发布欧盟新食品法,即欧盟议会与理事会 178/2002 法规( Regulation ),并于同年 1 月 28 日正式生效。该法规是欧盟迄今出台的最重要的食品法,填补了在欧盟层面缺少总的食品法规的空白,是对以往欧盟食品质量与安全法规的提升与创新,具有很强的时代特征。 2005 年 2 月 23 日 欧盟又颁布了 396/2005 法规,该法规规定了欧盟统一的食品和农产品中农药的 MRLs ,同时补充了 91/414/EEC 指令( Directive )(此指令是目前在欧盟农药政策框架内,用于规范市场上的植保产品( PPPs )的重要法规)。 396/2005 法规还整合了以往的 4 个指令,共包括欧盟的 245 个农药 MRLs 以及约 850 个各成员国各自的农药 MRLs 。 396/2005 法规共包含 7 个附录,其中附录 I 为食品和农产品清单,附录 II 为欧盟现有的 MRLs ,附录 III 为临时性的 MRLs ,附录 IV 为豁免最大残留限量的物质清单,附录 V 为一律标准,附录 VI 为加工产品的 MRLs ,附录 VII 为收获后使用的熏蒸剂名单,其中附录 1~4 是核心内容,涉及 471 种农药在 315 种食品和农产品中共 145000 个 MRLs 。以下简单介绍其中 7 个附录的主要内容。 附录 I 为 食品和农产品 清单,为欧盟第 178/2006 法规,将 315 种商品分成新鲜和冷冻水果、新鲜和冷冻蔬菜、干豆类、香料等共 10 个大组。 315 种商品共包含了当前指令中涉及的 190 种原有商品和 125 种新商品,新商品多数为小作物如木薯、麝香草等,也包括可可、咖啡和糖类植物。 附录 II 为欧盟现有的 MRLs ,是以前根据欧盟指令制定的,包括原有 245 种农药在原有的 190 种农产品(商品)中共计约 45000 个 MRLs ,大多数农药已经按照 91/414/EEC 指令完成了风险评估。欧盟 MRLs 的制定是由成员国和 EFSA 基于 WHO 的方法,对消费者长期和短期的健康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再根据农药残留摄入量与 每日允许摄入量 ( ADI) 或 急性参考剂量 (ARfD) 进行比较,作出风险管理决策,经征求意见及 WTO/SPS 通报后,由欧盟食物链和动物健康标准化委员会( SCFCAH )批准并发布。 欧盟 MRLs 制定的资料要求主要有:一是需要提供毒理学资料及由此推导的 ADI /ARfD 。二是批准使用情况及良好农业规范( GAP )信息。三是监控残留试验,对大宗作物要求有 8 个试验点,小作物为 4 个试验点。四是对于与动物饲料相关的作物,还需进行动物饲养研究。 附录 III 为欧盟临时标准(由于缺乏相关数据而暂时设定的 MRLs )。附录 III 又分为两部分,附录 IIIA 为新增加的 226 种农药在 315 种食品和农产品(原有 190 种和新增 125 种)中共约 70000 个临时 MRLs ,这些 MRLs 主要来源于成员国的国家 MRLs 、进口 MRLs 和法典 MRLs ,对应的农药并未根据 91/414/EEC 指令进行风险评估,是成员国 50,000 个 MRLs 及法典 MRLs 向欧盟 MRLs 协调、统一的一个转化,转化过程包括开发数据库并收集信息、制定标准草案和征求意见等 10 个步骤。附录 IIIB 为原有 245 种农药在新增的 125 种食品和农产品中共计约 30000 个 MRLs 。 附录 IV 为豁免物质清单。共有 52 种物质被列入清单中,包括 6 种微生物和 46 种化学物质,如苯甲酸、脂肪酸等。目前至少有 8 种物质根据 91/414/EEC 指令进行了风险评估,其他正在评估中的物质也暂时列入了该清单。 附录 V 为 396/2005 法规附录中未涉及的农药在农产品中的 MRLs ,定为一律标准( 0.01mg/kg )。附录 VI 为附录 I 中加工后产品的加工因子。附录 VII 主要涉及收获后使用的熏蒸剂,共有磷化氢、磷化铝、磷化镁和 硫酰氟 4 种化合物,其对应的产品中的残留量允许临时超过附录 II 和附录 III 中的 MRLs ,但在销售和消费时的最终残留量应符合限量限制要求。 1.2.2 美国 美国农药登记与 MRLs 制定由其环境保护局( USEPA )负责。美国是世界上农药管理制度最完善、程序最复杂的国家,建立了一整套较为完善的农药残留标准、管理、检验、监测和信息发布机制。为了确保食品安全,维护消费者利益,美国制定了详细、复杂的 MRLs ,共涉及 380 种农药约 11000 项,大部分为在全美登记的农药并根据联邦法规法典( CFR )制定的 MRLs ,其余为农药在各地区登记中制定的 MRLs 、有时限或临时的 MRLs 、进口 MRLs 和间接残留的 MRLs 等,还列出了豁免物质或无需 MRLs 的清单,提出了 零残留 的概念。其所有 MRLs 和豁免物质均列入了 CFR 第 40 章第 180 节中。 美国 MRLs 中有时限或临时性的 MRLs 约有 600 项,涉及 100 种农药, 1998~2008 年已撤销了 400 多项有时限的 MRLs ,计划 2009 年撤销 27 种农药的 114 项有时限的 MRLs 。列出了约 165 种豁免物质清单,包括柴油、增效醚、除虫菊(酯)、鱼藤酮、藜芦碱等农药活性成分,部分收获后使用和用于特殊处理的农药(如溴甲烷作为移栽前的土壤熏蒸剂,碘化钾作为香蕉叶面处理剂等),其余绝大部分为非活性成分(如助剂)。美国根据需要,对国内没有登记的部分农药 / 作物组合制定了少量的进口 MRLs 。 零残留 即不得检出,美国提出此概念主要基于以下原因(或其中之一):一是未确定农药对两种温血动物物种的安全剂量;二是农药对试验动物有致癌性或其他显著的生理学影响;三是产品在进行国际贸易前,残留的农药通过洗涤、风蚀等过程及 GAP 已去除而几乎不再存在。 1.2.3 日本 日本农药的 MRLs 由其厚生劳动省制定。由于农药、兽药等化学品残留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突出,日本于 2003 年 5 月修订了《食品卫生法》,并于 2006 年 5 月 29 日正式实施肯定列表制度( positive list system ),并执行食品和农产品中农业化学品新的残留限量标准。肯定列表制度涉及对农药、兽药和添加剂等 791 种农用化学品的管理,是当时世界上制定残留限量标准最多、涵盖农药和食品品种最全的管理制度。该制度几乎对所有用于食用的食品和农产品上的农用化学品制定了残留限量标准,包括 临时标准 、 一律标准 、 沿用现行限量标准 和 豁免物质 以及 不得检出 5 个类型,共有限量标准 57000 多项,其中农药和农药 MRLs 的数量分别为 579 种和 51600 多项,均分别占到总数的 70% 和 90% 以上。 临时标准:日本共制定了 47636 项临时标准,涉及 264 种 ( 类 ) 食品和农产品、 515 种农药。制定 临时标准 时主要需考虑以下几个因素:一是 CAC 的 MRLs ;二是日本《农药取缔法》规定的国内登记许可标准(即沿用现行限量标准);三是基于 JMPR 所要求的进行过科学的毒性评价的外国 ( 欧盟、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 ) 的 MRLs ,采用 5 国的平均值作为其临时 MRLs 。四是当由于致癌性或其他原因不能确定农药的 ADI 标准时,应根据目前的习惯做法,在制定《临时标准》时以不得检出表示。根据规定,《临时标准》在其制定后每 5 年需重新评估一次。在对《临时标准》实施期间获得的反馈意见进行进一步修订的基础上,将出台正式的《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标准》。在新制度正式实施后,日本即已开始修订相关的临时标准。 一律标准:即日本政府确定的对身体健康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限量值,以 1.5g 人 1 d 1 的毒理学阈值作为计算基准,确定的限量值为 0.01mg/kg 。该标准适用于肯定列表制度中未制定 MRLs 的农用化学品 / 食品组合。 豁免物质:日本确定豁免物质时主要考虑如下因素日本的评估结果、 JMPR 的评估结果、基于《农药取缔法》的评估结果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评估结果。豁免物质包括矿物油、印度楝树油等。 日本在实施肯定列表制度前共制定了 246 种农药的 8990 项 MRLs 。新制度实施后,沿用了 2005 年前 58 种农药在 175 种(类)农产品上的共 2389 项 MRLs ,同时新制度规定了在所有食品中不得检出的农药有敌菌丹( captafol )等 7 种,在部分食品中不得检出的有艾氏剂、狄氏剂等 6 种。 1.2.4 加拿大 加拿大的农药残留管理由其卫生部和农业部根据食品药品法( FDA )联合执行,农药登记及 MRLs 制定由其卫生部负责,残留监控及执法由其农业部负责。以前,加拿大的农药 MRLs 都是通过官方公报征求意见后,根据 FDA 下的食品药品条例 (FDR) 制定的。截至 2008 年 6 月 16 日 ,加拿大共制定了 174 种农药在 280 种(类)食品和农产品中的 2362 项 MRLs 。 2008 年 6 月 16 日 ,加拿大通过 C-28 法案( Bill C-28 )修订了 FDA ,至此将允许按照有害生物控制产品法 (PCPA) 合法地制定农药的 MRLs ,而无须经过 FDR 的批准。这种变化将使得 MRLs 的制定、修订和撤销更加高效、快速。程序变化后,加拿大加快了 MRLs 的制定和修订速度, 2008 年 7 月 9 日 至 9 月 3 日 ,加拿大共制定了 57 种农药的 2476 项 MRLs 。其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对以前已制定标准的部分农药增加与之相关的食品和农产品,另一部分为新增加的农药 / 食品、农产品组合。根据 PCPA ,加拿大目前共有 201 种农药在 570 种(类)食品和农产品中的 4838 项 MRLs 。 1.2.5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澳大利亚的农药登记与农药 MRLs 制定由其农药和兽药管理局 (APVMA) 负责。 2008 年 10 月, APVMA 发布了新的农药 MRLs 标准,新标准由 5 个附表组成,一为 500 多种农药的共 4000 多项 MRLs ;二为食品和动物的分类,该分类参考了 CAC 的食品和动物分类;三为残留定义;四为动物中的 MRLs ,共涉及 184 种农药的 570 项 MRLs ; 5 为豁免物质清单,该清单详细列出了 不需要制定 MRLs 的农药的各种前提条件。新西兰的农药登记和 MRLs 制定由其食品安全局负责,新西兰目前共制定了约 2900 项 MRLs 。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于 1998 年签订食品标准互认协议,共同建立了澳大利亚、新西兰食品标准局 (FSANZ) ,负责制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食品标准法典。所制定的标准中,除个别标准单独适用于澳大利亚或新西兰外,绝大部分为两国通用标准。 2 MRL s 标准制定的特点及趋势 2.1 标准体系化 欧盟各国、美国等发达国家在大批量制定 MRLs 标准前均要出台或修订相关食品安全管理法规。这些国家依靠 其先进的科学技术及强大的国力, 积累了大量农药毒理、残留、环境等方面的基础数据 ,其 MRLs 标准几乎涉及所有的农产品和食品,一种农药在不同的作物包括很多小作物上都有详细规定 ,并制定了一系列与 MRLs 标准配套的技术规范。其法律依据充分,标准和规范数量 庞大 ,指标具体,体现了标准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加上标准制定、实施和技术支撑的协调统一性, 从而形成了一个有机的 标准 体系和有效的监管机制,确保避免因农药残留超标引起的食品安全问题。 2.2 制定 MRLs 时重视风险评估 欧盟各国、美国等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在 制定 MRLs 标准时 日益强调风险评估,并在风险评估中突出了对弱势群体如儿童、育龄期妇女的保护。 风险分析已被认为是制定食品安全标准的基础 , 在其 4 个组成部分中 , 风险评估是整个风险分析体系的核心和基础 , 也是 CAC 、欧盟、美国等国际组织和国家目前和将来工作的重点。在国际上,农药残留风险评估的目的 就是制定 MRLs ,风险管理的结果就是决定农药能否获准登记,而 MRLs 的制定水平直接反映了农药登记管理和风险评估的水平,并直接影响到消费安全与食品和农产品国际贸易 。 目前,美国在制定 MRLs 时所采用的 风险杯( risk cup ) 原则得到了很多农药管理工作者的肯定,这是一种农药累积风险评估理念,代表着农药风险评估新的模式。按照这一模式进行农药残留管理,一方面所制定的各农药残留限量( MRLs )之间差别很大,使得美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 MRLs 值无法进行平行比较;另一方面可以对新登记的农药产品的 MRLs 进行合理的分配,以符合本国实际使用情况。这样做不但可以避免本国居民农药残留总摄入量超标,还可以有效地保护本国贸易以及限制农产品输出地的农药使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在农药登记管理及农药 MRLs 制定中融入了产品生命周期的理念,过程贯穿于农药风险评估、 MRLs 制定、登记批准、撤消登记、免除 MRLs 和再评估等, 这些过程相对独立而又互相关联 , 从而形成了一个风险评估 - 风险管理的有机体系 , 对新农药、在用农药和撤销后的农药都建立了有效的监管机制, 是很多国家农药管理的典范 。 2.3 标准制定中的协调性和工作分工 农药残留限量标准制定中的 协调性及工作分工主要体现在:一是在制定 MRLs 中,国际组织间、国际组织与国家间以及各国家之间均加强了协调与工作分工。如 JMPR 加强了与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的合作与工作分工, OECD 制定了与农药 MRLs 相关的指导文件和准则,如农药在植物中的代谢准则、轮作作物田间试验准则、残留定义准则、农药残留试验准则、作物田间残留试验模版和家畜饲料表等。 JMPR 和 OECD 共同制定了尽可能多的、具体的 准则和规范,以确保制定 MRLs 时所需资料的质量以及 MRLs 的协调一致。所有这些资源适用于 JMPR 时也同样适用于其他各相关管理机构。二是为了减少标准制定中的人为因素, JMPR 启用了统计学评估方法和评估软件,并将统计学方法应用到累积风险评估等新模型之中。三是通过 CAC 建立了全球统一的 MRLs , 主要是农药用量较小的作物和特殊作物(小作物)上农药的 MRLs 。 2.4 MRLs 标准越来越严格和具体 为了确保食品安全及保护各国的贸易利益,欧盟各国、美国和日本等国在制定 MRLs 时力求覆盖所有农产品和食品,标准指标越来越严格,主要体现在所有未经过风险评估的 MRLs 值都定为临时标准,以方法的检测限或一律标准( 0.01mg/kg )为限值,或者定为 零残留 或 不得检出 。在标准制定中不仅考虑农药母体,还考虑农药的异构体、代谢物和手性结构毒性,同时为避免因缺乏标准可能产生国际贸易问题,对可能检测不出的农药残留,也有可能制订残留限量标准。 3 我国农药 MRLs 现状 3.1 基本状况 我国政府及相关部门非常重视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于 1995 年和 2006 年先后颁布了《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并于 2009 年 6 月 1 日开始实施《食品安全法》,《食品安全法》充分考虑了《食品卫生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内容。这些食品安全管理法规的出台,为食品及农产品中农药 MRLs 的制定提供了法律依据。 目前,我国农药的 MRLs 标准主要由国家标准和 行业标准两部分组成,国家标准由卫生部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共同发布,行业标准主要为农业部发布,属农业行业标准。我国于 2005 年 1 月 25 日发布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国家标准(简称 新标准 ),并于 2005 年 10 月 1 日开始实施。新标准代替并废止了以前 34 个食品中农药残留限量国家标准,共包括了 136 种农药的 478 项 MRLs 。为了弥补国家标准的不足,农业部也加快了行业标准的制定,截至 2009 年,我国共制定了 118 种农药在 68 种(类)食品和农产品中的共 329 项 MRLs 农业行业标准。目前,我国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共有涉及 178 种农药在 92 种(类)食品和农产品中的 807 项 MRLs 。同时制定了 500 多种农药在食品和农产品中的残留检测方法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农药残留采样方法等其他配套的技术规范,初步形成了以国家标准为主,行业标准为辅,以及安全标准和配套支撑标准共同组成的较为完善的农药残留标准体系。 与原有标准相比, 2005 实施的新标准是根据风险评估结果,并参考了 CAC 、美国、欧盟等国家及组织制定的标准而制定的。新标准与 CAC 标准的符合率由原来的 14.6 %提高到了 85 %以上,有 83 种农药的 274 项 MRLs 标准直接采用了 2004 年的 CAC 标准或与其一致。某些特定的粮食、蔬菜等食品,因我国居民的食用量较大,其农药残留指标还要严于 CAC 标准。新标准还考虑到了农药的代谢产物及杂质对人体可能造成的危害,增加了毒性分级的内容,将食品中的各种农药残留分为剧毒、高毒、中等毒性和低毒几个级别,并列出了农药用途、 ADI 、 ARfD 、残留的定义和检验方法等信息。对食品和农产品的分类更细,如将蔬菜分为叶菜类、果菜类等,将水果分为仁果类、核果类等,使标准更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实用性和可比性 。 3.2 存在的差距(略) 4 小结 (略) 还是目的?
个人分类: 法典专题|6009 次阅读|4 个评论
疟疾的现状和防治研究进展
yanjx45 2010-5-12 00:00
疟疾的现状和防治研究进展 医学研究的进展可以减少全球疟疾病例的数量和严重程度。 许多国家在今年 4 月 25 日进行了世界疟疾日活动。 该活动的目的是呼吁国际社会更加关注该病并作出更多的努力来进行防治。 这是第三年纪念世界疟疾日。 今年在防治疟疾的斗争中也是重要的一年。 国际社会已确定,在 2010 年底必须实现防治疟疾的一系列目标中的第一批目标:为每个处于疟疾风险中的人提供防护、医学诊断和治疗。第二个目标是将疟疾病例和死亡人数与 2000 年报告的数目减少百分之五十或以上。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超过 30 亿人生活受疟疾威胁的地区。 这代表超过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说,这种疾病今年在全球会感染 3.5 亿至 5.0 亿人。每年全球死于疟疾的人数仍然达到约 90 万。那些幸存者往往会留下脑损伤、失明或失聪。 疟疾的大多数病例是在非洲国家,在世界上最大沙漠之一的撒哈拉的南部。 WHO ( 世界卫生组织)说,这种疾病是在当地每 5 名死亡儿童中一名儿童死亡的原因。 在非洲疟疾每年杀死约 20 万名儿童,平均每 30 秒钟一名。 疟疾也对生活在亚洲、中南美洲、中东以及欧洲东南部分地区的人们构成威胁。来自无疟疾国家的人们在访问疟疾发病率很高地区时也很危险。这是因为他们的身体几乎没有或完全没有抵抗力。 疟疾的病因是名为疟原虫的寄生虫。 感染疟原虫的蚊子通过叮咬将该病传播给人类。 这种寄生虫首先在人体肝脏复制,然后感染血液中的红细胞。 当它们进入红细胞,它们继续繁殖。 与此同时,他们破坏红细胞。 病人的症状出现在被叮咬的 10 至 15 天之后。 疟疾患者的体温会非常高。 他们还可能变得虚弱,将胃内容物呕吐出来,遭受头部或肌肉疼痛。如果不治疗,疟疾可能使症状变得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去年年底,在美国的研究人员提出 一种很有希望的新方法:使蚊子对寄生的疟原虫产生自然防御能力。 乔治 季莫普洛斯是约翰 霍普金斯大学疟疾研究所的副教授。 他的研究小组使用的方法称为暂时性基因沉默,可改变传播疟疾的三种蚊子的遗传结构。这种遗传改变使该昆虫的身体能攻击疟原虫,阻止其发育。 格雷戈里 格拉斯是约翰 霍普金斯彭博公共卫生学院的教授。他的研究小组利用卫星成像技术来观察非洲的蚊子种群。某个人的居住地与 蚊子的繁殖地越接近,他 患疟疾的危险就越大。   按蚊是携带疟原虫的蚊子之一 。 格拉斯教授说,卫星成像技术可帮助研究人员确定哪些区域面临最大的风险。他说,这也表明在那里需要派发急需的药品、杀虫剂和保护性蚊帐。 赞比亚南部的马查疟疾研究所是研究蚊子和人类行为的现场实验室。在这里,研究人员正在开发一种检测方法,它可用人类唾液代替血液来诊断疟疾感染者。研究人员说,该项检测将使诊断和控制该疾病更容易,,特别是在儿童中。 该项检测在像南非那样的区域特别有用,那里的人往往不表现出这种疾病的征兆。 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努力开发针对疟疾的疫苗。 这些努力在最近几年大大增加。 现在有 50 多种候选疫苗正在进行试验。 世界上最大规模的疟疾疫苗研究从去年在 7 个非洲国家开始。 这是 20 多年的基础研究和十年临床试验的结果。 这项研究涉及到 1.6 万名儿童。 他们生活在布基纳法索、加蓬、加纳、肯尼亚、马拉维、莫桑比克和坦桑尼亚。 葛兰素史克生物制品公司开发的疫苗,名为 RTS,S ,这是在早期试验中取得很大成功的首个疟疾候选疫苗。这也是首个设计主要用于非洲的疫苗。 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经为期 8 个月的随访, RTS,S 使 疟疾的临床病例减少了 53% 。 在另一项研究中,该疫苗有效地减少了 35% 的临床疟疾病例。 它还减少了 49% 的严重疟疾病例。 今年 4 月荷兰制药公司 Crucell 宣布, 将与葛兰素史克合作,共同开发一种新的疟疾候选疫苗。 这种候选疫苗由这两家公司分别开发的两种药物构成。 Crucell 说,研究表明,这两种药物结合起来使用可能会比它们分别独立使用的效果更好。 去年,另一家制药公司, Sanaria , 其疟疾疫苗赢得疫苗产业早期疫苗优秀奖。 Sanaria 疫苗与其他正在研制疟疾疫苗不同,这是一种活疫苗,是弱化的完整疟原虫。 Sanaria 的科学家使用不携带疟原虫的 蚊子进行 疫苗开发。他们用含有疟原虫的血液饲养昆虫。 然后,他们通过辐射处理使寄生虫的活力降低,然后收获这些寄生虫用作疫苗。 在早先的一项研究中, Sanaria 的科学家借助活蚊子来接种疫苗。 14 名志愿者中有 13 人在接种疫苗后针对疟疾得到完全的保护。 他们在随后至少 10 个月内仍受到保护。 Sanaria 正准备要求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他们开始联合疫苗测试。 目前,控制疟疾的主要工作涉及到用杀虫剂来处理蚊帐和在室内生活区杀死昆虫。 WHO 说,杀虫剂的使用大大减少了疟疾病例的数量,杀虫剂处理过的蚊帐已被证明减少百分之五十的疟疾病例的数目和百分之九十的感染率。 联合国机构于去年 12 月公布了世界疟疾报告。该报告说,在疟疾病例数最高的 35 个非洲国家中有 13 个国家,用杀虫剂处理蚊帐的户主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五十。该 报告还说,在所有有疟疾风险的国家中,有三分之一的国家的病例数已下降了百分之五十以上。 疟疾的早期诊断和药物治疗可以降低疾病的严重程度和防止死亡。抗疟疾药物氯喹曾被广泛使用,直至近年疟原虫对该药产生了抗性。 现在, WHO 建议采用以青蒿素为基础的联合治疗(简称 ACT )来治疗疟疾病人。 WHO 说,国际社会现在决心战胜疟疾。 它说,随着杀虫剂的使用、更好的检测和药物治疗,世界可能会达到在 2015 年使疟疾死亡人数下降为零的目标。 不过,国际社会迫切需要继续加强其在防治疟疾方面的投资。 (严家新研究员编译)
个人分类: 生物制品|7497 次阅读|1 个评论
住建部官员:中国需20至30年实现民众“买得起房”
陈龙珠 2010-5-6 08:45
来源 : http://www.chinanews.com.cn/estate/estate-lspl/news/2010/05-06/2264851.shtml 中新社石家庄2010年5月5日电(记者 牛琳) 5日,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陈淮在此间举行的2010河北省城市建设与房地产发展高峰论坛上表示,中国需要20到30年时间达到让民众买得起房的目标。   陈淮说,中国城镇2009年有纯住宅131亿平方米,但中国城镇居民总数2009年末为2.1亿户,户均不过60平方米,还处于初步脱困水平。   陈淮分析说,1999年以来的10年中国城镇建了7000万套住房,相当于家庭总数的三分之一。但同一组数据也容易解读出,中国每年每百户家庭只能有3到4户改善,搬到新房去。中国住房严重短缺,就算房子不要钱,4套房子也变不成70套。他否认将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冠以史上最严厉之说,称新的楼市调控政策就是让那些住房困难的低端群体优先改善,让首次置业年龄群体有条件率先改善。   陈淮说,过去十年里中国城市化的重心是沿海特大城市,如果前十年中国是依靠农民工为城市、为城镇人口建设现代化的沿海大城市的话,今后十年则走到了一个依靠农民工来为农民建设城市,为更多、更广泛的中小城市建设城市的时候。   中国的理想目标是到2020年城镇居民住房达到初步改善水平。 陈淮表示,买得起房是一个衡量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达到这个目标需要20到30年的艰苦努力才可能。 本博相关文章: 浅议经济文化发达城市房价见顶的条件 附录 : 全国人民生活小康水平的基本标准 指标类型 指 标 名 称 指标临界值 单位 80 年 小康值 权数 一、经济水平 1.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元 778 2500 14 二、物质生活 48 收入 2. 人均收入水平 16 ⑴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 元 974 2400 6 ⑵农民人均纯入 元 315 1200 10 居住 3. 人均居住水平 12 ⑴城镇人均使用面积 5.5 12 5 ⑵农人均钢砖木结构 住房面积 4.5 15 7 营养 4. 人均蛋白质摄入量 克 50 75 6 交通 5. 城乡交通状况 8 ⑴城市每万人拥有铺 路面积 2.8 8 3 ⑵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 % 50 85 5 结构 6. 恩格尔系数 % 60 50 6 三、人口素质 14 文化 7. 成人识字率 % 68 85 6 健康 8. 人均预期寿命 岁 68 70 4 9. 婴儿死亡率 34.7 31 4 四、精神生活 10 10. 教育娱乐支出比重 % 3 11 5 11. 电视机普及率 % 11.9 100 5 五、生活环境 14 12. 森林覆盖率 % 12 15 7 13. 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基本合格以上县百分比① % 100 7 总 计 共 16 项分指标 100 注:表中价值量指标均按1990年价格计算。此标准为原国家计划委员会与国家统计局联合提出并征求12个部委意见后,于1995年1月修改完成。(国家统计局小康研究课题组提供)中国网 2002年12月30日
个人分类: 家庭理财|3650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 中美不对称“核心利益”怎博弈
zhangxf0303 2010-4-18 11:48
(光明网-光明观察) 不管是奥巴马到北京访问,还是中国政要出访全球各国,胡锦涛、温家宝等等中国高官都非常强调尖端的一点:这就是中美要尊重双方的核心利益。有观点认为中国的核心利益就是那些人权和政治问题(如达赖、台湾及主权其军售等),几乎所有国家都必须尊重,否则中国就可能毫不含糊的坚决翻脸。在4月12日的这一次胡奥 会上,中方、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讨论中美最近在台湾问题和西藏问题上发生的一些摩擦,进一步阐释中国的立场,再次要求美国要尊重中国的核心利益。而美国及当今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则不同于中国,将金钱与经济利益高于一切,美国最尖端的核心利益就是美元,而对于美国总统、国会及议员来说,核心利益就是选票。政治与经济的两个核心利益的碰撞,谁会让步?除了中国选择为牺牲政治议题--寸土必争之外,中国的所有包括人民币、金钱、财富等等都可以有限度的选择、变更和放弃的可能,然而西方大国没有特别的政治利益可供选择(除非选票),有的就是选票下的经济利益则高于一切,因为经济利益可以左右选票。 而今的国际社会,中国虽是一个新兴的崛起大国,但对国际场合的政治利益依然分外尖端敏感。就一个大国的政治利益而言,中国依然没有摆脱60年至今全方位绝对的短板。而此次,中国货币、人民币没有摆进胡奥会此轮重要会议议程,就是中国与全球主要大国政治利益与经济利益的重大不同。21世纪以来,主要发达国家和主要大国,在国际大环境下,已经没有中国式的台湾问题、西藏问题这样的政治问题了。人民币只有升值一条路 中国的人民币汇率最近再次成为全球财富的第一热点。尽管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公开表明:中国人民币币值没有低估,但面对全球各国、特别是高收入国家的群起而攻之,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人民币重新浮动并且逐渐升值势所难免--中国已经不是计划经济时期的铁板一块了。退一万步来讲,如果没有、不是货币利率升降变动的根源差异,中国还将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干什么?! 作为全球的贸易大国,中国人民币汇率除了关系到13亿中国人之外、还关系到全球各国的经济、财富平衡(这是G20伦敦峰会的一致共识),于是中国货币再次成为全球财经界的热点实属必然。中国总理温家宝最近公开表明,中国人民币币值没有低估,他非常强硬地表示,当前某些国际势力以各种压力来迫使我们升值,我们绝对不会答应。这种官方的强硬表态,被解读为人民币近期内不可能升值的一个主要信号。然而这个信号,与其说是一个经济信号,还不如说是一种政治姿态,鉴于中国经济面临的国内外压力,人民币重新浮动并且逐渐升值势所难免。否则讲于全球各国平衡、怎么来平衡?用什么来平衡? 中国政府言之凿凿,誓言没有控制人民币的汇率,这有一个60年不变的实证:中国前30年人民币纹丝不动;后30年只有其中的三年有所变动,那么中国计划经济是怎样变成了市场经济体系的?货币自由兑换是美、欧(注:欧盟是27国;美元区与美元直接挂钩国、地区包括新加坡、香港港币、韩国、日本、石油输出国组织等等有10多个国家)市场经济地位规则的第一要件。即便是全球198个联合国成员国中的100多个国家都承认并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地位,但美、欧不承认不给予,则标志着全球近30个高收入国家中的90%都不同意,中国将面临着全球绝大多数法制国家贸易的围追堵截--这是一个艰难的选择。 外汇制度预设干预措施 市场经济地位最根源的规则,就是货币自由兑换,即是《中国加入WTO议定书》12年期满(自2001年11月10日起)之后,中国货币自由兑换也是市场经济地位的根源之阻。有媒体称,即使有国家在这15年中都没有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那么到2016年,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自动获得承认(见2004年《时事资料手册》(合订本下)第79页《什么是市场经济地位》一文、以及2001年11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第16条、第18条等)。但美国是唯一的全球货币的裁判员,可以将中国打入汇率操纵国之例,这就为中国市场经济地位拉响了长鸣警钟,只要中国货币自由兑换汇率操控等都可能面临市场经济地位国家的全面制裁。 2008年9月15日,金融海啸全球爆发,中国对外出口出现滑坡,加上年尾美国金融危机加深,使中国对外出口遭遇十多年来的最烈寒流。中国政府因此采取措施,其中之一,便是冻结了人民币汇率的浮动,使之再次钉死美元。由于美国出现经济危机,美国兑他国货币过去两年出现下跌,而人民币跟随下跌,而最近几个月美元反弹,人民币同样亦步亦趋。而在美元之外的另一大市场,当欧洲国家一些经济学者表示人民币没有控制汇率的时候,他们指的是人民币对欧元升跌起落十分市场,他们通常故意忽略人民币盯紧美元这个事实。 美元是全球唯一最大的国际货币。中国控制汇率的方法直接了当--就是钉死美元。世界上任何一美元进入中国,中国人民银行委托的中国银行便会当然买入。所以,只要中国银行给出的价格固定,人民币的汇率就不会发生任何变化。通常而言,中国政府也可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进行调节,但中国的机制下,政府有在任何时间段以任何价格操纵汇率的任何主动权,此为不同之处。 美元步英镑后尘 美元是什么东西?美元是美国的官方货币--又是全球唯一最大的国际货币。然而1971年8月尼克松总统突然宣布美元和黄金脱钩之后,这个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便没有任何人能够明白。二次世界大战之前的1929年前后,在美国人的筹画之下,确定了一种被称为布列顿森林的国际经济体系。这个体系中,全球各国货币紧盯美元,而美元则以三十五美元的价格兑一盎司黄金。正是在这样的体制下,西方世界经历了二十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通胀几乎为零。但美国世界警察的角色,使得他无法承受巨大的财务压力,必须通过大量借债维持。而美元在美国之外的大量流通,使得美国的黄金无法应付,所以才有尼克松的政策改变。 人类用货币代表财富价值之后,大部分时间使用的是贵重金属。因为这些黄金和白银产量有限,等于是维持了其本身的信用。现代货币,尤其是和黄金脱钩之后,其信用由政府担保,但政府是由人组成,无法避免人类自利的先天设定。对于拥有庞大债务的美国来说,美元贬值是最佳的减债方法。美元贬值50%,等于美国人减少了50%的债务,美国政府只需要大量加印美元就可以将美元的差额补回。当然,美元贬值的过程通常有其他更为表面和直接的原因。 世界上第一个霸权国家是英国,也有类似的路程。英国同样占据了世界军事的制高点,英国政治上和用英镑左右了世界前后200年,而且和美国一样,伦敦是世界的金融中心,负责全世界主要的融资金融活动。英国人向世界各国(主要是欧洲国家)大量借债,然后随着英镑贬值而进行自我减债的自利活动。这和今天美国、美元一币独大80多年十分类似。 低估是货币转轨的困境回到人民币汇率的问题。据国际经济和金融机构都估测认为,人民币目前的汇率大约低估了30-50%--这是中国由计划经济转轨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只不过需要时间、周期来调整而已。在国际场合,由于现代货币机制的复杂性,没有知道一种货币确实真正的价值,因此对货币价值的估计,主要通过物价和外贸情况来估计。简单来说,既然中国货品在全球可以低价出售,便显示中国制造的以人民币为成本的产品估价较低才有能力出去。中国官方银行以对美元固定的价格来确定人民币汇率,意味着每一美元进入中国,官方都必须释放六点八人民币进行买入。假如中国外汇储备一年增加一万亿美元,那么等于必须向国内金融体系投放六点八万亿人民币。这等于中国全年GDP的一半左右。这种被迫的货币发行,对中国经济同样有巨大损害。经济过热、资产价格虚涨、通货膨胀都是问题。事实上中国的通胀已经开始,虽然官方统计刻意压低有关数字,但市场物价的变化指向明确。人民币盯紧美元的政策,官方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必须继续发行基础货币,国内资产价格必然继续虚涨,更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加剧国际热钱涌入,而为了抑制热钱涌入,又不敢大幅度升息,这使得中国政府的货币政策基本失去了功能。其结果是,利率不敢升,汇率不敢调,热钱加快涌入,资产价格继续暴涨,严重通货膨胀突然大爆发,到最后,将迫使中国政府采取硬着陆的货币政策进行调整。 美国压力将长期存在 全球第一次金融海啸,为美国国家积累了高达超过10万亿美元长期国家债务。为这10万亿美元债务,美国将至少在20年以上,长期采取美元汇率向下、压制其它货币的大致方向。中国是过去30年来,全球经济一体化受益最大、国家和财富积累最多的国家。其国内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导致中国贫富悬殊严重,而影响国内市场的充分发育。中国依靠强硬一统的行政权力,迫使中国社会维持劳动力和环境成本的低廉,而刻意补贴对外出口。中国经济增长过于单一依靠出口,是中国必须控制人民币汇率的基本原因。出口导向是东亚经济发展模式的核心。日本、韩国、台湾和香港,都先后依靠同样的道路走向富裕。然而中国不同了。中国刚刚开始富裕,便已经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对美贸易出超巨大,全球各国的市场已经充斥了中国制造的产品。这是由于中国是一个巨大的经济体,彻底而完全地依赖外国市场,本身就是一种不可持续、难以维系的发展之路。 来自国内外经济、金融、中国问题专家指出,即使人民币升值,中国制造业成本上升,那些在中国的产业也不会搬回美国、欧洲等高收入国家去,美国的外贸赤字只不过是挪到另外的国家而已。这些或许是真正的事实,但经济问题在社会层面并非是理性逻辑,正如中国面对外部压力总是一概联想到敌对势力一样。过去,德国人和日本人受过同样的压力,日元和德国马克只能选择升值。中国的人民币会抗得住吗?除了美国可以裁判别国为汇率操纵国之外,还有谁能、敢指手画脚?也许,欧盟也可以对中国指手画脚,但中国没有一分钱的欧元资产,欧盟又能将中国如何? 目前,在全球范围内,美国仍然是全球有绝对财富和优势力量的第一大国,这反映在国际政治、军事、经济、金融等,和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唯一国际货币美元上。在国际大环境之下,中国国内政治经济局势的压迫下,人民币成为最重要最尖端的受力点。而中国只能在这些方面缓冲和让步,却不能将60年的达赖、台湾等问题拿出来让步(中国台湾、达赖等问题60年没有发生生态环境的重要变化,为中国争夺国际话语权减少了分数)。不幸的是,中国现在是美国这个漏洞最下面的那个洞。很多人会问,中国继续采取强硬措施,美国人能怎么样呢?硬,总是此软彼硬;软,也是彼软此硬,不可能统统一概都硬、一概都软下去,这是软硬最起码的哲学原理。 这种差异就象天平的两端一样,一定要有最起码的对称的存在关系,否则天与地、男与女、公与母、好与坏等等人类、大自然的最起码的游戏规则都没有,又怎样生生不息的博弈下去? 前30多年,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中国的头号敌人;近30年,美国成了中国的战略合作伙伴、国家之间没有了任何敌人。这种国家战略发生了根源的重要变化,但极个别政治利益却一直没有变化与和解。中国不是一个小国,不是一个可有可无13亿人口的国家,中国崛起,不能没有世界的支持和国际市场的依托。一个更重要、根源的国家发展环境是:中国国家体制是由计划经济转轨而成市场经济国家,在转轨的机制上有很多漏洞、断层和环境制衡,包括周边国际政治环境、国内人权、产业调整、经济体制和社会矛盾的凸起等问题,少数民族问题,省区市的巨大差异等等,任何一个问题,可能都比人民币汇率有更大的优先权。这是中国与世界上所有大国、法制国家的不同点。
个人分类: 社会万象|1880 次阅读|0 个评论
老师,为什么又是老师?
STS 2010-4-15 17:03
近期,武汉新洲区张店中学的拾荒老师罗一鸣竟然逆势飞扬,用他的善良和勤俭赢得了人们的尊敬和认可,即便是没有人给他策划,没有人给他炒作,也让那些靠脱成名的女星自惭形秽。 为什么只有老师会去捡破烂?除了老师那种教书育人的职业习惯,需要他们为社会和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之外,又有谁关注过做为老师的生存现状。 生活在大城市里面的老师,他们可以拿到学生家长的大笔感谢费,也可以举办各种名目的高价补习班,以至于社会上将老师归入三大恶人的行列(人称黑狗、白狼、眼镜蛇,即警察、医生、老师),可又有多少人关注过生活在农村的老师的生存现状?本来就少的可怜的工资能够按时发就不错了,可政府却偏偏只发给他们70%,甚至50%。作为经济比较发达的山东来说,目前还有很多老师的工资不足千元,而就是靠这不足千元的收入,上要养老,下要顾小,怎么能够? 国家一直说要提高教师待遇,可这一句吸引人的谎言又欺骗了多少老师默默的奉献?而国家就是靠着这一谎言,真正奠定了民族的未来发展的根基。
个人分类: 评论|2752 次阅读|0 个评论
社会现状之解析
zhangxf0303 2010-4-3 20:34
一个圈代表公司里的一个利益集团,所有的圈加起来就是整个公司! 最上面代表着一个公司的老总,支撑老总的是和他们有这很多交集的副总,各个副总之间交集比较多,形成不同的一个个利益集体,共同掌控着基团的正常运营!副总往下,底下都有一串支持他们的经理,他们直接对某个副总负责,是为副总获得利益的帮手,经理底下就是各个小部门,一个一个部门,彼此之间基本没有交集,依次挂靠在经理下面,交集很少,这就保证了部门之间的相对封闭都说愚民好管理。 话说东湖终于被开发了,这块地方是一个经理负责的,可是那个领导他的副总看到有暴利可图,想把那块风水宝地买过来开发,而这个经理考虑到自己底下部门绝大多数人不同意,因为这块地方是他底下的某个部门赖以生存的地方。副总也不想得罪为自己贡献利润的底层部门,就又委托一个他的好友另一个副总,让他派一个经理直接去开发那块地,霸王硬上弓,一方面告诉负责东湖的那个经理,先拖着,我会协调处理的,于是一切都在合情合理中开发了!那个小部门的人,无可奈何,因为开发他们那块地的人上面有人罩着,自己只好被赶出那个地方! 话说又有一个副总,拥有很大一摊子煤矿,可是还是看着自己的市场不大,于是就到处找能让自己一下暴富的机会,终于在王家岭找到一块宝地,于是加班加点,用自己最强硬的经理负责去挖宝,同时为了赶进度,招募了许多外行的挖掘队,管他安全行呢,提前半年可是几十亿的收入呢!可是一不小心,挖到一个地方,不幸涌出了不少积水,好多部门被封闭在地底下,于是救部门的行动开始了。工期延误了,这个老总心里着急煤矿进度,可是没办法,现在部门不好管理,死人倒不怕,不就是一个人二十万,自己托人定的政策不怕,就是自己的那个经理得委屈了,得撤他平民愤了,过些日子把他调到另外的地方,这种事没有那个人会在意。 可是某几个部门慢慢在彼此试探性的交流中变聪明了,知道联合起来可以力量大些,自己也是人,也有权利去追求自己的生活,于是一些部门精英开始在部门之间宣传自己的观点可:我们都有一个梦想,我们需要有尊严的生活。于是公司老总一方面继续维持部门的封闭状态,一方面在提拔那些精英为公司经理,在有限的范围内,开始做一些改良。这种改良还将持续,但是必须以稳定为前提! 可是始终公司和保证公司运行管理者会是强势群体,各个部门只是弱势群体。 利益是公司做事的出发点的,时下之事,概莫能外!我们只是期望一下每个底层部门人的利益会多一点!
个人分类: 冷眼思考|1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09年MEMS惯性传感器现状及2010年发展趋势
yyt1 2010-2-3 17:27
09年MEMS惯性传感器现状及2010年发展趋势 2010/2/3/9:13 来源:中国元协传感器分会副理事长 谷荣祥 http://info.electric.hc360.com/2010/02/030913132183.shtml MEMS技术最早由Richard Pfeynman(1965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奖),在1959年提出设想。1962年硅微型压力 传感器 问世。   1979年Roylance和Angell开始压阻式微加速计的研制。1991年Cole开始电容式微加速度计的研制。   惯性传感器包括加速度计(或加速度传感计)和角速度传感器(陀螺)以及它们的单、双、三轴组合IMU(惯性测量单元),AHRS(包括磁传感器的姿态参考系统)。   MEMS加速度计是利用传感质量的惯性力测量的传感器,一般由标准质量块(传感元件)和检测电路组成。根据传感原理不同,主要有压阻式、电容式、压电式、隧道电流式、谐振式、热电耦合式和电磁式等。   1998年,美国CSDL设计研制了最早的MEMS陀螺。同年,Drapor实验室研制了另一种形式的MEMS陀螺。   MEMS陀螺是利用震动质量块被基座(壳体)带动旋转时的哥氏效应来传感角速度的原理制成。   主要形式有框架驱动式(内、外框架两种)梳状驱动式、电磁驱动式等。   IMU由于是MEMS技术组合的微型惯性测量单元,所以很多地方称为MIMU。主要由三个MEMS加速度传感器及三个陀螺及解算电路组成。   AHRS则为包括三个磁传感器的IMU,并且依据四元素法进行了解算,直接可输出一个运动体的俯仰角、横滚角和航向角。   低精度MEMS惯性传感器作为消费 电子 类产品主要用在手机、游戏机、音乐播放器、无线鼠标、数码相机、PD、硬盘 保护器 、智能 玩具 、计步器、防盗系统、GPS导航等便携式。由于具有加速度测量、倾斜测量、振动测量甚至转动测量等基本测量功能,有待挖掘的消费电子应用会不断出现。   中级MEMS惯性传感器作为工业级及 汽车 级产品,则主要用于汽车电子稳定系统(ESP或ESC)GPS辅助导航系统,汽车安全气囊、车辆姿态测量、精密农业、工业自动化、大型医疗设备、机器人、 仪器仪表 、工程机械等。   高精度的MEMS惯性传感器作为军用级和宇航级产品,主要要求高精度、全温区、抗冲击等指数。主要用于通讯卫星无线、导弹导引头、光学瞄准系统等稳定性应用;飞机/导弹飞行控制、姿态控制、偏航阻尼等控制应用、以及中程导弹制导、惯性GPS导航等制导应用、远程飞行器船舶仪器、战场机器人等。   用作消费电子类的MEMS惯性传感器,主要要求是单价低、尺寸小、温度范围窄、因而精度要求低,甚至是功能性产品。加速度传感器重量轻、功耗小、一般测量范围1~10g~50g,分辨率2mg~10mg,陀螺一般量程在300/s,零偏在500/h~1000/h,因此有些公司的产品不给出零偏指标或给出0.1/s~0.5/s。   目前可以生产MEMS加速度传感器的公司比较多,大多数为半导体、如美国的ADI、Invensense、ST、Freescale、Sensor Dynamics、MSI(ICSensor)、MEMSIC(生产地在中国无锡)欧洲的VTI、Infine,生产MEMS陀螺的公司美国的ADI、Knoix、ST,欧洲的Infine、Methes,日本的Murata、National、冲 电气 、富士通。12月3日中国上海深迪半导体有限公司发布了消费类的MEMS陀螺,无锡一家公司也在研发中。    (意法半导体ST)    (VTI)    (MEMSIC) 工业级的惯性传感器大多以模块形式出现,对于应用于工业级芯片级产品,还必须进行处理,包括软件和硬件电路,以及对不同工业环境的适应性,大多数要求价格适中,精度一定优于消费类应用加速度传感器的量程选择比较宽1~500g,分辨率1mg~3mg,陀螺量程大多250/s以内,零偏在50/h~200/h,汽车级可作为一个工业应用的特殊产品,对其可靠性要求高,同时由于需求数量大,和一般工业要求不一样的是单价要低。生产这些产品的公司有美国的BEI、ADI、Silicon design、Honeywell、Delphi、MSI、Crossbow、Microstrain、欧洲的VTI、Colibry、Bosch、Sensonor,日本的北陆电气、SSS公司,中国的西安中星测控。 (BEI) (Silicon design) (中星测控) 军工级或宇航级的MEMS惯性传感器精度要求高、工作温度范围宽(-45~125),某些兵器产品要求抗冲击能力强(10000g~20000g)尺寸要比光纤和机械类产品要小。加速度传感器量程范围宽1g~5000g,分辨率要0.1~1mg,甚至更高。陀螺量程要求范围宽20/s~1000/s,频响高,50Hz~1000Hz,零偏稳定性为1 /h~50/h。目前制造商有美国BEI、Crossbow、Silicon design、Honeywell、Drapor,,欧洲公司有Xsens、Sorsonor、Colibry、BAE,日本有SSS公司,中国有西安中星测控、电子26所、航天704所。 (BEI)    (中星测控) 最近六、七年以来,国内对MEMS惯性传感器的研发热度很高,尤其是2005年~2008年,而且大多集中在国内的顶尖研究机构。据初步了解,研发加速度传感器的机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电子49所、石家庄电子13所、航天704所、重庆电子26所、重庆电子24所、西安航空618所、西安航天771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绵阳中国工物院。研发陀螺及组合的机构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电子26所、航天704所。 MEMS惯性传感器研发、制造商一览表 加速度传感器 陀螺、IMU、AHRS、VG 消费级 ADI、Invensense、ST、Freescale、Sensor Dynamics、MSI(ICSensor)、MEMSIC、VTI、Infline。 ADI、Knoix、ST、Infine、Methes、Murata、National上海深迪。 工业级 汽车级 ADI、Silicon design、Honeywell、MSI、VTI、Colibry、北陆电气、中星测控。 BEI、Microstrain、Crossbow、Sensonor、SSS、Bosch、Delphi、 Honeywell、ADI。 军工级 宇航级 Honeywell、Silicon design、Drapor、Colibry、电子26所、航天704所、九院。 BEI、Drapor、Honeywell、Xsens、Sorsonor、SSS、中星测控、电子26所、航天704所。 国内研发机构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北大学、哈尔滨电子49所、石家庄电子13所、航天704所、重庆电子26所、重庆电子24所、西安航空618所、西安航天771所、中科院上海微系统所、绵阳中国工物院。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东南大学、南京理工大学、北京信息工程大学、长沙国防科技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重庆电子26所、航天704所。 过去三年,全球MEMS惯性传感器的发展趋势正向两级化发展,一方面消费电子类应用、应用领域不断拓展、需求迅速提高,引来制造商不断增加,竞争加剧,单价不断下降;另一方面,军用级应用,精度不断提高,单价上升很快。   MEMS惯性传感器的发展现状是消费类产品向大规模生产发展、单价越来越低,量产后,仅售不足一美元,而军用与宇航级产品向高精度发展,一个单轴陀螺售价可在3~4千美元。而工业级、汽车级产品更追求高品质和高可靠性,同时兼顾售价。   展望未来,MEMS惯性传感器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技术方面:精度将不断提高,以陀螺为例,有替代低精度光纤陀螺的趋势。对消费类应用,更寻求进一步简化制造工艺,降低成本的趋势。同时,集成化也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不仅模块制造商走软件、硬件集成的路子,越来越多的上游芯片厂家也走集成块的技术路线。因而不断有双轴、三轴加计、陀螺芯片问世。   竞争力方面:消费类将竞争最为惨烈,新厂家将不断涌进,比投资、比规模将是必然趋势。上下游相互倾轧、收购、重组将会上演。    合作 方面:由于产品细分的缘故全球竞争与合作必然结果。上游厂家希望找到下游客户,下游希望寻找合适的供应商,因而产业联盟可能出现。   应用方面:无疑无论是消费类应用,工业级军工级应用,市场会急骤扩大,应用会越来越广泛。
个人分类: 产业动态|3319 次阅读|0 个评论
看看国外实验室的现状吧--我们憧憬太多了
wzq19810930 2010-1-24 00:05
------ ------------------- ---------------------------------小的时候被马可波罗式的宣传误导了...... 父母们都一致认为以为国外的研究环境就似埃及逃出的犹太人心中那流着奶和蜜的圣地迦南(Canaan)一般神圣...... 无数中华学子一样,我怀着无比的崇敬, 憧憬着未来优越的科研条件和实验技术, 拼命跑到了国外.............. 看到了这真正的国外水平.......我觉得,我被骗了,被自己骗了.....这就是现在真正的国外条件: 就让我的blog照片来说明一切吧............ 日本,这个各个方面都争做世界第一的国度,实际上,是一个非常节省和环保的国家. 他们的生活原则就是,绝不浪费,恰恰好就是最好.................体现在: 从最好的仪器说起......诺大一个实验,就一台LCMS...........................倒还先进,就是我老板说了,终生不许我用,应为我没必要用.....................闷吧......................日本孩子都很强,自己敢拆装离子源.........按说明书来,按照工程师操作时有心的孩子自己拍照总结的东西,就敢上............................倒是维护和使用得很好........................就是有时有不注意的地方,我亲眼见过他们关机没按顺序来,一下搞费真空泵的情况................真能....老板也没计较似的,就过去了...................要知道,那可是最贵的原件............................... 一台在服役的GC.........岛津14A...我本科时在用的烂仪器...旁边的小孩子居然用它发了2片国际论文了,做包装里面的香料污染什么的方向吧...................................惭愧一下 好像是elisa吧,我没用过...大老板天天用................日本老板就是敬业,3月就退休了,现在每天还在下实验室加班做实验,我问他为什么这么辛苦,他说,我喜欢研究 Deepfreezer是放在过道的,没地方,且发热量大的原因吧.................. 我也不知道这是什么...不好意思................pcr或elisa吧 RT-PCR......................不让我用.............ft 每天我都拔着用的的东东......plater reader..............妈呀,大博士就给这烂仪器......................还要我发peptide......................................我的神阿............................................. 扫描仪,经常用的..............日本人不省打印设施和材料的,几乎... 大冰箱........额背后的 电话机和试剂钥匙集中区,简陋吧 防火冰箱,没见过吧.............安全意识就是好 仪器干燥橱......比国内的挤得多,但还好使........... 抗地震设计的钢瓶区 基本的氨基酸..........登记真麻烦,还是国内号,想用啥用啥,这点不值钱的小东西,用多少都不管的..多好 离心机和特殊的标样冰箱...干嘛都是转物专用.日本人的特点...倒是很方便,安全,就是不够灵活.......... 一台完全该报废的东西,老板舍不得阿............神阿........................这也做分析 每人一个小柜子(硕士以上才有资格偶)..真的是小桂子唉........... 日本秘书就这么点地方.....但是比我们大多了.我们都是半米的桌子............ 去离子水交换机和catalog区...............日本的catalog做得非常专业....一对最优秀的博士在写catalog,带数据,待论文,待应用,哼强大吧......................地下是废液瓶,一样一种..............倒错了你就等死吧..................... 纯溶剂放在这里的...方地震............ 又乱又小的试验台.................. 试验台的那一边..................技啊 图书馆没什么藏书...........实验室倒是有书得了...........就是要签字,.很讨厌......... 双波长荧光....................被我tutor霸占了1年.......... 水池子.就是这样的....天天漏水...个别时候发大水哦........ 天平们.................没一个好的..................都是30年前的货色 通风厨...这个比过得好很多..........安全设施人家不省钱的.............就是清洗很麻烦的,日本人会拆成零件洗涤完毕在安装回去的.................. 危险试剂,锁起来,都是那年大地震害的 谢柜子...+恒温器 一共2台的超声波里面的1台....干嘛放那么远阿.......累死 好烂,但是,号耐用阿 日本的仪器没有电脑工作站,所以花很多钱,用打纸机...............后果我就不说,我拿小桂子,里面全是这东西了................... 唯一的1台旋转蒸发........仪........................................好用,但是老被警告..因为容易坏...坏了没发修...... 这个很多,所以每天都是很多人做这个,一堆瓶子和分析纯试剂乱飞............ 今天累了,就到此为止吧................这就是我们2/3的家产了.............. 没仪器还要出文章真是强人所难;没仪器还能出文章,真是能人无疆阿............ 科技人家就是强,我们国内的仪器条件好与这里3个档次.............我们每人加高水平文章多,我们是都应做一下自我检讨的吧................ 文章不在于数据,而在于头脑.............. 写文章不在于实验,而在于笔头.............. 能写,\勤写,勤修改,才能有好文章.............................http://wzq19810930.blog.163.com/blog/static/561425932010024034150/edit/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0053 次阅读|10 个评论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转载)
eagerss2008 2009-11-24 20:38
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趋势
个人分类: 民办高等教育|2889 次阅读|0 个评论
城市四大交通问题的现状与创意改造方案
wangdeyong 2009-8-28 14:17
城市四大交通问题的现状与创意改造方案 无论是在中国、美国、日本还是欧洲,交通都成为一个重大的问题。前段时间的统计数据就显示,美国人每年浪费在堵车上面的总时间超过 41.6 亿小时。现在,寻找新的交通运输代替方案成为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共同目标。 全世界各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城市交通。前段时间的统计数据显示,美国人每年浪费在堵车上面的总时间超过 41.6 亿小时。现在,寻找新的交通运输代替方案成为了世界很多国家的共同目标如何开发新的技术让交通更快速、更纾缓、更安全。此外,经过了多年来汽车至上的交通发展模式后,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注重如何加强环保而高效交通方式(如自行车、步行和 公共交通 系统等)的发展。下面就来看看目前交通四大难题的现状与未来解决之道。 1. 自行车 存在问题 : 目前全球大部分国家的自行车道设计都不合理,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有,自行车只能与汽车共享道路。这让人们觉得骑自行车上班不安全、不方便、不舒服。美国纽约市交通替代方案高级政策顾问诺亚 - 巴德尼克( Noah Budnick )表示:骑自行车的人们需要一个受到保护的安全行驶空间。 目前的解决方式 : 目前,在欧洲一些国家,特别是荷兰和丹麦,自行车已经成为人们主要的交通工具。阿姆斯特丹居民 40 %的出行都会选择骑自行车,在哥本哈根 32% 的人是骑自行车上班的。荷兰的 Fiets Beraad 自行车中心推出的创新自行车车道设计中,设有不同的自行车道以方便左转、上坡和穿过交通复杂的路口。而纽约最近推出的一项新设计则采用一排 停车位 来将自行车道与汽车道路隔开。在我国城市中,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用一行树木来划分出自行车道,但自行车道常常被小贩、停泊的汽车、行人所扰,拥挤不堪。 未来的设想 : 有不少设计师已经提出应该建立高架高速自行车道网络。多伦多建筑师的速度城市( Velo-city )方案和美国自行车交通系统的交通滑行 2000 ( TransGlide2000 )方案设想比较类似,两者都指出可以将自行车车道设在封闭的高架管道中,即使刮风下雨也能泰然自若的骑自行车。管道中的空气将顺着行车方向导入,这样可以帮助减少空气阻力,让车手骑车更省力更轻松。据悉,这种未来的自行车车道将提高 90% 的自行车行驶效率,使得最高行车时速达到 40km/h (当然,前提是车手感到舒适)。 2. 行人 存在问题:多年以来,工程师一直都在绞尽脑汁设计新街道,可是脑子里始终想着的是汽车。汽车行驶越来越方便,然而行人却不得不让步于汽车,往往没有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过马路,要不就是上人行天桥、下地下隧道。巴德尼克表示:街道设计需要优先行人的安全,不能再总将汽车的利益放在首位。 目前的解决方式 : 我们需要更多为行人着想的街道。在荷兰有一条名为生活街( Woonerf )的设计,这条街只有步行者和自行车可以通过,没有汽车道,没有交通灯的限制。在我国一些大城市的繁华商业区也能看到类似的步行街,但这只是一个起点。此外,其他国家的一些城市还为行人设置了更加安全的行人专用区域。比如纽约今年夏季就提出了绿灯城的倡议,通过这个试点项目,将会让一些交通繁忙的街道向行人开放,比如,繁华的时代广场和先锋广场的部分区域汽车禁止进入,百老汇附近的汽车道路也被缩小,并增加设置行人安全岛。 未来的设想:著名城市设计师米切尔 - 约阿希姆( Mitchell Joachim )设想的一个街道概念可以指引车辆远离行人。他建议使用无线电频率识别( FRID )和激光探测及测距系统 (LIDAR) 技术来感应行人的动向。他举例说:如果一个小女孩去追滚到公路中间的球,像素传感器将立刻调整交通流量,在小女孩和球所在区域周围建立一个道路安全区域。 此外,约阿希姆还设计了一系列可以自动检测和避免行人的车辆。事实上,这种类似的遥感技术目前已经存在,比如帮助避免汽车行驶时碰撞或泊车时出错的红外线感应仪。约阿希姆设计的汽车即使检测系统发生故障也能保障行人安全,因为这种车外壳将采用柔软的大豆纤维材料制成。 3. 城市 公共交通 存在问题 : 目前城市中的大多数居民出行还是主要依靠公共交通工具(地铁、公交车等),然而大多数的 公共交通 系统都存在人满为患和不按时的问题。要建设新的基础设施耗资巨大、耗时长、且阻碍多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纽约市的第二大道地铁线,该项目首次提案是早在 1929 年,而该项目一直要推迟到至少 2017 年才能完工。 目前的解决方式 : 目前,在 公共交通 业内有一个很时髦的词叫做快速公交( BTR )。快速公交系统中的公交车所行使的道路与其他交通线路是分隔开来的,因此不同担心堵车。而且所有票价都是预付费的,这就缩短了上车买票的时间。巴德尼克表示:表面上看就类似于地铁。这种快速公交系统与地铁相比更加节约成本,因为不用再挖地下隧道。 虽然目前在我国还没有这样的尝试,但是快速公交系统目前在世界各地很多地方都在进行开发。其中最成功的是哥伦比亚首都波哥大的 TransMilenio 快速公交系统。公共汽车在道路中间行驶,两侧设有将其与其他交通道路分开的石基。该系统能将普通出行时间缩短 32% 以上。 未来的设想 : 忘记地下铁吧,约阿希姆设计的软飞艇大巴( SOFT Blimp Bumper Bus )开始利用人们的头顶空间。这种看似热气球一样的空中飞艇大巴最高时速在 24km/h 左右。飞艇大巴中途不会停车,乘客乘坐在与飞艇相连的悬空软座上,座位离地面仅 30 厘米 左右,可以随时安全跳下。 另一款未来前瞻性的创意是这种建立在空中的 Shweeb 人力供电单轨轨道。人们坐在悬挂在单轨上的舱中,利用脚踏板产生电力驱动。其设计师表示,这是一种高效率而零排放的环保型 公共交通 方式不过得自己花点力气。 4. 长途 公共交通 存在问题 : 就美国来看,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其客运列车在长途旅行中都发挥的比较次要的作用,今年,尽管总统奥巴马认捐 80 亿美元发展高速铁路,但其缓慢又不可靠的特色在短期内并不太可能改变。而在中国,虽然飞机票价越来越便宜,但是绝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选择火车作为长途旅行的主要工具。近些年来,火车逐渐提速,但安全隐患随之暴露,此外,节假日运输高峰期的拥挤场面仍然屡见不鲜。 目前的解决方式 : 日本的新干线网络是一大典范,成为其城市间通行的最常用通道。其第一条高速铁路早在 40 年前就已经开放,列车速度快且发车频率高。线上子弹头类车最高时速可达 297km/h 。白天每小时至少有 6 辆列车从东京出发前往 400 公里 以外的新大阪。包括德国、法国和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参照日本的做法。比如连接英国和法国的欧洲之星快线( Eurostar )、中国的和谐号城际动车等。 未来的设想 : 业内很多组织都希望将高速铁路这一概念推向一个新的水平。比如, AirTrain 公司正在研发的这种先进导轨系统,在铁路上悬挂电动列车。电动马达驱动的推力风扇能推动列车高速前进。目前设计的目标是能将其时速提高到 480km/h 以上。 另一个创意是 MonoMobile 推出的名为解放者汽车的产品。长途旅行中,司机可以将 MonoMobile 特制的电动车连接到单轨轨道上,司机就可以高枕无忧享受旅行车辆在单轨轨道上以 160km/h 的时速自动前进。据该公司称,这种电动车平时也可以作为普通小车使用,其燃油效率比目前市面上的汽车高出 300% 。
个人分类: 学术告示|3799 次阅读|0 个评论
我的现状
excellent 2009-7-25 20:54
收起心来干实事 静下心来思人生 狠下心来战懒散 宽下心来待人事 关起门来搞科研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919 次阅读|2 个评论
对科学研究的体会
zhouwen62 2009-7-17 18:26
我是学石油工程和油气地质的,毕业后从事这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近30年了。长期以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对油气领域的科学研究目前的现状和问题自己也十分清楚,想在此进行
个人分类: 未分类|18 次阅读|0 个评论
[原创]小议合成生物学
yangsk 2009-2-5 11:33
引言 新近,合成生物学这一科学术语出现的频度颇高,己经引起了诸多国內外学者及发达国家政府部门、资深大学的高度关注。它旨在通过这一大科学项目,经由人工设汁和构建自然界不存在的生物工程体系來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能源、材料、健康和环境保护问题。当然其直接诱因在于过去数十年來分子细胞生物学的快速进展,导致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尤其是自从基因工程(或重组 DNA ,遗传工程)技术在医药、农业领域的突破性进展及产业化,以及在工业生物技术(工业生物催化及生物加工过程)方面的快速拓展并己呈现出美好的绿色制造前景,更是突显了当今科技前沿领域集中关注这一新兴热点合成生物学。它是由人类基因组测序项目成功完成后,催生出耒的合符逻辑的发展。 自从 2000 年 Kool 在美国化学学会年会上重新提出合成生物学概念以来,细胞信号传导、基因调控网络设计与转基因研究开发迅速发展, 2005 年在美国创建了 Cellincon 合成生物公司 ,2007 年 Keasling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校园创建了首个合成生物学系。早在 1980 年德国学者 Hobom 提出 DNA 重组技术的合成生物学概念以来,强调的是生命科学的工程应用,已经建立起了一系列 DNA 分子的人工合成、基因的转移技术等方法与手段。新近的合成生物学发展趋势是采用计算机与系统科学原理的遗传工裎,是系统方法学的创新,最终的目标是发明细胞机器人或生物分子计算机,活细胞制药厂或人造细胞工厂,以及农业、制药产业一体化的药物农场;合成生物学须得要系统集成(或人工强化)包括实验、计算及系统工程研究与应用;采用计算机技术、系统科学原理,整合仿生学、人工智能与遗传学、生物工程的理论与技术,系统生物学的医药与工程应用;开发人工设计生物传感器,以及转基因生物反应器对天然(或非天然)药物成分和高值蛋白质(或酶蛋白)药物的規模化生产。合成生物学改变过去的单基因转移技术,开创综合集成的基因链(或基因组)乃至整个基因蓝图设计,并实现人工生物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例如日本学者在己经完成氨基酸工业发酵重要模式菌种谷氨酸棒桿菌( C.glutamicum ATCC 13032 )全基因组测序工作基础上,又从头开始了新一轮的氨基酸工业发酵菌种改造的基因组学育种合成生物学实验研究工作,它必将为氨基酸生产带耒革命性的改变。另一个著名的例子就是法国学者和企业界合作,耗时 10 年之久完成了一项巨大的合成生物学项目 - 重组人源化酵母工程菌发酵糖和醇产生皮质甾体激素基本药物氢化可的松,它经由人工设计操作 15 个不同来源的基因,其中 9 个基因由外源有机体提供,包括从人、动物及植物来源获取;构建成功的这一酵母工程菌能表达 1 个植物酶因,引入 8 个相关酶,敲除 4 个基因,使得原本仅生产麦角甾醇的酿酒酵母经基因重组的工程菌,在利用糖和醇的发酵培养条件下产生出了目标药物产品氫化可的松。 针对这一生命科学领域的引人注目重大研究进展,国外有人预言,合成生物学和系统生物学的藕联将会导致全球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其势头可与上世纪物理学之于电气、电子及电子通讯工程,化学之于石油化学工程一样带來的全球产业变革。总之,合成生物学已经吹响了 21 世纪的冲锋号!我们该怎么办呢? 谏言 与时俱进 , 发展国内的合成生物学。怎样发展该大科学 RD 项目呢?国内当前各行各业都正在贯彻执行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关于科学发展观指示精神 , 发展国内的合成生物学更离不开科学发展观的指导。 首先须得正本清源。勿庸讳言,新中国成立的六十年耒在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领域成绩巨大,较之旧中国有很大进步,奠定了较好的工作基础,并正在迅速发展。但是近十多年来,国家科技投入经费增长很快,但绩效并不能令人满意,歪风邪气上升,浮噪、弄虚作假,学霸、学阀仍横行无忌,学术界歪风邪气呈愈演愈烈之势。在此情景下怎么办?要效仿当年( 1961-1962 )中央政府痛下决心整顿大跃进后遗症的手段,须得在科教界耒一次整风运动,切实贯彻调整、巩固、充买、提高的方針。不如此难于打开当前一盘散沙,信息不对称的混沌局面,很难取得实际成效,发展我国高科技的愿望将会落空。即使科技投入再增高,引进人才再牛(确有真才实学当然要引进),其结局仍将是打水飘;科教界的关键问题仍然是外行颂导内行、假神排挤真神,无学术民主氛围,谈何科技进步?若干国家级项目仍然是过了一个五年又一个五年,再来一个五年。五年何其多 , 仍是驴推磨!占着茅坑不拉屎,这就是典型的茅坑症候群之劣币驱除良币现象,而且还很有市场。这怎能不重创整个国家的科技竞争力?谈甚么绩效!有真才实学的人才怎能不外流,这就是真实的现实! 其次,就是按科学规律办事。合成生物学既然是当代前沿交叉学科的热点领域,首先要厘清的基本问题是立足任用在生物学(植物、动物、微生物学,以及遗传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有机合成(或药物)化学、工业微生物及发酵工学等学科领域内确有真才实学的实干家领军,而不能让那些靠行政力量大树特树立起来的科技官僚、假神挥午指挥棒,他们讲起话来也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 而实际上是头重足轻根底淺,嘴尖皮厚腹中空的空头指挥家!还能让这些人站据高位吗?当然不能 , 美国总统都还要四年一选呢。对遴选出釆的真正领军人物要真正给他们以教授治校,专家治所的权柄,创建一个有实力的资格的能与国际生命科学界接轨的东西南北中的国家级团队(而不是传统门阀观念,要五湖四海),这就是从事合成生物学的基础研究团队,任务就是实现从结构生物学向合成生物学的过渡,重点解決系统方法学和技术体系的系统集成(或强化)问题;同时根据国土生物资源和研发力量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情况,适当地组建国家或依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的合成生物学与绿色制造研发中心。总之,正确用人是第一位的,既要考察其专业技术工作背景,更要看其解决具体难题的能力。要避免克服搞科技大跃进的敝端 , 如在上世纪 50 年代大跃进的 1958 年 , 我国在一遍超英赶美声浪中开始了人工合成胰岛素的研究项目,初期曾出现过大兵团夾击胰岛素的混乱局面,大干快上的大哄大嗡的结果空耗了数年光阴。后经中科院所及相关大学认真适时总结经验,又重组了精干的高水平研究团队,最终于 1965 年秋,成功地人工合成了具有生理活性的牛胰岛素,取得了中国科学家在全球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哲学意义里程碑的成就。 第三,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尊重基础 , 尊重科研工怍积累,尊重代际传承的原则 , 要避免轻率按条块部门利益出发 , 另立山头,争抢人力、物力及財力资源 , 造成分散重复 , 浪费现象令人吃惊!笔者所在的生物学科研究机构剛过去建所 50 周年庆 , 仅只就能同合成生物学关系宓切、较接近的应用与环境微生物部分 , 过去 30 年来,几经拆腾大伤元气 , 就以工业微生物的二个课题组为例,算得上完成了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化开发的全过裎记录,有一定的业内显示度;然而早期阶段并非是体制内的主流课题 , 是被边缘化了的山寨课题 , 伴隨着科研人员剛性退休制度的实施,这两个研发团队面临着解体终结的命运,谈何传承。这不能不说是造成科研无形资产的重大损失。重起垆灶、拚盘式行政组合的人才引进也並非上策。 从合成生物学与转基因系统的生物技术研发方何评判,上述的 2 项课题均符合经由生物系统分析学与人工生物系统操作 , 改造次生代謝产物(如抗生素类)的转基因生药,工程微生物;改造酶功能活性的蛋白质酶工程及其在规模化生物反应器的应用。这将会对已投产的农用抗生素 - 宁南霉素产业的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符合我国生物农药绿色制造及应用的发展方向。另一项课题就是笔者实验室过去 20 多年耒在国内首次研发投产成功的酶法转化肉桂酸生產 L- 苯丙氨酸 , 企业再延伸到生产新糖源阿斯巴甜 , 这己对于我国的该项新兴产业发展带耒积极影响,詳情可参见前几篇相关博文及文献资料。直到今天 , 笔者仍坚持认为关于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的合成生物学研究开发 , 是很有重大应用价值的。如德美两国学者己经联手合作 , 经由植物烟草转酶 PAL 基因 , 重组烟草植株的大田种植 , 收获生物质进行加工 , 从烟草叶绿体蛋白高表达的 PAL 酶蛋白 , 获取有活性的 PAL 酶产品 , 该产品可用于: 1 )药用 PAL 酶治疔幼儿遗传病 - 苯丙酮尿症( PKU ); 2 )作为工业生物催化剂酶法转化肉桂酸生产 L- 苯丙氨酸,以及生物转化芳基丙烯酸制 L- 芳基丙氨酸类的非天然芳香氨基酸; 3 )烟草生物质中苯丙素次生代谢生理活性物质的开发利用。 由此可以看出 , 这一类较有研发工作基础的项目 , 若有条件继续深入 , 自然能与合成生物学接轨的 , 但现实的情况令人无奈 , 在当前剛性科研体制下 , 基层科研所学术气氛极为沉闷 , 入仕的各级领导很少认真考虑这些科技发展战略问题 , 一味能作的事就是传上达下的习惯性官僚化管理;只讲争项目,拿经费,至于投入 / 产出的科研工作效益很少过问。过去的这些年來,五彩缤纷的科技气球吹破的还少吗?!又有谁来问过责呢?试问这样的运作对我国的科技发展究竟有什么实际好处呢?据说 , 仅中科院 100 个研究所百人工程实施以耒,己引进 1300 人,投入(人财物)不可谓不大 , 近来又纷纷传出要以超国民待遇引进超级人才,这不是又一次暴露了这一举措是对百人工程计划的否定吗?可见 , 当前国内皇权政治式科研(教肓)体制,如不作认真地深化改革,是难有出路的;要追赶上当代合成生物学的发展趋势,进而实现产业的绿色制造是难有作为的。(下篇博文将正面讨论合成生物学与绿色制造话题)
个人分类: 科技评论|6505 次阅读|1 个评论
中医现代生理学?(现状、必要性)
guoliuhu1950 2008-12-20 16:41
中医现代生理学?( 现状、必要性 ) 中医现状 生理学 内涵 : 1. 天人合一思想。 2. 《内经》曰:阴阳者,天之道也 。阴阳互根 ---- 阴生于阳,阳生于阴。孤阴不生,独阳不长。阴阳离绝,即意味者死亡。阴阳的消长平衡观阴平阳秘,是中医在生理方面的一个中心描述。 这个语言描述的客观现象还是存在的。 3. 关于五行 --- 脏腑的生克制化。如 张景岳在《类经图翼》中说: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有害。 这些语言描述的内涵, 也是客观存在的 。每一行都有生我、我生克我、我克的客观现象。 4. 《素问》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关于中医形的描述。五脏、六腑 、经络、(气)、血、津液等。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等基础学科的描述,那就相差太远了。可以肯定的说: 中医的形是一个抽象的架构( 这是由于当时 历史条件和研究方法 的限制 ),因为中医的研究方法是望、闻、问、切,关于这些形的架构和象的描述, 也仅能是功能方面的。因为对这些形的认知方法,都是随意念而产生的 (包括藏象、气血、经络等) 。其功能方面的描述,绝大部分还是客观存在的(这是我们中医认知的先进之处,也是一部分人孤芳自赏的资本)。但其相对应的象的描述,由于其研究方法的限制,不可能是精确的的,其功能的张冠李戴也就顺其自然了。 一 . 中医现代生理学试创的必要性: 现代医学生理学 与 中医现状生理学 ,在对人类机体 正常生命活动 的认识方面,是一对 不同高度 、 不同角度 和 不同尺度 截然不同的两种认知状态 试创 《中医现代生理学》 ,这是一个非常急迫的问题,但是又谈何容易。自《黄帝内经》以来,几千年的中医都是从临床上发展起来的,学派众多。对于生理、病理的描述,都是 各自根据临床现象,通过望闻问切与自己的思维认知,进行各自的语言描述。 这就给生理、病理的语言描述带来了众说纷纭的模糊性、重复性、复杂性和抽象性。 但在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寻的 。我们的重点是挖掘它们的内涵。 中医通过几千年来的临床积累, 确有其独特的观察视角。它们 都是通过其研究方法 望闻问切和阴阳五行的原始哲辩来思维和认知的。 其正常生理与病理的语言描述, 也都是束缚在阴阳五行原始哲辩的思想框架中。百年 来, 中、西医基础理论的碰撞, 中医始终没能冲出这个 原始框架 。因此,中医基础理论至今还不能 与时俱进 ,一直未能融入现代各门自然科学快速发展的轨道, 一支独秀和孤芳自赏。 因此,这个现象的形成, 就严重的制约和限制了中医现代化的发展。 如其不能 及时用现代科学知识重新进行思维和认知,那么,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学的飞速进展,中医这门 独特的临床医学 ,就真成了 宝贵的历史遗产。 这是一个非常不和谐的科学发展现象。 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应是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的一个重大突破。 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会使中医药现代化的步伐进入一个正规的快车道。 中医现代生理学的建立,会使中医临床(病理学)辨证论治的原始哲辩的思维方式,同现代医学(现代科学)提到同一个认知高度。 为了加快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为了中医基础理论尽快冲破阴阳五行这个原始哲辩的怪圈、为了现代医学(整体结构医学)与中医学(整体功能医学),在基础理论和临床治疗方面,统一思维和认知,互为补充,相互完善。为整体新医学的建立,首先必须试创《中医现代生理学》,使其基础理论现代化用现代各门自然科学知识的交叉创新思维认知、决定现代高度、改变观察视角、把握客观尺度,促使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能够更好、更快的有所突破和发展。
个人分类: 未分类|2043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23: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