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程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程学

相关日志

语言学和信息学以及软件工程学和高等教育学的基础之交叉研究
geneculture 2013-4-21 20:02
当代中国大学新使命:基于汉语思维与双语处理的文化传承和创新 ( 核心期刊公开发表 ) 邹晓辉9月份修改稿-意思不变但是不仅图更加清晰了而且语句也更加通俗了.pdf ( 全文通俗稿 )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635009 邹晓辉《软件》杂志2011年第5-9期五篇论文的全文下载地址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94143-508331.html 晓辉 2013-4-21 19:49 什么是语言科学的研究对象——“言本位”从根上解决问题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555849 邹晓辉 2013-4-21 19:47 第五代计算机为何在“智能化”阶段的发展像蜗牛般的徘徊前行? 精选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94143do=blogid=604730
个人分类: 融智学前期探索|1254 次阅读|1 个评论
1994-2011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可拓学论文情况
anley 2013-1-27 08:08
可拓学成果简介( 4 ) 1994-2011 年国内期刊发表的可拓学论文情况 (据不完全统计) 年份 1994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数量 ( 篇 ) 14 36 44 46 84 73 47 101 63 年份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数量 ( 篇 ) 70 79 90 227 174 271 408 385 368 文章题目及刊登的期刊、日期见本栏目 “ 1983 年以来有关可拓学的论文目录” 今年,是可拓学创立卅周年,为此,由中国、美国、罗马尼亚、英国、法国 、 日本、印度、澳大利亚、荷兰和德国等十个国家的教授筹备在2013年8月16-18日 于北京 召开首届“可拓学与创新方法国际研讨会”,会上将组织“可拓学创立卅 周年庆祝活动”。这里,将陆续发表30年来有关可拓学的资料。 ( 有关可拓学的详细资料请浏览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可拓工程专业委员会和广东工业大学 可拓学与创新 方法研究所的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或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 可拓学其他有关资料请见:可拓学主页 http://www.extenics.com/ 或 http://web.gdut.edu.cn/~extenics/
个人分类: 可拓学---学科介绍|139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农学(11种)、物理学(8种)、工程学(9种)OA期刊
zhpd55 2012-12-10 08:55
Agricultural Sciences Journal of Plant Breeding and Crop Science Af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Research Journal of Horticulture and Fore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Livestock Produc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isheries and Aquaculture Journal of Development and Agricultural Economic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xtension and Rural Development Journal of Cereals and Oilseeds Journal of Soil Science 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Journal of Stored Products and Postharvest Research Back to the top Physical Sciences African Journa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frican Journal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Physical Sciences Journal of Geology and Min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and Ecotoxicology Journal of Internet and Information Systems Journal of Oceanography and Marine Science Journal of Petroleum Technology and Alternative Fuels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A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B Zeitschrift für Naturforschung C Archive Back to the top Engineering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and Materials Science Journal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Computer Innovations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Research Journal of Petroleum and Gas Engineering Back to the top More Information: http://www.academicjournals.org/journals.htm
个人分类: 新观察|205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2年SSCI收录人类工程学科期刊15种目录
jerrycueb 2012-11-25 16:26
SCI 、 SSCI 均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2012 年 SSCI 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15 种,其中被 SCI 、 SSCI 共同收录人类工程学学科期刊 11 种: Applied Ergonomics 《应用人机学》、 Behaviou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行为与信息技术》、 Ergonomics 《人机学》、 Human Factors 《人的因素》、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in Manufacturing Service Industries 《人机工程学与制造业中的人性因素》、 Interacting With Computers 《与计算机相互作用》、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国际人机交互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Studies 《国际人机研究杂志》、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 Ergonomics 《国际工业人机工程学杂志》、 Travail Humain 《人类劳动》、 Universal Access in the Information Society 《信息社会综合性入门》。 SSCI 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4 种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事故分析与预防》、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Safety and Ergonomics 《职业安全与工效学国际杂志》、 Journal of Safety Research 《安全研究杂志》、 New Technology Work and Employment 《新技术,工作与就业》。详细情况请看附件 2012 年 SSCI 收录人类工程学期刊 15 种目录。 附件: 2012年SSCI收录人类工程学科期刊15种目录.doc 引用地址: http://bbs.sciencenet.cn/blog-57081-624679.html
个人分类: 期刊主题|1709 次阅读|0 个评论
简议合成生物学
方宏清 2012-11-6 00:59
合成生物学是一种概念而已,其实质是基因工程、代谢工程的延伸,并加上或引入一些新的工程学中的观点,或未来想用工程学的方法手段解决生物学中的(某些)问题。 当前合成生物学的主流代表人物:Keasling, Ventor, Endy等,各代表不同的层面,他们分别在天然化合物的合成、基因组人工合成、标准元件/装置/系统等方面进行探究。在各自的层面底下是不同的思想或理念在驱动着。我的努力目标是利用基因组工程方法改造微生物基因组实现其原本不能实现的目标。
334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物医学工程回顾与展望
jiandanjinxin 2012-7-11 17:06
生物医学工程(Biomedical Engineering,BME)是一门生物、医学和工程多学 科交叉的边缘科学,它是用现代科学技术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新材料、新技术、新 仪器设备,用于防病、治病、保护人民健康,提高医学水平的一门新兴学科。   生物医学工程在国际上做为一个学科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特别是随着宇 航技术的进步、人类实现了登月计划以来,生物医学工程有了快速的发展。在我 国,生物医学工程做为一个专门学科起步于20世纪70年代,中国医学科学院、中 国协和医科大学原院校长、我国著名的医学家黄家驷院士是我国生物医学工程学 科最早的倡导者。1977年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的创建、1980年中 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成立,有力地推进了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目前,我 国许多高校科研单位均设有生物医学工程机构,从事着生物医学的科研教学工作 ,在我国生物医学工程科学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显微镜的发明 “解剖”一词由希腊语“Anatomia”转译而来,其意思是用 刀剖割,肉眼观察研究人体结构。17世纪Lee Wenhock发明了光学显微镜,推动了 解剖学向微观层次发展,使人们不但可以了解人体大体解剖的变化,而且可以进 一步观察研究其细胞形态结构的变化。随着光学显微镜的出现,医学领域相继诞 生了细胞学、组织学、细胞病理学,从而将医学研究提高到细胞形态学水平。   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只能达到微米(μm)级水平,难以分辨病毒及细胞 的超微细结构、核结构、DNA等大分子结构。而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电子显微镜, 使人们能观察到纳米(nm )级的微小个体,研究细胞的超微结构。光学显微镜和电 子显微镜的发明都是医学工程研究的成果,它们对推动医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   影像学诊断飞跃进步 影像学诊断是20世纪医学诊断最重要发展最快的领域 之一。50年代X光透视和摄片是临床最常用的影像学诊断方法,而今天由于X线CT技 术的出现和应用,使影像学诊断水平发生了飞跃,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临床诊断水 平。即计算机体断层 摄影(computed tomography CT),即是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人 体组织器官的切面显像。X线CT 片提供给医生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普通X线照片观 察所得的信息。目前,螺旋CT(spiral CT 或helicalet CT)已经问世,能快速扫描 和重建图像,在临床应用中取代了多数传统的CT,提高了诊断准确率[1]。医学 工程研究利用生物组织中氢、磷等原子的核磁共振(nu clear magnetic resonanc e)原理。研制成功了核磁共振计算机断层成像系统(MRI),它不仅可分辨病理解剖 结构形态的变化,还能做到早期识别组织生化功能变化的信息,显示某些疾病在 早期价段的改变,有利于临床早期诊断。可以认为MRI工程的进步,促进了医学诊 断学向功能与形态相结合的方向发展,向超快速成像、准实时动态MRI、MRA、FM RI、MRS发展。根据核医学示踪,利用正电子发射核素(18F,11C,13N)的原理, 创造的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PET),是目前最先进的影像诊断技术。美国新闻媒体 把PET列为十大医学生物技术的榜首。PET问世不过30年历史,但它已显示出对肿 瘤学、心脏病学、神经病学、器官移植,新药开发等研究领域的重要价值[2]。 影像学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与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介入医学问世 介入医学是一种微创伤的诊疗技术。Dotter和Judkin(1964 年 )是最早使用介入技术治疗疾病的创始人,他们用导管对下肢动脉阻塞性病变进行 扩张治疗取得成功。1967年Margulis首先使用过介入放射学(Interventional Ra diology),这是医 学文献出现“介入”一词的最早记载。1977年 Gruenzing成功 地进行了首例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术获得成功以后,介入性诊疗技术由于其创伤小 、患者痛苦少,安全有效而倍受临床欢迎。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物医学工程的发 展,高精度计算机化影像诊查仪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射频消融技术以及 高分子(high-polymer)新材料制成的介入技术用的各种导管相继问世,使介入性 诊疗技术发生了飞速进步,临床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从心血管、脑血管、非血管 管腔器官到某些恶性肿瘤等都具有使用介入诊疗的适应证,并使诊疗效果明显提高 ,患者可减免许多大手术之苦。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视为与药物诊疗、手术诊疗 并列的临床三大诊疗技术之一,也有人把介入诊疗技术称之为20世纪发展起来的 临床医学新领域--介入医学[3,4]。   人工器官的应用 当人体器官因病伤已不能用常规方法救治时,现代临床医 疗技术有可能使用一种人工制造的装置来替代病损器官或补偿其生理功能,人们 称这种装置 为人工器官(artificial organ)。如20世纪50年代以前,风湿性心脏 瓣膜病的治疗,除了应用抗风湿药物、强心药物对症治疗外,对病损的瓣膜很难 修复改善,不少患者因心功能衰竭死亡。而今天可以应用人工心肺机体外循环技 术,在心脏停跳状态下切开心脏,进行更换人工瓣膜或进行房、室间隔缺损的修 补,使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患者恢复健康。心外科之所以能达到今天这样 的水平,主要是由于人工心肺机的问世和使用了人工心脏瓣膜、人工血管等新材 料、新技术的结果[5]。   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患者愈后不良,而人工肾血液透析技术已挽救了大量肾病 晚期患者的生 命,肾病治疗学也因此有了很大进步。   现代生物医学工程中人工器官的发展也非常迅速,除上述人工器官外,人工关 节、人工心脏起搏器、人工心脏、人工肝、人工肺等在临床都得到应用,使千千 万万的患者恢复了健康。可以说,人体各种器官除大脑不能用人工器官代替外, 其余各器官都存在用人工器官替代的 可能性。   此外,放射医学、超声医学、激光医学、核医学、医用电子技术、计算机远程 医疗技术等先进的医疗技术和仪器设备都是现代医学工程研究开发的成果,综上 可见,20世纪生物医学工程的发展,显著提高了医学诊断和治疗水平,有力地推 动着医学科学的进步。   21世纪生物医学工程展望 纵观医学新技术诞生和发展的历史,从伦琴发现 X线到今天X射线诊疗技术的发展,从朗兹万发现超声波到今天B超诊断的广泛应用 ,从布洛赫和伯塞尔发现核磁共振到今天MRI的问世,从赫斯费尔德发明CT到今天 C T成像系统的应用,都是以物理学工程技术为基础、医学需求为前提发展起来的 医学新技术。循着20世纪医学发展的轨迹,我们有理由预测21世纪新的医学诊疗 技术可能在以下10个方 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   (1)各种诊疗仪器、实验装置趋向计算机化、智能化,远程医疗信息网络化, 诊疗用机器人将被广泛应用。[6]   (2)介入性微创,无创诊疗技术在临床医疗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激光技 术,纳米技术 和植入型超微机器人将在医疗各领域里发挥重要作用。   (3)医疗实践发现单一形态影像诊查仪器不能满足疾病早期诊断的需要。随着 PET的问世和应用,形态和功能相结合的新型检测系统将有大发展。非影像增显剂 型心血管、脑血管影像诊 查系统将在21世纪问世。   (4)生物材料和组织工程将有较大发展,生物机械结合型、生物型人工器官将 有新突破,人 工器官将在临床医疗中广泛应用。   (5)材料和药物相结合的新型给药技术和装置将有很大发展,植入型药物长效 缓释材料,药物贴覆透入材料,促上皮、组织生长可降解材料,可逆抗生育绝育 材料、生物止血材料将有 新突破。   (6)未来医疗将由治疗型为主向预防保健型医疗模式转变。为此,用于社区、 家庭、个人医疗保健诊疗仪器,康复保健装置,以及微型健康自我监测医疗器械 和用品将有广泛需求和应 用。   (7)除继续努力加强生物源性疾病防治外,对精神、心理、社会源性疾病的防 治诊疗技术和相应仪器设备的研制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开发,研制精神分析、 心理安抚、生物反馈型诊 疗技术和设备将是生物医学工程的新起点。   (8)创伤是造成青年人群死亡的主要原因,研制新型创伤防护装置、生命急救 系统是未来生 物医学工程的重要课题。   (9)即将迎来的21世纪是分子生物学时代,有关分子生物学的诊疗新技术将快 速发展,遗传、疾病基因诊疗技术,生物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相结合的DNA芯片、雪 白芯片和诊疗系统将被 广泛应用。   (10)空气污染、环境污染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研究和开发劳动保护、家庭保 健、个人防护 用的人工气候微环境是未来不能忽视的问题。   1997年我国发布了关于卫生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了奋斗目标:“到2 000年,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到2010年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经济 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 进水平。1999年国家科技部召开了“ 发展生物医学工程技术战略研讨会”,国家 工程院开展了有关发展我国医疗器械工业战略研究等,对推动生物医学工程产业 发展、落实创新工程战略布置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人类与疾病做斗争,在医学 诊疗技术上取得了重大成就;但面向21世纪的巨大挑战,我们要动员起来,调整 政策,制定规划,改革医学研究教学的旧模式,发挥现代科学多学科交叉合作的优 势,创建全新的生物医学,为人民造福。
1523 次阅读|0 个评论
工程科学与科学工程
benlion 2012-7-8 21:50
- Science of Engineering and Engineering of Science 钱学森倡导发展工程科学,这是用科学方法来研究工程学或把工程学作为科学来研究。科学是发现新知识、新方法、新原理和新规律等,工程是科学的应用和设计、规划、施工与制作的过程。科学的工程是把科学研究作为工程来设计,从而具有流程、操作和方法等规范化、标准化,这是知识工程。 90 年代末,我倡导生物系统的科学与工程研究与开发,即,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of biosystems, 国际上 21 世纪初提出 engineering of biology 等同于 engineering of biological systems, 然后再等同于 synthetic biology ,这就是现代系统生物学的工程化学科,然而,从这里可以继续的是 engineering of science ,将科学研究体系规范化、设备仪器操作标准化和流程化,也许已经想到了我要做什么了?整合科学研究与工程科学,将作坊式的科研体制发展成企业制造业模式的规模化研究机制,这个思路实际上也是开始于 90 年代在中关村的日子里。 1991 年 -1996 年是我 28 岁到 33 岁的创造力的黄金时期,然而,非常遗憾没有机会能够发挥出来,而今已经是人生过半了,还能继续在科学研究上产生新的创造思维吗?!
2002 次阅读|0 个评论
一种基于反馈补偿的参数曲线数控插补算法
bshen 2012-3-30 09:46
沈斌、欧阳华兵、闫广超.一种基于反馈补偿的参数曲线数控插补算法.机械工程学报, 2010 年第 46 卷第 15 期 :136-141 A CNC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for Parametric Curves Based on Feedback Compensation.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2010,Vol.46(15): 136-141 ( A CNC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for parametric curves based on feedback compensation Shen, Bin (School of Sino-German, Tongji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92, China); Ouyang, Huabing ; Yan, Guangchao Source: Jixie Gongcheng Xuebao/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 v 46, n 15, p 136-141, August 5, 2010 Language: Chinese Database: Compendex ) , CSCD, EI : 20103613222416
个人分类: 学术论文|236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科学界的“阳盛阴衰”
热度 1 deminglei11 2012-3-12 22:46
[转载]科学界的“阳盛阴衰”
据研究, 女性只占科学家总人数的约27% ,而这一数值将持续降低。预计到2050年,比例不会超过50%。由于男科学家居多,大学里很少能聘请到女科学家或是女工程师们。 近日, Science 杂志上刊登的一则研究指出:事实上选择进入科研界后,男女得到晋升提拔的机会是均等的。但目前来说, 女性在选择专业时较少偏向于科学事业或是工程学相关专业。 因此,要想解决科学界两性平衡的问题还需继续努力。 那为什么科学家是男多女少的现 象呢?为了找出其中原因所在,并为旨在解决这一问题的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该项研究的工作人员在1990至2009年间,对14所大学的大约2,966 名科学家以及工程学院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职业生涯进行追踪,起点以这些人的入职时间算起,终点是这些受试人员的离职时间。 结果发现实际上,男性与女性在选择进入科学界后受雇佣以及得到晋升的几率是相近的。在某些特定研究机构中,助理教授大约有64.2%的概率会晋升为副教授。而由助理教授升职为副教授的时间,男女科学家平均工作年限都为11年。 同时研究发现女科学家们一旦受到聘用入职后,很少有人会自己选择离职。也即女科学家们进入科研界后,基本不会再跳出这一圈子。而女科学家偏少的原因可能是大多数女性在未进入大学或是进入大学后便已经选择不从事自己相关科学专业了。 此外, 生育问题也是一些女科学 家远离科研学术职业生涯的重要原因之一 。 只有那些执着追求要在科学事业上有所贡献的女性才会选择科研学术生涯的,而这些人往往都会选择少生孩子。 一些社会 因素也会让女性远离科学界,因为科研需要投入大量精力。而 女性一旦拥有家庭后,社会普遍认为女性应该将更多地精力放在家庭上。 该研究还首次发现不论男女,数学领域的人才流失率都很高,男性离职平均时间仅为7.3年,女性则只有4.5年。 数学领域是唯一一个女科学家离职率高于男科学家的领域。 但该现象的原因,研究人员也尚不明了。 科学界的男女两性比例要想达到平衡仍需百年之久,但该项研究指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 政府或是公众应该多鼓励女性加入到科学行业或是工程学行业中来 ,科研机构也要在雇佣人才时多考虑女科学家,这些女科学家受雇佣后相对稳定,人员流动也较小。( 生物谷 Bioon.com) 科技导报博客也分析了中国女性科学家较少的原因, 女科学家高端人才缺位的深层探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336909do=blogid=270515 , 总的来说,科学界“阳盛阴衰”是个全球性的现象,过去存在,现在存在,将来很长时间还将一直存在。
2501 次阅读|1 个评论
review: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jiangdm 2012-1-13 10:44
review: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 孙鑫 刘衍珩 朱建启 李飞鹏 计算机学报 2011-7 摘 要 随着互联网虚拟社交网络的发展,借助网络用户进行传播的社交网络蠕虫已经成为威胁网络安全的重大隐患之一.文中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研究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机制,通过量化影响用户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微观节点上的基于用户安全意识的行为博弈模型;通过分析网络用户活动的习惯特性,构建了宏观网络上离散的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从而实现了一个适用于社交网络蠕虫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实验分析了模型中用户相关因素对蠕虫传播的影响,验证了仿真系统的有效性.最后,利用该系统仿真了社交网络蠕虫在异质社交网络中的传播,揭示了网络拓扑结构和社交网络混杂程度对蠕虫传播的影响,为社交网络蠕虫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支持. 关键词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模型;人类行为;博弈理论;仿真 1 引言 社交网络蠕虫: 仿真模型 蠕虫传播: SIR,SIS传播模型 author's work: -- 首先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探讨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行为,分析并量化了影响社交网络用户行为的若干因素,提出了微观节点上的基于用户安全意识的行为博弈模型,得到了离散时间内蠕虫在每个节点的随机感染概率; -- 然后,通过分析网络用户活动的习惯特性,构建了宏观网络上离散的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用于选择单位时间内社交网络的活动用户,进而实现了一个适用于社交网络蠕虫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 -- 应用BBV拓扑生成算法构造了符合真实社交网络环境的加权网络拓扑仿真环境,并根据国际Internet数据分析合作组织 (CAIDA)的实证研究结果 -- 最后,利用该系统仿真分析了社交网络蠕虫在异质的社交网络和混杂的社交网络环境中的传播,揭示了网络拓扑和社交网络混杂程度对其传播的影响. 2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建模 2.1 社交网络和社交网络蠕虫定义 社交网络 2.2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机制 社交网络蠕虫的传播包括3个阶段: 1) 首先利用自身的伪装欺骗用户点击并执行蠕虫文件感染主机; 2) 然后对感染用户的好友信息进行采集; 3) 最后利用采集到的好友信息通过虚拟社交网络进行蠕虫文件的扩散. 用户状态分为: 易感染状态和已感染状态 2.3 用户行为博弈模型 the goal of this subsection: 建立网络用户与蠕虫文件之间的行为博弈模型,从微观上描述社交网络蠕虫感染行为 的特点、量化代价和收益,从而得到蠕虫在不同网络节点的感染概率. 博弈模型参与对象包括: (1)网络用户:利用互联网进行社交活动的人; (2)蠕虫文件:含有恶意蠕虫代码的计算机文件. 博弈要素: 参与对象、参与对象的偏好信息、可获得的策略行动和支付函数 定义1.行为博弈模型 图1给出用户行为博弈模型的图表 混合策略 2.4 基于用户习惯的社交网络访问模型 指数分布 3 社交网络仿真拓扑构造 演化加权模型 BBV 仿真环境构建步骤 4 社交网络蠕虫传播仿真 5 结论 the work of this paper:总结目前网络蠕虫仿真模型研究进展的基础上,从社会工程学的角度考虑网络用户行为对社交 网络蠕虫传播的影响. 1) 首先引入博弈理论对单个节点的网络用户行为进行预测,得到社交网络蠕虫在该节点的可能感染率; 2) 其次通过对网络用户访问社交网络的行为习惯进行建模,用于确定单位时间内社交网络中蠕虫潜在的感染范围,进而实现了一个适用于社交网络蠕虫传播研究的仿真系统. the contribution of this paper: 1) 提出了网络用户与蠕虫文件之间行为博弈模型,从社会工程学角度刻画社交网络蠕虫的感染过程,便于分析网络用户行因素对蠕虫传播的影响; 2) 通过对网络用户访问社交网络的习惯进行建模,提出基于网络用户活动习惯的离散访问模型; 3) 利用BBV拓扑生成算法构建了符合真实社交网络拓扑特性仿真环境,为模型实现提供了可用的仿真平台; I comment: I thinkthis paper is more a exercise, which don't illustrate the principle behind the experiemnts, than research article 社交网络蠕虫仿真建模研究.pdf
个人分类: Network|0 个评论
2011年工程学研究前沿领域
xupeiyang 2011-12-30 07:31
RESEARCH FRONTS RANKINGS IN ENGINEERING Sorted by: Citations Papers Citations per Paper Mean Year Fronts 1 - 20 (of 629) Page 1 of 32 View Fronts Papers Citations Citations Per Paper Mean Year 1 CANOPY SPECTRAL INVARIANTS; NEW CONCEPT; REMOTE SENSING; FOREST TYPES; HYPERSPECTRAL DATA 2 7 3.50 2011.0 2 COLLECTING AEROSOLIZED BACTERIA; BIOAEROSOL SAMPLERS; FLUORESCENT TRACER; INVESTIGATION; EFFICIENCIES 2 6 3.00 2011.0 3 CONCRETE INCORPORATING TIO2 NANOPARTICLES; FLEXURAL STRENGTH; ZINC DIOXIDE NANOPARTICLES; SPLITTING TENSILE STRENGTH; SELF-COMPACTING CONCRETE 3 12 4.00 2011.0 4 COUPLING BOUNDARY ELEMENT METHOD; PERMANENT MAGNET MOTOR; PERMEANCES NETWORK;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INDUCTION MOTORS 2 6 3.00 2011.0 5 DQF-COSY NMR EXPERIMENTS; DQF-COSY NMR SPECTRA; AMPLITUDE MODULATION; PHASE MODULATION; THEORY 2 6 3.00 2011.0 6 EXCITED STATE INTRAMOLECULAR PROTON TRANSFER PROCESS LUMINESCENT CHEMOSENSOR; NOVEL IMIDAZOLE DERIVATIVES USED; PHYSIOCHEMICAL PROPERTIES; SYNTHESIS; ORTHOMETALATED PHENYLIMIDAZOLE LIGANDS SUBTLE TURNING 5 25 5.00 2011.0 7 FINITE BINARY STOCHASTIC MATERIALS; MORPHOLOGICALLY COMPLEX OBJECT; ELECTROMAGNETIC SCATTERING; FUNDAMENTAL CONCEPTS; COMMON MISCONCEPTIONS 2 8 4.00 2011.0 8 HARMONIC FREQUENCY RANGE; 9 KHZ; POWER QUALITY; METHODS 2 6 3.00 2011.0 9 KIEV'S RESEARCH REACTOR WWR-M; RESEARCH REACTOR IRT-SOFIA PRIOR; DECOMMISSIONING PLANNING; PARTIAL DISMANTLING; PROGRESS 2 6 3.00 2011.0 10 LABORATORY AUTOMATION APPLICATIONS; MULTIPLEXED CLINICAL ANALYSIS; MOLECULAR ANALYSIS; MICROFLUIDIC CARTRIDGE SYSTEM; STEM CELL BIOENGINEERING 4 20 5.00 2011.0 11 LARGE ANTIMONY MINE; CHINA; SUPER-LARGE SB DEPOSIT AREAS; VICINITIES; MERCURY 2 6 3.00 2011.0 12 LARGE VOLUME UNDERWATER NEUTRINO TELESCOPES; LARGE VOLUME NEUTRINO TELESCOPE; HOU RECONSTRUCTION SIMULATION (HOURS); COMPLETE SIMULATION; RECONSTRUCTION PACKAGE 2 7 3.50 2011.0 13 NEW HYBRID MULTILEVEL INVERTER FED INDUCTION MOTOR DRIVE; H-BRIDGE CURRENT SOURCE PARALLEL RESONANT INVERTER; SINGLE PHASE VOLTAGE SOURCE INVERTER; LLC SERIES RESONANT HIGH-FREQUENCY SINUSOIDAL POWER SUPPLIER 7 32 4.57 2011.0 14 SI-28 SPHERES; HIGHLY ENRICHED SI-28; AVOGADRO SPHERES; SI-28 CRYSTAL; AVOGADRO CONSTANT 8 37 4.63 2011.0 15 SLENDER TEXTILE REINFORCED CONCRETE BRIDGE; PEDESTRIAN BRIDGE; LOAD-BEARING BEHAVIOR; DURABILITY 2 8 4.00 2011.0 16 VENDOR-BUYER INTEGRATED INVENTORY SYSTEM; EOQ/EPQ INVENTORY MODELS; TWO BACKORDERS COSTS; ARITHMETIC-GEOMETRIC INEQUALITY; ANALYTIC GEOMETRY 2 8 4.00 2011.0 17 INTERATOMIC COULOMBIC DECAY FOLLOWING PHOTOIONIZATION; INTERATOMIC ELECTRONIC DECAY PROCESSES; ELECTRON-TRANSFER-MEDIATED DECAY; TRIPLY IONIZED STATES; MULTIPLY IONIZED CLUSTERS 4 40 10.00 2010.7 18 ICE-FREE NANOSTRUCTURED SURFACES; SUPERHYDROPHOBIC ALUMINUM SURFACES; ROUGH HYDROPHOBIC COATINGS; IMPACTING WATER DROPLETS; ICE-RELEASING PROPERTIES 3 20 6.67 2010.6 19 PSO BASED ENERGY MANAGEMENT STRATEGY; DUAL ENERGY STORAGE SYSTEMS; UPFC; NEW BIDIRECTIONAL SOFT-SWITCHING MULTI-INPUT DC-DC CONVERTER;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3 32 10.67 2010.6 20 TWO-DIMENSIONAL UNSTEADY FORCED CONVECTION HEAT TRANSFER; POWER-LAW FLUIDS; NEWTONIAN FLUIDS; SQUARE CYLINDER; SEMI-CIRCULAR CYLINDER 3 19 6.33 2010.6
个人分类: 热点前沿|1316 次阅读|0 个评论
近十年工程学学科中国学者SCI十大发文期刊
wanyuehua 2011-12-13 06:40
2001-2011 年 SCI 收录至少有一位中国学者(不包括台湾地区)发表的论文 985,997 篇(截至到 2011 年 12 月 12 日 按出版年统计),其中工程学( Engineering )学科论文 113,995 篇(是近十年中国学者发文排名第四的学科), 113,995 篇论文包括学术论文 111,123 篇、会议论文 7,247 篇、社论 1,286 篇、综述 731 篇、通讯 382 篇、更正 367 篇、会议摘要 56 篇、传记 19 篇、新闻 19 篇、书评 11 篇等。 113,995 篇文章共发表在 1055 种工程学学科期刊上,其中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见下表: 表一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工程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十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2010 年 影响因子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危险物资杂志》 3.723 2411 2.115 % 2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催化学报》 0.752 2231 1.957 % 3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微波和光学技术快报》 0.656 1797 1.576 % 4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电子学报》 0.138 1709 1.499 % 5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工业化学与工程化学研究》 2.072 1532 1.344 % 6 Electronics Letters 《电子学快报》 1.004 1439 1.262 % 7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 中国化学工程学报》 0.901 1415 1.241 % 8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材料加工技术杂志》 1.570 1404 1.232 % 9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环境科学与技术》 4.827 1280 1.123 % 10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化学与工程数据杂志》 2.089 1198 1.051 % 附件: 2001-2011 年 SCI 收录中国学者发表的工程学学科论文发文量居前 100 位的期刊 排名 期刊名称 发文量 占总文章 量的百分比( % ) 1. 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2411 2.115 % 2. Chinese Journal of Catalysis 2231 1.957 % 3. 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 1797 1.576 % 4.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1709 1.499 % 5. Industrial Engineering Chemistry Research 1532 1.344 % 6. Electronics Letters 1439 1.262 % 7.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ngineering 1415 1.241 % 8. Journal of Materials Processing Technology 1404 1.232 % 9. 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1280 1.123 % 10. Journal of Chemical and Engineering Data 1198 1.051 % 11. Science in China Series E Technological Sciences 1198 1.051 % 1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1139 0.999 % 13. Journal of Membrane Science 1091 0.957 % 14. Energy Fuels 1019 0.894 % 15. Journal of Sound and Vibration 980 0.860 % 16.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959 0.841 % 17. Biomaterials 923 0.810 % 18. IEEE Photonics Technology Letters 914 0.802 % 19. IEEE Transactions on Magnetics 885 0.776 % 20.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882 0.774 % 21. Science China Technological Sciences 815 0.715 % 22.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780 0.684 % 23.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 Science A 755 0.662 % 24. 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 718 0.630 % 25. Separation and Purification Technology 691 0.606 % 26. Acta Mechanica Sinica 682 0.598 % 27. Pattern Recognition 679 0.596 % 28.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eat And Mass Transfer 677 0.594 % 29. Desalination 673 0.590 % 30. Catalysis Today 610 0.535 % 31. Applied Thermal Engineering 603 0.529 % 32.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594 0.521 % 33. Process Biochemistry 586 0.514 % 34.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frared and Millimeter Waves 582 0.511 % 35. China Ocean Engineering 576 0.505 % 36. IEEE Transactions on Applied Superconductivity 572 0.502 % 37. Fuel 565 0.496 % 38. Powder Technology 556 0.488 % 39. Water Research 551 0.483 % 40. Sensors and Actuators A Physical 549 0.482 % 41. Chem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548 0.481 % 42.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Nonlinear Sciences and Numerical Simulation 531 0.466 % 43. IEEE Transactions on Antennas And Propagation 526 0.461 % 44. 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 526 0.461 % 45. Wear 525 0.461 % 46. Automatica 516 0.453 % 47.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512 0.449 % 48. 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501 0.439 % 49.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499 0.438 % 50. Progress In Electromagnetics Research Pier 496 0.435 % 51. Journal of Lightwave Technology 477 0.418 % 52. Petroleum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77 0.418 % 53.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469 0.411 % 54. Wa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65 0.408 % 55. Semiconduct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461 0.404 % 56. Dyes and Pigments 460 0.404 % 57. Building and Environment 457 0.401 % 58. Measurement Science Technology 457 0.401 % 59. IEEE Transactions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449 0.394 % 60. Journal of Biomedical Materials Research Part A 446 0.391 % 61. Integrated Ferroelectrics 442 0.388 % 62.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436 0.382 % 63. Signal Processing 429 0.376 % 64. Microelectronic Engineering 427 0.375 % 65.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425 0.373 % 66. Polymer Engineering and Science 419 0.368 % 67. Applied Energy 418 0.367 % 68.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Medicine 415 0.364 % 69. IEEE Transactions on Signal Processing 410 0.360 % 70.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403 0.354 % 71. Fluid Phase Equilibria 395 0.347 % 72. Fuel Processing Technology 394 0.346 % 73. IET Control Theory and Applications 390 0.342 % 74. Advances in Space Research 387 0.339 % 75. Journal of Electronic Materials 387 0.339 % 76. Bio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375 0.329 % 77. IEEE Signal Processing Letters 373 0.327 % 78. Journal of Catalysis 371 0.325 % 79. Proceedings of the Institution of Mechanical Engineers Part C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ence 369 0.324 % 80.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363 0.318 % 81. 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for Video Technology 355 0.311 % 82. AICHE Journal 350 0.307 % 83.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349 0.306 % 84. Journal of Chemical Technology and Biotechnology 347 0.304 % 85. Nonlinear Dynamics 346 0.304 % 86. IEEE Transactions on Consumer Electronics 338 0.297 % 87. 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 336 0.295 % 88. IEICE Transactions on Fundamentals of Electronics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Sciences 334 0.293 % 89. IEEE Transactions on Electron Devices 332 0.291 % 90. Journal of Vacuum Science Technology B 328 0.288 % 91. 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325 0.285 % 92. Reactive Functional Polymers 323 0.283 % 93. Engineering Structures 320 0.281 % 94. Chemical Engineering Technology 317 0.278 % 95. IEEE Electron Device Letters 317 0.278 % 96.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Delivery 317 0.278 % 97. Journal of Micromechanics and Microengineering 315 0.276 % 98.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314 0.275 % 99. Solid State Electronics 311 0.273 % 100. Energy and Buildings 303 0.266 %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8504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等期刊的发表情况
oylh 2011-10-15 15:25
对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和系统工程学报五个杂志的录用难度进行分析,欢迎交流,不妥之处望海涵。 以前我认为的难度比较为:管理科学学报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管理工程学报 约= 中国管理科学 约= 系统工程学报。我统计过,这些杂志中除管理科学学报的录用率在5%左右,其他四个的录用率均在5-10%。从录用率来看,管理科学学报无疑是最难的。但现在我的看法发生变化了,对于这些管理科学类的杂志而言,我认为这些杂志的风格是有区别的。从论文的数学难度来看,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约= 系统工程学报 管理科学学报 约= 管理工程学报中国管理科学,因此,如果你的数学功底好,写一些数学难度大管理意义弱的论文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和 系统工程学报录用的概率较大,投其他杂志则概率较小,最近我们这边录用了两篇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据我所知(我看过那两篇论文),数学难度大(用的是排队论和动态规划),这些方法都是没有解,做算例,因此比较适合这个杂志。从管理意义和管理创新来看,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约= 中国管理科学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约= 系统工程学报,因此,一些数学难度小,而管理意义大的论文投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和系统工程学报不是很适合,前面录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的那个师弟以前投管理工程学报 和 中国管理科学被退了几次,感觉还是风格不适合。 最后,总结得到结论:数学难度大的论文投稿这五个杂志的难度为: 系统工程学报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管理工程学报 管理科学学报 中国管理科学(因为中国管理科学的数学难度最低) 管理意义大的论文投稿这五个杂志的难度为: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 管理工程学报 约= 中国管理科学(因为管理意义大的论文一般数学难度低) 另外,这五个杂志当中管理科学学报和管理工程学报是匿名审稿,个人感觉是最公正的,其他三个杂志均为看着名字审稿,不可避免出现一些关系稿,若从关系稿的角度来看,关系稿数量比较为: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系统工程学报管理科学学报 约= 管理工程学报 (稍微注意的人可以发现一些牛人的稿子在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中出现的几率非常稿,如清华大学×××教授的一个博士后只发这一个杂志就发了近10篇,其他高水平杂志的论文一篇都没有,系统工程学报以前是匿名审稿,有了网站后改为明审了,但这个杂志要求第一作者的身份仅能一年发表一篇,虽然这个杂志明审,个人感觉关系稿还是比较少)。
8551 次阅读|0 个评论
清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网络教材
chnfirst 2011-10-11 15:22
http://jigou.xauat.edu.cn/ex/tsinghua/software/08/01/005/01/00001/bjjc/bjjc.htm 清华大学--材料学与工程学 网络教材
个人分类: 材料、专业|0 个评论
ICAE2011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精选英文论文已经被EI检索
热度 1 wangyk 2011-9-26 16:14
王应宽 2011-09-26 广州,中国 Guangzhou, China ICAE2011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学术会议精选英文论文已经被EI检索 最近好多朋友一直在询问,关于2011年5月份在山东召开的农业工程新技术国际会议论文的收录情况。经过我们的沟通,精选的英文会议论文已经被EI收录。大约一个月前,杨自栋博士就告诉我可以在在EI的网站查询到了,当然是需要在购买了EI数据库或使用权的单位才可以查询。还有一部分精选的英文论文发表在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Engineering Journal(EI收录源刊)也应该可以收录。中文的会议论文计划在ISTP收录,目前还在数据处理中,估计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查询到。 特告知各位参会和投稿的作者。
个人分类: 学术交流|4502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Compendex & Ei Backfile (工程、应用科学的信息文献检索平台)
热度 1 geneculture 2011-8-24 03:04
http://www.ei.org/compendex http://china.elsevier.com/ElsevierDNN/%E7%94%B5%E5%AD%90%E4%BA%A7%E5%93%81%E4%BF%A1%E6%81%AF/EngineeringVillage/tabid/578/Default.aspx 公元1884年, 一群立志于科研进展共享、科研成果共享的工程师创办了 工程信息有限公司Engineering Information Inc.(Ei)。 如今,作为世界领先的应用科学、工程学在线信息服务提供者 ,Ei是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重要成员,一直 致力于为广大工程师和科学研究者提供最专业、内容最丰富的工程科学数据库和相应的检索平台,以及全球优秀工程科学期刊的全文在线访问服务 。 对于工程科学来说,信息极其重要且数目繁杂。无论是搞学术研究还是工业生产,想要获取成功,正确的信息和恰当的研究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Engineering Village就是基于这一点,为工程师、工科学生、科研人员以及相关信息从业人员专门设计的、功能强大的信息文献检索平台,基于网络访问 。 EV平台上提供10多个数据库的内容,涵盖了工程、应用科学相关的最为广泛的领域, 内容来源包括 学术文献、商业出版物、发明专利、会议论文和技术报告等等;其中的 Ei Compendex 就是我们常说的美国工程索引Ei数据库,是全世界最早的工程文摘来源 。Ei Compendex收录年代自1969年起,涵盖175种专业工程学科,目前包含1100多万条记录,每年新增的50万条文摘索引信息分别来自5100种工程期刊、会议文集和技术报告。Ei Compendex收录的文献涵盖了所有的工程领域,其中大约22%为会议文献,90%的文献语种是英文。 Ei从1992年开始收录中国期刊。1998年Ei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建立了Ei中国镜像站。 此外,EV平台上还有Inspec、GeoBase、NTIS Database、Referex、Ei Patents、等10多个数据库资源。 http://www.ei.org/compendex
2170 次阅读|1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8: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