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分税制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地方财政赤字问题
jiangming800403 2018-1-25 20:18
日前,党报通过新媒体公号《侠客岛》发声“据说这几个地方的财力在“供养全国”?”指出:大部分地方政府还没有穷得揭不开锅。 在现有分税制的体制下,像 北京 、上海这种人均财政收支高出全国平均水平两、三倍的地方也都需要中央补贴,粤、苏、浙更需要中央的补贴,广东占全省一半人口的非珠更是严重不能财政自给。因为在国税、地税分成的情况下,地方三级财政大概只能拿到一个省总税收的一半,另 一半的税收上交中央,由中央在统一的大盘子里分配。而财政支出80%以上发生在地方层面,所以全国平均水平,地方财政必然要亏空60%以上 。 在现有的 经济 和税收 体制 下,央企比较多,特别是大型资源型央企在国民经济占的地位比较大的地区,大量的利税都会流向企业总部所在地。北京没有一滴油,但是三桶油大部分税收交到北京。我国最大的油气产区是黑龙江、 山东 和新疆,都在5000万吨左右,另外陕、甘、冀(包括天津)、辽也都是油气大省,北京没有一滴油,但是三桶油大部分税收交到北京,留给当地财政的贡献并不大。还有 中国 能投、几大电力公司,也都不断把地方上的能源与电力税收转移到北京,所以北京的国税收入比地税收入高得多,其中大部分都不是在北京创造的。国地税分成的平均比例大概是各占一半,但是根据侠客岛的数据, 六年来北京国税4.26万亿,比地税(1.86万亿)多4/3,多出来2.4万亿。上海与广东的国税比地税也各多出一万多亿 。 另外,日进斗金的金融业和垄断性服务业,大部分税收也交到了公司总部所在地,流向了三大金融 中心 城市 (北、上、深)。当然,这一点广东很特殊,不仅有广东核电,而且全国大部分都属于国家电网,只有广东联合西南三省区,成立了南方电网。实际上马云的阿里巴巴每年也给杭州和浙江省增加了很多税收,.............但是,深圳虽然日进斗金、富可抵国,但某种意义上也是全国最穷的城市,因为虽然中国人的储蓄率很高,但是深圳的居民净储蓄居然是负值。 增值税,也是一种很重要的税源转移,不管哪里的消费者花的钱,都算在加工工业发达地区的增值税里面了了,还有海关关税、代征进口产品的增值税,都算到口岸城市了。 取消农业税以后,大部分乡镇都收不到什么税了。全国有将近40000个乡镇,除了县城和一些工矿个例以外,大部分是农业乡镇,基本上只有一些商业税收,年财政收入在千万元甚至更低。但实际上,农民并不是不交税。因为现在已经不是自给半自己的小农经济,农民的生产生活资料大部分都是需要从市场上购买,折旧隐藏着税收。由于农民在出售农产品的时候一般不纳税,所以农业生产成本中的增值税就不能冲抵。同时,农民日常消费中,衣、住、行、用,包括部分食品,都要花钱去买,这里面的增值税更多。一个正常的农民,一年当中的生产生活支出也在万元左右,隐性的纳税额可能接近2000元。但随着交通的进一步便利化,农村乡镇的商业税收也大量的跑到县城或者地级市里面了。不过中州大平原和 东北 的那些农业大镇,实际上也并不是穷的过不下去,只不过是财政收入被转移到其他地方了,当然不论转移到哪里,最终还是进入国家财政这个大盘子。 五个自治区、三个 民族 省份、川西、黑龙江等地,虽然地处边陲、人烟稀少,但是生态环境重要,边防、生态环境保护并不是当地事务,这只能在国家财政的大盘子里考虑。另外珠三、长三、京畿等 人口 流入区,并未给外来人口提供全部的公共服务,所以对外来人口的户籍地进行转移支付也是合理的。 两大直辖市、粤苏浙等对国家财政的贡献是巨大的,也是值得尊敬的。但是其他地区也并不是被施舍的叫花子。从全国范围大部分地方也没有穷得揭不开锅。从国税角度,六年来京、粤最多,都有4万多亿,其次是沪、苏的三万多亿、浙、鲁的两万多亿,随即腰斩到1万亿出头,分别有辽、闽、冀、川、鄂,另外滇(可能主要是烟草税收)、湘、豫、津等也接近1万亿,再次是陕西的8000多亿,后面的更少了。广东地税交的最多,接近3.3万亿,后面是苏、沪2万多亿,浙、鲁、京接近2万亿,随即腰斩到川、辽的一万亿挂零,闽、豫、冀、鄂的八、九千亿。 我们的大中国,老大的一个家。我们应该自觉抵制地域歧视,像珍视眼睛一样,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团结
个人分类: 经济时评|6494 次阅读|0 个评论
学习重点:朱镕基说高房价
热度 2 zw373737 2012-11-2 12:30
学习一下增智慧。 转载: 中国的高房价倍受社会各界关注,即使是莫言的诺贝尔奖金也只够买北京地区120平方米的房子。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如此高昂的房价?国内外有一种谬论,认为是朱镕基搞的分税制使得地方没钱,只好拼命在房地产上抬高价格。对此,朱镕基借清华大学百年校庆之机进行了严辞驳斥,一语捅出了高房价真相。 朱镕基曝光8万亿的财政收入地方一来一回就能收回7万3千亿,有的是钱,导致高房价的真正根源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说明治理高房价的关键还在于严格管理房地产收益,将其纳入预算,严格统筹安排。 朱镕基在清华说:“最近呢,还有一种谬论呢,国外的报纸也有,国内的报纸也有,说这个房地产项目这么沉重,都是过去这个分税制搞坏了,说税收都收给中央来了,地方没钱了,所以它只有发展房地产才有钱?狗屁!”座谈现场爆发大笑,连一旁的刘延东也不禁掩口而笑。朱镕基说:“(财政收入)总共8万亿,一来一回(地方)收回来7万3千亿,还少啊?还没钱?现在地方有的是钱。这房地产(问题)根子就是房改政策错误。这个不讲,你们看书。”朱镕基说:“我们制定了一个错误的政策,就是房地产的钱,都收给地方政府,而且不纳入预算,这不得了。这个钱就是搜刮民膏,所以把地价抬得那么高。这个绝对不是分税制的错误。地方没少收钱。”(地产中国网) 朱镕基的严厉是出名的,因此他说话非常管用。在中国经济面临着地方诸侯重复建设非常严重,事关全局的重大项目却缺乏资金、严重贫血的不利形势下,他临危受命,大胆推行分税制改革,扭转了各地重复建设乱折腾行为,同时使得一些多年难以办成的事情终于成行。目前,我们再度面临着各地政府在房地产上乱折腾而在其他经济项目上尤其是在新兴产业上投入严重不足的局面,当然需要对房地产收益进行严格管理,将其纳入预算,加以统筹安排。“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问要变坏”,从严治党、从严治政是我们必然的选择,在这个问题上不能有什么含糊的想法。很多时候,仅仅是一个小小漏洞,就会带来很严重的后果。这就是“千里大堤溃于蚁穴”的道理,就是“造林艰难毁林易”的道理。朱镕基的分税制为我们加强经济建设创造了一个很好的条件,但是仅仅是房改上一个小小的漏洞,就很容易让整个分税制最终归于失败! 朱镕基捅出的地方政府实际掌控的钱财数目更是让人大吃一惊。朱镕基说:“(财政收入)总共8万亿,一来一回(地方)收回来7万3千亿,还少啊?还没钱?现在地方有的是钱。”地方政府掌控着这么多钱财仍然要在房地产项目上乱折腾,真让人感到痛心。其实,这个道理如果我们认真琢磨,并不难理解其中缘由。有的富家子弟花钱如流水,但是却仍然感到钱不够花,而洛克菲勒家族的子弟可支配的钱财非常少,但是却很有出息,照样人才辈出,让整个家族历经150年风雨而仍然保持兴旺发达的强悍生命力。这说明我们的每一笔财政支出都应该对其效益进行严格考核,对那些花钱少办事出色的领导干部要奖励,对那些刚刚修起投资巨大的工程就很快拆除的乱折腾行为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目前,我们在民生项目上资金缺口很大,有关部门居然提出延长退休年龄的建议,甚至有人曝光以后的公务员退休待遇连农民工都不如。这些是不是说明我们对于投资的考核不能看其数目,看其规模,而应该看其效益,看其带给整个国家的希望,看其带给人民的实惠。我们需要有苹果这样赚钱的经济项目,而不是把所有钱都投入到政绩工程上! 实际上,如果我们的经济投入能够理顺顺序,那么我们让人尴尬让人痛心的房地产问题就不至于这么严重。在激烈的围棋比赛中,下棋的先后顺序对于比赛的输赢至关重要。如果顺序出了问题,那么就会让一盘本来很有希望赢的棋惨败。我们在经济投入上,如果能够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教育优先发展,人才是强国的第一资源,真正把科技教育人才放在经济投入顺序之前,而把钱财投入放在后面,那么我们所得到的经济成果是非常喜人的。如果我们颠倒了这个顺序,考核一个经济项目不是首先看它的科技教育人才保障,而是看它争取来多少钱财,看它争取到多么庞大的资金,那么这样的项目往往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成为豆腐渣工程、王八蛋工程,连最起码的安全都无法保障!钱学森归国,让毛泽东欣喜不已,给予了隆重待遇;而我们一个市长则是为获得了相当庞大的投入而欣喜不已。这经济投入顺序的颠倒不能不让人感到担忧。现在在我们一些贪官污吏操纵下,权力、金钱、美色、潜规则横行,科技被排斥为小五,教育被排斥为小六,人才被排斥为小七,当然烧钱的资金密集型项目房地产就要倍受青睐,而智力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项目只能被严重耽误,我们又如何创造中国经济王牌呢? 朱镕基一语捅出高房价惊人真相,让我们看到地方政府掌控钱财的真相,原来他们并不缺钱,缺的是严格管理,缺的是对科技教育人才的高度重视。相信我们国家从严治党、从严治政,加强房地产收入的管理,高度重视经济投入顺序,一定能够解决好棘手的高房价问题,创造中国经济王牌,赢得整个经济建设一个喜人局面。
个人分类: 生活点滴|1716 次阅读|2 个评论
读朱前总理论分税制与房改政策的报道有感
热度 4 陈龙珠 2011-5-28 17:51
涉及中国重要民生政策的事,其信息经常是“出口转内销”。昨日起,网上多个媒体刊发了 前总理朱镕基上个月在清华一次座谈会的发言 ,其中的看法尤其 谈及的数据 ,对我们百姓评估近些年社会形势的演变原因以及近期的可能趋势,看似很有参考价值。 在我的印象中, 近十年全国财政收入加速增加 ,但老百姓的整个工薪收入增速缓慢,而且高房价和日常消费品的持续涨价,使得人们普遍感到生活压力不断地在增加而降低了生活质量,民官对立情绪也时有彰显。 在官员眼里,有中央与地方之分。但对广大老百姓来说,这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个政府。分税制的结果,即使是朱前总理说的更肥了地方政府,那也说明了这个税制在执行的十余年里,出现了大弊端,带来了大问题。 任何一个牵动全局的政策出台,其利弊看似需要十年左右的时间,才能给予较为全面的评价。思辨避免今后少走弯路,在隆重纪念建党90周庆的日子里,是不是比那种极力营造歌功颂德的舆论氛围,更加实在些呢?
个人分类: 陈词滥调|2081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1: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