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美中关系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出席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viclee 2012-6-17 22:19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出席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出席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高峰论坛 6月10日,美国联邦众议员 希拉杰克森 亚裔 顾问、美中关系基金会主席罗玲应河北省文化产业创意家协会的邀请,出席了在石家庄举办的首届文化创意和文化产业创意高峰论坛。美中关系基金会副主席、秘书长许志敏博士和美中关系基金会驻华北地区代表李银生等陪同出席了开幕仪式。 罗玲主席发表了重要致辞。她满含深情地表达了对第二故乡河北的热爱,简要介绍了美中关系基金会的文化战略目标,全面分析了美国媒体传播现状、中文媒体在美国的影响力以及发展新媒体的重要性,提出了中国文化进入美国的传播系统的政策建议和解决方案。致辞在与会的海内外专家学者中引发强烈反响。 许志敏博士在下午的论坛总中专题介绍了美中关系基金会在中国投资推动的国际文化传播项目。
个人分类: 短论评述|4250 次阅读|0 个评论
当下中美关系大于天?
热度 3 pukin 2012-2-10 11:32
看到凤凰卫视一个叫汤本的评论员是这样评论当下中美关系的: 【 当下中美关系大于天,比天还重要,所以天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件,或者灾难性的事件,甚至民间出现了什么突发性的事件,或者某些官员突发的事件,都要进行控制,不能来影响美中关系。 】 所以什么王立军、什么韩寒方舟子、什么SCI、评价体制、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孰轻孰重、基金申请等等、统统都是浮云,该干吗干吗吧 当然,像汤本这样2B的评论员,他妈妈早该喊他回家吃饭了 独家点评:中美关系大于天 不受任何官员突发事件影响 ( http://news.ifeng.com/mainland/special/xijinpingfangmei/content-1/detail_2012_02/09/12404790_0.shtml ) 凤凰卫视2月9日《正点新闻》节目播出“汤本:中美关系不会受任何官员突发事件影响”,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这是一个比较低层,最底层的一个层面出来谈。我们再来往最高层的,你刚才谈到国家大事,这次习近平去美国,适逢美国大选年,对奥巴马连任来说有利也有弊,可以利也可以弊,就看奥巴马要怎么打这张牌,你认为他会怎么打这张牌? 汤本 :一会儿我们会讨论奥巴马对于伊朗问题处理方式,我们可以看出奥巴马虽然是一个黑人领袖,但是他渐渐显示出作为一个黑人领袖,他要代表人民说话,因此他在伊朗问题上比较理性,一会儿我们再来谈这个问题。 因此他对中国问题,他也是有多重的压力:一方面,众、参两院让他来谴责中国,希望能够(使)人民币汇率的问题(得到)解决;(另一方面)有些商家,或者有些怀有对经济交流并没有客观了解的一些政治家,想用贸易逆差来做问题,不是从美国自身找问题,就像美国的许多真正的经贸专家都认为美国的问题不在于中美贸易太多,而是在于中美贸易太少。 所以我相信奥巴马也会慎重的选择语言,所以他不会像罗姆尼那样的讲中国是骗子,他现在语言选择比较谨慎,毕竟他跟中国打了四年交道,已经了解到中国来到美国访问的领袖们是怀着一腔诚意来的,而并不是要让中美关系出现逆转,而是希望中美关系有顺利的发展。 可以看出习近平和奥巴马都有一个概念, 当下中美关系大于天,比天还重要,所以天上发生了什么意外的事件,或者灾难性的事件,甚至民间出现了什么突发性的事件,或者某些官员突发的事件,都要进行控制,不能来影响美中关系。
个人分类: 博客新闻|2218 次阅读|4 个评论
[转载]胡锦涛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whyhoo 2011-12-4 21:18
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在美国友好团体欢迎宴会上的讲话 (2011年1月20日,华盛顿)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胡锦涛 尊敬的基辛格博士, 尊敬的骆家辉部长、拉胡德部长, 尊敬的柯克贸易代表、洪博培大使, 尊敬的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主席穆泰康先生、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主席希尔斯女士,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   首先,感谢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美中关系全国委员会等友好团体共同举办这场欢迎宴会,使我有机会同各位新老朋友再次相聚、畅叙友情、共话未来。同时,我也要向在座各位和所有关心和支持中美关系发展的美国各界人士,表示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74年前的今天,罗斯福总统发表了题为《通往持续进步之路》的就职演说,号召刚刚从严重经济危机中走出来的美国人民团结一致,加倍努力,沿着持续进步的道路勇往直前。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急剧动荡逐渐缓解,世界经济正在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仍将艰难曲折。包括中美两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希望尽快彻底摆脱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推动世界经济全面复苏。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面对各种风险和挑战,中美两国人民应该加强合作,同各国人民一道,共同分享机遇、应对挑战,共同开创人类发展更加美好的未来。   女士们、先生们!   32年前,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对美国进行了历史性访问。邓小平先生说,太平洋再也不应该是隔开我们的障碍,而应该是联系我们的纽带。历史已经验证了邓小平先生的这个重要断言。   在刚刚过去的21世纪第一个十年,中美两国共同努力,推动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不断向前发展,中美关系发展达到从未有过的广度和深度。在国际格局和中美两国不断发展变化的新形势下,怎样才能把健康稳定的中美关系带入下一个十年?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中美关系发展的基础是什么。应该说,中美两国从未像今天这样拥有如此广泛的共同利益、负有如此重大的共同责任。   ——中美两国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稳定、推动国际体系改革。中国和美国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和最大发达国家,两国关系稳定发展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稳定的重大贡献。中美两国在一系列地区热点问题上开展协调和合作,在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领域保持密切沟通和协作,推动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气候变化、防止核扩散的努力取得重要进展,推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等取得积极成果,同国际社会一道维护国际秩序总体稳定,推动国际体系改革和建设。   ——中美两国都致力于推动亚太地区发展、促进亚太地区发展繁荣。亚太地区是中美两国利益交汇最集中的地区。中美两国在亚太地区实现合作共处,对地区形势和中美关系发展都至关重要。中美两国在朝鲜半岛、阿富汗、南亚等地区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沟通和协调,共同为促进地区和平发展、睦邻互信、互利合作发挥建设性作用。   ——中美两国都致力于加强双边各领域合作、造福两国人民。目前,美国是中国第二大出口市场和主要投资来源地,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也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为美国消费者节省了6000多亿美元。中国已成为许多美国企业全球利润的最大贡献者。即使在国际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8年和2009年,仍有超过70%的美国在华企业实现盈利。目前,两国年跨境旅游人数达300万人次。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流、相互学习,不仅促进了各自人文领域发展,而且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有力推动了人类文明进步。   展望未来,我们对中美关系发展前景充满信心。在这里,我愿就推动中美关系更加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提出如下主张。   第一,着眼大局,立足长远,积极推进中美伙伴合作。中美关系不是你输我赢、你兴我衰的关系,而应该是相互尊重、增强双方战略互信的关系,是突出共同利益、加强全方位合作的关系。双方应该以更加广阔的全球视野和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看待和处理中美关系,走出一条相互尊重、平等互信、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之路。为此,中美两国应该继续密切高层往来,加深和扩大各级别各层次沟通,加深对对方战略走向、发展道路的了解,不断增信释疑、凝聚共识。   第二,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努力构建互利双赢的中美经济合作新格局。当前,中美两国都在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大对环保、新能源、科技创新的投入,加强医疗、教育等事业发展。这些为寻求两国经济合作新的增长点提供了新的机遇。中方愿同美方一道,推动建立两国更加全面积极的经济合作框架,开展更大规模的财政、金融、经贸合作,扩大能源、环保、农业、卫生等方面交流合作,拓展航空航天、基础设施建设、智能电网等新领域合作,使中美经贸合作纽带更加紧密,为两国人民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和财富。   第三,加强沟通,密切磋商,深化应对全球性挑战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协调和合作。中美两国应该开展共担责任、共迎挑战的全球伙伴合作,通过双边渠道和各种多边机制,加强在多哈回合谈判、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公共卫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上的磋商和协调,继续在地区安全、区域合作和热点问题上保持沟通和交流,努力推动国际体系朝着更加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方向发展。要继续致力于促进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繁荣,推进开放包容的地区合作,让亚太地区成为中美两国相互尊重、密切合作的重要地区。   第四,加深友谊,面向未来,积极促进社会各界友好交流。中美关系发展归根结底要靠两国人民和各界人士广泛支持和积极参与。要加强对两国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交流合作规划,促进两国立法机关、地方、工商、学术、媒体等社会各界的对话和交流,让更多人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支持者和参与者。尤其要积极促进两国青年交往,开展更丰富多彩的青年交流活动,让中美友谊后继有人。   第五,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妥善处理重大敏感问题。中美关系发展的历史表明,两国在涉及对方重大利益问题上处理得比较好时,中美关系发展往往比较顺畅和稳定;反之,两国关系就会麻烦不断,甚至出现紧张。台湾、涉藏等问题事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中国核心利益所在,牵动着13亿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中方希望美方恪守承诺,同中方一道共同维护两国关系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   诚然,由于历史文化、社会制度、发展水平不同,中美两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和摩擦是正常的,我们应该从战略高度和长远角度出发,本着对历史和未来负责的态度看待和处理双边关系,不受一时一事影响,不受偶然事件羁绊,增进互信,排除障碍,共同努力建设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   女士们、先生们!   21世纪第一个十年刚刚过去。这是中国改革发展取得新的显著成就的10年,也是中国同世界的关系显著增强的10年。10年间,中国经济保持年均11%左右的增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10年间,中国平均每年进口6870亿美元商品,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了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推动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积极参加应对全球性问题的国际合作,同世界各国一道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   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但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属性没有变,实现国家发展目标需要继续进行艰苦努力。发展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已经确定了未来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我们将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和谐,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朝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不断迈进。   我们将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继续把中国的利益同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和深化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中国欢迎世界各国参与中国发展、分享中国发展机遇,将不断拓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以自己的发展促进地区和世界共同发展。   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中国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端和热点问题,奉行防御性的国防政策,不搞军备竞赛,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军事威胁,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女士们、先生们!   推动中美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发展,是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所在,也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客观要求。只要中美两国人民携起手来,就一定能够建设和发展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中美合作伙伴关系,更好造福中美两国人民和各国人民。   谢谢大家! 原文见 http://www.fmprc.gov.cn/chn/pds/ziliao/zt/dnzt/hujintaozhuxifangwenmeiguo/t788591.htm
个人分类: 外交|111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美国副总统拜登就美中关系发表演讲
whyhoo 2011-8-23 09:58
约瑟夫∙拜登(Joseph Biden)副总统就美中关系发表演讲并回答学生的提问 四川大学 中国成都 上午10:40 (当地时间) 副总统: 谢谢大家,非常感谢。(掌声) 校长先生,谢谢你的亲切介绍。我曾多年担任美国参议员,在美国参议院,我们如果想提出个人看法,会采取一种表述方式,我们会说,请允许我提出一个个人特权问题(a point of personal privilege)。我想向你们介绍我带来的两位家人,我的儿媳凯瑟琳∙拜登(Kathleen Biden)和我的孙女内奥米∙拜登(Naomi Biden)。你们两个人请起立。(掌声) 如果说内奥米把我带到这里来,也许更恰当,因为她说中文已达到初级水平,她学了五年中文,我一路上都听她的。 我想再次向你们表示十分感谢。我在北京度过了非常愉快的几天,与中国领导人进行了一系列非常积极和建设性的交谈。我非常高兴首次前来中国西部访问。这个地区在贵国可引以为骄傲的历史上发挥了很了不起的作用,今天已成为中国高科技未来的先锋。 两年前,四川省遭受了中国近代史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你们在危机时刻同心同德、相互帮助的精神鼓舞了美国人民。我坐车经过成都各地时,感到万分惊讶,晚些时候,在我演讲完后,我还要去省里的其他地方参观——你们的重建和恢复如此迅速,实在令我惊叹。 简而言之,成都人民,你们有“天府之国”的美誉,但你们的殷勤好客更令人感动。我再次对你们的热情好客表示深切的感谢。 来到大学校园,我感到很激动。我还要感谢接待我们的校方,在贵校的校友中有一些中国近代史上最杰出的人物,包括朱德和巴金,一位是文学巨匠;另一位是最杰出的人物之一,共和国的一位开国元老。 今天,我也非常高兴有——他已被介绍过了——我们的大使,我们的新任大使骆家辉(Gary Locke)在场。他的祖父在19世纪90年代从广东来到美国,通过帮佣换取上英文课的机会。在不到两代人的时间里——经过两代人,他的孙子骆家辉曾担任他所在的华盛顿州的州长、美国商务部长,现在又来到我国在全世界最重要的外交岗位之一担任使团负责人。 我与你们分享他的经历,并不是有什么其他原因,而是因为这是美国的独特之处。虽然并非外来移民的每一个子女或后代都能像骆家辉那样到达社会的顶层,但美国始终促使所有寻求移民美国的人都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在30多年前的1979年,我还是一个年轻的美国参议员,当时曾随美中关系正常化后的第一个国会领导人访华代表团首次前来中国访问。我们同当时的副总理邓小平开展了几天的公务活动。当时的中国与今天大不相同,但对我来说已经绝对明确的是,中国正处于天翻地覆的大变革的最前沿。 当时,变革刚刚开始。根据我最初了解到的四川的情况,当时将开始一个把基本上以农业为主的社会改造成世界经济的一个引擎,并使亿万人民摆脱贫困的进程——当时,我已清楚地看到这一点。我第一次访华时,美国正在开展一场类似今天正在进行的有关如何看待中国崛起的辩论。让我明确表示——让我明确说明这一点:我在1979年相信并这么说过,我现在仍然相信,中国的崛起是一种积极的发展,不仅对中国人民是如此,对美国和整个世界也是如此。 中国的崛起将促进经济增长和繁荣,带来一个可共同应对全球挑战的新伙伴。2009年1月, 奥巴马总统和我就职时,我们将与中国的关系当作一项优先要务。我们决心使美中关系沿着稳定、可持续的轨道前进,造福于我们两国人民。自那时以来,我们两国的元首已举行过九次会晤,包括分别对北京和华盛顿非常成功的国事访问和多次通话。 凭我过去35年搞外交政策的经验,我认为高层决策者之间的讨论以及由此发展的个人关系是建立合作的关键。它们是建立在理解基础上。它们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对方,让我们能够明确我们的利益,使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对方国家的利益是什么,并且能够站在对方的角度看世界,避免往往会导致不信任的沟通失误和误解。 抱着这个目标,我们一直非常努力地发展我们的合作伙伴关系,展开了60多项专题对话,讨论事关中国和美国的问题,我可以说也事关整个世界。 我们所说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trategic and Economic Dialogue)是一个主要论坛,它汇集了来自两国政府各部门的决策者,讨论从贸易壁垒到气候变化的一系列问题。但我们也认识到——我们一开始也立即认识到更直接解决安全问题的重要性。这就是为什么在5月我们共同启动了第一个战略安全对话(Strategic Security Dialogue),一个为文职和军方领导人讨论敏感议题的新渠道,包括网络和海上安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军方领导人也必须一道努力,互相了解——不仅是我们的政治领导人,还有我们的军方领导人——马伦(Mullen)海军上将和陈炳德将军在最近的交流会上已开始这样做。 事实是,中国和美国面临许多同样的威胁,并具有许多相同的目标和责任。但是,因为我们有时从不同角度看待威胁——即中国和美国从不同的角度看这些威胁——或者我们喜欢用一种不同的方法处理我们所认为的共同威胁,我们的将军应该互相通话,和我们的外交官一道,并且像我们的外交官那样经常进行。和中国一样,美国在亚洲和太平洋地区的繁荣和稳定上都有重大利益。 我期待着在此行中访问另外两个亚洲国家。我离开中国后将去蒙古,然后到日本。美国——我知道这偶尔会导致一些困惑——但美国是一个太平洋大国,我们将继续是一个特定的大国——太平洋大国。 在过去60年里,在保证亚太地区的稳定和安全上,没有任何国家比我们做得更多。我谨要指出,这给中国带来了好处,使中国能够把重点放在国内发展,受益于不断扩大的市场。 美国对这一关键地区的重视在未来的岁月里只会增长,因为亚洲在全球经济和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正如奥巴马总统作为总统第一次访问亚洲时在东京所说,我援引他的话:“美利坚合众国虽然发源于大西洋沿岸的一系列港口和城市,但我们世世代代始终是一个太平洋国家。亚洲和美国并没有被太平洋阻断,而是被太平洋联系在一起。。”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开始了这场对话,即关于诸多问题的亚太对话(Asia-Pacific Dialogue)——扩大在我们双方生活和运作的这个地区的合作。 让我再举一个我们安全合作的例子。美国和中国也进行国际的——与国际合作伙伴一道,对抗核武器、核材料和技术扩散所造成的威胁,即所谓的防扩散。与46个其他世界领导人一道,我们荣幸地请到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和我一起出席了去年4月举行的核安全峰会(Nuclear Security Summit),我们两国正在就一个示范中心进行合作,为中国提供核安全。 在本周与习近平副主席的讨论中,我表示,我们必须加深对世界上两个主要的核扩散挑战的对话:北韩和伊朗。我知道,中国和我们一样担心,但你们有些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我们的重视——美国的重视是如此强烈。原因很清楚:如果有了配备核武器的远程导弹,北韩和伊朗将对美国和我们盟友的安全构成直接和严重的威胁。这将是对存在的威胁。这就是为什么——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一直与中国和我们的国际伙伴合作,维持朝鲜半岛的和平与稳定,实现北韩的完全无核化。这也是为什么随着伊朗政府继续其非法的核计划,我们与诸多合作伙伴和国际机构合作,对伊朗实施它所面临的最严厉的制裁。 如果不以高度的警觉采取这些制裁,伊朗将会逃避其行动的后果,外交也无法有效地阻止其实施核计划。因此,我们将继续期待中国通过言词和行动向伊朗领导人发出明确的信号,敦促伊朗必须履行其国际义务。 美中两国还面临着许多其他共同的安全挑战。从阿富汗、巴基斯坦到苏丹--我们已经并将继续讨论我们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关心的问题。继续推进我们的安全对话与合作是迎接这些挑战的最可靠的途径。 经济问题无疑是我们两国日益加强合作特别强调的重点。我们正携手努力促进强劲、可持续且平衡的经济增长并推行自由和公平的贸易。 我们两国的贸易和投资正在两国间双向迅速发展,为两国创造就业机会和经济机会。 我们常听说中国向美国出口产品,但去年美国国内公司向中国出口了价值1,100亿美元的商品和服务,维持了美国成千上万的工作岗位。希望美国人民和中国人民日益认识到,促进这一交流符合我们两国的共同利益。 一个更繁荣的中国将意味着对美国制造的商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意味着美国国内就业机会增多。因此,我们希望你们繁荣,这不是因为出于某种崇高的目的;中国继续繁荣,符合我们自身的利益。 每一天都显而易见的是,作为世界两个最大经济体,随着投资和商务日益密切,你们所做的关系到我们,关系到美国人民。我们所做的关系到你们,关系到中国人民。简言之,我们任何一方的成功,对彼此利益攸关。 美国的财政政策保持在长期可持续的轨道上,不仅对美国,而且对中国、中国经济具有重要意义;同样,中国经济按第12个五年计划的要求,向更多地依赖国内消费需求转型,不仅对中国,而且对美国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领导人曾对我所说,这个五年计划将要求他们采取一些措施,其中包括继续努力实现更灵活的汇率。这符合中国的利益,同时也完全符合美国的利益。 在目前全球经济动荡的时期,我们更应该共同采取艰难但必要的措施,并与我们的20国集团伙伴一道,继续维持全球复苏,创造就业机会和繁荣。我们作为全世界两个最大的发动机,能够做到这一点。今年5月,我在华盛顿每年一度的战略与经济对话(SED)开幕式上表示,“就全世界大部分的紧迫挑战而言,如果没有美中两国参与,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就比较低,这已是不言而喻的事实。” 然而,即便是在我们合作之际,美中两国仍还将相互竞争,竞争是有益的。我们将在全球政治和全球经济领域进行竞争。这也是全球政治与经济的一大特点。这也是人类的本性,通过互相观察了解如何适应形势,争取最好的成绩,这对我们双方都很有益。真正的竞争促使公司,我们的公司和我们的人民更趋完善。我们应该放弃零和游戏的错误理念,不能认为一国取得的一切成就意味着另一国的损失。事实并非如此。 因此,毫无疑问,美国不但欢迎这种良性竞争,而且竞争是我们的社会和我们的经济体制根本结构的组成部分。尽管我可能有点偏向,但我对美国人民在一个公平竞争环境中与世界上任何国家和任何民族竞争的能力抱有绝对的信心。 但要使这种竞争给我们双方都带来利益,竞争就必须是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中进行,要有明确的、对所有国家都公平与一视同仁的规则。虽然美国和中国正在努力争取达到这点,但我们仍然面临着在对方国家里从事商务的障碍。正因为如此,我在这次行程中承认美国应采取措施,使中国商务人员能够更方便地获得赴美国旅行签证。签证花费时间太长。这不符合我们的利益。 虽然我们还在进行——这也是为什么奥巴马总统刚一就职便下令,几十年来第一次下令—— 我们正在进行我国出口管制制度的总体改革。我们已经向中国开放了旨在完全用于民用目的的数千种过去不允许出口的新产品,其中有些需获得许可证,有些则不需要。还有成千上万种更多的产品很快将获得出口许可。 这是我们出口政策的一项重大变化,是对美国某些人的意见的否定。他们认为,我们不应该出口那一类技术——供中国民用。我们不同意这种看法,我们正在改革。 但也正因为如此,一些情况令我们不安:美国的投资者在中国的许多行业中被禁止拥有自己的独资公司和独资分公司;在另一些行业,在其他行业完全被排斥在竞争之外;还有一些世界其他主要经济体不曾强加于我们或其他任何人的、范围如此之广的种种限制。正因为如此,我们积极要求中国官员保护知识产权。我们欢迎中国国务院最近的保护知识产权运动,这是胡锦涛主席访问美国时作出的一项承诺,他在履行这一承诺。但这项努力必须得到加强和延伸。 根据国际贸易委员会(International Trade Commissiom)的统计,美国企业因盗版商品和服务每年损失480亿美元和数万个工作岗位。这些保护——知识产权的保护不仅有利于美国和美国工人、美国公司,而且我认为也有利于中国的公司企业,因为他们会越来越力争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你们在这所优异的大学求学。保护知识产权十分符合你们的利益,因为你们中的一些人将成为未来的艺术家、未来的娱乐界人员、未来的发明家,将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有市场。但如果那一切可以廉价地获取和剽窃,凭什么还会有人向你们购买同样的服务呢? 美国对全球安全,自由贸易和经济上公平的关注是长期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我们帮助建立了一个国际体系,它促进和平与稳定,使所有国家有机会分享全球繁荣,并制定保护所有公民基本人权的规则。 在我看来,中国的巨大进步可归功于中国人民的勤劳与智慧及其领导人的能力。但我谨要指出,一个促进稳定与繁荣、使所有国家能够发展提高的国际架构使这个成就成为可能。我知道,许多中国人、你们学生中可能有许多人相信,你们的国家将继续走向更加繁荣。我同样认为是这样。这是我的看法、我的预测。但我同时知道,你们当中有些人对美国未来的前景持怀疑态度。 因此,我希望指出,我尊重但不同意这种见解,让我解释一下为什么你们不必忧虑。我将提供一些背景信息,以便你们了解为什么美国人民也对自己的未来抱有信心。今天,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远远超过任何其他国家,国内生产总值(GDP)近15万亿美元,大约相当于排在第二位的中国的两倍半;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7万多美元,是中国的11倍。我了解到有些中国人担心投资美国资产的安全。请理解,没有谁比我们更关心这种状况,因为美国人持有我们全部金融资产的87%以及我们全部国债的69%,而中国持有我们的金融资产和国债比例分别为1%和8%。 所以我们的利益不仅在于保护中国的投资,保护投资还关系到我们的总体利益。另外,美国从来没有违约——将来也永远不会违约。 我对我国经济的基本面也有信心。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习副主席讲得非常好。前天我们会见中美商界领袖时,他说:“美国经济极富韧性,且有很强的自我修复能力。”他说得对。我相信,在未来的经济竞争中,我们的准备甚至胜过以往。在20世纪,衡量国家财富的主要尺度是自然资源的丰裕程度、国土幅员、人口规模和军事力量。但我认为在21世纪,一个国家的真正财富在于国民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开发的技术不仅催生新产品,而且能够创造和唤起全新的产业。美国的创新能力与生俱来。从一开始,它就是我们遗传基因的一部分。它使一代又一代美国人构想出改变世界的创意——从轧棉机到飞机,从微芯片到互联网,再如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福特(Ford)、微软(Microsoft)和谷歌(Google)等世界领先的公司。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 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成就,不是因为美国人具有种独一无二的特质。很难界定美国人是什么样的人。简言之,50%的美国人口——不足50%的人口是欧洲人后裔。所以我们的国民具有难以置信的多样性。这是我们实力的一部分,也是美国人民无穷创造力的一部分。不过也有其他原因——我们的政治经济体制和我们教育孩子的方式具有经久不衰的力量。这种体制欢迎来自全球各地的移民,让我们的国家更加丰富多彩,为我们多元的跨种族社会增添活力。我还想指出,我们现在仍是世界第一的移民目的地。人们通常不会寻求迁移到衰落中的国家。 这种体制训练学生不仅学习和接受传统知识,而且挑战传统知识,挑战他们的教授,挑战他们听到的观点,鼓励个人思考和创新;这种体制不仅容许自由表达和积极辩论,包括公民和政府之间的辩论,而且赞赏和促进这种交流;这种体制的法律保护私有财产,提供可预期的投资环境,确保穷人和富人都承担责任;这种体制的大学依然是世界各地学者的最终目的地——当然,你们的学校也是一所了不起的大学。去年有13万多名中国学生就读我们的大学。我们希望这个数字进一步增加。 中国选择了非常不同的经济和政治道路迈向繁荣,增强了自由市场体系的某些方面,同时抵制政治上的开放,保持国家对经济事务的深度干预。这是你们做出的决定。 我们双方选择的路径的最大差异大概是我们对于什么是人权的认识。我认识到,在今天在坐的许多人看来,我们倡导人权的行动往好处说是多管闲事,往坏处说是侵犯你们的主权。我想直率地对大家说,这不是我们的意图。是的,对于美国人来说,我们的民主有明显的道义成分。我们也关注我们自己没有做好的地方。这种关注反映了美国人民的本质。然而,奥巴马总统和我也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待保护人权和自由。保护中国在国际承诺和自己的宪法中阐明的那些自由——我们将之视为中国成功崛起的一个关键方面,也是中国持续增长和繁荣的一个关键方面。我知道,在中国有人认为扩大自由会破坏社会稳定,从而威胁经济发展。我不想假装知道答案,但我相信历史证明情况是相反的——从长远来看,更加开放是稳定的来源和实力的象征,最有利繁荣的情况是政府既鼓励自由创业又鼓励自由交流观点,自由使人民能够充分发挥潜能。缺乏自由则会产生社会动荡。 开放、思想的自由交流、自由企业以及各方面的自由等等,在我看来都是美国现在成为世界历史上最富有国家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我国工人位于生产率最高的行列;正因为如此,我国发明家和创业者拥有的专利比世界上任何其他国家都多;正因为如此,我们正在对我们国力的根本源泉--教育、基础设施和创新进行再投资;正因为如此,奥巴马总统和我如此坚定地相信,美国将与以往经济危机时期一样,一如既往经受当前经济风暴的考验而变得更为强大;正因为如此,没有任何理由中国不能挖掘同样的力量源泉。 在共同向前进的道路上定会经历很多成长的烦恼。我在一开始就说过,仅在我首次访华以来的30多年时间里,你们就已取得了令人难以置信的进步。我在成都就可以看到这一点,这个城市为成为创新经济的主要角色走在最前列。人们可以感觉到这一点。从你们一些学生的眼神中可以看到这一点。 看一看在场的听众,你们中有一些人将成为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新的开拓者,在历史上留下你们的印记。就像美国苹果公司(Apple)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Steve Jobs)等人那样,你们也有这样的能力和潜力,我相信你们中间的一些人会有这样的成就。 我还感到骄傲的是,有160多家《财富》世界500强公司(Fortune 500)在成都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经营活动,包括因特尔(Intel)、戴尔(Dell)和甲骨文(Oracle)等开拓性的美国企业。美中关系在过去30年中取得了极大的改善。为了巩固这一坚实的伙伴关系,我们必须超越我们每天都在为之努力的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紧密关系,将各级政府以及教室和实验室、体育场和会议室都包括进来。 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发起了“十万人留学中国计划”(100,000 Strong Initiative),增加每年留学中国的美国学生人数,并保持了相当多的和平队(Peace Corps)人数。今天在这里有多少和平队志愿者?请你们举手。我们爱你们。欢迎。欢迎。(掌声) 去年,80多万中国人和200万美国人去对方国家生活、工作、学习和探索新的地方。就我个人来说,我通过我年轻的外甥女的经历看到了这种交流的价值。她在哈佛大学(Harvard)学习普通话,后又在北京学习了一年,提高她的中文语言技能,最后到我国财政部从事美中关系方面的工作。你们中有成千上万的人会像她那样,为巩固两国关系,消除误解,建立关于我们两国的意图和运行的学社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人民之间的纽带是我们新兴伙伴关系的生命力。归根结底,作为大国和全球要角,美国和中国面临了许多相同的挑战,也分担了许多同样的责任。我们越是互相合作,我们的人民就越能从中受益──我之前说过,这似乎有些沙文主义,但是全世界也能因我们的合作获得更多的利益。 奥巴马总统和我将继续从事这项重要事业,今后使这个伙伴关系更积极、更合作和更全面。我希望我的访问能朝着这些目标并为加强相互联系迈进一步。 我今天很荣幸来到此地,感谢你们大家。更重要的,我谢谢你们花时间聆听。在得到贵校校长许可的情况下──他们告诉我已经没有时间了,可是我从来不想在没有至少回答几个问题之前离开一所大学。所以我希望能够让我回答听众的几个问题。你允许吗,校长先生?是否可以? 好的。谢谢你。 你们可以看到,作为副总统,我总是习惯先向总统(校长)请示。(笑声。)我很高兴回答几个问题。如果我花太多时间,我的工作人员会生气的。现在请提问,我想两边走道应该都有麦克风。我──我这里太亮,看不清楚。 (回答问题部分) (关于美国削减赤字的措施) 副总统: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多家评级机构中有一家把我们的信贷评级从AAA下调了一级。这件事造成了一些困扰,对我们来说是个麻烦,我们不得不应对。 我们的财政确实有赤字,奥巴马总统请我主持一个委员会来努力管理这项赤字。我们取得了一些重大进展,但还没有取得我们本应取得和即将取得的进展。最根本的是,我们必须调整我国经济中的两个要素。一个是我们所说的“福利计划”(entitlement programs),特别是在联邦老年医保计划(Medicare)方面向美国人民作出的长期承诺。该计划是我们为老年人提供的医疗保障,也就是年满65岁即可享受的医疗保险。 如果不进行某些改变,该计划将无法持续,主要原因是我们曾经有过一个所谓的“婴儿潮” (baby boom),这一时期出生的人有4,000万,我知道对中国人来说这不算多,没什么大不了。(笑声)但是,如果联邦老年医保计划的受益者再增加4,000万人,就会入不敷出,因此必须对该计划作出改变。 要实现这些变革并不难,共和党和民主党的主要领导人以及奥巴马政府之间曾经达成一个初步协议。但共和党内部现在有一群嗓门很大的人,他们要求作出另外的改变,因此这项交易在最后关头夭折了。 我们最后做到的是建立了一个框架,在这个框架内我们决定把今后10年的赤字初步削减1.2万亿美元。我们还成立了一个参议员小组,该小组必须提出另外削减1.2万亿至1.7万亿美元的计划,否则明年一月削减自动生效,以省下这笔钱。因此,缩减开支的目的一定会达到。但正如我通过与你们的一些领导人谈话所了解到的,你们在中国也有类似的担忧。你们缺乏社会保障网。你们一直实行一个家庭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我完全理解这一政策,也不会在这里指手划脚。但这种政策的结果是,一个赚取工薪的人将要照料四个退休的老人。这也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状况。 所以,我希望我们能够对这个问题采取行动——与你们面临的问题相比,我们的问题相对容易解决——或许我们可以共同探索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但与此同时,担心我们作为一个非常大型的经济不会保持对人们投资的承诺——在你们的情况下有高达1.7万亿美元——是不需要的。我们不能不——我们不能不兑现承诺。 这也就是为什么有意思的是,就国债发行而言,在降级后的最初四天里,其实有比过去更多的人来购买我们的国库券。而且需求之大,这些债券的利息率还降低了。所以显然,世界其他地方没有认为我们将要不行了。如果全世界认为,天哪,他们被降级了,他们即将无法还债了,那么美国就不会被视为是全世界最安全的投资之地。我们仍然是——尽管我们有种种经济困难——就投资而言,我们仍然是全世界最最保险的地方。 所以说——但是,我们的确必须解决赤字问题。我们会解决它,这也将是2012年选举的焦点。美国人民将对此发出他们的声音。 还有最后一点。我们两国都要在2012年经历政治更迭期。我认为,我们都非常有必要认识到各国在这一转换时期时具有的政治敏感。但我有信心,我们将由此而变得更加强大,你们也一样。但我绝对不是说——请新闻界不要将此解读为拜登说在美国1.7万亿的投资没什么了不得的;如果你是中国人,这是了不得的。(笑声)但是作为我们的金融手段而言,它不是了不得的,它是很小的一部分,所以中国人民应该安心。如果要让我们无法兑现中国的债务,那我们必须首先要让千百万美国人失望,他们是85%国债的债权人。仅纯粹从政治角度而言,没有任何政治人物想这样做。(笑声)你们是安全的。(掌声) (关于演 讲 能力及其对双边关系的作用) 副总统: 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来整理一下思绪,以便尽量简要地作出回答。对于演讲者来说,远比演讲技巧有价值的一点是真诚。我说这句话的时候就是真诚的。(笑声)在世界历史上有一些享有盛名的演说家其实是江湖骗子。因此,在听一位领导人演说时,最重要的不是看其能否侃侃而谈或其言辞是否文采飞扬,而在于你是否认为演讲人在讲话时态度诚恳。 其次,你夸奖我是一位很有造诣的演说家。我不知道你是否有机会看过在世界各地广泛放映的一个电影,叫做“国王的演说”(The King’s Speech)。如果忽略王室出身和金钱,那个人可能就是我。我从小学到高中甚至大学一直有很严重的口吃。我刻苦练习,站在镜子前面,努力在发音时不把脸扭歪。 我们可以想一想,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人们可以随意开玩笑或取笑的唯一生理缺陷是口吃。如果我有一张残缺变形的脸,你们不会取笑我的脸。但是,如果我站在你们面前,像这样跟跟跟你们讲讲讲话,你们可能会像现在这样——在微笑。可这样做是非常不礼貌的。这样做是非常不礼貌的,因为这是一种严重的生理缺陷。人们往往认为口吃的人很笨,认为他们没什么用处,然而世界上有千千万万聪明善良的人只是由于生理上的障碍不能表达他们的情感。 我跟你们提到这件事是因为我要讲的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言语、交流——表达清楚明白的想法——是达到理解的途径,是我们交换想法的途径,也是我们借以判断一个人是否真实、诚实或真诚的途径。通过人们讲话的方式,我们可以判断他们是开诚布公还是居心叵测。在我38年的职业生涯中——我曾有机会在这38年中与世界各地的领导人会晤——有一点让我感到羞愧。我家境贫寒,30岁——其实是29岁——赢得选举担任公职。我得到了这个机会。有一点总是让我感到羞愧的是——此刻我站在你们面前,内心也感到同样的羞愧——我为不能跟你们讲中文而感到羞愧。我希望——这是真话——我能够说你们的语言,以此向你们表示敬意,正如你们讲我的母语是对我表示尊重。 语言是一种能力,它不仅能够使你站在讲台上用词汇明确地表达你的想法,向同胞们表达你的想法,更令人钦佩的是,它使你能够用其他人的母语表达你的想法,特别是作为世界上未来的企业家、政治家和道德典范。 因此,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我认为最宝贵的资源就是有这样一批人,他们能够用对方的习惯用语、方言乃至遵循对方的语言习惯表达自己,因为归根结底最重要的是互相理解。 最后,我还要说几句。我父亲是个受过高中教育的人。他从来没进过大学——那个时候, 我母亲和任何家人都没进过大学。但我父亲是一个文雅、体面的人——有口才、温文尔雅和体面的人。我父亲总喜欢说这样一句话,或许我最好用这句话结束对大家的讲话,我希望我可以多留一会,——多呆一些时间,我衷心希望我能如此。他常说,乔,唯一比意想之中的冲突更糟的是意想不到的冲突。唯一比意想之中的冲突更糟的是意想不到的冲突。 语言、话语、交流、开放、沟通——这是可以用来减少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意外的冲突的方式。我对你们大家有极大的信心。我真心这样想。你们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了不起的民族。在这所优秀的学校有成千上万的学生,在整个国家有数百万人上大学;有13万中国人上美国大学,有关的事实就是我信心的来源。 相信你们自己。相信你们自己。你们有能力做任何事情,做任何世界上任何人曾经做过的事。你们做得越多,我的孙女和我的重孙女的这一代人都将过得更好。 感谢你们让我有幸来到这里。(掌声。)谢谢大家,多谢。(掌声。) 结束,上午11:30(当地时间)
1145 次阅读|0 个评论
奥巴马总统任期的美中关系目录(2009-2010年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2011-1-17 11:56
奥巴马总统任期的美中关系目录 (2009-2010 年黄安年的博客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7 日发布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论著索引 /2011 年 1 月 17 日发布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1022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中关系图书提要和评论目录(2007-2010年黄安年的博客)
黄安年 2011-1-15 10:30
美中关系图书提要和评论目录 (2007-2010 年黄安年的博客 )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5 日发布 * 国内研究资料和资源共享 ---- 从《从对峙走向缓和》谈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4528) * 美中关系史上的新篇章和启迪 ---- 评王淇主编的《从中立到结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068) * 评新版《追根溯源 ---- 战后美国对华政策的缘起与发展( 1945-1950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069) * 王立新著 : 意识形态与美国外交政策――以 20 世纪美国对华政策为个案的研究》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6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005) * 评罗宣著《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鲁斯与中国》,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697 * 杨生茂《在梦想与现实之间鲁斯与中国》读后感,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09 * 罗宣著《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 鲁斯与中国》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15 * 罗宣著《在梦想与现实之间 -- 鲁斯与中国》提要 ( 二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67156 * 陶文钊、梁碧莹主编《美国与近现代中国》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5083 * 秦珊著《美国威尔逊政府对华政策研究》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3037 * 王立新著《美国对华政策与中国民族主义运动》( 1904-1928 )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0600 * 王立新著《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提要(一),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1003 * 王立新著《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提要(二),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020?? * 关于《美国传教士与晚清中国现代化》博士学位论文的评语( 1995 年),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1257 * 王淇著《从中立到结盟 抗战时期美国对华政策》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1636 * 杨玉圣、辛逸、胡玉坤编《我说美利坚》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2892 * 《从对峙走向缓和 : 冷战时期中美关系再探讨》,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059 * 《冷战后中美关系走向》,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282 * 《高处不胜寒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2543 * 《从沉默中崛起 -- 北美华人华侨的奋斗史》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4735 * 《简明中美关系史》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655 * 《美台关系四十年( 1949-1989 )》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6219 * 刘大年著《美国侵华史》 (1951) 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894 * 《中美关系 100 年》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578 * 《棘手的合作 ---- 中美关系的现状与前瞻》提要,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8584
个人分类: 美国书目提要(07-11)|3133 次阅读|0 个评论
黄安年的博客中有关美中关系的部分博文目录 (2010.1.31—2011.1
黄安年 2011-1-11 21:25
黄安年的博客中有关美中关系的部分博文目录 (2010.1.312011.1.6)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11 日发布 ( 按 : 自 2009 年 11 月中奥巴马访华后不久 , 由于美国在一些方面违背了美中联合声明的承诺 ,2010 年的美中关系不能说是令人满意的。 2011 年 1 月 18 日起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应邀对美国进行具有重要意义的国事访问,中美双方修复合作发展关系 , 于中美两国有利 , 于世界和平有利。下面是笔者在博客上发布的部分相关文章目录。 ) 1, 不容忽视美中关系的逆流 ---- 从美国执意对台军售说起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31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91557 2 ,合作两利 对抗两伤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3 月 3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7608 3 ,中美对胡、奥通话( 4 月 2 日)不同报道重点说明了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08531 4 ,评奥巴马总统核战略调整,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0257 5 ,我看奥巴马总统核安全峰会政治秀的背后,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1770 6 ,再谈奥巴马核峰会秀的背后,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4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12361 7 ,殊途同归 同舟共济中美对话 : 胡锦涛、克林顿国务卿、盖特纳的致辞,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717 8 ,中美同时公布 :2010 年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框架下战略对话成果清单,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727 9 ,有助于中美人文交流的磋商机制,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5 月 2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8728 10 ,评奥巴马《国家安全战略》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6 月 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30983 11, 记住布莱德雷将军的忠告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457 12, 美韩在错误的时间和地点,举行了一场错误的联合军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359 13, 谨防美国插手南中国海争端事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604 14, 奥巴马需要汲取朝鲜战争的教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7 月 28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47888 15, 小议美印、美韩、美越联合军演 , 美俄反恐联合军演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3746 16, 评美国五角大楼发布的中国军力报告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8 月 19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54312 17, 克林顿国务卿发表外交政策讲话 传递那些重要信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11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1850 18, 莫忘 60 年前中美之间的军事较量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9 月 24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66404 19, 抗美援朝战争 60 周年的思考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0 月 2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7081 20, 希拉里 夏威夷讲话显示美国对外政策重心转向亚洲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3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79909 21 ,浅议负起责任领导世界,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240 22 ,评越说越神的造势 : 中美两个超级大国你准备好了吗?,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670 23, 奥巴马念念不忘 自由和倒墙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850 24, 围堵还是制衡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2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104 25, 评奥巴马总统的朝鲜战争 不是平手,而是胜利 的雷语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4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624 26, 美国要介入还是邀美国介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15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3882 27, 北约新战略和美国全球战略东移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21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85953 28, 麦克阿瑟的下场提醒奥巴马和美国军方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7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127 29 ,胡锦涛、奥巴马通电话说了什么 ?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1094 30, 谨防东北亚军事同盟的扩军备战道路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2 月 2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97520 31, 美国绝不甘当老二和美国极力封堵老二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4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0834 32, 美国衰落论的老话题和新挑战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1 年 1 月 6 日发布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01541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124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发布2002-2004年小布什政府时期的美中关系目录索引(编
黄安年 2010-11-8 07:35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399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术交流网发布2002-2004年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中关系目录索引(编
黄安年 2010-11-7 08:26
学术交流网发布 2002-2004 年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中关系 目录索引 ( 编号 2777-2790)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1 月 7 日发布 自 10 月 7 日起分类发布学术交流网 2002-2004 年中国美国问题论文和资料总目,总目的编序和笔者发布的 2007-2009 年中国美国问题博文相对应,便于自己和有兴趣的网友查阅。 2777 里根政府时期的美中关系 2777-W200401 邓小平 (Deng Xiaoping): 邓小平在会见美国总统里根时的谈话(1984 . 4) / 《人民日报》 /2002 年 11 月 1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7 日转发 2777-W200402 《复旦》校刊 (Fudan xiaokan): 但愿我们一路顺风! -- 记里根总统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 《复旦》校刊 /1984 年 5 月 1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7 日转发 2777-W200403 吕宁思 (Lv Ningsi) 、何亮亮 (He Liangliang): 里根反苏战略对中国是否有效? / 凤凰卫视中文台 / 时事开讲 /2004 年 6 月 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14 日转发 2777-W200404 玛 雅 (Maya)( 记者 ): 中美恩怨中的里根 / 凤凰周刊 / 总第 151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25 日转发 2778 布什政府冷战后时期的美中关系 2778.1 冷战后时期的美中关系 2778.1-W200301 康原 (Kong Yuan): 美国之音专访苏葆立 / 谈他的新书《天安门事件后的美中关系》 (A)/ 美国之音 ; 华夏文摘 /2003 年 10 月 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0 月 5 日转发 2778.1-W200302 康原 (Kong Yuan): 美国之音专访 / 谈他的新书《天安门事件后的美中关系》 (B), 康原 文 , 发表 : 美国之音 ; 华夏文摘 /2003 年 10 月 3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0 月 5 日转发 2778.1-W200303 美国之音中文部 (Meiguozhiyin Zhongwenbu): 柯白博士回忆美中关系( A ) / 美国之音 /2002 年 7 月 24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2 日转发 2778.1-W200304 美国之音中文部 (Meiguozhiyin Zhongwenbu)4 柯白博士回忆美中关系( B ) / 美国之音 /2002 年 7 月 24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2 日转发 2778.1-W200305 钱其琛 (Qian Qishen): 钱其琛回忆中美打破六四坚冰 / 早报网 /2003 年 11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1 月 5 日转发 2778.1-W200306 世界知识 (Shijie Zhishi): 专题讨论:中美关系此时此刻 (A)/ 世界知识 /2003 年第 24 期( 2003 年 12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21 日转发 2778.1-W200307 世界知识 (Shijie Zhishi): 专题讨论:中美关系此时此刻 (B)/ 世界知识 /2003 年 第 24 期( 2003 年 12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21 日转发 2778.1-W200308 王军(记者) : 背景资料:近年中美两国高层交往大事记 / 新华网; 2003 年 12 月 8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8 日转发 2778.1-W200309 王晓德 (Wang Xiaode):1989 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一) / 透视美国;史学评论网 /2003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310 王晓德 (Wang Xiaode): 1989 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二) / 透视美国;史学评论网 /2003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311 王晓德 (Wang Xiaode): 1989 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三) / 透视美国;史学评论网 /2003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312 王晓德 (Wang Xiaode): 1989 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四 A ) / 透视美国;史学评论网 /2003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313 王晓德 (Wang Xiaode): 1989 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四 B ) / 透视美国;史学评论网 /2003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314 王晓德 (Wang Xiaode): 1989 年以来中国的美国外交史研究(五) / 透视美国;史学评论网 /2003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3 年 12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315 萧洵 (Xiao Xun) 报道 : 专家评美中关系现状 / 美国之音 /2003 年 12 月 19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21 日转发 2778.1-W200316 新华网 (XinhuaWang): 中国政府对美政策 / 新华网 /2003 年 12 月 6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2 月 9 日转发 2778.1-W200401 李国友 (Li Guotyou): 对中美关系下一个高度的探索( A ) / 美国研究 /1989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402 李国友 (Li Guotyou): 对中美关系下一个高度的探索( B ) / 美国研究 /1989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27 日转发 2778.1-W200403 孟娜 (Meng Na)( 记者 ): 美国前总统布什 : 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亚洲非常重要 / 新华网海南频道 /2004 年 04 月 2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25 日转发 2778.1-W200404 钱其琛 (Qian Qichen): 钱其琛回忆录揭秘 --- 六四制裁老布殊求小邓谅解 / 《外交十年》;文学城 /2004 年 02 月 16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2 月 19 日转发 2778.2 布什总统访华 2779 克林顿政府时期的美中关系 2779.1 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走向 2779.2 克林顿政府第一任期的中美关系 2779.3 克林顿政府第二任期的中美关系 2779.4 克林顿、江泽民会晤 2779.5 江泽民访美 2779.6 克林顿访华 2779.6 克林顿 (Kelindun): 克林顿在清华就艾滋病等问题发表演讲 ( 实录 )/ 新浪科技 ; 新华网 /2003 年 11 月 10 日转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1 月 11 日转发 2799.7 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 2799.8 克林顿总统访华后的美中关系 2799.9 美国导弹轰炸我驻南使馆 2779.9-W200401 BBC 中文网 (BBC) 转 : 克林顿谈中国使馆被炸事件 / 世纪中国 /2004 年 6 月 23 日转发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25 日转发 2779.9-W200402 国际先驱导报 (Guoji Xianqudaobao): 馆难五年 前驻南大使首次公开炸馆详情 / 新华网 /2004 年 05 月 07 日转自国际先驱导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5 月 9 日转发 2779.9-W200403 国际先驱导报 (Guoji Xianqudaobao): 李登辉访美、炸馆事件 考验中美的 5 个严峻时刻 / 国际先驱导报 /2004 年 02 月 04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3 月 30 日转发 2779.10 2000 年的美中关系 2780 美中关系中的台湾问题( 21 世纪前) 2780.1 美中关系中的台湾问题目录索引 2780.1-W200401 美国参考 (Mwiguo Canka0): 美国参考美中关系:台湾问题目录 / 美国参考 /2004 年 12 月 25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12 月 26 日转发 2780.1-W200402 美国参考 (Meiguo Cnakao): 美国参考 2003 年美中关系 : 台湾问题总目录 / 美国参考 /2004 年 1 月 4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索引 /2004 年 1 月 6 日转发 2780.1-W200403 早报网 (Zaobaowang): 早报网有关台湾问题新闻与评论目录 (1999.7.11-1999.8.1)/ 早报网 /1999 年 8 月 2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11 日转发 2780.1-W200404 早报网 (Zaobaowang): 早报网有关台湾问题新闻与评论目录 (2000.1.1-2000.3.31) ( A ) , 早报网文 , 发表 : 早报网 /2000 年 4 月 1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11 日转发 2780.1-W200405 早报网 (Zaobaowang): 早报网有关台湾问题新闻与评论目录 (2000.1.1-2000.3.31) ( B ) , 早报网文 , 发表 : 早报网 /2000 年 4 月 1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11 日转发 2780.1-W200406 早报网 (Zaobaowang): 早报网有关台湾问题新闻与评论目录 (2000.4.1-2000.4.15), 早报网文 , 发表 : 早报网 /2000 年 4 月 16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11 日转发 2780.1-W200407 早报网 (Zaobaowang): 早报网有关台湾问题新闻与评论目录 (2000.4.16-2000.5.19) ( A ) , 早报网文 , 发表 : 早报网 /2000 年 4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中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2 月 11 日转发 2780.1-W200408 早报网 (Zaobaowang): 早报网有关台湾问题新闻与评论目录 (2000.4.16-2000.5.19) ( B ) , 早报网文 发表 : 早报网 /2000 2781 美中关系中的台湾问题概述 2782 美国对台政策演变 2782-W200301 亚当埃雷利 (Yadang. Aileili)( 美国国务院代理发言人 ): 美国重申支持台湾民主和坚持一个中国的政策 / 美国参考 /2003 年 10 月 20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0 月 23 日转发 2783 50 年代的台海危机 2783-W200201 戴超武 (Dai Chaowu)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 美国历史学家与五十年代台湾海峡危机(一)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8 年第 4 、第 5 期;史学评论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04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7 日转发 2783-W200202 戴超武 (Dai Chaowu)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 美国历史学家与五十年代台湾海峡危机(二)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8 年第 4 、第 5 期;史学评论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04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7 日转发 2783-W200203 戴超武 (Dai Chaowu)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 美国历史学家与五十年代台湾海峡危机(三)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8 年第 4 、第 5 期;史学评论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04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7 日转发 2783-W200204 戴超武 (Dai Chaowu)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 美国历史学家与五十年代台湾海峡危机(四)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8 年第 4 、第 5 期;史学评论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04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7 日转发 2783-W200205 戴超武 (Dai Chaowu) (南京国际关系学院) : 美国历史学家与五十年代台湾海峡危机(五) / 《当代中国史研究》 /1998 年第 4 、第 5 期;史学评论网 / 史学评论 2002 年 10 月 04 日,转发;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2 年 10 月 7 日转发 2783-W200401 邓蜀生 (Deng Shusheng): 尘埃落定 话当年 -- 资中筠论杜鲁门对华政策新著读后 / 美国研究 /1988 年第 3 期;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12 日转发 2783-W200402 何迪 (He Di): 台海危机 和中国对金门、马祖政策的形成( A1 ) / 美国研究 /1988 年第 3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12 日转发 2783-W200403 何迪 (He Di): 台海危机 和中国对金门、马祖政策的形成( A2 ) / 美国研究 /1988 年第 3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12 日转发 2783-W200404 何迪 (He Di): 台海危机 和中国对金门、马祖政策的形成( B ) / 美国研究 /1988 年第 3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评论 /2004 年 4 月 12 日转发 2783-W200405 贾庆国 (Jia Qingguo):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经过( A ) / 美国研究 /1989 年第 1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4 年 4 月 26 日转发 2783-W200406 贾庆国 (Jia Qingguo): 美台《共同防御条约》的缔结经过( B ) / 美国研究 /1989 年第 1 期 ; 学术交流网 / 美国问题研究 /2004 年 4 月 26 日转发 2783-W200407 赵学功 (Zhao Xuegong): 核武器与美国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政策( A )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2783-W200408 赵学功 (Zhao Xuegong): 核武器与美国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政策( B )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2783-W200409 赵学功 (Zhao Xuegong): 核武器与美国对第一次台湾海峡危机的政策( C ) / 《美国研究》 2004 年第 2 期;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18 日转发 2784 美国与台湾关系法 2785 美国对台军售问题 2785-W200301 孔泉 (Kong Quan): 外交部就美称中国每年增加针对台短程导弹等答问 / 外交部网站;新华网 /2003 年 9 月 11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9 月 13 日转发 2786 冷战后美国的台湾政策 2786-W200401 李世华( Li Shihua) 、 里光年 Li Guanghua) (吉林大学马列主义教研部):论冷战后美国对华政策与台湾问题 , 文 , 发表:果戈网 /2004 年 4 月 6 日转;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8 日转发   2787 1996 年美国台海危机 2787-W200401 凤凰卫视 (Fenghuang Weishi): 克林顿回忆九六年台海危机 指大陆「太过分」 / 凤凰卫视 /2004 年 06 月 27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6 月 28 日转发 2787-W200402 新闻晚报 (Xinwen Wabbao): 中美交锋 --1996 年台海危机的内幕回首 (A)/ 文学城 /2004 年 04 月 02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4 日转发 2787-W200403 新闻晚报 (Xinwen Wabbao): 中美交锋 --1996 年台海危机的内幕回首 (B)/ 文学城 /2004 年 04 月 02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4 日转发 2787-W200404 新闻晚报 (Xinwen Wabbao): 中美交锋 --1996 年台海危机的内幕回首 (C)/ 文学城 /2004 年 04 月 02 日 ; 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4 日转发 2788 美国和蒋氏王朝 2789 美国和李登辉 2789-W200301 钱其琛 (Qian Qishen): 钱其琛回忆李登辉访美风波 / 早报网 /2003 年 11 月 4 日;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3 年 11 月 6 日转发 2789-W200401 韩德强 (Han Deqiang): 美国是怎样制造和支持两国论的? (A)/ 中国教育 / 华夏论坛;中国学术城 /2004 年 3 月 30 日转;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8 日转发   2789-W200402 韩德强 (Han Deqiang): 美国是怎样制造和支持两国论的? (B)/ 中国教育 / 华夏论坛;中国学术城 /2004 年 3 月 30 日转;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8 日转发   2789-W200403 韩德强 (Han Deqiang): 美国是怎样制造和支持两国论的? (C)/ 中国教育 / 华夏论坛;中国学术城 /2004 年 3 月 30 日转;学术交流网 / 美中关系评论 /2004 年 4 月 8 日转发   2790 美日防卫合作新指针和台湾问题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745 次阅读|0 个评论
“谁也离不开谁” —美中绿色能源关系白皮书
lujiangxiao 2010-5-22 23:04
美国彭博公司(Bloomberg)刚刚发表的关于美中绿色能源关系的白皮书用了一个挺怪的名字,Joinedatthehip.直译是联体双婴,意译就是谁也离不开谁的意思。 文章开宗明义地说,美中关系是现今世界最重要的双边关系,而世界未来新能源的政策,技术发展,制造,和贸易等等问题给这个双边关系添上了新的一层意义。 经常有人故意描绘出两国间的竞争,比如说中国是出口方面的赢家,美国是制造业的败将等等。可是实际上,中国造的太阳能设备上常有美国零件,美国造的风机上也常用中国造的零件,因此两方的关系实际上是互相依赖,谁也离不开谁。 在今后的十年内,中国的能源需求将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因此必须开足马力,利用所有的能源来保证经济增长。而美国呢,绿色能源则是一种选择,用以代替已有旧能源并作为一个技术领先的方向。 中国在过去三年中制造绿色能源设备的增长速度呈现白热化。在风能方面,国家采取了十分优惠的风电并网收购价,使建造风电场遍地开花,到2009年,中国风电装机容量已经达到140亿瓦,超过美国的100亿瓦。在太阳能方面,中国政府在世界经济疲软的2009年出台了金太阳计划,旨在执电池板制造之牛耳。 在2010年,中美两国在风能电机制造业上占世界需要的65%。其中美国占12%,中国占39%。在光电池板制造方面,中美两国占世界需要的14%(疑为54%之误)。美国占9%而中国占43%。 中国造的太阳电池板已经成功登陆美国,到2010年第一季度,在加利福尼亚的市场上已经占到42%左右。可是风机登陆美国却还是任重道远,至少要等到2013。可是,中国风机一旦成功登陆,必将对市场造成巨大影响。 在太阳能电池板的技术革新方面,美国比中国更快,在今后六年内已经投入至少37亿美元用于研发。但中国公司在研发上投钱较少。两国公认下一个太阳能板的技术革命将在美国而非中国诞生。 实际上产品销售并不应该是两国贸易关系的主要焦点,比如,即使美国的风电场全部使用中国制造的普通3百万瓦风机,美国方面也至少能得到44%的利润。在太阳能方面,在美国建厂和安装中国造的电池板已经是美国公司非常有利可图的行业。 美中两国都想搞贸易保护。中国前几年有国内建厂买国货优先的政策,但最近已经取消。美国也在考虑实施所谓买美国货(BuyAmerican)给与补贴的政策。这些贸易保护政策实际上对两国都有害,同时还会减慢绿色能源工业的发展速度,会使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目标更难达到。 总而言之,在美中绿色能源双边关系上只着眼于贸易上的输赢象是检芝麻丢西瓜,忽略了由于共同发展带来的廉价,高效技术的双赢局面。实际上,两国以及世界都在盼望通过美中能联手来达到一个崇高目的,这就是实现使绿色能源的成本低于传统能源。 全文26页,在 http://www.commodities-now.com/component/attachments/download/210.html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334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中关系专题博文目录(2007-2009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 2010-1-13 15:30
美中关系专题博文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10 年 1 月 13 日发布 笔者编撰的美国问题博文目录 (2007-2009 年黄安年博客 ) 分 1 历史、 2 内政外交和司法、 3 社会、 4 经济、 5 科技、 6 军事、 7 文化、 8 教育、 9 地理等九个部分,各个部分又分子目和细目总共有一千多项。 现在发表的是美中关系专题博文目录,有关美中经济和文化教育关系专题不在此列。 本专题既有美中关系的历史回顾,美中关系正常化进程的思考,也有对奥巴马访华的评论和美中关系未来的展望。 2710 美中关系史 *20 世纪三位美国总统改善中美关系的战略抉择( 1999 年),黄安年博客, 2007 年 8 月 13 日 2720 中国人与美洲的发现 * 美洲的发现和古代中国 , 《美国的崛起》 ,1992 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5103) 2740 近代中美关系 1. * 近代中美之间的平等和不平等关系( 1999 年),黄安年博客, 2007 年 8 月 14 日 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959 * 就马沙利纲领答赵辉兵先生,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3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973 ) * 太平洋国家和亚洲移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452 * 小议乔治华盛顿和中国皇后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593) 2771 1972 年以来美中关系概述 * 旧文重温 : 从认识到到承认 ---- 中美《上海公报》和《建交公报》中的不同表述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13787) * 究竟是承认还是认识到?就中美上海公报中的一个史实问题答罗志田先生 黄安年文 发表 : 《学术界》 2002 年第 5 期;《美国史研究与学术创新刘绪贻教授九十华诞祝贺集》( 2003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5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608 ) 2774 1979 年美中建交公报 * 美国刊载美中关系在 30 年合作中发展照片 ,黄安年的博客转自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2008 年 12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2062 ) 2793.6 小布什第二任政府对台独的立场 * 是谁误读基廷暂停对台军售讲话,吕宁思还是丘震海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7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32723) 2793.8 中国人权问题 * 美国国务院网站公开发表鼓吹和平抗议奥运圣火传递活动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90) * 美国国务院网站上的一篇报道中没有和平抵制的文字吗?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512) 2794 奥巴马总统时期的中美关系 * 奥巴马最先与 9 国领导人通话 中国并不在其中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871 ) * 关注奥巴马的对华政策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5972 ) * 重视胡锦涛同奥巴马首次通话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006 ) * 奥巴马与中国领导人通话外交所想到的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1 月 1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46117 ) * 希拉里来华试探和美海军在华测试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766) * 美国间谍船不在我近海活动 , 才能确保不会再次发生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3 月 1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9820) * 罕见的美国国务卿和财政部长联名倡导与中国合作共赢战略 , 黄安年按语 希拉里克林顿、蒂莫西盖特纳文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翻译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7 月 2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46308) * 奥巴马亚洲行前美国国务院抛出《美国参考 1113 》传递什么信号?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3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0772 ) * 奥巴马东京演讲传递什么信息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5 日( 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113 ) * 美国国务院突出报道中美三个领域的交流,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9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077 ) * 美国 2009 版《国家情报战略》传递什么信息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81506 ) 2794.1 奥巴马总统访华 (2009.11.15-17) *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上海与中国青年对话 (2009 年 11 月 16 日 ), 转发新华网文字直播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425) * 奥巴马总统在上海与大学生直接对话(全文)( 2009 年 11 月 16 日)(美国国务院信息局中文稿) , 奥巴马讲话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677) * 《中美联合声明》( 2009 年 11 月 17 日)转发新华网中文稿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715) * 小议乔治华盛顿和中国皇后号,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593 ) * 中美联合声明中美方不提与台湾关系法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847) * 奥巴马总统在北京联合记者会上的讲话( 2009.11.17 )(美国官方译本) , 转发奥巴马讲话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855) * 奥巴马上海行 ( 幻灯片 )(2009 年 11 月 15-16 日 ),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18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1954) * 美国与中国就两国关系发表联合声明( 2009.11.17 )(美国国务院中文版) , 转美国国务院中文版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407) * 《中美联合声明》( 2009 年 11 月 17 日)两个中文版对比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0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430) * 读《华盛顿观察》周刊上关于奥巴亚洲行的评论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1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2670) * 奥巴马总统故宫游( 2009-11-17 )幻灯片,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9 年 11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703 ) * 奥巴马总统专车亮相京城幻灯片 , 黄安年文 许令仪供图 ,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1 月 2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3848 ) * 美中关系像一辆过山车? ---- 评美国驻华大使讲话,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76239 ) 2797 美国华人、华侨和华工 * 在旧金山参加南京祭,悼念受害同胞活动 ( 补充版 )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3 月 15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07) * 竞选联邦众议员赞助性聚餐会 , 黄安年的博客 , 2007 年 3 月 1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636) * 中国和美国的月亮一样圆 , 黄安年的博客 ,2007 年 9 月 14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7328) 2798.1 西藏问题 * 关注胡锦涛、布什 3 26 通话中的西藏话题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294) * 美国政府粗暴干涉中国西藏内政的又一铁证 ,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4 月 2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0314) 2799 中美关系的未来 * 中美关系未来三十年遐想 ,黄安年的博客, 2008 年 12 月 17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51611 ) * 中美关系未来三十年遐想(《美国史研究通讯》版) ,美国史研究通讯, 2008 年第 2 期;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2 月 6 日( http://www.sciencenet.cn/m/user_content.aspx?id=213114 )
个人分类: 博客专题目录(10-11)|2203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中关系像一辆“过山车”?----评美国驻华大使讲话
黄安年 2009-12-5 08:59
美中关系像一辆过山车? ---- 评美国驻华大使讲话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 /2009 年 12 月 5 日发布 11 月 20 日 , 即奥巴马访华后的第三天 , 新任美国驻华大使 洪博培( Jon Huntsman )在北京大学向参加 求同论坛 ( Common Ground Conference )的各国学生发表讲话,阐述美中关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奥巴马总统对美中关系的瞩望。 洪博培在讲话中把中美关系形容为 它像一辆过山车 。 而在《望厦条约》后 过山车继续上下飞转 。 笔者以为,过山车不管怎么转 , 只要不越轨,总是有惊无险的,如果一直像过山车那样上下飞转 , 那不等于循环往复?再说 , 驻华大使很赞赏《望厦条约》 实质上给予美国更多的与英国平等竞争的条件。如同《南京条约》那样,《望厦条约》也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方便了贸易活动,而且还有史以来首次授予某种治外法权。 按照中国学者的观点 , 正是《望厦条约》结束了中美之间的平等关系 , 开启了中美之间的不平等关系。美国指望在不平等关系的基础上发展 21 世纪新关系恐怕是不现实的。驻华大使说 实现这个目标。那不会很容易,我们将碰到波折起伏,就像我先前形容过的过山车一样,但是我相信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如果指望建筑在《望厦条约》不平等关系的基础,我以为美国的这个目标难以实现。驻华大使最后说 :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成功,中国近 30 年来创造的非凡业绩将会保持下去。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将再次赢得美利坚强国的卓越地位。 (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think that on China will succeed, and that its extraordinary record of accomplishment over the last 30 years can be sustained. And there is every reason to think America will once again regain its preeminent role as an American powerhouse. ) 前者连美国也不否则,后者大使先生用 美利坚强国的卓越地位 的措辞耐人寻味。 美国国务院 国际信息局主办的《美国参考》今天在头条位置刊登了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讲话全文,这里全文转载,资源共享,红字是笔者加上的。 *********************88 2009.12.04 美国驻华大使指出美中关系的复杂性和多层面性 11 月 20 日,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 Jon Huntsman )在北京大学向参加 求同论坛 ( Common Ground Conference )的各国学生发表讲话,阐述美中关系的发展现状以及奥巴马总统对美中关系的瞩望。以下是此次讲话的摘要,由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IIP )翻译。 洪博培大使 在北京大学 求同论坛 上的讲话 2009 年 11 月 20 日 有趣的是,当你把美中关系放到适当的历史背景中观察的话,就会发现它像一辆过山车。 约翰 ? 泰勒( John Tyler )把凯莱布 ? 顾圣( Caleb Cushing )派到这里来,是因为英国从与中国的贸易关系中所得甚多,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切。 你们会记得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不是?从 1837 年到 1842 年。 1842 年战争结束时签订了《南京条约》,开放若干重要口岸 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旧称 Canton 的广州港。促进贸易的目的达到了。条约规定降低关税,你们还会记得,还涉及香港问题,后来的处理方式有些不同。 1842 年时,这是一项没有期限的协议,后来,我想是在 1897 年或 1898 年加以具体化,即规定了 99 年的租期。 美国对英中之间作为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果签订的这项协议非常关切。泰勒总统派来一个人,担任我现在的职务,他通过谈判与中国签订了被称作 《望厦条约》 的另一项条约, 实质上给予美国更多的与英国平等竞争的条件。如同《南京条约》那样,《望厦条约》也开放了很多通商口岸,方便了贸易活动,而且还有史以来首次授予某种治外法权,也就是说,如果美国公民在中国与他国国民发生纷争,他们将根据美国法律得到处理,这在当时是一种非常独特和新奇的情况,当时,驻外大使和总领事对确定美国的贸易政策等等握有巨大的权力。 这样,过山车继续上下飞转。 现在我们面对着一个巨大复杂的多层面关系,基本上涵盖了外交政策上可以想到的每一个问题。 奥巴马总统要求我们以积极、合作和全面的方式进行处理。 开始描述他对于美中关系前景的规划,他说他想看到的是一种积极、合作和全面的关系,其理由我们将在下面讨论。 他说最主要的问题必定是全球经济、气候变化、清洁能源,以及地区性安全,因为那些问题不仅影响美中两国及地区,而且影响全世界。此外,我们是当今唯一能合力解决这些问题的两个国家。没有任何其他国家能够做到。 我说,总统先生,我想我们能够做到。我相信我们能够通过两国关系 实现这个目标。那不会很容易,我们将碰到波折起伏,就像我先前形容过的过山车一样,但是我相信目标是能够实现的。 于是当奥巴马总统几天之前冒着寒冷的倾盆大雨在上海走下飞机的时候 我站在露天停机坪上,我的鞋很快就灌满了水,我也没有带替换的鞋子。那天晚上真是冷极了 我觉得他在抵达后看到了他希望看到的:一种整体而言正在进入一个新阶段的关系, 在这个阶段上我们的重点越来越集中在全球问题上。我们双方越来越能共同解决种种问题。他抵达之后也发现,尽管我们有分歧,我们确有分歧,但我们正在朝着一个积极、合作、全面的方向前进。 总统在这里访问期间 我只想向你们补充说明一下其后的影响 他更多地谈到太平洋不再是将我们分割开来的屏障,而是将我们联系在一起的纽带,美中关系应当在迎接共同挑战的道路上发展,要明确认识到没有一国能独自迎接 21 世纪的重重挑战。 我建议在座各位都读一读那份九页长的内容详尽的联合声明,我们双方在此次访问前经过长时间磋商才达成这份联合声明。你们在声明中会看到作为合作重点的关键领域,其中包括全球经济复苏;伊朗、北韩、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地区危机;核不扩散;气候变化及能源等四个领域。如果你们的确想了解这一关系走向的最新动态,有时间的话不妨阅读全文。 几个月后,我们将有机会在北京举行下一轮战略与经济对话,届时可以评估这一关系,看看进展如何,而目前已出现积极气氛,这对开始履行和实施其他我们能够共同实现的目标意义重大。 因此,我要说明 此次访问所取得的几项重要成果。首先是军队间的相互交流,这是我们一年来见得不多的情况。军官往来增多;搜救行动增加;下级军官能够参与重要的交往; 我们就我们的意图更加公开地进行交流,提高透明度,这在今天对于我们两国非常重要。 第二,增进人民及文化交往的双边机制,而我们许多人正是这种交往的一部分。我能想到的比这更重要的事情实在不多,因为, 如果我们确实认真对待美中两国关系的话,就必须确保下一代人有研习、参加交流和学语言的机会,有更多的机会考察了解对美国人来说陌生的制度,以及对这里的中国学生来说非常陌生的美国制度。 因此,通过在今后四年再 输送 100,000 名美国学生 这肯定不容易,但可以做到 我想,这会是今年在美中关系史上留下的较为重要的长期贡献之一。 第三,在气候变化问题上, 我们可能对具体承诺在短期内产生效果的强度和速度存在一些分歧,但是双方都认识到要在本世纪中期大幅度降低碳排放并找到能源保护新措施的重要性。 由丹麦首相拉斯穆森( Rasmussen )提出的方案一直都在讨论之中,我们认为其中包括的同行评议环节非常重要。 第四,清洁能源。除了过去几周来广受议论与报道的美中清洁能源研究中心( U.S.-China Clean Energy Research Centers )之外,在电动车和清洁建筑能效方面还有几项新举措。 这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仅以其中的清洁建筑能效为例:当你停下来思考一下, 中国在未来十年将兴建的商业办公设施会超过我们在美国的这类设施的总面积,就知道这个方面有多重要,如果做法得当,中国在未来多年将为减少全球排放量作出多么重要的贡献。 我们也会提倡页岩气资源的能源合作关系,并致力于推动大规模碳封存项目的技术与合作。 第五,就核武器扩散而言,我们将致力于促使《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Comprehensive Test Ban Treaty )获得批准;并将就《裂变材料禁产条约》( Fissile Material Cutoff Treaty )展开谈判;中国也已同意积极参与定于 2010 年 4 月举行的核安全峰会的筹备工作。 第六,关于全球经济危机,两国首脑都对这场危机的后果直言不讳,并阐明了双方的合作对于挺过早期风暴至关重要。 两国采取的行动在危机初期大多没有公开或并不醒目,但是我们确实推出了良好的刺激方案,重建了市场信心,并稳定了抵押信贷系统。 但我们应当谨记,在这场我们尚未走出的危机的影响下形成的全球经济新秩序将与原有秩序完全不同, 我们必须认识到主要依赖美国消费者和亚洲的出口产品来刺激增长的局限性。 美国实现平衡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意味着增加储蓄并减少开支;改革美国的金融体系;减少我们的长期赤字;增加出口;在这个过程中创造更多薪酬更高的就业机会并始终保持市场开放。 在中国,实现经济增长的新战略意味着提高劳动者与消费者的生活水平,具体途径是在市场中增加选择机会,使各种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使金融结构现代化,改善住房条件,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以及温家宝总理在前一天刚提到的一个更加全面发展的社会保障网,他认为这个社会保障网对于现在正在实行的经济转型至关重要。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将会成功,中国近 30 年来创造的非凡业绩将会保持下去。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将再次赢得美利坚强国的卓越地位。 你们知道, 我们是一个善于迎逆境而起的国家。我想我们将来回顾这几年时,会把这段时间视为促使我们改变方针、从新的角度审视我们今后各项重点的时期。 美国国务院国际信息局 http://www.america.gov/mgck http://www.america.gov/st/eap-chinese/2009/November/20091204112959abretnuh0.6701123.html
个人分类: 美国问题研究(07-11)|1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美国大众文化对中国的仇视
darkingwing 2009-11-20 0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