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科学网 标签 工程学 相关日志

tag 标签: 工程学

相关日志

开放获取|生物,化学,工程学,数学,物理类期刊推荐
WileyChina 2018-1-31 12:58
Wiley开放获取期刊,诚邀相关领域研究人员下载阅读,并在Wiley发表您的开放获取文章! ChemistryOpen 2017年影响因子:2.918 期刊简介: 本刊由16个欧洲化学学会联盟形成的欧洲化学出版协会共同拥有,致力于出版化学及相关领域高质量文章,主要来自于以下领域: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催化作用、配位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生物有机化学、生物无机化学、组合化学、超分子化学、物理化学和理论化学、材料科学、高分子化学、计算机化学等。 FEBS Open Bio 2017年影响因子:2.143 期刊简介: 本刊快速出版分子和细胞生命科学领域疾病和健康类的文章,出版实验结果、评论分析、方法技术创新和假设类文章,并鼓励创新性的文章出版。 Bioengineering Translational Medicine 所属协会:美国化学工程协会和生物协会 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关注化学和生物工程方法的基本途径研究、能推动和提供影响临床实践和商业保健产品的创新技术和解决方案,包括和分子生物工程有关的研究报告、综述、快速通信。 Regeneration 主编:Susan V. Bryant(加利福尼亚大学),Enrique Amaya(曼彻斯特大学) 期刊简介: 本刊主要出版动物和植物的 再生和组织修复 类文章,文献类型包括长篇研究文章、简短的通信、综述和展望,此外还包括社论、给编辑的信件。涵盖领域包括但不限于:再生生物学、干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斑图形成、可塑性、去分化、创伤愈合。 Energy Science Engineering 2017年影响因子:2.172 期刊简介: 本刊旨在促进能源研究与开发领域的合作和创新。由于该课题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本期刊将优先考虑高质量的,广泛的读者可以阅读的,并探讨利用可持续的最先进的方法来塑造能源的未来的研究论文,本期刊的课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领域:通用能源、化石燃料、能量存储、核能、可再生能源以及动力工程。 ADVANCED SCIENCE 2017年影响因子: 9.034 期刊简介: 是一个高质量的跨学科的开放获取期刊,内容涵盖了材料科学、物理和化学、医学和生命科学以及工程学的基础和应用研究,2017年本刊的影响因子为9.034,比去年增长了50%。本刊出版最前沿的科学研究,通过严格公正的评审过程和高质量的评审标准,成为一本高质量的开放获取期刊。本刊旨在为尖端科学提供最大的访问获取性。
个人分类: 开放获取|409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114所高校进入ESI工程学全球前1%
wanyuehua 2017-2-14 10:13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Indicators ,简称 ESI ), 2016 年 11 月 10 日公布了根据全球研究机构于 2006 年 1 月 1 日至 2016 年 8 月 31 日在 Web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工程学学科共有 1288 个研究机构进入 ESI 全球前 1% ,本期中国大陆(不含港澳台)共有 114 所高校进入 ESI 工程学全球前 1% 。 中国114所高校 (不含港澳台) 进入ESI工程学全球前1% 国内排名 学校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次数 ESI 工程学学科全球排名(按总被引频次) 1 清华大学 12334 90037 7.3 6 2 上海交通大学 10110 66366 6.56 10 3 哈尔滨工业大学 8121 64594 7.95 13 4 浙江大学 8371 57425 6.86 18 5 西安交通大学 7222 45021 6.23 30 6 华中科技大学 6021 41772 6.94 36 7 东南大学 5731 37209 6.49 44 8 大连理工大学 5339 33007 6.18 57 9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596 30719 8.54 65 10 天津大学 4755 30360 6.38 67 11 华南理工大学 3325 27052 8.14 80 12 同济大学 4475 25525 5.7 87 13 北京大学 3162 25019 7.91 94 14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5821 24453 4.2 98 15 电子科技大学 4840 21805 4.51 121 16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4036 20835 5.16 134 17 北京理工大学 3447 19076 5.53 151 18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3522 18833 5.35 157 19 重庆大学 3513 18235 5.19 168 20 中南大学 2112 17688 8.38 172 21 湖南大学 2599 17638 6.79 173 22 东北大学 2525 17213 6.82 181 23 山东大学 2628 17031 6.48 183 24 中国科学院大学 2378 16291 6.85 200 25 南京理工大学 2657 15830 5.96 202 26 南京大学 1676 15359 9.16 209 27 武汉大学 2257 15083 6.68 213 28 华北电力大学 2342 13772 5.88 242 29 中山大学 1785 13562 7.6 247 30 上海大学 2131 13355 6.27 251 31 复旦大学 1706 13343 7.82 252 32 华东理工大学 1655 12086 7.3 278 33 北京交通大学 2740 11589 4.23 284 34 吉林大学 1997 11077 5.55 300 35 西北工业大学 2956 10912 3.69 304 36 中国石油大学 2506 10500 4.19 323 37 四川大学 1932 10405 5.39 328 38 国防科技大学 2861 10001 3.5 342 39 厦门大学 1344 9834 7.32 347 40 江南大学 972 9757 10.04 352 41 北京科技大学 1576 9671 6.14 357 42 南开大学 1012 9565 9.45 361 43 东华大学 854 9180 10.75 375 44 武汉理工大学 1301 9085 6.98 380 45 河海大学 1968 8037 4.08 430 46 北京工业大学 1618 7903 4.88 435 47 兰州大学 850 7822 9.2 437 48 中国矿业大学 1795 7807 4.35 438 49 南京工业大学 854 7442 8.71 455 50 合肥工业大学 1203 7182 5.97 466 51 西南交通大学 1657 7032 4.24 472 52 哈尔滨工程大学 1683 7030 4.18 474 53 北京化工大学 778 6979 8.97 479 54 江苏大学 1271 6732 5.3 493 55 北京师范大学 766 6378 8.33 513 56 中国地质大学 1070 6317 5.9 517 57 福州大学 623 6099 9.79 534 58 浙江工业大学 963 5999 6.23 545 59 北京邮电大学 1547 5665 3.66 574 60 广东工业大学 877 5389 6.14 596 61 青岛大学 350 4991 14.26 631 62 苏州大学 860 4991 5.8 631 63 郑州大学 661 4831 7.31 643 64 燕山大学 1093 4482 4.1 682 65 南京师范大学 544 4435 8.15 685 66 辽宁工业大学 206 4384 21.28 688 67 大连海事大学 636 4267 6.71 705 68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733 4144 5.65 725 69 华南师范大学 452 4034 8.92 744 70 中国农业大学 671 4018 5.99 746 71 华东师范大学 628 3929 6.26 758 72 海军工程大学 538 3817 7.09 771 73 中国海洋大学 629 3804 6.05 773 74 湘潭大学 411 3780 9.2 777 75 曲阜师范大学 332 3677 11.08 797 76 扬州大学 363 3549 9.78 810 77 太原理工大学 719 3354 4.66 840 78 解放军理工大学 884 3220 3.64 866 79 暨南大学 403 3123 7.75 883 80 宁波大学 541 3017 5.58 912 81 浙江师范大学 441 2960 6.71 927 82 深圳大学 718 2837 3.95 956 83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340 2816 8.28 964 84 上海理工大学 714 2800 3.92 967 85 华侨大学 370 2727 7.37 985 86 昆明理工大学 447 2655 5.94 1002 87 广西大学 448 2540 5.67 1034 88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84 2483 8.74 1050 89 陕西师范大学 314 2451 7.81 1054 90 渤海大学 274 2443 8.92 1057 91 安徽工业大学 280 2442 8.72 1058 92 东北师范大学 249 2438 9.79 1060 93 南昌大学 415 2348 5.66 1090 94 中国计量大学 529 2308 4.36 1102 95 南京邮电大学 701 2302 3.28 1106 96 安徽大学 367 2265 6.17 1117 97 青岛科技大学 277 2216 8 1132 98 天津工业大学 428 2206 5.15 1134 99 长沙理工大学 525 2186 4.16 1143 100 西南大学 362 2132 5.89 1164 101 河南师范大学 227 2105 9.27 1180 102 济南大学 315 2092 6.64 1186 103 黑龙江大学 241 2027 8.41 1211 104 兰州理工大学 336 2018 6.01 1216 105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468 2008 4.29 1219 106 西北大学 266 2002 7.53 1224 107 长安大学 539 1988 3.69 1228 108 南京农业大学 225 1931 8.58 1246 109 浙江理工大学 371 1904 5.13 1260 110 山西大学 261 1902 7.29 1261 111 河北工业大学 296 1893 6.4 1265 112 温州大学 282 1846 6.55 1284 113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384 1842 4.8 1285 114 东北石油大学 182 1836 10.09 1288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8604 次阅读|0 个评论
魔鬼创新(2)
热度 1 guoguoqing 2016-11-22 22:29
异质思维,一种优质的思维 异质组合=为何现在需要全新的思考 如果细致分析美国近年来新商品的动向及80年代至90年代的各项计划乃至万国科技博览会,在奔向21世纪的创造发明征程中,这些轨迹将有可能推出一个新的境界,一种具有领导行的观念,换句话说,“就是不依赖与既成的价值,而运用异质的组合”。值得提出的是万国科学博览会,其主体并不是着眼于科技与人类、技术与艺术的融合,或是各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他所倡导的是:强调各个民族的文化、科技、艺术等方面的众多优点以及对其加以组合的必要性。 如果为这种组合冠以名称,我们可以借用生物学上的专有名词:“将两个异质物设法组合,活用其优点,从而创造出崭新的物体”,这样的思考术,创意法权且将它命名为“异质思考”。 具体的说,讲不同种类的材料组合,制造出前所未有的全新物体,既是“异质组合”。在材料工程学、能源开发以及电脑等尖端科技领域里,它已成为专门用于。 “全新的思考”就是将不同的思想、物质、系统、原理予以综合归纳、重新组合,产生具有多种特长的新思想、新物质、新系统、新原理。 今天我们生存的周围环境,正处于胶着困惑的状态,很明显他面临巨大的转折。无论个人或组织,一旦长期墨守过去的成规,将如同生物单纯品种的延续,将逐渐失去坚韧的生命力。 所以重新发掘出具有生命力的创意品种,才能开拓出另一片广阔的天地。
3232 次阅读|2 个评论
Wiley工程类期刊高被引文章免费开放
WileyChina 2016-8-17 10:20
Wiley工程类期刊在2016年影响因子的表现上取得了好成绩!为感谢广大作者、审稿人和读者,我们特意将这些期刊中的高被引论文免费开放,时间截止至9月30日,欢迎感兴趣的用户访问下载! 点击免费阅读工程学期刊的高被引论文 电器工程 能源工程 计算机工程 土木与建筑工程 Combining Genetic Algorithms with a Meso-Scale Approach for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a Smart Polymeric Textile Computer-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的影响因子在4个JCR学科中排名第一! 1/32 运输科学与技术 1/61 结构与建筑技术 1/104 计算机科学,跨学科应用 1/126 土木工程 Collapse simulation of reinforced concrete high-rise building induced by extreme earthquakes Recent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s of GPS-based monitoring technology for high-rise structures Design optimization of truss structures using cuckoo search algorithm A macro model for traffic flow on road networks with varying road conditions Reliability-based non-linear analysis according to fib Model Code 2010 力学工程 Experimental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Long-term Transfer Length in Prestressed Concrete Brittle failure of inclined key-hole notches in isostatic graphite under in-plane mixed mode loading Dimple patterns design for different circumstances 工程计算 Finite strain fracture of plates and shells with configurational forces and edge rotations A global multiscale mathematical model for the human circulation with emphasis on the venous system High-order CFD methods: current status and perspective Bivariate simulation using copula and its application to probabilistic pile settlement analysis 工程学教育 Fidelity of Implementation of Research-Bas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RBIS) in Engineering Science Courses 其他工程学类期刊 Geometric Charts with Estimated Control Limits A Holistic Categorization Framework for Literature on Engineering Change Management Virtual Mass Method for Solution of Dynamic Response of Composite Cushion Packaging System An Application of the Fuzzy ELECTRE Method for Academic Staff Selection Emergency response to the nuclear accident at the Fukushima Daiichi Nuclear Power Plants using mobile rescue robots Critical Elements for a Multi-Constellation Advanced RAIM *2016 Release of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Source: Thomson Reuters 2015 Citation Data 击免费阅读Wiley所有工程学期刊高被引论文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3335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92所高校进入ESI工程学学科全球前1%
wanyuehua 2015-12-24 08:25
汤森路透( Thomson Reuters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简称 ESI ), 11 月 12 日公布了根据全球研究机构于 2005 年 1 月 1 日至 2015 年 8 月 31 日在 Web 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工程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统计分析出工程学领域共有 1209 个研究机构进入 ESI 全球前 1% 。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 Citations )、论文数( Papers )和篇均被引次数( Citations Per Paper )。 中国共有 92 所科研机构(不包括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研究机构)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其中清华大学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全球第 7 位,上海交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津大学 9 所学校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世界前 100 位 。 中国共有 92 所高校(不含港澳台)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全球前 1% 国内排名 ESI 工程学 全球排名 (按总被引频次) 学校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1 7 清华大学 11004 70856 6.44 2 15 上海交通大学 9185 54303 5.91 3 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6924 49267 7.12 4 27 浙江大学 7281 44172 6.07 5 41 西安交通大学 6181 33838 5.47 6 46 华中科技大学 5104 31049 6.08 7 60 东南大学 4783 28399 5.94 8 75 大连理工大学 4621 25037 5.42 9 8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3036 23130 7.62 10 91 天津大学 3875 22181 5.72 11 103 北京大学 2856 20098 7.04 12 111 华南理工大学 2723 19340 7.10 13 123 同济大学 3661 18099 4.94 14 140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4772 17277 3.62 15 147 电子科技大学 4152 16772 4.04 16 15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3624 16531 4.56 17 193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2902 13931 4.80 18 198 中南大学 1730 13705 7.92 19 202 北京理工大学 2769 13515 4.88 20 210 南京理工大学 2233 13220 5.92 21 221 湖南大学 2134 12884 6.04 22 224 重庆大学 2781 12728 4.58 23 232 东北大学 2043 12413 6.08 24 234 山东大学 2201 12308 5.59 25 245 南京大学 1483 11772 7.94 26 253 武汉大学 1840 11220 6.10 27 257 复旦大学 1600 11024 6.89 28 265 中国科学院大学 1846 10764 5.83 29 267 中山大学 1552 10676 6.88 30 269 上海大学 1887 10637 5.64 31 309 华东理工大学 1436 9347 6.51 32 311 华北电力大学 1793 9338 5.21 33 326 江南大学 823 8995 10.93 34 340 吉林大学 1735 8532 4.92 35 355 北京交通大学 2266 8196 3.62 36 361 四川大学 1640 8046 4.91 37 362 东华大学 732 8013 10.95 38 384 西北工业大学 2369 7540 3.18 39 406 南开大学 904 7201 7.97 40 416 国防科技大学 2395 7043 2.94 41 421 中国石油大学 1974 6971 3.53 42 425 厦门大学 1082 6924 6.40 43 426 武汉理工大学 1018 6896 6.77 44 441 北京科技大学 1261 6578 5.22 45 468 兰州大学 735 6109 8.31 46 483 北京工业大学 1308 5839 4.46 47 498 南京工业大学 716 5690 7.95 48 508 河海大学 1580 5540 3.51 49 517 福州大学 552 5470 9.91 50 540 西南交通大学 1287 5134 3.99 51 543 北京化工大学 640 5123 8.00 52 563 中国矿业大学 1325 4913 3.71 53 568 合肥工业大学 913 4873 5.34 54 571 哈尔滨工程大学 1313 4835 3.68 55 585 北京师范大学 665 4686 7.05 56 586 江苏大学 1025 4681 4.57 57 592 浙江工业大学 839 4636 5.53 58 642 北京邮电大学 1294 4190 3.24 59 650 中国地质大学 816 4099 5.02 60 659 广东工业大学 687 3995 5.82 61 660 青岛大学 287 3986 13.89 62 664 南京师范大学 469 3963 8.45 63 702 郑州大学 570 3653 6.41 64 732 燕山大学 894 3515 3.93 65 755 苏州大学 675 3383 5.01 66 766 海军工程大学 505 3292 6.52 67 778 大连海事大学 540 3216 5.96 68 785 华东师范大学 554 3194 5.77 69 802 中国海洋大学 553 3103 5.61 70 814 曲阜师范大学 295 3028 10.26 71 816 华南师范大学 384 3011 7.84 72 820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579 2988 5.16 73 834 湘潭大学 336 2947 8.77 74 837 辽宁工业大学 168 2925 17.41 75 839 中国农业大学 603 2918 4.84 76 901 扬州大学 288 2608 9.06 77 947 暨南大学 340 2440 7.18 78 962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89 2387 8.26 79 1008 宁波大学 445 2268 5.10 80 1011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707 2262 3.20 81 1024 太原理工大学 570 2225 3.90 82 1042 浙江师范大学 393 2154 5.48 83 1067 华侨大学 270 2069 7.66 84 1085 广西大学 372 2001 5.38 85 1090 陕西师范大学 268 1981 7.39 86 1135 昆明理工大学 352 1856 5.27 87 1147 东北师范大学 219 1830 8.36 88 1151 深圳大学 545 1823 3.34 89 1152 上海理工大学 530 1820 3.43 90 1169 南京邮电大学 549 1780 3.24 91 1185 南昌大学 339 1734 5.12 92 1200 安徽工业大学 221 1699 7.69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8610 次阅读|0 个评论
中国大陆研究机构进入ESI全球前1%的学科排名——工程学
热度 1 wanyuehua 2015-4-8 08:45
汤森路透( ThomsonReuters )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 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 ,简称 ESI ), 3 月 5 日公布了根据全球研究机构于 2004 年 1 月 1 日至 2014 年 12 月 31 日在 Webof Science 数据库的 SCI 、 SSCI 收录工程学领域期刊上发表的论文, 统计分析出工程学领域共有 1194 个研究机构进入 ESI 全球前 1% 。排名参照指标为总被引次数( Citations )、论文数( Papers )和篇均被引次数( Citations Per Paper ) 。 中国大陆共有 94 所科研机构(包括香港、澳门的研究机构,不包括台湾地区的研究机构)进入 ESI 工程学学科。 中国大陆共有 94 所科研机构进入 ESI 工程学领域全球前 1% 序号 学校名称 论文数 总被引频次 篇均被引频次 ESI 工程学 全球 排名 (按总被引频次) 1 中国科学院( CHINESE ACAD SCI ) 14,006 101,767 7.27 4/1194 2 清华大学( TSING HUA UNIV ) 10,350 61,892 5.98 9/1194 3 上海交通大学( SHANGHAI JIAO TONG UNIV ) 8,666 48,308 5.57 19/1194 4 香港城市大学( CITY UNIV HONG KONG ) 4,584 45,409 9.91 21/1194 5 香港理工大学( HONG KONG POLYTECH UNIV ) 5,413 44,414 8.21 25/1194 6 哈尔滨工业大学( HARBIN INST TECHNOL ) 6,263 42,346 6.76 29/1194 7 浙江大学( ZHEJIANG UNIV ) 6,665 37,212 5.58 32/1194 8 西安交通大学( XIAN JIAOTONG UNIV ) 5,606 28,610 5.10 50/1194 9 香港大学( UNIV HONG KONG ) 2,778 27,710 9.97 53/1194 10 华中科技大学(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 ) 4,680 25,693 5.49 66/1194 11 香港科技大学( HONG KONG UNIV SCI TECHNOL ) 2,827 25,441 9.00 67/1194 12 东南大学( SOUTHEAST UNIV ) 4,244 23,752 5.60 73/1194 13 大连理工大学( DALIAN UNIV TECHNOL ) 4,217 20,886 4.95 87/1194 14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UNIV SCI TECHNOL CHINA ) 2,725 18,915 6.94 106/1194 15 天津大学( TIANJIN UNIV ) 3,364 17,864 5.31 116/1194 16 北京大学( PEKING UNIV ) 2,655 17,297 6.51 123/1194 17 香港中文大学( CHINESE UNIV HONG KONG ) 1,799 16,242 9.03 137/1194 18 华南理工大学( S CHINA UNIV TECHNOL ) 2,398 15,528 6.48 150/1194 19 同济大学( TONGJI UNIV ) 3,214 14,512 4.52 167/1194 20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XIDIAN UNIV ) 3,291 14,417 4.38 169/1194 21 电子科技大学( UNIV ELECT SCI TECHNOL CHINA ) 3,722 14,117 3.79 177/1194 22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BEIHANG UNIV ) 4,117 13,695 3.33 190/1194 23 中南大学( CENT S UNIV ) 1,538 12,515 8.14 210/1194 24 南京理工大学( NANJING UNIV SCI TECHNOL ) 1,981 12,172 6.14 218/1194 25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NANJING UNIV AERONAUT ASTRONAUT ) 2,512 11,760 4.68 230/1194 26 北京理工大学( BEIJING INST TECHNOL ) 2,365 10,768 4.55 248/1194 27 湖南大学( HUNAN UNIV ) 1,872 10,624 5.68 251/1194 28 东北大学( NORTHEASTERN UNIV-CHINA ) 1,792 10,206 5.70 256/1194 29 重庆大学( CHONGQING UNIV ) 2,385 10,184 4.27 257/1194 30 山东大学( SHANDONG UNIV ) 1,923 9,892 5.14 268/1194 31 复旦大学( FUDAN UNIV ) 1,479 9,763 6.60 271/1194 32 南京大学( NANJING UNIV ) 1,372 9,653 7.04 273/1194 33 上海大学( SHANGHAI UNIV ) 1,799 9,330 5.19 290/1194 34 武汉大学( WUHAN UNIV ) 1,609 9,204 5.72 298/1194 35 中山大学( SUN YAT SEN UNIV ) 1,423 8,793 6.18 306/1194 36 江南大学( JIANGNAN UNIV ) 728 7,982 10.96 334/1194 37 华东理工大学( E CHINA UNIV SCI TECHNOL ) 1,317 7,744 5.88 344/1194 38 中国科学院大学( UNIV CHINESE ACAD SCI ) 1,540 7,713 5.01 347/1194 39 吉林大学( JILIN UNIV ) 1,543 7,380 4.78 358/1194 40 东华大学( DONGHUA UNIV ) 677 7,189 10.62 368/1194 41 北京交通大学( BEIJING JIAOTONG UNIV ) 1,986 6,735 3.39 392/1194 42 四川大学( SICHUAN UNIV ) 1,484 6,729 4.53 395/1194 43 华北电力大学( N CHINA ELECT POWER UNIV ) 844 6,400 7.58 420/1194 44 西北工业大学( NORTHWESTERN POLYTECH UNIV ) 2,051 6,101 2.97 434/1194 45 武汉理工大学( WUHAN UNIV TECHNOL ) 984 6,082 6.18 437/1194 46 南开大学( NANKAI UNIV ) 851 5,889 6.92 450/1194 47 中国石油大学( CHINA UNIV PETR ) 1,663 5,609 3.37 468/1194 48 厦门大学( XIAMEN UNIV ) 920 5,438 5.91 477/1194 49 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NATL UNIV DEF TECHNOL ) 2,068 5,362 2.59 482/1194 50 兰州大学( LANZHOU UNIV ) 683 5,305 7.77 487/1194 51 北京科技大学( UNIV SCI TECHNOL BEIJING ) 1,059 5,171 4.88 501/1194 52 微软亚洲研究院( MICROSOFT RES ASIA ) 290 5,018 17.30 513/1194 53 福州大学( FUZHOU UNIV ) 503 4,957 9.85 521/1194 54 北京工业大学( BEIJING UNIV TECHNOL ) 1,160 4,924 4.24 526/1194 55 南京工业大学( NANJING UNIV TECHNOL ) 633 4,694 7.42 548/1194 56 河海大学( HOHAI UNIV ) 1,360 4,506 3.31 567/1194 57 北京化工大学( BEIJING UNIV CHEM TECHNOL ) 563 4,360 7.74 584/1194 58 西南交通大学( SW JIAOTONG UNIV ) 1,130 4,178 3.70 601/1194 59 南京师范大学( NANJING NORMAL UNIV ) 438 3,978 9.08 621/1194 6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RESEARCH CTR ECO ENVIRONM SCI ) 292 3,931 13.46 625/1194 61 浙江工业大学( ZHEJIANG UNIV TECHNOL ) 764 3,924 5.14 626/1194 62 中国矿业大学( CHINA UNIV MIN TECHNOL ) 1,049 3,818 3.64 636/1194 63 哈尔滨工程大学( HARBIN ENGN UNIV ) 1,105 3,810 3.45 637/1194 64 北京师范大学( BEIJING NORMAL UNIV ) 604 3,681 6.09 661/1194 65 江苏大学( JIANGSU UNIV ) 885 3,589 4.06 677/1194 66 合肥工业大学( HEFEI UNIV TECHNOL ) 753 3,572 4.74 681/1194 67 北京邮电大学( BEI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 ) 1,138 3,463 3.04 696/1194 68 广东工业大学( GUANGDONG UNIV TECHNOL ) 584 3,312 5.67 720/1194 69 澳门大学( UNIV MACAU ) 567 3,288 5.80 728/1194 70 中国海洋大学( OCEAN UNIV CHINA ) 534 3,248 6.08 731/1194 71 燕山大学( YANSHAN UNIV ) 795 3,197 4.02 738/1194 72 郑州大学( ZHENGZHOU UNIV ) 498 3,089 6.20 764/1194 73 中国地质大学( CHINA UNIV GEOSCI ) 648 2,913 4.50 798/1194 74 香港浸会大学( HONG KONG BAPTIST UNIV ) 407 2,884 7.09 807/1194 75 青岛大学( QINGDAO UNIV ) 230 2,832 12.31 816/1194 76 华东师范大学( E CHINA NORMAL UNIV ) 503 2,730 5.43 836/1194 77 大连海事大学( DALIAN MARITIME UNIV ) 477 2,633 5.52 855/1194 78 曲阜师范大学( QUFU NORMAL UNIV ) 266 2,580 9.70 870/1194 79 苏州大学( SUZHOU UNIV ) 559 2,550 4.56 872/1194 80 华南师范大学( S CHINA NORMAL UNIV ) 347 2,455 7.07 892/1194 81 湘潭大学( XIANGTAN UNIV ) 310 2,455 7.92 893/1194 82 辽宁工业大学( LIAONING UNIV TECH ) 154 2,324 15.09 923/1194 83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HANGZHOU DIANZI UNIV ) 500 2,296 4.59 931/1194 84 中国农业大学( CHINA AGR UNIV ) 551 2,263 4.11 946/1194 85 扬州大学( YANGZHOU UNIV ) 246 2,252 9.15 953/1194 86 暨南大学( JINAN UNIV ) 296 2,002 6.76 1023/1194 87 太原理工大学( TAIYUAN UNIV TECHNOL ) 477 1,843 3.86 1072/1194 88 宁波大学( NINGBO UNIV ) 396 1,810 4.57 1084/1194 89 广西大学( GUANGXI UNIV ) 321 1,786 5.56 1092/1194 90 浙江师范大学( ZHEJIANG NORMAL UNIV ) 351 1,762 5.02 1103/1194 91 陕西师范大学( SHAANXI NORMAL UNIV ) 245 1,710 6.98 1113/1194 92 华侨大学( HUAQIAO UNIV ) 221 1,678 7.59 1131/1194 93 南京邮电大学( NANJING UNIV POSTS TELECOMMUNICAT ) 467 1,565 3.35 1175/1194 94 昆明理工大学( KUNMING UNIV SCI TECHNOL ) 309 1,535 4.97 1191/1194
个人分类: 文献计量|30094 次阅读|8 个评论
2015,从Wiley2014年最佳期刊开始(工程科学)
WileyChina 2015-1-26 09:26
首先,让我们聚焦于2014年 最受读者欢迎 (以文章下载量计算)的15本工程学期刊。(点击封面进入期刊主页) 获取Wiley最新的学科期刊目录 Mechanical Engineering Civil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Computer Science Industrial Engineering Energy Wiley2014 年工程学最佳文章前十五(免费获取) A finite element approach combining a reduced-order system, Padéapproximants, and an adaptive frequency windowing for fast multi-frequencysolution of poro-acoustic problems R. Rumpler, P. Gransson and J.-F. Deü Volume 97, Issue 10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Dynamic buckling and seismic fragility of anchored steel tanksby the added mass method N. Buratti and M. Tavano Volume 43, Issue 1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tructural Dynamics Multi-size-mesh multi-time-step algorithm for noise computationon curvilinear meshes T. Le Garrec, X. Gloerfelt, and C. Corre Volume 74,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Fluids Markerless Vision-Based Augmented Reality for UrbanPlanningfrom a special issue on Visualization Ludovico Carozza, David Tingdahl, Frédéric Bosché andLuc van Gool Volume 29, Issue 1 Computer Aided Civil and Infrastructure Engineering Mapping, Planning, and Sample Detection Strategies forAutonomous Exploration from a special issue on Space Robotics Arun Das, Michael Diu, Neil Mathew, Christian Scharfenberger, James Servos, Andy Wong, John S. Zelek, David A. Clausi and Steven L. Waslander Volume 31, Issue 1 Journal of Field Robotics Systems Theory as the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Systems Kevin MacG. Adams, Patrick T. Hester, Joseph M. Bradley, Thomas J. Meyersand Charles B. Keating Volume 17, Issue 1 Systems Engineering Wind turbine condition monitoring an editorial from a special issue on Condition Monitoring Volume 17, Issue 5 Wind Energy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s in 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Other Developing Interdisciplinary Fields Maura Borrego, Margaret J. Foster and Jeffrey E. Froyd Volume 103, Issue 1 Journal of Engineering Education Instantaneous GPS/Galileo/QZSS/SBAS Attitude Determination: A Single-Frequency (L1/E1) Robustness Analysis under Constrained Environments N. Nadarajah and P. J. G. Teunissen Volume 61, Issue 1 Navigation State-of-the-art review on extended stress intensity factorconcepts D. Radaj Volume 37, Issue 1 Fatigue Fracture of Engineering Materials Structures Effect of road width and traffic volume on vehicularinteractions in heterogeneous traffic Karuppanagounder Krishnamurthy, and Venkatachalam Thamizh Arasan Volume 48, Issue 1 Journal of Advanced Transportation Damage severity estimation of an elastoplasticsingle-degree-of-freedom oscillator from its ground and response accelerations F. Castellanos, and M. Ordaz Volume 21, Issue 1 Structural Control Health Monitoring Tribological properties of nano-calcium borate as lithiumgrease additive Gaiqing Zhao, Qin Zhao, Weimin Li, Xiaobo Wang and Weimin Liu Volume 26, Issue 1 Lubrication Science Lateral strength and critical depth in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analysis A. Doglioni, A. Galeandro and V. Simeone Volume 38,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in Geomechanics Mathematical modeling of postmenopausal osteoporosis and itstreatment by the anti-catabolic drug denosumab Paper Presented at ECCOMAS-3MBM S. Scheiner, P. Pivonka, D. W. Smith, C. R. Dunstan and C. Hellmich Volume30, Issue 1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Biomedical Engineering
个人分类: Physical Science|2034 次阅读|0 个评论
“京津陆海运河”-- 文科脑残在工程学上的又一个大智慧
热度 3 xxuhan 2014-6-10 11:59
俺老徐的评论在 http://xxuhan.blog.163.com/ 。 结论:文科脑残在工程学上的又一个大智慧! 全文转载如下: 北京社会科学院《北京公共服务发展报告(2013-2014)》(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2-01,ISBN:9787509756188,所属分类:图书 政治/军事 公共管理 TOP24 )提出,通过开凿“京津陆海运河”改善雾霾天气,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航海事业和发展海洋经济。 “京津陆海运河”设计布局是:西起北京通州宋庄,东至天津滨海新区蔡家堡,全长约160公里。其间经河北香河,天津宝坻区大口屯、大唐庄,再经宁河县乐善庄,最后到达滨海新区,在蔡家堡入渤海。运河平均宽度1公里,通航船只吃水深度达到30米,可以通航30万吨级轮船。 “京津陆海运河”的主要功能有四个方面:1、是通过运河引入海水,通过海水淡化为北京及其周边地区提供水资源,解决北京水资源不足的困境;2、通过运河引入海水,改善北京和天津的大气环境;3、通过运河航运,打开北京的直接出海口,发展北京及周边地区的航运事业;4、通过运河引入海水,大力发展海洋经济。 俺老徐认为:这是搞文科的人在工程学上的又一个脑残大智慧! 且不说海洋直通北京后天津这种拱卫京畿的天然屏障木有了,海水引进导致的土壤盐碱化、多种生态灾难以及食品和饮水的胁迫接踵而来,就是简单的地理因素导致的功能丧失就可以把我国拖入可持续发展的死循环。不信你看:北京,不算海拔千米的高山,就是平原,海拔高度也在50米,让海水从低处倒流过来,还要行驶吃水深度30米的船,河岸河堤之雄伟、开出的土石方量可想而知。问题是这还没有完,得挖渤海!渤海在我国大陆边缘的四个海中是最浅的海,平均深度只有20来米,在沿岸和河口附近,水深只有几米,要行驶吃水30米的船,不是要开凿渤海吗!这还没有完,嘿嘿!渤海周边的海河、黄河等河流汇入渤海,再加上风力送来的泥沙,每年有20多亿立方米的黄土泥沙填入渤海,要保证北京社科院的“京津陆海运河”的主要功能,必须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挖海不止,坚定地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三个代表四项基本原则五好战士六啊六啊七道巧啊八大仙啊......过海了。 徐涵
2325 次阅读|3 个评论
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
hbpanpan 2013-6-4 15:27
受导师指派,完成了一份课程改革的计划书,可惜我认为关键的内容最后在形成正式文件时悉数删除。正处于青春尾巴上的我,回首过去的学生时代,上过的课程不计其数。有些对我帮助极大,甚至影响了我的世界观;也有许多课程,味同嚼蜡,形同鸡肋。想到不能让后来者接着嚼我已经嚼过的“蜡味”,才有了写下如下文字的冲动。好了,有人说了,理想是好的,如何才能落地呢? (1)工程学素养教育 与以往认知的工程技术来源于科学技术,工程学科附属于科学与技术学科不同的是,目前国际上兴起了从更高层次、更广范围和更深的内涵重新思考和评价工程学在人类精神财富中地位的热潮。1995年,美国技术哲学学会主席Carl Mitcham在“朝向一种元技术的哲学”一文中,首次明确而完整地提出了“工程哲学”的概念,从此,工程哲学成为了国际关注的新热点和学术研究的新领域。于此同时,全社会和全人类的工程意识也在加速普及而提升,工程学和工程教育正在酝酿一次更广大和更深刻的变革。这一动向的产生是不言而喻的:当代人类社会的一切技术成果,包括新军事变革的最重要成果都是工程学和工程师智慧和劳动的产物。事实上,工程学已经成为和自然科学并列,且相互融合交融的系统学科,它的重要地位可一言蔽之:“自然科学发现世间所未知,而工程学却是创造世间所未有”。 应用工程学的最新理念和成果指导每一具体的应用工程技术教育和工程师培养课程,将避免传统工科技术教育中容易产生的“见树不见林”的弊端,跳出人被具体技术所局限的窠臼,培养出具有强烈工程师意识,既掌握先进科技知识和技能,又具有强烈的创新和改造世界欲望的新一代应用型技术人才。现代战争是一个复杂的体系对抗行为,既要有各个层次的装备系统,更需要有能够深刻理解和创新地使用、维护和改进这一体系的人才。只有实现人与武器的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发挥现代信息化军事体系的强大力量。 以长期的《****系统》科研与教学实践为基础,我们已有能力在现有的技术积累和教育实践基础上在进一步,从更高的层次形成更加系统的工程专业教育内容。在本课程中,将以先进的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重新组织、反思在《****系统》真实的技术研发历程中涌现出的相关技术,提炼出广泛而深刻的工程学内涵,采用在技能教学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沉浸式、代入式教育方法,将工程素养教育渗透在具体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促使学员从更高层次理解和掌握所学具体技术的意义,采用发散性和归纳性思维方法,使学员形成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的能力。通过具有深厚科技哲学和人文底蕴的课程体系的熏陶,使得学员初步具备工程师意识,具有专门从事**技术领域工程师的自豪感,并深刻体认到高素质新型**人才的意义:选择了工程师之路,便是选择了一种世界观和一种生存方式,一条通过永不停息的实践、创新和反思来认识、改造世界,认识和提升自我的道路,由此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事业产生富有意义的独特贡献。这一道路可能是在目前条件下解决具体专业教育与实际需求之间矛盾的行之有效的措施。 (2)工程能力教育 无论是工程素养的形成,还是实际的工程能力的培养,都必须通过具体的精心设计的工程技术课程体系来完成。在本课程中,将以具有深刻科技内涵和丰富实践内容,并具有完整发展历史的****系统技术为载体,实现工程教育从面向具体技术和面向特定技艺的传统教育模式向面向通用工程能力、面向坚实工程素养和面向创造性工程思维的先进教育模式的转变。 在目前的课程体系中,《****系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这一特殊型表现它既基于诸多前沿技术,又是面向实用技术研发,它的物理内核和技术实现天然具备基础性、前沿性,而它的工程实现又具备系统性和实践性。……因此从“器件”到系统的内涵变化,成为****课程和教学改革的趋势,这种系统课程的设置也更有利于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另一方面,****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未来国家重大海洋工程建设都为该方向提出了大量的人才需求。《****系统》的内容涉及知识面广,与工程应用联系密切。在专业型人才培养中,不仅要更加注重工程实际,更要针对生源单位的不同要求提供个性化的培养,这为该方向的工程人才培养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前景,形成了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巨大优势。 (3)工程创新思维教育 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将突破具体专业知识上的学科壁垒,打破不同技术学科间的人为隔阂,以系统思维为主线,以物理思维为内核,传授独特的实践工程学“内功心法”和“不传之秘”,引领学生进入工程学世界,领略从工程师视角所看到的独特风景,分享工程学“创造世间所未有”的无上权力和乐趣。 在传统的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中,知识体系的往往是以演绎法逻辑呈现的,这有助于学生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形成全面的理论知识结构,并在一个较高的基础上开展基础研究工作。然而,演绎法逻辑呈现形式表现为脱离具体实际背景的假设和冗长的数学公理化形式推导,这提高了学生从内心真正理解科学和技术知识真实内涵和图像的门槛,也无助于在短期课程中帮助学生建立科技知识与真实世界的连接。事实上,工程师虽然和基础科学研究人员共享同样的科学理论基础,但也具有独特的工程师思维方式和视角。工程学之所以可以处于与基础科学平起平坐的地位,不仅仅在于它需要应用抽象的科学理论和通用的技术原理解决实际问题,更在于在工程实际中还往往将闯入到现有科学和技术还未涵盖的未知领域,这也将为基础研究提供新的素材和开辟新的研究方向。工程师直接面对真实世界,包括物的世界与人的世界,他不仅需要建立已有的科技知识与现实的连接,更需要认识当前科技所未能涵盖的那部分世界。从某种意义来说,工程师是通过改造世界来认识世界,需要通过持续的反思、试错和归纳,在反馈中不断形成和修正物理图像来认识世界。 考虑到在其他课程中学生已经解决了基本的基础理论问题,在本课程中,需要帮助学生建立从书本学习到从实践中学习的转变。而这种转变需要建立在从模仿到超越的基础上。具体而言,需要更多的通过精心挑选的例子呈现出工程研发和实践工作从简单的基本技术原理进入到全面考虑实际因素研发特定技术产品的全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特别展示如何应用物理图像思维方式理解和运用技术原理,通过系统工程的思维方式全面考虑各个系统整体和相关影响因素,如何分析和处理实践工程中真实存在的各种矛盾等等。同时,课程还将特别强调创新意识在解决工程问题中的极端重要性:每一件具体的工程产品的产生必然伴随着创新,所不同的仅仅只是创新的大小。而创新的产生建立在想要改善任何事物的愿望和对所关注事物的清晰理解基础上。通过模仿精心挑选的案例和实际完成从真实工程实践中提炼出的不同阶段不同难度的创新任务,学生将全面掌握不同阶段工程实践的特点,熟悉工程实践的一般流程,深刻理解工程技术和创新的价值,享受探索未知现实领域,改造现实世界的乐趣,从内心激发从事创造性工程技术应用工作的热情。 参考文献: 欧阳莹之(Auyang S.Y. ) 著 李啸虎 , 吴新忠 , 闫宏秀 译,工程学:无尽的前沿 http://book.jd.com/10026934.html
3813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7: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