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浮游生物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我们对人类的贡献158,159,160内陆湖泊沿岸漂浮水体处理方法
fmjzzh 2017-9-11 05:08
我们对人类的贡献158内陆湖泊沿岸漂浮水体处理方法,159吸附重金属植物发电方法,160浮游生物热处理方法
个人分类: 灵感语录|143 次阅读|0 个评论
浮游生物
热度 2 zhangxiaoliang 2013-1-4 15:31
浮游生物
偶尔在网上看到一张浮游生物的图片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维康图片是英国维康信托 (Wellcome Trust) 基金会下属机构,在过去十年间对创造性地探索医学、社会历史、卫生保健和生物学领域的优秀摄影作品进行了评选和颁奖。 2009 年度医学摄影奖有 19 幅摄影作品,其中之一是 斯匹克 · 沃克尔拍摄的浮游生物显微照片。拍摄时采用了莱因伯格照明法,凭借有色盘提供的鲜艳色彩,使快速移动的浮游生物在明亮蓝色调下清晰可见。 在 海洋、湖泊及河川等水域的生物中,自身完全没有移动能力,或者有也非常弱,因而不能逆水流而动,而是浮在水面生活,这类生物总称为浮游生物。浮游生物分为两大类型: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浮游植物是植物性浮游生物,依靠光合作用获得能量;浮游动物是包括小型原生动物和多细胞动物在内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为食。 我曾供职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有多位学者的研究领域都涉及浮游生物,研究原生动物的有王家楫院士、沈韫芬院士,研究藻类的有饶钦止教授、黎尚豪院士。 1950 年在前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的主体、部分植物所的研究人员及北平研究院的部分研究人员基础上组建的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建所之初就有鱼类组、浮游动物组、浮游植物组、鱼病组、形态组、化学组。 2002 年 3 月 4 日是我国甲壳动物学的奠基人沈嘉瑞诞辰 100 周年纪念日。我曾写过一篇《追忆沈嘉瑞先生在水生所的日子》,其中写道:淡水中作为鱼类天然饵料的主要的浮游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轮虫、枝角类和桡足类四大类。当时水生所有一个浮游动物组,组长是倪达书。倪达书后去主持鱼病组工作,由沈嘉瑞任浮游动物组组长,成员有王家楫、白国栋、克拉克(女,英籍)、蒋燮治、陈受忠、杨慧一。沈嘉瑞自己主攻桡足类,同时指导蒋燮治、陈受忠开展甲壳动物的研究工作,蒋燮治的研究方向为枝角类,陈受忠的研究方向为桡足类和介形类。…… 1956 年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湖泊调查基本知识》,该书为水生所 50 年代前期开展长江中下游以及淮河流域湖泊调查之经验总结,由饶钦止主编,其中“浮游动物”一章即由王家楫、沈嘉瑞、蒋燮治共同编写,具体是王家楫负责概论、原生动物和轮虫,沈嘉瑞负责桡足类,蒋燮治负责枝角类。……沈嘉瑞经过 10 多年的努力,深入进行了代表性水域的桡足类研究,完成了《中国动物志·淡水桡足类》(科学出版社, 1979 );蒋燮治则完成了《中国动物志·淡水枝角类》(科学出版社, 1979 );陈受忠在桡足类的幼体发育、枝角类的头孔研究、介形类的分类等方面多有收获,发表论文数十篇。 2003 年 3 月 11 日,我随水生所学者到湖北省秭归县考察桃花水母。水母也是一种浮游动物。在归州镇附近长江边的牛卧潭,我们捞取到了桃花水母。这些放在培养皿中的桃花水母直径 1 - 2 厘米,身体透明,还不停地游动,不好拍摄,脱了件红色毛衣衬在培养皿下才拍成。
个人分类: 科研院所史料|7090 次阅读|3 个评论
参加了一次浮游生物培训
zexue1988 2012-9-17 22:24
算起来,自己入门浮游动物刚好一年时间。当得知国家海洋局李瑞香研究员牵头举行的"浮游生物培训班"近日在青岛开班时,不胜欢喜。导师很纳闷——“人家是搞鉴定的,你也爱好这方面?” “约莫着听一下,对以后做实验有用吧”喜不自胜的我就这么回了导师一句。 因为名额有限,刚开始没有足够名额。多惋惜这不是,幸而导师细心观察,发现会场可以旁听,于是赶紧招呼我过去听,海大到海洋局,一个小时的公交,还好在下午场开始前赶到。 浮游生物界的元老,如陈清潮先生,高亚辉先生,许振祖先生,本以为只能在文献中才能瞻仰的老一辈科学家,皆作为培训班的老师,年近八旬,精神头可一点都不差。瞬间,那种“我们的人生多么豪迈”之感,就油然而生。 今天下午是陈清潮先生讲浮游动物概论。老先生在台上一连站了2个小时,这对于一个老人来说相当不易。很想让先生坐着讲,可先生执意要站着授课,讲演生动幽默,如先生为人——低调而华丽。 晚宴期间最高兴的事,自然是见到了张武昌先生。说起来刚入学时,从附近虾池采集的桡足类拍了几张照片,对照着图谱鉴定了半天也没个头绪,所以冒冒失失地给先生发邮件询问。后来得到先生的耐心细致的答复,自此对先生产生敬佩之意;后来做实验的过程中遇到一些问题,又在先生的帮助下得以解决。 当然还有开朗的孙老师,监测站的前辈,杭州的四位美女O(∩_∩)O~ 美好的晚宴 自然是很开心啦
493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生命之源 > 水滴中的生命
syfox 2012-2-19 21:24
 一滴水,晶莹透亮,肉眼看上去,里面什么也没有,把它放到显微镜下,嘿,真是别开生面了!看哪,有象闪光的“表带”,有象细长的“大头针”、扁平的“圆盘”,甚至象精致的“铁锚”……令人眼花镣乱。这是些什么呢?   这是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身材短小,大多数只有千分之几到百分之几厘米,肉眼是看不见的。它们游泳本领也不高,有的根本不会游泳,只是随波逐流而已。但也别轻看这些小个子,它们繁殖能力可很强呢!如果在适宜环境下,一个浮游生物的个体,任其发展,几天功夫就可填满整个水体!即使受各种自然条件限制,其数量仍可观得很,他们可称得上水中的“大家族”了。   浮游植物占浮游生物的绝大多数,它们多半形态简单,只有一个细胞,是地球上资格相当老的一种低等生物。尽管这个家族的成员形形色色,种类繁多,但最主要的是硅藻一家,它占了浮游植物的百分之六十,其它有腰鞭藻、颗石藻、海球藻、硅鞭藻等。   硅藻的细胞很有趣,它如同透明的水晶箱,又好比一间小的“房屋”,“墙壁”上雕着各种式样的花纹。它们喜欢一个个连接起来,组成各种形状的群体,显微镜下看到的“表带”、“大头针”、“圆盘”、“铁锚”,就是这种硅藻。   浮游植物靠太阳光和吸收水中的营养盐生活。每当春季来临,明亮而温暖的阳光使这些微小的植物苏醒过来。优越的自然条件,给浮游植物的生长带来良好的时机,于是,它们迅速繁殖。没有过多久,就铺满了广阔的水面……。   没有阳光,浮游植物不能生存,所以它们大多生活在阳光充足的水体表层。那么,它们有使自己呆在表层而不沉到水底去的本领吗?有!你看,它们当中有些长得体态轻盈,身体里百分之九十以上充满水分;另一些则长了许多突起物和刚毛,长成球形,或者长得象降落伞,尽量扩充身体的表面积,以便增加浮力或摩擦力,使它们毫不费力就可长期漂浮在水中。   浮游植物的个体虽然小得微不足道,却是水中原始食物的生产者,要是没有它们,水里的大生命恐怕也就无法生存了。尤其是硅藻,营养丰富,容易消化,不仅浮游动物、小鱼小虾和贝类喜欢吃,许多大家伙,象鲸等也都直接以它为食料。浮游生物的多寡,明显地决定着鱼类的产量,这是无可置疑的了。每年春天,对虾和许多鱼类都喜欢来我国渤海、黄河口一带产卵,就是因为这里风平浪静,水温适宜,浮游生物非常丰富的缘故。   水中的细菌也是浮游生物,比硅藻还要小,五万个细菌连接起来才只有一厘米,实在小得可怜,然而它们对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却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它们能把死亡的生物尸体分解,变成各种营养盐,而这些营养盐正是浮游植物生活的必需品。由于细菌的作用,才使水里的营养盐循环不息。细菌还是小型浮游动物和各种幼虫的食料。水里要是没有细菌,浮游生物就不可能大量繁殖,其它水生生物的生长也会大大受到限制。   浮游生物是鱼类的主要饵料,也是人类食物来源的一部分。我国沿海劳动人民早已利用潮流捕捞较大的浮游生物如磷虾、毛虾等,但因各种条件的限制,还不能大量捕获。今后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和实践,更好地掌握浮游生物的分布规律,不断改进捕捞技术,把浮游生物作为人类直接的食物来源是很有希望的。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浮游生物固然有重大的经济意义,但也并不是所有的浮游生物都有益。有些浮游生物对鱼类反而有害。象蓝绿藻、鱼腥藻等,在炎热的天气里大量繁殖,使水质变坏,就严重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正常生活,甚至使鱼类大量死亡。1946年至1947年,墨西哥湾里就繁殖了许多有毒的浮游植物,引起鱼类的大量死亡。海水散发着臭气,严重地妨碍着人们的呼吸。我国沿海也曾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这种现象。1972年秋,东海海面曾大量漂浮一种黄褐色的污物,并带有臭味,渔民叫它“臭水”,这就是颤藻大量繁殖引起的。颤藻的大量繁殖,使海中溶解氧含量降低,造成海水变质,使鱼类死亡。   利用浮游生物有利的一面,防止有害的一面,并化害为利,是提高水体生产力的一个重要措施。
2155 次阅读|0 个评论
灵菌红素
medinstru 2011-11-19 23:50
灵菌红素(Prodigiosins) 是由微生物产生的一类具有抗细菌、抗疟疾、抗真菌、抗原生动物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色素。近年来发现灵菌红素具有自身免疫抑制活性和对肺腺癌、前列腺癌等多种人癌细胞有抗性作用,在相同的作用剂量下,对正常细胞无任何毒害作用 。灵菌红素已成为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抗癌新药。另外灵菌红素可诱导癌细胞的凋亡,在极低的浓度下,能快速杀死导致赤潮的大部分浮游生物,在水体污染的治理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威力。初步研究表明,天然色素灵菌红素在丝、羊毛、变性聚丙烯腈纤维等织物上具有良好的上染率和抗菌性能,最新的研究表明灵菌红素还可作为紫外线的保护剂,因此灵菌红素可作为多功能环保型的染料或染料添加剂。
个人分类: 学术思考|8974 次阅读|0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0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