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tag 标签: 国家科技奖

相关帖子

版块 作者 回复/查看 最后发表

没有相关内容

相关日志

[转载]山农20小麦获国家科技大奖背后的创新故事
mashengwei 2018-1-12 09:10
山农20小麦获国家科技大奖背后的创新故事 本期作者:山东农大报 2018.1.8 2018年1月8日,这是小麦育种专家田纪春教授最难忘的日子。 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田纪春主持完成的 “多抗广适高产稳产小麦新品种山农20及其选育技术” 成果 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这是我校自小麦品种PH82-2-2、鲁麦15、小麦新种质“矮孟牛”之后在小麦育种领域获得的又一项重大成果。这个大奖距1997年“矮孟牛”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时隔整整20年,这个大奖再次证明了山东农大在小麦育种界的实力和水平。 这项成果是田纪春和他的团队用18年辛勤汗水浇灌的,也是他在40年的科研道路不懈追求的结果。本期图文,我们专访了田纪春教授和他带领的小麦育种团队。 17年育成8个新品种 田纪春1978年毕业留校后,在植物生理教研室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小麦生理是植物生理教研室的研究重点,著名植物生理学家郑广华先生大力倡导植物生理研究要为生产服务,很多老师结合主要农作物的生产开展研究。 田纪春回忆说:“我记得,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开过不久,张忠义老师就提出,植物生理不仅要研究如何提高产量,也要研究如何提高品质。 ”这个观点在40年前刚刚改革开放时是非常超前的。 1979年10月的一天,张忠义把从中科院西北植物研究所要来的长穗偃麦草与普通小麦远缘杂交的第2代育种材料给田纪春,让他上植物生理实验课时测一下营养成分含量。田纪春认真测定后惊喜地告诉张老师: “这个材料的蛋白质含量是15-16%,比普通小麦高了近3-4%。” 丰收的喜悦 这个结果令张老师喜出望外:“这相当于1斤面粉多出1个鸡蛋的营养。” 从此,田纪春跟着张忠义、梁作勤两位老师搞起了优质小麦育种。为了扩大材料的遗传变异,他们对这个育种材料用钴60进行了辐照处理,此后经过农艺和品质性状的多代选育,终于在1992年培育成功PH82-2-2小麦新品种。这是我国培育的第一个生产上应用的优质面包小麦品种。1993年,PH82-2-2成果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 田纪春作为第三成果完成人获政府特殊津贴, 并先后被评为山东省优秀知识分子标兵和山东省优秀教师。 获奖后张忠义老师于当年退休;令人惋惜的是,梁作勤老师于第二年去世。 不惑之年的田纪春毅然挑起了我校优质小麦育种研究的重任。他说:“张老师开创了优质小麦育种研究的道路,我有责任把这项研究发扬光大,不断取得成绩。” 1998年,山东省小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我校成立,为了组建该中心的小麦品质育种实验室,田纪春及品质育种团队由植物生理教研室调到农学院。 在学校、农学院领导和余松烈、于振文两位院士的大力支持下,他们用短短3年建成了全国一流的小麦品质检测实验室,并在田纪春主持的国家发改委大型优质小麦基地项目支持下,2005年成功建成了全国第三个“农业部谷物品质检验监测中心(泰安) ”。 从此奠定了我校优质小麦研究多年在全国的领先地位。 田纪春的小麦品质育种研究不断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从2000年到2016年,他又先后培育山农优麦2号、山农优麦3号和山农11、山农12、山农19、山农20、山农26和山农102等 8个小麦新品种 。如果说PH82-2-2是营养品质改良的品种,那么新育成的8个品种分别是加工品质改良和健康品质改良阶段的代表性成果。其中,山农11是弱筋品种,山农12是典型的强筋面包小麦品种,满足了国家很长一段时间品质改良“抓两头带中间”的战略需求。山农优麦3号是审定的全国第一个高白度优质馒头新品种,比《小麦粉》国家标准禁止使用面粉增白剂整整 提前了10年 ,深受加工企业的欢迎。 近2年育成的山农26和山农102则是赤霉病抗性符合审定要求的新品种,对减少面粉中的呕吐毒素,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次获国家奖励的山农20小麦品种则是将高产优质结合的一个典型。 此外,田纪春还创制出PH85-4、PH85-16等多个优质小麦珍贵种质,被十几家单位利用,并育成了包括大面积推广的良星99等多个小麦新品种。 潜心探索育种新途径 在育种实践中,田纪春经常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能把更多高产、抗逆、优质的基因聚合在新品种中,如何提高育种的效率。他说: “随着产量不断提高,小麦生产存在三个关键问题:一是多种病害及干旱、霜冻等非生物逆境胁迫呈加重趋势;二是常规育种在跟踪聚合优异等位基因方面有一定局限性;三是高产条件下增穗数与倒伏矛盾突出。” 他认为,解决这些矛盾,要在育种方法和手段上进行创新、大胆突破。在山农20育种目标确定的同时,他制定了将常规育种与分子标记技术辅助选择结合的技术创新计划。 小麦的分子标记技术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开始应用的生物技术。作物的产量、抗性、品质等性状是由数量性状基因决定的,育种过程中如果能用分子标记技术对决定某个性状的基因进行标记跟踪,就可以提前知道培育的新品种能够具有什么性状,这可以大大提高育种的针对性。但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如何与常规育种不同阶段结合,怎样在育种实践中高效利用却没有现成模式和经验。 为培育新品种和创制新技术,他带领团队在对 1232 份国内外种质和骨干亲本遗传多样性及系谱关系分析的基础上,1999年选择自主育成的PH82-2-2 为中心母本,与 11 个不同来源的父本配制组合群。其中与山东省农科院选育的954072 的组合表现突出。 PH82-2-2 含有长穗偃麦草血缘,成穗率高、抗逆广适性好;而954072抗病性好,大穗大粒、抗倒伏性强。 在其后代系谱选育中,科研人员根据不同世代的选择重点和难点,进行了品质、抗病和产量等性状的标记辅助选择。 在此过程中,他们构建和使用了 6 个同组自交系和双单倍群体的分子遗传图谱,开发验证了 22 个使用效果好的分子标记,为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提供了必要前提;他们还创制了 18 份含有产量、抗病等有利基因位点的亲本材料。在此基础上,结合山农20 的选育,创建了获国家发明专利的“与常规育种结合的全程多位点标记辅助选择技术”,为聚合抗病、高产等性状的新品种培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利用该专利,除山农20外,项目组近2年快速育成了综合抗性同样优异的山农26、山农102等审定品种;安徽隆平高科种业公司、江苏大华种业公司等 6 家公司也育成了 130 个稳定品系,其中26 个正在参加国家和省各类区域试验。 田纪春教授在山农20 实验田 由于有了科学的育种技术路线和先进的育种方法, 山农20能够把抗性、产量、品质的优良特性聚合在一起。 它有 四个突出特点 : 一是 综合抗性突出。该品种对严重危害小麦生产的白粉病、条锈病免疫;它的抗旱性达 2 级(强)标准。 二是 广适稳产。山农20通过了国家黄淮南部、北部两麦区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审定,适宜7 个冬小麦主产省种植,在高产水浇田、旱地和盐碱地均可大面积推广。 三是 产量高。经农业部对37 个万亩高产创建方抽样验收,山农20平均亩产 709.7公斤 ;曾在5个省创当年当地高产纪录;2016年在山东、河南两省三个示范方创造了亩产超800 公斤的高产。 四是 品质优。山农20是优质中筋品种,被农业部评为蒸煮品质优良的小麦。 田纪春说,运用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让育种的目标和方法更加明确,提高了育种效率,促进了育种水平的提高。2017年1月在由中国工程院刘旭院士、赵振东院士等专家参加的成果评价会上,专家们认为, 这项成果“在常规育种与多位点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技术相结合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协同攻关创高产 搞农业研究强调“良种良法配套”,田纪春团队在山农20的研究过程中,也把育种研究与栽培研究相结合,开展协同创新。田纪春说: “到生产中考察品种,王振林教授等栽培专家经常和我们一起,大家共同研究山农20在生产中的问题,提出加强栽培管理的技术措施。” 栽培专家通过播期、群体构建与调控、肥水运筹等试验,专门针对山农20 提出了高产超高产的个体与群体、肥水调控和产量结构指标:群体达到亩穗数45-55 万、穗粒数34-37 粒、千粒重44-49 克,既能实现亩产650公斤以上高产又能实现800公斤左右的超高产。他们还创建了“增群体、防倒伏、增穂重”的山农20 高产超高产栽培技术,实现了增穂不倒、穗重不降、大面积高产稳产的目标。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2016 年山农20分别在山东、河南三个地点创出了亩产超过800公斤的高产, 成为农业部实打验收的全国第一个同年份重复超过800公斤的品种。 由于在产量、抗性、品质等方面均表现出色,山农20成为农业部主导品种。该品种 在审定后第三年 (2013 年)推广面积就超过了 1000 万亩 ,并连续四年年推广面积超 1000万 亩,是全国 种植面积最大的三大品种之一 ,目前已累计推广 8016.7万 亩。 “育种是最幸福的事业” 了解田纪春的人都知道,他对小麦育种到了痴迷的程度。他平日里想的是育种、和大家交流谈的是育种。他说: “我这人没别的兴趣爱好,育种就是让我最快乐的事,就是我最大的爱好。” 问他为什么对育种如此着迷,他深思片刻对记者说 : “我是从农村出来的,工作以后又经常到农村跑,知道农民对优良品种的期望。有了好收成,粮食能卖好价钱,农民高兴咱心里也快乐;遇到病害、自然灾害粮食减产,我也和农民一样伤心难过。我们搞农业科学研究,不就是要生产更多的粮食、让农民有更好的收成、让企业有更多的利润吗?” 正是基于这个想法,田纪春在科研中总是考虑如何提高产量、如何减轻病害、如何增强抗性,以及市场需要什么样的品种、现在的品种如何改良等问题。他说:我们搞育种的必须要看到未来十年的育种方向,这样才会把握主动。这就是我们科研的动力。 也许有些人觉得这些科研人员整天和麦子、土地打交道会单调、枯燥,但田纪春却不这么看。他说: “搞育种是最幸福、最充满希望的事业。” 从我们把种子播到地里那一刻开始,就盼着出苗;出苗后又盼着返青、拔节,然后再盼着开花、灌浆、抽穗。一天天生长的麦苗,既像是自己做的艺术品在逐渐完美,也像是自己的孩子在一天天长大。这里面有无穷的乐趣。当你用育种手段把一个个品种性状问题解决了,那种幸福感是别人无法体会的。 2015年山农20小麦在盐碱地获亩产517.08公斤高产 也正是有这种幸福感和希望,田纪春有空就爱看麦子,天冷的时候他喜欢到温室看,去一趟温室,也等于散散步;天暖和了,他就喜欢到试验田里跑,一头扎到地里不知道什么时候出来。 正是凭着这种对事业的痴迷,田纪春四十年来在科研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懈攀登。如今早已是花甲之年的他依然不知疲倦地工作。 他办公室的灯晚上经常亮到大楼关门,他每年总要有80多天在外考察小麦生产。 对他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快乐和满足。 田纪春教授在山农20收获现场 田纪春告诉记者:“我们的粮食生产由过去的追求产量到强调质量再到现在强调绿色发展,都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解决农业生产经常出现的发展不充分不协调问题。农业科技工作者担负着解决这些问题的神圣的使命。虽然已经过了退休的年龄,但我依然热爱这份事业,愿意继续培育新的品种,为国家的农业现代化作出自己的贡献。” 欢迎关注 “小麦研究联盟”, 了解小麦新进展 投稿、转载、合作以及信息分布等请联系: wheatgenome
925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伊文:2015年国家科技奖医药类获奖名单
fqng1008 2016-1-11 08:00
8日上午, 2015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经过严格评选,共计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李克强、刘云山、张高丽出席大会并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代表颁奖。 令人失望的是,其中“成色”最高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却空缺,这是继2004年之后,国家最高科技奖第二次出现空缺。 据悉,今年有资格推荐2015年度 国家科技奖 的机构和专家共有130多个,通过上述渠道推荐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候选人共有9名,第一轮评审从中选出3名候选人;在第二轮评审中,3位候选人的得票数均未过半,最高评审委会的专家经过讨论最后达成共识:这3位候选人虽然都很优秀,但距离最高奖还有一定差距。 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表示:“国家科技奖一直遵守‘宁缺毋滥’的原则,最高科技奖更是如此,不能降格以求。” 对于外界质疑的诺奖得主屠呦呦为何未能获奖,国家科技奖励办负责人透露:“我们只能说,我们是严格按照评选程序办事。如果没有人推荐她,我们也没有办法”。 屠呦呦发现青蒿素为保护人类健康做出了重大贡献,获得诺奖也为国家争得荣誉,但因为没有个人或单位推荐屠呦呦,按照法定程序,无法对其进行评选。 经过严格评审,今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共授予295个项目和7名外籍科技专家,其中医学领域也有多个项目获奖,小编对于获奖项个个人进行了罗列。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医学类获奖项目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医学类获奖项目(通用项目)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医学类获奖项目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医学类获奖项目 与医学相关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获得者 彼得·史唐 彼得·史唐,美国籍,男,1941年11月生。有机化学家,美国犹他大学杰出教授,美国科学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长期担任《美国化学会志》主编,曾获美国国家科学奖、中国政府友谊奖。由中国科学院推荐。 史唐教授长期从事有机化学领域的研究,在有机反应中间体、有机碘鎓盐以及超分子化学等方面取得重要成就。他发现并发展了“定向键合”的自组装方法,利用配位和金属配体的相互作用制备了独特的二维多边形分子以及三维多面体金属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在传感、催化、储气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在药物释放、抗肿瘤制剂等生物医药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2005年以来,史唐教授先后受聘为中科院化学所等国内多家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名誉教授,与我国科学家合作发表高水平研究论文27篇,并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项目(“金属配合物在固体表面的STM研究”)的美方负责人。他还积极参与和促进中美两国化学会的交流,推动在我国举办高水平的学术会议,为推动我国化学领域的科研创新和学科发展,促进中美双方在化学领域的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 维尔特·伊恩·利普金,美国籍,男,1952年11月生。医学病毒学专家,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世界卫生组织人畜共患病和新发传染病联合诊断中心主任。由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推荐。 利普金教授是采用遗传学方法应对传染性疾病的先驱,他在传染病领域中率先使用消减克隆和高通量测序,发现和鉴定了800多个与人类、野生动物或家养动物疾病相关的病毒,并发明和实施了一系列诊断平台。 2003年SARS流行高峰期,利普金教授应邀来北京,协助我国抗击SARS并指导相关研究,并将携带的1万个检测试剂盒赠与我方。他对促进中美双方在SARS领域的科研合作,以及最终找出战胜SARS的有效手段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利普金教授还与中科院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展了密切的科研合作,在建立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广州生物医药研究院、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发现联合实验室等工作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约翰尼斯·弗兰肯 约翰尼斯·弗兰肯,荷兰籍,男,1950年2月生。口腔公共卫生学专家,荷兰奈梅亨大学教授,武汉大学客座教授,曾被国际牙科学会评为“1998-1999年度国际牙科医生”,2015年被世界牙科联盟推选为公共健康委员会主席。由教育部推荐。 弗兰肯教授是龋病非创伤性修复(ART)技术的创始人。ART技术不使用牙钻,无需电力及供水设备,为不发达地区龋病患者提供了最佳治疗方案,也使发达地区学校和社区的龋病预防及治疗得以实现。1994年起,ART技术被世界卫生组织正式提倡和推广。 1998年起,弗兰肯教授开始与我国口腔医学界合作,积极推动了中国口腔医学会与世界卫生组织在口腔疾病预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通过讲座培训和临床指导等方式,促进了西部地区口腔健康人才的培养和新技术的推广,与武汉大学深入合作,在ART技术应用和材料研究等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为提高我国中部地区口腔卫生保健服务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国家科学技术奖 国家科学技术奖完善、设立于2000年,共有5大奖项: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以资奖励在科学技术领域作出杰出贡献的个人和组织。 国家科学技术奖中最具分量、荣耀的当属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规定,该奖须报请国家主席签署,并由国家主席颁发证书和奖金,奖金为500万元人民币,其它几项奖金则要少得多,一等奖20万、二等奖10万、特等奖100万。 有在当代科学技术前沿取得重大突破或者在科学技术发展中有卓越建树,或者在科学技术创新、科学技术成果转化和高技术产业化中,创造巨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的科学工作者才能被冠以最高荣誉,且每年授予人数不超过2名。
个人分类: 临床研习|1062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目录
redtree 2016-1-9 23:57
2015年度国家科技奖获奖目录 来源: 科技部 发布时间:2016/1/9 10:55:29 根据《国家科学技术奖励条例》的规定,经国家科学技术奖励评审委员会评审,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审定和科技部审核,报国务院批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授奖项目42项,其中:一等奖1项,二等奖4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授奖项目66项,其中:一等奖1项(通用项目),二等奖65项(通用项目49项,专用项目16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授奖项目187项,其中:特等奖3项(通用项目2项,专用项目1项),一等奖17项(通用项目7项,专用项目7项,创新团队3项),二等奖167项(通用项目129项,专用项目38项);授予7名外籍专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获奖项目目录 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Z-102-1-01 多光子纠缠及干涉度量 潘建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彭承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宇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陆朝阳(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陈增兵(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安徽省 、中国科学院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 推荐专家 1 Z-101-2-01 资产定价理论中的非线性期望方法 陈增敬(山东大学) 郭柏灵,陈木法, 彭实戈 2 Z-101-2-02 自正则化极限理论和斯坦因方法 邵启满(香港科技大学), 荆炳义(香港科技大学) 香港特别行政区 3 Z-102-2-01 真空紫外激光角分辨光电子能谱对高温超导机理相关科学问题的研究 周兴江(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刘国东(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赵 林(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陈创天(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许祖彦(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 Z-102-2-02 高压下钠和锂单质及二元化合物的结构与物性 马琰铭(吉林大学), 王 晖(吉林大学), 王彦超(吉林大学), 李 全(吉林大学), 崔 田(吉林大学) 教育部 5 Z-102-2-03 铁基超导体电子结构的光电子能谱研究 封东来(复旦大学), 张 焱(复旦大学), 谢斌平(复旦大学), 陈 飞(复旦大学), 杨乐仙(复旦大学) 上海市 6 Z-103-2-01 活体层次定量获取化学信号的新原理和新方法研究 毛兰群(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于 萍(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张美宁(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严乙铭(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林雨青(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北京市 7 Z-103-2-02 分子尺度分离无机膜材料设计合成及其分离与催化性能研究 杨维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李砚硕(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海辉(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熊国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林励吾(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辽宁省 8 Z-103-2-03 新型富勒烯的合成 谢素原(厦门大学), 谭元植(厦门大学), 郑兰荪(厦门大学), 吕 鑫(厦门大学), 黄荣彬(厦门大学) 教育部 9 Z-103-2-04 石墨烯的电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化学研究 李景虹(清华大学), 王 颖(清华大学), 刘 洋(清华大学), 陈 达(清华大学), 唐龙华(清华大学) 教育部 10 Z-103-2-05 生物分子识别的分析化学基础研究 杨秀荣(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逯乐慧(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徐国宝(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汪尔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王振新(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1 Z-104-2-01 大陆碰撞成矿理论的创建及应用 陈衍景(北京大学) 翟裕生,孙枢, 翟明国 12 Z-104-2-02 青藏高原生长的深部过程、岩石圈结构与地表隆升 王成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魏文博(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朱弟成(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莫宣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金 胜(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国土资源部 13 Z-104-2-03 微型生物在海洋碳储库及气候变化中的作用 焦念志(厦门大学), 张 瑶(厦门大学), 骆庭伟(厦门大学), 张 锐(厦门大学), 郑 强(厦门大学) 厦门市 14 Z-104-2-04 典型内分泌干扰物质的环境行为与生态毒理效应 胡建英(北京大学), 万 祎(北京大学), 张照斌(北京大学), 常 红(北京大学) 教育部 15 Z-104-2-05 电离层变化性的驱动过程 万卫星(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刘立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宁百齐(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赵必强(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丁 锋(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16 Z-105-2-01 东亚人群和混合人群基因组的连锁不平衡研究 金 力(复旦大学), 徐书华(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黄 薇(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 何云刚(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 17 Z-105-2-02 抗病毒天然免疫信号转导机制 舒红兵(武汉大学), 钟 波(武汉大学), 王延轶(武汉大学), 李 颖(武汉大学), 雷曹琦(武汉大学) 教育部 18 Z-105-2-03 家蚕基因组的功能研究 夏庆友(西南大学), 周泽扬(西南大学), 鲁 成(西南大学), 王 俊(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向仲怀(西南大学) 教育部 19 Z-106-2-01 髓系白血病发病机制和新型靶向治疗研究 陈赛娟(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陈 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王月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胡 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沈 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上海市 20 Z-106-2-02 乳腺癌转移的调控机制及靶向治疗的应用基础研究 宋尔卫(中山大学), 王 均(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姚和瑞(中山大学), 姚雪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苏逢锡(中山大学) 教育部 21 Z-106-2-03 磁共振影像学分析及其对重大精神疾病机制的研究 龚启勇(四川大学), 贺 永(北京师范大学), 孙学礼(四川大学), 吕 粟(四川大学), 黄晓琦(四川大学) 四川省 22 Z-107-2-01 图像非均匀计算理论与方法 吴 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李厚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汪 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刘 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洪日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中国科学院 23 Z-107-2-02 复杂耦合动态系统控制与应用 段志生(北京大学), 黄 琳(北京大学), 李忠奎(北京大学), 王金枝(北京大学), 杨 莹(北京大学) 中国科协 24 Z-107-2-03 用于功能集成的微型化光子器件基础研究 李宝军(中山大学), 邢晓波(中山大学), 张 垚(中山大学), 赵新宏(中山大学), 余华清(中山大学) 广东省 25 Z-107-2-04 不确定性系统的辨识与控制 张纪峰(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刘允刚(山东大学), 赵延龙(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 刘淑君(东南大学), 马翠芹(曲阜师范大学) 中国科学院 26 Z-107-2-05 可视媒体几何计算的理论与方法 胡事民(清华大学), 黄继武(中山大学), 艾海舟(清华大学), 徐 昆(清华大学), 陈 韬(清华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7 Z-107-2-06 视觉模式的局部建模及非线性特征获取理论与方法研究 陈熙霖(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山世光(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高 文(北京大学), 王瑞平(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柴秀娟(哈尔滨工业大学) 中国科学院 28 Z-107-2-07 受限控制系统的参数化设计理论与应用 段广仁(哈尔滨工业大学), 林 参(香港大学), 刘国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周 彬(哈尔滨工业大学), 吴爱国(哈尔滨工业大学) 孙家栋 29 Z-107-2-08 复杂网络演化动力学分析与控制 汪小帆(上海交通大学), 李 翔(复旦大学), 苏厚胜(华中科技大学), 荣智海(上海交通大学), 卢文联(复旦大学) 上海市 30 Z-108-2-01 声子晶体等人工带隙材料的设计、制备和若干新效应的研究 陈延峰(南京大学), 卢明辉(南京大学), 张善涛(南京大学), 冯 亮(南京大学), 闵乃本(南京大学) 江苏省 31 Z-108-2-02 弛豫铁电体的微畴-宏畴理论体系及其相关材料的高性能化 姚 熹(西安交通大学), 徐 卓(西安交通大学), 魏晓勇(西安交通大学), 李振荣(西安交通大学), 李 飞(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32 Z-108-2-03 航天用非连续增强金属基复合材料制备科学基础研究 张 荻(上海交通大学), 范同祥(上海交通大学), 吕维洁(上海交通大学), 张小农(上海交通大学), 张国定(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市 33 Z-108-2-04 低维氧化锌材料的载流子调控与功能化研究 刘益春(东北师范大学), 申德振(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徐海阳(东北师范大学), 邵长路(东北师范大学), 陈世建(东北师范大学) 吉林省 34 Z-108-2-05 工程材料表面的润湿及其调控 周 峰(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郭志光(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王道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张招柱(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维民(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 甘肃省 35 Z-108-2-06 实现高效率有机太阳电池的新型聚合物材料及器件结构 曹 镛(华南理工大学), 吴宏滨(华南理工大学), 黄 飞(华南理工大学), 陈军武(华南理工大学), 何志才(华南理工大学) 教育部 36 Z-109-2-01 内燃机低碳燃料的互补燃烧调控理论及方法 黄佐华(西安交通大学), 王金华(西安交通大学), 胡二江(西安交通大学), 汤成龙(西安交通大学), 张英佳(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37 Z-109-2-02 机械结构系统的整体式构型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张卫红(西北工业大学), 朱继宏(西北工业大学), 高 彤(西北工业大学), 王 栋(西北工业大学), 许英杰(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省 38 Z-109-2-03 混凝土结构裂缝扩展过程双K断裂理论及控裂性能提升基础研究 徐世烺(浙江大学), 梁坚凝(香港科技大学), 李庆华(大连理工大学), 吕朝锋(浙江大学), 李庚英(汕头大学) 浙江省 39 Z-109-2-04 流域水沙条件对水质的影响过程及机理 夏星辉(北京师范大学), 杨志峰(北京师范大学), 沈珍瑶(北京师范大学), 郭学军(北京师范大学), 陈静生(北京大学) 北京市 40 Z-110-2-01 形状记忆和电致活性聚合物复合材料的主动变形机理与力学行为 冷劲松(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彦菊(哈尔滨工业大学), 吕海宝(哈尔滨工业大学), 杜善义(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立武(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41 Z-110-2-02 皮肤与牙热-力-电耦合行为机理 卢天健(西安交通大学), 徐 峰(西安交通大学), 胡更开(北京理工大学), 林 敏(西安交通大学) 教育部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获奖项目目录 (通用项目) 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F-30902-1-01 硅衬底高光效GaN基蓝色发光二极管 江风益(南昌大学), 刘军林(南昌大学), 王 立(南昌大学), 孙 钱(晶能光电(江西)有限公司), 熊传兵(南昌大学), 王 敏(中节能晶和照明有限公司) 江西省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推荐单位 1 F-301-2-01 农产品黄曲霉毒素靶向抗体创制与高灵敏检测技术 李培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张 奇(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丁小霞(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张 文(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姜 俊(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喻 理(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湖北省 2 F-301-2-02 农用抗生素高效发现新技术及系列新产品产业化 向文胜(东北农业大学), 王相晶(东北农业大学), 王继栋(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陈正杰(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白 骅(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张 继(东北农业大学) 黑龙江省 3 F-301-2-03 花生收获机械化关键技术与装备 胡志超(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彭宝良(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胡良龙(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谢焕雄(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吴 峰(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查建兵(江苏宇成动力集团有限公司) 农业部 4 F-301-2-04 基于高性能生物识别材料的动物性产品中小分子化合物快速检测技术 沈建忠(中国农业大学), 江海洋(中国农业大学), 吴小平(北京维德维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王战辉(中国农业大学), 温 凯(中国农业大学), 丁双阳(中国农业大学) 中国农学会 5 F-301-2-05 安全高效猪支原体肺炎活疫苗的创制及应用 邵国青(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金洪效(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刘茂军(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冯志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熊祺琰(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何正礼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6 F-301-2-06 国境转基因产品精准快速检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陈洪俊(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黄 新(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曹际娟(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俞晓平(中国计量学院), 林祥梅(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高宏伟(山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7 F-302-2-01 基于稀土纳米上转发光技术的即时检测系统创建及多领域应用 杨瑞馥(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周 蕾(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 黄惠杰(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黄立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郑 岩(上海科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林长青(北京热景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中华医学会 8 F-302-2-02 定向转化多元醇的生物催化剂创制及其应用关键技术 魏东芝(华东理工大学), 林金萍(华东理工大学), 王学东(华东理工大学), 张贵民(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杨雪鹏(郑州轻工业学院), 苏瑞强(鲁南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市 9 F-303-2-01 山地复杂构造精确地震成像与气层识别技术及工业化应用 李亚林(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何光明(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巫芙蓉(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邹 文(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刘 鸿(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杨 晓(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10 F-303-2-02 偏振遥感物理机理、关键方法与技术应用 晏 磊(北京大学), 吴太夏(东北师范大学), 杨建义(浙江大学), 褚金奎(大连理工大学), 李俊生(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 赵云生(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市 11 F-303-2-03 年产千万吨级矿井大型提升容器及安全运行保障关键技术 朱真才(中国矿业大学), 王继生(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胡长华(徐州煤矿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周公博(中国矿业大学), 曹国华(中国矿业大学), 夏士雄(中国矿业大学)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12 F-303-2-04 道路路面动态检测关键技术及装备 李清泉(武汉大学), 张德津(深圳大学), 毛庆洲(武汉大学), 曹 民(武汉武大卓越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李必军(武汉大学), 邹 勤(武汉大学) 教育部 13 F-304-2-01 燃煤烟气选择性催化脱硝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李俊华(清华大学), 郝吉明(清华大学), 刘汉强(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工程有限公司), 汪德志(江苏龙源催化剂有限公司), 黄 锐(重庆远达催化剂制造有限公司), 王兰武(四川华铁钒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环境保护部 14 F-304-2-02 基于纳米复合材料的重金属废水深度处理与资源回用新技术 潘丙才(南京大学), 张炜铭(南京大学), 张全兴(南京大学), 马宏瑞(陕西科技大学), 吕 路(南京大学), 吴 军(南京大学) 教育部 15 F-305-2-01 基于酶作用的制革污染物源头控制技术及关键酶制剂创制 石 碧(四川大学), 彭必雨(四川大学), 黄遵锡(云南师范大学), 严建林(四川达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王亚楠(四川大学), 许 波(云南师范大学) 教育部 16 F-305-2-02 酮酸发酵法制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陈 坚(江南大学), 周景文(江南大学), 刘立明(江南大学), 刘 龙(江南大学), 堵国成(江南大学), 李江华(江南大学)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17 F-305-2-03 酵母核苷酸的生物制造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高端应用 应汉杰(南京工业大学), 张 磊(南京同凯兆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陈 勇(南京工业大学), 欧阳平凯(南京工业大学), 陈晓春(南京工业大学), 黄小权(南京同凯兆业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18 F-305-2-04 速生阔叶材制浆造纸过程酶催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陈嘉川(齐鲁工业大学), 杨桂花(齐鲁工业大学), 吉兴香(齐鲁工业大学), 陈洪国(山东晨鸣纸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乔 军(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 孔凡功(齐鲁工业大学) 山东省 19 F-306-2-01 节油轮胎用高性能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设计及制备关键技术 张立群(北京化工大学), 田 明(北京化工大学), 吴友平(北京化工大学), 王 锋(山东玲珑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卢咏来(北京化工大学), 冯耀岭(风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0 F-306-2-02 乙烯三聚制1-己烯新型催化体系及成套工艺技术 梁爱民(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栗同林(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李达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华 炜(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杨清雨(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李军良(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燕山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1 F-306-2-03 含高浓度分散相的搅拌反应器数值放大与混合强化的新技术 杨 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毛在砂(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王志侃(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家庄炼化分公司), 雍玉梅(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程景才(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冯 鑫(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22 F-306-2-04 碱木质素的改性及造纸黑液的资源化高效利用 邱学青(华南理工大学), 楼宏铭(华南理工大学), 杨东杰(华南理工大学), 庞煜霞(华南理工大学), 周明松(华南理工大学), 孔 建(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23 F-30701-2-01 特种液晶材料及调光膜制备技术 杨 槐(北京大学), 曹 晖(北京科技大学), 杨 洲(北京科技大学), 李立东(北京科技大学), 张兰英(北京大学), 王 冬(北京科技大学) 教育部 24 F-30701-2-02 耐高温杂化硅树脂及其复合材料制备关键技术 黄玉东(哈尔滨工业大学), 刘 丽(哈尔滨工业大学), 姜 波(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向群(哈尔滨工业大学), 胡立江(哈尔滨工业大学), 白永平(哈尔滨工业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25 F-30701-2-03 基于拉伸流变的高分子材料绿色加工成型技术 瞿金平(华南理工大学), 冯彦洪(华南理工大学), 殷小春(华南理工大学), 何和智(华南理工大学), 杨智韬(华南理工大学), 晋 刚(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 26 F-30701-2-04 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应用 张华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马相坤(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李先锋(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刘宗浩(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高素军(大连融科储能技术发展有限公司), 陈 剑(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27 F-30702-2-01 国际热核聚变实验堆用高性能低温超导材料制备技术 张平祥(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周 廉(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 刘向宏(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冯 勇(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李建峰(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刘建伟(西部超导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陕西省 28 F-30702-2-02 高性能铜合金连铸凝固过程电磁调控技术及应用 李廷举(大连理工大学), 王同敏(大连理工大学), 李维源(北京赛尔克瑞特电工有限公司), 卢一平(大连理工大学), 茹齐洋(绍兴连达铸造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金 铿(绍兴连达铸造技术研发有限公司) 教育部 29 F-30702-2-03 高性能钨基复合材料及其应用 范景莲(中南大学), 张忠健(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刘 涛(中南大学), 田家敏(中南大学), 傅崇伟(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吴湘伟(株洲硬质合金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30 F-30702-2-04 复杂难处理资源可控加压浸出技术 蒋开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王海北(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刘三平(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龙子平(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 王玉芳(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张邦胜(北京矿冶研究总院)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31 F-308-2-01 高速并联机器人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黄 田(天津大学), 梅江平(天津大学), 刘海涛(天津大学), 倪雁冰(天津大学), 段满贵(云南安化有限责任公司), 茅宁(天津力神电池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32 F-308-2-02 高性能中心给粉旋流煤粉燃烧技术 李争起(哈尔滨工业大学), 陈智超(哈尔滨工业大学), 孙 锐(哈尔滨工业大学), 曾令艳(哈尔滨工业大学), 方占岭(大唐国际发电股份有限公司), 秦裕琨(哈尔滨工业大学) 黑龙江省 33 F-308-2-03 高可靠精密滤波传动技术及系统 王家序(重庆大学), 汤宝平(重庆大学), 蒲 伟(四川大学), 李俊阳(重庆大学), 周广武(四川大学), 肖 科(重庆大学) 重庆市 34 F-308-2-04 高速、重载列车牵引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冯江华(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丁荣军(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刘可安(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李 蔚(长沙南睿轨道交通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周桂法(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刘 军(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35 F-308-2-05 二十二种型号飞机载荷谱关键技术及应用 闫楚良(国机集团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有限公司), 高镇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卓宁生(陕西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张书明(国机集团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有限公司), 刘克格(国机集团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有限公司), 田兆锋(国机集团北京飞机强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发明协会 36 F-308-2-06 高效节能的连续螺旋推流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 王秋旺(西安交通大学), 曾 敏(西安交通大学), 张剑飞(西安交通大学), 罗来勤(西安交通大学), 杨建锋(西安交通大学), 陈贵冬(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省 37 F-30901-2-01 天线多频技术及在多模移动终端的应用 刘元安(北京邮电大学), 苏 明(北京邮电大学), 肖 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郭 琳(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 张学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邓晓丹(天珑移动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38 F-30901-2-02 运动座载设备协调控制关键技术及应用 贾英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霍 伟(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杜军平(北京邮电大学), 宋 涛(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 刘 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熊 凯(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工业和信息化部 39 F-30901-2-03 基于网络的软件开发群体化方法及核心技术 王怀民(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谢 冰(北京大学), 孙海龙(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魏 峻(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 尹 刚(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周明辉(北京大学) 湖南省 40 F-30901-2-04 面向社区共享的高可用云存储系统 郑纬民(清华大学), 武永卫(清华大学), 舒继武(清华大学), 余宏亮(清华大学), 陈 康(清华大学), 姜进磊(清华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41 F-30901-2-05 多流波束赋形的无线传输技术 陈山枝(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映民(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孙韶辉(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孙晓南(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王 可(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蔡月民(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42 F-30902-2-01 高性能星载铷原子钟原子信号增强与稳定关键技术 梅刚华(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钟 达(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安绍锋(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赵 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王 芳(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祁 峰(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 43 F-30902-2-02 高能效动态可重构计算及其系统芯片关键技术 魏少军(清华大学), 刘雷波(清华大学), 毛志刚(上海交通大学), 时龙兴(东南大学), 尹首一(清华大学), 邓玉良(深圳市国微电子有限公司) 教育部 44 F-30902-2-03 高精度微小气体流量测量新技术及应用 李得天(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冯 焱(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成永军(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张涤新(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赵 澜(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杨晓林(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甘肃省 45 F-310-2-01 耙吸挖泥船动力定位与动态跟踪系统 田俊峰(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 丁树友(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顾 明(中交天津航道局有限公司), 俞孟蕻(江苏科技大学), 袁 伟(江苏科技大学), 张洪涛(镇江市亿华系统集成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 46 F-310-2-02 砂卵石地层盾构隧道施工安全控制与高效掘进技术 何 川(西南交通大学), 周顺华(同济大学), 晏启祥(西南交通大学), 方 勇(西南交通大学), 徐润泽(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王寿强(中铁十四局集团隧道工程有限公司) 国家铁路局 47 F-310-2-03 新型内置液压动力模块化整体钢平台模架装备技术及应用 龚 剑(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朱毅敏(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黄玉林(上海建工一建集团有限公司), 王小安(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胡玉银(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王云飞(上海市机械施工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48 F-310-2-04 大跨度桥梁结构和行车抗风安全的气动控制技术 葛耀君(同济大学), 宋 晖(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项海帆(同济大学), 王昌将(浙江省舟山连岛工程建设指挥部), 曹丰产(同济大学), 杨詠昕(同济大学) 上海市 49 F-310-2-05 大型结构光纤传感监测关键技术及其同步采集装备 李宏男(大连理工大学), 伊廷华(大连理工大学), 于清旭(大连理工大学), 任 亮(大连理工大学), 孙长森(大连理工大学), 李东升(大连理工大学)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获奖项目目录 (通用项目) 特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 J-223-0-01 京沪高速铁路工程 何华武,卢春房,蔡庆华,赵国堂,郑 健,李志义,刘学文,孙树礼,王玉泽,康 熊,高宗余,江 明,程先东,徐海锋,尤忠涛,马云双,赵明花,姜春林,李树德,郭志勇,王 澜,张志辉,易伦雄,文武松,高治双,杨 忠,李海鉴,李昌宁,杜嘉俊,安爱军,韦 国,郝又猛,孙福洋,王 峰,李光林,刘 波,孙帮成,宁 滨,张卫华,田红旗,赵维刚,杨国伟,荣智林,张 涵,靖仕元,姚建伟,宋晓风,梁建英,李 军,王悦明 中国铁路总公司,京沪高速铁路股份有限公司,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通信信号股份有限公司,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铁大桥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中铁三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交通建设股份有限公司,中铁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中铁六局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铁路局,济南铁路局,北京铁路局,唐山轨道客车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南大学,石家庄铁道大学,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中国铁路总公司 2 J-213-0-01 高效环保芳烃成套技术开发及应用 戴厚良,孙丽丽,王辉国,彭光勤,张明龙,孔德金,修振东,刘永芳,王德华,王少兵,汪 琦,吴德飞,于海斌,杨旭东,李 强,苏为群,董昌宏,邢 波,李旭灿,杨卫胜,臧甲忠,余富海,于向真,冷家厂,张江洪,李啸东,朱振兴,夏志武,梁战桥,任奎富,毛俊义,方志平,杨仁建,姜晓花,程相民,赵锦波,郭宏利,朱 兵,马 坚,马剑锋,蔡建光,冯 旭,朱 宁,董海芳,侯 强,王雨勃,徐向荣,周 辉,秦永强,顾昊辉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扬子石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化海南炼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中海油天津化工研究设计院,中石化洛阳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催化剂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镇海炼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一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 J-210-1-01 5000万吨级特低渗透-致密油气田勘探开发与重大理论技术创新 杨 华,李安琪,张明禄,何顺利,朱天寿,李忠兴,付金华,徐永高,雷 群,谭中国,沈复孝,赵 勇,卢 涛,慕立俊,赵继勇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长庆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测井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西南石油大学,西安石油大学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 J-216-1-01 汽车制造中的高质高效激光焊接、切割关键工艺及成套装备 邵新宇,李 斌,黄 禹,段正澄,安 进,邓家科,程愿应,谈明强,于 淼,王春明,彭惠平,付远兵,黄正坤,李建军,李彦波 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华工激光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神龙汽车有限公司,安徽江淮汽车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武汉法利莱切焊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湖北中航精机科技有限公司,凌云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3 J-221-1-01 建筑结构基于性态的抗震设计理论、方法及应用 谢礼立,翟长海,马玉宏,郑文忠,徐龙军,娄 宇,孙景江,冯 远,胡进军,李 爽,韩 淼,李亚琦,公茂盛,杨永强,周宝峰 中国地震局工程力学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建筑大学 中国地震局 4 J-222-1-01 水库大坝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张建云,蔡跃波,李 云,贾金生,汪小刚,盛金保,李 雷,顾冲时,宣国祥,杨正华,王士军,魏迎奇,卢正超,彭雪辉,王晓刚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河海大学,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南京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江苏南大先腾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杭州市青山水库管理处 水利部 5 J-235-1-01 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 丁列明,石远凯,孙 燕,黄 岩,张 力,胡 蓓,刘晓晴,张 玲,胡云雁,周建英,赵 琼,张树才,秦叔逵,张沂平,王 东 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省第一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七医院,上海市肺科医院(上海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 浙江省 6 J-253-1-01 中国人体表难愈合创面发生新特征与防治的创新理论与关键措施研究 付小兵,程天民,陆树良,李校堃,刘先成,吕国忠,姜玉峰,冉新泽,谢 挺,肖 健,许樟荣,徐 岩,吕 强,杨继勇,张宏宇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温州医科大学,深圳普门科技有限公司,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06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苏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北京市 7 J-234-1-01 人工麝香研制及其产业化 于德泉,朱秀媛, 柳雪枚 ,李世芬,姚乾元,严崇萍,刘厚起,高益民,王文杰,程桂芳,沈祥龙,肖 宣,郭 经,庾石山,章 菽 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中国中药公司,山东宏济堂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药材有限公司,北京联馨药业有限公司 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创新团队 序号 编号 团队名称 主要成员 主要支持单位 推荐单位 8 J-207-1-0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终末期肝病综合诊治创新团队 郑树森,李兰娟,王伟林,陈 智,徐 骁,张 珉,沈 岩,周 琳,吴 健,徐凯进,严 盛,俞 军,杜维波,李 君,胡振华 浙江大学 浙江省 9 J-207-1-02 海军工程大学电力集成创新团队 马伟明,肖 飞,王 东,付立军,鲁军勇,汪光森,赵治华,聂子玲,张 磊,孟 进,潘启军,李卫超,马 凡,刘德志,胡 安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 总装备部 10 J-207-1-03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网络通信与交换技术创新团队 邬江兴,陈鸿昶,季新生,郭云飞,罗兴国,鲁国英,汪斌强,兰巨龙,彭建华,金 梁,汤红波,陈福才,刘勤让,黄开枝,刘彩霞 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总参谋部 二等奖 序号 编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推荐单位 1 J-201-2-01 CIMMYT小麦引进、研究与创新利用 何中虎,夏先春,陈新民,邹裕春,吴振录,庄巧生,于亚雄,袁汉民,杨文雄,李梅芳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新疆农业科学院核技术生物技术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宁夏农林科学院,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 北京市 2 J-201-2-02 高产稳产棉花品种鲁棉研28号选育与应用 王家宝,王留明,赵军胜,孟志刚,刘任重,陈 莹,王秀丽,杨 静,董合忠,赵洪亮 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创世纪种业有限公司,山东银兴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3 J-201-2-03 晚粳稻核心种质测21的创制与新品种定向培育应用 姚海根,张小明,姚 坚,何祖华,石建尧,鲍根良,王淑珍,叶胜海,徐红星,管耀祖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所),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浙江省 4 J-201-2-04 甘蓝型黄籽油菜遗传机理与新品种选育 李加纳,涂金星,张学昆,傅廷栋,张洁夫,柴友荣,梁 颖,唐章林,刘列钊,殷家明 西南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重庆市 5 J-201-2-05 小麦抗病、优质多样化基因资源的发掘、创新和利用 孙其信,刘志勇,刘广田,杨作民,梁荣奇,尤明山,李保云,解超杰,倪中福,杜金昆 中国农业大学 教育部 6 J-201-2-06 核果类果树新品种选育及配套高效栽培技术研究与应用 陈学森,姜远茂,毛志泉,吕德国,何天明,彭福田,王国政,杨保国,董胜利,秦嗣军 山东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新疆农业大学 山东省 7 J-202-2-01 高性能竹基纤维复合材料制造关键技术与应用 于文吉,李延军,余养伦,祝荣先,刘红征,张亚慧,任丁华,许 斌,苏志英,宁其斌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南京林业大学,安徽宏宇竹木制品有限公司,浙江大庄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青岛国森机械有限公司,太尔胶粘剂(广东)有限公司 国家林业局 8 J-202-2-02 南方特色干果良种选育与高效培育关键技术 黄坚钦,姚小华,戴文圣,吴家胜,王正加,王开良,李永荣,郑炳松,傅松玲,夏国华 浙江农林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南京绿宙薄壳山核桃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诸暨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国家林业局 9 J-202-2-03 四倍体泡桐种质创制与新品种培育 范国强,翟晓巧,尚忠海,王安亭,孙中党,赵振利,金继良,何长敏,王 迎,邓敏捷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泰安市泰山林业科学研究院,阜阳市林业科学技术推广站,江西省林业科技推广总站,新乡市林业技术推广站 河南省 10 J-203-2-01 荣昌猪品种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 刘作华,王金勇,杨飞云,尹靖东,王红宁,李洪军,徐顺来,于会民,汪开益,冯光德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中国农业大学,四川大学,西南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四川铁骑力士实业有限公司,重庆隆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重庆市 11 J-203-2-02 “农大3号”小型蛋鸡配套系培育与应用 杨 宁,宁中华,张庆才,吴常信,曲鲁江,刘华桥,陈福勇,徐桂云,许殿明,郑丽敏 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北农大动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农榜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湖北神丹健康食品有限公司,河南柳江生态牧业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市 12 J-203-2-03 鲤优良品种选育技术与产业化 孙效文,石连玉,董在杰,冯建新,徐 鹏,梁利群,俞菊华,李池陶,鲁翠云,白庆利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河南省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 农业部 13 J-203-2-04 畜禽饲料中大豆蛋白源抗营养因子研究与应用 谯仕彦,秦贵信,李德发,贺平丽,马 曦,孙泽威,王勇飞,曹云鹤,方 华,陆文清 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农业大学,双胞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源耀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龙科方舟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农业大学 北京大北农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14 J-203-2-05 刺参健康养殖综合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隋锡林,王印庚,常亚青,周遵春,包振民,李成林,孙慧玲,丁 君,韩家波,宋 坚 辽宁省海洋水产科学研究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大连海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大连壹桥海洋苗业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安源水产股份有限公司 辽宁省 15 J-204-2-01 玉米田间种植系列手册与挂图 李少昆,谢瑞芝,崔彦宏,高聚林,王克如,石 洁,王永宏,舒 薇,王俊忠,刘永红 中国科协 16 J-204-2-02 前列腺疾病100问 孙颖浩,王林辉,高 旭,刘智勇,张振声,肖 亮,陆小新,高 标,鲁 欣 上海市 17 J-204-2-03 中国载人航天科普丛书 王永志,王文宝,袁家军,邸乃庸,陈善广,顾逸东,戚发轫,黄春平,周凤广,钱卫平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18 J-205-2-01 高产早熟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国审偃展4110选育及应用 徐才智 河南省才智种子开发有限公司 河南省 19 J-205-2-02 异形承载木梁拼板制造技术与应用 白伟东 大兴安岭神州北极木业有限公司 中华全国总工会 20 J-206-2-01 中国电科技术创新体系重构工程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1 J-206-2-02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科技创新工程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22 J-206-2-03 石药集团药物研发创新体系建设 石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河北省 23 J-206-2-04 微创介入与植入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平台 上海微创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 上海市 24 J-206-2-05 中信重工高端矿山重型装备技术创新工程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河南省 25 J-210-2-01 超高压大功率油气压裂机组研制及集群化应用 王峻乔,吴汉川,王庆群,唐 军,胡 顺,伍铁英,刘清友,周思柱,游 艇,李 蓉 中石化石油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江汉油田分公司,长江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华中科技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26 J-210-2-02 海上稠油聚合物驱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及应用 张凤久,孙福街,叶仲斌,姜 伟,郭拥军,陈 明,张 健,刘光成,刘宗昭,陈 壁 中海油研究总院,西南石油大学,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天津分公司,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光亚聚合物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 27 J-210-2-03 库车前陆冲断带盐下超深特大型砂岩气田的发现与理论技术创新 王招明,李 勇,田 军,胥志雄,杨海军,谢会文,杨举勇,王清华,胡剑风,张义杰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塔里木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石油集团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28 J-211-2-01 营养代餐食品创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张名位,杨晓泉,魏振承,张瑞芬,蔡福带,徐志宏,罗宝剑,唐小俊,赖学佳,尹寿伟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华南理工大学,惠尔康集团有限公司,黑牛食品股份有限公司,广西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力衡临床营养品有限公司 广东省 29 J-211-2-02 空调器舒适性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王友宁,屈治国,高保华,王 晔,付 裕,张新起,程永甫,吴洪金,雷永锋,马玉新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30 J-212-2-01 PTT和原位功能化PET聚合及其复合纤维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王 锐,缪汉根,张叶兴,梅 锋,朱志国,边树昌,张秀芹,周静宜,徐春建,王建明 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服装学院,江苏中鲈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31 J-212-2-02 高精度圆网印花及清洁生产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张国清,房宽峻,王玉平,张兴华,魏福彬,陈家康,乔传亮,胡立华,刘尊东,郝龙云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天津工业大学,青岛大学,天津德凯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同大镍网有限公司,福建省晋江市佶龙机械工业有限公司,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 32 J-213-2-01 高端医药产品精制结晶技术的研发与产业化 王静康,龚俊波,黄文锋,胡昌勤,郝红勋,尹秋响,陈晓军,张美景,林丽红,杨战鏖 天津大学,深圳华润九新药业有限公司,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利君制药有限责任公司,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国药品检验总所) 天津市 33 J-213-2-02 满足国家第四阶段汽车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生产成套技术开发与应用 蔺爱国,鲍晓军,兰 玲,马 安,张学军,范 煜,李吉春,王国旗,蔡海军,常晓昕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研究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乌鲁木齐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呼和浩特石化分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抚顺石化分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34 J-213-2-03 青海盐湖低品位难开发钾盐高效利用技术 王兴富,李小松,王石军,于建国,谢康民,海吉忠,宋兴福,冯跃华,李辉林,刘生福 青海盐湖工业股份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化工部长沙设计研究院 青海省 35 J-213-2-04 冷再生剂循环技术重油催化裂化装置工业应用 李群柱,李志国,李 莉,李成华,张树生,郭行政,马 驰,王贤山,徐兴昌,董 瑜 洛阳维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中国化工油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 36 J-214-2-01 高性能多尺度颗粒协同增强铝、镁基复合材料关键技术与应用 李建平,郭永春,杨 忠,严 文,夏 峰,李高宏,李 艳,颜君衡,赵玉厚,董晟全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通用动力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曲阜金皇活塞股份有限公司,西安康博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省 37 J-214-2-02 有机氟单体及高性能氟聚合物产业化新技术开发 曾本忠,张建新,张金刚,李 嘉,胡显权,陈立义,屈 均,肖 平,汪仲权,吴常根 中昊晨光化工研究院有限公司,四川理工学院 四川省 38 J-214-2-03 红外吸收微粒的表面改性及在节能树脂中的应用 薛 奇,周东山,王昭群,薛纪良,卞忠华,陈 强,陈 葳,王晓亮,江 伟,李林玲 南京大学,江苏兴业塑化股份有限公司,江苏春申堂药业有限公司 江苏省 39 J-215-2-01 复杂锡合金真空蒸馏新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杨 斌,兰 旭,戴永年,戴卫平,张小宁,刘大春,陈 平,徐宝强,罗祥海,陶东平 昆明理工大学,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鼎邦科技有限公司,来宾华锡冶炼有限公司,江西自立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云南省 40 J-215-2-02 高效化微合金化钢板坯表面无缺陷生产技术开发与工程化推广应用 张 慧,杨春政,吴夜明,周明伟,郭景瑞,许 斌,罗伯钢,刘建华,何宇明,张润生 钢铁研究总院,首钢京唐钢铁联合有限责任公司,湖南华菱涟源钢铁有限公司,邯郸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济南分公司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41 J-215-2-03 高品质特殊钢大断面连铸关键技术和装备开发与应用 韩国瑞,张温永,许晓红,钱 刚,张家泉,周干水,陈卫强,张文基,刘伟涛,代宗岭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阴兴澄特种钢铁有限公司,中冶连铸技术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湖北新冶钢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42 J-215-2-04 高性能大规格复杂截面铝合金型材挤压成形及应用技术 赵国群,张培良,龚 明,管延锦,张存生,苏振佳,高安江,田爱琴,王 刚,王惠勇 龙口市丛林铝材有限公司,山东大学,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山东省 43 J-215-2-05 铜管高效短流程技术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李长杰,张士宏,王世中,刘新华,李剑平,程大勇,董志强,刘劲松,李红安,张习刚 金龙精密铜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北京科技大学 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 44 J-215-2-06 复杂稀贵金属物料多元素梯级回收关键技术 张 源,高 亮,梁海卫,王瑞祥,刘 恢,金自文,葛遵利,朱新生,孙先如,涂百乐 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江西理工大学,兰州华冶化工机械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浙江双屿实业有限公司,徐州燃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45 J-215-2-07 节材耐磨损钢铁材料制造技术研发与工业应用 李 卫,郑开宏,冼卫泉,李运初,邓世萍,李文政,陈 晓,李 林,刘 英,苏志辉 暨南大学,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新丰耐磨合金材料有限公司,广州市天河区金棠表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江西铜业集团(德兴)铸造有限公司,浙江裕融实业有限公司,安徽省凤形耐磨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 46 J-216-2-01 3.6万吨黑色金属垂直挤压机成套装备与工艺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雷丙旺,颜永年,吴任东,白 箴,张 磊,杨秀清,林 峰,王锦波,郑建国,陈建平 清华大学,内蒙古北方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内蒙古工业大学,沈阳重锻液压机制造有限公司,北京天力创玻璃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内蒙古自治区 47 J-216-2-02 12000吨航空铝合金厚板张力拉伸装备研制与应用 谢东钢,蒋太富,汪恩辉,赵永平,张 超,王殿楹,李 迅,刘 庆,朱才朝,王智敏 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重庆大学,太原科技大学,中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48 J-216-2-03 航天器舱体结构变极性等离子弧穿孔立焊关键技术与应用 陈树君,卢振洋,杨颂华,刘 嘉,黄鹏飞,祁俊峰,殷树言,蒋 凡,毕向阳,韩永全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卫星制造厂,内蒙古工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江苏科技大学 北京市 49 J-217-2-01 电网雷击防护关键技术与应用 陈维江,陈家宏,曾 嵘,谷山强,钱冠军,贺恒鑫,吕 军,王 剑,冯万兴,沈海滨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武汉三相电力科技有限公司,海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华中科技大学,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50 J-217-2-02 大功率特种电源的多时间尺度精确控制技术及其系列产品开发 杨 旭,王兆安,卓 放,裴云庆,白小青,姚为正,于文斌,李 瑞,郭春龙,侯霄峰 西安交通大学,许继电源有限公司,西安爱科赛博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西安电力电子技术研究所 陕西省 51 J-217-2-03 特大型水轮机控制系统关键技术、成套装备与产业化 魏守平,刘文斌,文劲宇,陈 克,程时杰,毕亚雄,周志军,余志强,孙建波,李大虎 华中科技大学,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中国长江电力股份有限公司,长江三峡能事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天津电气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武汉国测三联水电设备有限公司 湖北省 52 J-217-2-04 预防交直流混联电网大面积停电的快速防控与故障隔离技术及应用 马世英,郭小江,郑 超,郭剑波,庞晓艳,蒋宜国,唐晓骏,宋墩文,李柏青,熊 敏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 北京市 53 J-217-2-05 青藏电力联网工程 国家电网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国网北京经济技术研究院,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水电指挥部,中国西电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电机工程学会 54 J-217-2-06 柴油机低噪声设计关键技术及应用 舒歌群,张俊红,沈 捷,孙少军,高文志,卫海桥,梁兴雨,毕凤荣 天津大学,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广西玉柴机器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55 J-219-2-01 氮化镓基紫外与深紫外LED关键技术 郝 跃,李培咸,林科闯,李晋闽,张国华,王军喜,马晓华,闫建昌,蔡伟智,高 英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三安光电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杰生电气有限公司,西安中为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陕西省 56 J-219-2-02 推扫成像型碲镉汞红外焦平面组件关键技术及其航天应用 何 力,丁瑞军,张勤耀,杨建荣,林 春,胡晓宁,王小坤,陈 路,廖清君,魏彦锋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上海市 57 J-219-2-03 非制冷红外辐射热探测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蒋亚东,吴志明,王 涛,李明锁,蒋 城,顾德恩,刘子骥,郑 兴,赵凯生,沈建宏 电子科技大学,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中电科技集团重庆声光电有限公司 四川省 58 J-220-2-01 大规模网络流媒体服务关键支撑技术 金 海,廖小飞,程 斌,陈汉华,马国强,朱在国,刘智聪 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市融创天下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迅雷网络技术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59 J-220-2-02 32位星载容错控制计算机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华更新,杨 桦,梁洁玫,杨孟飞,李晓维,周新发,刘 群,胡 瑜,刘 波,衣学慧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北京市 60 J-220-2-03 基于大数据的互联网机器翻译核心技术及产业化 王海峰,吴 华,宗成庆,刘 挺,刘 洋,姜晓红,刘 群,马艳军,胡晓光,何中军 北京百度网讯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清华大学 工业和信息化部 61 J-220-2-04 支持批量定制生产的数字化车间动态管控平台及装备研发与应用 于海斌,史海波,曲道奎,陈书宏,徐志刚,严仓锋,赵兴俭,高明山,潘福成,徐 方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东风朝阳朝柴动力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 62 J-220-2-05 在线社交网络分析关键技术及系统 贾 焰,周 斌,方滨兴,李爱平,韩伟红,黄河燕,杨树强,韩 毅,黄九鸣,刘江宁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湖南蚁坊软件有限公司,任子行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湖南省 63 J-220-2-06 普适计算软硬件关键技术与应用 史元春,潘 纲,陈 渝,吕勇强,李石坚,孙育宁,奉飞飞,刘 威,史兴国,朱珍民 清华大学,浙江大学,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 教育部 64 J-221-2-01 深大长基坑安全精细控制与节约型基坑支护新技术及应用 郑 刚,王存贵,张晋勋,吴宏伟,刘 畅,雷华阳,娄荣祥,侯玉杰,张云富,陈 新 天津大学,中国建筑第六工程局有限公司,北京城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香港科技大学,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中建三局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65 J-221-2-02 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与混合结构体系关键技术及其工程应用 白国良,陈以一,薛建阳,吴 涛,童乐为,薛永武,杨 勇,陈宗平,姜维山,赵鸿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同济大学,长安大学,陕西建工集团总公司,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建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大学 陕西省 66 J-221-2-03 预应力整体张拉结构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 葛家琪,张爱林,王泽强,叶小兵,张国军,王桂玲,娄 峰,白宝鲲,刘学春,王文胜 北京工业大学,中国航空规划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北京市建筑工程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纽曼帝莱蒙膜建筑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浙江精工钢结构集团有限公司,广东坚朗五金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67 J-221-2-04 面向大型工程施工的流动式成套吊装设备关键技术与应用 陈卫东,孙 丽,孙 影,孟进军,章 琢,余钦伟,韩 雷,丁美莲,李香伟,李为民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 68 J-222-2-01 300m级溪洛渡拱坝智能化建设关键技术 樊启祥,王仁坤,张超然,周绍武,李庆斌,张国新,洪文浩,戴科夫,彭 华,周宜红 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清华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中国水利水电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武汉英思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三峡大学 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 69 J-222-2-02 水工岩体特性评价与工程利用关键技术 邬爱清,杨启贵,陈胜宏,盛 谦,吴海斌,董学晟,周火明,丁秀丽,尹健民,陈尚法 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科学院,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武汉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 湖北省 70 J-222-2-03 海量数据驱动的水文多要素监测预报关键技术与应用 朱跃龙,余钟波,蔡 阳,许 峰,杨 涛,李致家,孟令奎,冯 钧,冯 杰,李士进 河海大学,水利部水利信息中心,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 水利部 71 J-223-2-01 高速铁路大断面黄土隧道建设成套技术及应用 赵 勇,喻 渝,李国良,栗恒满,霍玉华,倪光斌,朱永全,王明年,谭忠盛,肖广智 中国铁路经济规划研究院,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郑西铁路客运专线有限责任公司,中铁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石家庄铁道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国家铁路局 72 J-223-2-02 节能与新能源客车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李高鹏,朱光海,何洪文,高建平,彭能岭,陈慧勇,郑 维,罗国富,吴晓光,杜颖颖 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理工大学,河南科技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 河南省 73 J-223-2-03 山区高速公路运营保障关键技术及装备 孙乔宝,周应新,黄宏伟,王 珏,李志清,魏 亚,杨建喜,马 亮,吴礼舟,谢雄耀 云南省公路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同济大学,清华大学,重庆交通大学,北京中路安交通科技有限公司,成都理工大学 交通运输部 74 J-223-2-04 车辆联网感知与智能驾驶服务关键技术及应用 王云鹏,沃天宇,余贵珍,王建强,田大新,周 炜,郭继孚,关积珍,陈志方,于海洋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清华大学,北京九五智驾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市交通行业节能减排中心,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四通智能交通系统集成有限公司,吉林大学 教育部 75 J-223-2-05 废轮胎修筑高性能沥青路面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王旭东,柳 浩,杨志峰,刘朝晖,张玉贞,何兆益,张 蕾,罗根传,李廷刚,杜群乐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所,北京市政路桥建材集团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中海油气开发利用公司,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庆交通大学,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交通运输部 76 J-230-2-01 气控热管国家高精度温度源 闫小克,马重芳,孙建平,邱 萍,乐 恺,张金涛,屈继峰,王 伟,林 鸿,冯晓娟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77 J-230-2-02 大型承压设备不停机电磁无损检测技术及应用 沈功田,武新军,胡 斌,李路明,林树青,林俊明,石 坤,刘德宇,胡 智,侯旭东 中国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华中科技大学,清华大学,爱德森(厦门)电子有限公司,江西省锅炉压力容器检验检测研究院,河北省锅炉压力容器监督检验院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78 J-231-2-01 大气细颗粒物在线监测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刘建国,刘文清,桂华侨,陆 钒,钱 江,陈 军,程 寅,潘焕双,赵南京,张 帅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安徽蓝盾光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省 79 J-231-2-02 区域大气污染源高分辨率排放清单关键技术与应用 贺克斌,王书肖,张 强,程水源,郑君瑜,吴 烨,谢绍东,宋 宇,蒋靖坤,薛志钢 清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教育部 80 J-231-2-03 中国生态交错带生态价值评估与恢复治理关键技术 高吉喜,李文华,吕世海,张 杰,陈亚宁,雷 坤,苏金华,谢高地,刘军会,孙贻超 环境保护部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监测中心站,大连民族学院 环境保护部 81 J-23301-2-01 重要真菌病的临床诊治与干预策略 廖万清,张万年,姜远英,潘炜华,盛春泉,王 彦,陈 敏,方 伟,曹永兵,缪震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上海市 82 J-23301-2-02 环境与遗传因素对男性生殖功能影响的基础研究与应用 王心如,沙家豪,陈子江,夏彦恺,郭雪江,胡志斌,薛志刚,沈洪兵,周作民,刘明兮 南京医科大学,山东大学,浙江星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江苏省 83 J-23301-2-03 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CT/MRI关键技术的创新与临床应用 耿道颖,李 聪,董 强,张 军,顾宇翔,李郁欣,尹 波,吴 毅,崔 梅,熊 佶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教育部 84 J-23301-2-04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应用 黄 河,罗 依,蔡 真,王金福,肖浩文,施继敏,谭亚敏,林茂芳,来晓瑜,赵妍敏 浙江大学 浙江省 85 J-23302-2-01 慢性乙型肝炎诊疗体系的创新及关键技术推广应用 侯金林,王福生,戴立忠,孙 剑,廖家杰,鲁凤民,王战会,陈香梅,张喜全,汪 艳 南方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〇二医院,湖南圣湘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天下仁心有限公司,北京大学,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华医学会 86 J-23302-2-02 我国艾滋病新流行形势下的综合防控策略及应用研究 尚 红,吴 昊,张林琦,汪 宁,陆 林,王 哲,何 维,姜拥军,韩晓旭,徐俊杰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清华大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云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 辽宁省 87 J-23302-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与综合防治 冉丕鑫,周玉民,王 健,钟南山,郑劲平,陈荣昌,罗远明,卢文菊,康 健,巨春蓉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 88 J-23302-2-04 鼻咽癌诊疗关键策略研究与应用 马 骏,赵 充,麦海强,张 力,卢泰祥,李宇红,谢方云,胡伟汉,刘孟忠,孙 颖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中山大学肿瘤研究所) 中华医学会 89 J-234-2-01 以桂枝茯苓胶囊为示范的中成药功效相关质量控制体系创立及应用 萧 伟,徐筱杰,朱靖博,段金廒,王永华,王振中,丁 岗,毕宇安,曹 亮,李家春 江苏康缘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江苏省 90 J-234-2-02 基于活性成分中药质量控制新技术及在药材和红花注射液等中的应用 屠鹏飞,姜 勇,李 军,赵炳祥,刘胜华,谈 英,史社坡,朱雅宁,赵明波,宋月林 北京大学,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劲牌有限公司 中华中医药学会 91 J-234-2-03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中医诊疗关键技术的创新及应用 李建生,李素云,王明航,余学庆,王至婉,谢 洋,张海龙,余海滨,白云苹,王海峰 河南中医学院 河南省 92 J-234-2-04 藏药现代化与独一味新药创制、资源保护及产业化示范 贾正平,李茂星,阙文斌,张汝学,张兆琳,陈万生,樊鹏程,马慧萍,石晓峰,陈世武 中国人民解放军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康县独一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兰州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甘肃省医学科学研究院,甘肃首曲药源中藏药材加工有限公司 甘肃省 93 J-234-2-05 冠心病“瘀毒”病因病机创新的系统研究 陈可冀,史大卓,徐 浩,殷惠军,张京春,蒋跃绒,王承龙,高铸烨,薛 梅,尚青华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94 J-234-2-06 中药及天然药物活性成分分离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孔令义,罗 俊,王小兵,罗建光,汪俊松,杨鸣华,杨 蕾,李 意,柳仁民,姚 舜 中国药科大学 教育部 95 J-234-2-07 补肾益精法防治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疗效机制和推广应用 王拥军,谢雁鸣,王永炎,施 杞,陈 棣,唐德志,梁倩倩,王燕平,支英杰,卞 琴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临床基础医学研究所 上海市 96 J-234-2-08 热敏灸技术的创立及推广应用 陈日新,陈明人,康明非,刘中勇,伊 鸣,周美启,苏同生,迟振海,熊 俊,谢丁一 江西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北京大学,安徽中医药大学,陕西省中医医院 江西省 97 J-235-2-01 原创新药艾普拉唑的研发与产业化 侯雪梅,刘 然,胡海棠,周月广,周淑芳,秦湘红,孔祥生,金 鑫,陈 剑,肖 鸿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丽珠集团丽珠医药研究所,珠海保税区丽珠合成制药有限公司,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广东省 98 J-235-2-02 重组人生长激素系列产品研制与产业化 金 磊,罗小平,王俊才,王思勤,罗飞宏,巩纯秀,傅君芬,杜敏联,杜红伟,刘志红 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 吉林省 99 J-235-2-03 奥美拉唑系列产品产业化与国际化的关键技术开发 程卯生,宋伟国,刘新泳,严守升,何英俊,杨 磊,高东圣,董良军,宋成刚,杨 磊 寿光富康制药有限公司,悦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沈阳药科大学,山东大学,聊城大学 山东省 100 J-236-2-01 通信局(站)系统防雷接地理论突破及技术创新与国内外应用 刘吉克,林湧双,孔 力,朱清峰,陈 强,何金良,熊 膺,马红兵,石 丹,张兴海 中讯邮电咨询设计院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邮电大学,深圳锦天乐防雷技术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和信息化部 101 J-236-2-02 大容量、智能化光传送网(OTN)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黄志勇,李允博,荆瑞泉,李 晗,罗 军,邹洪强,霍晓莉,崔秀国,王 磊,闫 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研究院 深圳市 102 J-236-2-03 高性能超强抗弯光纤关键技术、制造工艺及成套装备 李诗愈,王彦亮,罗文勇,史惠萍,戚 卫,余志强,伍淑坚,刘志坚,蓝 海,胡 鹏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 工业和信息化部 103 J-236-2-04 高清视频网络化即时服务技术与应用 张文军,杨小康,归 琳,王兴东,田 广,宋 利,马文峰,王国辉,解 蓉,张重阳 上海交通大学,北京世纪睿科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博康智能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 教育部 104 J-25101-2-01 苏打盐碱地大规模以稻治碱改土增粮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梁正伟,杨 福,侯立刚,王志春,张三元,马景勇,闫喜东,李彦利,黄立华,齐春艳 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吉林省白城市农业科学院,通化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吉林省 105 J-25101-2-02 生物靶标导向的农药高效减量使用关键技术与应用 高希武,柏连阳,崔海兰,王贵启,张友军,郑永权,张宏军,徐万涛,张 帅,戴良英 中国农业大学,湖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农业部农药检定所,北京绿色农华植保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袁隆平 106 J-25101-2-03 长江中下游稻飞虱暴发机制及可持续防控技术 方继朝,刘泽文,韩召军,吴进才,郭慧芳,郭 荣,王茂涛,刘向东,王利华,张谷丰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苏省植物保护站 江苏省 107 J-25101-2-04 新疆棉花大面积高产栽培技术的集成与应用 新疆农业科学院棉花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疆农业科学院,石河子大学,新疆农业大学,新疆农垦科学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08 J-25101-2-05 主要粮食产区农田土壤有机质演变与提升综合技术及应用 徐明岗,张文菊,魏 丹,黄绍敏,朱 平,杨学云,聂 军,石孝均,辛景树,黄庆海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与环境资源研究所,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植物营养与资源环境研究所,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湖南省土壤肥料研究所,西南大学 农业部 109 J-25101-2-06 玉米冠层耕层优化高产技术体系研究与应用 赵 明,董志强,钱春荣,李从锋,王 群,张 宾,齐 华,王育红,刘 鹏,马 玮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耕作栽培研究所,河南农业大学,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沈阳农业大学,洛阳农林科学院,山东农业大学 农业部 110 J-25101-2-07 稻麦生长指标光谱监测与定量诊断技术 曹卫星,朱 艳,田永超,姚 霞,倪 军,刘小军,邓建平,张娟娟,李艳大,王绍华 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作物栽培技术指导站,河南农业大学,江西省农业科学院 江苏省 111 J-25101-2-08 有机肥作用机制和产业化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 沈其荣,徐阳春,杨 帆,杨兴明,薛智勇,陆建明,徐 茂,李 荣,赵永志,黄启为 南京农业大学,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江阴市联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浙江省农业科学院,江苏省耕地质量保护站,北京市土肥工作站 教育部 112 J-25103-2-01 农林废弃物清洁热解气化多联产关键技术与装备 陈冠益,董玉平,许 敏,柏雪源,董 磊,孙 立,周松林,马 革,颜蓓蓓,马文超 天津大学,山东大学,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省科学院能源研究所,山东百川同创能源有限公司,张家界三木能源开发有限公司,广州迪森热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天津市 113 J-25103-2-02 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 王 栋,许 迪,龚时宏,王 冲,高占义,仵 峰,黄修桥,王建东,张金宏,薛瑞清 甘肃大禹节水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水利部科技推广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大禹节水(天津)有限公司 甘肃省 114 J-25103-2-03 新型低能耗多功能节水灌溉装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施卫东,李 红,王新坤,刘建瑞,范永申,朱兴业,周 岭,刘俊萍,陈 超,李 伟 江苏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上海华维节水灌溉有限公司,江苏旺达喷灌机有限公司,徐州潜龙泵业有限公司,台州佳迪泵业有限公司,福州海霖机电有限公司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115 J-25103-2-04 植物-环境信息快速感知与物联网实时监控技术及装备 何 勇,杨信廷,史 舟,刘 飞,田宏武,罗 斌,聂鹏程,冯 雷,邵咏妮,张 洪 浙江大学,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北京派得伟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浙江睿洋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农业智能装备技术研究中心 教育部 116 J-25201-2-01 中国海大陆架划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李家彪,刘保华,郝天珧,吴自银,黎明碧,方银霞,阳凡林,游庆瑜,郑彦鹏,杨 鹰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信息中心,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山东科技大学 中国海洋工程咨询协会 117 J-25201-2-02 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技术体系构建与应用 李成名,李维森,邵振峰,朱 庆,钟耳顺,张新长,陈 军,沈 涛,刘晓丽,张叶廷 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北京超图软件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大学,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山西省测绘地理信息局 中国测绘地理信息学会 118 J-25201-2-03 多系统多频率卫星导航定位关键技术及SoC芯片产业化应用 韩绍伟,钱 镱,郑 睿,张正烜,莫 钧,高庆余,王旭社,廖炳瑜,胡 刚,黄 磊 和芯星通科技(北京)有限公司 中国卫星导航定位协会 119 J-25201-2-04 2000m以内全液压地质岩心钻探装备及关键器具 张金昌,刘凡柏,孙建华,谢文卫,李建华,高申友,肖 红,冉恒谦,苏长寿,王年友 中国地质科学院勘探技术研究所,北京天和众邦勘探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无锡钻探工具厂有限公司,浙江新纪元管业科技有限公司,唐山市金石超硬材料有限公司,苏州市苏新探矿工具厂 国土资源部 120 J-25202-2-01 煤矿重大水患探测与快速抢险关键技术及装备 董书宁,王晓林,倪建明,南生辉,靳德武,王信文,朱明诚,郑士田,刘其声,姚 克 中煤科工集团西安研究院有限公司,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淮北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 121 J-25202-2-02 高瓦斯突出煤层强化卸压增透及瓦斯资源化高效抽采关键技术 林柏泉,翟 成,屈永安,张建国,杨 威,郝志勇,吕有厂,姜文忠,吴海进,张连军 中国矿业大学,中国平煤神马能源化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陕西陕煤韩城矿业有限公司,煤科集团沈阳研究院有限公司,徐州博安科技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江苏省 122 J-25202-2-03 露天转地下高效转型建设大型数字化地下金属矿山的研究与实践 蔡美峰,齐宝军,甘德清,马 著,李长洪,陈 何,孙建珍,谢谟文,张立成,张云鹏 北京科技大学,首钢矿业公司,华北理工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北京速力科技有限公司,中冶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123 J-25202-2-04 超大直径深立井建井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 王 安,周国庆,龙志阳,祁和刚,蒲耀年,沈慰安,杨仁树,陆 伦,李新宝,黄亮高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煤矿山工程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中煤第五建设有限公司,中煤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124 J-25202-2-05 西部干旱半干旱煤矿区土地复垦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与应用 毕银丽,凌 文,杨 鹏,全文智,李晓林,李少朋,杜善周,冯 浩,王 义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神华神东煤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合生元生态环境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125 J-253-2-01 眼眶外科修复重建关键技术体系的创建和应用 范先群,周慧芳,毕晓萍,李寅炜,叶 铭,张 赫,谷 平,孙 静,施沃栋,肖彩雯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上海优益基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上海市 126 J-253-2-02 腹部多器官移植及器官联合移植的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 何晓顺,陈知水,朱晓峰,明长生,马 毅,王东平,鞠卫强,巫林伟,胡安斌,魏 来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广东省 127 J-253-2-03 基于影像导航和机器人技术的智能骨科手术体系建立及临床应用 田 伟,王田苗,王满宜,王军强,张送根,胡 磊,刘亚军,刘文勇,刘 波,胡 颖 北京积水潭医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北京市 128 J-253-2-04 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 秦新裕,许剑民,钟芸诗,樊 嘉,任 黎,韦 烨,牛伟新,叶青海,刘天舒,周 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上海市 129 J-253-2-05 角膜病诊治的关键技术及临床应用 史伟云,谢立信,周庆军,阮庆国,高 华,王 婷,李素霞,赵 格,王 晔,陈 鹏 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山东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1489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国家科技奖励改革基本思路:提质、减量、规范化
redtree 2015-1-12 13:33
国家科技奖励改革基本思路:提质、减量、规范化 作者:倪思洁 来源: 科学网 www.sciencenet.cn 发布时间:2015/1/11 22:41:31 本报讯(记者倪思洁)日前,记者从科技部获悉,近年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科技体制改革的部署和要求,我国深化国家科技奖励改革已经形成了“提高质量、减少数量、优化结构、规范程序”的基本思路。其中,提高奖励质量、减少奖励数量,成为改革的主导方向。 为提高授奖项目的质量,2012年,我国修订了科技进步奖、技术发明奖和自然科学奖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技术发明奖和科学技术进步奖分开单独评审,鼓励原始创新和重大发明创造的导向。2014年,为克服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在严格要求自然科学奖代表性论文、论著不超过8篇的基础上,规定提交的授权发明专利最多不超过10项(前3项填写核心发明专利)。 同时,大幅削减数量,优化奖励结构。2012年,三大奖励项目总数比2011年减少11.8%,其中科技进步奖减少25.1%、自然科学奖增加13.9%、技术发明奖增加40%,奖励结构进一步优化。2013年,三大奖项总数减少16.3%,比例结构大体上从原来的10%、15%、75%调整为15%、25%、60%,其中科技进步奖从2011年的283项减少到188项。2014年,总数和结构与2013年基本持平。 在提质减量的同时,改革还侧重发挥奖励的激励作用,突出对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团队、企业自主创新的激励。 2013年,国家自然科学奖首次为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设立专门推荐渠道,不受推荐指标限制,2013年和2014年,各有1项通过该渠道推荐的项目通过评审。2012年,科技进步奖试点设立创新团队奖励,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2013年,扩大试点推荐单位范围,奖励了3个创新团队;2014年,试点面向所有推荐单位,3个创新团队通过评审。2013年,修订了创新企业奖励办法和评价标准,完善了评审程序和规则,加大了对企业主导完成的产学研用项目的激励力度。 此外,科技奖励改革还通过建立推荐工作质量评价体系、完善公示制度、建立公众旁听制、建立小同行专家评审制度等方式,完善评审工作制度,增强奖励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原标题:国家科技奖励改革基本思路形成 提质、减量、规范化成主导方向)
个人分类: 科研管理与制度|1118 次阅读|0 个评论
[转载]陈志敏谈2014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特点
热度 1 redtree 2015-1-10 13:04
陈志敏谈2014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特点 作者:叶乐峰 陈海波 来源:光明日报 发布时间:2015/1/10 9:48:39 让激励导向更加明确 ——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副主任陈志敏谈2014年国家科技奖    记者:2014年国家科技奖获奖总体情况与往年有什么差别?获奖项目有什么特点?    陈志敏: 今年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受理项目和评审通过项目总数与去年基本持平,各奖种比例大体保持在15﹪、25﹪、60﹪,体现了优化结构的目标要求。总体呈现以下特点:信息领域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比如国防科技大学“天河一号”超级计算机、清华大学“透明计算”概念的提出、浪潮集团的“高端容错计算机”;能源、化工领域重大成果丰硕,比如超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对实现深海资源开发有重大意义;基层研究领域取得多项国家前沿成果,比如中科院动物所在诱导性多功能干细胞方面的重要发现,曾被评为2009年世界十大医学突破之一;国防与国家安全领域科技自主创新成果显著,从空间侦查与空中防卫、到海面与水域巡防、再到地面作战与工程防御都涌现出一批优秀成果。    记者:本届评奖在评审组织的设置上有什么特点?    陈志敏: 今年评审工作全程接受科学技术奖励监督委员会的监督,同时为了加强社会监督,在推荐、受理、初评等环节都向社会公示,在评审组织工作方面主要有6大方面的特点:网络评审实行全盲管理模式;继续坚持一天评审制,全面实行视频答辩;强化自然科学奖小同行审读和海外专家函审;加强专家培训,严格评审规范;建立公众旁听制,增强奖励评审的透明度;开展行业咨询试点,提高奖励的公信力。值得指出的是,在连续四年举办媒体开放日活动的基础上,今年初评会期间,主动邀请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两院院士和专家学者代表,到评审现场旁听,并进行交流座谈,听取意见建议。    记者:本届评奖在强化科技奖励导向作用方面有什么样的举措?    陈志敏: 首先今年继续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激励导向。本年度获奖项目主要完成人的平均年龄为47.3岁,其中自然奖47.9岁,发明奖46.4岁,进步奖47.4岁。鼓励40岁以下的青年科学家通过同行专家提名推荐自然科学奖,为拔尖人才脱颖而出创造机会,在全部获奖项目中,最年轻的是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检修公司王进仅35岁;其次,本届评奖强化了对潜心研究的引导。针对往年存在的频繁报奖、搭车报奖问题,本届明确规定 同一年度每个人只允许作为1个项目的完成人参加评审 ,引导科技人员潜心研究,厚积薄发, 从获奖项目来看,从课题立项到结项的平均时间为10.7年 ;同时我们积极营造风清气正的学术氛围,针对占用他人成果报奖和 拼凑报奖 问题,要求报奖人提交知识产权共有人的知情同意证明和不同单位间的人员合作关系证明。
个人分类: 科技新闻|1121 次阅读|1 个评论
医药卫生领域2013年国家科技奖获奖项目
fqng1008 2014-1-15 14:43
1 2 3 4 1 月 10 日 , 2013 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在京举行。医药卫生领域共有 37 个项目摘得国家科技奖( 获奖名单如下 ),占获奖总数(通用项目及创新团队)的 15% 。    浙江大学李兰娟院士领衔完成的 “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总算是对过去某些人所诟病的是一个回复。比较意外的是 , “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团队 ” 也被列入一等奖获奖名称中,我以为是搞错了,后来再一查看,原来是中国科学院院士贺福初领衔,获得的是国家科技进步奖 “ 创新团队 ” 奖项。 在二等奖里 , “ 基因的故事 —— 解读生命的密码 ” 似乎是一本科普书,而且排名靠前,大约是鼓励科学家多献身科普事业 。 2013 年度授国家自然科学奖 54 项 , 其中一等奖1 项、 二等奖53 项;技术发明奖71 项,其中一等奖2 项(通用项目1 项、专用项目1 项)、二等奖69 项(通用项目54 项、专用项目15 项);科技进步奖188 项,其中特等奖3 项(通用项目1 项、专用项目2 项)、一等奖24 项(通用项目13 项、专用项目8 项、创新团队3 项)、二等奖161 项(通用项目120 项、专用项目41 项)。此外,大会还对10 位科学家予以嘉奖,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张存浩,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程开甲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8 位外籍科学家获国际科技合作奖 。 我最关注的是中医药项目的获奖情况。其中 “ 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获得科技进步一等奖, 参附注射液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应用、 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冠心病病证结合证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 抗肿瘤新药盐酸吉西他滨及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等5项获得科技进步二等奖 ,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于糖类的药物发 现等2项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基于生物生存策略的有毒动物中药功能成分定向挖掘技术体系、 一类单体中药新药参一胶囊创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等2项获得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占医药卫生领域里的1/4,可喜可贺。            项目名称 获奖名单 获奖单位 推荐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8项 1 TNF 诱导的细胞坏死分子机制的研究 韩家淮,张端午,谢昌传,张娜,周化民 厦门大学 教育部 2 禽流感病毒进化、跨种感染及致病力分子机制研究 陈化兰,于康震,邓国华,周继勇,李泽君 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浙江大学 农业部 3 干细胞多能性与重编程机理研究 裴端卿,潘光锦,秦宝明,秦大江,张小飞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清华大学 广东 4 DC 细胞活化调控与Th细胞分化机制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 孙兵,施木德,邓位文,吴晓东,刘智多 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中科院 5 日本血吸虫寄生和致病分子基础的系统生物学研究 韩泽广,胡薇, 刘锋,王升跃, 上海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心,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 上海 6 若干重要中草药的化学与生物活性成分的研究 岳建民,丁健,杨升平,张华,樊成奇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上海 7 寡糖的合成及某些基于糖类的药物发现 叶新山,熊德彩,耿轶群,王冠男,张礼和 北京大学 原卫生部 8 热休克蛋白和DNA损伤修复基因在环境应激和疾病中的作用 邬堂春,沈洪兵,胡志斌,林东昕,张晓敏 华中科技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所) 教育部 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5项 1 1.1 类原创新药——口服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 邹全明,童文德,毛旭虎,郭刚,鲁东水,吴超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芜湖康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重庆市 2 基于生物生存策略的有毒动物中药功能成分定向挖掘技术体系 赖仞,熊郁良,张云,肖昌华,王婉瑜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云南 3 一类单体中药新药参一胶囊创制的关键技术及应用 富力,弓晓杰,刘基巍,王杰军,燕秋,鲁岐 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大连大学,上海长征医院,大连医科大学,大连经济技术开发区天富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大连市 4 类人胶原蛋白生物材料的创制及应用 范代娣,马晓轩,朱晨辉,惠俊峰,玉钰,骆艳娥 西北大学 陕西 5 磷酸钙类生物活性陶瓷和骨修复体模板法仿生制备新技术及临床应用 王迎军,陈晓峰,卢建熙,任力,杜昶,王臻 华南理工大学,上海贝奥路生物材料有限公司,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教育部 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4项 1 重症肝病诊治的理论创新与技术突破 李兰娟,郑树森,陈智,李君,王英杰,徐凯,徐骁,陈瑜,刁宏燕,杜维波,王伟林,姚航平,吴健,曹红翠,潘小平 浙江大学 浙江 2 食管癌规范化治疗关键技术的研究及应用推广 赫捷,王贵齐,乔友林,王明荣,刘芝华,林东昕,吕宁,王绿化,肖泽芬,徐宁志,王国清,汪楣,魏文强,黄国俊,黄镜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北京市中华医学会 3 中药安全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高月,杨明会,范骁辉,王宇光,程翼宇,高秀梅,梁爱华,宁志强,王书芳,苗明三,马增春,张晗,肖成荣,陆倍倍,谭洪玲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 浙江大学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天津中医药大学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深圳微芯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中医学院 中华中医药学会 4 军事医学科学院蛋白质组学创新团队 贺福初 杨晓明 张学敏 钱小红 杨 晓 周钢桥 张令强 张成岗 姜 颖 朱云平 陈惠鹏 李爱玲 应万涛 王 建 李 栋 军事医学科学院(主要支持单位) 总后勤部 二等奖20项 1 基因的故事——解读生命的密码 陈润生,刘夙,范春萍,樊潞平,尹传红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所 中科院 2 低温冰箱系列化产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刘占杰,张华,张江涛,郭健翔,严洪,陈海涛,牛愉涛,刘承党,李正生,李春静 青岛海尔特种电器有限公司,上海理工大学,青岛理工大学,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 中国轻工业联合会 3 重大胰腺疾病诊疗体系创新及关键技术的应用 李兆申,胡先贵,杜奕奇,金震东,高军,廖专,金钢,陆建平,湛先保,刘岩 上海长海医院 上海 4 痴呆与轻度认知障碍的流行病学、发病机制和诊治应用研究 贾建平,李林,盛树力,王蓉,贺永,孙秀莲,汤哲,张兰,王芬,魏翠柏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北京师范大学,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原卫生部 5 支气管哮喘分子发病机制及诊治新技术应用 沈华浩,钟南山,郑劲平,吴善东,王凯,李雯,陈爱欢,王苹莉,徐军,李靖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杭州浙大迪迅生物基因工程有限公司 教育部 6 新生儿脑损伤预防、诊断和治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封志纯,刘敬,母得志,李坚,屈艺,李宏,曹海英,方素珍,李熙鸿,尹晓娟 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总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妇产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总后勤部 7 心脑血管病关键CT技术的应用与创新 卢光明,金征宇,张兆琪,张龙江,徐磊,薛华丹,郑玲,于薇,王怡宁,黄伟 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江苏 8 参附注射液品质控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应用 彭成,赵军宁,林瑞超,潘红炬,商洪才,李廷谦,郭力,岑小波,易进海,徐康雅 成都中医药大学,雅安三九药业有限公司,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天津中医药大学,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雅安三九中药材科技产业化有限公司 四川 9 灸法治疗肠腑病症的技术与临床应用 吴焕淦,刘慧荣,施茵,余曙光,赵百孝,姚礼庆,马晓芃,王晓梅,常小荣,赵琛 上海中医药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市针灸经络研究所 教育部 10 中药药性理论研究模式的构建及应用 匡海学,杨炳友,王秋红,夏永刚,王艳宏,肖洪彬,孟永海,王艳艳,吕邵娃,程伟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黑龙江 11 冠心病病证结合证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王阶,姚魁武,朱明军,邢雁伟,何庆勇,马长生,李军,李勇,熊兴江,衷敬柏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国家中医药局 12 抗肿瘤新药盐酸吉西他滨及制剂的研制和产业化 林国强,岑均达,吕爱锋,赵军军,吴羽岚,蒋昌盛,杨宝海,陈刚胜,胡春勇 江苏豪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 全国工商联会 13 药物分子毒理学研究及新药安全性评价关键技术的应用和国际认可 任进,宫丽崑,戚新明,刘永珍,邢国振,金毅,李明,郑维君,栾洋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中国科协 14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核医学装备系统的研制及产业化 孙启银,黄钢,曾骏,刘小平,  熊凤彬,孙珂珂,张圈世,翟巧波,石浩,苏富勇 北京大基康明医疗设备有限公司,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北京亿仁赛博医疗科技研发中心有限公司,北京亿仁赛博医疗软件有限公司,无锡亿仁肿瘤医院 北京 15 医联工程——区域医疗信息共享及协同服务系统研发与规模应用 陈建平,高解春,于广军,何萍,李光亚,陈诚,杨佳泓,张建国,冯东雷,王霏 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万达信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上海卫生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上海市长宁区卫生局,上海市闸北区卫生局 上海 16 肾脏移植关键技术创新及临床应用 薛武军,田普训,丁小明,林远,潘晓鸣,燕航,侯军,冯新顺,项和立,田晓辉 西安交通大学 陕西 17 肾上腺疾病的微创外科治疗及相关基础研究 张旭,马鑫,李宏召,傅斌,徐华,张国玺,王保军,史涛坪,郎斌,郑涛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澳门理工学院 湖北 18 微创治疗骨盆髋臼骨折脱位的研究与临床应用 张英泽,吴新宝,潘进社,侯志勇,王满宜,张奇,陈伟,彭阿钦,宋朝晖,周一新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北京积水潭医院 河北 19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发病机制与防治体系的建立及应用 王宁利,赵家良,徐亮,王怀洲,王涛,梁远波,王雪乔,牟大鹏,黄瑶,李思珍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天津市索维电子技术有限公司,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华医学会 20 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致病机制及出生缺陷干预研究与应用 戴朴,冯永,袁慧军,袁永一,王国建,黄莎莎,韩明昱,金政策,梅凌云,贺楚峰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清远市澳麦尔基因技术有限公司 北京 ​ ​ ​ ​ ​ ​
个人分类: 比较医学|9322 次阅读|0 个评论
2013年国家最高科技奖新闻居然有严重时间错误,究竟是谁的责任
热度 2 yonglishi 2014-1-13 13:39
因为程开甲院士是我们的顾问编委,他获奖我们很高兴,于是转载,却发现这个如此重要的新闻稿有时间错误,问题是它被新浪网广泛转发,被全国读者广为阅读。 国家最高科技奖颁奖的新闻中,中国新闻网发布的新闻的转载率可能很高,但是最先发布的新闻稿里却出现了最不应该出现的错误,“2013”写成了“ 2012 ”(具体可以看 http://news.sina.com.cn/c/2014-01-10/100929206463.shtml )。当然,两处出现了2012年,到现在也在怀疑我理解错误?如果我错了,那就当我没说并道歉。 图片说明: 1月10日,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 2012年 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图为张存浩(左)和程开甲(右)。 新闻正文: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共中央、国务院1月10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   著名物理化学家,中国高能化学激光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奠基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张存浩,著名物理学家,中国核试验科学技术的创建者和领路人,“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程开甲院士,共同荣获 2012 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中国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每人奖金500万元人民币,此前已有22位著名科技专家先后获此殊荣,他们分别是袁隆平、吴文俊、黄昆、王选、刘东生、金怡濂、吴孟超、王永志、李振声、叶笃正、闵恩泽、吴征镒、王忠诚、徐光宪、谷超豪、孙家栋、师昌绪、王振义、谢家麟、吴良镛、郑哲敏、王小谟。   当天的奖励大会上,2013年度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也一一揭晓并颁奖,本年度共授予10位科技专家和313个项目国家科学技术奖。}
2559 次阅读|2 个评论
中式卷烟为何不参评国家科技奖
热度 2 xuyingxiao 2012-5-4 21:38
《法制晚报》报道,“中式卷烟”项目共收到异议33件。鉴于该项目的异议情况较为复杂,提出了不继续参加评审的申请。” 科学网征集签名抵制卷烟技术入选科技奖也在异议之中。 最后的结果是令人欣慰的,但报道中所报道的中式卷烟不参评国家科技奖的原因却值得商榷。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受理项目(通用项目)公示共收到异议58件,涉及19个项目,33件都和这一个项目有关。 但最终决定是不是参评,不应该根据异议有多少、也不应该看是谁提出的异议,而是应该根据异议的内容来做决定。 最好的原因是“经核查,异议中所提到的1,2,3,4属实,根据异议中所提到的事实和原因,该项目不能参加评审”。 目前的原因是“鉴于该项目的异议情况较为复杂”,则留有很多想象的余地和尾巴,显示出的是口服而心不服,让不同的阵营可以作出有利于自己的解读。
个人分类: 思考|3921 次阅读|4 个评论
烟草研究入围2012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
热度 37 lihujun 2012-3-27 09:41
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总裁武怡等人完成的“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项目,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700多亿,新增利税1400多亿 来源: 财新网 2012年3月27日 【财新网】 在世界无烟日(5月31日)即将到来、第15届世界吸烟与健康大会落幕之际,传来了一个令烟草业界高兴、控烟人士失望的消息。   3月23日,科技部网站开始公示 2012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项目 。工信部旗下国家烟草专卖局推荐的“ 中式卷烟特征理论体系构建及应用 ”榜上有名。该项目主要完成人包括红云红河烟草集团总裁武怡、湖南中烟总工刘建福、江西中烟副总王迪汗、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张建勋等10人。   公示材料称,在激烈国际化竞争背景下,只有突出中式卷烟特色,才能确立中式卷烟的比较优势。该项目在中式卷烟风格特征评价及聚类研究、影响卷烟感官舒适度的关键化学组分剖析及调控、卷烟系统化调香等关键技术方面有重大突破和创新,构建了具有中式卷烟特色的理论调控体系。   其中,项目创造性地提出“中式卷烟系统调香”理论,并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将卷烟设计与维护的各环节有机统筹。应用了该技术的云烟(软珍品),进口烟叶使用比例从15.39%降低到11.78%。   公示材料还称,项目研究成果用于红云红河集团、湖南中烟等近10个烟草工业企业,以及华宝、华旭升、瑞升等香料企业的烟草加工、香精香料加工、卷烟调香等。研究成果的应用,“提升了产品质量和市场适应性,近三年累计实现新增销售收入1735.74亿元,新增利税1421.8043亿元”。   此前,烟草行业曾多次摘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011年年初,郑州烟草研究院、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与辐射医学研究所、湖南中烟、川渝中烟、南开大学、红塔集团等承担的“卷烟危害性评价与控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烟草物流系统信息协同智能处理关键技术及应用”,亦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项目完成单位为湖南大学、南昌航空大学、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湖南白沙物流有限公司、长沙理工大学等。   获得国家科技奖之后,可能为获奖者带来进一步的好处。2011年12月,郑州烟草研究院副院长谢剑平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剑平的研究贡献,是如何降焦减害。但中国疾控中心控烟办主任杨功焕等公共卫生专家指出,多项研究早已证明低焦油不等于低危害。中国控烟协会还致函中国工程院,要求该院重新评估“降焦减害”研究和谢剑平的院士资格。   而谢剑平之所以当选院士,与他曾三次拿下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家技术发明奖有很大关系。其中,获得201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卷烟危害性评价与控制体系建立及其应用”项目,谢剑平正是第一完成人。■
个人分类: 财新传媒环境科技|18364 次阅读|39 个评论
刘实在《科学》网站上揭发方舟子剽窃
热度 6 chrujun 2011-2-15 23:39
《科学》网站上有一篇新闻报道李连生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被撤销。我注意到刘实发的一条新闻评论: 刘实(Shi Liu) If this same standard is applied across board, there should be even more prizes/awards be revoked. Some "top" scientists that are highly appraised by the current Chinese leaders have grabbed the very high honors using their invalid discoveries published in the "top" journals which failed in applications. But I doubt their such "achievements" would even be allowed for scientific criticism. As to Fang Shimin, he is a proven emperor of plagiarism, being awarded with many prizes for his massive plagiarism. 今天, 21:44:58 – 標記 – 喜歡 – 回覆 – 刪除 – 編輯 – 刘实在这个评论里把方舟子称为剽窃之王,有意思!
个人分类: 中国观察|4070 次阅读|15 个评论
祝贺华中科大“国家科技奖”大丰收
eltoncj 2010-8-3 09:45
热烈祝贺母校华中科大在201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上取得骄人成绩:共获得3项国家自然科学奖(排名全国第一),2项国家技术发明奖(其中一等奖1项),2项国家科技进步奖。 另:2011年973计划项目公示中,华中科技大学立项3项,排在浙江大学(4项)之后,与北京大学并列全国第二。 再另:据科学网报道,华中科大4人入选2010年度杰青建议资助申请人名单(共200人)。 以下 国家科学技术奖 统计来自网络,只统计奖项的第一完成单位情况,专用项目也未统计,欢迎指出错误。 华中科技大学: 1项技术发明一等奖 3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武汉大学: 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清华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上海交通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大学: 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京大学: 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中国科技大学: 2项自然科学二等奖 大连理工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华南理工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同济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 浙江大学: 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国农业大学: 4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西安交通大学: 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天津大学: 1项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复旦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京理工大学: 1项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北京科技大学: 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东南大学: 3项科技进步二等奖 南京农业大学: 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 新闻出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链接如下: http://www.nosta.gov.cn/web/detail1.aspx?menuID=25contentID=690 其中华中科技大学获奖清单: 自然科学奖: 22 tau蛋白过度磷酸化机制及其在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变性中的作用 王建枝,张灼华,王丹玲,刘世杰,李宏莲 教育部 二等 25 生物功能的飞秒激光光学成像机理研究 骆清铭,赵元弟,曾绍群,李鹏程,张智红 湖北 省 二等 30 塑料的复合结构、注射成型过程与机械破坏行为的研究 解孝林,李德群,周华民,周兴平,李国耀 教育部 二等 技术发明奖: 1 选择性激光烧结成形装备与工艺 史玉升,闫春泽,文世峰,蔡道生,张李超,黄树槐 工业和信息化部 一等 21 基于SOA的无源光 网络 接入扩容与距离延伸技术 刘德明,柯昌剑,张敏明,黄德修,朱松林,苏婕 工业和信息化部 二等 科技进步奖: 114 复杂水电能源系统优化运行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周建中,马光文,蒋传文,张勇传,王金文,邓志华,吴世勇,常黎,袁晓辉,孙新德 华中科技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五凌电力有限公司,二滩水电开发有限责任公 司,华中电力调度通信中心 教育部 二等 143 宫颈癌发病生物学特征研究及早期防治措施的建立与应用 马丁,谢幸,王世宣,冯作化,伍欣星,周剑锋,吕卫国,王薇,叶枫,邓东锐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浙江大学, 武汉 大学 中华医学会 二等
个人分类: 学术情报|5671 次阅读|7 个评论
得了个国家科技奖
rqyang 2009-1-19 07:51
得了个国家科技奖 图 / 消交 文 / 青水洋 前几天,在北京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公安部的胡传平所长代表我们去领了奖。公安部上海消防所与上海交大合作的用于灾害现场的消防灭火、侦察机器人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消防机器人是一种比较新的特种机器人。 1986 年我们课题组与上海消防所在 863 和公安部联合资助下对此开始了正式研究,在此前消防所在上海市科委资助下的灭火机器人也开始了启动。 经 10 多年的努力,我们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用于灾害现场的消防类灭火、侦察机器人系列。经国家有关单位检测及科学技术情报单位检索,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到国外同类产品的先进水平,填补了国内空白。 2003 年湖北消防总队成功应用该机器人处置了泄漏长达 10 多天的利川 9 15 井喷事故,为处置危险可怕的井喷开创了先例。以结构简单,价格适合的灭火机器人为主的产品已具批量生产能力,一些省市的消防总队已将机器人列入配备计划。在国内销售较好的情况下,同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 该机器人系列采用了先进的设计理念,逐一解决了消防机器人的功能模块组合、防爆防热、稳定性、越野性、环境感知、多信息融合、无线传输、智能控制、专家辅助决策、现场应用等关键技术,建立了自己的知识产权,为我国消防机器人的开发、生产、配备、训练以及应用奠定了基础,对提高我国消防部队抢险救援装备现代化水平,具有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次获奖高兴之余,我也有个深刻体会,即在应用性研究课题上, 高校的 老师应该甘当绿叶,让有能力的企业当红枝,红枝绿叶配合才能开出美丽的花朵。 实际上 863 计划早就规定,应用型研究课题的第一申请单位必需是企业。一开始我们有点抵触情绪,觉得高校吃亏了。通过多年多个项目的经验和教训,觉得这一条规定是有道理的。这不是比谁本领大的问题,而是充分发挥各自特长的问题。高校有较强的人力资源,能掌握更多的最新信息,容易接受和运用最新的理论和技术,有较高的创新欲望。但是高校的体制不适合项目的推广应用,在具体制造工艺和一些细节上也没有优势,更不用说经营和开拓市场等艰苦的工作。如果 高校 老师想肥水不外流,从研制、生产、推广一竿子插到低,一般来说这样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起码是能做大的做不大。 当然有些企业作为第一研究单位,只是出点钱,其它就不管,让 高校 老师独打天下,而报奖时它排第一。这样的项目结果一般也是做不好的,基本上也只能停留在样机水平上。 与我们合作的上海消防研究所附属有一个很好的强师消防装备有限公司,具有很强的加工制造和经营销售能力。胡传平所长带领的课题组有魄力、有干劲,且刻苦认真。在处理与我们合作问题上他们显得比较大度、信任和理解,所以我们经历住了长期合作的考验,各自发挥了特长,这样才保证能出现在的可喜成果。 当然作为学校和教育部都希望获奖项目最好都是第一参加单位,对作为第二获奖单位的不是很重视,有时甚至忽略不计。前几年我们也获得了一个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也是排第二,最后我们什么也没算着。好得我们认为干研究也不是纯为了获奖,所以也就没有与学校计较。这次不一样,获奖证书还没有拿回来,院里已经把奖励工分算给我们了,看来单位排第二也是认可的,毕竟也是发挥特长与企业合作,给社会作贡献吧。 现在我们几个元老要金盆洗手了,后面的年轻老师,我的一个留校多年的博士后接着我们的项目在继续合作。只要合作双方摆正心态,我想一定能结出共同的花朵。 祝他们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合作成果!
个人分类: 日记随想|20263 次阅读|24 个评论
假如沈天民不是个农民
张显峰 2009-1-14 16:52
沈天民是个农民,但是上周五他和很多院士一起站在了国家科技奖领奖台上。 有记者就问:你是农民,没有文凭,为什么能干出成果? 因为没有业务上的领导,沈天民的回答很实在,我自己一个人干,没有行政上的压力,干成了就成,不成也正常。所以,我能够花 20 年的时间垫底打基础,找一种材料。( 1 月 10 日 《科技日报》) 这个回答简直太土太农民了,我估计有些领导一定不会满意。怎么着你也应该说,如果没有领导的关怀,没有 XX 项目的支持,就没有我沈天民的今天。你以后还得可是转念一想,大约正因为几十年来他没这么想过,心无旁骛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才有底气实话实说、实事实做。 读罢沈天民的事迹,我在想,假如他曾经被某个研究所收编,那么,他大约不外乎如下几个归宿: 一个就是适应研究所的管理。那他就得不停地迎接领导检查、写汇报材料,以他的理论功底,可能还得从头开始学习如何制作论文、申请项目,那么做育种研究的时间就所剩寥寥了,最终可能一事无成。 一个就是被体制淘汰。他连中学都没毕业,肯定评不上职称了,如果他还凭兴趣来,几年做不出成果、发不了论文,那你说,一个没有职称又出不了成果的人,研究所还养着你干什么。 最后一个归宿,就是只好离职,回到自己的种业公司了。当然,这是最适合他的了,也是最幸运的了。 但是相比起来,今天绝大多数科学家难有沈天民这份潇洒和幸运。我接触过很多科学家,他们也很有成就,但是他们因为活在体制内,不得不承受行政上的压力,干成了就成,不成也得成。所以他们一方面必须要在较短的时间内(科学研究是一个缓慢积累的过程)拿出成果来,一方面还要接受各个方面的检查、评比,真正能静下心来做研究的时间少得可怜。 可以想象这样做的后果,本来能出大成果的科学家,出了一堆小成果谁都知道,大成果并不是小成果的简单叠加;本来可以等出了成果之后扎扎实实写篇论文,但为了应付评比验收、评职升迁,不得不粗制滥造,甚至抄袭剽窃。 有人会说,国家的投入总得有回报啊,如今学界急功近利,倘若不这么管着,成果更少,抄袭剽窃更甚。试问一下,一个真正献身科学事业的科学家,有几个人不希望出成果的,但是这也得讲究水到渠成吧?一个真正凭兴趣做研究的科学家,又有几个会荒唐到剽窃论文去欺骗自己?但当坚持这些危及他们的生计时,我们又如何保证他们不浮躁? 不能否认,我们绝大多数科技成就都是体制内的科学家创造的。但是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诸多束缚,他们也许会做得更好;我也不否认,科技界像陈进这样的钻营分子不乏其人,但那是另一种制度的失败。 美国科学院前院长布鲁斯艾伯茨结合自己的管理经验,谈过一个观点:只有人的思想不受制于任何人和事的时候,科学的发展才会更快。这句话印证了一个真理:最聪明的管理,就是解放人,解放人的智慧,而不是管制。那么,就让科学家们做个沈天民这样的农民吧。
个人分类: 显峰冷言|4375 次阅读|4 个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14: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