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凑热闹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也凑热闹谈院士:为啥还有“数学”这个专业呢?
热度 2 陈安博士 2013-5-20 13:40
  你翻看化学学科或者物理学科乃至其他生命学科啥啥的,都没有直接拿这个学科作为研究方向的,都是“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没有“化学”,可是,数学领域的院士候选人后面就有几位直愣愣地把这个大学科作为自己的方向。 10 尤建功 50 数学 南京大学 12 方福全 48 数学 首都师范大学 19 丘成栋 61 数学 清华大学 25 孙笑涛 50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2 励建书 53 数学 香港科技大学 40 张 旭 44 数学 四川大学 44 陈恕行 72 数学 复旦大学 52 宗传明 50 数学 北京大学 55 段海豹 57 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66 程崇庆 56 数学 南京大学 30 李嘉禹 50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36 辛周平 53 基础数学 香港中文大学 48 周向宇 48 基础数学 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俺们猜测,也许写“数学”的各位是觉得自己跨越基础数学和应用数学这两个巨大领域,只写一个显得好像没涵盖自己的成果一般,干脆就玩一个大的,就“数学”吧。 而物理学家、化学家等都没人有这能耐,只能在一个具体而狭窄的学科方向上溜达。   除了基础数学外,还有计算数学、统计学和运筹学 23 江 松 50 应用数学、计算数学 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 24 祁力群 67 运筹学 香港理工大学 39 张平文 46 计算数学 北京大学 45 邵启满 50 概率统计 香港中文大学 57 耿 直 56 统计学 北京大学   最后一个人:   庞加莱是能够横跨数学和物理学的最后一个人,但是高斯是在这两个学科中都建立了巨大功勋的人。   费米是能够横跨实验物理和理论物理的最后一个人,虽然物理学的最大牛人还是牛顿和爱因斯坦。
个人分类: 人论|11805 次阅读|2 个评论
春饼也来凑热闹
热度 16 学数学的苹果 2013-2-24 17:58
中午煮了元宵,好几个口味,学校发的稻香村的。太甜,女儿不喜欢吃;饺子女儿现在也抵触。。。 晚饭吃什么好呢?春饼?女儿问我。没做过,但是喜欢吃;怀念在美国超市买的墨西哥饼。。。卷上大葱和五花肉 。 少量面粉,烫水搅拌,雪花状后,用些许凉水活的面光。表面抹些许油醒20分钟左右,将面揉光成均等的小剂子,表面抹点香油,然后沾点干面粉。两个小剂子合在一起,杆薄,小火烙好,注意火不要太大。哈哈,好香啊,出锅后等饼凉了,分开。。。烙饼的功夫,煎了鸡蛋;炖了排骨,将肉剔除来;大葱切条。。。 哈哈,这个晚饭真心不错啊 ,尤其是春饼,很香很软, 一会出去看别人放烟花去。祝大家元宵节快乐,在新的一年身体健康,一切顺利。
3272 次阅读|41 个评论
跟着大师学拍微距---咱用卡片机凑热闹
热度 2 Macrofungi 2012-5-3 17:24
跟着大师学拍微距---咱用卡片机凑热闹
前几天在网上看了不少大师拍摄的花花草草,煞是好看,咱没有长枪大炮,只有虾米加步枪,好在有大师在科学网上指点"把花拍美的诀窍",说卡片机也能拍出好照片。窃喜~~ 这不,上周拍的,自我感觉还行。 俺用的是DSC-H70 SONY 1700个大米。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4342 次阅读|3 个评论
我对丛远新的一点批评(更新)
热度 5 xcfcn 2011-5-15 17:07
博主按:我做点说明,为什么会公开发帖批评小丛。就如小丛自己说的,我私下批评过他很多次,主要是关于“孤独”话题。最早我自己写了一篇博文“ 所谓孤独者 ”,就谈了自己的看法,后来在梁进老师的“ 孤独辨 ”和陈绥阳老师的“ 不要轻言孤独 ”我又直言批评过小丛。 xcfcn 2011-3-15 15:47 (在《 孤独辨 》里的留言) 其实不多,就是看着行文风格喜欢的,才会邀请, ——你看,你不邀请我,我也来凑热闹捣乱。给你最大的炒作。只是没有炒起来。 PS: 不过说实话,小屁孩还是远离孤独(话题)为好。否则难免为赋新词强说愁。总之,孤独不可说,不可说。 xcfcn 2011-4-25 11:54 (在《 不要轻言孤独 》里的留言) 恕我直言,看了小从的留言,我觉得陈老师良苦用心写出来的美文算是悲剧了。 小从正文没读懂,连题目难道也看不懂??希望小从看到我的留言后,能让“孤独“两个字从此不再从他嘴里蹦出来。 很坦率地说,我是实在看不下去小丛谈孤独,就像粗野壮汉唐突美人一样。让旁人感到恶心。小丛对我此文的反馈也彻底验证了小丛根本就不是“孤独者”。 但我为什么要前天突然“发难”呢,因为我平时很少看小丛的博文,那天刚好点击看了,刚好小丛批驳的又是戴老的文章,而戴老的文章我恰好也看了。我平时其实很少看戴老的文章,大概对戴老谈论的主题不感兴趣。戴老当天的文章我也仅仅瞄了一眼,只指出了他的一个笔误,也没有给与推荐,所以我并不觉得戴老谈的就多好,可能就像我批评刘道玉刘老的文章一样属于“流俗之见”。但是小丛的批驳显然是潦草的,居然会认为普朗克是在二三十岁发现量子论的。这导致了我留下了大段留言,写完后觉得有公开发帖的必要,所以略微修改后就发表了,大家也可以看出我的这篇博文不太像我平时的风格,更像是急就章。 现在既然小丛如此反馈,那我就特别说明一下我发文的背景,并附上小丛的两篇博文。也不隐藏了,就算是为历史留个记录吧。 我对丛远新的一点批评 看了小丛的博文“ 浅议大姑娘教人坐月子的崇高科学品质 ”,并结合平时对其博文阅读的印象。我想对小丛提出一点自己的批评。 1 、你写文章树立自己的观点就好了。 戴老是老科学家,你还是小年轻。在这个话题上难道你比他更有发言权?就是如此?!两种观点也是可以并立,不必反驳。要知道观点的区隔性,这个东西非常重要。我看你常喜欢直接批评辩驳别人的观点,这是没必要的,也是个人很不成熟的体现。属于还处在混 BBS 的阶段。把自己的观点完整严密表达出来,这才是博主的身份呀。 2 、你的很多材料都是道听途说。 作为作者,你一定要辨别材料的可信度;要了解自己引用材料的出处;最好要自己掌握第一手资料。比如你写很多文章,尤其医学健康类的,老是拿报纸上的东西来说事,这是不行的。你看廖俊林老师的科普怎么写的,要看原始文献啊,老兄。 3 、你对量子力学史居然没有基本的了解。 你本科是学物理的,平时也喜欢谈大科学家的轶事,可是你居然会认为普朗克(1858-1947)是二三十岁的时候发现量子论的,这实在是悲剧。说明你对普朗克以及量子力学史没有一点基本的了解。 就说这么多吧,你这个天天嚷嚷孤独的人,却是最喜欢凑热闹揽是非,真是悲剧。或许科学网会害了你的,不要以为自己在科学网有很多粉丝就很享受这种状态。算我啰嗦了直言了。 丛远新:浅议大姑娘教人坐月子的崇高科学 品质 已有 952 次阅读 2011-5-15 12:12 | 个人分类: 科网之弊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科学,科学网,天才 看了 浅议杰出科学家的性格特征 后,才明白,原来大姑娘也能叫人坐月子的,而且还是一种崇高的科学品质,所以,科学网编辑还置顶了该博文。 懒得慢慢批判,随便八卦几条真正的杰出科学家的成功之路: 1665年,牛顿因躲避瘟疫而离开剑桥到故乡,至1666年,牛顿已经得出了微分学思想,创立了万有引力定律,还将可见光分解为单色光,在数学、力学、光学三个领域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1666年被称为奇迹年,那年,牛顿只有23岁。 爱因斯坦最伟大的三项发现则全都在他26岁一年成就,发表了5篇划时代的科学论文,其中最重要的当然是创立狭义相对论的《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和《物体的惯性同它所含的能量有关吗?》。一年之内,爱因斯坦在布朗运动、量子论和狭义相对论这三个方面都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这些贡献中的任何一个都足以赢得诺贝尔奖。当年,爱因斯坦只有26岁,而且,他还被排斥在科学共同体外,只是一个专利局小职员。 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薛定谔、泡利、狄拉克等一大批物理天才对量子论作出重大诠释时几乎都是20多岁的男孩,以致有人把量子力学戏称为“男孩物理学”。 …… 纵观历史,伟大的科研发现几乎全都是年轻时取得的,牛顿之伟大不在于后来相信了基督教去证明上帝之存在,杨振宁之伟大也不在于82岁那年娶了28岁的年轻女士,所以,戴老师研究科学家杰出品质时也得明白这个道理,最关键的漏掉了,讲了半天全都是次要的。 大家固然关心科学家取得成就之后的作为,但更关心年轻时的成才之路,那才是最重要的! 顺便八卦一下“智商”,研究人员发现,虽然象棋天才能以骇人的速度一眼记住整个棋局,与多人对弈,但视觉空间智能无异,对赛马预知能力极强的职业裁判的数学能力一般般…… 也就是说,天才在所擅长的领域之外,能力与常人无异,所以就有科研人士智商平平的调研结果。 如果因此就认为智力平平就能成为天才,那可以蠢到姥姥家了。科研人员智商一般是为了集中更多的精力发挥科研方面的智力,成就天才之路,事实上,按照现代智商的定义,爱因斯坦、牛顿、达尔文年轻时智商都较常人偏低,难道是低智商者更易成为天才?“智商”本来就是扯淡的事情,不同机构、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学家对其定义都不一样,在中国看来,诸葛亮、曹操才是高智商分子,爱因斯坦则是傻瓜。 个人智力特征才是杰出科学家之关键所在,因势利导,做自己最擅长的事情才是最关键的! 戴老师还说:【杰出科学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他们最起码应该有上述性格特征和长处。我们在判定一位科学家是否杰出、优秀,不应只看他们头上有几多“光环”,而是应该用上述“尺子”来量一量,从而确定是否为我们真正应该效法的楷模】。我的天哪,原来,杰出科学家得靠戴老师提供的尺子来量的,符合那个尺子的,便是可以效法的楷模,神那,救救我吧~ 杰出科学家最大的特征就是你无法用尺子去量!尺子是量蠢材的,也会把真正的杰出科学家量成蠢材,杰出的,得予以充分的空间任其自由发展! 丛远新:接受肖重发的批评,给武大老校长刘道玉扣个大帽 子 已有 459 次阅读 2011-5-15 19:08 | 个人分类: 生活杂感 | 系统分类: 观点评述 | 关键词:科学家,刘道玉,肖重发 俺郑重宣布,俺要超超超超超超郑重接受嚣重发的一点批评,同样,过几天后隐藏。 首先,俺要郑重声明,以后不管你嚣重发内心如何地阴暗,如何地气量狭小,我绝对不会再说出来,真的。我再也不会像今天这样提醒王晓明博友借“打黑”之名行恶搞黑实小马哥之实的事情了(免得你以后再跳出来罗列一大堆理由批评我),更不会像其他人说你内心复杂、城府深的事情了,尽管你客观上就导致了这样的后果,但你说不是就不是吧,你的主观意志是不以客观事实为转移滴。 尽管你喜欢背后嘲弄、贬损人,但我绝不会像儒军兄那样公开地将你那些阴暗点揭露出来,即使是贬损或者攻讦我的,我也不会揭露,我会像被你暗地贬损的周可真老师一样,对你持包容的态度,周可真老师认为,那可能是你平常受领导、权威等压抑太多的缘故,压抑到一定程度,就找释放点,嘲弄或者损那些资历低的非权威人士,这不,马上就来批评我了。 我郑重接受嚣重发的批评,对权威老科学家持绝对服从态度,绝不批判。国外的那些科学大家和中国早期留学归来的一大批杰出的科学家太没修养了,得拉到嚣重发这里过来学习一下,竟然敢批评权威的,太不像话。那个戴老师也是的,有篇博文宣扬那种不利科研的浮夸风,被我批了一下后删除了,太不像话,得重新贴出来,因为权威是不能接受我等小年轻批评改正的。 我郑重接受嚣重发的批评,再不“直接批评辩驳别人的观点”,而是乱扣帽子,打棍子。比如,中国杰出的教育家,思想家武汉大学老校长刘道玉尽管现在身体已经严重不适,行动不便,仍然应邀写了一篇极具思想和启发意义的公开信给清华大学(详细参见博文最下方附件)可对这样一篇力作,嚣重发却抓住其中不严谨的一个地方发力,不顾事实真相,攻讦刘校长“老了不含饴弄孙,却频频在网络上发表一些 流俗之见 ” ,还说刘“主要是占有舆论制高点”,说什么“写得不好,也没有花功夫去写”什么的,嚣重发这招端是厉害,把文革里的那一套拿出来,随便扣个大帽子,把人给气死。 俺要接受嚣重发的批评,向廖俊林老师学习,以自己主观意志证实,大量有关午睡有益健康的科研数据全都是扯淡,人是不需要午睡的,中国人午睡是浪费资源,美国人是最节能的,看,多高的科学修养呢,嚣重发看来接受了廖的建议不午睡的吧? 我要郑重接受嚣重发建议,不“凑热闹揽是非”,而是搬弄是非,扣帽子,打棍子,背后说人……不过,如果是资历浅的年轻人,只要不顺眼,就在话都没听懂的情况下直接请人家“闭嘴”,然后乱教育一通,这才是高级的科学阶段,不像我那些讨论,还处在“属于还处在混BBS的阶段”。 我太感动啦,嚣重发老兄一语惊醒梦中人那,向嚣重发老兄学习! 最后附上 刘道玉给清华大学的公开信,老校长多年前就已经脑中风,还没完全恢复,之后还感染过肺炎,现在行动极为不便,当仍应邀挣扎着写下该公开信, 爱国、爱教育之心可见一斑,端是令人佩服。嚣重发倒好,抓住一点纰漏,便攻讦刘校长“老了不含饴弄孙,却频频在网络上发表一些 流俗之见 ” ,还说刘“主要是占有舆论制高点”,说什么“写得不好,也没有花功夫去写”,不知道是通过哪个脑袋判断刘道玉校长“没有花功夫去写”的。
个人分类: 杂论|1716 次阅读|19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20: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