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高智发明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国外专利运营模式的实证研究
热度 1 terahertz 2014-7-4 08:20
(本文发表于《图书情报研究》2014年第2期 ) 2014-国外专利运营模式的实证研究.pdf 国外专利运营模式的实证研究 刘红光 ,孙惠娟 ,刘桂锋 ,孙华平 摘要: 随着微软和苹果等六家公司收购了北电 6000 余 项专利资产,谷歌收购摩托罗拉及其逾 万件专利 等一系列以专利为标的的重磅竞标和收购的发生,专利运营迅速成为 国内外企业逐利的方式。 本文主要从资金来源、专利来源、专利运营模式以及专利运营效果四个角度,对国外专利运营公司——美国高智发明公司、合理专利交易公司和 ICAP Patent Brokerage 的专利运营模式的深入研究,提出对我国专利运营政策 的 建议。 关键字: 专利运营; 运营模式实证研究; 高智发明; 知识产权运营
个人分类: 发表论文|3984 次阅读|2 个评论
[转载]谷歌黑莓等公司上书美国政府:打击专利流氓行为
热度 1 lgjszy 2013-6-24 09:49
推荐大家读一读。报道在提到的Intellectual Ventures就是著名的美国高智发明! 谷歌黑莓等公司上书美国政府:打击专利流氓行为 作者:半夏 来源:凤凰科技 http://tech.ifeng.com/internet/detail_2013_04/07/23944410_0.shtml 2013 年04月07日 20:49 凤凰科技讯 北京时间4月7日消息,谷歌、黑莓、美国网络服务提供商EarthLink以及开源机构Red Hat本周向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Federal Trade Commission,FTC)和美国司法部(Department of Justice)提出申请,呼吁这两家政府机构对像Lodsys及Intellectual Ventures这样的“专利流氓机构”采取强硬措施,打击专利投机行为。 谷歌等公司认为,Lodsys及Intellectual Ventures等公司出于经济目的,滥用专利,对科技产业的破坏性正逐步增强。谷歌等表示表示,2011年,专利流氓机构造成美国公司300亿美元成本支出,如果将直接和间接成本计算入内,支出达到800亿美元。 谷歌等四家公司向FTC和美国司法部递交了一份长达22页的报告。在报告中,谷歌等阐述了专利流氓机构过去多年来如何发展,以及如何利用专利授权体系和挑起法律诉讼,进而每年为美国经济成本增加了300亿美元。 谷歌高级竞争顾问马修·拜伊(Matthew Bye)在一篇博文中表示:“专利投机行为伤害了消费者利益,而且专利流氓机构目标越来越多瞄向小公司,这阻碍了市场创新并削弱了竞争。” 根据谷歌黑莓等公司的报告内容,虽然专利流氓机构在与企业就专利问题闹上法庭前,先花费大量时间同后者谈判授权费用,但近3年来专利流氓起诉案件数量呈上升势头。2010年,美国共有2500多起专利诉讼案件,其中由专利流氓机构发起的占29%;2011年,专利诉讼数量涨至3300多起,涉及专利流氓机构的占45%;而到2012年,诉讼数量激增至4700多起,专利流氓机构起诉的超过了半数,占62%,这一数据是2005年的4倍。 谷歌等公司指出,专利流氓机构不仅将目标瞄准谷歌、黑莓这些大公司,还将枪口指向了中小型企业甚至是个人。例如,Lodsys此前就不止一次高调打击独立应用开发者,要求他们为应用内交易功能支付授权费用。 虽然Lodsys及Intellectual Ventures在专利流氓圈内算是大名鼎鼎,但包括谷歌等公司也逐步进入这一领域。比如,英国电信和谷歌就在英国、美国两地相互起诉对方专利侵权。在今年2月提起的起诉书中,英国电信称谷歌的做法是“专利掠夺”。 在其他情况中,专利俨然成为了公司扭转颓势的救命稻草。例如,老牌电信设备提供商此前将旗下2000项专利转移至一家名为“Unwired Planet”公司名下,而这家公司与苹果、谷歌以及黑莓因专利问题展开诉讼大战。如果在这些诉讼中,苹果等公司被认定使用了这2000项相关专利的某一项,那么爱立信就坐等收钱。 拜伊表示:“我们还关注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一些公司正加紧将专利转移至专利流氓机构名下,这增加了竞争对手的运营成本,而且破坏了专利市场的和平发展。” 此前,谷歌以及Twitter等公司曾对外宣布如何使用专利的新政策,其中包括未来以非攻击性方式使用专利,并将赋予投资者更多权利,减少公司自身对于专利的控制力度。(编译/半夏) 相关新闻: ·谷歌要求FTC及美司法部调查专利流氓私掠行为 ·谷歌请求美政府对专利流氓采取强硬姿态 ·美政府调查谷歌智能机专利问题:严防垄断行为 ·微软联合创始人指控谷歌苹果等11家公司专利侵权 ·谷歌微软等15家公司组联盟打击网络钓鱼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2104 次阅读|2 个评论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使命
热度 3 lgjszy 2013-1-8 09:42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的使命
——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培训班上讲课 2012年12月13日,林耕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培训班上讲课 照片提供:张晓凌 国内外技术转移有哪些好的做法和有特色的运作模式?有哪些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项目运作成功的因素是什么?如何提升技术转移机构的影响力,体现 “ 专、特、优、新 ” ?机构的营利模式,营利点?游戏规则?技术转移新动向、新观念? ——这是我讲课的开场白。 2012 年 12 月 13 日 下午,在北京工业大学逸夫图书馆报告厅,我应科技部火炬中心的邀请,在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培训班上讲课。讲课题目是《技术转移案例与分析》。 我在讲课中的第一部分,结合国内的三个成功案例,分析其好的做法、运作模式和特点。 第二部分,着重分析美国高智发明 (IV) 的案例。要高度关注高智发明在我国的动向和影响。我分析了几点: 一是,可能成为最大的 “ 专利地雷 ” 。高智发明宣称:不是一家通过诉讼获利的公司,在公司宗旨和高层负责人多次阐明。但是,其仍有可能成为最大的潜 “ 专利地雷 ” ,随时爆炸,影响我国科技和经济的发展,必须时刻警惕! 二是,正在形成专利产业,精确地控制核心专利 。专利产业很可能成为其他实体产业的上游产业。经过有预见力的科学家把握方向,精确地申请并掌控其他产业的核心专利技术。那时,整个工业产业很有可能会被控制在专利产业中。 高智发明在短短十几年之内,掌控了全世界 3 至 6 万件专利。这仅仅是个开始,未来通过专利产业,直接掌控的专利数量越来越多。高智发明等国外公司,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专利技术空白点,抢先申请中国与国际专利,占据技术“制高点”,制约中国高科技的发展。 三是,有可能引发更多专利投机公司的入侵。 高智发明在亚洲日韩印度等国发展受阻的背景下,已经把中国作为主要的目标国家,积极进行市场布局。目前,高智发明登陆并收购国内大学、科研院所高质量专利的现象,已经引起美国,德国专利投机公司和专利投资机构的关注。 “ 一只狼的成功,将引来一群狼的入侵 ” 四是,正视差距、直对挑战、抓住机遇。 要遵循“因势利导、为我所用、趋利避害、互利双赢”的原则。不可否认,高智发明开创一种全新知识产权管理和技术转移商业运营模式,有借鉴之处。作为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要有强烈的危机感、使命感,切实提升知识产权运作、保护、管理的能力。 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培训班会场照片来源:中国技术市场管理促进中心网站 2012 年 12月12至16日,由科技部政策法规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共同主办、北京工业大学承办的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主任培训班,在北京工业大学成功举办。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杨跃承出席了培训班开班仪式并讲话。来自全国40多个省市的140余名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参加了此次培训班。 开班仪式上,杨跃承副主任肯定了自2007年国家技术转移促进行动实施以来技术转移工作所取得的成绩。他强调,要充分认识到技术转移是新时期确立我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的重要途径,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战略突破口,也是我国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核心任务。今后一段时期,科技部将进一步营造促进技术转移的政策环境,提高示范机构技术转移服务能力,建设国家技术转移集聚区,开展技术市场一体化建设,并加强对技术转移人才队伍的培养。杨主任还对此次培训班提出了几点具体的要求。 此次培训班,邀请了国内知名技术转移专家、学者、技术转移机构负责人授课。他们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别就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成果转化的根源分析与解决对策、专利价值分析与评价、科技成果转化中的投融资服务及技术转移操作实务与案例等内容对学员进行了培训。 此次培训班,进一步提升了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负责人的能力和素质,加强了机构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为下一步更广泛地开展机构之间跨区域、跨领域的技术转移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分组讨论中,学员们畅谈了此次培训的体会和感受,并对示范机构的发展及我国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4164 次阅读|6 个评论
中科院研究生院讲座:技术转移与专利商用化
lgjszy 2012-7-8 16:24
中科院研究生院讲座:技术转移与专利商用化 2012 年 7 月 4 日 下午,我应中科院研究生院的邀请,在于中科院研究生院(北京玉泉路院区)举办的“科技成果转化与知识产权”培训班上,做了《技术转移与专利商用化——以美国高智发明 (IV) 为例》的讲座。培训班为期二天,第一天请了我国著名的知识产权专家——李顺德老师讲课。 7 月 4 日 下午的培训班,由中科院研究生院科研处沈永前老师主持。在近一个半小时的讲座中,我特别提到了对高智发明的最新研究成果——两位美国教授对高智发明做了深入的调查,在美国《斯坦福法律评论》发表了论文。讲座受到与会者和主办方的好评。 谢谢沈永前老师的精心安排!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3306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高智发明:创新“天使”还是专利“魔鬼”
热度 1 lgjszy 2011-10-9 12:00
向处于最困难时期的发明人提供支持,却因依靠购买专利、 发起诉讼以赚取利润遭受质疑—— 高智发明:创新“天使”还是专利“魔鬼” 科技日报记者 陈 瑜 来源: 黄贤涛的知识产权世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1422130100txuj.html (2011-09-09 11:26:32) 本篇文章来源于:科技日报 2011 年 08 月 22 日第 01 版今日要闻 科技网 原文链接: http://www.stdaily.com/kjrb/content/2011-08/22/content_339595.htm 前不久,在 2010 年 9 月通知基础上,华东理工大学在学校网站挂出了申报 “ 国际发明联合创新基金 ” 的新通知。这两则通知源于一项协议: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与高智发明就国际专利申请展开合作,并制定了 “ 华理 — 高智亚洲国际发明合作计划 ” 。瞄准技术转移的最薄弱环节,给发明人在最困难的发明期提供资金、智力支持,从 2008 年进入我国至今,高智发明将这种创新的商业运用模式应用于越来越多的高校、科研院所。但却被疑为用低廉的成本垄断未来市场,通过购买专利,依靠专利发起诉讼以赚取巨额利润。是创新 “ 天使 ” 还是专利 “ 魔鬼 ” ?对高智发明,及以此为代表的 “ 高智发明现象 ” 的讨论或许才刚开始。 正方观点:提供了技术专业商业化平台 华东理工大学与高智发明的合作开始于 2010 年年初。 根据协议,双方合作实施 “ 国际发明联合创新基金 ” 项目,以鼓励相关教师面向前沿需求进行创新发明。该基金每年将设定若干面向国际市场、围绕技术前沿的发明创新研究主题,并从申报基金的华理教师中进行挑选、予以资助。每位入选者的平均资助额度为 5 万美元,为期 1 年。 发明创新的主题包括环保科技、建筑建设、能量储存、化工技术、普适计算、无线网络等。教师选择感兴趣的课题,填写申请表,预估并提出 1 年内能提供的针对课题的解决方案数量。 在收到申请表后,作为评估流程的主要环节,高智发明将委派团队与申请人就领域相关性、发明创新能力等面谈沟通。 “ 目前我国技术转移仍比较偏向中端和后端,而对处于前端的想法支持力度小。一般从有想法到申请专利再到产业化开发成功需要 10—20 年,但技术更新越来越快,如果不及时申请国际专利相当于放弃了部分未来市场。 ” 华东理工大学国家技术转移中心常务副主任张武平认为,与高智发明的合作可以弥补国际专利申请资金短缺、申请经验缺乏、专利成果转化率低下等问题。 学校与高智发明的合作包括已发表文章申请美国专利、选择发明人计划、资助研发计划等项目,目前该校已有龙亿涛教授、钟新华教授和赵崇军副教授 3 个团队入选,钟新华、谢永树各有一篇已发表文章与高智合作申请了美国专利,龙亿涛的发明已利用基金提交了一份专利申请。 今年 3 月,学校网站刊载文章评价合作的成果,表示 “ 广大师生积极参与学校和高智发明联合举办的项目,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 ” 。 2008 年,在高智发明正式进驻我国的开业典礼上,科技部原副部长马颂德曾对高智发明给予了积极评价。 他援引了一串数据: 2000 年以来,我国专利申请年增长率是 20% ,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目前我国高校申请的专利占全国总量的 11.7% ,但不少专利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效益。相比之下,美国大学在该国专利申请量中只占 4% ,但专利许可费收入占 12% ,每年收益超过 10 亿美元。马颂德分析认为,这是我国科技生态系统存在问题。科研单位项目经费有限,如果一项国际专利光申请费就约 5000 美元,花在专利方面的费用可能高达数万美元,这将占去科技经费的相当大比重。最后一些科技工作者只好放弃专利申请。此外,即便成功地申请了国际专利,也很难转化为经济效益。高智发明则让发明单位可以拥有更多的国际专利,节省相关专利申请和转移成本,并最终获得经济收益。同时还可通过正确引导发明者了解市场需要,不断激发新的发明创造的诞生。 反方观点:披着合法外衣的 “ 豺狼 ” 但质疑声一直与之相伴。 2008 年,就在高智发明进驻不久,北京市知识产权局向北京市政府呈送了一份报告。 这份报告没给 “ 高智发明现象 ” 做定性判断,但在标题中使用了 “ 专利海盗 ” 一词,用来指称那些本身并不制造专利产品或者提供专利服务,而是从其他公司(往往是破产公司)、研究机构或个人发明者手上购买专利,有目的地通过起诉某些公司产品侵犯其专利权,然后依靠专利诉讼赚取巨额利润的专业公司或团体。 在这之后,我国政府部门对此现象予以关注,并委托院所做了一些研究。 在暨南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院长徐瑄看来, “ 不能简单地将高智发明等同于 ‘ 专利海盗 ’ ,因为它不是通过盗版,而是在尊重每个发明人、每项专利,并在付费使用的基础上运营专利 ” 。高智发明是一种针对发明创造的智慧的商业经营模式,他们把目标集中在技术转移中最薄弱的环节 —— 发明人最困难的发明期,提供资金支持,从而以最低价格获得该专利发明并控制它的潜在市场价值。 徐瑄认为,这也暴露了我国现行科技产业化体制不健全的弱点。 “ 专利法只解决某个专利技术的授权和保护。通过垄断专利技术形成壁垒及联盟,是反垄断法要解决的新问题。让高智发明这类公司合法经营,又不能让他们垄断市场,需要很高的智慧。 ” 这些年,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师黄贤涛 对 “ 专利海盗 ” 现象做了不少研究, “ 这是专利制度产生的一种怪胎,是一匹披着合法外衣的 ‘ 豺狼 ’” 。 黄贤涛告诉记者,在美国颇具权威的 “ 专利海盗 ” 跟踪和调查的研究机构 Patent Freedom 的统计报告中,高智发明专利持有量高居 380 家 “ 专利海盗 ” 榜首。在它现有的 3 万项专利中, 1000 项是自己研发的,其他则是购买的,企业主要靠向其他公司索取专利费生存。 高智发明 CEO 纳森·梅尔沃德曾在《哈佛商业评论》上为自己辩解,认为 “ 公司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解,我们只是在风险资本市场为发明创造等创建一个资本市场 ” 。 “ 我们从没有为了保护我们的知识产权而起诉任何人,当然我不排除这种可能性,只是我认为它不是一宗划算的买卖,因为诉讼昂贵,不可预知而且耗费时间…… ” 但纳森·梅尔沃德话音刚落, 2010 年 12 月,高智发明向美国地区法院提起诉讼,状告赛门铁克等 9 家科技企业侵犯其专利权。这是公司成立 10 年来第一次提起诉讼。 在黄贤涛看来,这是一个危险信号。 “ 企业被 ‘ 专利海盗 ’‘ 叮 ’ 上后往往很头疼, ‘ 专利海盗 ’ 不生产产品和进行市场销售,被诉一方无法通过反诉和其他手段进行反击。而且由于专利诉讼案件具有不确定性,就算公司实力再强,也没有完全获胜的把握。 ” 他引用 Patent Freedom 统计,截至今年 1 月 1 日,全球有超过 380 家 “ 专利海盗 ” (去年为 325 家),并且该数字快速增长。自 1985 年以来,这些 “ 专利海盗 ” 已经参与了超过 4000 件诉讼案件,涉及 5000 家不同的自营公司。 2010 年,企业陷入 “ 专利海盗 ” 诉讼纠纷的有 2600 多例,比最近 3 年平均数量增长了 48% 。更重要的是, “ 专利海盗 ” 发起诉讼的立案率很高,自 2003 年以来, 75% 的案件都能成功立案。一些国际大公司屡屡遭到专利诉讼的侵扰,约占总体案件的 75% 。这也导致产业的萎缩和市场竞争秩序的混乱,不利于市场竞争的良性循环。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迫在眉睫 虽然双方合作已有成效,但张武平说,与高智发明的合作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 “ 外界经常有不少争议,所以我们一贯都比较低调,很少向校外提起 ” 。 在全国高校里,华东理工大学的技术转移比较活跃, 2010 年交易额达 1.25 亿元,其中专利实施许可占到了 30% 。 “ 我们主要通过合作、联合、联盟、联动来进行。 ” 张武平告诉记者, “ 只要至少对一部分学校教师有利,我们都愿意加强管理、积极推荐。 ” 但他也坦言,与高智发明的合作只是目前技术转移方式的一项补充。 一个原因是,高智发明要求与老师的签约项目里不能接受我国财政经费支持 。正因为如此,目前全校递交申请书的多是近 5 年内才回国的教师,共计不到 20 人,他们大多数获得来自国家财政支持的科研经费相对较少。大多数老师仍倾向自己去找合作方。 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一旦签约,高智发明要求获得该专利在全球的独占许可权,很多教师对此有顾忌。 “ 我们曾交换过意见,希望能将财政支持的项目纳入合作范畴,前提是学校保留该专利在中国的许可权。 ” 张武平说,这一点双方还在沟通。 在黄贤涛看来, 正是由于我国对政府资助科研项目的知识产权配套措施不完善,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等项目承担单位的知识产权管理和规范不够,从而为 “ 专利海盗 ” 收购政府资助科研项目的相关知识产权提供了可乘之机 。新修订的科学技术进步法第二十条、第二十一条明确了政府资助项目的知识产权归属和实施,但缺乏对条款细化的行政法规, “ 应规范和严格前述知识产权向企业转让或者独占实施的条件 ” 。黄贤涛建议。 “ 高智发明和任何高科技经营公司一样,他们聚集了一大批专利法的专家和科技专家。这个团队比一般发明人更熟悉专利法及专利法的漏洞。一方面他们支持发明人,扮成天使,体贴又有爱心;另一方面,又利用发明人市场能力弱、谈判地位低、急于把发明变成市场价值的心理,用低廉的成本垄断发明人的发明甚至发明人本身变成自己的巨大资本价值,这时像个喝人血、吃人肉的恶魔。 ” 徐瑄认为,要防止 “ 天使变恶魔 ” ,需要发明人睁大眼睛,强化专利法运用的技能,这样才能在 “ 与狼共舞 ” 的过程中,不被狼吃掉。 对这种合法运营又有巨大垄断意图、以垄断为目的的公司,她建议应纳入反垄断监控名单和反垄断控制的系统中,按照反垄断法的规定进行监管。 高智发明现象已引发很多国家出台相关应对政策 在高智发明诞生地美国, 2006 年 4 月,美国参议员提出《专利质量法案》,内容就包括杜绝不择手段的 “ 专利海盗 ” 行为。随后 2007 、 2008 美国改革人士继续推动专利法的改革。 2009 年 3 月 25 日,谷歌、思科、英特尔等 28 家企业高管联名上书美国总统奥巴马,请求对 2009 年专利改革法案给予支持。美国联邦法院在审理 “ 专利海盗 ” 的案件中,也表现得越来越严格。 (科技日报北京 8 月 21 日电)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2615 次阅读|1 个评论
[转载]高校专利转化率为何低于5%
热度 1 lgjszy 2011-8-27 14:33
高校专利转化率为何低于5% 董碧娟 来源: http://ip.people.com.cn/GB/15494208.html 2011年08月24日 08:41 来源:《经济日报》 对于智力资源比较密集、科研经费还算充沛的高等院校来说,科技成果的产出是必然的。 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的黄贤涛老师 参与了教育部《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2010)》的编写,他给记者提供了最新统计数据:1985年至2010年期间,我国高校累计专利申请总量为319595件,年平均增长率19.8%;累计专利授权总量为150029件,年平均增长率26.0%。2010年,我国高校共提交79332件专利申请,是1985年的52倍,获得的专利授权量为43153件,是1985年至1986年期间专利授权总量的113倍。 黄贤涛告诉记者,虽然我国高校专利申请、授权数量数十甚至上百倍地增长,但是,专利质量不升反降,平均寿命只有3年多,专利转化率也普遍低于5%。这种状况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带着问题,本报记者采访了部分高校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还有部分专家学者。 少了些资金,专利技术融资体系单一 让实验室里小规模的技术成果形成产业,是一个极具风险的放大过程,其中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北京大学科技开发部技术转移办公室主任李士杰 介绍,国内 “ 985”、 “ 211”等重点高校,往往承担着 “ 863”、 “ 973”等国家科研项目,科研经费比较充沛。其获得的专利往往是作为国家课题的成果完成的,会更集中在基础研究的学科前沿,因而市场转化的可操作性稍弱一些。而一些地方工科类院校,由于不具备重点高校雄厚的研发资金支持,它们的研发会相对更务实,更接近市场,有不少学校的定位就是 “ 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 ” 。 要想让专利成果真正走出高校,实现科研与产业的对接,还需要 “ 孵化 ” 。在这一过程中,中试资金的投入至关重要。目前,这一资金的缺乏已成为制约我国高校专利转化实施的主要原因之一。李士杰告诉记者,国外很多高校在专利技术孵化上会有很强大的校友基金的支持,而目前中国高校的校友基金多用于奖学、奖教、校园设施建设等方面。 同时,国外校友资金的投入更加多元,是一种动态的 “ 投资式 ” ,而非静态的 “ 奉献式 ” 。国外高校支持专利技术孵化的校友往往从事该技术领域的经营活动,因而他们给予的资金支持会更有针对性,更加到位。吸收、引导更多的校友基金投放到专利技术孵化上,不失为盘活高校专利技术融资体系的一个重要突破口。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耶鲁大学拥有全球投资回报最高的大学捐赠基金(主要由校友、公司、非盈利组织等捐赠),该校基金保持了年均净收益率约17%的突出业绩。 在专利成果维持上,由于高校科研经费主要来自政府资助,当课题完成后,往往会收回剩余资金,没有预留给高校一定的专利维持经费。有些地方也仅资助专利授权后3年的维持费,从而导致因维持费不足而放弃专利权这一情况的发生。这些技术成果,想要再进行转化,就会遭遇多重阻碍。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将专利技术投向市场,会经过多环节审批,不仅增加了校方负担,也会延长技术转移周期,使转移风险增加甚至减损专利价值。对此,李士杰建议, “ 在国内范围的技术转移过程中,可以适当地简化一些流程,给高校、教授、企业更大的空间。 ” 目前,建立完善国家引导、多方参与的多层次专利技术融资体系,使专利实施不单单依赖政府资助,而是通过质押贷款、风险投资、证券化等多元途径,成为激活高校知识产权引擎的重要策略。 少了些人才,“复合型”专利管理人才匮乏 要为某项特定的专利技术找到合适的用户,不仅需要对技术进行深入分析,探寻潜在用户,还需要与企业进行深入互动,进行 “ 技术公关 ” 。 “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项智力服务工作,谈及‘服务’,就必然跟人有关。 ” 清华大学一位从事技术转移工作的学者这样向记者解释道。在专利实施过程中,专业人才至关重要。 李士杰说: “ 在专利转化、交易过程中,同一件事情,不同的科研队伍、不同的管理人员去做,最终的结果会不同甚至截然相反。 ” 在这个过程中, “ 复合型 ” 人才发挥着重要的中介作用。他必须既有技术、产业背景,又了解必要的法律、经济等知识,同时具备较强的沟通、组织与执行能力。国家信息中心软件评测中心主任李荔与近百所高校有着深入合作,她说: “ 校方的负责人会就科研项目、专利成果如何在企业中应用,如何真正产生效益,在实际领域中究竟需要什么技术和我们的代表进行深入交流。而我们也会将实际工作中发现的技术难点和解决不了的问题,提供给校方,作为他们的科研方向,用我们的实用主义来引导他们的理论主义,从而确保高校专利的实用性和质量。 ” 然而,这类推动校企 “ 无缝 ” 合作的复合型人才仍处于匮乏状态。 据统计,目前北京市高校的专利管理部门一般只有1至3名专职工作人员,最多的也只有10名左右,限制了专利申请和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隐性制约着专利实施。当前,高校在进行专利技术转移时,开始更加重视科研及管理人员的结构及综合素质。专利运营管理人才的日趋专业化也能够使专利实施更加规范。有了这类专业的复合型人才作为中介,校企双方在进行合作前,一般都会对彼此的权责做一个明确的、互利的商定,从而使双方的合作更加顺畅,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摩擦。 “ 北大每年大概有600项技术合同,基本上没有执行上的纠纷,因为一开始就约定好了知识产权的归属和风险的责任承担,说得很清楚。 ” 李士杰如是说。 多了些挑战,专利买家在国内高校很活跃 目前,以 “ 高智发明 ” 为代表的国外专利投资公司纷纷登陆中国高校,它们大多并不是从研发人员手中直接购买专利,而是投资有市场前景的技术创意,再依靠自己的资金优势与专业的运营机制,辅助发明人开发专利,继而共享专利市场化后的利润。 业内对于这类职业专利买家的态度褒贬不一 。有学者认为,这类公司背景复杂、动机不纯,甚至可以被视为 “ 专利海盗 ” 。黄贤涛认为,类似公司的 “ 创意资本 ” 活动可能使我国知识产权流失,这些公司不直接参与研发和生产,只是利用在我国购买的专利技术转而向我国企业索要专利使用费,如果不加强管理和规范,有可能影响我国技术和经济安全,引起产业界的不满。而对于科研单位、高校利用国家财政进行研究的项目,在马上就要产生成果的时候,这类国外职业专利买家的介入,确实有 “ 摘果子 ” 之嫌,对此我们必须有相当的警惕。李士杰介绍,目前,日本、韩国已经基本禁止公立大学和这些国外的专利买家进行合作。在我国,由于高校专利多以职务发明专利为主,不论是校方还是科研人员个人,在与这类公司接触时都会非常谨慎。 而另一些专家认为,这类公司就像一支 “ 进口催化剂 ” 。不仅能够直接推动我国高校国际专利的开发以及专利技术转化、实施,还会在一定程度上间接催发我国高校知识产权运营体系的内省,并为相关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提供模式上的借鉴。 利弊显而易见,关键是要把握好度,趋利避害。 链接 日本、美国高校知识产权管理模式 日 本 1998年,日本颁布了《关于促进大学等的技术研究成果向民间事业者转移的法律》,鼓励大学设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机构(TL0)。高校的专利申请基本过程是发明者将技术披露给TLO,由TLO组织相关专家进行筛选评定,具有产业化前景的技术才会被考虑申请专利。2004年,日本对国立大学实行了法人化改革。这一改革对职务发明进行了全新规定:大学教员研究成果所得专利权归研究者所属的大学,大学可通过转让其专利技术获利。这使得各国立大学申请专利支持和介入TLO技术转移工作的积极性明显增强。此外,民间专家和企业开发研究人员还会被派遣到大学技术转让机构,推动产学研一体化。 美 国 二战以来,美国联邦政府就对大学RD(研究与开发)活动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支持,并向大学提供最新、最尖端的研究设备。政府会不定期地组织对全美高校与联邦政府、地方经济关系的评估,但一般不直接参与高校技术转移,而是主要通过法律、政策来调控。最典型的就是1980年颁布的《拜杜法案》,该法案规定由政府经费所支持获得的发明专利,原则上归发明者所在的研究机构所有,并且给发明人奖励。这一法案极大促进了政府、企业、大学在技术创新、转移上的合作。在法案颁布前,大学所获得的专利每年才200多件,而到了1997年则达到了2300多件。专利许可是美国大学技术转移的主要形式。 (董碧娟整理) (责任编辑: 刘然)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2287 次阅读|2 个评论
参加思博智慧沙龙有感
热度 1 lgjszy 2011-7-23 17:20
参加思博智慧沙龙有感
思博智慧沙龙会场 2011 年 7 月 17 日 下午,应 《思博智慧沙龙•知识产权系列讲座》主持人章乐女士的邀请,在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报告厅,我做了 《我国专利技术交易现状与对策 — 美国高智发明营造发明资本市场 : 启示与借鉴》的讲座。我 就国内 专利技术交易现状与对策 ,特别是美国高智发明公司的经营模式,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讲座得到了与会者的热切反响,围绕这个主题,大家踊跃提问、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参加讲座的听众主要是“ 思博知识产权论坛”的成员。他们是“一群充满活力的专利人”。“专利狂”等人是专门从外地赶来的,让我很感动!看到他们那么年轻,那么执着,那么追求,又那么钻研。他们的网站—— “ 思博知识产权论坛”,那么有活力,据说集聚了近万名专利人。这些,让我这个老“技术转移狂”感到欣慰!为之奋斗了十几年的事业,有那么多的年轻人在关注,在学习,在钻研,在实践。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成为知识产权强国、技术转移强国,有希望了! 感谢主持人章乐,感谢曾云,让我认识这些年轻的新朋友!! 思博智慧沙龙活动纪实( 7.17 )及意见征询 http://www.mysipo.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2160highlight http://www.mysipo.com/thread-22160-1-1.html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科技事业中心领导的讲话: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是在民政部登记注册的全国性公募基金会,是中国唯一一个以科技命名的基金会, AAAA 等级。 2010 年福布斯发布的 “ 中国慈善基金榜 ” 中,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排名第一。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以公益服务为手段,通过搭建 “ 科技转化促进平台 ” ,汇集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实现资金与技术项目的有效对接,促进国内经济发展为各地区产业转型升级服务。 在沙龙活动开始时,基金会科技事业中心王凤林主任代表科技事业中心为参加此次沙龙的朋友们发表了鼓舞人心的讲话 —— “ 很欣喜地看到你们通过推动知识共享、互助学习和智力协作,开始逐步汇集起科技转化事业中所需的各行业智慧资源,思博将成为未来中国高技术服务业发展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希望思博成为深入人心的知识产权文化使者 。 整合各种学术与实践研究资源,丰富公益活动内容,提高这个智慧型组织的社会影响力。希望通过思博让知识产权文化将得到科学理性的传播,促使各方人士正确地认识知识产权的运用与保护,并有效发掘其在科技产业链中的核心价值,助力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基金会将协调更广泛的社会资源支持你们的持续发展,这也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 希望在未来你们能够积极加入到科技转化促进平台上来,让你们的智慧释放出强大的社会与经济能量。 ” 关于我们—— 我们是一群充满活力的专利人。我们来自专利相关的各个行业:审查员、代理人、企业专利工程师、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参与者、专利 / 发明爱好者 …… 我们不为名、不为利,只为自己的理想而奋斗、为祖国的专利事业而奋斗。 我很弱小、所做的都是些琐碎无奇的小事,但许多个 “ 我 ” 、许多件 “ 琐碎小事 ” 连在一起,就能完成推动中国专利事业的大事。 相信你自己、相信我们,让我们一起努力,我们能办到的! 思博,取自 “SIPO” 的谐音, “SIPO” 为 “Sailing In Patent Ocean” 的缩写,表明我们的奋斗目标。同时, “SIPO” 也是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缩写,也表明我们发起于国知局,希望利用自己的知识来做些有意义的事。 “MySIPO” 可以很好地诠释思博不仅仅是个工具,更是个温馨的家。 我们打算将思博放在中立的、公益的位置,在能够保证思博正常运作的前提下,尽量不涉及赢利性活动。如有更多的资源,我们将用来做专利(科技)相关的公益。 网站: http://www.mysipo.com/portal.php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网站报道 《思博智慧沙龙•知识产权系列讲座》在基金会举办 中国光华科技基金会网站相关报道: http://www.ghstcenter.org/msg.php?id=52 发布时间:2011-07-21 点击率:113 7月17日下午 ,由国家知识产权体系的专家以及知名企业的知识产权主管等组成的思博知识产权论坛,在基金会大报告厅举办了《思博智慧沙龙•知识产权系列讲座》。基金会作为本次活动的公益支持机构,科技事业中心主任王凤林应邀出席本次活动并致辞。此外还有思博论坛发起人朱家群,国家知识产权体系的专家以及从事知识产权领域法律工作的律师等近百人。 首先,北京技术市场协会顾问林耕教授就美国高智发明公司的经营模式和国内知识产权发展状况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其精彩的讲座得到了与会者的热切反响,围绕这个主题,大家踊跃提问、发言,气氛非常热烈。林耕教授的讲座对于基金会的科技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启示作用。 随后,美国律师王铁卫先生就美国专利诉讼及应对战略进行了分析和解释,以幽默诙谐的风格讲解了美国专利诉讼方面的实例,赢得了阵阵掌声,将活动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会后,大家积极互动交流,并纷纷表示,希望共同为中国科技领域内知识产权的保护尽绵薄之力。思博知识产权论坛对基金会的支持表示感谢,希望以后能与基金会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 (撰稿人:罗琦)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4656 次阅读|4 个评论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研讨知识产权交易
lgjszy 2011-7-23 15:41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研讨知识产权交易
2011年7月6日 ,应总裁张丽珠女士的邀请,我到坐落在天津的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做了讲座,题目是 《我国专利技术交易现状与对策 — 美国高智发明营造发明资本市场 : 启示与借鉴》。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总裁张丽珠、 副总裁管怀明、部长邓志云、苏民, 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总裁林宜善、副总裁杨伟民 等二十多人参加了讲座。在三个半小时的时间里,四个总裁及与会者时常提出问题,发表看法,我和大家边讨论、边讲解。会场气氛热烈,讨论问题深入,与会者收益颇丰,我也很受启发。 工作午餐后,张丽珠总裁等又和我座谈。我们深入讨论了有关专利技术交易的很多问题。近几年来,美国高智发明等一些 专利经纪公司的许多经营活动,都属于知识产权革命的最前沿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科技进步模式,谁就更有可能把握未来。 美国高智发明的成功经验和运作模式,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研究与借鉴。我们要确实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应用和管理的能力。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发起创建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是首批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在业内很有影响 。 为促进知识产权公开公正有序交易,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发展,北方技术交易市场积极倡导并联合天津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国内外相关投资机构,发起组建了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2011年6月11日,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正式揭牌。交易所将以知识产权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机制,将在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所有者、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技术与资本对接的通道,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实施转化和二次开发,并吸纳海内外各类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知识产权的再开发和成熟技术的商品化,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资金保障,使交易所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的典范。 祝愿北方技术交易市场和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越办越好! 附件: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在“第五届融洽会”上揭牌亮相 点击: 351 次 发布时间: 2011-06-13 12:23:47 来源:北方技术交易市场 http://www.ntem.com.cn/ntem/show.jsp?informationid=201106131223479045classid=200706041617018349 作为天津科技和金融结合的试点,国内第一家国际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于6月11日“第五届融洽会”上正式揭牌。天津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崔津渡,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贺化为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天津市科技工委书记、市科委主任赵海山,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管理司司长马维野致辞;科技部火炬中心副主任蔡文沁到会并对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揭牌表示祝贺。来自国内外的200多位专家、学者、企业界人士以及天津知识产权战略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共同见证了此次揭牌仪式。 为配合和满足业务发展需要,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广泛联络,确立了第一批战略合作伙伴,并在揭牌仪式上与中信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国银行等7家银行及中天衡平国际资产评估公司、倚天机构、四方君汇律师事务所、天津信托、北方信托、天津科技融资控股集团、中科院育成中心等机构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为促进知识产权公开公正有序交易,拓宽知识产权融资渠道,推动中小企业发展, 北方技术交易市场 、天津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联合国内外相关投资机构,发起组建了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天津滨海国际知识产权交易所的成立,将以知识产权为主体,市场需求为导向,创新科技资源和金融资源的结合机制,将在丰富知识产权交易品种、创新知识产权交易模式等方面积极探索,为知识产权或科技成果所有者、企业和投资者提供技术与资本对接的通道,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创新成果实施转化和二次开发,并吸纳海内外各类资金和政府引导基金,投入知识产权的再开发和成熟技术的商品化,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提供资金保障,使交易所成为全国科技金融创新的典范。 在揭牌仪式后举行的“知识产权融资论坛”上,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龚亚麟、中国科技法学会会长段瑞春、天津大学校长助理刘耀昌、浦发银行天津分行行长崔炳文、韩国大邱庆北广域经济发展委员会事务总长朴光吉等演讲嘉宾,对国家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国际知识产权融资状况、知识产权转让与产业化、知识产权融资案例与实践经验,进行了深入解读、探讨和分享,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3824 次阅读|0 个评论
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研讨知识产权交易
热度 1 lgjszy 2011-6-29 15:36
2011年6月28日下午,应研讨会主办方的邀请,我在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做了《我国专利技术交易现状与对策—美美国高智发明创建发明资本市场—启示与借鉴》的主题发言。围绕这个主题,与会者提问、发言,气氛非常热烈。 以高智发明为代表的国际专利经营公司的活动,属于知识产权革命的最前沿领域。在知识经济时代,谁能更好地适应这种科技进步模式,谁就更有可能把握未来。 我们亟待提高专利运用的能力。高智发明成功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很好地研究和借鉴。这是与会者的共识。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2980 次阅读|4 个评论
新疆论坛:专利运用能力亟待增强
lgjszy 2011-6-29 15:14
2011年6月25日,应论坛主办方的邀请,我作为主讲嘉宾和主持人,参加了《第三届技术转移新疆论坛》。我选用了大量最新的数据,剖析了典型案例,对几个问题进行了分析,引起了与会者极大的兴趣和共鸣。大家争着发言,讨论得非常热烈。 我组织大家分析、讨论了几个问题: 1.技术转移本质与新动向 2.我国技术转移的现状和问题 3.我国专利技术转让的现状和问题 4.案例讨论:《美国高智发明营造发明资本市场—启示与借鉴》
个人分类: 专利商用化|2230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3 15: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